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原理选择题
自控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自控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自动控制系统中,开环系统是指:A. 系统有反馈回路B. 系统没有反馈回路C. 系统有前馈回路D. 系统有控制回路2. 系统稳定性分析中,根轨迹法的基本原理是:A. 系统根随参数变化的轨迹B. 系统根随时间变化的轨迹C. 参数随系统根变化的轨迹D. 时间随参数变化的轨迹3. PID控制器中,P代表:A. 比例B. 积分C. 微分D. 比例-积分4. 以下哪个不是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A. 稳态误差B. 响应速度C. 稳定性D. 系统成本5. 状态空间法中,状态变量的选取原则是:A. 系统输入B. 系统输出C. 系统内部变量D. 系统外部变量6. 在控制系统中,超调量是指:A. 系统达到稳态时的误差B. 系统响应过程中的最大偏差C. 系统响应时间D. 系统稳态误差7. 闭环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是:A. G(s)H(s)B. G(s)/[1+G(s)H(s)]C. 1/[1+G(s)H(s)]D. G(s)*[1+H(s)]8. 控制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中,奈奎斯特判据的主要用途是:A. 确定系统稳定性B. 确定系统性能C. 确定系统响应速度D. 确定系统超调量9. 以下哪个不是控制系统的类型:A. 线性系统B. 非线性系统C. 离散系统D. 随机系统10. 系统设计中,最小相位系统是指:A. 系统相位随频率增加而增加B. 系统相位随频率增加而减少C. 系统相位为零D. 系统相位为常数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解释什么是系统的时间响应,并列举至少三种常见的时间响应类型。
2. 描述PID控制器的设计过程,并解释各部分的作用。
3. 阐述状态空间法与传递函数法在控制系统分析中的不同应用。
三、计算题(每题25分,共50分)1. 给定一个二阶系统,其传递函数为:G(s) = (2s + 1) / (s^2 +3s + 2)。
计算该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并画出其响应曲线。
自控原理复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1.控制系统的上升时间t r ,调节时间t s 等反映出系统的( )A .相对稳定性B .绝对稳定性C .快速性D .平稳性2.根据给定值信号的特征分类,控制系统可分为( )A . 恒值控制系统、随动控制系统和程序控制系统B . 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反馈复合控制系统C . 最优控制系统和模糊控制系统D . 连续控制系统和离散控制系统3.系统的传递函数( )A .与输入信号有关B .与输出信号有关C .完全由系统的结构和参数决定D .既由系统的结构和参数决定,也与输入信号有关4.一阶系统的阶跃响应( )A .当时间常数T 较大时有超调B .当时间常数T 较小时有超调C .有超调D .无超调5.随动系统中最常用的典型输入信号是抛物线函数和( )A .脉冲函数B .阶跃函数C .斜坡函数D .正弦函数6.确定系统闭环根轨迹的充要条件是( )A .根轨迹的模方程B .根轨迹的相方程C .根轨迹增益D .根轨迹方程的阶次7.正弦信号作用于线性系统所产生的频率响应是( )A .输出响应的稳态分量B .输出响应的暂态分量C .输出响应的零输入分量D .输出响应的零状态分量8.Ⅱ型系统对数幅频特性的低频段渐近线斜率为( )A . -60(dB/dec )B . -40(dB/dec )C . -20(dB/dec )D .0(dB/dec )9.设开环系统频率特性G (j ω)=3)1(10ωj +,则其频率特性相位移ϕ(ω)=-180ο时,对应频率ω为( )A . 10(rad/s )B .3(rad/s )C .3(rad/s )D . 1(rad/s )10. 进行串联滞后校正后,校正前的截止频率ωc 与校正后的截止频率ωc ′的关系,通常是( )A .ωc = ωc ′B . ωc > ωc ′C . ωc < ωc ′D . ωc 与 ωc ′无关11. 常用的比例、积分与微分控制规律的另一种表示方法是( )A . PIB . PDC .ID D . PID12. 伯德图中的高频段反映了系统的( )A .稳态性能B .动态性能C .抗干扰能力D .以上都不是13.结构类似的最小相位系统和非最小相位系统相比,最小相位系统一定满足 ( )A .两者幅频特性不同,相频特性也不同B 。
自动控制操作与原理复习题第4套
(勤奋、求是、创新、奉献)2011~ 2012 学年第二学期考试试卷主考教师:__ ________学院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 自控原理与系统》课程试卷A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本卷考试时间 120 分钟)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 系统已给出,确定输入,使输出尽可能符合给定的最佳要求,称为(A )A.最优控制B.系统辨识C.系统分析D.最优设计2. 与开环控制系统相比较,闭环控制系统通常对(B )进行直接或间接地测量,通过反馈环节去影响控制信号。
A.输出量B.输入量C.扰动量D.设定量3. 在系统对输入信号的时域响应中,其调整时间的长短是与( D )指标密切相关。
A.允许的峰值时间B.允许的超调量C.允许的上升时间D.允许的稳态误差 4. 主要用于产生输入信号的元件称为(B )A.比较元件B.给定元件C.反馈元件D.放大元件5. 某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是()151+=s s G ,则该环节是( C ) A.比例环节 B.积分环节 C.惯性环节 D.微分环节6. 已知系统的微分方程为()()()()t x t x t x t xi 2263000=++ ,则系统的传递函数是(A ) A.26322++s s B.26312++s s C.36222++s s D.36212++s s7. 引出点前移越过一个方块图单元时,应在引出线支路上(C )A.并联越过的方块图单元B.并联越过的方块图单元的倒数C.串联越过的方块图单元D.串联越过的方块图单元的倒数8. 设一阶系统的传递27)(+=s s G ,其阶跃响应曲线在t =0处的切线斜率为( B )A.7B.2C.27D.219. 时域分析的性能指标,哪个指标是反映相对稳定性的( D )A.上升时间B.峰值时间C.调整时间D.最大超调量10. 二阶振荡环节乃奎斯特图中与虚轴交点的频率为(D )A.谐振频率 B .截止频率 C.最大相位频率 D.固有频率 11.设系统的特征方程为()0122234=++++=s s s s s D ,则此系统中包含正实部特征的个数为(C )A.0B.1C.2D.312. 一般为使系统有较好的稳定性,希望相位裕量γ为(C )A.0~15︒B.15︒~30︒C.30︒~60︒D.60︒~90︒ 13.设一阶系统的传递函数是()12+=s s G ,且容许误差为5%,则其调整时间为( C ) A.1 B.2 C.3 D.414.某一系统的速度误差为零,则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可能是( D ) A.1+Ts KB.))((b s a s s d s +++C.)(a s s K +D.)(2a s s K +15. 单位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23(422++=s s s s G ,当输入为单位斜坡时,其加速度误差为( A )A.0B.0.25C.4D.∞ 16.若已知某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11.01)(++=s s s G c ,则它是一种( A )A.相位超前校正B.相位滞后校正C.相位滞后—超前校正D.反馈校正 17.确定根轨迹大致走向,一般需要用( D )条件就够了。
