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技术交底记录
测量放线安全技术交底记录
测量放线安全技术交底记录第一部分:前言1.本次测量放线工作是为了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测量和放线工作将在各种环境和地形条件下进行,包括建筑工地、道路、桥梁等场所。
3.所有参与测量放线工作的人员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测量知识和技能,并遵守相关安全规定。
4.本次工作的目标是确保施工现场和设备的安全,减少测量误差,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部分:安全技术交底内容1.工作前的准备a.在开始工作前,必须先检查测量设备的工作状态,如电池电量、仪器的磁力等是否正常。
b.并将仪器与控制模块连接并校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c.检查测量现场的安全措施,如障碍物移除、道路封闭等。
d.确保测量人员穿戴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手套、防护鞋等。
2.安全操作规程a.所有测量人员必须熟悉并遵守现场的安全规程和操作手册。
b.在进行测量工作前,必须对设备进行认真的检查和测试,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c.在测量过程中,应保持仪器和测量点的稳定,避免不必要的震动和影响。
d.必须遵守操作规程,按照指示进行测量和放线工作,严禁随意操作和改变测量参数。
e.对于不安全或疑似有潜在危险的情况,应立即停止工作,并向相关负责人报告。
3.常见危险和预防措施a.高处作业:在进行高处测量和放线时,必须戴上安全帽、安全绳,严禁擅自爬上危险的高处。
b.防护措施:在进行测量工作时,应携带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安全帽、耳塞等,以防止受到伤害。
c.电气安全:在进行测量工作时,应遵守电气安全规定,如正确使用绝缘夹具、避免触电等。
d.封闭道路:在需要封闭道路进行测量时,必须按照规定进行施工申请,并设置警示标志,确保施工安全。
4.紧急情况处理a.对于发生意外或突发情况时,测量人员必须保持冷静,判断危险性,并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b.在发生火灾、爆炸等紧急情况时,必须立即报警并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置。
c.在发生测量仪器故障时,必须立即向负责人报告,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维修或更换。
测量安全技术交底单模板
工程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施工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分部分项工程:____________________工种:测量员一、交底目的为确保测量工作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防止事故发生,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特制定本安全技术交底。
二、交底内容1. 安全教育培训- 所有测量人员必须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 熟悉本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制度。
2. 安全防护用品- 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按规定佩戴安全帽、安全带、防护眼镜、防滑鞋等安全防护用品。
- 高处作业时,必须佩戴安全带,并使用安全绳或安全网。
3. 作业现场安全- 作业时必须避让施工机械,躲开坑、槽、井等危险区域,选择安全的路线和地点。
- 在槽、基坑底作业前必须检查槽帮的稳定性,确认安全后再下槽、基坑作业。
- 高处作业必须走安全梯或马道,临边作业时必须采取防坠落措施。
4. 测量仪器使用- 测量作业使用的仪器及配套设备必须经过检验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
- 测量仪器操作人员应熟悉仪器的性能和操作方法,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5. 特殊作业安全- 在河流、湖泊等水域进行测量作业前,必须先征得主管单位的同意,掌握水深、流速等情况,并采取防溺水措施。
- 冬期施工不应在冰上进行作业。
严冬期间需在冰上作业时,必须在作业前进行现场探测,充分掌握冰层厚度,确认安全后,方可在冰上作业。
6. 交通规则遵守- 在社会道路上作业时,必须遵守交通规则,并采取防护、警示措施,避让车辆,必要时设专人监护。
7. 应急处置- 作业人员应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遇到紧急情况能迅速采取有效的自救和互救措施。
三、交底要求1. 施工单位应将本安全技术交底单分发给所有测量人员,并组织学习。
2. 测量人员应认真阅读本安全技术交底单,掌握安全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
3. 施工单位应定期对测量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监测测量安全技术交底模板
一、交底目的为确保监测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保障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工程质量,特进行本次安全技术交底。
二、交底内容1. 作业人员安全教育(1)所有参与监测测量工作的作业人员必须接受安全技术培训,了解并掌握相关安全知识。
