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15篇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1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1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并理解诗歌。
2、培养欣赏品味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朗读诗篇、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教学难点:品味诗歌语言的精妙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有人说,朋友是冬日里温暖的火炉;是疲惫时可以倚靠的肩膀;是一口可以给你甘甜的深井……有了朋友,我们心灵的天空更高远;有了朋友,我们人生路上的步伐更坚定;有了朋友,我们生命中的某些时刻显得更刻骨铭心。
不是吗?我们与朋友分别的那一瞬至今仍历历在目。
今天我们就来和身在西北边塞的岑参一道送送他的朋友,重温那难忘的一幕。
二、作者介绍投影:岁参:(714-770)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人。
他与高适齐名,是盛唐时期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
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
其边塞诗歌雄健豪迈,读之令人兴奋。
岑参的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摇曳生姿的笔触描绘了壮丽瑰奇的塞外雪景,表达了诚挚浑厚的送别之情,读来感人至深。
三、诗文赏析聆听感受1、教师范读,聆听感受。
请同学们注意字的读音。
2、读准字音岑参cén shēn 散入sàn狐裘qiú 锦衾薄qīn báo瀚海hàn 阑干lán羌笛qiāng 风掣红旗chè3、请一位读书好的学生来读,其余学生感受。
整体把握1、齐读全诗——读准字音,初步感知文意。
2、解题——从诗题中能看出这首诗写了哪些内容?咏雪、送别。
(板书)师:请同学们说说哪些诗句是写咏雪的,哪些诗句是写送别的?学生答教师明确;诗的前半部分是咏雪,后半部分写送别,同时在送别中进一步描写雪景。
初中语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名句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通过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和对雪的赞美。
(2)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友情的珍视。
二、教学重点:1. 诗中的名句和关键词语的解释。
2. 诗的结构和韵律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1. 诗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 对诗的意境和情感的深入体会。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复印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文。
2. 与诗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对雪的美丽景象产生兴趣。
(2)简要介绍诗人岑参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朗读与背诵:(1)学生齐读诗文,体会诗的韵律和节奏。
(2)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诗中的停顿和抑扬顿挫。
(3)学生个别朗读,教师点评。
(4)学生背诵诗文,教师监督和指导。
3. 字词解释:(1)学生自主查阅字典,解释诗中的生僻字词。
(2)教师选取重要的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3)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释,教师点评和总结。
4. 句子解析:(1)教师选取诗中的重要句子,进行解释和翻译。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分析句子的意义和修辞手法。
(3)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解释句子,教师点评和指导。
5. 名句欣赏:(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名句。
(2)学生齐读名句,体会其意境和美感。
(3)学生个别朗读名句,教师点评和指导。
6. 讨论与写作:(1)教师提出与诗文相关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教师点评和指导。
(3)学生根据讨论的内容,进行小作文的写作练习。
7. 总结与作业:(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诗文的背诵和一些相关的练习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教案教学设计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课以唐代诗人岑参所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为教学文本,通过对诗歌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代文化、文学和历史,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唐代文学、文化和历史背景。
2. 能够理解诗歌的意义和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唐代文学、文化和历史背景。
难点:诗歌的含义和内涵,学生的诗歌鉴赏和写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导读法:通过导读诗歌,让学生快速了解诗歌的整体内容和语言特点。
2. 比较法:通过对唐代文学、文化和历史的比较,引导学生了解唐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3. 讲解法:讲解诗歌的写作技巧、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等方面。
4. 课堂讨论法: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诗歌的含义和内涵。
5. 互动探究法:通过学生们自己的思考和发挥,让学生互相分享各自的见解和感受,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过程和内容第一步:导入(10分钟)老师展示《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诗歌,让学生快速浏览诗歌,询问学生对这首诗的感受和认识。
第二步:讲解唐代文学、文化和历史背景(10分钟)通过对唐代文学、文化和历史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唐代文化的背景和特点,了解唐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第三步:学习诗歌(20分钟)1. 让学生先读一遍诗歌,理解诗歌大意。
