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 古诗词赏析要领及名句赏析 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九上4、琵琶行

北师大版九上4、琵琶行

北师大版九上4、琵琶行1. 引言《琵琶行》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叙事诗,它生动地描绘了唐玄宗的心情与陈圆圆的悲惨命运。

这首诗以七言古诗的形式写成,结构紧凑、富有节奏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从诗歌韵律、诗歌节奏、诗歌语言等角度分析《琵琶行》一诗。

2. 诗歌韵律《琵琶行》是一首以七言古诗的形式写成的诗歌,依据古诗的韵律,共分为四个句子。

其中,第一、二句为上片,第三、四句为下片。

上下片的韵脚都是平声,平仄相间,表现出叙述性、歌唱性的特点,体现了诗歌的韵律。

3. 诗歌节奏《琵琶行》的节奏非常紧凑,有着很强的节奏感。

首先,诗歌的句子整体上都是以五个字为一个单位进行的,每个单位又可以分成两个小节,例如:丙辛已卯春光好,皎洁分明漫天道。

可以明显看出,每个句子在意义上都能完整地表达出来,而在形式上又更加紧凑,给人一种加速度的感觉。

此外,每个句子内部的押韵也有很强的韵律感,给诗歌带来了一种强烈的节奏感。

4. 诗歌语言《琵琶行》采用的诗歌语言表现出了作者白居易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哲学思想。

在语言方面,他努力运用诗歌技巧,增强诗歌的艺术效果。

例如,通过诉说陈圆圆身世的悲惨,表现出了诗歌的悲情和哀悼气氛。

同时,白居易运用了许多形象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十二楼中春漏晚”的描写,富有细腻的感受和丰富的想象力。

这使得《琵琶行》在文学价值方面的表现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5. 结论综上所述,《琵琶行》是一首优美的古诗,以其紧凑的韵律、强烈的节奏感和优美的语言风格吸引了广大读者的注意力。

通过对诗歌的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白居易的文学价值,感受到唐代文学的魅力。

[精选]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咏月诗三首》知识点分析

[精选]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咏月诗三首》知识点分析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咏月诗三首》知识点
1. 作者简介
2. 相关背景
3. 中心思想
1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

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

2相关背景
《月下独酌》这首诗约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时李白在长安,正处于官场失意之时。

此诗题下,两宋本、缪本俱注“长安”二字,意谓这四首诗作于长安。

当时李白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心情是孤寂苦闷的。

但他面对黑暗现实,没有沉沦,没有同流合污,而是追求自由,向往光明,因有此作。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向唐朝发动,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也造成唐代藩镇割据。

3中心思想
《把酒问月》:通过海天景象的描绘以及对世事推移、人生短促的慨叹,展现了作者旷达博大的胸襟和飘逸潇洒的性格。

《月下独酌》:这首诗写诗人在
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

抒发了壮志难酬、宏图难展、无人可共语的极度孤独寂寞之情,也展现了豪放不羁的个性。

《月夜》:诗人用丰富的想象,不写自己思家,而写想象中的妻子如何望月思念自己的情景,反衬出诗人对妻子的深切怀念,表现了诗人盼望团圆的迫切心情。

初中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4课《春风》重难点句子赏析

初中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4课《春风》重难点句子赏析

《春风》重点句子解析
1、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赏析:引用名句,描写了江南的春天风景如画,生机勃勃的景象。

四字短句,充满韵律美。

2、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

赏析:这句话运用细腻的笔触写北京的春风,长短句结合,多用对偶,读来朗朗上口。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春风扑面的感受如无数针扎,表现了北国春风的凛冽。

3、“轰”的一声,是哪里来的河冰开裂吧;“嘎”的一声,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

赏析:运用生动细腻的笔触写春日到来的景象,多用象声词:“轰”用以形容河冰开裂发出的巨大轰鸣声;“嘎”形容病枝折断时短促而响亮的声音。

写出了北国的春风强劲有力。

4、春风呼哧呼哧地帮助呼哧呼哧的人们。

赏析:“呼哧呼哧”形容喘息的声音。

用拟人手法称赞春风也像勤劳的人们一样,在播种的季节辛勤劳作,非常形象生动。

初三语文知识点古代诗词的鉴赏与赏析

初三语文知识点古代诗词的鉴赏与赏析

初三语文知识点古代诗词的鉴赏与赏析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博大精深的内涵,反映了古人的生活情感和思想意境。

