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重有感》译文、赏析
李商隐的生平与诗歌内容
![李商隐的生平与诗歌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8810eeff6bd97f192279e9fb.png)
李商隐的生平与诗歌内容李商隐(812~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
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从祖父起,迁居郑州(今属河南郑州市)。
父亲李嗣曾任获嘉(今河南获嘉县)县令。
商隐三岁时,父亲受聘为浙东(后转浙西)观察使幕僚。
他随父由获嘉至江浙度过童年时代。
李家从商隐曾祖父起,父系中一连几代都过早病故。
商隐十岁,父亲卒于幕府。
孤儿寡母扶丧北回郑州,“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祭裴氏姊文》),虽在故乡,却情同外来的逃荒者。
或者正是由于家世的孤苦不幸,加之瘦赢文弱,形成他易于感伤的性格,但同时也促使他谋求通过科举,振兴家道。
在“悬头苦学”中获得高度的文化艺术修养,锻炼了他坚韧执着的追求精神。
文宗大和三年(829),李商隐谒令狐楚,受到赏识。
令狐楚将他聘入幕府,亲自指点,教写今体文。
楚子令狐綯又在开成二年(837)帮助他中进士。
但就在这一年底,令狐楚病逝。
李商隐于次年春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
王茂元爱商隐之才,将最小的女儿嫁给他。
当时朋党斗争激烈,令狐父子为牛党要员,王茂元被视为亲近李党的武人。
李商隐转依王茂元,在牛党眼里是“背恩”的行为,从此为令狐綯所不满。
党人的成见,加以李商隐个性孤介,他一直沉沦下僚,在朝廷仅任九品的秘书省校书郎、正字,和闲冷的六品太学博士。
为时都很短。
从大和三年踏入仕途,到大中十二年去世,30年中有20年辗转于各处幕府。
东到兖州,北到泾州,南到桂林,西到梓州,远离家室,飘泊异地。
他最后一次赴梓州作长达五年的幕职之前,妻子王氏又不幸病故,子女寄居长安,更加重了精神痛苦。
时世、家世、身世,从各方面促成了李商隐易于感伤的、内向型的性格与心态。
他所秉赋的才情,他的悲剧性和内向型的性格,使他灵心善感,而且感情异常丰富细腻。
国事家事、春去秋来、人情世态,以及与朋友、与异性的交往,均能引发他丰富的感情活动。
“庾信生多感,杨朱死有情”(《送千牛李将军》),“多感”、“有情”,及其所带有的悲剧色彩,在他的创作中表现得十分突出。
李商隐诗词全集535首第三卷
![李商隐诗词全集535首第三卷](https://img.taocdn.com/s3/m/f3fe511d856a561253d36fcb.png)
李商隐诗词全集535首第三卷101《蝶》孤蝶小徘徊,翩翾粉翅开。
并应伤皎洁,频近雪中来。
102《蝶》飞来绣户阴,穿过画楼深。
重傅秦台粉,轻涂汉殿金。
相兼惟柳絮,所得是花心。
可要凌孤客,邀为子夜吟。
103《井泥四十韵》皇都依仁里,西北有高斋。
昨日主人氏,治井堂西陲。
工人三五辈,辇出土与泥。
到水不数尺,积共庭树齐。
他日井甃毕,用土益作堤。
曲随林掩映,缭以池周回。
下去冥寞穴,上承雨露滋。
寄辞别地脉,因言谢泉扉。
升腾不自意,畴昔忽已乖。
伊余掉行鞅,行行来自西。
一日下马到,此时芳草萋。
四面多好树,旦暮云霞姿。
晚落花满地,幽鸟鸣何枝。
萝幄既已荐,山樽亦可开。
待得孤月上,如与佳人来。
因兹感物理,恻怆平生怀。
茫茫此群品,不定轮与蹄。
喜得舜可禅,不以瞽瞍疑。
禹竟代舜立,其父吁咈哉。
嬴氏并六合,所来因不韦。
汉祖把左契,自言一布衣。
当涂佩国玺,本乃黄门携。
长戟乱中原,何妨起戎氐。
不独帝王耳,臣下亦如斯。
伊尹佐兴王,不藉汉父资。
磻溪老钓叟,坐为周之师。
屠狗与贩缯,突起定倾危。
长沙启封土,岂是出程姬。
帝问主人翁,有自卖珠儿。
武昌昔男子,老苦为人妻。
蜀王有遗魄,今在林中啼。
淮南鸡舐药,翻向云中飞。
大钧运群有,难以一理推。
顾于冥冥内,为问秉者谁。
我恐更万世,此事愈云为。
猛虎与双翅,更以角副之。
凤凰不五色,联翼上鸡栖。
我欲秉钧者,朅来与我偕。
浮云不相顾,寥泬谁为梯。
悒怏夜将半,但歌井中泥。
104《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宴作》露如微霰下前池,月过回塘万竹悲。
浮世本来多聚散,红蕖何事亦离披。
悠扬归梦惟灯见,濩落生涯独酒知。
岂到白头长只尔,嵩阳松雪有心期。
105《垂柳》娉婷小苑中,婀娜曲池东。
朝佩皆垂地,仙衣尽带风。
七贤宁占竹,三品且饶松。
肠断灵和殿,先皇玉座空。
106《定子》檀槽一抹广陵春,定子初开睡脸新。
却笑吃虚隋炀帝,破家亡国为何人。
107《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沛国东风吹大泽,蒲青柳碧春一色。
我来不见隆准人,沥酒空馀庙中客。
【诗歌鉴赏】李商隐《有感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李商隐《有感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c7a07363186bceb18e8bba5.png)
【诗歌鉴赏】李商隐《有感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李商隐《有感二首》原文有感二首?其一九服归元化,三灵叶睿图。
如何本初辈,自取屈牦诛。
有甚当车泣,因劳下殿趋。
何成奏云物,直是灭萑苻。
证逮符书密,辞连性命俱。
竟缘尊汉相,不早辨胡雏。
鬼?分朝部,军烽照上都。
敢云堪恸哭,未免怨洪炉。
有感二首?其二丹陛犹敷奏,彤庭?战争。
临危对卢植,始悔用庞萌。
御仗收前殿,凶徒剧背城。
苍黄五色棒,掩遏一阳生。
古有清君侧,今非乏老成。
素心虽未易,此举太无名。
谁瞑衔冤目,宁吞欲绝声。
近闻开寿宴,不废用咸英。
李商隐《有感二首》注释、九服:古人设想中的九层行政区域。
三灵:日、月、星。
叶:合。
睿图:帝王的英明谋略。
2、本初:袁绍的字。
屈牦:汉武帝庶兄中山靖王之子,征和二年为丞相。