2. 按照诗歌的结构和情感发展,分段分析诗歌的含义和内涵。
3. 让学生分析诗歌语言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第四步:课堂讨论(20分钟)让学生自由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并展开自由讨论,让学生分享各自的见解和感受,探讨诗歌的意义和内涵。
第五步:诗歌创作(30分钟)让学生选取其中一段诗句,或者按照整首诗的方式,以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或者创作一首新诗,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参考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了解诗歌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时代背景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背诵,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2)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3)引导学生珍惜友情和相聚的时光,培养学生的感恩心态。
二、教学内容:1. 诗歌朗读和背诵:(1)让学生多次朗读诗歌,熟悉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注意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2. 诗歌分析:(1)介绍诗歌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时代背景等。
(2)分析诗歌的结构,包括开头、发展、高潮、结尾等。
(3)解读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理解其深刻的含义。
三、教学步骤: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诗歌朗读和背诵:(1)让学生多次朗读诗歌,熟悉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注意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3. 诗歌分析:(1)介绍诗歌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时代背景等。
(2)分析诗歌的结构,包括开头、发展、高潮、结尾等。
(3)解读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理解其深刻的含义。
四、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强调诗歌中的美,引导学生珍惜友情和相聚的时光。
五、作业布置:(1)让学生回家后继续朗读和背诵诗歌,加强口语表达能力。
(2)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诗歌的感受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教学拓展:1. 比较学习:(1)引导学生寻找其他描写雪景的诗歌,进行比较学习。
(2)让学生分析不同诗歌中对雪的描写和情感表达的异同。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唐代诗人岑参和他的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理解《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背景故事和主题意义。
3.学习并掌握《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诗歌结构和用词技巧。
4.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背景故事、诗歌结构和用词技巧。
难点:理解诗歌的主题意义和表达方式。
四、教学方法1.讲授与导入:通过诗歌朗诵和背景介绍,激发学生的兴趣。
2.示范与引导:分析诗歌的结构和用词技巧,引导学生掌握诗歌的表达方式。
3.合作与讨论:以小组形式讨论诗歌的主题意义和个人理解。
4.表达与评价:让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和个人感悟的表达,老师进行评价和点评。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音频,让学生听诗歌朗诵,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介绍唐代诗人岑参和他的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并讲解诗歌的背景故事和主题意义。
3.示范与引导(20分钟)教师分析诗歌的结构和用词技巧,引导学生掌握诗歌的表达方式。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讨论诗歌的主题意义和个人理解,然后展开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让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和个人感悟的表达,老师进行评价和点评。
6.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准备1.音频设备:用于播放《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朗诵录音。
2.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引起学生的兴趣。
3.教学课件:包括《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背景介绍、诗歌分析和示范朗诵等内容。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理解诗文的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分析诗的结构,了解其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文。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运用诗词创作技巧,进行创意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培养人际交往中的情感表达能力。
(2)领略雪景的美丽,激发对自然的热爱。
(3)了解古代边塞生活,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诗文的朗读与背诵。
(2)诗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难点:(1)诗中意象的把握。
(2)诗词创作技巧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雪景图片,引导学生感受雪的美丽。
