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破山寺后禅院
《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翻译译文及注释
《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翻译译文及注释《《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翻译译文及注释》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翻译译文及注释《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翻译及注释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课中注释☆】[曲]一作“竹”[初日]早上的太阳。
[禅房]僧人的房舍。
[万籁]各种声音。
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
[俱]一作“都”[但余]一作“惟闻”,余:剩下。
[磬](qìng)一种打击乐器。
寺院诵经、斋供时敲钟击磬,以表示活动的开始或结束。
[人心]:指人的尘世之心。
[空]:破山寺里有空心亭。
[禅房]:僧侣的住房。
[万籁]:各种声响。
【●诗文解释●】清晨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
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
山光明净,鸟儿欢悦地歌唱,深潭倒影,更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
万物一片沉寂,只听到那悠悠钟磬的回声。
2、苏轼《临皋闲题》原文及翻译译文苏轼《临皋闲题》原文及翻译苏轼原文:临皋亭下八十数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闻范子丰①新第园池,与此孰胜?所不如者,上无两税及助役钱耳②。
译文:临皋亭下不远处就是长江,长江水友很大一部分是峨眉山上的雪水,我平时吃喝洗涮都是从江里打水,何必要去人多的地方住呢.江山风月,本来是没有主人的,谁在用便可以说是主人。
听说范子丰新买了园子,不知和我这里比怎么样?我比他差的,也就是我这不能缴税吧。
[注释]①范子丰:苏轼的儿女亲家。
②两税及助役钱:新法规定,农民要交春秋两税,外加青苗助役钱。
苏轼反对之,以此讥讽。
3、戴名世《有明历朝小题文》序原文及翻译译文戴名世《有明历朝小题文》序原文及翻译戴名世原文:世之学者,从数千载之后,而想像圣人之意代为立言,而为之摹写其精神,仿佛其语气,发皇其义理,若是者谓之经义。
题破山寺后禅院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诗文解释】清晨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
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
山光明净,鸟儿欢悦地歌唱,深潭倒影,更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
万物一片沉寂,只听到那悠悠钟磬的回声。
1.诗中写环境的清幽以及人生的启示的诗句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2.诗中描写自然风光给人和动物带来愉悦并使之养性的句子是: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3.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那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诗眼”分别是“悦”“空”。
“悦”是说秀美的山中景色使鸟的性情欢悦。
“空”是说潭水清澈,临潭顾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或杂念)消除净尽。
“悦”“空”两字表现了环境的幽静,写出了人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相应。
4.诗的颔联后来简化为成语“曲径通幽”,常被用于题景,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黄龙洞等,你认为这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
5.诗的最后两句隐含的一个成语是万籁俱寂,由这两句,我们很容易想起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王维的诗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
6.“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说说你对这个词的理解。
写出了禅院中花木繁盛的样子,表现了禅院中幽深安静的环境。
7.“曲径通幽处”一句,对“曲”课文注释为一作“竹”。
纺者选取用“曲”而不用“竹”,你答为这两个词在表达的意境上有什么区别?这两个词表达的意境是不相同的,“竹”,表示小路被竹林掩映,而“曲”,形容小路弯弯曲曲,层次很多,景致很深。
8.请对“山光悦耳鸟性,潭影空人心”从表现的内容上或表达的情感上做点赏析。
这里曲径幽静,花木掩映,天光山色潭水,不仅让鸟儿欢悦,而且让杂念顿消。
题破山寺后禅院
作品鉴赏
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作者忘却 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诗人在清晨登破山, 入兴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佛家称僧徒 聚集的处所为“丛林”,所以“高林”兼有称颂禅 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显露着礼赞佛宇之情。 然后,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 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这样 幽静美妙的环境,使诗人惊叹,陶醉,忘情地欣赏 起来。他举目望见寺后的青山焕发着日照的光
