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藏工程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参考文档】油藏工程设计指导书-推荐word版 (18页)

【参考文档】油藏工程设计指导书-推荐word版 (1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油藏工程设计指导书篇一: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第一部分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油藏工程主要研究内容涉及新区产能建设和老区综合调整两大方向,应用油藏工程基本原理进行新区产能建设、即产能预测是油藏工程的基本方法,也是油田正式投入开发的第一步,鉴于油藏工程课程设计学时要求,借鉴中国石油大学等石油高校课程设计内容,结合目前现场使用基本方法,编写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

主要内容包括:开发方式、层系的划分、合理井网密度计算、方案设计及效果预测、经济指标评价等内容。

1储层地质基础数据1.1地质特征描述(1)储层沉积特征;(2)油藏构造特征;(3)油水关系;1.2储层物性基本参数(1)储层属性参数油层顶底、面积、砂厚、有效厚度、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2)温度压力系统1.3流体性质(1)流体高压物性参数(2)相渗关系2油藏工程设计内容2.1开发原则把特征相近的油层组合在一起,用独立的一套开发井网进行开发,并进行生产规划、动态研究和调整。

(1)有利于发挥个油层的作用,为油层比较均衡开采打下基础,减少层间矛盾;(2)提高采油速度,缩短开发时间,适应油田高速高效开发(3)提高注水波及体积,提高最终采收率; (4)适应采油工艺技术发展的要求。

2.2开发方式(1)利用天然能量开发;(2)人工补充地层能量开发,包括注水、注气等方式;(3)利用三次采油方式进行开发;2.3开发层系划分开发层系的原则(1)同一层系内的油层物性应当接近,尤其渗透率要接近。

(2)一个独立的开发层系应具有一定的厚度和储量。

有效厚度>l0m;单井控制储量>10万吨(3)各开发层系间必须具有良好的隔层。

(大庆)隔层厚度>3米(4)要考虑到采油工艺技术水平,相邻油层尽可能组合在一起。

2.4合理井网密度计算地质储量计算N?100Ah?(1?Swi)?o/Boi确定合理的注采井网要满足以下条件:一是有较高的水驱控制程度;二是要适应差油层的渗流特点,达到一定的采油速度;三是保证有一定的单井控制储量;四是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shejishu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shejishu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shejishu基础数据资料1 .油区:****油田2 .油藏几何参数及各小层物性(见表1)表1油层物性数据3 .流体物性地面条件下油水密度:(>〔1.9g/cm^w 1.0^/'cin3地层条件下油水粘度口(40 学号/20)=40+4/20 =40.2 mPa - sw (0.4 班号/40) =0.4+1/40=0.425mP s地层泡点压力:1吕’Wa原油体积系数:Ro L 08水的体积系数:附].(】L油水相渗关系表2相对渗透率数据表5 .井眼半径:0.1 m6 .油水井操作条件注采压差:3MPa注采比:1: 1排状注水的排距与井距之比为2:1要求油田的初期采油速度达到5%油水井正常生产时间为300天/年7 .常用经济指标钻井成本:1500元/米注水单价:6元/米3输油单价:60元/吨生产维护费:180 元/吨作业费用:20000元/(井•年)地面工程建设费用为钻井费用的0.5倍原油的商品率:95%原油价格:2200元/吨贷款利率:5.48 %存款利率:1.98%一、油气田概况1.油藏地质描述本油区是***油田,含油面积4.391666km2。

具有十个小层,油层顶深从2195米到2257米不连续,平均深度2224.4米;各小层厚度不均,最小2.61米,最大4.38米,油层厚度为35.55米,平均厚度3.555米;孔隙度分布也不均衡,最小0.3328,最大0.3552 ,平均孔隙度(按厚度加权平均)为0.339897;渗透率也不均衡,最小202.5md,最大668.8md,平均渗透率(按厚度加权平均)为442.87311md。

束缚水饱和度为0.32,残余油饱和度为0.2。

2.油藏流体分布及其物性描述储层基本参数及各小层物性,见表1-2表1-2地层压力梯度:0.1Mpa/10m,地温梯度:3.7 ° C/100m 地层泡点压力:Pb=20MP 1、流体物性地层条件下油水黏度:o=40.2mPa・s w=0.425mPa s地面条件油水密度:p o=0.9g/cm3 p w=1.0g/cm3原油体积系数:Bo=1.08水的体积系数:Bw=1.0 2、渗流物性相渗曲线见图1-1图1-1从相渗曲线中我们可以看出,束缚水饱和度Swi=0.32,最大含水饱和度Swmax=0.8, 油水相渗曲线交点处的含水饱和度Sw>50%束缚水饱和度Swi下的水相相对渗透率Kro=0,通过以上特征我们可以得出该储层岩石的润湿性为水湿,有利于油田的开采。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油藏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油藏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油藏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是石油工程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的学习不仅涉及到理论知识,同时也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应用相结合。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掌握油藏的基本特征和预测方法,从而为油气勘探、开采和储存提供基础和支持。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油藏工程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油藏的基本特征、形态、分布规律和油气的基本物理、化学特性。

