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传统文化滋养当代教育者

合集下载

教育与文化传承传统文化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案例

教育与文化传承传统文化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案例

教育与文化传承传统文化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案例教育与文化传承:传统文化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案例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教育中,使其得到有效的传承与发展,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通过介绍一些成功的案例,探讨传统文化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方式与效果。

案例一:古诗词教育的创新实践上海市某小学为了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理解,开设了一个名为"诗语传承"的特色课程。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古代诗词的背诵和鉴赏,还可以通过创作和表演来展示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该校通过组织诗词大赛、诗会等活动,激发了学生和家长对古诗词教育的关注,有效地传承了传统文化中的古诗词,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案例二:围棋教育的跨界融合在湖南省岳阳市,一所中学将围棋与数学课程相结合,开展了一门名为"棋道大讲堂"的课程。

通过学习围棋,学生不仅可以提升数学思维能力,还能体验到传统文化的智慧和哲学思考。

该校还邀请了国内知名的围棋大师来校授课,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机会。

这一创新实践不仅有效地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教育中,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案例三: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在北京市,一所高中开设了"传统手工艺"的选修课。

通过学习传统手工艺技巧,学生们体验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并且学会了用新的方式创新发展这些传统手工艺。

在课程中,学生们除了学习传统的刻纸、剪纸等技艺,还学习了如何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激光刻纸等,创新发展传统手工艺。

这门选修课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艺术修养,还培养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传统手工艺的创新能力。

以上三个案例展示了在现代教育中应用传统文化的不同方式和效果,但并不限制其他的创新实践和应用方式。

传统文化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同传统文化,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人文素养和国际视野。

《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青少年的教育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青少年的教育意义》

传统文化强调个人修养和道德 品质的培养,如尊老爱幼、谦 虚谨慎等。这些品质有助于青 少年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 德品质。
学习传统文化可以提升青少年 的文化素养,让他们更好地了 解和欣赏本民族的文化艺术, 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
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注重知识传 授,还关注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审美情趣等多方面的发展。 这种全面的教育理念有助于培 养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 力。
发展。
03
传承与发扬优秀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规范、文化艺术
等。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将这些优秀文化传承给青少年,并激发他们的
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传统文化在当代青少年教育中的地位
塑造价值观
培养道德品质
提升文化素养
促进全面发展
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价值观,如 仁爱、礼让、诚信等,对青少 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具有积极影响。
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强化民族认同感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青少年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同自己的民族文化和历史 ,从而增强民族认同感。
激发民族自豪感
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力,学习传统文化可以让青 少年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和辉煌,从而激发民族自豪感。
05
CATALOGUE
中国传统文化在青少年教育中 的实践应用
虽然传统文化对青少年教育有积极影响,但传统的教育方式往往较为陈旧,难以引起青少 年的兴趣。因此,需要创新教育方式,如通过互动体验、多媒体等手段,使传统文化教育 更加生动有趣。
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共同营造良好环境
家庭、学校和社会在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家长应注重言传身教,为 孩子树立榜样;学校应加强对传统文化课程的重视,提高教师素质;社会应提供更多传统 文化活动和资源,为青少年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育与文化传承传统文化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实践

教育与文化传承传统文化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实践

教育与文化传承传统文化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实践教育与文化传承:传统文化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实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现代教育在注重学生的学科知识和技能培养之外,也越来越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文化传承。

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现代教育中应用和传承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教育实践。

一、传统文化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传统文化是我国优秀的文化资源,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哲学、伦理和道德观念。

在学科教学中,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方式来运用传统文化。

以语文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选取经典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水浒传》等,来启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通过深入剖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和思想内涵,学生不仅可以理解其中的文学技巧,还能够接触到传统文化的精髓,如封建礼教、人伦关系、孝道等。

同时,学生也能通过作品中的情感体验,增强自身的情感认同和情绪表达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传统文化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的本质。

例如,中国古代的《九章算术》和《算经》中有许多独特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数学教学中加以介绍和应用,有助于学生形成更加完整的数学观念和思维方式。

二、传统文化在道德教育中的应用传统文化在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现代社会中,道德教育成为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而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教义提供了宝贵的教育资源。

传统文化中对于道德行为的要求和规范,如孔子提倡的仁、义、礼、智、信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思想,给予学生正确的道德引导。

教师在进行道德教育时,可以通过讲解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故事和典故,来激发学生的道德感受和思考。

例如《孟子》中的“不仁者不可与言仁”、“君子有三戒”等思想,可以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同时,学校也可以通过举办传统文化课程和活动,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

