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九 上机指导

合集下载

c程序设计实验参考答案

c程序设计实验参考答案
编程求出某学生期末三门课程的总分及平均分。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main( )
{ float a,b,c;
float s,v;
scanf("%f,%f,%f,%f",&a,&b,&c);
s=a+b+c;
v=s/3.0;
printf("\n%7.1f,%7.1f",s,v);
}
实验五参考答案
一.1、a=10,b=30,c=10
}
2、main()
{int i;
double m=100000,n,s;
n=0.01;
s=0;
for(i=1;i<=30;i++)
{s+=n;
n=n*2;
}
printf("%f %f\n",s,m*30 );
}
实验八参考答案:
一.1、s=12345
2、7,
5,
3,
3、<1,2>=6
二.1、% for(j=k;j>0;j--)
第4行改为scanf("%d",&a[i]);
第12行改为printf("av=%d\n",av);
四.1、分析:C中数组长度必须是确定大小,即指定N的值。排序的方法有多种,取出其中两种作为参考。
方法一:起泡排序
从第一个数开始依次对相邻两数进行比较,如次序对则不做任何操作;如次序不对则使这两个数交换位置。第一遍的(N-1)次比
{ case 10:
case 9: ch='A'; break;
case 8: ch='B'; break;

大学计算机基础上机指导

大学计算机基础上机指导

大学计算机基础上机指导在大学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中,上机实验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上机实验可以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然而,对于一些初学者来说,可能对于如何进行上机实验感到困惑。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大学计算机基础上机指导,帮助大家顺利完成上机实验。

一、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上机实验之前,我们需要做好一些准备工作,以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1. 硬件准备:在进行计算机实验时,需要使用计算机设备。

确保你的计算机设备正常运行,硬件联网正常,同时确保计算机内存和存储空间充足。

2. 软件准备:根据实验要求,安装相应的软件和工具。

例如,如果实验涉及到Java编程,那么你需要安装Java开发环境(JDK);如果实验涉及到数据库操作,你需要安装数据库管理系统(如MySQL)等。

3. 学习资料准备:在实验之前,认真复习实验相关的理论知识,了解实验的目标和要求。

还可以准备一些相关的参考资料,以便在实验过程中查阅和解决问题。

二、实验步骤详解完成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后,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上机实验:1. 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书:在开始实验之前,先通读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的要求、目标和步骤,明确自己需要完成的任务。

2. 确定实验环境:根据实验要求,打开相应的软件或工具。

确保软件环境的正确配置,例如设置正确的编译器版本、数据库连接等。

3. 实验过程记录: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记录每个步骤的操作和结果。

建议在实验过程中使用笔记本或电脑文档来记录,以便后续查阅和分析。

4. 问题解决: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编译错误、代码逻辑错误等。

遇到问题时,可以先自行查找解决方案,例如查阅相关资料、阅读编程语言的官方文档等。

如果问题无法解决,可以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5. 实验结果验证:在完成实验后,需要进行结果验证。

通过比对实验指导书给出的答案或结果,检查自己的实验结果是否正确。

三、实验注意事项在进行上机实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遵循实验要求:实验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操作,不要擅自更改或修改实验要求。

C语言上机实验

C语言上机实验

实验一(第1章实验)实验目的:1.掌握运行C语言程序的全过程。

2.熟悉编译环境。

3.初步熟悉C语言程序的语法规定。

4.了解简单函数的使用方法。

实验内容:1.编程且上机运行:求3个整数的和。

2.编程且上机运行:求2个数的和、差、积和商。

3.编程且上机运行:输入3个数,求最大值。

4.编程且上机运行:输入圆的半径,求圆的面积和周长。

5.在屏幕上输出:“hello world!”实验结果:实验二(第3章实验)1.实验目的:理解C语言的类型系统。

实验内容:写程序测试数据-2在类型char,int,unsigned int,long int,unsigned long int 中存储情况。

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参见各种类型的存储实现描述。

2.实验目的:了解混合类型计算中类型的转换规则。

实验内容:写程序测试多种类型数据一起运算时类型的转换及表达式结果的类型。

注意unsigned int和int数据运算时类型转换的方向。

实验过程:/** 类型转换问题* 试问下面两个表达式等价吗?*/#include <stdio.h>#include <stdlib.h>int main() {unsigned int ui,uj;ui = 1;uj = 2;if (ui < uj)printf("\n%u < %u is true !\n", ui, uj);elseprintf("\n%u < %u is false !\n", ui, uj);if (ui - uj < 0)printf("\n%u - %u <0 is true !\n", ui, uj);elseprintf("\n%u - %u <0 is false !\n", ui, uj);system("pause");return 0;}实验结果:参见类型转换规则。