学习古代诗词,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语文素养,还能够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下面,我们就来鉴赏和赏析一些常见的古代诗词。

1.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夜晚思乡的情感。

通过运用夜晚、明月和故乡等意象,将诗歌的主旨表达得淋漓尽致。

我们欣赏这首诗时,可以感受到李白对故乡的眷念之情,以及对命运的慨叹之情。

2. 杜甫《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这首诗以壮丽的自然景色和深沉的思乡之情打动读者。

诗人通过描述戍鼓、边秋、雁声等景物,将自然环境与人的命运紧密相连,表达了对故乡和兄弟的思念之情。

在赏析这首诗时,我们可以品味其中的深情和壮丽,体会杜甫的家国情怀。

3. 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求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以壮丽的山河景色和豪放的情感来表达对人生追求的激情。

王之涣通过描绘自然景色,突出人生奋进的主题。

我们在阅读这首诗时,可以感受到作者追求卓越、向上进取的精神,同时也体味到了大自然的壮美和广阔。

4. 苏轼《江城子·十里春风送别人》十里春风送别人,才抵几回伤心,唤起花床梦不成。

葬花君莫笑。

又送王孙去,萦烟四溅,更无消息。

那堪寂寞无行路,一过江陵,人影相失。

霞映台门桃岁晚,青黛细梢嫩,问将谁与红尘暂别。

神完气减不远游,轧轧金奁妆正少。

这首词通过虚实结合、动静对比的手法,巧妙地表达了词人对离别的痛苦和情感。

我们在欣赏这首词时,可以感受到苏轼深沉的思绪和割舍不下的情感,以及对生命转瞬即逝的感慨。

通过以上几首古代诗词的鉴赏与赏析,我们可以体会到古人的艺术才华和深邃的思想,感受到他们对生活、自然和人情的独特见解。

2017年中考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内诗词鉴赏大全(北师大版)

2017年中考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内诗词鉴赏大全(北师大版)

2017年中考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诗词鉴赏大全(北师大版)一、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在夕阳的余晖映照下,枫叶流丹,层林似染,满山云锦,如闪烁的彩霞,它比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

)坐:因为。

鉴赏:对比手法,将枫叶与二月花对比,突出其色彩鲜艳红得透,红得浪漫及经风霜后的风姿与精神。

表达对生机勃勃的生命的赞美二、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赏析】上片写景:写塞外奇异的秋景(悲凉而雄壮)。

下片抒情:写守边防战士功业未成,归期无望的思乡之情。

上片从听觉、视觉两方面写足了边地秋天景象,“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与王维《使至塞上》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意境相类而情调迥异。

下片抒发兵将共同襟怀,边功未就,故里难归。

将军的白发、士兵的眼泪体现出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羌管悠悠霜满地”绘军中月夜之景,景中含情,极富典型意义。

此篇词境开阔,格调悲壮。

1、赏析范仲淹的《渔家傲》并答题。

①词的上片写景,以"异"字统领以下背景:__雁云 ___、__边声 __、__长烟____、__落日__、___孤城__,既渲染了西北边地的荒漠,又暗示出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②词的下片抒情,“将军白发征发泪”一句诗就强烈抒发出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现将士虽思家但更愿报国之心)2.这首词中描写边地荒凉冷落景色的句子是:千幛里,长烟落日孤城闭3.发挥想象,用一段话来表现“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景致。

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悲凉。

4、“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答: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

5、用“|”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

2022年中考语文课内诗词赏析 北师大版

2022年中考语文课内诗词赏析 北师大版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1分答:2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答案】1深秋晚景图1分 2游子天涯沦落人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情感。

2分意近即可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首二句交待此行目的、到达地点和作诗缘由,“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

B.颔联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

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

由“归雁”一词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秋天。

C.颈联中,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D.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孤独、寂寞、悲伤、飘零的孤寂心情。

诗中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都护的赞叹。

7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分)答:8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

答:(一)(5分)7(2分)可从诗题“使至塞上”,诗句中“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户”等词语(地名、官名)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

8(3分)“直”字,表现了打磨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1分);“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1分)。