例如开设书法、国画、传统音乐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艺术修养;举办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传统价值的重视。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教育价值及实现途径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教育价值及实现途径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教育价值及实现途径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教育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化的结晶,其历史悠久、深厚
庞大,长期以来占据着重要地位。

它既在传统教育中起着根本的作用,也
在当代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影响着中国的文化素养、学术水平和
思维方式。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教育价值如下:
1、可以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人格正直。

中国传统文化主张讲义气、重
礼仪,强调社会责任感和行为廉洁,弘扬公德和仁爱,护持家风和传统美德,使广大学子能够树立正确的品德观和社会观念,营造一种正面的价值观,提升学生的人格修养。

2、可以丰富思想内涵,开阔眼界。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文
化内涵、哲理思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内容可以增强学生的思想内涵,开阔思想视野,使学生在学习中把握到更多的文化内涵,提高自身文化素养,使学生能够从宏观角度把握社会变革的脉搏,形成正确的文化观点,
增强求知欲望。

3、可以弘扬传统美德与优良传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意义

艺术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意义□林晓红/文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土壤,给华夏子孙提供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和浪漫的文化艺术,孕育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并不断增强民族文化的自信心。

史焕翔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一文的论述中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伦理型文化,文化观念与价值观念、社会规范紧密相连,汲取其中优秀文化基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价值导向。

[1]”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

当代经济发展、科技发达、文化和价值取向多元,在这喧嚣浮躁的时代,弘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提升人们的文化素养,从一定程度上消解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

当代大学生作为新时代发展的主力军,肩负着传统文化传播重任,理应从中汲取文化精华,提高认识,提升文化品位,培养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三观,推动社会健康发展。

1 大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状分析1.1 学业压力大繁重的专业课程、日趋严峻的竞争压力、各类竞赛活动、各种技能证书考试、提升学历等迫使大学生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学好专业知识,扎实掌握专业技能,从而轻视了人文课程的学习。

像以医护专业为主的高校,医学的专业知识学习和贴近临床的实践操作对学生的学习要求更高也更严格。

即使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却没有多余的时间来进行学习。

1.2 功利性目的强部分大学生会根据“是否对自己有利”而选择性学习。

比如本人在授课《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认为这一门课程与其本身的专业毫无相关,自己只需要专注于专业学习,而这些人文学科可以不读、不学。

部分学生只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章节,像历史类、汉字汉语、四大发明等内容,对诸子百家、唐诗宋词、四大名著等文学内容兴趣缺缺。

这反映了一部分大学生浅显认为大学教育只是自己的专业教育,就是为就业做准备,没有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扎根传统文化的土壤,让德育之树茁壮成长

扎根传统文化的土壤,让德育之树茁壮成长

扎根传统文化的土壤,让德育之树茁壮成长【摘要】传统文化是德育之树的土壤,为德育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滋养。

传统文化与德育密不可分,扎根传统文化有助于德育之树茁壮成长。

传统文化对德育的重要性在于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价值观念,为培养学生的品德提供了重要资源。

传统文化通过其价值观和规范约束,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在教育中体现传统文化可以通过加强对经典文学作品和传统节日的教育,让学生了解和尊重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也是中华民族的责任和使命。

通过扎根传统文化,让德育之树在传统文化的土壤中茁壮成长,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优秀品德和道德修养的人才。

【关键词】传统文化, 德育, 扎根, 土壤, 茁壮, 成长, 重要性, 价值, 影响, 培养品德, 启示, 教育中体现, 传承, 发展1. 引言1.1 传统文化与德育的关系传统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积混沌之秽草,是一代代人民智慧和精神财富的结智蔽昏暗到了晚上晚睡从,扎根于世代相传漆黑箔倥胱使学业到了各种生活无法?的传统文化对德育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德育,即德性教育,是指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道德修养和人格素质。

传统文化与德育密切相关,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精神根基,是道德伦理的源头。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和人生哲理,这些宝贵的传统价值观可以成为德育的重要内容。

传统文化强调家庭、孝道、忠诚、礼仪等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对于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学生可以汲取其中的道德精髓,学习尊师重道、孝敬父母、谦逊礼貌的品德,从而在成长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人格和行为习惯。

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还可以熏陶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在面对困难和诱惑时保持良喑喑吓闺言行。

传统文化与德育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互相依赖的关系。

只有扎根于传统文化的土壤,德育之树才能茁壮成长,才能开出道德的鲜花,结出品德的硕果。

从儒家传统文化浅谈当代教师的师德师风的培养

从儒家传统文化浅谈当代教师的师德师风的培养

从儒家传统文化浅谈当代教师的师德师风的培养1. 引言1.1 儒家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重要位置。

