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考语文6_古诗文阅读与鉴赏1
2023成人高考语文考试真题含答案解析(考生回忆版)
2023成人高考语文考试真题含答案解析(考生回忆版)2023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升专-语文以下内容来自网友回忆,仅供参考~一、语言知识与扬言应用。
(24分,每小题4分)1.(考生无法回忆)2.(考生无法回忆)3.(考生无法回忆)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B)A.在历代以竹子为题材的文人画中,郑板桥的作品(别具一格),极富个性B.现在还有一些这样的人,重男轻女的旧观念在他的脑子里(根深叶茂)C.在这场抗洪抢险的艰难战斗中,广大官兵(奋不顾身)D.始终冲在最前线作者将小说中的市井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令人(拍案叫绝)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A.中国短道速滑队的全体队员将全在赛道上努力拼搏,继续弘扬北京冬奥会B.自觉遵守国家法律,认真履行公民义务,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做到的C.此次达到了统一思想,改进作用,加强监督,增进国强的目的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C)针鼹的外形和刺猬差不多,。
不仅背上,,。
一旦遇到敌方,它就可以缩成一团,像刺猬一样,,。
①身上都披挂着粗硬而尖锐的刺②这成了它保护自我的“盾牌”③敌人也就对它无从下手了④身体的边缘也都长满了刺⑤全身根根减持一致朝外A.⑤①②③④B.⑤①③④②C.①④②⑤③D.①④③②⑤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10题。
(16分,每小题4分)“人体免疫系统在适当的条件下能识别并消灭癌".........."史上首次,人们好像找到了消灭癌的方法“7.对*有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A.免疫系统能够很好地应对普通感冒,却常常无法对癌症做出免疫反应B.免疫系统无法识别癌细胞,仅是因为癌细胞与人体健康细胞过于相似C.人们发现,启动免疫反应的点火开关是与细胞上的抗原相似配的受体D.免疫系统具有不止一拟制机制来限定消灭T细胞对攻击对象的选择8.下面对于运用免疫方法治疗癌症的判断,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B)A.长期以来,免疫疗法是人类治疗癌症的最佳方法。
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作品赏析()(2)
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作品赏析()(2)2017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作品赏析(6篇)范文三:《季氏将伐颛臾》1.作家作品:(1)《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体现儒家思想的主要著作。
(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3)孔子思想核心是“仁”。
具体来说,他提倡a.“仁者爱人”、b.“克己复礼”;在教育方面,他主张c.“有教无类”、d.“因材施教”。
2.课文要点:(1)文章体裁:这是一篇以对话形式展开驳论的记言散文。
(2)文章主旨:文章体现了孔子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
(3)文章各段要点:文章记录了孔子就季氏将对颛臾发动战争这件事所发表的三段谈话。
第一段:冉有报告季氏将对颛臾发动战争这一事实“季氏将有事于颛臾”,阐明了孔子反对季氏攻伐颛臾的三个理由:a.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b.且在邦域之中矣,c.是社稷之臣也。
第二段:冉有推卸责任“夫子欲之,吾二臣皆不欲也”,孔子批评冉有、季路推卸责任的态度。
第三段:冉有为季氏辩护“夫子欲之,吾二臣皆不欲也”,孔子正面阐发他的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治国观点。
(4)驳论论点:冉有的三段话是驳论论点a.“季氏将有事于颛臾”、b.“夫子欲之,吾二臣皆不欲也”、c.“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5)驳论方法:①反驳论点、②反驳论据。
第一、第二两个自然段是反驳论点。
第三自然段反驳论据。
(6)立论内容:本文主要是驳论,但破中有立。
立论内容:第一段:孔子反对季氏攻伐颛臾的三个理由;第二段中史官周任的名言:“陈力就列,不能者止”;第三段中孔子的文教德化的治国主张:“丘也闻有国有家者,……既来之,则安之。
”这些立论,都使驳论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7)论证方法:①演绎法、②类比法。
①演绎法:a.孔子用史官周任的名言:“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来驳斥冉有推卸责任的态度是演绎法。
2023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古诗文阅读习题及解析
古文阅读阅读《季氏将伐颛臾》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24~26小题。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24、这段文字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25、出自这段文字的成语有哪些?26、翻译“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阅读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21~23 小题。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日:“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①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②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
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近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21,请找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
(2分)22.①②两句论证的内容有何不同?构成了怎样的关系?(4分)23.这段文字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阅读《礼记》的《礼运》篇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24~26小题,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采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24“大同”对待财力的态度是什么?带来的结果又是什么?(4分)25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4分)26“大同”是指什么?(2分)阅读《李将军列传》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24~26 小题。
成人高考语文必考古诗词(精选)