自控原理(专)_201906_模拟卷1_答案
华东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全部答在答题纸上,请写清题号,反面可用。
试卷与答题纸分开交)自控原理(专)201906模拟卷1答案一、单选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1. 已知线性系统:,将其转化为传递函数形式:()(2分)A. B. C. D..★标准答案:B2. 已知控制系统的特征方程为:,计算系统在S右半平面特征根的数量:()(2分)A.0B.1C.2D.4.★标准答案:A3. 已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计算根轨迹渐进线在实轴上的交点:()(2分)A.1/2B.0C.-3/2D.-1.★标准答案:A4. 单位阶跃输入信号作用下,要求开环传递函数中至少具有( )个积分环节才是无差系统?(2分)A.0B.1C.2D.3.★标准答案:B5. 已知单输入单输出系统传递函数为:,其对角标准型状态空间方程为:()(2分)A. B.C. D..★标准答案:B6. 零阶保持器的传递函数为:()(2分)A.;B.;C.;D..★标准答案:B7. 已知单输入单输出系统传递函数为:,系统的零点为:()(2分)A.-2B.C.-3D..★标准答案:B8. 单输入单输出系统状态完全能控且完全能观测的充要条件是:()(2分)A.系统传递函数无零-极点对消B.系统传递函数无零-极点对消C.系统传递函数无零-极点对消D.系统传递函数有零-极点对消.★标准答案:C9. 开环控制系统中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为:( ) (2分)A.控制器和控制量B.被控对象和被控量C.控制器和被控对象D.控制量和被控量.★标准答案:C10. 已知系统Bode图如图2所示,估算系统的幅值裕量,并判断系统的稳定性:()(2分)A.幅值裕量约为3dB,系统不稳定B.幅值裕量不存在,系统稳定C.幅值裕量约为-3dB,系统稳定D.幅值裕量不存在,系统不稳定.★标准答案:D二、判断题(共9题,每题2分,共18分)1. 计算传递函数时,初始状态必须为零。
(2分)( ).★标准答案:正确2. 相频特性是以相角的自然对数为纵坐标,以角频率为横坐标,并按对数分度。
自动控制原理练习题
⾃动控制原理练习题第⼀章1.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是否利⽤系统的输出信息对系统进⾏控制 2. 电加热炉炉温控制中,热电阻丝端电压U 及炉内物体质量M 的变化,哪个是控制量?哪个是扰动?为什么?3. 简述⾃动控制所起的作⽤是什么?在没有⼈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控制装置,对⽣产过程、⼯艺参数、⽬标要求等进⾏⾃动的调节与控制,使之按照预定的⽅案达到要求的指标。
4. 简述⾃动控制电加热炉炉温控制的原理。
解答:⼀、⼯作原理:系统分析:受控对象——炉⼦;被控量——炉温;给定装置——电位器⼲扰——电源U ,外界环境,加热物件;测量元件——热电偶;执⾏机构——可逆电动机⼯作过程:静态 ?U=0动态 ?U ≠0⼯件增多(负载增⼤)↑↑→↑→↑→?↓→↓→↑→T U U U U T c a f (负载减⼩)↓↓→↓→↓→?↑→↑→↓→T U U U U T c a f ⼆、温控制系统框图5.⽐较被控量输出和给定值的⼤⼩,根据其偏差实现对被控量的控制,这种控制⽅式称为。
6.简述控制系统主要由哪三⼤部分组成?7.反馈控制系统是指:a.负反馈 b.正反馈答案a.负反馈8.反馈控制系统的特点是:答案控制精度⾼、结构复杂 9.开环控制的特点是:答案控制精度低、结构简单10.闭环控制系统的基本环节有:给定、⽐较、控制、对象、反馈11.⾃控系统各环节的输出量分别为:给定量、反馈量、偏差、控制量输出量。
第⼆章1.⾃控系统的数学模型主要有以下三种:微分⽅程、传递函数、频率特性 2.实际的物理系统都是:a.⾮线性的 b.线性的 a.⾮线性的 3.传递函数等于输出像函数⽐输⼊像函数。
4.传递函数只与系统结构参数有关,与输出量、输⼊量⽆关。
5.惯性环节的惯性时间常数越⼤,系统快速性越差。
6.由laplace 变换的微分定理,(())L x t ''= 。
7.如图质量、弹簧、摩擦系统,k 和r 分别为弹簧系数和摩擦系数,u(t)为外⼒,试写出系统的传递函数表⽰()()/()G s y s u s =。
自控原理题库
1. 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进程是()。
B经典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智能控制理论2. 被控量表示被控对象()的物理量。
A工作状态3. 控制量也称给定量,表示对()的期望运行规律D被控量4. 自动控制系统按其结构可分为()。
A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5. 在组成系统的元器件中,只要有一个元器件不能用线性方程描述,该控制系统即为()控制系统。
C非线性6. 线性定常控制系统的微分方程或差分方程的系数是()。
C常数7. 时变控制系统是指系统参数()的系统。
B随时间变化8. 稳定性是系统正常工作的必要条件。
稳定性的要求是()。
D系统达到稳态时,应满足稳态性指标9. 线性系统是由线性元件组成的、系统的运动方程式可以用()。
B线性微分方程描述10. 下列系统中属于开环控制的为()。
C普通车床11. 现代控制理论主要以()为基础,研究多输入、多输出、变参数、非线性、高精度等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问题。
B状态空间法D状态方程12. 自动控制系统按其结构可分为()。
A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B开环控制系统和反馈控制系统13. 按照系统参数是否随时间变化可将系统分为()。
B时不变控制系统和时变控制系统D定常控制系统和时变控制系统14. 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有()。
A系统在暂态过程中,应满足动态性能指标要求B系统达到稳态时,应满足稳态性能指标C稳定性、准确性、快速性D系统应是稳定的15. 被控对象指需要()的机械、装置或过程。
B控制C锅炉、水箱等需要控制的16. 自动控制理论的三个发展阶段是经典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和智能控制理论。
对17. 经典控制理论主要是以微分方程为基础,研究单输入单输出系统的分析和设计问题。
错18. 按照系统输入量的变化规律可将系统分成恒值控制系统、随动控制系统和程序控制系统。
对19. 线性系统是由若干不同元件组成的、系统的运动方程式可以用线性微分方程描述。
错20. 随动控制系统是指系统的给定量按照事先设定的规律或事先未知的规律变化,要求输出量能够迅速准确地跟随给定量的变化。
自控原理习题