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

(1分)(意思对即可)1)颔联用“征蓬、归雁”比喻,表达了的感情。

(3分)(2)苏轼评价王维诗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一幅美妙的图画。

请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①这幅图画具有美。

(1分)②美的具体表现:(2分)【答案】(1)诗人自己(或“负有朝廷使命的人”)1分诗人孤独、思乡(2分)(2)(考生能选一个角度答题,赏析合理,即给3分,否则酌情扣分)示例一:①图画的构图美。

中考语文 古诗词赏析要领及名句赏析 北师大版

中考语文 古诗词赏析要领及名句赏析 北师大版

中考古诗词赏析要领一、考查对诗意的理解对诗词大意理解的考查,也就是对诗词主要内容的考查,是河南中考古诗赏析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对此内容的考查频率极高。

如2008年河南中考语文试题中第20题:“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再如2009年河南中考语文试题中第21题:“在下阙中作者运用两个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考查的都是这方面的内容。

关于对诗意理解的考查,一般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对诗句意义的理解,对诗中景物、形象和情感的理解,对全诗深层含义的领悟,对全诗名句的感悟。

我们回顾初中阶段所学古诗词,就诗歌的主要内容、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可大致归纳如下:1.诗歌的主要内容有: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

②咏物言志诗,通过所咏之物寄托诗人品质或理想。

③即事感怀诗,因一事而引发感慨。

④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感慨。

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等。

2.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主要有:(1)豪放洒脱的形象,如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乐观豁达的形象,如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4)慷慨悲壮的形象,如范仲淹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5)忠心报国的形象,如苏轼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6)踌躇满志的形象,如辛弃疾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3.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主要有:不畏艰难、忧国忧民、建功立业、思念家乡、想念亲人、感叹世事、壮志难酬、孤傲脱俗、凄清哀婉、热爱山水、豁达豪迈、愁苦孤寂、向往美好、恬淡自乐、离愁别绪、焦虑矛盾、遭贬愤世、怀才不遇、惆怅悲凉、踌躇满志等。

二、考查对语言的品味诗歌中形象的塑造、感情的抒发,往往通过诗的语言来实现。

进行诗歌赏析,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抓住语言这个根本。

因此,考查对古诗词中准确、生动、传神的语言的品味,是近年来河南中考古诗赏析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2017年中考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内诗词鉴赏大全(北师大版)汇总

2017年中考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内诗词鉴赏大全(北师大版)汇总

2017年中考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诗词鉴赏大全(北师大版)四十二、白居易《琵琶行》:(1)表现琵琶女和作者自己不幸身世和互相同情和深厚情意的句子(主旨句)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2)《琵琶行》中两次写琵琶女弹奏都用了侧面描写:第一次侧面描写的句子是: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第二次是当“四弦一声如裂帛”结束弹奏后,诗人用“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来进行侧面描写。

(3)表明琵琶女出场的句子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4)“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这两句诗的环境从侧面烘托,说明周围船上的人们都沉浸在“余音绕梁”的境界中。

(5)从弹奏指法和弹奏内容两方面来描写琵琶女的高超的演奏技艺的句子是: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绿腰》。

四十三、李凭中国弹箜篌吴丝蜀桐张高秋“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既点明了演奏的时间,又写出了演奏的环境。

联想:音乐情韵高远饱满,直上云霄——像礼花一样,起于弦上一点然后发散到长空去。

空山凝云颓不流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飘散在寂寞山间的闲云都为之动容,凄然停步仿佛在俯首谛听。

移情于物,把云写成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

江娥啼竹素女愁音乐变得愁苦郁闷,我们仿佛听到娥皇和女英在湘江边为舜痛哭不己,泪尽,继之以血,将湘江之竹尽染绯红;又仿佛在重温素女弹奏起五十弦瑟,令人悲不自禁……从侧面写出了音乐声的感人肺腑。

点出演奏者的名姓,并且交代了演奏的地点。

诗人故意避开了叙事性的交代和直说,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

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以声比声“玉碎,状其声之清脆;凤叫,状其声之和缓。

”“芙蓉泣,状其声之惨淡;香兰笑,状其声之冶丽。

”昆山:也叫“玉山”或者“群玉之山”。

凤凰:在传说中是一种高贵的神鸟。

用二者衬托其声之美。

昆山玉碎:唤起山崩地裂的形象感,形容乐声乍起的壮观。

【高中古诗词阅读】北师大版中考复习:诗词鉴赏(附答案)

【高中古诗词阅读】北师大版中考复习:诗词鉴赏(附答案)

