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监控量测与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建议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实施细则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实施细则1.总则1.1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是在隧道施工过程中根据设计勘察地质资料和已经揭露的地质情况,采用仪器设备和地质学方法,对隧道掌子面前方围岩软硬变化,断层、破碎带、溶洞、暗河等不良地质体的位置大小等做出预测,据此优化方案指导施工,有效控制地质灾害的发生。
1.2隧道监控量测是隧道施工过程中对围岩,支护和衬砌受力变形状态的量测;通过对量测结果的分析来判断围岩、支护、衬砌的稳定性和应变状态,据此校正和修改设计参数和指导施工。
隧道监控量测是新奥法隧道设计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新奥法设计施工必须进行监控量测。
1.3隧道超前地质预测与监控量测结合成为隧道信息化动态设计的依据与基础;信息化动态设计是现代信息化隧道改造技术的重要手段,是确保高速公路隧道建设安全、质量、工期目标,提升隧道建设水平的重要工作。
1.4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工作是完整履行合同和投标承诺的重要内容,高速公路参建各方必须高度重视,严格遵循本细则要求,切实做好此项工作。
2.组织2.1施工单位必须组建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实施专门工作小组。
小组成员由地质工程师、隧道专业工程师、测量工程师和技工组成。
工作小组成员名单、人员履历、相关资格证书须报经监理部审查批准。
2.2监理单位必须有专人负责对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进行监理。
监理内容包括审查方案,预报和量测旁站监理、检查审核资料成果等。
2.3施工单位可以将隧道超前和监控量测工作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委托其它单位承担。
被委托单位必须具有类似工作业绩,被委托单位及人员、委托方案必须经指挥部审查批准。
2.4施工单位不因委托其它单位承担隧道超前地质和监测量测工作面免除其自身应该为此担负的责任。
3.仪器设备3.1进行隧道监控量测必须具备的仪器设备根据设计要求购买和配置。
一般应具备精密水准仪、水准尺、经纬仪或全站仪、隧道激光断面仪、地质罗盘、规尺、收敛计、位移计、锚杆测力计、压力盒等等。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及监控量测技术服务项目的管理细则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及监控量测技术服务项目旳管理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及监控量测技术服务项目是保证隧道施工安全、优化工程设计、实现施工信息化旳重要基础。
通过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可以深入查清隐伏旳重大地责问题,及时掌握和反馈隧道地质条件信息;通过监控量测工作,可以及时掌握已开挖隧道段围岩旳变形状况、支护构造旳受力和隧道旳稳定性。
通过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及监控量测可为调整隧道设计参数、防护措施,为优化隧道施工组织、制定施工安全应急预案、控制工程变更设计提供根据。
第二条本细则根据福建省高速公路施工原则化管理指南(隧道)和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DB35)制定,同步,结合福建省项目实际制定。
第二章重要人员责任项目部从接受项目任务、实行到发出超前地质预报、隧道监控量测汇报旳每一环节均有明确旳负责人,实行岗位责任制,保证责任到人。
第一条企业主管领导职责1.检查监督超前地质预报及第三方监测项目部旳工作;2.负责从全局方面协调参建各方旳关系;3.协调企业内资源,保障各项目部工作旳正常开展;4.对重大问题作出决策;5.协调与业主旳关系。
第二条项目技术负责人岗位职责1.现场工作第一负责人,负责主持项目部旳现场所有工作;2.负责项目部内部人员旳分工安排和调配工作;3.审批报表和汇报;4.协调与现场施工队伍、现场技术员和监理旳关系;5.负责质量管理工作,贯彻技术服务工作旳原则化和规范化工作(现场测点、内业资料、成果汇报等);6.负责项目部人员、设备旳安全工作;7.参与业主等有关方面组织旳技术会议、例会等。
第三条专业工程师岗位职责1.负责监控量测和超前地质预报旳现场工作;2.整顿原始数据、组织和编制监控量测和超前地质预报汇报;3.负责本组仪器设备旳用前用后检查及平常保管、保养工作;4.负责图纸、实行方案、原始记录、汇报等资料旳保管、存档工作。
5.负责本组原始记录资料旳保管工作。
第三章隧道监控量测工作管理措施监测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必须遵守如下规定:1.原始观测值应在现场用钢笔或铅笔记录在规定格式旳外业手簿中,原始记录必须清晰、完整、精确。
特殊地质超前预报及安全监控量测
G7611都匀至香格里拉高速公路守望至红山段工程A6合同段题目:特殊地质超前预报及安全监控量测编制: 余训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都香高速公路守望至红山段A6合同段项目经理部二0一八年九月特殊地质超前预报及安全监控量测摘要:以红崖山斜井为例。
特殊地质超前预报及安全监控量测是新奥法的重要部分。
在斜井施工中,通过对斜井围岩动态的预报和临测(洞门段还应对地表沉降进行观测) ,进一步查明围岩地质条件、掌握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工作状态:利用超前地质预报和安全监控量测结果调整设计支护参数,指导施工:预见事故和险情,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确保斜井安全,达到斜井施工安全、节约工程投资的目的。
引言:本隧道岩溶较为发育,地下水丰富,隧道超前预报处预报隧道前方的溶洞或暗河情况,还应预报隧道顶部、边墙侧、底板(仰拱)底下等空间部位岩溶发育情况,以使制定切实可行的处治方案,以防隧道营运后发生岩溶突水事故。
岩溶隧道采用地震仪等设备探测出掌子面前方100~150米范围内的不良地质体的准确属性、较准确位置与空间分布规模。