《数据结构》实验指导书

《数据结构》实验指导书
四、实验说明
1.单链表的类型定义
#include <stdio.h>
typedef int ElemType;//单链表结点类型
typedef struct LNode
{ElemType data;
struct LNode *next;
2.明确栈、队列均是特殊的线性表。
3.栈、队列的算法是后续实验的基础(广义表、树、图、查找、排序等)。
六、实验报告
根据实验情况和结果撰写并递交实验报告。
实验四 串
一、预备知识
1.字符串的基本概念
2.字符串的模式匹配算法
二、实验目的
1.理解字符串的模式匹配算法(包括KMP算法)
typedef struct
{ElemType *base;
int front,rear;
} SqQueue;
4.单链队列的类型定义
typedef struct QNode
{QElemType data;
typedef struct list
{ElemType elem[MAXSIZE];//静态线性表
int length; //顺序表的实际长度
} SqList;//顺序表的类型名
五、注意问题
1.插入、删除时元素的移动原因、方向及先后顺序。
4.三元组表是线性表的一种应用,通过它可以更好地理解线性表的存储结构。同时矩阵又是图的重要的存储方式,所以这个实验对更好地掌握线性表对将来对图的理解都有极大的帮助。
六、实验报告
根据实验情况和结果撰写并递交实验报告。
实验六 树和二叉树
一、预备知识
1.二叉树的二叉链表存储结构

实验上机指导书(Deform基础操作)

实验上机指导书(Deform基础操作)

上机实验DEFORM软件的基本操作1实验目的了解认识DEFORM软件的窗口界面,掌握DEFORM软件的前处理、后处理的操作方法与技能,学会运用DEFORM软件分析实际问题。

2实验内容(1)运用DEFORM绘制或导入各模具部件及坯料的三维造型;(2)设计模拟控制参数;(3)定义模具及坯料的材料;(4)完成模具及坯料的网格划分;(5)调整模具和坯料的相对位置;(6)设定模具运动;(7)设定变形边界条件;(8)生成数据库;(9)利用后处理观察变形过程,绘制载荷曲线图,观察变形体内部应力、应变及损伤值分布状态;(10)制作分析报告。

图1圆柱体镦粗过程模拟3实验步骤3.1创建新项目打开DEFORM软件,在DEFORM主界面单击设置工作目录为C:\DEFORM3D\PROBLEM。

单击按钮,弹出Problem setup(项目设置)对话框,选择使用Deform-3D preprocessor,单击进入项目位置设置对话框,直接单击进入项目名称设置对话框,在Problem name框中输入本项目名称“Upset”,进入DEFORM-3D前处理界面。

3.2设置模拟控制初始参数单击Input/Simulation controls菜单或单击按钮进入模拟控制对话框,在对话框左侧的栏中选取Main窗口,如图2所示。

设定模拟分析标题为“Upset”,操作名为“Upset”,Units单位制为“SI”,分析模式为变形“Deformation”,单击OK按钮,完成模拟控制的初始设置。

图2模拟控制初始设置3.3创建对象3.3.1坯料的定义单击对象设置区的按钮,进入Workpiece对象一般信息设置窗口,。

在Object name后面的框中输入“Billet”,单击其后的按钮,将对象名称改为“Billet”。

在Object type(对象类型)中选择Plastic(塑性)。

单击对象设置区的按钮,进行对象几何模型的设置,单击按钮,进入几何造型单元。

C语言实验

C语言实验

提交作业要求1.建立一个学号+姓名文件夹(如:20111234张志),建立一个实验报告文件(实验报告.txt或实验报告.doc均可),将实验步骤和程序运行结果拷贝到.txt文件或.doc文档中(可用Alt+PrtSc组合键抓屏),把每次的实验报告(.txt或.doc)和源程序(.C文件)放在学号+姓名文件夹中,上传到教师机“03/09教学班”下面对应的班级文件夹中,下机前把文件夹删除。

2.课外编程题提交到教师机“程序设计”文件夹中。

上机注意事项●运行程序时,应在英文状态下输入数据。

●上一个程序运行结束后, 要关闭工作区或VC窗口, 重新建立一个文件,输入下一个程序。

●编译时死机,将原程序窗口最小化,将程序拷贝到重新打开的VC文件中,可激活系统。

第一次实验(基本程序设计)★预习: 上机指导P4~10详细阅读上机指导P6~7, 掌握vc++6.0的使用方法。

★实验内容:(1)实验1(P5)①(p6)2. 调试修改(改错:求由键盘输入的任意两个整数的乘积。

)#include<stdio.h>void main(void){ int c;scanf(“%d,%d”,&x,&y);/**********FOUND**********/c=a*b/**********FOUND**********/printf(“The product is:%d\n”,c)}②(p7)3.完善程序(程序填空:求圆面积)#define PI 3.14159#include<stdio.h>void main(void){ float r ;double area;scanf(“%f”, &r);/**********SPACE**********/area=【?】;printf(“area=%f\n”, area);}(2)学习编程:①编写一个两个整数相乘的C程序,要求输出格式为: c=3*4=12②从键盘输入三个整数,计算并输出三个整数的平均值。