(2)简介诗人岑参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感受诗的韵律。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如“白雪”、“红旗”等。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欣赏与创作:(1)引导学生欣赏诗中的美景,感受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2)教授诗词创作技巧,如平仄、押韵等。
(3)让学生进行创意写作,尝试创作自己的诗词。
5. 总结反馈:(1)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表扬优秀学生。
(2)针对学生的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四、课后作业:1. 朗读并背诵《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 运用诗词创作技巧,创作一首以“雪”为主题的诗词。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背诵的情况。
2. 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学生的合作探讨能力。
4. 学生的诗词创作水平。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雪景图片、诗人岑参的介绍、诗文的动画展示等。
2. 准备诗文的注释和翻译,以便学生在自主学习时参考。
3. 准备诗词创作的相关资料,如平仄、押韵规则等。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参考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理解并掌握诗中的生词和难点。
(3)分析并欣赏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友谊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诗歌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3)诗歌意境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部分生词和难句的理解。
(2)诗歌深层含义的挖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停顿、语调和语气,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描绘的雪景、送别场景等。
4. 诗歌解析:讲解诗歌中的生词和难点,分析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翻译诗歌中的重点句子。
(2)请学生谈谈对诗歌中友谊和人生的感悟。
6.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艺术魅力和人生哲理。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 搜集其他描写雪景的诗歌,与同学交流欣赏。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适时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诗歌内容。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六、教学内容:1.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情况。
2. 深入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千树万树梨花开”、“瀚海阑干百丈冰”等。
3. 探讨诗歌中的友谊和人生观,引导学生从中汲取启示。
七、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优秀教学设计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优秀教学设计《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全诗内涵丰富宽广,色彩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盛世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
我们为大家整理了《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优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并理解诗歌。
2.培养欣赏、品味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朗读诗篇、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语言的精妙。
教学设想:按照“读――译――品――背――悟――迁移”的顺序精讲多读,读品结合。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雪,洁白、纯洁、美丽。
冬天雪花飘飘,给我们的生活增添无限的乐趣,所以,它历来都是人们吟咏、描绘的对象。
在古诗中,更是有不少歌咏白雪的名句,谁能举出一些例子吗?如:①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沁园春・雪》毛泽东)②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柳宗元)③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别董大》高适)④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行路难》李白)让学生说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的出处,引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和学生一起来看看这位唐代大诗人是在怎样的情境之下创作出这样的千古名句的。
二、诗文赏析(一)聆听感受播放语音资料,聆听感受。
让学生注意字的读音。
(二)整体把握1.齐读全诗――读准字音,初步感知。
2.解题――从诗题中能看出这首诗写了哪些内容?(预设:咏雪、送别。
)诗的前半部分是咏雪,后半部分写送别,同时在送别中进一步描写雪景。
这是一首雪中送别诗。
3.诗歌是从哪里开始着重写送别的?(预设:从“中军置酒饮归客”一句开始。
前10句着重咏雪,后8句着重送别。
)(三)赏析咏雪部分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教师适时点拨、补充。
1. 齐读咏雪部分――思考:咏雪部分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预设:北风席卷着大地,把强韧的草都折断了。
塞北的天空,农历八月就飞起了雪花。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6篇)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6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1一、导入我们已经学了不少古代诗歌。
这些诗歌语言精练和谐,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能使人沉浸在诗的节奏和音乐美之中,给人一种陶醉,一种享受。
