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加减法的关系∣西师大版语文
四年级数学上册 加减法的关系教案 西师大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法的关系教案西师大版教学内容:1. 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关系。
2. 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3. 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探索加减法的关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 加法和减法的关系。
2. 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教学难点:1. 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关系。
2. 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加法和减法的定义。
2. 提问:加法和减法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二、新课(15分钟)1. 讲解加法和减法的关系。
a. 加法:将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b. 减法:已知两个数的和和一个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
2. 讲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a. 加法交换律:加法中,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c. 减法的性质:减法中,被减数和减数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差不变。
3. 举例说明加减法的关系和运算规律。
三、练习(10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2. 教师讲解答案,并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关系。
四、总结(5分钟)1. 学生总结加减法的关系和运算规律。
2. 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五、拓展(10分钟)1. 引导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分享解答过程和答案。
3. 教师给予指导和建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加法和减法的关系以及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练习环节,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并适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在拓展环节,鼓励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六、应用题解析(15分钟)1. 展示应用题案例,如购物场景、分配物品等。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减法的关系3篇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减法的关系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减法的关系精选3篇(一)教案名称:加减法的关系教学目标:1. 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关系。
2. 学会运用加减法的关系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1. 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
2. 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关系。
教学准备:1. 教材《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2. 数学实物教具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回忆加法和减法的定义和运算法则。
步骤二:加法和减法的定义与运算法则(10分钟)1. 对加法的定义和运算法则进行讲解,例如:4+3=7。
2. 对减法的定义和运算法则进行讲解,例如:7-3=4。
3. 强调加法和减法是相互联系的,加法可以帮助减法运算,减法也可以帮助加法运算。
步骤三:加减法的关系(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加法和减法的关系,例如:7-3=4,那么7=4+3。
2. 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加法和减法的关系进行计算,例如:小明有7颗苹果,他吃了3颗,现在还剩几颗?3. 让学生自己编写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计算式,归纳总结加减法的关系。
步骤四:巩固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相关练习题,加强加减法的练习。
2.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加减法计算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能力。
步骤五:课堂总结(5分钟)总结加减法的关系,重点强调加法和减法的相互支持和联系。
教学延伸:1. 将课堂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加减法的关系进行计算。
2. 提供更多的加减法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运算能力。
板书设计:加法和减法的关系4+3=77-3=47=4+3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定义、运算法则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导,学生能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
在课堂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例如:讲解、引导、练习等,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加减法的知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运算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更多的实例让学生进行练习。
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加减法的关系》教案 (2)
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加减法的关系》教案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并掌握加减法的关系,加深对加、减法的理解,会利用加减法关系解决相关问题。
2.培养学生初步的判断能力。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及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并掌握加减法的关系,加深对加、减法的理解,会利用加减法关系解决相关问题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初步的判断能力。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使用‘学乐师生’APP录像\录音\拍照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操作感知:1.铅笔,5支铅笔,合起来几支?列式:8+5=13(支)2.13支铅笔,去掉5支,还剩几支?列式:13-5=8(支)3.13支铅笔,去掉8支,还剩几支?列式:13-8=5(支)(1)比较三式异同发现:三个算式反映5、8、13数之间的关系。
