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租理论
克拉克的地租理论
![克拉克的地租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be59130d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7c.png)
美国哥伦⽐亚⼤学的经济学家约翰·克拉克(J·B·clazk),于1900年左右提出了⼀个简化的分配理论,即西⽅经济学中的边际⽣产⼒分配理论。
根据这个理论,⼟地的租⾦是由最后⼀个投⼊的⼟地单位的边际产出决定的,在数额上等于边际收益产品[5].从⼟地的总供给来看,它是完全缺乏弹性的,为⼀条极端的垂直线,但对某⼀⾏业的⼟地供给来说,⼜并⾮完全缺乏弹性,⽽是⼀条上扬的曲线。
它与该⾏业需求曲线的交点,即均衡点,决定了地租的价格。
当某⼀⾏业因扩⼤规模需要增加⼟地时,⽐如城市⼯业发展需要增加⼟地时,会因提⾼租价⽽将其它⾏业的⼟地(如农业⽤地)转移到该⾏业。
克拉克的这⼀理论还不能简单⽤来确定城市⼟地价值。
克拉克的⽬的在于建⽴⼀般的分配理论,在他的模式中,每⼀单位的⼟地都被看作均质的。
城市地租理论旨在论证每⼀具体⼟地的价值是如何确定的。
每⼀块⼟地都有⼀个不可省缺的重要属性——区位(即地段),不同区位的⼟地,不应看作是相同的。
克拉克是⽤⽣产要素贡献来说明他的地租理论。
克拉克认为,任何⽣产⾄少需要两种⽣产要素的相互配合,才能进⾏⽣产。
当任何两种要素结合⽽⽣产出某种产品时,它们都对这种产品及其价值做出了贡献。
地租就是⼟地这个⽣产要素对产品及其价值所做贡献的报酬。
要想确切地得到⼟地和劳动各应得到多少报酬,就必须精确地计算出参与⽣产的各要素对产品的⽣产所做的贡献⼤⼩。
增加⼀种要素的投⼊量后,尽管会增加总产量,但要素的边际产量却是下降的。
这是由于“收益递减规律”作⽤的缘故。
正因为如此,克拉克认为可以⽤要素的边际产量决定要素价格的⽅法,⽤来解决两个协作⽣产要素间的分配。
⽽地租可以在⼟地这个⽣产要素的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分析劳动⼒的价格,然后再计算出地租的⼤⼩。
这就是克拉克地租理论的中⼼内容,其特点在于:认为地租是⼟地本来的产品,地租的确定要根据边际⽣产⼒原则,按“剩余法”确定。
地租理论
![地租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51912dac284ac850ad024266.png)
地租理论一、地租概念1、地租:直接生产者在农业(或其他产业)中所创造的生产物被土地所有者占有的部分,是土地所有权借以实现的经济形式。
2、资产阶级经济学把地租分为契约地租和经济地租:契约地租(商业地租):土地所有者将土地租给土地使用者,土地承租人和出租人签订租赁契约所确定的租金。
经济地租(理论地租):土地产品收入除去成本的剩余部分,即利用土地所的超过成本的纯收入。
3、近代西方经济学把地租的概念扩充为广义地租和狭义地租。
广义地租:超额的工资、利息、利润及利用任何生产要素所获得的超额报酬。
狭义地租:利用土地所获得的超额利润。
二、马克思地租理论1、资本主义地租是以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为前提的,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不劳而获的收入,其特点在于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
2、社会主义条件下仍存在绝对地租、级差地租、垄断地租等多种地租形式,马克思地租理论仍是城镇土地估价的基本理论依据之一。
3、马克思地租理论主要涉及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垄断地租、矿山地租、建筑地段地租。
(1)级差地租:租用较优土地所获得的归土地所有者所占有的超额利润。
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土地的有限性所引起的土地经营上的垄断。
级差地租来源于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超额利润)。
按形成基础的不同把级差地租分为两种:①级差地租I:农业工人因利用肥沃程度高和位置较好的土地所创造的超额利润而转化的地租。
②级差地租II:对同一地块上的连续增加投资,使各次投资的生产率不同而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的地租。
(2)绝对地租: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所垄断所取得的地租,不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而是农产品市场价格高于生产价格的余额。
绝对地租形成的基本条件是农业资本的有机构成低于工业或社会平均的资本有机构成。
形成的原因是土地所有权的垄断。
实质和根源是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3)垄断地租:由产品的垄断价格带来的超额利润而转化成的地租。
垄断地租不是来自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而是来自社会其他部门工人创造的价值。
地租理论
![地租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0b88ece7524de518964b7d5d.png)
马克思在其所著的《资本论》第三卷中深入揭示了资本主义地租形成的前提、条件和原因等,构建了马克思的地租理论。
该理论揭示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地租的一般规律,是直接生产者在农业(或其他产业)中所创造的生产物被土地所有者占有的部分。
不论地租有什么独特的形式,它的一切类型有一个共同点: 地租的占有是土地借以实现的经济形式。
根据地租产生的原因和条件,马克思把资本主义地租分为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两种基本形式。
级差地租,是等量资本投资在等面积的土地上所产生的不同生产力率形成的,是由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构成的超额利润转化的地租形式。
级差地租的形式分为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
级差地租Ⅰ是以土地自然肥力或自然生产力的不同为前提;级差地租Ⅱ则是以技术条件或技术生产力不同为基础的。
级差地租Ⅰ是土地粗放经营的标志,级差地租Ⅱ则是集约化经营的表现。
绝对地是指,租种任何土地(包括劣等地)都必须交纳的地租。
绝对地租是以土地所有权的垄断为原因,以农业中资本有机构成较低为一般条件。
两者的区别:级差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垄断,绝对地租是土地所有权的垄断;级差地租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价格,绝对地租是生产价格低于价值;绝对地租归地主,而级差地租归农业资本家和地主。
马克思地租理论的主要思想如下:一、土地所有权是地租产生的前提。
马克思在分析地租的产生时向我们揭示了这一道理:地租是农业资本家租种土地所有者的土地所必定要支付的。
可以说,“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
