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四书》
《四书五经》精选说课讲解
《四书五经》精选第一部分《四书五经》精选《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在之前,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本书也被称做“六经”,其中的《乐经》后来亡佚了,就只剩下了五经。
《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本书,共二十篇,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首创语录之体。
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和“中庸”。
《论语》主要是记录春秋时期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摘《大学》(大学的宗旨,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
“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博学”的意思;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
古人八岁人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人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
所以,后一种含义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
)2、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摘《大学》(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像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像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摘《大学》(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4、《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摘《大学》(《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5、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国学经典之四书五经-第二讲《仁者爱人》教案
国学经典之四书五经-第二讲《仁者爱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四书五经》中关于仁义道德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2.理解仁者爱人的含义及其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3.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四书五经》中关于仁者爱人的论述。
2.仁义道德的实践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仁者爱人的内涵。
2.如何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与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准备1.PowerPoint课件:包括《仁者爱人》的原文解读和案例分析。
2.材料准备:包括与仁者爱人相关的名言警句、影视剧片段、道德故事等。
3.活动准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道德情感分享等。
四、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引用《四书五经》中关于仁者爱人的经典段落进行朗诵。
•提出“仁者爱人”的主题,并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于仁者爱人的理解和看法。
2. 学习与讨论•介绍《四书五经》中关于仁者爱人的论述,包括尊老爱幼、宽容待人等方面。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身边或历史上的仁者爱人故事,并进行案例分析。
3. 角色扮演•设计仁者爱人的情景剧,让学生分组表演,并进行互动交流。
•引导学生从角色扮演中体会仁者爱人的意义和实践方法。
4. 道德情感分享•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仁者爱人的体会,促进情感表达和价值认同。
•指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实践仁者爱人的点滴之处。
五、课堂总结与作业布置•总结仁者爱人的核心要义及实践方法,强调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
•布置以“仁者爱人”为主题的写作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并表达对于仁者爱人的理解与认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围绕《仁者爱人》这一经典议题展开,通过文献解读、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和情感分享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仁者爱人的内涵与现代意义。
在今日社会,道德价值与人文关怀日益重要,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促进道德情感的成长,是本课的根本目标。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开展,能够激发学生对于品德教育的兴趣与认同,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成为真正的仁者,真正的爱人。