成人高考语文必考古诗词(精选)成人高考语文必考古诗词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3.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
王之涣《登鹳雀楼》)4.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
高适(别董大))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6.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唐。
岑参〈逢人京使〉)7.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唐。
李频《渡汉江》)8.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唐。
李白《早发白帝城》)9.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10.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唐。
李白《论诗》)ll.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唐。
李白《将进酒》)1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13.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1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唐李白《行路难》)15.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16.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唐。
杜甫《曲江》)17.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唐。
杜甫《登高》)1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19.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唐。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20.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
杜甫《月夜忆弟舍》)2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五十八章》)22.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老子。
七十三章》)2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2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易经》)2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
卫灵公》)2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论语。
微子》)2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颜渊》)2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021年成考文言文阅读方法
2021年成考文言文阅读方法成考古代诗文阅读和鉴赏一、理解句子,把握文意二、筛选并提取文中息一方面,尽量地理解文意,这是提取息基本。
另一方面,在阅读中对文中某些核心词语要特别关注。
其三,领悟题干所示,精确对息进行删选、提取。
此外,有些息就具备隐蔽性,需要仔细挖掘其潜在有价值某些。
三、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四、分析作者观点态度“言为心声”,文章是作者表达某种观点,宣泄某种情感载体。
阅读先进作品,常能陶冶一种人情操,愉悦精神,同步也是在与作者进行一种跨越时空心灵交流。
阅读者在字里行间应能感受到作者那种时代心律和情绪脉搏。
读其书自然也就想见其人了。
*如何分析作者观点态度一、从作品自身分析挖掘出作者观点态度。
1.有作品直接表露作者观点态度,如直接议论文字2.对于含蓄和暗示的观点和态度,要认真理解,认真把握。
二、要详细辨析作者观点态度。
1.发掘文章论点或由论点引起感触,这普通就体现了作者观点;2.发现作者对事件对错评价,这种价值判断就是作者观点的体现;3.发掘作者对人物爱憎情感,这种思想情感倾向性体现了作者态度;4.还可以从用词褒贬色彩去发掘,推断出作者情感倾向、是非原则。
第五节鉴赏古代诗歌形象、语言和体现手法*欣赏古诗词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方式。
要对的地解读通过吟诵达到动情把握意象,进一步意境仔细品味诗情致理趣第六节评价古代诗歌思想内容*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以诗作自身为本,从“文本”出发,进一步理解其意,力求评价客观、公正。
应抓住核心诗句,透视其思想内容要从诗作意象中发掘其思想内容要顾及全篇,顾及全人,要联系时代背景《考纲》鉴赏评价,有三方面,可以概括为:(1)写了什么?(1)欣赏作品中的意象(事物、场景、人物),把握意象的特点,分析意象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意象的典型意义。
(2)语言、语意。
鉴赏作品语言涉及①精确理解关于词语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寓意;欣赏诗歌语言在刻画形象、抒******感、创造意境方面的艺术效果。
成考语文之诗歌鉴赏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 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 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 而“感伤”。
案例分析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
(1)兴。兴就是起兴,借助其他事物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 容兴趣。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 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
(2)比喻。把情感寄寓在形象之中,从形象中受到感染, 产生意味无穷的效果。 (3)拟人。 (4)夸张。
(5) 双关。使表情达意更含蓄有趣 谐音双关:“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 晴。”“晴”谐“情”的音,实指情思。 语意双关:“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丝 谐思的音,泪字语意双关,明指蜡泪,暗指相思之泪。 (6)借代.称人时用籍贯,官职,做官地等来代称,称物时 可用一些有特征的或相关联的另一类事物来代称。 “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
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 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 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 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 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 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一、表现了什么?
