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珠与珍珠》导学案
《泪珠与珍珠》导学案
《泪珠与珍珠》导学案【学习目标】1、体会作者细腻、真率的情感,欣赏清丽优美、富于含义的语言。
2、体味作者对忧患与苦痛、亲情与人生的探询、评判。
3、背诵课文中引用的诗句、名言。
【重点和难点】体味文章蕴涵的情感、寄寓其中的人生哲学。
一、课前预习1、走进作者——琦君,水面一叶飘萍,风中的一片落叶原名潘希真,1918年出生于浙江永嘉。
浙江大学中文系毕业时,正值抗战爆发,她辗转于上海、永嘉等地,饱经忧患,深感国破家毁之痛。
1949年到台湾,1969年自司法部退休,任教于中央大学和中兴大学中文系,教授新旧文学。
晚年定居美国新泽西州。
其文学创作主要在小说、散文两类。
她的散文风格以温润素雅著称,在平常无奇中含蕴至理,在清逸朴实中见出秀美;文风典雅祥和,落笔沉静含蓄,善于以清丽简洁、平易近人的文字抒发委婉曲折的情怀,被人称为“在不大的题材领域开掘出了一口深井”。
她的代表作:小说《橘子红了》,散文集《翡翠的心》《桂花雨》《红沙灯》等。
她多次获台湾文学奖项,与台湾同代女作家林海音为台湾当代女作家双璧。
2、注音牡蛎()郁()结自诩()田园荒芜()虔()诚罪孽()祈祷()分泌()琦()君冥()顽不灵耶稣()芸芸()众生颔()首颤()抖鬓()如霜3【补充材料】(1)“莫染红丝线,徒夸好颜色。
我有双泪珠,知君穿不得。
莫近红炉火,炎气徒相逼。
我有两鬓霜,知君销不得。
”——红丝线是穿珍珠的,但是即使颜色再好,如何去穿自己的泪珠;火炉是给人温暖的,但是即使再炎热,如何将我如雪的双鬓烤化?(2)“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这是杜甫劝慰征人的开头几句话。
“使眼枯”、“泪纵横”本来似乎可以再作淋漓尽致的刻画,但杜甫却加上了“莫”和“收”。
“不要哭得眼睛发枯,收起奔涌的热泪吧。
”然后再用“天地终无情”来加以堵塞。
“莫”、“收”在前,“终无情”在后一笔煞住,仿佛要人把眼泪全部吞进肚里。
这种悲愤也就显得更深、更难控制,“天地”也就显得更加“无情”。
人教版高二第三册《泪珠与珍珠》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第三册《泪珠与珍珠》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麻城市第一中学李静萍(此教案及公开课分获黄冈地区高中青年教师优秀教案、优质课一等奖)[文本解读]《泪珠与珍珠》是台湾作家琦君的一篇充满深情的的怀乡之作。
本文由自己少女时的记忆写起,真切的表现了那时的天真和直率,然后写老师如何点拨她理解白居易和杜甫诗句的旨意,她对人生开始有较为真切的感悟,进而结合具体事例讲述自己对人生与亲情的切身感受,事理契合交融。
文章结尾宕开一笔,借说“观音流泪”和“耶稣滴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最高境界的崇尚与追求。
学习本文重在领悟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境界,另外文章巧妙引用古文增加表达效果的技巧也应细细揣摩。
[教学设想及其依据]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的要求,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解惑,在诵读中领悟,在美读中升华,从而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自主鉴赏的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欣赏清丽优美、富于含义的语言;背诵课文中引用的名言、诗句;揣摩文句透出的细腻率真的情感,提高散文的阅读能力。
2、情感态度:感受“泪”的深刻含义,热爱生活,体验人间真情,努力编制一个“爱”的世界。
3、过程方法:采用诵读法阅读鉴赏文本,具体过程是:朗读感受→研读揣摩→美读欣赏→创读交流。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明确目标1、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块学习一篇自读课文,即台湾著名女作家琦君所写的一篇优美散文《泪珠与珍珠》(课件1:板书课题)2、明确目标:鉴赏这一单元的散文,注意整体把握散文思想内容和形式,感受散文中的“自我”,品味散文的语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课件2)同学们可以这样自读:①自己喜欢的妙词佳句用横线划出细细品味;②筛选出重要信息,找出关键词句、线索句、中心句;③在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感受或点评。
2、互动交流,师生点评。
泪珠与珍珠教案
泪珠与珍珠教案泪珠与珍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文言文《泪珠与珍珠》,掌握课文内容。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阅读策略,分析课文中的表达手法和情感因素。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阅读策略,进一步理解并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学生通过课文分析和分享生活经历,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学生理解泪珠与珍珠的比喻,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挫折和压力时,能够积极面对和解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并分享和交流个人生活经历和感悟。
