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设计与创新应用P
高二物理《动量定理》微课教学设计(最新5篇)
高二物理《动量定理》微课教学设计(最新5篇)高二物理《动量定理》微课教学设计篇一一、设计思想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引导→探究”模式进行教学。
在课堂上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在教师合理、有效的引导下进行高效率学习,以充分体现探究的过程和实现对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过程。
为此本人在下面的三方面进行了尝试。
1.变演示实验为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演示实验一般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仅仅是旁观者,没有直接参与,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材上“鸡蛋落地不破”为课堂演示实验,本人在教学中将其改为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在课前设计各种不同的方法举行“鸡蛋落地不破,看谁举得高”设计比赛,在课堂上演示。
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
2.设计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中在讲完“动量定理”时,让学生动手做这样一个小实验,如:课本上提到的“缓冲装置的模拟”,以加深对动量定理的理解。
本人在教学过程的一开始就让同学两人一组做实验:“在课桌边上放一张纸,再在纸上放一块橡皮(或钢笔套),请同学做一个实验,把纸从橡皮(或钢笔套)下拉出,但不能把橡皮(或钢笔套)拉落下。
边做边思考,怎样做才能完成这个实验,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通过实践,充分体验纸对橡皮(或钢笔套)摩擦力的作用时间对其运动状态改变的影响。
3.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感受和体验动量定理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要求。
二、课前准备课前布置思考题:一个质量为60g的鸡蛋,从3高处落到水泥地面上,要求着地后完整无损。
请你设计一种可行的方案,并能演示。
其理论依据是什么?能否根据你所学过的知识加以论证呢?三、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理解动量定理的确切含义和表达式,知道动量定理适用于变力;会用动量定理解释现象和处理有关的问题。
浅议微课课件的设计与制作
生的学 习兴趣 ;每 个题 目应 分步 出现 ,尽 可能细腻 化 ,以便 更好地使 学生理解 文本 ;设置
小结和反思部分 ,使 学生养成 勤总结 、常反 思的 习惯 ;在 适 当的地 方设 置视频暂停提 示 ,
使 学生独立思 考 , 自主 学习。本 文通过几 个具体的 实例 来说 明微课课件 的设计 与制作 中应
注意 的 问题 。
关键词 :微课
课件设 计 制作 教 学案例
文章编号 :I S S N 2 0 9 5 - 6 7 1 1 / Z 0 1 — 2 0 1 4 - 0 5 — 0 0 2 3
点击 【 添加效果】一 【 强调】一 【 陀螺旋 】 ,在 出
现的 【 数量】中选择 【 半旋转 】 ,即让含 厶日的这
一
而使师生更好地互动;每一个微课课件的最后一页
设置反思小 结 内容帮 助学生 养 成勤 总结 ,常反 思 的
部分旋转 1 8 0 。 ; 在选中含 B的这一部分的状态
下点击 【 添加效果】一 【 动作路径】一 【 绘制 自 定 义路径 】一 【 直线 】 ,拖动 鼠标 ,画出含 厶 的这
习惯; 课件的字体和背景颜色要搭配好 ,同一页面
・
1 6・
起 ,看一下拼合在一起 的三 角形三个 内角 是多 少度 。
这与平时上课时 制作 P F I " 课 件 是不 同 的。平 时上课
用的1 ) P T 课件中一些关键性 的词语、提示性的信息 在讲课时可以在黑板或 电子 白板上直接写 出,而这 些内容要在录屏软件录制的微课课件设计中体现出 来。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微课课件的时候 注意以下 问题:制作的解题步骤要详细,如果要简化也要有
微课教学设计范例模板(汇总23篇)
微课教学设计范例模板(汇总23篇)篇1:微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灵璧石的成因、种类及审美特征。
2、初步尝试为奇石命名。
3、学会欣赏自然美,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灵璧石的审美特征。
难点:对赏石文化的理解。
教学方法通过精选实例进行知识讲解,讲解中不断设疑,促使学生思考,激发探究欲望,最终引导学生运用网络,实现自主学习。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内容一、导入:展示上海世博会上安徽馆前的迎客松灵璧石。
提问:1、你认识它吗?2、你知道天然形成的奇石也可以作为艺术品进行欣赏吗?通过提问引入“奇石”概念。
二、探讨新知:(1)初识赏石文化(2)提问:你知道清朝皇帝曾经为哪种奇石亲笔题写了“天下第一石”吗?“发现之旅”,探寻灵璧石的成因、种类及其审美特征(灵璧石的成因很复杂,这里只概括了主要原因;灵璧石的种类也很多,只能选择几个典型石种稍作讲解;灵璧石的审美特征更是牵涉到许多美学概念。
本微课主要任务是把学生引领到赏石文化的门前,学生还需自己迈进门槛,做进一步探究,并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
)(3)奇石的命名先举例说明命名的方法,再请学生尝试为奇石命名。
(4)小结:灵璧石之美:美在自然,美在质朴,美在含蓄。
三、课后拓展:赏石文化历史悠久,自古以来,流传着许多帝王将相、文人雅士爱石、藏石的故事,如“米芾拜石”、南唐后主李煜不爱江山爱美石的传说等等。
如今,赏石逐渐成为国际潮流。
除了灵璧石,还有许多著名的石种,请同学们通过自主探究,获得更多的赏石知识。
思考:你对赏石文化有没有自己的见解呢?希望同学们在课外继续探索大自然馈赠我们的奇美,请参考中国灵璧石网。