(2)说说加、减法中各部分的名称。
(3)说说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如以加法为基础,以减法为基础)(4)揭题:加减法的关系。
二、新授(一)教学动物园里大熊猫图。
(课件出示)1.看图感知联系。
(1)“成年大熊猫有17只。
”“一共有大熊猫35只。
”“大熊猫宝宝有18只。
”①图上给了我们几条信息?②任选两条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
公园里大熊猫宝宝有18只,成年大熊猫有17只,一共有大熊猫多少只?18+17=35(只)公园里一共有大熊猫35只,成年大熊猫有17只,大熊猫宝宝有多少只?35-17=18(只)公园里一共有大熊猫35只,大熊猫宝宝有18只,成年大熊猫有多少只?35-18=17只(2)比较这三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列式:18+17=35(只)35-17=18(只)35-18=17只)①已知两个加数的和是35,其中一个加数是17,求另一个加数是多少用减法。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是多少,已知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是多少用减法)②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③我们可以利用加减法的关系进行验算。
(二)课堂活动1.根据算式,说出另外两个相关的算式。
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教案设计
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的概念和运用方法。
2.能力目标:能够通过实际生活、图形、具体物体等情境进行加减法的运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的理解和运用。
2.教学难点:运用加法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材: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2.教具:小黑板、彩色粉笔、实物模型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就上一节课所学习的“加减法概念及运算法则”,向学生复习总结,回顾加减法的定义和运算法则。
2. 引入新知1.将一些具体的实物模型放在课桌上,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加法和减法之间有什么关系?如何用加法解决减法问题?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总结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减法可以通过加法来解决。
3.引导学生思考:在加法运算中,顺序的变化对运算结果有没有影响?举例说明。
4.引入加法运算律的概念:加法运算过程中,数的顺序可以交换,结果不变。
3. 讲解并示范1.写出几个简单的加法算式,例如:3+4=7,4+3=7,引导学生发现数的顺序的变化不影响运算结果。
2.根据教材内容,讲解加法运算律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4. 示范练习1.将一些题目投影或书写在小黑板上,让学生依次进行计算,并在完成后分析运算过程和结果的关系。
2.引导学生用加法运算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如:小明手上有3元,他今天买了一个苹果花了1元,还剩下几元?5. 合作探究1.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探究练习。
每个小组设计几个运用加法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并互相交换、答题和讨论。
2.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探究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拓展练习1.在小组讨论之后,组织学生进行个人的拓展练习,提高独立解答问题的能力。
2.随机抽取几个学生上台展示自己解答的过程和答案。
加减法的关系(教案)-数学四年级上册-西师大版
加减法的关系一、教学内容:1、加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和含义;2、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的运用。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加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和含义;2、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式;解决相关的问题。
3、学生通过对新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
三、教学重点:1、加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和含义;2、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式的运用。
四、教学难点:运用加减法的关系解决相关的问题。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说出下列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17+18=35 35-17=18 35-18=172、找一找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是怎样转化的?3、板书:加减法的关系(二)新课:1、教学例1A、标出上面三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对比找出它们的关系;B、板书: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C、小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利用加减法的关系进行验算。
(三)练习1、根据48—36=12,直接写出下面算式的得数。
48—12=()36+12=()12+36=()2、根据45+75=120,直接写出下面算式的得数。
120—45=()120—75=()3、根148—56=92,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一个减法算式。
()+()=()()+()=()()—()=()4、填空。
()—56=120 330—()=150 ()+23=58由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和学生一起评讲纠错。
(四)作业布置:1、(1)根据150—80=70,直接写出下面算式的得数。
150—70=()70+80=()(2)根据60+110=170,直接写出下面算式的得数。
170—60=()170—110=()2、填一填。
3、()+420=600 78+()=100 ()—105=95120—()=80 ()+500=900 ()—200=6003、计算并验算。
260+150 560—340 358+642 345—180。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减法的关系6篇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减法的关系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减法的关系精选6篇(一)教案名称:加减法的关系适用对象:小学四年级上册学生教学目标:1. 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2. 掌握加减法之间相互转换的方法和技巧3. 能够熟练运用加减法进行计算教学重点: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及相互转换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好教材《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课本、教学课件等2. 准备好黑板、彩色粉笔或白板、马克笔等教具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识(5分钟)1. 教师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实例开始引入加减法的关系,如:小明手中有5支铅笔,他又给了小红3支铅笔,问小明手中剩下几支铅笔?2. 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小明手中原本有几支铅笔?”3. 学生回答:“5支铅笔。
