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知识结构的构建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知识结构构建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知识结构构建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知识结构构建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而在语文教学中,知识结构的构建则是一个关键问题。

本文将就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知识结构构建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一、知识结构构建的意义知识结构是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机组织和整合的结果,是知识系统的基础。

良好的知识结构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拓展思维、展开探究、解决问题。

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知识结构构建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对文学作品的整体把握和深入理解,提高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构建一体化的知识结构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构建一体化的知识结构,即将不同的知识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这样有助于学生建立起对语文的整体认识,避免知识的孤立和碎片化。

为了实现一体化的知识结构构建,我们可以采用以下策略:1. 梳理知识脉络,建立知识框架:首先,我们需要对各个知识点进行整理和梳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内在逻辑。

然后,建立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包括各个知识点的概念、特点、联系等,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认识。

2. 强化知识的串联与衔接:知识的串联与衔接是构建一体化知识结构的重要环节。

我们可以通过设置合理的学习任务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将不同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并在实际问题中进行应用。

3. 创设情境,贯通知识: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实际情境中,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教授文言文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感受文言语言的独特魅力和历史背景,从而深入理解文言文的意义和特点。

三、培养学生的知识管理能力在知识结构构建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管理能力,即学会分类、整理和归纳知识。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

1. 学会分类: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自己对知识进行分类,让学生根据不同的特点和联系,将知识点进行分门别类。

通过分类的过程,学生可以进一步理清知识之间的关系,提高知识的整体认识。

一年级语文教案的知识结构与拓展

一年级语文教案的知识结构与拓展

一年级语文教案的知识结构与拓展教案是教师备课教学的重要工具,它是一种对教学内容进行详细规划和安排的文档。

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制定合理的教案,以帮助学生建立起扎实的语文知识结构,并进行知识的拓展。

本文将从知识结构与拓展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知识结构知识结构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建立起的知识体系。

对于一年级语文教学而言,知识结构的构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语音知识结构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音知识,包括拼音的学习和发音的准确使用。

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如拼音游戏、朗读练习等,以帮助学生熟悉并掌握拼音的发音规则。

1.2 字词知识结构在字词知识结构的构建上,教师应注重学生的识字能力和词汇积累。

通过教学活动,如认读字、拼写练习等,帮助学生逐渐掌握一定量的字词,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1.3 句子知识结构句子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单位,教师可以通过句子的拆解和构建,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组成结构和语法规则。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填词、改错等活动,引导学生掌握句子的构成和变化规律。

1.4 作文知识结构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写作能力也需要得到培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作文练习,如写一篇日记、写一封信等,通过实践提高他们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二、知识拓展在建立起初步的语文知识结构后,教师还应通过拓展教学,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2.1 阅读拓展通过课外阅读的方式,让学生接触更多的文字材料,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读一些寓言故事、儿童文学作品等,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语文素养。

2.2 写作拓展通过写作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写作任务,如写一篇小故事、写一封感谢信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熟悉写作的过程和技巧。

2.3 口语拓展除了书面语言的学习外,口语的培养也是十分重要的。

教师可以安排一些口语练习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关于语文知识结构的构建

关于语文知识结构的构建

关于语文知识结构的构建(王文君)前几年,读魏书生老师的书,了解了“知识树”这个名词,也在自己的教学中有意无意的借鉴魏老师的做法,给学生介绍知识树。

但从初一教到初四,总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写作方法”、“记叙六要素”、“小说三要素”、“铺垫”、“烘托”等一些列语文知识术语一塌糊涂。

面对试卷上的相关阅读理解题,学生总是一头雾水,答非所问。

每次阅卷,总是感慨:怎么就教不会学生学语文呢?当然,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应对考试,但语文素养高的人是不怕考试的。

反思自己多年来的语文教学,学生学不好语文,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至少有一点是十分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没有教会学生用必要的语文知识学语文,以至于学生对纷繁复杂的语文万象的认识总是零散的、模糊的、杂乱的。

一句话,没有教会学生构建起属于他自己的合理的语文学科知识结构。

上学期,我们大力倡导师生共同构建学科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期初,要求每位任课教师通读教材,研读课标,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编写意图梳理每单元的知识点,确立单元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进而整理出本册教材的知识结构图,张贴在办公室和教室,以便师生在教学中适时运用、及时巩固。

在这方面,我们只是刚刚起步,边学习边摸索,没什么经验可谈,只是有了一点点行动而已。

相信很多老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一直都在默默坚持这样做着,而且做得比我们好。

下面,从三方面和大家进行交流:一是构建学科知识结构的必要性,二是构建语文学科知识结构应注意的问题,三是介绍我们上学期整理的知识结构图。

抛砖引玉,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为什么要构建学科知识结构下面与大家交流一下我读到的有关学科知识结构的论述文章和我的一些粗浅认识,但愿这些交流能使我们对构建语文学科知识结构这一问题有更全面更理性的认识,使学科知识的构建更具科学性、实效性。

(一)、关于“语文知识树”的争鸣“语文知识树”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是魏书生老师有感于当时语文教育考题泛滥、教学缺乏序列的现状,引导学生画出来的。

《搭建词语桥梁构建语文知识网络》

《搭建词语桥梁构建语文知识网络》

《搭建词语桥梁构建语文知识网络》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词语,它们如同一座座桥梁,将我们引向深入的语文知识网络。