在以上基础上,如有必要,利用地质雷达等设备进一步探测学子面前方30米范围内的不良地质体的属性、位置与空间分布规模,提高探测预报精度。
对已开挖段落,应采用地质雷达探明隧道底板以下15m范围内的岩溶发育情况,对可能存在的岩溶部位,应进行钻孔验证。
目录1.工程概况 (3)2. 特殊地质超前预报方案 (3)2.1超前地质主要内容 (3)2.2超前地质预报方法 (3)2.2.1地质条件简单情况下C1级超前地质预报方法 (3)2.2.2地质条件较复杂情况下C2级超前地质预报方法 (3)2.2.3地质条件复杂情况下C3级超前地质预报方法 (3)2.3超前地质预报工作顺序 (4)3.监控量测项目 (4)3.1必测项目 (4)3.2选测项目: (4)4.量测数据处理与应用 (5)1.工程概况红崖山斜井运营通风方式采用机械通风、斜井辅助排烟,分别设置1座排烟斜井,红崖山斜井根据斜井区的地形、地质条件、交通条件、综台斜井通风和施工组织等因素,将风机房设于地面。
隧道工程超前地质预报管理办法
隧道工程超前地质预报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项目分部管段内隧道工程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充分发挥超前地质预报对隧道设计和施工的指导作用,确保隧道工程质量安全,依据《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铁建设〔2008〕105号)、《关于进一步明确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隧道设计施工有关技术规定的通知》(铁建设〔2010〕120号)、《关于进一步加强铁路隧道设计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铁技〔2010〕352号)、《关于进一步加强铁路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的通知》(铁建设函〔2006〕340号)、《加强铁路隧道工程安全工作的若干意见》(铁建设〔2007〕102号)、《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200号)、《关于铁路高风险隧道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工管质〔2011〕36号)、《铁路建设工程风险管理技术规范》(铁总建设〔2014〕131号)及项目隧道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超前地质预报的目的是通过地质调查、物探、超前地质钻探、超前导坑等综合手段,进一步查清隧道开挖工作面前方工程、水文及不良地质等信息,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几率和危害程度,保证隧道工程质量安全。
第三条超前地质预报应按照超前地质预报设计,合理选择预报或监控手段,遵循科学、准确、及时、经济的原则。
第四条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是保证隧道施工安全、优化工程设计、实现施工信息化的重要基础。
通过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可以进一步查清因前期地质勘察工作的局限而难以探查的、隐伏的重大地质问题,及时掌握和反馈隧道地质条件信息,调整和优化隧道设计参数、防护措施,为优化隧道施工组织、制定施工安全应急预案、控制工程变更设计提供依据。
第五条抓好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可以预防各类突发性地质灾害,降低地质灾害发生机率,有效规避工程建设风险,实现铁路工程质量、安全、工期、环境和投资控制目标。
第六条本分部隧道地质条件复杂,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的重点内容主要有:不良地质、地质构造(特别是断层破碎带、节理密集带、褶皱轴等影响岩体完整性的构造发育情况)、地层岩性(特别是对软弱夹层、破碎地层及特殊岩土等)和地下水(特别是对岩溶管道水、富水断层、富水褶皱轴及富水地层等)。
隧道工程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指南
隧道工程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指南1、超前地质预报(1)预报内容①地层岩性。
特别是对软弱夹层、破碎地层、煤层及特殊岩土的预测预报。
②地质构造。
特别是对断层、节理密集带、褶皱轴等影响岩体完整性的构造发育情况的预测预报。
③不良地质。
特别是溶洞、暗河、人为坑洞、放射性、有害气体及高地应力等发育情况的预测预报。
④地下水。
特别是对岩溶管道水、富水断层、富水褶皱轴及富水地层等的预测预报。
(2)预报方法①超前地质预报方法按预报原理可分为地质分析法、钻探法、物探法和超前导坑法。
A、地质分析法。
包括地层分界线、构造线,地下和地表相关性分析、地质作图等。
B、钻探法。
包括深孔水平钻探、5-8m加深炮孔探测及孔内摄影。
C、物探法。
包括地震波反射法、声波反射法、电磁波反射法、红外探测法等。
D、超前导坑法。
包括平行超前导坑法、正洞超前导坑法。
②超前地质预报按预报长度可分为长距离预报(大于200m),中长距离预报(30~200m)和短距离预报(小于30m).③超前地质预报按采用的预报手段数量可分为单一方法地质预报和综合超前地质预报。
(3)预报分级①根据地质灾害对隧道施工安全的危害程度,分为以下四级:A级存在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段,如大型暗河系统,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带,软弱、破碎、富水、导水性良好的地层和大型断层破碎带,特殊地质地段,重大物探异常地段,可能产生大型、特大型突水突泥地段,诱发重大环境地质灾害的地段,高地应力、瓦斯、天然气、放射性问题严重的地段以及人为坑洞等。
B级中、小型突水突泥地段,物探发现存在较大异常地段、断裂带等。
C级水文地质条件较好的碳酸盐岩及碎屑岩地段、小型断层破碎带,发生突水突泥的可能性较小。
D级非可溶岩地段,发生突水突泥的可能性极小。
②不同地质风险地段的预报方式:A级预报采用地质分析法、地震波反射法或声波反射法、地质雷达、红外探测、超前水平钻探等手段进行综合预报。
首先以地质分析法进行长距离预报,然后采用中长距离地震波反射法或声波反射法和一种或几种短距离物探方法相结合进行预报,同时进行多孔超前钻探探查。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与监控量测施工作业指导及监控要点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与监控量测施工作业指导及监控要点1. 超前地质预报方法要求①隧道每一循环开挖后应及时进行地质素描,核对设计地质情况,判断围岩稳定性。
