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条件概率
2.2.1条件概率
2.2.1条件概率“条件概率”教学设计⼀、⽬标和⽬标解析(1)通过对具体情境“抽奖问题”的分析,初步理解条件概率的含义(让学⽣明⽩,在加强条件下事件的概率发⽣怎样的变化, 通过与概率的对⽐和类⽐达到对新概念的理解)(2)在理解条件概率定义的基础上,将知识技能化,学会⽤两种⽅法求条件概率,并能利⽤条件概率的性质简化条件概率的运算。
(明确求条件概率的两种⽅法,⼀种是利⽤条件概率计算公式,另⼀种是缩减样本空间法。
并能选择恰当的⽅法解决不同概率模型下的条件概率(3)通过实例激发学⽣学习的兴趣,在辨析条件概率时培养学⽣的思辨能⼒,让学⽣亲⾝经历条件概率概念的形成过程,体会由特殊到⼀般再由⼀般到特殊的思维⽅式。
在参与的过程中让他们感受数学带来的⽆穷乐趣。
注重学习过程中师⽣间、学⽣间的情感交流,充分利⽤各种⼿段激发学习的兴趣,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过程设计(⼀)创设情境,引出课题问题1:1.掷⼀均匀硬币2次,(1)第⼆次正⾯向上的概率是多少?(2)当⾄少有⼀次正⾯向上时,第⼆次正⾯向上的概率是多少?2.设在⼀个罐⼦⾥放有⽩球和⿊球,现依次取两球(没有放回),事件A是第⼀次从罐中取出⿊球,事件B是第⼆次从罐中取出⿊球,那么事件A对事件B有没有影响?(1)如果罐⼦⾥有2个不同⽩球和1个⿊球,事件B发⽣的概率是多少?(2)如果罐⼦⾥有2个不同⽩球和1个⿊球,在事件A发⽣的条件下,事件B发⽣的概率⼜是多少?若在事件A没有发⽣的情况下,事件B发⽣的概率⼜是多少?3.三张奖券中只有⼀张能中奖,现分别由三名同学⽆放回地抽取,问:(1)最后⼀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的概率是否⽐前两名同学⼩.(2)如果已经知道第⼀名同学抽到了中奖奖券,那么最后⼀名同学抽到奖券的概率是多少?根据上⾯三个例⼦,你能得出这些概率与我们所学过的概率⼀样吗?什么地⽅不⼀样?请⼤家以⼩组的⽅式讨论⼀下。
预设答案:他们与我们所学的概率不⼀样,都在原有的基础上⼜附加了条件,使得概率发⽣变化。
教学设计6: 2.2.1 条件概率
2.2.1 条件概率教学目标1.通过对具体情境的分析,了解条件概率的定义.2.掌握求条件概率的两种方法.3.利用条件概率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知识 1.条件概率条件 设A ,B 为两个事件,且P (A )>0含义 在事件A 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 发生的条件概率记作 P (B |A )读作A 发生的条件下B 发生的概率 计算公式①事件个数法:P (B |A )=n (AB )n (A )②定义法:P (B |A )=P (AB )P (A )2.条件概率的性质 (1)P (B |A )∈[0,1].(2)如果B 与C 是两个互斥事件,则P (B ∪C |A )=P (B |A )+P (C |A ). [注意] (1)前提条件:P (A )>0.(2)P (B ∪C |A )=P (B |A )+P (C |A ),必须B 与C 互斥,并且都是在同一个条件A 下. 教前测试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若事件A ,B 互斥,则P (B |A )=1.( ) (2)P (B |A )与P (A |B )不同.( ) 【答案】(1)× (2)√2.已知P (AB )=310,P (A )=35,则P (B |A )为( )A.950B.12C.910D.14 【答案】B3.由“0”“1”组成的三位数组中,若用事件A 表示“第二位数字为0”,用事件B 表示“第一位数字为0”,则P (A |B )等于( ) A.12 B.13 C.14 D.18 【答案】A4.一个盒子里有6只好晶体管,4只坏晶体管,任取两次,每次取1只,每次取出后不放回,则若已知第一次取出的是好的,则第二次取出的也是好的概率为________. 【答案】59探究点1 利用定义求条件概率例1.甲、乙两地都位于长江下游,根据多年的气象记录知道,甲、乙两地一年中雨天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0%和18%,两地同时下雨的比例为12%,问: (1)乙地为雨天时甲地为雨天的概率是多少? (2)甲地为雨天时乙地为雨天的概念是多少?【解】 设“甲地为雨天”为事件A ,“乙地为雨天”为事件B , 根据题意,得P (A )=0.2,P (B )=0.18,P (AB )=0.12. (1)乙地为雨天时甲地为雨天的概率是 P (A |B )=P (AB )P (B )=0.120.18=23. (2)甲地为雨天时乙地为雨天的概率是 P (B |A )=P (AB )P (A )=0.120.2=35. 方法归纳利用定义计算条件概率的步骤(1)分别计算概率P (AB )和P (A ). (2)将它们相除得到条件概率P (B |A )=P (AB )P (A ),这个公式适用于一般情形,其中AB 表示A ,B 同时发生.跟踪训练 如图,EFGH 是以O 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的内接正方形,将一颗豆子随机地掷到圆内,用A 表示事件“豆子落在正方形EFGH 内”,B 表示事件“豆子落在扇形HOE (阴影部分)内”,则P (A )=________,P (B |A )=________.【解析】因为圆的半径为1,所以圆的面积S =πr 2=π,正方形EFGH 的面积为⎝⎛⎭⎫2r22=2,所以P (A )=2π.P (B |A )表示事件“已知豆子落在正方形EFGH 中,则豆子落在扇形HOE (阴影部分)”的概率,所以P (B |A )=14.【答案】2π 14探究点2 缩小基本事件范围求条件概率例2.集合A ={1,2,3,4,5,6},甲、乙两人各从A 中任取一个数,若甲先取(不放回), 乙后取,在甲抽到奇数的条件下,求乙抽到的数比甲抽到的数大的概率.【解】 将甲抽到数字a ,乙抽到数字b ,记作(a ,b ),甲抽到奇数的情形有(1,2),(1,3),(1,4),(1,5),(1,6),(3,1),(3,2),(3,4),(3,5),(3,6),(5,1),(5,2),(5,3),(5,4),(5,6),共15个,在这15个中,乙抽到的数比甲抽到的数大的有(1,2),(1,3),(1,4),(1,5),(1,6),(3,4),(3,5),(3,6),(5,6),共9个,所以所求概率P =915=35.互动探究1.[变问法]本例条件不变,求乙抽到偶数的概率.解:在甲抽到奇数的情形中,乙抽到偶数的有(1,2),(1,4),(1,6),(3,2),(3,4),(3,6),(5,2),(5,4),(5,6),共9个,所以所求概率P =915=35.2.[变条件]若甲先取(放回),乙后取,若事件A :“甲抽到的数大于4”;事件B :“甲、乙抽到的两数之和等于7”,求P (B |A ).解:甲抽到的数大于4的情形有:(5,1),(5,2),(5,3),(5,4),(5,5),(5,6),(6,1),(6,2),(6,3),(6,4),(6,5),(6,6),共12个,其中甲、乙抽到的两数之和等于7的情形有:(5,2),(6,1),共2个.所以P (B |A )=212=16.方法归纳利用缩小基本事件范围计算条件概率的方法将原来的基本事件全体Ω缩小为已知的条件事件A ,原来的事件B 缩小为AB .而A 中仅包含有限个基本事件,每个基本事件发生的概率相等,从而可以在缩小的概率空间上利用古典概型公式计算条件概率,即P (B |A )=n (AB )n (A ),这里n (A )和n (AB )的计数是基于缩小的基本事件范围的.跟踪训练 一个盒子内装有4个产品,其中3个一等品,1个二等品,从中取两次,每次任取1个,作不放回抽取.设事件A 为“第一次取到的是一等品”,事件B 为“第二次取到的是一等品”,试求条件概率P (B |A ).解:将产品编号为1,2,3号的看作一等品,4号为二等品,以(i ,j )表示第一次,第二次分别取得第i 号,第j 号产品,则试验的基本事件空间Ω={(1,2),(1,3),(1,4),(2,1),(2,3),(2,4),(3,1),(3,2),(3,4),(4,1),(4,2),(4,3)},事件A 有9种情况,事件AB 有6种情况,P (B |A )=n (AB )n (A )=69=23.探究点3 条件概率性质的应用例3.在一个袋子中装有10个球,设有1个红球,2个黄球,3个黑球,4个白球,从中依次摸2个,求在第一个球是红球的条件下,第二个球是黄球或黑球的概率.【解】 设“摸出第一个球为红球”为事件A ,“摸出第二个球为黄球”为事件B ,“摸出第三个球为黑球”为事件C ,则P (A )=110,P (AB )=1×210×9=145,P (AC )=1×310×9=130.所以P (B |A )=P (AB )P (A )=145÷110=29,P (C |A )=P (AC )P (A )=130÷110=13.所以P (B ∪C |A )=P (B |A )+P (C |A )=29+13=59.所以所求的条件概率为59.求解策略利用条件概率性质的解题策略(1)分析条件,选择公式:首先看事件B ,C 是否互斥,若互斥,则选择公式P (B ∪C |A )=P (B |A )+P (C |A ).(2)分解计算,代入求值:为了求比较复杂事件的概率,一般先把它分解成两个(或若干个)互不相容的较简单的事件之和,求出这些简单事件的概率,再利用加法公式即得所求的复杂事件的概率.跟踪训练 外形相同的球分装在三个盒子中,每盒10个.第一个盒子中有7个球标有字母A ,3个球标有字母B ,第二个盒子中有红球和白球各5个,第三个盒子中有红球8个,白球2个.