”4. 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小红拿走了几支铅笔?”5. 学生回答:“3支铅笔。
”6. 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小明手中剩下几支铅笔?”7. 学生回答:“剩下2支铅笔。
”8. 教师总结,将这种情况表示为减法运算:5 - 3 = 2。
Step 2:探究加减法的关系(10分钟)1. 教师将减法运算改写为加法运算:5 - 3 = 5 + (-3) = 2。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提问:“为什么减法运算可以改写为加法运算?”3. 学生思考一会后,教师给予提示:“想想在减法运算中,被减数、减数和差分别代表什么?”4. 学生回答:“被减数就是减法中的被减数,减数就是减法中的减数,差就是减法运算的结果。
”5.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提问:“在加法运算中,被加数、加数和和分别代表什么?”6. 学生回答:“被加数就是加法中的被加数,加数就是加法中的加数,和就是加法运算的结果。
”7.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提问:“要使等式5 - 3 = 5 + (-3)成立,被减数、减数、和和加数的关系是什么?”8. 学生思考一会后,教师给予提示:“想想被减数和和、减数和加数之间有什么关系?”9. 学生回答:“被减数和和、减数和加数之间的关系是相反数的关系。
加减法的关系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教案
加减法的关系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教案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加减法的关系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景中体会加与减的互逆关系及加、减法中个各部分的关系。
2.经历加与减互逆关系和加减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的探索发现过程,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概括能力。
3.能运用加减法的关系进行验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加法、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教学准备:口算卡课本38页教学情景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预习提示:1.两个加数与和之间有什么相互关系2.被减数、减数与差之间有什么相互关系3.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中体会加与减的互逆关系。
教学过程:一、准备练习、感知关系1.操作感知:(1)8支铅笔,5支铅笔,合起来几支列式:8+5=13(支)(2)13支铅笔,去掉5支,还剩几支列式:13-5=8(支)(3)13支铅笔,去掉8支,还剩几支列式:13-8=5(支)2.探究关系(1)比较三式异同发现:三个算式反映5、8、13 数之间的关系。
(2)说说加、减法中各部分的名称。
(3)说说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如以加法为基础,以减法为基础)3.揭题:加减法的关系。
(小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的,特别是已经学过的知识,更能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所以课前应提供相关的感性材料,让学生思出有源。
)二、学习新知,理解关系教学过程:师:这里有一组信息,你能选择其中两个条件提出问题并解决吗(多媒体出示)四(1)班学生人数情况生1:四(1)班有男生17人,女生18人,一共有多少人算式是:17+18=35(人)。
(板书)生2:四(1)班有35人,男生17人,女生有多少人算式是:35-17=18(人)。
(板书)生3:四(1)班有35人,女生18人,男生有多少算式是:35-18=17(人)。
(板书)师;真不错,利用前面已学过的加减法的知识自己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并能自己解决。
加减法的关系-西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加减法的关系-西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加减法之间的联系;2.能够根据所给运算式,通过变换求得其它式子的值;3.掌握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方法;4.能够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加减法的关系;2.加减法混合运算方法。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1. 加减法关系的介绍1.让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加法和减法的算法及特点;2.引导学生思考:加法和减法有什么共同之处?3.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总结出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加法和减法是相互关联的,它们是一对相反运算。
”2. 变换求值1.列举一些例子,例如:13-6=7,13=7+6,7=13-6,6=13-7等等;2.通过上述例子,手把手教学生如何根据一个式子,变换求得其它式子的值;3.让学生自己练习,提高其对加减法关系的掌握程度。
3. 加减法混合运算1.引导学生思考:当一个式子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时,应该如何运算?2.辅导学生掌握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技巧和方法;3.让学生进一步练习混合运算,加深对于加减法的理解。
4. 实际问题解决1.通过引入实际问题的形式,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于加减法的掌握;2.例如:小明有10元钱,他去买了一只5元的铅笔盒和一支3元的笔,请问他还剩多少钱?3.让学生自己思考并解决上述问题,提高其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向导教学;2.探究式教学;3.合作学习;4.自主学习。
五、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思考程度以及习题解题情况等;2.给予鼓励和批评,激励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六、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掌握变换求值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技巧和方法,提高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增强数学智力,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西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法的关系》教案