②超前水平钻探每循环钻孔长度应不低于30m,连续预报时前后两循环孔应重叠5~8m。
③TSP地震波反射法每次预报的距离宜为100~150m,连续预报时,前后两次应重叠10m以上。
④地质雷达在岩溶不发育地段每次预报距离宜为10~20m;在岩溶发育地段预报长度可根据电磁波波形确定。
连续预报时前后两次重叠不应小于5m。
⑤红外探测法每次预报的距离宜为20~30m。
连续预报前后两次重叠长度应不小于5m。
表9.3 超前地质预报方法及要求超前地质预报作业安全预防措施符合设计和技术规程的要求,作业时预防坍塌、掉快、高空作业、突水突泥及其他危险因素。
2.超前地质预报监理控制要点①按照设计给定的超前地质预报设计说明书的里程进行超前地质预报。
②检查超前地质预报报告。
检查所采用的物探、钻探手段、范围、长度、搭接长度等是否与设计相符③超前地质预报应该反馈至设计院,根据超前地质预报结果修改设计,做到动态设计、动态施工。
④超前地质预报时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一定要有人员在现场并做好相应记录。
注意,不管做那种超前地质预报前施工单位必须向现场监理报验,现场监理必须旁站并做好记录。
内容有现场人员、设备、数据采集、工作量等。
超前预报资料需保存并建立台帐。
二、监控量测监理工程师审批监控量测计划,监控量测计划应包括量测项目及方法、量测仪器的选择、测点布置、量测频率、数据处理及量测作业人员的组织等内容。
1. 地表下沉量测控制要点:浅埋隧道洞顶地表下沉量测应在隧道尚未开挖前就开始进行,借以获得开挖过程中全位移曲线。
测点和拱顶下沉量测布置在同一断面上。
测点纵向间距与隧道埋深和开挖宽度有关,横向测点一般布置在4—6倍洞室宽范围,隧道中线附近密些,外侧渐稀,间距为2~5m。
在开挖影响范围以外设置2~3个水平基点。
隧道监控量测与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建议范文
隧道监控量测与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建议1.编制依据(1)《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2)《公路隧道施工设计图》;(3)交通部《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4)交通部《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5)《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6)《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隧道基本情况沔渡隧道情况复杂,围岩以花岗岩为主,花岗岩在侵入过程局部地段存在石英砂岩捕虏体,洞身全、强风化带厚度大且差异风化强烈。
该隧道掌子面(左洞xK13+093、右洞yK12+964)出露为中风化为主的花岗岩,岩质较硬,岩体节理发育,且发育一组贯通掌子面的水平节理,综合分析应为Ⅳ级围岩。
3.监控量测与超前地质预报的目的和意义监控量测的目的和意义(1)通过监控量测了解各施工阶段地层与支护结构的动态变化,把握施工过程中结构所处的安全状态,判断围岩稳定性,支护、衬砌可靠性。
(2)保证在隧道开挖过程中依据量测断面的信息,确定不同围岩级别与支护型式的合理配置,以达到确保安全的经济的合理。
(3)用现场实测的结果弥补理论分析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把监测结果反馈设计、指导施工,为修改施工方法、调整围岩类别、变更支护设计参数提供依据。
(4)通过施工现场的监控量测,确定二次衬砌合理施作时间。
(5)通过监控量测对工程施工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的监控。
(6)通过监控量测进行隧道日常的施工管理,确保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
(7)通过监控量测了解该工程条件下所表现、反映出来的一些地下工程规律和特点,为今后类似工程或该工法本身的发展提供借鉴、依据和指导作用。
超前地质预报的目的和意义通过超前预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预报掌子面前方不良地质体的位置、产状及其围岩结构的完整性与含水的可能性,为正确选择开挖断面、支护设计参数和优化施工方案提供依据,并为预防隧洞涌水、突泥、突气等可能形成的灾害性事故及时提供信息,使工程单位提前做好施工准备,保证施工安全,同时还可节约大量资金。
隧道监控量测及超前地质预报方案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编号:012隧道监控量测及超前地质预报方案复核:目录一、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实施的重要性 0二、总体规划及组织布置 02.1 组织机构规划 02.2 人员规划 (1)2.3 时间规划 (1)三主要工作内容 (1)3.1 隧道监控量测 (2)3.2 超前地质预报 (2)四监控量测方案 (3)4.1 隧道监控量测的意义 (3)4.2 监测断面布置 (3)4.3 监控量测方法 (3)4.4 监控量测频率 (10)4.5 量测数据的传输与处理 (11)4.6 隧道监控量测资料提交 (12)4.7 监控量测质量评定 (13)五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方案 (16)5.1 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目的、意义 (16)5.2地质预报方法 (17)5.3 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方案 (21)5.4 信息反馈及成果提交 (22)5.5 超前地质预报工作质量评定 (23)六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23)七保证措施 (24)7.1 监控工作及时到位 (24)7.2 监控数据和结果准确可靠 (24)7.3 按时提交成果 (25)一、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实施的重要性根据广东省珠海市横琴新区市政道路隧道工程的设计文件可知,该工程隧道有两座,分别为一座连拱隧道及分离式隧道。
