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化的探索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复习课件(共23张ppt) (共23张PPT)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复习课件(共23张ppt) (共23张PPT)

第9课 新文化运动 5、内容:
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四提倡四反对: ⑴前期:
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 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 学,反对旧文学。向尊孔复古逆流进行攻击, 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思想解放潮流。 宣传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马克思 ⑵后期: 主义。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庶民 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来颂扬 十月革命,为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李大 钊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 。
课 堂 练 习
8、从孙中山身上可以学到哪些精神?
(1)反对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 立的爱国主义精神。 (2)为振兴中华自强不息、鞠躬 尽瘁、死而后已的民族精神。 (3)不困难、不怕牺牲,勇于开 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
出现第一批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 养技术力量。客观上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第7课 戊 戌 变 法 1、运动时间: 1895-1898 2、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维新派
3、领导人物: 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
4、政治主张:
维新变法、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第7课 戊 戌 变 法 5、变法过程:
1、背景:
中华民国成立后,西方传入的 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 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尤其 是青年学生的欢迎,袁世凯在 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 逆流,维护独裁和专制。
第9课 新文化运动
2、兴起标志: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新青年》
3、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
“民主”与“科学” 4、旗帜:
离人民群众。(软弱性)(主要原因)
第7课 戊 戌 变 法
9、启示: 说明资产阶级君主立 宪道路在中国是行不 通的;资产阶级改良 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第二单元_近代化的探索复习课件

第二单元_近代化的探索复习课件

三年以来
三十年以来
上溯到一千 八百四十年
三年以来
1946—1949年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三十年以来 1919—1949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上溯到一千 1840—1949年 中国近代史时期 八百四十年
纪念碑的四面镶嵌着八幅巨大的汉白玉浮雕,
主题分别为: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
五四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争、胜利渡长江。 形象、概括地表现了百余年间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
前期:提倡民主,
提倡科学, 提倡新道德
反对独裁专制
反对迷信盲从 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李大钊创办 《每周评论》
1、“八荣八耻”中提出“以崇尚科学为荣, 以愚昧无知为耻”,下列历史事件中也曾 提出过类似思想主张的是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 创办黄埔军校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______
2、陈独秀曾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 先生可以救治中国 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 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这两位先生”就是
____
3、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是______
4、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______
新文化运动内容:
山东抗日:山东抗日中心(沂蒙山) 鲁南铁道游击队、胶东地雷战 铁道游击队以(微山湖)为依托 山东解放战争:(孟良崮战役) 使华东地区的战局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近代山东第一个对外国开放的通商口岸( 辛亥革命在山东的第一枪( ) 近代山东第一个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
签订中英( 中英双方拟定( 订租威海卫专条 ),强租威海卫 ),威海卫回归祖国 中英交收威海卫专约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复习课课件(共29张PPT)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复习课课件(共29张PPT)

地主阶级洋务派
资产阶级维新派
近代化探索从器物层面走向制度层面
巩固提升3
• 材料一:以康、梁为首的维新派是中国知识分子中的开明 分子,面对世界性的现代化潮流和民族危亡而采取了防卫 性的、自觉地现代化变革尝试。他们从西方政治学和西方 政治制度的角度,力图对中国的政治制度进行变革。 • ——周嫦妮《现代化视野中的戊戌变法》 • 材料二: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 条,......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 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内,都 填塞给它吃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戊戌变法在政治上进行 了哪些“现代化变革尝试”?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戊戌变法推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 A.设立铁路矿务局、农工商总局和邮电局
• B.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澄清吏治,取消旗人特 权
• C.改科举,废八股,各地设立中小学堂,京师 设立大学堂 • D.裁汰旧军,精练陆军,创建北洋海军
•(2015.山东)3.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 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 福利制度······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 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 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 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从上述材料中不能得出 的信息是( )
①有利于资 本主义发展;
②有利于增 加财政收入
除旧
改革 科举 文化 制度, 教育 废除 八股




