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指向“语言建构与运用”的阅读教学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指向“语言建构与运用”的阅读教学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指向“语言建构与运用”的阅读教学摘要:新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言建构与运用”这一核心素养。

通过实践,淬炼出“指向语言建构与运用的阅读教学”的操作要领——定位于“语言实践”、定点于“具体情景”、定型于“语言图式”。

只有抓住“内容是如何表达”这一节点,阅读教学才能取得实效。

关键词:语言运用语文实践活动阅读教学语文课程标准一、新课标对“语言建构与运用”的阐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下文简称为“新课程”)提出了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方面的语文核心素养。

对语言方面,新课标指出:“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言语经验,发展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1]仔细分析新课标,我们发现新课标就“语言建构与运用”这个关键概念,提出如下几个方面内容:(1)“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学习方式是“语言实践”,即“积累、梳理和整合”,积累语言、梳理语言和整合语言,最后形成“语文知识结构化”。

(2)“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学习途径是在“具体语言情境”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进行“语言实践”教学,在“个体言语经验”的基础上“交流沟通”。

(3)学习“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目标是“掌握”语言特点以及规律、“形成”个体言语经验。

[2]确实,“语言建构与运用”这一概念,对我们语文教学起着指路作用。

二、阅读教学更要关注“语言建构与运用”语言是语文的本体,这需要学习过程中内化语言、积累语言、习得语言,去“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

为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核心素养,笔者认为,阅读教学不仅要重视语言分析,更要重视建构语言图式。

新课标提出“语言实践”这一概念。

何为“语言实践”?即“语言运用”的实践,笔者理解为“内容是如何表达”,就是不仅要分析语言,理解、鉴赏语言,更要分析和领会文本是如何用语言精准表达思想内容的,最终“建构”出一种可以“运用”的语言图式。

高中语文阅读课教学设计实践论文

高中语文阅读课教学设计实践论文

高中语文阅读课的教学设计实践浅探摘要:本文对阅读课教学进行了分析、研究。

在新课标的课程里,教师的教学思路必须清楚,对各种不同类型的阅读课教学,做好精心的设计教学教材的整体结构,才可以达到有效、可控制的阅读课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文阅读课;教学设计;实践探究高中语文阅读课的教学思路与设计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从不同角度的教学作出分类。

语文阅读课教学是高中的必修教材,它体现在两方面:略读课文的选节、课型,本文主要讲指课型的阅读。

一、高中语文阅读课的现状分析(一)教师对阅读课的认知。

在当前语文阅读课教学中表现方式主要有三种倾向:第一种是越俎代庖;第二是完全撒手不管;第三是习题训练课。

以这些认识论为基础,最后结果必然导致以教师在唱独角戏的形式发展,沦为课堂旁观者的学生逐渐使课堂陷入枯燥、乏味、僵化的困境。

作为一个有良知、有道德的职业教师,语文教师必须掌握语文课程内容的结构,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技能,使自己逐步成长为语文教学的专家。

(二)学生的感知。

学生在阅读课中的认识受两个方面影响:一方面受个人兴趣、情感需求影响,一方面受教师对教材的设计影响。

从学生的角度分析,生活中语文经常处于直接性接触,教材又是死板的教学套路,一堂课学与不学都没有多大影响,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对语文阅读课教学抱着很大的希望,但是现实和希望反差很大,因而很多学生一贯对语文课持漠视态度。

教师要把语文阅读课教好,必须要对阅读课的设计下功夫。

(三)对新课标高中语文阅读课的品读。

在对新课标高中语文阅读课中,教师要灌输学生平等交流和自由交流,就必须让学生独立思考。

教师在阅读课中对学生实践应用太少,学生缺乏训练和锻炼的机会,所以教师要注重训练语感和培养能力,养成自习阅读的练习课,有效的提高学生各项能力,只有这样才是新课标要学生做阅读课主人的理念。

二、高中语文阅读课教学设计的分类探讨(一)教学思想理念。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读、写、听、说通常表现在两个方面:补充语言,树立语言形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掌握语言。

新课改中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几点尝试论文

新课改中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几点尝试论文

新课改中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尝试《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一书对“阅读”作了如下定义:“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

阅读也是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

”在语文教学中。

阅读已成为我们最直接、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是我们获得知识与信息,提高生存与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

因此,高效的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备受关注。

1、新课标审视下的语文阅读教学1.1问题式阅读语文教学通过一篇篇文质优美的文章对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感受力和审美力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每一篇文章都蕴含着作者鲜明的个人风格和独特的创造力,每一篇文章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以平等、合作、交流的态度对待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和观点,而不以一己之好恶轻率地否定,那么,课堂教学气氛、师生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轻松活跃,从而激发学生创造性地多方位思考问题,积极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尽力给每一个同学创设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机会,使学生小到对一个词语的理解,大到对文章主旨的认识,都能做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1.2体悟式阅读让学生独自体验、品味、感悟文学作品的意蕴。