次干路市政道路DX—17#路设SD—2隧道,隧道为双向四车道小净距隧道,两洞之间净距为15~30m,其中左洞平曲线半径为4800m,右洞平曲线半径为5000m,长约2320m。
环岛西路南段设SD—1隧道,长约580米,为双向四车道的连拱隧道。
该工程区隧道地质条件主要有断层破碎带、浅埋带等地质灾害,稍有不慎,将大变形、塌方等安全事故。
因此,为降低工程施工风险,提前做好防范措施,降低施工风险,提高工程质量,做到信息化施工,对该隧道进行超前地质预报与监控量测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价值:1.提前探明前方不良地质,为采取相应的施工措施及方案提供支撑与依据。
2.预测隧道掌子面前方围岩含水情况,探明地下水的具体位置及范围,防止出现涌水、突泥等地质灾害,减少施工盲区。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及超前地质预报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及超前地质预报3.1监控量测3.1.1监控量测的目的监控量测是新奥法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隧道施工安全的信息化手段。
监控量测的目的在于掌握围岩和支护的动态信息并及时反馈,指导施工作业。
通过对围岩和支护的变位、应力量测,及时提供准确数据和可靠预测,修改支护系统设计;对已开挖、支护段的力学状态进行评价,在有险情时及时采取必要补救措施,确保隧道安全、经济、快速地施工。
监控量测是确定二次衬砌施作时机的科学技术手段;二次衬砌应在围岩和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后施作。
具体为初期支护后,按指定位置钻眼,放置测点,采用锚固剂锚固。
围岩变形量较大,流变特性明显时,要加强初期支护并及早施作仰拱和二次衬砌。
围岩和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应符合下列条件:I、各测试项目的位移速率明显收敛,围岩基本稳定;II、已产生的各项位移,已达到预计总变形量的80%以上;III、周边位移速率小于0.2mm/d,或拱顶下沉速度小于0.15mm/d。
通过监控量测可达到:3.1.1.1早预报,通过地质预报,作好各种预案,为施工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3.1.1.2监控量测(包括拱顶下沉、水平收敛、底板变形、地表下沉等),通过数据分析,对围岩支护体系的稳定情况作出判断,采取对策,确保结构稳定,特别对浅埋偏压地段,以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3.1.1.3对开挖后自稳程度很差的围岩,喷射砼尚未达到一定强度即趋失稳的围岩,监控量测能够及时发现喷锚后围岩变形量超过设计允许值以及发生突变,做到及时加强临时支护。
3.1.1.4对洞内拱顶和地表布置的测点定期观测,能够发现洞内和地表位移值等于或大于允许位移值,以及地面或洞内出现裂缝,必须立即通知作业人员撤离现场,待制定处理措施后再施工。
3.1.2监控量测项目根据隧道浅埋、围岩破碎、地质条件差的特点,选择以下监控量测项目:洞内外观察(包括地质观察、支护状况观察)、地表下沉量测、净空收敛、拱顶下沉量测。
3.1.3量测断面间距和量测频率3.1.3.1量测断面的间距(1)拱顶下沉及周边收敛量测断面间距见表3-1表3-1拱顶下沉及周边收敛量测断面间距表(2)地表下沉断面间距见表3-2表3-2地表下沉断面间距表注:B表示隧道开挖宽度地表下沉、拱顶下沉预净空收敛量测在同一断面内进行。
超前地质预报与监控量测在隧道中的应用
0m- 0m 山脊最 高点高程 19 7 5m, 1 . 相对 高差 8 7 5m。隧址 区地处 斜坡 接受到 的信号进行分 析。该种方法对掌 子面后 3 -4 范 围 6 . 进行预报分析 , 具有较高的准确率 。 中下部 , 地形坡度 2 。 0 , 坡 上冲 沟狭 窄 、 3 ~4 。斜 深切 , 岩 多在 沟 基
信息在量和质上都有 一定 的局 限 。因此一般 的做 法是 在初 步 的
隧址区地下水类 型 主要 为第 四系孔 隙水和基 岩裂 隙水 。大
设计 中, 以初 步调查 的结 果 和过去 施工 的经 验为基 准 , 进行 支护 气降水是隧址 区地下水 的主要补 给来源 。 洞身段 围岩 以千 枚岩 为主 , 千枚 岩为抗 风化 、 水浸 能力 较 抗 构造设计 。隧道施工 中的洞 内外 观察 、 超前地质 预报 以及 监控量 测直接能左右 隧道设计 、 施工 , 占有极其重要 的地位 。
足施工要求 , 我们在运城绕城高速公路 L 合同段运三跨线 桥的 喂梁后 , 两起 吊小车开始运粱 , 将梁运 至架桥 机前跨位 置 , 横 施工 中取得 了很好 的效果 , 受到业主 、 监理 的一致好评 。 移架桥机 , 将梁 运至待 架梁支 座 的上方 , 梁体 中心线 与支 座 中 参 考 文 献 : 使
关键词 : 超前地质预报 , 监控量测 , 成果 分析 , 动态设计
中图 分 类 号 : 4 2 1 U 5 .1
在隧道的设计 、 施工 中 , 须 充分 准确地 获得 影响 围岩 动态 中 出露 。 必 的地质信息 。但 由于隧道为一地下 的管状 空间结构 , 山岭 隧道埋 隧址 区地表 为第 四系全 新统 崩坡积 层 、 滑坡堆 积层 , 冲沟 沟 为侏 罗纪益 门组 、 叠 系 白果湾 组及前 震旦 三 深很大 , 以在前期 实施 的隧 道全 线 的详 细地 质条 件调 查 中, 所 受 床及岩坡基 岩出露 , 经济和调查技术方面 的限制 , 初步设计 阶段得 出的有关地 质条件 系会理群组地层 。
2021年一建公路章节考点精析 1B414020 隧道地质超前预报和监控量测技术
2021年一级建造师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考点精析1B414020隧道地质超前预报和监控量测技术1B414021隧道地质超前预报1B414022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技术1B414021隧道地质超前预报三、公路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方法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方法主要有:地质调查法、超前钻探法、物理勘探法(TSP法、TGP法和TRT法)、超前导洞法、水力联系观测。
1、地质调查法是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的基础,适用于各种地质条件隧道超前地质预报,调查内容应包括隧道地表补充地质调查和隧道内地质调查。
2、物理勘探法适用于长、特长隧道或地质条件复杂隧道的超前地质预报,主要方法包括有弹性波反射法、地质雷达法、陆地声纳法、红外探测法、瞬变电磁法、高分辨直流电法。