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够分析油藏的勘探和开采技术,提出科学合理的开发方案,同时具备油气勘探和开发的实践能力。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综合素质。

通过油藏工程课程设计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加强沟通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

(2)拓宽知识面。

油藏工程涉及到许多学科,包括地球物理学、地质学、油藏物理学、油藏化学、石油工程和环境保护等,油藏工程课程设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知识体系。

(3)提高实践能力。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不仅仅是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和深化,更是对实践能力的锻炼,能够让学生在实践应用中逐步成长。

二、设计思路和方法课程设计的设计思路主要围绕着从勘探到开发的全过程进行展开。

从勘探方面来说,要结合学生所学的地质学、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学知识,了解油气在地下的运移方式和油气藏的形成机理。

从开发方面来说,要明确采油的原理和方法,包括掌握不同采油方法的优缺点。

针对上述目的,在课程设计中应采用以下方法:(1)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油藏工程课程设计不仅是纸上谈兵的理论知识,更需要结合实际生产和工程项目进行巩固。

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进而能够独立地解决实际问题。

(2)课程设计先导论文的撰写根据课程设计的主要目标和内容,安排油藏工程课程设计先导论文的撰写。

先行写作能够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提前预判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在问题出现时能够更加迅速地进行解决。

油藏工程基础课程设计

油藏工程基础课程设计

油藏工程基础课程设计一、设计背景油藏工程是石油工业的核心技术之一,对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石油工业的生产过程中,油藏工程是最基础的环节,掌握好油藏工程的基础知识是影响整个油田生产效益的核心因素。

因此,为了培养具有油藏工程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本课程设计将详细介绍油藏工程的原理、方法和技术,旨在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设计目标1. 理论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以下理论知识:1.油藏地质和物理性质的基本概念。

2.油藏储量数量估算方法。

3.储层流体流动规律和流动模型。

4.油藏压力动态及其规律。

5.油藏采收率的计算和提高方法。

6.油藏工程常用工具和技术。

2. 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以下技能:1.针对不同种类的油藏,进行储量估算和投资评估。

2.解决不同油藏储层中油气流动的基本问题。

3.收集、处理和分析油藏数据的基本能力。

4.把握油藏工程技术发展方向,掌握油藏工程常用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三、教学内容及形式1.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油藏地质和物理性质的基本概念。

2.油藏储量数量估算方法。

3.储层流体流动规律和流动模型。

4.油藏压力动态及其规律。

5.油藏采收率的计算和提高方法。

6.油藏工程常用工具和技术。

2. 教学形式:本课程的教学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理论授课。

采用讲解和演示的形式,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方法。

2.综合案例分析。

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室内实验。

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实际操作,掌握油藏工程常用工具和技术。

4.实地考察。

通过实地考察,让学生对油藏工程的实际应用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四、教学方法1. 英文授课:本课程将全英文授课,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同时也为学生将来的国际化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 良好的互动环境:在英文授课的基础上,我们将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平台,在课程中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鼓励学生积极发起交流,讨论问题,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学习兴趣。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报告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报告一、引言油藏工程是石油工程的基础必修课程之一,主要研究石油地质、石油开发、油藏评价等方面的知识。

针对该课程,我们进行了课程设计,旨在掌握油藏工程理论知识,并提升实践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课程设计报告所包含的内容。

二、课程设计背景油藏工程是石油工程的基础必修课程,其在学生的专业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石油工程的核心在于油藏工程,因此掌握油藏工程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践技能是石油工程专业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

本次课程设计的背景是为了增强学生对油藏工程的理论和实践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升其实践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经验。

三、课程设计目标该课程设计的目标是通过课程设计提高学生的油藏工程理论知识水平,掌握基本的实践技能和分析解决油藏工程问题的能力,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掌握基本的野外调查技能和实际操作经验;2、掌握油藏评价、油藏描述、储层特征描述等相关知识;3、熟悉石油地质学、勘探技术和油藏开发等方面的知识;4、灵活运用各种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储量评估。

四、课程设计方案1、课程设计内容本次课程设计主要分为两个部分:野外实践和数据处理分析。

野外实践包括地质调查、储层描述、井筒测量和生产测试等实际操作,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石油勘探与开发的具体流程。

数据处理分析包括采集的各种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其中包括储量估算、储层建模、分析地质特征等内容。

2、教学方法本次课程设计采用教师讲授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师会先讲授相关知识,然后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实际操作并熟悉各种软件,最后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让学生对油藏工程有更为深入的理解。