四书文学常识
四书文学常识
四书文学常识如下: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1、《论语》是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成。
主要作品为《论语》20篇,各取篇中开头两字为篇名,如《学而》《为政》等。
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代表了孔子的基本思想。
它是诸子哲理散文,语录体,列为“四书”之一。
2、《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3、《大学》原是《礼记》中的一篇,主要概括总结先秦儒家的社会政治观点,以及关于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4、《中庸》强调的核心思想是“诚”,认为“诚”是实现人生理想政治境界的根本之道。
国学经典《四书五经》心得体会 国学经典四书五经
国学经典《四书五经》心得体会国学经典四书五经淡泊名志宁静致远国学经典《四书五经》心得体会在变电站工作,闲暇时总爱翻看《四书五经》,因为局里也曾倡导过要看一些国学经典。
《四书五经》自然是必不可少、首当其冲的一部书了。
不是炫耀自己如何,只是书中所涉内容常常令人拍案叫绝,经典的故事看了对人有很深刻的启发作用。
我是一个喜欢国学的人,所以对这些东西也比较注重,亦在从书中摄取知识,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学会做人、做事。
今天我们读《四书五经》到底有什么重要价值?对我们提高道德修养有什么现实意义?知道你会这样想。
《四书五经》是我国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就跟四大名著一样闻名于世。
它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也是中华文明精神的基础,它不仅是中国古代科举入仕必读的教科书,而且还被西方学者誉为世界四大思想宝库之一。
总之,它是我国古代智慧的结晶。
他教会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少走弯路,它不只是论理的,更是生活的。
提到《四书五经》,不得不提孔子的《论语》,《论语》是四书(《大学》《孟子》《中庸》《论语》)之一。
后世流传一句话:半部《论语》治天下,它是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许多篇章谈到做人的问题。
古人修身立德、干净干事的孜孜教悔警示于世人,哲学思想仍对现代人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和极强借鉴意义。
谈到道德修养,《论语》提出了君子的言行标准及道德修养要求。
重在强调一种人格的追求,自古而今,感动着人们,让人们思索着。
孔子的一生和他的文章、道德、学问、人格,对人们充满着无穷的魅力。
孔子“为官以正”的廉政思想,构成了我国古代社会政治伦理和道德操守的核心,影响和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名垂青史的清官廉吏。
所以,我慎重向大家推荐这本书,里面虽是文言文,但有白话文的说明,文章短而精,是缔造品质道德修养的重要精神宝典,很值得一读。
例如,在《论语》中孔子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孔子打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比喻:君子的道德好像风,小人的道德好像草,草遇到风,必定会倒下来。
四书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 “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 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 矣。”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 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 可谓仁之方也已。”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 心,礼之端也;是能者,自贼者 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 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茍能充之, 足以保四海;茍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 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 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 之;所恶,勿施尔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 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 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 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 其所为而已矣。
韩诗外传:孟子妻独居,踞,孟子入户视之,白其母 曰:“妇无礼,请去之。”母曰:“何也?”曰: “踞。”其母曰:“何知之?”孟子曰:“我亲见 之。”母曰:“乃汝无礼也,非妇无礼。《礼》不云 乎‘将入门,将上堂,声必扬;将入户,视必下,不 掩人不备也。’今汝往燕私之处,入户不有声,今人 踞而视之,是汝之无礼也,非妇无礼也。”于是孟子 自责,不敢去妇。《诗》曰:“采葑采菲,无以下 体。”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 时。”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四书论孟大中
四书论孟大中《四书》是主要讲价值的学说,这是《四书》能够成立的重要的原因。
《四书》是对于《六经》的一个继承。
关于《四书》和《六经》的关系,学术界有很多的讨论,按照朱子的说法,《四书》是对《六经》的一个非常自然的接续。