【高中古诗词阅读】北师大版中考复习:诗词鉴赏(附答案)北师大九级诗词鉴赏题(一)品读下面唐朝诗人王湾的一首诗,然后答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

北师大九级诗词鉴赏题(一)品读下面唐朝诗人王湾的一首诗,然后答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大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2、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句子:理由:(二)、读杜牧的《赤壁》,然后答题。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4、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三)读苏轼的《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一词,然后答题。

浣溪沙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5、下面对苏轼的《浣溪沙》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松间沙路洁净无尘,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B.潇潇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环?**木糙住?br>C.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

D.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执着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

中考古诗词赏析要领

中考古诗词赏析要领

中考古诗词赏析要领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山东省莱芜市钢城区艾山街道办事处第二中学展希亮诗词鉴赏题,有一定的开放性,鼓励考生有创意地表达,但是还要根据试题的类型及要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在考试中,常见的类型有:一、“诗眼”型【题目形式】(1)对诗中某字某句,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2)从哪一句中可以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3)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哪个更好,为什么?(4)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题目解读】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

这种题型要求品味出诗人炼字妙在何处。

回答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主旨、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分析。

【答题要点】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2.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思。

3.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

4.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题型示例】唐朝王湾《次北固山下》的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示例(一)答:“阔”字更好。

原因:(1)“阔”是空阔、开阔之意;(2)“阔”字直抒胸臆地表达了大地春回,冰雪消融,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3)“阔”字,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

(4)“阔”字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示例(二)答:“失”字更好。

原因:(1)“失”字更好地表现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朝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都看不见了踪影;(2)“失”字生动地描绘出江岸因春朝高涨而与水平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二、名句赏析型【题目形式】(1)描述名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2))解释某一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3)解释诗词的意思,说出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题目解读】名句是整首诗(词)精华所在。

它们往往在景、情、意(理)方面有被人们称道的地方。

北师大版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剖析:专题9 古诗词鉴赏

北师大版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剖析:专题9 古诗词鉴赏

北师大版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剖析:专题9 古诗词鉴赏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主旨情感 (共10题;共79分)1. (7分) (2019八下·嵊州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思远人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1)“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诗人感情有什么作用?(2)“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2. (6分)(2019·临沂)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三年谪宦①此栖迟② ,万古惟留楚客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④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⑤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注】①三年谪宦:贾谊被贬至长沙三年。

②栖迟:停留,居留。

③楚客:这里指客居楚地的贾谊。

④汉文:指汉文帝刘恒。

⑤吊:凭吊。

贾谊在长沙曾写《吊屈原赋》凭吊屈原。

这首怀古诗表面上咏的是古人古事,实际上着眼于今人今事,字里行间处处有诗人的自我存在,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3. (10分)阅读课文中《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完成小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诗人怎样描写雪后军营的苦寒生活?这样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2)“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这两句在全诗结构中起什么作用?(3)请描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在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中考古诗词赏析要领.

中考古诗词赏析要领.

中考古诗词曲赏析要领【教学目标】引领学生分三步赏析古诗词曲,即:看题目—品意象—精表达;能够从形象、语言和技巧等方面对古诗词曲进行赏析。

【教学重点】通过看题目能定内容,看作者定风格,品意象定情感;【教学难点】如何精确表达赏析【教学方法】讲练结合、合作探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情景导入】有同学告诉我:老师,读古诗词曲我挺喜欢的,因为读起来觉得挺美的;可是作阅读理解,尤其是学课外的,就觉得摸不到门。

老师相信在座的大多数同学会有同样的感受。

同学们,甭着急,如果我们找到古诗词曲的共性、特点,那么赏析古诗词曲就会比较容易了。

今天,老师就教你们几招。

要想学绝招,首先要明确一个关键概念。

【一·关键概念】意象或意境“意”----主观感情“象”“境”-----客观风物(自然景物、生活图画)【二·看题目明内容】【知识的归纳】:按内容分类及赏析要点【怀古诗】: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名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名后加“怀古”“咏怀”等。

2.内容特点: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的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评,多借古讽今;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咏物诗】1.形式特点:(1)以物象为题;(2)咏(题、赠、赞)+物象。

2.内容特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写景诗】:内容特点:(1)归隐田园,钟情山水。

(2)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

(3)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战争诗】形式标志:题目中常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少年行》《关山月》《从军行》等。