(2)作业人员应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2. 作业现场安全措施(1)进入作业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安全带等防护用品。
(2)现场应设置警示标志,明确危险区域,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3)高空作业时,必须使用安全绳、安全网等防护设施,确保作业人员安全。
3. 监测测量设备安全操作(1)作业人员应熟悉监测测量设备的性能、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2)设备操作过程中,应避免设备碰撞、跌落、损坏等事故发生。
(3)设备使用完毕后,应妥善保管,避免损坏。
4. 电力安全(1)现场作业严禁私拉乱接电线,使用电器设备时,必须确保电源可靠。
(2)操作电器设备时,应穿戴绝缘手套、绝缘鞋等防护用品。
(3)发现电线、插座等存在安全隐患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
5. 防止物体打击(1)作业现场应清理杂物,保持通道畅通。
(2)高空作业时,严禁抛掷物品。
(3)作业人员应时刻注意周围环境,避免被物体打击。
6. 防止高处坠落(1)高处作业时,必须使用安全带,确保作业人员安全。
(2)安全带应正确佩戴,连接牢固。
(3)高处作业区域应设置安全防护栏杆,防止人员坠落。
7. 防止触电(1)作业现场应定期检查电线、插座等设备,确保安全可靠。
(2)严禁作业人员触摸裸露电线、插座等带电设备。
(3)如遇触电事故,应立即切断电源,并采取紧急救护措施。
8. 防止火灾(1)作业现场严禁吸烟、使用明火。
(2)易燃易爆物品应妥善存放,远离火源。
(3)发现火灾隐患,应立即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三、交底要求1. 作业人员应认真听取安全技术交底,确保掌握安全知识。
2. 作业过程中,严格遵守安全技术交底内容,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3. 如发现安全隐患,应立即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测量安全技术交底模板
一、交底对象本次安全技术交底对象为全体测量工作人员,包括测量员、测量助手等相关人员。
二、交底目的为确保测量工作顺利进行,保障工作人员人身安全,特制定本安全技术交底。
三、交底内容1. 安全生产责任制(1)各岗位人员应明确自己的安全生产责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2)各级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安全生产责任制得到有效落实。
2. 安全操作规程(1)进入施工现场前,必须穿戴好安全帽、安全鞋、防护眼镜等个人防护用品。
(2)操作测量仪器时,应确保仪器稳定,防止因操作不当导致仪器损坏或发生意外。
(3)在室外作业时,应选择开阔、平坦、安全的地带,避开高压线路、易燃易爆物品等危险区域。
(4)进行高程测量时,应使用安全梯或搭设脚手架,确保安全。
(5)进行水平测量时,应使用经纬仪、水准仪等仪器,确保测量精度。
3. 防范措施(1)加强现场安全管理,设立安全警示标志,防止他人误入危险区域。
(2)进行高空作业时,必须佩戴安全带,并设置安全防护措施。
(3)在沟槽、基坑等危险地带作业时,应设置安全防护栏,并安排专人监护。
(4)在夜间或能见度低的情况下作业,应配备足够的照明设备。
(5)遇到恶劣天气时,应暂停作业,确保人员安全。
4. 应急处理(1)遇到紧急情况,应立即停止作业,迅速撤离现场。
(2)发生安全事故时,应立即报告上级领导,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3)对受伤人员,应立即进行现场急救,并尽快送往医院救治。
四、交底要求1. 各级管理人员应加强对本次安全技术交底的宣传和贯彻,确保全体测量工作人员熟悉并掌握。
2. 各岗位人员应自觉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提高安全意识,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3. 定期对安全技术交底进行总结和评估,不断完善和优化安全生产措施。
五、附则本安全技术交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遇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发生变化,按新规定执行。
注:本模板仅供参考,各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测量外业安全技术交底模板
一、交底项目:测量外业作业二、交底时间:[填写具体日期]三、交底地点:[填写具体地点]四、交底对象:全体测量外业作业人员五、交底内容:1. 安全教育培训- 作业人员必须接受必要的安全教育培训,了解本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制度。
- 持证上岗,熟知安全操作规程,遵守各项安全规定。
2. 个人防护用品- 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按规定配戴安全帽、安全带、防护眼镜、防滑鞋等个人防护用品。
- 根据不同作业环境,可能还需配备防尘口罩、耳塞等。
3. 现场安全检查- 在作业前,应对作业区域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场地平整、无障碍物,并清除易燃易爆物品。
- 作业现场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提醒过往行人注意安全。
4. 测量工具及设备安全操作- 操作测量仪器前,应检查仪器设备是否完好,确认无误后方可使用。
-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避免仪器设备因操作不当而损坏。
- 避免在高温、潮湿、强风等恶劣天气条件下进行测量作业。
5. 高处作业安全- 高处作业时,必须使用安全带,并确保安全带系牢。
- 上下梯子时,必须握紧扶手,不得攀爬梯子两侧。
