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反应学案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中和反应片段教案

初中化学中和反应片段教案

初中化学中和反应片段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和反应的概念和特征,掌握常见的中和反应方程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细致性和耐心性,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掌握中和反应的概念和特征。

2. 掌握常见的中和反应方程式。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中和反应现象,引发学生对中和反应的探讨和思考。

2. 学习和实验(35分钟)
(1)教师简要介绍中和反应的概念和特征,带领学生了解中和反应的原理和条件。

(2)教师展示一些简单的中和反应实验,并要求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3)学生分组进行中和反应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讨论实验中产生的现象和化学方程式。

3. 案例分析(10分钟)
通过给出不同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和比较各种不同的中和反应,加深对中和反应的理解。

4. 练习与讨论(10分钟)
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教师指导学生掌握中和反应的方程式,引导学生讨论中和反应的应用实例。

5. 总结(5分钟)
通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掌握中和反应的概念和特征,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

四、作业布置:
完成课堂作业,巩固对中和反应的理解,预习下节课内容。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中和反应的探讨和实验操作能力有所提高,但在实验中仍存在一些操作不细致和观察不到位的情况,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培养实验技能和细心观察的能力。

初中中和反应实验教案

初中中和反应实验教案

初中中和反应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中和反应的概念,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

(2)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中和反应实验,并能正确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3)能够运用中和反应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

(3)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学以致用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及特点。

2. 实验仪器的使用和操作方法。

3. 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4. 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解释。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及特点。

(2)实验仪器的使用和操作方法。

(3)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2. 教学难点:(1)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解释。

(2)运用中和反应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酸和碱的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知识讲解:(1)介绍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及特点。

(2)讲解实验仪器的使用和操作方法。

3. 实验操作:(1)学生分组,每组配备相应的实验仪器和试剂。

(2)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3)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准备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

4. 实验结果分析:(1)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其他组同学进行评价。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3)学生讨论如何运用中和反应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及应用。

(2)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

2. 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解释能力。

初中中和反应优秀教案案例

初中中和反应优秀教案案例

教案案例:初中中和反应教学目标:1. 理解中和反应的概念,掌握中和反应的特征。

2. 能够运用实验方法观察和分析中和反应的现象。

3. 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 中和反应的概念和特征。

2. 实验方法的运用和数据分析。

教学难点:1. 中和反应的实质理解。

2. 实验操作的技巧。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滴定管、指示剂等。

2. 实验试剂:盐酸、氢氧化钠、硫酸、碳酸钠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饮食、医疗等,引发学生对中和反应的兴趣。

2. 提问学生对中和反应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中和反应的概念和特征。

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讲解中和反应的概念:酸和碱之间的化学反应,生成盐和水。

2. 讲解中和反应的特征: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

3. 通过示例,讲解中和反应的实质: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结合。

三、实验观察(15分钟)1. 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配备相应的试剂和用具。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3. 学生互相交流实验观察到的现象,讨论实验结果。

四、数据分析(10分钟)1.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找出实验中的规律。

2. 引导学生理解实验结果与中和反应的关系。

3. 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得出中和反应的特征。

五、实际应用(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举例说明中和反应在农业、医药、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3. 学生讨论中和反应的实际意义。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中和反应的概念、特征和实质。

2. 强调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和安全意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导入,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通过知识讲解、实验观察、数据分析、实际应用等环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和反应的概念和特征。

在实验环节,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增强了对中和反应的理解。

在实际应用环节,学生思考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了对化学学科的认知。

初中化学教案中和反应

初中化学教案中和反应

初中化学教案中和反应
目标:学会识别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物,并了解反应物之间的反应原理。

一、引入:
让学生观察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反应现象,如铁钉生锈、酸与碱中和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化学反应,反应物是什么。

二、讲解:
1. 通过实验展示几种常见的化学反应,如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等,并让学生观察反应前后物质的变化。

2. 介绍反应物的概念,反应物是引发化学反应的初始物质,根据反应物之间的性质可以预测反应的类型。

三、实验:
1. 实验一:铁与氧发生氧化反应
材料:铁粉、灼烧的镁条、砂纸
步骤:将铁粉和灼烧的镁条放在试管中加热,用砂纸擦试管观察反应过程。

结果:铁粉与氧反应生成黑色氧化铁。

2. 实验二:氢氧化钠与盐酸中和反应
材料:氢氧化钠溶液、盐酸溶液、PH试纸
步骤:将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溶液混合,使用PH试纸测试反应后的溶液的酸碱性。