(通过欲扬先抑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并提供相关网站,作有效引领。
)测试题:A、观赏石B、巧石C、石玩D、雅石2、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名石是灵璧石、(AD)、昆石。
A、太湖石B、雨花石C、大化石D、英石3、清朝皇帝曾经为(A)亲笔题写了“天下第一石”。
微课制作结合绿幕抠像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文|柯佳明在新时代信息化教学的大背景下,信息化课程建设呈爆发式增长。
利用网络资源便捷性优势,信息化微课的出现适应了大众碎片化学习方式的需求,为教师线上教学提供了全新思路。
一、绿幕技术与微课教学相结合微课的表现形式众多,其中真人出镜类型的微课以极具感染力、亲和力的优势广泛受到好评。
而在录制时如何确定教师与投影器屏幕比例关系就成了一个难题,如果着重于教师,势必会造成投影仪屏幕上信息显示不清晰。
如果着重于信息显示,会使得出镜教师尺寸过小。
在保证课程教学内容的前提下,设计出更具观赏性、趣味性的微课视频是教师群体努力方向。
使用绿幕抠像技术可以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
通过将讲课教师从幕布背景中抠出,在后期软件中对人物比例进行调整,再将文字动画或PPT演示文稿与讲课教师画面相结合,并根据讲解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就能提升微课设计的创造性和传授过程的趣味性,唤起学习者创造性的思考,增强线上课堂传递知识的效率。
二、绿幕抠像技术简介人物抠像通常使用颜色键控技术,根据视频背景颜色与拍摄主体颜色上的差异,将拍摄主体从背景中提取出来。
由于人体肤色接近于红色,为了保证后期得到高质量图像,通常使用绿幕或蓝幕作为拍摄背景。
由于绝大多数现代数字相机使用搭配着拜尔序列的光学传感器记录影像,而拜尔序列滤镜中绿色滤镜数量是红色和蓝色滤镜数量的两倍,更多的绿色光源信息会被记录。
意味着数字相机会在录制图像的绿色通道中保留更多的细节。
同时,绿色本身的亮度偏高,实现绿幕正确曝光所需的光源会比蓝幕少。
所以大多数情况下会采用绿幕进行人物抠像视频拍摄。
三、微课绿幕制作流程实现高质量绿幕抠像需要通过绿幕搭建、绿幕布光、人物布光、影像录制和后期处理五个部分来实现。
本次实验将会使用以下器材进行录制。
器材型号数量摄像机松下AG-UX90MC1灯具品色K80s-Led4灯具神牛E2501无线领夹麦罗德Mic Pro1剪辑软件Adobe Premiere1特效软件Adobe After Effect1(一)绿幕搭建首先需要确保绿幕平铺展开,在中心主体区域不出现褶皱。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一、教育技术定义(一)AECT94定义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简称AECT)在1994年发布的有关教育技术的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该定义将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表述由“教学过程”改成了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体现了现代教学观念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从传授知识转向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重大转变。
学习过程是学习者通过与信息、环境的相互作用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认知过程,学习资源是学习过程中所要利用的各种信息和环境条件。
新的教学理论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能积极进行信息处理的主动学习者,而教师要提供能帮助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信息资源和学习环境。
从21世纪社会发展和人类发展的需求出发,建造一个能支持全面学习、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创造学习、终身学习的社会教育大系统。
(二)AECT05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使得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
(1) 界定的概念名称是"教育技术"(Educational Technology).而不是"教学技术"(Instructional Technology);(2) 教育技术有两大领域:"研究"和"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3) 教育技术有双重目的:"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4) 教育技术有三大范畴:"创造""使用""管理".与AECT94定义比较,相当于将94定义中的五大范畴整合为05定义中的三大范畴.其对应关系是:将94定义中的"设计""开发"两个范畴合为一个范畴"创造";将94定义中的"利用"范畴改成了一个较简单的词"使用";将94定义中的"管理"与"评价"两个范畴化为"管理"一个范畴;(5) 教育技术有两大对象" "过程"和"资源". 与94定义中的"学习过程""学习资源"有一定区别.(6)教育技术的主要特征在于其技术性。
微课教学设计15篇
微课教学设计15篇微课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例句让学生感受将句子写具体的方法,是多问“怎样”或“什么”。
2、区分“的”与“地”的用法,并能够结合具体的句子正确使用“……的”与“……地”,从而将句子写具体。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例句:狗儿跑了。
这是一句完整的话,但不具体。
如何把它写具体呢?方法是:多问“怎样”或“什么”!思考:狗儿为什么要跑?(看见了蝴蝶)这是一条怎样的狗儿?(小花狗)它是怎样跑的?(箭一般地追了过去)他从哪儿跑到什么地方去了?(从我身边追到草丛去了)好,我们来把这句话写具体:小花狗看见前面的草丛中有一只黄色的蝴蝶,它箭一般地从我身边追了过去。
二、方法指导在句子中加进一些词语,如“……的”与“……地”,将句子写具体。