《文心雕龙》记述: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

这种美妙无穷、无与伦比的想象,无所不至地飞扬在同学们的头脑中。

文学语言的模糊性和读者生活体验的多样性,使每个学生对不同的文学形象都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也只有这种学生自我建构的文学形象才是真实、生动的。

因此,对于一些语言明白晓畅、文辞优美的散文、诗歌、小说,教师应就让学生在诵读中自行体悟。

1.3教师指导探究性阅读现阶段,学生要面对高考,光靠个性阅读是不够的,还必须建立阅读层次序列。

高中语文性阅读教学方法论文

高中语文性阅读教学方法论文

浅论高中语文研究性阅读的教学方法摘要: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而这些,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又有多少教师落实呢!如何行之有效开展研究性阅读教学,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课题。

关键词:高中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方法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9—0140—01一、高中语文研究性阅读的必要性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带有研究问题性质的学习活动。

归纳起来一般有两种情况。

一是指学科教学中的研习活动,强调学生要探究、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是指一种专题式的研究学习活动,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研究专题,在开放的情况下,多渠道获取知识,并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一种项目学习活动。

学生从事研究性学习活动时,要从发现问题着手,通过问题的分析、挖掘,形成课题,经过研究性学习,完成对课题的研究,得出结论。

新课程注重阅读教学中的学生主体地位,学生的个性化发挥以及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人文素养培育之间的有机联系,而研究性阅读的最基本特征恰恰与新课程倡导的这些理念不谋而合,研究性阅读教学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阅读为基础,使学生不再处于等待状态,而是“在做中学”,动态地主动探求对文章的多重解读,初步形成多维的立体的文章解读思维,而这些恰恰是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导向。

因此,研究性阅读是贯彻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理念的重要方式,是应对语文高考考纲的重要手段。

研究性阅读所倡导的方法与理念是科学应对高考开放式考题的有效方法,在平时极力培养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是帮助考生达到这种水平的有效措施。

二、高中语文研究性阅读的教学方法(一)精耕细作读文章由于过去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往往把一篇美不胜收的文章拆卸成枯燥的字词句的组合。

本应最受学生欢迎的阅读课成为最乏味的机械训练。

针对这个,我们往往让学生把目光集中在对课文形式的考察,对作品的深入研读,以真正培养学生的感受力和解析力。

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论文

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论文

浅谈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摘要】《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为我们的教学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个性,关注终身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阅读教学中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各层次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学生个性得到健康发展的同时为其终身阅读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教育个性化”是当今世界范围的一股强劲的教育思潮。

教育个性化思潮来源于众多的教育哲学流派,其中“终身教育”或“终身学习”论的教育个性化观点最有影响。

上世纪七十年代,埃德加富尔主持下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推出了《学会生存》一书。

该书从不同角度论述了终身教育与教育个性化的关系。

该书认为教育活动正在让位于学习活动,学习者本人越来越成为主体,成为知识的最高主人,而不是消极的知识接受者。

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为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者必须成为教育自已的人。

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个性化阅读教学强调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个性,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重视、珍视学生对文本的不同认识和感受,并为之营造相适应的教学环境,开发各类学生的阅读潜能,让阅读成为学生张扬个性的舞台,以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个性化阅读教学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

那么,如何让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展个性,培养学生进行自主性阅读、创造性阅读和批判性阅读,真正实现阅读教学的个性化呢,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实践。

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的分析: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局限于统一的教材和单一的思维方式,多用讲授和训练的方法向学生传播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技能和语文智力。

用创新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论文]

用创新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论文]

用创新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最重点的核心部分。

语文阅读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天地广阔无垠。

当今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要努力挖掘阅读教学的“创新点”,使创新教育之锤敲得准,敲得巧,以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下面试谈笔者在这方面的一些认识和思考。

一、引导学生对艺术形象进行多元思考美国现代作家海明威,把艺术形象比喻成漂浮在大海上的冰山,形诸文字的东西是看得见的“八分之一”,而作品隐藏的内容则如同冰山下的“八分之七”。

这就是所谓的思想大于形象。

换句话说,文字总是能提供比其形象更多的意蕴。

因此在进行艺术形象分析时,教师应尽量撤去定格好了的框框,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再想象。

