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邓瑞清简介 [邓瑞清书法家]
李瑞清人物介绍
李瑞清人物介绍李瑞清1867一1920,字仲麟,号梅庵、梅痴。
江西临川人。
清王朝被推翻后,到上海卖字为生,以别号“清道人”驰名。
上面提到所谓“南曾北李”,“北李”即指李瑞清偏爱北碑。
他自己说是“喜学鼎彝汉中石门诸刻”,他的北碑书法有着极深厚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篆和隶。
以篆隶笔法人北碑,字写得遒劲、生涩、疏朗、有金石味,笔道老辣而富有古意,与“南宗”的曾熙流丽圆通的书风,形成较强烈的对照。
但他的书法,为了追求“生拙”和“老辣”,而故意扭来扭去,显得有些做作。
所以,上海滩上卖字,后来是“南曾”比“北李”生意好。
李瑞清1867年— 1920年教育家,美术家,书法家。
中国近现代教育的重要奠基人和改革者,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先驱,中国现代高等师范教育的开拓者。
字仲麟,号梅庵、梅痴、阿梅,晚号清道人,玉梅花庵主,戏号李百蟹。
入民国署“清道人”。
临川县温圳镇今属进贤县人。
1893年恩科举人,1895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1905年分发江苏候补道,署江宁提学使,1905—1911年任两江师范学堂南京大学前身监督,即校长,1906年正式上任。
并一度被委任为江宁布政使、学部侍郎,官居二品。
晚年寓沪。
去世后,南高师校长江谦为褒扬李瑞清的功绩,在校园西北角六朝松旁,建茅屋三间,取名梅庵,并悬柳诒徵手书李瑞清所定校训:“嚼得菜根,做得大事”。
1920年在南京市病逝,葬于牛首山。
南京大学为表彰其办校功绩,特建亭于校园,曰“梅庵”。
后来,家乡人民为纪念这位书画家、教育家,将其生前住过的“府前街”改名“梅庵路” 今抚州区羊城路。
李瑞清1867年-1920年名文洁,字仲麟,号梅庵、梅痴、阿梅,自称梅花庵道人,喜食蟹,自号李百蟹,入民国署清道人。
江西省临川县温圳杨溪村今属进贤县温圳人。
清末民初诗人、教育家、书画家、文物鉴赏家。
著名画家张大千的恩师。
书画界名声显赫,书法自称北宗,与曾熙的南宗颉颃,世有“北李南曾”之说。
与吴昌硕、曾熙、黄宾虹并称“海上四妖”,中国近现代教育的重要奠基人和改革者,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先驱,中国现代高等师范教育的开拓者。
圆明园画家村艺术家名录
圆明园画家村艺术家名录圆明园画家村,位于中国北京市海淀区,是中国现代美术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圆明园画家村不仅是一片艺术家聚集的地方,还是一座文化宝库。
下面是圆明园画家村一些重要的艺术家名录:张大千张大千,字一齐,号千帆,祖籍四川内江,出生于上海,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篆刻家。
他擅长运用古人书画艺术中的精髓,将其融入自己的艺术创作中,形成了以古为今,以西方为东方的独特艺术风格。
他的作品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中国书画艺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齐白石齐白石,字敬之,号翠华,祖籍安徽怀宁,出生于江苏无锡,是中国现代著名的画家、诗人、书法家。
他擅长以水墨为媒介,创造出了自己独特的画风和艺术风格,被誉为“白石山人”。
他的艺术作品充满着浓郁的人文情感,深受中外艺术爱好者的喜爱。
徐悲鸿徐悲鸿,字北涵,祖籍广东肇庆,出生于湖南长沙,是中国现代著名的画家、美术教育家和艺术理论家。
他擅长以人、马、羊、牛、鸟、花、草为主要创作对象,运用充满变化和生命力的线条,构成了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
他的艺术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社会现实主义精神。
韩美林韩美林,字言之,号晚翠,出生于湖南省益阳市,是中国现代著名的画家、美术教育家和艺术理论家。
他的艺术作品充满着深邃的哲思和朴素的诗意,充满着浓厚的人文情感。
他的艺术创作探索出了一条自己的艺术之路,对中国美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丰子恺丰子恺,字子游,号笃斋,出生于江苏淮安,是中国现代著名的画家、漫画家、诗人和书法家。
他的艺术作品充满了鲜明的个性和幽默的风格,融合了东西方文化的精髓,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他的漫画作品在中国民间广泛流传,为中国漫画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以上仅列举了圆明园画家村的几位著名艺术家,实际上还有更多的艺术家在这里生活和工作过。
他们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和艺术风格,创作出了许多具有影响力的艺术作品,为中国美术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优质】近代书法家排名-推荐word版 (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近代书法家排名篇一:中国近代10大书法家中国近代10大书法家由《中国书法》杂志社主办的“中国20世纪十大杰出书法家”评选活动,经过专家及群众的投票评选,于1999年初揭晓。
以得票多少名次排序为:吴昌硕、林散之、康有为、于右任、毛泽东、沈尹默、沙孟海、谢无量、齐白石和李叔同。
篇二:中国近现代著名书画家简介郑昶午昌(1894~1952)郑午昌(1894-1952)浙江嵊县人。
曾任上海美专、新华艺专、杭州美专等校教授。
梅兰芳畹华(1894~1961)(1894-1961)江苏泰州人。
著名戏曲表演大师,雅爱丹青,擅人物、花卉。
邓芬(1892-1868)广东海南人.诗、书、画、乐,无所不精。