3、课程评估本次课程设计需要学生最终提交一份报告,包括以下内容:1)野外实践报告,包括地质调查报告、储层描述报告、井筒测量报告和生产测试报告。

2)数据处理分析报告,包括储量估算报告、储层建模报告和地质特征分析报告。

3)所学知识及实践技能总结,包括从课程中收获的经验和感悟,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和对该课程的意见建议等方面。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概述(doc 58页)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概述(doc 58页)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概述(doc 58页)目录1 油藏描述 (1)1.1油藏概况 (1)1.2油藏地层特征 (1)1.3油藏沉积特征 (2)1.4油藏构造特征 (2)1.5岩石学特征 (3)1.6物性特征 (4)1.7温压系统 (7)1.8原油性质 (8)1.9地层水性质 (9)1.10渗流物理性质 (9)1.11储量计算及评价 (10)1.11.1储量计算方法 (10)1.11.2储量参数的确定 (11)1.11.3储量评价 (12)2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 (13)2.1导入井头数据、分层数据 (13)2.2断层模型 (14)2.3网格模型设计 (15)2.4构造模型 (15)2.5属性模型的建立 (16)2.5.1渗透率模型 (16)2.5.2孔隙度模型 (17)2.6划定油水界面 (17)2.7储量计算 (18)2.8三维地质模型储量计算及储量拟合 (19)3.数值模型建立 (19)3.1地质模型导入 (20)3.2流体性质 (21)3.3相渗关系 (24)3.4储量计算 (25)3.5储量拟合 (26)4 油藏工程论证 (27)4.1油藏产能评价 (27)4.2单井产能 (28)4.3开发层系划分 (29)4.3.1开发层系的分析 (29)4.3.2开发层系划分的原则 (30)4.4开发方式论证 (31)4.4.1天然能量驱动采收率预测方法 (32)4.4.2注水开发水驱采收率预测方法 (33)4.4.3注水开发可行性论证 (34)4.5井网密度的计算 (38)4.6井网密度和井距的确定 (42)4.7注采压力系统优化 (42)4.8注水压力 (45)4.9注水井注水量 (47)5 开发方案设计 (47)5.1开发方案设计原则 (47)5.2开发井网部署 (48)5.3开发方案指标预测 (49)5.4经济评价及方案优选 (54)5.5 方案优选 (55)1 油藏描述1.1 油藏概况LJ油田位于G省QL山山前地带JX盆地南部LJ隆起带,区块拐点坐标如表1.1所示。

油藏课程设计

油藏课程设计

油藏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油藏的基本概念、类型、成因和开发技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油藏问题的能力。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维度:1.知识目标:(1)了解油藏的形成过程和基本特征;(2)掌握油藏类型的划分及各类油藏的特点;(3)熟悉油藏开发的原理和技术方法;(4)了解油藏评价和开采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油藏进行分类和识别;(2)具备油藏评价和开发方案设计的基本能力;(3)学会使用相关软件和工具进行油藏模拟和分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油藏资源的保护意识;(2)使学生认识到油藏开发过程中的社会责任和环保重要性;(3)激发学生对石油工程领域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油藏基本概念:油藏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特征;2.油藏形成与演化:油藏的形成过程、演化规律及影响因素;3.油藏类型及其特点:砂岩油藏、碳酸盐岩油藏、页岩油藏等;4.油藏开发技术:油藏评价、开采工艺、提高采收率技术;5.油藏环境保护:油藏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1.讲授法:系统地传授油藏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油藏案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讨论法:学生就油藏开发技术、环境保护等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4.实验法:进行油藏模拟实验,让学生掌握油藏评价和开发技术。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油藏工程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体系;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经典著作和最新研究成果,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资料,生动展示油藏的开发过程和技术方法;4.实验设备:配置油藏模拟实验装置,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油藏工程设计

油藏工程设计

前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是石油工程课程设计的一部分,是本专业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

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综合学生三年来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所学的理论知识,以及生产实习所获得的知识,对给定的油藏,进行油藏工程设计,从而接受油藏工程师的初步训练和工程意识的培养。

由于学生平时所学知识都是分门别类和抽象的,与实际应用还相差甚远,如何把这些知识综合起来,并应用于生产实践,学生需要一个理论联系实际和锻炼工程能力的学习环节,课程设计便是实现这一目的的良好机会。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油藏,因此,通过一次课程设计,不可能解决所有的工程问题。

但是,世界上也没有完全不同的两个油藏,每一个油藏工程设计都要经历类似的步骤和程序,油藏工程设计的方法和原理都是相通的,因此,任何一个油藏的工程设计都能够让学生得到油藏工程师最基本的训练。