2. 教学难点: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并能够动态调整学生学习兴趣和情绪。
三、教学过程设计:环节一:导入(10分钟)1. 激发学生兴趣,引入话题:“你曾经有过为了某个目标而付出努力的经历吗?”2. 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经历,教师积极倾听,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故事。
环节二:分组朗读(15分钟)1. 学生自由组队,每组6人。
2. 学生分角色,角色包括主讲人、总结员、记录员等。
3. 学生根据自己的角色朗读课文,主讲人负责带领学生一起朗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环节三:小组讨论(20分钟)1.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课文中的主要观点、表达手法以及情感因素。
2. 学生通过讨论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情感,并分享自己的理解与感悟。
环节四:共同总结(10分钟)1.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总结员,进行小组内总结和交流。
2. 总结员将小组的讨论结果与全班进行分享,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对比。
环节五:课堂展示(15分钟)1. 鼓励学生进行课堂展示,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呈现给其他同学。
2. 学生可以通过演讲、诗歌朗诵、绘画等形式进行展示。
环节六:课后延伸(10分钟)1. 鼓励学生在家中进一步思考和感悟,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2. 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在下节课进行分享。
泪珠与珍珠教案(教师中心稿)
泪珠与珍珠教案(教师中心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泪珠”和“珍珠”的象征意义。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生哲理,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泪珠与珍珠》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泪珠”和“珍珠”的象征意义。
3. 讨论课文中所表达的人生哲理。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
3. 采用小组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泪珠与珍珠》的作者和背景。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泪珠”和“珍珠”的象征意义。
4.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见解和感悟。
6.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课文中所表达的人生哲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泪珠”和“珍珠”的象征意义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3. 学生对课文中所表达的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感悟。
教学反思:本教案以问题驱动法为主线,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利用案例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提高课堂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确保他们能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如写一篇以“泪珠与珍珠”为主题的短篇小说或诗歌。
2.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课文中的场景,增强对人物情感的理解。
3. 引导学生进行课后阅读,推荐相关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泪珠与珍珠》的原文。
2. 与课文相关的辅导资料和解读文章。
3. 文学作品推荐列表,包括作者、作品名称和简介。
八、教学安排1. 课时:本教案计划用2课时完成,每课时45分钟。
教案:《泪珠与珍珠》.doc
高中第三册第三单元泪珠与珍珠[课件1:题目]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琦君及其散文特点。
2.引导学生细心品味所引诗文的含意。
教学重点1.体会作者情感,欣赏清丽优美的语言。
2.体味作者对忧患与苦痛、亲情与人生的探询、评判。
教学难点品味泪水中的丰富情感。
教学安排:-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同学们,“少年不识愁滋味”,尽管你们也都曾有流泪的经历,但我敢说你们大多也只是“一抹了之”吧。
然而文人骚客却不止于此,他们不仅给泪水贯以“珍珠泪”“相思泪”的美名,而且能透过晶莹的泪水悟得人间贵有真情的真谛,更能探询到人生的最高境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这样的佳作,即台湾作家琦君的《泪珠与珍珠》[课件2, 展示学习目标]。
