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精品教学设计与反思(6页)-word文档

合集下载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案设计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案设计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程标准: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前期分析(一)设计思想中国著名作家廖沫沙曾说:“历史是一面镜子,也是一本深刻的教科书。

”德国伟大的诗人、剧作家歌德说:“历史给我们的最好的东西就是他所激起的热情。

”这两位著名人物对历史的评价正是我想要在课堂中传递给学生的。

首先我希望我的历史课能成为每个学生的镜子,通过这面镜子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引起他们探究历史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

再者我提倡寓教于乐,不仅要让历史成为学生的学习上的老师,而且要使历史成为学生生活中的朋友。

因此,在教学中,我会将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相结合,利用多种教学资源,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达到和谐统一。

以上是我的教学理念,本次课的教学设计也就是因此而展开的。

(二)教材分析本课选择人民出版社历史教科书必修一专题一第三课。

专题一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包含四课内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从宏观上讲,本专题讲授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的过程,而本课上接秦汉政治,下连明清政治,把秦汉至明清之间重要王朝的政治制度都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所以上好本课,可以使学生思路连贯,从而更好地了解、掌握中国两千年来政治制度演变过程。

从微观上看,本课下共设五个子目,分别是法令出一、军权和相权、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行省的设置。

这些都是历代王朝加强其统治的重要方式。

根据浙江省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本课的“法令出一”一目和“中央监察机构”知识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不做课堂教学要求。

(三)学情分析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的学生,从教育心理学上看,他们的认知特点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过程中,从知识上看高一的学生通过初中的历史学习和训练,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奠定了进一步理解问题的基础。

《君主专 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教学设计

《君主专 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教学设计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历程,包括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汉朝的内外朝制度、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二府三司制、元朝的行省制度、明清的内阁和军机处等重要政治制度。

理解君主专制政体强化的表现和影响,分析其对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作用。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展示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认识到君主专制政体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必然性和局限性,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和价值观,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历程和重要政治制度。

君主专制政体强化的表现和影响。

2、教学难点理解君主专制政体强化的原因和影响。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君主专制政体的基本概念、演进历程和重要政治制度,使学生对相关知识有初步的了解。

2、史料分析法展示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引导学生分析史料,提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

3、问题探究法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自主探究,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4、比较归纳法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政治制度的比较和归纳,帮助学生理解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趋势和特点。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秦始皇嬴政的画像,提问:“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怎样的政治制度?这种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2、讲授新课(1)君主专制政体的建立讲解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高中历史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学设计 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学设计 人民版必修1

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萨拉族自治县银川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民版教学设计: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是人民版专题一第三节指的是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其核心是历代封建王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理解他的关键在于了解历朝帝王在加强皇权和中央集权两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学生已经学过本专题第二节内容,了解了中国专制政体的建立和专制政体下的基本矛盾,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由于它还与政治学科有比较紧密的联系所以是本学科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教学的重点是:历代专制主义王朝权力日益集中的特点,了解这一现象和中国政治形态、历史演进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及解析1、目标定为:识记:汉代的“中朝”;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宋朝削弱相权的措施;海带郡国并行及州的设置;元朝的行省制度;汉代的刺史制度;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

理解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进的特点;从汉到元地方管理制度的演进的特点。

2、目标解析:识记:汉代的“中朝”;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宋朝削弱相权的措施;海带郡国并行及州的设置;元朝的行省制度;汉代的刺史制度;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

就是要了解历朝历代加强中央集权和皇权的具体的措施及其作用。

理解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进的特点;从汉到元地方管理制度的演进的特点,就是要在识记的基础上对所掌握只是进行一个综合分析得出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进的特点。

三、问题诊断分析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进的史实来分析和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由于此问题时间跨度较大涉及的内容较多,加上学生综合分析能力不足,所以在分析和概括是显得力不从心。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讲述的过程中充分理解各朝措施,然后在此基础上由教师引导进行分析和概括,逐步掌握方法。

四、教学过程设计问题一:法令出一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使学生掌握皇帝制度的相关知识点。

师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思考回答问题;教师适当补充讲解。

1、皇帝制度的创立:秦始皇2、皇权至上的君主专制政体。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案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案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君主专制政体的基本概念。

2. 分析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过程。

3. 探究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方式。

二、教学重点1.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过程。

2. 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方式。

三、教学难点1. 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方式。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简要介绍君主专制政体的基本概念。

Step 2:知识讲解(10分钟)1. 分析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过程,包括起源、发展和衰落的历史背景。

2. 引导学生了解君主专制政体的主要特点,如君主的绝对权力、地位的世袭性和权威性等。

Step 3:讨论(15分钟)1. 分组讨论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过程中的关键事件和改革。

2. 每组派代表进行总结发言,其他组进行补充和讨论。

Step 4:知识拓展(10分钟)1. 分析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方式,包括君主的宣传与教育、军事力量的控制和法律制度的改革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方式对社会的影响。

Step 5:案例分析(15分钟)1. 分组讨论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方式在历史上的具体案例,如法国的路易十四统治时期和中国的清朝时期等。

2. 让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的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方式以及结果。

Step 6:小结(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和强化方式的重要性。

2. 展示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思考成果。

五、课堂作业根据所学知识,撰写一篇文章分析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和强化方式,字数不少于500字。