⑺潭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 空:此处为使动用法, 使……空。此句意思是,潭 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 人俗念全消。 ⑻万籁:各种声音。籁,从 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 音。此:在此,即在后禅院。 都:一作“俱”。 ⑼但余:只留下。一作“惟 余”,又作“唯闻”。钟磬: 佛寺中召集众僧的打击乐器。 磬,古代用玉或金属制成的 曲尺形的打击乐器。
常建,唐代诗人,字号 不详,开元十五年与王 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 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 过着一个很长时期的漫 游生活。后移家隐居鄂 渚。天宝中,曾任盱眙 尉。常建的诗现存不多, 其中《题破山寺后禅院》 较为著名。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 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 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 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 音。
⑴破山寺:即兴福寺 ⑵清晨:早晨。入:进入。 古寺:指破山寺。 ⑶初日:早上的太阳。照: 照耀。高林:高树之林。 ⑷竹径:一作“曲径”,又 作“一径”。通:一作 “遇”。幽:幽静。 ⑸禅房:僧人居住修行的地 方。 ⑹悦:此处为使动用法, 使……高兴。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 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 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 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 音。
题破山寺后禅院全文注释赏析
题破山寺后禅院唐代: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译文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
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注释⑴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
南朝齐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所建。
⑵清晨:早晨。
入:进入。
古寺:指破山寺。
⑶初日:早上的太阳。
照:照耀。
高林:高树之林。
⑷竹径:一作“曲径”,又作“一径”。
通:一作“遇”。
幽:幽静。
⑸禅房:僧人居住修行的地方。
⑹悦:此处为使动用法,使……高兴。
⑺潭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
空:此处为使动用法,使……空。
此句意思是,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⑻万籁(lài):各种声音。
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
此:在此,即在后禅院。
都:一作“俱”。
⑼但余:只留下。
一作“惟余”,又作“唯闻”。
钟磬(qìng):佛寺中召集众僧的打击乐器。
磬,古代用玉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
鉴赏《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一首题壁诗。
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
唐代咏寺诗为数不少,且有很多佳作。
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构思独具特色,它紧紧围绕破山寺后禅房来写,描绘出了这特定境界中所独有的静趣。
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落笔勾勒出清晨时分后禅房四周的环境。
早晨,初升的红日将金色的阳光洒向寺院,洒向虞山之中的林木,使寺院变得更加绚丽明亮,高耸入空的山林也变得更加翠绿葱茏,令人心旷神怡。
这里,一个"入"字,写出了古寺美景之幽远,一个"照"字又将旭日东升时的勃勃生机给刻写得出神入化,透露出诗人欣喜昂扬的情绪。
首联是写后禅院的远景,为下文的近景刻画打下了基础。
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点出题中"后禅院"三字,描写出通向后禅院弯曲幽深的小路和后禅院景色的幽静迷人。
题破山寺后禅院
解题
题:写。这是一首题壁诗。 (即题写在墙壁上的诗) 破山寺:佛寺名。 后禅院:指僧人居住的地方。
常建简介
常建(708-765),生卒年、字号不详,唐 代诗人,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 年(727)进士。天宝中年为盱眙尉。后隐 居西山。一生沉沦失意,耿介自守,交游无 显贵。与王昌龄有文字相酬。其诗意境清迥, 语言洗炼自然,艺术上有独特造诣。现存诗 57首,题材较窄,绝大部分是描写田园风光、 山林逸趣的。名作如《题破山寺后禅院》、 《吊王将军墓》和一些优秀的边塞诗。今存 《常建诗集》三卷和《常建集》两卷。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学习目标
•1.走进作者,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 大致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
2. 想像诗句描绘的景象,理解 诗中蕴含的道理。
3.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和默写。
自学任务一
结合注释, 了解作者及诗词大意.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qìng )音。
