我国中部地区工业发展的战略定位
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定位与路径选择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J � � � � a l� fA � h � iU � i � e � � i � �� fT e c h � � l � g �( S � c i a lS c i e � c e �
V � l . 2 3� N �. 4 J � l � �2006
S � � � � � � � � � �R � � � � � � P � � � � � � � � �C � � � � � �A � � �
� J IA � � � � G U� � � � � � � ( �A ’ �A � ) S c h � � l � fM a � a e � e � � HUT�M a a � � h a �2 4 3 0 0 2 � h � i C h i � a g � A � � � � � � � T h ec e � � � a l a � e a i � l � c a � e d i � � h e i � l a � d a � d� l a � a � i � � � � a � � � � l e i �� h e� e i � � a l d i � i � i � � . T h ed e � e l � � e � � � � g � � � f � h e c e � � � a l a � e ah a � i � � � � � � � e � i � � i � � d i � f e � i � � i � .W e � h � � l dc a � � � � � � h e c � e a � i � e � � � a � e � f d i � i � i � � � e � l a � e i � � �a � � g � g d � � � � �� � � � c � � � ea � d� � � � � � e� e g i � � a l e c � � � � i c c � � � e � i � i � �� �� e a l i � e� h ed e � e l � � � e � � . � � � K � � � � � � � � � � � I � � � � � � � � � � � � I � � � � � � � � � � � � I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原计划王三天定位计划
中原计划王三天定位计划摘要:1.引言2.中原计划简介3.王三天定位计划背景4.王三天定位计划目标5.王三天定位计划实施步骤6.预期成果与影响7.总结正文:【引言】中原计划是我国在21世纪初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旨在促进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王三天定位计划作为中原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中部地区崛起具有关键意义。
本文将对王三天定位计划进行详细介绍。
【中原计划简介】中原计划是我国在21世纪初为实现中部地区崛起而制定的一项重要战略。
该计划旨在充分发挥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王三天定位计划背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中原地区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推进中原计划,我国政府提出了王三天定位计划,旨在通过明确中原地区的功能定位,促进地区间的协调发展,实现共同繁荣。
【王三天定位计划目标】王三天定位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将中原地区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和科技创新基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王三天定位计划实施步骤】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能源、水资源等基础设施的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2.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大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力度,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推动产学研一体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4.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强中原地区与周边地区的经济协作,推动区域间产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协调发展。
【预期成果与影响】王三天定位计划的实施将有助于实现中原地区的经济崛起,推动全国经济均衡发展,增强我国整体竞争力。
此外,该计划还将有利于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基础。
在西部大开发中,中部地区的战略定位
.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利于改善 中部地区的
战略地位 中华人 民共和 国成立 以来, 国家 区域经济 战 略 历 经 多次变化 ,但是 中部地区 一直 没有 明确 和突 出的 战 略 定位 在 5年 代 ,计 划 安 排 16 0 个重 点 建 设 项 目, 5 其中 7 "'布 在东 北、 华 北 和 西 北 地 区 , 中部 地 区 73e /f 投资项 目较少 6 代开 始,我 国实施 以国防战 略 为 睥 中心的 区域 经济布 局 ,重点在 西部 地区进 行 三线 建 设 ,国家在西部 地 区 累计 投资 3o 多 亿元 , 形 成固 5o 定资产2 0 多亿元,中部地区又失去一次大规模 投资 40 的机遇 。 8年代 以后 ,我 国 实 施 东部 沿海 开 放 战 略 , O 由于政策 和区位 差别,在 东部地 区率先发 展 同 时 中 部地区与 东部 地 区的相对 差距不 断扩 大 ,而 西部 地 区 则可以享受 少数 民族 地 区、边境地 区,革命 老 区 和贫 困地区的优惠政策。党的十四大以后,我国开始制定 和实施 区域协 调发展 战略 ,把 加 快 中部地区 发 展提 上 战略地位,但是,提出的区域发展政策实施力度不大, 九 五”计划提 出的 中部五 省区域规 划 也没 有 静 定 和 J 实施 。 19年 以后, 由于亚 洲金 融危机 和 国内有 效 需 97 求不足 ,国家投 资 的方向转 向扩 大有效 需求 , 区域 政 策相对淡 化。正 因为如 此 ,中部地 区 与东部 地 区 的 发 展差距不 断拉大, 从 17年到 19 年,国 内生产 总值 98 98 年 增 长速 度, 东部 地 区 为 1.% 中部 地 区 为 95 3 4 .%; 人均国 内生 产总值 绝对 差 由 19 扩 大 到 4 7 元; 国 0元 20 内生 产 总值 占全 国的 比 重 东 部 地 区 由 5 .%提 高到 26 5 %,中 部地 区 由3 .%下降 到 2.‰ 地 区经 济 发 83 08 79 展差距 的扩大 ,引起 了党和 国家 以及 中部 地 区人 民 的 极大 关注,要 求缩 小 地 区发 展 差 距 的 愿 望 日趋 强烈 。
努力构建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努力构建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如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专门的研究,确定了具体的方针、路线和政策,并已下发文件。
对于湖北,这将是一次重大的战略发展机遇。
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中部地区崛起的有关精神,并以此统一思想,振奋精神,乘势而上,是当前湖北省最重要的任务。
