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基本概念1. 化学的定义,化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 物质的分类与性质3. 常见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4. 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改变二、化学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1. 元素的基本概念与分类2. 元素的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和电子结构3.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结构4. 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性规律、元素周期律三、化学方程式与化学计算1. 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与形式2. 物质的量和化学计算3. 化学方程式与化学计算的应用四、物质的氧化与还原1. 氧化与还原的基本概念2. 元素的氧化性和还原性3. 物质的氧化与还原反应五、物质的结构1. 原子的核和外层电子构造2. 元素键和化合价3. 分子的形状与分子极性4. 浓度概念及浓度计算六、酸碱与盐1. 酸、碱和盐的基本概念2. 酸溶液、碱溶液和盐溶液的鉴别方法3. 酸碱中和反应和酸、碱的性质4. 盐的化学性质和应用七、金属与非金属1. 金属的常见性质与分类2. 金属的常见化合物与应用3. 非金属的常见性质与分类4. 非金属的常见化合物与应用八、高分子化合物1. 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概念与分类2. 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与分解反应3. 塑料和纤维的应用九、化学能和化学反应速率1. 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2. 化学能的利用与化学能的储存3.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4. 化学平衡与动态反应过程十、化学与人类生活、环境保护1. 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2. 对环境进行保护和污染预防的化学方法3. 化学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及其防护以上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人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中化學知識點全面總結(完整版)第1單元走進化學世界1、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的基礎科學。
2、我國勞動人民商代會製造青銅器,春秋戰國時會煉鐵、煉鋼。
3、綠色化學-----環境友好化學(化合反應符合綠色化學反應)①四特點P6(原料、條件、零排放、產品)②核心:利用化學原理從源頭消除污染4(1)火焰:焰心、內焰(最明亮)、外焰(溫度最高)(2)比較各火焰層溫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現象:兩端先碳化;結論:外焰溫度最高(3)檢驗產物H2O:用乾冷燒杯罩火焰上方,燒杯內有水霧CO2:取下燒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盪,變渾濁(4)熄滅後:有白煙(為石蠟蒸氣),點燃白煙,蠟燭複燃。
說明石蠟蒸氣燃燒。
5、吸入空氣與呼出氣體的比較結論:與吸入空氣相比,呼出氣體中O2的量減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氣與呼出氣體成分是相同的)6、學習化學的重要途徑——科學探究一般步驟: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設計實驗→實驗驗證→記錄與結論→反思與評價化學學習的特點:關注物質的性質、變化、變化過程及其現象;7、化學實驗(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一、常用儀器及使用方法(一)用於加熱的儀器--試管、燒杯、燒瓶、蒸發皿、錐形瓶可以直接加熱的儀器是--試管、蒸發皿、燃燒匙只能間接加熱的儀器是--燒杯、燒瓶、錐形瓶(墊石棉網—受熱均勻)可用於固體加熱的儀器是--試管、蒸發皿可用於液體加熱的儀器是--試管、燒杯、蒸發皿、燒瓶、錐形瓶不可加熱的儀器——量筒、漏斗、集氣瓶(二)測容器--量筒(1)量取液體體積時,量筒必須放平穩。
視線與刻度線及量筒內液體凹液面的最低點保持水準。
(2)量筒不能用來加熱,不能用作反應容器。
(3)量程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讀到0.1毫升。
(三)稱量器--託盤天平(用於粗略的稱量,一般能精確到0.1克。
)注意點:(1)先調整零點(2)稱量物和砝碼的位置為“左物右碼”。
(3)稱量物不能直接放在託盤上。
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一、化学基本概念。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 定义。
-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冰融化成水、水蒸发变成水蒸气等),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物质本身的组成没有变化。
- 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如铁生锈,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反应生成了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有新物质生成。
- 判断依据。
- 关键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常伴随一些现象,如发光、发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但有这些现象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灯泡发光是物理变化。
2.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定义。
-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等。
例如,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这是它的物理性质。
-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可燃性(氢气能燃烧)、氧化性(氧气具有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 描述区别。
- 物理性质可以直接观察或通过简单测量得到,而化学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 药品的取用。
- 固体药品。
- 块状固体:用镊子夹取。
将试管横放,把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然后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使块状固体缓缓滑到试管底部,防止打破试管。
例如取用大理石块。
- 粉末状固体:用药匙或纸槽取用。
先将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
- 液体药品。
- 较多量液体:直接倾倒。
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缓慢倾倒。
- 少量液体:用胶头滴管吸取和滴加。
滴管应垂直悬空在容器口上方,不能伸入容器内,更不能接触容器壁。
2. 物质的加热。
- 酒精灯的使用。
- 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外焰温度最高,所以加热时要用外焰。
- 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1-4单元)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1-4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
2.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 没有新物质生成。
区别: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 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 色、味、态、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挥发等。
化学性质: 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 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