土地所有者凭借对土地的占有而获取收益,这种收益在形式上表现为地租。
反观我国亦有土地所有权的存在。
我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农村的土地的所有权归属存在着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这两种形式。
二、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是地租产生的条件。
如果土地所有者在自己拥有的土地上从事农业生产,那么所有权和使用权是结合在一起的,就谈不上交纳地租了。
土地所有权归土地所有者,土地所有者凭借对土地的占有获取收益,通过出租土地的形式来收取地租。
土地经济学第五章地租理论
![土地经济学第五章地租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1375e4e3524de518964b7db4.png)
6、关于绝对地租的形成及其计量的原理
农业中绝对地租的形成及地租量
生产 资本有机 剩余价值 平均利 产品价 生产价 绝对地租 (m’= 润(元)值(元) 格(元) (元) 润(元)值(元) 部门 构成
100%)
工业 80C+20V 农业 60C+40V
20 40
20 20
12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40
120 120
三、屠能的地租理论 德国农业经济学家 《孤立国》1826 研究土地地理位置与地租的关系
1 2 3 4
区位地租分布圈层
§5.3 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
1、关于地租的本质属性及地租与土地所有权相互 关系的原理 1)一切地租都是剩余价值,是剩余劳动的产物 2)一切形态的地租都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 实现 3)地租是土地所有者出租他的土地每年获得的 超额收入,这是各种不同地租形式的共同性
3、发展商品经济必然产生地租。
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使用价值 产品生产价格的构成=成本+平均利润+超额利润
二、社会主义地租的基本形式及其分配 (一)社会主义级差地租 1、农村集体土地的级差地租及其分配 2、城市国有土地的级差地租及其分配 3、社会主义地租的表现形式 1)土地使用费(税) 2)租金 3)提留、承包费、租赁费、土地转包费 4)土地使用权价格 (二)社会主义绝对地租
2、关于超额利润转化为级差地租的原理 成本 生 产 成 本 润 利 润 均 利 平 额 地租 超
3、关于级差超额利润是“虚假的社会价值”的原理 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 额——级差超额利润——“虚假的社会价值” 4、关于级差地租的形成条件和产生源泉的原理 条件:土地质量的优劣和生产率的差异 原因:土地经营权的垄断 源泉:剩余劳动——剩余价值
地租地价理论
![地租地价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14099fb8960590c69ec3762c.png)
二、级差地租的形式 划分标准: 划分标准:按照级差地租的形成条件不同 级差地租Ⅰ 级差地租Ⅰ:因土地的丰度不同或位置不同,用等 量资本投资在不同的等量土地上所产生的由超额利 润转化而成的级差地租。 1、土地级差生产力是级差地租Ⅰ形成的条件和基础, 决定地租的数量多少和变化; 2、土地自然生产力级差越大,级差地租Ⅰ越大 3、地租的市场价格与劣等土地的生产率成反比。 级差地租Ⅱ 级差地租Ⅱ:因在同一块地上连续投资而改变了土 地的经济丰度或相对位置,所造成不同的生产率产 生超额利润转化而成的地租。
现代西方地租理论
约翰B克拉克,运用边际分析数量分析以及报酬 递减的规律,马歇尔运用编辑和供求综合分析的 方法等分析地租地价。可以看出数学模型的引进 和空间分析的发展是地主地价的发展趋势。 当代西方地租理论 集中研究地租量的因素的因素及地租量决定问题。 代表人物:保罗A萨缪尔森认为,地主是土地要 素的相应的报酬。巴络维认为,各类土地上的地 租额取决于产品价格水平和成本之间的关系。
詹姆斯安德森,研究了地租理论的基本特征。农产 农产 品具有统一的市场价格是地租形成的前提。由于土 品具有统一的市场价格 地条件的差异所带来的利润差异,是形成级差地租 的基础。缺点:否定了绝对地租的存在。 大卫李嘉图,“地租是为使用土地而付给土地所有 者的产品”,认为“土地的有限性和土地肥沃程度 及地理位置的差异,时产生级差地租的条件。”缺 点:否定了绝对地租的存在。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
地租是由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组成的,其中土地 所有权的垄断是绝对地租产生的根本原因。土地 经营者垄断是极差地租产生的根本原因。 1、地租则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其土地所有权,分享 土地经营使用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产品的一部分非 劳动收入。 2、租用最差的土地也要支付地租。 3、由于土地所有权的私人垄断。 极差地租由于经营优等土地和中等土地获得的超 过平均利润以上的超额利润,这部分超额利润通 常转化为地租。
地租理论
![地租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7a3d9f43453610661ed9f488.png)
地租理论地租的概念:广义地租:即租金,是泛指物主把他所有的土地、房屋或任何财物(资源)租给他人利用所获得的报酬。
狭义地租:是指土地使用者租用土地所付的租金,是所获得的利润的超额部分。
一、古典经济学地租理论(1)威廉·配第是首次提出地租理论的人,也是西方古典经济学创造人。
他从他的劳动价值论和工资论出发研究地租:①地租的数量受工资数量制约。
②从农产品的价值中扣除掉生产费用,余下的价值部分就成为地租。
③从土地位置即距离市场远近不同以及土地丰度的差别方面阐述了级差地租。
弊:没有利润这一范畴,而是把地租同剩余价值混为一谈。
他的地租论实际上是以地租形式表示的剩余价值论。
(2)亚当·斯密是最早系统地研究地租问题的人,他认为地租是随着土地私有制的产生而出现的范畴,是资本主义社会里地主阶级的收入。
①地租是对工人劳动产品的直接扣除,是劳动生产物或其价值的一部分。
②地租是使用土地的价格。
③地租是一种垄断价格。
④地租是自然力的产物.亚当·斯密对地租理论的贡献主要在于:第一,关于地租的定义。
第二,关于地租的来源。
从劳动价值论出发,斯密把地租归结为剩余劳动的一部分。
他认为地租是劳动产品的价值在预付资本和平均利润之上的一种余额。
第三,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
斯密说:“作为使用土地的代价的地租,当然是一种垄断价格。
”弊:损害了把地租归结为工人剩余劳动的宝贵思想。
颠倒了地租和利润的关系,也不了解它们和剩余价值的关系。
分不清价值与生产价格的区别与联系,在他那里,价值与生产价格是等同的。
在他看来,地租的大小完全取决于自然力的大小。
这样就掩盖了地租的来源。
(3)大卫·李嘉图是古典经济学的最后完成者,他提出了级差地租的概念。
李嘉图从农业用地的角度来考察地租问题,他认为,①地租的产生有两个前提条件:其一是土地的稀缺性;其二是土地的差异性。