1、在名词前面加“……的”什么是名词?表示事物的词叫名词。
判断绝招:前面能用数量词修饰的,就是名词。
如:一张脸一只灰雀一棵白桦树数量词名词数量词名词数量词名词在名词前面用问“怎样”的方法,加进适当的修饰成分,可以把话写具体。
2、在动词前面加“……地”什么叫动词?表示动作的词叫动词。
在动词前面用问“怎样”的方法,加进恰当的修饰成分,也可以使句子的意思更具体、更生动。
3、“的”“地”用法巧记:①“的”的用法巧记:的(联想)→白药→吃白药的是人→人是名词→名词前面用“……的”。
②“地”的用法巧记:地(联想)→土地→在土地上劳动,必定要动→动词→动词前面用“……地”。
4、例句:①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
怎样的?名词加进的词②她害怕了,(呜呜地)哭起来。
怎样地?动词加进的词三、探究练习试着将下列句子写具体。
1、你看见过一只灰雀吗?2、老山羊看了狼一眼。
微课教学设计2【微课内容分析】本节微课是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第2子目“选官制”的内容。
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建树,是本节课的重点,而对此的理解也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这是确定科举选官制为本节微课讲授内容的主要依据。
微课的设计与制作
微课
设计与制作
设计制作 制作演示
2
设计制作 制作演示
一、微课的含义
2
微课的设计与制作 3
(1)微课的含义
设计制作 制作演示
◆ 微课又名“微课程”,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 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 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 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 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
到另一个知识点,详细讲解时需另设一节“微课”。 记住微课的主要使用对象是学生: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的学而设计。
12 设计与制作过程
设计制作 制作演示
选题设计 (关键)
教学设计 微教案
准备教学素材 制作课件
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四、微课设计与制作
写 脚
本
微反思 微练习
视频后期编辑
教学实施与拍 摄(录制)
13 设计与制作过程:教学设计
字体
23 设计与制作过程:准备教学素材制作课件
制作课件:PPT制作应规范
3、讲微课≠念PPT,PPT应放置主 干内容,请勿将所有东西都往PPT 上堆。
设计制作 制作演示
24 设计与制作过程:准备教学素材制作课件
制作课件:PPT制作应规范
设计制作 制作演示
4、尾页增加感谢语,欢迎继续 观看其它微课等字或讲出来, 最后留下电话或邮箱用于交流。
19 设计与制作过程:准备教学素材制作课件
制作课件:PPT制作应规范
设计制作 制作演示
1、可在最顶端写上知识点、章节小标题等,图片布局合理, 不要与字体重叠,背景简单防止喧宾夺主。
20 设计与制作过程:准备教学素材制作课件
数学微课的小学规范教学设计五篇
数学微课的小学规范教学设计五篇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数学微课的小学规范教学设计5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大家喜欢,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微课的小学规范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P81例1及P82做一做的第1题。
2、教材地位及作用本节课要认识的是分针正好指在大格刻度上的时间及1时与60分的关系,是在学生初步认识整时、半时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掌握本课知识既为下一课学习用1分1分数的方法读出某一时间做好准备,又为以后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
3、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会读、写分针指在大格刻度上的时间,知道1时=60分。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意识。
情感目标: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愉悦,并自觉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4、教学重、难点的确定重点:会读、写分针指在大格刻度上的时间,理解时、分的进率。
难点:认识每个大格刻度各代表几分。
【教法、学法选择】1、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把故事、游戏贯穿于各教学环节中,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发挥课件的辅助教学功能,增强教学过程的趣味性、直观性和形象性,赋予抽象的时间概念以鲜活的感性支撑,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合作探究对知识进行迁移、重组,达到认识、理解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的目的。
【教学程序设计】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1、谈话引入:这个学期,数学王国里的两位小精灵聪聪和明明一直陪伴在我们身边,和我们一起上课、做游戏。
今天为了准时的和我们见面,他俩特地起个大早,让我们瞧一瞧,他俩是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出发去学校?(课件出示挂钟,学生读时间)哟,聪聪和明明可真准时,刚到学校上课铃就响了。