朱子说《六经》非常繁重,《四书》比较简约。
学习《六经》就像到田里去割稻子,割下来再舂成米,再经过筛捡、打磨,再做成饭。
而学习《四书》就像直接拿米来做饭。
从繁重到简约,这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过程。
这四部典籍,以前人们对它们的重视程度远远没有《四书》成立以后那么强。
比如《论语》,在汉代时虽然也比较受重视,但是它的地位不能同五经相比。
《孟子》,西汉时也曾经立传记博士,但是很快就罢去了。
最后只剩五经博士。
《大学》和《中庸》,它们受人重视就更晚。
南朝梁代的时候,梁武帝他自己写了一个《中庸解》,这说明在梁代的时候,《中庸》才从《礼记》里面独立出来,单独成书。
再如唐代的大思想家李翱,他也非常重视《中庸》,他把《中庸》作为他的复性说的基本前提。
《大学》,韩愈非常重视。
北宋的一些思想家也比较重视《大学》。
《四书》有一个慢慢被发现和被重视的过程。
到了北宋二程,他们把《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合在一起,称为《四书》。
南宋朱子把四者合在一起作了注。
《四书》这个学问,到朱子这里就正式成立了。
《四书》这套学问之所以能成立,就是人们想把经学里面已经表现的中国文化的基本价值以浓缩的形式特别提出来。
朱子以后,特别是到了元朝,元朝明确以朱子的《四书集注》为科举考试的范本。
当时的考生不但要背诵《四书》的本文,而且最好还要把朱子的注背下来。
元明两代,《四书》是士子家弦户诵之书,读书人必读。
《四书》既把《五经》的内容包在里面,又以非常平易的方式把《五经》的内容提揭出来,这就是所谓“五经繁重,四书简易”。
朱子和南宋的一个著名的思想家吕祖谦合编了一本书——《近思录》,《近思录》里明确提出:学《四书》是学《六经》的阶梯,学《近思录》又是学《四书》的阶梯。
国学经典之四书五经-第十四讲《国学活动课-我是小演员》教案
国学经典之四书五经-第十四讲《国学活动课-我是小演员》教
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四书五经中的经典内容,培养学生对国学的兴趣和认识;
2.提高学生国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
1.四书五经的概述及简介;
2.第十四讲内容介绍;
3.分组演绎《国学活动课-我是小演员》的内容。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通过多媒体展示四书五经的相关内容,引入本堂课的主题。
2.学习展示:
–讲解四书五经中的《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等经典内容;
–介绍第十四讲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3.分组演绎《国学活动课-我是小演员》:
–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分别扮演经典人物,展示在课堂上;
–学生自主准备表演内容,老师在一旁指导。
4.总结及展示:
–各组表演结束后,进行总结和展示,在班级内部评比表现最佳的小组。
四、教学反思
•本教案结合了国学经典和戏剧表演的形式,使学生在活动中更好地领会和理解传统经典的内涵;
•学生通过分组表演,培养了团队合作和自信心,激发了他们对国学的兴趣。
五、延伸阅读
•《国学经典导读》
•《国学经典解读系列》
六、课外作业
1.每位学生选择一个喜欢的经典段落,背诵并在下节课上进行朗读;
2.准备一个小组活动,分享自己对国学的看法和感悟。
结语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希望能够在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同时,激发他们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和热爱,为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声小品剧本讲《四书》
三一文库()/其他范文/相声小品剧本讲《四书》您这相声演员都得有学问吧?乙念过几天儿书。
甲在什么学校?乙没有,我小的时候念过经书。
甲噢,《五经》,《四书》,《十三经》?乙对。
甲一开始先念蒙经,三不文儿百家经儿……乙什么呀?甲不是,三眼井儿。
乙还三里河儿哪。
甲哎,三进河儿!乙什么三里河儿,三本小书是:三百经儿、百千姓儿……我也乱了!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家文》。
甲对,《六言杂字》、《弟子规》、《名贤集》。
乙哎,念完这个就该念《四书》啦。
甲念完四叔念二大爷,六姨儿、三婶儿、二大妈。
乙好嘛,满是亲戚!什么呀?《四书》——“学、庸、论、孟”,先念《大学》……甲嗯,大雪,念完大雪念小雪,小寒、大寒、雨水、惊蛰,到清明就暖和了。
乙干吗?你这儿念皇历(历书)哪?甲我连月份牌都念过!乙念那干吗?《大学》。
甲《大学》十章半理财。
乙念完《大学》念《中庸》。
甲念完中用你再念不中用,废物点心半吊子。
乙那我就更没用啦!《中庸》。
甲程子曰:“不偏不谓中,不易之谓庸。
”此所谓中庸之道。
乙念完《中庸》念《论语》:“上论”、“下论”……甲火轮、军舰。
乙嘿,跑船上去了。
甲“上论语”,“下论语”。
乙对,念完《论语》念《孟子》,“上孟”、“下孟”……甲做梦!乙做……甲咬牙放屁吧唧嘴。
乙少吃点儿好不好!甲对,《孟子》、“告子”。
乙念完这个念《札记》。
甲嗯,里脊,好哇,嫩;念完里脊念腰窝儿、磨裆儿、三岔儿、尾巴油。
(里脊、腰窝儿、磨裆儿、尾巴油、均为羊肉的不同部位的名称)。
乙嘿,又吃上啦。
念完这个念《易经》。
甲对,念完一更念二更,三更四更五更。
乙天亮了,一宿没睡!甲念完《易经》还有什么?乙《诗经》。
甲对、湿经、干净、不干净、脏骨头。
乙什么呀?念完《诗经》念《左传》。
甲左转、右转,(高喊)向后转!乙(高喊)开步走。
……练操哪?甲《五经》、《四书》、《十三经》、《史记》、《纲鉴》。
乙这书都得念。
甲这书光念不行,得讲;光念不讲,不能开笔做*。
国学经典之四书五经-第十七讲《国学活动课-汇报演出会活动》教案
国学经典之四书五经-第十七讲
教案
一、活动目标
1.了解国学经典中的四书五经
2.增强学生的国学知识和文化底蕴
3.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活动准备
1.教学资源:《四书五经》相关书籍和资料、音响设备、投影仪等
2.演出道具:古装服饰、道具、乐器等
3.演出节目:成语故事表演、古诗朗诵、曲艺表演等
4.演出分组:分小组进行演出,每组包括不同年级的学生