如果土地是无限的、同样肥沃的,那么就不会产生地租。
②种地者愿意到距离近的、肥沃的土地上去耕种,不愿到远的贫膺的土地上去劳作,因此,土地就出现了由于位置不同,投入的资金与劳动相同,而产出的也分为三等,那么三块土地收入的差额就是级差地租。
地租理论
![地租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c903f0295901020207409cc9.png)
地租理论编辑马克思主义认为,地租是土地使用者由于使用土地而缴给土地所有者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马克思按照地租产生的原因和条件的不同,将地租分为三类: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和垄断地租。
前两类地租是资本主义地租的普遍形式,后一类地租(垄断地租)仅是个别条件下产生的资本主义地租的特殊形式。
目录1地租概念2产生原因3地租分类绝对地租级差地租垄断地租分离地租4地租观点马克思古典资产阶级英国资产阶级5产生发展地租历史范畴资本主义地租1地租概念地租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从土地使用者那里获得报酬。
地租理论相关曲线图在某些场合下,西方经济学把地租定义为物主将其所有的土地、房屋或任何财产租给他人使用所获得的报酬,并不一定专指出租土地而获得的租金。
按照这个定义,把地租分为契约地租和经济地租两类。
契约地租又称商业地租,是指物主将土地或其他财物出租给承租者,承租者按租赁契约支付给物主之租金。
经济地租又称理论地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上讲,经济地租是指人们使用任何生产要素所获得的超额利润。
狭义上讲,经济地租是指人们利用土地所获的超额利润,即土地总收益扣除总成本的剩余部分。
一般所谓地租,是针对狭义地租而言的。
2产生原因地租产生的原因,是不同土地生产的商品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存在差异。
下面分两种情况介绍。
(一)产量差异导致地租产生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穆勒等认为地租产生的原因是不同土地生产商品产量的差异。
假设肥沃土地、贫瘠土地上生产的都是小麦,且肥沃土地、贫瘠土地生产的小麦品质一样。
肥沃的土地小麦产量高,为1000公斤/亩,贫瘠的土地小麦产量低,为500公斤/亩。
肥沃土地、贫瘠土地生产小麦的成本都是500元/亩。
小麦价格由贫瘠土地生产成本决定,为1元/公斤。
从而,肥沃土地生产小麦的收入为1000元/亩,肥沃土地生产小麦的成本为500元/亩,从而,肥沃土地将产生利润为:1000元/亩- 500元/亩= 500元/亩这500元将变成肥沃土地的地租。
地租地价理论
![地租地价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89b2b571a26925c52cc5bf1f.png)
3、地租的形式
地租的出现与土地所有权的出现是紧密相连的。不同社会制度 下土地所有权性质的不同,土地的性质、内容和形式也不同。
1) 奴隶制地租 体现:在条件优越的土地上进行生产的奴隶的较高的劳动 生产率; 基本形式:劳役地租 2)封建制地租 反映:地主剥削农民的生产关系; 基本形式:实物地租 货币地租;
(三)垄断地租
垄断地租是由垄断价格带来的超额利润转化迩来的地租。 垄断地租的形成是某些土地具有特殊的自然条件,如受产地、自 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影响而产出的优质名酒等,这些产品的价格就可以 大大超过其生产价格,而且可以以超过其价值的垄断价格销售,因此, 其价格就不是由商品的生产价格或价值决定,而是由购买者的需要和 购买力决定。 以上分析中的垄断与“由土地所有权垄断的存在使农产品按照 超过生产价格的价值出售而形成的垄断价格”不同,这种垄断价格产 生超额利润,由于土地所有者拥有对这种具有特殊性质的土地所有权, 因而转化为垄断地租,转如土地所有者手中。
由于土地面积的有限,土地的供给是有限的,当某些土地经营者占 用了优等地之后,别的土地经营者就不能再占用,但随着社会经济 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这些优等土地的农副产品或土地产品已 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这就要求中等地以至劣等地相继投入使用。 在市场上农产品的价格是以劣等地的农产品的生产价格为依据的。 因此,利用优等地和中等地的经营者就能得到超额利润。由于土地 所有权存在,使得这个超额利润转化为级差地租。
地租是劳动产品扣除生产投入和维持劳动者生活必需后的余额,其实质 是剩余劳动的产物和剩余价值的真正形态。由于土地的异质性和耕作技术水 平的差异,以及产地距市场的远近程度的不同,地租、地价因而也不同。 ——此论述也为级差地租理论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地租地价理论
![地租地价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e398c14b33687e21af45a9e6.png)
地价
CBD
距离
胡佛的竞价曲线
地租(地价)
家庭收入=土地投资+通勤费用+其 他商品支出,Y=R(X)Q+T(X)+Z Umax (Z,Q,X) 其中: Y为家庭收 入; R(X)为地租(地价); Q为 土地面积; T(X)为通勤费用; X 为距市中心的距离; Z为其他商品 费用支出;U为效用水平
E
试区别以下基本概念
绝对地租、级差地租、垄断地租和经济地租
试根据阿兰索的地租理论,分析住宅选址 与地租、家庭收入、通勤费用等的关系 试分析地租与地价的关系
产生的条件
来源
形式
级差地租Ⅰ与级差地租Ⅱ的关系
级差地租Ⅰ的形成及地租量的计算
土地肥力的不同所致 土地位置的不同所致
级差地租Ⅱ的形成及地租量的计算
级差地租Ⅰ与级差地租Ⅱ的关系
共同点
超额利润的转化形式
区别
投资方式不同 转化为地租的时期不同 最低限度的投资额不同
联系
6.2.2 绝对地租
影响土地价格变动的因素
区域因素
地区土地供求状况 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的不同影响因素
个别因素
物理因素:位置、地质、地形地势、宗地面积、土地 形状、日照、通风、温度湿度与降水量、建筑物外观、 建筑密度、容积率、建筑高度限制
环境因素:交通、临街状况、噪音、空气污染、视觉、 清洁
思考题
6.2.1 级差地租
形成过程
土地所有者 农业资本家 平均利润 农业雇佣工人
超过平均利润的剩余价值
第二章 地租理论
![第二章 地租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ec290120453610661ed9f41f.png)
第二章地租理论重点问题古典经济学的地租理论马克思的地租理论新古典经济学的地租理论城市地租理论第一节古典经济学的地租理论古典经济学时期流行的地租理论,是地租剩余理论。
该时期的地租论点是:地租是从土地收益中减去包括工资在内的成本后的剩余,剩余额的大小取决于农产品的需求和供给成本,农产品的成本又取决于土地的位置和肥沃程度。
一、威廉·配第的地租理论地租是一块土地的耕作者从他的收获之中扣除了自己的种子、口粮及换取其他生活必需品所需要的产品部分后剩下的谷物,即所得到的剩余就是这块土地一年的地租。
靠近人口稠密地方的土地,相对于土质相同而距离较远的土地,由于土地产品运输费用的节约,能产生较多的地租。