1.普遍设立中小学 堂,京师设立大学 堂。 2.设立译书局,翻 译外国书籍。 3.创办报刊,开放 言论。
①有利于西方 资产阶级文化 和科学技术的 传播,在社会 上起了思想启 蒙作用;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复习课件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复习课件

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总结词
推翻封建帝制,建立共和国
详细描述
辛亥革命是1911年爆发的革命运动,旨在推翻清朝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革命后颁布了《中华民 国临时约法》,确立了三权分立、责任内阁等现代政治制度,为中国现代化奠定了政治基础。
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总结词
传播民主科学思想
详细描述
辛亥革命后,新文化运动兴起,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为代表 的知识分子通过创办杂志、发表文章等方式,宣传民主科学 思想,推动了中国思想的现代化。
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经 历了多个历史阶段,直到20世纪中叶新中 国成立后才基本完成。
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社会结构变化
随着近代化的推进,传统的社会结构逐渐瓦解,新兴阶层如知识分子、 企业家、工人等开始崛起。
思想观念变革
近代化带来了思想观念的变革,西方的民主、科学、自由等思想逐渐 深入人心。
经济发展转型
近代化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转型,从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 转变。
政治制度改革
随着近代化的深入,中国进行了多次政治制度改革,如戊戌变法、辛 亥革命等,旨在建立现代民主政治制度。
04
中国近代化的反思和启示
近代化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闭关锁国政策的危害
中国在近代以前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限制了 对外交流和贸易,导致国家无法及时了解和适应 世界的变化,错失了发展机遇。
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
总结词
政治改革,推动现代化
详细描述
戊戌变法是1898年光绪皇帝推行的政治改革,旨在通过改革官制、提倡新学、废除八股文等措施,推动国家的现 代化进程。清末新政则是1901年开始的更为全面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包括建立新式法律、推行地方自治、 发展实业等。

二单元近代化探索复习课件

二单元近代化探索复习课件

内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
性质: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结果:
被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镇压而失败。
地方的官员及民众的支持。 顽固派实力强大。
失败原因: 维新派依靠无实权的皇帝,缺少中央 意义: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教训: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 建的中国行不通
第八课 辛亥革命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器物)
近 代 化 的 探 索
技术 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中 国 近 代 化 的 探 索
地主阶级(洋务派):洋务运动
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 进步知识分子:新文化运动
第六课
洋务运动
1.根本目的: 维护清朝统治 2.时间: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中央--奕訢; 3.人物: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4.派别: 地主阶级洋务派 5.口号: 前期:自强;后期:求富。(师夷长技)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6.内容: 创办民用工业; 筹建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兴办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
第七课 戊戌变法
运动时间: 1895-1898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维新派
领导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 (为变法牺牲的第一人) 口号: 变法图 强
早期活动:
⑴拉开序幕:1895年公车上书。
⑵创办刊物:《万国公报》后改为《中外纪闻》
⑶政治团体:强学会。
百日维新(1898.6月-9月)——变法高潮
领导人 李鸿章、曾国藩、 康有为、梁启 孙中山

第二 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复习课件(共34张ppt)

第二  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复习课件(共34张ppt)