“表现了什么”是从理解诗歌意境角度设问。意境指文 学作品中所描绘的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交融一致而形成 的一种艺术境界,简单地说即是“境”加“意”。“境” 即物象(也叫形象、意象等),它包括景物形象、事物形 象、人物形象,“意”即诗人通过这些物象所表现的思想 意趣情感、主张、观点、看法等。回答这一角度的命题, 首先应理解诗中描写了什么形象,这些形象有什么特点, 然后去理解诗人通过这些形象所表现的意趣情感、主张、 观点。 具体答题步骤可简化为:“形象+特点+意趣情感”,即① 用简洁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景物),②概括景 物的特点(一般用双音节词概括),③分析表现的意趣情 感。
成人高考高中起点升专科、本科《语文》考点精讲及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古代诗文阅读和鉴赏【圣才出品
第3章古代诗文阅读和鉴赏3.1考点精讲一、文言文阅读欧阳修说:“攻人以谋不以力,用兵斗智不斗多。
”意思是说,打胜仗不靠武力和人多,而要靠智谋和计策。
成人高考是战场,每一科考试都是一场战斗,成人高考文言文阅读与分析就是这场战斗中要攻克的险关之一。
因此,要攻克它也要讲究智谋和对策。
攻克文言文阅读与分析险关的智谋和对策是:(一)理解句子,把握文意1.理解构成语句的词语的意思(1)文言实词①文言实词的定义实词指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的词语。
实词再细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以及特殊实词拟声词、叹词。
②文言实词语法上的四个主要特点a.通假字“通”就是通用,“假”是借用,“通假”就通用假借。
也就是用读音或字形相同(相近)而意义上没有什么关联的字来代替本来的字。
被替代的字叫本字,借用的字就是通假字。
大体来说,通假字由两种情况而来,一是本来没有这个字,而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替代,如“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止”,通“只”,均读zhǐ;二是本有其字,而作者依据使用习惯或方言用其他的字替代。
如“将军身被坚执锐。
”(《陈涉世家》),“被”(bèì)通“披”(pī)。
b.古今异义古今异义就是指那些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又和用法已经不同的字词。
它包括以下几种情况:第一,词义扩大。
如“江”,长江(古),河流的通称(今)。
再如“好”,女子的相貌好看,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今)。
第二,词义缩小。
如“臭”,气味(古),坏气味(今)。
再如“妻子”,妻子和儿女(古),成年男子的配偶(今)。
第三,词义转移。
如“涕”,眼泪(古),鼻涕(今)。
再如“偷”,苟且马虎、刻薄,不厚道(古),偷窃(今)。
第四,感情色彩发生变化。
如“卑鄙”,地位低下、见识浅陋(古),品质恶劣(今)。
c.一词多义文言文中的有些字词根据语言发展的规律,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是一个意思,而在另外一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思,而这些意思又有一定的关联。
2022年成人高考语文真题及详细解析
2022年成人高考语文真题及详细解析成人高考作为提升学历的重要途径之一,每年都吸引着众多考生。
语文作为其中的必考科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以下将为大家带来2022 年成人高考语文真题及详细解析。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字帖(tiè)慰藉(jí)强颜欢笑(qiǎng)B 纰漏(pī)毗邻(pí)刚愎自用(bì)C 星宿(xiù)应届(yīng)呼天抢地(qiāng)D 晕车(yùn)作坊(zuō)忍俊不禁(jìn)【答案】C【解析】A 项“慰藉”的“藉”应读“jiè”;B 项读音均正确;C 项读音均正确;D 项“忍俊不禁”的“禁”应读“jī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寒暄松弛一筹莫展川流不息B 脉搏寒暄世外桃源走头无路C 追溯精粹闲情逸致旁证博引D 装帧陷井脍炙人口出类拔萃【答案】A【解析】B 项“走头无路”应为“走投无路”;C 项“旁证博引”应为“旁征博引”;D 项“陷井”应为“陷阱”。
(二)填空题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他的讲话引起了强烈的______。
(2)他的作品______了浓厚的乡土气息。
(3)他们之间的______很深,一时难以解决。
A 反响洋溢隔阂B 反映充满隔阂C 反响充满矛盾D 反映洋溢矛盾【答案】A【解析】“反响”指回响、反应,强调外界的反应;“反映”指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
第一句强调讲话引起的外界反应,应用“反响”。
“洋溢”指充满、广泛传播;“充满”指填满、布满。
“洋溢”更侧重于情感、气息等的充分流露。
第二句强调作品中充满乡土气息,用“洋溢”更恰当。
“隔阂”指彼此情意沟通的障碍或是情意不通;“矛盾”指事物之间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关系。
第三句强调他们之间的沟通障碍,用“隔阂”更合适。
成人高考语文文诗词解析
成人高考语文文诗词解析2017成人高考语文文诗词解析文诗词知识点的复习有助于提高成考语文成绩,那么关于成人高考语文文诗词解析有哪些呢?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成人高考语文文诗词解析,希望大家喜欢。