一、中央实施“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决策,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继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后,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所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这是我国新阶段总体发展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缩小地区差别,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部地区位于我国内陆腹地,人口众多,自然、文化和旅游资源丰富,科教基础较好;水陆空交通便捷通达,具有承东启西、连南通北的区位优势;农业领域特别是粮食生产上有着明显优势;工业基础也比较雄厚,产业门类齐全;生态环境条件总体较好,承载能力较高。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部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产品、能源、原料和装备制造业基地,为全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因此,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有利于提高我国粮食和能源的保障能力,缓解资源约束;有利于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扩大内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构建良性互动、和谐发展的新格局。
但是,中部地区目前在发展中还存在许多困难,突出地表现在:稳定粮食生产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三农”问题比较突出;工业结构调整的任务还相当繁重,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城镇化水平低,人口、就业和生态环境的压力比较大;对外开放程度不高,体制机制性障碍比较多;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抗灾能力比较弱等等。
这些突出的矛盾问题在客观上的确制约了中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协调、快速发展。
因此,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既是中部地区广大群众的迫切愿望,也是逐步减少地区差别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也是广大人民群众能够更好地分享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果的需要。
中部崛起战略的功能定位与行动部署
中部崛起战略的功能定位与行动部署周宏亮【摘要】中部崛起的过程既是服务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布局的过程,也是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以中部崛起战略的功能定位为导向和出发点,提出资源补偿机制、金融带动机制、开放合作机制、政府—市场联动推进机制等四个机制的建设,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动力培育、市场培育、产业培育、创新能力培育、生态体系培育等五大专项行动。
%The process of rising is not only a process of serving for the national strategy but also a process of comprehensive,coordinate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After reviewing functional localization of rising strategy of Central China,this paper proposed four mechanisms including compensative mechanism of the ecology resources,induced mechanism of finance,open and cooperative mechanism and co-movement mechanism of government-markets.It designed package actions to promote the rising strategy in five aspects: power cultivation,markets cultivation,industrial cultivation,innovation ability cultivation,ecological-system cultivation.【期刊名称】《科技创业月刊》【年(卷),期】2012(000)005【总页数】4页(P1-4)【关键词】中部崛起;区域发展;区域功能;推进机制;行动部署【作者】周宏亮【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湖北武汉4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62.5自从“中部崛起”战略提出后,中部的区域发展问题引起了全国的广泛关注,“中部崛起”从“坐而论”到“起而行”,中部经济发展进程不断加快,“中部崛起”区域战略导向功能尽显,有力地支撑了中部的快速发展。
中部崛起的战略定位与宏观政策选择
农产品生产和输出基地 ( 特别是商 品粮 、 、 棉 油基 地 ) 重要原材料生 产和输 出基 地 , , 能源 ( 包括水
电、 火电) 的生产和输 出基地 , 农业劳动力 的输 出
括性 表述 :
既合作又竞争的三大经济地带之 间的关系 , 并人
为规定 中国对外开放 的沿海一 西部一 中部 的推 进方式 , 就会把 中部 ( 也是长 江流域经济带 的中
部) 降在一个被东西“ 两头” 带” “ 的从属地位 , 使
其处 于全 国发 展 的边缘 化 状态 , 后 则 是 “ ” 最 带 而
位置 ; 3 中部发展既可以承接东部, () 又可 以辐 射西部, 是连接东西的重要纽带 ;4 中部五省经 () 济崛起 , 是促进 国家生产力布局拓展 , 实现全 国
搭乘西部大开发的列车 , 实质上也是对 自身 战略
定位的一种调整。重视 中部的梯度 或阶梯作用 , 以中部拉动西部 , 西部大 开发事半功倍 , 可 则 还 以避免历史上西 部大开发 ( 大三线建设 ) 飞 如 “ 地” 式发展的某些弊端。 2 把中部发展定位 于农业大省 、 . 原料生产 和 输 出基地及初级产品加工基地上 长期以来 , 国家决策部门对 中部五省 的发展 定位 , 大体可以归纳为 : 一个“ 农业大省” 指 中部 , 五省均是农业 大省 ; 四个 生产和输出基地” 指 “ ,
农产品基 地 、 料工 业基地 和初 级产 品加 工基 原
地; 二是重视 中部五省传统农 业的稳步发展 , 而 忽视中部五省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 特别是没有把 对传统工业的改造升级纳入优先地位 ; 三是突出
最新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阶段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阶段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阶段之探讨【摘要】新中国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经历了四个战略阶段:以工业化为主导,平衡发展与重点发展相结合的阶段;以改革开放为主导,开放发展与倾斜发展相结合的阶段;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主导,协调发展与合作发展相结合的阶段;以全方位对外开放为基础,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导,统筹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阶段。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有力地贯彻落实和丰富补充了国家经济发展战略。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四个战略阶段过程与特征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历代领导集体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中国国情为基础,根据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目标、发展机遇,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进行了长期探索和科学创新,一方面,遵循“均衡——非均衡——新的均衡”的全球性的经济发展规律;另一方面,探索出“平衡发展——开放发展——协调发展——统筹发展”的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道路。
本文是笔者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四个战略阶段做的分析与概括,求教于同仁探讨。