《加减法的关系》教案【教学目标】1.从学生的生活情景出发让学生去亲历、感受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在学生经历探索发现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比较、归纳、概括能力得到培养。
3.运用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自主探究出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并能运用加减法中的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1.出示表格。
(男生人数,女生人数,全班人数。
)教师:请同学们很快说出本班男生、女生及全班人数。
学生:男生有17人,女生有18人,全班有35人。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填好表格)教师:请同学们根据表格中的信息,任选两条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
学生1:我班男生有17人,女生有18人,全班有多少人?17+18=35(人)学生2:我班有35人,男生有17人,女生有多少人?35-17=18(人)学生3:我班有35人,女生有18人,男生有多少人?35-18=17(人)教师:同学们利用学过的加减法的知识,自己不但提出了问题,还作出了正确的解答。
教师:17、18、35这三个数,在这三个算式中分别叫什么名字?同学们向它们打打招呼,叫出它们的名字来。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师:请同学们细观察,静思考,比较这三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将你的发现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教师:将你们的发现在班内交流。
学生1:求两数的和用加法计算。
教师:和等于什么数加什么数?学生2:加数十加数=和。
(板书)学生3:求加数用减法计算。
教师:你发现了求一个加数用减法的算法,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学生4:我还发现35在加法算式中叫和,在减法算式中叫被减数。
学生5:17、18在加法算式中叫加数,在减法算式中叫减数或差。
教师:聪明能干的同学们,把你们的发现用式子表述出来。
学生: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减数+差=被减数。
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2单元 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 教案2、加法运算律
2、加法运算律⏹教学内容教科书30页相关的课堂活动及练习。
加减法的关系。
⏹教学提示在教学中,引起学生的探索需要的方式很多,既可以让学生观察书上的情境图,由小松鼠算得快这一问题,引起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也可以先出示教科书上的这组题目让学生计算,有的学生可能只算一组就能得出另一组的得数,这样让学生对别的同学算得快感到好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新知打下埋下伏笔。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懂得用字母表示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经历对加法运算定律的探究、发现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生学习加法运算定律的过程中,培养其数学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经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
难点:学生对加法结合律的抽象概括,并用含字母的等式表示。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口述一个故事:大灰狼扛着两个袋子,前面一个袋子装着米,后面一个袋子装着黄豆,大灰狼跑着跑着喊累了,怎么办?啄木鸟发言说:“把黄豆放前面,米放后面,这样就不累了。
”同学们你们认为啄木鸟的想法对吗?为什么?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想法。
预设:不对,米还是那袋米,黄豆还是那袋豆子,它们的位置变了,但是总的重量没有变。
师:今天我们学了新知识之后,这道题就知道答案了。
设计意图:以学生最喜欢的故事入手,让学生进行思考。
为后面的探究埋下伏笔。
(二)探究新知1、探究加法交换律(1)教学例1师和学生交流:今天动物乐园非常热闹,老师带领小朋友们看一看它们在做什么呢?课件出示:例1这8道题小动物们要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不一会儿,小松鼠就写出了所有答案,其他小动物还在一道一道地算着,看到小松鼠算完了并得到大象老师的夸奖,小动物们傻眼了……师质疑:小松鼠为什么算的快?同学们想知道其中的奥妙吗?请观察左边和右边的算式,然后同桌两人相互说一说。
【西师大版】2019学年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第二单元第1课时 加减法的关系
第二单元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第1课时加减法的关系教材第28~291.通过对加减法应用题及加法的算理分析,理解加减的意义,能口述2.通过观察比较,知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会填加、减法算式中的3.会把加法算式改写成减法算式,会把减法算式改写成两道加法和一4.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思考,探索知识联系的态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减法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关教学过程1.教师:动物园里新运来一些熊猫,想去看看吗?(生:想)2.课件出示教材第28教师:请大家认真观察,学生1:成年熊猫有17学生2:大熊猫宝宝有18学生3:一共有大熊猫35教师:从这些信息中,学生1:成年熊猫有17只,大熊猫宝宝有18只,成年熊猫和大熊猫宝宝一共有多少只?17+18=35学生2:一共有大熊猫35只,成年熊猫有17只,大熊猫宝宝有多少只?35-17=18学生3:一共有大熊猫35只,大熊猫宝宝有18只,成年熊猫有多少只?35-18=17学生说出每个算式,教师板书。
二、学习新知,1.教师:真不错,利用前面已学过的加减法的知识自己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教师:这些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叫什么,学生1:在加法算式中,17,18叫加数,35学生2:在减法算式中,35叫被减数,17在第一道算式里叫减数,在第二道算式里叫差;18在第一道算式里叫差,在第二道算式里叫减数。
教师在生回答时板书各部分名称。
2.教师:从整体上看这3个算式,教师:现在小组讨论,观察这3个算式有什么关系,你们能比较发现学生1:我们小组发现18在减法算式里是差或者减数,在加法算式里学生2:我们发现一个加数等于和-学生3: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教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教师:那从这些加法、减法算式中,你们认为加法与减法到底有怎样学生1学生2学生3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加减法的关系。
(板书课题)三、巩固训练,1.教材第28页“课堂活动”第1同桌两人一人说一道加法算式,另一人改写成两道减法算式。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加减法的关系∣西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加减法的关系∣西师大版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加减法的关系∣西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第二单元,主要包括加减法的关系。