基本主题:建立功业的渴望,保卫国家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无家可望的哀痛。

北师大八年级下册诗词赏析

北师大八年级下册诗词赏析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诗以美丽的自然景物烘托悠然自得的情趣。

“悠然”写出了诗人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欲无求的心情。

而“见”字表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

改成“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

2、赏析“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写诗人进村见到的景色。

绿树环绕,青山斜隐在村外,一派山野村舍景象,如诗如画,恬淡宜人。

景中充溢诗人激动的喜悦心情。

此两句用对偶手法,一近一远,一密一疏,顾盼之态如见,亲切之情可掬。

“合”、“斜”二字极为传神,却又似信手拈来,形象逼真地表现了绿树的环抱相拥之情态,突出了绿树的繁茂。

3、赏析“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写和故人相约再来,老朋友之间推杯换盏,盘桓一日,说不尽的知心语,道不完的依恋情。

最后,要分别了,而是以相约分别,九月九日重阳佳节,再来赏菊花,再来喝酒。

尾联收束,却又开出新意,更觉老友之间情深意厚,使人读后回味无穷。

4、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孤独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

“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

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

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

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并且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给人以启发和激励。

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

这就是为什么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而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因。

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要点总结

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要点总结

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要点总结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学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对古诗词的赏析,能够增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提高语文素养和修养。

下面将对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的要点进行总结。

1. 熟记古诗词的作品与作者:在学习古诗词时,要注意记住古诗词的作品名称和作者姓名。

熟知古诗词的作者可以帮助阅读者更好地理解诗词的背景和意境。

比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之作。

2. 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古诗词之美在于其简洁、含蓄而富有意境。

要读懂古诗词,首先要理解其意境。

通过品味古诗词中使用的唯美的自然描写、情感抒发和哲理思考,可以体会到作者的感受和意义。

比如,李白的《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表达了对美好夜晚的感受。

3. 分析古诗词的修辞手法:古诗词中常常使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通过分析古诗词中的修辞性语言,可以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意义和作者的表达手法。

比如,杜甫的《登高》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通过借物发人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壮丽景色的赞美之情。

4. 解读古诗词的文化内涵:古诗词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包括历史背景、社会风貌、人文情怀等。

通过了解古诗词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思想和审美观。

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描绘了开封繁华的景象,表达了对中原文化辉煌的向往之情。

5. 对比不同古诗词的风格特点:不同的古诗词代表了不同的风格和时代特点。

通过对比不同古诗词的风格特点,可以提高对古诗词的辨析能力,并且培养自己的审美观。

比如,杜甫的诗多以抒发愤怀、写景抒情为主,而元稹的诗则更注重对人物情感的描写。

6. 练习古诗词的背诵和默写:古诗词是一种艺术形式,对于初中生而言,通过背诵古诗词可以锻炼记忆力和培养良好的语感。

背诵之后可以进行默写,巩固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记忆。

7. 与现实生活联系:古诗词虽然是古人的创作,但其中蕴含的智慧和情感却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可以通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来更好地体会古诗词的意义和美。

中考古诗词名句赏析方法归纳及例析

中考古诗词名句赏析方法归纳及例析

中考古诗词名句赏析方法归纳及例析方法归纳及例析1.提问方式(1)某诗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该如何理解?(2)诗歌的某联流传成了千古名句,请分析原因。

(3)从某句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2.答题技巧(1)从内容入手,赏析其蕴含的生活哲理。

(2)从感情入手,赏析作者体现的健康向上的感情。

(3)从词语入手,赏析作者遣词表达主题的魅力。

(4)从修辞和表现手法入手,赏析修辞、表现手法对诗词的表现情趣。

3.中考原题例1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题目。

江楼夕望招客[唐]白居易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诗的颈联“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精妙传神,请加以赏析。

晴本无雨,夏本无霜。

风吹古木,声如落雨;月照平沙,似见寒霜。

这两句借助联想和想象,运用新奇的比喻,逼真而传神地写出了夏夜清凉优美的风光,意境高妙。

例2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题目。

采莲曲[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1)从修辞角度,赏析“芙蓉向脸两边开”一句的妙处。

用衬托的手法,明写荷花,实则为了衬托出人之美。

描绘出一群采莲女拨开满池荷花划船前行的情境。

(或:用拟人手法,花亦有情,朝向采莲女争相开放,似与人争艳。

)(2)请赏析“乱”字的妙处。

“乱入”,即杂入、混入之意。

荷叶罗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体,难以分辨,只有在定睛细察时才勉强可辨;所以稍一错神,采莲少女又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体,忽然不见了踪影。

