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生物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2节第2课时隔离与物种的形成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高中生物 7.2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第2课时)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课件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共同进化与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1.熟记物种的概念。 2.记住隔离类型及其在物种形成中的 作用。 3.记住什么是共同进化。 4.说出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的关系。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三
四
一、隔离与物种
1.物种:指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简称 “种”。
A.地球上新物种的形成都必须先经历a过程 B.b过程的实质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C.①~⑥只能表示物种形成过程中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D.品系1和品系2种群基因库出现了较大差异,立刻形成物种1和物种2
一
二
知识精要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审题:从物种形成过程中隔离、生物变异所起的作用及生物进化与基因频率改 变的关系等方面分析。 解析:图中a表示由于地理隔离使原种群分成了两个不同的种群甲和乙,物种的
相互促进,一旦灭绝,会影响到与之有关的生物的生存和进化。
答案:D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三
四
2.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 (1)有些学者认为: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中性突变的逐渐积累,而非自然选择。 (2)有人提出物种形成并不都是渐变的过程,而是种群长期稳定和迅速形成新种 交替出现的过程。 (3)在现有的生物进化理论中,影响最广泛和最深远的是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 的进化理论。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三
四
下图是生物进化的示意图: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三
四
(1)生物的进化顺序是怎样的?
答案: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2)最早登陆的是动物还是植物?为什么?
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2节第2课时隔离与物种的形成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课件人教版必修2
二、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共同进化
范围 (1)概念
不同物种 之间 生物与无机环境
之间
结果:在 相互影响 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2)实例①②开捕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植者物与与被捕传食粉者
1.下列选项不支持共同进化观点的是( ) A.昆虫和体内共生菌的关系 B.有长着细长花矩的兰花,就必有同样长着细长吸管似的口器的昆虫 C.草原上狼的灭绝造成鹿数量激增 D.随着光合放氧生物蓝藻的出现,地球上有了氧气,这为需氧型生物的出 现和进化提供了条件
解析:共同进化包括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A、B两 项都属于不同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D项属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 不同物种在进化过程中相互选择,共同进化,并非彼此孤立,狼的灭绝导致 对鹿群的选择作用消失,种群质量下降,最终造成鹿群数量下降甚至灭绝。 答案:C
探究主体 1 隔离与物种形成 [问题情境] 如图表示骤变式物种形成方式。
(1)请完善该图。 提示:染色体 (2)这种物种形成方式的原理是什么? 提示:主要是通过染色体变异的方式形成新物种,一旦出现可以很快形成生 殖隔离。
1.物种形成的三种方式 (1)渐变式 ①模型
②实例:加拉帕戈斯群岛上13种地雀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 从而形成新物种,这是物种形成的主要方式。
[注重语言表达] 1.教材P126练习:为什么说有性生殖的出现加快了生物进化的步伐? 提示:有性生殖的出现使基因重组得以实现,增加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使后代个 体具备两个亲本的遗传性和变异性,因而使生物进化的速度明显加快。 2.教材P127拓展题:假如生物物种之间没有一定的关系(如亲缘关系和相互影响), 也不随时间而改变,那么我们的生物学观点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生物学是更容易学 习还是更难学习? 提示:假如那样,生物界纷繁复杂的现象就很难用统一的观点和理论来解释,作为 生物学基本观点之一的进化观点将难以建立,生物学就不可能形成现在这样一个科 学的框架体系,学习生物学将缺少基本观点和方法的指导和统领。
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2节第2课时隔离与物种的形成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4.如图是我国黄河两岸a、b、c、d 4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的模型,请据 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由a物种进化为b、c两个物种经历了从地理隔离到生殖隔离的过程 B.黄河北岸的b物种迁移到黄河南岸后,不与c物种进化为同一物种,其原 因在于二者间已形成生殖隔离 C.c物种的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则该物种一定在进化 D.判断d物种是否是不同于b物种的新品种的方法是观察两个物种的生物 能否交配,并产生后代
随堂检测·基础达标
1.我国的东北虎和华南虎,由于长期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环境,已成为两个
不同的虎亚种。如果达到彼此相遇已不能杂交,也就产生了( C )
A.隔离
B.地理隔离
C.生殖隔离 D.变异
解析:东北虎与华南虎由于长期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不能进行基因 交流,说明是地理隔离产生华南虎和东北虎两个亚种。如果达到彼此 相遇已不能杂交,也就产生了生殖隔离,形成了不同物种。
和 基因重组
食物
栖息条件 和
自然选择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 基因频率
所起的作用不同
互不相同 的改变
生殖隔离: 基因库 形成明显的差异,并逐步出现 生殖隔离 成不同物种。
(2)隔离的作用:
隔离
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
,从而形
[思考与讨论] 新物种形成一定需要经过地理隔离吗?说出你的理由。
提示:不一定。有些物种形成不需要地理隔离,如多倍体植物的形成。
3.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A.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B.共同进化是指同种生物之间和不同种生物之间相互影响不断进化和发 展的过程 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就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D.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 其生存
高中生物 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2节 第2课时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优
