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
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3 现代诗二首 教案(表格式)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3 现代诗二首教案(表格式)教案教学设计3 现代诗二首【教材分析】《现代诗二首》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
《秋晚的江上》是近代诗人刘大白1923年的作品,收录在开明书店1926年版《邮吻》诗集中。
这是一首描写秋天的新诗,归鸟低飞,残阳斜照,浅滩芦苇,微风嬉水,一派秋晚江上的景色。
此诗形散而意浓,隽永而优美。
《花牛歌》是诗人徐志摩的作品,这首诗歌使我们体会到了童年时的乐趣。
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让我们在诗的世界里享受着生活的乐趣。
【作者介绍】刘大白(1880—1932年),浙江绍兴人,原名金庆,清末举人。
辛亥革命后改名刘靖裔,字大白。
民国初年编《绍兴公报》因发表反对袁世凯的文章,东度日本避难,加入同盟会。
1915年赴新加坡等地教授国文。
次年回国编《杭州报》,并出任浙江省议会秘书长。
1918年去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任国文教员,1919年任浙江教育总干事。
五四运动中,与经亨颐、陈望道、夏丐尊等并称为“五四浙江四杰”。
他写的《卖布谣》,是最早反映农民疾苦的有名诗篇。
早期作品结集为第一本诗集《旧梦》。
付印时自己曾评论说这些诗“用笔太重,爱说尽,少含蓄”,而且“传统气味太重”。
后来,作者又加以增补修订分编为《丁宁》《再造》《秋之泪》《卖布谣》4本诗集。
1926年末续出诗集《邮吻》,感情真挚,诗意更为圆熟。
徐志摩,浙江海宁人,中国著名新月派现代诗人,散文家,倡导新诗格律,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徐志摩是新月诗社成员,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
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1931年11月19日上午8时,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飞机由南京飞往北平途中坠机去世。
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表格式)
四年级数学上册“先学后教少讲多练”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上册“先学后教少讲多练”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上册“先学后教少讲多练”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上册“先学后教少讲多练”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上册“先学后教少讲多练”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上册“先学后教少讲多练”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上册“先学后教少讲多练”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上册“先学后教少讲多练”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上册“先学后教少讲多练”教学设计
少讲多练”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上册“先学后教。
最新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1.读题、解题:(1)师强调“吟”的读音。“吟”是怎么意思?吟,古代一种诗体。(2)同学们来看看这个“暮”字,上面是个草字头,下面是个日,你能看出什么来吗?(有太阳落山的意思)这里交代的是(时间)(3)“江”在题目中交代了什么?(地点)
二、初读古诗,感受画面。
1.自由读古诗,读正确,读流利.想一想:这首古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
1.学生自由反复读古诗。说说诗中的庐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学生读后谈感受,初步感知庐山的美。
五、朗读展示,感悟美
(一)请学生朗读这首诗。示范朗读。
(二)交流第一、二行诗句
1.学生汇报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2.结合“横看”和“侧看”的不同感受,让学生发挥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庐山的“岭”和“峰”是什么样子的,感悟庐山的美。
⑦齐声朗读
请同学们有抑扬顿挫的语调读出诗人对傍晚时分江面美丽景色的喜爱之情。
四、课堂小结
景色的美体现在哪里?诗人用他的妙笔给我们描绘了几个画面,请同学们根据诗意,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人笔下的美景。
五、课后习题
1.背诵古诗。
2.这首诗作者;诗中表现红日西沉时景色的诗句是:,。表现新月东升时景色的诗句是:。全诗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最新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最新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9《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主备人:
教学内容
9《古诗三》
课时
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
