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2 原子结构第二课时教案(人教版九年级上)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3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2课时离子相对原子质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3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2课时离子相对原子质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五、教学实施过程
1. 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离子 相对原子质量”课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4. 实验操作:评价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了解学生对离子的产生和分类的理解程度。
5. 教师评价与反馈: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成果展示、随堂测试和实验操作,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评价,鼓励学生的优点,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三、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原子结构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在深度和广度上仍有不足,对离子的概念、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及其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理解。此外,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也需要加强。
在知识方面,学生已经学习了原子结构的基础知识,对电子、质子、中子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然而,对于离子产生的原因、离子的分类以及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 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离子的应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存在主要问题
- 在教学管理方面,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影响了课堂效果。
- 在教学组织方面,课堂活动的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部分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 在教学方法方面,对于离子的分类和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部分学生理解起来仍然存在困难。
在行为习惯方面,学生的学习态度对其课程学习具有重要影响。部分学生可能对化学学习抱有恐惧心理,认为化学难以理解,从而影响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2022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原子的结构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2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原子的结构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2 原子的结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过程与方法】1.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学习运用对比、归纳的方法在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3.运用形象恰当的比喻减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神秘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探究欲和学习化学的兴趣。

2.对学生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从微观角度来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2.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

3.原子的构成。

【教学难点】1.从微观角度来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2.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一单元我们学习过有关分子和原子的知识,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而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

因此我们还要思考原子是否可以再分?如果可以它又由什么构成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新课讲解[板书]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 原子的结构[过渡] 原子到底能不能分?如果能分,它又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本课题的第一个问题原子的构成。

一、原子的构成[学生活动]让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在阅读的基础上讨论问题。

[投影]讨论下列问题:1.原子是由哪两部分构成的?2.原子核和核外电子都带电,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3.原子核是由哪些粒子构成的?这些粒子有什么异同?4.不同类原子的内部构成有什么不同?(学生讨论结束后,找学生代表陈述讨论结果,其他小组可以表明自己的不同意见)[图片展示][分析]上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多原子分子的图像。

我们可以看到分子整齐地排列着,每一个分子由大小不同的原子构成。

我们能看到的最小的微粒就是原子,通过研究发现原子也是可以再分的。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提问]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体积很小。

如果把原子比作一个庞大的体育场,而原子核只相当于体育场中心的一只蚂蚁。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教案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引导学生认识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实验、观察、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会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等方法处理加工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初步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教学重点2.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教学难点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分层、结构示意图||,不同元素的规律)教学方法示范讲解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原子的构成||,知道了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的;由于原子核内所带的正电荷和核外电子数电荷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我们又知道了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一下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探究新知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板书]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读图并计算】再次读图3-9并计算原子半径大约是原子核半径的多少倍?【抽生回答】原子核半径只有原子半径的万分之一至十万分之一||。

【讲解】如果我们再进一步计算就会得出原子核的体积就仅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

假设一个原子有一座一百多层的摩天大厦那么大||,那么原子核就相等于楼体中间的一个小小的门把||。

如果把原子比做一个庞大的体育场||,而原子核只相当于一只蚂蚁||。

可见原子核比整个原子小得多||。

所以||,相对来说||,原子里有一个很大的空间||,电子就在这个空间里绕核以接近光速的速度作高速运动||。

【视频】电子绕核以接近光速的速度作高速运动||。

【过渡】那么||,电子在核外的运动有什么特点?会不会碰着呢?是杂乱无章的||,还是有规律的呢?是不是象行星绕太阳那样旋转呢?[回答]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是有规律的||。

【讲解】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原子的结构(2)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原子的结构(2)教案新人教版

(2)构成了H3分子的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是

4
作 业 设 计
书面作业:P57 1.(1) (2) ( 3) 课外作业: 自主学习
教 后 反 思
5
正确书写离子符号。 离子的形成过程。 仪器 „„ „„ 课件,离子模型。 教 学 问 题 质疑:1.为什么金属钠、氯气在自然界 活 动 设 计 提出质疑,使学生产生好奇 心和探究欲。渴望去解决疑问, 让学习变的有目标性。 二次备课
教学用品 环 节 情 景 导 入
药品 其它
中不能稳定的存在? 2.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为什么相对比较 稳定?
得电子 原子
失电子
分子 构成
构 成
梳 理 整 合 构成
分 解
物质
原子
构成
失 得 电 子
离子
得 失 电 子
定义: 种类: 结构示意图: 和
3
1.某粒子由 12 个质子、12 个中子和 10 个电子构成,该粒子是(D ) A.分子 B.原子 C.阴离子 D.阳离子 2.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 B ) A. 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B.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C. 离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D. 固体难压缩,说明固体 分子间无间隔 3.下图中是钠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Ca
2+
Mg
2+
Al
3+
H
+
阴离子 Cl SO4
2 -
O CO3
2-
2-
OH
-
NO3
-
问题 3 粒子结构示意图
问题 4 原子与离子的区别与联系
2
粒子种类 探 究 与 交 联系 流 区别 粒子 结构 粒子 电性 符号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3.2原子的结构教案(第二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3.2原子的结构教案(第二课时)