第2节第2课时隔离与物种的形成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课时作业(十八)]一、选择题1.下列对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二倍体生物用秋水仙素处理形成四倍体,二者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B.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C.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D.突变和基因重组都会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解析:二倍体与四倍体杂交得到不可育的三倍体子代,二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故A错误。
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既可能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也可以通过种间互助实现,故B 错误。
突变和基因重组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不定向的,故D错误。
答案:C2.下列叙述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相符的是( )A.施用农药可使害虫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提高,从而使害虫的抗药性增强B.生物体所发生的变异都可为进化提供原材料C.进化地位越高的生物适应能力越强D.物种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农药对害虫有选择作用,使害虫中抗药性强的变异被选择出来,可以使害虫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提高,从而使害虫的抗药性逐代增强。
生物发生的变异有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只有可遗传的变异才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是以进化地位的高低来确定的,主要看这种生物中有没有适应环境的变异类型存在。
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
答案:A3.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自然界中多数物种的形成都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产生生殖隔离B.植物多倍体物种的形成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C.东北虎和华南虎是经过生殖隔离而形成的两个亚种D.不同物种的个体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解析:物种形成一般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使基因库产生较大的差异,从而产生生殖隔离。
植物多倍体在自然状态,如受低温的影响或用秋水仙素处理后,纺锤体的形成受抑制,从而产生多倍体。
东北虎和华南虎是一个物种中不同的亚种,它们之间可以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没有形成生殖隔离。
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论第2节第2课时隔离与物种的形成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学案新人教版必修
第2课时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学 习 目 标核 心 素 养 1.理解物种的概念。
(重点) 2.分析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重、难点)3.说出生物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1.通过分析和讨论,解释物种的概念。
2.结合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地雀的形成过程,构建模型,说明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3.通过对具体实例的分析,简述生物的共同进化。
一、隔离与物种的形成1.隔离与物种(1)物种概念⎩⎨⎧ 条件⎩⎨⎧ 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结果:产生可育后代(2)隔离①概念: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
②常见类型: 项目类型 发生范围 结果生殖隔离 不同物种间 相互交配 b.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地理隔离同种生物使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1)新物种的形成过程 地理隔离⎩⎪⎨⎪⎧ ①不同种群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②不同种群间不发生基因交流↓自然选择⎩⎪⎨⎪⎧ ①食物和栖息条件互不相同②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不同↓生殖隔离:基因库形成明显的差异,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从而形成不同物种(2)结论: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二、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共同进化(2)实例⎩⎪⎨⎪⎧ ①开花植物与传粉动物互助互利②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相互选择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生物多样性的含义(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3.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1)观点1:大量的基因突变是中性的,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中性突变的逐渐积累,而不是自然选择。
(2)观点2:物种形成并不都是渐变的过程,而是种群长期稳定与迅速形成新种交替出现的过程。
(3)影响广泛的观点: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
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种群基因频率改变一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 )2.存在生殖隔离的两种群,不一定存在地理隔离。
( )3.不同的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2018年高中生物必修二课件:第7章 第2节 第2课时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死亡,或产生的杂种后代无生殖能力,这都属于生殖隔离。
解析答案
12345
3.下列对捕食者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A.捕食者的存在对被捕食者的进化来说是不利的 B.捕食者的存在对被捕食者来说有利于种群的发展 C.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D.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解析 捕食者的存在对被捕食者来说有利于种群的发展,因为捕食者对被 捕食者起选择作用,使生存下来的个体更适于生存斗争。捕食者与被捕食 者之间通过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解析答案
12345
2.生殖隔离的形成包括( D ) ①动物因求偶方式和繁殖期不同造成不能交配 ②植物因开花季节和形
态不同而不能交配 ③动物胚胎发育早期死亡 ④产生的杂种后代没有 生育能力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生殖隔离包括动物因求偶方式、繁殖期不同,植物因开花季节和花
的形态不同而造成不能自由交配;即使能交配,但也会在胚胎发育的早期
解析答案
12345
5.地球上已有的生物约200万种,其中只进行无性生殖的原始种类不过
1%~2%,而进行有性生殖的种类占绝对优势。关于这一事实的叙述中,
不正确的是( C )
A.有性生殖提高了物种的变异性
B.有性生殖大大加快了生物进化的步伐
C.有性生殖出现在真核细胞起源之前