- 高处作业区域应设置安全防护措施,防止坠落。
6. 交通与行人安全- 在社会道路上作业时,必须遵守交通规则,并根据现场情况采取防护、警示措施。
- 必要时设专人监护,确保作业区域行人安全。
7. 测量作业中的注意事项- 测量作业时,应注意与其他人员保持安全距离,避免发生碰撞。
- 遇到恶劣天气,如雷雨、大风等,应立即停止作业,确保人员安全。
- 测量作业过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作业,并向相关负责人报告。
8. 急救与应急处理- 作业人员应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如心肺复苏、止血等。
- 作业现场应配备急救药品和器材,确保紧急情况下的救治。
六、检查执行情况- [填写具体日期]:[负责人姓名]对本次安全技术交底进行了检查,确认作业人员已充分了解并掌握了相关安全知识和操作规程。
七、签字确认- 作业人员签字:- 负责人签字:- 安全监督人员签字:八、附件- [如有,请列出相关附件,如安全操作规程、个人防护用品清单等]。
工程安全技术交底记录--测量放线
2.8测量放线后做好施工记录并及时报审。
2.9放线过程注意加强地形地貌的整理收集,发现与图纸不符的要及时报告项目部。
2.10放线过程需对沿线的原始地貌就行航拍,留存记录。
3.安全施工要求
1.4资料准备:施工图、设计交接桩记录表及桩点坐标等。
1.5放线前技术人员对需要放线的线路段测量资料、线路平面图、桩点位置、放线宽度、放线长度等信息对施工人员进行告知,确保桩的位置正确无误。
2.测量放线作业
2.1作业前将所需的人员、设备、物资等通过车辆运送至需要测量放线的地方最近的控制桩位置。
2.2通过设计移交的控制桩调好放线参数,并转移至放线区段附近。
3.3车辆应急用的配件和工具以便进行应急修理和救助,并配备充足低温油料、食品、水。
3.4对情况不明的地貌应先进行勘查,不得冒险进入。
3.5作业人员要随身携带急救药品,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
3.6测量人员应携带联络工具,定时与驻地保持联系,遇有险情立即呼救。
3.7测量人员冬天做好保温御寒措施,夏天做好防暑降温和防蛇虫叮咬,禁止测量人员单独出行测量。
2.5测量人员根据交桩记录对控制桩、标志桩,进行校核,对丢失的进行补桩。每100m设置一个百米桩。顶部20-30cm位置用红色自喷漆进行喷涂。对于冬季积雪,百米桩采取高度1m的φ10mm钢筋桩进行加固并在桩点位置插上旗帜明确位置。
2.6出现水平或竖向转角时,应在曲线上设置始点、中点和终点桩,并设置加密桩,间隔≤10m。曲线的始、中、终点应注明曲线半径、角度、切线长度和外矢矩。弹性敷设曲率半径不小于1000D。
3.1加强交通安全管控,行车途中所有系好安全带,严格遵守交通管理规定,不酒驾不醉驾,控制车速,不超车不抢车,不疲劳驾驶。本标段沿线村落密集,部分道路狭窄,驾车时注意观察,减速慢行,雨雪天气下不安排测量放线。冬季大雾天气较多,注意减速。
测量放样技术交底记录
编号:市政施管-10工程名称分部名称分项名称交底日期交底人交底人职务交底内容:测量放样工作对整个工程施工安排及质量保证起到很关键的作用,所以要求测量员做好有关工作,具 体如下:1、施工前测量员应会同勘察设计部门到现场交接GPS控制点、中线控制桩、桥位桩和设计指定的水准 点,并应对控制桩加以保护。
2、测量放样前应反复熟悉施工图纸,对每个坐标、高程控制点做到心中有数。
3、道路中线桩桩距直线段宜为20m,曲线段为10m、竖曲线起讫点和地形变化点必须加桩。
桥梁中线桩 每岸至少应设置两个。
4、临时水准点的设置距离宜不大于200m,桥位附近必须加设。
5、对所有测量及复测工作均应分别有专人负责,并应对测量标志进行定期复测。
6、测量过程中,若发现实际情况与设计不符,应向设计部门提出,不得任意更改。
7、施工测量精度控制:水准点闭合差±12√L,导线方位角闭合差±40√n,直接丈量测距在200m以内允许偏差在1/5000。
8、道路桥梁排水工程等市政工程的测量复测记录要求进入档案,引放依据必须复核。
要有引桩记录及成果表。
9、桥梁工程中,要求对每个墩、台下的桩位、桩顶,每个承台或扩大基础顶面,台帽、柱盖梁顶面进行复核。
桥梁下部结构的轴线及标高,上部结构安装前对支座位置、高程等应做预检记录。
桥梁竣工后应进行竣工测量,测量项目包括:测定桥梁中线;丈量墩、台各部尺寸;检查桥面高程。
10、排水工程中,要求对检查井底每井段中间二点的砾石砂顶面、检查井内管口高程、管道中心线进行复核。
同时对标高(槽底标高、砾石砂垫层标高、管内底高程、井盖高程)应有测量复核原始记录。
管道测量时做好中线、边线的控制与保护,尤其是管内底高程的控制(可在每管口底垫上预制砼块), 放管时、放管后、一定量的覆土后标高都应随时复测随时调整,不能一味讲究速度任其过关,严禁管内水倒流现象发生。
测量表格使用注意事项:①测量复核记录表通7—4,测量复核应包括施工前对放样放线、轴线位置、标高等设置标志进行放样复测。
测量放线技术交底记录
砌筑定位放线必须采用双控线(定位线、控制线都要弹出),结构墙体上弹出砌筑定位线;砌筑端头无剪力墙,采用竖皮数杆;
施工完成的砼墙面提前弹出结构1m线;
门洞口采用对角线表示,同时弹出门洞中线;
每间房间控制线相交处采用红油漆标识。
筑前,利用激光扫平仪将地面门洞定位线弹到梁侧,将建筑1m线传递到梁侧控制门洞标高
1、本表由施工单位填写,交底单位与接受交底单位各保存一份。
2、当做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时,应填写“分项工程名称”栏,其他技术交底可不填写。
技术交底记录C1–3
2、影响施工的地上地下障碍物已清除,三通一平工作已落实;
3、桩位测放工作已完成,并已报验监理;
4、已取得混凝土检验报告;
5、施工机械已准备完毕;
6、已配齐所有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
四、单桩施工工艺流程
钻机就位钻孔终孔至设计深度边提钻边灌注混凝土直至孔口
1、成孔:钻机就位后,使钻尖对准桩位白灰点,钻孔前,在钻杆上明确标记钻孔深度,待钻至成孔深度标记处,保持该钻进深度继续旋转钻杆1~2min。
3、每天工作结束后,认真填写施工记录,每台班或每日至少应留取试块1组。
技术负责人:交底人:接交:
2、细部轴线测放完毕后,依据桩位布置平面图,用钢卷尺施测桩位,桩位中心点用钢钎打入地下,深度宜取10~20cm,并用白灰明示,桩位偏差小于20mm。