(课件出示P81的主题图)2、质疑:面对主题图,学生发现钟面上的时间既不是整时,也不是半时,便产生了一种认知上的冲突,他们会根据钟面猜测、争辩,急于弄清楚学校是什么时候开始上课的,老师就此点明课题并板书。
微课的设计与制作——以《让PPT画面动起来》为例
2021年1月Jan.2021第35卷第1期(总第135期)Vol.35No.1(Sum.No.135)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nal of Guilin Normal College微课的设计与制作----以《让PPT画面动起来》为例朱蒋洁(桂林市旅游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务教研科,广西桂林541004)摘要:微课因其主题明确、短小精悍、方便自学、灵活高效、便于推广的特点和优势,成为时下受众非常喜爱的一种教学和学习方式,也逐步被广大教师引入课堂而成为教学的辅助手段。
因此,微课的设计与制作便成为广大教师应该掌握的基本教学技能。
文章以《让PPT画面动起来》为例,阐述微课从设计到制作的具体流程和实现方法。
关键词:微课;设计;制作中图分类号:G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070(2021)01-0109-04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普及的今天,“微课”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教学工作者的青睐。
因此,设计与制作高质量的微课就成为广大一线教学工作者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教学技能。
如何设计和制作微课?笔者以《让PPT画面动起来》为例阐述微课从设计到制作的具体流程和实现方法。
制作微课是技术,设计微课却是艺术。
微课的设计需要从教学目标制定、学习者分析、内容需求分析、教学媒体选择等方面进行;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粒度化和要点提炼;要使各个内容保持相对独立,然后再设计各个教学活动。
事实上,为了精准把握教学时间和教学过程,大部分教师都会精心设计和录制微课的脚本。
一、选定微课内容和确定微课主题在微课内容的选择上,一般会围绕某个知识点,如教学的重点、热点、难点、疑点、兴趣点、技术点以及易出错或学生经常提问的知识点等作为微课的内容。
微课《让PPT画面动起来》围绕“为对象设置动画效果”这一技术点来设计制作。
在PPT制作的学习过程中,“为对象设置动画效果”是一个核心技术问题,是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的重要内容。
微课ppt
一、微课的来历
2008年由位于美国新墨西 哥州圣胡安学院教学设计师戴 维.彭罗斯首创。
二、什么是微课
两种说法:微课堂和微课程
二、什么是微课
微课堂:(课堂是指教学环境、教学工具、学习主体、教学方法的合集) 针对课堂教学程式而开发的微教学形式(突出的是行为-讲授)。通常教学程 式主要按照“激趣导入、探究新知、评价练习、实践创新”四个步骤,它们 是通过“看、听、读、析、议、试、讲、演、做、评、练、创”等机制予以 展开,而微课堂在这儿主要是应用“看和听”、“讲和演”这四个机制。
六、微课的分类
1.讲授类
10.探究学习类
2.问答类
3.启发类
按教学方法 分类
9.合作学习类
8.自主学习类
4.讨论类
5.演示类 6.练习类
7.实验类
六、微课的分类
1.复习类
5.小结拓展类 按教学环节 分类
2.新课导入类
4.练习巩固类
3.知识理解类
六、微课的分类
1.摄录类
按技术应用 分类 3.程序设计类 2.录屏类
四、微课的目标:
这儿的目标不是指微课欲实 现的结果,而是指微课针对的 对象。 1、有利于学生 2、辅助于教师 3、服务于家长
五、微课的特点
1、质量高—内容精确度高、方法逻辑性强、 技术操作性强。 2、效率高—知识技能用简单的技术在短时间 内准确的传播。 3、体系全—形式格式、内容格式。(质疑、 解惑、乐练) 4、个性化—独到的见解、巧妙的方法、独具 的风格。 5、共享化—开发工具和技术通用性。
七、微课的制作步骤
1、解读微课内容:科学合理。 2、设计微课脚本:形式选择、教学流程、 语言设计、教具选择。 3、优化微课技术:应用恰当。
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微课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
然而,微课在应用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进一步提高其教学效果。
1. 微课应用中存在的问题:1.1 缺乏互动性: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十分重要,而微课往往只是一种单向传递知识的方式,缺乏与学生的互动交流,降低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1.2 内容设计不合理:有些微课教学设计的内容并不适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过于抽象或难度过大,导致学生理解困难,产生学习障碍。
1.3 缺乏反馈机制:微课教学中,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效果无法及时得到反馈,缺乏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与反思。
2. 改进措施:2.1 引入互动元素:在微课教学中,可以加入一些互动环节,如在线答题、讨论板块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同时,教师也应注重与学生进行及时的互动和反馈。
2.2 优化内容设计:在微课的内容设置上,应考虑小学生的特点和认知水平,注重分级教学,循序渐进,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知识。
同时,可以采用多媒体等形式,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3 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建立学生学习档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性化需求,提供相应的学习支持和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学习反馈和帮助。