油藏是一个深埋地下而无法进行直接观察和描述的地质实体,人们所说的油藏都是根据各种间接资料所描述出来的概念模型。

资料有多寡,思路有不同,方法也迥异。

因此,不同时间,不同人做出的油藏工程设计也必将有所不同。

油藏工程的课程设计并不要求学生拘泥于局部的细节,而是要学生对设计有一个宏观和整体的把握。

只要设计思路正确,设计最大限度地使用了现有资料,并灵活运用了所学理论和方法,设计就是一个好的设计,课程设计也就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一个油藏的发现是以油藏上第一口油井的出油为标志的,第一口出油井通常称为发现井。

在油藏被发现以后,即进入油藏开发阶段。

一个油藏的开发,大致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油藏发现、油藏评价、开发方案设计与实施、开发监测与调整,油藏废弃。

油藏开发之前,首先要做开发方案设计,对油藏开发做出全面部署。

油藏往往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同一地质背景下形成的若干个油藏组成一个油田。

石油开发实际上并不是以一个油藏为研究对象的,而往往以一个油藏组合即一个油田为研究对象,所以,以油藏工程设计在矿场上通常被成做油田开发设计。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的目的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的目的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的目的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油藏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理解油藏开发的过程和特点。

2. 使学生了解油藏类型、岩石性质、流体性质等对油藏开发的影响,掌握油藏参数的计算和评价方法。

3. 帮助学生掌握油藏模拟、预测和优化技术,提高油藏开发效果。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油藏工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油藏开发方案的设计和优化技巧。

2. 使学生具备运用专业软件进行油藏模拟和分析的能力,提高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的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石油事业,增强能源危机意识,树立节能减排的观念。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交流和合作能力。

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课,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油藏工程知识体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石油工程基础,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上设定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我国石油事业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油藏工程基本概念:介绍油藏、油气藏、油气田等基本概念,使学生了解油藏工程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2. 油藏岩石性质与流体性质:分析油藏岩石的孔隙结构、渗透率等参数,以及油、气、水的物理性质,探讨这些性质对油藏开发的影响。

3. 油藏开发原理:讲解油藏驱动机制、生产动态、开发策略等,使学生掌握油藏开发的基本原理。

4. 油藏参数计算与评价:学习油藏储量、可采储量、采收率等参数的计算方法,以及油藏评价的指标体系。

5. 油藏模拟、预测与优化:介绍油藏模拟方法、预测技术,以及油藏开发方案的优化方法,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6. 油藏工程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油藏开发案例,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油藏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使学生了解油气藏开发过程,理解油藏参数对开发效果的影响;3. 引导学生掌握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培养学生运用数值模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油藏工程方法分析油气藏开发数据,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油藏开发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项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油藏工程领域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油气藏开发奥秘的热情;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认识到油气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课,旨在让学生系统地学习油藏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地质、石油工程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以上设定的课程目标,为将来从事油气藏开发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油藏工程基本概念与原理:介绍油气藏的定义、分类及特点,阐述油藏工程的基本任务和方法。

- 教材章节:第一章 油藏工程概述- 内容:油气藏概念、分类、特点;油藏工程任务、方法。

2. 油气藏开发过程及参数影响:分析油气藏开发过程,探讨油藏参数对开发效果的影响。

- 教材章节:第二章 油气藏开发过程及参数- 内容:开发过程、开发策略;油藏参数、影响分析。

3. 油藏数值模拟技术:讲解油藏数值模拟的基本理论、方法及其在油藏开发中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三章 油藏数值模拟- 内容:数值模拟原理、方法;应用实例分析。

石油工程油藏工程方案设计

石油工程油藏工程方案设计

石油工程油藏工程方案设计一、油藏地质条件分析在进行油藏工程方案设计之前,首先需要对油藏地质条件进行深入分析。

主要包括油藏类型、油藏成藏时期、油气的物理化学性质、储量分布规律、渗透率、孔隙度、地层压力等方面的分析。

在这方面收集到的数据将直接影响油藏开发方式的选择、注采工艺的设计和汇采模式的确定。

同时,根据地质条件的不同,结合地震勘探和测井资料,我们可以对油藏进行三维建模,为后续的油藏工程方案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油藏开发方式选择根据油藏地质条件,可以选择不同的油藏开发方式。

按照开发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传统开采、非常规开采和次生采油等。

传统开采方式通常包括原油采收、人工注水、油气调解、采收管道等设施。

非常规开采则包括页岩气、凝析气、油砂等新型开采方式。

次生采油是指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对原有采油方式进行改进和优化的方式。

在选择油藏开发方式时需要综合考虑油气勘探开发规模、勘探成本、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等因素,确定最优的开发方式。

三、注采工艺设计注采工艺包括注水、注聚合物、注气等方式。

其中注水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方式,是通过向油层中注入水,以维持油层压力,推动原油向井口运移的一种方式。

注聚合物则是通过向油层中注入聚合物溶液,增大油层的有效厚度,增加原油的采收率。

注气是指向油层中注入气体,以推动原油向井口运移。

在注采工艺的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地层条件、注采能力、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因素,确定最佳的注采工艺。