次年,宦官郭穰告发他指使巫者诅咒武帝,勾结贰师将军李广利,欲立昌邑王为帝,被腰斩,妻、子果首。
屈牦诛:指因宦官的指控而以谋反罪被诛。
3、有甚:有过于。
4、何成奏云物:奏云物:记载祥瑞灾异。
借指李训使人谎称石榴树夜降甘露事。
5、证逮符书密:证逮,指逮捕与案情有牵连的人。
符书:逮捕的官文书。
辞连:供词牵连。
6、尊汉相:汉成帝时丞相王商身材高大,容貌过人。
匈奴单于来朝,见商颇畏惧。
7、鬼?(lù):登记死人的名册。
朝部:朝班。
上都:指长安。
至德元载号长安为上都。
8、堪恸(tòng)哭:洪炉:指天地。
9、敷奏:陈述奏进。
?(xū):忽。
0、临危对卢植:《后汉书?何进传》载,何进谋诛宦官事泄被杀后,宦官张让、段?等劫太后、少帝从复道逃往北宫。
尚书卢植执戈于阁道窗下指斥段?罪恶,?等惧,乃释太后。
遂劫少帝逃向小平津(黄河渡口,在洛阳北),卢植连夜追至河边,王允派闵贡随植后,贡至,手斩数人,馀皆投河死。
明日公卿百官迎天子还宫。
这里以卢植比令狐楚。
、御仗:皇帝的仪仗。
前殿:指文宗坐朝的含元殿。
殿:一作“队”。
凶徒:指宦官。
凶,原作兵。
剧背城:比背城殊死作战还要厉害。
高中语文 专题07 李商隐诗两首(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 专题07 李商隐诗两首(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7b5c074ed5bbfd0a7856732d.png)
专题07 李商隐诗两首1.作家作品李商隐(813—约858),字_________,号_________,怀州河内(今河南泌阳)人,晚唐诗人,与_________齐名。
在词采华艳这一点上,与温庭筠接近,后世又称_________。
出身小官僚家庭。
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绹的推荐,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僧孺)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
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_________和_________。
2.写作背景《锦瑟》大约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
也就是在这一年,漂泊一生的诗人离开了人世。
可以说,这首诗是他留在人间的最后的辉煌。
《马嵬》是写马嵬杨贵妃之死。
对于此事,当时的文人交口称颂,把唐明皇说成爱江山舍美人的“圣明天子”,把倾国之罪归于“女祸”杨贵妃。
李商隐针对这一片荒谬鼓噪,据实评论,将批判的锋芒直接指向唐玄宗,把唐玄宗荒淫误国的历史事实和虚伪自私的面目向世人毫发毕露的揭示出来。
3.诵读诗歌,给加线的字注音。
锦瑟()弦()柱惘()然马嵬()未卜()宵柝()晓筹()驻()马4.根据下列注音,在句子的空缺处填写正确的汉字。
(1)望帝春心tuō()杜鹃(2)cāng()海月明珠有泪(3)只是当时已wǎng()然(4)空闻虎旅传xiāo()柝(5)如何四jì()为天子1.义山玉谿生杜牧“温李”《李义山诗集》《樊南文集》3.sèxián wǎng wéi bǔtuòchóu zhù4.(1)托(2)沧(3)惘(4)宵(5)纪1.《马嵬》(其二)的章法结构有何特点?这首咏史诗从章法上看,采用了倒叙的手法。
李商隐的诗词鉴赏(通用7篇)
![李商隐的诗词鉴赏(通用7篇)](https://img.taocdn.com/s3/m/16b6afa6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d4.png)
李商隐的诗词鉴赏李商隐的诗词鉴赏(通用7篇)李商隐代表作品主要有:《无题》《锦瑟》《夜雨寄北》《贾生》《蝉》《登乐游原》等。
下面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下李商隐的诗词鉴赏,欢迎阅读!李商隐的诗词鉴赏篇1《正月崇让宅》原文密锁重关掩绿苔,廊深阁迥此徘徊。
先知风起月含晕,尚自露寒花未开。
蝙拂帘旌终展转,鼠翻窗网小惊猜。
背灯独共馀香语,不觉犹歌《起夜来》。
《正月崇让宅》鉴赏这是诗人悼念亡妻之作。
崇让宅是诗人的岳父、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在东都洛阳崇让坊的宅邸,诗人和妻子曾在此居住。
诗人的妻子卒于大中五年(851)夏秋间。
此诗作于大中十一年正月洛阳时。
昔日返回崇让宅,见到可爱的妻子,该是多么幸福和欢乐。
这次返归,却是触景生悲。
宅门牢牢上锁,重重关闭,地上长满青苔,说明久已无人居住,成了废宅;因为寂无一人,回廊楼阁非常冷落,显得特别深远;妻子已死,无人与语,诗人只好在此独自徘徊。
夜幕降临,月忽生晕,不但月光蒙上一层阴影,似有无限哀愁,而且月晕则多风,天气也要变得更加凄冷;露寒风冷,春花也不绽开。
诗的开头两联,首联扣住题中崇让宅,写其荒凉冷落,伤心惨目;颔联扣住题中“正月”,写“风露花月,不堪愁对”(清屈复《李义山诗笺注》)。
这四句,用环境的凄楚,衬托出诗人心境的凄楚。
何焯说:“三四覆装,月晕多风比妻身亡,下句则曾未得富贵开眉也。
”(《李义山诗集辑评》)也就是说,这两句是兼用眼前之景,隐喻过去的情事,第三句是说妻子去逝之前,诗人已看出不祥的预兆;下句谓王氏婚后,诗人一直穷愁潦倒,生计艰辛,从未使妻子眉目舒展过一日,于内疚中含着深厚的哀悼之情。
“帘旌”为帘端之帛,以其形状似旌(旗),故称,这里即指帘子。
“展转”、“惊猜”,都是诗人的活动。
“展转”用《诗经·周南·关雎》“展转反侧”语,指翻来复去,不能入睡。
“窗网”是张挂在窗外檐下以防鸟雀入室的网。
“惊猜”句非常逼真地表达出了诗人的心理活动:深夜诗人全神贯注地怀念亡妻,忽听到鼠翻窗网之声,还以为是妻子到室中来了。
李商隐经典诗赏析5篇
![李商隐经典诗赏析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1b6f2b003d8ce2f006623f4.png)
