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重力流沉积及沉积相

合集下载

重力流沉积及沉积相模式汇总

重力流沉积及沉积相模式汇总
重力流沉积及沉积相模式
目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重力流形成的基本条件和类型 第三节 重力流沉积(物)岩及其基本特征 第四节 重力流沉积相及相模式 第五节 浊积岩的含油气性
第一节 概述
重力流始于浊流理论。
瑞士Forel(1887)首先提出比重流; Daly(1936)利用密度底流解释海底峡谷,Johnson(1938)称其为浊流。 Kuenen(1950)用水槽证实了密度流的搬运能力,
(3)颗粒流: 砾、砂、 水相混合,单纯颗粒间碰撞支撑。 沉积物中砾石<30%,砂>50%。
(4)液化流: 砾、砂、 水相混合,超孔隙压力支撑。 沉积物中砾石<30%,砂>50%。
(5)浊 流: 砂、泥、水相混合,颗粒间的湍流支撑。 沉积物中砂>50%,粘土杂基>10%(15%)。 密度较以上四者稍低。
文章《浊流是递变层理的起因》。 Heezen &Ewing(1952)解释了1929年加拿大格兰德滩的海底电缆事件。 Bouma(1962)对复理石的研究---浊流,鲍玛层序。
六十年代以后,浊流理论扩展为重力流理论。
重力流的概念:海洋或湖泊中,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水下 斜坡或峡谷流动的,含大量泥砂并呈悬浮 状态搬运的高密度底流。
1.典型的浊积岩——具有鲍玛序列的浊积岩。
鲍玛序列:鲍玛1962年提出的典型的、标准的浊积岩 垂向层序,各段特征见后。
第三节 重力流沉积(物)岩 及其基本特征
F--深水页岩段 E--泥岩段
D--上平行纹层段 C--流水波纹层段 B--下平行纹层段
A--底部递变层段
第三节 重力流沉积(物)岩 及其基本特征
第二节 重力流形成的 基本条件和类型
鲍玛(1962)提出浊流形成的四个阶段:

沉积相知识点复习

沉积相知识点复习

一、名词解释沉积相(或相):沉积环境及在沉积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物(岩)的综合。

相标志:沉积岩所具有的那些能反映其沉积环境的环境参数以及沉积过程的各种特征。

岩相:是一定沉积环境中形成的岩石或岩石组合。

沃尔索相律(或相序递变规律/相律):只有在横向上成因相近并且紧密相临而发育着的相,才能在垂向上依次出现而没有间断。

相序:在一个连续地层剖面中出现的沉积相的排列。

相模式:带有普遍意义的沉积相的空间组合形式。

或:沉积模式,以图解、文字或数学等方法来表现的理想化的和概括性的沉积相。

洪积扇(冲积扇):在气候干热、地壳升降运动较强烈的地区,风化、剥蚀作用剧烈,其形成的产物被山区的暂时性水流(雨水或洪水)或山区河流带走。

当水流流出山口,地形坡度急剧变缓,水流向四方散开,流速骤减,碎屑物质大量沉积,形成锥状或扇状堆积体,称为洪积锥或洪积扇。

它具有山区河流冲积成因的特点,故又称为冲积扇。

或: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出现季节性暴雨时,山区河流携带大量碎屑物质进入平原,在出口处,由于坡度突然变缓,流速骤减,水流分散,搬运能力减弱,而使碎屑物质快速堆积下来,形成一种扇形沉积体,称为冲积扇。

河流的“二元结构”:河流沉积的下段是由河床亚相的滞留沉积和边滩沉积组成,是由于河道迁移而引起的沉积物侧向加积的结果,构成了河流沉积的底层沉积。

上段由堤岸亚相和河漫亚相组成,属泛滥平原沉积,主要是大量细粒悬浮物质在洪泛期垂向加积的结果,构成了河流沉积剖面的顶层沉积,底层沉积和顶层沉积的垂向叠置,构成了河流沉积的“二元结构”。

沉积体系:同一物源、同一水动力系统控制,成因上有联系,沉积体或沉积相在空间上有规律的组合。

边滩:又称“点砂坝”,是曲流河中主要的沉积单元,是河床侧向迁移和沉积物侧向加积的结果。

边滩沉积构成:上部由河漫滩沉积构成,两者的厚度比接近1:1,层序具典型的向上变细、变薄的特点。

天然堤:洪水期河水溢出河床,粉砂、泥沿河床两岸迅速堆积所形成平行于河床的砂堤。

重力流

重力流

富泥的缓坡形成的海底扇沉积模式
泥 /砂 比 高 的 缓 坡 形 成 的 海 底 扇 沉 积 模 式
富砂的缓坡形成的海底扇沉积模式
(二)槽 相 模 式 ( 海 槽 型 )
加 拿 大 魁 北 克 C a p -E n ra g e 组 海 槽 型 重 力 流 沉 积 相 模 式
1- 粗 砾 岩 2- 具 粒 序 层 理 的
第五讲 重力流沉积及沉积相
一、重力流的概念
重力流—沿(水下)斜坡或峡谷
流动的、含大量泥砂并呈悬浮状
态搬运的高密度底流。
重力流的来源、搬运和沉积示意图
河流
滨线
砂 海底峡谷 浊流层 陆棚边缘 滨外洋流
波痕
盆地
二、沉积物重力流形成的基本条件
(1)足够的水深(一般1500-1800m,最小100m,
最深可达8000m);
向上变薄变细
向上变粗变厚
(三) 湖 底 扇 相 模 式 和 相 层 序
湖底扇的亚相和微相类型
白 庙 湖 底 扇 相 模 式
A— B— C— D— E—
递变层砂岩 平 行 纹 层 粉 -细 砂 岩 旋涡层泥质粉砂岩 断纹纹层粉砂质泥岩 深灰色泥岩
辽河西部凹陷西斜坡锦欢地区大凌河油层远岸浊积扇体 微相图
(1)典型的浊积岩(鲍玛层序)
(2)叠复冲刷含砾粗砂岩
叠复冲刷含砾粗砂
岩常表现为AAA 序
此处的 “A”指一 个递变层或一次重
力流事件,有时演
变为“ABABAB” 序,每一个递变层 之上均连续沉积有 薄厚不等的平行层
理砂岩。
(3)卵石质砂岩
是一种厚度较大,显叠
复递变的砾质砂岩层,
每个递变层的下部含砾
多,向上逐渐减少。由