如果用更多的劳动改良土地,使土地丰收,地租会因收成的增加超过所使用劳动的增加而上涨。
谷物需求增加,价格即上涨,因而生产谷物的土地的地租也上涨。
二、亚当·斯密的地租理论1.地租是使用土地的代价,它是在保证租地人取得对所垫付资本的足够补偿,并获得平均利润的前提下,按照土地实际情况支付给地主的最高价格。
2.地租在很大程度上并非地主改良土地所投入资本的利润或利息。
3.地租成为商品价格构成部分的方式不同于工资和利润。
4.地租随土地肥沃程度不同而不同,也随土地位置的不同而不同。
5.谷田和牧场的地租支配其余一切耕地的地租。
6.煤矿能否提供地租,取决于它的产出力和位置。
三、詹姆斯·安德森的地租理论1.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异,是土地支付或不支付地租,以及支付不同地租的原因。
地租同农业的绝对生产率毫无关系。
2.在不同生产条件下生产出来的等量产品具有同一的市场价格,是形成地租的前提。
3.由土地改良投资造成的土地生产力,会同土地的“自然”生产力融合在一起,从而提高地租。
对一块土地的不断耕种,也能改良土地。
四、李嘉图的地租理论1.地租是为使用土地原有的和不可摧毁的生产力,而付给地主的那一部分土地产品。
2.土地数量的有限性和质量的差异性,是支付地租的原因。
地租理论
![地租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a00bfc1759eef8c75fbfb371.png)
第三章地租理论1、地租的概念:地租是直接生产者在生产中所创造的被土地所有者战友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2、地租的性质: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实现的形式,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
揭示了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及其地租的本质。
3、地租的分类:马克思主义的地租理论将地租按其形成条件和原因的不同分为: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和垄断地租。
此外有矿山地租、建筑地租。
资产阶级地租分为经济地租和契约地租4、关于级差地租:(资本主义)级差地租:经营较优土地的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并最终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超额利润, 其来源是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根本原因:土地的有限性以及由此产生的土地经营权的垄断条件:自然条件的差异(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异、土地位置的差异以及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产生的劳动生产率的差异)来源: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超额利润级差地租Ⅰ:农业工人利用肥沃程度和位置较好的土地所创造的超额利润而转化为的地租。
级差地租Ⅱ:指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每次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而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为的地租。
【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的关系:二者在实质上是一致的,都是由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之间的差额所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而成的;级差地租I是级差地租II的基础和出发点】5、关于绝对地租:(资本主义)绝对地租:土地所有者凭借对土地所有权的垄断,占有农产品价值中超过社会平均生产价格的那部分超额利润,由于它不论土地本身条件优劣如何,只要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了,即向土地所有者租用了土地,就必须支付这部分差额,故称绝对地租来源:产品的价值高于生产价格的差额形成的超额利润。
条件: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原因:土地所有权的垄断。
【补充】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生产资料量和为使用这些生产资料而必需的劳动量之间的比率叫做资本的技术构成。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率,叫做资本的价值构成。
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资本的有机构成。
第14章-地租理论及应用
![第14章-地租理论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1d6df8c3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b9.png)
批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认为级差地租产生于土地的 自然差异的错误观点,指出级差地租产生的根本原 因是土地经营垄断,土地质量差异仅是产生级差地 租的自然基础;
批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否定绝对地租的错误观点, 指出产生绝对地租的根本原因是土地所有权的垄断。
如何学习地租理论
不同土地所有权形态 下地租的性质
现实意义
一、社会主义级差地租
产生的条件和原因
土地肥沃程度及位置的差异仍然存在,土地的垄断 经营也仍然存在。
分配与归属 集体所有制下:
级差Ⅰ主要归集体经济组织;级差Ⅱ主要归土地经 营者;级差地租Ⅰ、Ⅱ的一部分归国家。 国有制下: 级差Ⅰ应全部归国家;级差Ⅱ在租期内主要归土地 所有者,但国家也应得一部分。
土地资本利息与地租
土地租金与地租
注意四 个方面 的区别
地租与一般剩余产品
第二节 资本主义地租分析
资本主义级差地租 资本主义绝对地租 资本主义垄断地租 资本主义矿山地租和建筑地段地租
一、资本主义级差地租
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原因及来源 级差地租的分类 最坏耕地也有级差地租
级差地租的产生条件、原因及来源
每公斤 全部 产品 产品
级差 地租
Ⅱ
(元)
最坏 耕地
50
10
50
60
1.2
2.4 120 60
最坏 追加
耕地 50
10
25
60
2.4
2.4
60
二、资本主义绝对地租
绝对地租:不管租种什么样的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
资本主义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来源和原因 影响资本主义绝对地租量的因素 现代资本主义农业绝对地租的来源.