写出了一种变幻莫测的惊奇与牵挂。

采莲少女们充满青春活力的欢乐情绪也洋溢在这闻歌而不见人的荷塘之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古诗词赏析要领一、考查对诗意的理解对诗词大意理解的考查,也就是对诗词主要内容的考查,是河南中考古诗赏析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对此内容的考查频率极高。

如20XX年河南中考语文试题中第20题:“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再如20XX年河南中考语文试题中第21题:“在下阙中作者运用两个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考查的都是这方面的内容。

关于对诗意理解的考查,一般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对诗句意义的理解,对诗中景物、形象和情感的理解,对全诗深层含义的领悟,对全诗名句的感悟。

我们回顾初中阶段所学古诗词,就诗歌的主要内容、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可大致归纳如下:1.诗歌的主要内容有: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

②咏物言志诗,通过所咏之物寄托诗人品质或理想。

③即事感怀诗,因一事而引发感慨。

④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感慨。

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等。

2.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主要有:(1)豪放洒脱的形象,如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乐观豁达的形象,如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4)慷慨悲壮的形象,如范仲淹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5)忠心报国的形象,如苏轼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6)踌躇满志的形象,如辛弃疾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3.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主要有:不畏艰难、忧国忧民、建功立业、思念家乡、想念亲人、感叹世事、壮志难酬、孤傲脱俗、凄清哀婉、热爱山水、豁达豪迈、愁苦孤寂、向往美好、恬淡自乐、离愁别绪、焦虑矛盾、遭贬愤世、怀才不遇、惆怅悲凉、踌躇满志等。

二、考查对语言的品味诗歌中形象的塑造、感情的抒发,往往通过诗的语言来实现。

进行诗歌赏析,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抓住语言这个根本。

因此,考查对古诗词中准确、生动、传神的语言的品味,是近年来河南中考古诗赏析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对语言品味的考查,一般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考查重点字词的精妙。

从遣词用语、修辞方法等方面揣摩、推敲、理解诗词曲中重点词、重点诗句的含义。

(2)考查诗句蕴含的深意。

从作家作品的语言风格、运用技巧中,品味诗词曲在语言上所寄予的深意。

从用韵、节奏、音调等方面去诵读、品味诗词曲语言的音乐美、节奏美、韵律美。

(3)考查诗词曲中的名言佳句。

从修辞方法、表现手法、思想感情、蕴含哲理、语言运用等角度对其进行赏析。

在复习中,我们不仅要熟背古诗词曲,还要结合一些诗句用心揣摩诗歌语言的以下特点:(1)清新自然,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生动形象,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含蓄隽永,如“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4)言简义丰,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5)平实质朴,如“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6)简洁明快,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三、考查对写作技巧的分析对分析技巧的考查,一般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诗中修辞手法的含义及作用。

(2)分析诗歌的表达方式,如写景方法、抒情方法、借物抒怀、寓情于景等。

(3)分析诗歌的结构形式,如层层深入、由景生情、卒章显志等。

(4)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如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等。

(5)分析诗歌的艺术风格,如朴素自然、雄浑奇拔、清丽明媚等。

这里,我们对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做以简单归纳,希望在做分析诗歌写作技巧这一类题的时候加以灵活运用。

1.诗歌表现手法(1)借景抒情。

如“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2)寓情于景,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3)托物言志: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河落日圆“。

(4)动静结合,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5)虚实相生,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6)以小见大,如“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7)以乐景写哀情,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8)诗情画意,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9)运用典故,如“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10)运用修辞:比喻“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拟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对偶“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等。

2.艺术风格了解诗人的艺术风格,有利于把握他们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各诗家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形成不同的艺术风格,例如: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豪迈飘逸,白居易的通俗易懂,王维的诗画一体,王昌龄的雄建高昂,高适的悲壮苍凉,李商隐的朦胧隐晦,王昌龄的雄健浑厚,高适、岑参雄浑奇拔,韦应物的清新典雅,韩愈的奇特新颖,李贺的忧郁激愤,元稹的艳丽浅近,刘禹锡的清峻明朗,李商隐的清丽俊逸,杜牧的含蓄绰约,李煜的伤感细腻,欧阳修的清丽明媚,范仲淹的苍凉悲壮,晏殊的明朗疏淡,苏轼的旷达豪迈,柳永的缠绵悱恻,黄庭坚的自然流畅,秦观的情真意切,李清照的婉约凄切,陆游的雄浑奔放,辛弃疾的气势雄壮。