东北石油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自命题科目考

东北石油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自命题科目考

运条件、搬运方式、流速与粒度的关系、沉积条件、沉速的限制因素。机械沉 积分异作用、风化壳的概念
理解:溶度积的概念、溶解物质的搬运和沉积条件。化学沉积分异作用。 各种沉积期后作用的特征及标志,沉积期后作用阶段划分。沉积岩的分类。
第三章 碎屑岩的成分 考试内容: 碎屑岩的矿物成分特征(包括继承矿物、自生矿物、次生矿物、轻重矿物 的概念),碎屑岩的化学成分、化学成分与矿物成分的关系,碎屑岩的成分成 熟度。 考试要求: 掌握:碎屑岩的矿物成分特征(包括继承矿物、自生矿物、次生矿物、轻 重矿物的概念),碎屑岩的成分成熟度。 了解:碎屑岩的化学成分、化学成分与矿物成分的关系。 第四章 碎屑岩的结构和粒度分析 考试内容: 颗粒结构、填隙物结构及表现其相互关系的支撑类型及胶结方式。碎屑颗 粒的粒度划分标准、孔隙结构、粒度分析数据及基础图件。 考试要求: 掌握:颗粒结构、填隙物结构及表现其相互关系的支撑类型及胶结方式。 碎屑颗粒的粒度划分标准。 了解:孔隙结构、粒度分析数据及基础图件。 第五章 碎屑岩的构造和颜色 考试内容: 沉积构造、层理的概念、各种层理的特征及描述、层理的形成与流动体制 及底床形态的关系、其它类型沉积构造的特征、碎屑岩的颜色及成因意义。 考试要求: 掌握:沉积构造、层理的概念、各种层理的特征及描述、层理的形成与流 动体制及底床形态的关系、其它类型沉积构造的特征、碎屑岩的颜色及成因意 义。 第六章 砾岩 考试内容: 砾岩的概念、分类,各种成因的砾岩特征。 考试要求: 掌握:各种成因的砾岩特征。 理解:砾岩的概念、分类。 第七章 砂岩和粉砂岩 考试内容: 砂岩、粉砂岩的概念、砂岩的分类,各种砂岩的特征及成因,孔隙度、渗 透率的概念,砂岩成分、结构与储油物性的关系。 考试要求:
关系。 考试要求: 掌握:河流沉积过程及河流分类,河流沉积模式。 理解:古代河流鉴别标志及其与油气关系。 第十九章 湖泊相 考试内容: 湖泊的环境特点和沉积作用,湖泊沉积模式。古代湖泊鉴别标志及其与油

沉积相

沉积相
5试比较曲流河与辫状河的垂向层序的特点。
答: 曲流河垂向层序的特点是:由下向上,粒度由粗变细,层理规模由大变小,层理类型由大型槽状交错层理变为小型交错层理,上攀层理、水平层理,底部具冲刷面,从而构成了一个典型的间断性正旋回,二元结构较为明显,顶层沉积和底层沉积厚度近于相等或前者稍大于后者。与曲流河相比,辫状河在垂向层序上有以下特点:第一,河流二元结构的底层沉积发育良好,厚度较大,而顶层沉积不发育或厚度较小;第一,底层沉积的粒度粗,砂砾岩发育。第三,由河道迁移形成的各种层理类型发育,如块状或不明显的水平层理,巨型槽状交错层理,单组大型板状交错层理等。
10 、泻湖中化石特点是什么?答:化石种属少,数量大,壳小体薄
11 、重力流可按支撑机制 划分成哪四种 类型?答:泥石流和碎屑流、液化流、颗粒流、浊流
12 、生态 礁 发育演化可分为哪四个阶段?国内:①生物碎屑浅滩形成阶段,②枝状选礁生物发展阶段③块状选礁生物发展阶段,④放射状红藻阶段国外:①定殖阶段 ②拓殖阶段 ③泛殖阶段 ④统殖阶段
27简述曲流河沉积的垂向模式(沃克,1976)。
答:曲流河沉积的典型垂向模式由沃克(1976)等人提出,其由下至上可划分为四个沉积单元。第一沉积单元:为块状含砾砂岩或砾岩,属河床底部滞流沉积,与下伏层呈冲刷侵蚀接触,底部具明显的冲刷面,粗砂岩中含泥砾,可见不清晰的大型槽状交错层理。第二沉积单元:
生态礁:由造礁生物 形成的具有坚固的抗浪骨架,具正性地貌特征的生物体。
1. 组成沉积岩沉积物质的来源:陆源物质、生物源物质、深源物质、宇宙源物质
2. 风化作用的4个阶段:破碎阶段、饱和硅铝阶段、酸性硅铝阶段、铝铁土阶段
3. 母岩风化作用产物类型:碎屑残留物质、新生成的矿物、溶解物质

重力流沉积及沉积相模式

重力流沉积及沉积相模式
——(二)湖底扇相模式
第四节 重力流沉积相及相模式
——(二)湖底扇相模式
第四节 重力流沉积相及相模式
——(二)湖底扇相模式
第四节 重力流沉积相及相模式
——(二)湖底扇相模式
第 相 四 模 节 式 重 力 湖 底 流 扇 沉 相 积 层 相 序 及
——
第四节 重力流沉积相及相模式
——(二)湖底扇相模式
第四节 重力流沉积相及相模式
——(二)湖底扇相模式
第四节 重力流沉积相及相模式—
—三、非扇状浊积岩相模式(槽相模式)
1 海 槽 型 重 力 流 沉 积 相 模 式 .
第四节 重力流沉积相及相模式—
—三、非扇状浊积岩相模式(槽相模式)
1 海 槽 型 重 力 流 沉 积 相 模 式 .