再创作的空间,努力启发,精心点拨,巧妙引导,放手让他们讨论争鸣。

比如将《我的叔叔于勒》中“我”的父母分析成为了金钱而六亲不认的势利小人可能过于粗率。

小说中的“我”不清世事的艰难,对有血缘维系的“叔叔于勒”怀有同情心固然可以理解,但“我”的父母一次次饱受于勒所带来的痛苦,对地避如瘟神是不是可以谅解呢?又如对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中贾雨村充发门子这一情节,我们通常的理解是贾雨村过河拆桥,阴险狠毒。

但我们能否作这样的思考:门子锋芒毕露,过于精明,乱卖关子.且掌握内情,贾雨村充发门子是否也可以理解呢?门子实在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说贾雨村阴险狠毒是不是有点冤枉了他?二、引导学生对文章亮点进行咀嚼品味文章亮点就是文章中耐读的地方,不少亮点是显而易见的。

如《范进中举》中对范进中学发疯的描写,僧提辖拳打镇关西冷对于“三拳”的描写,《背影》中对父亲瞩珊穿过铁道去买橘于时的背影的描写等等。

这些精彩之处,我们应该重锤敲打,引导学生认真品味。

而有些亮点,粗看平淡无奇,细读则如饮甘醇。

如“我的故园是浙东南的鱼米之乡。

50 年代初,解放了的家乡天地明媚”(《我的长生果》)。

对这两句话,学生读后并无疑处,这说明学生缺乏对语言的品味意识。

教师若启发学生,有一词形象鲜明,别具韵味,结果会是无功而返。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及其解决方法论文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及其解决方法论文

探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及其解决方法1.绪言阅读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实践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拥有自主性和独立性,而教师则是一种引导者和点拨者,阅读教学的模式告别了以往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度的分析讲解,而以学生的阅读实践为主。

教师必须放手让学生直接面对所要阅读的内容,努力的去营造出一个有利于阅读主体情绪化的”氛围”,使他们主动地、专注地去阅读,并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去探寻阅读过程中的作者的思维与情感,加深阅读的体验,从而获得感悟与思考。

学生的积极性越高,他们得到的东西就越多。

2.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事实上,阅读的过程正是一个阅读主体通过特定性的心智活动,在自己的脑海中建立文本的言语与自身的生活之间对应关系的有效过程。

由于学生日常生活的状态只能靠自己直觉的形式存储于他们的记忆中,这个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阅读的过程正是对文本的文字语言和日常生活所累积的直接经验的选择与匹配的过程,由于高中语文课文是经过编写者深思熟虑后认真挑选的,它们所包含的生活底蕴是非常的丰富多彩的,但是学生们在对它们进行解读的过程中,没有必要把这些生活底蕴都找寻到,它们只需要找到其中一种生活底蕴,根据他们的生活经验,来对课文的具体内容进行领会。

众所周知的是,高中语文教学是一个通过学习课文来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和良好品性的过程,阅读才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首要教学方式,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大力提倡阅读教学这种手段。

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存在许多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学经验,对这些问题加以分析与研究,综合起来如下:2.1 阅读量少素质教育已经被提倡多年,但是绝大多数高中学校依然大力的在推行应试教育的模式,以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为最基本的教学出发点,在这样的的思想主导下,高中的学生面临着沉重而残酷的升学压力,根本不可能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有正确的认识,尤其是一些理科学生,通常会将将大部分时间花在进行题海战术上,希望能收到立竿见影的突出效果,学生缺乏课外阅读的兴趣,老师也没有进行积极的引导,课外读物的范围非常的窄,学生的阅读量非常少,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甚至从不涉猎课外读物。

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论文

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论文

浅谈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摘要】二十世纪末,人们把语文教学看作是“世纪末的尴尬”,率先反思的就是阅读教学。

而纵观这一个世纪以来,语文阅读教学总是处于强烈的矛盾之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与阅读教学的低效性的矛盾。

本文重点就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进行一些探索,寻找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为教师教学提供可参考性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既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实施人文教育的途径。

其效果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整个中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而纵观这一个世纪以来,语文阅读教学总是处于强烈的矛盾之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与阅读教学的低效性的矛盾。

在教学实践中,阅读教学占用的课时最多,耗费的精力最大,然而效果却不甚理想。

因此,阅读教学要努力适应时代的潮流,充分体现新课程新理念,而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就成为当务之急。

一、明确语文阅读教学的价值取向语文阅读教学就是要借语文形式的学习来达到对选文“理解和运用”的目的。

要完成这一任务,就需要一线语文教师对一篇篇选文进行二次加工,以确定在这篇选文中,什么是有价值的,通过这堂课的设计和教学,应该达成什么教学目的。

这就涉及到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问题。

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既是教学目标之所在,也是教学内容的纲领性表达,同时也是选择教学程序的基准。