词语是语文的基本单位,也是我们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

通过搭建这些词语桥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词语的力量词语是语言的载体,每一个词汇都承载着特定的含义和情感。

例如,“阳光明媚”这个词组让人联想到明媚的天气和温暖的阳光,瞬间让人感受到愉悦和惬意。

而如果用“阴雨连绵”来形容,气氛就变得沉闷和压抑。

可见,词语的选择对于表达准确的情感和意义至关重要。

词语的搭配词语之间的搭配也是构建语文知识网络的重要环节。

不同词语的搭配可以产生不同的表达效果,让文辞更加生动、形象。

比如,“奋勇前进”和“蓬勃发展”中的形容词和动词搭配,使得整个句子更加富有活力和阳刚之美。

词语的延伸有些词语还具有丰富的引申含义,通过这些词语的延伸使用,我们可以拓展语文知识网络的广度和深度。

例如,“水”这个词不仅仅表示液体,还可以引申为人的情感世界,“心如止水”、“心如明镜”,这些词语的运用使得表达更加丰富多彩。

词语的美感除了表达信息和情感,词语还可以带来美的享受。

一篇好的文章不仅内容深刻,用词精准,还要具备一定的艺术美感。

优美的词语搭配和句式结构可以让文章如同音乐般动听,让读者沉浸其中,感受语言之美。

搭建词语桥梁,构建语文知识网络,不仅是学习语文的过程,更是一种对语言的热爱和探索。

通过精心选词、合理搭配,我们可以架起一座座连接认知世界的桥梁,让我们的语言表达更加准确、生动、有趣。

让我们一起用心去感受词语的力量,让语文之美永远在我们心中绽放。

词语是语文之魂,精准的词语选择和巧妙的搭配是构建语文知识网络的关键。

通过不断积累、运用各种词汇,我们可以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打造属于自己的语文世界。

让我们在词语的海洋中遨游,感受语言之美,探索无尽的知识之源。

初中语文教材的语文知识类型和结构分析

初中语文教材的语文知识类型和结构分析

一、语文知识类型分析
1、字词知识
1、字词知识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重视字词知识的积累和应用。教材中的字词知识包括基 础汉字、成语、近义词、反义词等,涵盖了常见的词语搭配和用法。字词知识的 学习有助于学生提高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教学策略上,教师可以采用听 写、默写、词汇竞赛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字词知识。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语文知 识类型和结构分析
目录
01 一、语文知识类型分 析
03 三、教学建议
02 二、结构分析 04 四、结语
内容摘要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材的知识类型和结构分析至关重要。人教版初中语文 教材的知识类型丰富多样,包括字词、语法、修辞和文章等多个方面,旨在培养 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本次演示将对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知识类型和结 构进行分析,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有益的建议。
三、教学建议
三、教学建议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针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1、注重经典文章阅读
1、注重经典文章阅读
初中语文教学应注重经典文章的阅读与鉴赏。通过阅读经典名著和名篇佳作, 学生可以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学习优秀的写作技巧,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经典文章的行文结构、写作手法和思想内涵,帮助学生深 入理解文本,领悟人文精神。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如“人与自然”、“亲 情友情”、“历史故事”等。每个单元的选文和练习设计都紧扣主题,注重培养 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这种结构特点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单元主题,提高 学习效果。
2、课文选文
2、课文选文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课文选文具有较高的文学性和思想性,旨在培养学生 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选文既包括经典名著,如《红楼梦》、《水浒传》等, 也包括当代名篇,如《繁星》、《春水》等。这些选文不仅有助于学生积累语文 知识,还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架构浅析

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架构浅析

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架构浅析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更好地教授语文知识,让学生喜欢学习语文,成为优秀的文化传承者。

而课程架构则是构建语文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课程架构的概念、小学语文课程体系、小学语文课程架构的特点等方面来进行浅析。

一、课程架构的概念课程架构是一种设计课程结构的方式,以实现明确的目标和使课程有机地组成一致的课程。

课程架构由课程主题、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估等多个要素组成。

课程架构合理的设计,对于教学实效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二、小学语文课程体系小学语文课程体系包括语文教学目标、课程内容及教学组织等方面。

小学语文课程体系具有如下特点:1. 目标明确。

小学语文课程体系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素养,包括听、说、读、写技能的培养和语言运用的能力提升。

2. 课程内容贴近生活。

小学语文课程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语文魅力,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提高语文素养。

3.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小学语文课程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应用等,让学生在沟通、交流中积累语言素材,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4. 教学渐进式。

小学语文课程应该采用渐进式的教学方法,从小学一年级开始逐步提高难度,让学生能够逐渐掌握语文技能,提高语文水平。

三、小学语文课程架构的特点小学语文课程架构应该结合小学语文课程体系的特点,具有如下特点:1. 整合性。

小学语文课程需要整合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让学生能够同时具备听、说、读、写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2. 渐进式。

小学语文课程需要采用渐进式的教学方法,从初步认音认字开始逐步提高难度,让学生能逐渐掌握语言的技能和应用能力。

3. 综合性。

小学语文课程需要综合语文各个方面的内容,如文化知识、文学欣赏、写作技巧等,让学生全面发展。

4. 实践性。

小学语文课程要注重实践教学,应该将语文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语文的价值和魅力。