2.湖槽型重力流沉积相模式 沉积特点:以主水道及其两侧的漫溢 沉积为主,滑塌变形构造十分发育
第四节 重力流沉积相及相模式
3. 中扇亚相——扇的主体
辫状水道发育,沉积作用主要与
水道及其漫溢沉积有关。 (1)有沟道部分: a.辫状水道:侧向迁移性强,无堤。 沉积物:含砾砂岩、块状砂岩。 构 造:常叠覆冲刷。 b.沟道之间:漫溢沉积。 沉积物:A--E、B--E、C--E等序。 (2)无沟道部分 处于有沟道部分前方,漫溢沉积。 沉积物:B--E、C--E序。
深水相 化石和 浅水相 化石均 保存
中 扇 水 道 区
东 陷 坡 段 下 家 体
营 南 沙 ( ) 楼
凹 斜 三 中 梁 砂
近岸 浅水 砂体 前方 浊积 砂体
近 岸 砂 体 滑 塌 再 搬 运 岸 上 洪 水
小扇体, 透 镜 体 , 顺 近 岸 砂 体 延 伸方向

第十八章重力流沉积及沉积相

第十八章重力流沉积及沉积相

第十八章重力流沉积及沉积相第一篇:第十八章重力流沉积及沉积相沉积岩与沉积相教案——第十八章重力流沉积与沉积相第十八章重力流沉积及沉积相第一节概述一、浊流理论的意义浊流理论的提出,可算作碎屑岩研究的一场大革命(Walker,1973)。

明确提出浊流和浊流岩概念的是Johnson (1938),里程碑是1950年Kuenen and Migliorini的文章《浊流是形成递变层理的原因》以及1962年鲍玛发现鲍玛层序。

浊流理论解释了许多以前无法解释的现象,更找到了丰富的油气。

一方面,人们认识到深海(湖)中沉积的碎屑物质是由高密度浊流搬运和堆积,因而消除了认为砂泥间互的复理石沉积是由构造垂向频繁活动而引起深水和浅水交替沉积的产物的简单结论;另一方面,浊流理论还能解释某些反常现象,打破了多年来占统治地位的砾石在岸边,泥质沉积在深水的重力分异作用的概念。

二、重力流简介(一)浊积岩的广义概念广义的浊积岩是泛指形成于各种深水沉积环境的各种重力流沉积物及其所形成的沉积岩的总和。

水下沉积物重力流包括泥石流、颗粒流,液化沉积物流和浊流,这些我们已在前面的章节中学习过。

在这里,浊流只是重力流的一种,这是浊流的狭义含义。

(二)重力流沉积作用简介沉积物重力流物质可以来自峡谷长轴向岸的上端,也可来自短轴方向,又可以是多方向的。

物质到达峡谷后,总是沿峡谷长轴下倾方向流动。

在峡第1页沉积岩与沉积相教案——第十八章重力流沉积与沉积相谷下部,有部分最粗的砂砾沉积下来;到了峡谷出口处,由于它处于大陆斜坡到深海平原的转折处,因斜坡变缓,重力流速度骤减,大量碎屑物质在这里堆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体,称为海底扇;细的碎屑物质再向前搬运,在海底平原上扩散开来,形成宽广平坦的席状浊积层。

可见,海底峡谷→海底扇→海底平原是重力流搬运所经的途径,也是它的不同沉积场所。

总之,无论是在海洋还是在湖泊中,重力流都是沿水下斜坡或峡谷流动的、含大量砂泥并呈悬浮搬运的高密度底流。

各种沉积相模式图

各种沉积相模式图

各种沉积相模式图冲积扇沉积模式图
重力流沉积相、山麓-洪积相等图片:
沉积相简图,
沉积相是指沉积环境以又在该环境中所形的沉积岩(物)特征综合。

完整的、准确的沉积相概念,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反映沉积岩的特征,二是揭示沉积环境。

沉积环境包括岩石在沉积和成岩过程中所处的自然地理条件、气侯状况、生物发育情况、沉积介质的物理化学条件等。

沉积岩(物)特征包括岩性特征(岩石成分、颜色、结构等)、古生物特征(古生物种属和生态)。

自然地理环境可分为大陆环境、海洋环境与海陆过渡环境。

大陆环境又可分为沙漠、河流、湖泊、冰川、沼泽等;海洋环境又可分为滨海、浅海、半深海、深海;海陆过渡环境可分为三角洲、泻湖等。

同理,沉积相也将可分陆相、海相和海陆过渡相这三大类型
层序地层学的剖面图
裂谷盆地模型
盆地边缘碳酸盐岩沉积相模式
层序地层学剖面分析
海相沉积环境示意图
深海浊积扇沉积模式+灰岩和泥岩的鲍玛序列
海底扇推进式相层序
礁体平面图用剖面图。

沉积学名词解释

沉积学名词解释

叠层石:碳酸盐沉积构造。

叠层石构造也称为叠层构造或者叠层藻类构造,简称为叠层石。

叠层石由以下两种基本层组成:富藻纹层,又称暗层,藻类组分含量多,有机质高,碳酸盐沉积物少,故暗色;富碳酸盐岩纹层,又称亮层,藻类组分含量少,有机质少,故色浅。

这两种基本层交互出现,即形成叠层石构造。

重力流:借助于重力作用使泥砂砾混杂的流体呈块状从斜坡又搞到底流动。

内碎屑:沉积盆地下沉积不久的半固结或固结的碳酸盐沉积物受波浪潮汐重力流等作用破碎搬运磨蚀再沉积而成。

浪基面:又称浪底,是指波浪作用能波及的海、湖水深度,在此深度以下波浪的作用不再影响到沉积物表面颗粒的运动。

浪基面的深度大约等于二分之一表面波长,浅海中通常20米左右,湖泊中通常5~10米。

洪积扇:是发育在山谷河口处,主要由暂时性洪水水流冲刷形成,范围局限、形状近似于圆锥状的山麓粗碎屑堆积物。

它由山谷口向盆地方向呈放射性散开,其平面形态呈锥形或者扇形。

发育在那些地势起伏较大,而且沉积物补给丰富的地区。

沉积岩:在地壳表层条件下,由母岩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过搬运和沉积作用、以及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沉积岩石学:研究沉积岩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分类和形成作用以及沉积岩分布规律沉积动力学:沉积动力学是利用物理力学的知识来解释沉积构造的形成以及描述沉积物的运动状态,为重塑古沉积环境提供当时的水动力条件信息。