试验按如下规则进行:先在第一个盒子中任取一个球,若取得标有字母A 的球,则在第二个盒子中任取一个球;若第一次取得标有字母B 的球,则在第三个盒子中任取一个球.如果第二次取出的是红球,则称试验为成功.求试验成功的概率. 解:设A ={从第一个盒子中取得标有字母A 的球}, B ={从第一个盒子中取得标有字母B 的球}, R ={第二次取出的球是红球}, W ={第二次取出的球是白球}, 则P (A )=710,P (B )=310,所以P (R |A )=12,P (W |A )=12,P (R |B )=45,P (W |B )=15,所以P (RA ∪RB )=P (RA )+P (RB )=P (R |A )P (A )+P (R |B )P (B )=12×710+45×310=0.59.知识结构深化拓展1.对条件概率计算公式的两点说明(1)如果知道事件A 发生会影响事件B 发生的概率,那么P (B )≠P (B |A );(2)已知A 发生,在此条件下B 发生,相当于AB 发生,要求P (B |A ),相当于把A 看作新的基本事件空间计算AB 发生的概率,即P (B |A )=n (AB )n (A )=n (AB )n (Ω)n (A )n (Ω)=P (AB )P (A ). 2.两个区别(1)P (B |A )与P (A |B )意义不同,由条件概率的定义可知P (B |A )表示在事件A 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 发生的条件概率;而P (A |B )表示在事件B 发生的条件下事件A 发生的条件概率.(2)P (B |A )与P (B ):在事件A 发生的前提下,事件B 发生的概率不一定是P (B ),即P (B |A )与P (B )不一定相等. 当堂检测1.已知P (B |A )=13,P (A )=25,则P (AB )等于( )A.56 B.910 C.215D.115【解析】P (AB )=P (B |A )·P (A )=13×25=215,故选C.【答案】C2.甲、乙、丙三人到三个景点旅游,每人只去一个景点,设事件A 为“三个人去的景点不相同”,B 为“甲独自去一个景点”,则概率P (A |B )等于( ) A.49 B.29 C.12 D.13【解析】由题意可知.n (B )=C 1322=12,n (AB )=A 33=6.所以P (A |B )=n (AB )n (B )=612=12.【答案】C3.考虑恰有两个小孩的家庭.(1)若已知某家有男孩,求这家有两个男孩的概率;(2)若已知某家第一个是男孩,求这家有两个男孩(相当于第二个也是男孩)的概率(假定生男生女为等可能).解:Ω={(男,男),(男,女),(女,男),(女,女)}. 设B =“有男孩”,则B ={(男,男),(男,女),(女,男)}. A =“有两个男孩”,则A ={(男,男)},B 1=“第一个是男孩”,则B 1={(男,男),(男,女)}, 于是得(1)P (B )=34,P (BA )=P (A )=14,所以P (A |B )=P (BA )P (B )=13;(2)P (B 1)=12,P (B 1A )=P (A )=14,所以P (A |B 1)=P (B 1A )P (B 1)=12.。
2.2.1条件概率
三、概念形成
1.条件概率 一般地,对于任何两个事件A、B,在已知事件A发 生的条件下,事件B发生的概率叫做条件概率,用
“P(B|A)”来表示。
我们把由事件A和事件B同时发生的事件,称为事件 的交或积。用“A∩B”或“AB”来表示。
A∩B A
B
2.条件概率公式的推导 例子:抛掷红、蓝两颗骰子,设事件A=“蓝色骰子 的点数为3或6”,事件B=“两颗骰子的点数之和大于
例3.甲、乙两地都位于长江下游,根据一百年的气象 记录,知道甲、乙两地一年中雨天占的比例分别为20% 和18%,两地同时下雨的比例为12%,问: (1)乙地为雨天时,甲地也为雨天的概率是多少? (2)甲地为雨天时,乙地也为雨天的概率是多少? 解:设A=“甲地为雨天”,B=“乙地为雨天”,则依 题意有P(A)=0.20,P(B)=0.18,P(A∩B)=0.12。 (1)乙地为雨天时,甲地为雨天的概率是
Ω A B
练习:如图,由面积为400cm2的矩形区域Ω内有半径为 6cm的两圆A,B,相交弦长为6cm,现在Ω内随机取 点,若已知点取自圆A内,求在此条件下点取在圆B内 的概率。 解:设A=“圆A内所有点”,B=“圆B内所有点”,则
几何概型
已知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发生,即点取自两 圆的公共部分A∩B。 由已知可求得A圆区域的面积为36πcm2,B圆区域的面 积为36πcm2,两圆公共部分的面积为 12 18 3cm2 所以,P( A)
2.2.1 条件概率
学习目标
1、条件概率的概念
2、条件概率的公式 3、条件概率的应用
一、兴趣引入
“玛丽莲问题”
玛丽莲(Marilyn vos Savant),美国专栏作家。她在 《Parade》杂志上主持一个叫做“Ask Marilyn”的专栏, 回答读者的各种问题。1991年,她提出了这个著名的玛丽 莲问题(Behind Monty Hall’s Doors)。 “你参加电视台的一个抽奖节目。 台上有三个门,一个后边有汽车,其余 后边是山羊。主持人让你任意选择其一 。然后他打开其余两个门中的一个,你 看到是山羊。这时,他给你机会让你可 以重选,也就是你可以换选另一个剩下 的门。那么,你换不换?”
2.2.1条件概率
n(B)=A14 A511,
n(BC)=A14 A31
P(C
|
B)
n(BC) n(B)
A14 A31 A14 A511
43 4 51
1 17
解2: 设A表示“第一次抽到B”,
C表示“第二次抽到A”。
所以:P(B)=
A14 A511 A522
4, 52
P(BC)=
A14 A31 A522
43 52 51
10 3
1 2
5
方法二:缩小样本空间法 因为n(AB)=6,n(A)=12,所以 P(B A) n( AB) 6 1 n( A) 12 2
小试牛刀
从一副不含大小王的52张扑克牌中 不放回地抽取2次,每次抽1张,已知 第1次抽到A,求第2次也抽到A的概率?
解1: 设B表示“第一次抽到A”, C表示“第二次抽到A”。则有:
由券古,典最概后型一得名,同学“抽已到知中第奖一奖名券同学”没的有概抽率到为中2 4 奖,即奖2 1
若用A表示事件“第一名同学没有抽到中奖券”,
则将“已知第一名同学没有抽到中奖奖券的条件下,
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的概率记为P(B|A)
想一想
为什么两个问题的概率不一样?
P(B|A) ≠ P(B)?
P(B A) P( AB) P( A)
为在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发生的条件概率. P(B︱A)读作 A 发生的条件下 B发生的概率.
2.条件概率的性质
1)有界性:
0 P(B | A) 1
2)可加性:如果B和C是两个互斥事件,则 P(B C | A) P(B | A) P(C | A)
第1次抽取到理科题的概率
解:设第1次抽到理科题为事件A,第2次抽到理科题为 事件B,则第1次和第2次都抽到理科题为事件AB.
2.2.1条件概率
2. 事件 A与 B都发生的事件叫做 A与 B的积事件 , 记为 A B (或 AB );
3.若 A B 为不可能事件,则说事件A与B互斥.
引例:掷红、蓝两颗骰子。设事件A=“蓝色骰子的点数为3 或6”事件B=“两颗骰子点数之和大于8”;
求(1)P(A),P(B),P(A∩B)
(2)在“事件A已发生”的附加条件下事件B发生的概率?
若已知有一个女孩,求另一个是男孩的概率;
变式:在一个有三个孩子的家庭中,已知有一 个是男孩,求至少有一个女孩的概率。
例2.某种动物出生之后活到20岁的概率为 0.7,活到25岁的概率为0.56,求现年为20 岁的这种动物活到25岁的概率。 解 设A表示“活到20岁”(即≥20),B表示 “活到25岁” (即≥25) 则 P( A) 0.7, P( B) 0.56
对任意事件A和事件B,在已知事件A发生的 条件下事件B发生的条件概率”,叫做条件概率, 记作P(B |A).
P( A B) , P(A)>0. 2.条件概率计算公式: P( B | A) P( A)
例1.抛掷一颗骰子,观察出现的点数 B={出现的点数是奇数}={1,3,5} A={出现的点数不超过3}={1,2,3} 若已知出现的点数不超过3,求出现的点数是奇数的概率 解:即事件 A 已发生,求事件 B 的概率
由于B A故A B B,
所求概率为
P( A B) P( B) P( B A) 0.8 P( A) P( A)
B
0.56
0.7
A
归纳总结
1.条件概率中两个事件互相影响; 2.弄清“事件A发生”,“事件A发生且事件B发
生”,
“事件B在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发生”三者之间的关 3. 解法:①公式法 系 .
2.2.1条件概率
3、 一个家庭中有两个孩子,已知其中有一个是女孩, 问这时另一个小孩也是女孩的概率为多大?
解 {(男, 男), (男, 女), (女, 男), (女, 女)}
A={已知一个是女孩}={(男, 女), (女, 男), (女, 女)}
B {另一个也是女孩} {(女, 女)}
1 所以所求概率为 . 3
(3)法1 P( B | A) P( AB) 10 1 . 3 2法2 P( A) 5
n( AB) 6 1 P( B | A) n( A) 12 2
一张储蓄卡的密码共有6位数字,每位数字 都可以从0~9中任选一个。某人在银行自动提款机上 取钱时,忘记了密码的最后一位数字。求:
由于B A故A B B,
所求概率为
P( AB) P( B) P( B A) 0.8 P( A) P( A)
B
5
0.56
0.7
A
课堂小结
1. 条件概率的定义.
2. 条件概率的性质.