3、TSP法适用于各种地质条件,对断层、软硬接触面等面状结构反射信号较为明显,每次预报的距离宜为100~150m,连续预报时,前后两次应重叠10m以上。
4、地质雷达法适用于岩溶、采空区探测,也可用于探测断层破碎带、软弱夹层等不均匀地质体。
5、超前水平钻探每循环钻孔长度应不低于30m,连续预报时,前后两循环孔应重叠5~8m;可能发生突泥涌水的地段,超前钻探应设孔口管和出水装置,防止高压水突出;富含瓦斯的煤系地层或富含石油天然气地层应采用长短结合的钻孔方式进行探测。
6、富水构造破碎带、富水岩溶发育地段、煤系或油气地层、瓦斯发育区、采空区以及重大物探异常地段等地质复杂隧道和水下隧道必须采用超前钻探法预报、评价前方地质情况。
7、超前导洞法可采用平行超前导洞法和隧道内超前导洞法,两座并行隧道可根据先行开挖的隧道预测后开挖隧道的地质条件。
8、当隧道排水或突涌水对地下水资源或周围建(构)筑物产生重大影响时,应进行水力联系观测。
四、公路隧道地质超前预报的分级根据地质灾害对隧道施工安全的危害程度,地质灾害分为以下四级:A级:存在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段,如大型暗河系统,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带,软弱、破碎、富水、导水性良好的地层和大型断层破碎带,特殊地质地段,重大物探异常地段,可能产生大型、特大型突水突泥地段,诱发重大环境地质灾害的地段,高地应力、瓦斯、天然气问题严重的地段以及人为坑洞等。
《贵州公路隧道施超前预报及监控量测管理规定》
附件贵州省公路隧道施工地质预报及监控量测工作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公路隧道施工地质预报(以下简称地质预报)是指在分析既有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地质调查、物探、超前地质钻探、超前导坑等手段,对隧道开挖工作面前方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及不良地质体的工程性质、位置、产状、规模等进行探测、分析判释及预报,并提出技术措施建议,以优化设计指导施工,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机率和危害程度。
第二条公路隧道施工监控量测(以下简称监控量测)是指隧道施工过程中对围岩、地表、支护结构的变形和稳定状态,以及周边环境动态进行的经常性观察和量测工作,通过对观察和量测结果的分析、判断,评价观察量测对象的稳定性、安全性,以验证、修改设计参数,并指导施工。
第三条地质预报及监控量测是隧道设计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隧道施工作业中关键的重要作业环节,是施工中不可缺少的关键工序,应作为必备工序纳入施工组织管理。
第四条地质预报预判成果及监控量测成果要及时反馈,以实现施工动态信息化、优化工程设计,提前及时主动采取相应的加固处理措施,确保隧道结构、施工安全。
第五条瓦斯隧道地质预报及监控量测除按本规定执行外,还必须按照《贵州省高速公路瓦斯隧道设计技术指南》(试行)、《贵州省高速公路瓦斯隧道施工技术指南》(试行)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六条地质预报及监控量测工作涉及建设、勘察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参建各方既要明确分工又要协调配合。
第七条地质预报及监控量测实施单位应具备交通行业相应资质,取得相关参数计量认证证书,并按相关要求到质监机构进行备案。
第二章各参建单位职责第八条建设单位职责(一)在招标、合同文件中明确地质预报及监控量测工作内容,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工作内容及工作量。
(二)制订地质预报及监控量测管理制度,各项目应按本规定细化各单位职责和工作流程,协调处理各参建单位之间的工作关系。
(三)项目业主负责审批地质预报、监控量测大纲及实施细则。
(四)对地质预报及监控量测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隧道工程超前地质预报与监控量测
隧道工程超前地质预报与监控量测5.1 超前地质预报5.1.1 一般规定1.超前地质预报是保证隧道施工安全的重要环节和重要技术手段。
要将超前地质预报作为隧道施工的一道工序,纳入施工组织设计。
根据隧道的长短和地质复杂程度,有针对性地编写超前地质预报方案。
2.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应达到下列主要目的:(1)在施工前期地质勘察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查明掌子面前方一定范围内围岩的地质条件,进而预测前方不良地质以及重大地质问题。
(2)为信息化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3)为降低地质灾害发生风险提供预警。
(4)为编制交竣工文件提供地质资料。
3.超前地质预报应包含下列主要内容:(1)地层岩性预测预报,特别是对软弱夹层、破碎地层、煤层及特殊岩土的预测预报。
(2)地质构造预测预报,特别是对断层、节理密集带、褶皱构造等影响岩体完整性的构造发育情况预测预报。
(3)不良地质预测预报,特别是对溶洞、暗河、人为坑洞、放射性、有害气体、高地应力、高地温等发育情况的预测预报。
(4)地下水预测预报,特别是对岩溶管道水及富水断层、富水褶皱轴及富水地层中的裂隙水等发育情况的预测预报。
4.超前地质预报按预报距离可分为3类,见表5-1。
5.超前地质预报分级见表5-19。
表5-1 超前地质预报按预报长度分类表5.根据隧道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和复杂程度、地质因素对隧道施工影响程度、诱发环境问题程度等,针对不同类型地质问题,按本书选择不同方法和手段,分段、分级进行超前地质预测预报。
6.施工过程中应将开挖揭露的地质情况与多方法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对比印证,提高预报准确率和精度,动态调整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分级、方法、手段。
7.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的试验检测单位应具备交通运输部公路工程综合甲级或桥隧专项资质,超前地质预报从业技术人员应持隧道工程或桥隧工程试验检测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并掌握基本水文地质知识。