六、板书设计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演进过程:起源、发展、衰落- 主要特点:君主的绝对权力、地位的世袭性、权威性- 强化方式:宣传与教育、军事力量的控制、法律制度的改革七、教学反思本堂课通过分析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和强化方式,让学生了解了这一政体的历史背景、特点和影响因素。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同时,布置了作业以巩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第三节《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第三节《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三、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复习目标
1、阅读第一、二段,识记秦汉时期监察体系的构成和 地位。 2、阅读第二段,了解历朝检察体制的史实。 3、归纳并识记历朝检察体制的作用。
中国古代的监察体制
秦朝:
中央: 御史大夫 地方: 监御史 ( 1) 中央:御史大夫、御史台(中国东汉 演 汉朝: 至元设置的中央监察机构 ) 变 地方: (州)刺史
太宗认为置丞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可 避免因君主决策失误而亡国。
先由丞相等集体议政,皇帝最后决断。 三省六部制
宋代中央政治制度
皇帝
机构 职能
中书门下 最高行政机构
枢密院 最高军政机构
官职及权利 长官行宰相职 分行政权
长官枢密使,低 于宰相
参知政事 副 相
削弱宰相权利 皇帝总揽大权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三省六部制的 确立及其演变
三公九卿制与三省六部制
应用时 代 丞相职 三公九卿制 确立于秦、盛行于汉 三省六部制 确立于隋,盛行 于唐 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 三省长官均为宰 政事,有相对独立的决 相,相权一分为 策权、审议权和行政权 三 使中央集权制趋向巩固 使中央集权趋向 完善
地位 作用地 位
史料链接:
史料一: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竭见 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了,皇帝还要 亲自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 史料二: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 始大臣还坐着,宋太祖说自己的眼睛昏花看不清, 就让他们站到自己面前,指给他看。待范质等人回 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此后,宰相大臣就只能站 在皇帝面前议事了。 史料三: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议”须 “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 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一 三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学案 人民版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一 三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学案 人民版

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一、法令出一1.创立:秦始皇确立了“皇帝”制度.2.特征:皇帝集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

3.影响(1)皇权带有独断性、随意性的特点,影响了国家政治决策的合理性。

(2)历代官僚体制的变化都以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原则。

二、君权和相权1.演变西汉汉武帝设立由皇帝左右亲信近臣组成的“中朝”与“外朝”制衡唐代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三省,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门下省下设政事堂,相权有所分散宋代设_中书门下为行政机构,职务相当于宰相。

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设枢密院管军事,长官为枢密使;设三司以总理财政元朝大都沿用宋制2.影响:有利于防范宰相专权;有利于加强统治,提高行政效率;有利于弥补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

三、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1.演变(1)秦朝:中央和地方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

(2)西汉:汉武帝设十三州部刺史,监察地方政治。

中央由御史大夫属下的官员承担。

(3)发展:唐代的御史台;宋朝的提点刑狱司;元朝的御史台.2.评价(1)积极: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

(2)消极: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必然是有限的。

四、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1.世官制: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2.察举制:汉武帝时期,诏令中央和地方的主要行政长官向朝廷举荐人才的制度。

3.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时期,以九品官人法为基础选拔官吏,九品官人法又称九品中正制。

4.科举制(1)演变:隋朝创立,成为历朝主要的选官制度;明清八股取士。

(2)进步性: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加强了中央集权;保证了行政人员的来源和文化素养,提高了行政效率;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3)局限性:考试科目及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

五、行省的设置1.内容:元代全国分设十个行省;另有中书省直辖的“腹里”以及宣政院管辖的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行省以下依次为路、府、州、县。

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案1(人民版必修一)

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案1(人民版必修一)

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1.知识结构2.教材分析与建议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难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及对重要历史概念的理解。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课要求同学掌握两汉时期的中朝与外朝、隋唐时期不断完善的三省六部制、元朝时的行省制度等重要概念,了解汉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加强对中国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理解,总结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并进一步认识其对中国历史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提高分析中国国情的深刻历史洞察力。

本课的内容结构,主要从两个方面论述了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一是中央政治制度,二是地方政治制度。

在每一方面问题的论述中,又以时间纵线为线索,分别论述了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朝等在中央和地方政治制度演变过程中采取的措施。

教学中,应脉络清晰,顺序推移,步步递进,讲清其发展变化。

本课引言是由宋太祖图像与文字两部分组成,讲的是宋太祖时宰相大臣座位被撤的故事。

可向同学提出问题:这件事说明了什么?可选取某一特定场景的图示或影像片断请同学们辨析,历史剧中皇帝和大臣议事的场景与历史史实是否相符?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可以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历史剧切不可说多,宋时坐着议事不行了,再以后就跪受君恩了。

要紧紧抓住皇权的加强这一中心,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中国政治制度中皇权至高无上的这一特点。

第一目“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在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

在中央政权中,皇帝制度不断加强,在君权与相权这对矛盾中,君权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而相权却处在不断被削弱的过程中。