结果: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四、讨论与总结:
让学生讨论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以及反应原理,总结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及其反应物的特点,加深对反应物的理解。

五、作业:
1. 思考并写下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现象及反应物。

2. 根据已学习的化学反应知识,分析如下反应是否是化学反应:冰块融化、木头燃烧、水汽凝结。

六、拓展:
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及其应用,如电解反应、置换反应等,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学案6:1.1.2 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及其测定

学案6:1.1.2 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及其测定

第2课时 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及其测定学习目标1.正确认识中和热的概念。

2.通过中和热的测定,初步学会测定化学反应反应热的实验方法,会分析测定反应热时误差产生的原因,并能采取适当措施减小实验误差。

基础落实1.中和反应反应热(简称中和热)(1)概念:在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水所放出的热量。

(2)表示方法:H +(aq)+OH -(aq)===H 2O(l) ΔH = 。

2.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1)实验用品仪器大烧杯(500 mL)、小烧杯(100 mL)、温度计、量筒(50 mL)两个、泡沫塑料或纸条、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中心有两个小孔)、 试剂 0.50 mol/L 盐酸、 mol/L NaOH 溶液 (2)实验装置设计实验装置如下图:(3)测定步骤(4)数据处理ΔH =-(m 1+m 2)·c ·(t 2-t 1)×10-3n (H 2O )kJ/mol 其中(m 1+m 2)表示 ,c 为比热容,c =4.8J·(g·℃)-1。

(5)注意事项①实验中要用强酸、强碱的稀溶液(0.1~0.5 mol/L)。

②操作时动作要快,尽量减少热量的损失,使用绝热装置,避免热量散发到反应体系外。

③测量盐酸的温度后,要将温度计上的酸冲洗干净后,再测量NaOH溶液的温度,避免酸、碱在温度计的表面反应放热而影响测量结果。

④读取中和反应的温度(t2)是反应混合液的最高温度。

⑤测定中和热不能用弱酸或弱碱,因弱酸、弱碱电离时吸收热量而使测量数值偏低。

⑥中和热的数值是57.3 kJ/mol,测定时与强酸、强碱的用量无关。

典型例题1.在测定中和热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使用环形玻璃搅拌棒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减小实验误差B.为了准确测定反应混合溶液的温度,实验中温度计水银球应与小烧杯底部接触C.用0.55 mol/L NaOH溶液分别与0.50 mol/L的盐酸、醋酸溶液反应,如所取的溶液体积相等,则测得的中和热数值相同D.在测定中和热实验中需要使用的仪器有托盘天平、量筒、烧杯、滴定管、温度计2.实验室利用如图装置进行中和热的测定。

初中中和反应教案

初中中和反应教案

初中中和反应教案教学目标:1. 掌握酸和碱发生的中和反应,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

2. 通过自主探究,讨论交流,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收集处理信息的方法。

3. 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1. 中和反应的概念及实质。

2. 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理解中和反应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2. 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滴定管、pH试纸等。

2. 实验试剂:硫酸、氢氧化钠、酚酞指示剂等。

3. 教学课件和教案。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腌制皮蛋、治疗胃酸过多等,引导学生思考酸碱中和反应的现象和应用。

2. 学生分享对酸碱中和反应的了解和疑问。

二、自主探究(15分钟)1. 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硫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现象。

2.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观察溶液的酸碱性变化。

3. 学生使用pH试纸测定反应前后的溶液pH值。

三、讨论交流(15分钟)1. 各组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观察到的现象。

2.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与酸碱中和反应的关系。

3. 学生共同探讨中和反应的实质和特点。

四、知识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中和反应的定义和实质。

2. 引导学生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如土壤改良、废水处理、医药等。

3. 学生通过课件和教案,深入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

五、实践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验证酸碱中和反应的现象。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纠正操作错误。

3.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整理实验数据。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分享对酸碱中和反应的理解和感悟。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教学延伸: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企业代表,进行专题讲座或实地考察,加深学生对酸碱中和反应在实际应用中的认识。

2. 组织学生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相关的科技创新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九年级化学《中和反应》第一课时 导学案

九年级化学《中和反应》第一课时 导学案

《中和反应》第一课时导学案课型:新授执笔:审核:时间: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中和反应,会判断某反应是否为中和反应;2.从微观角度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学会用中和反应改变溶液的酸碱性3.认识盐的定义及会判断盐的组成。