第三单元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2)、了解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3)、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4)、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增强学生归纳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2)、运用多媒体动画片、课文插图等辅助手段,演示离子的形成过程,化抽象为直观,增强学习的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体会物质构成的奥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2)、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物质的微粒性”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资源分析】在第三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许多物质是由原子、分子构成的,在本单元中介绍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另一种粒子,使学生所学有关物质构成的知识完整化。

本课题包括“核外电子的排布”和“离子的形成”两部分内容,“离子的形成”是本课题的核心,“核外电子的排布”(介绍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和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结构的特征与其化学性质的关系)为它的教学作了一个铺垫。

【教学策略分析】本课题的内容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学习时有一定的困难,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书上的插图和电教手段,为学生创设学习氛围,让学生仔细观察、细心体会,展开讨论,将抽象知识形象化、具体化。

【教学重、难点】重点:离子的形成。

难点:核外电子排布的概念。

【教学准备】1.自制的有关投影片、离子形成的动画片、复印的课文插图;2.网上下载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课时建议】1课时【教学过程】归纳小结形成结论1.原子核外第一层最多有几个电子?2.原子核外第二层最多有几个电子?3.原子核外第三层最多有几个电子?4.元素的种类取决于________。

5.1—18号元素中哪些是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有何特点?(列表比较。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3.2 原子的结构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3.2 原子的结构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2 原子的结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初步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了解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

(3)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4)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过程与方法(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表资料,借助模型、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化抽象为直观,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想象、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2)通过讨论交流、启发学生思维,增强归纳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3)运用多媒体动画片、课文插图等辅助手段,演示离子的形成过程,化抽象为直观,增强学习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探究欲和学习化学的兴趣。

(2)初步体会物质构成的奥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3)对学生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重点难点重点原子的内部结构;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相对原子质量。

难点对“原子不显电性”的理解;原子核外电子分层运动的想象。

教学准备1.原子结构模型图片:“原子结构简图”、“离子的形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投影片。

2.原子内部结构动画:原子内部结构动画、离子的形成动画。

3.常见原子的质量表:常见原子的构成微粒数目及相对原子质量表。

教学流程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新课引入【投影】教材第53页图3-8。

同学们,请你们想象一下:如果把一个原子跟一个乒乓球放在一起,你们有什么感想呢?【讲解】那就相当于乒乓球跟地球体积之比。

(对照投影)。

展开想象,并将想象的结果相互交流。

欣赏图片并会露出惊讶的表情。

借身边的事物进行类比,引导学生从熟悉的宏观世界步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激起无穷的想象。

续表通过以上学习,你们对原子的结构了解了多少?小结后板书: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提问式讲解】同学们,你们知道氢、碳、氧、钠、硫等原子核外各有几个电子吗?(可提示学生参考教材第53页表3-1。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原子核的组成和结构2.掌握原子核的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关系3.理解原子核的电荷性质和质量性质4.学习利用原子序数、质子数和质量数标识元素5.理解同位素的概念和应用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原子核的结构和组成2.原子序数、质子数和质量数的关系3.同位素的概念和应用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通过引入一个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如为什么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样品在质量上会有差异?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2. 学习原子核的组成和结构步骤一:观察实验展示一个放大的氢原子核模型,让学生观察其中包括的粒子。

解释模型中粒子的名称和特征:质子(正电荷,质量为1),中子(无电荷,质量为1),电子(负电荷,质量可忽略)。

步骤二:讲解原子核的组成和结构通过板书或投影,讲解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而电子绕核外运动。

步骤三:讨论原子核的电荷性质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原子核具有何种电荷性质?为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原子核中质子和电子的数量关系。

步骤四:讨论原子核的质量性质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原子核的质量主要由什么决定?质子和中子的质量相等吗?3. 学习原子序数、质子数和质量数的关系步骤一:引入原子序数、质子数和质量数的概念解释原子序数、质子数和质量数的概念,并讲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步骤二:演示标识元素的方法通过实际元素的例子,演示如何利用原子序数、质子数和质量数来标识元素。