习题一1. The differential equation of a system shown below, try to establish the dynamic structure diagram of the system and determine the transfer function Y(s)/R(s),Y(s)/N 1(s), Y(s)/N 2(s).dt)t (dy dt )t (y d )t (x )t (n )t (x )t (x )t (x dt)t (dx )t (x )t (x )t (x )t (x )t (x )t (n )t (y )t (r )t (x +=-==-==+-=22524534523121110232. A Feedback control system has the structure shown in figure 2. Determine the K 1 and K 2 so that the unit step response y(t) has T p = and =2%.Figure 2the input signal of the system is t )t ()t (r +=1,the measured output response for t e .).t ()t (y 109090--+=.(1) Determine the system transfer function )s (R )s (Y . (2) 、(3)For a unit step input and a unit ramp input ,calculate the steady-state error respectively.4. A negative feedback system has a loop transfer function22)s (s K)s (GH +=. (1) Using the Routh-Hurwitz criterion, find the value of the gain K when the closed-loop system has two poles on the imaginary axis.(2) Find the value of the gain K when s=-3 and other roots of the characteristic equation. unity feedback system has a plant211)s ()s (K )s (G -+=(1)Sketch the root locus of the closed-loop system. (2)Determine the range of K for stability. (3)Find the gain K at the breakaway point.…amplitude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 curve of minimum phase systems shown below, write out the system transfer function respectively.L(w)dBL(w)dB 07. A unity feedback control system has a plant)s)(s (s )s ()s (G 13012110+++=(1) Plot the Bode diagram of G(s).(2) Determine the phase margin PM and gain margin GM. (3) Plot the polar plot and Mark GM, PM on the this map.习题二1. A unity negative feedback control system has the plant)2()(K s s K s G +=(1) 。
自控原理选择题
1.反馈控制系统又称为(B )A.开环控制系统 B .闭环控制系统B.扰动顺馈补尝 D .输入顺馈补偿 2.位置随动系统的主反馈环节是(A )A .电压负反馈B .电流负反馈C .转速负反馈D .位置负反馈 3.如果典型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为减幅振荡(又称阻尼振荡),则其阻尼比(C ) Aξ<0 Bξ=0 C0<ξ<1 D ξ≥1 4.G(s)= 1/[(S+1)(S+2)(S+3)(S+4)]环节的对数相频特性的高频渐近线斜率为(D )A -20dB B-40dB C-60dB D-80dB 5.某自控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G(s)= 1/[(S+1)(S+2)] ,则此系统为( A )A .稳定系统B .不稳定系统C .稳定边界系统D .条件稳定系统 6.若一系统的特征方程式为(s+1)2(s -2)2+3=0,则此系统是(C ) A 稳定的 B 临界稳定的 C 不稳定 D .条件稳定的 7.下列性能指标中的(D )为系统的稳态指标。
A.σP B.t s C.N D.e ss 8.下列系统中属于开环控制的为( C) A.自动跟踪雷达 B.数控加工中心C.普通车床D.家用空调器9.RLC 串联电路的系统应为(D)环节。
A 比例 B.惯性 C.积分 D.振荡 10.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的相位差随频率变化的关系是(B )。
A.幅频特性 B.相频特性 C.传递函数 D.频率响应函数1.奈奎斯特图分析闭环控制系统的(A )A.稳态性能 B.动态性能 C.稳态和动态性能 D.抗扰性能 2.有一线性系统,其输入分别为u 1(t)和u 2(t)时,输出分别为y 1(t)和y 2(t)。
当输入为a 1u 1(t)+a 2u 2(t)时(a 1,a 2为常数),输出应为(B )A.a 1y 1(t)+y 2(t)B.a 1y 1(t)+a 2y 2(t)C.a 1y 1(t)-a 2y 2(t)D.y 1(t)+a 2y 2(t)3.某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G c (S)=K SST 1T 1+β+(0<β<1),则该装置是( A )A.超前校正装置B.滞后校正装置C.滞后超前D.超前滞后校正装置4.1型系统开环对数幅频渐近特性的低频段斜率为( B )A.-40(dB/dec)B.-20(dB/dec)C.0(dB/dec)D.+20(dB/dec) 5.开环传递函数G(s)H(s)=)p s )(p s ()z s (K 211+++,其中p 2>z 1>p 1>0,则实轴上的根轨迹(A ) A.(-∞,-p 2],[-z 1,-p 1] B.(- ∞,-p 2] C.[-p 1,+ ∞] D.[-z 1,-p 1] 6.设系统的传递函数为G(s)=1s 5s 2512++,则系统的阻尼比为 C. 217.设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G o(s)=)a s (s K+,其中K>0,a>0,则闭环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与( D ) A.K 值的大小有关 B .a 值的大小有关 C.a 和K 值的有关 D.a 和K 值的无关 8. 在伯德图中反映系统动态特性的是 B. 中频段 9. 设开环系统的频率特性G(j ω)=2)j 1(1ω+,当ω=1rad/s 时,其频率特性幅值G(1)=(D ) A. 1 B. 2 C.21 D. 4110. 开环传递函数为G(s)H(s)=)3s (s K3+,则实轴上的根轨迹为( D )。
自控原理客观题题库
自动控制控原理填空、选择、判断题库:1根据图一系统回答或填空:(1)图一所示系统的输入量是,被控量是 ,系统中所使用的直流伺服电动机的作用是 ,测速发电机的作用是 ,一对电位计的作用是 。
(2)假设电位计的转换系数为k1,放大倍数为k2,减速器的传动比i>1,电动机的传递函数为)1(+s T s K m m ,测速发电机的传递函数为s K i ,试画出系统方框图,并求出闭环传递函数。
(3)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是什么?2a .右图所示RC 电路的传递函数为 ,频率特性为 ,当t t u i 2sin 5)(=时,稳态输出)(t u o 为 。
b .右图所示为某最小相角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静态误差系数Kp= , Kv= , Ka= 。
稳定性为 。
c .一个设计良好的系统,中频区斜率为 ,相角裕度应大于 。
3开环频率特性的幅相曲线如图五所示,其中V 为积分环节数,P 为开环右极点数,判别闭环系统稳定性。
图一4当增加系统的开环放大倍数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是: 变好, 变差。
系统的校正就是为了克服这两者的矛盾。
串联超前校正的原理是 ,串联迟后校正的原理是: 。