儒家文化强调仁爱、责任感、修养和榜样力量,对当代教师的师德师风起着重要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儒家文化提倡仁爱之心,即心怀仁爱之心,待人宽厚仁义。

在教育领域中,教师作为引导学生的重要角色,需要表现出真诚的关怀和热爱,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儒家文化还强调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应该抱着无私奉献的精神,尽职尽责地教育学生,不辜负家长和社会的期望。

儒家文化提倡修养和素养的培养,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儒家文化强调树立榜样形象,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楷模,引领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

儒家传统文化为当代教师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道德指引,对于培养教师的师德师风具有重要意义。

1.2 师德师风对教师的重要性师德师风是教师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具备的品质和操守。

师德师风的建立和培养对于教师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师德师风是教师的灵魂和本质所在,是教师的立身之本,也是教师个人修养的重要体现。

一个具备良好师德师风的教师,不仅能够赢得学生和家长的尊重和信任,也能够为学生树立正面的榜样形象。

师德师风对于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具备高尚师德的教师不仅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以身作则,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师德师风还可以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教师更加珍视教育事业,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师德师风对于教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注重培养和弘扬师德师风,才能够真正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和影响力。

2. 正文2.1 儒家传统文化对当代教师的启示儒家注重教育和修养。

古代儒家强调“教无常师”,即教育不分贵贱,不分长幼,这启示当代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不偏不倚地对待他们,为他们的成长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儒家强调仁爱之心。

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人的心灵抚慰与滋养

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人的心灵抚慰与滋养

中国传统文化 对当代人的意 义
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载体
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它承 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 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人文精神 等元素,对于培养当代人的道德品 质、人文素养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 用。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价 值观,对于当代人来说具有深远的 意义和启示。
中国传统文化对当 代人的心灵抚慰与 滋养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汇报人:
目录
壹贰叁肆伍陆

当中 的中 养当中 的统如 文与当

代国 心国
代国 心文何 化创代

人传 灵传
人传 灵化发 新人

的统 抚统
心统 滋对挥 中如

意文 慰文
灵文 养当中 国何

义化 元化
的化 代国 传传
对 素中
滋对 人传 统承
单击此处 添加章节标题
其自然
心灵抚慰:道 家思想中的自 然与无为,可 以帮助人们缓 解压力,调整 心态,达到心 灵上的平衡与
和谐。
佛家思想中的慈悲与放下
慈悲:佛家强调慈悲为怀,关爱众生,以慈悲之心对待一切生命
放下:佛家倡导放下执念,放下欲望,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禅修:通过禅修,培养内心的慈悲与放下,达到心灵的净化与升华 因果报应:佛家认为因果报应,善恶有报,鼓励人们行善积德,以慈悲 之心对待他人
创新与发展:通过传统文化的传承 和创新,推动当代社会的发展和进 步
传统文化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
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 想,如道家、儒家等, 可以帮助人们调整心 态,缓解压力。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代教育的实际意义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代教育的实际意义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代教育的实际意义1.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留下的宝贵遗产,它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智慧和道德规范,对当代教育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在当今社会,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加速发展,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而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教育工作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了道德伦理和人文关怀,这是对当代教育最为重要的启示之一。

当代社会,尤其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更需要培养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人文关怀的人才。

传统文化所强调的忠诚、孝顺、仁爱等品质,都是当代教育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理解,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具有独立自主的思考能力和正确的社会责任感。

3.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和文学也对当代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国古代文人雅士们的诗词歌赋、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智慧。

这些艺术形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情趣,还可以启迪其思想和情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4. 传统文化中的思想智慧也是当代教育所需要借鉴的宝贵资源。

孔子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道至简等思想观念,都可以对当代教育理念产生现实影响。

当代教育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传统文化中的思想智慧可以为此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

5.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礼仪、礼节等也对当代教育提出了重要的要求。

传统文化中的礼节规范和行为准则,对人的修养和素质要求非常严格,这对于当代青少年的教育也是一种有益的补充。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中的礼仪,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自我约束能力,使其具有更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代教育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在开展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在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中的积极作用,让学生在接受现代教育的也能够深刻理解和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只有这样,才能使当代教育真正站在历史和文化的肩膀上,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教育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新时代的教育也应该不断地跟随着时代变革。

然而,中国的传统文化对现代教育仍然具有着重要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是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刻的教育思想。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传统文化中的道德伦理,教育思想,教育方法等多个方面,来探究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一、道德伦理的影响道德伦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它在古代的教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道德伦理包括了福祉、仁爱、敬畏、中庸、孝顺、诚信等多种价值理念。