后期: 俄国十月革命后,转向宣传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在中 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文学改良刍议 》,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① 胡适发表《_____________ ② 鲁迅的《_________ 狂人日记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文学革命 的口号。 ③ 陈独秀明确提出“_________”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变法图强的社会呼声日益 进步意义: 高涨。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教训: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 不通。但不可能实现救亡图存的愿望,不可能 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辛亥革命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指导思想—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十六字纲领) 三民主义( 民族 、 民权 、 民生 ) 主要经过: ①革命准备— 1894 年,孙中山在檀香山 ,组织了 1905 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 成立了 革命团体兴中会 ; (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中国同盟会 ②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 ,革命党人在湖北新军中 发动起义,起义军完全占领武昌城,史称 辛亥革命 。 ③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 南京 宣誓, 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正式 成立,这一年为中华民国元年。 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 共和国宪法性质的《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 ④结束—
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资产阶级辛ຫໍສະໝຸດ 革命领导阶级结果 作用
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符合历史潮流
复习小结
科封建地主阶级 制 度 技 洋务运动
递进关系
资产阶级改良派 革 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内容: ? . 戊戌变法 高潮:
结果:失败
时间: 1898 年6 月到 9月 ,光绪帝 发布一系列变法令
(1898年是旧历 戊戌 年,称这次变法为 戊戌变法 )
1)改革 ,裁撤 冗官 ,任用 维新人士 ; 政府机构 主要内容:
戊 戌 变 结果: 失败 法
2)鼓励 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 3)开办新式学堂 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 ,传播 新思想; 4)创办 报刊 ,开放言论 ; 5)训练 新式军队 等。
意义(突出的历史功绩):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国外) ① 1894 年, 孙中山 在檀香山 成立 兴中会 。 背 背景: ② 到1905年国内也出现了许多革命团体。 景 日本东京 : 时间:1905年8月 地点: 中 国 领导人: 孙中山 同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族主义) 革命纲领: 盟 建立民国, (民权主义) 会 平均地权 (民生主义) 成 立 作用: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动 主要活动(内容) : 评价: 1.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
2.积极作用:?
结果:在 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也随之破产。 失败的根本原因: 没有触动封建制度。 (失败) 洋务运动性质:是 维护封建统治的一场失败的地主阶级自 运动。 救运动
南制造总局 (洋务派开办的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 主 福州船政局(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 要 (工矿企业位于长江流域 军事 等一批近代 工业。 及沿海地区) 活 动 2)创办民用工业。
2、积极作用:①引进了 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使中国
出现了 第一批近代企业. 。②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 业 积累了生产经验 , 培养了技术力量 ③ 在客观上为 起到促进作用,为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开辟了道路。 中国的近代化
戊戌变法的原因:
客观原因: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经济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变 影响:变法维新 运动揭开了序幕。 法 维 发展:公车上书失败后 万国公报 》,通过介绍资本 康有为 、梁启超 创办《 新 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宣传维新变法。 运 联合朝中大臣在北京组织 强学会 , 动 又把《 万国公报 》改名为《中外纪闻 》,作为
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了。
“活动与探究”:
1)维新派要杀的“贼”指谁?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 。 2)维新派为什么“无力回天”? 维新派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光绪帝,又没有发 动群众,当顽固派发动政变时,无力反抗。 3)谭嗣同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
指谭嗣同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品德高尚。
戊戌变法
性质: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3、中国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 A《万国公报》 C《民报》
C
B《中外纪闻》 D《新青年》
4、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C
A马克思主义
C三民主义
B列宁主义
D三大政策
5、下列有关辛亥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C
A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 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C 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D 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
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战争中, 北洋舰队 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也随之破产.② 洋务运动 发生在 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 ,是一次 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 运动。③ 洋务派的主观目的 是 维护封建统治 ,而不是把中国 引向资本主义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①在 甲午中日
1、成功
(评价)
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 2)使 民主共和观念 深入人心 。
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 窃取了。 2、失败 辛亥革命的果实被 袁世凯建立起 北洋军阀 的统治。