P ( AB ) P ( B A) P ( A)
(1)减缩样本空间法
3. 条件概率的计算方法.
例2
(1)任意按最后一位数字,不超过2次就按对的概率。 (2)如果他记得密码的最后一位是偶数,不超过2次就按对的概率。 解:设“第i次按对密码”为事件 Ai (i=1,2),则 A 表示“不超过2次就按对密码”。
(A1
A1A2 )
1. 掷两颗均匀骰子,问: ⑴ “ 第一颗掷出6点”的概率是多少? ⑵ “掷出点数之和不小于10”的概率又是多少? ⑶ “已知第一颗掷出6点,则掷出点数之和不小于10”的概率呢?
分析: X1YX2 , X2YX1 , X1 X2Y , X2 X1Y ,YX1 X2 ,YX2 X1 B X X Y , X X Y
2.2.1条件概率
(2)计算 n(A), n(AB)或P(A), P(AB); ) 或 (3)计算 )计算P(B|A)
练习:甲乙两地都位于长江下游,根据一百多年的气象记录, 练习:甲乙两地都位于长江下游,根据一百多年的气象记录, 知道甲乙两地一年中雨天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0% %,两地 知道甲乙两地一年中雨天所占的比例分别为 %和18%,两地 %, 同时下雨的比例为12%, %,问 同时下雨的比例为 %,问: (1)乙地为雨天时甲地也为雨天的概率是多少? )乙地为雨天时甲地也为雨天的概率是多少? (2)甲地为雨天时乙地也为雨天的概率是多少? )甲地为雨天时乙地也为雨天的概率是多少? (3)甲乙两市至少一市下雨的概率是多少? )甲乙两市至少一市下雨的概率是多少? 解:设A={甲地为雨天 , B={乙地为雨天 , 甲地为雨天}, 乙地为雨天}, 甲地为雨天 乙地为雨天 则P(A)=20%,P(B)=18%,P(AB)=12%, , , ,
方法:( )对于古典概型的题目, 方法 (1)对于古典概型的题目,可采用缩减样本空间
n( AB ) 的办法计算条件概率 P ( B | A) = n( A)
(2)直接利用定义计算:P ( B | A) = )直接利用定义计算: 步骤:( )用字母表示事件; 步骤 (1)用字母表示事件;
P ( AB ) P ( A)
n( AB ) P ( AB ) n(Ω ) P ( B | A) = = n( A) P ( A) n(Ω )
条件概率的定义: 条件概率的定义:
一般地, 为两个事件, 一般地,设A,B为两个事件,且P(A)>0,则 , 为两个事件 ,
P( AB) P(B A) = P( A)
在原样本空间 的概率
(1)乙地为雨天时甲地也为雨天的概率是 P ( AB ) 12% 2 P( A B) = = = P ( B ) 18% 3 (2) 甲 地 为 雨 天 时 乙 地 也 为 雨 天 的 概 率 是 P ( AB ) 12% 3 P ( B A) = = = P ( A) 20% 5
2.2.1条件概率(刘建波改)
2.2.1条件概率文山中学 刘建波课前准备:一、课标点击(一)学习目标:了解 条件概率的概.(二)教学重、难点:条件概率公式及其简单应用是重点,公式的推导是难点.二、教学过程:(一)知识链接链接1、我们知道求事件的概率有加法公式:若事件A 与B 互斥,则.()()()P A B P A P B =+那么怎么求A 与B 的积事件AB 呢注:1.事件A 与B 至少有一个发生的事件叫做A 与B 的和事件,记为A B (或A B + );2.事件A 与B 都发生的事件叫做A 与B 的积事件,记为 A B (或AB );3.若AB 为不可能事件,则说事件A 与B 互斥(二)问题导引三张奖券中只有一张能中奖,现分别由三名同学无放回的抽取,问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的概率是否比前两名同学小。
如果已经知道第一名同学没有抽到中奖奖券,那么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的概率又 是多少?已知第一名同学的抽奖结果为什么会影响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的概率呢?学习探究(一)自主探究:借助抛掷红黑两枚骰子,通过坐标系分析.(二)知识点梳理:1.条件概率对任意事件A 和事件B ,在已知事件A 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 发生的条件概率”,叫做条件概率。
记作P(B |A).2.条件概率计算公式:()(|)()P AB P A B P A = 注:⑴0(|)P B A ≤≤1;⑵几何解释:⑶可加性:如果B C 和互斥,那么[]()|(|)(|)P B C A P B A P C A =+3.概率 P(B|A)与P(AB)的区别与联系(),,(),.,(),(),()().A A P AB AB P B A B AB P B A AB P AB P B A P AB ΩΩ=Ω=Ω表示在样本空间中计算发生的概率而表示在缩小的样本空间中计算发生的概率用古典概率公式则中样本点数中样本点数中样本点数中样本点数一般来说比大(三)思考与讨论:1:一般地,在已知另一事件A 发生的前提下,事件B 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不一定再是P(B).即(|)()P B A P B ≠条件的附加意味着对样本空间进行压缩2:对于上面的事件A 和事件B ,P(B|A)与它们的概率有什么关系呢?()()()()(|)()()()()n AB n AB P AB n P B A n A n A P A n Ω===Ω 3:P(B |A)相当于把A看作新的基本事件空间求A∩B发生的概率(四) 典例探讨例1:个家庭中有两个小孩,假定生男生女是等可能的,已经知道这个家庭有一个女孩,,问这时另一个小孩是男孩的概率是多少?解:此题为古典概型,设(男,女)表示第一个是男孩,第二个是女孩.()()()(){Ω=男,男,男,女,女,男,女,女 }{A =(男,女),(女,男)(,女,女) ()()()}{B =男,男,男,女,女,男()()}{A B =男,女,女,男()()321,442P A P A B === ()()()324132P A P B A P A B === 故所求条件概率为23例2 某种动物出生之后活到20岁的概率为0.7,活到25岁的概率为0.56,求现年为20岁的这种动物活到25岁的概率。
2.2.1 条件概率
P(B/A)P(AB)P(B)0.40.5 P(A) P(A) 0.8
• 所以这个动物能活到25岁的概率是0.5. • 同类变式:学案教材练习5
典型例题3
在5道题中有3道理科题和2道文科题,如果不放回地依次抽 取2道题,求: (1)第一次抽取到理科题的概率; (2)第一次和第二次都抽取到理科题的概率; 解:设第1次抽到理科题为事件A,第2次抽到理科题 为事件B,则第1次和第2次都抽到理科题为事件AB.
P(B/A)n(A B)2 n(A) 3
典型例题2
• 设某种动物由出生算起活到20岁的概率为0.8,活 到25岁的概率为0.4,现有一个20岁的动物,问它 能活到25岁的概率是多少?
• 解:设A“能活到20岁”,B=“等活到25岁”,则 P(A)=0.8,P(B)=0.4,而所求概率为P(B/A),由
事件A已经发生,只需在A的范围
内考虑问题即可,我们记此时的事
件空间为 A ,则
知道第一名同学 的结果会影响最 后一名同学中奖 的概率吗?
A X 1 X 2 Y ,X 1 Y X 2 ,X 2 X 1 Y ,X 2 Y X 1
在事件A发生的情况下,事件B发生等价 于事件A和事件B同时发生,即事件AB 发生,而事件AB中含有两个事件,即
n(A) n(A)
辨析P(B/A)与P(AB)
P( AB)表示在样本空间中计算AB发生的概率, P(B / A)表示在缩小样本空间A中计算B发生的概率. 用古典概型概率公式,则
P(B / A) n(AB) n(A )
P(AB) n(AB) n()
一般来说P(B / A)比P(AB)大.