学习重点:通过对酸和碱反应的探究,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借助指示剂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导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0分钟)1.实验探究:让学生用试管取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观察现象,让同学猜想发生了化学反应没有?那么怎样用实验证明它发生了化学反应?设计方案:实验分析:在盛有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的烧杯中逐滴滴入稀盐酸时,当滴入少量的稀盐酸时,()过量,溶液显()性,溶液显()色,溶液的PH()当滴入适量的稀盐酸时,恰好完全反应,溶液显()性,溶液显()色溶液的PH()当滴入过量的稀盐酸时,()过量,溶液显()性,溶液显()色溶液的PH()在盛有滴有酚酞的稀盐酸的烧杯中逐滴滴入NaOH溶液时,当滴入少量的NaOH溶液时,()过量,溶液显()性,溶液显()色溶液的PH()当滴入适量的NaOH溶液时,恰好完全反应,溶液显()性,溶液显()色溶液的PH()当滴入过量的NaOH溶液时,()过量,溶液显()性,溶液显()色溶液的PH()因此,NaOH溶液和稀盐酸()反应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熟石灰和稀盐酸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两个反应的共同点为:总结中和反应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和反应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有盐和水生成的化学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吗?试举例说明。

中和反应的实质:酸溶液中的()和碱溶液中的()结合生成水,所以中和反应中伴随溶液酸碱性的变化。

学案5:1.1.2 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及其测定

学案5:1.1.2 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及其测定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2课时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及其测定学习目标1.通过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初步学习化学反应反应热的测定方法。

2.能正确分析测定反应热时误差产生的原因,并能采取适当措施减小实验误差。

重点难点1.能够通过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加深对中和热概念的理解。

2.熟知中和热测定的原理、实验仪器、用品、实验过程与操作,减小实验误差的方法。

预习导学1.中和反应(1)定义: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实质:酸电离产生的和碱电离产生的反应生成。

强酸和强碱生成可溶性盐和水的离子反应式为:来表示。

预习交流1氢氧化钡和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能否用H++OH-===H2O2.中和热(1)定义:在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注意:①稀溶液:是指存在大量水的溶液。

②量的标准:必须是生成水。

(3)对于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反应,中和热基本上是相等的,表示为:H+(aq)+OH-(aq) ===H2O(l)ΔH=-57.3 kJ·mol-1。

预习交流2已知在稀溶液里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1 mol 水时,放出的热量为57.3 kJ。

请思考:(1)弱碱与弱酸反应。

(2)浓硫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3)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放出的热量是否也都是57.3 kJ ?互动探究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活动与探究请你按以下设计方案完成实验,并讨论实验过程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实验目的测定强酸与强碱反应的中和热,加深理解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

实验用品仪器:大烧杯(500 mL)、小烧杯(100 mL)、温度计、量筒(50 mL)两个、泡沫塑料盖或硬纸板、碎纸条或泡沫塑料、环形玻璃棒。

试剂:0.5 mol·L-1盐酸、0.55 mol·L-1 氢氧化钠溶液实验步骤1.在大烧杯底部垫泡沫塑料(或碎纸条),使放入的小烧杯杯口与大烧杯口相平,然后在大烧杯、小烧杯之间填泡沫塑料(或碎纸条),大烧杯上用泡沫塑料盖(或硬纸板)作盖板,在中央开两个小孔,正好使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棒通过,达到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的目的。

第7章 第2节 第3课时 中 和 反 应 学案(教师版)—2020-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下册

第7章 第2节 第3课时 中 和 反 应 学案(教师版)—2020-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下册

第3课时中和反应中和反应1.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1)现象:酚酞溶液滴入稀氢氧化钠溶液变__红色__,再滴入稀盐酸又变__无色__。

(2)实验结论: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反应。

(3)反应方程式:__HCl+NaOH===NaCl+H2O__。

2.中和反应:(1)概念:__酸与碱__作用生成__盐和水__的反应。

(2)实质:酸中的__H+__和碱中的__OH-__结合生成__水__的过程,即__H++OH-===H2O__。

(3)盐:由__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__和__酸根离子__构成的化合物。

3.酸、碱性变化:(1)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溶液呈__中性__;(2)酸过量,反应后溶液呈__酸性__;(3)碱过量,反应后溶液呈__碱性__。