4.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究蜡烛火焰分为三层: 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蜡烛的燃烧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5.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 相同点: 都有水、氧气、二氧化碳不同点: 吸入气体: 氧气多呼出气体: 二氧化碳、水多结论: 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试管烧杯酒精灯漏斗滴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6.各种常见仪器:(1)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存放: 广口瓶。
②取用: 粉状药品—药匙或纸槽(一倾二送三直立)块状—镊子(一横二放三慢滑)(2)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存放: 细口瓶。
②取用: 瓶塞倒放;标签朝手心;口对口紧挨着慢倒;试管略倾斜(3)量筒: ①无‘0’刻度;②正确读数: 视线与凹液面下端平视(否则俯大仰小)(4)酒精灯:①注意事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禁止“灯对灯”点燃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熄灭酒精灯, 禁止用嘴吹。
②火焰分三层: 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对物质加热用外焰(5)给物质加热的方法:对液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 试管中液体不超过试管1/3, 试管口向上与桌面成45°, 先预热再加热, 加热用外焰, 试管口不可对人。
对固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 试管口略下倾, 先预热再加热, 加热用外焰。
(6)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 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7)可直接加热的仪器: 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可间接加热的仪器: 烧杯、烧瓶不能加热的仪器: 量筒、集气瓶(8)取用药品时做到: 口不尝、手不摸、鼻不闻(闻的方法: 扇闻)未说明药品用量时:液体一般取1~2毫升, 固体只需盖满试管低部即可。
初中化学知识点大总结人教版
初中化学知识点大总结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大总结(人教版)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 物质由元素组成,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 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元素表,用于展示元素的性质和规律。
2.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由单一物质组成,具有固定性质。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各组成部分保持原有性质。
- 化合物:由不同元素以固定比例结合形成,具有新的性质。
-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3.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变化,通常伴随能量的释放或吸收。
- 反应物和生成物:参与反应的物质称为反应物,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称为生成物。
-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以及反应条件。
4. 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5. 能量转换- 化学反应中,能量以热能、光能、电能等形式转换。
二、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 物质的物理性质- 色、态、味、溶解性等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2. 物质的化学性质-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通过化学反应表现出来的性质。
3. 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物质状态的改变,如熔化、凝固、蒸发、凝结等。
- 化学变化: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
三、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1. 酸碱盐- 酸:氢离子(H+)的供应者,具有酸味、腐蚀性。
- 碱:氢氧根离子(OH-)的供应者,具有苦味、滑腻感。
- 盐:由阳离子和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通常为中性。
2. 金属与非金属- 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和可塑性。
- 非金属:通常不导电、不导热,硬度较大,易燃烧。
3. 氧化物- 氧化物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具有不同的氧化态。
四、实验基本操作与安全1. 实验器材- 熟悉常见实验器材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2. 实验操作- 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如称量、溶解、加热、过滤、蒸发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一、物质的组成和性质1.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
元素是化合物的组成成分。
2.物质的三态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即固体、液体和气体。
固体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运动受限制;液体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大,运动自由度较大;气体分子之间距离很大,运动自由度最大。
3.物质的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转化为液态叫做熔化,从液态转化为固态叫做凝固。
4.物质的汽化和液化物质从液态转化为气态叫做汽化,从气态转化为液态叫做液化。
二、离子和离子化合物1.离子和离子化合物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化合物是由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2.离子的形成金属离子和非金属离子之间发生电子转移形成离子。
金属失去电子形成正离子,非金属获得电子形成负离子。
3.离子化合物的特点离子化合物通常有高熔点和沸点,呈现良好的导电性。
三、原子结构和周期表1.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的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2.元素的发现历史化学元素的发现和应用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基础。
3.元素周期律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性质呈现出周期性的规律,这就是元素周期律。
四、氧化物1.氧化物的性质氧化物是由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一类化合物,具有一些共性的性质。
2.氧化性氧化物具有氧化性,即能让其他物质失去电子。
3.还原性氧化物具有还原性,即能接受其他物质失去的电子。
4.氧化物的应用氧化物在冶炼、生产、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五、酸、碱和盐1.酸的性质酸有酸性气味、酸味、腐蚀性和导电性等性质。
2.碱的性质碱有苦味、腐蚀性和导电性等性质。
3.盐的性质盐是由酸和碱中和反应得到的产物,具有一定的酸碱性和熔点。
4.酸、碱和盐的应用酸、碱和盐在生活、生产和环保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六、化学反应1.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包括物质的同化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还原反应等。