技术负责人:交底人:接交人: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
工程名称
交底部位
复合地基
工程编号
日期
交底内容:
成孔成桩
一、材料要求
1、素混凝土桩所用混凝土应具有质量合格证,自检、复检必须合格,且复检应委托具有与该工程试验要求相符的试验资质的试验室进行试验。储存和使用过程中要做好防潮、防雨。
2、素混凝土桩所用水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搅拌用水标准》。混凝土宜添加外加剂,外加剂的品种及掺量必须根据施工及气候条件等因素对混凝土性能的要求通过试验确定。外加剂的性能应符合有关标准,具有合格证及相关检验报告。
施工测量技术交底
施工测量技术交底在创业火炬广场1#-3#楼及一期地下车库的施工现场,XXX进行了施工测量的技术交底记录。
交底包括准备工作、测量分项施工工艺流程、建立平面控制网及工程定位测量、建立高程控制网、施工测量技术控制措施和沉降观测。
以下是交底内容的详细记录:一、准备工作1、技术准备为确保施工测量控制的准确性,需要办理好城市坐标测量控制点、城市水准测量控制点、施工现场红线控制点的交接工作,并进行复核。
同时参与图纸会审,熟悉建筑、结构细部的平面、标高尺寸,进行施工图纸测量坐标的复核、换算工作,确保内业计算的准确性。
对于坐标点和水准点,需要进行校核观测,以保证正确的依据成果。
另外,需要了解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及各施工阶段的的现场布置情况,分析各施工工序交接平面、竖向的尺寸及标高变化情况,并根据施工现场踏勘具体情况确定建立轴线控制网与高程控制网的最佳方案。
最后,根据确定的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方案选择测量路线、测量方法、测量仪器、协作人员及测量所需材料,并准备所需测量工具、协作人员及技术资料。
2、现场准备为保证施工测量所需的现场材料到位及准备,需要保证现场平整、通视,清除影响测量定位的障碍物,并准备好保护控制桩所需的相关材料、人员。
三、建立平面控制网及工程定位测量在准备工作完成后,需要建立平面控制网及工程定位测量。
具体步骤包括:根据已确定的控制点,在现场建立平面控制网;对建筑物的主体结构进行测量,确定各楼层的平面位置;在控制网的基础上,进行建筑物的定位测量。
四、建立高程控制网建立高程控制网是为了保证施工过程中建筑物的高程位置准确无误。
具体步骤包括:根据已确定的控制点,在现场建立高程控制网;对建筑物的主体结构进行测量,确定各楼层的高程位置。
五、施工测量技术控制措施在施工测量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技术控制措施,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这些措施包括:现场测量前的准备工作、测量仪器的校验和调试、现场测量的操作规范、现场数据处理的方法和技巧、现场数据的质量控制等。
建筑施工全套监测技术交底记录大全
建筑施工全套监测技术交底记录大全1. 背景介绍本文档旨在记录建筑施工中的监测技术交底内容,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和质量控制。
监测技术交底是指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方向监理或相关单位展示并说明所采用的监测技术措施的过程。
2. 监测技术交底记录2.1 监测技术概述本部分记录了建筑施工中所采用的监测技术的概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结构监测技术:如应力监测、振动监测等;- 土质监测技术:如土壤含水量监测、地下水位监测等;- 环境监测技术:如噪音监测、空气质量监测等;- 安全监测技术:如建筑物位移监测、倾斜度监测等。
2.2 监测技术设备和仪器本部分记录了建筑施工中所使用的监测技术设备和仪器的详细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设备名称与型号- 采用厂家与供应商- 设备功能和工作原理- 监测参数范围和准确度- 校准和维护要求2.3 监测技术操作流程本部分记录了建筑施工中监测技术的操作流程和步骤,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监测设备的安装和调试步骤- 监测数据的采集和记录方法- 监测数据的传输和存储方式- 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监测结果的报告编制和交底方式3. 监测技术交底记录的要求本部分记录了建筑施工中监测技术交底记录的要求,以确保信息全面准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要求:- 记录必须清晰明了,包括日期、地点、参与人员等信息- 记录必须准确完整,不得漏掉重要细节- 记录必须符合行业标准和规范要求- 监测技术交底记录必须及时归档和保存4. 监测技术交底记录的审核和验收本部分记录了建筑施工中监测技术交底记录的审核和验收程序,以确保记录的合规性和准确性,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监督单位对监测技术交底记录进行审核的标准和方法- 监督单位对监测技术交底记录进行验收的标准和方法- 审核和验收结果的记录和报告编制方式5. 附录本部分附上了与监测技术交底记录相关的附加资料和文件,以供参考和进一步了解。
以上为《建筑施工全套监测技术交底记录大全》文档的内容概述,具体内容请参考正文记录。
测量技术交底记录单
测量技术交底记录单
1.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XXX项目
交底时间:XXXX年月日
交底人员:XXX
测量人员:XXX
2. 交底内容
2.1 测量对象
测量对象为XXX建筑物,包括楼房、厂房、围墙等。
2.2 测量范围及精度要求
测量范围为整个建筑物及其周围环境,要求测量精度达到XXX级别。
2.3 测量方法
采用全站仪进行测量,测点分布见测量图纸(附图纸一份)。
2.4 注意事项
1.在测量过程中,应保持测量仪器的正常工作状态,并随时记录测量数据。
2.测量时应注意安全,防止掉落、碰撞等事故发生。
3.做好测量标志点的标识及保存工作,保证后续工作的准确性。