四、考查对诗歌文体知识和重要诗词人生平的掌握对诗歌文体知识和重要诗词人生平的考查,在中考语文试题中从不单独命题,也不纯粹考一些死记的知识,但它灵活地穿插在诗词赏析题中。

如20XX年河南中考语文试题中第21题:“在下阙中作者运用两个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里,出现了关于词的术语“下阕”,我们要知道词的第二段叫“下阕”。

当分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时,我们就要对词人的生平、志向、思想有大致的了解。

若缺失了这一部分知识,对诗词的理解和答题就会形成障碍。

因此,适当对这一部分进行复习还是很有必要的。

1.关于诗歌文体知识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从诗的体式上分,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

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古风、楚辞、乐府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从内容和表达上,诗又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

古诗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传统。

源于《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反映人民的愿望。

如杜甫的诗、白居易的诗。

源于《离骚》的浪漫主义传统,善于运用丰富的想象、夸张手法,重在抒发主观感情。

如李白的诗。

古诗也有各种流派:①唐诗有山水田园诗派(如王维、孟浩然),边塞诗派(如王昌龄、岑参);②宋词有豪放派(如苏轼、辛弃疾),婉约派(如李清照)。

词,又称为长短句。

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上阙、上片,第二段叫下阙、下片。

曲,又称为词余。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散曲又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我国古代诗歌不仅取材广泛,内容丰富,而且形式多样。

不同的诗体各有特色,如古风、乐府多为民歌;律诗体制严格;词或豪放,或婉约;散曲有严肃,有诙谐。

2.关于著名诗人、词人。

要了解作者所处的年代、人生经历、志趣、思想和创作这首诗的时代背景,要把作品和作者当时的心境联系起来。

诗词鉴赏题,有一定的开放性,鼓励考生有创意地表达,但是还要根据试题的类型及要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在考试中,常见的类型有:一、“诗眼”型【题目形式】(1)对诗中某字某句,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2)从哪一句中可以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3)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哪个更好,为什么?(4)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题目解读】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

这种题型要求品味出诗人炼字妙在何处。

回答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主旨、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分析。

【答题要点】1. 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2. 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思。

3. 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

4. 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题型示例】唐朝王湾《次北固山下》的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示例(一)答:“阔”字更好。

原因:(1)“阔”是空阔、开阔之意;(2)“阔”字直抒胸臆地表达了大地春回,冰雪消融,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3)“阔”字,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

(4)“阔”字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示例(二)答:“失”字更好。

原因:(1)“失”字更好地表现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朝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都看不见了踪影;(2)“失”字生动地描绘出江岸因春朝高涨而与水平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二、名句赏析型【题目形式】(1)描述名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2))解释某一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3)解释诗词的意思,说出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题目解读】名句是整首诗(词)精华所在。

它们往往在景、情、意(理)方面有被人们称道的地方。

根据具体的句子,可三者皆说,也可侧重一个方面。

【答题要点】1.明确诗中具体景物形象;2. 展开想象和联想,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景物形象。

3. 概括诗人描绘景物的特点。

4. 表达了诗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题型示例】1.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含义。

答: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畔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

它昭示我们,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

2.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答:“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

“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三、表达技巧【题目形式】(1)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技巧)?是怎样抒发诗人情感的?有什么作用?【题目解读】古典诗歌十分讲究表达技巧。

它是诗人用来抒发感情、表达主题的一种手段。

常见的表达技巧有:(1)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借物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等。

(2)表现手法:小中见大,化虚为实,虚实结合,托物寓理,以动写静,声色结合,多角度描写,以乐写哀,对比映衬等。

(3)修辞手法:如对偶、比兴、拟人、夸张、双关等。

【答题要点】1. 准确指出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

2. 要结合诗句和具体的词语作分析。

3. 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和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或揭示了什么样的道理。

【题型示例】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 诗人笔下的江南春景鲜明、生动、形象,请问:这种效果,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产生的?答:动静结合,视觉听觉多角度描写(或声色结合),点面结合等多种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