歌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点读——齐读)读完古诗你有什么感受?(景色美丽、喜爱……)
健康看电视教学设计表格式
健康看电视教学设计表格式一、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7《健康看电视》二、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课标分析:《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二学段(3—4年级)道德教育学习主题中学习基本的网络道德规范,做到文明上网;核心素养中对第二学段(3—4年级)的学段目标初步养成健康的生活、卫生习惯,关心公共卫生。
教材分析:本课由三个板块组成。
第一个板块“神奇的‘宝盒’”以调查活动的方式,引导学生搜寻电视宝盒里的“宝贝”是什么,从中梳理电视媒介的意义和作用。
第二个板块“眼情的‘抗议书’”以拟人化的方式,讲述如果看电视不讲科学,会对自身带来种种伤害,让学生明白养成健康的看电视习惯是对眼睛的呵护,更是对身心的爱护。
第三个板块“别让它抢走太多”,通过“电视抢走了什么”的开放性问答和阅读角中“关掉电视打开生活”以及“动画片风波”的冲突,引导学生更合理、更有效地使用现代媒介,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
学情分析:现代社会,人们每天都被各种各样的信息所包围,获取信息、甄别信息、建构信息、传播信息已成为每位社会成员必备的基本素养。
电视作为我国青少年接触频率较高的媒介之一,一方面传播着政治、文化、经济等领域的重要信息,拓展儿童见识;另一方面对儿童的道德观念、思想行为也产生不可小视的影响。
在某种意义上,电视已成为他们的另一个课堂。
电视作为最日常化的现代媒介之一,给青少年带来了空前的信息压力。
有些青少年沉溺其中,被电视所绑架,出现信息处理上的茫然状态。
如何增强他们对电视信息的辨别能力、过滤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学会合理有效地使用已成为重要的教育问题。
虽然现代社会要让孩子懂得闲暇是基于自由的,但自由并不意味着放纵、无约束,从电视媒介的角度出发,正确处理看电视和其他生活的关系,培育健康、积极的看电视习惯是本课目标所在。
三、学习目标:1.通过日常生活中看电视这一生活小事,初步学会选择电视节目并从电视节目中学习知识。
2.通过调查交流、小组合作、观看视频等方法认识到看电视对身心健康尤其是对视力的危害。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备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备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单元为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主题围绕“人与自然”。
内容包括了《大自然的语言》、《爬山虎的脚》、《蝙蝠和雷达》三篇课文,以及一个“语文园地”环节。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自然的多样性,探索生物的奥秘,并学会如何用语言表达对自然的观察与感受。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并运用新词汇和句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观察能力和探索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难点1. 词汇理解: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大自然的语言”、“爬山虎的脚”等课文中出现的专业词汇。
2. 文本解析:《蝙蝠和雷达》一文,需要学生理解科学原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关系。
3. 写作表达:指导学生如何将观察到的自然现象用语言准确、生动地表达出来。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课文相关的音频、视频资料。
- 实物展示:爬山虎、蝙蝠等模型或图片。
- 学习单:用于学生记录重点内容和感想。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大自然的声音,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2. 新课内容学习:- 朗读《大自然的语言》,讨论自然界的多样性和语言的表现力。
- 观察《爬山虎的脚》,学习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及其适应环境的能力。
- 探讨《蝙蝠和雷达》中的科学原理,理解仿生学的应用。
3. 实践与讨论:分组进行观察活动,记录自然现象,并分享观察心得。
4. 总结与反思:回顾所学内容,强调保护自然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板书将简洁明了地呈现每篇课文的主题、关键词汇和主要观点,以便学生跟随教学进度,强化记忆和理解。
作业设计- 个人作业:写一篇观察日记,记录身边的自然现象。
- 小组作业:每组选择一个自然主题,制作一份手抄报。
课后反思课后,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效果进行反思,评估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方法是否有效,以便在未来的教学中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最新整理四年级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