2.5 测量成果
1.本次测量成果包括测量数据、计算结果、测图(包括单点平面图、立面图、示意图等)。
2.测量成果应标明测区编号、测点编号、测点坐标等信息。
3. 附图纸
见附件。
4. 备注
无。
4.1 交底人意见
经过交底,测量人员XXX已明确本次测量的范围、精度要求、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并已准备好相应的仪器和材料。
交底人认为,测量人员具备相关的测量技术和经验,有信心按照要求完成本次测量任务。
4.2 测量人意见
本人XXX已明确本次测量任务的要求,已准备好相应的测量仪器和材料,并有信心按要求完成本次任务。
如有任何问题,本人将及时与交底人沟通解决。
测量外业安全技术交底记录模板
一、交底日期年月日二、交底内容1. 安全培训及上岗要求- 所有参与测量外业作业的人员必须接受安全技术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 熟悉并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及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2. 安全操作规程- 严格按照测量作业规程进行操作,不得擅自更改作业程序。
- 在作业前必须对测量仪器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
3. 个人防护- 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按规定佩戴安全帽、防护眼镜、耳塞等个人防护用品。
- 高温、高寒、高湿等恶劣天气条件下,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4. 现场安全注意事项- 作业时应避开高压线路、危险区域,不得在未经许可的区域内进行测量作业。
- 在施工区域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并确保其可见性。
- 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服从现场管理人员指挥,不得擅自行动。
5. 测量作业安全操作- 测量作业前,应充分了解作业区域的地形、地貌,评估潜在的安全风险。
- 不得在未稳固的地面或坑槽、井口边缘进行测量作业。
- 在使用测量仪器时,应确保其稳定性,避免因仪器晃动造成安全事故。
- 测量过程中,应避免正对人员抡锤,确保周边人员安全。
6. 特殊环境作业安全- 在水边、河边、湖边等水域进行测量作业时,必须采取防溺水措施,确保人员安全。
- 在冰面上进行测量作业时,必须确认冰层厚度,并采取防滑措施。
- 高处作业时,必须使用安全带,并确保安全绳可靠固定。
7. 机械安全- 在机械作业范围内不得进行测量作业,确保人员安全。
- 机械运转时,不得进行维护或调整,避免机械伤害。
8. 交通规则- 在社会道路上作业时,必须遵守交通规则,根据现场情况采取防护、警示措施。
- 必要时设专人监护,确保作业人员安全。
9. 应急处理- 熟悉应急预案,掌握应急处理流程,一旦发生安全事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 作业人员应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进行自救或互救。
三、责任分配1. 施工单位负责组织安全技术交底,确保作业人员充分了解安全注意事项。
测量放线技术交底
交底部位: 测量放线
工艺分类:
技术交底记录
施工班组: 交底日期: 2022-10-24
工艺流程
施工 CAD 节点图
施工三维节点图
测量放线 一、适用规范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19 二、测量、放线工具 经纬仪、水平仪、激光标线仪、电子垂直仪、红外线电子距仪、测厚仪、测光仪、木材 水份测试仪、测量仪、湿度计、钢卷尺、大方尺、小方尺、木工铅笔、墨斗、尼龙线、 大小铅垂、木梯、照明灯具、彩色油漆、扫把。 三、人员 专业测量工人 四、工作范围 标段内所有需要的测量放线、定位线、排版线等。 1、从接收总包移交原始定位线开始,验收土建墙、顶、地面的平整度、垂直度是否合 乎国家规范要求,并在平面图上标出具体数据,作为验收资料存档,对不合格的位置要 求土建单位整改。 2、根据总包原始标高点,在墙面弹出+50cm 水平线。 3、根据总包方提供的原始轴线,对每个施工区域弹出离墙边 100mm 的找方线,然后可 延伸至每个墙面和顶面进行找方。确保所有施工区域的装饰空间位置方正、尺寸准确。 4、弹出所有门、窗洞口尺寸、窗台标高线,电梯门洞口定位线。 5、弹出空调、卫生洁具、开关、插座等定位线。 6、根据总包原始管线,确定吊杆定位线。装饰吊杆必须避开管线。 7、弹出卫生间、公共走道、电梯厅等区域空间的墙面抹灰线。 8、卫生间、公共走道、电梯厅墙面抹灰完成后,弹出地面石材、面砖排版线。 9、弹出地面标高控制线、踢脚板上口控制线,地面地板预埋龙骨分隔线。
工序验收: 方法和检查人: □自 检, 由
专职检, 由
负责; □交接检,由 负责。
负责,
技术负责人
交底人
接受交底人
注:本记录一式两份,一份交接受交底人,一份存档。
测量技术交底记录【范本模板】
2.1。
3引测座标点、水准点,建立局域控制测量网1、座标点从现场场地的实际情况来看,整个基槽采取大开挖,现场可用场地较狭小。
所以布设的控制点要求通视,便于保护施工方便.根据设计图纸、施工组织设计对楼层进行网状控制,兼顾±0.000以上施工,确定控制控轴线为: 1幢1-A、1-M轴是通轴线,控制点为1—1轴交1-A轴、1-M轴交1-1轴;1-9轴交1-M轴、1-9轴交1—A,设置井字形控制线。
第一步,施测时,首先,采用经纬仪置于“规6点”,对中整平,后视照准“规2点",前视“规8点",校核测绘院提供的这几点相对距离、夹角是否符合.第二步,采用50m长钢尺施测方法,测设各楼座的定位点,测读各楼座定位点的距离与施工图纸尺寸是否符合,复查校核各楼座数据。
至此,建立本工程各楼座测量的控制轴线网。
轴线投测允许偏差:主轴线间距允许偏差(mm)相临轴线±3L ≤30m±530m〈L≤60m ±1060m〈L≤90m ±15L 〉90m±20控制轴线投测完毕后,依据施工图纸及施工洽商,首先放样其它设计轴线,并检查校核,满足施工规范要求后,依次放样柱、墙、门窗等,弹墨线,用红油漆标注。