李商隐经典诗赏析5篇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
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年),李商隐在郑州病故,墓葬地点颇有争议。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李商隐诗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李商隐——《蝉》1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注释】:薄宦,小官;梗犹泛,意指自己象大水中四处漂流的木偶。
【简析】:这是一首哲理诗,借物喻人,诗中的蝉,实是作者自己。
终生不得志的李商隐,离蝉之声而兴,以蝉之高洁自警,喟叹身世之沦落飘零,抒发了位卑寄人篱下的感叹。
李商隐——《筹笔驿》2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管乐有才终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注释】:筹笔驿,又名朝天驿,在今四川广元县北。
管仲,春秋时齐相,曾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乐毅,战国时燕国名将,曾为燕昭王率赵、楚、韩、魏、燕五国军队大破强齐,诸葛亮隐居南阳时常以管、乐自许。
【赏析】:本诗写得沉郁顿挫,颇类杜甫。
和杜甫所感叹的“长使英雄泪满襟”相似,为有才有志的诸葛亮事业最终不竟而遗恨无穷。
李商隐——《登乐游原》3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释】:意不适:心情不舒畅。
古原:即乐游原,是长安附近的名胜,在今陕西省长安以南八百里的地方。
【赏析】:本诗三四句是深含哲理的千古名言。
诗人登高望远,即景抒情的诗。
诗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余晖映照,晚霞满天,山凝胭脂,气象万千。
诗中蕴涵了这样一个意旨:景致之所以如此妖娆,正是因为在接近黄昏之时才显得无限美好。
今人周汝昌认为:“只是”二句,“正是诗人的一腔热爱生活,执着人间,坚持理想而心光不灭的一种深情苦志。
”这种看法,虽有新意,却不合诗人的身世,也不合诗人当时的情绪。
李商隐——《风雨》4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李商隐的思乡诗
![李商隐的思乡诗](https://img.taocdn.com/s3/m/f2d7d8df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cb.png)
李商隐的思乡诗《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
晚唐著名诗人。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
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
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年),李商隐在郑州病故,死后葬于祖籍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成就综述李商隐的诗歌流传下来的约600首,其中以直接方式触及时政题材的占了相当比重。
李商隐的咏史诗有很高的成就。
它们绝不是“发思古之幽情”的无病呻吟,也不同于前人那些托古以述怀的诗篇,而是着眼于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来指陈政事、讥评时世加以补充发挥,使咏史成为政治诗的一种特殊形式。
无题诗是李商隐独具一格的创造。
它们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意境要眇,情思宛转,辞藻精丽,声调和美且能疏密相间,读来令人回肠荡气。
幼年的环境和所受的教育使李商隐的世界观基本上属于儒家体系,其人生态度是积极入世、渴望有所作为的。
同时,他颇能独立思考,很早便对“学道必求古,为文必有师法”的说教不以为然,甚至萌生出“孔氏于道德仁义外有何物”这样大胆的想法。
在诗歌创作上,他起初醉心于李贺奇崛幽峭的风格和南朝轻倩流丽的诗体,曾仿照它们写了许多歌唱爱情的诗篇,如《燕台》《河阳》《河内》等。
李商隐诗选
![李商隐诗选](https://img.taocdn.com/s3/m/4d32948c844769eae109ed67.png)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忆梅
定定住天涯,
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
常作去年花。
赠柳
章台从掩映,
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
来当婀娜时。
二年以书判拔萃,重入秘书省为正字。不久又因母丧居家。会昌五年冬服满后返职。宣宗即位后,一反武宗朝的政治措施,会昌年间得势的李德裕党纷遭贬逐,令狐□做了宰相,诗人受到进一步压抑。他在京没有出路,只好到远方幕府去安身。从大中元年至九年,先后三次赴桂州(今广西桂林)、徐州、梓州(今四川三台)随人作幕僚,悒悒不得志。大中五年去梓州幕府前,妻王氏病故,更使他精神上蒙受沉重打击。居东川时,常抑郁不欢,顶礼佛教,甚至想出家为僧。大中九年冬,梓州幕府罢,诗人返归长安。次年任盐铁推官,一度游江南。大中十二年,罢职回郑州闲居。大约就在这一年年底病逝。李商隐诗,编成《李义山诗集》,有明汲古阁刻本和《唐诗百名家全集》本,均为3卷,又有影印明嘉靖间毗陵蒋氏刻 6卷本和明姜道生刊《唐三家集》本7卷,均无注。给他的诗作注的,据记载宋有刘克、张文亮两家,后不传。明末释道源注李诗,书未刊行。清初朱鹤龄吸取其部分成果,加以补充发挥,撰成《李义山诗注》3卷,附有年谱,是最早的李诗笺本。后来沈厚□将何焯、朱□尊、纪昀三家评语辑入朱注本中,成为通行的《李义山诗集辑评》。