四、小学语文课程架构设计的关键要素小学语文课程架构的设计需要考虑多个要素,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等。

语文结构化教学的实践(3篇)

语文结构化教学的实践(3篇)

第1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结构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强调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从语文结构化教学的内涵、实施策略和实践案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语文结构化教学的内涵1. 结构化教学的定义结构化教学是一种以知识结构为核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教学模式。

它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性、逻辑性和层次性,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提高教学效果。

2. 语文结构化教学的特点(1)以知识结构为导向:注重知识体系的构建,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

(2)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注重实践与应用: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4)注重过程与方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语文结构化教学的实施策略1. 优化教学内容(1)梳理知识体系:对语文教材进行梳理,明确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

(2)精选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精选教学内容,确保知识的系统性和实用性。

(3)开发拓展资源:利用网络、图书馆等资源,开发拓展性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2. 创新教学方法(1)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境教学: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4)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 改革教学评价(1)多元化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评价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2)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改进。

(3)个性化评价: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论新形势下语文教师知识结构的构建

论新形势下语文教师知识结构的构建

绕 梁式 , 疑点 拨式 等等 。好 的结 尾可 以起 到首 尾 呼 设
应、 提挈全文 、 回味无穷的作用, 可以巩固学生已学的
知识 , 以培养学生 的创新 思维 能力 。因此 , 可 教师在语 文课 堂教学中 , 定要 选择恰 当的 收尾方 式 , 一 讲究 收尾
的艺术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论 新 形 势 下语 文教 师知 识 结 构 的 构 建
用心理学 的知识 , 让学生在语 文教 育 的影 响下 , 培养 良
化、 美学 、 、 历史 哲学相关人 文知 识 、 媒体 操作 的基本 多 知识等延伸性和操作性 知识。 11 本体性 知识 . 本 体 性知 识是 指语 文 教师 自身具
语文教师 的 目前 状况 来看 , 本 体性 知识 的掌握 比之 对 其 它的要好些 。 12 条件性 知识 条 件 性知 识是 指 教师 在语 文教 学 .
过 程中运用 的教 育学 与心理 学 知识 , 这是 对本 体性 知 识 的传 授 起 理论 性 支 撑作 用 的 知 识 。平 时 的教 学 过
的关爱和期待呢? 然后吟诵起苏 东坡那 令人 回肠荡 气 ” 的名句“ 人有悲欢离合 , 阴晴 圆缺 , 事古难 全 , 月有 此 但
愿人长久 , 千里共婵娟 ” 使学生再 次联想 起 “ , 那肥胖 的 青 布棉袍黑布马褂 的背影 ” 从 而理解 了文章字 里行 间 , 所渗透 的深切 的怀念 之 情 , 进而 联 想起 自己的父 母 亲
程, 就是教师 把本 体性 知识 转化 为 学生 可理 解 的知识 的过程 , 在此过程 中 , 教师应 该运 用教育 学和心 理学 的
对教师的知识 结构 问题 , 内外很 多学 者都 作 过广 泛 国 深入的研究 , 但是 由 于不 同学者 对 教师 知识 的理 解 不

语文教师知识结构的现状分析及建构策略

语文教师知识结构的现状分析及建构策略

的, 语文教师要多联 系具体 的教学实践 ,将 自己所学到的
时 魄 撒 船 革
理论应用其 中。例如 ,皮亚杰 的 “ 儿童智力发展 阶段论 ”
语 文 热 点 大 讨 论 向我们展示了每一阶段 的儿童的智力发展程度 ,这就为有
效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 ,对于小学 的语文教师要多注重以

总分 平均分 标准差 正确率 l O
8 6
5 6 26 . 0 . 8
51 . 6 27 . 6 13 . 6 16 . 9
5. 0% 6
7. % 01 2 4.% 4 5
般课程知识
语文课程知识

21 . 6
20 . 3
4.% 35
心理理论知识
语 文 热 点 大 讨 论
语文教师知识结构的现状分析及建构策略
幺 耿 红 卫
随着我 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 ,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师再 也 不是传统意义 上的 “ 传声筒 ”了 ,而是 将教师 的角色定位 为 “ 研究 者” “ 、 反思者”和 “ 促进者” ,这说明语 文教育的革新 必然是 以教师 的 自我更新为先导 、为前提 ,同时又以学生 的全面 发展 为核心 、为精髓 的。近年来 “ 教师的专业发展 ”成为 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广泛关注的焦点 问题 ,教师 的知识作为其专 业发展必不可 少的要 素之一也 被提上 了 日 程。语文新课程标准改 变了以往 的指导思想和价值取 向,在对待语 文知
学大纲 、语 文教学的前 沿动态 以及 新课程改革 的最新成
果 ,借鉴和吸收优秀理论成果,更新 自身陈旧的教育思
想 、教学理念 、 教学方法 、 教学设计 ,争取创新 性地开 展 语文教学活动。

小学语文分总结构 (2)

小学语文分总结构 (2)

小学语文分总结构引言小学语文分总结构是指在小学语文学习中,根据学科特点和知识体系,将语文内容分为不同的分类,以便于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