D.有性生殖形成合子,丰富了子代的遗传信息 解析 有性生殖提高了变异频率,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更多的原材料,加
答案
(3)不同的岛屿之间环境有较大差别,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 改 变所起的作用就有差别。 (4)经过长期的进化,不同岛屿上的地雀种群的基因库有 了 明 显 的 差 别 , 即使再相遇也不能交配产生可育后代了,即出现了生殖隔离, 它 们 形 成 了13个不同的地雀物种。 (5)由此可见,隔离是物种形成的 必要 条件,其中 生殖 隔离是物种形成 的标志。 4.根据以上分析,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 突变和基因重组 、 _自__然__选__择___和隔离。
高中生物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节第课时隔离
第2节第2课时隔离与物种的形成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课时作业(十八)]一、选择题1.下列对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二倍体生物用秋水仙素处理形成四倍体,二者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B.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C.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D.突变和基因重组都会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解析:二倍体与四倍体杂交得到不可育的三倍体子代,二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故A错误。
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既可能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也可以通过种间互助实现,故B 错误。
突变和基因重组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不定向的,故D错误。
答案:C2.下列叙述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相符的是( )A.施用农药可使害虫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提高,从而使害虫的抗药性增强B.生物体所发生的变异都可为进化提供原材料C.进化地位越高的生物适应能力越强D.物种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农药对害虫有选择作用,使害虫中抗药性强的变异被选择出来,可以使害虫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提高,从而使害虫的抗药性逐代增强。
生物发生的变异有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只有可遗传的变异才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是以进化地位的高低来确定的,主要看这种生物中有没有适应环境的变异类型存在。
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
答案:A3.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自然界中多数物种的形成都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产生生殖隔离B.植物多倍体物种的形成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C.东北虎和华南虎是经过生殖隔离而形成的两个亚种D.不同物种的个体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解析:物种形成一般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使基因库产生较大的差异,从而产生生殖隔离。
植物多倍体在自然状态,如受低温的影响或用秋水仙素处理后,纺锤体的形成受抑制,从而产生多倍体。
东北虎和华南虎是一个物种中不同的亚种,它们之间可以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没有形成生殖隔离。
【全程复习方略】春高中生物 第7章 第2节 第2课时隔离与物种的形成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名
1.新物种的形成过程:
食物 栖息条件 突变 基因重组
自然选择
基因频率
基因库
生殖隔离
隔离 。 2.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_____
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共同进化:
物种
生物与无机环境
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
基因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
(2)形成过程:
蓝藻和细菌
真核生物
四、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 1.生物进化:
第2课时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一、隔离与物种 1.物种: 相互交配 可育
概念
2.隔离:
(1)概念: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
自由交流 的现象。 _________
(2)类型。
物种 ①生殖隔离 可育 交配
地理 ②地理隔离 种群 基因交流
二、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分析】地理隔离是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
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若发生交配行 为,产生的后代是可育的。 (2)地理隔离的出现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新物种的形成。 (×) 【分析】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
(3)捕食者对被捕食者是有害无益的。( × ) 【分析】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数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 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
(2)为什么真核生物的出现加快了生物进化的步伐? 提示:真核生物的有性生殖增加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加快了 生物进化的步伐。
一、隔离与物种形成的关系 1.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的比较:
(1)图中A属于地理隔离,一旦某种地质变化,两个分开的小种 群重新相遇,可以再融合在一起。 (2)图中B属于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就保持了物种间基因的不可 交流性,保证了物种的相对稳定。 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量变阶段,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质变
2018学年生物必修2课件: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7.2 第2课时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共同进化与
间断平衡学说:物种形成并不都是渐变的结果, 而是种群长期稳定与迅速形成新物种交替出现的过 程。
25
拉马克进 化学说
用进废退 获得性遗传
达尔文自然 选择学说
适者生存, 不适者被
淘汰
现代生物进 化理论 中性学说
26
1. 马(2N=64)和驴(2N=62)杂交能产生后代称为
30
5.如图是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物种演化的模型:图中上 为甲岛,下为乙岛,A、B、C、D为四个物种及其演化 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由A物种进化为B、C两个物种的内因是_遗__传_变__异_,
外因是_甲__、__乙_两__岛__环_境__不__同_且__有__地__理_隔__离__,
进化的实质是_种__群__基__因_频__率__的_改__变______。
17
思考:捕食者的存在是不是对被捕食者有害无益呢?