定义剖析
ABX1X2Y,X2X1Y
教学设计2 : 2.2.1 条件概率
条件概率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条件概率的概念,掌握条件概率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条件概率公式解决有关的简单概率问题.(二)情感目标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思维习惯和兴趣,加深学生对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认知规律的认识,树立学生善于创新的思维品质.(三)能力目标在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索归纳能力及运算能力和应用新知的能力,渗透归纳、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二、教学重点条件概率的概念,条件概率公式的简单应用. 三、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条件概率公式,并能灵活运用条件概率公式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教师] 问题1:掷一个骰子,求掷出的点数为3的概率. [学生] (回答)61[教师] (引导学生一起分析)本次试验的全集Ω={1,2,3,4,5,6},设B ={掷出点数为3},则B 的基本事件数为1. 61)(=中的元素数中的元素数Ω=∴B B P[教师] 问题2:掷一个骰子,已知掷出了奇数,求这个奇数是3的概率. [学生] (回答)31 [教师] (引导学生一起分析)已知掷出了奇数后,试验的可能结果只有3个,它们是1,3,5. 本次试验的全集改变为A ={1,3,5},这时相对于问题1,试验的条件已经改变. 设B ={掷出的点数为3},则B ={3},这时全集A 所含基本事件数为3,B 所含基本事件数为1,则P (已知掷出奇数的条件下,掷出3)=31A =中的元素数中的元素数B .[教师] (针对问题2再次设问)问题2与问题1都是求掷出奇数3的概率,为什么结果不一样?[学生] 这两个问题的提法是不一样的,问题1是在原有条件(即掷出点数1,2,3,4,5,6的一切可能情形)下求得的;而问题2是一种新的提法,即在原有条件下还另外增加了一个附加条件(已知掷出点数为奇数)下求得的,显然这种带附加条件的概率不同于P(A)也不同P(A ∩B).[教师] (归纳小结,引出条件概率的概念)问题2虽然也是讨论事件B (掷出点数3)的概率,但是却以已知事件A (掷出奇数为前提的,这样的概率称为A 发生条件下的事件B 发生的条件概率.(板书课题——条件概率) (二)传授新知 1.形成概念[教师] 在引入课题的基础上引出下列概念:(多媒体演示)设A 、B 是事件,用P(B|A)表示已知A 发生的条件下B 发生的条件概率,简称为条件概率.2.归纳公式引例1:某校高中三个年段各派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参加市里的中学生运动会,每人参加一个不同的项目,已知一名女生获得冠军,求高一的女生获得冠军的概率.[学生] (口答)设A ={只有一名女生获得冠军},B ={高一女生获得冠军} 依题意知 已知A 发生的条件下,A 成为试验的全集,B 是A 的子集,A 所含元素数为3,B 所含元素数为1,则31A )|(=中元素数中元素数B A B P =[教师] (问)P(A)为多少?P(A ∩B)为多少?P(A),P(A ∩B),P(B|A)之间有何关系? [学生] (口答)61)(,2163)(===B A P A P )()()|(A P B A P A B P =∴[教师] 这个式子的含义是明确的. 由此,便将P(B|A)表示成P(A ∩B)与P(A)之比,这为我们在原样本空间Ω下完成条件概率P(B|A)的计算提供了方便. 那么是否其它情况下条件概率仍有上述的计算公式呢?我们再看一个例子:引例2:在一副扑克的52张(去掉两张王牌后)中任取1张,已知抽到草花的条件下,求抽到的是草花5的概率.[学生] (口答)设A ={抽到草花},B ={抽到草花5},依题意知 已知A 发生的条件下A 成为试验的全集,A 中的元素发生的可能性相同,B 是A 的子集.∵一副扑克中草花有13张 ∴A 所含元素数为13,B 所含元素数为1. 则131A )|(=中元素数中元素数B A B P =.[教师] 本例中P(A)为多少?P(A ∩B)为多少?P(B|A)与P(A)、P(A ∩B)是否仍有上例的关系?[学生] 由于5213)(=A P ,521)(=B A P 所以也有)()()|(A P B A P A B P =.[教师] 综合引例1与引例2我们可由特殊到一般地归纳出下列的条件概率的计算公式: 条件概率公式:若P(A)>0则)()()|(A P B A P A B P =.注:(1)其中P(A)>0是在概率的非负性的基础上,要求P(A)≠0,以保证)()(A P B A P 有意义;(2)类似地,若P(B)>0则)()()|(A P B A P A B P =;(3)公式的变形可得(概率的乘法公式):若P(A)>0,则P(A ∩B)=P(A) P(B|A). (三)讲解例题1.条件概率计算公式的应用例1.由人口统计资料发现,某城市居民从出生算起活到70岁以上的概率为0.7,活到80岁以上的概率是0.4,若已知某人现在70岁,试问他能活到80岁的概率是多少?【解析】设A ={活到70岁以上},B ={活到80岁以上},则P(A)=0.7 P(B)=0.4 又∵B ⊂A ∴P(A ∩B)= P(B)=0.4 ∴)()()|(A P B A P A B P =57.07.04.0≈=.[教师] 在求条件概率时,要求知道两事件之积(A ∩B)的概率,这概率或者题设已经给出,或者隐含在其他条件中,需要对所给条件进行分析才能得到.2.上述例题是通过条件概率公式来计算条件概率,但有时候根据问题的特点可以直接得到结果.如下面的例2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例子.例2.(课本P54页例3) 把一副扑克的52张随机均分给赵、钱、孙、李四家,A =赵家分得的13张牌中有6张草花,B =孙家分得的13张牌中有3张草花.①计算P(B|A) ②计算P(A ∩B)【解析】①四家各有13张牌,已知A 发生后,A 的13张牌已固定.余下的39张牌中恰有7张草花,在另三家中的分派是等可能的.问题已经转变成:39张牌中有7张草花,将这39张牌随机分给钱、孙、李三家,求孙家得到3张草花的概率.于是 .278.0/)|(13391073937≈=-C C C A B P②在52张牌中任选13张牌有1352C 种不同的等可能的结果.于是Ω中元素数=1352C ,A 中元素数=.739613C C 利用条件概率公式得到 P(A ∩B)=P(A) P(B|A)=278.01352739613⨯C C C ≈0.012.[教师] 综上各例所述我们看到:(Ⅰ)条件概率公式提供了P(A ∩B)、P(A)、 P(B|A)三者之间的关系,三者中知二求三,关键在于分析实际问题中已知什么,要求什么.(Ⅱ)我们也可以把条件概率问题转化为古典概型的概率问题,从而将条件概率的计算转化为古典概型的概率的计算(如例2中)=中元素数中元素数-13391073937C C C )|(Ω=B A B P . (四)技能训练课本第54页练习(1)(2)(3)[学生] 设题中试验的全集Ω={(i,j)|i,j=1,2,3,4,5,6}(1)A ={投掷一枚骰子是偶数点}={(i,j)|i=2,4,6 ,j=1,2,3,4,5,6} B ={投掷另一枚骰子也是偶数点}={(i,j)|i=1,2,…6 ,j=2,4,6} ∴A ∩B={(i,j)|i=2,4,6, j=2,4,6}A ={投掷两枚骰子都是奇数点}={(i,j)|i=1,3,5, j=1,3,5}434111)(1)(16161313=-=-=-=∴C C C C A P A P41)(16161313==CC C C B A P 314341)()()|(===∴A P B A P A B P 因此已知一枚是偶数点,另一枚也是偶数点的概率为.31(2)A ={(1,1),(2,2),(3,3),(4,4)(5,5),(6,6)} B={(3,3)}则A ∩B ={(3,3)} P(A)=61366= 361)(=B A P 6161361)|(==∴A B P因此已知两枚点数相同条件下,点数都是3的概率为.61(3)A ={(3,3),(1,5),(5,1),(2,4),(4,2)} B ={(1,1),(2,2),(3,3),(4,4),(5,5),(6,6)} 则A ∩B ={(3,3)} 361)(=B A P 365)(=A P 51365361)|(==∴A B P .因此已知点数和中6 条件下两枚骰子点数相同的概率为.51[教师](引导学生得到(2)(3)题的另一种解法)我们也可以用另一种观点来求 P(B|A) 即通过转化样本空间Ω,将A 看着试验的全集(样本空间),在A 中考虑满足B 的元素数,则有解法2:(2).61A )|(=中元素数中元素数B A B P =(3).51A )|(=中元素数中元素数B A B P =(五)课堂小结1.条件概率是指在已知事件A 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 发生的概率. 2.求条件概率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利用条件概率公式即先分别求P(A)和P(A ∩B),再用公式)()()|(A P B A P A B P =来计算.二是转化为概率,即(1)把A 看着试验的全集(样本空间),从而把P(B|A)转化为新样本空间A 下的概率,再用公式中元素数中元素数A )|(B A B P =直接得到结果.(如练习(2)(3)的解法)3.把条件概率问题直接转化为古典概型的问题求解.(如例2(课本P54/例3)的第①题)(六)思维与拓展:1.两台车床加工同一种零件共100个,结果如下表正品数 次品数 总计 第一台车床加工数 35 5 40 第二台车床加工数50 10 60 总 计8515100设A ={从100个零件中任取一个是正品},B ={从100个零件中任取一个是第一台车床加工的},求P(A|B)和)|(A B P . 【解析】10085)(=A P 10040)(=B P 10035)(=B A P 10015)(=A P 1005)(=B A P875.04035)()()|(===∴B P B A P B A P333.0155)()()|(≈==A P B A P A B P 2.P(A)>P(A|B)对吗?【解析】一般说来,P(A)与P(A|B)之间并没有什么必然的关系.事实上,“事件B 已经发生”这一条件可能使P(A|B)比P(A)大,也可能使P(A|B)比P(A)小,还可能P(A|B)=P(A).但是如果A ,B 之间存在一些特殊的关系,这时P(A|B)与P(A)谁大谁小将可以有进一步的结论.(1)A ,B 之间有包含关系,则P(A|B)≥P(A). (2)若A ∩B =Φ,则P(A|B)≤P(A). 五、布置作业1.某动物活到20岁的概率为0.8,活到25岁的概率是0.4,问现龄20岁的动物活到25岁的概率是多少?2.投掷两枚骰子,已知点数和为10,求两枚骰子中第一次投掷的点数大于第二次投掷点数的概率.六、教后记。
课件6:2.2.1 条件概率
解 由题意知 P(A)=145,P(B)=125,P(AB)=110,
1 故 P(B|A)=PP((AAB))=140=38.
15
1 P(A|B)=PP((ABB))=120=34.
15
题型一 条件概率的计算
例1.抛掷红、蓝两颗骰子,记事件A为“蓝色骰子的点数为3或 6”,事件B为“两颗骰子的点数之和大于8”.
(3)方法一:因为 P(AB)=53××42=130,
3 所以 P(B|A)=PP((AAB))=130=12.
5
方法二:因为 n(A)=3×4=12,n(AB)=3×2=6,
所以 P(B|A)=nn((AAB))=162=12.
题型二 条件概率的性质
例2.在某次考试中,要从20道题中随机地抽出6道题,若考生至少 能答对其中的4道题即可通过;若至少能答对其中5道题就获得优秀, 已知某考生能答对其中10道题,并且知道他在这次考试中已经通过, 求他获得优秀成绩的概率.
1
3
A.2
B.5
23C.3来自D.50【解析】 由条件概率公式知 P(B|A)=PP((AAB)), ∴P(AB)=P(B|A)×P(A)=130×15=530. 【答案】 D
2.在一个盒子中有大小相同的 10 个球,其中 6 个红球,4
个白球,两人无放回地各取一个球,则在第一个人摸出红球的
条件下,第二个人也摸出红球的概率是( )
2.2.1 条件概率
目标导航 1.理解条件概率的定义. 2.掌握条件概率的两种计算方法. 3.利用条件概率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入门答疑 这个家庭中有两个孩子,已知老大是女孩,问这时另一个小孩也 是女孩的概率为多大?