沉积相:沉积环境以及在该环境下的所有沉积物特征的总和。

正常浪底:波浪作用的下限片流沉积:携带沉积物的流水从洪积扇河床末端漫出,流速和水深骤减,使携带的沉积物呈席状或片状沉积下来,形成的席状砂、砾石堆积体。

河道沉积:洪积扇被暂时性的河道切割,当洪水再次到来时,所携带的沉积物在这些暂时性河床中沉积下来。

筛状沉积:扇体表面的砾石层。

边滩:河床侧向迁移和沉积物侧向加积的结果。

天然堤:河流在洪水期因水位较高,河水携带的细、粉砂级的物质沿河床两岸堆积,形成平行河床的堤岸。

重力流沉积及沉积相模式共63页

重力流沉积及沉积相模式共63页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重力流沉积及沉积相模式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重力流、浊流、浊积岩的沉积模式以及相关的一些知识

重力流、浊流、浊积岩的沉积模式以及相关的一些知识

重力流、浊流、浊积岩的沉积模式以及相关的一些知识深水浊积扇与滑塌浊积扇是寻找隐蔽油气藏的重要场所,浊积扇砂体以其有利的生储盖组合条件成为油田最具潜力的勘探目标之一。

二、什么叫沉积物重力流、浊流、浊积岩?沉积物重力流(Sedimentgravityflow)是指沉积物或沉积物与水的混合物在重力作用下,顺斜坡运动形成流动,简称沉积物流,也称块体流。

按支撑沉积物的颗粒机制的差异,可分为4类:a.浊流,沉积物主要由流体湍流的向上的分力支撑;b.液化沉积物流,沉积物由粒lbJ逸出的向上运动的流体支撑;c.颗粒流,沉积物直接由颗粒与颗粒间的相互作用(碰撞或紧密靠近)所产生的分散应力支撑;d.碎屑流,沉积物中较粗颗粒由基质支撑,基质是较细的沉积物与孔隙内流体的混合物,它有一定的屈服强度。

四种主要的沉积物重力流(Middleton&Hampton,1973)浊积岩(turbidite)就是由浊流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岩石组合。

狭义的浊积岩(典型浊积岩)是指可以用Bouma序列描述的、由经典浊流沉积而形成的;广义的浊积岩是指形成于深水环境的各种类型重力流沉积物及其所形成的沉积岩的总称。

它既包括典型浊积岩,也包含不能用Bouma序列描述的岩系(通常所说的沟道浊积岩),如块状砾岩、块状砂砾岩、块状砂岩、或由顺坡的块体运动形成的一些滑塌堆积,甚至包括远洋泥页岩等。

沉积物重力流按流变学演化示意图(Donad.R.Lowe,1982)在自然界中出现的沉积物重力流,常常包含一种以上的机制,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即使经典浊积岩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单一的湍流支撑和悬浮作用,其下部的块状段也包含隙间流体的向上流动和颗粒碰撞产生的分散应力支撑,而在沉积的后期阶段还有牵引作用。

而且这几类沉积物重力流在其流动过程中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最常出现的是向浊流转化,如碎屑流加水稀释、颗粒流加水和泥,液化流加水均可变成浊流。

所以,这4类沉积物重力流中以浊流最普遍。

浊积岩重力流沉积及沉积相

浊积岩重力流沉积及沉积相

第二十三章重力流沉积及沉积相§23-1 沉积物重力流形成的基本条件和类型一、形成条件●沉积物重力流属于非牛顿流体,其搬运和沉积作用不服从牛顿内摩擦定律。

●重力流搬运的驱动力——主要是重力;因此沉积物重力流属于再搬运沉积体系,●它的发生地点——主要是海底或湖底的斜坡地带。

沉积物重力流的形成条件1.足够的水深——是重力流沉积物形成后不再被冲刷破坏的必要条件。

▲一般认为1500~1800m,最小水深100m(Klein认为是80m)。

最深达8000m(美国加利福尼亚岸外蒙特里深海扇)。

▲足够的水深是相对的,海洋与湖泊有较大差异。

▲其形成水深必须在风暴浪基面以下。

2.足够的坡度角是造成沉积物不稳定和易受触发而作块体流运动的必要条件。

▲一般认为,最小坡度角为3°~5°。

但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的海底滑塌坡度角仅有0.5°;▲重力流的密度对坡度有明显的补偿作用(Lüthi,1981)。

我国中、新生代断陷湖盆陡岸或缓岸都有重力流沉积物形成。

计算结果表明,形成重力流的最小坡度角2°~3°即可,只要重力流与湖水之间有足够密度差,就具备了形成重力流的充分条件。

3.充沛的物源——是形成沉积物重力流的必要条件。

洪水注入的碎屑物质火山喷发的喷溢物质沉积物重力流物质来源浅水的碎屑物质碳酸盐岩物质物源成分——决定重力流沉积物类型。

随物源成分的变化,重力流沉积物类型也有规律地变化,如陕西洛南上张湾罗圈组重力流沉积物:上部的浊流碳酸盐减少下部的碎屑流和颗粒流陆源碎屑增多4.一定的触发机制▲重力流沉积物的形成——属于事件性沉积作用。