成人高考语文文诗词解析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4分)(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参考答案】(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2)比喻。
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解析】(1)颔联“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抓住关键词“吴宫、晋代”,可知写的是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时的情况。
颈联“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抓住关键词“山、青天、水、白鹭洲”可知写的是南京的自然景色。
前一句是昔,后一句是今,目的显而易见,古今对比,抒发作者古今兴亡盛衰之感。
(2)结合作者经历及诗歌内容,可以推知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浮云”比成那些蒙蔽君王的奸邪小人,遮住了自己望长安,自己不得见长安,自然不会被统治者所重用。
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嫌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伏美。
“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
在封建时代,凤凰是一种祥瑞。
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如今凤去台空,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着,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三四句就“凤去台空”这一层意思进一步发挥。
三国时的吴和后来的东晋都建都于金陵。
诗人感慨万分地说,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入坟墓。
第二部分 第三章 第一节 古代诗文阅读(语文)成人高考(高中起点升专科,本科)
第三章古代诗文阅读和鉴赏【考纲要求】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鉴赏古代诗歌。
(1)理解句子,把握文意。
(2)把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3)归纳内容要点,把握文章主旨。
(4)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5)鉴赏古代诗歌的意象、语言和表现手法。
(6)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考试大纲》提出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具体要求包括:①理解句子,把握文意;②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很好地掌握文言文的基础知识,也就是说要掌握足够的文言实词和一定数量的文言虚词,熟悉文言句式,懂得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要求与方法。
学习文言文需要一定的记忆和积累,所以要认真复习所学过的课文,做一定数量的练习,但不能完全靠死记硬背,必须了解和掌握它的内在规律。
只有这样才能打下阅读浅易文言文的基础,才能具备参加成人高考的应试能力。
请看下面几句中加点的词和画线的句子:①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②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④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如果不知道①中的“凶”当“荒年”讲,②中的“蚤”是“早”的通假字,“谢”当“道歉、谢罪”讲,③中的“水”是名词用作动词,当“游水、游泳”讲,“绝”当“横渡”讲,④中画线的句子是倒装句,即宾语前置句,那么,这几句不可能正确地翻译出来,“理解句意,提取信息,归纳要点,概括中心”也就无从说起。
有鉴于此,复习阶段,必须首先从系统学习和掌握文言文基础知识做起。
第一节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基础知识(一)常见文言实词【精讲】常见的文言实词不是指古今一致的基本词汇,如“天、地、风、雨、早、晚、放、收、上、下”等,而是指古今异义词、多义词和通假字等。
因此,要求掌握的常见的文言实词的重点是中学语文教材中涉及的①古今异义词;②多义词;③通假字。
1.古今异义词有以下三种情况。
(1)词义的扩大。
例如:“江”原来专指“长江”。
高考成考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基础知识(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残羹冷炙(zhì)B. 惊愕(è)C. 狂澜(lán)D. 谴责(qiǎn)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城市交通拥堵,道路两旁违章建筑密集,不仅严重影响了市容市貌,也影响了市民的出行。
B. 通过这次培训,我对新闻采访有了更深的认识,学会了如何撰写新闻稿件。