最新整理四年级语文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9.泉城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石城是指哪座城市吗?为什么南京又被称作石城?[找出本课与已有知识的联系,激发阅读兴趣]师:石城的“石”一针见血的点出了南京以石而闻名。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课题是泉城(板书泉城),你们说这座城市以什么闻名天下?大声读课题!师:你想知道什么?[让学生产生阅读期待,有目的的从阅读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二.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解决初级疑问。
师:同学们,自读课文,有些问题很快就能明白了。
遇到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
师:你们的问题在文中找到答案了吗?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这里并未直接进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环节,哪怕是初读课文,学生也已经对课文产生初步联想及理解,教者不想打断学生的思维过程,所以让他一气呵成连贯下来]2.引入研究课题,生成高层次阅读期待。
师:有些问题同学们明白了,有些问题同学还未彻底的了解。
济南素有“泉城”、“泉都”之称。
元代地理学家于钦亦称赞说:“济南山水甲齐鲁,泉甲天下。
”这甲天下的济南的泉,到底有什么绝妙之处,能博得天下第一的美誉?师:这个问题不忙解决。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把书多读几遍,不光老师的问题能解决,你们心中的小问号也能解开。
3.多种形式练读。
出示自读要求:(1)自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大声慢速朗读课文,读通句子。
(2)小组检查:每组的一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拿出铅笔,在其读错的词句后做上记号。
课文读完后,指出他的错误读音,并帮助他纠正。
4.检查自读情况。
出示生词和词组:晶莹剔透秋雨潇潇虎啸狮吼趵突泉拎到悬崖洞穴水声喧腾昼夜不息水藻清清楚楚济南大约一亩见方忽()忽()组成占()比吊桶还粗三堆白雪师:看看上面有没有你刚才读错的生词。
现在,请你领着同学再读一读你刚才读错的那个词。
(重点指导读准:剔趵拎穴昼藻济)师:现在,让我们大声的读读这些生词一遍。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四篇)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四篇)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分数知识的重要阶段,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简单的分数运算。
本单元的内容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分数运算的理解和应用,为学生后续学习更复杂的分数运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数概念和简单的分数运算能力,但对于分数的加减法运算,特别是涉及到不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可能会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并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能够正确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分数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分数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2.教学难点:不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直观理解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2.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分数加减法解决问题。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算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情境图片,用于引导学生直观理解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准备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图片,引导学生直观理解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例如,展示两盘水果,一盘有3个苹果,另一盘有2个苹果,问两盘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通过教学课件,呈现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例如,讲解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练习几道题目。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用橡皮筋驱动小车》表格式教案教学设计
1.会安装用橡皮筋做动力的系。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进一步研究运动和力的兴趣。
2.认同收集数据作为证据、进行解释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会到不同小车就具有不同类型的动力。
2.改变橡皮筋的弹力大小会对小车的运动有影响。
教学重点
四、拓展:让橡皮筋产生不同大小的力
1.出示橡皮筋和钩码,如果老师将钩码挂在这根橡皮筋上,你觉得会出现什么现象?
2.教师演示将一个钩码挂在橡皮筋上,随即提问:将一个钩码挂在这根橡皮筋上,橡皮筋会被拉长这么多,哪如果再挂一个钩码,你觉得橡皮筋会被拉长那什么程度?