级差地租的分类
分类
地租理论
![地租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57f87debb8f67c1cfad6b812.png)
1.李嘉图的差额地租学说李嘉图在地租理论上的主要功绩,在于他有意识地运用了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的原理,创立了差额地租学说,他的主要著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他认为土地的占有产生地租,地租是为使用土地而付给地主的生产品,它同利润一样也是劳动创造的由农业经营者从利润中付给土地所有者剩余所得的一部分。
而地主在取得这部分产品时,除了由于占有的土地外,丝毫没有耗费过任何代价。
他认为,由于土地的特性,农产品的价值是耕种劣质土地的生产条件,即由最大的劳动耗费量决定的。
因此,优中等地的产品在价格上,除了补偿生产成本和利润外,还有超额利润,而转化为地租归地主所占有。
这样,李嘉图便得出了差额地租量取决于不同等级土地的劳动生产率的差别这一正确的结论。
李嘉图把地租的存在,看成是由于对农产品需求的增长须不断耕种愈来愈劣的土地的结果就是说,地租不是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原因,而是结果。
李嘉图还考察了在同一块地上追加同量劳动和资本,而劳动生产率不同所生产的差额地租(即级差地租的第二形态)。
但是,他断言地租总是由于追加的资本和劳动量所获报酬相应的减少而产生的,这实际上是把地租的产生与“土地报酬递减规律”联系在一起了。
李嘉图的差额地租学说是建立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的,因而在一些观点上是符合客观实际的,但他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为永恒范畴,把他的地租理论用于一切时代和国家,看不到资本主义地租的历史特点和剥削本质。
例如,他把差额地租形成的条件、土地肥力和位置的差异,说成是形成地租的原因,却忽视了生产地租的根本原因在于土地私有制和土地经营的垄断。
他还认为,如果土地没有报酬递减现象,地租就不会上涨,肥力极小的土地决不能产生任何地租,这就否认了绝对地租的存在。
李嘉图之所以否认绝对地租的存在,一是他完全忽视了土地私有权的垄断;二是他和斯密等一样混同了价值与生产价格的概念,认为农产品如果以高于其价值出售,将会否定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的规律。
2.屠能的地租论德国农业经济学家屠能,是继李嘉图之后资产阶级古典地租论的最重要的代表人。
16第十六章地租理论及其应用剖析.
![16第十六章地租理论及其应用剖析.](https://img.taocdn.com/s3/m/c2a06c0310661ed9ad51f3c1.png)
• (3)批判极差地租产生于土地自然差异的错误 观点,指出极差地租产生的根源是土地经营的 垄断,土地质量差异只是其产生的自然基础。
• (4)批判否认绝对地租的错误观点,指出产生 绝对地租的根本原因是土地所有权的垄断。
• 学习研究地租应注意的问题: • 1、不同地租所有权下地租性质的
区别; • 2、土地资本利息与地租的区别; • 3、土地租金与地租的区别; • 4、地租与一般剩余物的不同。
剩余 价值
商品 价值
个别利 润率
平均 利润
率
生产 价格
绝对 地租
工 食品 70C+30V 30 130
30
业 纺织 80C+20V 20 120
20
机械 90C+10V 10 110 10
20 120 —— 20 120 —— 20 120 ——
农业 60C+40V 40 140 40
20 120 20
是国家企业和个人对超额利润的分配关系。
• 2、其实体不再是剩余价值的转化,而是社会
主义经济中由土地条件优越的劳动者创造的超额
利润。
(二)社会主义级差地租的分配
• 在集体所有制的条件下:
•
由自然条件产生的级差地租Ⅰ归土地所有者,
级差地租Ⅱ归土地经营者。另外,国家给予了农业
投资,如:水利工程、土壤改良、植树造林、修建
位置、投资程度的差异仍然存在。
•
形成的社会经济条件:作为使用土地的
单位、个人使用,有着各自相对独立的经济利 益,因此在经营上对土地实施了垄断。
•
因此,社会主义存在极差地租。
(一)社会主义级差地租的性质与
特点
•
社会主义级差地租形成条件与资本主义级
第四章 地租理论分析
![第四章 地租理论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ad64ed958f5f61fb736665e.png)
资本主义地租:反映了土地所有者和产业资本家共同剥削 雇佣工人的经济关系。
社会主义地租:反映了在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根本 一致的前提下,对土地收益的分配关系;是一种经济杠杆。
土 地 经 济 学>第四章 地租理论…
二、地租的性质、形式和种类
1.西方经济学的地租形式和分类
契约地租或商业地租(contract/commercial rent):租赁双方通过契约形式规定承租、承包人 为占用物主的土地、不动产支付的租赁、承包金 额及期限。
土 地 经 济 学>第四章 地租理论…
二、地租的性质、形式和种类 地租的性质与形态 性质
“无论地租有什么独特的形式,它的一切类型有一个
共同点:地租的占有是土地所有权借以实现的经济形式, 而地租又是以土地所有权,以某个人对某些地块的所有 权为前提。”
——马克思
地租形态
劳役地租、实物地租与货币地租
•
当今地租已不只是来自土地自然物,还来自于人们对土地 的投资(土地资本),从而使土地成为既是资源又是资产 的双重内涵的二元构成。 已利用土地的“二元构成”使狭义地租和广义地租在实质 内涵上有了性质上的根本差异: 作为自然资源的狭义地租,是由使用价值和产权价值转化 而来,是作为自然资源的土地产生的超额利润,由土地所 有权垄断所产生的。 广义地租除此以外,还附加有“土地资本”的投资和利息 及经营利润。 广义地租和已利用土地的地租均具有双重内涵的二元构成。
级差地租:优、中等土地的个别生产价格与劣等土地
生产条件所决定的一般生产价格之间的差额。 级差地租Ⅰ 级差地租Ⅱ 肥力(沃度)、区位、宁适度 投资集约度
二、地租的性质、形式和种类
绝对地租:又称“马克思绝对地租”,是因所 有权的作用形成的地租。是所有权垄断的结果。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55fde5fb50e2524de4187e01.png)
二、级差地租
级差地租是超额利润转化而来的,由等量资本投在等 面积土地上所产生的不同生产率的形式,是个别生产 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构成的超额利润转化的地 租形式。
1.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和原因
(1)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 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是土地本身在肥沃程度、地理位置等方 面的差异 (2)级差地租的形成原因 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是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3)资本主义地租的源泉 资本主义地租的源泉是农业工人的剩余劳动所创造剩余价值 的一部分,即超额剩余价值