实验室学生上机实验守则

实验室学生上机实验守则

实验室学生上机实验守则
一、听从管理人员安排。

必须按时进入机房,迟到者按规定处理。

二、凡进入机房人员必须穿戴鞋套,离开机房范围脱下鞋套。

保持机房的清洁卫生。

三、在机房范围内,不大声喧哗,不影响他人学习工作。

四、在机房范围内不吸烟、不携带饮料食品进入实验室,严禁在机房范围内嚼口香糖等,违纪者按规定严肃处理。

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正确使用仪器设备。

六、听从教师指导,如发生意外事故,应立即报告教师和管理人员处理。

七、严禁学生私自打开电脑桌后面的小门,自已触弄机器。

发现者按规定严肃处理。

八、实验、实习结束后,应关闭自己的计算机。

九、如果是私自动手触弄电脑硬件,导致损坏仪器设备、器材的,按《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规定》处理;造成重大事故者,按学院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初中化学实验九册教案

初中化学实验九册教案

初中化学实验九册教案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将学会利用不同的实验方法分离混合物,达到纯净化的目的,掌握物质的分离技术。

实验原理:物质的分离与纯净化是化学实验中的基本技术之一,它包括离心、过滤、蒸发、结晶、沉淀等分离方法。

实验一:用离心分离沙、铁钉、水的混合物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将学会用离心分离不同颗粒大小的杂质。

实验步骤:1. 取一只离心管,将沙、铁钉、水混合物倒入。

2. 将离心管放入离心机中,以4000转/分的速度离心5分钟。

3. 取出离心管,用钳子将上层的水倒掉,然后倒出下层的沙和铁钉混合物。

4. 将沙和铁钉混合物用磁铁吸取出铁钉,得到分离后的沙和铁钉。

实验二:用过滤分离沙、盐水的混合物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将学会用过滤分离杂质和溶液。

实验步骤:1. 取一个漏斗和过滤纸,将漏斗支在烧杯上,将过滤纸放入漏斗中。

2. 将沙、盐水混合物倒入漏斗中,让盐水通过过滤纸过滤,留下沙在上面。

3. 将过滤后得到的盐水加热蒸发,得到分离后的盐。

实验三:用结晶分离食盐水溶液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将学会用结晶分离溶液中的固体物质。

实验步骤:1. 将食盐加入到水中搅拌,使其充分溶解。

2. 将溶液倒入一个容器中,用小火慢慢加热,让水慢慢蒸发,直到出现晶体。

3. 将晶体取出晾干,得到分离后的食盐。

实验四:用沉淀法分离硫磺、铁粉、砂糖的混合物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将学会用沉淀法分离混合物。

实验步骤:1. 将硫磺、铁粉、砂糖混合物加入到酸中,搅拌均匀。

2. 加入硫酸铜溶液,产生沉淀。

3. 将产生的沉淀过滤,得到分离后的硫磺。

实验评价:本实验主要通过四个实验展示了物质的分离与纯净化的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掌握了这些基本技术,加深了对物质的理解和化学实验的兴趣。

九年级化学《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教案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教案沪教版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2.掌握实验室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3.能够正确进行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

教学重点:1.实验操作的基本步骤;2.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3.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1.正确操作和使用仪器;2.实验中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回顾前几次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解(20分钟)1.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1)实验前的准备工作:阅读实验操作步骤,了解实验目的和原理,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

(2)实验中的操作要点:仔细测量和称取试剂,使用准确的仪器,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注意时间控制和温度的控制等。

(3)实验后的整理工作:清洗实验器材和容器,妥善处理废液和废弃物。

2.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1)佩戴实验室常规防护用品,如实验服、安全眼镜、手套等;(2)实验操作时保持专注,注意仪器的正确使用和试剂的正确处理;(3)禁止在实验室里吃东西、喝水,禁止摆弄、触碰未经允许的实验器材和试剂;(4)遇有突发情况或实验事故,应立即向老师求助,并配合进行相关急救措施。

3.仪器的使用方法:介绍实验常用仪器及其使用方法,如容量瓶、量筒、试管、滴定管等。

三、演示与实践操作(30分钟)老师进行相关实验的演示,学生则进行相应的操作实践,如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准确测量试剂和掌握滴定管的使用方法等。

四、小组合作实验(3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合作实验,通过合作完成一定的实验任务,如酸碱中和实验等。

五、实验操作总结(1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操作的经验进行总结,归纳化学实验中的基本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应的实验报告和实验操作复习题,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并认真复习相关实验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掌握了实验中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并且通过实践操作进一步提高了操作实验的能力。

2024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1《实验基本操作》教案(新版)湘教版

2024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1《实验基本操作》教案(新版)湘教版
学生学习效果
1.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掌握实验基本操作的技能,包括仪器的认识与使用、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等。
(2)学生能够理解实验原理,并能够运用相关的化学知识解释实验现象。
(3)学生能够正确收集实验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实验操作的精准性和效率。
内容逻辑关系
①实验基本操作的掌握:包括仪器的认识与使用、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等。
-学生能够认识不同仪器,了解它们的名称、用途和操作方法。
-学生能够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步骤,如取用药品、加热、搅拌等。
-学生能够了解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如避免交叉污染、正确使用实验器材等。
②化学实验原理的理解:学生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实验现象,理解实验原理。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体验实验基本操作的应用。
-提问与讨论:学生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实验基本操作的知识点。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实验原理、操作步骤等内容,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框架。
(2)实验法: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实验操作,培养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现象、数据处理等问题,促进合作交流和思维碰撞。
2.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实验基本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三物理复习重要实验的原理与操作步骤