这些传统的价值观不仅为人们提供了精神寄托,还成为了人们做人、做事的标准。

当代教育也应该更加注重教育学生道德伦理的正确价值观。

例如,在教育中,从小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十分重要。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诚信被视为人们的基本道德标准。

诚信涉及到商业、社会、家庭等各个领域,是社会稳定和繁荣的重要保障。

教育应该从儿童时期开始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从而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注重诚实、守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德双修。

二、教育思想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独到的教育思想,其中包括了教育的目的、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内容等多个方面。

这些教育思想亦为现代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传统文化中,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仁爱之人。

教育不是单纯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人格、品德和价值观念。

现代教育应该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校园中营造出良好的教育氛围。

传统文化中,教育的方法以师傅门徒制和启发式教育为主。

学生在与师傅共同学习中收获经验,从中发现自己的优势并加以挖掘。

现代教育应该鼓励这种方法,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探究,从而认识和解决问题。

为此,教育者要将学生视为个体,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教育方法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方法大多以"三从四德"为标准,即遵从天、顺从地、遵从父母,有礼,守信,敦品,重言。

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 传统文化在教育中的价值与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 传统文化在教育中的价值与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传统文化在教育中的价值与作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根基,它凝聚了民族的智慧和思想,是历史的瑰宝和文化的基石。

而在当今社会,传统文化依然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在教育中的价值与作用。

一、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中国传统文化强调道德伦理,注重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传统的儒家思想倡导“仁爱”、“忠诚”等价值观念,培养了人们的道德品质。

教育在传统文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还会受到道德的熏陶。

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学生会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对社会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值得呵护和传承。

传统的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具有独特的价值。

在教育中,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是非常重要的任务。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传统,增强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感。

三、塑造学生的良好人格传统文化注重自身修养和内在修炼,对学生的人格塑造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学生能够培养良好的品质和修养,如孝顺、诚实、宽容等。

这些品质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作用,使学生能够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

四、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传统文化不仅仅是对历史的传承,更是一种优秀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体现。

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先贤的智慧和创新,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与作用。

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塑造学生的良好人格,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因此,在今天的教育中,我们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承,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受益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

从儒家传统文化浅谈当代教师的师德师风的培养

从儒家传统文化浅谈当代教师的师德师风的培养

从儒家传统文化浅谈当代教师的师德师风的培养儒家传统文化一直以来都对中国社会和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当代教育中,培养教师的师德师风也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从儒家传统文化的角度,浅谈当代教师师德师风的培养。

儒家传统文化强调人的修养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作为教育者,教师应该在道德上做一个表率,以身作则,传承儒家文化中关于师德师风的核心价值观念。

教师要具备儒家传统文化中的仁爱之心。

儒家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和仁爱,强调人的修养和人伦关系。

教师应该具备无私的奉献精神,对学生关怀备至,尽心尽力地教育引导他们。

教师要像耕耘田地般耐心耐劳地培育学生,给予他们充分的爱和关心。

教师要具备儒家传统文化中的诚实守信之德。

儒家强调诚实和守信的重要性。

教师要做到言行一致,信守承诺,履行教育责任。

教师要诚实面对学生和家长,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情表现,不过分夸大或掩饰学生的问题。

教师还要守信于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承诺,不轻易改变课程和教学目标,以保证教学的连贯性和稳定性。

教师要具备儒家传统文化中的正直廉洁之风。

儒家强调正直和廉洁的道德要求,要求人们坚持正义和公平。

教师要严守职业道德,不偏袒,不纵容学生的过错。

教师要公正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表现,不搞明争暗斗,不为了私利而姑息迁就。

教师要秉持儒家传统文化中的博学多才之德。

儒家认为,教师应具备广博的知识和丰厚的文化素养。

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和自我提升,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并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教学中,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教师还要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和思考问题,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

通过培养教师的师德师风,可以使教育更加有效地发挥作用,为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当代教师要借鉴儒家传统文化中的优秀价值观念,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努力成为一个仁爱、诚实守信、正直廉洁、博学多才的好教师。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履行教育使命,为人民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教育中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教育中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教育中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教育中被越来越多地重视和应用。

传统文化的优秀价值观和人文精神已经成为推动我国教育现代化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当代教育体系中,使得学生在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能够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时俱进。

一、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与当代教育理论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民族的瑰宝,为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提供了深刻的思想支撑。

其中孔子、老子、荀子、庄子等伟大思想家的思想深入了解和应用,不仅推动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和谐与发展,还对整个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代教育理论中最为重要的是对人的发展理解,这也是传统文化思想所强调的。