5 若某系统的Bode 图已知,其低频处的幅频特性是一条斜率为20dB/dec -的直线,且当1=ω时幅值为20dB ,相频 90)0(-→ϕ,则该系统( )(1) 是0型系统;(2)是I 型系统;(3)开环放大倍数为10;(4)开环放大倍数为10;(5)有一个积分环节。
6 在下列系统中,属于线性系统的有( )(1))()(20t ax t x i =; (2))()(2)(4)(000t x t x t x t xi =++ ; (3))(5)(4)(3)(2000t x t tx t x t x t i =++ ;(4))()()()()(20000t x t x t x t x t x i =++ ;7. 若系统(或元件)的某输入 输出的拉氏变换分别为)(),(0s x s x i ,对应的传递函数记为G(s),则( )(1) 在零出始条件下,)()(G(s)0s X s X i =; (2) )()(G(s)0s X s X i =,不管出始条件是否为零均成立; (3) 若g(t)为单位脉冲响应,则L[g(t)]G(s)=;(4) G(s)反映了系统本身的固有特性;(5) 因为G(s)表示某种比值,所以肯定没有量纲。
自控原理第三章练习题1
⾃控原理第三章练习题11、适合于应⽤传递函数描述的系统是 C A .⾮线性定常系统; B .线性时变系统; C .线性定常系统; D .⾮线性时变系统。
2、某0型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增益为K ,则在221)(t t r =输⼊下,系统的稳态误差为∞ 3、动态系统 0 初始条件是指 t<0 时系统的 BA .输⼊为 0 ;B .输⼊、输出以及它们的各阶导数为 0;C .输⼊、输出为 0;D .输出及其各阶导数为 0。
4、若⼆阶系统处于⽆阻尼状态,则系统的阻尼⽐ξ应为 D A .0<ξ<1; B .ξ=1;C .ξ>1; D .ξ=0。
5、在典型⼆阶系统传递函数 2222)(n n ns s s ωξωω++=Φ中,再串⼊⼀个闭环零点,则 AA .超调量增⼤;B .对系统动态性能没有影响;C .峰值时间增⼤;D .调节时间增⼤。
6、讨论系统的动态性能时,通常选⽤的典型输⼊信号为 A A .单位阶跃函数; B .单位速度函数; C .单位脉冲函数; D .单位加速度函数。
7、某 I 型单位反馈系统,其开环增益为K,则在tt r 21)(=输⼊下,系统的稳态误差为 1/2K 8、典型⽋阻尼⼆阶系统的超调量 00005>σ,则其阻尼⽐的范围为707.00<<ξ9、⼆阶系统的闭环增益加⼤ DA.快速性越好;B.超调量越⼤;C.峰值时间提前;D.对动态性能⽆影响。
10、⽋阻尼⼆阶系统的n ωξ,,都与P t 有关11、典型⽋阻尼⼆阶系统若nω不变,ξ变化时,当707.0>ξ时,↓→↑s t ξ12、稳态速度误差的正确含义为(A 为常值):t A t r ?=)(时,输出位置与输⼊位置之间的稳态误差;13、某系统单位斜坡输⼊时∞=ss e ,说明该系统 AA .是0型系统;B .闭环不稳定;C .闭环传递函数中⾄少有⼀个纯积分环节D .开环⼀定不稳定。
14、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4532)(2++=s s s G ,则其开环增益K ,阻尼⽐ξ和⽆阻尼⾃然频率n ω分别为:32,435,211、增加系统阻尼⽐,减⼩超调量的有效措施有 B C EA .增⼤闭环增益;B .引⼊输出的速度反馈;C .减⼩开环增益;D .增⼤开环增益;E .引⼊误差的⽐例-微分进⾏控制。
自动控制原理及系统练习题
<<自动控制原理及系统>>练习题一、选择题(以下小题中各项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答案写在括号中)1.经典控制理论研究的对象是 ( C )A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B 非线性系统C 线性定常系统D 多输出的非线性系统2.单位脉冲信号的拉式变换为 ( C ) A 1SB 21SC 1D 2S 3.开环控制的特征是 ( C. )A.系统无执行环节B.系统无给定环节C.系统无反馈环节D.系统无放大环节4.自动跟踪系统按给定值的变化来划分,属于 ( B )A 定值控制系统B 随动控制系统C 程序控制系统D 闭环控制系统5.对于自动控制系统的输出响应,我们总是希望系统为 ( B )A 非周期响应B 衰减振荡响应C 等幅振荡响应D 发散振荡响应6. 典型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和ζ有关,1<ζ属于 ( A )A 过阻尼B 无阻尼C 临界阻尼D 欠阻尼7. 对于空调控温这个自动控制系统,请指出它的被控变量是哪个 ( B )A 空调器B 房内温度C 房间D 房间里的人8. 描述控制系统可以用数学模型来表达,典型控制系统中最常用的为( B )A 微分方程B 传递函数C 系统结构图D 响应曲线9.Ⅱ型控制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曲线中,低频段的斜率为 ( -40 )A -20B -40C 20D 4010.在工程中,对于二阶系统的最佳性能所对应的阻尼比为 ( D )A 0.5B 0.8C 0.3D 0.70711.在应用频率特性法设计自动控制系统时,通常希望其对数幅频特性L(ω)曲线在过零分贝线时的斜率为 ( A. )A.-20dB/decB.+20dB/decC.0dB/decD.-40dB/dec12.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2)s(5s 10+,则它的开环增益为 ( D )A.10B.2C.1D.513.某环节的传递函数为1Ts K+,它的对数幅频率特性L(ω)随K 值增加而 ( A. )A.上移B.下移C.左移D.右移14.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为 (C . )A .等幅振荡B .水平直线C .按指数规律单调上升曲线D .斜率为1/T 的斜直线15.与开环控制系统相比较,闭环控制系统通常对 ( A )进行直接或间接地测量,通过反馈环节去影响控制信号。
自控原理习题集
(2)画起始段。在ω=1处,20lgK=20lg40=34dB的点为关键点,作斜率为-20dB的关键线延长线,当ω=10,L(ω)=14dB。
A.当 一定时,增大 可以减小tr、tp、ts, 而对MP没有影响
B.当 一定时,减小 可以减小MP使tr、tp和ess增大
C.当 一定时,增大 可以减小MP使tr、tp和ess增大
D.当 一定时,减小 可以减小MP使tr、tp和ess增大
8.典型二阶系统的闭环传函形式为
为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 为阻尼比,若 则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y(t)为(A)。
D.曲线1欠阻尼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曲线2为过阻尼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曲线3为临界阻尼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6.图6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B)。
图6
A.临界阻尼(ξ=1)时,C(t)
B.欠阻尼(0<ξ<1)时,C(t)
C.过阻尼(ξ>1)时,C(t)
D.无阻尼(ξ=0)时,C(t)
7. 对二阶系统 , 下列说法(C)是正确的。
(a)(b)
(c)
图30
解:求 这时方框图如图(b)所示
所以
同样求 方框图如(c)
13.已知系统结构图如图31所示,试求其传递函数。
图31
解:
14.某系统的方框图如图32所示,用方框图化简法求其传递函数 。
图32
](a)
(b)
(c)
解:将分支点a后移至 环节后如图(a)
化简闭环Ⅰ并将分支点b移至输出端如图(b)
(b)图当K>0时所有特征根均位于左半平面,故系统稳定。
自动控制原理复习题
超前校正。可以提高系统的快速性,改善稳定性
64、幅值裕度,相位裕度各是如何定义的?