一第一个战略阶段:平衡发展与重点发展相结合的阶段建国初期,我国经济在历史上形成了一种不合理的状况,整个国家处于农业经济发展阶段,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
而国家的经济比重70% 在沿海,30% 在内地;沿海地区的工业基础相对充实,内地广大地区工业基础非常薄弱。
如何进一步发挥沿海工业基地的作用,如何加快内地工业基地与基础设施的建设,如何把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捍卫国家安全和独立自主的能力,成为新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课题。
毛泽东高度重视新中国经济基础的建设,高度重视国家工业化的发展,高度重视新中国的经济布局。
1956年4月,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进行了系统的思考与论述,其一,提出了“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这个战略思想;其二,为了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内地工业必须大力发展;其三,使工业布局趋于平衡,并且有利于备战;其四,沿海地区的工业基地必须充分利用,以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其五,沿海也可以建立一些新的厂矿,有些也可以是大型的;其六,沿海工业的发展,可以使我们更有力量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
论中部地区在新一轮崛起中的战略定位
靠科技 , 挥优 势 , 发 加快 调整 布 局 结构 。实施 优 势
农 产 品 区域 布局 规 划 , 大力 发展 优 势农 产 品 , 设 建 优 势产 业 带 。 第 三 , 顺应 需 求 , 推进 产 业化 经 营 。 以市场 为 导 向 , 以经 浇利 益 为纽 带 , 成 龙头 企 业 形 与广大 农户 “ 险共 担 、 益共 享 ” 风 利 的新 机制 , 育 培
一
、
打 造 “ 个 基 地 一 个 枢 纽 ", 三
构 筑 崛 起 之 基
水利建 设 , 动各 方面 的投 资 积极 性 , 农 田水 利 调 使
建设逐 步 走上 良性 循环 轨 道 。第 二 , 向市 场 , 面 依
20 0 8年 底 , 务 院 发 布 了 包 括 汽 车 、 铁 、 国 钢 装
中 国腹地 , 北 跨 度 较 大 , 着 良好 的农 业 基 础 。 南 有
复 杂 多 样 的 自然 条 件 使 中 部 地 区 农 作 物 品 种 丰
础 。 国家 已经 确 定 的 5 3个 商 品 粮 大 县 和 垦 区 , 2 中部 地 区 占了 15个 , 4 中部 地 区位 于 中 国 1 3个 粮 食 主产省 区之 内 ; 国 1 0个 棉 花 大 县 和 建 设 兵 全 5 团, 中部 地 区 占了 6 个 。 但 从 2 0 1 0 8年 春 的 冰冻 灾害 以及 2 0 0 9年 春 夏 的 旱 灾 等 一 系 列 事 件 可 以 看出, 中部 农 业 的 发 展 还 存 在 着 一 些 薄 弱 环 节 。 加强粮 食 生 产基 地 建 设 , 目前 应 努 力 做 到 以下 几 点 。第 一 , 加强 以水 利 为 重点 的农 业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投 入 , 高抗 灾 能 力 。广 泛 发 动 群 众 开 展 农 田 提
中部崛起明确“一中心四区”战略定位
中部崛起明确“一中心四区”战略定位作者: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6年第36期编者按:12月9日上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何立峰出席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编制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和答问实录整理摘编如下,以飨读者。
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国土面积102.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国土总面积的10.7%;2015年底人口3.65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6.5%。
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南接北,交通网络发达、生产要素密集、人力和科教资源丰富、产业门类齐全、基础条件优越、发展潜力巨大,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时期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中部地区崛起,深化改革、发挥优势、创新思路、统筹兼顾,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李克强总理指出,中部地区发展潜力巨大,要抓住战略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在改革创新和结构优化中实现崛起,为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做出新贡献。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编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列为重点任务。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发改委自2015年初以来委托第三方对2009年出台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进行评估,委托有关科研机构开展了“十三五”规划编制前期研究工作,深入中部六省开展调研,多次组织召开部门和专家座谈会,在发改委门户网站广泛征求各有关方面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会同中部六省人民政府和48个有关部门及单位编制形成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
《规划》在总结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十年来主要成就和分析今后一段时期发展环境的基础上,明确了“十三五”期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总体思路,提出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相衔接,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打造城乡和区域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加快构筑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加快培育绿色发展方式,加快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推动中部地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再上新台阶,开创全面崛起新局面。
新时代下的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定位与目标
新时代下的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定位与目标中国的经济发展受到国际形势、国内环境和政策导向的多重影响。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也需要相应调整和定位。
本文将探讨新时代下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定位与目标,以及相应的政策措施。
一、背景介绍随着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推进,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然而,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发生变化,中国亦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并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需要制定适应新时代的经济发展战略。
二、战略定位新时代下的中国经济发展战略需要明确定位。
首先,中国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人的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要义。