是上一联的补充,进一步以钟磬音 响轻轻回荡,以动衬静,映衬山寺万籁 俱寂的宁静气氛。
“万籁”,指自然界万物发出的各
种声响。“寂”,寂静,没有声音。成 语“万籁俱寂”出于此句。
成语: 万籁俱寂:形容周围环境非
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中心思想
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 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 抓住山寺中独特的景物,运用了以静衬 静,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塑造了一个 幽深静寂、安祥和平、自然高远的境界。
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首句勾勒出清晨时分后禅房四周 的环境。一个“入”字,写出了古寺美 景之幽远,一个“照”字又将旭日东升 时的勃勃生机写得出神入化,透露出 诗人欣喜昂扬的情绪。
题破山寺后禅院
题破山寺后禅院作者:常建【原文】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翻译】:清晨,我走进古老的寺院,朝阳照耀着高高的树林。
曲折的小路通向幽深之处,后禅院花木掩映,又浓又深。
忽见山峦滴翠,光彩悦目,翩飞的群鸟十分欢欣,清清的潭水倒映着山影,人的心灵也变得空明纯洁。
仿佛大自然的一切声响都消失,只听到悠扬不尽的钟磬之音。
【赏析】主题: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
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首句“清晨”二字点明出游的时间和地点。
诗人一大早就“入古寺”,可见他对这块佛教圣地的向往之切。
下句紧扣“清晨”描绘出这座寺院的全境:初升的太阳,正照着寺院中高耸的树林。
“古寺”“高林”突出了破山寺的幽雅和宁静。
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这一联诗人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形象地描绘了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
“竹径”,竹林丛中小路。
“幽处”幽静的地方。
“禅房”僧侣们的住所。
“花木深”,指禅房深藏在花木丛中。
这两句用语精当,意境幽邃,成为历史读者赞赏的名句。
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这一联紧承上联,进一步渲染了僧房幽深、清寂。
“山光”山中的景色。
“悦”,用作动词,使……欢悦。
“空人心”,使人心中的杂念消除。
“空”,消除。
形容词用作动词,“使……空”。
上句表面上是写山光使飞鸟也怡然自乐,实际上,鸟的怡然自乐是诗人心情愉悦的反映。
下句写人心对潭影而空,既是诗人表达了宁静的内心感受,也隐约流露了对现实的愤慨和反感。
这两句诗以动显静,因景生情,含蓄隽永。
中间四句诗人抓住山寺中独特的景物,不仅写出了环境的极静极美,塑造了一个幽深静寂、安祥和平、自然高远的境界,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旨趣,富有言外之意。
尾联“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尾联是上一联的补充,进一步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以动显静,映衬山寺万俱寂的宁静气氛。
“万籁”,指自然界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
古诗题破山寺后禅院
古诗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代: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浅。
(曲径一作:竹径)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澄,但余钟磬音。
(都寂一作:俱寂;但余一作:惟言)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清晨我进入这古老寺院,初升的太阳照在山林上。
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苍凉处,禅房绿树在茂盛的花木丛中。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绝望静寂,只遗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注释
溃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
南朝齐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所建好。
清晨:早晨。
入:进入。
古寺:指破山寺。
初日:早上的太阳。
照:照亮。
低林:高树之林。
曲径:一作“竹径”,又作“一径”。
通:一作“遇”。
幽:幽静。
禅房:僧人定居修持的地方。
悦:此处为使动用法,使……高兴。
潭影:纯净潭水中的倒影。
空:此处为并使动用法,并使……空。
此句意思就是,潭水空明纯净,临潭照影,令人俗念果时。
万籁(lài):各种声音。
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
此:在此,即在后禅院。
都:一作“俱”。
但余:只遗留下。
一作“惟余”,又并作“唯闻”。
钟磬(qìng):佛寺中招集众僧的打击乐器。
磬,古代用玉或金属做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
题破山寺后禅院(通用14篇)
题破山寺后禅院(通用14篇)题破山寺后禅院篇1(唐)常建【自学指导】1. 熟读和背诵这首诗。
2. 理解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的关系。
3. 正确理解诗人盼望脱离尘世、追求清净隐逸的思想感情。