▲起因于一定的触发机制洪水地震海啸在巨浪等阵发性因素风暴潮火山喷发直接或间接诱发下块体流除洪水密度流直接入海或入湖外,大多数斜坡带沉积物→必须达一定厚度和重量→经滑动、滑塌等触发机制→才能形成大规模沉积物重力流。

二、基本类型1.海相沉积物重力流米德尔顿等(Middleton and Hampton,1973,1976)按支撑机理把沉积物重力流→泥石流(或碎屑流)、颗粒流、液化沉积物流和浊流4个类型。

重力流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重力流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支撑机理:颗粒间相互碰撞产生的分散力 特点:具有块状层理、底模和突变的顶底 界面,可见反向递变层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液化沉积物流
形成机理:向上逃逸的 离间水产生的牵引力。
构造特征:块状构造、 流体逃逸构造、底 模构造、砂火山和 包卷层理等。
浊流


浊流:由水、泥、砂等近于均匀混合, 并有湍流支撑的水体底部的浑浊流。 可划分为:低密度浊流和高密度浊流。
基本概念沉积物重力流是指泥砂砾混杂的重力驱动的悬浮搬运的高密平面形态可为扇形或长条状形成的重力流沉积物可由砂砾岩组成也可以泥岩沉积为主
重力流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本节重点 1.重力流基本概念和形成条件。 2.重力流的基本类型。
1.基本概念 沉积物重力流是指泥、 砂、砾混杂的,重力驱 动的,悬浮搬运的高密 度底流。
*陆相沉积物重力流 按形成机理可分为:洪水型 滑塌型 火山喷发 型 按沉积形态可分为:扇形体系沟道或槽谷体、 层状或带状体系
按沉积物源类型:陆源碎屑型、碳酸盐碎屑 型、火山碎屑性; 按沟道发育:发育沟道的浊积扇,不发育沟 道的沉积扇; 按沉积位置:盆地陡坡近岸水下扇、湖盆中 央深水湖底扇。
2.重力流沉积的基本形态

平面形态可为扇形或长条状,形成的重力 流沉积物可由砂砾岩组成,也可以泥岩沉 积为主。
3.形成条件 较大的水深; 足够的坡度角和足够的密度差; 充沛的物源; 一定的激发机制。
重力流基本类型

按沉积环境:海相、陆相和湖 相
海相沉积物重力流 按沉积物支撑机理可分为:泥石流(或碎屑 流) 颗粒流 液化沉积物流 浊流

泥石流

泥石流是高浓度的沉积物分散体,具有屈 服强度和高的粘性,是水和粘土杂基支撑 碎屑物质的块体流。

《沉积岩石学》课程教学大纲

《沉积岩石学》课程教学大纲

《沉积岩石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目的与任务《沉积岩石学》课程共104学时,包括《沉积岩》部分64学时(含20学时实验课),《岩相古地理》部分40学时。

《沉积岩石学》是地质工程专业(石油地质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通过系统学习,使学生掌握沉积岩形成演化和分布特征以及识别方法、使学生掌握主要沉积类型的沉积特征(相标志)、沉积序列和沉积模式以及沉积体与油气成藏要素之间的关系。

同时,为地层学、层序地层学、地球化学、石油地质学、储层地质学以及测井地质学、地震地层学学习和研究提供沉积学基础。

《沉积岩石学》课程的教学任务是,全面了解沉积岩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岩石产状和岩层之间的关系,根据沉积岩的原生沉积特点和时空分布规律,阐明沉积岩的物源、沉积岩的成分、沉积岩的结构和构造、沉积相的概念和分类;总结沉积岩形成的理论,包括风化、搬运、沉积及沉积后变化的理论,特别是研究沉积作用及沉积后作用所形成的物质组分和结构、构造特点,不同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沉积相的基本特征、沉积相模式、主要识别标志和与油气分布之间的关系、沉积岩形成的沉积环境、沉积砂体的时空分布,恢复沉积古地理面貌,预测沉积矿产的有利分布地区,搞清沉积物(岩)的成因与油气成藏要素之间的关系。

同时,掌握沉积岩和沉积相的综合研究方法。

二、课程基本要求(包括与相关课程之间的联系与分工)1、掌握沉积岩的形成理论及其分布规律理论知识。

2、掌握主要类型沉积岩的岩性特征,观察和描述方法,分类和命名原则,并初步掌握沉积岩的机械分析,染色分析,普通薄片等常规测试鉴定办法。

了解部分先进测试鉴定方法。

要求学生有矿物学、岩浆岩、变质岩基础知识,熟练掌握矿物、岩石的描述和鉴定方法。

3、掌握沉积相概念、不同沉积相类型沉积特征和沉积相模式以及不同沉积相类型的识别方法。

了解不同沉积相类型与油气富集之间的关系。

《沉积岩》部分共64学时,4学分,其中实验课占20学时。

通过学习,要求掌握沉积岩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岩石产状和岩层之间的关系,为阐明沉积岩成因及分布规律提供依据;总结沉积岩形成的理论,包括风化、搬运、沉积及沉积后变化的理论,特别是研究沉积作用及沉积后作用所形成的物质组分和结构、构造特点,搞清沉积物(岩)的成因和油气生成及储集的关系,并兼顾某些沉积矿床的成岩和成矿机理;掌握主要类型沉积岩的岩性特征,观察和描述方法,分类和命名原则,并初步掌握沉积岩的机械分析,染色分析,油浸法等常规测试鉴定办法。

沉积学总结

沉积学总结

一、名词解释1、沉积学:研究沉积物、沉积过程、沉积岩和沉积环境的科学叫做沉积学。

2、佛罗得数:惯性力和重力的比值参数,r F =惯性力/重力=22(/)//()v L g v Lg =。

1r F >,水浅激流,1r F <为水深缓流。

3、牛顿流体:从流体力学性质而言,服从牛顿内摩擦定律的流体称作牛顿流体,即在时间不变条件下,随流速梯度的变化,流体动力粘度系数始终保持一个常数。

牵引流属于牛顿流体。

4、洪水沉积作用:山区阵发性的、瞬间的、短暂的洪水事件中,洪水携带大量砾、砂、泥等碎屑物质在山口附近快速堆积下来,形成了大小混杂的堆积物,该作用称为洪水沉积作用。