,
65、典型的非线性特性有哪些?
饱和特性、回环特性、死区特性、继电器特性
66、举例说明什么是闭环系统?它具有什么特点?
既有前项通道,又有反馈通道,输出信号对输入信号有影响,存在系统稳定性问题。
16、若一系统的特征方程式为(s+1)2(s-2)2+3=0,则此系统是( )
A、稳定的B、临界稳定的C、不稳定的D、条件稳定的
17、下列性能指标中的( )为系统的稳态指标。
A、σPB、tsC、ND、ess
18、下列系统中属于开环控制的为:( )
A、自动跟踪雷达B、数控加工中心C、普通车床D、家用空调器
A、该系统是闭环系统B、被控量是电阻丝
C、该系统采用偏差控制 D、系统是稳定的
43、关于系统的输出误差,以下正确的是()
A、和系统的结构和参数有关 B、和输入信号的形式和大小有关
C、扰动引起的输出是误差 D、和输入作用于系统的位置有关
44、对于下面的描述是正确的为( )
A、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则该系统稳定
A、根轨迹左移,改善系统动态性能B、根轨迹左移,改善系统稳态性能
C、根轨迹右移,改善系统动态性能D、系统的稳定性和快速性得到改善
三.名词解释
47、传递函数:传递函数是指在零初始条件下,系统输出量的拉式变换与系统输入量的拉式变换之比。
48、系统校正:为了使系统达到我们的要求,给系统加入特定的环节,使系统达到我们的要求,这个过程叫系统校正。
71、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有哪些?
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有微分方程、传递函数、频率特性、结构图。
自动控制操作与原理复习题第2套
(勤奋、求是、创新、奉献)2011~2012 学年第二学期考试试卷主考教师:__ ______学院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自控原理与系统》课程试卷B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本卷考试时间120 分钟)一、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 开环控制系统与闭环控制系统最大的差别在于闭环控制系统存在一条从被控量到输入端的反馈通道(√)2. 直流电动机改变电枢电压调速是恒功率调速,弱磁调速是恒转矩率调速(×)3. 调速范围是指电动机在空载情况下,电动机的最高转速和最低转速之比(×)4. 当系统的机械特性硬度相同时,理想空载转速越低静差率越小(×)5. 电流截止负反馈是一种只在调速系统主电路过电流下起负反馈调节作用的方法,用来限制主回路过电流(√)6. 在转速负反馈系统中若要使开环和闭环系统的理想空载转速相同,则闭环时给定电压比开环时给定电压相同相应地提高1+K倍(√)7. 在电枢反并联可逆系统中,当电动机正向制动时,正向晶闸管交流器的控制角α>90度处于逆变状态(×)8. 电压负反馈调速系统调速精度要比转速负反馈调速系统好些(×)9. 通常情况下,他励直流电动机额定转速以下的转速调节,靠改变加在电枢两端的电压,而在额定转速以上的转速调节靠减弱磁通(√)10.速度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在突加负载时,调节作用主要靠电流调节器来消除转速偏差(×)二、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 控制系统输出量【被控量】只能受控于输入量,输出量不反送到输入端参与控制的系统称为(C)A.复合控制系统B.闭环控制系统C.开环控制系统D.反馈控制系统2. 调速系统的调速范围和静差率这两个指标(B)A.互不相关B.互相制约C.互相补充D.可以任意确定3. 电压负反馈调速系统通过稳定直流电动机电枢电压来达到稳定电动机转速的目的,其原理是电枢电压的变化与(A)A.转速的变化成正比B.转速的变化成反比C.转速的变化平方成正比4. 在直流调速系统中当电流截止负反馈参与系统调节作用时说明调速系统主电路电流( A )A.过大B.正常C.过小D.较小5. 晶闸管——电动机系统的主回路电流继续时,其机械特性具有(C )A.电枢电压越高,特性硬度越软B.理想空载转速不变,特性硬度显著变软C.理想空载转速升高,特性硬度显著变软D.理想空载转速不变,特性硬度逐渐变硬6. 当输入电压相同时,积分调节器的积分时间越大,则输出电压上升斜率(A )A.越小B.越大C.不变D.可大可小7. 在转速负反馈系统中,闭环系统的静态转速降为开环系统静态转速降的(D )A. 2+KB. 1+KC.1/(1+2k)D. 1 / (1+k)8. 转速负反馈调速系统对检测反馈元件和给定电压给定的转速扰动(A )补偿能力A.没有B.有 C .对前者有补偿 D.对前者无补偿对后者有9. 直流调速系统中,当负载增加以后转速下降,可通过负反馈环节的调节作用使转速有所回升,系统调节前后,电动机主电路电流将(A)A.增加B.减小C.不变D.不能确定10. 在转速负反馈直流调速系统中,当负载变化时,电动机转速也跟着变化,其原因是( B )A.整流电压的变化B.电枢回路电压降的变化C.控制角的变化D.温度的变化11. 带有电流截止负反馈的调速系统为了使电流截止负反馈参与调节后机械特征曲线下垂段更陡一些,应把负反馈取样电阻阻止选得(A)A.大一些B.小一些C.接近无穷大D.等于零12. 在电压负反馈调速系统中加入电流正反馈的作用时当负载电流增加时,晶闸管变流器输出电压(B )从而转速降减小,系统的静特性变硬A.减少B.增加C.不变D.微减少13. 在电压负反馈调速系统中加入电流正反馈的作用时当负载电流增加时,晶闸管变流器输出电压(A)从而转速将减小,系统的静特性变硬A.减少B.增加C.不变D.微减少14. 双闭环调速系统包括电流环和速度换,其中两环之间的关系是(A)A.电流环为内环,速度换为外环B.电流环为外环,速度环为内环C.电流环为内环,速度换也为内环D.电流环为外环,速度换也为外环15. 在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中,如要使主回路最大允许电流值减小,应是(C)A.转速调节器输出电压限幅值增加B.电流调节器输出电压限幅值增加C.转速调节器输出电压限幅值减小D.电流调节器输出电压限幅值减小三、画图题(本题共4小题,共33分)1.如图所示为炉温自动控制系统原理示意图。
自控原理(填空选择简答)
1、线性定常连续控制系统按其输入量的变化规律特性可分为(恒值控制)系统、随动系统和程序控制系统。
2、传递函数为 [12(s+10)] / {(s+2)[(s/3)+1](s+30)} 的系统的零点为-10, 极点为-2, 增益为2。
3、对自动控制的性能要求可归纳为稳定性、快速性和准确性三个方面, 在阶跃响应性能指标中,调节时间体现的是这三个方面中的快速性,而稳态误差体现的是稳定性和准确性。
4、构成方框图的四种基本符号是: 信号线、比较点、传递环节的方框 和 引出点。
5、我们将 一对靠得很近的闭环零、极点 称为偶极子。
6、频率特性曲线常采用3种表示形式,即 极坐标图、对数坐标图 和 对数幅相图。
7.函数st e t f --=32)(的拉氏变换式为)5(32+-s s 8. 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 (S )=1/(S+1),则闭环系统在 r( t )=sin2t 时的稳态输出c( t )= )452sin(35.0)2sin()2( -=-Φ=t t j r c m ss ϕ9、一个反馈系统的特征方程为0522=++Ks s ,若要系统产生临界振荡,则K 的取值应为 K=0 。
10.表征一阶系统K/(Ts+1)静态特性的参数是K ,动态特性的参数是T 。
11. 自动控制系统包含被控对象和自动控制装置两大部分12. 线性系统数学模型的其中五种形式是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差分方程;脉冲传递函数;方框图和信号流图 13. 相角条件是确定平面上根轨迹的充分必要条件,而用幅值条件确定根轨迹上各点的根轨迹增益k*的值。
当n-m ≥2时, 开环n 个极点之和等于闭环n 个极点之和。
14. 已知一系统单位脉冲响应为t e t g 25.13)(-=,则系统的传递函数为3/(s+1.25)。
15.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方式有反馈控制方式、开环控制方式和复合控制方式_。
16. 已知一系统单位脉冲响应为t e t g 5.16)(-=,则该系统的传递函数为6/(s+1.5)17. 当∞→ω时比例微分环节的相位是90 18. 根轨迹一定开始于 开环极点 ,终止于 开环零点 。
4-6章自控原理测验题
○
C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控制工程系
自动控制原理
第六章 线性系统校正方法
10.开环系统 图如图所示, 10.开环系统Bode图如图所示,对应的开环传递 图如图所示 函数G(s)应该是 应该是 函数
s
s +1 −1
○
A
A.