结论: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具有一定优势。
然而,其应用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
通过引入互动元素、优化内容设计和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等改进措施,可以进一步提高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教学效果。
我们相信,在不断的改进和实践中,微课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1] Xiong, Y., & Du, J. (2018). Research on Teaching Mode of Flipped Classroom Based on Micro-course [J].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28(7), 110-118.[2] Zhang, Q., Wang, S., & Li, P. (2017). Design and practice of micro-course for 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 under the idea of flipping classroom [J].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 35(3), 53-63.。
全国首届微课建设与创新应用高峰论坛在佛山隆重召开
作 者简介 :刘君 亮,在读硕士 ,研 究方 向为混合 式学 习 收稿 日期:2 0 1 3 # - 8 月3 0 日
编 辑 : 小 西
全国首届微课建设与创新应用高峰论坛在佛 山隆重召开
“ 全国 首届微课 建设与创 新应用高峰论 坛暨广东教育学会 2 0 1 3年学术年会 ” 于2 0 1 4年 1 月3 — 5日在广 东 省佛 I l J 市顺 德区养『 E 西I L l 学校 隆重举行 ,本 次会 议由J 一东教育学会 网络教 育专业委 员会 ( 以下简称 “ 专委会 ” )
LI U J u n - l i a n g
W ANG Yi ‘ z h i
( C o l l e g e C o m p u t e r a n dI n f o r ma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 B e j i i n g J i a o t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 B e o ' i n g , C h i n a
豢
[ 1 5 ] B r o wn , J . S . , C o l l i n s , A. , a n d D u g u i d , P . S i t u a t e d c o g n i t i o n a n d t h e c u l t u r e o f l e a mi n g [ J ]
人学桑新 民教授 、专委会 副理事长华南师 范大学焦建利教授分别作 了题为 ( ( MO OC s( 慕课 )创生 的学 与教一一
教学中的设计创新点
教学中的设计创新点在当今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教学设计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们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和创新点来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探讨教学中的设计创新点,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应对学生的需求和挑战。
首先,一种重要的设计创新点是个性化教学。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和兴趣爱好,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喜好,设计多样化的学习任务和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其次,利用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创新也是一个重要的设计点。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技术逐渐融入到教学中,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创新机会。
例如,教师可以运用互联网资源来支持教学,引入教学视频、教学游戏等多样化的教学工具,以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同时,利用教育技术还可以进行在线作业和考试,实现教学的智能化和个性化,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另外,教学设计的创新点还可以体现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
传统的教学内容往往是固定的,缺乏灵活性和实际性。
然而,现今的学生更加注重实用性和应用性,他们希望学到与生活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选取与学生生活和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
例如,教师可以引入一些实践案例和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知识和技能,提高学习的实际效果和动力。
此外,合作学习也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创新点。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以单向传授知识为主,学生缺乏交流和互动的机会。
而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力,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合作小组、组织团队项目等方式,鼓励学生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社交能力。