第二节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地租理论
古典经济学时期的地租理论是地租剩余理论。 主要地租论点: 地租是从土地收益中减去包括工资在内的成 本后的剩余,剩余额的大小取决于农产品的 需求和供给成本,农产品的成本又取决于土 地的位置和肥沃程度。
一、威廉•配第的地租理论 认为地租是剩余劳动的产物; 第一个提出了级差地租的概念; 提出关于地租的计算方法;
第二章 地租理论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地租理论概述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地租理论 庸俗政治经济学的地租理论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地租理论
第一节 地租理论概述
地租理论的发展历程
古典政治经济学地租理论(17世纪中叶 至19世纪初)是在重商主义地租论和重 农主义地租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 主要代表人物有威廉•配第、弗朗瓦斯• 魁奈、杜尔格、亚当•斯密、安德森、威 斯特、大卫•李嘉图等古典经济学家; 此后发展了庸俗政治经济学家的地租理 论(19世纪上半叶),主要代表人物有 萨伊、杜能、马尔萨斯等庸俗政治经济 学家; 现代西方经济学中流行的地租理论(20 世纪初至20世纪下半叶)是地租的边际 生产力理论,其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歇尔、 克拉克、胡佛、阿兰索、萨缪尔森、歌 德伯戈、钦洛伊等人;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则是马克思和恩格 斯批判性地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地租理 论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第四章 地租理论
![第四章 地租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a31ae300312b3169a551a429.png)
土 地 经 济 学>第四章 地租理论…
二、地租的性质、形式和种类
1.西方经济学的地租形式和分类
➢ 经济地租(economic rent):利用土地或其他 生产资源所得到报酬扣除成本的余额,是超过成 本的纯收入。 ➢ 准地租(quasi rent):在短时期内因使用固定资 本而产生的超额利润。其发生在短期,暂时存在,长期即
次边际土地:土质贫瘠、远离市场,其收益不足上述费用的土地。 超边际土地:土壤肥沃,接近市场,其收益不仅可以支付上述费
用,而且尚有余额支付地租的,称为“超边际土地”。 ✓ 边际土地的决定,除土地的肥力及位置条件外,也与农产品价格
及生产费用水平有关。例如农产品价格上涨而费用不变或降 低,则边际土地将变为超边际土地;反之,则变为次边际土地。
土 地 经 济 学>第四章 地租理论…
一、地租的概念和内涵
原因:
➢ 地租的发生在作为自然物的土地上最为显著; ➢ 在作为非再生稀缺资源土地上的地租不易消除; ➢ 土地是关系经济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土 地 经 济 学>第四章 地租理论…
一、地租的概念和内涵
1.地租(rent)的概念
➢ 当今地租已不只是来自土地自然物,还来自于人们对土地 的投资(土地资本),从而使土地成为既是资源又是资产 的双重内涵的二元构成。
二、地租的性质、形式和种类
➢ 垄断地租(独占地租):因某些少数名优产品的特优土地, 由于其产品具有垄断价格而产生垄断利润,称为垄断地租。 它是由垄断价格带来的超额利润转化而成的地租。
二、地租的性质、形式和种类
➢ 非农业用地的地租:矿山地租、建筑地租等。
土 地 经 济 学>第四章 地租理论…
第二节 西方古典地租理论 古典经济学派早期地租理论 李嘉图的差额地租学说 屠能的地租论
地 租 理 论
![地 租 理 论](https://img.taocdn.com/s3/m/af7f8d45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ac.png)
西方经济学
具体地说,导致地租上升的原因主要有:生产技术不 断进步,土地的边际生产力有所提高;城镇化不断推进, 土地被不断占用,从而导致人们对土地需求的增加。
五、准租金、经济租金
按照上面的定义,地租是当土地供给固定时的土地使用 价格。在很多情况下,不仅土地可以被看成是固定不变的, 还有许多其他资源都可以被看成是固定不变的,例如,短期 内厂房的供给是固定不变的。这些固定不变的资源也有相应 的使用价格,这种使用价格显然与地租非常类似。我们把这 种供给数量同样固定不变的一般资源的服务价格叫做“租 金”。换句话说,地租是所考虑的资源为土地时的租金,而 租金则是一般化的地租。为了进一步研究租金,我们把它分 为准租金和经济租金。
四、地租的决定
与工资一样,地租是由土地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 的。土地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决定了土地的价格, 如下图所示。
在上图中,横坐标为土地数量N,纵坐标为地租R,土 地需求曲线D0、D1与土地供给曲线S的交点E0、E1是土地 市场的均衡点,各自对应的地租为R0、R1。当需求曲线由 D0上升到D1,地租也由R1上升到R2。可见,地租R完全取 决于需求曲线D的位置,即地租随着需求曲线的上升而上 升,随着需求曲线的下降而下降。如果需求曲线下降到 D变,但是在现实生活 中也有特殊情况。例如,人们填海造田、变沙漠为良田,从 而增加了土地的供给;又或者因为土地沙化,从而减少了土 地的供给。
这里土地供给曲线为直线还包含一个假设,即假设土地这 种生产要素没有自用用途,只有要素供给用途。如果假设土 地这种生产要素既有自用用途,又有要素供给用途,那么土 地的供给曲线就不会是垂直的,而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二、土地供给
土地供给是指在各种可能 的地租下,人们愿意提供的土 地数量。前面假定土地的自然 供给即自然赋予的土地数量是 固定不变的,所以土地的供给 曲线为垂直于横轴的直线,如 右图中S曲线所示。在右图中, 横坐标为土地数量N,纵坐标 为地租R,供给曲线S表示:不 管地租R为多少,土地的供给 量恒为N0。
房地产经济学第03讲 地租理论
![房地产经济学第03讲 地租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e0ec46eabd64783e08122b14.png)
目录
一、地租的基本含义 二、地租理论的演变 三、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