5、火山碎屑流:由一些高粘度富含挥发组分的岩浆,在强烈的爆炸后,大部分甚至全部熔岩碎屑呈密度很高的混有气体的高温碎屑流,在重力作用下迅速地沿着山坡流动而形成。

6、等深流:等深流是由地球旋转而形成的温盐环流,平行于海底等深线做稳定低速流动,主要出现在陆隆、陆坡区。

7、网状河:发育于坡度平缓的河流中下游,呈弯曲多河道的特点,河道窄而深,顺流而下呈网状。

沉积物搬运方式以悬浮负载为主,沉积作用则以垂向加积为主,沉积物类型主要为河道、冲积岛、泛滥平原沉积。

8、热气地浪沉积:火山爆发初期,大量热蒸汽携带的火山碎屑以床砂载荷进行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具有大规模的低角度交错层理。

9、震积岩:由地震灾变引起且记录地震灾变事件的岩层叫做震积岩。

10、生物礁:狭义指由造礁生物原地生长形成的坚固的抗浪骨架,地形上具隆起的正性地貌特征;广义指厚的碳酸盐岩体。

生物礁主要由礁核和礁翼组成。

11、曲流沙坝:曲流河中最主要的沉积单元之一,又称“点沙坝”或“内弯坝”,是河流侧向迁移和沉积物侧向加积的结果。

(曲流河具有强烈的螺旋状单向环流,其横向分量在接近水表面处指向凹岸,在接近底部处指向凸岸。

随曲流河弯曲变化,螺旋的方向也发生改变。

因此,在弯曲河道的两侧和底部,其剪切力具有强烈的不对称性。

沉积学知识点整理

沉积学知识点整理

沉积学知识点整理沉积学的概念和相标志1.沉积环境:一个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发生沉积作用的自然地理单元。

2.沉积相:反映沉积环境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的综合,即沉积环境的物质表现。

岩相:反映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的岩石特征。

生物相:反映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的生物特征。

3.环境相:反映沉积环境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的综合。

即沉积环境的物质表现:河流、湖泊、三角洲作用相:反映沉积作用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的综合。

即沉积作用的物质表现:泥石流和浊流、风暴、地震、海啸大地构造相:反映大地构造环境和性质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的综合:复理石、(海/陆)磨拉石三者的时空尺度不同4.相变:地层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及其所反映的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在空间上的变化。

5.瓦尔特相(定)律:亦称相对比原理只有那些目前可以观察到是相互毗邻的相和相区,才能原生地重叠在一起; 即在垂向上整合叠置的相是在侧向上相邻的沉积环境中形成的。

6.相分析的途径:7.相模式:是对相标志、沉积作用和沉积环境条件三者关系的描述和理论概括。

它的通常表现形式是典型相标志及其沉积作用和沉积环境条件的垂向组合序列,它的理论基础来源于现代相关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的研究―现实类比。

8.将相模式的作用概括为4点:对比的标准,观察的提纲,预测的指南,成因解释的基础。

河流沉积1.河流沉积概述:河流是陆相环境中最常见的一种环境和主要营力,是陆相地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区域构造背景稳定或沉降的条件下,河流环境可以形成厚的沉积记录,理想条件下可以形成良好的油气藏和各类砂矿。

河流沉积主要受气候(降雨量),构造,地貌,基岩类型和植被控制。

河流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在现代和地层记录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曲流河。

2.河流的分类:3.曲流河的特点及沉积地貌:A 河道弯曲、单河道B 凹岸侵蚀、凸岸沉积、侧向加积C 裁弯取直和形成牛轭湖D 河道、边滩、心滩、河漫滩、洪泛平原E 发育于基底稳定的河流中下游4.曲流河的沉积特征:洪泛平原:泥质岩,均质层理、水平层理,暴露标志决口扇:粉砂岩、泥岩,小型流水波痕、爬升层理,暴露标志天然堤:粉砂岩,细砂岩,小型流水波痕,爬升层理发育,暴露标志边滩:砂岩,流水波痕和交错层理,规模向上变小河道滞留沉积:砂砾岩,底部冲刷面5.曲流河的沉积作用:河道和曲流砂坝:侧方侵蚀和侧向加积作用天然堤、洪泛平原和决口扇:垂向加积作用牛轭湖:垂向加积和淤塞6.曲流河的沉积序列:洪泛平原→决口扇→天然堤→【曲流砂坝:边滩(点坝)】→【河床底部:河道滞留沉积】7.曲流河的沉积模式:8.辫状河的沉积特点:a.河道宽、砂坝多、辫状分布b.河道不固定、常移动c.分为河道和心滩(砂坝)d.河漫滩不发育e.形成于大坡降地区(上游和扇上)9.辫状河的水动力特征:水浅而流急、河道宽而多、河道游荡性强、侧向迁移迅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八章重力流沉积及沉积相第一节概述一、浊流理论的意义浊流理论的提出,可算作碎屑岩研究的一场大革命(Walker,1973)。

明确提出浊流和浊流岩概念的是Johnson(1938),里程碑是1950年Kuenen and Migliorini的文章《浊流是形成递变层理的原因》以及1962年鲍玛发现鲍玛层序。

浊流理论解释了许多以前无法解释的现象,更找到了丰富的油气。

一方面,人们认识到深海(湖)中沉积的碎屑物质是由高密度浊流搬运和堆积,因而消除了认为砂泥间互的复理石沉积是由构造垂向频繁活动而引起深水和浅水交替沉积的产物的简单结论;另一方面,浊流理论还能解释某些反常现象,打破了多年来占统治地位的砾石在岸边,泥质沉积在深水的重力分异作用的概念。