板书设计
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多,小车行驶距离越远
产生的弹力越大
作用的时间越长
教学反思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教案
检查时间:验印主备人:执教时间:年月日
教学单元
第三单元 运动和力
总(8)课时
课题
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橡皮筋产生的动力大小会影响小车的运动距离。
2.橡皮筋在外力的作用下会产生形变。
3.当物体形状改变时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就是弹力。
探究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运动距离的关系。
教学难点
探究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运动距离的关系;并对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和分析。
教学准备、资源
每组实验用玩具小车1辆、橡皮筋几根、测量距离的皮尺1根、学生活动手册。学生实验材料1套、钩码、班级记录单、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个性化修改)
一、聚焦:揭示课题
1.出示橡皮筋,让学生拉一拉,说说发现。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包括了《大自然的语言》、《爬山虎的脚》和《蝙蝠和雷达》三篇课文。
通过学习这些课文,学生将了解大自然的多样性,动物世界的奇妙,以及人类如何从自然中学习和获得启发。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并能正确朗读课文。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能够从课文中提取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
3.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够从课文中获得启发,进行创新性的思考。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如“爬山虎”、“雷达”等。
2. 从课文中提取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
3. 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教材。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4. 黑板和粉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或展示相关图片,引起学生对本单元主题的兴趣。
2. 学习生字词:通过生字词卡片,教授学生本课的生字词。
3.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4. 讨论与分享: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5. 总结与讲解: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对课文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6. 作业布置:布置与本课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板书设计1. 课题:第三单元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 课文《大自然的语言》、《爬山虎的脚》、《蝙蝠和雷达》3. 生字词:爬山虎、雷达等4.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培养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复述课文内容。
3. 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创新性的思考,写一篇短文。
课后反思通过本单元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尤其是在理解生字词方面。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对生字词的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同时,我也发现学生在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这方面的培养。
最新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表格式教案)
最新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表格式教案)最新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连续观察”,包含了三篇课文:《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和《古诗三首》。
其中,《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分别以日常生活中的植物和动物为观察对象,描写了事物的特点和变化,展现了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古诗三首》则从不同角度描绘了景物,与主题相呼应。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与三年级的“留心生活,细致观察事物”相承接,进一步引导学生研究连续观察。
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编排了两篇课文,以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展现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此外,“交流平台”梳理总结了观察的方法,鼓励学生进行迁移运用。
本单元的作要求是“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
在之前的研究中,学生已经了解了日记的一般格式,并初步养成了写日记的惯。
本单元帮助学生进一步培养进行连续观察、写观察日记的能力。
为此,编排了与主题相关的“资料袋”和“阅读链接”,帮助学生完成观察日记的写作。
其中,“资料袋”帮助学生养成连续观察并进行记录的惯,“阅读链接”则引导学生了解观察日记的内容和写法。
二、单元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首先,要通过体会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细致的观察。
细致观察是连续观察的基础,也是描写准确生动的前提。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已有资源,加强整合,灵活研究。
例如,在课前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篇章页上的导语和“交流平台”中的泡泡,明确表达和观察的紧密联系;在课中,可以引导学生从准确生动的表达中感受细致观察的重要性;在课后,可以利用“资料袋”“阅读链接”等方式,指导学生进行细致观察并做好记录。
2.通过阅读古诗,感受自然之美和语言之美,增加对大自然的热爱。
3.理解古诗所传达的哲理,如观察角度不同会有不同的效果,万物都有优缺点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等古诗,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核心素养教案(表格版)
单元整体设计单元名称第三单元:处处留心皆学问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有三篇精读课文,一个“口语交际,,、一个“习作,,、一个“语文园地"组成。
课文包括《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
《古诗三首》指导学生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并且理解《题西林壁》和《雪梅》所含的哲理。
《爬山虎的脚》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蟋蟀的住宅》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口语交际"认识眼睛的结构,掌握近视形成的原因。
要求学生做到预防近视,并掌握保护眼睛的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并且持之以恒。
“习作"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让学生写下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
了解观察日记的写法,也试着写观察日记。
“语文园地"由“交流平台"、“词句段应用"、“日积月累"组成。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主要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
二、单元教学目标1.教学内容: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处处留心皆学问2.单元知识结构: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处处留心皆学问"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
《古诗三首》四篇课文组成。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主要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
三、核心素养目标:①文化自信:引导学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之美。
②语言运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课堂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敢说、乐说。
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③思维能力:通过创设情境,结合图文想象,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022)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
三、布置作业
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写一篇短文,写出小动物的特点。
板书设计:
11蟋蟀的住宅
因住宅而出名 非凡的才能
蟋蟀的信宅 住宅的特点
如何建造住宅 伟大的工程
教 学 反 思
课题:口语交际:爱护眼睛,保护视力
教学目标:
三、赏读全文,总结全文
1.赏读全文。这篇文章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爬山虎的特点。文章虽然是说明文,但是语言生动形象,趣味横生。
2.指名说读完课文后的感受。
3.教师总结:我们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愿你们人人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挖掘大自然中蕴藏的奥秘吧!