C. 有了老师的悉心教导,同学们的学习成绩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D. 他在我国科研事业中取得了巨大成就,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3.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国古代有“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B.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共有120回。
C. 这本书里有许多插图,如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等。
D. 在我国,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都是家人团聚、共度佳节的好时机。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在比赛中表现出了顽强拼搏的精神,最终取得了胜利。
B. 她从小就立志成为一名医生,为实现这个梦想付出了很多努力。
C. 这本书内容丰富,通俗易懂,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阅读。
D. 他在工作中勤奋刻苦,多次受到领导的表扬。
5. 下列各句中,下列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学习成绩优异,是班级的佼佼者。
B. 他在工作中认真负责,深受同事们的喜爱。
C. 这部电影情节曲折,引人入胜,深受观众喜爱。
D. 他在演讲中激情洋溢,赢得了听众的热烈掌声。
二、阅读理解(40分)(一)现代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题目。
……(二)古诗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题目。
……三、作文(8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一、1. B 2. D 3. A 4. A 5. D二、(一)略(二)略三、略。
成考-文言文阅读
阅读五:清代教育家洪亮吉《与孙季述书》但凡人所认知的能力是有限的,这里所谓的能力高超的学者,有的一心想有朝一日成为有权势之人,有的始终要追随自己的志向和响亮的名声,在乎别人的人别人不会来,在乎自己的人往往会迷失自己•又有的人在下棋中使自己的性情得到荡洋,有的在花鸟的美丽之间享受无穷趣味,劳累和憔悴同时裹袭,岁月流失难追回这都是有头脑的人失败之处啊!我有空闲的时候常会想:让扬子云用研究经纶的方法来谄媚世人,未必会比汉朝的那些无用的官吏厉害,韦洪嗣舍去著作史书的长处而来做棋手,未必能在吴地数一数二,而且会慢慢地两样本事都失去.这两个人都只能专研自己之所长,而叫他们去干别的事,为是足以被嫉妒的人,都以之自我安慰,也只敢告诉您啊!阅读六:《管晏列传》司马迁管仲,名夷吾,是颍上人。
他年轻的时候,常和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道他贤明、有才干。
管仲家贫,经常占鲍叔的便宜,但鲍叔始终很好地对待他,不因为这些事而有什么怨言。
不久,鲍叔侍奉齐国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
等到小白即位,立为齐桓公以后,桓公让鲁国杀了公子纠,管仲被囚禁。
于是鲍叔向齐桓公推荐管仲。
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执政,桓公凭借着管仲而称霸,并以霸主的身份,多次会合诸侯,使天下归正于一,这都是管仲的智谋。
管仲说:我当初贫困的时候,曾经和鲍叔经商,分财利时自己常常多拿一些,但鲍叔不认为我贪财,知道我生活贫困。
我曾经为鲍叔办事,结果使他更加穷困,但鲍叔不认为我愚笨,知道时机有利和不利。
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都被君主免职,但鲍叔不认为我没有才干,知道我没有遇到好时机。
我曾多次作战,多次战败逃跑,但鲍叔不认为我胆小,知道我还有老母的缘故。
公子纠失败,召忽为我而死,我被关在深牢中受屈辱,但鲍叔不认为我无耻,知道我不会为小节而羞,却会因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耻。
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鲍叔推荐了管仲以后,情愿把自身置于管仲之下。
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俸禄,得到封地的有十几代,多数是著名的大夫。
成人高考诗歌鉴赏题
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光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燕然:内蒙古的燕然山。
汉和帝永元元年,大将军窦宪大破北匈奴,曾采燕然山石,勒石记功而返。
1.试简述“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所写景物的特点。
2.“将军白发征夫泪”包括了诗人如何的思想情感?兰溪棹歌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弯,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3.试分析前两句中修辞手法所起的作用。
4.本诗前两句与后两句均为写景,在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点?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5.开头两句描述了“小松”如何的特点?6.从整体构思看,本诗采纳了什么的艺术手法?请说说你对本诗主题的明白得。
[双调]清江引秋怀张可久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7.“人醉”句中“醉”字的含义是什么?8.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意境。