邓芬(1894~1964)吴琴木(1894-1953) 上海人.工山水.人物.花卉.号冷枫居士.吴湖帆(1894-1968)江苏苏州人.曾为美协上海分会副主席,任教于无锡美专.吴湖帆(1894~1967)(1894~1968)吴湖帆(倩庵)(1894-1968)画中九友现代画家。
(1894~1977)邓昙殊(1894-?)画中九友现代画家。
汪亚尘(1894~1983)汪亚尘(1894-1983) 浙江杭州人.曾任上海美术学校教授,上海美专教务长,中国画会常务理事等.徐悲鸿(1895年-1953年)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
1916年入震旦大学法文系半工半读,课余苦修素描。
1919年,赴法车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学习。
1927年,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
1929年,由蔡元培推荐担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提倡中国画革新,反对保守主义,倡导现实主义。
新中国成立后,被国务院任命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徐悲鸿(1895~1953)(1895-1953)江苏宜兴人。
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
曾任北平艺专校长,中央美院院长,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
书法家邓瑞清简介 [邓瑞清书法家]
邓瑞清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国画院特聘书法家,书法作品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首届行书大展,第五届中国书坛新人新作展。
纪念红军长胜利70周年全国书法展、纪念建党八十五周年全国书法展、“冼夫人奖”全国书法大展等大型展览.下面是为你整理的邓瑞清书法,希望对你有用!邓瑞清书法欣赏邓瑞清书法图片1邓瑞清书法图片2邓瑞清书法图片3邓瑞清书法图片4实在没有老师教,怎么学书法临帖无疑是习书法最最重要的一桩事。
不下大功夫,花大力气临帖,就妄谈书法,那是说胡话,就像吃饭不吃五穀杂粮,专想鷄鸭鱼肉一样,不早早踹腿才怪。
临帖需下苦功夫,常听老师们说,他们跟老师学书法的时候,老师常说临某某帖一百遍,否则别来找我。
但是他们到现在也没有临下来这一百遍。
“一百遍”是什么概念?以虞世南《孔子庙堂碑》爲例,约一千九百字。
我临帖的速度,大约是一小时十个字。
并不是说一小时纸能写十个字,而是说吃透这十个字。
《孔子庙堂碑》中难写的字,如“让”、“乃”、“盛”、“尽”,我是写了五六遍才基本上掌握的。
这样算起来,一小时十个字还是多说了呢。
以一小时十个字算,一千九百字需要一百九十小时。
我要上班、做家务、陪老婆、陪孩子、应付各种杂事,平均每天习字的时间顶多也就是两小时。
这样坚持不懈,每天坚持临帖,需要95天,也就是三个月的时间通临一遍《庙堂碑》。
一年临四遍,十年四十遍,要二十多年才能临完这一百遍!就算早二十年,学生时代,无家无业,没有牵挂,放弃一切娱乐,每天写十小时(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还要做功课呢),也要五年!好了,一百遍是不可能的,那么十遍吧。
举例说明,一个人学书法,从欧体楷书入手,先学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十遍下来,三年,如果再学欧阳询的《皇甫诞碑》、《虞恭公碑》、《化度寺碑》,各临两遍,花二年时间。
五年,欧体楷书差不多学到家了。
再学虞世南《孔子庙堂碑》,临三遍,一年。
六年,楷书功底具备了,学行书。
《兰亭序》临十遍,半年,《圣教序》五遍,一年半,两年,行书功底也有了。
中国书法家协会江苏名单
江苏(103人)中国书法家协会:
冯怀根刘东芹胡光灿朱友舟郑必厚杨宏敏释奚白李志勤王建强诸培弘
孙玉杰武传国武宝民王建伟程伟庞现军许达盛诗澜陈小新陈晖
杨伯芳陆振永惠聪颖孙立志张根喜陈巧令马正君卢海洲戚散花陈清
刘洪郑长安陈捷郭向东管敬泽蒋雪莲宋咏陈峰潘云秦健
方建明金艳平谢燕邵宁姚光义范永江任贵书侍少华郭家高蔡宁
王静韩建明刘仲明陈建张方举祁斌汪超叶华洲吴建华冯勇
张建祥刘保张一冰姜苏海李德会陈一农黄志强徐于群徐杰吴宏亮
吴健华王润松李世晋顾晓燕李耀中肖公文顾冬成刘长云邓瑞清韩满陵
朱洪林赵昌智赵一峰詹从俊姜忠明周亚贤赵宏武许能俊孙志勇刘家骏高俊源王浩刘瑞周泽波张峰史永元汪洋舟吴丽明尤靖希翟天鹏居丽琴
林尔赵永贤王亦农。
谦谦君子风 灼灼赤子情
谦谦君子风灼灼赤子情作者:张丛海来源:《公关世界》2021年第15期陶佛锡简介陶佛锡,别署墨藻居士。
1937年生于北京。
河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二届、三届理事,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常务理事。
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河北省佛教协会“震旦佛教艺术研究院”顾问。
先生幼承家教,受业于其舅父国画名家任率英先生,又师从书法篆刻名宿金禹民先生,书画双修。
书法以小篆见长,作品法度严谨、工整秀丽、古朴典雅、朴拙稳健。
绘画擅工笔重彩人物仕女,画风工细,洗练雅丽。
书画作品在多种报刊上发表,多次参加省以上书画展览,并赴日本、新加坡等国外展出,被多所博物馆、碑林收藏。
先生善用其心,善待一切,德艺双馨,广受钦仰。
1999年被中国文联授予“中国百杰书法家”荣誉称号。
2001年因书法成就突出受到中国书法家协会表彰,荣获“中国书法艺术荣誉奖”。
2003年,获“河北省书法创作奖”。
香港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授予“最具投资人物”称号。
任何一件成功的书画作品,首先让读者感受到的是艺术家独特的艺术语言,而艺术语言的丰富性,往往表现出艺术家才智与个性的多侧面。
我与陶先生同事多年,读他的书画作品总感觉到一种优雅宁静、谦谦君子的文化风韵。
几十年来,他始终不为世风所惑,深扎传统文化的沃土,固守民族的文脉,追寻中国书画艺术的本源,并不断使之发扬光大,这无疑也彰显出一个当今文人的赤子之心。