请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的分析:①“汉承秦制”。

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袭秦朝,但又有所变化。

皇帝制度,是承秦制继续实行,但又在秦朝基础上,构成了比较完整的皇帝名号、礼仪、皇位世袭等制度。

中央行政设三公,秦时即有,汉朝亦设,但到汉武帝时又形成了“中朝”决策机构,尚书令的权力日显重要。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案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标分析●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根据课标要求,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皇帝制度、丞相制度、监察制度、选官制度和行政区划的认真学习,深刻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是君主专制制度,其最大的特点是君权专制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而这种强化又突出表现在君权对相权的成功削弱和中央对地方统治的加强上。

●教材分析不论从时间还是空间上来看,本节内容在本单元都占有很大篇幅。

它揭示了从汉朝到明代中国君主专制制度沿革的历史,在这一点上,时间跨度非常大,没有通史知识作保证的话,本节内容对学生来讲是有困难的。

这需要老师的调控。

同时,本节内容形散而神不散”,这无疑增加了教学难度,但也为教师个性教学发挥创造了可能。

师生要共同“沿制度变革,寻制度的特点。

●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对中国古代专制皇权的知识一般只有在观看影视作品时留下大概印象,对专制皇权的起源、发展等等具体知识比较陌生,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可指导学生通过多渠道查阅相关资料,为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建议1.教法:课堂教学上积极贯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以“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诱思交融”的诱思探究教学理论为指导,制作多媒体课件,编写学案,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背景材料,采用诱思探究、使用学习、导学法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去自主、合作与探究。

2.学法: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有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内容,充分发扬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精神,努力培养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识记:汉代的“中朝”、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宋朝削弱相权的措施;汉代的郡国并行制及州的设置、元朝的行省制度;汉代的刺史制度;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

2.理解:从汉到元中央政治制度的演进特点、从汉到元地方管理制度的演进特点。

3.运用:通过引导学生整理汉到元政治制度的发展脉络,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精品教学设计(6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精品教学设计(6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精品教学设计(6页)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皇帝制度;西汉的中朝与外朝;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中书门下和参知政事;元朝的行省制度。

2.理解封建皇帝加强皇权、削弱相权是封建专制统治的必然要求。

3.了解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和选官制度的演变。

4.了解秦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分析封建王朝加强中央集权,控制地方权力的目的和影响。

认识元朝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过程与方法]1.从剖析秦汉至元中央和地方政治制度的结构入手,引导学生总结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运用图示、引文等材料,比较古代政治发展变化特点,初步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显著特点。

这一特点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有助于我国统一的封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也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教学重点:君主专制制度演进的过程及特点。

教学难点:历朝官制十分复杂纷乱,要全面详尽地掌握是十分困难的,应当要求学生了解其中与本课内容有关的基本知识,认识政治史的主要特征。

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材料教学法、谈话法、图表教学法、讨论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情境导入]读打油诗:“人人说做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忠奸难辩睡不好,后宫争宠吃不消;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

”思考:高高在上的皇帝的烦恼有哪些?其中最主要的是要解决什么问题?概括:皇帝的烦恼主要集中在权臣对皇帝权力的威胁和地方割据势力对中央的威胁,我们今天就来看看在封建社会皇帝是如何应对这些威胁的。

[新课设计]一:法令出一——皇帝制(君主专制政体)的确立(阅读)[读史感悟一]阅读材料: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经用这样的话形容秦代的皇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高中历史 专题一《第3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复习教案 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 专题一《第3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复习教案 人民版必修1

第3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形态历史演进的关系。

【教学难点】中国古代政治史的主要特征。

一、独学指导:1. 知识指导: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2. 独立学习:知识点一 法令出一1.创立 秦始皇开始使用 称号,确立了皇帝制度。

2.特点 皇帝有天下独尊的地位,集 、 、 于一身。

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人的意志。

知识点二 君权和相权----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1、帝相之间发生矛盾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限制、分散相权的措施:(1)汉朝:措施:汉武帝①频繁更换_________严厉处置犯有过错的丞相。

②选用身份低微的士人和高级将领参与朝政,形成_______ ,又称“内朝”,在宫廷之内对重要政事做出______,与以丞相,御史大夫为首所构成的______相对应。

(2)唐朝:实行 _______________ ,决策机构是_________省,审议机构是________省,执行机构是____________,下设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六部。

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并在门下省设___________作为三省议政场所,后来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员,身份等同于宰相,进一步分散相权。

(3)宋朝:___________是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__________ 是最高军政机构,长官司枢密使。

为了分散宰相的权力,增设___________为副宰相,分割宰相行政权设三司使 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知识点三 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监察制度在封建时代是强化君主专制政体的重要制度保障之一1、秦:设专门官员,中央设__________,地方设_____________。

2016(新)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1.3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精品学案)

2016(新)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1.3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精品学案)

高一历史学案导学(1.3内容: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标要求:重点:历代专制主义王朝权力日以集中的特点,了解这一现象和中国政治形态历史演进的关系。

难点: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新课导入<<好了歌>>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愁死了:朝中有吏管事好,只怕丞相专权了;地方有人管理好,只怕尾大掉不了;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大权在握享乐好,若无智慧命也了。