四、布置课外作业
阅读类似课文《爬山虎的脚》这样的说明文,学习如何仔细观察,如何把事物写具体。
2.赏读第3、4两个自然段,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画出来,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1)生朗读这两个自然段,通过抓重点词语把握爬山虎脚的特点。
(2)指名回答,集体交流。师及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体会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3)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课件出示填空题:茎上伸出六七根细丝→()→()→一步一步往上爬
(2)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别会产生怎样的效果?
2.读第二句,说说诗人又是从什么角度观察的。
3.学完前两句诗,你有什么疑问?为什么看庐山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呢?
4.读后两句诗。请用“之所以……是因为……”这样的句式来回答“为什么会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这一问题。
四、拓展延伸
1.“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是“身在此山中”,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真面目”呢?
3.理解诗句,用自己的话说说“九月初三夜”可爱在哪儿。
《蟋蟀的住宅》表格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公开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及作业设计)
《蟋蟀的住宅》表格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公开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及作业设计)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主题《蟋蟀的住宅》第一课时(共2课时)课型新授课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习题/试卷讲评课□学科实践活动课□其他□【学习目标】1.借助各种识字方法认识“宅、隐"等12个生字,会写“宅、临”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住宅、临时"等16个词语;继续培养独立识字学词和汉字书写能力。
2.通过默读课文,勾画批注,抓关键词,从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的过程两个方面读懂课文;初步感受观察的细致;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通过对比阅读,理解蟋蟀的住宅算是“伟大的工程”的原因;体会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评价任务】1.能通过同桌互考生字词语、听写、看拼音写词语等方式,认识“宅、隐"等12个生字,会写“宅、临”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住宅、临时"等16个词语。
(目标1)2.能通过默读课文,勾画批注,抓关键词,从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的过程两个方面读懂课文。
(目标2)3.能通过对比阅读,理解蟋蟀的住宅算是“伟大的工程”的原因;体会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
(目标3)【学习内容】《蟋蟀的住宅》节选自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是一篇观察日记。
作者通过细致而持续的观察,真实生动地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修建住宅的才能。
本单元围绕“处处留心皆学问"这个主题,选材丰富,表现形式多样,本文作为其中的一篇精读课文,叙述真实准确,观察连续细致,通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展开丰富想象,把蟋蟀当作人来写,把它的巢穴称作“住宅”,把它的活动当作人的活动。
文章语言生动风趣,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在学习《爬山虎的脚》一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富有情趣的语言来表达的,为之后的学写观察日记奠定扎实的基础。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表格式
课题9、巨人的花园教学目标1、认识“溢、允”等8个生字。
会写“溢、允、墙”等12个生字。
正确读写“洋溢,允许、训斥”等19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根据课文描写想象画面,体会“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4、抄写喜欢的句子。