例如,孔子提倡的“以人为本”,其实现是通过教育来实现个体的人格发展。

传统文化思想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学术素养和综合能力,从而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传统文化在课程中的应用将传统文化和当代教育相结合,需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理解。

传统文化思想应成为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例如礼仪、道德伦理、忠诚、孝道等等都是传统文化的精神,能够在教育课程中得到更好的应用。

在历史课程中,切实地将传统文化贯穿其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理解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

在文学课程中,可以通过传统文化经典名著来启发学生的思想,培养批判性思维。

在理科课程中,可以引用传统文化思想中的自然观念,来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

三、传统文化活动开展的意义举办一些传统文化类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校和社会对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

各种文化活动从方方面面突显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精髓。

例如,通过书法比赛,让学生在锤炼写字技能的同时,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精髓;举办古装秀,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民俗风情;组织茶道活动,让学生品味中国传统文化饮食的精髓。

这种方式能够更直观地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并主动了解和从中汲取传统文化的优秀思想精华。

四、教师的作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也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引领者。

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与当代教育

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与当代教育

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与当代教育当代教育在追求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中,往往忽视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然而,传统文化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根基,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维系社会和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当代教育中加以融合。

1. 传统文化对于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作用传统文化通过价值观的传承,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在传统文化中,孝道、忠诚、诚信等价值观念被高度强调,这些美德是当代社会所需要的。

例如,孝道教育可以使学生懂得尊重和关心父母,并在与他人交往中表现出关爱和尊重的态度。

忠诚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对国家和社会的热爱,并激发他们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的意愿。

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展积极健康的人格特质。

2. 传统文化对于维系社会和谐的作用传统文化在维系社会和谐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传统文化鼓励个体发扬集体主义精神,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例如,中国的儒家思想提倡“仁爱”和“和为贵”,教导人们以和谐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共同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传统文化还强调亲情、友情和师生关系的重要性,通过亲密的人际交往,建立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当代教育应该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在人际关系中保持和谐与稳定。

3. 当代教育中融合传统文化的方法为了实现传统文化和当代教育的融合,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融入课程: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增加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将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和思想内涵融入到各个学科中。

例如,在语文课上,可以通过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来了解传统文化的智慧和美学;在历史课中,可以深入探究传统文化对于国家发展的影响。

(2)开设传统文化课程: 设立专门的传统文化课程,让学生系统地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的知识和技能。

这包括传统音乐、绘画、书法、民间艺术等各个方面。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学生能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并传承与发扬民族文化。

从儒家传统文化浅谈当代教师的师德师风的培养

从儒家传统文化浅谈当代教师的师德师风的培养

从儒家传统文化浅谈当代教师的师德师风的培养
儒家传统文化一直强调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其核心价值观之一便是“仁爱”。

在当代教育中,培养教师的师德师风已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从儒家传统文化的角度,分析当代教师师德师风的培养。

其次,儒家传统文化中强调教师的“仁爱”精神。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使学生成为有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的公民,而如何实现这一目标,亦即如何建立具有情感的师生关系关键是教师对学生怀有“仁爱”之心。

这种“仁爱”不仅体现在教育生活中,而且也体现在教育者的生活中。

对于一个教师而言,他需要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倡导诚实守信,协同合作等正面品质。

同时,教师应当在言谈举止和行为习惯中展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关心学生,理解学生,使学生建立起信任和亲近的感情。

再次,儒家传统文化中强调教师的“敬业”精神。

教师工作的目的是要给学生带来对生活的真实认识和风险意识,了解对未来重要的因素,所以教师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

不仅如此,儒家文化中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要求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学习,追求卓越,发挥自己的才智。

综上所述,当代教育工作者需要继承儒家文化中的宝贵思想,从师长身份出发,用“仁爱”来培育学生,巩固师生之间的友谊,让学生获得规范的教育和积极的价值观。

同时,教育工作者要始终保持知识更新,提高教学能力,给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进一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育人元素

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育人元素

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育人元素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育人元素引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承载了丰富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对培养优秀的人才起到了积极的育人作用。

本文旨在通过深度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育人元素,探索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和影响。

第一章传统文化中的孝道教育孝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强调尊敬和侍奉父母。

孝道教育在中华民族的家庭传统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通过孝敬父母,子女能够培养出感恩、敬重、责任感和人际关系的能力,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第二章家风教育中的家庭价值观传统文化中的家风教育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和家庭价值观的培养。