二、重力流简介(一)浊积岩的广义概念广义的浊积岩是泛指形成于各种深水沉积环境的各种重力流沉积物及其所形成的沉积岩的总和。

水下沉积物重力流包括泥石流、颗粒流,液化沉积物流和浊流,这些我们已在前面的章节中学习过。

在这里,浊流只是重力流的一种,这是浊流的狭义含义。

(二)重力流沉积作用简介沉积物重力流物质可以来自峡谷长轴向岸的上端,也可来自短轴方向,又可以是多方向的。

物质到达峡谷后,总是沿峡谷长轴下倾方向流动。

在峡谷下部,有部分最粗的砂砾沉积下来;到了峡谷出口处,由于它处于大陆斜坡到深海平原的转折处,因斜坡变缓,重力流速度骤减,大量碎屑物质在这里堆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体,称为海底扇;细的碎屑物质再向前搬运,在海底平原上扩散开来,形成宽广平坦的席状浊积层。

可见,海底峡谷→海底扇→海底平原是重力流搬运所经的途径,也是它的不同沉积场所。

总之,无论是在海洋还是在湖泊中,重力流都是沿水下斜坡或峡谷流动的、含大量砂泥并呈悬浮搬运的高密度底流。

也就是说,重力流与一般水流不同,它是含大量泥、砂、砾石等碎屑物质的高密度流,这些物质呈悬浮态搬运,在密度比它低的水体之下流动,而且流速很大,这是一种非牛顿流体。

第二节沉积物重力流形成的基本条件和类型一、形成条件形成沉积物重力流一般需具备如下条件:(一)足够的水深足够的水深是重力流沉积物形成后不再被冲刷破坏的必要条件。

一般认为,重力流沉积的水深是1500~1800m。

最小水深80~100m。

但无论何种沉积环境、水体深度的大小如何,沉积物重力流的形成深度必须在风暴浪基面以下。

(二)足够的坡度角足够的坡度角是造成沉积物不稳定和易受触发而作块状运动的必要条件。

一般认为,最小坡度角为3~5°。

我国中、新生代断陷湖盆陡岸或缓岸都有重力流沉积物形成。

计算结果表明,形成重力流的最小坡度角为2~3°即可,只要重力流与湖水之间有足够密度差,就具备了形成重力流的充分条件。

也就是说,重力流的密度对坡度有明显的补偿作用(Luthi,1981)(三)充沛的物源充沛的物源也是形成沉积物重力流的必要条件。

洪水注入的碎屑物质和火山喷发—喷溢物质、浅水碎屑物质和碳酸岩物质等,都可为沉积物重力流提供物质来源。

(四)一定的触发机制重力流沉积物的形成属于事件性沉积作用,其起因于一定的触发机制,诸如在洪水、地震、海啸巨浪、风暴潮和火山喷发等阵发性因素直接和间接诱因下,会导致块体流和高密度流的形成。

二、基本类型(一)支撑机理分类一般按支撑机理把沉积重力流划分为四个类型,即泥石流(或碎屑流)、颗粒流、液化沉积物流和浊流。

这是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都已经知道的。

(二)教材分类⒈泥石流砾石含量<30%,粘土和粉(砂)质填隙物含量>50%,岩石为砾石质泥岩;⒉碎屑流砾石>30%,砂级碎屑充填物和粘土杂基<50%,为再沉积砾岩或岩屑砾岩;⒊⒋颗粒流和液化沉积物流砾石<30%,砂级碎屑充填物和粘土杂基>50%,岩石为砾砂岩或块状砂岩;⒌浊流粘土杂基>10%(或15%),砂级碎屑含量>50%,岩石为具鲍玛序列或单一粒级递变的杂砂岩。

第三节重力流沉积物(岩)和基本特征一、岩石学特征广义的浊积岩指形成于深水沉积环境的各种类型重力流沉积物及其所形成的沉积岩的总和。

目前较为通用的分类方案是由沃克(Walker,1978)在深水碎屑岩相中提出来的,它们是:(一)典型浊积岩鲍玛(Bowma,1962)发现浊流沉积形成的浊积岩具有特征的层序,即鲍玛序列或鲍玛层序。