二、[课件3、课件4作家介绍]琦君(1918——),本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
就读于之江大学,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 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
晚年移居美国新泽西州。
她与林海音合称台湾当代女作家双璧。
琦君的创作以散文和儿童文学为主,散文多写温馨的回忆题材,多为亲情人伦之美。
风格上“既不是浓妆艳抹的豪华贵妇,也不是粗服乱头的村俚美女,而是秀外慧中的大家闺秀”,可谓典雅含蓄、清丽简洁又平易近人。
代表作:《三更有梦书当枕》、《橘子红了》、《烟愁》等。
多次获台湾文学奖项。
她的作品被从十七岁到七十岁的读者同样喜爱着。
琦君说:“来到台湾,此心如无根的浮萍,没有了着落,对家乡的苦念也就与日俱增了。
”本文就是这样一篇充满深情的怀乡之作。
三、合作探究咨询解惑[课件5]要求:学生自由朗读前五段,分组讨论,每组推荐一个同学负责解答一个问题。
教师指导学生思考讨论以下几个问题[课件6]:1.本文前5段四个引文的含义分别是什么?这几个引文间的层次关系如何?2.“纸上得来终觉浅”,在文章的第6-10段中,作者又写了在自己在生活中感受过的什么样的“泪水”?又悟到了什么?是一根什么样的线把这些泪和心“串成项链”?3.本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有什么含义?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4.本文有哪些艺术上的特点?分别再次展示以上四个问题,点拨归纳(1)[课件7]本文前5段四个引文的含义分别是什么?这几个引文间的层次关系如何?点拨归纳[课件8]文中引用诗文语句的含义:马区夫人语:人随着阅历的增加会对人生有更加深刻的体会。
泪珠与珍珠学案
《泪珠与珍珠》学案一、学习目标1、认知目标:整理分析文章中所写的几种泪。
2、能力目标:透过清丽优美的语言揣摩文句所渗透出的深厚感情。
3、情感目标:感受“泪”的深刻含义,热爱生活,体验人生真情,营造一个充满爱的世界。
二、学习重点和学习难点1、学习重点是体味眼泪蕴涵的情感。
2、学习难点是品味寄寓的人生感悟。
三、学习准备熟读课文并完成学案中的尝试。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学习过程(一)课前尝试1、了解有关作者生平资料、代表作。
2、读课文三遍,并体会作者的情感。
3、为经典流泪瞬间写解说词。
(二)尝试练习(1)作者在第②段中引用冰心的文句“雨后的青山,好像泪洗过的良心”,并说当时只“觉得她的比喻实在清新鲜活”。
其实,这句话在本体与喻体的关系上更有妙处。
针对此作简要的说明。
(不超过 30个字)答:(2)第⑤段中说“探亲文学中”“有那么多的泪水”,这反映出人们怎样的感情?作者借此意在说明什么道理?(第一问,填写的文字不超过35个字;第二问,摘录原文语句作答)答:(3)下列对文章所作的评点,哪两项是不恰当的?()()A.体味忧患与苦痛的价值,探询亲情与人生的真谛。
B.七十老妪仍具少女情怀,足见泪珠可以使人永葆青春。
C.珍珠是牡蛎的泪珠----动人的联想,升华了文章的情。
D.宕开一笔写观音流泪、耶稣滴血,旨在增添文章神秘感。
E.珍珠贵重亦有价,纯洁真挚的泪珠凝聚的情义却无价。
(三)课堂探究1、琦君写了哪些眼泪?这种种眼泪可不可以颠倒顺序来写?为什么?2、每一滴泪珠深处都有一颗心,分别加以概括。
假如用一个字来概括这么多颗心,你觉得最恰当的是什么?3、讨论:假如把这些眼泪比做珍珠,那么贯穿起这些大大小小珍珠的线,也就是主旨句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这一句的,说说看。
4、课本中的眼泪,它们都是什么泪呢?5、赏析经典流泪瞬间,评析解说词。
6、你可有流泪的经历? 都流过哪些泪?人生感受是什么。
(四)作业布置在口头作文互相借鉴,开拓思路的基础上,以“一次流泪的体验”(何时、何地、为何)写一篇二百或四百字左右的小散文。
泪珠与珍珠教案实用7篇
泪珠与珍珠教案实用7篇泪珠与珍珠教案 1教学目的:1、理解泪珠与珍珠的关系,感受作者的情怀。
2、作品写作上给我们的启示。
教学重点:对本文主旨句的理解理解作者为何以泪珠与珍珠为题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介绍作者二、导入:旧小说中的描写:“眼泪就像断线珍珠般的滚落下来。
"引出本文中白居易和__诗人编的故事关于泪珠和珍珠的描写。
引入本课。
三、介绍珍珠形成的过程,强调艰苦。
一粒粒的珍珠比做一滴滴的眼泪。
引出感悟。
四、感悟:生命的历程是悲苦的却也是如此的壮美。
牡蛎努力排沙的过程越艰苦,珍珠的形成越圆润晶莹;人们阅历越多经历越丰厚对人生的体验越深刻,人生就越有价值。
从这点看,人生的体验就好比珍珠一样珍贵,眼泪正是这个悲苦美丽过程的载体。
即,眼泪本来不珍贵,珍贵的是"为何而泣"的"何"!五、本文写的是"何"?分解若干问题:1、作者写了几种泪珠?能否颠倒来写?2、主旨句的分析,是否是重复的写?落实:1、书中的泪:少女情怀,只是喜爱文学句子本身的美。
天真(真情、激情、深情)现实的泪:亲情泪、奋斗泪、慈悲泪、感恩泪这四种泪因何而落泪:亲情泪__为故乡为亲人而落泪;奋斗泪__战胜艰苦的的艰辛之泪;慈悲泪__为芸芸众生的苦痛和罪孽而落泪;感恩泪__感激他人而最最纯洁真挚的涕泪交流。
由为一己而流的泪到为仁爱、为大众、为真诚而流的泪,像珍珠一样的宝贵。
慈悲泪、感恩泪是作者感悟到并追求的人生最高的崇高境界。
2、内容上的层层深入;结构上注意,"读到""难怪""这也就是"。
六、作品在写作上启示。
1、主旨句的贯穿,即散文的神。
2、课文第二段关于具象与抽象对比的例子,在本文的写作上的确是给作者"多了一层领悟",给我们写作上也应该有启示。
作者把抽象的人生体验具体为泪珠,而泪珠又具体为珍珠,泪珠本身并不珍贵,珍贵的是深刻的人生体验,泪珠是人生体验大喜大悲的代言,由这个中间载体把人生体验和珍珠就很好的联系起来了,也使读者加深了对"眼因多流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的深刻内涵。
泪珠与珍珠