四、汇采模式确定在油藏开发中,通常采用多口汇采模式。

在汇采模式的选择上,需要考虑油藏地质条件、开发规模、井位分布、采油方式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充分考虑油藏开采后期的管理维护和产量稳定性等问题。

一般来说,通过合理的汇采模式设计,可以提高油气采收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采油效果。

综上所述,油藏工程方案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充分考虑地质条件、油藏开发方式、注采工艺和汇采模式等多方面因素。

只有通过科学的规划和合理的设计,才能有效地提高油气采收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石油勘探开发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油藏工程成为了当今最为重要的学科之一。

它涉及到油气开发所需的技术、管理和经济问题,以及与环保、安全等方面的相关问题,是一个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的学科。

油藏工程作为石油工业的核心学科,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物理、地质、化学、力学等基础知识,并掌握相关的数学和计算机技术。

在学生进行油藏工程的课程设计时,需要遵循设计的基本原则,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合理安排时间,使课程设计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知识应用性强、能力综合性强的目的。

要想设计一门优质的油藏工程课程,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教学目标油藏工程课程设计应明确教学目标,清楚地表达出学生需要达到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的要求。

同时,还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学习能力、经验、兴趣和职业规划等因素。

二、教学内容油藏工程课程设计的内容应该贴合现代石油工业的发展,包括石油勘探、地质学、钻井工程、油藏开发与评价、生产工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前沿技术。

需要保证课程设计的全面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在应对石油勘探开发相关工作时具备一定的实践技能和工程思维。

三、教学方法油藏工程课程设计应注重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场景中掌握相关技能。

详细的实验教学设计,适合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探索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例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互动教学等,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油藏工程课程设计中对学生的评价应当全面、客观、科学,能够反映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等方面的学习情况。

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教学评价方式,能够更加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总而言之,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承载了石油行业的任务,必须关注实用性与创新性,具有有实际意义和创造性。

制定实用、具体、可操作的设计计划和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训结合,通过教学改革,推进教育发展,使学生具备更为广泛的石油工业应用背景下的技术和专业能力。

油藏工程研究室课程设计

油藏工程研究室课程设计

油藏工程研究室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油藏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油藏开发的基本流程;2. 学习油藏参数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相关软件对油藏进行评价;3. 了解我国油藏开发现状及发展趋势,掌握油藏工程领域的前沿技术。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油藏进行初步评价,制定合理的开发方案;2. 掌握油藏工程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3. 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撰写油藏工程研究报告。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油藏工程领域的兴趣,激发探究精神;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油藏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3. 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了解石油工程师的社会责任。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本科生,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为未来从事油藏工程领域的研究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独立完成油藏评价和开发方案设计,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二、教学内容1. 油藏工程基础知识:包括油藏概念、分类及特点,油藏岩石、流体物性,油藏驱动机制等;教材章节:第一章 油藏工程基础2. 油藏评价方法:讲授储量计算、可采储量估算、开发指标预测等,介绍相关软件操作;教材章节:第二章 油藏评价方法3. 油藏开发方案设计:讲解油藏开发策略、开采方式、井网布置等,分析实际案例;教材章节:第三章 油藏开发方案设计4. 油藏动态分析与管理:介绍油藏动态监测、生产数据分析、开发效果评价等;教材章节:第四章 油藏动态分析与管理5. 油藏改造与提高采收率技术:探讨油藏改造方法、提高采收率技术及其应用;教材章节:第五章 油藏改造与提高采收率6. 油藏工程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油藏评价、开发方案设计等实际操作,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教材章节:第六章 油藏工程实践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本课程共计32学时,按每周2学时进行授课。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最终版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最终版

西安石油大学油藏工程课程设计制作者郑英博王超刘海高瑞班级石工 1102目录第一部分油田概况 (3)1.1油田地理位置 (3)1.2技术条件 (3)第二部分:油藏地质描述 (4)2.1油藏地质层序 (4)2.1.1地质层序总述 (4)2.1.2地层层序划分表 (4)2.2构造 (7)2.3储层特性 (7)2.3.1沉积特征 (7)2.3.2储层岩性物性 (7)2.3.3储层岩石敏感性 (8)2.3.4储层渗透性 (8)2.4油藏性质 (8)2.4.1流体性质 (8)2.4.2压力温度系统 (9)2.4.3油藏类型 (9)2.5储量计算 (10)2.5.1储层油层概述 (10)2.5.2含油面积确定 (10)2.5.3有效厚度的确定 (10)2.5.4计算储量 (14)2.5.5计算地质储量丰度 (14)第三部分油藏工程设计 (15)3.1开发原则 (15)3.1.1由储层物性分析 (15)3.1.2中孔、特低渗型储层的开发原则为: (15)3.1.3分析: (15)3.2开发层系划分 (15)3.3开发方式 (15)3.4开发井网 (16)3.5开发动态指标预测 (18)3.5.1单井产能评价 (18)3.5.2预计建设规模 (19)3.5.3开发动态指标 (19)第四部分油藏动态监测 (20)4.1生产动态 (20)4.1.1动态监测的原则: (20)4.1.2动态监测井数的确定和安排 (20)4.1.3动态监测方案实施要求 (20)4.1.4M1井和M2井的生产动态 (20)4.1.5油压,套压变化 (22)4.2试井 (23)4.2.1试井总述 (23)4.2.2试井成果表 (23)4.2.3绘制试井曲线 (24)4.3示踪剂井间动态分析 (26)第五部分结束语 (27)参考文献 (27)第一部分油田概况1.1油田地理位置交错,村庄遍布,交通便利。