[提示] Ω={(男,男),(男,女),(女,男),(女,女)}, A={已知老大是女孩}={(女,男),(女,女)} , B={另一个也是女孩}={(女,女)}, 所以所求概率为12.
高中数学 第2章 概率 2.2 条件概率与事件的独立性 2.2.1 条件概率 2.2.2 事件的独立
2.2.1 条件概率 2.2.2 事件的独立性1.了解条件概率和两个事件相互独立的概念.2.理解条件概率公式和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公式.3.能利用概率公式解决实际问题.1.条件概率(1)定义:对于任何两个事件A 和B ,在已知事件A 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 发生的概率叫做条件概率,用符号“P (B |A )”来表示,读作“A 发生的条件下B 发生的概率”.类似地,事件B 发生的条件下事件A 发生的条件概率记为“P (A |B )”,读作“B 发生的条件下A 发生的概率”.(2)事件的交(或积)由事件A 和B 同时发生所构成的事件D ,称为事件A 与B 的交(或积),记作D =A ∩B (或D =AB ).(3)条件概率计算公式 一般地,条件概率公式为P (B |A )=P (A ∩B )P (A )(P (A )>0),类似地,P (A |B )=P (A ∩B )P (B )(P (B )>0).2.相互独立事件(1)定义:一般地,事件A 是否发生对事件B 发生的概率没有影响,即P (B |A )=P (B ),则称两个事件A ,B 相互独立,并把这两个事件叫做相互独立事件.若n 个事件A 1,A 2,…,A n ,如果其中任何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不受其他事件是否发生的影响,则称这n 个事件相互独立.(2)相互独立事件的性质一般地,若事件A ,B 相互独立,则A 与B ,A 与B ,A 与B 也相互独立. (3)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①两个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的积,即P (A ∩B )=P (A )×P (B ).②如果事件A 1,A 2,…,A n 相互独立,则这n 个事件都发生的概率,等于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的积,即P (A 1∩A 2∩…∩A n )=P (A 1)×P (A 2)×…×P (A n )并且上式中任意多个事件A i 换成其对立事件后,等式仍成立.1.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若事件A 、B 互斥,则P (B |A )=1.( ) (2)必然事件与任何一个事件相互独立.( )(3)“P (AB )=P (A )·P (B )”是“事件A ,B 相互独立”的充要条件.( ) 答案:(1)× (2)√ (3)√2.已知P (AB )=310,P (A )=35,则P (B |A )为( )A.950 B.12 C.910D.14答案:B3.甲、乙两人各射击一次,他们各自击中目标的概率都是0.6,则他们都击中目标的概率是( )A .0.6B .0.36C .0.16D .0.84答案:B4.甲、乙两颗卫星同时监测台风,在同一时刻,甲、乙两颗卫星准确预报台风的概率分别为0.8和0.75,则在同一时刻至少有一颗卫星预报准确的概率为________.答案:0.95求条件概率[学生用书P26]在5道题中有3道理科题和2道文科题.如果不放回地依次抽取2道题,求: (1)第1次抽到理科题的概率;(2)第1次和第2次都抽到理科题的概率;(3)在第1次抽到理科题的条件下,第2次抽到理科题的概率.【解】 设第1次抽到理科题为事件A ,第2次抽到理科题为事件B ,则第1次和第2次都抽到理科题为事件A ∩B .(1)从5道题中不放回地依次抽取2道题的事件数为A 25=20. 根据分步乘法计数原理,事件A 的总数为A 13×A 14=12. 故P (A )=1220=35.(2)因为事件A ∩B 的总数为A 23=6. 所以P (A ∩B )=620=310.(3)法一:由(1)、(2)可得,在第1次抽到理科题的条件下,第2次抽到理科题的概率为P (B |A )=P (A ∩B )P (A )=31035=12.法二:因为事件A ∩B 的总数为6,事件A 发生的总数为12,所以P (B |A )=612=12.利用定义计算条件概率的步骤(1)分别计算概率P (AB )和P (A ). (2)将它们相除得到条件概率P (B |A )=P (AB )P (A ),这个公式适用于一般情形,其中AB 表示A ,B 同时发生.设10件产品中有4件不合格,从中任意取出2件,那么在所取得的产品中发现有一件不合格品,求另一件也是不合格品的概率.解:设事件A 为“在所取得的产品中发现有一件不合格品”,事件B 为“另一件产品也是不合格品”,则P (A )=C 14C 16C 210=4×6×210×9=815,P (A ∩B )=C 24C 210=215.因此P (B |A )=P (A ∩B )P (A )=14.相互独立事件的判断判断下列各对事件是不是相互相互独立事件:(1)甲组3名男生,2名女生;乙组2名男生,3名女生,现从甲、乙两组中各选1名同学参加演讲比赛,“从甲组中选出1名男生”与“从乙组中选出1女生”;(2)容器内盛有5个白乒乓球和3个黄乒乓球,“从8个球中任意取出1个,取出的是白球”与“从剩下的7个球中任意取出1个,取出的还是白球”;(3)掷一颗骰子一次,“出现偶数点”与“出现3点或6点”.【解】 (1)“从甲组中选出1名男生”这一事件是否发生,对“从乙组中选出1名女生”这一事件发生的概率没有影响,所以它们是相互独立事件.(2)“从8个球中任意取出1个,取出的是白球”的概率为58,若这一事件发生了,则“从剩下的7个球中任意取出1个,取出的仍是白球”的概率为47,若前一事件没有发生,则后一事件发生的概率为57.可见,前一事件是否发生,对后一事件发生的概率有影响,所以两者不是相互独立事件.(3)记A :出现偶数点,B :出现3点或6点,则A ={2,4,6},B ={3,6},AB ={6}, 所以P (A )=36=12,P (B )=26=13,P (AB )=16,所以P (A ∩B )=P (A )·P (B ), 所以事件A 与B 相互独立.判断两事件的独立性的方法(1)定义法:如果事件A ,B 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事件A 发生的概率与事件B 发生的概率的积,则事件A ,B 为相互独立事件.(2)由事件本身的性质直接判定两个事件发生是否相互影响. (3)当P (A )>0时,可用P (B |A )=P (B )判断.一个家庭中有若干个小孩,假定生男孩和生女孩是等可能的,令A ={一个家庭中既有男孩又有女孩},B ={一个家庭中最多有一个女孩}.对下述两种情形,讨论A 与B 的独立性:(1)家庭中有两个小孩; (2)家庭中有三个小孩.解:(1)有两个小孩的家庭,男孩、女孩的可能情形为Ω={(男,男),(男,女),(女,男),(女,女)},它有4个基本事件, 由等可能性知概率各为14.这时A ={(男,女),(女,男)},B ={(男,男),(男,女),(女,男)}, A ∩B ={(男,女),(女,男)},于是P (A )=12,P (B )=34,P (A ∩B )=12.由此可知P (A ∩B )≠P (A )P (B ),所以事件A ,B 不相互独立.(2)有三个小孩的家庭,小孩为男孩、女孩的所有可能情形为Ω={(男,男,男),(男,男,女),(男,女,男),(女,男,男),(男,女,女),(女,男,女),(女,女,男),(女,女,女)},由等可能性知这8个基本事件的概率均为18,这时A 中含有6个基本事件,B 中含有4个基本事件, A ∩B 中含有3个基本事件.于是P (A )=68=34,P (B )=48=12,P (A ∩B )=38,显然有P (A ∩B )=38=P (A )P (B )成立.从而事件A 与B 是相互独立的.求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甲、乙2个人独立地破译一个密码,他们能译出密码的概率分别为13和14,求:(1)2个人都译出密码的概率; (2)2个人都译不出密码的概率; (3)至多1个人译出密码的概率;【解】 记“甲独立地译出密码”为事件A ,“乙独立地译出密码”为事件B ,A 与B 为相互独立事件,且P (A )=13,P (B )=14.(1)“2个人都译出密码”的概率为:P (AB )=P (A )·P (B )=13×14=112.(2)“2个人都译不出密码”的概率为:P (A -B -)=P (A -)·P (B -)=[1-P (A )]×[1-P (B )]=(1-13)×(1-14)=12.(3)“至多1个人译出密码”的对立事件为“2个人都译出密码”,所以至多1个人译出密码的概率为:1-P (AB )=1-P (A )P (B )=1-13×14=1112.在本例条件下,求:(1)恰有1个人译出密码的概率; (2)至少1个人译出密码的概率.解:(1)“恰有1个人译出密码”可以分为两类,即甲译出乙未译出以及甲未译出乙译出,且两个事件为互斥事件,所以恰有1个人译出密码的概率为:P (A B -∪A -B )=P (A B -)+P (A -B )=P (A )P (B -)+P (A -)P (B ) =13×(1-14)+(1-13)×14=512. (2)“至少1个人译出密码”的对立事件为“2个人都未译出密码”,所以至少1个人译出密码的概率为:1-P (A -B -)=1-P (A -)P (B -)=1-23×34=12.与相互独立事件有关的概率问题求解策略一般地,已知两个事件A ,B ,它们的概率分别为P (A ),P (B ),那么:A ,B 互斥 A ,B 相互独立P (A +B ) P (A )+P (B )1-P (A -)P (B -)P (AB ) 0P (A )P (B ) P (A -B -)1-[P (A )+P (B )]P (A -)P (B -)某田径队有三名短跑运动员,根据平时训练情况统计甲、乙、丙三人100米跑(互不影响)的成绩在13 s 内(称为合格)的概率分别为25,34,13,若对这三名短跑运动员的100 m 跑的成绩进行一次检测,则(1)三人都合格的概率; (2)三人都不合格的概率; (3)出现几人合格的概率最大.