《泪珠与珍珠》课案一节一、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明白“人生靠奋斗”的道理;2、阅读相关诗文;3、熟读背诵古诗、名言;4、训练快速作短文。
二、教学重点:人生靠奋斗的道理。
三、教学难点:阅读。
四、教学方法:图示法;相关资料阅读法;提问法;归纳法;练习法。
五、教具:1、“珍珠”的彩图;2、小黑板;3、课外阅读材料。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一篇叙事散文《纪念刘和珍君》,一篇抒情散文《故都的秋》,一篇议论散文《道士塔》,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说理散文《泪珠与珍珠》。
(板书课题)(二)破题:泪珠很常见,珍珠呢?见过没?(出示彩图)看看,看看,珍珠有什么特点?(珠)圆(玉)润,晶莹透亮。
泪珠有没有这个特点?(有)这是它们的相似点。
所以作者把两个词语用“与”连起来作题。
从结构上看这个题目是个什么短语?(并列)从内容上看它包含一个“珍珠与蚌”或者“珍珠与牡蛎”的故事。
哪个同学站起来讲一讲这个故事。
下面我们看一篇关于这个故事的文章。
(三)了解“珍珠与蚌(或牡蛎)”的故事。
教师发资料,学生快速阅读2分钟,思考:“从一粒沙到一颗珍珠的过程”是个什么过程?明确:奋斗的过程。
蚌之泪或者说牡蛎之泪其实就是一种人生奋斗之泪。
人生只有奋斗才会有收获,才能实现人生价值,撷取人生的珍珠,完成珍珠一样的人生。
下面具体看课文。
(四)理解泪珠与珍珠及其关系,体会人生靠奋斗的道理。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文中写了哪些泪珠和珍珠?提问明确:(诗文中)书中之泪(骨肉)分离之泪(亲子的)爱怜之泪(生命的)奋斗之泪(不为一己的)慈悲之泪(对救世救人者的)感恩之泪2、体会文章的主旨:①学生找主旨句:“眼因多流泪水而愈益清明”②提问明确:A 、这句话在文中出现几次?(3次)B 、各在什么位置出现?各有什么作用?开头:点题。
这句话出现在开头时后面还有一句“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
这两句句式是否相同?(是)那大家像高考仿造句式那样,以“人生”开头,试着再加一句:(人生因不断奋斗而愈益辉煌)中间:过渡作用。
高中语文《泪珠与珍珠》教案大全
高中语文《泪珠与珍珠》教案大全【导语】教案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而加以制作的课程软件。
它与课程内容有着直接联系。
使用教案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情绪,从而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下面是整理分享的高中语文《泪珠与珍珠》教案及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借鉴。
高中语文《泪珠与珍珠》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体会文中蕴涵的丰富而深沉的感情,理解作者寄寓其中的人生感悟2、过程与方法:在反复品读的基础上,进行仿写式拓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泪珠中蕴涵的真、善、美,懂得要爱和感恩这个世界【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文中蕴涵的深厚感情,理解作者寄寓其中的人生感悟。
2、品味泪水中包蕴的真、善、美。
【教学构想】以标题为切入点,以泪珠与珍珠的关系为主线。
【媒体设计】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在成长历程中,你的喜怒哀乐一定曾幻化成晶莹的泪珠。
那是在什么时候?假如让你把它流泻于笔端,你会怎么写?生活中,我们或感动或忧伤,或喜悦或悲痛,留下了滴滴泪珠,我们捡起泪珠,串成生活的收获,感恩生活的赐予,让我们的人生因丰厚而沉甸。
有人说,会流泪的人,是高尚的人。
今天,让我们走进台湾女作家琦君的生活,欣赏她的散文《泪珠与珍珠》。
2、介绍作者:(多媒体投影)二、整体感知课文:1、古人云:“题者,额也。
”一篇好的文章,我们能从标题中读出许多信息,比如线索、对象、范围、题材、体裁等等。
请看本文的标题“泪珠与珍珠”是什么关系?2、从文章的题目看,这篇文章写了不少关于泪珠的故事,请跟着老师的范读,轻声朗读课文看看课文中都写了哪些“泪珠”?【解说】有书中写到的眼泪、骨肉分离的眼泪、亲子的爱怜之泪,生命的奋斗之泪、不为一己的慈悲之泪、为人类献身的感恩之泪。
(书中泪、分离泪、亲子泪、奋斗泪、慈悲泪、感恩泪)三、自主探究:1、有人认为本文的主旨是思乡怀人,开头写“书中泪”似乎与此关系不大,你认为呢?【解说】开头写“书中泪”巧妙的引出了“人生必于忧患备尝之余,才能体会杜老“眼枯见骨”的哀痛”这个过渡句,为下文写“生活泪”作铺垫。
《泪珠与珍珠》的教学教案
《泪珠与珍珠》的教学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泪珠与珍珠》是一篇寓意深刻的童话故事,通过讲述泪珠和珍珠的奇幻之旅,向读者传达珍惜眼前人、关爱他人的道理。
本课程旨在通过讲解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掌握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和表达方式。
1.2.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讨论和表演等方式,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泪珠与珍珠》童话故事文本。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2.2.1 教学重点:故事情节的理解,关键词汇的掌握。