具体章节内容包括:1. 加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2. 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3. 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如加法的逆运算就是减法,减法的逆运算就是加法;4. 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能够熟练进行加减混合运算,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难点: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加减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如“小明有3个苹果,妈妈又给了他2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有多少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加法的意义。
2. 讲解加法:讲解加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如加法的定义、加法的运算符号、加法的计算法则等。
3. 讲解减法:讲解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如减法的定义、减法的运算符号、减法的计算法则等。
4. 讲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如加法的逆运算就是减法,减法的逆运算就是加法。
5. 例题讲解:通过一些具体的例题,讲解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如先算加法再算减法,或者先算减法再算加法等。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实际的计算练习,如给出一些加减混合运算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六、板书设计黑板上写明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如加法、减法、加减法之间的关系,以及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等。
七、作业设计(1)23 + 17 =(2)56 28 =(3)89 + 37 25 =(1)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是什么?(2)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是如何运用加减法的?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问题和例题的讲解,使学生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理解了加减法之间的关系,能够熟练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13:加减法的关系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13:加减法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加减法的关系。
2.运用加减法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互动讨论与合作合理分配任务。
二、教学内容
本节课将对加减法的关系进行深入学习,旨在通过让学生通过实际算题的过程中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并且能够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
1.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2.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
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难点,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逐渐理解加减法关系的本质。
五、教学准备
1.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材。
2.课件。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题目引入全文的内容,在有趣的界面下引入今天将要学习的知识及内涵。
2. 交流探究
通过问题发现、探究、求解的程序,培养学生去质疑和研究问题的思维萌芽。
在找出题目的关键性因素后,进行分析讨论,将问题拆分逐步解决。
3. 拓展应用
结合课堂上的拓展习题,进行逻辑架构的整合,让学生懂得综合应用所学知识。
4. 总结回顾
通过合作探究和研究,总结加减法之间的关系,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有趣、生动的题目引入、探究问题及学生的合理分工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加减法之间的本质关系,为下一步的相关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 加减法的关系 说课稿_西师大版-word文档
说课设计2.1 加减法的关系(1)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教学加减法的关系,其具体内容包括加法与减法的互逆关系,加法的意义及两个加数与和之间的相互关系,减法的意义及被减数、减数与差之间的关系。
由于《标准》对这部分内容没有做过多的强化。
只是在目标中提出了“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中体会加与减互逆关系”。
所以,教科书在这里也没有安排过多的内容,只是以一个信息窗题材,结合学生的讨论把这几方面的知识一并进行学习。
问题情境和引出的问题看,它已经包含了加法与减法的互逆关系,加法中两个加数与和之间的关系,减法中被减数、减数与差之间的关系等知识,为下一步学生的探索发现提供了感性材料。
(2)学情分析四年级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正处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抓住了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亲历知识的生成过程,有效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训练学生的认知能力。
(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从学生的生活情景出发让学生去亲历、感受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自主探索加减法的关系。
难点:运用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教法、学法教法:动手操作学习,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的各种感观协同活动。
通过动脑,动口动手亲身经过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全过程,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学法:合作学习:师生合作。
生生合作贯穿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及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6)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小学生对卡通非常感兴趣,教科书中利用大熊猫一家的信息进行教学。
教科书中设计了利用生活经验开头并产生问题,这样将数学知识与生活有机的结合。
创设了良好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加减法的关系∣西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加减法的关系∣西师大版()一. 传授目标:1.知识与技术:连合具体标题,领会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干系。