一篇文章一旦被选入语文教材,“教学价值”便具有相对的确定性,即一篇课文“教什么”应该说是相对确定的。

而现在实际的情形是,使用同一本教材的语文教师,上同一篇课文,教学内容却是千姿百态。

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准确把握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必须要对教材尤其是选文的核心价值有清醒的认识。

比如要确定《拿来主义》这篇课文的核心教学价值,首先就应考察我们为什么要学《拿来主义》。

是因为“拿来”的思想深刻吗?是“理性对待外来文化”的观点具有独创性吗?是今天我们还缺乏开放的心态吗?答案是否定的。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论文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论文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当今社会,随着知识经济的出现和信息时代的到来,阅读愈来愈受到重视。

它是人类获得知识和信息,吸取精神养料,提高生存与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

因此,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头戏,阅读教学自然备受大家的关注,许多同行在这方面作过了深入的研究,也取得了许多的成绩。

但是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阅读教学并不乐观,存在着许多的不足。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阅读教学就成了改革的重点。

据此,笔者就当前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现状作一探析,并就如何实施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阅读活动,是读者与作者之间心灵的对话。

可是我们的阅读教学往往忽略了阅读的本质。

分析教学、肢解教学、表演教学,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体验与感受。

在当前的教学中,我们的教师用统一的教材和单一的思维方式,用讲授和训练的方法向学生传播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技能和语文智力,关注的只是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技能训练达到的水平等客观因素,至于学生个性的发展、特长的培养、主体意识的形成则被认为根木不关语文老师的事,根本不是阅读教学的目标。

至于研究性阅读,自然,只有少数几个学生知道,大部分同学不太清楚研究性阅读的实质是什么,如何进行研究性阅读,研究性阅读对提高思维能力有什么帮助等。

这种现状的存在,有以下几个原因。

1.与传统知识技能传授的教学观念有关由于传统教学过于强调教师的教,于是教学活动就成为一种教师对学生单向的、线性的传授知识的活动,因而形成了与教学本质相背离的、严重阻碍教学发展的“三中心论”(教师中心、课堂中心、课本中心)。

2.与考试制度有关考试制度使得阅读教学出现了应试化的倾向,教师在教读课文时,自觉不自觉就会受到高考题型的束缚,把本来丰富多彩的文章内容解读成了标准化、唯一化,限制甚至是扼杀着学生充溢着灵性的解读,使阅读教学陷入了“高原现象”。

3.与学生的生活有关阅读教学脱离实际,远离现实生活。

把学生固定在教室里,框在语文阅读教材里,学生缺乏必要的生活积累和生活常识,远离社会实践。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渗透论文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渗透论文

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渗透语文教学是作品、教师、学生三者的情感交流。

新课程阅读教学以“人”为本,关注人文精神的培育,要求学生借助多重对话、思想碰撞、心灵交流,通过阅读与鉴赏、体验与感悟、融合与升华来发展思维水平,丰富语言能力,充实个体精神,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

回顾自己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深深地体会到: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重视情感教育是教学成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如果使之贯穿于语文阅读教学的始终,既可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课堂;又可以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怎样进行情感教育呢?一、提高教师自己的情商,教师要积极调控自己的情感语文阅读教学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天然管道。

对于在”天然管道”中实施情感教育的主体——教师,提出了什么要求呢?动情于自己的职业,动情于课文,动情于言表,动情于学生。

要教师动情,则要有对学生的爱才行。

只有热爱学生,感情真挚,才能在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而情感教育也会因为教师的”爱”而具有活力和生命。

最重要的,是要动情执着于自己所从事的这份职业,要有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所以,教师走进课堂,不要吝啬自己的微笑,要给学生轻松、愉快、慈祥、富有朝气的感觉,教学时语言一定要优雅得体,庄重潇洒,风趣幽默。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能够从教师的话里分辨出真正的热情或者是故意做作的、虚假的、慷慨激昂的情调。

他们不喜欢教师那种毫无热情的表现(不是指外表上的表现,而是指内心的流露),因为这里面隐藏着教师对学生的力量缺乏信心的因素。

”二、构筑平等参与的舞台,创设融洽的师生情感氛围,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语文教材是情感和思想的载体。

所以,语文课要求有学生情感的真正参与,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而这首先需要一个轻松、民主、和谐、诚信的课堂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只有在真诚、理解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才敢于并勇于发表见解,自由想象和创造,从而热情地汲取知识,发展能力,形成人格。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浅议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摘要: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使他们形成自觉、认真、反复、广泛的阅读习惯,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学为主动学,既是阅读教学本身对我们提出的要求,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