本文将介绍小学语文分总结构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内容和分类小学语文分总结构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的分类:一、听1. 听力训练•目的:培养学生的听力能力,提高听取信息的能力。

•内容:包括听对话、听短文、听新闻等,注重培养学生听懂、转述和理解听力材料的能力。

2. 听写•目的:训练学生的听写能力,提高拼写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内容:有选择性地听写课文、诗歌、小说等内容,注重培养学生听到的准确性和掌握规范的书写形式。

二、说1. 口语表达•目的: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口语交流和表达的流利度和准确性。

•内容:包括个人自我介绍、对话、演讲等,注重培养学生语音语调、词汇选择、语法运用等方面的能力。

2. 普通话规范•目的:培养学生标准的普通话发音和语调,提高语言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内容:注重学生对于普通话音韵、语调、语音等基本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三、读1. 诵读•目的: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和语言表达的感染力。

•内容:包括课文、诗歌、文言文等内容,注重学生对于语感、韵律和情感的把握。

2. 阅读理解•目的: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理解和分析课文、文章的能力。

•内容:注重学生对于文章主旨、细节、推理等方面的理解和应用。

四、写1. 书写规范•目的:培养学生的书写规范和字迹美观。

•内容:注重学生对字母结构、笔顺、字形的掌握和书写规范的运用。

2. 作文•目的: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内容:注重学生对于描述、叙事、议论等写作形式和技巧的掌握和应用。

作用和意义小学语文分总结构的作用和意义在于:1.有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成绩。

2.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多种语文技能。

3.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和综合能力。

语文知识体系建构

语文知识体系建构

语文知识体系语言单位:音节:汉语音节通常是声母和韵母组合的拼读音节。

词语:词语是词和语的合称,包括词语和短语。

词是由语素组成的最小的造句单位。

词语有单音节词语、双音节词语、多音节词语。

在汉语里,一个字也可以算作词语。

词性:(1)实词: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2)虚词:介词、连词、副词、助词、叹词、拟声词短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按照一定的语法关系构成的语言单位。

并列短语、主谓短语、偏正短语、动补短语、数量短语、所字短语、的字短语、介宾短语等。

句子: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词组(短语)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情,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者制止,表示某种感慨,表示对一段话的延续或省略。

句子和句子中间有比较大停顿。

它的结尾应该用上句号、问号、省略号、或感叹号。

句子成分:句子的组成成分叫句子成分,也叫句法成分。

句子成分口诀主谓宾和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谓前为状谓后补,定语必在主宾前。

句子成分有标志,“的”定“地”状“得”后补。

修辞:修辞即文辞或修饰文辞。

"修"是修饰的意思,"辞"的本来意思是辩论的言词,后引申为一切的言词。

修辞本义就是修饰言论,也就是可以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以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

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1)比喻的作用是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

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2)拟人的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的作用是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引起联想,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更鲜明。

(4)排比的作用是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5)对偶的主要作用是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6)对比的作用是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7)反复的作用是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有时能够加强节奏感。

构建语文课程的知识体系-精选教育文档

构建语文课程的知识体系-精选教育文档

构建语文课程的知识体系一、课程内容的概念课程内容应该是指这门课程教和学的对象,也就是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

“什么”在其他学科指的是那门课程的知识内容或者知识体系,数理化、文科政史地都是这样。

比如物理上的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等;化学上的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再如历史,它主要讲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十个主要的朝代。

上面提到的这些学科的教材都是按章按节来编写的。

因为理科课程内容有完整的知识体系,而凡是成体系的内容都是一部分一部分环环相扣的,而且通常是呈线性结构排列的,这样的内容适合用章节来呈现。

但是,语文课程难以找到构建课程的知识体系,一百多年来始终没有能够建立起一个理想的如同其他学科一样的知识体系。

所以语文教材也从来没有采用,也不可能采用章节式的编写体例。

也就是说语文课程的内容始终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所以“学什么”和“教什么”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

二、语文课程内容的历史变迁语文课程没有一个母体学科。

数学课程有相应的数学学科作为母体,(学科是科学的一个门类,如数理化等学科。

学科的容量和范围很大,文学也是一门学科)。

课程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教学科目。

一般的课程多是从相应的学科内容中选取一些最基础的内容并进行必要的教学安排作为课程的内容。

这些学科就是相应课程的母体学科。

语文课程没有相应的母体学科。

所以,语文就没办法从相应的母体学科选取一些最基础的内容并进行必要的教学安排作为课程的内容。

通常理解中的语文课程内容很混乱,究竟指那些,从来没有明确过。

所以其他科的课程标准主要包括四大部分:第一部分:课程理念;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第四部分:教学建议。

但是语文课程标准只包括第一、二、四三部分,而没有课程内容,只有少量课程内容包含在课程目标中。

王荣生老师在他的《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中指出在表述语文课程上有三个核心概念: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

其中课程内容是这三个概念中的核心概念,指的是学习语文这门课程应该掌握的内容;教材内容指的是这套教材所包含的内容;教学内容则指的是实际教学过程中所包含的具体内容。

统编教材的双线结构

统编教材的双线结构

统编教材的双线结构统编教材的双线结构是指教材内容组织的一种方式,它将语文学习的要素和单元主题作为两条主线,以此为基础构建教材体系。

这种双线结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下面将对四个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一、语文要素语文要素是统编教材双线结构中的一条重要主线,它包括了语文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核心能力等方面。