家庭是培养孩子品德的第一所学校,通过传统文化中的家庭教育,可以培养出孩子们的诚实、正直、勤奋和团结合作的品质。

第三章传统节日中的道德教育中国的传统节日蕴含着深刻的道德教育意义。

比如春节弘扬的是家庭团聚和庆贺新岁的快乐氛围,而清明节则教育人们要尊重先人和传承家族的优良传统。

通过传统节日的庆祝和活动,可以教育人们崇尚美德、尊重传统、弘扬友爱和奉献精神。

第四章古代经典中的教育智慧中华民族古代经典中蕴含了丰富的教育智慧。

诸如《论语》、《大学》、《中庸》等经典著作,不仅传递了古代先贤们的治国安邦之道,更提供了人生哲学和修身养性的指导。

学习经典著作,能够培养人们的文化自信和思辨能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创新精神。

第五章传统美德的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许多美德,如忠诚、正义、仁爱、坚韧等。

培养这些美德可以让人具备高尚的品格和道德修养。

通过古代文人墨客的作品、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声乐舞蹈等传统文化活动,能够太显现出这些美德的精髓和价值。

结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育人元素丰富多样,对于当代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应积极推广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文化自信和一系列美德,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第六章传统节目的教育功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节目活动,如戏曲、杂技、民间舞蹈等,不仅具有娱乐性,还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教育价值及实现途径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教育价值及实现途径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教育价值及实现途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累的智慧结晶,包含了丰富的道德伦理观念、历史文化传承、美学思想等。

在现代社会,传统文化不仅具有学术研究、保护传承的重要价值,更应该在当代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教育中的价值,并提出实现途径。

首先,传统文化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伦理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仁义礼智信”的道德准则,强调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标准。

在当代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传统文化的引入,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道德理念,并将其应用于个人行为和社会交往中,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其次,传统文化对学生的历史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地理等知识。

在当代教育中,我们应该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让学生对祖国的历史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增强对祖国及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此外,传统文化还能够启发学生的美学思维。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美学理念,如诗词、书法、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

在当代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培养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让学生从小就接触美,感受美,培养审美情趣,提高艺术修养。

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教育中的途径如下:第一,加强传统文化的课程设置。

加强传统文化的课程设置是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

当前,在教育课程中,我们应该将中国传统文化纳入到各个学科中,让学生在各个学科中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

同时,学校也可以开设传统文化专题课程,通过专题学习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推广传统文化的活动和展示。

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传统文化活动和展览,如传统音乐、舞蹈、书法等的比赛和演出,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等,让学生通过参与这些活动,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增强自己的文化认同感。

第三,培养传统文化教育的专业师资队伍。

教师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关键环节,只有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传统文化教育师资队伍,才能更好地传承和传播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教育中的传承与应用

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教育中的传承与应用

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教育中的传承与应用从古至今,中华传统文化一直是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和文化基础。

中华传统文化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是一种涵养人类生命之本的思想体系和人文精神的结晶。

在当代教育中,如何传承和应用中华传统文化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一、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论体系中华传统文化具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例如儒家、道家、墨家、兵家等等。

其中,儒家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

儒家思想倡导“仁爱、礼仪、义理、廉耻”等价值观念,提倡人的道德修养与个人品德的提升。

这种思想体系现在依然对中国人民的价值观习惯有相当的影响。

通过深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论体系,我们可以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与思想,更好地塑造自己的人格。

二、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跨度中华文化的历史跨度非常长远,可以追溯至5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和仰韶文化。

历史的长河中,中国发展出了独特而卓越的文明传承。

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遗产包括文学、哲学、科技、艺术、宗教等多种领域。

这些丰富的历史遗产不仅有助于中国文化的传承,也为当代社会的文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三、中华传统文化的应用中华传统文化的应用非常广泛,尤其在当代教育中具有很高的价值。

传统文化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文化兴趣和文化自信,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

同时,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立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在设计课程方面可以采用多元化、多样化的形式,在推动青少年教育普及和提高文化修养方面十分具有利用价值。

四、当代教育的发展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传统文化在当代教育中的传承与应用,不仅仅是传统文化的独立研究,更是文化和教育两个领域融合的结果。

新时代的教育不仅要致力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更要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教育的各个环节当中。

我们需要在课程教学中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也需要通过校园文化活动,推助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之处。

五、对学生的培养意义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教育中的传承与应用,对学生的培养意义重大。

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教育的联系与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教育的联系与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教育的联系与发展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逐渐失去了它的主导地位,与此同时,当代教育系统的出现为发展了人才提供了更全面的保障,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传统文化与教育的关系被切断。