清雍正、乾隆年间,为李商隐诗作注解的还有陆昆曾、程梦星、姚培谦、屈□诸家,以冯浩《玉□生诗集笺注》最受人称道。李商隐文,据《新唐书·艺文志》记载,有《樊南甲集》20卷、《乙集》20卷、赋1卷、文1卷,《宋史·艺文志》所载,则更有文集 8卷、别集20卷,俱散佚。朱鹤龄从《文苑英华》、《唐文粹》诸书中重新录出汇编,徐炯、徐树谷加以补充和笺注,成为《李义山文集笺注》10 卷。又有《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李义山文集》5卷。冯浩则据徐氏笺本分类按年编成《樊南文集详注》8卷,收文150篇。道光、咸丰年间,钱振伦从《全唐文》中又辑录出冯氏未收的李商隐骈文200余篇,编成《樊南文集补编》12卷,与其弟钱振常分任笺注,并附年谱订误。关于李商隐的生平事迹,新、旧《唐书》都有本传,元辛文房《唐才子传》补充了一些逸事。朱鹤龄撰成年谱,功在首创,而疏漏亦多。经冯浩改订后,诗人一生的行踪才历历在目,诗文编年也基本上有了着落。但冯氏未及见李商隐文集的补编部分,在材料掌握上仍有不少遗漏舛误之处。以后,钱振伦依据《补编》所收文章,对冯谱作了若干订误。近人张采田则在冯、钱等人基础上,撰成《玉□生年谱会笺》,搜辑大量史料,进一步考订了诗人的身世和诗文编年,对许多作品的写作背景和意图作了新的探索,是研究李商隐生平和创作的专著。但书中过于强调“深探心曲”的方法,臆测附会的地方仍时有所见,考订失误也在所难免,岑仲勉有专文《〈玉□生年谱会笺〉平质》加以辨正。张氏另撰有《李义山诗辨正》,内容主要是驳正何焯、朱□尊、纪昀三家评语,涉及对李商隐各首诗的理解,可与《年谱会笺》参看。
知人论世之李商隐
![知人论世之李商隐](https://img.taocdn.com/s3/m/3bd448495727a5e9846a610b.png)
李商隐一、整体分析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早年受知于令狐楚,登进士第后娶王茂元女。
令狐楚和王茂元是政敌,党于令狐的人认为商隐亲近王氏是背恩负德的行为。
后来令狐楚的儿子令狐长期执政,排抑商隐。
商隐对政治本来很热心,却始终不能得志,这和他得罪令狐氏,处在朋党倾轧的峡谷里不无关系,虽然他自己并不屑于攀附这两个政治集团中的任何一个。
他先后依托在几个大官的幕下,曾随桂管观察使郑亚到过广西,又随剑南、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到过四川。
最后客死在荥阳。
有《玉谿生诗》。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
二、人物生平1、早年生活李商隐早年跟随母亲过着艰苦清贫的生活。
他在家中是长子,因此就为别人抄书挣钱,贴补家用。
“五岁诵经书,七岁弄笔砚”,至十六岁,便因擅长古文而得名。
唐大和三年(829年),移家洛阳,结识白居易、令狐楚等前辈。
令狐楚欣赏李商隐的文才,对其十分器重,让李商隐与其子令狐绹等交游,后又聘其入幕为巡官。
开成二年(837年),经过刻苦学习和令狐绹的延誉,李商隐得中进士。
2、仕宦生涯开成三年(838年)春,应博学宏辞试不取,李商隐应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聘请,去泾州(治今甘肃泾川县北)作了王的幕僚。
王茂元对李商隐的才华非常欣赏,并将女儿嫁给了他。
这桩婚姻将其拖入了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中。
王茂元与李德裕交好,被视为“李党”的成员;而令狐楚父子属于“牛党”。
因此,李商隐的行为就被很轻易地被解读为对刚刚去世的老师和恩主的背叛。
开成三年(838年)春天,李商隐参加授官考试,结果在复审中被除名。
开成四年(839年),李商隐再次参加授官考试,顺利通过,得到了秘书省校书郎的职位,不久,被调任弘农(今河南灵宝)县尉,远离权力中心。
最新语文A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二首》资料李商隐(精品)
![最新语文A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二首》资料李商隐(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3627189f84868762caaed570.png)
《古诗二首》李商隐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进士,当过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
唐代诗人,晚唐乃至整个唐代,李商隐是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作者。
李商隐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李商隐由于被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
清乾隆五十四年《怀庆府志》记载,李商隐死后葬于祖籍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占廿二首,数量位列第四。
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奚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失传。
有《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的诗歌流传下来的约600首,其中以直接方式触及时政题材的占了相当比重。
李商隐的咏史诗有很高的成就。
它们绝不是“发思古之幽情”的无病呻吟,也不同于前人那些托古以述怀的诗篇,而是着眼于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来指陈政事、讥评时世加以补充发挥,使咏史成为政治诗的一种特殊形式。
无题诗是李商隐独具一格的创造。