这些要素是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进行编排的,旨在帮助学生逐步提高语文素养。

在统编教材中,语文要素被分解为若干个知识点,分布在各个单元中。

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核心要素进行编排,通过课文、练习、辅导等环节进行巩固和拓展。

这种结构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

二、单元主题单元主题是统编教材双线结构的另一条主线,它是指将教材内容按照一定的主题进行划分,形成相对独立的单元。

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这些主题涵盖了文学、历史、科学、艺术等多个领域,旨在帮助学生拓展视野、积累知识、提高素养。

在统编教材中,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主题进行编排,课文、练习、辅导等环节都与该主题相关。

这种结构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某个领域的知识,提高综合素养。

同时,通过不同主题的交错编排,可以增加教材的灵活性和趣味性。

三、课文类型统编教材双线结构中的课文类型主要包括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两种。

精读课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掌握阅读技巧和方法的重要环节,略读课文则主要是为了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和阅读量。

这两种课文类型相互补充,形成了有效的阅读体系。

精读课文通常选取经典作品或名家名篇,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掌握重点知识点和方法技巧。

略读课文则主要选取一些拓展性的文章或段落,旨在帮助学生拓展阅读面和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四、辅助材料统编教材双线结构中的辅助材料主要包括注释、插图、提示等。

这些辅助材料对于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提高学习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注释主要是对文本中出现的难点词句进行解释和说明,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

如何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语文知识体系?

如何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语文知识体系?

如何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语文知识体系?好家伙,你说要构建完整的语文知识体系,这可不是小事一桩啊!这就好比盖房子,没有坚实的根基,再漂亮的装饰也经不起风吹雨打。

我最近正好遇到一件让我印象深刻的事儿。

有个学生,写作文的时候特别喜欢用华丽的词语,什么“金戈铁马”、“山河壮阔”,用得那叫一个天花乱坠。

可是内容呢?就好像一盘精致的菜,底下却用最便宜的食材凑数。

你以为这孩子是语文水平不够?其实不是,这孩子书读了不少,对各种文学作品的描写也能信手拈来。

问题是,他缺乏一种“由表及里”的思考方式,只顾着堆砌辞藻,却忽略了文章的实质内容。

这就像盖房子,光顾着墙上贴瓷砖,却忘了打地基,迟早是要塌的。

你说怎么才能帮他们构建完整的语文知识体系呢?说实话,这还真没那么容易。

这就像一颗种子,要想长成参天大树,就得经历春夏秋冬的四季。

首先,要从最基础的开始,就像种下一颗种子,要先浇水施肥,让它扎根。

对于学生来说,就是打好基础,掌握基本的识字、阅读、写作等能力。

你别小看这些基础,这可是“地基”啊!没有地基,再高的楼层也盖不起来。

比如,我曾经教过一个学生,他的语文基础特别薄弱,连一些常见的字都不会写,更别提阅读理解和写作了。

我就从他最喜欢的动画片入手,每一集动画片都要求他写一篇观后感,并且要规范字词,并解释一些生僻字词。

你猜怎么着?这孩子原本对语文毫无兴趣,现在却主动要求写观后感了,而且还喜欢查字典,字词运用也越来越好了!然后,就是慢慢地往上“盖楼”。

要鼓励他们多阅读,多思考,学习各种文体,掌握不同的表达技巧。

就好比建筑师要考虑建筑的风格、结构、功能,学生也要学习各种文体的特点,才能写出更丰富多彩的文章。

比如,有些学生喜欢写记叙文,但是缺乏细节描写,就好像一幅画没有颜色,看起来很单调。

我就鼓励他们多观察生活,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然后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写。

比如,你可以描述你最喜欢的小动物是什么样子的,它的眼睛是什么形状的,它的毛发是什么颜色的,它平时喜欢做些什么?当他们把这些细节写出来的时候,他们的作文就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了。

新课标小学语文结构化

新课标小学语文结构化

新课标小学语文结构化新课标小学语文课程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能力。

结构化教学是新课标下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强调知识与技能的系统性和层次性,使学生能够在有序的学习过程中逐步构建起完整的语文知识体系。

一、结构化教学的目标结构化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能够系统地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应用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1.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

3. 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了解和欣赏中华文化。

二、结构化教学的内容结构化教学的内容涵盖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主要包括:1. 识字与写字:通过系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汉字和书写技能。

2. 阅读:包括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技巧。

3. 写作:从写日记、写信到写作文,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4. 口语交际:通过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

5. 综合实践:结合语文知识,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如手抄报、演讲比赛等。

三、结构化教学的实施策略1. 制定明确的教学计划,确保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2.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合作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4. 强化评价与反馈,通过定期的测试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四、结构化教学的评估方式1. 形成性评价: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检查等方式,持续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

2. 总结性评价:通过期中、期末考试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提高自我评价能力。

五、结语结构化教学是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和评价方式,可以确保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取得全面进步。

语文要素体例构建整合课程标准

语文要素体例构建整合课程标准

语文要素体例构建整合课程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语文是我们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它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沟通的方式。

语文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构建整合课程标准,使得语文学科更加系统化和规范化,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