主体结构为“钢尺垂直传递法".项目允许误差(mm)每层±3高度(H)H≤30m ±5 30m<H≤60m±10 60m〈H≤90m ±15 90m<H≤120m ±20120m<H≤150m±252。
2。
3轴线及高程点放样程序1)基础工程2)地下结构工程3)地上结构施工2.3基础测量放线轴线投测1)土方开挖:由于本工程基础土方为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开挖,同时以此控制槽的开挖尺寸和边坡坡度.在垫层混凝土浇筑之前,测量检查以前土方开挖情况,确认要开挖的,开挖前根据控制桩放出槽边上口线,在挖出工作面后,先钉出距槽边1米控制桩,以此控制槽的开挖尺寸和边坡坡度。
测量放线技术交底
表 C2-4 技术交底记录
工程名称 交底部位 邯郸国际陆港项目一期工程— 陆港大厦、客户信息中心 测量放线 日 页 期 数
编号:
2013 年 11 月 17 日 共 7 页,第 5 页
4.6.2 协助做好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工作。 4.7 测量管理 4.7.1 测量仪器的计量检定
验线工作的依据应原始、正确、有效;验线的精度高于施测的精度;验线工作在人员、仪 器及测法上应与放线工作不相关,独立进行;验线的部位主要包括关键环节与薄弱部位。 4.8 装修阶段的测量放线 4.8.1 装修工程施工前,应对已完成的结构进行全面的测量,并将数据提交装修放线人员,
以便依据结构现状进行放线工作。 4.8.2 装修施工的放线应依据结构控制线施测,对地面、墙面、吊顶、屋面装饰测量基线应
顾及结构现状,按设计图纸进行必要的分割调整。 ◇ 地面十字直角定位线及分格线量距精度应高于 1/10000,测设直角精度应高于±20,在 结构四周墙面或柱面上应弹测建筑完成面上 1000mm 水平线,作为地面和天花吊顶的控制线。 ◇ 室内吊顶的标高由标高控制线,用钢尺量距至设计高度,在四周墙上弹测吊顶线,在结构 顶板上按实际空间匀称确定十字直角定位线,有一条与外墙面平行。. ◇ 外墙装饰设计有分格要求时,应按高于 1/10000 的精度测定分格线,并在建筑物外墙转角 处吊出铅垂钢丝,以便控制墙面垂直度、平整度及板块出墙位置,铅垂钢丝用经纬仪校测, 两次投测误差小于 2mm。室内墙面应按 1/3000 的精度控制竖直,分格精度同室外墙面。
签字栏
技术负责人:
交底人:
接交人:
表 C2-4 技术交底记录
工程名称 交底部位 邯郸国际陆港项目一期工程— 陆港大厦、客户信息中心 测量放线 日 页 期 数
矿山井下测量技术交底记录范本
矿山井下测量技术交底记录范本矿山井下测量技术交底记录【名称】矿山井下测量技术交底记录【目的】为确保矿井工作安全、提高矿井开采效率,对井下测量技术进行全面交底,让矿工了解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
【时间】2022年6月15日【地点】矿下会议室【参与人员】1. XX(矿长)2. XX(安全主管)3. XX(测量专家)4. XX(矿工代表)【议程】1. 测量技术概述2. 测量设备介绍3. 测量方法和操作要点4. 测量安全和事故应急处理5. 疑问解答【内容记录】1. 测量技术概述:矿山井下测量技术是为了获取矿井地质信息、确保安全开采和规划布局的一项重要技术工艺。
测量数据准确性与矿井工作安全和经济效益息息相关。
2. 测量设备介绍:介绍了矿山井下常用的测量设备,包括全站仪、激光测距仪、矿山测量无人机等。
详细讲解了各种设备的特点、功能和操作要点,并强调了设备的正确使用和保养。
3. 测量方法和操作要点:着重介绍了矿山井下常用的测量方法,如矿脉测量、巷道测量、坡度测量等。
详细阐述了每种测量方法的原理和操作要点,强调了正确使用测量工具、保持稳定和注意测量误差的控制。
4. 测量安全和事故应急处理:讲解了矿山井下测量的安全注意事项和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强调了安全是测量工作的首要任务,必须加强安全意识,定期检查、维护和更新测量设备,制定测量作业规范,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避免事故发生。
5. 疑问解答:针对矿工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解答,并与矿工们互动交流,确保他们对测量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总结】通过本次矿山井下测量技术交底会,矿工们全面了解了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
这将为今后的矿山开采提供可靠的测量数据,保障矿井工作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同时,也强调了安全意识的重要性,提高了矿工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希望大家能够在矿山井下测量工作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行,确保测量工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测量作业安全技术交底单模板
一、基本信息1. 作业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作业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作业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作业负责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作业班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作业内容1. 作业项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作业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作业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安全技术措施1. 作业现场安全措施:(1)作业现场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提醒作业人员注意安全。