2.2.2 教学难点:故事主题思想的领会,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泪珠与珍珠》这篇童话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故事文本,理解故事情节,掌握关键词汇。
3.3 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3.4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表演故事中的情节,增强对故事的理解和体验。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问答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故事情节和关键词汇的掌握情况。
4.2 小组讨论教师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思考深度和合作能力。
4.3 角色扮演教师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情感传达。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文本《泪珠与珍珠》童话故事打印文本。
5.2 教学多媒体与故事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5.3 教学道具与故事情节相关的道具,用于实践活动中的角色扮演。
第六章:教学扩展活动6.1 故事接龙学生分组进行故事接龙,每组成员共同创作一个新的故事,要求故事内容与《泪珠与珍珠》的主题相关。
6.2 故事漫画学生根据故事情节,绘制故事漫画,展示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创意。
第七章:家庭作业7.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故事《泪珠与珍珠》的情节,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和讨论成果。
泪珠与珍珠 教案教学设计
泪珠与珍珠教案教学设计泪珠与珍珠刘文才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分析含义深刻语句的能力。
2.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分析篇章重点语句,归纳文章主旨。
难点:泪珠与珍珠的关系。
教学思路:在熟读课文,掌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对文中各段难解的语句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深刻理解体味文中多次提到的眼泪(泪珠)与苦难(忧患),进而归纳出这篇文章的主旨。
教法:品读、点拔、交流。
教学过程:一、导课:今天我们学习第三单元的最后一课《泪珠与珍珠》。
提起泪水,我们谁也不会陌生,处理它的方式,我们往往是挥一挥衣袖,很少有人它之于我们生活乃至人生的意义。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这篇文章去感受这珍珠般的泪水,探求泪水的真谛。
二、定向示标1.分析篇章重点语句,归纳文章主旨。
2.泪珠与珍珠的关系。
三、整体感知课文,对篇章重点语句进行解读分析。
(一)明确问题:1.文章第一段之于全篇和下文的作用。
(此问题宜放在后面解决)2.“雨后的青山,好像泪洗过的良心”,这句话的引用,作者表达什么意思?在这篇文章里,作者是否真地要说她在文章写作方面多了一层领悟?如果不是,其用意何在呢。
3.白居易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为何说杜诗更深刻沉痛,意境尤高?4.“满布皱纹”代表什么?大家的笑反映了什么问题?在作者看来怎么才能体会“老泪横流的悲伤”。
以上四段文字有诗文的引用有独白式的议论,但归结中心是在说明?:没有饱经忧患的人生阅历,是无法体味泪水的真正含义的。
正如文章第五段中写的“人生必于忧患备尝之余,才能体会杜老“眼枯见骨”的哀痛。
5.饱经世事的老人崎君又是怎样讲述“人生必于忧患备尝之余,才能体会杜老‘眼枯见骨’的哀痛。
”的呢?(提示:把文中作者的亲身经历的泪水找出来加以归纳)亲身经历:1。
探亲文学中的泪水。
2。
外子的人造泪。
3。
母子泪、母女泪。
作者亲身体验好让人感动,同学们能否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对此谈一谈作者抒写了怎样的情感。
指导明确:无论是亲人见面的万般喜悦,还是骨肉真情,都体现了至真至诚的亲情。
《泪珠与珍珠》教学教案范文
《泪珠与珍珠》教学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泪珠与珍珠》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设置和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文学的情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泪珠与珍珠》的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设置和写作手法。
2. 教学难点:(1)深刻理解课文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2)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文本文献《泪珠与珍珠》。