本文将围绕【语文要素体例构建整合课程标准】这一主题展开探讨。

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语文要素。

语文要素包括语言文字、文学、修辞、逻辑、阅读与写作等多个方面。

语言文字是语文学科的基础,是我们沟通交流的工具;文学是语文学科的灵魂,是我们审美情感的表达;修辞是语文学科的技巧,是我们言辞的优美;逻辑是语文学科的思维,是我们推理论证的基础;阅读与写作是语文学科的实践,是我们语言能力的提升。

这些要素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构成了语文学科的整体。

在构建整合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将这些语文要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建一个系统全面的教学体系。

我们要明确不同年级的语文教学目标和重点,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际需求来确定教学内容和方法。

在初中阶段,可以注重语言文字和逻辑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审辨能力和逻辑思维;在高中阶段,可以注重文学和修辞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我们需要设计符合教学要求的教材和教学活动。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应该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整合性。

教学活动是教学的载体,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兴趣,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创造性。

我们需要评估语文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评估是教学的反馈和指导,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评估方法可以多样化,包括考试、测评、作业、讨论等,应该全面客观地考察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

【语文要素体例构建整合课程标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不仅涉及到语文学科的发展和教学质量,更关乎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通过构建整合课程标准,可以使得语文教育更加系统化和规范化,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和成长空间。

围绕知识体系构建的小学二年级语文授课教案

围绕知识体系构建的小学二年级语文授课教案

小学二年级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阶段,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构建知识体系在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了解学生的特点,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科学设计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将有助于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绩。

本文将介绍围绕知识体系构建的小学二年级语文授课教案的编写、实施和反思。

一、教学目标立足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实际,语文是全面发展人的能力,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个性差异,本教学计划旨在通过编写一个围绕知识体系构建的小学二年级语文授课教案,达到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动力;2.构建学生的语文知识体系,让学生系统地掌握语文知识,掌握语文学科的基本能力;3.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围绕知识体系构建的小学二年级语文授课教案,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词汇教学词汇教学对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非常重要,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语感和词感。

教师可以通过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来进行词汇教学。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读词卡来让学生感受词语发音的特色,经常强调一些常见的易错音的发音方式;教师也可以通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来让学生感受词语的形态和意义,强调一些词语的词义搭配,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用法。

2.语法教学语法教学对小学二年级的孩子来说,也非常重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语感培养,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使用正确的语法结构。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一些简单的句子类型和基本的词序规律,让学生了解它们的构成和使用方法。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阅读故事、诗歌等文本来让学生理解句子的用法,提高学生的语感。

3.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教师应通过阅读教学,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认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策略。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和阅读体验,让学生了解各种文体的阅读方法,学习如何选择合适的阅读方式并加以应用。

小学语文教学的知识结构构建

小学语文教学的知识结构构建

小学语文教学的知识结构构建语文教育是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而为了有效地实施小学语文教学,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知识结构构建的重要性和有效方法。

一、知识结构构建的重要性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系统的语言知识体系,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通过明确的知识结构,学生能够有条不紊地学习各个知识点,逐步提高语文水平。

其次,知识结构构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当学生看到一个有机的、有序的知识体系时,他们会感受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更有动力去学习。

最后,合理的知识结构还能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清晰地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进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同时,教师可以更好地设计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二、知识结构构建的方法1. 分类整合法将语文知识按照不同的类别进行整理和分类,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比如,可以将语文知识分成语法、词汇、阅读理解、作文等不同的模块,并在每个模块内部进一步进行细分。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不同类别的语文知识,形成有机的整体认知。

2. 渐进扩展法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级和学习水平,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逐步扩展学生的语文知识面。

比如,在学习字词的基础上,逐渐引导学生进行句子构成和文章写作的训练。

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在保持学习兴趣的同时,逐步提高语文水平。

3. 知识关联法将不同的语文知识点进行关联,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的联系和应用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将已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例如,在学习识字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识字游戏、识字比赛等形式,将已学字词运用到实际的阅读材料中。

4. 兴趣引导法通过挖掘学生的兴趣点,引导他们主动学习语文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课外阅读、写作比赛等方式,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热爱。

语文知识能力框架体系

语文知识能力框架体系
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做到人人开口说话。
2.及时纠正学生发言时的语病,规范口头语言。
3.启发、指导学生开始对同学发言的完整性、连贯性、条理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课外阅读推荐书目:《中外神话传说》、《小兵张嘎》、《三毛流浪记》、《严文井童话选》、叶圣陶的《稻草人》和其他童话、《宝葫芦的秘密》、《皮皮鲁传》、《鲁西西传》、《舒克和贝塔历险记》、《淘气包马小跳》、《蚯蚓日记》、《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小女巫》、《小鹿斑比》、《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选》。
1.建立写作信心,带领学生把自己的见闻、感受、想象及时记录下来。
2.习作课上带领学生梳理平时积累的材料,按照习作要求写下来。
3.同音字、形近字、多音字。
1.能运用音序查字法助识字。
2.用会认、会写的字组词,了解所组词语的意思,并用常用词语说一句话。
3.写字正确、端正、整洁,字的间架结构合理。
4.能分清同音字、形近字并正确组词。
5.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读准多音字
1.继续通过多种途径帮助识字。
2.运用已有的汉字构字规律(象形字、形声字、会意字)的知识,运用熟字添、减一部分变成新字、游戏等多种方法帮助识字。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训练学生看图说几句话的同时,练习写几句完整的话。