初三物理复习重要实验的原理与操作步骤

初三物理复习重要实验的原理与操作步骤实验一:用螺旋测微器测量物体长度实验目的:通过使用螺旋测微器的测量原理,学习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

原理:螺旋测微器是一种精密测量仪器,由主筒、螺旋测微杆和测微头组成。

螺旋测微杆带有刻度,每个刻度的长度对应着杆的微小位移,通过读数盘确定位移的大小。

操作步骤:1. 清理螺旋测微器表面,确保无尘,无污渍。

2. 将要测量的物体平放在支撑台上。

3. 用手轻轻旋转螺旋测微器的主筒,使测微杆缓慢接触到物体上。

4. 通过细微调整,使测微杆与物体良好接触。

注意不要过分用力,以免损坏螺旋测微器。

5. 读取螺旋测微器上的刻度数值,记录下来。

6. 为了增加精确性,可以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实验二:用杠杆原理测量物体的质量实验目的:通过使用杠杆原理,学习如何测量物体的质量。

原理:杠杆原理指出,在平衡状态下,杠杆两端所受的力矩相等。

利用这个原理,可以测量物体的质量。

操作步骤:1. 准备一个水平且能够自由旋转的杠杆。

2. 在杠杆上设置一个固定的支点,并固定一个参考物体。

3. 将待测物体放在杠杆另一端,使其与参考物体相距较远。

4. 通过移动参考物体的位置,使杠杆保持平衡。

5. 测量参考物体与支点的距离,记录下来。

6. 移除待测物体,将标准物体放在相同的位置。

7. 通过移动标准物体的位置,使杠杆重现平衡。

8. 测量标准物体与支点的距离,记录下来。

9. 利用杠杆原理的公式计算待测物体的质量。

实验三:用光栅光谱仪研究光的折射现象实验目的:通过使用光栅光谱仪研究光的折射现象,学习光的分光现象。

原理:光栅光谱仪是一种用于分析光的仪器,利用光栅的衍射原理实现。

当光通过光栅时,会发生不同波长的光线的衍射,形成光的分光现象。

操作步骤:1. 将光栅光谱仪放置在稳定的平台上,确保光栅平行于地面。

2. 将光源对准光栅光谱仪的入射口,并调整位置,使得光线垂直于光栅上。

3. 通过调整光源的亮度和位置,确保所需颜色的光线通过光栅后进入观察器。

上机指导书

上机指导书

操作系统上机指导书Operating Systems课程编号:0120408037上机学时:4学时适用专业:软件工程授课单位:软件学院上机名称:模拟进程调度一、上机目的及要求目的:通过本次上机,进一步掌握进程调度的功能和实现原理要求:1.每位同学事先做好相关的准备,上机前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预习本次上机的内容,事先熟悉与上机有关的软硬件环境(熟悉C++的编程环境)。

2.上机时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爱护上机设备,不得私自将使用的计算机加密码,影响其他同学的上机。

原则上每人固定上机设备,由始而终地进行上机,对于上机设备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向上机指导老师汇报。

3.学生提交上机的源代码,要求写明本人系别、班级、学号、上机题号等相关内容,填写不完整视为无效。

4.仔细记录上机需求分析、源程序及上机结果等内容,对于上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疑问要自己加以解决,并作为重点加以思考。

所有程序必须有电子版。

5.界面美观、友好,若显示信息较多应考虑分屏。

二、上机类型验证类型三、上机学时4学时四、上机设备微型计算机五、上机原理1.通过手动操作模拟操作系统内部进程调度的实现原理2.对照授课过程中讲述的各种进程调度算法,分析各种算法的优缺点,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六、上机步骤及内容1.软件的安装:安装C++软件。

2.设计PCB格式进程名用P1、P2、……、Pn标识,刚创建的进程放到就绪队列,队列分为就绪队列,阻塞队列,进程数不能超过8个,不能建立同名进程。

3.设计进程调度程序模拟两种以上调度算法(时间片调度、优先级调度)。

4.进程调度程序从活动就绪队列中挑选进程,若队列为空,应显示相应提示信息。

5.若挑选上一个进程,以显示进程名、状态、时间片、优先级等信息,表示一个进程被执行,若执行完,应删除相应PCB。

6.必须有出错处理。

七、思考问题1.各种调度算法的区别?2.在没有进程的情况下如果要调度将如何处理?3. 在进程数量超过要求数量后要创建进程将如何处理。

C语言实验指导书

C语言实验指导书

C语言上机实验指导实验一熟悉C语言程序开发环境一.目的要求1.熟悉在所用的计算机系统上如何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一个C语言程序。