ω2
s
−1
B.
+1
−1
ω2
s
ω1
s
ω1
s
C.
ω1
s
D.
+1
ω2
s
−1 −1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控制工程系
自动控制原理
第六章 线性系统校正方法
8.若为非最小相位系统,则有 若为非最小相位系统,
A.画根轨迹时,应作零度根轨迹; .画根轨迹时,应作零度根轨迹;
BD ○○○○○
B.一定存在一个使闭环系统不稳定的开环增益的 . 取值范围; 取值范围; C.对应的闭环系统一定不稳定; .对应的闭环系统一定不稳定; D.其相频特性相角变化的绝对值一定不小于最小 . 相位系统相角变化的绝对值; 相位系统相角变化的绝对值; E.根据对数幅频特性可以确定系统的传递函数。 .根据对数幅频特性可以确定系统的传递函数。
变化的根轨迹, 2.根据下列开环传递函数作K=0→∞变化的根轨迹, 根据下列开环传递函数作 变化的根轨迹 应画常规根轨迹的有
K ( s − 1) A. ( s + 2)( s + 3)
*
K * ( s + 1) B. ( s − 2)( s − 3)
K * ( s + 1) C. ( s − 2)( s + 3)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控制工程系
自动控制原理随堂练习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随堂练习答案一、选择题1. 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用来感知被控对象状态的装置是( B )。
A. 电源B. 传感器C. 执行器D. 控制器答案:B. 传感器解析:传感器是自动控制系统中用来感知被控对象状态的装置,通过将被控对象的状态转化为电信号或者其他形式的信号,提供给控制器进行处理。
2. PID控制器中的P、I、D分别代表( C )。
A. 位置、速度、加速度B. 功率、电流、电压C. 比例、积分、微分D. 压力、温度、流量答案:C. 比例、积分、微分解析:PID控制器是一种常用的控制器,其中P代表比例控制,I代表积分控制,D代表微分控制。
这三个控制参数可以根据被控对象的特性进行调节,以实现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的要求。
3. 在自动控制系统中,被控对象是指( D )。
A. 控制器B. 传感器C. 执行器D. 需要控制的物理系统答案:D. 需要控制的物理系统解析:被控对象是指需要通过控制器来控制的物理系统,例如温度控制系统中的温度传感器感知温度值,控制器根据温度值调节执行器控制加热或者制冷设备,以达到控制温度的目标。
4. 在自动控制系统中,控制器的作用是( B )。
A. 感知被控对象状态B. 根据反馈信号调节执行器C. 将被控对象状态转化为电信号 D. 提供电源给被控对象答案:B. 根据反馈信号调节执行器解析:控制器是自动控制系统中的核心部份,其作用是根据传感器反馈的信号,通过对执行器的调节,改变被控对象的状态,使其达到预定的目标状态。
5. 在自动控制系统中,负反馈的作用是( A )。
A. 提高系统的稳定性B. 提高系统的灵敏度C. 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D. 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答案:A. 提高系统的稳定性解析:负反馈是自动控制系统中常用的控制策略,其作用是通过将被控对象的输出信号与期望输出进行比较,产生误差信号,然后根据误差信号来调节执行器,以减小误差,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二、填空题1.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部份包括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
自控原理+答案
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适用时间大二第二学期试卷类别一适用专业自动化一、填空(每空2分,共20分)The word control is usually taken to mean (1).Control theory itself has two categories,they are (2).By definition,the (3) of a component or system is the ratio of the transformed output to the transformed input .In time domain,the three basic performance criteria for a control system are (4) and (5).The (6) criterion is a method for determining continuous system stability. The (7) technique is a graphical method of determining the location of the roots of the characteristic equation as any single parameter,such as (8),is varied from zero to infinity. In Bode plot , the magnitude M in dB,is plotted against frequency on (9) paper. The software tool of the control system you have known is (10).二、(10分)已知某系统结构图如下,求其闭环传递函数C(S)/R(S)。
三、(15分)已知单位反馈系统,开环传函为G(S)=K/[S(TS+1)],要求单位阶跃函数作用时,超调量为16%,调节时间为7,求K,T。
自动控制原理题库
自动控制原理题库1. 什么是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是指利用各种控制设备和技术手段,对被控对象进行监测、测量和控制的一种技术体系。
它主要研究如何设计和应用控制系统,使得被控对象能够按照既定的要求和规律进行运行和控制。
2. 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
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包括控制系统、被控对象、控制器和传感器等。
控制系统是指由控制器、被控对象和传感器组成的一个整体,用于实现对被控对象的监测和控制。
被控对象是指需要进行控制的实际物理系统或过程,如机械系统、电气系统等。
控制器是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它根据传感器采集到的信息,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
传感器则用于对被控对象的状态进行监测和测量,将其转化为电信号输入到控制器中。
3. 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原理。
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原理包括反馈控制原理、开环控制原理和闭环控制原理。