打油诗反映了威风的皇帝的哪些烦恼?其中最主要的是解决什么问题?新课学习一君权和相权“相”,一般指中国古代王朝的丞相或职务相当的高级官员,他们是帝王的政治助手。

(一)历代丞相制度的演变汉朝1.学生画中外朝示意图2.汉武帝限制相权措施:(1)(2)唐朝1.学生画三省六部制示意图2.特点:(1)(2)3.影响:A、B、宋朝1. 学生画图2.措施:A、B、C、(二)趋势:阅读材料并思考: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

丞相觐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

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

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

但到宋朝,宰相只能站着同皇帝议事。

据说是宋太祖改变这一做法的,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们还坐着,宋太祖称自己眼睛昏花看不清,让大臣们近前指给他看。

等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

此后宰相大臣就只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

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议”须“众官皆跪”。

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

回答:1.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的上朝礼仪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中央政治制度的变化呈现出一种什么样的趋势?(三)调整“相”权的原因A、防范宰相擅权B、力求加强统治、提高行政效率C、弥补政事繁多而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二、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一)监察:用于对机关或工作人员的监督考察及检举的一种制度。

(二)监察的目的:阅读材料并思考材料一:“代天子巡守,所按藩服大臣,抚州县官诸考察,举劾由专,大事奏裁,小事力断。

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案(人民版必修1)

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案(人民版必修1)

一、教材分析本课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这里,首先要明确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然后再从汉至元的历史时空中去筛选史实说明这一特点。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这是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最大特点。

而这种强化又突出表现在君权对相权的成功削弱和中央对地方统治的加强上。

“法令出一”、“君权与相权”、“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四个栏目详细介绍了古代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情况。

二、学生分析高一的学生对中国古代专制皇权的知识一般只有在观看影视作品时留下的大概印象,对专制皇权的起源、发展等等具体知识比较陌生,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可指导学生通过多渠道查阅相关资料,为学习做好铺垫。

三、教学目标1、基本知识以皇权为核心的政治体制的出现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演变丞相制度的废除明朝的内阁清朝的军机处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2、能力与方法(1)、通过多渠道搜集关于专制皇权的历史资料,熟悉资料的搜集遴选方式。

(2)、通过阅读书本及课前搜集的资料,提炼相关的历史信息(3)、通过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认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

在肯定中国古代政治建设成就的同时,应当看到君主专制政体的黑暗和腐败。

四、重点难点:1、重点: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过程,主要阶段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消极影响。

2、难点:君主专制政体的评价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以挥的作用的分析与把握。

五、新课探究导言部分:同学们是否关注过美国总统的选举?我们从报纸,电视上可以看到美国总统选举是非常激烈的,就算成功当选,总统的权利还要受到参议院、众议院来自各方面的制约。

不象我们中国的皇帝,什么事都由他说了算。

那皇帝的这种权利是由什么制度赋予的呢?对了,君主专制制度。

这种制度经过秦汉、宋元、隋唐等阶段的不断发展,日趋成熟,到了明清时期更是达到了顶峰。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学设计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学设计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学设计授课对象高一学生授课类型新授课一、前期分析本课选自人民版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一第一专题的第三课。

从宏观上看,本课处于本专题的中间一课,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地位和作用。

上好了本课,不仅是对前面诸课的总结,也为下面课程的展开提供了必要的学习思路。

从微观上看,本课内容较多,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条目也很多,从内容上看,本课可以分为“法令出一”“君权与相权”“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以及“行省的设置”等四目相互关联的内容。

课表要求为:知道中国古代主要的政治制度及其特点,理解秦汉至元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的过程。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

他们的特点是:高一学生经过初中三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信息,并且本课的主要内容“君主专制政体”在日常生活中也时有所闻,学生并不陌生;而且,从教育心理学上看,高一学生正处在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过程当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思考和分析能力;再者,我们学校是浙江省一所典型的示范性高中,我们学生的综合素质较高,基础知识尤其扎实。

但是,由于受到年龄的限制,高一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毕竟有限,这就需要我在教学过程当中,时刻把握上课的难度与节奏,适当扩充课堂的历史知识容量,为学生打底,活化学生历史思维,培养学生学史、识史、用史的能力,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主要的政治制度及其特点;教学难点:秦汉至元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的过程及其影响。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知道皇帝制度的突出特点及主要弊端;②概述中国古代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发展演变;③阐明秦汉至元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的大致过程。

过程与方法:①关注引文、图示等历史材料,在对历史材料的分析和研读中,初步掌握处理历史材料的一般方法;②通过对相关史料的分析,初步学会在分析、比较、概括中探究问题、思考问题。

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③通过对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政体的正确客观评价,学会把历史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客观评价,从而提高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学设计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学设计

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有关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体制的基本知识,了解中国古代从秦王朝到清王朝政治制度演变和史实,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脉络,初步培养汲取历史经验和应用于现代政治建设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各项措施,理解历史概念,并逐步总结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引导学生重视图示、引文等材料,在对历史材料的研读和分析中,初步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

这一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也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形成了阻碍。

教学课时:2课时。

重点难点: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难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及对重要历史概念的理解。

教学建议:(1)、本节教材的课标要求是列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关于政治制度涉及面较广,教材讲述的五方面内容主要是体现中国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进与强化。

内容丰富,充实因而课时较紧,因此在整体设计本课教学过程和课时分配上都应突出重点,详略得当。

(2)、第一目“法令出一”,讲述的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即皇帝制度,要求学生掌握皇帝制度的由来及其特征。