1.说普通话,把意思表达清楚。
2.认真倾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别人讲话的主要内容。
1.把要说的意思按顺序表达清楚。
2.认真倾听,了解别人讲话的主要内容。
1.在上册教材的基础上,继续通过多种途径,从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训练。
2.训练过程中注意纠正学生说话时的语病。
2.在田字格中按正确的笔顺把字写规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语文知识结构的构建(王文君)前几年,读魏书生老师的书,了解了“知识树”这个名词,也在自己的教学中有意无意的借鉴魏老师的做法,给学生介绍知识树。

但从初一教到初四,总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写作方法”、“记叙六要素”、“小说三要素”、“铺垫”、“烘托”等一些列语文知识术语一塌糊涂。

面对试卷上的相关阅读理解题,学生总是一头雾水,答非所问。

每次阅卷,总是感慨:怎么就教不会学生学语文呢?当然,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应对考试,但语文素养高的人是不怕考试的。

反思自己多年来的语文教学,学生学不好语文,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至少有一点是十分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没有教会学生用必要的语文知识学语文,以至于学生对纷繁复杂的语文万象的认识总是零散的、模糊的、杂乱的。

一句话,没有教会学生构建起属于他自己的合理的语文学科知识结构。

上学期,我们大力倡导师生共同构建学科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期初,要求每位任课教师通读教材,研读课标,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编写意图梳理每单元的知识点,确立单元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进而整理出本册教材的知识结构图,张贴在办公室和教室,以便师生在教学中适时运用、及时巩固。

在这方面,我们只是刚刚起步,边学习边摸索,没什么经验可谈,只是有了一点点行动而已。

相信很多老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一直都在默默坚持这样做着,而且做得比我们好。

下面,从三方面和大家进行交流:一是构建学科知识结构的必要性,二是构建语文学科知识结构应注意的问题,三是介绍我们上学期整理的知识结构图。

抛砖引玉,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为什么要构建学科知识结构下面与大家交流一下我读到的有关学科知识结构的论述文章和我的一些粗浅认识,但愿这些交流能使我们对构建语文学科知识结构这一问题有更全面更理性的认识,使学科知识的构建更具科学性、实效性。

(一)、关于“语文知识树”的争鸣“语文知识树”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是魏书生老师有感于当时语文教育考题泛滥、教学缺乏序列的现状,引导学生画出来的。

从大的方面基本确定为4部分22项131个知识点:4部分依次为“文言文知识”、“基础知识”、“阅读与写作”和“文学常识”。

“文言文知识”具体包括“实词”、“虚词”、“字”和“句式”4项;“基础知识”包括“文字”、“句子”、“修辞”、“标点”、“语音”、“词汇”、“语法”和“逻辑”8项;“阅读与写作”包括“中心”、“结构”、“语言”、“材料”、“表达”和“体裁”6项;“文学常识”包括“古代”、“现代”、“当代”和“外国”4项。

每一项下面又包括众多知识点共131个。

“语文知识树”自其产生以来的十多年中,在我国的语文教育界引起了较大的反响。

综观各种评论,认为画知识树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体现语文教学的整体性。

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和被动性。

2.寻求语文教学的序列性。

有人认为“魏书生正确处理了知识规律、学的规律、教的规律三者之间的关系……关于知识规律,以‘语文知识树’为主要内容,建立知识体系,使语文教学从无序到有序。

3.有利于学生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构。

认知心理学派所强调,要把知识的结构教给学生,而“魏书生的‘语文知识树’的设计和传授,是符合这一原理的”,“它一改语文知识的庞杂繁芜,有利于学生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构”。

4.教学目标的科学定向。

不少语文教师教学目标的确立,往往是凭经验或照抄参考书,“所定目标不是年复一年的重复,就是或高或低,胸中无数。

魏书生老师在语文知识的体系中确立目标,引导学生理清本学期所要学习的语文知识结构,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也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但从“语文知识树”呈现的知识来看,它存在着一些缺陷。

其一,它更多关注的是陈述性知识(即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而对程序性知识(即回答“怎么办”的问题)的关注却很不够,这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当前素质教育提倡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的要求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我的观点:知道这些陈述性知识总比什么也不知道好,比如学文言文,不重视文言词汇的积累,如何能有文言语感?不知道什么是“侧面烘托”又如何会鉴赏其妙处,更谈不上运用于自己的创作实践。

至于如何运用、成为能力还需多多实践,非几日之功。

正像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一幅格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

”当然了,记住了,应用了,理解了,不断丰富了,也就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了。

其二,外在的知识结构不一定适合于学生内在的认知结构。

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来看,“语文知识树”对学生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构是很有帮助的。

但光有形式上的序列是否就一定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呢?事实并非如此。

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在其以后学习中有着重要影响。

就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而言,它可能是适合的,但也有可能是不适合的,或者它适合的可能只是部分学生的发展——只要对部分学生有用,就值得去做。

其三,“语文知识树”反映的是“课程内容即学科知识”的课程内容价值取向,是出于应试的需要。

我国学科教育的重点一向是放在向学生传递知识这一基点上的,我们的教材也是按学科知识掌握的需要来编排的,也就是说我们的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是学科知识。