其次,中国需要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实现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
此外,中国还应加强创新能力,推动科技创新和创新创业的融合发展。
同时,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也要与全球经济格局相契合,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
三、目标设定在新时代下,中国经济发展需要设定明确的目标。
首先,中国应继续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争取实现年均GDP增长率在6%左右。
其次,中国需要实现更加均衡的发展,加大对农村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和投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此外,中国还应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致力于推动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最后,中国还应提高全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关注人民的民生福祉,实现共同富裕。
四、政策措施为了实现新时代下的经济发展战略定位与目标,中国需要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
首先,加强宏观调控,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内,防止经济出现过热或过冷的局面。
其次,推动产业升级,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
此外,中国还应加强对创新创业的支持,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鼓励科技人才的创新创业活动。
最后,中国还应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地区的支持,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发展。
五、总结与展望新时代下的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定位与目标需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以人民的福祉和国家的长远发展为出发点,坚持稳中求进的发展理念。
我国中部地区发展若干问题研究
平 ,但 高 于 西 部 。城 市 化 率 为 3 左 右 ,也 低 于 全 国 的平 4 均 水平 。
从政 策 的着 眼点 来看 , 区域 经 济 发 展 有 两 种 基 本 思 路 : 其 一 是 “ 头抓 战略’ 两 ’ 把 经 济 相 对 发 达 和 相 对 落 后 的地 ,即
区作 为 政 策 考 虑 的 重 点 , 对 前 者 实 施 鼓 励 和 提 升 政 策 ,促
使 其 不 断 创 新 和 升 级 ,积 极 参 与 国 际 市 场 竞 争 并 有 效 发 挥 区域 经 济 的 “ 车 头 ’ 火 ’或 “ 头 ’ 龙 ’的作 用 ,对 后 者 实 施 扶 持 政 策 ,改善 基 础 设 施 条 件 ,不 断 提 高 其 自我 发 展 的 能 力 。 其 二是 “ 中战略’ 取 ’ 把 经 济 发 展 处 于 中 等水 平 的 地 区作 ,即 为 政 策 考 虑 的 重 点 ,通 过 政 策 倾 斜 , 促 使 中等 发 达 地 区在 经 济 发 展 水 平 不 断 提 高 的前 提 下 , 努 力 扩 大 中等 发 达 地 区
维普资讯
亿 ,占全 国 的 3 . 1 。 0 0年 ,中部 GDP达 2 2 6 1 4 8 2 0 . 6 6 7亿 元 , 占全 国 的 2 . 2 ,人 均 GD 为 5 8 . ,为 全 国 7 0 P 31 9 8元 平 均 水 平 的 6 . 2 。 按 欧 盟 将 人 均 GDP低 于 平 均 水 平 1 7 7 % 的地 区为 贫 困地 区 的标 准 , 国 中部 也 属 于 此 类 地 区。 5 我
(发展战略)中部地区崛起发展战略最全版
(发展战略)中部地区崛起发展战略中部地区崛起发展战略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引起中部省份极大关注;同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2005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抓紧研究制定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规划和措施,充分发挥中部地区的区位优势和综合经济优势,加强现代农业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建设;加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能源、重要原材料基地建设;加快发展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开拓中部地区大市场,发展大流通。
2006年3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
中部地区崛起的意义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党中央、国务院继作出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后,从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作出的又壹重大决策,是落实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的重大任务。
促进中部崛起,有利于提高我国粮食和能源保障能力,缓解资源约束;有利于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扩大内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构建良性互动的发展新格局。
>>在中部地区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将有利于中国“三农”问题的破解,且通过农民增收最终助推“扩大内需”这壹整体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
“中部崛起”的意义远远超乎中部地区本身。
在中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中,中部省份起着“承东启西”的作用。
中部地区粮食产量约占中国粮食总产量的40%,这个地区的山西、江西等省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该地区的发展无疑有利于提高中国粮食和能源保障能力,缓解资源约束。
实现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
中部六省调研报告:潜龙在渊蓄势待发2005年下半年,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深入中部六省进行调查研究。
先后用50多天时间,赴20个城市、15个开发区、40家企业和12个县乡镇调查,召开了28个不同类型座谈会,就中部地区发展的有关问题和各地领导进行了交流。
中原计划王三天定位计划
中原计划王三天定位计划摘要:1.引言2.中原计划简介3.王三天定位计划的背景和目标4.王三天定位计划的具体内容5.计划实施过程中的挑战与应对策略6.总结与展望正文:1.引言中原计划是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旨在促进我国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王三天定位计划作为中原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我国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区域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2.中原计划简介中原计划是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为加快中部地区经济发展而制定的一项战略计划。
计划的核心目标是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人力资源素质等措施,推动中部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