它们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意境要眇,情思宛转,辞藻精丽,声调和美且能疏密相间,读来令人回肠荡气。
综合来看,李商隐的文学成就,大致有以下几类主题:主题政治咏史诗作为一个关心政治的知识分子,李商隐写了大量这方面的诗歌,留存下来的约有一百首左右。
其中《韩碑》、《行次西郊作一百韵》、《随师东》、《有感二首》等,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作品。
李商隐早期的政治诗指陈时局,语气严厉悲愤,又含有自我期许的意味,很能反应他当时的心态。
在关于政治和社会内容的诗歌中,借用历史题材反映对当代社会的意见,是李商隐此类诗歌的一个特色。
2023有感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
![2023有感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1cf9c621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e1.png)
2023有感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2023有感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1金陵三迁有感憔悴城南短李绅,多情乌帽染黄尘。
读书不了平生事,阅世空存后死身。
落日江山宜唤酒,西风天地正愁人。
任他蜂蝶黄花老,明月园林是小春。
翻译我就是城南那憔悴短小的李绅,多愁善感,乌纱帽上落满黄尘。
苦读诗书,却不明白平生所历世事;阅尽世态,空留下未曾殉国之身。
眼看着落日残照下的江山,还是叫一壶酒吧;不见那西风萧瑟中的天地,正要愁杀士人!任凭它蜂蝶为黄花老去而发愁,明月下的园林里,自有一派小阳春。
注释李绅:中唐诗人,有诗名。
因身材短小精悍。
时称“短李”。
小春:又称小阳春。
农历十月,尚少寒意,有如初春故称。
赏析这首诗的开头两句写中唐诗人李绅,并以李绅自况。
自居易《拙集编成十五卷因题卷来戏赠元九李二十》云:“每被老元偷格调,苦教短李伏歌行。
”可见时人称之为“短李”。
首联所写就是这件事。
这两句说,城南的矮小诗人李绅,经历坎坷,形容憔悴。
他多愁善感、系念世事,乌黑的帽子上落满尘土。
两句诗用粗线条钩勒出李绅,也是作者自己的形象,手法洗炼。
颔联即从首联引申而来,展开“憔悴”、“多情”的含蕴,笔墨也从以李绅自比转向直接叙写自身。
虽刻苦攻读,手不释卷,对平生所历世事却不甚了然;饱经风霜,阅尽世态,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大好河山任人践踏,一腔热血无从抛洒。
这联的出句和对句的前后两部份,各自形成鲜明的对比。
“读书”而“不了平生事”,“阅世”而“空有后死身”,出语舒缓,感情却十分愤激。
颈联推开一层,是赋也是比。
落日残照,是眼前实景,也象征着南宋王驯的没落凋零,飒飒西风则象征着笼罩在南宋国土上的萧瑟寥落气氛。
“落日”、“西风”,景象悲壮,令人想起相传为李白所作的《忆秦娥》中的名句:靠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不过,粱栋诗中“落日”、“西风”带有更为强烈的时代悲剧色彩。
“唤酒”、“愁人”,与首联的“憔悴舻、“多情”相应,写出了在天下多故的南宋束年一个正直士大夫忧心如焚的心理状况,感情十分沉痛。
005李商隐七律《重有感》读记
![005李商隐七律《重有感》读记](https://img.taocdn.com/s3/m/32488036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bd.png)
005李商隐七律《重有感》读记李商隐七律《重有感》读记(小河西)重有感玉帐牙旗得上游,安危须共主君忧。
窦融表已来关右,陶侃军宜次石头。
岂有蛟龙愁失水,更无鹰隼与高秋。
昼号夜哭兼幽显,早晚星关雪涕收。
此诗作于开成元年(836)。
大和九年(835)十一月,宰相李训、凤翔节度使郑注在唐文宗授意下密谋诛灭宦官事败,李、郑先后被杀,连未曾预谋的宰相王涯、舒元舆等也遭族灭,同时株连者千余人,造成“流血千门,僵尸万计”的惨剧,史称“甘露之变”。
事变后,宦官气焰更加嚣张,“迫胁天子,下视宰相,陵暴朝士如草芥”(《资治通鉴》)。
开成元年(836)二、三月,昭义军节度使刘从谏两次上表,力辩王涯等无辜被杀,指斥宦官“擅领甲兵,恣行剽劫”,表示要“修饰封疆,训练士卒,内为陛下心腹,外为陛下藩垣。
如奸臣难制,誓以死清君侧。
”并派人揭露宦官仇士良等人罪行。
一时宦官气焰稍有收敛。
作者有感于此事以及朝廷依然存在的严重弊端,先写了排律《有感二首》,又写了这首诗。
首句:玉帐牙旗得上游,安危须共主君忧。
玉帐:主帅所居幕帐;借指主帅。
《观我生赋》(北齐-颜之推):“守金城之汤池,转绛宫之玉帐。
”《奉和严大夫军城早秋》(唐-杜甫):“秋风袅袅动高旌,玉帐分弓射虏营。
”牙旗:主帅出征在军营前树立的饰有象牙的旗帜。
《东京赋》(汉-张衡):“戈矛若林,牙旗缤纷。
”玉帐牙旗:借指昭义军节度使刘从谏。
(或还指泾源节度使王茂元,鄜州节度使萧弘等。
)上游:河流上游;泛指形胜之地。
《史记-项羽本纪》:“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
”《送鄂渚韦尚书赴镇》(唐-李频):“夏口本吴头,重城据上游。
”《感塞》(唐-薛逢):“满塞旌旗镇上游,各分天子一方忧。
”共安危:《贞观政要》(唐-吴兢):“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君臣本同治乱,共安危,若主纳忠谏,臣进直言,斯故君臣合契。
’”大意:昭义军节度使刘从谏等占据形胜之地,必须与皇上共安危,为皇上分忧。
(当时昭义军镇辖泽、潞、邢、洺、磁五州。
李商隐《有感》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李商隐《有感》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71a3a31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f7.png)