陶先生生于京都,幼承家教,喜好书画,绘画师从其舅父——当代著名国画家任率英先生,书法受教于当代著名书法篆刻家金禹民先生。
这种师出名门的艺术成长过程决定了陶先生走的是一条较为传统的艺术道路,有较为深厚的传统功底。
而在传统基础上寻找自己的艺术语言,正是众多艺术家的成功经验。
陶先生書法以小篆见长,兼通隶、楷,这在当今书坛尚属“少数派”。
尽管古人认为“古大书家,必通篆籀”。
(明代丰坊语)但当今识篆者仍是寥寥,即使小有名气的书法家,篆盲者也屡见不鲜。
陶先生独辟蹊径,甘愿在篆书上下苦功,也实属难能可贵。
教研组特色——精选推荐
教研组特色:横沥第二小学一直重视美术科的建设,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美术科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以审美为切入点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造就健康和谐的的人格。
美术组全体教师在工作中大胆改革、勇于创新、真抓实干,在科组的建设上体现出了自己的特色,在素质教育方面走出了成功的一步。
美术科个人简历:梁姬宁,04年广东教育学院美术学本科毕业,文学学士,小学美术一级教师。
多次被评为镇优秀教师,论文多次获市、镇级奖;曾获现场书法比赛市三等奖、镇二等奖;获镇读书节征文比赛二等奖、朗诵比赛优秀奖。
辅导学生参加各级书画比赛均获奖,多次被评为“优秀指导老师”。
赖清平,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2004年广东教育学院美术学本科毕业,文学学士,小学美术一级教师,书法美术作品或论文多次获省级、市级奖;入展省“大沥杯”、“康有为奖”等;市“却金杯”、“新莞人书法大赛”、“唯美杯”、“光明杯”均获奖;辅导学生书法作品多次获市级、镇级奖;多次获“优秀指导老师奖”。
“走特色办学之路”是我校的办学宗旨,也是美术科的发展目标,因此美术科尽管只有几位教师,但努力克服了各种困难,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使我校的艺术教育实现了高起点、高标准。
科组教师上进心强,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勇挑重担,成立了绘画班和书法班。
结合课堂常规教育开展各种艺术活动,在艺术教育中不断探索前进,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构建出艺术科组自身特色。
新课程改革以来,学校更加重视艺术科组的建设和发展,不论是在教科研方面还是学科特色发展方面以及教师成长方面都加大了指导力度,也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效果。
一、加强科组和学科特色的创建,落实新课程改革精神。
“有思路才有出路、有作为才有地位、有特色才有起色”,创建学科特色是我校美术科一直来的奋斗目标,在新一轮教育改革中,学校更加重视艺术科组的发展,各学科教师在主管领导的直接指导下,学习理论知识,借鉴先进经验,结合学校、教师、学生和学科的特点,打造学科特色,推动学校艺术特色的发展建设,使素质教育得到进一步的深化。
民国书法家李瑞清五十七幅书法赏析
民国书法家李瑞清五十七幅书法赏析民国时期(1911—1949)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社会大动荡的时期,军阀割据,战争频繁,特别是日本的侵华战争使生产遭受到极大破坏,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但在战争的间隙和远离战场的后方,也曾出现相对的稳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长江流域的大中城市,民族资本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成为这个时期的经济、文化的中心区域。
民国时期的书法承清末碑学之余绪,纵势为尚,变古为新,南北兼收,碑帖并重,走上了自觉的发展阶段。
其中行草书继宋、明之后,在经历了帖学和碑学的曲折道路,得到迅速发展;章草书沉寂一千余年之后再放光彩;钟鼎、石鼓文为专家学者所注目,正书推重韵度,各呈异趣;隶书和小篆沿清末之余波,走上程序化的末路。
民国时期书法艺术的发展是由其特定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随着民国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商品观念的增强,也促进了书法作品商品化的发展,书法作品作为商品进入市场在人们的头脑里已不足为奇,书法家订润鬻书成为理所当然。
以义卖以助国民革命、赈济灾民,则受到社会的尊敬。
书法家以书养书,以篆书为业者亦不在少数,打破了封建社会中官僚们对书法艺术的垄断,促进了书法在民间的发展。
社会对书法作品需求量的增加,书法和书法艺术风格流派的竞争随之俱增,刺激着书法艺术的繁荣和水平的提高,也促进了书法工具材料的生产和技艺的改进。
仅以浙江吴兴善琏镇的湖笔生产为例,据费在山先生的统计,善琏镇本地的湖笔生产在1929年达到鼎盛,全镇有三百多户人家从事毛笔的生产,由此即可以看出当时书法普及和发展的水平。
民国时期随着艺术教育的发展,出现了以高等学校和著名书法家为核心的书法团体和艺术流派。
北京大学、南京金陵大学、上海美专、杭州艺专、天津南开大学等学校设有艺术专科,开设书法课,培养书法人才,并组织书法研究会,开展书法艺术的学术研究。
以吴昌硕为首的西泠印社、蔡元培为首的研究会、于右任为首的草书社等书法艺术团体,不仅开展书法的研究、资料的搜集,还组织出版。
遵古不泥古任情生清风
遵古不泥古任情生清风作者:***来源:《现代艺术》2020年第06期何大清生于1924年。
四川南充市人,研究生學历,1977年6月参加工作。
原四川省扶贫移民工作局局长,四川省人大常委、省人大表城环资委主任,四川省委、政府咨询决策委员会委员。
先后在乡(镇)县(区)市(地)党委、政府工作。
四川省第七次、八次党代会代表,四川省第九届、十二届人民代表。
西南财经大学兼职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访问学者,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著有《何大清书法作品集》《大千世界》《请流清风一何大清书法集》等书法著述。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作为中国书画艺术之研究者,我读得懂中国古诗词中农人们勤谨劳作的真情画境。