反馈控制原理是指根据被控对象的实际输出与期望输出之间的差异,通过控制器对被控对象进行调节,以使输出接近期望值。
开环控制原理是指控制器根据预先设定的规律和参数,直接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不考虑实际输出与期望输出之间的差异。
闭环控制原理则是将反馈控制原理和开环控制原理相结合,既考虑实际输出与期望输出之间的差异,又考虑预先设定的规律和参数,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
4. 自动控制原理的应用。
自动控制原理在工业生产、交通运输、航空航天、军事防卫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工业生产中,自动控制原理可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交通运输领域,自动控制原理可以实现对交通信号灯、电梯、自动扶梯等设备的控制,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和安全性。
在航空航天和军事防卫领域,自动控制原理可以实现对飞行器、导弹、火炮等武器装备的控制,提高作战效果和作战安全性。
5. 自动控制原理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动控制原理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未来,自动控制原理将更加注重智能化、网络化和信息化,实现对被控对象的精准控制和实时监测。
自动控制原理专科复习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叠加原理只适用于(线性)系统,该原理说明,两个不同的作用量同时作用于一个系统时的响应,等于(两作用量单独作用的响应之和)。
2、连续LTI系统的时域模型主要有三种:(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和(结构图)。
其主要性质有:(固有性)、(公共性)和(可运算性)等。
3、控制系统的分析和综合方法主要有(频域法),时域法,根轨迹法等。
3、系统的数学模型可以相互转化。
由微分方程得到传递函数通过(拉氏)变换实现。
由传递函数到频率特性通过(将 S替换为jω)实现。
4、离散系统的主要数学模型是(差分方程)和脉冲传递函数,由前者得到后者通过(Z)变换实现.5、自控系统的主要组成部件和环节有(给定元件)、(放大元件)、(执行元件)、(被控对象)和(检测元件)等。
系统中的作用量主要有(给定量)、(扰动量)、(反馈量)等。
6、自控系统的性能通常是指系统的(稳定性)、(稳态性能)和(动态性能)。
对系统性能的要求如用三个字描述便是(稳)、(准)、(快)。
7、自控系统按是否设有反馈环节分为(开环)系统和(闭环)系统;按系统中作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分为(连续)系统和(离散)系统。
按输入量的变化规律分为(恒值控制)系统和(随动)系统。
8、反馈有(正)负之分,又有软(硬)之分。
取某量的负反馈会使该量趋于(稳定)。
软反馈只在(动态)过程起作用。
9、常用反馈根据性质不同可分为两种:(正反馈)和(负反馈)。
根据其在系统中的位置不同可分为(主反馈)和(局部反馈)。
主反馈性质一般是(负)反馈。
要使系统稳定必须使用(负反馈)。
要使动态过程稳定可考虑使用(软)反馈。
10、系统的输入量是指(来自系统之外的作用量)。
一般输入量有两种:(给定)和扰动量。
后者按来源不同又可分为(外扰动)和(内扰动)。
11、系统的绝对稳定性是指(系统稳定的条件),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微分方程的所有特征根(具有负实部)即位于(复平面左侧)。
12、系统稳定性概念包括两个方面:绝对稳定性和(相对稳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反馈控制系统又称为(B ) A.开环控制系统 B .闭环控制系统 B.扰动顺馈补尝 D .输入顺馈补偿2.位置随动系统的主反馈环节是(A ) A .电压负反馈 B .电流负反馈C .转速负反馈D .位置负反馈3.如果典型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为减幅振荡(又称阻尼振荡),则其阻尼比(C ) Aξ<0 Bξ=0 C0<ξ<1 D ξ≥14.G(s)= 1/[(S+1)(S+2)(S+3)(S+4)]环节的对数相频特性的高频渐近线斜率为(D )A -20dB B-40dB C-60dB D-80dB 5.某自控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G(s)= 1/[(S+1)(S+2)] ,则此系统为( A )A .稳定系统B .不稳定系统C .稳定边界系统 D .条件稳定系统 6.若一系统的特征方程式为(s+1)2(s -2)2+3=0,则此系统是(C ) A 稳定的 B 临界稳定的 C 不稳定 D .条件稳定的 7.下列性能指标中的(D )为系统的稳态指标。
A.σP B.t s C.N D.e ss 8.下列系统中属于开环控制的为( C) A.自动跟踪雷达 B.数控加工中心C.普通车床D.家用空调器 9.RLC 串联电路的系统应为(D)环节。
A 比例 B.惯性 C.积分 D.振荡 10.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的相位差随频率变化的关系是(B )。
A.幅频特性 B.相频特性 C.传递函数 D.频率响应函数1.奈奎斯特图分析闭环控制系统的(A )A.稳态性能 B.动态性能 C.稳态和动态性能 D.抗扰性能 2.有一线性系统,其输入分别为u 1(t)和u 2(t)时,输出分别为y 1(t)和y 2(t)。
当输入为a 1u 1(t)+a 2u 2(t)时(a 1,a 2为常数),输出应为(B )A.a 1y 1(t)+y 2(t)B.a 1y 1(t)+a 2y 2(t)C.a 1y 1(t)-a 2y 2(t)D.y 1(t)+a 2y 2(t)3.某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G c (S)=K SST 1T 1+β+(0<β<1),则该装置是( A )A.超前校正装置B.滞后校正装置C.滞后超前D.超前滞后校正装置4.1型系统开环对数幅频渐近特性的低频段斜率为( B ) A.-40(dB/dec) B.-20(dB/dec) C.0(dB/dec) D.+20(dB/dec) 5.开环传递函数G(s)H(s)=)p s )(p s ()z s (K 211+++,其中p 2>z 1>p 1>0,则实轴上的根轨迹(A ) A.(-∞,-p 2],[-z 1,-p 1] B.(- ∞,-p 2] C.[-p 1,+ ∞] D.[-z 1,-p 1] 6.设系统的传递函数为G(s)=1s 5s 2512++,则系统的阻尼比为 C. 217.设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G o (s)=)a s (s K+,其中K>0,a>0,则闭环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与( D ) A.K 值的大小有关 B .a 值的大小有关 C.a 和K 值的有关 D.a 和K 值的无关 8. 在伯德图中反映系统动态特性的是 B. 中频段 9. 设开环系统的频率特性G(j ω)=2)j 1(1ω+,当ω=1rad/s 时,其频率特性幅值G(1)=(D ) A. 1 B. 2 C.21 D. 4110. 开环传递函数为G(s)H(s)=)3s (s K3+,则实轴上的根轨迹为( D )。