一个鲍玛层序是一次浊流事件的记录。

完整的鲍玛层序分为五段,自下而上为:A段——底部递变层段,主要由砂组成,近底部常含有砾石。

粒级递变清楚,一般为正粒序,反映浊流能量衰减过程,底部为冲刷面,可见各种底模构造。

A段厚度常较其它段厚,是递变悬浮沉积物快速沉积的结果。

B段——下平行层理段,与A段粒级递变过渡,常由中、细砂组成,具平行层理,同时也具正粒序。

A、B段可含浅海生物化石(屑)。

C段——流水波纹层理段,与B段连续过渡,常由粉砂组成,可含细砂和泥。

该段的特征是具小型流水成因的砂纹层理及包卷层理,其厚度较薄。

D段——上平行纹层段,与C段连续过渡,由粉砂质泥岩组成,具水平层理。

E段——上部泥页岩段,下部为块状泥岩,具显微粒序递变层理。

上部为远洋沉积的泥页岩,含浮游生物及深海、半深海生物化石。

完整的鲍玛层序的厚度与浊流的规模有关,可从1~2cm到数米不等。

由于沉积阶段的不同以及浊流流动过程中存在极强的侵蚀作用,完整的鲍玛序列在浊积岩中所占的比例一般不超过20%。

具有不完整鲍玛序列在浊积岩可以由BCDE、CDE、BCD、ABC、CD、BC、DE、等多种组合甚至数个单独的A段组成。

(二)块状砂岩严格地讲,块状砂岩是指层内结构均一的砂岩或含砾砂岩。

但是沃克(1978)海底扇相模式中提供的资料和我国中、新生代湖相浊积岩中常见到的是:块状砂岩层厚,其内部有时隐约显迭复递变特征。

当块状砂岩中出现泄水管和碟状构造时,指示液化流沉积作用。

块状砂岩指示重力流水道沉积环境。

(三)叠覆冲刷砂岩常表现为“AAA”序,“A”指一个递变层或一次重力流事件。

有时演变为“ABABAB”序,指每一个递变层之上均连续沉积有厚度不等的平行层理砂岩。

(四)卵石质砂岩实际上是一种厚度很大,显迭复递变的砂岩层,每个递变层的下部含砾多,向上逐渐减小。

砾石多系再沉积组分,有一定磨圆。

这类岩石指示高密度重力流向牵引流和液化流转化。

指示重力流水道沉积环境。

(五)颗粒支撑砾岩以再沉积砾石为主,细粒充填孔隙,并构成支撑;随细粒物质增加可过渡为卵石质砂岩(相)。

按组构特征可划分为紊乱砾岩层、反递变—正递变砾岩层、正递变砾岩层、具递变和迭瓦构造的砾岩层等四种微相。

主要分布在内扇主沟道或非扇深重力流水道环境中。

(六)杂基支撑的岩层由粉砂岩和粘土组成的杂基含量一般为25~50%,可细分为杂基支撑砾岩、杂基支撑砂砾岩和杂基支撑砂岩等三种类型,有时显递变现象。

是水下泥石流沉积作用所至,反映扇根重力流水道环境。

(七)滑塌岩指砂泥混杂具有明显同生变形构造的岩层,随砂减少可过渡为具变形层理的页岩。

系未完全固结的软沉积物,因重力滑动~滑塌沉积所致。

广泛见于重力流沉积体系,在斜坡脚根部的补给水道末端及主沟道重力流沉积物中普遍可见。

二、成分特征陆源碎屑浊积岩在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上都较碳酸盐浊积岩复杂。

以复成分砾岩和杂砂岩为特征。

(一)古代海相浊积岩古代海相浊积岩中有大量成熟度低的物质,如岩屑、长石和棱角状石英。

(二)我国中、新生代裂谷湖盆浊积砂岩我国中、新生代裂谷湖盆浊积砂岩成分的特点是:岩石中的陆源组分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都比较低。

三、结构特征重力流沉积物从泥石流(碎屑流)演化到浊流阶段,其唯一的或主要的搬运方式是悬浮和递变悬浮载荷搬运。

(一)颗粒/杂基比值低,分选差~较好。

概率图只有一条斜度不大的较平的直线或微上凸的弧线,说明只有一个递变悬浮次总体,粒度范围分布广泛,分选差。

(二)C-M图:点群平行于C=M线,属粒序悬浮区,反映递变悬浮沉积为主。

四、构造特征由于重力流沉积物(岩)的多样性,而导致其构造特征的复杂性。

综括起来,浊积岩相具有如下基本特征:(一)浅水陆源碎屑沉积与深水页岩(或泥灰岩)组成韵律层。

碎屑成分是陆源的,浅水的,可含浅水化石、植物屑、鮞粒,但无浅水沉积构造,如大型交错层理、浪成波痕、泥裂等。

说明陆源碎屑浊积岩的碎屑主要来自浅水环境,但却沉积在深水。

(二)鲍玛序列中以递变层理为其最主要特点鲍玛序列不一定完整(实际上大部分不完整)。

海相、湖相浊积岩均如此,但递变层理仍为其最主要特点。

(三)粒度资料显示递变悬浮沉积特点。

(四)滑动及沉积物液化的证据——包卷层理、滑塌构造和重荷模。

(五)高密度流动的侵蚀痕——底面印模构造。

(六)颜色深反映深水缺氧环境。

(七)单层稳定单层(甚至只几厘米)在平面上分布稳定。

(八)绝不发育浅水沉积构造。

第三节浊流或重力流沉积相及相模式重力流沉积学始于20世纪50年代,发展于60-70年代,完善于80年代。

随着研究工作的日益深入,相继建立了一系列海相和湖相的浊积岩的相层序和相模式。

主要有一、浊流的扇相模式(一)海底扇相模式浊流沿海底峡谷流动,穿过陆棚和大陆斜坡流入深海盆地时,便形成浊积扇(深海扇、海底扇)。

海底峡谷成为海底扇的补给水道,其作用类似于三角洲体系的河道,是将砂砾岩输送到扇上去,因此,常被粗粒物质(滑塌块、碎屑流、砾石或物源供给的其它粗粒物)堵塞。

标准的海底扇相模式以沃克(1978)所建立为代表,由内扇、中扇、外扇三部分组成。

⒈内扇亚相(1)斜坡坡脚微相斜坡脚地带发育滑塌层和紊乱层的泥石流、碎屑流沉积物,粒度较粗。

(2)有天然堤的主水道水道内沉积物主要是有粒序的块状砾岩,以颗粒支撑为主。

(3)主水道两侧的低平地区在天然堤上和天然堤外低平地区主要是C-E序典型浊积岩,层薄,粒细。

⒉中扇亚相中扇位于内扇以外,突出的地貌特征是辫状分流水道沉积的叠覆扇叶状体(叠覆扇舌)构成。

(1)辫状分流水道辫状分流水道沉积以卵石质砂岩或含砾砂岩和块状砂岩为主,见颗粒流和液化流沉积,不含或很少泥岩夹层。

可形成Φ,k非常好的优质厚层油气储集层。

(2)(沟间)(3)无沟道部分(2)(3)以漫溢沉积的B-E和C-E序列典型浊积岩为特征。

⒊外扇亚相外扇亚相是中扇之外比较低平部分。

基本无水道,沉积物分布宽阔而层薄。

典型沉积是C-E序和D-E序列的典型浊积岩。

⒋外扇向外逐渐过渡到深海盆地,以远源典型浊积岩为特征。

厚度稳定,有的薄粉砂层可以侧向追踪数十公里。

⒌深切扇粗碎屑扇上深切水道在外扇亚相或以外形成的新的上置扇,以沟道型(深切水道)为主,具有很大的生油潜力。

⒍海底扇推进式相层序推进的海底扇自下而上为变厚变粗反旋回相层序,大体与三角洲类似。

层序中的砂层都是具有正粒序递变层理的和各种浊流成因的砂岩,与远洋沉积的泥质岩呈互层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