重难点根据课文描写想象画面,体会“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课时授课时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先问学生读过哪些童话故事,知道哪些童话中的角色。
然后引导学生简要说明自己最喜欢的童话故事或故事中的角色。
2、教师小结:是啊,童话世界真吸引入。
现在让我们再一次走进童话世界。
(播放本课录音至第;自然段。
)激趣:这是英国著名童话作家王尔德作品《巨人的花园》,有人称是童话中的“完美之作”。
这是花园里是不是一直洋溢着笑声呢,那里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好吗?放手阅读,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a、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b.出示生字和词语卡片互读,注意读准字音。
c、找出生词所在的句子,反复朗读,注意体会生词的意思。
d.指名读课文,读后相互评价,看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2、再读课文,想想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什么,并交流各自的看法。
1、质疑问难:读了课文,你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题?(这时学生可能会提出许多问题,教师要注意梳理,最后把问题归纳一下,点出“巨人拆除围墙前后,巨人的表现和花园里的情境有什么不同”这一问题。
布置学生课后思考。
)第二课时复述故事,研究问题1、请同学讲一下这个故事。
2、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就上节课提出的“巨人拆除围墙前的表现和花园里的情境”这个问题,找出文中相应的句子或段落来回答。
3、有感情地读这些句子或段落,边读边想象:从这些段落或句子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小组朗读,交流感受1、小组分角色自读课文。
2、小组交流朗读体会,交流对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
3、基于对课文认识的加深,再读课文。
总结交流,揭示道理1、学生汇报阅读感受,可以是朗读方面的,可以是小组交流讨论过的含义深刻的句子,也可以是自己读童话后想到的事情。
部编版四上语文第三单元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学历案)
部编版四上语文第三单元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学历案)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单元基本信息【单元主题】自然之美【主要内容】本单元围绕着“自然之美”这一人文主题安排了三篇课文:《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为精读课文。
【语文要素】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单元研究目标】1.认识本单元“暮”“瑟”“输”等生字,其中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侧”“缘”等38个生字。
2.能正确搭配动物和它的“家”知道动物的“家”有不同的说法3.积累表达准确、形象的句子。
积累关于秋天的气象谚语。
【课时安排】二、本单元研究设计说明:分四种课型进行备课:单元感受课(包括单元整体感知1节及其他课文的研究,每课1课时,阅读实践课(选择其中一篇课文进行阅读拓展实践)、言语表达课(低年级说话或写话,其他年级作)、评研课(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双基训练)每种课型设计包括以下内容:研究主题、研究目标、研究重点、研究难点、研究资源、研究过程、作业设计、板书设计。
【研究主题】整体研究本课元课文(1学时)【课型】单元感受课【研究目标】指向单元目标(完成那项单元目标)指向学科中心素养)1、通过“自主识字”“小组相互检测”的方式认识本单元23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38个字,会写32个词语,借助工具书,提高自主识字学词的能力。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能正确搭配动物和它的“家”,知道动物的“家”有不同的说法。
3、有感情地朗读单元课文,积累表达准确、形象的句子,积累关于秋季的气象谚语。
提升阅读观赏能力,丰富语言积累。
【研究重难点】重点:1、找出课文中写得准确、形象的句子,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难点:研究用观察日志记录观察工具的变化,能把观察的过程写下来【研究过程】课前研究:1、自学本单元生字词。
把你认为最难的词语和最喜欢的词语正确地写下来。
2、阅读本单元课文,用本人的话说说读过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可以结合课文中的内容、布局特点、所描写事物的特点、修辞手法、写作按次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笑声,花园也不漂亮了, 小组讨论
那花园是怎么样的景象
呢?
(6)这时候,巨人的心
情是怎样的?。联系上下
文思考,巨人这时候在想
什么呢?
3.巨人后来的态度是怎么
样的?你是从哪知道的?
请在文中勾画出来。
自由读,指名读,要求读
出巨人高兴的心情。
4. 探究讨论:为什
么巨人对孩子们
的态度会有这么
大的变化呢?