2.掌握C语言的数据类型,熟悉如何定义一个整型、字符型、实型变量,以及对它们赋值的方法。

3.学会使用C的有关算术运算符,以及包含这些运算符的表达式,特别是自加和自减运算符的使用。

4.通过运行简单的C语言程序,初步了解C语言程序的结构特点。

二.实验内容1.调用编辑程序,输入以下程序,并进行编译和运行。

熟悉所用的系统使用什么命令进行编译和连接运行的。

编译和连接后所得到的目标程序的后缀是什么形式?main( ){printf(“This is a c program.\n”);}2.从键盘依次输入两个整数,计算并输出这2个整数之差。

# include “stdio.h”main(){ float a,b,c;printf(“input a,,b,:\n”);scanf(“%d, %d,”,&a,&b);c=a-b;printf(“c=%d\n”,c);}具体要求:①在Turbo C或其他编译环境编辑窗口输入该程序,然后进行编译连接。

如果在编译过程中有错误发生,则仔细检查并修改程序,再进行编译连接,直到没有错误为止。

②运行时按程序中要求的格式依次输入下列2个数:212,843.输入并运行以下程序,分析结果,体会自增自减运算符的特点,上机验证;main( ){int i,j,m,n,u=0,v=0;i=8;j=10;m=++i;n=j++;u+=i--;n-=--j;pr intf(“i=%d,j=%d,m=%d,n=%d,u=%d,v=%d\n”,i,j,m,n,u,v);}4.输入并运行下面的程序。

main(){int m,n;m=120;n=112;printf(“%d\t%d\n”,m,n);}要求:①运行程序记下结果。

②在程序的最后增加一句:printf(“%c\t%c\n”,m,n);再运行程序,并分析结果。

SuperMap上机指导_实验报告模板

SuperMap上机指导_实验报告模板

SuperMap软件制图一、实习目的1.掌握地图扫描矢量化的原理和方法,结合对河北政区图的矢量化掌握地图屏幕数字化的方法和步骤,学会使用GIS软件绘制一张完整的地图。

二、实习内容1.使用Supermap软件进行地图采集。

2.使用Supermap软件进行地图编辑。

3.使用Supermap软件进行地图整饰。

4.使用Supermap软件进行地图输出。

三、实习相关知识1.扫描矢量化的流程2. 地图要素分层及文件1.居民区(面状要素)2.水系(线状要素)3.铁路(线状要素)4.公路(线状要素)5.城市(点状要素)6.注记(文本要素)四、实习步骤1.创建数据源和数据集(1)鼠标右键单击数据源—>新建数据源,创建数据源“河北政区图”。

(2)鼠标右键单击“河北政区图”数据源—>新建数据集,创建数据集。

创建的数据集分别是市域(面状要素)、水系(线状要素)、铁路(线状要素)、公路(线状要素)、城市(点状要素)、注记(文本要素)。

2.导入栅格数据集(1)鼠标右键单击“河北政区图”数据源—>导入数据集,点击栅格图像文件(文件名 HBDT.TIF)添加到数据打入窗体中,(2)单击导入按钮,将栅格数据导入到河北政区图数据源中。

3.地图屏幕数字化(1)在图例管理器中,选择矢量化图层,以线状地物为例;(2)在对象绘制工具栏中,选择矢量化工具(3)选好数字化起点,然后单击鼠标左键开始数字化,让鼠标“十字丝”严格按沿境界线移动,选取图形特征点,单击左键采集坐标点,连续进行下去,直到一个多边形终点,双击左键结束数字化;(4)直到把地图上的所有边界绘制完成,(5)其他数据类型的矢量化,可以参照市域的矢量化过程完成,这里不再详细阐述了。

4.地图要素的编辑首先,选择需要编辑的地图对象,其次,选择“整形”工具按钮,最后利用选择工具,依据底图进行调整5.地图要素的整饰鼠标右键单击图例窗口中的点数据集,选择“风格设置”命令,为选定的符号设定属性,如符号类型(本图为省会为五角星,其它城市为圈形符号)、大小和颜色等。

九年级科学上册教师辅导讲义常见实验仪器和基本操作浙教版

九年级科学上册教师辅导讲义常见实验仪器和基本操作浙教版

常见实验仪器和基本操作试管蒸发皿(瓷器)平底烧瓶烧杯、计量仪器天平4.试纸的使用(1)类型及作用定性检测液体的酸碱性,分蓝色和红色方法:关闭分液漏斗下端活塞,将导气管插入盛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微热圆底烧瓶,若导管末端产生气泡,停止微热,导管末端形成了一段水柱,说明装置不漏气。