有感李商隐(唐代)非关宋玉有微辞,却是襄王梦觉迟。
一自高唐赋成后,楚天云雨尽堪疑。
译文并非是宋玉喜欢隐喻托讽常常有微辞,而是楚襄王沉迷艳梦醒来得实在太迟。
自从那惊世名作《高唐赋》写成传开之后,有关楚天云雨的诗章被认为全都可疑。
注释关:涉及。
宋玉:战国楚辞赋家,事楚襄王。
微辞:以委婉含蓄的言辞托讽。
襄王:楚襄王。
据说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泽,玉告以楚怀王曾游高唐,昼寝梦见巫山神女,襄王命宋玉作《高唐赋》。
其夜王寝,果梦见与神女遇合,明日再命宋玉作《神女赋》。
宋玉的《高唐》《神女》二赋,皆为托讽襄王荒淫之作。
楚天云雨:后以云雨指代男女合欢之事。
此指表现男女爱情的作品。
创作背景宋玉在生活经历、遭遇、思想情感等方面与李商隐有着许多相似之处。
宋玉深得李商隐的推崇和喜爱。
李商隐的遭遇和他诗歌独有的特点决定了他的诗歌常常被误解。
这首诗就是借助对宋玉的同情,来澄清自己诗歌的创作意图。
赏析这首即事议论之诗,借宋玉以写自己,含蓄深刻而措辞委婉。
诗的前两句是说,并非宋玉特别喜爱隐舍不露的言辞托讽,正是因为襄王沉迷艳梦,迟迟不醒,这就暗示自己确有微辞托讽之作,而且是事出有因,不得不然。
后两句是说,自从《高唐赋》问世以后,凡是描写男女情爱的作品便都值得怀疑为别有托讽了。
这就暗示说,诗人自己另一部分写男女情爱的诗作并不一定另有寄托,但人们因为受了微辞托讽的《高唐赋》式作品的影响,便都怀疑它们有所寄托了。
李商隐用“尽堪疑”的词语,是想表明这种“疑”事出有因,同时又是想表明这种笼统的疑并不符合实际。
李商隐与宋玉,都属于多情才子、沦落文人一类。
由于遭际相似,李商隐的偏爱宋玉,更多表现为自叹与自伤。
李商隐在当时境遇之中,常常是“无悰托诗遣,吟罢更无悰”(《乐游原》)。
深曲浓重的愁思,沉缅绵邈的情感,产生了“楚天云雨俱有托”的艺术表达和追求。
诗人的拳拳之心应当得到后人的理解。
然而诗人非但没有得到时人的理解,更被置之于无端的猜测和粗暴的责难之中。
《重有感》李商隐诗词
![《重有感》李商隐诗词](https://img.taocdn.com/s3/m/1411d837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65.png)
《重有感》李商隐诗词《重有感》李商隐诗词重有感李商隐唐玉帐牙旗得上游,安危须共主君忧。
窦融表已来关右,陶侃军宜次石头。
岂有蛟龙愁失水?更无鹰隼与高秋。
昼号夜哭兼幽显,早晚星关雪涕收?【注释】:①玉帐:主帅所居帐幕。
宋张淏《云谷杂记》:“玉帐乃兵家压胜之方位,主将于其方置军帐则坚不可犯,犹玉帐然。
其法出于黄帝遁甲。
”牙旗:大将所建以象牙为饰的大旗。
张衡《东京赋》“牙旗缤纷”,《文选》注:“《兵书》曰:‘牙旗者,将军之旌。
’谓古者天子出,建大牙旗,竿上以象牙饰之,故云牙旗。
”②窦融:东汉平陵人,曾任钜鹿太守,归汉后受凉州牧,上表请出兵讨隗嚣。
及破嚣,封安丰侯,拜冀州牧。
见《后汉书》本传。
关右:函谷关以西。
③陶侃:晋鄱阳人,刘弘辟为南蛮长史,明帝时曾率师平苏峻之乱。
会师于石头城下。
乱平,封长沙郡公,拜大将军。
见《晋书》本传。
石头:石头城。
在今江苏南京。
④蛟龙愁失水:《管子·形势》:“蛟龙,水虫之神者也。
乘于水,则神立;失于水,叫神废。
”⑤鹰隼与高秋:《礼记·月令》:“孟秋之月,……白露降,寒蝉鸣,鹰乃祭鸟,用始行戮。
”又,《汉书·孙宝列传》:“今日鹰隼始击,当顺天气,取奸恶,以成严霜之诛。
”与,与“举”同义。
⑥星关:犹言天门,指皇帝居处。
【赏析】:唐文宗大和九年,宦官发动“甘露之变”,挟持文宗,杀害宰相。
义山有感于此次政变,先作五言排律《有感》二首,复作此七律,故曰“重有感”。
本篇冯浩、张采田均以为专为昭义节度使刘从谏而发,庶几近之,盖意欲激刘从谏出兵辅佐文宗消除宦官势力,使幽显雪涕收也。
声情激越,知其对宦官之专横跋扈,实深恶痛绝,乃有“欲回天地”之想,足见其志之锐、其气之盛,大义凛然,非懦弱书生也。
《无题·近知名阿侯》李商隐
![《无题·近知名阿侯》李商隐](https://img.taocdn.com/s3/m/904b52ef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ac.png)
《无题·近知名阿侯》李商隐无题·近知名阿侯近知名阿侯,住处小江流。
腰细不胜舞,眉长惟是愁。
黄金堪作屋,何不作重楼。
「翻译」我最亲近的知音她是美女莫愁的女儿名字叫阿侯,她家的住处靠近小江畔的水流。
腰条细得好象赵飞燕不能胜过跳舞的用力,柳眉虽长眉头紧皱好像汉桓帝时梁皇后的美丽啼妆只是个忧愁。
她象陈阿娇一样美丽让汉武帝都想给她做黄金屋,可你思念我为何不用黄金盖成高高的几层楼房就能登高望远看见我来解除你的忧愁呢?「注释」①梁武帝《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
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
十五嫁作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
”②腰细:用赵飞燕事。
愁眉:用《后汉书·五行志》:“桓帝元嘉中,京都妇女作愁眉,细而曲折。
”③《汉武故事》:“帝为胶东王,年数岁,长公主抱置膝上,问曰:'儿欲得妇否?’……一指其女:'阿娇好否?’笑对曰:'好。
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
’”「赏析」《无题·近知名阿侯》是晚唐诗人李商隐的一首五言小律。
在这首《无题·近知名阿侯》五言律诗中,诗人李商隐表达了对自己红颜知己的盼望,盼望她社会地位能够再高升一步就可以帮助自己走出人生的低谷。
这首诗似为柳枝作。
首句言近得一新知名“阿侯”。
阿侯,莫愁女,则知此女子为民女之小家碧玉者。
义山相恋女子中,惟柳枝近之。
又“近知”云云,似柳枝因让山,断长带以乞“少年叔”诗,义山初闻其名而尚未谋面之时。
二句言其住处有小江流过,既切“河中之水”,又寓柳枝住地。
《柳枝五首序》云:“后三日,邻当去湔裙水上,以博山香待,与郎俱过。
”是柳枝家亦邻水而居。
三、四拟想之辞,“腰细”拟柳条(柳枝);“眉长”拟柳叶。
《离亭赋得折杨柳》云“莫损愁眉与细腰”,喻同。