日起日落,砚海求索,阴阳动静,笔耕不辍。
作为中国书画艺术之批评者,我窥得出中国书法艺术家的心灵蒙养。
“至人无法,非无法也,无法而法,乃为至法。
”作为中国书画艺术之赏读者,我听得出中国书坛群英们艺术创作中的:“法而能化”“天下变通”的生命脉跳。
日子在不经意间一页页翻过,人生每经过一次遭遇,就会变得更加成熟、冷静。
桑田之前是沧海,往事过后是云烟。
中国书画艺术在天地间阴阳二气的动静消长里获得灵气,成为艺术家在长期人生跋涉中表达与承载思维的符号。
特别是前人将汉字的造字法归纳为“六书”,就是描述汉字构造中具有的六种思维方式。
汉字,这一人类行为学的符号表达,最初只是记录、传承,迄今已为传承人的艺术、心画。
众所周知,汉字表达概有三类:篆刻、书写、铸造。
书法正是由书写这种方式演进发展而成,汉字虽一直是书法的形式,但在魏晋之后渐有以其形式为内容之倾向,“心画”是也。
当然,书法之节奏与韵律,寓意了个体生命与光阴的流逝。
意起笔动间,划过的不仅仅是宣纸,亦烙印出了一枚心印。
心意动静,逸笔草草,真书静,草书动,二书尽抒胸中逸气。
书者散也,散发书家“内心”于“笔墨”中,见字如人。
换言之,书为人生听万籁,境由心生对孤灯。
从理论上讲,一幅创作是书家全人格、全生命力的表现。
德艺双馨 声名远播
德艺双馨声名远播作者:华静来源:《祖国》2018年第04期与书法家谭贵清先生作品触目的一刹那,笔者便为其中“大手笔”的磅礴气势所震撼。
在笔走龙蛇的墨韵中,其书作如腾云,若海波,时而似雄鹰跃然展羽,时而如流云万千变化,又仿佛是悬高崖之坠石,亦如若落九天之飞瀑。
以锋毫之游走尽展婀娜,抒怀豪情。
引人在流连其作品之韵致时,又慨叹其技艺之精湛。
让笔者不禁要对这位艺术家的从艺之路探访一番。
谭贵清先生与书法艺术的结缘,开始于他一段军旅时光。
谭先生为完成上级领导交给的一次宣传任务,只能想方设法找到学习资料,仅用一个月时间练习,就漂亮地完成了领导交付的任务。
让谭贵清始料未及的是,这次宣传任务的完成,成为了他书艺生涯的开始。
自此以后,谭先生便疯狂迷恋上了研书习字的行当,并一发不可收拾,也为他日后在书坛的大展宏图打下坚实基础。
谭贵清先生是一个天赋极佳的人,在习书时,他虽潜心研究揣摹名家名贴,普读书法字典,但在其性灵中,一种浑然天成的悟道自然之禀赋,让他在自觉意识中便生发出“师古而不泥古”之感悟。
谭先生所言,与书法之习中之“读帖”类似,强调一种心摹的积累。
对于心摹之习,越发沉潜、笃静、率真之人便愈得要领。
多年来,简单,质朴的军队生活把谭贵清的心境磨练得既清净又率性,故在默书时,自然有一种通透的,洞悉要旨的悟性。
谭贵清擅练行草,书作以榜书见长,三十多年来之不辍研习,让他不论在心法或实修方面,都逐步脱于窠臼而自成一格。
观谭贵清先生榜书,先是一种正气凌然的韵势扑面而来。
在笔法中,兼各家之优长而汇于笔端,于中有碑之厚重,亦有帖之妍美,并参以行笔之流便,提按使转,弹掠挑趯等动作皆逸出自然,无意间的点画线条呈现出“飞白”之破锋,却全是不觉意识里顺然带过之谐畅,其所书一点一画一字似乎既在意料中却又每每出人意料之外,虽是率意之游笔,细审却渊源有自,妙在有意无意间;其章法结构细谨,从不苟且点画之间。
形成朴华兼容,俊雅宏伟之气势的,独具一格之“谭氏墨韵”。
当代最具影响力100名书法家
当代最具影响力的100名书法家1.天津孙伯翔:乃当代碑书第一高手。
魏碑书自清末至今名家可数:康有为、赵之谦、张裕钊、于右任、李瑞清、曾熙、陶浚宣及徐生翁等。
成功者如康、赵、于、徐,毁誉参半者如张、李、曾,近于失败者如陶。
碑书不外方笔、圆笔、方圆结合、碑帖结合等几种路子,况大兴于清末,历史留下的开创空间足够大。
碑书大家问世时间间隔之短史上所无,百年之间名家辈出。
孙伯翔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崛起于书坛靠一手纯而又纯的魏碑书,孙氏之成功在于用笔——方笔。
其方笔的力度颇大,震撼人心。
在孙之前写碑书者“使笔如刀”能够自然切斩出见棱见角的碑质点线者无,多为描画做作或能力不及,故孙氏在魏碑风格史上是具开创之功的大家。
虽然孙氏仅以笔法之功即可立足于书坛千古,然目前称其为大师则稍差一步耳:孙氏于结字、书风开创远不及笔法高标,其书主要得法《始平公造像记》、《张猛龙碑》,或参赵之谦法,常合古人辙路,己意不多。
其书尝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后有过一段激进的“变法”阶段,惜其未能继续开拓,因何?碑书开拓须有极高之学识、眼力与超常之胆气,开创之初不免有种种不足,遂批评声雀起,于是将孙氏开拓之念压住,乃大憾也。
后又皈依《始平公造像记》,结字之开合移位种种富于生气的意趣均让位于“复归平正”耳。
于欹侧变化未敢深入,其一生结字之种种变化仅在于一平面中之部首笔画左右上下之平移变化,而不敢将字倾侧——孙氏之字无论变形多大无一倾侧笔也。
细研孙氏近年作品,其结字取修长之唐楷意,少碑书之“宽扁”态,颇有疏古(汉隶、魏碑)亲今(唐楷)之意,其结字法冥冥之中唐法愈发占据上风,以较多唐法做入碑之基,取北碑方折之笔,合成书之清刚严整气貌,而古拙气渐亡矣,唐法入碑乃学碑大失、大忌也。
孙氏书法无处不在的理性占据了书之大半,深层的平行、等距等唐法意识在其内心深处打上了愈老愈深的烙印。
而奇拙之字则是在唐法规矩之内的种种变化,而非在上溯魏碑乃至汉隶秦篆这些朴逸造型气质基础上的变形。
画家简历
画家简历1、冯凯出生在山东省齐河县,自幼受祖父熏陶,酷爱美术,早年随祖父学习雕刻工艺,并从事仿古工艺家具的制作,后跟从我国著名画家刘玉纯、戒玉秀、王炳龙、冯凯等老师学习国画。
87年开始黑陶工艺的研究制作,在仿青铜器、雕塑及浮雕工艺上取得...2、纪玉生原装裱纪玉生 1940年生,山东青岛市人。
山东著名国画家,擅花鸟、山水、翎毛走兽。
从事专业美术工作三十余年,默默地在国画艺术天地里耕耘,以传技法为基础,以扎实的基本功努力创新。
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在国内外多家报刊发表,其中大量礼赠海外友人。
1986年在北京中国美术家画廊举办了《纪玉生虎展》,轰动京华,受到首都各界人士的好评,《人民日报》等国家级报刊多次给予报道和介绍。
近年来,为创建和发展齐鲁书画研究院而不遗余力,为该院主要负责人、法人代表。