三、活动流程
1.开场介绍:主持人介绍活动主题和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国学经典的世界
2.四书五经知识普及:老师简要介绍《四书五经》的内容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演出环节:各小组轮流表演自己准备的节目,包括古装展示、成语故事表演、古诗朗诵等
4.互动环节:观众可以提问演出者有关国学经典的问题,增加互动氛围
5.总结评价:老师对每个表演小组给予评价和建议,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国学经典
6.活动结束:主持人总结活动内容,展望未来的国学学习之路,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国学经典
四、活动评估
1.学生表现:学生的表演技巧、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教学效果:学生对《四书五经》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学习兴趣是否提高
3.活动组织:活动流程和环节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能够有效达到活动目标
五、教学反思
1.活动亮点:哪些活动环节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和喜爱
2.不足之处:是否有需要改进和提升的地方,如何更好地组织和设计国
学经典活动
3.下一步计划:如何继续推动国学经典的学习和传承,激发学生学习的
热情和兴趣
六、结语
通过本次活动,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国学经典中的《四书五经》,还能够通过演出等形式进行深度学习和传承,希望学生在国学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前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庸》入门
《中庸》入门唐纪宇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副教授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讲四书中的《中庸》。
一、关于四书的阅读顺序我们了解《中庸》一个最重要的文本是中华书局所出的《四书章句集注》,这个《四书章句集注》,无论从版本的选择上以及句读、校勘上,都可以说是我们今天最好的一个了解四书的版本。
如果说《四书章句集注》有一个缺陷的话,中华的一个版本一个最大的缺陷是在四书的排序上,中华书局的排序是按照《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样一个顺序来排列的。
这样一个排序当然有它一定的道理,因为《大学》跟《中庸》都是章句,而《论语》跟《孟子》都是集注,所以这本书后来被我们命名为《四书章句集注》,它完全体现了这样一个题目的特点。
但按照朱子的讲法,朱子对于四书他自己是有一个排序的,他这个排序是首《大学》,次《论语》,再《孟子》,最后才是《中庸》。
为什么要首《大学》?《大学》是帮助我们建立人格的规模。
什么叫建立人格的规模?是你人生可能成长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是由《大学》来帮助我们确立的。
朱子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这就好像我们耕地,比如你买地,你买我们教室这么大一块的地方,这是一个规模,即便你在上边在更高的一个高楼,那你也是这样一个规模,但你买了整个学校,我们这个学校这么大一块地,那你的人格规模又不一样,所以,朱子将《大学》是帮助我们建立我们的人格规模,因为《大学》里面讲到我们为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接着是《论语》,《论语》是帮助我们建立根本,根深才能叶茂,为什么《论语》可以帮助我们立根?是因为一方面《论语》里面有大的伦理原则,比如伦理里面讲到很多大家最为熟悉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论语》里边一个大根本的原则。
另外一方面,《论语》里面有一个特点,孔子从来不抽象地去讲一个道理,孔子都是在具体的情境中来给弟子讲儒家道理。
我们大家非常熟悉,在不同的弟子问到仁,“仁爱”的这个“仁”字的时候,孔子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给出了不同的回答,所以《论语》可以帮助我们丰富我们自身,这也是我个人读《论语》的一个感受,每一次读《论语》你都可以读到你之前没有读到的东西,你都有新的收获,所以第二个部分我们应该读《论语》。
国学经典之四书五经-第六讲《孝悌之道》教案
国学经典之四书五经-第六讲《孝悌之道》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论语》中关于孝悌之道的重要原则和故事。
2.理解《大学》中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
3.能够运用国学经典中的道德观念指导自己的行为,并向他人传播这些价值观。
4.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培养孝悌之道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1.《论语》中关于孝悌的论述。
2.《大学》中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
三、教学难点1.如何在现代社会中理解和应用孝悌之道。
2.如何通过国学经典的教育思想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四、教学内容1. 孝悌之道在《论语》中的体现•仁者爱人,孝悌为先。
•孝顺父母,体现孝道。
•兄弟相处,体现悌道。
2.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自身修养是治国的基础。
•和谐家庭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治国平天下需要道德高尚的领导和人民。
3. 如何实践孝悌之道•尊敬父母,关爱家人。
•兄弟友爱,和睦相处。