五、六云柳枝深藏少出,何不居重楼而伎我一睹芳容乎!《美玉生烟—叶嘉莹细说李商隐》全集《安定城楼》李商隐|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日射》李商隐 | 回廊四合掩寂寞,碧鹦鹉对红蔷薇《晚晴》李商隐 |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赠荷花》李商隐 |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对雪二首(其二)》李商隐 | 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幽居冬暮》李商隐 | 晓鸡惊树雪,寒鹜守冰池《端居》李商隐 |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暮秋独游曲江》李商隐《寄令狐郎中》李商隐 | 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落花》李商隐 |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北齐二首》李商隐 | 小莲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李商隐|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李商隐|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李商隐|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瑶池》李商隐 |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流莺》李商隐 |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高松》李商隐 | 高松出众木,伴我向天涯《楚宫》李商隐 | 但使故乡三户在,彩丝谁惜惧长蛟《韩碑》李商隐《板桥晓别》李商隐 | 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蝉》李商隐 |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宴作》李商隐 | 浮世本来多聚散,红蕖何事亦离披《杜工部蜀中离席》李商隐 | 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二月二日》李商隐 |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夜雨寄北》李商隐《即日》李商隐 | 夭桃惟是笑,舞蝶不空飞《柳》李商隐 |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忆梅》李商隐 |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天涯》李商隐 | 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筹笔驿》李商隐 |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李商隐《咏史二首·其一》李商隐 | 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隋宫·乘兴南游不戒严》李商隐《隋宫·紫泉宫殿锁烟霞》李商隐《风雨》李商隐 |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锦瑟》李商隐 |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霜月》李商隐 |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登乐游原》李商隐 |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李商隐 |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嫦娥》李商隐 |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贾生》李商隐 |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关于蛟的诗句
![关于蛟的诗句](https://img.taocdn.com/s3/m/ba96eaac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18.png)
关于蛟的诗句1、唐代:李商隐《荆门西下》
骨肉书题安绝徼,蕙兰蹊径失佳期。
洞庭湖阔蛟龙恶,却羡杨朱泣路岐。
2、唐代:李白《自汉阳病酒归寄王明府》去岁左迁夜郎道,琉璃砚水长枯槁。
今年敕放巫山阳,蛟龙笔翰生辉光。
3、宋代:谢逸《送董元达》
长江滚滚蛟龙怒,扁舟此去何当还?
大梁城里定相见,玉川破屋应数间。
4、唐代:李商隐《重有感》
岂有蛟龙愁失水,更无鹰隼与高秋!
昼号夜哭兼幽显,早晚星关雪涕收?
5、唐代:李白《春日行》
深宫高楼入紫清,金作蛟龙盘绣楹。
佳人当窗弄白日,弦将手语弹鸣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商隐《重有感》译文、赏析
本文是关于李商隐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重有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
此诗隐晦地表达了作者对“甘露之变”后国家政治形势的看法,诗中对刘从谏上表之事予以肯定,主张各地的武装力量进兵京城,铲除阉党,恢复皇帝的自由,为朝廷分忧,体现了作者关注国家命运的精神和强烈的正义感。
重有感玉帐牙旗得上游⑴,安危须共主君忧⑵。
窦融表已来关右⑶,陶侃军宜次石头⑷。
岂有蛟龙愁失水⑸,更无鹰隼与高秋⑹!
昼号夜哭兼幽显⑺,早晚星关雪涕收⑻?