捕食者所捕食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 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 捕食者一般不能将所有的猎物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 生存。
——“精明的捕食者”策略
18
共同进化的含义1:不同物种间的共同进化
19
资料3:地球形成 时原始大气中没有 氧气,但随着光合 细菌、蓝藻的出现, 使得大气中有了氧 气,为好氧生物的 出现提供了条件。
物种形成的关键
由此可见,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出
现生殖隔离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
14
三、共同进化
资料1:达尔文曾发现一种 兰花长着细长的花矩,其顶 端贮存着花蜜,可为传粉的 昆虫提供食物。而这昆虫要 有吸管式的长口器才能吸到 花蜜。大约50年后研究人员 发现这样的蛾!它们互相影 响着,这些变异不断积累, 从而成为今天的这种兰花和 兰花蛾。
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第2课时隔离与物种的形成共同进化与生物
第2课时隔离与物种的形成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测控导航表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其中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 C )A.基因突变B.选择C.隔离D.物种分化解析: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现代达尔文主义)的基本观点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基因频率的改变。
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2.我国西北部的欧洲玉米螟与东部的亚洲玉米螟由于信息激素的不同而产生生殖隔离,但外貌几乎无法辨认,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 )A.由于外貌形态相同,因此它们属于同一物种B.由于具有生殖隔离,因此它们属于不同的物种C.无法判断D.以上说法都不对解析:物种是指分布在一定的区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同种生物个体之间是不存在生殖隔离的,不同物种之间的生物个体存在生殖隔离,是否存在生殖隔离是判断一个新物种的主要标准。
3.生殖隔离的形成包括( D )①动物因求偶方式、繁殖期不同造成不能交配②植物因开花季节、花的形态不同而不能传粉受精③动物胚胎发育早期死亡④产生的杂种后代没有生育能力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动物因求偶方式和繁殖期不同造成不能交配而产生生殖隔离,①正确;植物因开花季节和形态不同不能交配而产生生殖隔离,②正确;动物胚胎发育早期死亡由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而产生生殖隔离,③正确;④产生的杂种后代没有生育能力而产生生殖隔离,④正确;①②③都导致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④说明产生的后代为不可育的,因此都属于生殖隔离。
高中生物 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2课时 物种的形成、共同进
第2课时物种的形成、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学习导航] 1.解释物种的概念,并举例说明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2.结合具体实例简述生物的共同进化和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重难点击] 物种形成的过程。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报道,美国南卡罗来纳州诞生了世界仅有的四只白色狮虎兽。
它们的父亲是一只白狮,而它们的母亲是一只白虎。
世界上大约有300只白狮和1 200只白虎,而世界上大约有1 000只狮虎兽,但白色的狮虎兽几乎没有。
所以这次孕育的白色狮虎兽在世界上极其罕见,也可称为世界仅有的四只白色狮虎兽。
狮虎兽是一个新的物种吗?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什么?一、隔离与物种的形成1.物种的概念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易混辨析物种和种群种群强调的是同一自然区域、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物种则强调能相互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同一种群的个体一定属于同一物种,同一物种的个体可能分布于不同的区域形成不同的种群。
不同种群的个体可能属于同一物种,不同物种的个体一定属于不同的种群。
2.隔离(1)马和驴虽然能生下骡,但骡是不育的。
因此不同物种之间一般不能交配,即使能交配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这种现象称为生殖隔离。
(2)东北虎和华南虎属于同一种生物,但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相遇进行基因交流,这种现象称为地理隔离。
(3)综上所述,我们把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叫做隔离。
3.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1)新物种的形成过程地理隔离⎩⎪⎨⎪⎧ ①不同种群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②不同种群间不发生基因交流↓ 自然选择⎩⎪⎨⎪⎧ ①食物和栖息条件互不相同②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不同↓ 生殖隔离⎩⎪⎨⎪⎧ 基因库形成明显的差异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从而形成不同的物种(2)结论: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
如图是我国黄河两岸某种生物a 的演化过程模型,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自然状态下,b 、c 之间能进行基因交流吗?为什么?答案 不能。
高中生物 第七章 第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2课时隔离与物种的形成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2
高中生物第七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第2课时隔离与物种的形成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21、解释物种、隔离等概念。
2、理解隔离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3、掌握物种的形成方式。
探究主题1 有关隔离和物种的理解【自主学习】1、物种的概念:能够在相互交配并且产生的一群生物。