诉衷情陆游昔时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认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9.词中“尘暗旧貂裘”的意思是什么?10.“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应是词眼所在,请从结构和题旨两方面加以分析。
[双调]折桂令中秋张养浩一轮飞镜谁磨?照彻天地,印透山河。
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
老子高歌,发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11.“嫦娥”句用了典故,诗中指中秋之月,如此写的益处是什么?12.这首元曲重点写的是中秋夜的月光,请你说出作者运用的两种描述方式并简要分析。
13.诗中的“客”指的是__________,这首诗的诗眼是一个_______字。
14.诗的后两句写景,试分析其写景与抒情的关系。
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里,不及人世自在啼。
15.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手法?写了画眉鸟两种生活状态,别离是什么?16.这首诗所要表达的思想是什么?鹭图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考语文语文基础知识语文基础知识第一章语言知识及运用第二章现代文阅读第三章古代诗文阅读和鉴赏第四章写作第三章古代诗文阅读和鉴赏一、理解句子,把握文意二、筛选并提取文中信息首先,尽可能地了解文意,这是提取信息的基础。
其次,在阅读中对文中的一些关键词语要特别关注。
其三,领悟题干所示,准确对信息进行删选、提取。
另外,有些信息就具有隐蔽性,需要仔细挖掘其潜在的有价值的部分。
三、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四、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言为心声”,文章是作者表达某种观点,宣泄某种情感的载体。
阅读优秀的作品,常能陶冶一个人的情操,愉悦精神,同时也是在与作者进行一种跨越时空的心灵交流。
阅读者在字里行间应能感受到作者那种时代的心律和情绪的脉搏。
读其书自然也就想见其人了。
* 如何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一、从作品本身分析挖掘出作者的观点态度。
1. 有的作品直接表露作者的观点态度,如直接议论的文字 2. 对于隐性和暗示的观点态度,要细心体会,仔细领悟才能把握二、要具体辨析作者的观点态度。
1. 发掘文章的论点或由论点引发的<a name=baidusnap0></a><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ffff66'>感慨</B>,这一般就体现了作者的观点; 2. 发掘作者对事件的是非评价,这种价值判断是作者观点的体现; 3. 发掘作者对人物的爱憎情感,这种思想情感的倾向性体现了作者的态度; 4. 还可以从用词的褒贬色彩去发掘,推断出作者的情感倾向、是非标准。
第五节鉴赏古代
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现手法 *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现手法要正确地解读通过吟诵达到动情把握意象,深入意境仔细品味诗的情致理趣第六节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以诗作本身为本,从“文本”出发,深入理解其意,力求评价客观、公正。
应抓住关键诗句,透视其思想内容要从诗作的意象中发掘其思想内容要顾及全篇,顾及全人,要联系时代背景考纲与命题《考纲》的鉴赏评价,有三方面,可以概括为:(一)写了什么(1)鉴赏作品中的形象(事物、景物、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2)语言、语意。
鉴赏作品的语言包括①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②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③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
(二)怎么写表达技巧。
就是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效果,最终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使“可见”(形象)通过技巧表现(表达)“不可见”(思想感情)(三)为什么写评价作品思想内容。
①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思想意义、人生意义、政治意义;②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③评析作者、作品思想的时代局限性等。
关于文言文关于文言文一、成考文言文命题特点 1.文言文总分: 16分左右 2.选段数量:1-2段。
3.文体种类:趋多,由传统的传记、游记向议论、说明发展。
4.考点类型:主要是翻译、理解表
达。
趋向于对文章的理解和创造性的主观表述。
考点集中在文意上,其次是人物形象、品质、才能、句意理解。
二、如何复习? 1.一举多得的意识学习古文,同时也在为第1、2、3、4题打基础。
2.充分利用教材 3.多看多练翻译可利用课内典型材料训练;精选训练材料。
三、如何解题? 1.整体阅读(初步把握文中写了几件事,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品质、议论文则注意观点); 2.看问题,认真审清题干。