4.温度变化:中和反应的过程要__放出__热量。

5.常见的中和反应:请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1)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__Ca(OH)2+2HCl===CaCl2__+2H2O__;(2)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__2NaOH+H2SO4===Na2SO4+2H2O__。

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1.处理工厂的废水:例如,硫酸厂的污水含有硫酸等杂质,可以用氨水(NH3·H2O)进行中和处理。

2.改变土壤的酸碱性:在土壤中加入酸性或碱性物质,以调节土壤的酸碱性。

如常用__熟石灰__改良酸性土壤。

3.用于医药:在生活中被蚊虫叮咬可涂抹肥皂水或稀氨水等碱性物质;常用含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主要成分为盐酸)过多,化学方程式为__3HCl+Al(OH)3===AlCl3+3H2O__。

见多识广有些酸和碱发生反应时从外观看无明显现象,需加入酸碱指示剂,借助指示剂颜色的变化判断反应是否发生及确定中和反应的终点。

易错导思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吗?提示:中和反应会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2NaOH+CO2===Na2CO3+H2O。

生活链接食用皮蛋时常加入一些食醋,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提示:食用皮蛋时加入食醋可以将皮蛋中的碱性物质中和,从而除去涩味,使皮蛋变得可口。

中和反应教案模板(共11篇)

中和反应教案模板(共11篇)

中和反应教案模板(共11篇)第1篇:中和反应教案中和反应教案一、教材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酸和碱有了初步的认识,学会了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以及如何表示溶液的酸碱度,但酸和碱之间能否发生反应?H+和OH-能同时存在于溶液中吗?这些问题既是学生头脑中真实存在的问题,又是很容易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

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的重要性质,是贯穿酸、碱、盐知识体系的一个重要纽带,既建立了酸和碱之间的联系,又为盐与复分解反应奠定了基础。

同时还为高中学习中和滴定做准备,尤其重要的是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

本节课安排在常见的酸和碱之后,学生们在有了酸、碱性质的基础之上再来学习本节课就更容易接受和掌握。

同时为下一节盐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这种安排有助于学生对新旧知识的重新构建。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酸碱中和反应中PH的变化和热量的变化。

2、理解中和反应的概念,了解中和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概念之间的联系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自主的实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发生的某些方法。

2、通过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通过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提高自身科学素养。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教学难点:通过反应酸碱中和实验的探究及对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四、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已经听到过酸碱中和这个词,但是并不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

这为本课中和反应的应用做了铺垫。

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知道了酸和碱能够使酸碱指示剂变色,认识了酸碱的一些化学性质;并且知道了强酸、强碱具有腐蚀性,学会了在实验中正确操作,也具备了一定的问题探究能力,对于小组合作学习也有了一些经验,为本节课的探究奠定了基础。

五、教学方法探究法、多媒体投影六、教学过程【引入】通过两种蜂蜇人,采取不同缓解疼痛的方法,引入酸碱反应的话题。

教案初中中和反应

教案初中中和反应

教案初中中和反应教学目标:1. 了解中和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计算方法。

3. 能够运用中和反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中和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2. 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中和反应的计算方法。

2. 运用中和反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实验器材:烧杯、试管、滴定管等。

3. 实验试剂:盐酸、氢氧化钠、酚酞指示剂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酸碱的概念。

2. 提问:酸和碱反应会生成什么?引出中和反应的概念。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中和反应的概念: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2. 讲解中和反应的特点: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

3. 讲解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酸 + 碱→ 盐 + 水。

4. 讲解中和反应的计算方法:利用酸碱的浓度和体积计算中和反应的产物。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 演示盐酸和氢氧化钠的中和反应实验,观察酚酞指示剂的变化。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理解中和反应的过程。

四、课堂练习(15分钟)1. 给出几个中和反应的例子,让学生写出化学方程式。

2. 给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中和反应的知识解决。

五、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中和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2. 提醒学生掌握中和反应的计算方法,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中和反应的概念、特点和计算方法。

在实验环节,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到中和反应的过程,增强对知识的理解。

在课堂练习环节,学生能够通过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整体教学效果良好,但部分学生在计算方面仍需加强练习。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学案4:1.1.2 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及其测定

学案4:1.1.2 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及其测定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第2课时 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及其测定[学习目标]1.正确认识中和热的概念。

2.通过中和热的测定,初步学会测定化学反应反应热的实验方法,会分析测定反应热时误差产生的原因,并能采取适当措施减小实验误差。

[基础知识梳理]1.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在稀溶液中,强酸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时的反应热。