解:记“甲、乙、丙三人100米跑成绩合格”分别为事件A ,B ,C ,显然事件A ,B ,C 相互独立,则P (A )=25,P (B )=34,P (C )=13.设恰有k 人合格的概率为P k (k =0,1,2,3),(1)三人都合格的概率:P 3=P (ABC )=P (A )·P (B )·P (C )=25×34×13=110. (2)三人都不合格的概率:P 0=P (A -B -C -)=P (A -)·P (B -)·P (C -)=35×14×23=110. (3)恰有两人合格的概率:P 2=P (AB C -)+P (A B -C )+P (A -BC )=25×34×23+25×14×13+35×34×13=2360. 恰有一人合格的概率:P 1=1-P 0-P 2-P 3=1-110-2360-110=2560=512.综合第一问、第二问、第三问可知P 1最大. 所以出现恰有1人合格的概率最大.相互独立事件的综合应用在一场娱乐晚会上,有5位民间歌手(1至5号)登台演唱,由现场数百名观众投票选出最受欢迎歌手.各位观众要彼此独立地在选票上选3名歌手,其中观众甲是1号歌手的歌迷,他必选1号,不选2号,另在3至5号中随机选2名.观众乙和丙对5位歌手的演唱没有偏爱,因此在1至5号中随机选3名歌手.(1)求观众甲选中3号歌手且观众乙未选中3号歌手的概率. (2)X 表示3号歌手得到观众甲、乙、丙的票数之和,求X 的分布列.【解】 (1)设A 表示事件“观众甲选中3号歌手”,B 表示事件“观众乙选中3号歌手”,则P (A )=C 12C 23=23,P (B )=C 24C 35=35.因为事件A 与B 相互独立,所以观众甲选中3号歌手且观众乙未选中3号歌手的概率为P (A B -)=P (A )·P (B -)=P (A )·[1-P (B )]=23×25=415.(或P (A B -)=C 12·C 34C 23·C 35=415). (2)设C 表示事件“观众丙选中3号歌手”,则P (C )=C 24C 35=35,因为X 可能的取值为0,1,2,3,且取这些值的概率分别为P (X =0)=P (A -B -C -)=13×25×25=475,P (X =1)=P (A B - C -)+P (A -B C -)+P (A -B -C )=23×25×25+13×35×25+13×25×35=2075, P (X =2)=P (A B C -)+P (A -BC )+P (A B -C )=23×35×25+13×35×35+23×25×35=3375, P (X =3)=P (ABC )=23×35×35=1875,所以X 的分布列为X 0 1 2 3 P475207533751875概率问题中的数学思想(1)正难则反.灵活应用对立事件的概率关系(P (A )+P (A -)=1)简化问题,是求解概率问题最常用的方法.(2)化繁为简.将复杂事件的概率转化为简单事件的概率,即寻找所求事件与已知事件之间的关系.“所求事件”分几类(考虑加法公式,转化为互斥事件)还是分几步组成(考虑乘法公式,转化为互独事件).(3)方程思想.利用有关的概率公式和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组),通过解方程(组)使问题获解.三个元件T 1,T 2,T 3正常工作的概率分别为12,34,34,将它们中的某两个元件并联后再和第三个元件串联接入电路,如图所示,求电路不发生故障的概率.解:记“三个元件T 1,T 2,T 3正常工作”分别为事件A 1,A 2,A 3, 则P (A 1)=12,P (A 2)=34,P (A 3)=34,不发生故障的事件为(A 2∪A 3)A 1,P =P [(A 2∪A 3)A 1]=P (A 2∪A 3)·P (A 1) =[1-P (A 2)·P (A 3)]·P (A 1) =(1-14×14)×12=1532.————————————————————————————————————————————————1.求条件概率的方法(1)利用定义,分别求P (A )和P (A ∩B ),得P (B |A )=P (A ∩B )P (A ).(2)借助古典概型概率公式,先求事件A 包含的基本事件数n (A ),再在事件A 发生的条件下求事件B 包含的基本事件数,即n (AB ),得P (B |A )=n (A ∩B )n (A ).2.判定两个事件相互独立的方法(1)定义法:如果A 、B 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事件A 发生的概率与事件B 发生的概率的积,则事件A 、B 为相互独立事件.(2)由事件本身的性质直接判定两个事件发生是否相互影响.3.事件A 、B 相互独立,则P (AB )=P (A )P (B ).注意与事件互斥区别.1.求复杂事件的概率时,先判断事件间的关系,是互斥还是独立,特别对“至多”“至少”等问题,可分成互斥事件求概率,也可用对立事件求概率.2.在解题过程中,要明确事件中的“至少有一个发生”、“至多有一个发生”“恰有一个发生”“都发生”“都不发生”“不都发生”等词语的意义,已知两个事件A 、B ,它们的概率分别为P (A )、P (B ),那么:A 、B 中至少有一个发生的事件为A ∪B ; A 、B 都发生的事件为AB ;A 、B 都不发生的事件为A -B -;A 、B 恰有一个发生的事件为A B -∪A -B ;A 、B 中至多有一个发生的事件为A B -∪A -B ∪A -B -.1.已知P (B |A )=12,P (AB )=38,则P (A )等于( )A.316B.1316C.34D.14解析:选C.由P (AB )=P (A )P (B |A )可得P (A )=34.2.甲、乙、丙3人投篮,投进的概率分别是13,25,12,现3人各投篮1次,则3人都没有投进的概率为( )A.115 B.215C.15D.110解析:选C.甲、乙、丙3人投篮相互独立,都不进的概率为⎝ ⎛⎭⎪⎫1-13⎝ ⎛⎭⎪⎫1-25⎝ ⎛⎭⎪⎫1-12=15.3.某人一周晚上值班2次,在已知他周日一定值班的条件下,则他在周六晚上值班的概率为________.解析:设事件A 为“周日值班”,事件B 为“周六值班”,则P (A )=C 16C 27,P (AB )=1C 27,故P (B |A )=P (AB )P (A )=16.答案:16[A 基础达标]1.设A 与B 是相互独立事件,则下列事件中不相互独立的是( ) A .A 与B -B.A -与B C.A -与B -D .A 与A -解析:选D.A 、B 、C 选项的两事件相互独立,而A 与A -是对立事件,不是相互独立事件. 2.某班学生考试成绩中,数学不及格的占15%,语文不及格的占5%,两门都不及格的占3%.已知一学生数学不及格,则他语文也不及格的概率是( )A .0.2B .0.33C .0.5D .0.6解析:选A.A =“数学不及格”,B =“语文不及格”,P (B |A )=P (AB )P (A )=0.030.15=0.2,所以数学不及格时,该生语文也不及格的概率为0.2.3.7名同学站成一排,已知甲站在中间,则乙站在末尾的概率是( ) A.14 B.15 C.16D.17解析:选C.记“甲站在中间”为事件A ,“乙站在末尾”为事件B ,则n (A )=A 66,n (AB )=A 55,P (B |A )=A 55A 66=16.4.从甲袋中摸出一个红球的概率是13,从乙袋中摸出一个红球的概率是12,从两袋各摸出一个球,则23等于( )A .2个球不都是红球的概率B .2个球都是红球的概率C .至少有1个红球的概率D .2个球中恰有1个红球的概率解析:选C.分别记从甲、乙袋中摸出一个红球为事件A 、B ,则P (A )=13,P (B )=12,由于A 、B 相互独立,所以1-P (A -)P (B -)=1-23×12=23.根据互斥事件可知C 正确.5.同时转动如图所示的两个转盘,记转盘甲得到的数为x ,转盘乙得到的数为y (若指针停在边界上则重新转),x ,y 构成数对(x ,y ),则所有数对(x ,y )中满足xy =4的概率为( )A.116B.18C.316D.14解析:选C.满足xy =4的所有可能如下:x =1,y =4;x =2,y =2;x =4,y =1.所以所求事件的概率P =P (x =1,y =4)+P (x =2,y =2)+ P (x =4,y =1)=14×14+14×14+14×14=316. 6.已知有两台独立在两地工作的雷达,它们发现飞行目标的概率分别为0.9和0.85,则两台雷达都未发现飞行目标的概率为________.解析:所求概率为(1-0.9)×(1-0.85)=0.015. 答案:0.0157.某篮球队员在比赛中每次罚球的命中率相同,且在两次罚球中至多命中一次的概率为1625,则该队员每次罚球的命中率为________. 解析:设此队员每次罚球的命中率为p , 则1-p 2=1625,所以p =35.答案:358.有五瓶墨水,其中红色一瓶,蓝色、黑色各两瓶,某同学从中随机任取出两瓶,若取出的两瓶中有一瓶是蓝色,则另一瓶是红色或黑色的概率是________.解析:设事件A 为“其中一瓶是蓝色”,事件B 为“另一瓶是红色”,事件C 为“另一瓶是黑色”,事件D 为“另一瓶是红色或黑色”,则D =B ∪C ,且B 与C 互斥, 又P (A )=C 12C 14C 25=45,P (AB )=C 12C 11C 25=15,P (AC )=C 12C 12C 25=25,故P (D |A )=P (B ∪C |A ) =P (B |A )+P (C |A ) =P (AB )P (A )+P (AC )P (A )=34.答案:349.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某市决定在一个乡镇投资农产品加工、绿色蔬菜种植和水果种植三个项目,据预测,三个项目成功的概率分别为45、56、23,且三个项目是否成功互相独立.(1)求恰有两个项目成功的概率; (2)求至少有一个项目成功的概率.解:(1)只有农产品加工和绿色蔬菜种植两个项目成功的概率为 45×56×(1-23)=29, 只有农产品加工和水果种植两个项目成功的概率为 45×(1-56)×23=445, 只有绿色蔬菜种植和水果种植两个项目成功的概率为 (1-45)×56×23=19,所以恰有两个项目成功的概率为29+445+19=1945.