最后,评价方式的创新也是教学设计中的重要创新点。
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以单一的标准和考试为主,无法全面评价学生的能力和潜力。
因此,教师需要创新评价方式,以更全面、客观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优秀5篇)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优秀5篇)人教版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从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出动量定理的表达式。
2.理解动量定理的确切含义,知道动量定理适用于变力。
3.会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和处理有关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对动量定理的探究过程,尝试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通过对例题的分析和讲解,得到动量定理解题的方法和步骤。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有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意识。
教学重点动量定理的推导以及利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教学难点如何正确理解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如何正确应用动量定理分析打击和碰撞这类短时间作用的力学问题。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创设实验情景)【问题一】演示:在地板上放一块海面垫,尽可能把鸡蛋举的高高的,然后放开手,让鸡蛋落到海面垫上。
首先让学生猜想可能出现的现象。
实际操作:观察到鸡蛋并没有被打破。
引入:鸡蛋从一米多高的地方落到海面垫上,鸡蛋却没有打破,为什么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问题二】(情景暗示创设问题情境)我们在上节课知道,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新的物理量来研究运动物体对外界的作用效果:p=mv.时刻物体有一个速度,对应有一个动量。
如果说物体速度发生了变化,那么动量也会发生变化:=p-p=mv`-mv那么我们是不是要问了:一个运动的物体,它的动量为什么会变化呢?这个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问题三】(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汽车刹车(坐公交车,我们就有这样的体会)在停下来的过程中动量变化()相同,慢慢滑行停下阻力小,作用时间长;急刹车阻力大,作用时间短。
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定量关系呢?二、新课教学(一)引导学生推导动量定理,并理解其特点〖问题〗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初速度为v,在合力f的作用下,经过一段时间t,速度变为v`,求:物体的初动量p和末动量p`分别为多少?物体的加速度a=?〖推导〗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合=ma 且a=(v-v)/t即:f合t=mv-mv=p`-p〖讨论〗在这个表达式中,各个物理量分别是什么?〖结论〗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的动量变化,这个结论叫做动量定理。
微课微教案设计模板
微课微教案设计模板说课稿一、说教材《三峡》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第六单元第一课。
本单元所选的文言文,主要以写景为主。
这篇课文节选自《水经注》,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所作的一篇写景散文,它以简洁凝练、富有概括力的语言,勾勒了三峡峰峦重叠的景观,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三峡一年四季风味不同的景致。
课文第三段中,作者由近及远,以动破静,寥寥几笔便挥洒出了一副动态的春冬山水画。
文段中有多处留白,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留白指导学生了解古诗文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并且引导学生脱离文本,在脑海中还原出这样一副内容丰富的、动态的图景。
二、说目标。
根据本堂课的特点以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制定了以下两个教学目标。
1、学生能抓住文段中虚笔描写的点,初步了解古诗文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
2、能结合适当的想像,还原出内容丰富的三峡冬春美景图。
三、说重难点。
1、重点。
学习捕获文中留白,了解古诗文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
2、难点。
脱离文本,想象三峡冬春美景丰富的内容。
四、教学方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突出重点,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能使教学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完美统一的效果。
本堂课中,我主要采用以下良种教学方法。
1、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
以学生为中心,体现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教师引导,想象感悟法。