•社会公德,尊重他人。
五、教学方法1.讲授相结合:通过讲解国学经典中的孝悌思想,引导学生理解其重要性。
2.讨论互动:组织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对孝悌之道的理解和实践。
3.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国学经典中的人物,体会孝悌之道的实践过程。
六、教学过程1.开场导入:介绍《论语》和《大学》中关于孝悌之道的背景和重要性。
2.主体教学:分析《论语》中孔子的言论和行为,引领学生思考孝悌之道的内涵。
3.课堂实践: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家庭中体现孝悌之道的案例,并向全班汇报分享。
4.深化延伸:引导学生对孝悌之道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作用进行深入思考,并撰写心得体会。
七、教学评价1.学生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互动和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其对孝悌思想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作业评价:对学生完成的心得体会和案例分析进行评分,鼓励他们深入思考和实践孝悌之道。
八、课堂反思1.学生反馈:倾听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孝悌之道的理解和认识。
2.教学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改进之处,为下节课的教学提供借鉴。
《四书精讲》读书笔记PPT模板思维导图下载
公孙丑章句下
尽心章句上
出版说明
尽心章句下
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章句上
出版说明
离娄章句下
出版说明 孟子与告子上篇
孟子与告子下篇
附录 历代学者对 孟子研究书籍目 录
谢谢观看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四书精讲》
思维导图PPT模板
目录
01 话说中庸
03 原本大学微言(全集)
02 论语别裁(全集) 04 孟子七讲
四书蕴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儒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要义。20 世纪七八十年代,南怀瑾先生以极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传道授业精神,在台湾、香港等地开始讲述“四书”,其中 他对《论语》的讲述整理成《论语别裁》,于1976年出版;对《孟子》七篇的讲解则经其弟子友人整理出版,陆 续以《孟子旁通》(《梁惠王》篇的讲授)《孟子与公孙丑》《孟子与离娄》《孟子与万章》《孟子与尽心篇》 《孟子与滕文公、告子》的名义出版,前后间隔达三十余年;1996年南先生用讲话的语气撰写《原本大学微言》, 经周勋男整理后于1998年出版;1998年南先生寓居香港时又亲自撰成《话说中庸》,本拟继《原本大学微言》之 后出版,因人事变迁和其他种种因素一拖再拖,直至2015年才由刘雨虹老师整理后正式出版。同时,刘雨虹老师 等人还整理出南先生年谱,一并附于书后。
圣人之道 愚人之 行
礼赞孔子的功德
总结圣道内明外 用之学
结语
论语别裁(全集)
编者的话 再版记言
前言 上册
下册
附录
东方出版社南怀 瑾作品
01
学而第一
02
为政第二
03
八佾第三
04
里仁第四
06
《四书五经》 第九讲 理想与志向 ppt
你的理想和志向是什么?
你认为应该怎样做才会实 现自己的理想?
(五)老者安之,朋 友信 之,少者怀之。
寻章 摘句 (五)
︱
确 立 志 向
安: 信: 怀:
(一)(二)(四)
—— 坚守志向
( 一)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仁在其中矣。
(二)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四) 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夺也 。
理解词义 笃志: 切问: 达: 夺: 兼善天下 :
近思: 穷: 独善其身:
(三) ——实现志向
攻崇惟志, 业广惟勤。
注: 功崇:多人合作,选择摘句中 内容相近的一句或两句,将其演 绎成一个故事,并表演出来。
将摘句中的词 义和句意分别写 在纸条上,然后 教师随意出示纸 条,学生根据意 思快速说出相应 的词或句子,最 先说出者为胜。
完成课后“学以 致用”的习题 。
1、背诵全文。 2、课下收集有关理想和志向的名 言警句,并摘抄下来。
《四书五经》 第二讲 仁者爱人
第二课仁人爱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文段,理解文段中的关键词,词义及文段大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关爱别人的能力,学会关爱身边的人。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奉献爱心,努力做一个仁者。
教学重难点:朗读和理解寻章摘句的内容,并能把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关爱身边的人,如何做一个仁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快乐导读先请学生谈一谈自己平时接受了哪些关爱,又是如何去关爱别人的,再用《感恩的心》或《爱的奉献》导入。
课题:仁者爱人二、学习寻章摘句寻章摘句(一)1、朗读:指名朗读,老师点评指正。
2、理解意思:结合注释和要义简析,老师引导学生理解文段意思。
3、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谈一谈如何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换位思考的事例,师生点评。
寻章摘句(二)1、读准字音:自由朗读,老师点评指正。
2、理解意思:结合注释和要义简析,老师引导学生理解文段意思。
3、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谈一谈在生活或学习中如何明辨是非的事例,老师借机引导。