(2)三个项目全部失败的概率为 (1-45)×(1-56)×(1-23)=190,所以至少有一个项目成功的概率为1-190=8990.10.甲箱的产品中有5个正品和3个次品,乙箱的产品中有4个正品和3个次品. (1)从甲箱中任取2个产品,求这2个产品都是次品的概率.(2)若从甲箱中任取2个产品放入乙箱中,然后再从乙箱中任取一个产品,求取出的这个产品是正品的概率.解:(1)从甲箱中任取2个产品的事件数为C 28=28,这2个产品都是次品的事件数为C 23=3.所以这2个产品都是次品的概率为328.(2)设事件A 为“从乙箱中取一个正品”,事件B 1为“从甲箱中取出2个产品都是正品”,事件B 2为“从甲箱中取出1个正品1个次品”,事件B 3为“从甲箱中取出2个产品都是次品”,则事件B 1、事件B 2、事件B 3彼此互斥.P (B 1)=C 25C 28=514,P (B 2)=C 15C 13C 28=1528,P (B 3)=C 23C 28=328,P (A |B 1)=69,P (A |B 2)=59,P (A |B 3)=49,所以P (A )=P (B 1)P (A |B 1)+P (B 2)·P (A |B 2)+P (B 3)P (A |B 3) =514×69+1528×59+328×49=712. [B 能力提升]11.抛掷一枚均匀的骰子所得的样本空间为Ω={1,2,3,4,5,6},令事件A ={2,3,5},B ={1,2,4,5,6},则P (A |B )等于( )A.25B.12C.35D.45解析:选A.因为A ∩B ={2,5},所以n (AB )=2. 又因为n (B )=5,故P (A |B )=n (AB )n (B )=25.12.设两个独立事件A 和B 都不发生的概率为19,A 发生B 不发生的概率与B 发生A 不发生的概率相同,则事件A 发生的概率P (A )=________.解析:由题意,P (A -)·P (B -)=19,P (A -)·P (B )=P (A )·P (B -).设P (A )=x ,P (B )=y , 则⎩⎪⎨⎪⎧(1-x )(1-y )=19,(1-x )y =x (1-y ). 即⎩⎪⎨⎪⎧1-x -y +xy =19,x =y , 所以x 2-2x +1=19,所以x -1=-13,或x -1=13(舍去),所以x =23.答案:2313.一只口袋内装有2个白球和2个黑球.求:(1)在先摸出1个白球不放回的条件下,再摸出1个白球的概率是多少? (2)在先摸出1个白球后放回的条件下,再摸出1个白球的概率是多少? 解:(1)记A =“先摸出一个白球不放回”,B =“再摸出一个球为白球”, 则AB =“先后两次摸到白球”. 因为P (A )=24=12,P (A ∩B )=A 22A 24=16,所以P (B |A )=P (A ∩B )P (A )=13.(2)记A 1=“先摸出一个白球放回”,B 1=“再摸出一个球为白球”, 则AB 1=“先后两次摸到白球”. 因为P (A 1)=24=12,P (A 1∩B 1)=2×24×4=14,所以P (B 1|A 1)=P (A 1∩B 1)P (A 1)=12.14.(选做题)某班甲、乙、丙三名同学竞选班委,甲当选的概率为45,乙当选的概率为35,丙当选的概率为710.求:(1)恰有一名同学当选的概率; (2)至多有两人当选的概率.解:设甲,乙,丙当选分别为事件A ,B ,C , 则有P (A )=45,P (B )=35,P (C )=710.(1)因为事件A ,B ,C 相互独立, 所以恰有一名同学当选的概率为P (A ∩B -∩C -)+P (A -∩B ∩C -)+P (A -∩B -∩C )=P (A )P (B -)P (C -)+P (A -)P (B )P (C -)+P (A -)P (B -)P (C ) =45×25×310+15×35×310+15×25×710 =47250. (2)至多有两人当选的概率为 1-P (A ∩B ∩C )=1-P (A )P (B )P (C )4 5×35×710=83125.=1-。
2.2.1条件概率(一)
表示在事件A已经发生的条件 下,事件B发生的概率
公式推导
基本事件总数为n(A) B包含的事件总数为n(AB)
(只适用于古典改型)
(一般公式)
条件概率 Conditional Probability
定义 设A,B为同一个随机试验中的两个随机事件 , 且P(A)>0, 则称
1. 条件概率的定义. 2. ) P ( B A) P ( A)
习题2.2--A组--第4题
P ( AB ) P ( B A) P ( A)
为在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发生的条件概率. 一般把 P(B︱A)读作 A 发生的条件下 B 的概率。
条件概率的性质:
某班有20名男生,25名女生。依次从全班同 学中任选两名同学代表班级参加比赛,求: (1)第一名同学是女生,第2名同学也是女 生的概率 (2)已知第一名同学是女生,则第2名同学 也是女生的概率
2.2.1二项分布-条件概率
【解】 法一:记“第一次取到白球”为事 件 A,“第二次取到黑球”为事件 B. 显然,事件“第一次取到白球,第二次取到 黑球”的概率为 P(AB)=160××49=145. 由条件概率的计算公式,得
4 P(B|A)=PPAAB=165=49.
10
练练习习32 一个口袋内装有2个白球和2个黑球,那么
则P(A)=20%,P(B)=18%,P(AB)=12%,
(1)乙地为雨天时甲地也为雨天的概率是
P( A B) P( AB) 12% 2 P(B) 18% 3
(2)甲地为雨天时乙地也为雨天的概率是
P(B A) P( AB) 12% 3 P( A) 20% 5
练习2 一个盒子中有6个白球、4个黑球,每 次从中不放回地任取1个,连取两次,求第 一次取到白球的条件下,第二次取到黑球的
识与技能
学习目标
掌握一些简单的条件概率的计算.
与方法
过对具体情景的分析,了解条件概率的定义
学习重难点
重 点 条件概率定义的理解 难 点 概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探究:一3般张地奖,券我中们只用有1张来能中奖,现分别由3名同学
无放回地表抽示取所,有问基最本后事一件名的同学抽到中奖奖券的概率是
否比其他集同合学,小叫?做基本事件
(1)因为事件Ai与事件 A1 A2互斥,由概率的加法公式得
P(
A)
P( A1)
P( A1 A2
)
1 10
91 10 9
1 5
例2、一张储蓄卡的密码共有6位数字,每位数字都可 从0~9中任选一个,某人在银行自动提款机上取钱时, 忘记了密码的最后一位数字,求 (1)任意按最后一位数字,不超过2次就按对的概率; (2)如果他记得密码的最后一位是偶数,不超过2次
数学课件:2.2.1 条件概率
,考虑到大量重
������
复试验时,条件频率������������������������������的稳定值即为条件概率 P(B|A),又因为事件
AB
发生的频率������������������、事件
������
A
发生的频率������������的稳定值分别为
������
P(A∩B),P(A),于是有 P(B|A)=������(������������(⋂������)������).
条件概率公式 P(B|A)=������(������������(⋂������)������),P(A)>0.
12
知识拓展 (1)计算条件概率的公式为 P(B|A)=������(������������(⋂������)������),P(A)>0,它
可以用频率的稳定值来解释:设进行 n 次试验,事件 A 发生了 nA 次,
令A=“2次都取得白球”,包括2个基本事件, 因此 P(A)=A252 = 110.
题型一 题型二
解法二用概率乘法公式.
令Ai=“第i次取得白球”(i=1,2), 则A=A1∩A2, 由乘法公式,得
P(A)=P(A1∩A2)=P(A1)P(A2|A1)=25
×
1 4
=
110.
反思 公式 P(B|A)=������(������������(⋂������)������) 既是条件概率的定义,同时又是求条
知道第一名同学没有抽到奖券的条件下,即事件A发生的前提
下,P(B|A)=
1 2
,显然知道了事件A的发生,影响了事件B的发生的概率.
事实上,在已知事件A没有中奖的前提下,奖券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
2.2.1条件概率
为事件B,则“第1次和第2次都抽到理科题”就是事件AB.
Ω为“从5道题中不放回地依次抽取2道题的样本空间。”
(1)
n()
A52
20, n(A)
A31
A41
12, P(A)
n( A) n()
12 20
3. 5
(2)n(AB )
A32
6, P(AB) 3
n(AB) n()
6 20
3 10
.
(3)法1
例2、一张储蓄卡的密码共有6位数字,每位数字都可 从0~9中任选一个,某人在银行自动提款机上取钱时, 忘记了密码的最后一位数字,求 (1)任意按最后一位数字,不超过2次就按对的概率; (2)如果他记得密码的最后一位是偶数,不超过2次
就按对的概率。
解:设第i次按对密码为事件Ai (i 1,2)
则A A1 ( A1 A2 )表示不超过2次就按对密码。 (1)因为事件Ai与事件 A1 A2互斥,由概率的加法公式得
P( B
|
A)
P( AB) P( A)
10 3
1. 2
法2
P(B | A) n(AB) 6 1 n(A) 12 2
5
反思
求解条件概率的一般步骤:
求解条件概率的一般步骤: (1)用字母表示有关事件
(2)求P(AB),P(A)或n(AB),n(A)
( 3 )利用条件概率公式求 P B A P(AB) n(AB) P(A) n(A)
100 100
0.7368
5
95A
课堂练习
1.甲乙两地都位于长江下游,根据一百多年的气象 记录,知道甲乙两地一年中雨天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0% 和18%,两地同时下雨的比例为12%,问: (1)乙地为雨天时甲地也为雨天的概率是多少? (2)甲地为雨天时乙地也为雨天的概率是多少? 解:设A={甲地为雨天}, B={乙地为雨天},
2.2.1 条件概率Conditional Probability
① 从样本空间 中观察得
② 第一名同学没中奖,就是说他拿走了一张没中奖的奖券,那么还有2张奖券,其中一张能中奖,所以最后一名同学中奖的概率
师:同样是最后一名同学中奖的概率,很明显是(2)大,为什么?