2.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的过程都可以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
人教版新教材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按章节)
人教版新教材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按章节)九年级化学复习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基础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创立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讲,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3.1869年,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觉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4.绿XXX化学:向着环境友好进展。
即环保低耗节能。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质的变化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常伴随的是物质外形、物质状态的改变。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
常伴随能量的变化,发光。
放热、颜群改变、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等。
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XXX、呼吸2、推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3、相互关系:化学变化一定伴随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别一定有化学变化。
二、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物质别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包括:颜XXX、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在描述时常有“会”“能”“能够”等浮现。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爽朗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3、它们的区不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干表现出来。
课题2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以实验为基础。
学习化学的途径是科学探索,实验是科学探索的重要手段。
1、物理性质:白群的固体,密度比水小,质软2、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3产物:二氧化碳和水检验:二氧化碳——在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水——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变含糊或有水珠浮现)4、熄灭蜡烛后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
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1、原理: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特性),别燃烧也别支持燃烧,别能供给呼吸。
人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一、物质的分类与性质1. 物质的分类:物质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包括元素和化合物,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
2.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可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形状、质地等;化学性质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的表现,如燃烧、腐蚀等。
3. 物质的分离与纯化:常用的分离和纯化方法有过滤、蒸馏、结晶、萃取等方法。
二、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应用1. 金属:金属具有导电、导热和延展性等性质,常用于制造器具、机械零件、建筑材料等。
2. 非金属:非金属不导电、不导热,有较好的绝缘性能,常用于制造绝缘材料、化妆品等。
3. 酸和碱:酸具有酸味,能使蓝色石蕊变红,能和金属反应生成盐。
碱具有苦味,能使红色石蕊变蓝,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4. 盐:盐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的产物,具有味道咸、易溶于水等特点,常用于调味、防腐等。
三、常见化学变化与化学反应1.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的变化,包括物质的转化、结构的改变和能量的释放等。
2. 燃烧反应: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常见的燃烧反应有烧木材、燃煤等。
燃烧反应释放大量热能,生成二氧化碳、水等。
3.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金属与非金属反应会产生氧化物和盐等物质,如金属与酸反应会生成盐和氢气。
4. 酸碱反应:酸与碱反应会生成盐和水,如NaOH和HCl反应会生成NaCl和H2O。
四、常见化学实验与实验室仪器1. 实验室仪器:常见的实验室仪器有试管、烧杯、量筒、滴定管等。
2. 酸碱滴定实验:酸碱滴定实验用于测定酸或碱的浓度,常用的工具是滴定管和容量瓶。
3. 金属活动性实验:通过金属活动性实验可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大小,常用的试剂有盐酸、硫酸等。
4. 化合物的制备实验:如制备水、制备氧气等实验,常用实验室仪器和化学试剂。
五、化学方程式和物质的量1.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达化学反应的物质转化关系,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 物质由元素组成,元素由原子构成。
- 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不可分割。
- 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和分类(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
2.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由单一物质组成,具有固定性质。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各组成部分保持原有性质。
- 单质:由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
-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
3.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物质性质变化的过程,伴随能量变化。
- 反应物和生成物:参与反应的物质称为反应物,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称为生成物。
-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
4.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熔点、沸点等。
- 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5. 原子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 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
- 电子排布规律:电子按能级填充,由低能级向高能级逐渐填充。
二、元素及其化合物1. 常见元素的性质和用途- 氧、氢、碳、氮、硫、磷、硅、氯等元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常见用途。
2. 酸碱盐- 酸的性质:酸能使指示剂变色,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与碱反应生成水等。
- 碱的性质:碱能使指示剂变色,与酸反应生成水,具有腐蚀性等。