寻章摘句(三)1、读准字音:个别朗读,老师点评指正。
2、理解意思:小组合作学习:两人一组,一人朗读,一人解释文段的意思。
3、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谈一谈在学习生活中如何做到心怀每一个真正需要我们帮助的人。
寻章摘句(四)1、读准字音:全班齐读,老师点评指正。
2、理解意思:结合注释和要义简析,老师引导学生理解文段意思。
3、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谈一谈生活中你是如何做到先去关爱、尊重别人的,你得到了什么,教师加以引导。
寻章摘句(五)1、读准字音:指名朗读,老师点评指正。
2、理解意思:结合注释和要义简析,老师引导学生理解文段意思。
3、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谈一谈在生活中有哪些尊敬老人、关爱陌生人的动人事例,老师点评指导。
三、比赛背诵“寻章摘句”比赛形式可多样化。
第二课时四、自主学习“洞鉴古今”里的故事1、老师有感情的复述《口蜜腹剑》这个故事,学生分组交流听后谈感想。
2、老师指名发言,并作点评。
(1)、你认为身边的哪些人可以被称为仁者,为什么?(2)、自主学习《大爱无言的仁者》,想一想:请你为王万青爷爷写一份“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词。
四书是古代科举考试的教科书
"四书"是古代科举考试的教科书公元1182年,当52岁的南宋理学家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为一体,编著成《四书章句集注》。
自此,中国历史上就有了被誉为儒家经典的“四书”。
它不仅意味着朱熹个人思想体系的完善,同时也开启了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和教育的新时代。
那么,时至今日,这样的经典还应该继续传承下去吗?它又能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呢?在《百家讲坛》主讲嘉宾刘强的新作《四书通讲》中,我想大家可以找到答案。
作为一名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学者,刘强已出版包括《古诗写意》《论语新识》《世说三味》在内的二十余种作品,其专业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因此,《四书通讲》同样是一部学术性很强的书籍。
在作者刘强看来,儒学之道,归根结底离不开一个“人”字,是为了解决人生的种种问题,处理好各种关系而出现的。
换句话来说,儒学其实就是为人处世之学。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儒学,本书的作者刘强以四书为基础,通过梳理其思想内涵,挖掘出具有现实意义的“日用常行之道”。
比如,为学、修身、孝悌、忠恕、仁爱、义权、诚敬、正直、中庸、治平、齐家、教育、交友等。
而后,又对每个主题进行细致分析、解读和归纳,让读者可以清楚地意识到儒学以及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以“为学之道”为例,一个人的启蒙、成长乃至安身立命,都少不了学习。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很多人以为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学习了知识并时常温习是很快乐的事情。
然而,在作者看来,这个解释是非常肤浅的。
通过追本溯源,可以发现:“为学”的真义不是别的,正是知行合一。
也就是说,真正的为学之道不是求知识,而是通过知识来武装自己,从而达到“修身”的目的。
随后,作者又介绍了为学的四种方法,即学思并进、博文约礼、温故知新和一以贯之,而这也再次印证了之前所提出的“知行合一”这一观点。
由此可见,为学之道,学、问、思、辨、行是缺一不可的。
倘若最终没有落实到“行”上,那就是“知而不行,还是未知”。
四书五经的内容
四书五经的内容
四书五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的简称,它们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礼记》、《易经》和《春秋》。
这些书籍是中国古代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
正文:
1. 《大学》
《大学》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中的一篇,也被称为《中庸》。
它的主题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讲述了一个人如何通过修身齐家来治国平天下。
这篇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讲述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道理,强调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重要性。
2. 《中庸》
《中庸》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中的一篇,也被称为《论语》。
它的主题是“中不偏,庸不易”,讲述了一个人如何在不偏不倚地行事和不变通的情况下处理问题。
这篇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讲述了“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的道理,强调了“中庸”的重要性。
3. 《论语》
《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中的一部,包含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
它的主题是“仁、义、礼、智、信”五德之间的互动,讲述了一个人如何通过践行“仁、义、礼、智、信”来完善自己。
4. 《孟子》
《孟子》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中的一部,包含了孟子的言行和思想。
它的主题是“仁、义、道、德”四德之间的关系,讲述了一个人如何通过践行“仁、
义、道、德”来完善自己。
5. 《礼记》