本文就阅读教学中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谈一下具体的看法。

关键词:阅读教学;阅读能力;高中语文;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7-115-01众所周知,我们以往的语文阅读教学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一些语文教师由于缺乏先进理念的引领,囿于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漠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直接影响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及能力的培养。

高中语文“新课标”强调学生的语文素养除了具备听、说、读、写等能力外,还应通过教学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必须引导学生在学习方式上有一个根本性的变化。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随着现代教学论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行为的主观情意因素。

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是进行学习方法指导的先决条件。

波斯恩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学习时的愉悦心理,就产生不了学习的兴趣,课堂听讲就成了纪律约束下的无可奈何的被动接受。

恶性循环,其结果必然是对学习的消极厌弃。

学习中的心理愉悦因素,可以来源于教师对学生的直接影响,可以有学生对任课老师的良好亲切的印象。

实践证明,课堂氛围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师生的教学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使学生产生需要感、自信心、愉快感和自觉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不同阅读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有选择地针对他们的阅读兴趣采取相应的培养方法。

尤其是对毫无阅读兴趣的学生而言,首要任务就是诱发他们的兴趣。

可以设置引读性的疑问,促进学生产生阅读动机,借助设问置疑的外在诱发,点燃思维火花,促使学生进行理性思考。

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路径论文

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路径论文

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路径探究摘要:阅读教学是指学生自身通过对文本的阅读理解,将课文中的文本语言转化成自己的语言来分析原文的整篇含义,换言之就是将文本中的思想转换成自己思想的过程。

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作者与读者的思想产生共鸣且情感深处相互交融。

本文就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一直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在教师引导的阅读实践中,帮助学生学会基本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新一轮的教学课程改革以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也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长期以来由于课程改革的进程较快,相对忽略具体操作中的实施情况,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因此,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如何保证阅读的有效性就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首先是课程教学目标,从上文所述的三个角度出发的教学目标,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大多流于形式化,许多教师在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中机械的进行模糊化的设计。

其次,在教学方法中,新课标倡导“因文而定、因课而改、因时而变”,即使是同样的文本,根据不同的教学侧重点和训练目标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刻意模仿名师的公开课,僵化的照搬照抄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由于老师没有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基础知识水平,认真设计出的富有个性和价值的教学形式,往往造成教学内容过于高深使学生不能够接受,打击学生的自信心或者教学内容过于肤浅,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不能实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标。

再次,在新课改的形势下,由于课堂节奏需要教师根据多方面因素进行主观调节,在教师经验不足的情况下有些教师没有很好的把握教学课堂的节奏,导致课堂有效教学时间短、课堂纪律差、教学进度慢等状况。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一)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传统的语文教学是教师教、教师讲,很少有学生的阅读。

阅读教学应用论文(精选3篇)

阅读教学应用论文(精选3篇)

阅读教学应用论文(精选3篇)阅读教学应用论文(精选3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

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阅读教学应用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阅读教学应用论文1【摘要】在现代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强调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同时还需要重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所以在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及时的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我认为微课的不断发展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都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现代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地探索,如何科学地发挥好微课的价值,进一步提升现代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为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微课教学;实际运用在现代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科学地运用微课来进行教学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去理解和掌握知识。

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结合微课的特点以及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的运用微课进行教学,发挥好微课的价值,为学生的能力提升提供进一步的帮助。

1.利用好微课给学生介绍课文背景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来介绍课文的背景,以此为基础,帮助学生更好地去学习。

因为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背景的介绍对于学生去理解知识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但是在课文中有很少有专门的章节来介绍背景,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一般依靠自己的语言介绍来帮助学生理解当时的背景,这些教学模式都不能够真正的帮助学生理解好课文的背景,所以,教学的模式就必须要进行有效的调整,微课的运用可以解决好这个问题,微课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丰富,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来详细的给学生介绍相关的背景,同时还进行拓展教学,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比如说在教学《游褒禅山记》这篇课文的时候。

高中语文教学中个性化阅读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中个性化阅读论文

试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个性化阅读摘要:阅读教学是我国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影响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个性化阅读是在我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内容,本文主要针对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对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个性化阅读进行论述。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个性化阅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高中学生“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所谓个性化阅读指的是:学生从书面言语中取得信息并且与非认知因素产生相互影响的一种活动,而其中又存在着个体性的差异。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个性化阅读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我与作者之间的情感交流凸现个性化,即:具有独特性。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等。

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下自己对高中语文教学中个性化阅读的若干思考。

一、个性化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个性化阅读不仅仅顺应了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它以高中生的思想情感发展需求为基点。