(2)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泪珠与珍珠的含义和联系。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学生通过思考问题,深入理解课文,分析人物形象、情节设置和写作手法。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理解情况,进行课堂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5. 课堂练习:(1)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内容,进行相关的练习。
(2)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1. 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内容,结合自己的思考,写一篇关于《泪珠与珍珠》的读后感。
2. 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课文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进一步理解课文。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的内容,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以便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
《泪珠与珍珠》教学设计2
泪珠与珍珠教学设计2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泪珠与珍珠》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关键生词和短语的意义,并能正确认读和运用。
2.能力目标:通过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泪珠与珍珠》这篇课文,感受爱的力量,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和人文关怀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泪珠与珍珠》这篇课文的意义和要点,理解作者的主旨,筛选并掌握文章中的重点句子和关键信息。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背后的含义和情感,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教案、课文讲义及相关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泪珠与珍珠》的课文,准备相关知识点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1.向学生简要介绍《泪珠与珍珠》这篇课文的背景,并提出问题:“你们有没有经历过悲伤的时刻?那时你是怎样度过的呢?”2.写出学生的回答,逐渐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步骤二:整体阅读1.首先,提醒学生阅读时要注意扫读全文,捕捉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段落的结构。
2.学生个别自主阅读全文,并回答以下问题:–文章的主题是什么?–文章中有哪些关键词?–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3.学生回答完毕后,展示或公布正确答案,进行讲解和讨论。
步骤三:细读理解1.提醒学生重点阅读第一段的内容,理解“珍珠”和“泪珠”的比喻,并与学生一起讨论这种比喻的意义和效果。
2.学生自主阅读全文,并回答以下问题:–泪珠与珍珠之间的相似点和不同点是什么?–“泪珠是对生活适应不良的人的无声批判”,你认同吗?–文章最后一句话的意义是什么?3.学生回答完毕后,进行讨论和答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中的哲理和情感。
步骤四:语言学习1.指导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并引导学生运用这些词汇和短语造句。
例如:–珍珠:那颗漂亮的珍珠让人赞叹不已。
《泪珠与珍珠》教学设计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多媒体资源:利用图片、视频等多 媒体资源辅助教学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增 强感性认识
黑板与粉笔 纸质教材与教案
投影仪与PPT 教学软件与在线资源
学校图书馆:可 以借阅相关书籍、 资料
网络资源:可以在 各大搜索引擎、教 育网站等查找相关 资料
学术期刊:可以查 阅相关领域的学术 期刊,获取最新的 研究成果
社交媒体:可以在 社交媒体上查找相 关的讨论、分享和 推荐
添加文档副标题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掌握《泪珠与 珍珠》中的生 字词和重点语
句
理解《泪珠与 珍珠》所表达 的主题和思想
了解作者琦君 的生平和创作
背景
培养学生的阅 读能力和鉴赏
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理解文本内容 引导学生掌握文章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特点 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写作特点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实践,提高写作能力