可结合课本“学习思考”中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记》中的内容来加深对皇帝制度特征的理解。

(3)、第二目“君权与相权”,通过历代削弱、分散相权来说明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

汉武帝削弱相权主要举措有两种:一是频繁换相,二是用中朝来架空外朝权力。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以及召集政事堂会议,实际起到了分散相权的作用。

到了宋代通过设置中书门下以及增设参知政事等方式进一步分割相权。

到明初正式废丞相。

(4)、第三目“中国古代的监察体制”,主要讲述中国历代监察体制的演变,要使学生明确中国古代的监察体制也是服务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监察制度发展走向健全正体现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和强化。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历史)教学设计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历史)教学设计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历史)教学设计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精品源自语文科[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与帝王权力逐步强化2、了解中国古代王朝设置监察机构,而这种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是有限的3、掌握古代选官制度的演进经历了”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三个阶段4、培养利用历史资料分析、处理的能力,通过讨论与思考,初步培养学生用历史眼光和历史意识来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影响。

5、通过事实的学习学生掌握从西汉到宋中国的政治制度屡经变化,其中中央官制变化的趋势及反映出来的本质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认识君主专制制度对古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明了从西汉到清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体制不断加强的过程中,存在着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的斗争,涉及着中央官制和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让同学们自己制作这一演变和发展的简表。

在制作简表的基础上采用讨论法解决一些基本问题。

2、集中串讲,并解决上一节课提出的问题,总结中央集权制发展的趋势和本质。

培养学生的总结历史规律,把握历史脉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我国从西汉到宋朝1千多年,每个朝代都采取了维护中央集权的制度,从而对中国的政治制度的演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曾经有的政治文明,了解我国先人的政治上之精明。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有许多优良的部分是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的。

学生了解现在的政治措施有一个基本基础,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

2、经济发展不等于国家富强,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革新政治。

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大政治反作用于经济,在增强经济、科技实力的同时,还要不断深化政治、经济和军事体制的改革,提高政府机构的办事效率,加快国防现代化建设,更大限度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精品源自语文科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高中历史《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案8 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案8 人民版必修1

(4)结合图一、二、三,扼要归纳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 地方权力日益削弱,中央权力日益加强。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主备人 惠云娟 审核人 杨林 备课时间 2010.9.8 上课时间
课题: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学生姓名 班级 评价 批阅时间
【教学目标】
1、列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 2、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课前预习: 一、君权与相权——君主专制的演进
1、汉朝——由“总理大臣”到“外朝” (自主学习) 2、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完善 ⑴ 内容 ① 唐代中央设中书省 、门下省和尚书省三省,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② 唐初,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负责草拟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 ,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 ⑵ 作用 ① 三省分工明确,既有合作,又相互牵制和监督 ,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② 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 ③ 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3、北宋——相权的进一步削弱(自主学习)
6、唐太宗时,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
7、为对辽阔的地域实行有效的控制和治理,元政府决定实行
2
高中历史《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案 8 人民版必修 1
A.郡县制度 B.郡国并行制度 C.行省制度 B.使地方权力进一步分散 D.使中央各部门权力得以相互制约 B.竭力削弱相权 D.削弱地方势力 B.设立三省,分散相权 D.设立内阁,强化相权 ②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员 C.②④ C.科举取士 D. ①④ D.勤政爱民 ③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严密 D. ②③④ ④逐渐强化对 ③地方官吏由中央统一任命 ④实行三省 D.三省六部制度 8、隋唐的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完善”的含义是 A.中央机构设置的增加 C.使皇权进一步加强 A.极力提高皇权 C.削弱将帅权力 A.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C.设参知政事,分割相权 ①皇帝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六部制,中央各部门相互制约 A.①③ A.善于用人 B.②③ B.虚心纳谏 12、唐赵嘏诗曰: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这是说唐太宗 13、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官吏的控制和监视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14、以下哪组地方在元朝和清朝都曾单独设立过(行)省 A.陕西、甘肃、云南 C.江西、山东、四川 A、实行察举制 A.郡国并行制 B.陕西、山西、江西 D.江苏、江西、云南 C、取消封国 C.九品中正制 D、创设御史大夫 D.科举制 ②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高一历史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案

高一历史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案

高一历史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材分析:本节的核心内容实际是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过程。

在对这一概念准确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认识到这一制度内存在的两对矛盾是突破这一问题的关键。

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

矛盾。

历朝政治制度的变化实际上都是围绕这两个问题进行的,而且变化的趋势十分明显,即皇权的不断加强与中央权力的不断加强。

这种变化的深层原因仍在于封建自然经济的特征。

教材重点:从汉至元中央和地方的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材难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特点学生分析:知识状态:对从汉到元的各类政治制度了解不是很多对各朝名相有所了解,但对相权和皇权的关系了解不多认知能力:联系、比较能力较差,对从汉至元制度变革原因及作用不易理解。

理解思维能力水平较低,对一些专有名词或概念如“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易理解。

学习情绪:对具体的感性的历史知识比较感兴趣对制度、政策、措施的原因分析、结论评价不感兴趣。

教师应对:*针对本课概念多,跨度大这一特点。

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采用动态图示法、角色扮演谈话法、讨论法等手段,动静相长,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针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概念较难理解及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知识点较多。