步骤三:练习提供一些元素的原子序数、质子数和质量数的数据,要求学生尝试利用这些数据标识元素。

4. 学习同位素的概念和应用步骤一:定义同位素解释同位素的概念:相同原子序数、不同质量数的核素称为同位素。

步骤二:讨论同位素的应用引导学生讨论同位素的应用,如放射医学、碳14测年等。

步骤三:实例分析提供一个具体的应用实例,让学生分析同位素如何在该应用中发挥作用。

四、教学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原子核的组成和结构,原子序数、质子数和质量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同位素的概念和应用。

校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2 原子的构成(第二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校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2 原子的构成(第二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 原子的构成(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过程与方法运用比较、归纳的方法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加工整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逐步培养学生的微观想象能力和推导思维的方法重点:离子的形成过程、核外电子排布难点: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离子的形成过程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与发现探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提问:1、你对电子有何认识? 2、你对电子还想了解什么?问题:电子很小,运动的空间又这样特殊,它的运动与普通物体的运动有何不同,有什么特3点?你猜想下电子会怎样运动?猜想:1、电子绕核运动 2、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3、电子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4、电子是在固定轨道上运动的验证:从课本上寻找资料,从网上查找资料出示:从网上下载的电子形成模型二、教授新课板书:一、核外电子的排布讲解: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出示:原子结构示意图提问:你从原子结构示意图中能看出什么?(即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了什么知识?)说明: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能简洁、方便地表示出原子的结构观察:课本表4—4想一想:你发现什么规律?找一找: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这三类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什么特点?你知道:稀有气体为什么曾经叫惰性气体?这与它们的原子结构是否有关系?你认为: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结构哪一部分有关?板书:二、离子的形成出示钠原子与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简图,利用钠原子和氯原子最外电子层的结构特征讲解分析离子的概念、离子符号的涵义、离子和原子的比较。

小结:1、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2、离子的表示法——离子符号阳离子:H+Na+ Mg2+ Al3+阴离子:Cl-、O2-、S2-、3、离子符号的意义四、知识巩固:课后习题五、课堂小结:学生小结小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等并举例说明六、作业:背笔记,创新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九年级化学新课型第三章第5课时,总第20课时主备人:(二)合作共研专题一: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的规律、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在下表中画出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找出其中的规律,分析元素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完成专题一。

H HeLi Be B C N O F NeNa Mg Al Si P S Cl ArK Ca规律:同一横行(周期):;同一纵行(族):。

元素种类最外层电子数稳定与否化学反应中得失电子情况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由学生讨论、归纳总结:原子的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目有密切的关系。

三、巩固提升3.某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该原子( )A.一定是氦原子B.一定是金属原子C.一定不是非金属原子D.不一定是金属原子4.下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是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2)以上四种粒子中,能得到电子的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3)D粒子的名称是__________;D中x=_______。

5.如图是元素周期表部分内容,请根据表中信息完成相关问题.(1)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它属于(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2)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3)在元素周期表中,从左到右有什么规律?6.下列粒子中表示+2价阳离子的是()7.一种元素的原子变成离子时()A.一定失去电子B.一定得到电子C.电子层一定变化D.得失电子都可能.8.根据下图的结构图回答:⑴如果该图表示的是原子,X值为,该原子的符号是。

⑵如果该图表示的是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X值为,符号是。

⑶如果该图表示的是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X值为,符号是。

四、学后反思五、课后达标《学法》课后相应部分教后反思+10 2 8 +11 2 8 +12 2 8 +13 2 8A B C D。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2课时)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2课时)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课题2 原子的结构一、教学背景和地位:第三单元教材是"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教材对于学生十分重要,它既是今后学习的理论基础,又是必不可少的化学学习工具,是初中能否学好化学的第一道"分水岭"。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为学生从微观的角度探究宏观物质变化的奥秘打开一扇窗口;使学生对物质的微观构成有一个大体轮廓。

二、教学课题物质构成的奥秘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原子的构成又是学生对微观世界的第二次接触。

本课题主要是在学生学习分子、原子的概念的基础上深入探究离子的形成及介绍相对原子质量。

为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介绍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卓越贡献的我国科学院院士X青莲教授。

三、教学设计思路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离子的知识,是为了进一步学习化合价和化学式打基础,特别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在前面我们学习的有分子、原子,在此基础上我通过原子结构的稳定性引出离子,从而引出构成物质的粒子还有离子。