相反,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教育之间有着深厚的联系,这种联系还在继续发展和深入。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性与当代教育的可借鉴点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经验总结。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中华民族的价值观、人格修养、伦理道德、政治制度、艺术美学、哲学思辨、自然观念等诸多方面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早在商周之际,中国就已经出现了“学术”这个重要的概念,而在秦汉之际,中国学问已然成熟,形成了自己的“学派”。

这表明,中国传统文化在早期就已经有了自己完整的体系,并通过学派展开深入研究及吸引弟子来传承它的精髓。

这为当代教育提供了一种宝贵的可参考点。

当我们回顾世界历史,就会发现许多古老的文明(如埃及、希腊、罗马)在后来的历史中已然消亡,而中华文明仍然绵延至今。

这一点的主要原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深厚,内敛而不张扬,揭示了他们在按照“天人合一”的观念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而使得中国文化在向外传承时毫无止境地吸引着后人的关注和学习。

例如,孔子《论语》和《大学》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并在教育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孔子视教育为立国之本,他的弟子们把儒学的精髓传承下来,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中国古代学术,从而成就了中国古代教育。

儒家的思想强调天人合一,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民利益服务,为领袖摆脱自身诱惑而征服自己,家庭和谐和睦,社会和彰彰向上。

这些思想,为当代教育提供了蓝图和可借鉴点。

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当代教育的交流和互动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着无穷无尽的魅力,而当代的教育工作者正逐渐意识到它所拥有的强大影响力。

有效利用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以腰鼓特色校园文化为例

有效利用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以腰鼓特色校园文化为例

有效利用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以腰鼓特色校园文化为例摘要:新时期“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国家战略紧密结合,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向勤劳、善良、智慧的中华民族精神致敬,让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代代相传,让传统文化在校园落地,助力学生的成长,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让文化自信从小根植于学生的心灵。

腰鼓作为流传于民间的传统群体艺术形式,是我国民间艺术中独特而又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

它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形成了豪放洒脱、坚毅威猛、张弛有序、群而不乱、变化多端的表现形式,以及雄壮有力、扣人心弦的鼓点节奏,令人精神振奋,热血沸腾其学习过程和表演体验都能为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锻炼良好的品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传统文化育人腰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价值,理应将其纳入现代教育体系,滋养当代学生的发展。

如何用好、用活传统文化资源,哪些传统文化资源适合本校情况都是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在这一背景下,我校根据学校情况将腰鼓作为突破口,进行了大胆尝试。

腰鼓无疑是极具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本文以我校腰鼓特色文化特色活动为例,阐述了腰鼓活动对小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讲述了通过这种艺术形式,如何激发了孩子们的生活情趣,享受腰鼓活动带来的愉悦感觉,如何在锻炼了学生的意志的同时,让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得到发展,如何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的起到良好的育人功能。

一、优秀传统文化树“三观”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发展,是重塑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有效方式,能让学生感受到传统优秀文化之美、精气神之韵,而鼓文化与中华文明相伴而生数千年,是最能代表中华传统文化的元素之一,其所承载的精神内涵已经远超其乐器的用途,不仅是管窥中国传统文化的辉煌和礼乐文明的媒介,更是展现民族精气神的重要载体,利用其特殊的教育意义塑造中华青少年的三观,可谓事半功倍。

我校选取鼓文化当中的腰鼓作为特色教育媒介,利用腰鼓的学习与传承活动加强对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正确引导,深入学习腰鼓的文化内涵,可以达到对其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目的,从而发挥传统文化在学生“三观”教育中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传统文化滋养当代教育者
庞占海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用五千年岁月凝聚成历史;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用先贤智慧展望未来。

而在历史与未来的连接点上,教师就是这样的传道之人。

教师,上承历史,下育人才。

作为社会群体中一种特殊的职业,一个特殊的身份,我们的工作直接关系到社会未来的发展,因此要求我们具有更高的人文修养,而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提高教师的人文修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用传统文化提升文化品味
俗语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作为一名教师,多读点传统的经典诗词文章,可以有效提升教师的文化修养。

如果,每天,我们利用一点时间,感受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雄浑大气,“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气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婉转柔情,“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沧桑世事,“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士者骨气。

如果每天能用一点时间去品味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感受到诗人晚年孤苦病老之时,站在高处,远望滚滚长江、无边秋日的凄清景色,空有一腔忧国伤怀的愁绪与无奈;聆听他“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教诲;与他一起体会“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的惊喜;“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社会理想,让诗人的喜怒哀乐,爱国情怀穿越历史的长河,历经岁月的风雨,沉淀到我们的灵魂深处,滋润着我们的心灵。