③检查下面有长颈漏斗的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方法:塞紧橡胶塞,关闭弹簧夹,从长颈漏斗注入一定量的水,使水面达到球形漏斗的球体部位,停止加水后,一段时间后水面不下降,说明装置不漏气④检验下图装置气密性方法:先向C中加入一定量水,关闭活塞段时间后液面差保持不变,则说明装置不漏气;左右两管中形成一定的液面差,如果一段时间后液面差保持不变,则说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⑤关闭装置中的弹簧夹后果不能,请简述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一贴”、“二低”、“三靠”⑴、所需仪器:主要有天平、烧杯、(1)实验安全1.防爆炸①可燃性气体(如H2、CO、CH4、C2H4、C2H2等)在空气中达到爆炸极限点燃时都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这些气体前均须检验纯度,进行这些气体实验时应保持实验室空气流通。

②H2还原CuO,CO还原Fe2O3等实验,在加热之前应先通气,将实验装置内的空气排出后再加热,防止与装置内5.防导管堵塞制气装置若发生导管堵塞,将导致装置内压强增大,液体喷出。

因此,制氧气和乙炔时,发生装置的导管口附近要塞一团疏松的棉花,以防导管被固体或浆状物堵塞。

6.防中毒①不能用手直接接触化学药品。

②不能用嘴品尝药品的味道。

③闻气味时,应用手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进入鼻孔。

④制备或使用有毒气体的实验,应在通风橱内进行,尾气应用适当试剂吸收,防止污染空气。

7.防烫伤①不能用手握试管加热。

②蒸发皿和坩埚加热后要用坩埚钳取放(石棉网上)。

8.防割伤(2)常见实验事故的处理方法意外事故处理方法少量浓H2SO4溅到皮肤上抹布擦拭——水冲——碳酸氢钠溶液冲洗酒精等有机物在实验台上着火用湿抹布、石棉或沙子盖灭,不能用水灭火浓NaOH溶液洒到皮肤上大量水冲洗,再涂硼酸液溴洒到皮肤上用酒精清洗误食重金属盐立即口服蛋清或牛奶水银洒到桌面上撒上硫粉进行处理三、题型突破题型一常见仪器的多种使用方法1、如图所示装置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仪器,它除用于洗气外,还有其他用途:、用手握住试管,试管内气体受热膨胀,在烧杯内若有气泡产生,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答案】A【解析】A、该装置未构成封闭体系,即右边的导管与大气相通.无论该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当用针(1)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B. C. D.⑴、请找出上图的错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将.准确量取..A B C D.A B C D E F G H I(1)、装置A中仪器①的名称为;装置中仪器②的名称为。

初中生物实验操作指导教案

初中生物实验操作指导教案

初中生物实验操作指导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生物学》教学目标:1. 了解实验操作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学会使用显微镜、试管等实验仪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实验操作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2.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1. 实验操作的细节处理。

2. 显微镜的调节和使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课堂所学知识,为新课实验操作做好铺垫。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实验操作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吗?二、实验操作指导(15分钟)1. 讲解实验操作的基本步骤:a. 准备工作: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

b. 实验操作: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注意安全。

c. 数据记录:观察实验现象,做好数据记录。

d. 实验报告:整理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

2. 注意事项:a. 遵守实验室纪律,听从实验教师指挥。

b. 实验过程中,不得随意离开座位,不得触摸实验仪器以外的物品。

c. 操作仪器时,要轻拿轻放,避免损坏。

d. 实验完毕,及时整理实验器材,清理实验现场。

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20分钟)1. 讲解显微镜的结构:镜筒、物镜、目镜、台架、载物台等。

2.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a. 取镜和安放:握住镜臂和镜座,轻放在实验台上,镜筒向前,镜臂向自己。

b. 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将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

c. 观察:将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象,物象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

d. 收镜:观察完毕,将显微镜收起,放回原位。

四、实践操作(2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一台显微镜,按照显微镜使用步骤进行操作。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023-2024学年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学期基本训练性实验解读

2023-2024学年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学期基本训练性实验解读

九年级物理(上)基本训练性实验解读一、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1.装置图连接串联电路2.实验过程及发现按图所示连接电路,观察开关控制两灯泡发光情况,依次把开关改接到电路中的不同位置,观察开关控制两个小灯泡发光的情况。

实验表明:在串联电路中,开关控制所有的用电器,开关位置改变,不影响其控制作用。

3.电路图连接并联电路4.实验过程及发现按图所示连接电路,闭合干路开关,依次断开两支路开关,观察支路开关的控制作用;闭合两支路开关,断开干路开关,观察干路开关的控制作用。

实验表明: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的通断,支路开关控制该支路的通断。

5.交流与评估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断开,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方可闭合开关。

串联电路电流只有一条路径,电路中一处断开,整个电路都是断路,用电器同时工作和休息。

并联电路电流有多条路径,一个支路断开,不影响其他的支路,并联电路中的用电器可以方便地各自工作和休息。

二、练习使用电流表1.装置图2.实验过程及发现首先要了解电流表使用注意事项,再按图连接电路,练习用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改变电流表在电路中的位置,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经比较发现电流表两次示数相等。