《礼记》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中的一部,包含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礼仪规范和制度。
它的主题是“礼乐、礼制、礼运”,讲述了一个人如何通过践行“礼乐、礼制、礼运”来完善自己。
四书五经里面有哪几本属于史书
四书五经里面有哪几本属于史书四书五经,是“四书”与“五经”的合称。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的诸多文学作品当中,四书五经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
四书五经翔实的记载了我国早期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史实资料以及孔孟等思想家的重要思想。
四书五经里面有哪几本属于史书 1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
《春秋》由于文字过于简略,通常与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分别合刊。
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
《四书》分别讲了什么《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
反映出孔子做事做人的态度,当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以及孔夫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孟子见梁惠王。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以此开篇看似讲人人皆知的仁义,实则大有深意,至今读来仍振聋发聩。
几千年日月盈仄,依然脱不得一个“利”字。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百姓为利,盖为生计;官员趋利,则为贪婪;而若一国之君言必曰利,则“国危矣”。
《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家学派的入门读物大学之道,明德,亲民,至善。
《大学》,是过去“四书”教育中首先学习的一部经典,它相对短小易懂,被称作“初学入德之门”,是中国知识分子从此走入系统学习、走进道德世界的基础学问。
作为《大学》最开篇的一句话,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三个词就是整部《大学》的“三纲领”。
《四书五经》第十二讲 意志与气节
第十二讲理想立志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诵读并理解寻章摘句的内容。
能力目标:掌握简单的实词和虚词,会翻译句子。
情感目标:理解理想立志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做一个具有远大抱负的人。
教学重难点:深刻理解寻章摘句的内容,并能把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成语积累:让学生积累一些有关意志与气节的成语,导入课题。
意志与气节二、学习寻章摘句寻章摘句(一)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读准字音:学生举手朗读,老师点评指正。
2、理解意思:结合注释和要义简析,老师引导学生理解文段意思。
寻章摘句(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读准字音:学生举手朗读,老师点评指正。
2、理解意思:结合注释和要义简析,老师引导学生理解文段意思。
第二课时寻章摘句(三)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1、读准字音:学生举手朗读,老师点评指正。
2、理解意思:结合注释和要义简析,老师引导学生理解文段意思。
3、阅读故事,感悟道理。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寻章摘句(四)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读准字音:学生举手朗读,老师点评指正。
2、理解意思:结合注释和要义简析,老师引导学生理解文段意思。
3、自学成才:阅读短文“不向命运屈服的舞者”,感悟其中的道理。
寻章摘句(五)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1、读准字音:学生举手朗读,老师点评指正。
2、理解意思:结合注释和要义简析,老师引导学生理解文段意思。
三、举一反三1、你还知道有意志与气节的仁人志士哪些呢?你能和同学们分享他们的故事吗?2、谈一谈你的收获吧!四、家庭作业1、认真完成“学以致用”的题目,并做好名言警句积累。
2、抄写本课所学内容。
3、师可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相关内容再布置一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讲《四书》
您这相声演员都得有学问吧?
乙念过几天儿书。
甲在什么学校?
乙没有,我小的时候念过经书。
甲噢,《五经》,《四书》,《十三经》?
乙对。
甲一开始先念蒙经,三不文儿百家经儿……
乙什么呀?
甲不是,三眼井儿。
乙还三里河儿哪。
甲哎,三进河儿!
乙什么三里河儿,三本小书是三百经儿、百千姓儿……我也乱了!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家文》。
甲对,《六言杂字》、《弟子规》、《名贤集》。
乙哎,念完这个就该念《四书》啦。
甲念完四叔念二大爷,六姨儿、三婶儿、二大妈。
乙好嘛,满是亲戚!什么呀?《四书》——“学、庸、论、孟”,先念《大学》……
甲嗯,大雪,念完大雪念小雪,小寒、大寒、雨水、惊蛰,到清明就暖和了。
乙干吗?你这儿念皇历(历书)哪?
甲我连月份牌都念过!
乙念那干吗?《大学》。
甲《大学》十章半理财。
乙念完《大学》念《中庸》。
甲念完中用你再念不中用,废物点心半吊子。
乙那我就更没用啦!《中庸》。
甲程子曰“不偏不谓中,不易之谓庸。
”此所谓中庸之道。
乙念完《中庸》念《论语》“上论”、“下论”……
甲火轮、军舰。
乙嘿,跑船上去了。
甲“上论语”,“下论语”。
乙对,念完《论语》念《孟子》,“上孟”、“下孟”……
甲做梦!