3.王三天定位计划的背景和目标王三天定位计划是在中原计划背景下提出的,旨在通过对郑州、洛阳、开封三个城市的功能定位,促进这三个城市及周边地区的协同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1) 郑州:发展成为中原地区的经济、科技、文化中心,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
(2) 洛阳:建设成为中原地区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
(3) 开封:打造成为中原地区的文化旅游胜地,全国知名的休闲度假目的地。
4.王三天定位计划的具体内容(1) 郑州: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加大对交通、信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打造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提高郑州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影响力。
(2) 洛阳:加大对装备制造、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的扶持力度,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强化科技创新,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
加强教育资源整合,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打造全国知名的科研教育基地。
(3) 开封:发挥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深度挖掘旅游资源,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打造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5.计划实施过程中的挑战与应对策略(1) 资源分配不均:在实施王三天定位计划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需要加强对区域发展的宏观调控,优化资源配置,确保各城市在发展中能够得到足够的资源支持。
我国中部地区工业化反梯度推移的战略思考
我国中部地区工业化反梯度推移的战略思考引言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工业发展存在着不均衡的问题,东部沿海地区工业化程度较高,而中部地区相对滞后。
为了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中央政府提出了推动中部地区工业化发展的战略。
本文将从战略思考的角度,探讨我国中部地区工业化反梯度推移的路径和措施。
问题分析中部地区工业化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资金投入不足: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的经济基础较弱,资金投入相对不足,导致工业化进程缓慢。
2.技术水平不高:中部地区在科技研发和创新方面相对薄弱,与东部沿海地区存在较大差距,制约了工业化推进的速度和质量。
3.人才短缺:由于资本和技术的相对匮乏,中部地区人才流失较为严重,缺乏高素质的人才支撑工业化发展。
战略思考1. 加大政府投入中央政府应加大对中部地区工业化的资金支持,增加财政投入。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拨款、减免税收、引导民间资本等方式,为中部地区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工业化反梯度推移。
2. 提升中部地区的技术水平中央政府应加大对中部地区的科技研发和创新支持力度,鼓励科技企业在中部地区设立研发机构和创新中心,提高中部地区的技术水平。
政府可以加大科研资金的投入,建立科研项目评审机制,培育创新型企业和科研团队,推动中部地区实现从“技术消费者”到“技术创造者”的转变。
3. 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中央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吸引优秀人才到中部地区工作和创业。
政府可以为中部地区提供更多的人才引进政策优惠,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与中部地区进行产学研合作,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人才。
此外,政府可以落实人才培训计划,提供专业技能培训和再教育,使中部地区具备自主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4. 持续改善营商环境政府应持续改善中部地区的营商环境,减少行政审批和准入壁垒,鼓励民间资本和外资进入中部地区投资兴业。
政府可以简化审批程序,提高行政效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为中部地区吸引更多投资提供有利条件。
中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生物医药产业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中部地区在该领域的发展前景广阔。
新材料产业
中部地区在新材料领域已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未来将更加注 重高附加值、高性能材料的研究和开发。
对中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将成为推动地区经 济增长的新引擎,助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部地区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动新型 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区域。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义与重要性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 ,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先导 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技术含量高、市场潜力大、带动能力强 、综合效益好的特点,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新 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05
中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的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
建立高层次协调机制
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的领导小组,负责战略性新兴产业发 展的统筹协调和重大决策。
加强部门间协同
建立健全跨部门协调机制,加强产业、科技、财政、金融等部门 的协同配合,形成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合力。
强化省市县联动
推动省市县三级政府联动,加强政策协同和资源整合,形成上下 联动的良好局面。
政策措施和建议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01
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财政投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推动
产业创新发展。
加强人才培养引进
02
支持高校和科研机构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吸引海内外高
层次人才来中部地区创业发展。
推进开放合作
03
加强与国内外先进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推动中部地区
我国中部地区工业发展的战略定位