2、隔离(1)概念:不同间的个体,在__ _下基因不能的现象。
(2)常见类型发生范围结果生殖隔离间①不能____________②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 ____ 地理隔离生物使种群间不能发生【合作探究】1、探讨如何从物种的概念入手分析判断两个种群是否属于同一物种。
2、思考种群和物种有何不同?3、生殖隔离的形成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吗?探究主题2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自主学习】1、以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地雀的进化为例,同一种地雀,从南美洲大陆迁来后,分布到不同的岛屿上,从而逐渐产生隔离。
(1)内因:不同岛屿上的不同种群出现不同的突变和,而且不同种群之间不发生。
(2)外因:不同岛屿上的和互不相同,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的改变起的作用不同。
(3)结果:形成明显的差异,并逐步出现,从而形成不同种的地雀。
2、结论: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合作探究】1、阅读教材P120“资料分析”,讨论下列问题:(1)设想南美洲大陆上的一种地雀来到加拉帕戈斯群岛后,先在两个岛屿上形成两个初始种群,这两个种群的个体数量都不多,它们的基因频率一样吗?(2)不同岛屿上的地雀,产生突变的情况一样吗?(3)对不同岛屿上的地雀种群来说,环境的作用有没有差别?这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会产生什么影响?(4)如果这片海域只有一个小岛,还会形成这么多种地雀吗?2、根据资料分析,用流程图的形式总结物种的形成过程。
3、总结物种形成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分别起什么作用。
典型例题导学下图是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物种演化的模型:图中上为甲岛,下为乙岛,A、B、C、D为四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请看图回答问题:(1)由A物种进化为B、C两个物种的内因是,外因是,进化的实质是。
高中生物 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第2课时)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自然界中多数物种的形成都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产生生殖隔离B.植物多倍体物种的形成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C.东北虎和华南虎是经过生殖隔离而形成的两个亚种D.不同物种的个体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答案:C 解析:物种形成一般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使基因库产生较大的差异,从而产生生殖隔离。
植物在自然状态,如受低温的影响或用秋水仙素处理后,纺锤体的形成受抑制,从而产生多倍体。
东北虎和华南虎是一个物种中不同的亚种,它们之间可以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没有形成生殖隔离。
不同物种之间不能交配或交配后产生的后代是不育的,存在着生殖隔离。
2.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澳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
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
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
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
由此无法推断出( )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B.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C.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D.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
在生存斗争中,病毒与兔之间相互选择,感染病毒后,抗性较强的兔被保留下来,抗性较差的个体死亡,故A项正确;病毒必须寄生在寄主细胞内,兔感染强毒性病毒后会很快死亡,强毒性病毒失去寄主,寄生关系难以维持,故B项正确;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使中毒性病毒的存活时间长,繁殖代数多,导致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故C项错误;蚊子能传播兔病毒,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进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故D项正确。
3.原本生活在同一地域的某种群,现人为的把其分隔成A、B两个种群。
如果A种群的生活环境发生变化而B种群的生活环境保持原状,则( )A.A种群进化速率比B种群快B.A种群进化速率比B种群慢C.两个种群进化速率一样D.两个种群都保持原水平不变答案:A 解析:环境变化虽然不能直接导致生物进化,但新的环境有新的选择,环境变化可通过自然选择、遗传和变异的综合作用定向改变物种的基因频率,从而实现物种的进化。
2018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二课件-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2节第2课时隔离与物种的形成共同进化与生
典例研析 【典例 1】 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 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 a 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 供原材料
B.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是形成新物种的前提 C.图中 b 表示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图中 c 表示生殖隔离,指两种生物不能杂交产生 后代
答案:D
2.下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物种 a 因为地理障 碍分隔为两个种群 a1 和 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 新物种 b 和 c。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a1 种群的部分群 体越过障碍外迁与 a2 同域分布,向 d 方向进化。下列有 关叙述正确的是( )