我们今天在一起欣赏《诗词五首》中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节课要求同学们理解,背诵这首诗,同学们有信心吗?二、介绍诗人及解题请了解岑参的同学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1、作者:岑参(715—770),南阳(今河南南阳)人。
他是唐代“边塞诗派”的著名诗人。
他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
岑参早年的诗以风华绮丽见长。
由于后来历参戎幕,往来边陲,风格为之大变。
其诗洋溢着积极乐观的思想。
2、“白雪歌”即“白雪之歌”,“送武判官归京”点明本诗是雪中送别诗。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的代表作之一。
他用歌行体写出了西北风雪的奇寒,抒发了雪中送客的深挚友情及因友返京而产生的怅惘之情。
三、朗读1、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掌握节奏。
2、一生试读3、全班齐读。
(边塞诗,温柔?霸气?)四、分析一句话概括全诗内容。
他写出了西北风雪的奇寒,抒发了雪中送客的深挚友情及因友返京而产生的怅惘之情。
(雪景送别)板书漫天大雪图雪中送别图所以将全诗分为两层将写景和送别的过渡句找出来分两组学习两层要求:1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叙述 2结合具体字词分析诗句例:“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写边塞风狂雪早。
“卷”“折”从正面、侧面描写狂风怒号,遍地肃杀的景象。
写出了风势之猛。
第二句写雪,“八月”说明胡天下雪的时间早。
“飞”勾画出一副雪花漫天飞舞的形象。
“即”写作惊奇之情。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此为千古传诵的咏雪佳句。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设计(精选6篇)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设计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三首诗课堂熟读课下能诵;2、赏析诗中精彩句子,至少三处;3、理解每首诗中作者抒发的情感。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基础的前提下,在初二下学期进行主题式学习的尝试。
帮助学生在学习时培养根据主题思想归类学习的习惯,期待提高学习效率。
重点难点重点:赏析诗中精彩句子,至少三处;难点:理解每首诗中作者抒发的情感。
教学过程1.猜一猜我们要学习哪三首诗呢?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八年级下册诗歌目录:《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赤壁》《过零丁洋》《山坡羊·潼关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饮酒》《行路难》(其一)《己亥杂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赠从弟》(其二)《登幽州台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终南别业》《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登飞来峰》《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2.诗中哪些语句可以照应题目,验证你的猜测,用“__”画出来。
思路提示:1.理解你喜欢的句子,说说“她”的意思。
2.注意诗中加点的词语,也许“她”能帮助你。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设计篇2一、教学目的:1、学习本诗抓“奇”写“雪”,以“雪”衬“别”的写法。
2、体会本诗送友时的无限惆怅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本诗抓“奇”写“雪”,以“雪”衬“别”的写法。
难点:《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在思想和艺术上的成就三、教学方法:朗读法,提问法,讨论法四、教具:录音、课件五、板书设计:(第1—8句)送别前(八月飞雪苦寒图)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第9—14句)饯别时(军营饯别奇寒图)气势雄伟想象奇特(风雪送友图)(第15—16句)临别时(东门惜别惆怅图)寓情于景浪漫色彩(第17—18句)送别后(雪地伫立思乡图)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作者)二、解题,作者及作品介绍“白雪歌”即“白雪之歌”,“送武判官归京”点明本诗是(雪中)送别诗。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理解并掌握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了解岑参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分享,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和对边疆生活的热爱。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与运用。
2. 诗的意象分析和修辞手法的鉴赏。
3. 岑参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了解。
三、教学难点1. 诗中蕴含的情感和哲理的深入理解。
2. 诗歌创作技巧的掌握和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诗文、注释、生字词、相关背景资料等。
2. 准备诗文的朗读和背诵录音,以便学生跟读和模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岑参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题,激发学生对诗歌内容的兴趣。
2. 朗读诗文(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2)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的节奏和韵律。
3. 翻译理解(1)教师讲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学生结合注释自行翻译诗句,遇到困难时教师给予指导。
4. 意象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如“白雪”、“红旗”等。
(2)学生分享自己对意象的感受和联想。
5. 修辞鉴赏(1)教师指出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学生讨论修辞手法的效果和作用。
6.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情感,如友情、边疆情怀等。
(2)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感悟。
7. 创作练习(1)教师提出诗歌创作的主题和要求。