我在教学中根据新课程标准,采取多种教学手段,课件、白板、视频动画等。

教学程序上采取老师提问--小组讨论--表达交流--老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最后通过测试反馈来完成教学。

处在网络时代的学生大多数很喜欢上网,于是我就投其所好,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动画,模拟微观变化,帮助学生认识离子的形成过程和学会离子的符号表示。

这样不但能顺利突破本节课的难点,也促进了学生微观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规律,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以氯化钠为例,了解离子的形成的过程。

知道里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3、知道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并学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过程与方法】1、了解化学在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之间建立联系的途径和特点。

2、体验“发现问题(矛盾)——实验现象分析——建立模型——解释现象”过程,初步应用有现象到本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逐渐树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3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原子的结构》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3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原子的结构》教案

课题 2原子的构造教课要点、1、从微观角度来理解化学反响的本质;2、相对证量的计算3、原子的组成叙述:组成物质的微粒能够分红原子、分子、离子等。

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那么原子又是有什么组成的?原子学说的提出者——道尔顿以为,原子是一种极其细小,不行切割的微粒。

关于原子能否能够再分,原子的构造究竟怎样的问题,科学家进行了长达近一个世纪的研究、商讨、论证。

展现:汤姆生发现电子的阴极射线的实验过程,并介绍枣糕型原子模型展现: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α粒子,即氦原子的原子核)现象:绝大多数的α粒子沿着本来的前进方向,没有发生偏转;少部分α粒子的运动方向有所改变;甚至有极少量的α粒子有很大的偏转,甚至是 180度。

发问:请大家来解说一下这类现象的原由?议论:关于这类现象,利用汤姆生的原子理论是没法解说的,所以作为汤姆生的学生,卢瑟福提出了自己的原子模型的假想:他以为原子中,原子核居于中央,它集中了原子的所有正电荷以及几乎所有的质量,而电子带负电,在核外很大的空间内作无规则的高速运动。

解说:因为原子核外有很大的空间,几乎是空心的,所以大多数的α粒子能够很顺畅的经过;因为α粒子粒子带正电荷,原子核也带正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挤,因为斥力的原由,所以有少量的α粒子会有偏转;而因为金原子中原子核存在,并且体积小,质量大,所以只有极少的时机与α粒子相碰撞,并且能反弹。

发问:原子带电吗?为何?回答:原子自己不带电,因为原子核与电子二者所带的电荷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呈电中性。

设问:物质能够分为原子、分子、离子,分子能分为原子,原子又能分为原子核与电子,那么原子核能不可以再分了呢?卢瑟福相同经过α粒子散射实验,将金原子改为氮原子,发现了原子中含有质子,经过其余的科学家的不懈努力,终于发现原子核中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而中子不带电。

小结: 1、原子的组成状况:核外电子(在核外作高速的无规则的运动)原子质子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央)中子2、电性关系不带电的微粒:中子、原子(分子);带负电荷的微粒:电子;带正电荷的微粒:原子核、质子3、电量关系:核电荷数 =质子数(原由是中子不带电);质子数 =电子数(原因是原子不带电)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 =电子数4、质量关系:m(原子) =m(原子核) +m(电子)≈ m(原子核) [ 原由是一个电子的质量很小,能够忽视 ]因为一个原子的真切质量很小,使用不方便,提出一个相对原子质量的观点相对原子质量:一种碳原子(质子数为 6,中子数为 6 的碳原子)的质量的1/12 作为基准,其余原子的质量与这个基准的比值。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2课时)教学设计
5.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原子结构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原子结构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7.作业:布置与原子结构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拓展:鼓励学生在课后查阅资料,了解原子结构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拓宽知识面。
二、学情分析
(五)总结归纳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原子结构的基本组成、电子排布规律以及原子内粒子相互作用等方面知识。
2.强调重点和难点: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强调,提醒学生注意理解。
3.感悟与收获: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化学知识的感悟和收获,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4.布置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一)教学重点
1.原子结构的基本组成,包括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概念及其关系。
2.原子序数与电子数的关系,电子排布规律。
3.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二)教学难点
1.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2.电子排布规律的理解和运用。
3.将原子结构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原子结构,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第1、2、3题,加强对原子结构基本概念的理解。
2.设计一道与原子结构相关的问题,并尝试解答。要求问题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挑战性,能够引发同学们的思考和讨论。
3.查阅资料,了解一位在原子结构研究领域取得重要成就的科学家,并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简介,介绍该科学家的主要贡献和影响。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2《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参考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2《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参考教案