经过六年的努力,终于使该院成为山东省最大的书画群众团体,并在海内外造成巨大影响。
纪玉生现为齐鲁书画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3、张登堂张登堂:1944年出生于山东省聊城市,1962年毕业于济南艺术学校美术科。
师从李可染、李苦禅等国画大师学习创作,作品主要为山水画等题材,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政协委员,山东省美协理事,济南市美协副主席,山东画院山水画研究会会长,山东大学美术考古研究所兼职教授,山东省政协联谊书画院副院长,河山画会理事,济南画院院长,一级美术师。
4、上官超英 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北方画院艺术顾问,中国人民大学十佳书法研究生。
山东菏泽曹州书画院业务副院长。
他首创中国超大写意画。
2006年被读者评为“当代最具学术价值和市场潜力的青年国画家”及“中国书画报道”年度人物。
中文名: 上官超英国籍: 中国出生地: 山东菏泽出生日期:1957年1月 职业: 画家毕业院校:山东纺织院 主要成就: 担任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主要成就: 获“中国花鸟画成就奖” “俄中友谊贡献奖” 柬埔寨“国王文化奖”金奖 “皇家文化奖”金奖 “吴哥文化奖”金奖 “山东省泰山艺术奖” 代表作品:《试比高》5高继铭 高继铭,1928年8月出生,读塾8年。
邓石如的铁砚精神
邓石如的铁砚精神邓石如像1743 — 1805邓石如,即著名的“完白山人”。
邓原名琰,字顽伯,号完白山人、完白、故浣子、游笈道人、凤水渔长、龙山樵长,清代集书法家、篆刻家、画家、文字学家于一生的艺术大师和学者,安徽怀宁(今安徽安庆)人。
邓少时家贫,9岁时读过1年书,停学后采樵、卖饼饵糊口。
后又靠写字、刻印谋生,十分勤奋向学。
后研习碑拓,苦练隶书等书体,终于成为有清一代杰出的书法家和篆刻家。
仗砚游江湖在安徽博物院收藏的众多清代文房用具中,有一方铁砚显得尤为特别。
此砚为圆形,口径15.5厘米,底径16.1厘米,高4.5厘米。
铁质,面平,由两范合铸而成,范线在砚侧中部。
砚面下凹,侧壁较高。
砚背相应鼓出,边凸起一周,中间铸有“笈游道人”四字。
此砚则是当年邓石如辞别湖广总督毕沅时接受馈赠的礼物。
▎此铁砚1961年由当时的安徽省博物馆文物征集小组在南京市征集后入藏至今。
时至今日,铁砚虽略有斑驳和残缺,但端详此砚,仿佛可以遥见当年邓石如挑灯研磨,夜以继日地执着于篆刻、书法的情景,不难理解邓石如缘何以一介布衣而能起篆书几代之衰,四体真、草、隶、篆皆为“国朝第一”,靠的就是这种铁砚般坚定的信念和刻苦精神。
邓石如幼年家境贫寒,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幼小的邓石如早早地担负起养家的重担,九岁时上了一年私塾,这是他童年仅有的求学经历。
家虽贫寒,但其祖父和父亲皆“学行纯笃”,在家庭向学之风的影响下,邓石如没有因贫废学,在后来写给侄儿的信中,他曾说“我少时未尝读书,艰危困苦,无所不尝,年十三四,心窃窃喜书”,就这样,他利用一切可以用来学习的机会,不断钻研,“暇即从诸长老问经书句读”,为他日后的艺术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邓石如的父亲虽一生未有功名,但“博学多通,工四体书,善摹印”,这深深影响了年少的邓石如,“少读书,好刻石,仿汉人印篆甚工”。
17岁时,他的篆书就已名誉乡里,在当地小有成就,邓石如也因此开始了以书刻养家的日子。
32岁时,邓石如结识当时著名的书法家梁巘,开始了他人生的大转折。
李瑞清--書畫藝術及其影响
李瑞清--書畫藝術及其影响李瑞清--書畫藝術及其影响李瑞清-仿大涤子山水-局部一、李瑞清简介李瑞清(1867-1920)名文洁,字仲麟,号梅庵、梅痴、阿梅,自称梅花庵道人。
喜食蟹,自号李百蟹,入民国署清道人。
江西省临川县温圳杨溪村(今属进贤县温圳)人。
清末民初诗人、教育家、书画家、文物鉴赏家。
著名画家张大千的恩师。
中国近现代教育的重要奠基人和改革者,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先驱,中国现代高等师范教育的开拓者。
二、李瑞清年表(1)1867-1903(38岁前):湖南武陵1867年(清同治6年,1岁):七月初九,李瑞清生。
少时随父母在湖南武陵读书习字作画。
1891年(清光绪17年,25岁):在湖南参加乡试,因不合乡籍被注销。
1893年(清光绪19年,27岁):回原籍参加江西乡试中举,考中举人。
1895年(清光绪21年,29岁):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
1903年(清光绪29年,37岁):9月,三江师范学堂正式成立。
(2)1904-1912(38-46岁):南京1905年(清光绪31年,39岁):分发江苏候补道,署江宁提学使。
1906年(清光绪32年,40岁):三江师范学堂易名两江师范学堂,生源主要来自江南地区(江苏、安徽、江西)。
李瑞清正式上任两江师范学堂(1949年更名南京大学)监督,即校长。
1910年(清宣统2年,44岁):黄宾虹(46岁)应李瑞清、蒯光典之邀,创办“上海留美预备学堂”。
1912年(民国元年,46岁):辛亥革命爆发,李瑞清辞去两江师范学堂监督职务。
两江师范陷于停办。
此后持清朝命臣忠节,坚不为民国任职,不写“民国”二字,不剪辫子,以遗老自居,自称“清道人”,移家上海,以读书卖字画为生。
(3)1913-1920(47-54岁):上海1916年(民国5年,50岁):曾熙(56岁)受李瑞清(50岁)之邀定居上海,时吴昌硕(1844-1927)、曾熙(1861-1930)、黄宾虹(1865-1955)、李瑞清(1867-1920)并称“海上四妖”。
李瑞清对高等书法教育的贡献
李瑞清对高等书法教育的贡献摘要:自鸦片战争以来,质疑传统文化的声音楷书出现,认为只有全面学习西方才可救中国。