A.b 和 d 存在地理隔离,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B.c 和 d 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 C.a1 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 同,则 b 和 d 是同一物种 D.a1 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 a2 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 则 c 和 d 是不同物种 解析:A 通过地理隔离形成两个种群 a1 和 a2,又分
3.物种形成的 3 个环节
(1)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2)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3)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三者关系如下图:
与物种形成有关的两个“不一定” (1)物种的形成不一定都需要经过地理隔离,如多倍 体的产生。 (2)生物进化不一定导致物种的形成。
①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这种变化 可大可小,不一定会突破物种的界限,即生物进化不一定 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1.如何判断两种动物是否为同一物种? 2.物种的形成是否必须要经过隔离?是否必须要经 过地理隔离? 3.生物的进化是否一定会形成新的物种? 4.物种形成有哪些方式?
高二生物 第7章第2节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A. 0.36和0.64
B. 0.64和0.36
C. 0.50和0.50
D. 0.82和0.18
高二生物 第7章第2节隔离与物种 的形成
长满地衣的树干上的桦尺蠖 黑褐色树干上的桦尺蠖
浅色
工业污染
黑色
19世纪中叶
20世纪中叶
S(黑色)基因频率5%以下
S(黑色)基因频率95%以上
s(浅色)基因频率95%以上
高二生物 第7章第2节隔离与物种 的形成
5.下列不属于生殖隔离的是( C )
A.鸟类和青蛙 B.马和驴杂交后代不育 C.东北虎和华南虎 D.山羊和绵羊杂交后杂种不活
高二生物 第7章第2节隔离与物种 的形成
6、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不同地雀,用现代
进化理论解释错误的是( B )
A、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达到生殖隔离,导致原始地 雀物种形成现在条件的地雀物种 B、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地雀很 快进化形成不同的物种 C、这些地雀原先属于同一雀种,从南美大陆迁来后, 逐渐分布在不同的群岛,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 D、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的基因的频率的改变所起的 作用有所差别,最终导致种群的基因库很不相同,并 逐渐出现生殖隔离。
高二生物 第7章第2节隔离与物种 的形成
一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种群 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突变和基因重组 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自然选择 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高二生物 第7章第2节隔离与物种 的形成
二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物种的概念
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 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 简称“种”。
的形成
2.不同岛屿上的地雀种群,产生突变的情况一样吗? 不一样。因为突变是随机发生的。
人教版必修二第七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隔离与物种的形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阐明并解释物种、隔离等相关概念。
(2)运用所学概念分析物种形成的过程。
(3)概述物种形成的主要环节以及各环节对于物种形成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马、驴和虎的图片,归纳物种和隔离的概念。
(2)通过观看加拉帕戈斯群岛形成过程和岛上地雀等视频材料,共同参与建构加拉帕戈斯群岛地雀形成过程的模型。
(3)通过对加拉帕戈斯群岛地雀形成过程的分析,自主概括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
(4)学会建构概念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达尔文环球考察中感受科学研究过程,培养探究求疑、追求真理的精神。
(2)从科学家对地雀的持续性研究中,体会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长期性,从而培养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本课重点在于物种、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的概念教学。
学生理解并能运用概念分析问题是这节课的目标,因此难点也就在让学生运用相关概念分析物种形成的过程。
为此在设计课程时,我们以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为指导提出了以下设计思路:(1)概念的形成知识源于观察。
运用多媒体图片呈现不同物种生物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主动把握特点间的关联,自主建构物种、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的概念,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能更深入的理解相关概念的形成过程。
(2)概念的运用在对概念的运用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以一种生物(地雀)为例,提供材料供学生分析、讨论,旨在培养学生运用概念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将具体问题抽象化的能力。
在问题讨论后通过引导学生解释和建构模型,来把握物种形成的关键过程,以培养学生将抽象的模型重新具体化的能力。
整个过程通过设问层层深入,启发学生思考。
(3)知识的梳理和迁移课程最后通过学生建构概念图的形式梳理知识点,让学生把握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联。
让学生主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它生物(普通小麦)物种形成的案例,做到知识迁移,举一反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第2课时隔离与物种的形成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课时作业(十八)]一、选择题1.下列对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二倍体生物用秋水仙素处理形成四倍体,二者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B.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C.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D.突变和基因重组都会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解析:二倍体与四倍体杂交得到不可育的三倍体子代,二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故A错误。