我们知道,高中生无论从心理还是生理方面都逐渐趋向成熟,有了很强的独立性,他们的情感正处于敏感、细腻时期,对阅读文本中的情感更是有着较强的求知欲望,需要的是教师对他们独特情感的认可,因此,教师如果合理的引导学生,那么其阅读教学将会收到不一样的效果。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以机械化的教学方式,整体的来开展阅读活动,忽略了学生的个体感受,使学生对阅读的独特情感逐渐丧失,不利于学生的长久发展,而个性化阅读主张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而阅读教学本身也较为重视学生对阅读文本独特的情感体验。

阅读文本不同于一般的教学内容,他的内涵是以多样性、模糊性出现的。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个性化阅读通过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加深情感体验,能够让每位学生都能从阅读文本中获取属于自己的感受。

高三语文教学论文15篇

高三语文教学论文15篇

高三语文教学论文15篇高三语文教学论文摘要:高三语文教学应正确地引导学生精力的投放、时间的安排以及对学生方法的启发。

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激发学生的激情、兴趣,也有助于富有针对性地展开新的复习;真正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应精于讲述富有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含有前瞻意义的“指导”,给学生解决问题留出时间,有助于启发学生自主学习。

关键词高三语文教学教学论文教学高三语文教学论文:高三语文教学应重视非智力因素摘要:高三语文教学有其特殊性,强调积累和分类,注重训练和落实,功利性明显。

多数学生已穷其力、竭其智。

如果教学能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往往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高三语文非智力因素自信焦虑高三语文的教与学有其特殊性,课堂教学必须具有总结中学阶段语文知识的性质。

特别强调积累和分类,注重训练和落实,紧贴高考,功利性明显。

学生需要通过量的训练达到质的飞越,提高应试能力。

重压下,多数学生已竭尽全力,但并不都能达到理想效果。

至此,再谈智力因素已毫无意义,反而应重视非智力因素对教学的影响。

多数心理学家认为,非智力因素主要有八个方面:兴趣与爱好;愉快的情绪、对事业的热情;对挫折的忍受性与意志力;活泼的性格、宽阔的胸怀;自信心与好强心;远大的理想与目标;高抱负;焦虑。

高三紧张的学习和频繁的考试容易使学生产生焦虑和挫败感。

这时非智力因素中对挫折的忍受性与意志力、自信心与好强心、焦虑对学生的影响特别大。

如果学生语文状态不好,通过分析就会发现绝大多数不是智力跟不上,而是患得患失。

一遇到挫折就开始焦虑,进而怀疑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

这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树立学生自信心,实践证明很正确。

2012年,笔者在一所三星级中学高三任教。

当时为确保尖子生有更好的学习氛围,学校挑选了20个成绩最拔尖的学生重新组班。

笔者担任此班语文教学工作。

开班前,学校组织老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都做了全面分析,要求针对具体情况进行提优补差。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的范文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的范文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的范文篇1 浅析优化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对策在实际教学中,高中语文老师应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借助多种教学形式乐观激发同学的阅读爱好,进而实现优化阅读教学实效的目的。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调查发觉,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尚且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教学成效的快速提升。

现将其总结如下:①教学内容冗赘。

在当前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因为教学目标不能突出重点,这就使得老师在教学中对全部内容都一刀切,导致教学重点不够突出,同学对全部学问都有大致了解,但都不够精细与深刻。

在实际教学中,每个班级都以固定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活动:导入―介绍―阐述作品背景―分析结构与句段―总结中心思想―讲解写作手法―解析语言特点,这就使得同学对阅读教学不感爱好。

②未敬重同学的学习主体地位。

受应试训练的影响,高中语文教学以提高升学率为目标,在教学中预留给同学揣摩语言、深度阅读的时间过少,因此同学参加阅读教学的乐观性非常低下。

二、优化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措施 1.精准设置教学目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同学语文素养。

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可通过提高同学语文阅读与写作力量的方式,促进同学语文素养的快速形成与进展。

设置科学而精准的教学目标,是老师组织教学活动的有力依据,也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条件。

因此,高中语文老师应依据详细的阅读教学内容制订精准的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过程,并有目的性地培育同学的某种力量、提升某种技巧,最终大幅提升同学的语文素养。

明确而精准的教学目标,也能让同学有侧重地学习学问、提升力量,而不是盲目地胡子眉毛一把抓,什么都学,什么都不精。

可见,教学目标的精准设置,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应敢于颠覆传统的作品背景、经受、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等面面俱到的教学模式,乐观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同学阅读力量为目的来组织教学活动。