选择题: 1、兴中会成立地点是: A 广州 B武昌
D
C日本东京 D檀香山
2、 1905年,孙中山创立的统一的革命组织是: C A兴中会 B华兴会 C中国同盟会 D光复会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而 不断探索,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了什么探索?这次探索的进步意义 有哪些? 戊戌变法.
进步意义(1)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2) 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3)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 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背景: 兴起时间:1915年 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新 文 化 运 动
旗帜(口号):“民主” 和“科 学” 《青年杂志》) 主要阵地: 《新青年》杂志(标志: 提倡 民主 ,反对 独裁专制 ; 基本内容: 提倡 科学 ,反对 迷信盲从 ; 提倡新道德,反对 旧道德 ; 提倡新文学,反对 旧文学 。 (向尊孔复古 逆流展开猛烈进攻) 发展: 宣传马克思主义 。 评价 历史意义: 历史缺陷:对东西文化有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 空前的思想大解放 运动。(性质) 它启发着人们追求 民主和科学,探索 救国救民的真理 , 为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创造了条件。
材料:“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是二十世
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
请回答: 材料选自《 庶民的胜利》,作者是 李大钊 。
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单元复习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所谓“近代化”,即是中国人民向西方资本主义 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
近代化的起步
• 经济方面:地主阶级 洋务派 掀起 洋务运动 • 政治方面:资产阶级 维新派 领导 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 革命派 领导的 辛亥革命 • 思想方面:资产阶级激进派掀起 新文化运动 • 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由学习西方的器物 (洋务运动)到学习西方的 政治制度 (戊戌变 法和辛亥革命)再到学习西方的 思想文化 (新文 化运动)或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 。
( )
统 《民报》 一 机关刊物: 的 革 三民主义: “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 命 作用: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 组 织
指导思想
背景: 中国同盟会成立 1911年 10月 10日 武昌起义 时间: 经过:楚望台军械库 占领武昌、汉口、汉阳 经 1)1911年12月,独立各省代表在 过 中华民国临 中华民国成立 孙中山 南京 开会,选举 为 时大总统 。 辛 1912年元旦, 孙中山 南京 宣誓就职, 2 ) 在 亥 宣告 中华民国 正式成立。 革 命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 历史意义(功绩)
人物
曾国藩李鸿 康有为梁启 孙中山 章 超
陈独秀、李大 钊等
性质
地主阶级的自 救运动
资产阶级改 良运动
资产阶级民主 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革命
近代化探索历程的感悟
请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的特点。回首近代化历程,你有何感悟?
特点: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 或从学习西方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直接目标
推翻满清政权,建立资产阶级 共和国
成功的一面:辛亥革命推翻满清政权,建立资 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失败的一面: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 窃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新文化运动背景:
中华民国建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 博爱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 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颁布 《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 大本。”新旧思潮发生了激烈冲突。 从1915年起,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 鲁迅等,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认真思考,认定要建 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根本改造国民性。
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利用 , 目的(实质、洋务派主张): 维护 清朝统治 。 为代表, 洋务派代表人物:在中央以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在地方以 、 、 为代表。 洋 时间: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 师夷长技 ”的洋务运动。 洋务派掀起一场“ 务 后期:以“求富” 为口号 。 运 口号:前期:以 “自强” 为口号
近代化的探索是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救亡图存的探索。在 中国近代前期的探索中,始终没有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救国道 路,都没有使中国走上近代化道路。 感悟: ①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 ②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③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 ④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斗争精神
2.上述两次探索的最终结果如何?出现这种结果的根本原 因是什么? 结果:都失败了.
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没有充分的依靠和发动广大群众.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孙中山
1.结合本课说说孙中山是如何顺应世界潮流的?
(1)成立兴中会,组织革命政党---同盟会. (2)创办《民报》,提出三民主义,宣传革命 (3)发动多次武装起义 (4)1911年,指导武昌起义。领导辛亥革命。 (5)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成立中华民国.
阶级原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思想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动员, 维新派和顽固派的论战
兴起: 公车上书
1895年春, 《马关条约》签订 的消息传到北京, 康有为 、 梁启超 联合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 , 公车上书 ”。 反对 同日本议和 请求 变法图强 。史称“
派别
探索活动
基本主张
师夷长技
代表人物
中央: 地方:曾国藩, 李鸿章,左宗 棠,张之洞 康有为,梁启超
地主阶级洋务派 洋务运动 资产阶级维新派 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革命派 辛亥革命
变法维新 三民主义
孙中山
进步的知识分子 新文化运动 民主科学 陈独秀、李大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