仪器设备的种类、性能精度及效率应能满足预报和工期的要求。
8.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按图5-1所示的工作程序进行。
隧道超前预报及质量监控地质雷达系统技术方案
隧道超前预报及质量监控地质雷达系统技术方案1.引言地质雷达系统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工程监测技术,它可以通过无线电波来探测地下的岩层结构和地质环境。
在隧道工程中,地质雷达系统可以用于超前预报和质量监控,以减少工程风险和提高施工效率。
本文将介绍一个隧道超前预报及质量监控地质雷达系统技术方案。
2.技术原理地质雷达系统利用无线电波的反射和散射特性来探测地下物体的位置和性质。
当无线电波与地质体相互作用时,会产生反射和散射现象。
地质雷达系统通过接收和分析这些波的回波信号来反推出地下地质体的特征和结构。
3.系统设计(1)发射和接收器件:地质雷达系统需要一个发射器和一个接收器,发射器用于发出无线电波,接收器用于接收回波信号。
发射器需要能够产生高频率和高功率的无线电波,接收器需要能够高灵敏度地接收和放大回波信号。
(2)信号处理和图像重建:接收到的回波信号需要经过一系列的信号处理和图像重建步骤,才能得到地下岩层的结构和特征。
这些步骤包括数据滤波、时频分析、图像处理等。
(3)数据传输和显示:地质雷达系统需要将处理后的数据传输到监测中心进行分析和展示。
数据传输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实现,显示可以采用图像或图形等形式。
(4)监测中心系统:监测中心系统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来实现,负责接收和处理来自地质雷达系统的数据,并生成监测报告和预警信息。
4.系统应用(1)超前预报:地质雷达系统可以在隧道开挖前进行预测,确定隧道前方的岩层结构和特征,并探测出潜在的地质隐患。
这样可以帮助工程师做好施工计划和安全措施,减少事故风险。
(2)质量监测:地质雷达系统可以在隧道开挖过程中进行实时监测,探测出隧道墙壁和顶板的稳定性和质量。
如果发现问题,可以及时采取修复措施,确保隧道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3)数据分析与管理:地质雷达系统可以将监测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实现历史数据的长期管理和分析。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提取出地下地质体的规律性和趋势性,为隧道工程的优化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中铁隧道研究院-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
铁路隧道地质超前预报第六标段**隧道预报大纲及实施方案2009-9-30目录1**隧道概况 (1)2工程地质条件 (1)2.1地质概况 (1)2.2 地层岩性 (2)2.3 地质构造 (2)2.4 水文地质与气象特征 (3)2.5 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现象 (3)2.6环境工程地质 (4)2.7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5)3超前地质预测预报目的与设计 (5)3.1超前预报目的 (5)3.2超前地质预报设计 (5)4编制依据 (6)5地质超前预报方法及程序 (7)5.1地质预报方法及要求 (7)5.2预报内容 (8)5.3预期目标 (8)5.4预报阶段 (9)5.5预报频率 (10)5.6预报程序 (10)6投入的仪器设备 (11)7质量管理及保证措施 (12)7.1地质调查法管理 (12)7.2红外探测法 (15)7.3地震波反射法(TSP) (16)7.4地质雷达法 (20)8预报重点及方案措施 (22)8.1断层预报 (22)8.2岩溶预报 (23)8.3其他 (25)1**隧道概况**铁路是西南地区通达华南沿海地区的重要区际铁路通道,跨黔、桂、粤三省区,由位于贵州省贵阳市的贵阳北站引出,经龙里、穿斗篷山至都匀,而后由三都沿都柳江经榕江、从江进入广西自治区,跨融江和焦柳铁路经柳州市三江,穿天平山隧道经桂林后跨漓江经恭城、钟山、贺州进入广东省境内,经怀集,跨北江,经肇庆、三水、佛山进入广州枢纽新广州客站。
正线长度857.016km,其中贵州省境内300.915 km,广西自治区境内348.568 km,广东省境内207.533 km。
胡山隧道里程为:DK430+495- DK434+608。
主要技术标准:(1)铁路等级:Ⅰ级;(2)正线数目:双线;(3)限制坡度:贵阳至贺州段9‰、加力坡18‰,贺州至广州段9‰;(4)最小曲线半径:3500m;(5)牵引种类:电力;(6)牵引质量:4000t;(7)到发线有效长度:850m,双机地段880m;(8)闭塞类型:自动闭塞;(9)正线线间距:4.6m;(10)建筑限界:满足开行双层集装箱列车运输要求。
隧道监控量测管理与TGP隧道地质超前预报
河南建材2023年第4期隧道监控量测管理与TG P隧道地质超前预报史振华山西离隰高速公路有限公司(033000)摘要:文章通过介绍工程情况及围岩衬砌参数,重点分析了监控量测管理与T G P隧道地质超前预报。
研究表明,施工前由技术人员进行监控量测技术交底并对监控量测点的密度、埋设部位、埋设要求进行详细说明,且当洞口段围岩情况较差时增加监控量测点的量测频率和埋设密度。
大力开展隧道、防排水、混凝土构件质量通病治理攻坚行动,抓好重点工序的工艺改进和技术创新工作。
关键词:隧道;监控量测;地质超前预报0前言根据隧道监控与地质预报设置现场预测小组,由咨询专家进行不定期技术指导,提供技术服务。
项目部由8~10人组成,负责组织各隧道的预测及管理工作。
这些工作包括现场人员安排和管理、隧道预测方案的制订和实施、组织现场预测、资料的报告编写分析整理、与承包人的联系与协调,并及时解决工程中的问题。
1工程情况及围岩衬砌参数隧道围岩级别变化频繁,施工采用开挖面地质素描方法、TG P/TSP超前地质预报系统和超前探孔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并在隧道遇有异常或明显不良地段围岩时采用水平钻进行超前预测。
项目主要工程量如下。
土石方工程:路基挖土方32.7万m3,挖石方51.2万m3,路基填土方19.7万m3,填石方26.1万m3(已扣减台背8万m3)。
防护排水工程:片石混凝土防护9.52万m3,混凝土2.93万m3。
级配碎石水稳42.12万m2,透层21.37万m2,稀浆封层21.37万m2,黏层20.85万m2,沥青混凝土41.84万m2。