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既可能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也可以通过种间互助实现,故B 错误。
突变和基因重组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不定向的,故D错误。
答案:C2.下列叙述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相符的是( )A.施用农药可使害虫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提高,从而使害虫的抗药性增强B.生物体所发生的变异都可为进化提供原材料C.进化地位越高的生物适应能力越强D.物种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农药对害虫有选择作用,使害虫中抗药性强的变异被选择出来,可以使害虫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提高,从而使害虫的抗药性逐代增强。
生物发生的变异有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只有可遗传的变异才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是以进化地位的高低来确定的,主要看这种生物中有没有适应环境的变异类型存在。
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
答案:A3.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自然界中多数物种的形成都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产生生殖隔离B.植物多倍体物种的形成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C.东北虎和华南虎是经过生殖隔离而形成的两个亚种D.不同物种的个体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解析:物种形成一般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使基因库产生较大的差异,从而产生生殖隔离。
植物多倍体在自然状态,如受低温的影响或用秋水仙素处理后,纺锤体的形成受抑制,从而产生多倍体。
东北虎和华南虎是一个物种中不同的亚种,它们之间可以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没有形成生殖隔离。
不同物种之间不能交配或交配后产生的后代是不育的,存在着生殖隔离。
答案:C4.地球上已有的生物约200万种,其中只进行无性生殖的原始种类不过1%~2%,而进行有性生殖的种类占绝对优势。
关于这一事实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有性生殖提高了物种的变异性B.有性生殖大大加快了生物进化的步伐C.有性生殖出现在真核细胞起源之前D.有性生殖形成合子,丰富了子代的遗传信息解析:有性生殖提高了变异频率,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更多的原材料,加快了生物进化,而有性生殖是真核生物独有的生殖方式,应出现在真核生物起源之后。
答案:C5.在北极的一个山脉中,原始的狼已经在体格和生活习性上进化成不同的变种,其中一种狼的体重较轻,四肢发达而灵活,以猎鹿为主;另一种狼的体重较重,足短而力强,常常攻击羊群。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狼的性状分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上述现象说明自然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定向的C.在生存斗争中,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进行着相互选择D.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有所差别,最终导致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差异很大,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解析:狼的实例恰恰解释了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因环境不同,选择不同,导致种群基因库改变并逐渐出现生殖隔离,而且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相互选择而共同进化。
答案:B6.油菜物种甲(2n=20)与乙(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秋水仙素通过促进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B.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可观察到36或72条染色体C.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形成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新物种解析: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A错误;甲、乙两个物种杂交,得到的幼苗丙是异源二倍体,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得到的幼苗丁,可能是未加倍的异源二倍体(含18条染色体,不可育),也可能是加倍后的异源四倍体(含36条染色体),所以幼苗丁在细胞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其染色体数目可能是36条或72条,B 正确;变异是不定向的,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错误;丁自交产生的戊是可育的异源四倍体,与物种甲和物种乙产生了生殖隔离,所以属于新物种,D错误。
答案:B7.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矩(如图),花矩顶端贮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B.花矩变长是兰花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D.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密而越变越长解析:变异是不定向的,A项错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隔离,B项错误;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互助是共同进化的结果,C项正确;蛾的口器变长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项错误。