2.历程与要领:在具体情境中领会加法与减法的互逆干系,会把加法算式改写成减法算式,会把减法算式改写成两道加法和一道减法算式。
3.情绪态度和代价观:在探索新知的历程中,培育推理能力。
二.传授重点难点:1. 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干系2. 理解加减法的互逆运算三.传授准备:课件。
四.课时部署:1课时五.传授历程:1. 情境导入:同砚们,你们喜欢大熊猫吗?你们知道大熊猫最爱吃什么吗?喜欢,最爱吃竹子。
出示幻灯片第2张:请同砚们看这一副图,一群可爱的熊猫在竹林里享受着快乐的时光。
请同砚们找出所给的信息,根据这些信息能发起哪些标题,列出哪些算式?请同砚们说一说。
先表扬同砚们爱动脑思考标题,然后将同砚们的说法,逐条总结:2.引入新课出示幻灯片第3张:第一个标题:一共有几多只大熊猫?我们知道成年大熊猫有17只,大熊猫宝宝有18只。
所以成年大熊猫的数量加上大熊猫宝宝的数量,便可以得到大熊猫的总数量。
列成算式便是:17+18=35(只)答:一共有35只大熊猫。
出示幻灯片第4张:第二个标题:成年大熊猫有几多只?大熊猫的总数量35只,大熊猫宝宝有18只。
所以大熊猫的总数量减去大熊猫宝宝的数量便可以得到成年大熊猫的数量。
列成算式便是:35-18=17(只)答:成年大熊猫有17只。
出示幻灯片第5张:第三个标题:大熊猫宝宝有几多只?大熊猫的总数量35只,成年大熊猫有17只。
所以大熊猫宝宝的数量就即是大熊猫的总数量减去成年大熊猫的数量。
列成算式便是:35-17=18(只)答:大熊猫宝宝有18只。
出示幻灯片第6张:要是用一条线段来表示大熊猫的总数量,再将这条线段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表示成年大熊猫的数量,另一部分表示大熊猫宝宝的数量。
根据这条线段,你们能列出什么样的算式呢?同砚们都特殊爱动脑,说得很好,根据这条线段,我们仍旧能列出:17+18=3535—18=1735—17=18这三个算式。
西南师大四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法的关系优秀教案
加减法的关系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体会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情感目标: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利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出示口算题。
学生说出口算得数,然后在抽生根据刚才的算式得出另外的两个相关的算式。
2、PPT展示图片,并根据图片列出四个算式(师生一起回忆一二年级是学习的一图三式),请学生说说这四个算式之间的关系。
引出课题——加减法的关系(板书)二、教授新课1、出示书上例1题的情境图。
师生一起观察图片,请学生回答自己在图上观察到的数学信息。
师:根据上图给出的三个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抽生回答。
师补充:加法之间的关系: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减法之间的关系: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减法中的被减数也就是加法中的和,加法中的加数就是减法中的减数与差,因此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2、出示课堂活动师:想想它要求的是什么?生:第一题求的是被减数,被减数=差+减数,所以120+56=176第二题求的是减数,减数=被减数-差,所以330-150=1803、出示书上练习六第1题。
(1)根据题中的加法算式,直接写出两个减法算式的得数。
(2)根据题中的减法算式,直接写出另外两个算式的得数。
学生集体回答,并抽生回答是根据什么来写出得数的。
4、出示书上练习六第2题。
抽生回答,并全班订正。
三、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六第5、6、7题学生自主完成,师巡视。
对个别学生加以引导。
学生完成后,抽生上台演算,并在演算的过程中说说自己是根据什么来求出得数的。
帮助其他同学理解加减法的关系。
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探究了什么?利用加减法的关系解决了哪些问题?板书设计:加减法的关系35-17=18 (只)35-17=18(只)和-一个加数=因此: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课后反思:本课主要是练习为主,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到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 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 第1课时 加减法的关系-西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第1课时加减法的关系-西师大版一、教学内容1. 教学目标:1.了解加减法的概念及其关系;2.掌握使用加减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
2. 教学重点:1.加减法的概念及其关系;2.使用加减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3. 教学难点:1.学生对加减法的概念及其关系的理解;2.学生能否独立使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4.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互动法。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1.听取学生对加减法的描述;2.引出加减法的概念;3.分享一些实际生活中使用加减法的例子。
2. 观察与发现1.呈现加减法的关系图;2.引导学生观察;3.学生自主探究加减法的关系。
3. 学习新知1.讲解加减法的关系及其特点;2.与学生共同讨论;3.引导学生总结。
4. 实际操作1.引导学生使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2.让学生分组讨论;3.选取一组展示。
5. 巩固扩展1.提供一些巩固练习;2.辅导学生解答;3.加强难度,扩展练习。
三、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通过讲授、实际操作等教学方法,学生对加减法的概念及其关系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能够熟练使用加减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一些概念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难,需要加强引导和讨论。
在巩固扩展环节,我也发现有部分学生掌握较好,而有些学生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去巩固。
因此,对于这一部分学生,我会在课后提供更多的巩固练习。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但是我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调整,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学有所获。
《加减法的关系》【教案】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加减法的关系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读写加减法数学符号;
2.能够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3.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加减法数学符号的正确读写;
2.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对加减法之间关系的理解;