(2)作业现场应保持通风良好,确保空气质量符合国家规定。
(3)作业现场应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如灭火器、消防栓等。
(4)作业现场应设置安全通道,确保人员疏散通道畅通。
2. 人员安全措施:(1)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取得相关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
(2)作业人员应穿戴符合规定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安全帽、安全带、防护眼镜等。
(3)作业人员应遵守操作规程,不得违章作业。
(4)作业人员应相互配合,确保作业安全。
3. 设备安全措施:(1)作业前应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设备完好、安全可靠。
(2)设备操作人员应熟悉设备性能,掌握操作规程。
(3)设备运行过程中,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4)设备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得擅自调整设备参数。
4. 施工材料安全措施:(1)施工材料应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确保质量合格。
(2)施工材料应妥善存放,避免受潮、受腐蚀。
(3)施工材料使用过程中,应按照规定进行储存、运输、使用。
四、应急措施1. 作业现场发生安全事故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组织救援。
2. 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向相关部门报告,并积极配合事故调查。
3. 事故调查结束后,应总结事故原因,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测量技术交底
工程名称: 施工队伍: 交底部门: 接受交底班组或员工签名: 交底 人: 承建单位 作业部位
交底内容: 1、进入现场必注意原路行驶的车辆,测原路中线高程时,工人先看前后有无车 辆,无车辆方可立棱镜杆或塔尺。 4、机械施工时,严禁站在机械作业半径内。 5、在立棱镜杆或塔尺的过程中,要听从仪器操作者的指挥。 6、在立棱镜杆或塔尺的时候,注意空中架设的电线,以防触电。 7、测量记录要保证原始真实,数据正确,内容完整,字迹工整清楚,测量资料要及时 收集整理。 8、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 9、选择测法要科学简捷,精度要合理相称,在满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争做到省工、 省时、省费用。
补充作业指导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测量人员必须熟悉图纸,了解设计意图,学习测量规范,充分掌握轴线、尺寸、标高和现场条件,对设计图纸的有关尺寸及测设数据应仔细校对,必要时将图纸上主要尺寸摘抄于施测记录本上,以便随时查找使用。
2)测量人员测量前必须到现场踏勘,全面了解现场情况,复核测量控制点及水准点,保证测设工作的正常进行。
1)建筑物控制网允许误差
1/15000 (边长相对中误差)
2)竖向轴线允许偏差 每层 3mm 全高 15mm
3)标高竖向传递允许偏差 每层 ±3mm 全高 ±15mm
本工程沉降观测、变形观测由业主委托相应资质的测量单位进行。
建筑物自身的沉降观测
以建设单位聘请的有资质的测绘院施测数据为准。要求定时提供数据。
4)基础部分电梯井、集水坑,根据其与主控线关系确定其长短边方向的中心线对称放样,以便复核。
5)基础底板施工完毕后,将施工观测控制线弹设到基础底板面上,在控制线交点上设钢板(或其他特殊材料)标志。
1)高程控制点的联测:在向基坑内引测标高时,首先联测高程控制网点,以判断场区内水准点是否被碰动,经联测确认无误后,方可向基坑内引测所需的标高。
基础部位主要采取“钢尺挂垂球法”,
b′=H0+b-a+a′-H1
其中钢尺下段悬挂10kg重锤,以保证钢尺的垂直度,为减少摆动,将重锤放入阻尼液桶中,现场作业时,每次用钢尺与水准尺联合测量法传递标高时,改变钢尺悬挂位置,进行重复测量,以便校核。计算时对钢尺进行尺长及温度改正:
水准测量数据演算时对钢尺进行尺长及温度改正:钢尺实际长度=钢尺名义长度+尺长改正数+а×(现场温度-钢尺检测时温度),а:代表钢尺膨胀系数,取а=℃ ;钢尺检定时温度为20℃。
第二步,采用50m长钢尺施测方法,测设各楼座的定位点,测读各楼座定位点的距离与施工图纸尺寸是否符合,复查校核各楼座数据。
至此,建立本工程各楼座测量的控制轴线网。
轴线投测允许偏差:
控制轴线投测完毕后,依据施工图纸及施工洽商,首先放样其它设计轴线,并检查校核,满足施工规范要求后,依次放样柱、墙、门窗等,弹墨线,用红油漆标注。
主体结构为“钢尺垂直传递法”。
120m<H≤150m
±25
1)基础工程
2)地下结构工程
3)地上结构施工
基础测量放线轴线投测
1)土方开挖:由于本工程基础土方为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开挖,同时以此控制槽的开挖尺寸和边坡坡度。在垫层混凝土浇筑之前,测量检查以前土方开挖情况,确认要开挖的,开挖前根据控制桩放出槽边上口线,在挖出工作面后,先钉出距槽边1米控制桩,以此控制槽的开挖尺寸和边坡坡度。
细部放样的要求
1)用于细部测量的控制点或必须经过检验。
2)细部测量坚持由整体到局部的原则。
3)方向控制尽量使用距离较长的点。
4)所有结构控制线必须清楚明确。
工程测量应以中误差作为衡量测绘精度的标准,二倍误差作为极限误差。为保证误差在允许限差内,各种控制测量必须按《工程测量规范》执行,操作按规范进行,各项限差必须达到下列要求
2)垫层混凝土浇筑后,根据轴线控制网将轴线投测到垫层面上,在垫层上弹出十字控制墨线,并进行校测后,计算出基础大方脚的外皮线,弹上墨线,作为砖砌胎模的依据。砖砌胎模距基础大方脚的外皮线40mm,用于抹灰层、防水层及保护层施工。