(2)学生尝试创作诗歌,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8.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9. 作业布置(1)背诵《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10. 板书设计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雪白雪红旗红旗友情友情边疆情怀边疆情怀六、教学拓展1. 比较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比较《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与其他边塞诗的异同。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公开课教学设计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公开课教学设计(总21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公开课教学设计《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公开课教学设计4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公开课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理解诗歌大意;2、能够把握住“雪”和“送”分析诗歌,描绘出诗歌的画面,赏析诗句,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3、体会作者的情感及诗歌的艺术特色。
教学中难点:1、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诗歌画面;2、赏析诗句,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同学们,我们曾体味过李白送友人时“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的依依不舍“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的些许惆怅……在古代,因为交通不便,常常是一别经年。
“送别”便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题材。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起来重温那令人难忘的一幕。
(板书课题)学生翻看书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二、解题:请同学找出题目中读出的信息明确:下雪的季节,送别,人物,歌行体三、古诗默写:1、考察学生的课前古诗背诵情况,明确易读错的重点字音如:散san衾qin薄bo掣che2、请两位同学分别用不同颜色粉笔在黑板上进行默写,一人前前10句,一人写后8句。
其他同学在自己的本子上进行默写,能写出多少写多少。
3、学生纠正黑板上默写的错误,并对写错的字结合诗歌意思进行解释。
四、古诗学习:1、这首诗围绕哪两个字展开分为两个部分内容,能找出来吗(雪、送)2、找出哪些句子以写“雪”为主,哪些句子围绕写“送”明确:“愁云惨淡万里凝”之前是写雪,后面是写送。
(前10句写雪景,后8句写送别)3、诗人是具体怎样描写雪景的又是如何来写送别的户外: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雪景图室内: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送别气氛:瀚海栏杆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临别饯行: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送别图临行气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分别情景: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4、诗中分别描绘了两幅画面,请任选一幅进行描绘,100字左右。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6篇)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6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公开课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公开课教学设计篇1【教学要点】1、领会作者在诗中表现出来的开阔的胸襟和与朋友惜别的真情。
2、了解本诗作者精心遣词造句创造奇丽意境的匠心。
【教学重点】领会作者在诗中表现出来的开阔的胸襟和与朋友惜别的真情。
【教学难点】了解本诗作者精心遣词造句创造奇丽意境的匠心。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作者、出处及写作背景选自《岑参集》。
岑参(714~770),江陵(现在湖北省江陵县)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
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
岑参的诗想像丰富,意境新奇,气势磅礴,风格奇峭,词采瑰丽,具有浪漫主义特色。
诗人陆游曾称赞说,“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
岑参的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摇曳生姿的笔触描绘了壮丽瑰奇的塞外雪景,表达了诚挚浑厚的送别之情,读来感人至深。
二、字词裘qiú衾qīn瀚hàn羌qiāng掣chè白草折shé胡天──指塞北一带的天空。
胡,指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
罗幕──用丝织品做成的帐子。
与“珠帘”都是指军中上层人物住的地方。
角弓──两端用角质装饰的弓。
瀚海──沙漠。
阑干──纵横的意思。
三、诗句分析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第一层:写大雪纷飞的奇丽景象。
西北早雪,来势突然,一时风雪漫天。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精选22篇)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精选22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公文写作、党团资料、总结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party and youth information,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letter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精选22篇)通过制定教学工作计划,教师能够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情况。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8篇)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8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1一、文本解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唐代著名诗人岑参的代表作,写于他第二次出塞阶段。