年平均气温14℃,四季分明。

该块为新增储量区,没有形成开发井网,周围无井站和集输管网及配套设施,M2向北2.2公里(穿过两条100米宽河道,水深3-5米)可进入最近的配套集输设施覆盖区HE(由此可接入到较大的集输场站,同时可交接油,也有足够的污水来源),M1向东沿河堤土路4.6公里上公路。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地质建模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地质建模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地质建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油藏工程中地质建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学生能掌握油藏地质结构的特点及对油藏建模的影响;3. 学生能了解不同类型的地质建模方法及其适用范围;4. 学生能掌握运用地质建模软件进行简单地质模型构建的基本步骤。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油藏进行地质结构分析;2. 学生能运用地质建模软件进行油藏地质模型的构建和优化;3. 学生能在团队协作中发挥自己的专长,与他人共同完成地质建模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认识到油藏地质建模在油气田开发中的重要性,增强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2. 学生能在地质建模过程中,培养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3. 学生能关注油藏工程领域的发展动态,增强对科技创新的敏感性和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油藏工程专业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提高学生在油藏地质建模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团队协作精神和科技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地质建模基本概念与原理:介绍地质建模的定义、作用及其在油藏工程中的重要性;阐述地质建模的基本原理,如地层划分、岩性识别等。

2. 油藏地质结构分析:分析油藏地质结构的特点,包括地层、断层、岩性等对油藏建模的影响。

3. 地质建模方法:介绍不同类型的地质建模方法,如确定性建模、随机建模等,及其适用范围和优缺点。

4. 地质建模软件应用:以实际地质建模软件为例,讲解软件的基本功能、操作流程及在地质建模中的应用。

5.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安排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运用地质建模软件完成简单地质模型的构建;同时,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地质建模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1. 第1周:地质建模基本概念与原理;2. 第2周:油藏地质结构分析;3. 第3周:地质建模方法;4. 第4周:地质建模软件应用;5. 第5-6周: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计算实例)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计算实例)
第二年:将第一年中求得的 q1(t) 有因次化,作为第二年的初始产 量.
q1(t) q1(t) q0 1.46885 30.0246 44.1016m3 / d

t 0
q1(t)dt

30.02461.08
300

44.10161.08
300

22237.86
同理求得:
0.0000 0.0017 0.0059 0.0120 0.0198 0.0292 0.0402 0.0527 0.0595 0.0666 0.0741 0.0818 0.0900 0.0984 0.1072 0.1162 0.1257 0.1353 0.1557 0.1773 0.2000
Kro Krw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计算实例)
一.油区基本资料
1.油藏基本参数
序号 有效厚度m
孔隙度 渗透率mD
1
2.61 0.345 202.5
2
3
4
5
6
7
8
9
10
2.85 3.31 3.27 4.05 3.15 3.42 4.28 4.38 4.23
0.3552 0.3378 0.3352 0.3366 0.3328 0.3358 0.3367 0.3427 0.3438
3.注水方式的选择
选择排状注水方式进行开发.采油速度要达到3%,而排
状注水适用于高速开采油田.
4.利用排状注水开发指标计算方法,计算相应的开发指标.
⑴计算初始产量,并根据油田产量要求确定油井数及水井数.
初始产量为
q0

KKro ( Swi )
0
P Le

A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概述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概述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概述油藏工程作为油气勘探开发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从事油气工程技术的学生所必修课程。

其涉及到油气储藏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岩石力学、油藏流体力学、油藏工程经济学、油田开发管理等多个领域,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课程。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以教学目标为核心,强调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注重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旨在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对油藏工程课程设计进行概述,以期对相关人员提供有益参考。

I. 理论基础分析油藏工程课程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油气储藏学、油藏流体力学、油藏数值模拟。

地质学为学生提供了地质体系及构造格局的基本知识与理论,这对定义油气藏及预测油气藏的分布以及储层建模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地球物理学为学生提供地球物理成像和含油气地下储集模型构建的理论支持,同时,还能利用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确定油田地质及地球物理参数。