3)基础施工轴线控制,直接采用基坑外控制桩两点通视直线投测法,向基础平台投测轴线,为防止轴线上墙、柱钢筋、模板影响测量观测,故采取轴线偏离80~100cm设定施工观测控制线。再按施工观测控制线引放其它细部施工控制线,且每次施工观测控制线的放样必须独立施测两次,经校核无误后方可使用。
1)应设计要求,本建筑物做沉降观测 ,要求在整个施工期间至沉降基本稳定停止进行观测。
2)本建筑物施工时沉降观测按二等水准测量进行,观测精度如下表:
等级
标高中误差mm
相邻高差中误差mm
观测方法
往返校差附和或环线闭合差mm
二等
±
±
二等水准测量
0.6n1/2(n为测站数)
沉降观测精度参考表
等级标高中误差mm相邻高差中误差mm观测方法往返校差附和或环线闭合差mm
2)水准点
高程控制点根据测绘院提供的高程控制点,采用环线闭合的方法,将外侧水准点引测至场内,向建筑物四周墙上找条件好的引测固定高程控制点,东侧设二个,南侧设一个点,西侧一个。
根据引测结果,确定高程点布置位置并绘制水准点,用红油漆标注。
测量控制方法
基础部位主要采用“轴线交会法”,主体结构主要为“内控天顶法”。
台
2
3
激光垂准仪
DZJ300
台
1
4
钢卷尺
50m
把
2
把
15
技术准备
1)本项目部根据测绘院提供的工程测量成果测定的坐标点和高程控制点进行施测,并按规定程序检查验收,对施测组全体人员进行详细的图纸交底及方案交底,明确分工,所有施测的工作进度逐日安排,由组长根据项目的总体进度计划进行安排。
2)测量人员及组成:
2)标高的施测:为保证地下室基础部分竖向控制的精度要求,对每层所需的标高基准点,必须正确测设,在同一平面层上所引测的高程点,不得少于三个。并作相互校核,校核后三点的偏差不得超过3mm,取平均值作为该平面施工中标高的基准点,基准点应标在边坡立面位置上,所标部位应先用水泥砂浆抹成一个竖平面,在该竖平面上测设定施工用基准标高点,用红色三角作标志,并标明绝对高程和相对标高,便于施工中使用。
二等±±二等水准测量0.6n1/2(n为测站数)
3)沉降观测点设置:根据设计要求布设沉降观测点,用于沉降观测的水准点必须设在便于保护的地方。
4)当浇筑基础垫层砼时,在垫层平面位置埋设临时观测点,待稳定后及时进行观测。
5)待基础结构施工完工后将临时观测点移至基础底板上埋设,并及时进行观测。
3)由于钢尺长度有限,因此向上传递高程时采取接力传递的方法,传递时应在钢尺的下方悬挂配重(要求轻重适宜)以保持钢尺பைடு நூலகம்垂直。
4)每层标高允许误差3mm,全层标高允许误差15mm,施工时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控制,尽量减少误差。轴线竖向传递允许偏差
120m<H≤150m
±25
安装工程标高控制
1)主体结构施工时以该楼层钢筋上结构板面50cm(或100cm)线为准。装修时安装以该层室内墙面建筑50cm(或100cm)线为准。
根据设计图纸、施工组织设计对楼层进行网状控制,兼顾±以上施工,确定控制控轴线为:
1幢 1-A、1-M轴是通轴线,控制点为1-1轴交1-A轴、1-M轴交1-1轴;1-9轴交1-M轴、1-9轴交1-A,设置井字形控制线。
第一步,施测时,首先,采用经纬仪置于“规6点”,对中整平,后视照准“规2点”,前视“规8点”,校核测绘院提供的这几点相对距离、夹角是否符合。
施工标高点的测设是以引测到基坑的标高基准点为依据,采用水准仪以中丝读数法进行。测量的过程中采用附合水准路线进行测量,以消除或减小仪器及其他误差对施工的影响。施工标高点测设在柱上,并用红油漆作好标记。
根据轴线控制点将中心线测设在靠近墙体底部的楼层平面上,并弹好墙柱外皮借+500mm线,并在露出的钢筋上抄测出楼层+500mm或+1000mm标高线,控制模板平面位置及高度。
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布设平面控制网形首先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选点应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本工程各楼座控制桩布设在混凝土护坡坡顶上,并用红油漆作好测量标记。
1、座标点
从现场场地的实际情况来看,整个基槽采取大开挖,现场可用场地较狭小。所以布设的控制点要求通视,便于保护施工方便。
2)标高传递:主体上部结构施工时采用钢尺直接丈量垂直高度传递高程。首层施工完后,应在结构的外墙面抄测+100cm(绝对高程为米)水平点,在该水平点上方便于向上挂尺的地方,作出明显标记,作为向上传递基准点,这些点必须上下通视,结构无突出点为宜。以基准点向上拉尺到施工面上以确定各楼层施工标高。并抄测该楼层结构板面+100cm(或50cm)水平标高线。
主体结构测量放线
(1)在首层平面复测校核楼层施工主控轴线,并按照施工流水段划分要求细分控制点。在首层平面施工时留置控制线交叉内控点,预埋钢板(200×200×8mm),在内控线的钢板交点上用手提电钻打φ1mm小坑并点上红漆作为向上传递轴线的内控点。以后所有上层结构板均在同一位置预留200×200mm的洞口,作为依次向上传递轴线的窗口,照准点投测到作业层后,校核距离,用50m钢尺丈量,校核垂直度,三个点夹角是否符合,其精度误差不超过3mm。
测量技术交底记录
技术交底记录
编号
006
工程名称
成都市高新区九兴南192项目
交底日期
2014年6月16日
施工单位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分项工程名称
测量工程
交底提要: 测量施工
交底内容:
1、施工准备
场地准备
本工程施工时土方开挖已完成,现场地势基本平担,定位测量施工前先进行场地平整、清除障碍物后并可进行施工定位放线工作。
测量注意事项
1)仪器限差符合同级别仪器限差要求。
2)钢尺量距时,对悬空和倾斜测量应在满足限差要求的情况下考虑垂曲和倾斜改正。
3)标高抄测时,采取独立施测二次法,其限差为±3mm,所有抄测应以水准点为后视。
4)垂直度观测,若采取吊垂球时应在无风的情况下,如有风而不得不采取吊垂球时,可将垂球置于水桶内。
测量仪器准备
根据本工程的规模、质量要求、施工进度确定所用的测量仪器,所有测量器具必须经专业法定检测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测量仪器配备一览表:
测量仪器配备一览表
序号
测量仪器名称
型号规格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