循序渐进,层层深入。
让学生在脑海中还原出丰富的三峡冬春美景图。
五、说过程1、前情回顾,导入新课。
抓住上节课所提到的“清荣峻茂”这个点,为下一环节做铺垫。
2、小组合作,捕获空白。
本环节中我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找出文章中能体现“清荣峻茂”的句子。
然后抓住“茂”在文本中没能被体现这个点,启发学生去捕获诗词文章中的留白之处。
3、发现瀑布,以动破静。
本环节我启发学生结合想象,去发现瀑布这一动态图景。
整个画面的静态就被打破了,这幅画也活了起来。
4、再提留白,还原图景。
初中科技创新课程教案设计
初中科技创新课程教案设计课程名称:初中科技创新课程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 培养学生对科技领域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培养学生运用科技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科技创新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科技创新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科技创新的实际案例分析。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科技创新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教师简要介绍科技创新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了解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第二环节:讲解科技创新的基本方法(15分钟)1. 教师向学生讲解科技创新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提问、假设、实验、验证等。
2. 教师通过举例或讲解一些科技创新的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科技创新的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第三环节:小组讨论和分享(15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围绕一个科技创新的主题进行讨论。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科技创新的案例进行分析,并分享他们的发现和见解。
第四环节:实践活动(20分钟)1. 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科技创新的课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科技创新方法进行实践。
2. 学生可以利用课内的材料和工具,进行实验、制作等,解决问题并创造新的产品或解决方案。
第五环节:总结和反思(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科技创新方法和实践活动中的体验。
2. 学生分享他们的创新成果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反思科技创新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讨论和分享的情况。
2.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创新成果。
3. 学生对科技创新的理解和反思。
教学资源:1. 科技创新的图片或视频。
2. 科技创新的案例分析材料。
3. 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教学建议:1.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2. 引导学生关注科技领域的发展和变化,激发他们对科技创新的兴趣。
3. 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度,鼓励他们提出不同的观点和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微课设计案例
电?压(小于电源电压),A表测?两电阻串联的电 流?K闭合后:R2短路,电路中只有R1,V表测R1的电压(等于电源电压),A表测一个电阻的电流?答 案:变大,变大
通过例题使学生正确认识短 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 惯
播放第六页幻灯片:配对训练在图中,当开关K断开
微课教学过程设计
微课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播放第一页幻灯片:由滑动变阻器引起的电路变化分析
步骤?识别电路,确定电路类型?判断电流表电压表 测疋位置?动态分析
培养学生分析电路时有条理 的习惯,克服盲目性。
播放第二页幻灯片:例1(例1)如图,当滑片P
向左移动时,A表和V表的读数将如何变化。分析过
程:1、确定电路的类型。2、A、V表的测量位置。
播放第七页幻灯片:谢幕
播放第四页幻灯片:由开关引起的电路变化分析步
骤?识别电路,确定开关闭合前后电路类型?判断电
流表电压表测定位置?动态分析?
培养学生分析电路时有条理 的习惯,克服盲目性。培养 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习 惯。
播放第五页幻灯片:例2例2)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将 开关K闭合,则安培表的示数将,伏特表的示数将
(均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分析
3、动态分析:P左滑tV表测量电阻V表J。
利用典型例题帮助学生掌握 分析电路的类型、电表的变 化的方法。
播放第三页幻灯片:配对训练 如图,当滑片P向左移动 时,A表和V表将如何变化。分析过程:1、确定电
路的类型。2、A、V表的测量位置。3、动态分析:P
左滑tR2R总A表ftV表不变。
检测学生是否掌握由变阻器 变化引起电路变化的分析方 法、步骤
微课设计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