3.信息筛选题:弄清题干的中心内容(人物的性格、品质)是什么;结合原文弄懂每一句话所表现的人物侧面(性格、品质、经历);进行筛选。
注意区分题干中的关键词和修饰语,如“直接表现”和“表现”、“全都是”等。
4.文意理解题:将每一选项在文中找到对应点,看与原文是否一致,或看选项分句间逻辑上是否成立。
注意审题认真,看选对选错;对选项仔细辨别比较。
5.翻译题文言文翻译中,句子不易理解,容易混淆的重要原因,除词义障碍外,就是每一句的主语不清,导致对词语的不同解释。
因此,翻译,首先弄清每个分句的主语,这样对句意的理解就相对容易和准确。
审:先整体读一遍,补充完整每一句主语,弄懂大致意思。
切:能直译则直译,不能则意译。
联系上下文将划线句子切割成一个个语言单位(词),一定要一一对应翻译。
翻译的方法留:人名、地名、朝代名、官名、国号、年号、典章制度、度量衡;对:一一对译;换,删,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调:语序。
连缀成文。
答题时切记:字迹工整,不要有错别字,遇到不熟悉、拿不准的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猜度。
***往往翻译是觉得吃力的地方,就是给分点。
这就需要特别注意句中难解字词的翻译。
可以在草稿上翻译,最后誊抄上去。
关于诗歌鉴赏一、如何鉴赏诗歌(一)消除心理上的畏难情绪乃至恐惧心理诗言志对诗歌感情的理解几乎是诗歌鉴赏的主要出发点。
所以,鉴赏诗歌其实主要是对诗人的情感理解。
(二)读、译,解决诗歌写的问题译诗,理解诗歌所写内容。
这是诗歌鉴赏的重要环节。
但我们往往忽视了这一基本的做法。
有一种观点认为,古诗一旦翻译,就没味道了,所以不屑于译诗。
但是对于赏析是必要的。
如果对写景、咏物的诗,描写对象都可能没搞清楚,就急着答题,肯定很难切合诗歌内容。
正确理解诗歌所写内容,最简单的方法是弄清楚每句诗的主语(描写的对象),这有助于正确理解诗歌内容。
* 读析律诗、绝句的起承转合;古代诗词的一般结构:先写景,后抒情。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
(2分)【答案】“入”字表现出河的生气,“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峻。
(2)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
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
(6分)【答案】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作了铺垫;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
地的失望与埋怨。
诗歌创作的大致“套路”(赏析、背诵有效)起、承、转、合
起句:写景叙事。
承句:承接上文,继续写景,叙事。
转句:笔锋逆转,引向抒情,议论。
合句:抒发情感,发表议论。
*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 溪亭??? 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 1 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 2分
?? 2 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4分
答:(1)诗人于清秋日暮的溪亭散步,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
(2)诗人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
“穿”字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情绪,诗人又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孤萤,“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
(三)读诗、评诗,解决怎么写此诗的问题 1. 用了什么样的语言 2. 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小结:读懂诗歌译---析---评景---象(境)--情(理)注意:题目诗眼、题眼、词眼。
类别暗示
注释二、诗歌鉴赏如何答题内容分类 1. 常见的诗歌内容类型送别类(或黯然神伤或旷达热情)怀古类(或借古讽今或表达追慕先贤之意)边塞类(或揭露战争罪恶;或表现对国家关怀、奋勇杀敌的精神;或厌倦战争、思念家乡)思乡类(或边塞思乡,或羁旅故园之思)闺怨类(或抒思亲之情,或叹迟暮之感,或写向往之情)隐逸类(或言高洁隐逸之趣,或表厌世虚无批评时政之情)山水田园类(或抒热爱自然之情,或现回归田园之乐)忧国伤时类(多关怀民生疾苦、心忧天下)借景抒情类、咏物言志类,等等 2.常见的意象、意境(特点)意象、意境:意象指的是诗歌中寄寓着作者情感的物象,如人、物、景等。
意境指的是由诸多寄托作者思想情感、志趣的意象,艺术地组合到一起,所形成的诗歌的基本的整体情境。
月(残月、明月、新月、孤月、冰镜、蟾兔、玉盘)、流水、斜阳(夕阳、落日)、风、烟、霜、杨柳(垂柳、柳枝、柳)、落花(落红、残红)、松、菊、梅、梧桐、芙蓉、丁香、红豆、杜鹃、蝉、鸿雁、灯(烛、蜡、炬)、登高、凭栏、吹笛、吹箫、吹笙、饮酒。
意境特点如孤独凄凉、闲适淡泊、清新飘逸、激情飞越、沉郁顿挫、苦闷感伤…… 5.常用的表达技巧术语(知识)常说的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div id="loadingAD"><div class="ad_box"><div class="waiting"><strong>文档加载中...</strong>广告还剩<em id="adtime"></em>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