A.[-3,∞] B. [0,∞] C. (-∞,-3) D. [-3,0] 1.实验中可以从( D )获取频率特性。
A.稳定的线性和非线性系统 B. 不稳定的线性和非线性系统 C.不稳定的线性系统 D. 稳定的线性系统2.传递函数的概念适用于(D )系统。
A .线性、非线性 B. 线性非时变 C .非线性定常 D. 线性定常 3.系统的动态性能包括( B )。
A 稳定性平稳性 B.平稳性快速性 C 快速性稳定性 D.稳定性准确性 4. 确定系统根轨迹的充要条件是C A 根轨迹的模方程B.根轨迹的相方程 C 根轨迹增益D 根轨迹方程的阶次5 .正弦信号作用于线性系统所产生的频率响应是( A ) A .输出响应的稳态分量 B. 输出响应的暂态分量 C .输出响应的零输入分量 D. 输出响应的零状态分量 6.系统的传递函数完全决定于系统的 ( C )。
A .输入信号 B.输出信号C.结构和参数D.扰动信号7.控制系统的相位稳定裕量反咉了系统的 ( B )。
A .稳定性 B.稳态性能C.快速性 D.动态性能8.一般来说,系统增加积分环节,系统的稳定性将( B )。
A .变好 B.变坏 C.不变 D.可能9.系统开环对数幅频特性L(ω)中频段主要参数的大小对系统的( D )性能无影响。
A.动态 B. 稳态 C. 相对稳定性 D. 响应的快速性10.反馈控制系统又称为( B )A .开环控制系统B .闭环控制系统C 扰动顺馈补偿D 输入顺馈补偿 1.单位斜坡函数f(t)=t 的拉氏变换式F(s)=( D )A.sB.1 C .S 2 D . 1/S 2 2.单位抛物线输入函数r(t)的数学表达式是r(t)=(D )A .at 2B .1/2 Rt 2C .t 2 3.当二阶系统特征方程的根为具有负实部的复数根时,系统的阻尼比C A ζ<0 B ζ=0 C0<ζ<1D ζ≥1 4.已知单位反馈控制系统在阶跃函数作用下,稳态误差e ss 为常数,则此系统为B .I 型系统5.设某环节的传递函数为G(s)=121+s ,当ω=0.5rad /s 时,其频率特性相位移θ(0.5)=(A) A .-4π B .-6π C .6π D 4π 6超前校正装置的最大超前相角趋D .90°7.单位阶跃函数的拉氏变换是(C)A .31sB .21sC .s 1D .18.比例微分控制器中,微分时间常数越大,则系统( D )A .动态偏差越小D .过渡过程缩短 9.同一系统,不同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之间传递函数的特征方程 A .相同D .不定10.2型系统对数幅频特性的低频段渐近线斜率为( B ) A -60dB /dec C —20dB D .0dB /dec 1.实轴上根轨迹右端的开环实数零点、极点的个数之和为( C )A 零B .大于零C .奇数D .偶数 2.PID 控制器的传递函数形式是 C .5+3s+3s1 3.拉氏变换将时间函数变换成(D ) A .正弦函数 B .单位阶跃函数 C .单位脉冲函数 D .复变函数 4.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是在零初始条件下( D ) 5.若某系统的传递函数为G(s)=1Ts K+,则其频率特性的实部R(ω)是( A )A .22T 1K ω+B .-22T 1Kω+ C .T 1K ω+ D .-T 1K ω+6.已知系统的特征方程为(s+1)(s+2)(s+3)=s+4,则此系统的稳定性为( A ) A .稳定 B .临界稳定 C .不稳定D .无法判断7.已知系统前向通道和反馈通道的传递函数分别为G (s )=s K 1)s (H ,)1s (s 10h +=-,当闭环临界稳定时,K h 值应为( D ) A.-1 B .-0.1 C .0.1D .18.闭环系统特征方程为G(s)H(s)=-1,其中G(s)H(s)的矢量表示为B A .1/(2l+1)π B .1/±(2l+1)πC .1/(±2l π)D .1/(±l π) 9.某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G c (s)=k 1,Ts1Ts1>β+β+,该校正装置为( B )A .滞后校正装置B .超前校正装置C .滞后超前校正D .超前滞后校正 10.设开环系统频率特性G(j )1.0j 1)(10j 1(j 1)ω+ω+ω=ω,则其对数幅频特性的渐近线中频段斜率 B .-40dB/dec1.对于一阶、二阶系统来说,系统特征方程的系数都是正数是系统稳定 C.充分必要2.开环传递函数为G(s)H(s)=,K S S 34()+则实轴上的根轨迹为( B )A.[-4,∞]B.[-4,0]C.(-∞,-4)D. [0,∞]3.进行串联滞后校正后,校正前的穿越频率ωc 与校正后的穿越频率'ωc 的关系,通常是C A.ωc ='ωcB.ωc >'ωcC.ωc <'ωcD.ωc 与'ωc 无关 4.PID 控制规律是_D___控制规律的英文缩写A.比例与微分B.比例与积分C.积分与微分D.比例、积分与微分5.比例环节的频率特性相位移θ(ω)=( C )A.90°B.-90°C.0°D.-180°6.用频域法分析控制系统时,最常用的典型输入信号是( D )A.脉冲函数B.斜坡函数C.阶跃函数D.正弦函数7.由电子线路构成的控制器如图,它是(B )A.超前校正装置B.滞后校正装置C.滞后—超前校正装置D.超前—滞后校正装置8.控制系统的上升时间t r 、调整时间t S 等反映出系统的( C )A.相对稳定性B.绝对稳定性C.快速性D.平稳性9.Ⅱ型系统对数幅频特性的低频段渐近线斜率为( B ) A.-60(dB/dec) B.-40(dB/dec) C.-20(dB/dec) D.0(dB/dec) 10.下列频域性能指标中,反映闭环频域性能指标的是( A ) A.谐振峰值M r B.相位裕量γ 1.在经典控制理论中,临界稳定被认为是( )D.不稳定2.确定根轨迹大致走向,用以下哪条件一般就够了 ( D )A.特征方程B.幅角条件C.幅值条D.幅值条件+幅角条件 3.ω从0变化到+∞时,迟延环节频率特性极坐标图为( A )A.圆B.半圆C.椭圆D.双曲线 4.时域分析中最常用的典型输入信号是( C ) A.脉冲函数 B.斜坡函数 C.阶跃函数D.正弦函数5.根轨迹渐近线与实轴的交点公式为 D. mn Z P m1i in1j j --∑∑== 6.对复杂的信号流图直接求出系统的传递函数可以采用( C )A.终值定理B.初值定理C.梅森公式D.方框图变换7.一般讲,如果开环系统增加积分环节,则其闭环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将( B )A.变好 B.变坏C.不变D.不定8.由基本功能组件并联成的PID 控制器,其三种控制作用( B )A.独立整定B.不能独立整定C.只有积分,微分时间可独立整定D.只有比例增益可独立整定9.传递函数反映了系统的动态性能,它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 C )A.输入信号B.初始条件C.结构参数D.输入信号和初始条件10.采用系统的输入、输出微分方程对系统进行数学描述是( A )A.系统各变量的动态描述B.系统外部描述C.系统内部描述(每题1.5分,共15分)D.系统的内部和外部描述(每题2分,共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