【正音正字】籁lài磬qìng【朗读课文】早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课文简析】此诗抒写早晨游寺后禅院的感受,笔调古朴,描写省净,兴象深微,意景浑融,艺术上相当完整,是盛唐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本诗题咏佛寺禅院,却抒发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
诗人观赏禅院幽美绝世的居处,领会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予自己遁世无悔的情怀。
开头两句,写诗人早晨登山入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
佛家称僧徒聚集的处所为“丛林”,所以“高林”兼有称颂禅院之意,显露对佛宇的礼赞之情。
三四句,写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觉后院花丛树林深处的唱经禅房。
这样幽静美妙的环境,使诗人赞叹,沉醉,忘情地观赏起来。
“竹径”两句的好处,不在描摹景物精致,令人如临其景,而在与能够唤起身经其景者的亲切回味,故云难在造意。
五六句,写他举目远眺寺后的青山绿水。
只见鸟儿自由拘束地飞鸣欢唱,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杂念立刻涤除。
此时此刻,此景此情,诗人仿佛领悟到佛门怡悦的奥妙:摆脱尘世一切苦恼,像鸟儿那样自由拘束、无忧无虑。
“山光”两句,造语警拔,寓意深长,旨在发人深思。
诗人着力构思和造意,因此造语不求形似,而多含比兴,重在达意。
七八句,写好像大自然和人世间全部其它声音都寂灭了,只有钟磬之音,这悠扬而宏亮的佛音引导人们进入纯洁怡悦的境界。
这是律诗,但笔调似古体,格律变通:首联流水对,次联不对仗是出于构思造意的需要。
这首诗,以题咏禅院而抒发隐逸情趣,从晨游山寺起而以赞美超脱作结,朴实地写景抒情而意在言外。
这首诗表现了常建诗歌的特点:构思奇妙,擅长引导读者在平易中入其胜景,然后体会诗的旨趣,而不以描摹和辞藻惊人。
《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翻译及赏析
《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翻译及赏析《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代诗人常建的一首题壁诗,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
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翻译及赏析,供同学们学习。
《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欣赏: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翻译: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
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注释:⑴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
南朝齐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所建。
⑵清晨:早晨。
入:进入。
古寺:指破山寺。
⑶初日:早上的太阳。
照:照耀。
高林:高树之林。
⑷竹径:一作“曲径”,又作“一径”。
通:一作“遇”。
幽:幽静。
⑸禅房:僧人居住修行的地方。
⑹悦:此处为使动用法,使……高兴。
⑺潭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
空:此处为使动用法,使……空。
此句意思是,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⑻万籁(lài):各种声音。
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
此:在此,即在后禅院。
都:一作“俱”。
⑼但余:只留下。
一作“惟余”,又作“唯闻”。
钟磬(qìng):佛寺中召集众僧的打击乐器。
磬,古代用玉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
《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赏析: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落笔勾勒出清晨时分后禅房四周的环境。
早晨,初升的红日将金色的阳光洒向寺院,洒向虞山之中的林木,使寺院变得更加绚丽明亮,高耸入空的山林也变得更加翠绿葱茏,令人心旷神怡。
这里,一个"入"字,写出了古寺美景之幽远,一个"照"字又将旭日东升时的勃勃生机给刻写得出神入化,透露出诗人欣喜昂扬的情绪。
首联是写后禅院的远景,为下文的近景刻画打下了基础。
题破山寺后禅院
工作人员
讲解: PPT制作: 回答问题:
诗名:破山寺简介
破山寺是指佛寺名。在今江苏省常熟市 虞山北岭下。南朝齐始兴五年邑人郴州刺 史倪德光舍宅建,唐咸通九年,赐额“破 山兴福寺”。
写作背景
• 由于诗人的仕途失意,所以寄情山水, 游览名山古刹,云游四海,寻幽探胜。 • 竹径通幽,花木掩映,天光、山色、澄 波,不仅使鸟儿欢悦,而且令人杂念顿消。 中间四句不仅写出环境的极静极美,而且 体现出诗人内心的旨趣,富有言外之意。
明媚的山野风光使飞鸟更加 快乐,潭中的清影使人的心境 得到净化。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各种声响都在这里消失,只 能听到寺院里撞击钟磬发出悠 扬的声音。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 常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qì )音。 ng
常建简介
常建(708-765),生卒年、字号不详,唐 代诗人,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 年(727)进士。天宝中年为盱眙尉。后隐 居西山。一生沉沦失意,耿介自守,交游无 显贵。与王昌龄有文字相酬。其诗意境清迥, 语言洗炼自然,艺术上有独特造诣。现存诗 57首,题材较窄,绝大部分是描写田园风光、 山林逸趣的。名作如《题破山寺后禅院》、 《吊王将军墓》和一些优秀的边塞诗。今存 《常建诗集》三卷和《常建集》两卷。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题破山寺后禅院》译文及注释