3.交流与评估使用前检查指针是否指零;将电流表串联在被测的那部分电路中;使电流从“+”接线柱流进,从“-”接线柱流出;选择合适的量程;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接接到电源的两极上;读数时看清量程和分度值。

三、练习使用电压表1.装置图2.实验过程及发现首先要了解电压表使用注意事项,再连接如图所示电路,将电压表先后接在小灯泡和电源两端,分别测出小灯泡和电源两端电压。

实验发现:电压表两次的示数是相等的,这表明:在只有一个用电器的电路中,用电器两端电压与电源两端电压相等,即该用电器分担了全部的电源电压。

3.交流与评估使用前检查指针是否指零;将电压表与被测用电器并联;使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选择合适的量程;读数时看清量程和分度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九 用地适应性评价用地适宜性评价流程:1)对工程地质、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等要素进行单项用地适应性评价2)利用叠加技术,生成综合的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本实验案例:某小镇,研究区域面积1555公顷,其中镇建成区42.6公顷,镇周边有2处独立工矿和5处较大的农村居民点。

本实验主要针对生活区进行评价:选定交通便捷性、环境适应性、城市氛围和地形适宜性4类评价因子,其中环境适宜性和地形适宜性还包含子因子,各因子权重见下表:评价因子子因子权重交通便捷性0.28环境适应性滨水环境0.09远离工业污染0.06森林环境0.07城市氛围0.18地形适宜性地形高程0.155地形坡度0.155注:本权重是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的,通过让专家对因素进行定量比较得出1.交通便捷性评价评价标准:根据距离省道、县道的远近加以确定评价因子分类分级交通便捷性距离省道0-500米,距离县道0-250米 5 距离省道500-1000米,距离县道250-500米 4 距离省道1000-1500米,距离县道500-1000米 3 距离省道1500-3000米,距离县道1000-2000米 2 距离省道3000米以上,距离县道2000米以上 11.1计算省道和县道的缓冲区1)打开“道路”图层属性表,选择“类型”字段为“省道”的要素2)为省道创建缓冲区:打开ArcToolbox, 分析工具\邻域分析\多环缓冲区,双击打开“多环缓冲区”对话框;设置参数,其中添加距离为500、1000、1500、3000、5000(想想为什么最大是5000,可不可以是其它距离?);设置字段名为“离省道距离”;点确定后开始计算缓冲区2)构建县道缓冲区:步骤类似以上两步,设置缓冲距离为250、500、1000、2000、5000,设置字段名为“离县道距离”1.2综合省道缓冲区和县道缓冲区:联合叠加1)打开ArcToolbox, 分析工具\叠加分析\联合,双击打开“联合”对话框;设置参数,把输出要素类命名为“交通便捷性评价”2)赋予综合评价值:打开新生成要素“交通便捷性评价”的属性表,添加“评价值”字段,使用“字段计算器”给“评价值”字段赋值,勾选“显示代码块”,见下图在“预逻辑脚本代码”栏中输入:value = 0if [离省道距离] = 500 or [离县道距离] = 250 Thenvalue = 5elseif [离省道距离] = 1000 or [离县道距离] = 500 Thenvalue = 4elseif [离省道距离] =1500 or [离县道距离] = 1000 Thenvalue = 3elseif [离省道距离] =3000 or [离县道距离] =2000 Thenvalue = 2elseif [离省道距离]=5000 or [离县道距离]=5000 Thenvalue = 1end if3)根据“评价值”字段,对“交通便捷性评价”图层作类别符号化显示后如下图1.3 转换成栅格数据打开ArcToolbox, 转换工具\转为栅格\面转栅格,双击打开“面转栅格”对话框;设置参数,其中像元大小为10,并点击右下角“环境”按钮,设置“处理范围”(与图层研究范围相同)。

点确定后,转换完毕,如下图2.环境适宜性评价2.1滨水环境评价滨水环境评价标准:根据距离河流、溪流的远近加以确定评价因子分类分级滨水环境距河流0-250米,或距溪流0-100米 5 距河流250-500米,或距溪流100-200米 4 距河流500米以上,或距溪流200米以上 3具体操作与“1. 交通便捷性评价”步骤相同注意:计算河流缓冲区时, 需勾选“仅外部面(多边形)”(想想为什么),并设置缓冲距离为250、500、5000;计算溪流缓冲区时设置缓冲距离为100、200、5000;给评价值赋值时,在“预逻辑脚本代码”栏中输入:value = 3if [离河流距离] = 250 or [离溪流距离] = 100 Thenvalue = 5elseif [离河流距离] = 500 or [离溪流距离] = 200 Then value = 4elseif [离河流距离] =5000 or [离溪流距离] = 5000 Then value = 3 end if最后转换为栅格数据的结果如下图:2.2 远离工业污染评价远离工业污染评价标准:根据距离成片工业区的远近加以确定评价因子分 类分级远离工业污染 距成片工业区1000米以上 4 距成片工业区200-1000米3 距成片工业区100-200米2 距成片工业区0-100米,或工业区内部1具体操作与“1. 交通便捷性评价”步骤相同 注意:1)计算工业缓冲区时, 需勾选“仅外部多边形”,并设置缓冲距离为100、200、1000、50002)工业缓冲区计算完之后,由于缓冲区不包含原有的工业区范围,需要把工业区的范围加入到缓冲区图层中,这里使用“更新叠加”工具(如果不勾选 “仅外部多边形”,则不需要使用“更新叠加”工具,想想为什么?):打开ArcToolbox, 分析工具\叠加分析\更新,双击打开“更新”对话框在“工业缓冲含工业区”属性表中添加“评价值”字段,给“评价值”赋值时,在“预逻辑脚本代码”栏中输入: value = 4if [离工业距离] = 100 or [离工业距离] = 0 Then value = 1elseif [离工业距离] = 200 Then value = 2elseif [离工业距离] = 1000 Then value = 3elseif [离工业距离] = 5000 Then value = 4 end if最后的栅格数据结果为:2.3 森林环境评价森林环境评价标准:根据距离林区的远近加以确定评价因子 分 类分级森林环境距林区0-500米,或林区内5 距林区500-1000米 4 距林区1000米以上3具体操作与“2.2 远离工业污染评价”步骤相同。