全线桥梁共13座,其中大桥1202m/7座、中桥291m/4座、小桥40.06m/2座。
其中,桩基4033m/211根,承台、系梁76个,盖梁、台帽87个,墩柱、肋板137个,预制T梁327片,空心板28片。
全线涵洞、通道共计1186m/67道,其中盖板涵743.9m/42道、圆管涵360.5m/22道,箱涵81.6m/3道。
偏压小净距段隧道的超前地质预报及监控量测
Z + 0 段 雷达 反射较 弱 ,反射波 振较 小 ,综 合推 断该 K6 3 7 段 围岩较 破 碎 ,节理 裂 隙较 发 育 ,呈镶 嵌碎 裂 状 结 构 , 围岩稳 定性较 差 ,围岩 等级 综合 推断 为v 。 级
福 建省 高速 公路 建 设过 程 中 ,已经将 隧道 超 前地 质 预 报和 监控 量 测工 作纳 入专 题 开展 ,由业 主单 独 委托 具
有相 应 资质 的单 位 单独 进行 ,服 务隧 道 的施 工。
本 文以 西焙岭 隧 道 为背景 ,通 过偏 压 小净 距段 的超
前地 质 预报 和监 控 量测 ,证 明超 前地 质预 报和 监控 量 测 工作 在预 测 围岩 稳定 性方 面 的有效 性 ,体现 了 超 前地 质
护 ,环 向 间 距4 c 0 m,长 45 .m,1 。 ;初 期 支 护 为 喷 5角 C5 2 早强 混 凝 土 ,厚 度2 c 6 筋 网 ,间 距 2 c 4m; 钢 0 mx 2c 0 m;拱 部 及 边 墙 设 置 ‘ 5 杆 ,长 35 ,梅 花 形 布 P 锚 2 . m
MHz 的屏 蔽 天线 ,探 测 时 掌 子 面 的 里 程 桩 号 为 Z + K6
2 7,掌 子 面 上 共 布 设 2 水 平 测 线 ( 、低 各一 条 ) 8 条 高 , 其 中 ,掌子 面地 质情 况请 参见 图2 。
力 状 态 的 监 测 ,以 验 证 支 护 结 构 是 否 具 有 足 够 的 安 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隧道监控量测与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建议1.编制依据(1)《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2)《公路隧道施工设计图》;(3)交通部《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4)交通部《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5)《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6)《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隧道基本情况沔渡隧道情况复杂,围岩以花岗岩为主,花岗岩在侵入过程局部地段存在石英砂岩捕虏体,洞身全、强风化带厚度大且差异风化强烈。
该隧道掌子面(左洞xK13+093、右洞yK12+964)出露为中风化为主的花岗岩,岩质较硬,岩体节理发育,且发育一组贯通掌子面的水平节理,综合分析应为Ⅳ级围岩。
3.监控量测与超前地质预报的目的和意义监控量测的目的和意义(1)通过监控量测了解各施工阶段地层与支护结构的动态变化,把握施工过程中结构所处的安全状态,判断围岩稳定性,支护、衬砌可靠性。
(2)保证在隧道开挖过程中依据量测断面的信息,确定不同围岩级别与支护型式的合理配置,以达到确保安全的经济的合理。
(3)用现场实测的结果弥补理论分析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把监测结果反馈设计、指导施工,为修改施工方法、调整围岩类别、变更支护设计参数提供依据。
(4)通过施工现场的监控量测,确定二次衬砌合理施作时间。
(5)通过监控量测对工程施工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的监控。
(6)通过监控量测进行隧道日常的施工管理,确保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
(7)通过监控量测了解该工程条件下所表现、反映出来的一些地下工程规律和特点,为今后类似工程或该工法本身的发展提供借鉴、依据和指导作用。
超前地质预报的目的和意义通过超前预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预报掌子面前方不良地质体的位置、产状及其围岩结构的完整性与含水的可能性,为正确选择开挖断面、支护设计参数和优化施工方案提供依据,并为预防隧洞涌水、突泥、突气等可能形成的灾害性事故及时提供信息,使工程单位提前做好施工准备,保证施工安全,同时还可节约大量资金。
所以隧洞超前预报对于安全科学施工、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周期、避免事故损失、节约投资等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隧道监控量测与超前地质预报的内容与方法监控量测的内容(1)工作面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观察和描述:包括围岩类别名称,风化变质情况,断层、层理、节理等结构面的分布、走向、产状及频率,有无偏压或膨胀地压,工作面及毛洞自稳情况,地下水情况及影响等内容,并以表格和素描形式记录。
(2)工作面附近初期支护状态观察和已成洞的支护效果观察:包括锚杆锚固效果,喷层开裂部位、宽度、长度及深度,模筑混凝土衬砌的整体性,防水效果等,也以表格和素描形式记录下来。
根据各隧道穿越地层地质、隧道埋深以及隧道施工方法等具体情况,为及时提供施工所需的围岩稳定程度和支护结构的状态,以保证施工安全,提高施工效率,拟将施工监测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
监控量测项目及方法见表1。
表1 监控量测项目及方法序号项目名称方法及工具布置量测间隔时间1~15天16天~1个月1~3个月大于3个月必测项目1 地质和支护状况观察岩层、岩性,结构面产状及支护裂缝观察或描述,数码相机、地质罗盘及规尺等开挖后及初期支护后进行每次爆破后进行观察2 周边位移量测各种类型的收敛计每5~50m一个断面,每断面2~6对测点1~2次/天1次/2天1~2次/周1~3次/月3 拱顶下沉水准仪、水准每5~50m一1~2次/天1次/2天1~2次/周1~3次/月量测尺、钢尺或测杆个断面,每断面2~6对测点4 地表下沉量测水准仪、塔尺当2H b每5~50m一个断面,每断面至少7个测点。