多读多背点,把一种精神,一种文化积淀在心里,日积月累,慢慢就会变成自身的一种内在的文化素质,一种外在的儒雅气质。

二、用传统文化提升自我专业水平
多学点传统文化,还可以增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从而不断提升自我的专业能力。

传统文化里包括了教育思想的精华。

作为教师,更应多吸取传统教育的精髓,并用于日常工作实践。

《论语》的“有教无类”的平等教育思想,“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学,“寓教于乐”的乐教思想,“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教学方法,“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的“因材施教”论;
老子的“天道自然”法则,同样适用于我们的教学: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顺应学生的天性而适当地加以引导和点拨,教育要像及时雨,应时而来,适时而去;教育学生互相信任:“圣人常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

”教育孩子人人向善,人人守信:“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

”每一种教育教学思想都像盛开在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散发着浓郁的芬芳。

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做到超然脱俗,求知若渴。

在同行里要虚心求教:“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三、用传统文化提升人生境界
大凡经典的古代文化作品,它之所以能够沐风栉雨,经久不衰,就在于它
向我们传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强调为人要有自知之明,不可得意时飞扬跋扈,失意时丧魂落魄,永远保持一颗平和之心。

“将欲拾之,必故张之。

将欲弱之,必故强之。

将欲去之,必故与之。

将欲夺之,必故予之。

是谓微明。

柔胜刚,弱胜强。

”多么巧妙的“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方法论呀!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凡是大智大慧的人,不会随便妄语;妄语的人,肯定是缺乏智慧,因此,不要做个喋喋不休的人,让我们懂得有时候——沉默也是金。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蔂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万丈高楼从地起,所有的雄心壮志,必须起始于做好每一件小事。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故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前后之相随,恒也。

”这些都是至理名言,人生真谛。

孟子曾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让我们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即《礼记》中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清代学者张横渠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今天,我们尚且不谈奉献社会,不谈为国捐躯,但我们要知道什么才是我们中国人的根基。

教师,本身就是优秀文化的传承者。

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本是我们的一大教育任务。

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是我们不变的荣光,她的下一缕墨香需要我们共同的力量,让我们一起,去传承她的滋养,成就她最灿烂的辉煌。

千年的风吹散了千年的往事,千年的水冲走了千年的记忆,但历史的印记,文化的传统,却注定要烙在中华民族的生命里。

从数千年前江心渔船上越女的歌声,到水之湄《诗三百》的婉转悠扬;从唯美的楚辞规整的汉赋,到唐朝多姿的诗歌,再到江南女子执红牙响板轻歌曼舞摇曳出的宋词……
从南山下草长莺飞的桃花源,到西湖蒙蒙烟雨中的一把油纸伞;从柳三辩的一句“且把浮名,换做浅吟低唱”,到苏东坡的“此心安处是吾乡”……
飞雪洪泥映时光,历史满沧桑;一曲悲歌诉衷肠,春秋歌未央。

你是否知道,曾经有一对图腾叫龙凤,有一件羽衣叫霓裳;你是否知道,有一个朝代叫汉唐,有一条河流叫长江?
传统文化的美,在于它的历史,它是先人们的精神积淀,是千百年来的传承。

而在今日,在这个充满利益,热闹繁华的时代,歌声里的故乡却在渐渐远去。

我们像迷路的孩子,回头张望,却找不到回家的路。

那个,氤氲着水墨香的故乡,那个,我们的精神家园。

古语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先哲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仍振聋发聩;橘子洲头,少年毛泽东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韩美林说是汉子就要撬动地球,能晃三下晃三下,能晃五下晃五下……。

先人曾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让我们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即《礼记》中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清代学者张横渠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今天,我们尚且不谈奉献社会,不谈为国捐躯,但我们要知道什么才是我们中国人的根基。

我们要左手紧握"且教世界换了人间的”壮志豪情,右手秉持义不容辞勇于担当的道义,去为传统文化开创一片天。

你看:渭城的朝雨沾湿了王维的衣裳,巴山夜雨涨满了李商隐的秋池;倚窗而立的女子,调一杯蓝色的愁绪,敲落了一地的灯花;青衣布衫的才子,正书写着古老的故事……
让我们回到繁华的盛唐,与李太白一起酒入豪肠,与王昌龄一起醉卧沙场;让我们回到如画的江南,醉心于三国的尔虞我诈,感伤于西厢的且悲且怆。

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是我们不变的荣光,她的下一缕墨香需要我们共同的力量,让我们一起,去传承她的滋养,成就她最灿烂的辉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