5. 巨人终于明白了
幸福,自己也幸福
课题名称
11.去年的树
总课时
2
分课时
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读写“融化、剩下、煤油 灯等词语。 2.初读课文,练习把课文读流利,了解课文的大意。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 把课文读通顺、流利,了解课文内容。
学前准备 有关生字词语的卡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 设计 修改反 活动 意图 思
发
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题目 交流
学
就是“幸福是什么”。(板
生
书课题)
学
习
兴
趣
新授课
一、自由朗读课文,把字音 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二、指名朗读全文,检查预 习情况,纠正不正确的字音 三、默读全文,思考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写三个牧童把一口老喷泉 挖成一口小水井,因而得到 了智慧的女儿的祝福,并让 他们自己去弄明白幸福是什 么。十年以后,三个青年与 智慧的女儿在小井旁边再次 相遇,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 亲身体会到了幸福。)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 号,并说说课文的起因是什 么?(把一口老喷泉挖成了 一口小水井)(板书:挖小 水井) 四、分析课文的起因 1.默读课文起因部分,思考 三个牧童是怎么干的? 2.指名几个学生说说他们挖
巨人回来,禁止孩子们玩耍时,花园却_。当孩 子们再次偷偷钻进花园玩耍时, 偷偷玩耍时,花园又___。而当巨人训斥孩子 们离开时,花园却又___________ _。 最后,当巨人拆除围墙时,花园又______ ______。 3.巨人生活在___的花园和___中间,感到 _____。 二、我知道 学了这个童话故事,我知道了_______。 从中我 悟到一个道理:______________ _____。
朗读 认读生 字
朗读
思考并 交流
朗读
根据 所给 提示 说一 说课 文的 主要 内 容, 意在 帮助 学生 把握 全文 内 容。 本文 篇幅 不 长, 但故 事情 节曲
二、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1)你喜欢课文中的鸟儿 吗?为什么? (2)把你最受感动的句子 找出来有感情地读给大家 听,再说说选择这一句的理 由。 三、师小结。
拓 展 阅读课后资料袋,了解童话的分类。 知 识
作基 业 础 见“实践园地”上的练习。 设知 计识
考 点 知 识
板
巨人的花园
书 巨人外出 设 计 巨人回来
巨人醒悟
春 夏 秋 冬 洋溢着笑声
美丽
生气 仍然冬天
切墙
荒凉
孤独
告示
凋谢
坼墙
乐园
幸福
快乐应当与大家分享
课题名
总课时
1
称
10.幸福是什么
分课时
1
教学目 标
(
)。一
培养学生
天,孩子们从围墙的破损处 全班交流 自主、合
爬进来,花园里立刻变得生
作、探究
机勃勃。可是,巨人再次把
孩子们赶出花园,花园又
学习的能
(
)。后 勾画句子 力
来,在小男孩的启发下,巨 交流
人醒悟了,拆除围墙,花园
变成(
)。
5.通过初读课文,我认识了
一位(
)的巨人。
二、小组合作学习,感受花
折, 直接 说出 内容 大意 对学 生来 说有 些困 难。 而给 予一 些必 要的 提 示, 学生 稍加 整理 语 言, 即可 在初 读的 基础 上了 解课 文的
整体 结 构, 达到 整体 感知 的学 习目 标。
巩 基础 固 知识 抄写本课生字词语。
练 拓展 习 知识 课外阅读新美南吉的作品。
作 基 一、我会查字典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 名称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学前 准备 教学 过程 导入 新课
总课时
2
9.巨人的花园
分课时
1
1. 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鲜花盛 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 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 训斥、覆盖、凝视、火辣辣、冷酷、愉快、拆除”等 词语
1.认识6个生字。 2.朗读课文,懂得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 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3.能和同学合作表演课文内容。
教学重
点
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难
点
体会课文中所讲的幸福的含义
学前准
备
小黑板。
教学过 教师活动 程
学生 活动
设 修改 计 反思 意 图
导入新 每个人都想得到幸福,那么
激
课
你认为幸福到底是什么呢? 思考
巩固练 基础知识 习
拓展知识
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内容 阅读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
积累有关“幸福”的名人名
言。
作业设 基础知识 计
考点知识
一、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
音。
铁楸(qiū qiāo ) 惊诧
( cà chà)
树杈(chā cà)
彼
(bǐ pǐ)此
二、改正下列句子中使用不当
的词语。
1.这位姑娘显得那么谦让、
园的美丽和变化。
1.题目是巨人的花园,花园
是巨人的私有财产,你们觉
得巨人的花园怎么样?课文
是怎么描述的?默读课文,
找出有关的句子回答。
2.巨人的花园是漂亮的,迷
人的,但是,这巨人的花园
的景色会发生变化,读课文
思考:巨人的花园有孩子时
什么样?没有孩子时什么
样?从哪儿看出来的?画出
有关句子。小组交流所画的
美丽、善良。
2.小井周围的树苗已经长成
枝叶强壮的大树。
3.草地上还有鹿和兔子跑过
的事迹。
三、照样子,写句子。
例:泉水填满小井。
清澈的泉水慢慢的填满那口
井。
1. 树叶飘落。
2. 小鸟歌唱。
板书设 计
幸福是什么 三人 疏通泉眼 砌井加盖 第一人 治病
第二人 勤勤恳恳地工作 第三人 耕地
给别人带来方便 好处、让别人感到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3.了解花园的美丽和变化。
学会本课生字、词语。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2.了解花园的美丽和变化。
小黑板 学生自学生字、词。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 意图
修改反 思
同学们,中外童话是一座巨 大的宝库,篇篇动人优美的 童话让我们深深陶醉,久久
前后有什么不同?