生:因为有条件限制,导致了样本空间发生了变化,(1)是 ,(2)是A。
通过问题2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有条件限制的概率,引出条件概率的定义,同时为条件概率理解与计算公式的探索作铺垫。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是条件概率的计算及应用。
教学难点:是条件概率计算公式的探寻与理解。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学情境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题
引入
问题1:一张储蓄卡的的密码共有6位,每位数机上取钱时,忘记了密码的最后一位数字。问:
(1)任意按1次最后一位数字,按对的概率是多少?
激发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增强追求新知的欲望,同时体验探究的过程,培养不断发现,探索新知的精神,
理解条件概率:①从样本空间的变化角度
②从随机事件的集合图示
对条件概率的解释:
①事件A发生了,A就变成了新的样本空间,A发生的条件下B发生,所以A,B同时发生,试验结果必在AB中。
2随机事件的集合图示
进一步理解条件概率,发现条件概率的数学本质;
学生解答,教师板书
解:记A=“第1次抽到理科题”,B=“第2次抽到理科题”
(1) ;(2)
(3)
教师归纳求解条件概率的一般步骤:
① 确定;② 记事件;③ 计算 ;④ 代入公式。
师:对(3)这题有没有别的想法。
生:第1次抽到理科题,相当于拿走了一道理科题,还剩4道题,其中有2道是文科题,所以第2次抽到理科题的概率0.5。
2019-2020学年数学人教A版选修2-3检测:2.2.1条件概率
判一判
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若事件 A 与 B 互斥,则 P(B|A)=0.(√)
2.若事件 A 等于事件 B,则 P(B|A)=1.(√)
3.P(B|A)与 P(A|B)相同.(×)
3
3
1
4.已知 P(AB)=10,P(A)=5,则 P(B|A)为2.(√) 5.由“0”“1”组成的三位数组中,若用事件 A 表示“第二位数字为 0”,用事件 B 表示
nAB 6 1
所以(1)P(B|A)= nA =12=2. nAB 6 3
(2)P(A|B)= nB =10=5.
知识点二
条件概率性质应用
3.在一个袋子中装有除颜色外完全相同的 10 个球,其中有 1 个红球,2 个黄球,3 个黑
球,4 个白球,从中依次不放回地摸 2 个球,求在第一个球是红球的事件下,第二个球是黄
PAB
提示:(1)在原样本空间中,先计算 P(AB),P(A),再利用公式 P(B|A)= PA 计算求得 P(B|A);
nAB
(2)若事件为古典概型,可利用公式 P(B|A)= nA ,即在缩小后的样本空间中计算事件 B 发生的概率.
3.一个盒子中有 6 只好晶体管,4 只坏晶体管,任取两次,每次取一只,每一次取后不 放回.若已知第一只是好的,求第二只也是好的概率.
=3,
PAB 2
∴P(B|A)= PA =5. 2
答案:5
4
1
4.某气象台统计,该地区下雨的概率为15,既刮四级以上的风又下雨的概率为10.设事 件 A 为该地区下雨,事件 B 为该地区刮四级以上的风,则 P(B|A)=________.
1
4
1
10 PAB 4 3
课件10:2.2.1 条件概率
解:令 Ai={第 i 只是好的},i=1,2. 解法 1:抽取两只,第 1 只是好的共有 C16C19种取法,两只都是 好的共有 C16C15种取法, 故 P(A2|A1)=CC1616CC1519=59. 解法 2:因事件 A1 已发生(已知),故我们只研究事件 A2 发生便 可,在 A1 发生的条件下,盒中仅剩 9 只晶体管,其中 5 只好的, 所以 P(A2|A1)=AAB发发生生的的可可能能数数=59.
解:(1)设“先摸出 1 个白球不放回”为事件 A,“再摸出
1 个白球”为事件 B,则“先后两次摸到白球”为 AB,先
摸一球不放回,再摸一球共有 4×3 种结果,
∴P(A)=12,P(AB)=24××13=16, 1
∴P(B|A)=61=31. 2
(2)设“先摸出一个白球放回”为事件 A1,“再摸出一个白
方法总结 P(B|A)表示事件 B 在“事件 A 已发生”这个附加条件下的概率与没有 这个附加条件的概率是不同的.也就是 说,条件概率是在原随机试验的条件上再 加上一定的条件,求另一事件在此“新条 件”下发生的概率.因此,利用缩小样本空间的观点计算条件概率 时,首先,明确是求“在谁发生的前提下谁的概率”,其次,转换 样本空间,即把即定事件 A 所含的基本事件定义为新的样本空间, 显然待求事件 B 便缩小为事件 AB,如图所示.从而 P(B|A)= AB发生的可能数 A发生的可能数 .
B 的事件数为 A41A16=24,故 P(B)=2442.
AB 的事件数为 A41A31=12,故 P(AB)=1422.
12 由条件概率公式,得 P(A|B)=PPABB=2442=0.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2、一张储蓄卡的密码共有6位数字,每位数字都可 从0~9中任选一个,某人在银行自动提款机上取钱时, 忘记了密码的最后一位数字,求 (1)任意按最后一位数字,不超过2次就按对的概率; (2)如果他记得密码的最后一位是偶数,不超过2次 就按对的概率.
解:设第i次按对密码为事件Ai ( i 1, 2) 则A A1 ( A1 A2 )表示不超过 2次就按对密码。
解:设第i次按对密码为事件Ai ( i 1, 2) 则A A1 ( A1 A2 )表示不超过 2次就按对密码。
(2)用B表示最后一位按偶数的事件,则
1 41 2 P( A B) P( A1 B) P( A1 A2 B) 5 5 4 5
1. 掷两颗均匀骰子,问: 练一练 ⑴ “ 第一颗掷出6点”的概率是多少? ⑵ “掷出点数之和不小于10”的概率又是多少? ⑶ “已知第一颗掷出6点,则掷出点数之和不小于10”的概率呢?
P( AB) P( B A) P( A) P( AB) P( A B) P( B)
2.条件概率的性质: (1)有界性: 0 P B A 1
(2)可加性:如果B和C是两个互斥事件,则
P B C A P B A P C A
例1、在5道题中有ຫໍສະໝຸດ 道理科题和2道文科题,如 果不放回地依次抽取2道题,求: (1)第一次抽取到理科题的概率; (2)第一次和第二次都抽取到理科题的概率; (3)在第一次抽到理科题的条件下,第二次抽 到理科题 的概率。
11 21 31 41 51 12 22 32 42 52 13 23 33 43 53 14 24 34 44 54 15 25 35 45 55 16 26 36 46 56 61 62 63 64 65 66
用几何图形怎么解释? B
A∩B
A
61
62
63
64
65
66
解:设Ω为所有事件组成的全体,“第一颗掷出6点”为事件A,“掷出点数之和 不小于10”为事件B,则“已知第一颗掷出6点,掷出点数之和不小于10”为事件 AB n A n B 6 1 6 1 P A P B 36 6 n 36 6 n
1 P B | A
0
P AB P
1 2
2 P B | A
0
n AB n
3 1 6 2
某种动物出生之后活到20岁的概率为0.7,活 到25岁的概率为0.56,求现年为20岁的这种动 物活到25岁的概率。 解 设A表示“活到20岁”(即≥20),B表示 “活到25岁” (即≥25) 则 P( A) 0.7, P( B) 0.56 所求概率为
复习引入:
我们知道求事件的概率有加法公式: 若事件A与B互斥,则. P( A
B) P( A) P( B)
那么怎么求A与B的积事件AB呢? 注: 1.事件A与B至少有一个发生的事件叫做A与B的 和事件,记为 A B (或 A B );
2. 事件 A 与 B都发生的事件叫做 A与 B的积事件 , 记为 A B (或 AB );
P( AB) P( B) P( B A) 0.8 P( A) P( A)
B
5
0.56
0.7
A
小结与收获
一、基本知识
P ( AB) 1. 条件概率的定义. P B A P( A) 0 P ( A) 2. 条件概率的性质. (1)有界性(2)可加性 n( AB ) P ( AB ) P B A 3. 条件概率的计算方法. n( A) P B A P ( A)
(古典概型)
4. 求解条件概率的一般步骤
用字母表示有关事件 求相关量
(一般概型)
代入公式求P(B|A)
二、思想方法
1.由特殊到一般 2.类比、归纳、推理 3.数形结合
(1)因为事件Ai与事件A1 A2互斥,由概率的加法公式得
1 91 1 P( A) P( A1 ) P( A1 A2 ) 10 10 9 5
例2、一张储蓄卡的密码共有6位数字,每位数字都可 从0~9中任选一个,某人在银行自动提款机上取钱时, 忘记了密码的最后一位数字,求 (1)任意按最后一位数字,不超过2次就按对的概率; (2)如果他记得密码的最后一位是偶数,不超过2次 就按对的概率。
3.若 AB 为不可能事件,则说事件A与B互斥.
一般地,设A,B为两个事件,且P(A)>0,
P( AB) 称P(B|A)= 为在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 P( A)
事件B发生的条件概率, P(B|A)读作 A发生的
条件下B发生的概率.
乘法法则
P( AB) P( A) P( B A) P( B) P(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