在中国传统文化面临巨大危机时,亦有一批批仁人志士在捍卫中华传统文化的仅剩的尊严,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书法文化就有一位杰出的先贤——李瑞清,他自身艺术文化涵养深厚,思想先进又有判断性,认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亲身躬行着,在三江师范学堂率先开设图画手工科,将书法教育引入高等学府,为中国书法的延续和中国高等过书法教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关键词:李瑞清书法教育三江师范学堂一、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概括(一)传统思想逐渐动摇清代出现了康乾盛世,国人一直以“天朝上国”自居, 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国人见识到了英国坚船利炮的厉害,天朝上国思想开始动摇林则徐、魏源等睁眼看世界之人首先开始向外国学习的先进思想,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明确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进而引发洋务运动等学习西方的热潮,到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中国传统文化已经岌岌可危,随时有被取代的危险。
(二)兴办学堂进入高潮清政府在1901年颁布的《兴学诏书》中指出废八股、兴学堂。
1898年京师大学堂在北京成立,1902年,时任南京两江总督的张之洞拟创办“三江师范学堂”,清政府获准在南京建立全国第一所高等师范,即“三江师范学堂”1905年“三江师范学堂”改称“两江师范学堂”。
其他数十所新式学堂纷纷建立,学堂的主要负责人承担起了复兴传统文化的重任。
二、李瑞清的教育思想李瑞清(1867—1920),字仲麟,号玉梅花庵,署清道人,江西临川人,光绪乙未(1895)进士,入翰林。
1903年,魏光煮移节两江总督,揽李瑞清入幕,李瑞清随其到南京。
曾任南京两江师范监督,兼江宁提学史,开始对两江师范学堂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在此期间对民国中国高等书法教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教育是救中国唯一的办法李瑞清是“教育救国”的忠实奉行者,力主办好教育。
书法美学原理探索邓清远著 (二)
书法美学原理探索——邓清远著(二)书法美学原理探索——邓清远著(二)2012-01-18 10:39:23| 分类:书法转载|字号订阅略论书法艺术的创作灵感内容提要:灵感是书法艺术的审美意象思维,有偶然性、迸发性、活跃性、创造力。
灵感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是特殊思维现象。
草书是创作灵感的最佳载体。
空灵感、虚静美中国古典美学理论。
“醉书现象”、“无意与佳乃佳”现象乃是灵感在书法艺术上的特殊表现。
康德.黑格尔对灵感的论述。
我国儒、释、道及《文心雕龙》等著作对灵感现象的精辟论述。
灵感和想象力是艺术创作的两只翅膀。
关键词:灵感、审美价值、审美情趣、神思、神化、醉书现象、创造力、天人合一、潜意识、显意识、古典美学、介入因素、模糊性、特殊的审美意象思维、浪漫色彩。
一书法艺术的灵感是最活跃、最富创造力、最具激情的审美意象思维。
当大脑的信息系统经过一系列的启迪、诱导、顿悟的激活,隐藏在潜意识中的各种素材,迅速地转化为兴奋状态的审美思维,思逸神超,如梦如烟,成为书法艺术创作思维活动的独特现象。
灵感的涌现极为突然,带有偶然性,它能唤起对艺术创作的活力,运用生动的艺术语境铸造书家的审美追求;它能使书法家在审美创作中破除陈规旧法,得到“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它能使书法家在感悟中领会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审美情趣。
灵感是潜意识的迸发思维。
优秀的书家有着丰富多彩的人生阅历,逆顺两种状况的生活经历,多样性的知识学养。
在他的思维意识的大脑仓库里,储存各种潜意识因素,等待灵感的呼唤,升腾至与显意识互相渗透的意识思维。
灵感是艺术创作最主要的动因。
资深的书家往往能从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中体会出:创作思维堵塞不通时,势必会有新的灵活思维意识萌芽出现,带给书家期盼已久的新感悟、新创作内能。
这就是意象思维多元化因素相互作用下产生的具有新鲜活力的灵感。
“文艺家在思想高度集中、情绪高涨而突然出来的创造力。
书法美学原理探索——邓清远著(一)
书法美学原理探索——邓清远著(一)书法美学原理探索——邓清远著(一)2012-01-18 10:34:20| 分类:书法转载|字号订阅目录1.试论远古图腾文字及书法雏型产生的动因及其审美理念(1)2.浅析书法艺术的审美思维与想像力(14)3.略论书法艺术的创作灵感(28)4.书法章法形式与审美关系的探讨(46)5.书法审美价值史要简论(77)6.书法艺术与经济价值的磨合及异化(157)试论远古图腾文字及书法雏型产生的动因及其审美理念内容提要:概述远古图腾文字起源期。
书画同源现象,图腾文字符号与原始书法雏型的关系,从自然美到朴素的形式美、形象美产生的背景及动因。
史前艺术宝库的基础。
关键词:史前艺术图腾符号原始书法雏型一、远古图腾文字概述图一远古图腾楔刻文字符号中国汉字有自身固有的发展轨迹,其演变过程有其独特的发展规律。
它对中国的书法、绘画、文学、艺术,哲学影响极为深远。
距今六千年多年前,地球上各远古民族几乎在同一时期诞生了带有图腾性质的图象文字符号,这是远古人类进入文明的标志。
(见图一)当时的先民们,自由地创造出各种图腾符号。
这种以想象力与自然相结合的形象符号有神秘的图腾色彩。
这些丰富多彩形态奇异的图腾文字符号,是远古先民进行思想交流的极古朴的表意图象符号,充满神秘奇异厚重古拙的表达功能。
至今仍然留在岩画、古陶、竹简、龟板、木牍、甲骨、石刻、钟鼎彝器上。
在远古,结绳、刻契、实物等方法来帮助人们联想记忆,但离开了制作人和保管人,它所表达的内容别人是不容易明白的,并不具备文字性质。
只有当人们的需要发展到用画画方法来表达时,才产生了文字画,也才孕育了原始文字的雏形,逐渐出现了初期的象形文字,其中也不乏随之产生了一定范围内可以共识的、具有图腾性质的文字表达。
应该肯定的是远古图腾文字符号是史前先民集体创造的,“仓颉造字说”只是相合当时文字起源的一种说法。
地球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远古图腾文字符号的起源与诞生也是图形文字表意符号,以后才发展成字母化的拼音文字。