2.乐观培育同学爱好同学深厚的阅读爱好是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成效的前提条件,只有让同学乐于阅读,才能使他们在阅读教学中更加乐观地参加教学过程,才能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论文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论文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传统的语文教学主要以应试为主要目标,对学生的实践的能力有所削弱。

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一直是个难题。

我们对于传统的阅读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辅的,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处于被动的位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在教学的内核要求上对于高中生的如何培养阅读能力作了明确的规定:“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培养学生敢于探异求新,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要提高阅读能力,就要突破传统的阅读理论与思维框架,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阅读习惯,具备独立的阅读、分析课文的能力。

一、传统语文阅读现状分析1.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能力的培养。

我国的高中教育还是比较重视应试的教育,希望每个学生都能考入大学。

因此,就形成了教师自己总结阅读文章的结论,然后统统的交给学生,没有给其自己的阅读空间,不助于其思考能力的培养,学生所要掌握的就是记忆和简单的背诵。

2.忽视传递方法。

教师所作的不仅仅是对文章数量上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掌握读书、学习的技巧,达到举一反三。

教师不仅关注对每篇阅读文章的鉴赏,不是针对一篇文章的精讲和精炼,而是一个总体的理解。

我们的阅读总是为了阅读而阅读,只是为了考试,为了提高写作能力。

很大的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的能力的提高,割裂了阅读的整体性。

因此,这种教与学的应试心,导致了学生对于传统的阅读教学的不满。

3.看重结果,轻视过程。

在语文教学中,采用简单的方法,那就是所给的阅读材料的结论综合直接的教给学生,而把形成的过程简单化。

有些教师简单地认为语文就是要求背诵。

这是片面的。

阅读对一个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考核,因此,学生要求所掌握的不仅仅是答案,更注重的形成结论的过程。

4.阅读时间的减少。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学法论文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学法论文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学法探讨【内容摘要】教师要营造阅读氛围,引发学生的外在阅读动机;还要从学生的阅读经历及心理需求入手,认真调查研究,依据学情激发学生的内在阅读动机。

调动起学生的动机之后,再分不同的阅读阶段辅之以相应的学法指导。

【关键词】知人论世;移情入境;以文悟道阅读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阅读的内部动力,是决定学生阅读质量的重要因素。

阅读动机可以分为外在阅读动机和内在阅读动机。

外在阅读动机是指由外部条件引起的阅读动机,一般是被动的;内在阅读动机是内在心理的一种需要,一般是主动的。

教师要营造阅读氛围,引发学生的外在阅读动机;还要从学生的阅读经历及心理需求入手,认真调查研究,依据学情激发学生的内在阅读动机。

调动起学生的动机之后,再分不同的阅读阶段辅之以相应的学法指导。

一、初读文本:知人论世,整体感知知人论世是我国传统的诗歌鉴赏的方法,也是目前阅读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常用的解读方法。

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白居易曾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写作原则,作者创作时所遵循的原则也是读者阅读时需留意体会的。

惟其如此,才能准确把握作者的创作动机,理解文章的写作要义。

以霍利约克、巴索克等人提出的符号性图式理论认为,“最初学习中包含了一种形成抽象的符号图式即抽象的结构特性的学习过程,这种图式是一种可以被激活的数据结构,当新的情境特征与该图式中的符号匹配时,即激活、提取和应用这种表征。

”学习者需获得充分的一般性的符号图式,以便有足够的图式与要学习的新事物、新特征相匹配。

阅读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头脑中的图式。

学生头脑中的图式越丰富,越有利于新图式的建构。

鉴于此,诗歌阅读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增补与诗歌有关的背景知识,以扩大内容图式的范围。

在文本初读阶段需提示学生注意:1、虚心感知文本,忌先入为主。

虚心既是做人的态度,也是做学问的方法。

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阅历进入文本阅读状态,这些“前经验”有些是有利于文本解读的,有些则可能因为先入为主的问题导致曲解文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浅析
摘要:合理、科学的文本解读是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

在任何时候,教师都应记住自己在文本解读教学中的所担负的引领、指导作用。

综述前言,我们应该认识到,教师要尊重学生,要用科学的方法引领学生,在不矫枉过正的前提下,使文本解读教学真正做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文本解读语文教学人文精神
众所周知,语文学科内容极为丰富,任务繁重。

它具有工具性、思想性、文学性和知识性,因此,语文教学既要注意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还要注意到培养发展学生的感知、思维及分析、比较、概括等各种能力和技巧,这是语文教学过程的目的所在。

语文教材是中学语文课程的集中体现,是一种静态的文本。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感知、理解、评价、创作文本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主体(教师、学生)通过观照客体(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

由于主体的差异性,解读的结论往往是千差万别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给学生导航,以自己的解读过程影响学生的解读。