答案:C8.亲缘关系较远的物种,由于相似的生活方式,整体或部分形态结构向着同一方向改变,这属于趋同进化。
在趋同进化过程中( )A.通过相互选择,不同生物的基因库趋于相同B.同一区域的不同物种之间不存在相互选择和影响C.自然选择使不同生物对同一环境产生了相似的适应性D.不同物种将演化为形态结构相似的同一物种解析:在趋同进化过程中,不同生物的基因库不可能趋于相同,仅是控制整体或部分形态结构的基因的基因频率趋于向同一方向改变;同一区域如具有捕食关系的两物种之间可相互选择和影响;既然是不同物种,其基因库肯定不同,不可能演化为同一物种。
答案:C9.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但生物没有进化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解析: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表现型,A错误;只要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就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B错误;地理隔离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C错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进化的实质,也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D正确。
答案:D10.下图表示一个亲代种群由于地理隔离(河流和山脉)形成了两个新的种群,进而进化为两个新物种的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地理隔离导致种群1、2与亲代种群之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B.种群1、2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相互间无影响C.种群1、2承受不同的选择压力,适应环境的个体被保留D.由于种群1、2基因库中没有相同的基因,导致生殖隔离解析:地理隔离导致种群1、2不能与亲代种群相遇,使不同种群之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A 项正确;种群1、2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由于存在地理隔离,一个种群的突变和基因重组对另一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无影响,B项正确;种群1、2栖息的环境条件及其食物来源不同,因此承受的选择压力不同,适应环境的个体被保留,C项正确;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作用下,种群1、2的基因库会形成明显的差异,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而不是基因库中没有相同的基因,D项错误。
答案:D11.下图所示为种群与物种的关系,关于它们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由图中可以看出,一个物种可以有很多种群,这些种群间只是因为地理隔离,阻碍了基因交流B.若物种2是由物种1形成的,则一定发生了基因频率的改变C.由物种1形成物种2的必要条件是地理隔离D.若种群1与种群2的基因频率都发生了改变,则这两个种群都在进化解析: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新物种的形成通常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但有的新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而直接达到生殖隔离。
答案:C12.如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
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
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a1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b和d存在地理隔离,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离B.c和d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C.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则b和d是同一物种D.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则c和d是不同物种解析:a通过地理隔离形成两个种群a1和a2,又分别演化出b、c、d三个种群,虽然有地理隔离,但是不一定会产生生殖隔离,所以A错;由于d是由a1演变而来,所以c与d之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B对;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会导致生殖隔离产生新的物种,但是产生生殖隔离了的种群,基因频率一定会变化,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但是b和d由于地理隔离存在,可能不是同一物种,所以C错;即使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只要c和d不存在生殖隔离仍是同一物种。
答案:B二、非选择题13.原产某地的一年生植物a,分别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种植,很多年以后移植到原产地,开花植株比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____________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2)在对b植物的某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在这一年中,该植物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预测上述b植物中D基因频率可能会如何变化。
①若D控制的性状更能适应环境,则__________;②若D控制的性状对环境适应性差,则____________;③若环境对各性状无选择作用,则______________。
(4)若要使b植物的后代基因频率维持在这一理想状态下,除了具有足够大的种群外,还应具有哪些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2)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若种群基因频率不变则生物没有进化。
(3)根据自然选择情况的不同,基因频率的变化可以分为三种情况,即上升、不变、下降。
(4)基因频率维持不变的条件有:①种群足够大,②没有迁入和迁出,③没有突变,④自然选择不起作用,⑤种群中个体间随机交配。
答案:(1)自然选择(2)否种群基因频率没有变化(3)①D基因频率上升②D基因频率下降③D基因频率不变(4)没有迁入和迁出,自然选择不起作用,个体间随机交配,无突变14.在一个海岛上,一种海龟中有的脚趾是连趾(ww),有的脚趾是分趾(WW、Ww),连趾便于划水,游泳能力强,分趾则游泳能力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