2020/12/11
一、地租的基本含义
地租是一个历史范畴,其含义可以 从不同的层面上来理解。 • 从广义的层面上说,地租泛指土地所有 者将其所拥有的土地及与土地相关的房 屋或其他附着物租给他人使用所获取的 报酬,是一种不仅限于土地的租金。 • 从传统的字面上来理解,地租仅是指土 地的使用者租用土地所需支付的租金, 是其所获利润中超过平均利润的部分。 • 马克思认为,地租是在农业或其他产业 中的直接生产者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被土 地所有者占有的部分,是土地所有权在 经济上的实现形式,是社会生产关系的 体现和反映。
2020/12/11
威廉·配弟的地租理论
• 威廉·配弟(W.Petty,1623~1687)是资 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人。他在 其名著《赋税论》中首次提出了地租的 概念。
• 他认为地租是土地上生产的农作物所得 的剩余收益,即一个人从他的收获中, 扣除了自己的种子、自己的食用、为换 取衣服及其他必需品而给予别人的部分 之后,剩下的谷物就是这块土地真正的 地租。
• 最早提出级差地租概念等理论,为地租 理论尤其是级差地租理论奠定了初步的 基础。
2020/12/11
杜尔哥的地租理论
安·罗伯尔·杜尔哥(1727~1781)初步 揭示了地租与土地所有权的关系。他在1766 年所发表的《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 》一书中指出: 1. 在农业生产中之所以能使劳动者所生产出来 的产品数量扣除自己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需的 数量之后还有剩余,是有一种特殊的自然生 产力存在,是自然恩赐的“纯产品”。这种 “纯产品”是由农业劳动者用自己的劳动向 土地取得的财富,但始终被土地所有者占有 ,这就是地租。 2. 土地所有者之所以能占有这一“纯产品”( 地租),是由于他们拥有法律保护的土地私 有权。
地租理论
![地租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e662af32f111f18583d05ae4.png)
1.2.1西方经济学地租理论(1)古典经济学地租理论首次提出地租理论的人是西方古典经济学创造人威廉·配第,他提出:商品的价值是由商品中包含的劳动时间决定的;工人的工资等于工人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从农产品的价值中扣除掉生产费用,余下的价值部分就成为地租;地租是土地的恩赐,而不是劳动的产物。
亚当·斯密则是最早系统地研究地租问题的人,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有三大阶级:资本家阶级、工人阶级和地主阶级;正如利息是资本的收入、工资是劳动的收入一样,地租是土地所有者的收入;从本质上看,土地是地主的资本,地租是土地资本所带来的利息。
马克思也肯定了这种观点,指出:“斯密正确地下定义说,地租是‘使用土地而支付的价格’”。
大卫·李嘉图是古典经济学的最后完成者,他提出了级差地租的概念。
李嘉图从农业用地的角度来考察地租问题,他认为,地租的产生有两个前提条件:其一是土地的稀缺性;其二是土地的差异性。
如果土地是无限的、同样肥沃的,那么就不会产生地租。
但情况不是这样,种地者愿意到距离近的、肥沃的土地上去耕种,不愿到远的贫膺的土地上去劳作,因此,土地就出现了由于位置不同,投入的资金与劳动相同,而产出的也分为三等,那么三块土地收入的差额就是级差地租。
级差地租不仅存在于超额利润中,还存在于土地的素质之中。
从表面上看,李嘉图的地租理论中只有级差地租。
因为其劳动价值论,是为了说明不同商品之间的交换比例,即商品的交换价值。
李嘉图认为,那些通过人类的劳动就可以增加其数量的商品的价值,取决于该商品在生产过程中所必需的劳动量。
不同商品之间的交换就是按生产商品所必需的劳动量比例进行的。
在参与交换的商品中,还应该包括农产品。
李嘉图认为,农产品的价值是由耕种的最劣等土地投入的劳动量决定的。
以谷物为例,所有的谷物都是按用于谷物生产的最劣等土地投入的劳动量比例进行交换的。
他同时还认为,最劣等土地没有绝对地租。
由于最劣等土地既没有级差地租,也没有绝对地租,所以农产品的价值量可以用在其上投入的劳动和资本数量,以及与之对应的工资和利润加以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级差地租Ⅱ的形成及地租量
土地 等级
所 耗 资 本
元
平 均 利 润
产量 公斤
个别生产价格 (元)
社会生产价格 (元)
全部 每公斤 每公斤 全部
级 差 地 租 Ⅰ
元
产品 产品
产品 产品 Ⅱ 元
劣等地
10 0
20
200
120
0.6
0.6
120
0
优等地
10 0
20
300
120
0.4
0.6
180
60 Ⅰ
在优等
正六边形城市空间模型
结论:城市对其周 围地区承担的各种 服务职能,理论上 必须最接近受益地 点。这些地点在正 常情况下应当位于 正六边形服务区域 的中间。
五、 市场区位论(廖什)
• 观点:工业 配置要寻求 市场,从而 推导出六边 形模型。
第五节 土地区位利用(本节自学) 一、 城市土地区位的形成
补充:决定工 业区位的因素 还有很多,如 历史因素、政 策、环境因素 等
如环境成本因 素:
收入
总成本
生产 成本
环境 成本
四、 中心地理论—城市区位论 (克里斯塔勒)
基 本 内 容 : “ 城 市 的 等 级 ---- 规 模 ” 学 说
假设人口和资源均匀分布;
论述城镇居民点的结构和形成过程,从 城市或居民点的物资供应、行政管理和 交通运输等方面出发,认为中心地的规 模与其所影响的区域的大小、人口规模, 取决于中心所生产的产品的级别和提供
❖ 一、区位论及其产生与 发展P121
❖ 区位:指特定地块分布 的地点或地区,或特定 地块所处的空间位置及 其相邻地块间的相互关 系。
❖ 区位论:关于人类活动 空间分布及其在空间中 的相互关系的学说。
1 .产生标志:1826年,德国农业经济与 农业地理学家,屠能发表《孤立国》— —提出农业区位论
2. 1909 德 经济学家 韦伯 发表《论工 业区位》——提出工业区位论
三、 城市绝对地租
城市绝对地租存在的原因是土地 所有权的垄断,而与土地用途无关, 来自劳动者创造的剩余劳动的一部 分。
四、垄断地租
城市中某些特殊地块具有稀有功能, 由其所带来的生产经营商品的垄断价格 所形成的垄断超额利润转化成的地租。 如飞机场、火车站内的商铺.
第三节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地租
为使工业生产成本最低,厂址应选择 在运输费用最低的地点。
运费与产品的重量和距离相关。 重量与原材料性质有关 材料:1)稀有性原材料: 特定地区存在如煤,铁,金属; 2)常见性是原材料:
到处都有:空气,水,粮食)
稀有性原材料总重量
原料系数==
制成品总重量
结论一: 1. 原料系数<1 厂址应靠近消费区(如汽水) 2.原料系数>1 靠近原料产地(食品加工业) 3.原料系数=1 消费区与原料产地之间任意点
三 、 社 会 主 义 条 件 下 的 地 租 的 作 用 1.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2.有利于有效地配置资源.