- 盐的性质:盐在水中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可进行复分解反应等。
3.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物质间发生电子转移。
- 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剂获得电子被还原,还原剂失去电子被氧化。
- 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电池原理等。
三、实验技能与安全1. 实验基本操作- 实验仪器的认识和使用。
- 药品的取用、加热、溶解、结晶等基本操作。
- 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
2. 实验安全- 实验室安全规则的了解和遵守。
- 常见危险化学品的识别和处理。
2024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清单
2024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清单绪论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应用的一门基础科学。
其特征是从分子层次认识物质,通过化学变化创造物质。
2.拉瓦锡研究了空气成分和发现质量守恒定律。
道尔顿的原子论和阿伏加德罗的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了元素周期表。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
二者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2.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吸附性、磁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活泼性、毒性、腐蚀性、酸碱性等。
描述性质时往往有 能”、会”、可以”、易”、难”等字眼。
3.正确闻气体气味的方法: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极少量气体飘进鼻孔。
课题2 化学实验和科学探究1.实验室化学试剂的取用规则:使用试剂时的 三不”安全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试剂,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试剂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试剂的味道。
节约原则:未说明用量时,一般按最少量: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实验剩余试剂的 三不一要”处理原则: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2.固体试剂:存放于广口瓶,①块状固体-用镊子: 一横二放三慢立”②粉末状固体-用药匙: 一横二送三直立”托盘天平:一定量固体-托盘天平 左物右码”正加反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3.液体试剂:盛放在细口瓶。
①较多量时-倾倒法,瓶塞倒放 (防止污染试剂),标签向手心 (防止药液流下腐蚀标签),瓶口紧挨试管口(防止试剂洒落),倒完后,立即盖紧瓶塞(防止试剂挥发或变质),标签朝外放回原处。
九年级上册化学笔记归纳(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化学笔记归纳(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笔记(人教版)一、走进化学世界。
1. 化学的概念。
-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就像一个超级侦探,专门探究物质的各种小秘密。
2.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 物理变化。
- 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例如,水变成冰,只是状态变了,从液态变成固态,本质还是水,就像一个人换了身衣服,但还是那个人。
常见的物理变化有三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转换)、形状改变(比如把铁丝弯曲)等。
- 化学变化。
- 概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像铁生锈,铁和空气中的氧气、水等发生反应,变成了铁锈,这铁锈可就不是铁了,就好比孙悟空变成了房子,完全是另外一个东西了。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着一些现象,比如发光、发热(像燃烧)、变色(如铁生锈变成红棕色)、产生气体(碳酸盐和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生成沉淀(如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
- 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 区别:看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这是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关键。
- 联系: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因为化学变化过程中物质的状态、形状等可能会先发生物理变化;但是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水变成冰可没有产生新物质哦。
3.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 物理性质。
- 概念: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比如颜色(铁是银白色的)、状态(氧气是气态的)、气味(氨气有刺激性气味)、熔点(冰的熔点是0℃)、沸点(水的沸点是100℃)、硬度(金刚石硬度很大)、密度(铁的密度比水大)等。
这些性质就像人的外貌特征一样,一眼就能看出来或者简单测量一下就知道了。
- 化学性质。
- 概念: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可燃性(氢气能燃烧)、助燃性(氧气能支持燃烧)、氧化性(氧气有氧化性)、还原性(一氧化碳有还原性)、酸碱性(盐酸呈酸性,氢氧化钠呈碱性)等。
化学性质就像人的内在性格,只有在发生某些事情(化学变化)的时候才能体现出来。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全集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全集第一单元绪言1.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物质的组成:元素、化合物- 物质的分类: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2. 原子和分子- 原子:原子核、电子- 分子:分子中原子的连接、分子的极性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物质状态的改变、物质形状的改变- 化学变化:新物质的生成、能量的释放或吸收2. 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 置换反应: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 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第三单元物质的组成和分类1. 元素- 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2. 化合物- 化合物的概念: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的命名: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命名规则第四单元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熔点、沸点等- 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2. 物质的变化- 化学反应: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 化学平衡:可逆反应、平衡常数、平衡移动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1. 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质量守恒定律、化学计量数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表示:化学式、离子式- 反应条件的表示:温度、压力、光照等第六单元燃料和能源1. 燃料- 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 清洁能源:氢气、太阳能、风能等2. 能源- 能源的分类:可再生能源、不可再生能源- 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核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第七单元化学与生活1. 化学与健康- 人体所需元素:常量元素、微量元素- 食品安全:食品添加剂、有毒有害物质2. 化学与环境保护- 环境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 环境保护:垃圾分类、减少化学物质排放等3. 化学与工农业生产- 化肥和农药:合理使用、残留问题-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防腐蚀措施、金属的防护方法以上是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全集,希望能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2024年人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2024年人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1.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化学元素: 物质由不可再分的基本粒子组成, 称为化学元素。