文章结构:分析文章的整体结构和段落大意 主题思想:阐述文章所表达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人物形象: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写作技巧:探讨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重点:理解文章主旨,分析作者情感 难点:体会文章中的象征手法和比喻手法 解决方法:通过讲解、讨论、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和难点 评估方法: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作业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讨论主题:泪珠与珍珠的内涵 与意义
讨论目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文本,培养批判性思维
讨论过程:分组讨论,分享观 点,教师点评与引导
讨论成果:学生能够理解泪珠 与珍珠所代表的情感与价值观, 并能够结合自身经历进行思考
《泪珠和珍珠》教案10
《泪珠和珍珠》教案文学院中文系05级2班1046405087 刘艳授课对象:高二年级下学期授课时数:一学时授课教师:刘艳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领悟人生之泪的不同境界(2)、理解不同泪水的情感传递过程与方法:(1)、分析文章中涉及到的几种泪(2)、让学生联系实际去理解不同的泪情感态度与价值砚:(1)、体味文中寄寓的感情与几种人生哲学(2)、理解自己人生在不同阶段所流泪水的含义教学重点:(1)、泪珠与珍珠的关系(2)、“眼因流多泪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难而愈益温厚”的深刻内涵教学难点:各种泪水所代表的不同境界教具:多媒体教授方法:讲授法与讨论法一、导入:有没有人上学后没留过一滴泪水?婴幼期不包括在内,孩子的正常生理需求没得到满足而哭是人的天性。
(稍停顿)嗯,没有一个人敢自诩上学后没留过一滴泪。
流泪似乎是人的一种本能,悲伤时,感动时,高兴时,悔恨时,在一些特殊的时候我们都会流泪。
泪水可以说是我们内心的洗涤剂,哭过了擦干泪水,但心里的痕迹是无法抹去的。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台湾女作家琦君的这篇《泪珠与珍珠》,看她是怎么认识泪的。
二、作者简介琦君,本名潘希真,生于1917年,浙江永嘉人,永嘉是温州的一个市。
早年就读于杭州之江大学,具有深厚的古典文化修养。
1949年去台湾,之后埋首文学创作,成为名重一时的作家。
1977年随丈夫旅居美国至今。
琦君的作品兼散文和小说两类,而以散文的成就为大。
除了本文《泪珠与珍珠》,另有《桔子红了》、《琴心》等作品蜚声中外。
琦君以“秀外慧中的大家闺秀”风范著称,以女性作家的温柔细腻为我们娓娓道出人生真谛,与台湾同代女作家林海音合肥市台湾当代女作家的双璧。
本文作于1987年,选自《琦君散文集》,略有删节。
三、范读与自读用多媒体播放事先下载好的名家配乐朗读,听完后让学生自已有感情地读一遍。
在读的过程中标出文中讲了哪几次泪水。
四、课文研习(一)、从标题入手泪珠与珍珠,两者有什么关系?(这是文章的主旨,所以同学在一开始有点答不上来)所以那个问题的前提是不读课文,将泪珠与珍珠摆在一起,你觉得二者有哪些相似之处?(在比较之前教师有必要先把珍珠形成的原因这个常识介绍一下)湖海里的珠蚌,当开启蚌壳,因砂石的侵入,使它感到非常痛苦,它的腺液受刺激,分泌出一种碳酸钙的化合物,。
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泪珠与珍珠》教学设计之三
《泪珠与珍珠》教案一、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1.体会细腻真率的情感,欣赏清丽优美的语言。
2.联系生活,对慈悲,对爱重新进行诠释,在诠释中升华泪珠。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对文中六种眼泪的把握。
教学难点:理解泪珠与珍珠的关系,拨动大家的情感之弦,体味慈悲泪的内涵,把泪珠升华。
三、教学思想课堂主要部分是分析“对泪珠的认识过程”。
从对泪珠的感觉,对泪珠的感受,对泪珠的感悟三个层面来理解“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
生活中,每个人心灵中都应有一粒珍珠,它能成为我们排除困难的毅力和智慧,虽历尽艰苦,流尽辛酸泪,但最终会成为充满光泽、晶莹圆润的珍珠。
四、[教学课时]: 1课时五、[教与学之法点拨]:讨论、讲解、点拨、归纳、总结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1、导入:泪珠与珍珠好像一对孪生兄弟,在文学中经常被相提并论,比如以前我们学过的李商隐《锦瑟》中的“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张籍的“还君明珠双泪垂,很不相逢未嫁时”等等。
那么,泪珠和珍珠到底有什么联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台湾作家琦君的散文《泪珠与珍珠》。
2、学生阅读全文,思考:①泪珠与珍珠有什么联系?②课文都写了哪些泪珠?讨论并小结:从外形上看,泪珠和珍珠都是无暇的,从内涵上看我们在饱受磨难,痛苦之后流下泪,而珍珠往往是在受到痛苦之后结成的。
作者没有把眼泪比喻成一般的水,而是比喻成珍珠,足见泪珠的珍贵。
3、鉴赏全文首先讨论文中写了哪些眼泪,明确:书中泪、亲子泪、分离泪、奋斗泪、慈悲泪和感恩泪;接着分析这六种眼泪:①对泪珠的感觉1—4自然段;②对泪珠的感受5—9自然段;③对泪珠的感悟10---13自然段。
问题:这几种眼泪写作顺序能否颠倒?说一说生活中,我们曾经的流泪经历。
最后对“爱”进行重新诠释,联系现在,对大家都有可能疏忽的“慈悲泪”以至“慈悲心”进行重点阐释。
感受泪的真正内涵,以一组图片加小提琴背景音乐结束。
泪珠与珍珠教案新部编本新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泪珠与珍珠教案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品读文章,学会热爱生活,感恩生活,陶冶充满爱的内心世界。