表示为H +(aq)+ OH -(aq)===H 2O(l) ΔH =-57.3 kJ·mol -1。

2.实验原理通过一定量的酸碱溶液在反应前后温度的变化,计算反应放出的热量,由此求得中和热。

3.实验仪器装置(1)将下列实验装置中各仪器(或物品)的名称填在方框中。

(2)实验过程中,还需要的其他仪器有 。

4.测量步骤(1)初始温度(t 1)的测量 用一 量取50 mL 0.50 mol·L-1盐酸,倒入 中并测量其 ;用另一 量取50 mL 0.55 mol·L -1 NaOH 溶液并测量其 ,取两温度平均值为t 1。

(2)终止温度(t 2)的测量把套有盖板的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放入小烧杯的 中,并把量筒中的 倒入小烧杯中,盖好盖板。

用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搅动溶液,并准确读取混合溶液的 ,记录终止温度为t 2。

(3)重复实验操作三次,记录每次的实验数据,取其平均值作为计算依据。

5.数据处理ΔH =cm Δt ×10-3n H 2O kJ·mol -1 [其中c =4.18 J/(g·℃)][互动探究提高][思考探究]甲同学用50 mL 0.50 mol·L-1的盐酸与50 mL 0.55 mol·L-1的K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计算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结论:H+(aq)+OH-(aq)===H2O(l)ΔH=-57.3 kJ·mol-1。

问题思考:(1)实验装置中在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目的是什么?(2)装置中的环形玻璃搅拌棒能否用金属(不与酸、碱反应)质环形搅拌棒代替?为什么?(3)实验中为何使用0.55 mol·L-1KOH溶液与0.50 mol·L-1盐酸反应,而不是选用0.50 mol·L-1 KOH溶液?(4)能否用浓硫酸代替盐酸?对结果会产生什么影响?(5)能否用醋酸代替盐酸或用氨水代替KOH溶液?对结果会产生什么影响?(6)乙同学将甲同学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所示:①简易量热计②简易量热计[归纳总结]1.中和反应反应热测定原理的理解(1)中和反应的对象为酸、碱的稀溶液。

初中酸碱中和反应教案

初中酸碱中和反应教案

初中酸碱中和反应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

3. 能够运用酸碱中和反应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1. 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2.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

教学难点:1.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的理解。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滴定管等。

2. 实验试剂:盐酸、氢氧化钠、酚酞指示剂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酸和碱的定义和性质。

2. 提问:酸和碱能否发生反应?反应后会产生什么现象?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 讲解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水和盐,反应过程中无明显现象。

3. 解释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结合生成水。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 演示氢氧化钠与盐酸的中和反应,观察实验现象。

2. 引导学生观察酚酞指示剂的变化,解释酸碱中和反应的过程。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给出几个酸碱中和反应的例子,让学生判断并解释。

2. 让学生运用酸碱中和反应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特点和实质。

2. 提问: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特点和实质。

在实验环节,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到酸碱中和反应的过程,增强了对知识的理解。

在课堂练习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但在拓展环节,学生的思考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十单元酸和碱10-2中和反应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十单元酸和碱10-2中和反应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10-2中和反应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中和反应的概念,并能够描述中和反应的特征;2.掌握酸和碱中和反应的表达式;3.了解常见的酸和碱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正确描述中和反应的特征;2.学生能够正确表达酸和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实验器材、实验试剂;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实验报告本等。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酸和碱的应用场景?”请学生展开讨论,引导他们回忆已学过的知识。

2.教师向学生解释中和反应的概念:“酸和碱发生反应,产生盐和水的化学反应称为中和反应。

在中和反应中,酸和碱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步骤二:说明实验(5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实验操作的过程和实验材料,包括酸和碱的浓度、实验步骤等。

2.教师强调实验中的注意事项,保证学生的安全。

步骤三:实验操作(20分钟)1.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实验操作。

2.学生记录实验所用的试剂、实验步骤以及实验现象。

步骤四:实验结果分析(20分钟)1.学生依据实验结果,进行实验数据分析,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2.学生讨论酸和碱中和反应的表达式,归纳总结。

步骤五:实际应用(10分钟)1.教师通过实际应用的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酸和碱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如钱币清洁、草酸去锈等。

2.学生针对实际应用进行思考,讨论如何合理利用中和反应来解决实际问题。

步骤六:小结反思(5分钟)1.教师对课堂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并提醒学生复习时需要重点关注的知识点。