- 物理性质: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组成的情况下所表现的性质, 如颜色、硬度等。
- 化学性质: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所表现的性质, 如燃烧、腐蚀等。
2.常见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化合物是由不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 水的性质:分子式为H2O, 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状态, 具有溶解其他物质、导热和沸点等性质。
- 盐的性质: 氯化钠(NaCl)是最常见的盐, 具有溶解在水中能导电的性质。
3.物质的分离和纯净化- 过滤: 通过孔径较小的过滤纸或过滤器, 将混合物中较大颗粒的固体分离出来。
- 蒸发:将混合物放在加热器中, 使其中液体部分蒸发, 从而分离固体和液体。
- 结晶: 通过溶解物质在溶液中, 然后通过蒸发去除溶剂, 从而获得纯净的固体。
4.常见物质的鉴别- 酸碱中和反应: 酸和碱反应会产生盐和水, 反应过程中伴有气体的产生。
- 金属活动性: 常见金属的活动性按照金属反应性从高到低顺序分为: 钾、钠、铂、银、铜。
- 水和酒精的鉴别: 水在纸上会被迅速吸收, 而酒精则不会。
5.常见物质的储存和处理- 化学储存:将化学品按照安全要求进行储存, 避免与其他物质发生剧烈反应。
- 废弃物处理: 废弃物应根据其性质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 如化学废液需进行中和处理。
6.分子与离子的结构和性质- 分子: 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形成的化学物质。
- 离子: 由带电荷的原子或者分子组成。
- 共价键:共用电子的化学键, 通常形成分子。
- 离子键: 电子从一种原子转移到另一种原子, 通常形成离子化合物。
7.酸碱的性质和中和反应- 酸的性质:酸溶液呈酸性, 可以导电, 与碱反应产生盐和水。
- 碱的性质:碱溶液呈碱性, 可以导电, 与酸反应产生盐和水。
- 中和反应: 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基本概念1. 物质的分类:元素和化合物2. 分子和离子: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3. 反应物和生成物:反应物是参与反应的物质,生成物是反应过程中形成的物质4. 化学方程式: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之间的关系的表示方式5. 离子方程式:化学方程式中带电离子的表示方式6. 电离和电离度:电离是指物质在溶液中溶解时分子或原子的解离成带电离子的过程二、物质的组成和性质1. 元素与反应: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元素之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2. 镁、铝和锌:活泼金属,与酸反应产生盐和气体3. 金属与非金属:金属常以阳离子形式存在,可以形成金属离子,非金属常以阴离子形式存在4. 元素的周期表: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5. 元素的周期性: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有一些周期性的规律6. 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有关,原子序数越大,电子层越多7. 化合价:元素与其他元素结合时的价态三、常见化合物1. 水和氧气: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氧气是由两个氧原子组成的分子2. 酸和碱:酸是带有H+离子的溶液,碱是带有OH-离子的溶液3. 盐:酸和碱反应后生成的产物4. 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是金属和氧直接反应生成的化合物,非金属氧化物是非金属和氧直接反应生成的化合物5. 硫酸和硝酸:常见的酸性氧化物四、气体和溶液1. 气体的压强:气体分子对容器壁产生的作用力2. 气体的压强和温度的关系:一定体积和一定质量的气体,当温度升高时,压强也升高3. 压力的计算:压强等于力除以面积4. 水的溶解度:指溶液中溶质的溶解量5. 饱和溶液和过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与温度无关,过饱和溶液的溶解度大于饱和溶液的溶解度6. 溶质的浓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五、化学反应1. 反应类型: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的综合反应2. 摩尔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摩尔比例3. 配平化学方程式:使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原子数相等的方法4. 化学反应速度:反应物消失和生成物形成的速率5. 催化剂:能够影响反应速度但不参与反应的物质6. 化学平衡: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达到一定比例时,反应体系处于动态平衡综上所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主要涵盖了化学基本概念、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常见化合物、气体和溶液以及化学反应等知识点。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物质与化学反应
- 物质的分类
- 物质的性质
-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 化学方程式
- 化学计量学
第二章:空气与氧气
- 空气的组成
- 空气的污染与净化
- 空气中的氧气
- 氧气的制取与应用
第三章:水及其溶液
- 水的性质
- 溶剂与溶解作用
- 浓度与溶解度
- 酸碱中和反应
第四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 金属元素及其性质
- 金属的提取与应用
- 金属离子的还原性
- 非金属元素及其氧化物、酸、碱及盐第五章:碳及其化合物
- 碳的性质及同素异形体
- 烷烃及烷基的化学性质
- 烯烃及炔烃的化学性质
- 醇、酸、醛、酮和酯
第六章:酸、碱和盐
- 酸性、碱性、中性溶液及酸碱指示剂-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 盐的种类及其化学性质
- 盐的制备及其应用
第七章:化学能和化学反应速率
- 化学能的种类
- 化学反应速率和影响因素
- 平衡与平衡常数
-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第八章:电与化学
- 电流和电路的基本概念
- 电解和电解质
- 镀金、电磁铁的制作原理
- 化学电池的种类及其应用
总结
本册化学内容共具体介绍了6个章节、31个基础知识点,分别包括了物质与化学反应、空气与氧气、水及其溶液、金属及其化合物、碳及其化合物、酸、碱和盐、化学能和化学反应速率、电与化学,让学生全面掌握了化学的基础知识。
同时,还介绍了化学的发展历程和化学在生活、环境和工业生产等领域的应用,拓展了学生对化学的认识和视野。
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基本概念1. 物质的组成- 物质由原子和分子组成,原子是化学反应的基本单位。
-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2.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由单一种类的分子或原子组成,如氧气、铁。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各组成部分保持原有性质,如空气。