【注释】
⑴玉帐牙旗:指出征时主帅的营帐大旗。
得上游:居于有利的军事地理形势。
⑵安危:偏义复词,这里偏用“危”义。
须:应当。
主君:指皇上。
⑶窦融:东汉初人,任梁州牧。
此处指代刘从谏上疏声讨宦官。
⑷陶侃:东晋时荆州刺史,时苏峻叛乱,陶侃被推为讨伐苏峻的盟主,后杀了苏峻。
石头:石头城,即东晋都城建康(今南京)。
⑸蛟龙:比喻掌握天下大权的天子。
愁:一作“曾”,一作“长”。
⑹鹰隼:比喻猛将名臣。
与:通“举”。
⑺幽显:指阴间的鬼神和阳间的人。
⑻早晚:即“多早晚”,什么时候,系不定之词。
星关:天门,指宫廷,即皇帝住处。
雪涕:指落泪。
【白话译文】
将军的玉帐牙旗正处有利地位,国家危难的时刻应与皇帝分忧。
虽然已像窦融从关右奏上战表,还应效法陶侃率大军进驻石头。
哪能有蛟龙为失水而愁的道理,偏没有鹰隼在高爽的秋空遨游。
京城里日夜号哭不分人世阴间,宫内何时能抹干眼泪恢复自由。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开成元年(836年)。
大和九年(835年)十一月,宰相李训、凤翔节度使郑注在唐文宗授意下密谋诛灭宦官。
事败,李、郑先后被杀,连未曾预谋的宰相王涯、贾餗、舒元舆等也遭族灭,同时株连者千余人,造成“流血千门,僵尸万计”的惨剧,史称“甘露之变”。
事变后,宦官气焰更加嚣张,“迫胁天子,下视宰相,陵暴朝士如草芥”(《通鉴》)。
开成元年(836年)二、三月,昭义军节度使刘从谏两次上表,力辩王涯等无辜被杀,指斥宦官“擅领甲兵,恣行剽劫”,表示要“修饰封疆,训练士卒,内为陛下心腹,外为陛下藩垣。
如奸臣难制,誓以死清君侧”,并派人揭露宦官仇士良等人的罪行。
一时宦官气焰稍有收敛。
作者有感于此事以及朝廷依然存在的严重弊端,写了这首诗。
【赏析】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五四〇。
作者在写此诗不久前已就甘露之
变写过《有感二首》,所以此篇题为“重有感”。
这种标题,类似无题。
首句“玉帐牙旗”,是说刘从谏握有重兵,为一方雄藩。
昭义镇辖泽、潞等州,靠近京城长安,军事上据有极便利的形势,所以说“得上游”。
这句重笔渲染,显示刘的实力雄厚,条件优越,完全有平定宦官之乱的条件,以逼出下句,点明正意:在国家危急存亡之秋,作为一方雄藩理应与君主共忧患。
句中“须”字极见用意,强调的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如改用“誓”字,就变成纯粹赞赏了。
“须”字高屋建瓴,下面的“宜”“岂有”“更无”等才字字有根。
颔联用了两个典故。
东汉初凉州牧窦融得知光武帝打算征讨西北军阀隗嚣,便整顿兵马,上疏请示出师伐嚣日期。
这里用来指刘从谏上表声讨宦官。
东晋陶侃任荆州刺史时,苏峻叛乱,京城建康危险。
侃被讨苏诸军推为盟主,领兵直抵石头城下,斩苏峻。
这里用来表达对刘从谏进军平乱的期望。
一联中迭用两件性质相类的事,同指一人,本来极易流于堆垛重沓,但由于作者在运用时各有意义上的侧重(分别切上表与进军),角度又不相同(一切已然之事,一切未然之事),再加上在出句与对句中用“已”“宜”两个虚字衔连相应,这就不仅切合刘从谏虽上表声言“清君侧”,却并未付诸行动的情况,而且将作者对刘既有所赞叹、又有所不满,既有所希望、又不免有些失望的复杂感情准确而细密地表现出来。
不说“将次”,而说“宜次”,正透露出作者对刘的“誓以死清君侧”的声言并不抱过于乐观的看法。
“宜”字中有鼓励、有敦促,也隐含着轻微的批评和谴责。
颈联中用了两个比喻。
“蛟龙愁失水”,比喻文宗受制于宦官,失去权力和自由。
“鹰隼与高秋”,比喻忠于朝廷的猛将奋起反击宦官。
(《左传·文公十八年》:“见无礼于其君者,诛之,如鹰隼之逐鸟雀也。
”鹰隼之喻用其意。
)前者,是根本不应出现的,然而却是已成的事实,所以用“岂有”表达强烈的义愤,和对这种局面的不能容忍;后者,是在“蛟龙失水”的情况下理应出现却竟未出现的局面,所以用“更无(根本没有)”表达深切的忧恨和强烈的失望。
与上面的“须共”“宜次”联系起来,还不难体味出其中隐含着对徒有空言而无实际行动、能为“鹰隼”而竟未为“鹰隼”者的不满与失望。
末联紧承第六句。
正因为“更无鹰隼与高秋”,眼下的京城仍然昼夜人号鬼哭,一片悲惨恐怖气氛。
“早晚星关雪涕收?”两句所表达的是对国家命运忧急如焚的感情。
用“有感”作为政治抒情诗的题目,创自杜甫。
李商隐这首诗,不但承继了杜甫关注国家命运的精神和以律体反映时事、抒写政治感慨的优良传统,而且在风格的沉郁顿挫、用事的严密精切乃至虚字的锤炼照应等方面,都刻意描摹杜律。
诗的风格,酷似杜甫的《诸将五首》;它的立意,可能也受到“独使至尊忧社稷,诸君何以答升平”这两句诗的启发。
但比起他后期学杜的律诗(如《筹笔驿》《二月二日》等),他前期的这类作品就不免显得精严厚重有余而纵横变化不够。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