2.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数学教材: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2.白板、黑板;
3.笔、粉笔、橡皮;
4.加减法练习题目。
教学过程
导入活动
1.上课前准备一些加减法练习题目;
2.让部分学生上来写题目答案,引起其他学生的注意;
3.列举其中的加减法问题,询问学生们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讲解
1.指导学生正确读写加减法数学符号,并强调两者之间的区别;
2.举例说明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比如:3 + 5 = 8,8 - 5 = 3,即加法和减法可以相互转换;
3.引导学生发现加法和减法之间的规律,如:加减数相同时,两者得到的结果相等。
练习
1.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加减法练习题目,并进行交流讨论;
2.分角色进行加减法小组竞赛,以提高学生们的兴趣和积极性。
拓展
1.引导学生将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运用到生活中;
2.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并指导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
教学总结
本课程主要讲解加减法的关系,并通过练习和讨论,让学生熟练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本次课程也提高了学生们的数学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
【西师大版】2019学年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第二单元第1课时加减法关系
第二单元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第1课时加减法的关系教材第28~29经过对加减法应用题及加法的算理剖析,理解加减的意义,能口述经过察看比较,知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会填加、减法算式中的会把加法算式改写成减法算式,会把减法算式改写成两道加法和一在研究新知识的过程中,培育学生认真思虑,研究知识联系的态度,要点:理解并掌握加减法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关教课过程教师:动物园里新运来一些熊猫,想去看看吗?(生:想)课件出示教材第28教师:请大家认真察看,学生1:成年熊猫有17学生2:大熊猫宝宝有18学生3:一共有大熊猫35教师:从这些信息中,学生1:成年熊猫有17只,大熊猫宝宝有18只,成年熊猫和大熊猫宝宝一共有多少只?17+18=35学生2:一共有大熊猫35只,成年熊猫有17只,大熊猫宝宝有多少只?35-17=18学生3:一共有大熊猫35只,大熊猫宝宝有18只,成年熊猫有多少只?35-18=17学生说出每个算式,教师板书。
二、学习新知,1.教师:真不错,利用前方已学过的加减法的知识自己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教师:这些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叫什么,学生1:在加法算式中,17,18叫加数,35学生2:在减法算式中,35叫被减数,17在第一道算式里叫减数,在第二道算式里叫差;18在第一道算式里叫差,在第二道算式里叫减数。
教师在生回答时板书各部分名称。
2.教师:从整体上看这3个算式,教师:此刻小组议论,察看这3个算式有什么关系,你们能比较发现学生1:我们小组发现18在减法算式里是差或许减数,在加法算式里学生2:我们发现一个加数等于和-学生3: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教师:同学们察看得特别认真,教师:那从这些加法、减法算式中,你们以为加法与减法究竟有如何学生1学生2学生3教师:这就是我们今日学习的内容:加减法的关系。
(板书课题)三、稳固训练,1.教材第28页“讲堂活动”第1同桌两人一人说一道加法算式,另一人改写成两道减法算式。
二 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简便运算》【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
二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简便运算》(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加减法的关系以及加法运算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会通过一些简单的学习示例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一、教学目标1.了解加减法的关系;2.掌握加法运算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3.能够使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4.培养学生的算术思维和数学运算能力。
二、教学内容1.加减法的关系;2.加法运算律的基本概念;3.加法运算律的应用;4.简便运算实践。
三、教学流程1. 探究问题请看下面的问题:如果已知3+4=7,那么 $7 - 3 = \\_\\_\\_\\_$?请让学生自己思考和回答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能够让学生初步地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2. 引入知识由于加减法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学习加法运算律之前,我们需要先来探讨加减法的关系。
具体来说,我们需要明确以下两个问题:1.什么是加法?2.什么是减法?在学生给出的答案的基础上,老师可以进一步的进行解释和说明。
3. 讲授知识知道了加减法的定义之后,我们就需要来了解一下加法运算律。
加法运算律的定义:对于任意三个自然数a,b,c,有a+(b+c)=(a+b)+ c。
这个公式的意思是,无论是先计算(b+c)还是先计算(a+b),得到的结果都是相等的。
4. 练习应用让学生通过一些加法和减法的简单运算来理解加法运算律的应用。
比如说:1.已知1+7=8,那么 $8-3=\\_\\_\\_\\_$ 是多少?2.已知10+3=13,那么 $13-2=\\_\\_\\_\\_$ 是多少?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加法运算律的应用。
5. 实践演练让学生自主完成一些关于加法运算律的练习。
比如说:1.请计算(7+3)+4的结果;2.请计算10+(4+2)的结果。
6. 总结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成功地了解了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
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他们成功地掌握了加法运算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减法的关系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问题,体会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加法与减法的互逆关系,会把加法算式改写成减法算式,会把减法算式改写成两道加法和一道减法算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培养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 理解加减法的互逆运算
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大熊猫吗?你们知道大熊猫最爱吃什么吗?喜欢,最爱吃竹子。
出示幻灯片第2张:
请同学们看这一副图,一群可爱的熊猫在竹林里享受着快乐的时光。
请同学们找出所给的信息,根据这些信息能提出哪些问题,列出哪些算式?请同学们说一说。
先表扬同学们爱动脑思考问题,然后将同学们的说法,逐条总结:
2.引入新课
出示幻灯片第3张:
第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只大熊猫?