价格、竞争、供求机制;
利用地租、地价杠杆可使土地资源的配 置优化。
question : 地租与地价有何联系?
第四节 土地区位理论(theory of land location )(本节自学)
C 产生的土地经营方式不同;前者为粗放经 营,后者为集约经营。
(3)联系:级差地租Ⅰ是级差地租 Ⅱ的基础和出发点,级差地租Ⅱ最 终会向级差地租Ⅰ转化。
二、 绝对地租(absolute rent)
1.含义:由于土所有权存在所决定的不 论租种什么样的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 2. 形成条件和原因: 土地所有权的垄断。 绝对地租 = 农产品市场价格 - 生产价 格(成本+平均利润)
地租存在的基础:
1)土地所有者与 土地使用者(生产者) 分开; 2)“两权分离”,即土地所有权与土地 使用权相互分离。
二、 西方经济学的地租理论 (自学)
Question:
1. 地租与土地租金有何联系与差别?
2. 社会主义条件下是否存在地租? 为什么?
土地租金 = 地租 + (土地资本 的利息 + 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 工资的一部分 + 折旧)
1. 交易日益频繁,形成固定市场,吸引商人 在市场定居,同时手工业者也在市场定居并 开业生产。
第七讲 地租理论与 区位理论
Theory of Rent and Location
第一节 概述
一 、地租的概念
(Rent / land rent / ground rent ) 地租:直接生产者在生产中所创造的剩 余生产物(或价值)被土地所有者占有 的部分。
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 形式,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
结论二: 当存在两种稀有 原料,且与市场 不在一条直线上 时,形成区位三 角形。 工业区位应设在 总运费最小的一
点。
1
2
市 场
韦伯模型的改进:
当原料系数=1时,工业区位事实上不可 能设在稀有原料到市场之间的任意一点。
运费包括:1)线路运费; 2)装卸费,仓库费,码头费,保险费
实际选址时,应尽量减少货物装卸、转 运之类的费用。所以工业区位在都集中 在原、燃料产地,或消费地,而很少设 在中间的任意点上。
Question :为什么摩托罗拉等巨头 选择在中国投资生产?而海尔将分 公司开到美国?
(三) 集聚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 影响(外部经济)
集聚经济利益产生的原因:
1. 工业企业的规模经济 企业规模扩 大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和管理 费用
2 . 可以分工协作,共享资源 分散因素:
过度集中会使租金上涨,城市污染和环 境恶化。
(二) 劳动力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 的影响(主要指工资成本成本)
理想的厂址不仅要考虑运输成本,还要考虑工 资成本。
劳动成本指数
劳工系数=
====
=
地域重量
生产单位产品所需支付 的平均工资
生产单位产品所需 运输的重量
结论:如果劳工系数比较大,即劳 动成本指数较高,地域重量小,运 输成本低,厂址选择倾向于工资成 本低的地区;(特别是制造业)
绝对地租及其形成表
三、 垄断地租(monopoly rent)
:由垄断价格带来的超额利润转化 而成的地租。
由于土地具有某种独特性质,土地 经营者向土地所有者交纳的超额利润。
这种土地上生产出来的产品其价格 由购买者的购买欲和支付能力决定而 与一般生产价格或产品价值所决定的 价格无关。
第二节 城市地租(urban)
一、 城市地租的特点
1. 农业地租包含在土地产品中,来自农业劳 动者劳动创造的价值,而城市地租不直接包含 在土地产品中;
工业:土地是必要劳动工具和生产条件,地租包含 在工业产品中,来自工业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
商业:不创造物质产品,提供服务商品,地租来自 工业工人创造价值的一部分,也包含商业工人劳动创 造的价值.
由于土地经营权的垄断,使土地 所生产出来的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 必然由其中的劣等地的个别生产价格 来决定。经营比劣等地优越的土地, 就可以获得超额利润。
(3) 来源:超额利润
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 差额。
3. 级差地租的形式
(1)级差地租Ⅰ( differential rent Ⅰ): 等量资本投在等面积的不同条件的土地
3. 1933 德 地理学家 克里斯塔勒》 发 表《德国南部的中心地方》——提出城 市区位论
4. 1940 德 经济学家 廖什 发表《区位 经济学》——提出市场区位论
二、农业区位论
•研 究 : 农 业 级差地租与 农业土地利 用类型、农 业土地经营 集约化程度 关系。
6
5 34 12
•( 一 ) 假 设
在N点P=o
收入和成本
r r`
R
b`
C
b
总成本
C`
收入 T=Kd
成本
O
d d`
N 到市中心的距离
收入和 成本
B A
A`
总成本
B`
收入
T=KdΒιβλιοθήκη 成本到市中心的距离屠能的贡献:1)提出一种抽象化的 形容方法,即在假定其它因素不变的 条件下,形容单一重要因素对土地区 位的影响;2)以级差地租理论为基 础来确定经营集约化、专业化的布局 方法。
在边际报酬处于递增阶段时,追 加的投资可以获得超额利润,这部分 利润转化的地租就是级差地租Ⅱ。
土地投入产出阶段分析图
• X-某一生产要素 的投入量
• Y-总产量 • APP-平均产量; • MPP-边际产量; • TPP-总产量
级差地租Ⅰ的形成及地租量(一)
土 地
所 耗 资
平 均 利
个别生产价格 社会生产价格 级
地块
距市 场里 程
公里
生产 资投 入
运输 费用
元元
资本 总支 出 元
平均 利润 (按 20%
个别 生产 价格
元
社会 生产 价格
元
级差 地租 Ⅰ
元
甲 10 100 5 105 21 126 132 6
乙
15
100
7.5
107. 5
21.5
129
132
3
丙 20 100 10 110 22 132 132 0
一、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地租 社会主义条件下存在地租的理论分析: 1、存在相对独立的土地所有者与土地
使用者; 2、存在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的分
离; 3、存在土地经营权的垄断. 所以存在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
二、表现形式 1.土地承包费:“提留”,“摊派” 2.土地使用费:外商用地,补地租 3.土地出让金(地价) 4. 土地使用税 5.土地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