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又较差的特点,教师采用直观图示法和联系法,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充分调动,从而形成深刻的印象。

*重视图示、引文等材料,在对历史材料的研读和分析中,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一般方法。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忆秦朝政治制度的主要概况,复习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相关史实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秦的中央集权制度是如何建立的?生:A、采用皇帝称号,创立皇帝制度B、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公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师:中央三公中丞相的职能是什么?(通过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得丞相权高位重的地位)2、创设情景:选取宋以前的丞相与皇帝议事的影象片段与宋以后的丞相皇帝议事的影象片段各一。

历史ⅰ人民版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案

历史ⅰ人民版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案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三个阶段: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
1、世官制〔先秦〕
2、察举制〔两汉至魏晋〕
汉初〔德行和才能为选官标准〕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评价:表达封闭特征,民意无从表达
3、科举制〔隋唐以来〕
隋唐以后,科举制成为主要选官制度
评价:
弊端:科举考试科目及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范围,特别是明清八股取士,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人。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利于知识创新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导致近代中国自然科学落后的重要原因。
进步性:〔1〕打破了世家大族的垄断;
〔2〕保证了行政人员来源,提高了行政效率;
〔3〕形成了重学风气;
〔4〕表达了公平公正;
〔5〕促进了唐诗的繁荣;
〔6〕外传日、朝、韩,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二】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1、秦汉:郡县〔汉中后期——州郡县〕
2、唐:道、州、县
3、宋:路、州、县
4、元:
〔1〕实行行省制〔10个〕形成省、路、府、州、县级制
4、通过事实的学习学生掌握从西汉到宋中国的政治制度屡经变化,其中中央官制变化的趋势及反映出来的本质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君主专制制度对古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让同学们自己制作这一演变和发展的简表。在制作简表的基础上采用讨论法解决一些基本问题。
2、集中串讲,并解决上一节课提出的问题,总结中央集权制发展的趋势和本质。培养学生的总结历史规律,把握历史脉络的能力。
评价: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3、宋代:北宋在宰相之下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使管理军事,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使管理财政收入等,分割宰相的财政权。这样宰相权力一分为三,便于皇帝总揽大权。

2019-2020年高中历史《1.3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学案人民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历史《1.3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学案人民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历史《1.3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学案人民版必修1一、关于君主专制的基本认识1、概念:2、确立:3、特点:思考一:君主专制在中国一直延续两千多年,直至辛亥革命才宣告结束,你怎么看待这个在中国持续了这么长时间的制度?二、君权与相权的发展1、发展演变(1)秦朝:(2)汉:西汉:东汉:(3)唐:(4)宋:2、发展趋势:三、监察体制1、发展演变:(1)秦:(2)汉:(3)汉以后2、评价:思考二:监察制度中国古已有之,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都很重视监察制度,为什么?今天我们有没有监察机构,如果有,试举两个。

当今国家提倡阳光执政,反腐工程,你认为如何才能切实有效的加强监察力度?三、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1、奴隶社会:(1)概念:(2)影响:2、西汉—魏晋南北朝:(1)概况:西汉:魏晋南北朝(2)评价:3、隋唐—1905:(1)概念(2)评价:思考三:你认为科举制对我们今天有没有影响,如果有,你能举例说明吗?中国历代人才选拔方式经过了不断变化,你认为要选拔到真正的人才有哪些方式?四、地方行政区划1、发展演变(1)秦(2)汉:(3)唐:(4)宋:(5)元(6)明:(7)清:2、元朝的行省制度(1)原因:(2)设置:腹里:十省:宣政院:(3)职权:(4)评价:[检测反馈]一、选择题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虽有严重的弊端,但也有客观作用,其中最重要的是A、有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B、始终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C、有利于抵御外来侵略D、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2、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而宰相中常常有七八个参与议政,统治者这样做的目的是A、完善中央集权B、防止宰相专权C、扩大中央官员的民主权利D、便于向地方派出高级官员3、右图是秦与隋唐时期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B、唐代以分权而得以集权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D、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分别下放到兵部与吏部4、下列关于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是封建经济政治发展的产物②其体现了封建制度的残暴性③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的深远的影响④是导致秦朝灭亡的原因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5、“丞相”职位长期沿用主要是适应A、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B、发展农工商业生产的需要C、加强民族交流和对外交往的需要D、管理官吏,治理人民的需要6、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是①建立皇权的绝对权威②皇权控制中央机构③削弱地方势力④注重思想控制,文化专制A、①②③B、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7、元朝在秦朝郡县制的基础上实行了行省制度,其对后世最突出的影响是A、加强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B、为以后我国的地方行政区划奠定了基础C、有利于元朝民族政策的实施D、使各族人民统一在中央政权的管辖之下8、隋唐时期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得以完善,其完善的含义是①皇帝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②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吏③地方官吏由中央任命④实行三省六部制,中央各部门相互制约A、②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9、隋唐以来历朝统治者都沿袭使用科举制度,其根本原因是科举制度A、有利于选拔人才B、有利于巩固专制统治C、以儒家思想为核心D、得到了不断完善10、元朝时推行行中书省制度,加强对全国的管理,在地主上不归中书省管辖的是A、河北省B、山西省C、山东省D、云南省11、明太祖说:“自秦始皇置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出现丞相专权现象的根本原因A、丞相中多是奸臣B、皇权软弱C、丞相权力过大D、皇权专制12、下列关于西汉时期刺史制度表达不正确的是A、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B、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而产生C、皇权空前加强D、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是其主要职责二、材料题,阅读下列材料后作答材料一:(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原指箭射出所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笼、圈套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君主专制制度的演变与强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文是第二课内容的延伸和扩展。