课题2 原子的构造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最外层电子构造特点,原子与离子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电子的分层排布、离子的形成、原子构造示意图的意义、离子符号和元素性质的关系。

二、学生认知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子、原子的概念和原子的构成,初步探索了物质构成的奥秘,这节课要继续想象并探索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情境创设,引入新课【创设情境】教师讲述科普小论文?漫游原子世界?。

【问题1】根据文章内容描述,画出原子的构成。

运用教材,帮助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原子的构成〞有关知识。

讨论,并在教师引导下画出原子的构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语言表达能力。

回忆旧知,为学习新知奠定根底。

【问题2】根据论文描述,你认为原子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呢?【引入新课】那么原子核外的电子到底是如何运动的呢?我们一起看看科学家们的研究结果。

学生猜测,并发表意见:〔1〕围绕一个中心运动,不会离开原子;〔2〕好似可以在不同的轨道上运动;〔3〕运动速度特别快……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想象能力。

环节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阅读】阅读教材,并提炼出核心内容。

阅读教材,完成阅读作业。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讲解】〔1〕原子核与原子的相对大小关系。

〔2〕〔投影〕以氧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布为例讲解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并讲解多电子原子中电子层的划分。

倾听,理解:〔1〕原子核很小,居于原子中心;〔2〕电子在一个很大的空间作高速运动。

倾听,理解核心内容:〔1〕能量较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较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远的区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学习习惯。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几条根本规那么〔略〕。

域运动;〔2〕从里到外,依次记作第一层、第二层……第七层,分别用K、L、M、N、O、P、Q七个符号表示。

倾听,理解,记录。

【讲述】用原子构造示意图可以简明、方便的表示核外电子的排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盐是我们每天都要摄入的营养物质,当你面对食盐晶体时你会从哪些角度去认识食盐?
点燃条件下,镁带可以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这个反应在微观世界里是怎样发生的?相信你会根据教材78页提供的镁、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在课下探究出其中的奥秘。
1.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难点)2.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重点)3.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涵义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微观世界学习的兴趣。2.唤起学生对科学的好奇与向往。
1、不同类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有何特点?它们的结构是否稳定?
2、化学反应过程中元素的原子总是力求使自身的结构趋于或达到稳定结构。金属与非金属元素通过何种方式可趋向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3、不同类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化学性质有怎样的关系?
原子得失电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Na+、Cl-、NaCl的形成。
那么电子依据什么分层运动,各电子层上电子数目有什么规律?到高中后我们还会有更深入的研究,有兴趣的同学可在课后继续查阅有关资料、进一步探究。
有了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知识,我们可以用形象、简洁的图示表示原子的内部构成情况。
氧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最外层具有8个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具有2个电子)的结构属于相对稳定结构。
教案
时间年月日总课时
课题
课题2原子结构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课




1、通过对动画的观察与想象,认识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通过对原子得失电子后变化的讨论,认识离子的形成过程与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3、观察图、表、动画,培养从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与微观空间想象力。
重点
离子的形成
难点
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铁、水、食盐的结构图片
同分子和原子一样,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本课题我们继续探究物质构成的奥秘,认识构成物质的第三种粒子-——离子。
氢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这一电子围绕氢的原子核在核外的“巨大”空间里高速运动。在具有多个电子的原子中,电子是如何运动的呢?
核外电子的分层运动
核外电子的运动不像行星饶太阳旋转有固定的轨道,但却有经常出现的区域,我们把这些区域称为电子层,电子层最多时有七层。电子在不同的电子层上分层运动,也叫做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年月日
对于离子你有了哪些认识?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
找到的物质并描述其内部构成
氧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表示的含义
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个),结构相对稳定。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4,易失电子;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4,易得电子。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密切相关,主要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教法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师生
互动
[情景创设]
[展示]
[引言]
[提出问题]
[动画演示]
[展示并讲述]
[启发]
[讲述]
[展示]
[展示]
[讲述]
[提出问题]
[动画演示]
[提出问题]
[讲述]
同学们,这里有从我们存在的宏观世界中截取下来的三副图片,你能从中找到你所熟悉的物质吗?它们是由什么粒子构成的呢?
教学过程
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内容
师生
互动
[谈话]
[课件演示]
[引导]
[动画展示]
[延伸拓展]
通过以上学习,相信你对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请把你们特有的认识用图示表现出来吧!
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用粒子的眼光看物质与物质的变化,会使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更深刻更接近本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