森林环境评价脚本代码: value = 3if [离林区距离] = 500 or [离林区距离] = 0 Then value = 5elseif [离林区距离] = 1000 Then value = 4elseif [离林区距离] = 5000 Then value = 3 end if最后的栅格数据结果为:3.城市氛围评价评价标准:根据距离省镇、村的远近加以确定评价因子分类分级城市氛围距镇建成区0-250米,或镇建成区范围内 5 距镇建成区250-500米,或村庄范围内 4 距镇建成区500-1000米,或距村庄0-250内 3 距镇建成区1000-2000米,或距村庄250-500内 2 距镇建成区2000-5000米,或距村庄500-5000内 1 对镇作缓冲区和对村作缓冲区分析,具体操作与“2.2 远离工业污染评价”步骤相同(注意: 需要勾选“仅外部面”,并使用“更新叠加”工具,把镇或乡原来的范围加入缓冲区中)。

联合叠加两个缓冲区,并对联合后的缓冲区添加“评价值”字段,并通过在“预逻辑脚本代码”栏中输入VB脚本赋值,城市氛围评价脚本代码:value=0if [离镇距离] =250 or [离镇距离] =0 Thenvalue=5elseif [离镇距离] =500 or [离村距离] =0 Thenvalue=4elseif [离镇距离] =1000 or [离村距离] =250 Thenvalue=3elseif [离镇距离] =2000 or [离村距离] =500 Thenvalue=2elseif [离镇距离] =5000 or [离村距离] =5000 Thenvalue=1end if最后转换成栅格数据的结果如下:4. 地形适宜性评价4.1 地形高程评价地形高程评价标准:由于区域地形起伏较大,确定允许建设的高程范围为200-260米,高程260-300米为不适应建设区域,高程在300米以上为难以建设区域评价因子 分 类分级地形高程高程在200-220米 5 高程在220-240米 4 高程在240-260米 3 高程在260-300米 2 高程在300米以上1利用“重分类”进行分级:打开ArcToolbox, Spatial Analyst 工具\重分类\重分类,双击打开“重分类”对话框;设置参数,注意点击右下角“环境”,设置处理范围重分类后,高程评价栅格图结果如下:4.2 地形坡度评价地形坡度评价标准:由于区域地形起伏较大,确定允许建设的坡度范围为30度以下评价因子 分 类分级地形坡度坡度在0-7度5坡度在7-15度 4 坡度在15-30度 3 坡度在30-40度 2 坡度在40度以上1操作过程,与“4.3地形高程评价”类似,重分类后,坡度评价栅格图结果如下:5. 综合评价5.1 栅格叠加运算打开ArcToolbox, Spatial Analyst 工具\叠加分析\加权总和,双击“加权总和”工具,设置参数确定后,得到的“适宜性综合评价”结果如下图:5.2划分适宜性等级本实验将适宜性等级划分为6级:类别等级评价分值适宜性类别Ⅰ 4.5-5 最适宜建设用地Ⅱ4-4.5 适宜建设用地Ⅲ 3.5-4 比较适宜建设用地Ⅳ3-3.5 有条件限制建设用地Ⅴ2-3 不适宜建设用地Ⅵ1-2 特别不适宜建设用地1)利用“重分类”进行分级2)类别符号化,结果如下图:3)统计面积(注意:栅格图面积统计和以前矢量图面积统计的不同)打开最后用地等级分类栅格图的属性表,添加双精度字段“面积”,使用字段字算器,计算面积= [count] * 10 * 10 (10*10是每个栅格的面积,因为之前设定栅格数据时,设定的栅格大小为10米*10米)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最适宜作居住用途的用地主要位于镇建成区的西、北、南侧,其面积有185.6公顷,相对于目前镇42.6公顷建成区,足以满足中长期的居住用地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