秦王朝建立大一统的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帝国之后,中国从汉王朝到清王朝政治制度沿袭秦朝,君主专制政体逐渐强化。

这主要表现在君权与相权的互动,同时本文也对相关政治制度的形式进行了必要的分析。

二、教学目标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有关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体制的基本知识;2、了解中国古代从汉王朝到清王朝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3、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脉络;4、初步培养学生汲取历史经验以应用于现代政治建设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以金字塔:秦朝政府的组织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定律、皇帝制度的特点以及官僚体制变化的基本原则。

2、以史料和小故事的形式,向学生说明相权的地位以及与君权的矛盾。

3、展示三省六部制结构图,以便于学生理解三省之间的关系,以及皇帝设立三省六部制的目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本课,认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

2、在肯定中国古代政治建设成就的同时,应当看到君主专制政体的黑暗和腐败。

3、查阅有关资料,就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在近代以来政治生活中的影响,进行思考和总结。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历代专制主义王朝权力愈益集中的特点,了解这一现象和中国政治形态历史演进的关系。

2、教学难点:历朝官制十分复杂纷乱,要全面粗线条地梳理,了解其中与本课内容有关的基本知识,认识政治史的主要特征。

四、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谈话法、讨论法、图视法、讲述法等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朗读:好了歌人人说做皇帝好,其实皇帝也烦恼;忠奸难辩睡不好,后宫争宠吃不消;汉武帝所用丞相十二人,下狱死者占其半,生者如田虫分,石庆,公孙弘辈,只能装袭作哑,惟命是从而已。

以至于讨论出兵边疆的大事,汉武帝竟说“田虫分不足与计”。

汉武帝如此重用内朝官,用近臣,内朝来压制宰臣和外朝,所以当他拜公孙贺为相时,贺竟伏地大哭,不受印绶。

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

打油诗反映了威风的皇帝的哪些烦恼?其中最主要的是解决什么问题? 看来威风八面的皇帝也有许多的烦恼,他就亟待解决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以及监察制度和选官制度等系列问题。

秦始皇建立了一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之后中国历代政治体制沿袭秦政,君主专制政体逐渐强化。

而本节就是总结了中国古代王朝专制政体逐步强化,政治权力逐步集中的历史。

【新课讲授】一、“法令出一”多媒体展示:《商君书》强调“权制独断于君。

”“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史记·李斯列传》“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引导学生思考,归纳出中国古代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的核心内容或“皇帝”制度的突出特点:皇权至高无上。

(可举例说明)这种皇帝制度在中国维持两千年之久,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方才废除。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学习思考”;再现这种“皇帝”制度的突出特点。

二、君权和相权君主尽管自称为“天子”或龙子龙孙,但没有三头六臂,为了更好的执政,任命人员成为自己的政治助手,处理各种事务。

据《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说:丞相的职能,是“掌丞天子助理万机”。

中国古代王朝的宰相、丞相就是皇帝的主要助手。

丞相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宰”的本义为“主宰”,“相”的本义是“辅佐”。

皇帝在执政过程中,通常注意限制相权来独揽行政大权。

因此,历代王朝的君主采取措施限制相权:(1)汉武帝限制相权的措施:汉武帝执政时期有一强化君权的重要举措就是频频更换丞相,让我们看看这位大汉天子在位54年间换了多少宰相。

多媒体展示: 姓名离任原因 任职时间 窦婴免职 1年2月 许昌免职 3年8月 田虫分去世 3年9月 薛泽免职 7年6月 公孙弘去世 2年4月 李蔡畏罪自杀 3年 严青翟畏罪自杀 2年10月 赵周下狱死 2年7 石庆去世 8年3月 公孙贺下狱死 12年2月 刘屈髦下狱腰斩 2年2月 田千秋 (昭帝时死) 2年即使是这样,但对汉武帝来说更换丞相仅是加强皇权的“治标”之法,假设你是大汉天子你该怎样“治本”呢?设立中朝对抗外朝。

中朝官的官员的构成起初是皇帝的文学侍从之臣,被称之为“天子宾客”,即司马相如、东方朔、枚皋、严安、主父偃等这批人,以后经常让平民出身的布衣做丞相,起用他身边的一些侍从为尚书令、侍中,参与国家大事决策,而让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机构只管执行皇帝下达的绍书、旨意和手谕等。