3. 化学式- 化学式是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如H2O表示水。
- 化学式可以用来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4.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原子重新排列组合生成新物质的过程。
-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二、化学元素与周期表1. 元素的基本性质- 元素的性质包括原子序数、电子排布、化学性质等。
-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元素,分为金属、非金属和半金属元素。
2. 元素周期律- 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呈现周期性变化。
- 同一周期的元素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同一族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三、化学键与化合物1. 化学键- 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相互作用力的体现,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 离子键由正负离子间的静电吸引力形成,共价键由原子间共享电子对形成。
2. 化合物-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以化学键结合形成的纯净物。
- 常见的化合物有氧化物、酸、碱、盐等。
四、化学反应类型1. 合成反应- 合成反应是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如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
2. 分解反应- 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分解成多种物质的反应,如水的电解。
3. 置换反应- 置换反应是一种元素与化合物反应,取代其中的一种元素,如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
4. 双置换反应- 双置换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如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
五、溶液与酸碱盐1. 溶液- 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混合物。
- 常见的溶剂有水、酒精等,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2024九年级化学人教新版
2024九年级化学人教新版一、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 化学的定义。
-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 例如,研究水(H₂O)的组成,它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研究铁(Fe)生锈的变化规律等。
2. 化学的发展历程。
- 古代化学:火的发现和利用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我国古代的陶瓷、青铜器、造纸、火药等都是化学工艺的伟大成就。
- 近代化学:道尔顿和阿伏伽德罗等科学家创立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 现代化学:在纳米技术、绿色化学等多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
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冰融化成水、水蒸发成水蒸气),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物质本身没有变化。
- 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如铁生锈,铁(Fe)与空气中的氧气(O₂)、水(H₂O)反应生成铁锈(主要成分是Fe₂O₃·xH₂O)。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同时化学变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燃烧会放出热量。
-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等。
例如,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铁是银白色固体。
-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
例如,氢气具有可燃性,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2H₂+O₂ =点燃= 2H₂O)。
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 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硬度等,蜡烛是白色固体,质地较软。
- 点燃时: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最亮最热,内焰较暗,焰心温度最低。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复习笔记最全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绪言●化学的概念: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目前人类发现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种,但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3000万种。
●到了近代,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意大利物理学家、化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分子的概念。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第一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石墨变金刚石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指的是物理变化。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第二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发现两端先碳化,说明外焰温度最高。
●点燃蜡烛后,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说明蜡烛燃烧产生水;向烧杯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
●熄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凝固的石蜡蒸气。
第三节走进化学实验室一、托盘天平的使用1.托盘天平的精确度是0.1g,即用天平测量出的物体质量只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如果药品是粉末,在天平左右盘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
如果药品易潮解或具有腐蚀性,在天平上放玻璃器皿。
2.“左物右码”时,物质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示数;“左码右物”,物质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示数。
“左码右物”的做法虽然也能称出物质的质量,但是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3.称量干燥的固体物品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二、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1.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注意节约药品。
应该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
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按最少量(1~2mL)取用液体。
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3.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2024年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人教(2篇)