诗人以敏锐观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笔调,描绘了祖国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色、军营送别的热烈场面,表现了诗人的爱国热情以及战友之间的真挚友谊。
作为初中阶段为数不多的边塞诗,《白雪歌》值得我们细读。
1、丰富的内容诗歌开篇,作者即通过北风猛、飘雪早、结冰厚、愁云多等景象表现了天气的酷寒,又大笔描绘了壮丽的雪景,表现了奇特的异域风光;在寒冷的天气下,“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细节描写折射出戍边生活的艰苦;“胡琴琵琶与羌笛”,那繁弦急管的场面,又让我们感受到军营中别样的欢乐;“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遥望朋友的背影,在山回路转中渐行渐远,只留下深深浅浅的马蹄印……言有尽而意无穷,诗人心绪惹人遐思。
可以说,作者既大笔勾连了壮阔的雪景,又细笔描绘了酷寒的军营生活;既渲染了热烈的宴饮,又刻画了依依的惜别,诗歌内容异常丰富。
2、丰厚的结构我们可以用两种方法来分析这首诗的结构:一是从内容的角度,将诗歌分为两个部分,即咏雪和送别。
前十句绘雪景,后八句抒别情。
所写的雪景,为送别作了很好的铺垫,营造了氛围。
二是从空间转化的角度,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的视角在不断地变化。
具体表现在:外——内——外——内——外,这五次镜头的转化,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由地面写到空中,又由空中写到地面,立体地表现了边塞的奇景和诗人复杂的感情。
3、丰盈的情感岑参所处时代,正值大唐盛世,国家的强盛自然给人一种昂扬向上的力量。
诗人有理想、有追求,热爱生活,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案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岑参及诗歌内容。
2过程与方法:理解诗歌的内容,领会名句所包含的哲理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其中蕴涵的情理,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记忆名句,体会其中蕴涵的情理,争取做到学以致用。
【学习难点】对诗歌语言推敲品味,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学习方法】诵读—自学—讨论—探究。
【学习流程】(一)预习检测1作者岑参(约 715—770),江陵(今湖北荆州)人。
他是()代的(“”)的著名诗人。
他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
岑参早年的诗以风华绮丽见长。
由于后来历参戎幕,往来边陲,风格为之大变。
其诗洋溢着积极乐观的思想。
2释题:3反复诵读,读准字音。
岑参()散入()狐裘()锦衾薄()瀚海()阑干()羌笛()风掣红旗()(二)课内探究:1 从诗题中能看出这首诗写了哪些内容?怎样分层?2研读第一层咏雪部分。
这些诗句共同显示了胡地的雪的哪些特点?3研读第二层送别部分。
(1)诗人写送别表现了对友人怎样的情感?(2)哪些诗句表现了这种情感?是怎样表现出来的?(3)诗人在句子中并未写到“情义”“不舍”等字眼,那么这种情义是怎样传达出来的?4重点语句赏析。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个比喻的本体是什么?喻体是什么?为什么会感到这个比喻新颖贴切?5齐读全诗——深情诵读,尝试背诵。
(三)拓展延伸积累其他送别的古诗名句(四)训练检测1、你最喜欢哪两句?写出你喜欢的原因。
2、“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中“雪上空留”四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一种复杂情感?和哪两句诗有异曲同工之妙?3、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展示了冰天雪地、万里愁云的景象,又自然引出下文送别的场面。
用夸张的笔墨,气势磅礴地勾勒出边塞的景色,用拟人的手法,写云的昏惨之色,看似写景,实为写情,为饯别渲染了气氛。
哪两句起到了这样的作用【教学反思】。
优秀教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通用6篇)
优秀教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教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通用6篇),欢迎大家分享。
优秀教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第六单元最后一首诗歌。
这是一首“情景交融”的典范诗,既写出了“秋初胜冬”边塞环境的恶劣,更借着边塞的雪景表达了作者对朋友武判官依依的惜别之情。
【学情分析】: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理解诗歌的内容进而把握诗歌的主题并不是件难事,学生很容易通过叙事的情节和写景的画面来把握住,关键是带领学生品味作者的情感如何附着在每个场景的文字上,实现阅读中的“情文合一”。
因此带领学生品味重点字词背后附着的作者情感是教学关键,这点落实好必然能以此为例,引申别的诗歌中是怎样“借景抒情”。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朗读和分析把握诗歌的主题;2、通过重点字词赏析感受诗歌中的“情文合一”,即通过典型事物的特征表现及细腻的描写来感受背后蕴藏的作者的深深的情感。
3、理解感悟,当堂背诵。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反复诵读诗歌,切身感受边塞环境的恶劣和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2、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探究,体会景物描写背后附着的作者情感;3、触类旁通,借曾经学过的别的诗歌画面来感受“借景抒情、借物抒怀”;情感态度价值观:带领学生感悟边塞的环境恶劣和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教学重点】:了解作者在诗中描写了哪些边塞雪景,这些场景中的景物如何实现“情景交融”;【教学难点】:通过分析诗歌意象,从而了解诗歌意境【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在日常的阅读和写作中,我们经常强调一句话“一切景语皆情语”,浓缩成四个字即“情景交融”,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一首经典的“情景交融”的古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二、读准字音:请大家放声朗读。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优秀教案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 理解诗文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文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思想感情的体会。