中线每5~20m一个测点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2B,1~2次/天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5B,1次/2天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5B,1次/周选测项目5 锚杆内力量测锚杆测力计每一环检测1根锚杆6围岩内部位移量测(洞内设点)洞内钻孔安设单点、多点杆式或钢丝位移计每一级围岩段选一断面,每断面3-11个测点1~2次/天1次/2天1~2次/周1~3次/月7围岩内部位移量测(地表设点)地表钻孔安设各类位移计每一级围岩段选一断面,每断面3-11个测点同地表下沉要求8围岩压力及支护间压力量测各种类型压力盒每一级围岩段选一组,每组3—5个测点1~2次/天1次/2天1~2次/周1~3次/月9支护、衬砌内应力、表面应力及裂缝量测各类混凝土内应变计、应力计、测缝计及表面应力解除法每一级围岩段选一组,每组2-5个断面,每断面7—11个测点1~2次/天1次/2天1~2次/周1~3次/月10 钢支撑内力量测各种类型压力盒采用钢支撑地段每10榀钢拱支撑一对测力计1~2次/天1次/2天1~2次/周1~3次/月监控量测的频率除按照表1中常规量测频率外,为更好的反映隧道施工实时动态,还应按照位移速度确定量测频率。
量测频率原则上采用两种方法确定的较高值。
按照位移速度确定量测频率的标准见表2。
表2 按照位移速度确定量测频率位移速度(mm/d) 监控量测频率>52次/d1~5 1次/d0.5~1 1次/2~3d0.2~0.5 1次/3d<0.21次/7d4.1必测项目必测项目包括围岩地质和支护描述、地表沉降观测、拱顶下沉量测、周边收敛量测。
这类量测是为了确保在施工过程中的围岩稳定和施工安全而进行的经常性量测工作。
量测密度大,工作量大,量测信息直观可靠,贯穿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对监视围岩稳定、指导设计和施工有巨大的作用。
土建施工完成量测工作亦告结束。
其布置原则是根据隧道不同的地质条件、施工方法设置,但不能少于《公路隧道施工规范》的规定。
必测项目的量测手段和方法如下:(1) 地质及支护状况观察在隧道掌子面每次爆破后通过肉眼观察以下内容:岩石的岩性特征包括颜色、成分、结构、构造;节理性质、组数、间距、规模,节理裂隙的发育程度和方向性,断面状态特征;断层的性质、产状、破碎带宽度、特征;地下水类型,涌水量大小、涌水位置、涌水压力、水的化学成分,湿度等;开挖工作面的稳定状态,顶板有无剥落现象。
开挖后已支护段观察以下内容:初期支护完成后对喷层表面的观察以及裂缝状况的描述和记录;有无锚杆被拉脱或垫板陷入围岩内部的现象;喷混凝土是否产生裂隙或剥离,要特别注意喷混凝土是否发生剪切破坏口;有无锚杆和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钢拱架有无被压屈现象;是否存在底鼓现象。
所有项目的观察应做到及时,对观察结果的描述和记录应详细,必要时还应进行拍照。
具体实施时可以填写如下隧道掌子面地质状况素描记录卡(表3)。
(2) 隧道拱顶下沉量测拱顶下沉量测采用精密水准仪(精度0.1mm)、钢圈尺及精密因瓦水准尺进行量测。
在隧道开挖毛洞的拱顶设置带挂钩的预埋件作为测桩,埋设前先用小型钻机在待测部位成孔,然后将测桩放入,用快凝水泥或早强锚固剂固定,测桩头需设保护罩。
对于较差的围岩,锚桩可在锚喷支护后布置。
(3) 隧道围岩周边收敛量测围岩周边收敛可采用收敛仪进行量测。
在预设点的断面,隧道开挖爆破以后,沿隧道周边有代表性部位分别埋设测桩。
测桩的埋设方法和拱顶下沉测桩的埋设方法相同。
围岩周边收敛与拱顶下沉布置在同一断面上,以便进行数据分析。
隧道拱顶下沉和围岩周边收敛断面测点布置如图1。
图1 隧道台阶法开挖周边收敛及拱顶下沉量测断面布置图(4) 地表沉降观测地表沉降观测用精密水准仪进行。
在隧道洞口浅埋地段,沿隧道轴线方向布设量测断面,断面间距根据地形条件确定,一般为10m~20m左右。
在选定的量测断面区域,首先应设一个通视条件较好、测量方便、牢固的基准点(基准点位置应在地表沉降影响区以外)。
地面测点布置在隧道轴线及其两侧,每个断面测点一般为7个以上,横向间距3m左右,在隧道中线附近测点应适当加密。
当两表3 隧道掌子面地质状况素描记录卡工程名称位置里程评定距洞口距离(m)岩性完整状态地质构造影响度轻微较重严重很严重完整地质结构面间距(m)>1.5 0.6~1.5 0.2~0.6 0.06~0.2 <0.06延伸性较差差中等好极好较完整粗糙度明显台阶状粗糙波纹状平整光滑平整光滑有擦痕较碎张开性(mm)密闭<0.1部分张开0.1~0.5张开0.5~1.0无充填张开>1.0黏土充填破碎风化程度未风化微风化弱风化中等风化强风化松散简要说明施工情况地下水渗水量[L/(min.10m)] 干燥<25偶有渗水25~125经常渗水干燥或湿润偶有渗水经常渗水埋深H=围岩级别ⅠⅡⅢⅣⅤⅥ备注掌子面素描观测人日期编录人日期隧道之间间距较小,可能存在相互影响时,量测范围应适当加宽。
测点应埋水泥桩,测量放线定位,用精密水准仪量测。
隧道开挖距测点前30m 处开始量测,隧道开挖超过测点20m 、并待沉降稳定以后停止量测。
地表下沉测点布置见图2、3和4。
4×(3~4m)隧道中线推测滑移面4~5m地面线测点桩4~5m 4×(3~4m)5~30m45°45°推测滑移面图2 隧道地表下沉量测断面布置图4×(3~4m)隧道中线推测滑移面4~5m地面线测点桩4~5m4×(3~4m)5~30m隧道中线根据实际距离布置推测滑移面图3 隧道小净距段地表下沉量测断面布置图4×(3~4m)隧道中线推测滑移面4~5m 地面线测点桩4~5m4×(3~4m)5~30m隧道中线4×(2.5~3m)推测滑移面图4 连拱隧道地表下沉量测断面布置图4.2选测项目选测项目包括围岩内部位移量测、锚杆轴力量测、围岩与喷射混凝土间接触压力量测、喷射混凝土与二次衬砌间接触压力量测、喷射混凝土内应力量测、二次衬砌内应力量测、钢支撑内力量测、衬砌裂缝及表面应力量测。
这类量测是必测项目的拓展和补充,是对特殊地段、或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量测,以便更深入地掌握围岩稳定状态与支护效果。
对未开挖地段提供参考信息,指导未来设计和施工。
选择项目安装埋设比较麻烦,量测项目较多、时间长、费用较大,但工程竣工后还可以进行长期观测。
这类项目量测主要选择隧道地质和结构复杂、特殊的地段进行。
断面及测点的布置应优先考虑围岩具有代表性、施工方法和支护参数发生变化地段。
选测项目的量测手段和方法如下:(1) 围岩内部位移量测沿隧道围岩周边分别在拱顶、拱腰和边墙位置共打7个深孔,孔深3.7m ~5m 、孔径Ф50,采用5点杆式多点位移计量测,一个断面共35个测点。
量测断面尽可能靠近掌子面,及时安装,测取读数。
35°35°35°35°35°35°54321543215432154321543215432154321多点位移计图5 隧道围岩内部位移量测布置图(2) 喷射混凝土应力量测沿隧道的拱顶、拱腰、边墙顶及边墙底喷射混凝土内布置7个测点,每测点测试环向和切向应力,共埋设14个应变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