2024年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人教____年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人教)一、化学的基本概念1. 化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它的研究对象是物质。
2.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两大类。
元素是由同类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按一定比例构成的纯物质。
3.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改变的过程。
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等。
4.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物质在不改变其组成的情况下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硬度等。
化学性质是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燃烧、酸碱性等。
二、元素与化合物1. 元素的概念及分类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所组成的纯物质。
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两大类。
2. 元素的性质金属元素具有银白色、延展性、导电性等特点。
非金属元素具有多种颜色、脆性、不导电等特点。
3. 元素的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把元素按一定规律排列在一个表格中,方便研究元素的性质和规律。
元素周期表按元素的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列。
4. 化合物的概念及命名规则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按一定比例组成的纯物质。
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分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两种。
三、溶液与离子1. 溶液的定义及组成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
溶质是溶解于溶剂中的物质,溶剂是能溶解其他物质的介质。
2. 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包括温度、压力和溶质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3. 离子的生成与离子方程当溶质溶解时,其分子会解离成离子。
离子方程用于描述溶质溶解时离子的生成过程。
4. 溶液的酸碱性酸碱性是溶液中酸性或碱性物质的含量。
酸性溶液含有氢离子,碱性溶液含有羟基离子。
四、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1. 化学方程式的基本元素化学方程式由化学反应物、化学反应条件和化学反应产物三部分组成。
2.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是指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物质数量达到一个稳定的状态。
化学九上知识点1~3单元总结
化学九上知识点1~3单元总结化学九上知识点(人教版)1 - 3单元总结。
一、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 物理变化。
- 定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 举例:水的三态变化(冰融化成水、水蒸发成水蒸气等)、玻璃破碎、汽油挥发等。
- 特征: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改变,但物质本身的组成没有变化。
2. 化学变化(化学反应)- 定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 举例:铁生锈、蜡烛燃烧、食物腐烂等。
- 特征:有新物质生成,常伴随发光、发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但有这些现象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发光是物理变化。
3. 物理性质。
- 定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 内容: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 举例:铁是银白色固体(颜色、状态),酒精易挥发(挥发性)。
4. 化学性质。
- 定义: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 内容: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腐蚀性、酸碱性等。
- 举例:氢气具有可燃性,氧气具有助燃性。
(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 蜡烛的物理性质:白色固体,质软,密度比水小(可通过蜡烛浮于水面得出),不溶于水。
- 蜡烛燃烧时:- 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可通过将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外焰部分最先变黑得出),内焰次之,焰心温度最低。
- 燃烧产物有水(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和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熄灭蜡烛时:有白烟产生,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可被点燃。
2.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 实验方法:- 收集两瓶呼出气体(排水法)和两瓶空气。
- 比较氧气含量: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伸入呼出气体和空气中,在空气中木条燃烧时间更长,说明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低。
- 比较二氧化碳含量:向呼出气体和空气中分别滴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呼出气体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更明显,说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化学章节知识点系统汇总(最新人教版)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1、化学是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2、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3、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4、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5、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6、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
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
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1/3处。
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用手拿住(六)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a.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
b.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7、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一)药品的取用(1)药品的存放: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滴瓶中),金属钠存放在煤油中,白磷存放在水中。
(2)药品取用的总原则①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
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液体以1~2mL 为宜。
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另一洁净的指定的容器内。