3. 诗中意象、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的分析。
教学难点:1. 诗中生僻词语的理解。
2. 诗中深层含义的把握。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学生兴趣:请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古诗文。
2. 介绍诗人背景:介绍岑参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3. 揭示课题:《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二、自主学习(15分钟)1. 学生自读诗文,理解大意。
2. 学生查找诗中生僻词语的解释,加深对诗文内容的理解。
三、课堂讲解(25分钟)1. 讲解诗文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内容。
2. 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揭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课堂讲解(20分钟)1. 分析诗中的深层含义,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诗文的主题。
2. 讲解诗文中的情感表达,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深层含义和情感表达。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四、总结与拓展(1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的重要性。
2. 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3.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朗读和背诵《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观察学生对诗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的提高情况,以及对诗文内容记忆的巩固程度。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教案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理解诗文的内容和主旨,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了解作者岑参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文内容。
(2)运用意象分析、情感分析等方法,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
(3)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培养人际交往中的情感表达能力。
(2)理解友情、别离等主题,增强对人际关系价值的认识。
(3)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
二、教学重点1. 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文内容的理解和主旨把握。
3. 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了解。
三、教学难点1. 诗中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2. 诗歌意象分析和情感分析。
3. 古典诗词欣赏和审美情趣的提高。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解PPT。
2. 参考资料:关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解析、作者岑参的生平介绍等。
3. 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朗诵视频,引起学生兴趣。
(2)简要介绍作者岑参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让学生结合注释和课后习题,初步理解诗文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解读诗文内容,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讲解(1)讲解诗文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解析诗中的关键词语和难点句子。
(3)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和作者的创作风格。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培养情感表达能力。
(2)讨论友情、别离等主题,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6. 课堂练习(1)让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2)选取相关题材的诗词,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和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读,就是选择内容、风格、意境相近或相对的作品进行比较阅读,使阅读能力得到迁移、朗读能力得到训练的一种教学思路。
这种教学思路的重点是指导学生领悟课文的感情和韵味,培养学生把握文章感情基调的能力,使学生掌握能表现该种感情和韵味的朗读方法。
其主导教法是:读中品析,读中感受,比中拓展,比中迁移。
下面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教学设计,该设计就把几首诗歌很好地进行了比读。
一、导入
有人说,朋友是冬日里温暖的火炉;是疲惫时可以倚靠的肩膀;是一口可以给你甘甜的深井……有了朋友,我们心灵的天空更高远;有了朋友,我们人生路上的步伐更坚定;有了朋友,我们生命中的某些时刻显得更刻骨铭心。
不是吗?我们与朋友分别的那一瞬至今仍历历在目。
今天我们就来和身在西北边塞的岑参一道送送他的朋友,重温那难忘的一幕。
二、初读感知
1.正字音。
折散裘衾角着羌掣
2.明内容。
课题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说说送别的环境。
明确:在西北边塞瑰奇壮丽的冰雪沙海背景下,岑参送朋友武判官回到京城长安去。
这是戍边将士之别。
三、品析学读
1.自由读,将写景与送别的过渡句用“——”标示出来。
明确:在“愁云惨淡万里凝”处标示。
2.请同学们任选角度,将前面咏雪的句子和后面的送别联系起来。
比如说:雪是冷的,可朋友的心是热的。
雪是洁白的,朋友情是纯真的;雪景美丽得令人温暖,朋友情真挚动人;雪中生活是寒冷的,朋友的归途令人担忧;雪中生活是艰苦的,它令人思念家乡和亲人,盼望归去;纷纷大雪,是不是上天为朋友归京而献上的贺礼?奇丽的边塞雪景,是不是为离情别意抹上了军人的豪迈?