我国中部地区工业发展的战略定位摘要:在当今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形势下,中部地区工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应该是:发挥中部地区的区位和资源优势,抓住国际产业转移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突破口,以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和皖江城市带四大城市群建设为重点,加快中部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将中部地区建设为全国重要的粮食和优势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又好又快地实现中部地区经济的崛起。
关键词:中部地区;工业基础;战略定位近年来,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这将对中部地区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使中部地区的工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从国际来看,世界经济将持续增长,发展中国家经济继续较快增长,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大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推动效应进一步显现。
世界经济贸易总体继续向好,新一轮跨国并购方兴未艾,国际直接投资规模继续扩大,这将有利于中部地区进一步扩大开放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
从国内来看,中部地区最大的发展机遇莫过于国家开始正式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国家会相应出台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予以适当扶持,这必将给中部地区的发展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
一、中部地区现有的工业基础与竞争力分析由于优越的区位条件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中部地区曾经是我国几个五年计划的重点建设区域。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部地区已形成了一批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优势产业和产业基地。
目前,中部地区重要的原材料基地有武汉、太原的钢铁基地,山西的铝基地,江西、湖南、安徽的铜基地,山西、豫西的煤化工基地,湖北的磷化工基地等。
改革开放以来,中部地区的轻工业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工业结构也有所调整,但重工业的比重仍然很高,以能源和原料工业为重心的重化工业主导型产业结构特征明显。
中部地区的主导产业仍主要集中于能源、原材料以及农产品加工业等传统产业。
中原计划王三天定位计划
中原计划王三天定位计划一、背景介绍中原计划是一个旨在推动中国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规划,而王三天定位计划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中原计划王三天定位计划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
二、王三天定位计划的目标王三天定位计划的目标是通过大力发展中原地区的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中部地区的全面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1.实现中原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2.提升中原地区的产业竞争力;3.加强中原地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4.推动中原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三、王三天定位计划的重点领域王三天定位计划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领域的发展:1. 基础设施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王三天定位计划将加大投资力度,提升中原地区的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水平,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2. 产业发展王三天定位计划将通过引进高新技术产业、优化传统产业结构等措施,推动中原地区的产业升级和转型,提高产业竞争力。
3. 人才引进和培养为了支持中原地区的经济发展,王三天定位计划将大力引进和培养各类人才,包括科研人员、技术工人、管理人才等,以满足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4. 对外开放王三天定位计划将加强中原地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合作,吸引外资进入中原地区,促进中原地区的经济发展。
四、王三天定位计划的实施措施为了实现上述目标,王三天定位计划将采取以下一系列实施措施:1. 制定相关政策中央政府将制定一系列支持中原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包括税收优惠政策、金融支持政策等,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进入中原地区。
2. 加大投资力度中央政府将加大对中原地区的投资力度,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人才引进等方面,以推动中原地区的经济发展。
3. 引进外资和技术中原地区将积极引进外资和技术,通过与国际市场的合作,提升中原地区的产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4. 加强合作与交流中原地区将加强与其他地区的合作与交流,通过互利共赢的方式,推动中原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共同发展。
中原计划王三天定位计划
中原计划王三天定位计划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中原计划的背景和目标
2.王三天定位计划的内容和特点
3.王三天定位计划的实施效果和影响
正文
中原计划是我国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出的一项重大发展战略,旨在推动中部地区的经济崛起和区域协调发展。
作为中原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王三天定位计划旨在通过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提升产业链水平,促进中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王三天定位计划的内容和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概括。
首先,该计划明确了中部地区在未来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即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科技创新高地。
其次,王三天定位计划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产业发展方向,包括智能制造、绿色能源、现代物流等,以推动中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
再次,该计划强调了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性,要求中部地区与周边地区建立起紧密的产业合作关系,形成产业链互补和优势共享。
自王三天定位计划实施以来,中部地区经济取得了显著成果。
一方面,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保持了稳定增长,为全国经济增长贡献了积极力量。
另一方面,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比重不断提高,推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
同时,王三天定位计划还带动了区域间经济协作和资源共享,促进了地区间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