贵在得天真-法贵天真
贵在得天真:法贵天真贵在得天真:法贵天真在采访杜先生之前,其实我们已经见过几次面了,都是在一些书法或是美术活动中,但始终没有机会交谈,颇感遗憾。
在河北文艺圈儿中杜锡瑞的人缘真是有口皆碑的,真正接触过杜先生,就会知道其原因所在了。
你会讶异于其纯粹如孩童般的真诚,这份真大抵可以用稀有来形容了。
像杜先生这样的艺术大家,往往都是心思单纯的人。
似乎有个不成文的说法:不纯则不专,不专则不精。
但是,杜锡瑞例外。
大家说起他,众口一词,称他是通才。
杜锡瑞是河北目前涉猎艺术领域最广的艺术家:他精通书法,肆意挥毫泼墨间灵性尽现;他擅长篆刻,于方寸之间运转乾坤;他通晓音律,笛子、口琴诸多乐器信手拈来,无师自通;他熟读文史,在享受中创作了大量小说、散文、诗歌;他专注于朗诵,参军几十年,历场压轴大戏都离不开他;他潜心雕钮,艺术精微,其专题报道在中央电视台多个频道轮番播出……多于艺,不难;多于艺并精于艺,太难。
所以说杜先生是一个不可复制、独一无二的个案。
对于这个问题,杜先生称自己不仅不能心无旁骛,而且还会“三心二意”。
他说自己并算不上一个专心的人,甚至是根本无法长时间坚持做同一件事,更谈不上做艺术的苦行僧。
他喜欢顺其自然地做自己喜欢的事,就是这么简单。
书法、雕钮、篆刻一切随心而动。
他甚至开玩笑说,有一日去医院体检看到墙壁上有介绍儿童多动症的图板,细读下来竟和自己有几分相像,活了大半辈子才知道原来自己是个“多动症患者”。
这当然是句玩笑话,杜先生的爱好可都是吃时间、吃功夫的,他的涉猎广泛是建立在样样精通的基础之上。
这样的三心二意反而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专心专注,只有在兴趣的最高点去进行学习创作才是最高效的选择。
我想,也许正是这份随缘性成就了杜锡瑞,随心所欲之间攀登到了一览众山的高度,如刻意苦持反而会适得其反。
杜锡瑞涉猎艺术门类中最负盛名应称他的书法。
他被中国书法家协会誉为“德艺双馨”会员,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委员,河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书协省直分会主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邓瑞清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国画院特聘书法家,书法作品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首届行书大展,第五届中国书坛新人新作展。
纪念红军长胜利70周年全国书法展、纪念建党八十五周年全国书法展、“冼夫人奖”全国书法大展等大型展览.下面是为你整理的邓瑞清书法,希望对你有用!邓瑞清书法欣赏邓瑞清书法图片1邓瑞清书法图片2邓瑞清书法图片3邓瑞清书法图片4实在没有老师教,怎么学书法临帖无疑是习书法最最重要的一桩事。
不下大功夫,花大力气临帖,就妄谈书法,那是说胡话,就像吃饭不吃五穀杂粮,专想鷄鸭鱼肉一样,不早早踹腿才怪。
临帖需下苦功夫,常听老师们说,他们跟老师学书法的时候,老师常说临某某帖一百遍,否则别来找我。
但是他们到现在也没有临下来这一百遍。
“一百遍”是什么概念?以虞世南《孔子庙堂碑》爲例,约一千九百字。
我临帖的速度,大约是一小时十个字。
并不是说一小时纸能写十个字,而是说吃透这十个字。
《孔子庙堂碑》中难写的字,如“让”、“乃”、“盛”、“尽”,我是写了五六遍才基本上掌握的。
这样算起来,一小时十个字还是多说了呢。
以一小时十个字算,一千九百字需要一百九十小时。
我要上班、做家务、陪老婆、陪孩子、应付各种杂事,平均每天习字的时间顶多也就是两小时。
这样坚持不懈,每天坚持临帖,需要95天,也就是三个月的时间通临一遍《庙堂碑》。
一年临四遍,十年四十遍,要二十多年才能临完这一百遍!就算早二十年,学生时代,无家无业,没有牵挂,放弃一切娱乐,每天写十小时(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还要做功课呢),也要五年!好了,一百遍是不可能的,那么十遍吧。
举例说明,一个人学书法,从欧体楷书入手,先学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十遍下来,三年,如果再学欧阳询的《皇甫诞碑》、《虞恭公碑》、《化度寺碑》,各临两遍,花二年时间。
五年,欧体楷书差不多学到家了。
再学虞世南《孔子庙堂碑》,临三遍,一年。
六年,楷书功底具备了,学行书。
《兰亭序》临十遍,半年,《圣教序》五遍,一年半,两年,行书功底也有了。
八年时间,楷书、行书都能写了,可以,也应该再学学草书、隶书、篆书,但不是非学不可。
接下来,就要根据自己的喜好定方向了。
如果专攻楷行草隷篆的某一种,那么就要广泛地临帖。
以楷书爲例,欧阳询、虞世南学完了,再想提高,那么上至锺王小楷、北朝碑刻墓志、隋碑、智永,中及褚遂良、颜真卿、张即之、赵孟頫、文徵明、王宠,下至近人黄自元、吴玉如、康殷等都要临习,方能融滙一炉,尽得楷书真奥。
而上面所说这些书迹,如果通临,就算各一遍,没有二十年也是写不完的。
也就是说,假设说我纸学楷书,行书能凑合题款就成,自有楷书以来一千八百年的书迹全临写一遍,一辈子都不够。
这还纸是楷书一门。
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李白。
人活一世,就那么短短几十年时光,掐头去尾,小时不懂事,老了疾病缠身,也就中间四、五十年的光景能干点事。
所以一定要计划好,要干什么,想干成什么样。
如果没有计划,完全凴念头去做,“打哪指哪”,那很可能是事倍功半,或是样样都行,样样都不行。
学书法更是如此,如果没有个好的方法,就算“池水尽墨”、“积笔成冢”,也练不成。
所以,临帖要讲究方法,千万不能光“傻临”。
在学书法的初期阶段,“傻临”是必须的。
“傻临”,就是指一笔一笔、逐字逐字地“抄帖”。
要多写,多写纔能熟悉毛笔的使用技巧、掌握各种笔法和结字的一般规律,乃至纸、墨的应用。
对一个心智已经健全(十四岁以上)且对书法有一定悟性的人来说,这一过程怎么也得三年以上。
接下来就应“巧临”了。
“巧临”不等于不下功夫,更不是投机取巧,那种不好好临古帖,纸学当代名家书迹的做法是肤浅的行爲,不可能收穫果实。
“巧临”是建立在动脑筋基础上的下功夫临帖。
临一字,要喫透一字,要举一反三;临二十字,要对全帖的用笔、结字有一大体的把握;临一百字,就要对全帖的整体风格、神韵胸中了然;一千字临下来,就能随心所欲地创作了。