我们知道成年大熊猫有17只,大熊猫宝宝有18只。
所以成年大熊猫的数量加上大熊猫宝宝的数量,便可以得到大熊猫的总数量。
列成算式就是:
17+18=35(只)
答:一共有35只大熊猫。
出示幻灯片第4张:
第二个问题:成年大熊猫有多少只?
大熊猫的总数量35只,大熊猫宝宝有18只。
所以大熊猫的总数量减去大熊猫宝宝的数量便可以得到成年大熊猫的数量。
列成算式就是:
35-18=17(只)
答:成年大熊猫有17只。
出示幻灯片第5张:
第三个问题:大熊猫宝宝有多少只?
大熊猫的总数量35只,成年大熊猫有17只。
所以大熊猫宝宝的数量就等于大熊猫的总数量减去成年大熊猫的数量。
列成算式就是:
35-17=18(只)
答:大熊猫宝宝有18只。
出示幻灯片第6张:
如果用一条线段来表示大熊猫的总数量,再将这条线段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表示成年大熊猫的数量,另一部分表示大熊猫宝宝的数量。
根据这条线段,你们能列出什么样的算式呢?同学们都非常爱动脑,说得很好,根据这条线段,我们仍旧能列出:
17+18=35
35—18=17
35—17=18
这三个算式。
出示幻灯片第7张:
同学们先看17+18=35这个算式,再回忆一下我们之前学过的知识,在这个加法算式中,17叫做什么?18又叫做什么?35呢?
同学们记得很清晰,17叫做加数,18也叫做加数,35叫做和。
请同学们把两个“加数”和“和”在线段中把它们都表示出来。
出示幻灯片第8张:
如果我们只知道“和是35,一个加数是17,要求另一个加数。
”该怎样求呢?
对,说得很好:35—17=18
如果用文字表述就是:和—加数=加数
同样,如果知道“和是35,一个加数是17,要求另一个加数”列式是:35—18=17
用文字表述就是:和—加数=加数
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有两个加数,我们可以把两个加数用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区别开来。
这个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出示幻灯片第9张:
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出示幻灯片第10张:
减法各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来观察算式:35—18=17
请同学们边回忆边回答:
减号前面的叫做被减数,减号后面的叫减数,所得的结果叫做差。
再请同学们看线段,如何在线段上表示出被减数、减数和差呢?请同学们说一说,老师演示幻灯片。
把“和”变成“被减数”;把一个“加数(18)”变成“减数”;另一个“加数(17)”变成“差”。
出示幻灯片第11张:
根据这个线段图,你们还能写出其它的关系式吗?请同学们说一说,老师演示幻灯片。
35-17 = 18
被减数-差=减数
17+18=35
差+减数=被减数
出示幻灯片第12张:
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差=被减数-减数
出示幻灯片第13张:
加法和减法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根据17+18=35(加数+加数=和)
我们可以得出两个式子:35-17 = 18 和35—18=17(被减数—减数=差)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什么叫逆运算呢?先请同学们讨论,然后举手说一说,最后老师边演示幻灯片边总结:
“逆”是相反的意思。
在加法算式17+18=35中,我们已经知道两个加数,要求的问题是它们的和;但在减法算式35-18 = 17和35—17=18中,我们知道的是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要求的是另一个加数:也就是被减数35与减数18已知,要求差17;或都被减数35与减数
17已知,要求差18。
减法算式中要求的问题,正好是加法算式中的已知条件。
所以减法与加法是相反的运算,也就是逆运算。
练一练:
依次出示幻灯片第14张、第15张和第16张:
知道了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你们会运用吗?
请同学举手回答。
有错误的地方,老师再详细讲解。
出示幻灯片第17张:
根据加减法的关系,我们还可以进行哪些运算呢?请同学们讨论思考再说一说。
演示第17张: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还可以进行加减法的运算。
分别出示幻灯片第18张和第19张:
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再请两位同学们到黑板上做。
做完后老师核对答案并根据同学们做的情况进行总结:
加法的验算既可以运用交换加数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也可以用和减去一个加数,看结果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的方法。
3. 小结。
出示第20张幻灯片:
回忆一下这节课的内容。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
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加减法的互逆运算
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进行加减法的验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