2.学生对本节课进行反思,回答教师提出的反思问题。

五、课堂作业1.完成课本上的相关习题;2.思考酸与碱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场景。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操作和实际应用案例的引入,提高了学生对酸和碱中和反应的兴趣,并增强了他们对酸碱化学知识的理解。

同时,通过小结反思环节,让学生能够自主思考和总结,巩固了本节课所学内容。

高中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学案教案

高中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学案教案

高中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学案教案学案:高中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一、学习目标:1.了解什么是中和反应及其特点;2.学习如何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3.掌握使用定电流电弧法和容量计法测定反应热的方法与步骤;4.能够分析测定结果,并应用于其他相关实验中。

二、学习内容:1.中和反应的概念及特点;2.定电流电弧法测定反应热的原理与步骤;3.容量计法测定反应热的原理与步骤;4.反应热的计算和分析;5.实例分析及应用。

三、学习步骤与方法1.预习前提知识:了解中和反应的概念,反应热的定义与计算公式;2.学习中:学习教材相关章节,了解定电流电弧法和容量计法的原理与步骤,重点掌握其应用条件和注意事项;3.请教与讨论:与同学和老师讨论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方法以及实例分析;4.反复实践:进行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使用定电流电弧法和容量计法,并计算反应热;5.总结归纳:总结常见的测定反应热的方法与步骤,并进行归纳总结;6.拓展应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其他相关实验中的问题。

四、重点难点1.反应热的测定方法及步骤;2.反应热的计算及结果分析;3.误差分析及消除误差的方法。

五、教学资源教材、实验器材(蒸馏水器、电流表、电弧炉、计量器具等)、实验室教学资料。

六、学习评价根据学生在学习中的投入情况、吸收掌握的知识和运用能力,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七、学习反思学生通过学习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方法与步骤,掌握了测定反应热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要点,并能够应用于其他相关实验中。

在实践中,学生还需注意测定条件的准确性和实验数据的精确性,以及对结果的正确分析与解释。

人教版初中中和反应教案

人教版初中中和反应教案

人教版初中中和反应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中和反应的概念,掌握中和反应的特点。

2. 能够识别和写出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了解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教学重点:1. 中和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2. 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难点:1. 中和反应的判断。

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实验器材:烧杯、试管、滴定管等。

3. 实验试剂:盐酸、氢氧化钠、酚酞指示剂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中和反应的概念,如胃酸过多时服用中和剂。

2. 提问学生:什么是中和反应?学生回答后进行总结。

二、探究中和反应的特点(15分钟)1. 分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中和反应的特点,如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

2. 各组汇报:请各组代表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

3. 教师总结: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中和反应的特点。

三、学习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0分钟)1. 讲解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

2. 让学生尝试书写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进行讲解。

3. 学生练习:让学生独立书写几个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四、实验演示(15分钟)1. 演示中和反应的实验,如盐酸和氢氧化钠的滴定实验。

2.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解释实验结果。

3. 学生实验:让学生自行进行中和反应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五、应用与拓展(15分钟)1. 讨论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改良土壤、污水处理等。

2.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中和反应有哪些实际意义?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1. 让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内容,回答“什么是中和反应?中和反应的特点是什么?”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对中和反应的应用进行强调。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讨论、实验和应用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和反应的概念、特点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通过实验演示和学生的实验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和反应的原理。

《中和反应》学案

《中和反应》学案

《中和反应》学案襄汾县第三初级中学校高海滨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认识中和反应的实质、学会利用中和反应来改变溶液的酸碱性。

2、通过对酸和碱反应的探究,使学生初步学会借助指示剂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过程与方法1、通过环环相扣的探究活动,加深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2、进一步揭示宏观与微观的联系,强化学生的学科特征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1、提高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并对其进行有益思考、设计实验方案、动手操作、分析处理数据、交流合作、反思评价等能力。

2、启迪学生学以致用改造物质。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初步学会借助指示剂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教学难点认识中和反应过程中pH的变化规律。

学习过程一、情景导入【学生活动】:阅读松花蛋的制作工艺一般是用水将灰料[主要是生石灰(CaO)、草木灰(成分中含K2CO3)、纯碱 (Na2CO3)、食盐(NaCl)等] 调成糊状,涂于新鲜鸭蛋,密封保存一段时间后,即可得到松花蛋。