这是对专攻某一字体而言,就像上面所说的学习欧、虞楷书。
如果广泛涉猎,那么对于某一字帖,比如我临过的《智永千字文》、《郑文公碑》、吴玉如等,除非特别偏好,一般有选择地认真临五十字就差不多了。
所谓“有选择”,就是要找准方向——要解决什么?要重点学习什么?比如我学《智永千字文》,就是参证与其一脉相承的虞世南书法,笔法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重点体会其笔意、精神、气韵;而学《郑文公碑》,则是体味雄强、厚重一路的北碑笔法;吴玉如是集大成者,学习他的楷书要先有欧虞、北朝墓志书法的基础,在中国书法源远流长,横亘数千载。
但这个数千载,我们一定要弄清楚它的确切时间,有人说书法是从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一路发展而来的。
一路发展而来没有错,但小篆之前的文字严格的说就是写字,小篆包括小篆之后才是书法,这个一定要弄清楚。
千万不要把甲骨文、金文再当成书法。
话说回来,书法自秦李斯规范篆书开始两千余年,可以说书家和书品,浩若繁星,人才辈出。
我们在欣赏古人作品的同时,当然也祈盼自己能写出好的字来。
那么,我们要具备哪些要素才能写好字呢?又从何入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答案只有一个,科学合理,学法得当。
一、了解书法的历史和书法技能的知识中国的书法是以汉字为载体,用毛笔书写的,具有四维特征的抽象符号艺术。
它经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的演变过程,从形状上变化由繁至简。
从形态上由静态到动态的发展过程。
也可以说是以笔画为基础,以线运动为表达方式的历史。
因此,学习书法就要了解不同时代书法的形成、演化及时代的特征和重要人物的特点。
同时对先人传下来已被实践证明的宝贵经验,我们加以学习和传承。
如先人用笔之法、结字(结构)、笔势、笔墨、章法、气、意的运用等,要加以深入的研究,这是我们学习书法的捷径。
也避免了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二、临帖临帖"古人用笔千古不变"。
临帖是我们学习书法必要的手段与途径。
"盖有学而不能,未有不学而能也"。
临帖可以行书入手。
首先行书比较符合的书写习惯。
其次,行书如同绘画中的速写,更容易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把握字的结构形态。
"行聚神宁"行书上可攻草,下可固楷。
临帖分为空临、对临、背临、意临这几个阶段。
作为一位初学者可以选一种书体进行临帖,要反复的临,坚持经常性,这样才能对笔法、结构充分的理解和掌握。
一些不易掌握的笔画偏旁进行有针对的练习。
三、以硬带软,软中求精我们通常把铅笔、钢笔、签字笔等统称为硬笔。
毛笔称为软笔。
古人学写字和我们现代人在工具和方法以及字的环境不同。
一接触就是毛笔。
通过老师的讲解,示范到临帖,从笔画到结构,对字的认知到生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生活和学习都是用毛笔,学和用是统一的。
而我们认字就是铅字的印刷品,会认字就会写。
教我们的老师大多不是书法的传承者。
使用的工具是从铅笔,钢笔及签字笔到现在的电脑打字。
接触毛笔,临帖的时间更是寥寥无几,在生活和工作中运用就更少了。
我们和古人在字的认知和写上,就出现了较大的差异,因此,在书法的学习上,我们就更要讲方式方法。
就工具使用而言,铅笔、钢笔较毛笔来说,使用相对方便好把握。
表现力来讲硬笔远不及软笔。
在掌握表现字的形态和结构上,对初学写字者来讲,硬笔要比软笔好把握。
所以临帖可先用硬笔,主要在字的结构和神韵上下功夫,熟练了以后,再用软笔象硬笔那样临帖。
这是在工具使用上,从易到难转换的一种好方法。
但是执笔还得像古人执笔的方法。
这样才能达到中锋运笔,发挥毛笔的特性。
四、先小后大、先易后难初始练毛笔字多大为好?众说纷纭,各执一词。
就拿毛笔字来讲,大字要比小字难写,难在字的笔画结构上不易把握,从悬臂、悬肘、悬腕、难度也是从大到小。
但在字的好坏上,没有大小之分。
因此写字从个人的爱好和习惯出发,能把字写得舒展开为宜。
可以从小行书入手,在比较短的内熟悉字的结构和形态,从经济上也易做到。
从效果上看,建议初学者从原大或稍大于原大开始临习,这样更能接近古人的用笔,从而丰富自己手上的能力。
总之,学习书法为的是把字写好,要用科学的方法和理论为指导,总结规律反复实践,取他人之长之法为我所用。
同时也可以利用网络来增加我们的学习途径。
通过日积月累、熟能生巧、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从而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对笔法、结字、章法、墨法反复钻研。
学习中印证以前所学的东西,楷书水平方能再上一台阶。
“巧临”还要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选帖的眼光。
如前所述,不可能样样都临,选哪个来学,就牵涉到选帖的眼光了。
要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想解决的问题来选。
还拿学习欧、虞楷书来说,想进一步提高,就必须追根溯源,学习智永、王羲之、北朝造像书法(对学欧者来说),这不是喜好问题。
而如果爲了开阔眼界,融滙各家之长,就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学自己喜欢的书帖。
记住,学毛笔书法,不可能随时随地都有纸墨笔砚供著,读帖是不亚于临帖的事情。
读帖就像停下来看风景,能细细地品味帖中的细微之处。
临帖——读帖——再临帖,收穫几倍于单纯临帖。
通过“巧临”,节省下来大笔宝贵的时间,干什么?创作!以“创”代练,就像学生以考代练,运动员以赛代练一样,是极其重要的。
不创作,怎么“谋篇”?不创作,怎么知道不足在哪裡?不创作,又怎么保持学书的不懈激情和动力?从“傻临”到“巧临”,是学习书法的重要转折点。
能不能“巧临”,是决定学书成败的关键。
“傻临”,书法纸是一种枯燥的学习;“巧临”,纔能让你体味习书的喜乐、愉悦,真正将书法变成你生命中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