个人思 考, 小组讨 论, 全班交 流。
(3)教师引导学生品析词
句,结合指导朗读
生朗读
(4)巨人看到了孩子们到 思考交流
他的花园里玩,很生气,
大声叱责孩子们,请你从 勾画句 文中勾画出能看出巨人很 子、思考
生气词句。
(5)孩子再也不来这里
了,可是,巨人的花园里 朗读 再也没有欢乐了,没有了
业 础 “融”字部首是( ),总笔画是(
设 知 )。
计 识 “伐”字的读音是(
),第二笔是
( )。
考 “剩”字的音序是( ),读音是(
点 )。
知 “煤”字共有(
)画,第三笔是(
识 )。
二、填写合适的量词
一( )树 一( )鸟儿 一( )煤油 灯
一( )灯 一( )大象 一( )电视机
句子。
三、小结。
巩固 练习
基础知识 抄写生字词语。
拓展知识 收集有关童话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作业 设计
基础知识 2.比一比,组词。
考点知识 疑 ( ) 折( ) 益( ) 醒( )
凝( ) 拆( ) 溢( )
酷( )
3.填空。
“墙”共( )笔,右上边的笔顺是
(
)。
“添”共( )笔,右下边是(
)。
“隆” 共( )笔,第六笔是(
(
)。
我从这个故事中
懂得了
(
)。
二、回顾全文,总结特点
课文中巨人回来前后花园
的情景、巨人前后的态
度、巨人推倒围墙前后的
心理都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篇童话最大的特点是运
用 (对比)展开故事情
节,揭示道理的。
巩 基 一、我会填(按课文内容填空) 固 础 1.那里,春天___,夏天___,秋天__ 练 知 _,冬天___。 习 识 2.当巨人外出,孩子们玩耍时,花园__。而当
朗读 交流
思考 交流 默读 思考 勾画语句、思
考
思考 交流
默读课文,思 考、交流 流
小水井的过程。 3.他们挖小水井时心情怎么 样?把表现他们心情的语句 划出来。 4.读所划的语句,说说他们 为什么这么快乐?结合上下 文说一说。 (因为他们看到自己的劳动 有了成果并且给别人带来好 处。) 五、朗读课文起因部分,读 出他们快乐的心情 五、默读13-22自然段,想 想三个牧童分手后,各自都 做了些什么? (学做医生,为人治病;勤 恳工作,对人有用;耕地种 麦,养活多人)(板书) 六、十年后,三个牧童已经 变成三个青年,他们对幸福 各有怎样的体会?这些体会 是怎么得到的?(通过劳动 得到的。) 七、朗读全文,把智慧的女 儿两次说的话划下来 读这两段话,结合三个青年 的体会说说幸福是什么? (通过自己的劳动,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