并思考为什么加醋的松花蛋不涩了?【学生猜想】: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探究新知探究一:盐酸和氢氧化钠能发生反应吗?【小组活动】:①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中滴加盐酸,观察没有明显现象;②你的猜想为___________;【交流共享】:各组设计的方案及反思所得。

探究二: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怎样的反应?【问题定向】:究竟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分小组完成实验(见P48活动与探究)【学生活动】:1、按照实验要求完成实验,并交流信息:①滴入盐酸溶液的量较少时,氢氧化钠有剩余,溶液显______性。

②滴入的盐酸溶液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______性。

③滴入盐酸溶液过量时,_________有剩余,溶液显______。

……【问题引导】: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时刻,溶液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播放动画】:播放两者反应的微观模拟过程。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微观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着用图像描述该反应pH的变化规律的过程(完成P51第11题)探究三:其它酸和碱之间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

第十单元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导学案

第十单元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导学案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知道中和反应的定义,明确中和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2、能熟练书写常见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方程式.3、能列举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应用.二、教学重点: 设计实验证明中和反应的发生。

三、教学难点: 从离子的角度初步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四、教学过程:知识回顾:1、写出常见的酸、碱的化学式:常见的酸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常见的碱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2、(视频引入)——27吨浓硫酸槽罐车泄漏讨论酸碱能否反应活动一(演示实验):实验探究酸和碱会不会发生反应?取一根干净的试管,往其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然后再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仔细观察现象。

活动二(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如何用有明显实验现象的实验证明,NaOH 和稀盐酸之间发生了反应?(1)实验药品:NaOH溶液、稀盐酸、无色酚酞溶液、紫色石蕊溶液、(2)实验仪器:烧杯、试管、玻璃棒、胶头滴管小组讨论有几种方案?选择一种最佳方案?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方案四:活动三(分组实验)、选择最佳方案分组实验,其现象为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仿照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H2SO4 + Cu(OH)2 = HCl + Ca(OH)2 = H2SO4 + NaOH =一、中和反应:1、中和反应的定义:2、盐的定义:(想一想):以下的反应均生成盐和水,它们是不是中和反应呢?CO2+Ca(OH)2=CaCO3 +H2OFe2O3+6HCl=2FeCl3+3H2O(随堂练习)1、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A、 Fe2O3+ 6HCl === 2FeCl3+ 3H2OB、2NaOH + CO2 === Na2CO3+ H2OC、Ca(OH)2 + 2HCl === CaCl2+ 2H2OD、Zn + H2SO4=== ZnSO4+ H2↑活动四:(探究中和反应的实质)为什么说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水呢?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微观本质: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请试写出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的微观本质活动五:(学以致用)自学课本61页找出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1、2、3、六、课堂小结:七、反馈练习:1、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污染越来越严重,甚至造成酸雨,导致土壤酸化,不利于植物生长,为改良酸性土壤可加入()A.氢氧化钠B.熟石灰C.碳酸钠D.稀硫酸2、人体胃液中含有少量盐酸可帮助消化,胃酸过多的病可服用下图的药物来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小刚说小颖虽然借助了不同的物质,但在设计思路上和我们一样,都是证明了
的消失,来证明反应的发生。

3、实验探究:
4、新的问题:反应过程中溶液酸碱性是如何变化的呢?(观察课本P46—活动天地2-5图2)
结论:(1)当滴入盐酸量较少时,溶液中氢氧化钠有剩余,溶液呈,PH 7 (2)当滴入盐酸恰好与溶液中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时,溶液呈,PH 7
(3)当滴入盐酸量较多时,溶液中稀盐酸有剩余,溶液呈,PH 7
5、反应发生时的微观过程:(看视频)
6、方程式书写:
7、中和反应的定义:
8、中和反应的实质:
四、当堂检测
1、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 Ca(OH)2+ CO2=CaCO3↓+H2O
B. CuO + 2HCl = CuCl2 + H2O
C. Cu(OH)2 + H2SO4 = CuSO4 + 2H2O
D. AgNO3 + HCl =AgCl↓+ HNO3
2、向稀盐酸中逐滴加入试剂X后,溶液的pH变化情况如右图所示,试剂X是下列物质中
的_______
A.Mg
B.H2O
C.NaOH
D.CaCO3
3.某一自来水厂的水PH是
4.5,取少量该自来水加入试管中,再滴酚酞溶液,溶液呈______色,如果要使试管里溶液的PH升高,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 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