总之,王三天定位计划作为中原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动中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1页共1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中部地区工业发展的战略定位摘要:在当今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形势下,中部地区工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应该是:发挥中部地区的区位和资源优势,抓住国际产业转移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突破口,以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和皖江城市带四大城市群建设为重点,加快中部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将中部地区建设为全国重要的粮食和优势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又好又快地实现中部地区经济的崛起。
关键词:中部地区;工业基础;战略定位近年来,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这将对中部地区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使中部地区的工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从国际来看,世界经济将持续增长,发展中国家经济继续较快增长,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大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推动效应进一步显现。
世界经济贸易总体继续向好,新一轮跨国并购方兴未艾,国际直接投资规模继续扩大,这将有利于中部地区进一步扩大开放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
从国内来看,中部地区最大的发展机遇莫过于国家开始正式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国家会相应出台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予以适当扶持,这必将给中部地区的发展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
一、中部地区现有的工业基础与竞争力分析由于优越的区位条件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中部地区曾经是我国几个五年计划的重点建设区域。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部地区已形成了一批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优势产业和产业基地。
目前,中部地区重要的原材料基地有武汉、太原的钢铁基地,山西的铝基地,江西、湖南、安徽的铜基地,山西、豫西的煤化工基地,湖北的磷化工基地等。
改革开放以来,中部地区的轻工业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工业结构也有所调整,但重工业的比重仍然很高,以能源和原料工业为重心的重化工业主导型产业结构特征明显。
中部地区的主导产业仍主要集中于能源、原材料以及农产品加工业等传统产业。
总的来看,中部地区专业化部门较多,各部门的专业化系数(区位商)都不太高。
中部地区的优势工业主要集中在纺织业、食品工业、饮料工业、化学工业、黑色及有色金属工业和机械工业等一些传统工业上。
2006年占全国产值比重15%以上的主要行业有:煤炭采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医药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电气、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
这些行业多为传统行业,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低,污染比较严重,资源、能源消耗大。
就各省情况来看,虽然行业间对产值的贡献率差别较大,但都已形成了一批支柱产业,而且有些行业在全国已具有了较明显的优势。
在已统计的全国37个工业行业中,中部地区专业化系数大于1的行业共有21个;从各省来看,山西省8个,河南省17个,安徽省18个,江西省19个,湖南省20个,湖北省14个。
从主要制成品来看,若按中部地区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产值来算,专业化系数大于1的产品主要有纱、布、机制纸及纸板、原盐、卷烟、家用电冰箱、家用空气调节器、家用洗衣机、原煤、发电量、生铁、粗钢、钢材、水泥、平板玻璃、硫酸、纯碱、烧碱、农用氮、磷、钾化肥、化学农药原药、汽车、大中型拖拉机等。
2006年,中部地区的汽车产量占全国的18.73%,钢材产量占全国的18.65%,发电量占全国的21.83%,煤炭产量占全国的40.2%。
就各省来看,2006年,山西省的煤炭产量占全国的24.41%,发电量占全国的5.17%;安徽省的电冰箱产量占全国的17.77%,汽车产量占全国的 6.73%;河南省的煤炭产量占全国的8.2%,氧化铝占全国的41.57%,水泥占全国的6%,电冰箱占全国的7.56%;湖北省的钢产量占全国的3.92%,钢材产量占全国的3.57%,汽车产量占全国的7.51%,发电量占全国的4.57%。
可见,以煤炭、电力为主的能源工业,以钢、铁、铝、铜等黑色冶炼与压延为主的原材料工业,以汽车为主的装备制造业都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地位。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能源与原材料市场需求日益趋缓,增长速度开始减慢,中部地区所面临的资源与环境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同时,经过多年的开采,中部地区的矿产资源正面临日益枯竭的危险,开采难度越来越大,后备资源明显不足,矿产品的生产成本不断上升。
如江西11个黑钨矿山,已有8个列入关闭破产计划。
安徽铜矿资源已经基本枯竭,铜业生产80%-85%以上矿石主要靠进口。
湖南32个大中型有色金属矿山,其中25个接近资源枯竭。
山西预计2005-2020年16年间,年衰减生产能力将达到8000万吨。
中部地区能源、原材料工业的发展正面临着资源紧缺等越来越大的困难。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部地区主要能源、原材料产品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由于能源、原材料工业增长乏力,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为主体的重工业增长速度也就不如全国平均水平。
中部重工业产值占全国重工业产值比重不断下降。
因此,以基础工业为重心的中部地区,其发展遇到的困难也越来越大。
中部地区的工业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并有扩大之势。
在传统基础产业的发展日益受到挑战的同时,中部制造业的发展总体来说呈上升趋势,其产值和实现利润均大幅度增长。
其中,实现利润较大的行业分别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金及压延加工业、费金属矿物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医药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食品加工业等,其产值可占到中部地区制造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
二、中部地区工业发展的总体思路与方向1、总体思路根据中部地区目前所面临的经济环境、现有的工业基础和优势条件以及中央对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总体要求和原则,在今后一段时间,中部地区工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发挥中部地区的区位和资源优势,抓住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和国际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突破口,以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和皖江城市带四大城市群建设为重点,加快中部地区的经济一体化,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振兴中部老工业基地,加快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促进社会和谐,将中部地区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和优势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又好又快地实现中部地区经济的崛起。