这样,就形成了由尚书令、待中组成的“中朝”决策机构和由三公九卿组成的“外朝”执行机构。

至此,丞相被夺去了决策权,权力受到限制。

由此达到削弱相权、强化君权的作用。

(2)唐代限制相权的措施隋唐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

与汉朝相比最大的变化在于唐朝中央机构中的三省主管都在行使宰相权,这样唐朝中央机构就有三个宰相,而汉朝时只有一个宰相。

可见唐代相权一分为三,宰相的权力被大大削弱;三省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牵制和监督,最终扩大了皇权,保证了封建君主专制中心地位。

工作流程可以描述为:皇帝-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

尚书省相当与今天的公务员,下辖各部委办局机构,属于行政机构,中书省主管政令文书的草拟,而门下省主管政令文书的审核。

(3)宋代限制相权的措施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于是采取措施进一步削弱宰相的权力,即设中书门下,来行使宰相的行政权,后来又设“参政知事”分割宰相行政权,从而使相权进一步分散,其中著名的诗人兼改革家范仲淹与王安石都曾任参政知事职务。

组织学生创设秦朝、唐朝、宋朝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央行政的情景:【史料链接】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

丞相竭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

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

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

但到宋朝,宰相只能站着同皇帝议事。

据说是宋太祖改变这一做法的,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们还坐着,宋太祖称自己眼睛昏花看不清,让大臣们近前指给他看。

等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

此后宰相大臣就只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

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议”须“众官皆跪”。

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

【读史感悟】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的上朝礼仪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从坐而上朝到立而上朝再跪而上朝。

反映了君相关系日益紧张严峻。

可见,历代中央机构在不断调整、改革,但总的来说,是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

三、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1)概况多媒体展示: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中写道:“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经验,防止滥用权力的办法,就是以权力制约权力”。

你知道当今社会有哪些方式可以制约权力的滥用吗?中国古代是如何防止和惩治权力的滥用呢?引导学生自行归纳、总结,即秦:中央政府和郡一级行政机关内,都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中央:御史大夫属下的官员承担西汉:设刺史(引导学生看教材插图)。

以后历朝:设御史台、都察院等。

(2)评价(讨论)你知道我国古代有哪些大贪官?学生回答:杨国忠、刘瑾、和绅等,那么当时的监察系统无法制约他们的恶行?教师总结归纳:监察体制的建立及不断完善,是为了防止官员腐败、贪脏枉法,滥用职权等,以适应专制主义王朝实行有效统治的需要,在执行过程中发挥过积极作用。

但是,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贪脏枉法的情形司空见惯,使得监察系统受到严重破坏,作用有限。

四、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长期的君主专制王朝需要大量官员为其服务,以确保国家机器的运转。

那么这些官员怎么产生呢?多媒体展示:“选官制度: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相应的实行时间:先秦时期、秦汉至魏晋南北朝、隋唐至明清时期。

解释一下各自的特点:世官制是官位世袭,下层人士一般没有参政的机会;察举制是由官吏察访合适人才,至魏晋南北朝发展为九品中正制;科举制是一种考试选官制度,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为中下层地主知识分了提供了机会。

我们重点强调科举制度,选官制度建立的目的:强化专制统治,重视集纳人才以充实执政集团,提高行政效率。

【读史感悟】唐太宗在金殿瑞门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入吾毂中。

但是,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则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举制两种相左观点的看法。

同学们有去注意到这样的想象,唐宋时期的许多诗人官员出身与进士,而明清时期的许多文化名人却不是状元或进士而是落第秀才,你能举例说明吗?杜甫、韩愈、欧阳修、苏轼;李时珍、曹雪芹、宋应星、蒲松龄等。

难怪长期以来人们对科举制度有不同看法,大致是:①主要是积极的,但也有消极作用。

②主要是消极的,但也有积极作用。

请按自己的见解,说明你同意哪种看法,阐述理由。

(可让学生讨论)(经讨论后,总结归纳),科举制作为一种考试选官制度,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有利于中下层地主知识分子参政行政的机会,从而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巩固起到了积极作用,这一制度对后世也产生极大影响。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制度日益僵化、固定化,特别是明清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才,多数是君主的忠实奴仆等,从而日益出现严重的弊端。

五、行省的设置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专制统治,历代王朝在地方都作了重大调整、改革。

(1)概况(下面请学生到黑板上列表或作示意图)(2)意义①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具有重大意义。

②对于巩固和扩大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统治有极大意义。

多媒体展示:“元朝的行省”地图,指出大都、辽阳行省、江浙行省等。

【课堂小结】简要叙述本节内容,即:君主专制政体,专制主义集权制度在不断完善、演进及强化,其中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以皇权至高无上的核心;历朝历代积极调整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总的来说: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分散削弱,地方权力不断消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同时,为了强化专制统治,历代不断调整变革监察体制,选官制度。

七、板书设计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一、“法令出一”“皇帝”制度的突出特点:皇权至高无上。

二、君权和相权(1)汉武帝限制相权的措施:频繁更换丞相;设立中朝对抗外朝。

(2)唐代限制相权的措施:三省六部制,将相权一分为三。

(3)宋代限制相权的措施:设中书门下,又增设“参知政事”分散相权。

三、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1)西汉:中央:御史大夫;地方:刺史(2)东汉至元:御史台(3)清:都察院四、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选官制度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实行时间先秦时期秦汉至魏晋南北朝隋唐至明清依据血缘出身德才孝廉考试成绩特点官位世袭,只限定在贵族的范围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