②“三不”:任何药品不能用手拿、舌尝、或直接用鼻闻试剂(如需嗅闻气体的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3)固体药品的取用①粉末状及小粒状药品:用药匙或V形纸槽②块状及条状药品:用镊子夹取(4)液体药品的取用①液体试剂的倾注法:取下瓶盖,倒放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
标签应向着手心,(以免残留液流下而腐蚀标签)。
拿起试剂瓶,将瓶口紧靠试管口边缘,缓缓地注入试剂,倾注完毕,盖上瓶盖,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②液体试剂的滴加法:滴管的使用:a、先赶出滴管中的空气,后吸取试剂b、滴入试剂时,滴管要保持垂直悬于容器口上方滴加c、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橡胶乳头在上,以免被试剂腐蚀d、滴管用毕,立即用水洗涤干净(滴瓶上的滴管除外)e、胶头滴管使用时千万不能伸入容器中或与器壁接触,否则会造成试剂污染(二)连接仪器装置及装置气密性检查装置气密性检查:先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贴容器外壁,稍停片刻,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掌,导管口部有水柱上升,稍停片刻,水柱并不回落,就说明装置不漏气。
(三)物质的加热(1)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下倾斜,试管受热时先均匀受热,再集中加热。
(2)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时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0角,受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给试管里的液体的中下部加热,并且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为了避免伤人,加热时切不可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
(四)过滤A、操作注意事项:“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二低”:(1)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2)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1)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2)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3)用玻璃棒引流时,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中部B、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①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②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③滤纸破损(五)蒸发注意点:(1)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作用:加快蒸发,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2)当液体接近蒸干(或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发掉,以避免固体因受热而迸溅出来。
(3)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热的蒸发皿如需立即放在实验台上,要垫上石棉网。
(六)仪器的洗涤:(1)废渣、废液倒入废物缸中,有用的物质倒入指定的容器中(2)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上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3)玻璃仪器中附有油脂:先用热的纯碱(Na2CO3)溶液或洗衣粉洗涤,再用水冲洗。
(4)玻璃仪器中附有难溶于水的碱、碱性氧化物、碳酸盐:先用稀盐酸溶解,再用水冲洗。
(5)仪器洗干净后,不能乱放,试管洗涤干净后,要倒.插在试管架上晾干。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1、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第一个用天平进行定量分析)。
2、空气的成分和组成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d、结论:空气是混合物;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3)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4)目前环境污染问题: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温室效应(CO2、CH4等)酸雨(NO2、SO2等)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6.氧气(1)氧气的化学性质:特有的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铁、铝在空气中不可燃烧。
(3)氧气的制备: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实验室制氧气原理2H2O MnO22O + O2↑2KMnO4K2MnO4 + MnO2 + O2↑2KClO3MnO22KCl+3O2↑(4)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收集装置:根据物质的密度、溶解性(5)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a、步骤:连—查—装—固—点—收—移—熄b、注意点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6)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7、催化剂(触媒):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质。
(一变两不变)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8、常见气体的用途:①氧气:供呼吸(如潜水、医疗急救)支持燃烧(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②氮气:惰性保护气(化性不活泼)、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③稀有气体(He、Ne、Ar、Kr、Xe等的总称):保护气、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激光技术9、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①氧气:带火星的木条②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③氢气:将气体点燃,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或者,先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通过无水硫酸铜9、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氧元素)发生的反应。
剧烈氧化:燃烧缓慢氧化:铁生锈、人的呼吸、事物腐烂、酒的酿造第三单元知识点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2、物质的组成、构成及分类组成:物质(纯净物)由元素组成原子:金属、稀有气体、碳、硅等。
物质构成分子:如氯化氢由氯化氢分子构成。
H2、O2、N2、Cl2。
离子:NaCl等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钠由钠离子(Na+)氯离子(Cl-)构成混合物(多种物质)分类单质: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纯净物(一种元素)(一种物质)化合物:有机化合物 CH4、C2H5OH、C6H12O6、淀粉、蛋白质(多种元素)氧化物 H2O CuO CO2无机化合物酸 HCl H2SO4 HNO3碱 NaOH Ca(OH)2 KOH盐 NaCl CuSO4 Na2CO33、原子的结构中子(不带电荷)a、原子原子核(正电)质子(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b、原子核内质子数=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c、不是所有的原子中都有中子(氢原子中没有中子);d.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e、不同的原子质子数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