而“语文知识树”正是这种价值取向的反映。

但是,这种“课程内容即学科知识”的价值取向,其最大的不足是忽视学生。

它既不可能适应全体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又忽视学生的兴趣。

对学生来说,学习内容是由外部力量规定他们必须接受的东西,而不是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事实上,许多学生也不把教材看作自己生活的必需,而是对教师和家长或者考试的一种应付。

“读完——考完——忘完”往往是一些学生所经历的过程。

“语文知识树”就其产生原因而言,主要还是出于应试的需要,而且事实证明其在应试方面有着一定的作用,但是学生在应付完考试之后,到底还剩下多少知识,就不得而知了。

——我的观点,语文新教材已经不是这样编排了,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是“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倡导自主合作探究,而非一味的灌输。

不谈知识,未必就学得有趣!我们教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工具,是思维方法,记忆方法,学习方法。

更何况现实中更多时候的学习,靠的是意志、动机,而不仅仅是兴趣。

当学生形成了自己的知识链,形成了合理的认知结构,并能在这种认知状态下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时候,知识就转化成为一种能力。

沉淀下来的,便是是能力,素养,何必在意“考完忘完”“还剩下多少知识”呢?如果说语文知识树是应试教育时代的产物,那么,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究竟有没有必要建知识树呢?我们还是追溯一下他的相关理论依据,明确建立学科知识结构的意义。

(二)、建立学科知识结构的意义从建构主义理论、信息论、控制论等论述中都能找到相关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

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

同化和顺应,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两种途径或方式。

同化是认知结构的量变,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的质变。

同化-顺应-同化-顺应……循环往复,相互交替,人的认知水平的发展,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认知心理学派认为,“结构乃是决定事物性质的重要因素。

知识的作用,主要不是知识量的作用,而是合理结构的作用。

在知识的应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并非独立的“某个单项知识”,而归根到底是整个知识结构在起作用。

”因此,引导、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进而转化为其内在的认知结构,是符合科学理论的。

布鲁纳从四方面论述了学习学科基本结构的必要性:1.懂得基本原理使得学科更容易理解。

不仅在物理、数学中是这样,而且社会学科和文学中也完全是这样。

(有利于理解新知)2.从人类的记忆看,他说“除非把一件件事情放进构造得好的模型里,否则很快就会忘记。

详细的资料是靠表达它的简化方式来保存在记忆里的。

”记忆保持的重要问题不是贮存而是运用时“如何把用到的知识易于提取”,“易于提取”的关键又在于“对知识的组织”。

(有利于联想记忆)3.领会基本原理和观念,是通向适当的“训练迁移”的大道。

基本的知识结构是迁移的基础,它能进一步激发智慧。

(有利于迁移学习)4.对教材结构和基本原理的理解,能够缩小“高级”知识和“初级”知识之间的间隙。

(有利于知识间的链接)心理学研究发现,优等生和差生的知识组织是不一样的。

差生头脑中的知识是零散的和孤立的,呈现水平排列方式、列举方式,而优等生头脑中的知识是有组织和系统的,知识点按层次排列,并且知识点之间有内在联系,呈现出一个层次网络结构。

可见如果知识在头脑中无条理地堆积的话,那么知识越多,越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就像是进入图书馆借书一样,当书按一定顺序整齐地排列着,那么书会很容易找到;但书如果无顺序、杂乱无章地堆放着,我们就很难找到需要的书。

对于学生,将要学习大量的知识,如果这些知识杂乱无章的储存在人的头脑中,既不利于新知识的学习,也不利于己学知识的提取,更谈不上知识的灵活应用,因此必须使头脑中的知识结构化、网络化。

所以说,合理的知识结构可以在运用时,快速、准确的提取有效的知识。

合理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在运用时,提高分析推理、选择判断、综合归纳的能力。

研究学科知识结构的意义在于:(1)构建学科知识结构的过程是提高学科思维的过程;(2)构建完善的学科知识结构有利于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3)构建完善的学科知识结构,有利于知识的迁移。

(三)、建立学科知识结构是适应新课改的需要过去的语文教学大纲,比较重视语文知识的传授,诸如标点符号、语法修辞、表达方式、文体知识等等,但新课改鉴于过去语文教学中过分追求知识的倾向,现在强调“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

”而且规定,“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

课标制订者对语文知识的淡化、漠视甚至放弃这种矫枉过正的做法,直接导致了语文老师不知语文应该教什么问题的发生。

而我们一线的语文教师,又往往太“功利化”了,不考试就不教,不学了。

于是,曾经作为语文教学重要内容的基础知识一下子遭“冷落”,甚至“无人问津”。

在新教材中,课文是按主题编排的,蕴含在一篇篇课文中的知识点是零散的。

语文知识不再处于相对独立的地位,而是以分散的形式编排各册在教材中。

比如,七年级下册语文中分散编排的语文知识点有新闻六要素(记叙的要素)、学习阅读记叙文、养成良好的听话习惯、说话要有中心、注意说明文的科学性、学习阅读说明文、说话要连贯(八年级下册才有“说话要简洁”)、短语结构类型、句子成分等(还有分散编排在“综合性实践活动”中的相关文化知识和分散在课前提示、课文注释、课后练习中的文学常识、古汉语知识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