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突破口。
目前,中部地区还只是进入工业化中期的初期阶段。
中部地区第一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以及第一产业占整个就业人员的比重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第二产业情况则相反。
中部六省的人均GDP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中部地区工业化发展不足,不仅反映出地区生产力水平落后,而且直接影响了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
实现中部崛起的根本出路在于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过去的粗放型工业化道路,对能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非常严重,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实现中部崛起,必须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2)以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和皖江城市带四大城市群为建设重点。
城市群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实体,是区域经济空间组织的重要载体。
在谋求中部崛起的实践中,中部各省要打破区划和行业等壁垒,实施城市群发展战略。
目前,虽然中部地区的这几个城市群规模还比较小,发展水平也比较低,综合竞争能力十分有限,但基础还比较好,发展潜力很大。
因此,首先要加强中部地区城市群的规划工作,促进中部地区城市群之间的分工与协作,避免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
其次,要加强城市的基础设施以及快速交通网络的建设。
随着我国中部地区城市化水平的逐步提升,高速公路网以及快速铁路网的迅速形成,以及政府积极推动城乡协调、区域协调的发展,中部地区的城市群极有可能发展为中国的第四增长极。
(3)充分发挥中部老工业基地的重要作用。
要加快中部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资源型城市的转型。
中部地区的许多城市群是以老工业基地为中心形成的,因此要依托城市群来振兴中部老工业基地。
国家要加大对中部老工业基地的扶持力度。
国家对中部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政策支持,在比照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有关政策的基础上,要体现中部特色和差别化的原则,要加强规划和组织领导,实行分类指导,突出重点,长短结合,分阶段稳步推进。
目前,中部地区已有一些资源型城市开始进入“老年期”,有相当一部分城市进入了“中年期”,各种结构矛盾日益凸显。
因此,今后在进一步加强中部地区能源原材料基地建设的基础上,要鼓励中部地区资源型城市和资源型企业加快经济转型,支持资源型城市培育、发展循环经济和接续产业,不断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同时,要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加强对矿山沉陷地的治理和生态恢复,加大国家财政和相关政策的支持力度。
(4)建设全国重要的粮食和优势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中部地区农业基础较好,发展潜力较大。
除了要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完善扶持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外,还要在中部地区建设国家重点商品粮基地和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特别是小麦、稻谷、油菜集中产区;要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要以国家投资为主,构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农业技术人才培训体系、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和优良品种繁育体系。
(5)加强能源原材料基地建设。
中部地区的能源、原材料建设,关系到整个国家的能源和经济安全。
要加大对中部地区重大能源和原材料建设项目的支持力度;在对资源开发、利用、储备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建立新型能源基地和原材料基地的方案;要综合运用现代技术和手段,加快能源、资源整合和规模化生产,在原材料精深加工、矿山采掘设备更新改造、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率等方面迈出新步伐。
(6)建设现代装备制造与高技术产业基地。
要加大对重点企业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建设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
要依托骨干企业,重点发展清洁高效发电技术装备、高压输变电设备、大型矿山开采设备、石化装备、大型施工机械、数控机床及关键功能部件、新型农业装备、高速铁路列车、大功率铁路列车、新型地铁车辆、汽车及零部件、高附加值船舶及配套等领域。
要建设高技术产业基地,加快发展新兴产业。
国家将对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现代中药、新材料等领域的研发和产业化给予重点支持。
中部地区要加强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技术合作,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要发展具有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2、发展目标与方向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中部地区工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可以概括为:“一条道路”(即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中部经济的崛起,使其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极)、“两个承接区”(即成为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国际跨国公司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区)、“三个中心”(即成为中国重要的劳动力资源开发和输出中心、技术创新和高科技成果的转化中心以及现代物流中心)、“四个城市群”(即重点建设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和皖江城市带四个城市群)、“五大产业集群”(即基于中部地区现有的工业基础和优势产业,重点发展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新医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等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以钢铁和有色金属为主的原材料产业集群,以煤化工、石油化工等为主的能源产业集群,以食品工业、纺织工业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以及以汽车产业为主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五大优势产业集群)、“六大基地”(即建设全国重要的粮食和优势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能源基地、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高技术产业基地以及文化旅游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