乙做……
甲咬牙放屁吧唧嘴。
乙少吃点儿好不好!
甲对,《孟子》、“告子”。
乙念完这个念《札记》。
甲嗯,里脊,好哇,嫩;念完里脊念腰窝儿、磨裆儿、三岔儿、尾巴油。
(里脊、腰窝儿、磨裆儿、尾巴油、均为羊肉的不同部位的名称)。
乙嘿,又吃上啦。
念完这个念《易经》。
甲对,念完一更念二更,三更四更五更。
乙天亮了,一宿没睡!
甲念完《易经》还有什么?
乙《诗经》。
甲对、湿经、干净、不干净、脏骨头。
乙什么呀?念完《诗经》念《左传》。
甲左转、右转,(高喊)向后转!
乙(高喊)开步走。
……练操哪?
甲《五经》、《四书》、《十三经》、《史记》、《纲鉴》。
乙这书都得念。
甲这书光念不行,得讲;光念不讲,不能开笔做文章。
乙您看我这点儿就差,念得不少,讲得不多。
甲我就是这点儿好,是我念过的书都能讲。
乙我连《二字经》都讲不好。
甲那没什么,哪点儿不明白,我给你讲讲。
乙那敢情好,比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您给讲讲。
甲哪一句?
乙您就起头儿讲吧。
甲起头儿讲?“人之初”?
乙怎么叫“人之初”?
甲“人之初”哇,他就是人之初。
乙这跟没讲一样。
甲“人之初”哇?人之初他就是有这么一个人,他直着就出来啦!所以叫“人直出”。
乙这就叫人之初?那么“性本善”呢?
甲“性本善”,(思索)出来之人他姓什么呢?姓善!哎,这就是姓本善。
乙不,书上是“性本善”。
甲是呀,那时候印书不是活版活字,都是刻版,把俩字刻颠倒了,一块版很多钱,得啦,凑合着用吧,就“姓本善”啦。
乙(讽刺地)你看,这要是不讲,我哪知道当初还有刻版问题呢。
“性相近,习相远”呢?
甲他住的那地方离“杏乡”较近。
乙“习相远”?
甲离“席乡”比较远啦,席乡在杏乡的那边儿。
乙这地方我都没去过!“苟不教”哪?
甲他养活一条狗,不会叫唤。
乙嗯,哑巴狗?这路狗咱们还没见过,“性乃迁”?
甲狗不叫有什么用呢?不要啦,让一位姓乃的给牵去了。
乙(觉得甲这个人物很可笑)“教之道”?
甲在善家它不叫,到乃家它叫了,让善先生知道了。
乙这就是“教之道”?“贵以专”呢?
甲什么?
乙“贵以专”。
甲这个字到那儿得念“x(左卒右瓦)(cei),x(左卒右瓦)狗一砖头。
乙什么乱七八糟的!
甲这是跟你开玩笑。
这有什么好讲的呢?人生下来本性是善良的,你教他好他就好,你教他坏他就坏。
对不对?你提点儿深的。
乙好,《诗经》怎么样?
甲行啊。
乙有这么几句我讲不通。
甲哪点儿?
乙这几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逮。
”
甲这要是问别人他还说不上来。
乙怎么?
甲这是我们街坊的事。
东屋里住的那个姓关的那天喝酒,喝醉了,跟南屋那街坊吵起来啦。
乙你等会儿说,这跟“关关雎鸠”有什么关系?
甲我听着呀。
东屋那位姓关,南屋那位也姓关,俩人吵得难解难分,谁也劝不了,非上公安局不可,揪着就去了。
这就叫“关节局揪”。
乙噢,这就叫“关关雎鸠”。
甲哎。
乙那么“在河之洲”呢?
甲大关、小关俩人的公安局拘留了两天,酒也醒了。
都承认了错误,不再打架了,和解了。
大关说请小关吃饭,小关也把胃喝坏了,什么也吃不下去,结果吃了点粥,“再和吃粥”!
乙吃粥哇?“窈窕淑女”哪?
甲小关有个女朋友,姓姚叫姚条,是姚大叔的女儿,“姚条叔女”。
乙那么“君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