一、中学语文教师应掌握多种文本解读的理论与方法
1.这是时代的要求。

今天,科学技术正以人们不可想象的速度更新,人民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广泛的变化。

文本创作活动在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中的位置、文本的载体、文本传播和文本接
受的途径与方式、文本的形态、类别和样式等,都已经发生变化。

因此,二十一世纪的文本解读将从多元分化的趋势走向多元中的互谐。

2.这是社会的要求。

现代社会里人民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各个国家、各个地区之间的文化交往频繁,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之间,以及它们和文学艺术之间的相互影响日益加快,并逐步增大。

在一个国家之内,让所有的人都接受和运用单一的文本解读理论及方法是不可能的。

文本解读的多元化是文化进步和繁荣的结果,也是文化进步和繁荣的标志。

3.这是人文性的要求。

文本创作活动及其成果、读者对文本的解读,都是和主体的个性紧密相连的,现代人日益重视和珍惜个性,强调人文精神,强调尊重人、理解人。

教育要现代化,就必须培养人的现代化,让教育充满人文精神。

中学语文教学应该允许教材解读的多元互谐。

这就要求中学语文教师以多元文本解读理论和方法武装自己,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地发挥其主导作用。

二、中学语文教学的文本解读存在的两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1.教材编选政治化。

现行中学语文教材涉及的主题大多是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制度、党国权威、领导人物的风范、黑暗社会里的劳动人民的艰辛、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朴素等,选材范围比较狭窄,主题比较单一。

在教科书所设定的情感氛围的长年熏陶下,学生的情感世界如何不被囿于其中呢?
2.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概念化。

《项链》主人公路瓦栽夫人的形
象意义是什么?很多教师认为是小说讽刺了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

虚荣心本是人类的共性,不为哪一个阶级所独有。

路瓦栽夫人的虚荣心已经超越了她所在的阶级,为什么偏要说成是小资产阶级的呢?如是,则路瓦栽夫人的诚实、坚韧又是哪一个阶级的呢?《荷塘月色》抒发的情感,也要被加上是大革命失败以后知识分子的苦闷。

《绿》所表现的生命的活力也要被分析为是对蓬勃开展的革命活动的赞美。

中学语文的文本解读在文本之上建立了一套顽固的、强大的解释体系。

它刻板、教条、贫乏、单一、概念化,它把学生与文本的联系隔开了,它取代了文本,在我们这个精神已经极度贫乏的社会里发挥着使其更为匮乏的作用。

尊重学生,注重解读过程。

社会生活是“文本l”,作者据此创造出作品,这是”文本ii”。

“文本ii”被选人教材,提供给教师、学生解读,形成老师头脑里的“文iii”和学生头脑里的“文本iii”。

这两个“文本iii”是不同的,因为产生两个“文本iii”的主体,他们对“文本i”的解读、体验是不同的。

一个具有现代教育思想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头脑里的“文本iii”,这实际上是对人的尊重。

教师不要老是执著于自己的“文本lii”,拧住学生的耳朵把它强制灌输给学生,试图去矫正学生头脑里的“文本iii”。

教师应该注重两个解读过程,特别要注重学生形成“文本iii”的过程,明确学生形成“文本iii”与教师形成“文本iii”的过程有什么不同,以便让教师“文本iii”的形成过程去影响学生“文本iii”的形成过程。

教师可以讲解自己的“文本iii”的形成过
程,让学生自己去比较、鉴别,在这一过程中去提高学生的能力,而不是从结论上去提高学生的能力。

这里面,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引导学生去和作者对话,而不是让教师与作者对话的结论去影响学生与作者的对话。

三、教师解读文学文本必须运用艺术思维方式
文学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文学作品的美具有飘忽、艨胧的特点,她决定了解读、审美体验和意义阐释的不确定性。

教师只有用直觉领悟和心理体验的艺术思维方式才能进入艺术,也只有用空灵蕴藉的语言才能传达作品的审美蕴涵。

由于文学作品的艺术美是不能用纯粹客观的词语来描绘的,教师就往往要通过模糊的具有诗意的弹性语言进行富于情趣的美感描述,激起学生自己去欣赏玩昧的兴趣。

在这个意义上,教师只是艺术王国的一个“导游”,文学的美景主要靠学生自己去领略。

教师采用形象比喻和意境描述的方法,就能够有效地传达教师意识和作家意识相遇、相认、相融合时的初始经验,同时也容易诱发学生的想象,对文本的审美韵味产生创造性的理解。

科学的特征在于批判思维,不迷信、不盲从的批判和探索精神才是科学的精髓。

这是中学语文教师文本解读的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