3.想像诗句所呈现的画面,自己试读。
4.教师指名读,边点评边示范。
第1、2句陡促,重读“卷”、“八月”、“即”,突出风狂雪早;3、4句轻柔舒缓,重读“春风”、“千树万树”,表现“春暖花开”的美景所带给人的春天般的温暖;然后低沉滞涩,寒气仿佛侵入骨髓。
“中军置酒饮归客”及以下三句应读得热烈急促,一气呵成,营造出一种喜庆的气氛;“轮台”四句渐渐舒缓,渐渐低下去,使声音恰如那渐行渐远的马蹄印,营造出低回不已余音袅袅的意境。
这一刻,画面定格,时间停止,情感激荡。
5.听读,揣摩:在送别的酒宴上,在挥手的那一刻,“我”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想些什么。
明确:对朋友归京,“我”感到高兴。
因为对戍边将士来说,能和家人团聚是可喜可贺的一件事。
“胡琴琵琶与羌笛”,在急管繁弦中,在杯来盏去中,仿佛可以听见诗人由衷地祝贺:“来,为你归京干杯!”然而朋友情深,轮台距离长安路途遥远,这一分手不知何时才能再相见。
尽管是军中大丈夫,依依别情仍然袭上心头;千里冰封,沙海纵横,朋友这一路可会顺利?今日我送君,何时人送我?“雪上空留马行处”,
6. 学生练习读。
7.全班表演读:全班读前四句,女生齐读后四句。
四、对比阅读,迁移养成
在古代,因为交通不便,常常一别经年。
因此,“送别”就成了古代诗歌中的一个重要题材。
同学们相互交流一下自己积累的送别诗。
下面我们选择大家熟悉的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王维的《渭城曲》作为比较阅读的材料。
1.同学们选取自己喜欢的一首,自选角度,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比较一下。
比较角度提示:
送别人物:《白》诗岑参送武判官;《杜》诗王勃送杜少府;《黄》诗李白送孟浩然;《渭》诗王维送元二。
送别地点:《白》诗新疆轮台;《杜》诗京城长安;《黄》诗湖北武汉;《渭》诗京城长安。
目的地:《白》诗京城长安;《杜》诗蜀州;《黄》诗江苏扬州;《渭》诗新疆安西。
送别环境:《白》诗冰天雪地;《杜》诗烟雾迷蒙;《黄》诗繁花似锦;《渭》诗初春雨凄清。
送别心情:《白》诗百感交集战友别;《杜》诗洒脱少年刚阳别;《黄》诗诗意风流别;《渭》诗深情体贴真情别。
朗读基调:《白》诗慷慨宛转;《杜》诗高亢爽朗;《黄》诗轻快潇洒;《渭》诗舒缓诚挚。
诗歌风格:《白》诗豪放雄奇;《杜》诗开阔俊朗;《黄》诗潇洒飘逸;《渭》诗清新明快。
重要特点:《白》诗咏雪显气概;《杜》诗直抒胸怀;《黄》诗绮丽意境,诗意细节;《渭》诗截取典型情节。
教师小结:《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王勃写给杜少府的,意境开阔,刚健爽朗,文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扫儿女情长的悲伤之态,所以应读得高亢,读得铿锵有力;《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仿佛是一支抒情畅想曲,读来应是轻快潇洒,仿佛一颗诗心随着江水荡漾;《渭城曲》凄清的氛围可以用舒缓的节奏来表现,那对朋友深情体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一种诚挚关切的久久凝视,也是深情的劝酒辞。
而我们今天学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则是边关将士英雄气概和儿女心肠交织在一起的高歌,它悲而不哀,因此应读得慷慨而婉转。
2.四人小组表演读,四首送别诗一人读一首。
3.小组推选代表,全班竞读。
五、结语
南朝的文学家江淹在《别赋》里说“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其实,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别”岂只是“黯然销魂”?用心去比较,你会发现“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在这个教学设计中,学生对课文的品评与朗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朗读来了解学生对课文的掌握程度并随时调整教学重点;同时学生又在教师和优秀同学的朗读中,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学习了朗读的方法,互动的课堂充满了吸引力。
而比读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总之,对于课文内容而言,比读是一种巩固;对于学生素质而言,比读是鉴赏能力和朗读技能的双重提升;对于课堂容量而言,比读是一种扩张;对思维而言,比读是一种碰撞;对学法而言,比读是一种方法指导;对学生个体而言,比读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对教师而言,比读是一种教学底蕴的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