地球化学为学生提供了沉积物与油气包含物化学特征、油气生成、运移与储藏过程的基本理论,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油气储藏规律。

油气储藏学为学生提供了油气储藏地质学与地球物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和理论,让学生深入了解油气储藏的分布、构造、岩性、成藏过程等,同时,还可了解常见的储量评价方法与评价标准。

油藏流体力学作为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分支,其中包括油藏流动规律及其模型建立、产油机理与开采技术、油藏动态监测等方面,为学生开拓了解油藏动态的视野。

油藏数值模拟为学生提供应用计算机辅助工程软件模拟油田开发过程的技能,同时能够提高学生对油藏开发的综合认识。

II. 课程设计要求1. 注重实践性油藏工程课程需要强调实践性。

学生应该了解基本的勘探技术和评价方法,并具有分析岩石力学参数的能力,掌握常见的油田开发管理技术,学习为优化生产运营和降低开采成本所需的技术与工具2. 着重应用油藏工程课程需要在实践中体现出其应用价值。

学生应该熟悉目前国际上的油气勘探和开发技术,学习熟练使用大型计算机模拟油藏与开采过程,加深对油藏工程建模、优化和管理的认知。

地质工程专业油藏工程教学内容优化设计

地质工程专业油藏工程教学内容优化设计

地质工程专业油藏工程教学内容优化设计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地质工程专业是一个涉及地球科学、工程技术和资源管理的综合性学科,其中油藏工程作为重要的专业方向,对于石油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和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对油藏工程人才的需求也愈发迫切。

目前我国油藏工程教学内容相对落后,存在着理论和实践脱节、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无法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创新意识。

为了提高油藏工程专业教学质量和培养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有必要对油藏工程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设计。

通过引入最新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不断完善教学体系,提高教学效果和实效性。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推动地质工程专业的进一步发展。

部分内容已完成,继续完成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1.2 研究意义油藏工程专业是地质工程领域的重要学科之一,涉及石油勘探开发的关键技术。

优化设计油藏工程教学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油藏工程专业是与国家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学科,石油资源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战略资源之一。

优化设计油藏工程教学内容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能力,培养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为石油勘探开发和油田管理提供更好的支持。

随着石油工业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更新换代,油藏工程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优化设计油藏工程教学内容能够及时跟进行业最新发展,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的需求。

油藏工程教学内容的优化设计还能促进教学改革和创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通过新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为未来的科研和技术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对油藏工程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践意义。

1.3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地质工程专业油藏工程教学内容的优化设计,提高学生在油藏工程领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一、油藏地质特征分析 ..................................................................... (2)1.1构造特征 ..................................................................... (2)1.2地层分布 ..................................................................... (2)1.3 储层特征 ..................................................................... (5)1.4 油藏特征 ..................................................................... ................................................ 8 二、地质储量的计算与评价 ..................................................................... (11)2.1油藏含油面积 ..................................................................... .. (11)2.2油藏地质储量 ..................................................................... .. (11)2.3天然气储量计算 ..................................................................... (12)2.4油藏地质储量评价 ..................................................................... ................................ 12 三、采收率评价 ..................................................................... ................................................. 13 四、油藏产能评价及合理产量论证 ..................................................................... .. (15)4.1 油藏产能评价 ..................................................................... (15)4.2 合理的产能设计与论证 ..................................................................... ....................... 17 五、发方式及开发层系论证 ..................................................................... .. (18)5.1开发方式的确定 ..................................................................... (18)5.2人工补充能量 ..................................................................... . (18)5.3开发层系的划分 .....................................................................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六、开发井网论证 ..................................................................... (20)6.1井网 ..................................................................... .. (20)6.2 井网密度的确定 ..................................................................... .. (20)6.3 井距设计 ..................................................................... ................................................ 23 七、开发方案设计与开发指标预测 ..................................................................... .. (24)7.1开发方案设计 ..................................................................... . (24)7.2开发指标预测 ..................................................................... . (25)一、油藏地质特征评价1.1构造特征区块构造位于A盆地的南部。