教学重点:1、泪珠与珍珠的联系2、理解作品的情感课时: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自古以来,心都是泪的海洋,《诗经·氓》中有“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李商隐吟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白居易感慨“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柳永悲吟“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杜甫长叹“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泪有形,泪有声,泪中有景,泪中有情,泪亦能折射人生。
台湾女作家琦君曾写有散文名篇《泪珠与珍珠》,她的作品又道出泪中怎样的人生呢?让我们一起来走近作家,走进作品《泪珠与珍珠》。
二、走近作家,知人读文教师介绍:琦君生于浙江,童年和少女时代都在浙江渡过,受家庭熏陶,从小就有很高的文学修养。
后毕业于浙江大学中文系,正值抗战爆发,辗转流离,饱受战乱之苦。
1949年去台湾,饱尝思乡之痛,晚年定居美国,现已过世。
琦君曾说:“来到台湾,此心如无根的浮萍,没有着落,对家乡的苦念也与日俱增了”她的许多思乡怀人之作唤起了人们浓浓的乡愁。
三:感知课文,理清思路1、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座位上小声地读文章,标好段落序号。
看看哪些段落写了泪珠,哪些段落提到了珍珠呢?作品写了这么多的泪,可题目是“泪珠与珍珠”,哪里写了珍珠呢?(第10段)2、学生齐读第10段3、段中哪句话最直接地表达了泪珠与珍珠的联系?(“这一粒珍珠,又未始不是牡蛎的泪珠”)4、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呢?也即泪珠与珍珠到底有何联系呢?那么我们来进一步研读课文。
四、研读课文体会情感1、要明白泪珠与珍珠的联系,首先要思考珍珠有何特点。
讨论明确:外形:圆润晶莹形成:在痛苦中形成价值:珍贵美丽2、作者眼中种种泪珠与珍珠有何联系呢?我们现在再来找找文中写了哪些眼泪?师生讨论后明确:(书中泪现实泪宗教泪)马区夫人话中泪冰心散文中的泪白居易诗中泪杜甫诗中泪还乡泪爱子泪奋斗泪慈悲泪感恩泪3、请同学们选择一种你最有感触,或者印象最深刻的泪珠谈谈泪珠与珍珠的联系?(让学生自由讨论后各抒已见,教师适时点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五:文章的主旨句是什么?它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各有什么作用?
探究六:文章题目为“泪珠与珍珠”,可文中很少谈到“珍珠”,你如何理解两者的关系?
七、小结:琦君这位饱经人世沧桑的智慧老人,在回首走过的人生路时,慢慢弯腰捡起很多人熟视无睹的“泪珠”,以一颗温存的心,一支细腻柔婉的笔,向我们慢慢倾吐着自己的人生感悟:当泪珠浸透着人间的真,善,美时,它就是珍珠。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仅仅只有泪珠那样平凡的事物才散发出人性真、善、美的光芒,还有许许多多平凡甚至琐屑的事物,你也可以从中去发现人性中那颗闪亮的珍珠。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
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
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当堂检测
泪珠晶莹透亮,侵润着人的欢喜、悲伤、忧愁和痛苦,你有过最动情的流泪体验吧?你对眼泪有过深刻的感悟吗?请以“泪珠”为话题写一篇短文,或一段精彩的话。
八、拓展:背诵这两首诗。
啄木曲
白居易
莫买宝剪刀,虚费千金直。我有心中愁,知君剪不得。莫磨解结锥,徒劳人气力。我有肠中结,知君解不得。莫染红丝线,徒夸好颜色。我有双泪珠,知君穿不杜甫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
[学习难点]品味泪水中包蕴的真、善、美。
预习提示:
1、作者简介:
琦君,原名潘希真,1918年生于浙江永嘉县。受家庭熏陶,自幼酷爱文学,6岁时就由家庭教师讲授古典文学,中学时阅读了大量现代文学和外国文学作品,并开始文学创作,高中毕业后成为之江大学词坛巨擘夏承焘的得意门生。琦君深受夏先生学识与人格的影响,在词学方面有精深的造诣。大学毕业后,正值抗战爆发,饱经忧患,深感国家毁之痛,1949年到台湾在司法部门任职,1969年自司法部退休,任教于中央大学和中兴大学中文系,教授新旧文学。琦君的作品兼散文及小说两类,而以散文的成就为大。多次荣获文学大奖,著有《泪珠与珍珠》、《桔子红了》、《琴心》等作品,深受海内外读者喜爱。有人评论其散文不是浓妆艳抹的贵妇,也不是粗服乱头的村妇,而是秀外慧中的大家闺秀。本文作于1987年,选自《琦君自选集》,略有删节。
编号3(12)课型:讲授课主备人:高二年级组审核人:张小燕包科领导:
日期:2012-9-17
《泪珠与珍珠》导学案
[学习目标]1、找出文中写了哪些泪珠;品味所引诗文的含义。
2、反复品味课文,体会文中蕴涵的深厚感情,理解作者寄寓其中的人生感悟。
3、感受泪珠中蕴涵的真、善、美,懂得要爱和感恩这个世界。
[学习重点]体会文中蕴涵的深厚感情,理解作者寄寓其中的人生感悟。
备注
2、自行朗读,准确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文探究
探究一:朗读全文,找出文中写了那几个方面的泪。
探究二:课文前五段中几个引文的含义是什么?这几个引文之间的层次关系如何?作者有怎样的人生感触?
探究三:“纸上得来终觉浅”,在文章的第5-10自然段,作者列举了现实生活中的哪三种“泪水”?你读后分别有什么感悟?请将你的感悟用一两句话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