构造简单形态较简单,为低幅度的北西-南东向的长2轴背斜构造,无断层,地层平缓。

背斜高点海拔-3050m,圈闭面积35.8km.1.2地层分布M油田钻井自下而上揭示了白垩系、第三系、第四系等地层。

白垩系和第三系地层基本上以海相沉积,新近系晚期至第四系地层为海陆交互相和陆相沉积。

白垩系下统(K1)的阿尔比阶可划分为5个岩性旋回段,基本以上以低速、低伽马与高速、高伽马段互层为特征。

中下部岩性以灰色、灰白色岩为主,缝合线发育。

夹薄层灰、灰绿色泥灰岩和页岩条带。

向上变为棕色白云岩和灰岩,顶部生物碎屑发育,局部夹泥灰岩条带和页岩条带,厚度300~320m。

含油目的层为阿尔比阶的M1油组,地层分布比较稳定,地层厚度为35m。

M1油藏砂厚等值线3594000359300005001000150020003592000W1W3W435910003590000W2358900035880003587000565000566000567000568000569000570000571000图1 M1油藏砂厚等值图M1油藏有效厚度等值线3594000050010001500200035930003592000W1W3W435910003590000W2358900035880003587000565000566000567000568000569000570000571000图2 M1油藏有效厚度等值图M1油藏孔隙度等值线3594000050010001500200035930003592000W1W3W435910003590000W235890003588000 3587000565000566000567000568000569000570000571000 图3 M1油藏孔隙等值图M1油藏渗透率等值线3594000050010001500200035930003592000W1W3W435910003590000W235890003588000 3587000565000566000567000568000569000570000571000 图4 M1油藏渗透率等值图1.3储层特征1.3.1 储层孔隙特征目的层M1的岩性以泥晶生屑灰岩、亮晶生屑灰岩和泥晶圆笠虫岩为主;藻模孔为主,次为体腔孔和粒间溶孔。

由M1油藏孔隙度等值线可得到孔隙度分布范围19-21%之间,平均为19.7%。

根据慧眼油藏孔隙度分级标准,目的层M1空隙等级属于“极好”级别。

孔隙度,% 碳酸盐岩砂岩25-20 ——极好20-15 极好好15-10 好中等10-5 中等差5-1 差无价值无价值 1-01.3.2储层有效厚度储层厚度18.6m,油水界面以上油柱的有效储层厚度为7.7m。

1.3.3储层渗流特征-3-32由渗透率等值线图可得渗透率的分布范围6.0-9.0×10μm2,几何平均7.5×10μm,根据灰岩储层渗透率分级标准,目的层M1为低渗储层。

2渗透率,×10-3μm 等级,1 特低渗1-10 低渗10-100 中渗100-1000 高渗,1000 特高渗表1 油水相渗数据表Sw Krw Kro 0.34 0 1 0.377 0.019 0.799 0.413 0.042 0.631 0.446 0.069 0.478 0.481 0.099 0.348 0.514 0.134 0.229 0.548 0.168 0.145 0.579 0.206 0.084 0.616 0.237 0.038 0.649 0.287 0.011 0.683 0.325 0图5 油水相渗曲线图表3 油气相渗数据表Sg Krg Kro 0 0 1 0.066 0 0.689 0.126 0.001 0.484 0.185 0.005 0.324 0.244 0.015 0.204 0.304 0.032 0.118 0.362 0.058 0.06 0.422 0.096 0.026 0.481 0.148 0.008 0.541 0.215 0.001 0.66 0.36 0图6 油气相渗曲线1.4 油藏特征1.4.1 油藏压力系统M1油藏原始地层压力为33.8MPa,压力系数为1.12,压力系数介于0.8-1.2范围内,所以M1油藏属于正常压力系统。

1.4.2 油藏温度系统M1油藏中部温度88?,地温梯度2.25?/100m,小于正常情况的3?/100m地温梯度,所以M1油藏的地温梯度较低。

1.4.3 原油物性参数3M1油藏属于“中-重质”原油,低粘度。

地面原油原油密度0.918g/cm,原油饱和压33力22.21MPa,最大溶解汽油比112.88m/m,属于不饱和油藏。

原油中不含蜡质组分,含少量沥青质组分。

含硫组分为3-4%。

原油及天然气性质如表所示。

表3 M1油藏原油PVT性质3333Pb/ MPa Rs,sm/sm Bo,rm/sm ,, cp o0.1 0 1.0501 5.761 12.61 1.12 5.542 19.33 1.1402 5.294 29.59 1.1659 4.796 38.73 1.1885 4.318 47.61 1.2101 3.8510 56.7 1.2334 3.4213.01 70.37 1.2661 2.8616.01 84.28 1.2988 2.4219.01 98.1 1.3321 2.1322.21 112.88 1.4015 1.7235.01 112.88 1.379 2.2图7 M1油藏原油PVT表4 M1油藏天然气PVT性质33Pb/MPa B,rm/sm ,, cp gg0.1 1.2215 0.01246 1 0.1221 0.01255 2 0.0611 0.0127 4 0.0305 0.01309 6 0.0204 0.01358 8 0.0153 0.01415 10 0.0122 0.0148 13.01 0.0094 0.01592 16.01 0.0076 0.01724 19.01 0.0064 0.01876 22.21 0.0055 0.02064 35.01 0.0035 0.03167图8 M1油藏天然气PVT性质1.4.4地层水物性参数油藏地质水矿化度:123473-209154ppm,相对密度:1.085-1.140,PH值为6.2,为弱酸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