《题破山寺后禅院》译文及注释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朝代:唐代作者:常建原文: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唯闻钟磬音。
(版本一)清晨入古寺,初日明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馀钟磬音。
(版本二) (馀通:余)译文及注释译文早晨,我漫步到这座古老的寺院,初升的太阳照耀着丛林。
竹林中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僧人们的房舍掩映在花草树林中。
山光的明净使鸟儿高兴,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大自然的一切声音此时都静寂,只有钟磬的声音在空中回荡。
注释1、[清晨]:早晨2、[入]:进入。
3、[古寺]:本处指破山寺,在今江苏省常熟市虞山北岭下。
南朝齐始兴五年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建,唐咸通九年,赐额“破山兴福寺”。
4、[初日]:早上的太阳。
5、[照]:照耀。
6、[高林]:高树之林。
7、[曲]:弯折、曲折。
亦作“竹径”。
8、[幽]:幽静。
9、[禅房]:僧人居住修行的地方。
10、[悦]:形作动,此处为使动用法,使……高兴。
11、[潭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
12、[空]:形作动,此处为使动用法,使……空。
13、[潭影空人心]:本句意思是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指人的尘世之心。
破山寺里有空心亭。
14、[万籁](lài):各种声音。
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
15、[此]:在此。
即在后禅院。
16、[都]:都,俱。
17、[但余]:只留下。
一作“唯闻”。
18、[磬](qìng ):古代用玉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
19、[钟磬]:佛寺中召集众僧的打击乐器。
20.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与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异曲同工之妙。
21.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这两句话形容后禅院环境幽静,山光使野鸟怡然自得,潭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
人心,指人的尘世之心。
破山寺里有空心亭。
题破山寺后禅院
写作背景
• 由于诗人的仕途失意,所以寄情山水,游 览名山古刹,云游四海,寻幽探胜。 • 竹径通幽,花木掩映,天光、山色、澄 波,不仅使鸟儿欢悦,而且令人杂念顿消。 中间四句不仅写出环境的极静极美,而且 体现出诗人内心的旨趣,富有言外之意。
词语注释
• 1.入:进入。 • 2.初日:初升的太阳。 • 3.曲径:一作曲径,径:小路。幽处:幽深的地 方。 • 4.禅房:僧侣的住所。 • 5.悦:使愉快。鸟性:鸟的性情。 • 6.空:使……空,使没有杂念,使净化。 • 7.万籁:各种声音。此:这里。 • 8.但:只。 • 9.磬:寺院诵经、斋供时敲钟击磬作为信号。
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首 句 “清晨”二字点明出游的时间和地 点。诗人一大早就“入古寺”,可见 他对这块佛教圣地的向往之切。“古 寺”“高林”突出了破山寺的幽雅和 宁静。
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这一联诗人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以 静衬静,形象地描绘了山寺幽深、清寂 的景色 。
• 从体裁看,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 .诗歌中最能体现古寺环境氛围的两个字是 “幽、寂”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qì )音。 ng
题解
• 破山在今江苏常熟,寺指兴福寺,是南齐 时郴州刺史倪德光施舍宅园改建的,到唐 代已属古寺。《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朝 诗人常建的一首题壁诗。诗中抒写清晨游 寺后禅院的观感,笔调古朴,描写省净, 兴象深微,意境浑融,艺术上相当完整, 是盛唐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 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 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 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 分别是那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 要赏析。 “诗眼”分别是“悦”“空”。“悦”是说 秀美的山中景色使鸟的性情欢悦。“空” 是说潭水清澈,临潭顾影,使人心中的俗 念(或杂念)消除净尽。“悦”“空”两 字表现了环境的幽静,写出了人的心情与 山光水色相应。
《题破山寺后禅院》解析鉴赏
《题破山寺后禅院》解析鉴赏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1ài)此俱寂,但馀钟磬(qìng)音。
【作者介绍】常建(生年年不详),唐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
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及弟,太历时曾任盱眙(今江苏省盱眙县)尉。
一生仕途报不得意,常游览名山胜景以自娱。
他的诗以山水、田园为主要题材,风格接近王堆、孟浩然一派。
《全唐诗》编其诗为一卷。
【解题】这首诗选自《全唐诗》卷一四四。
是诗人游览破山寺后禅院时所作。
诗中着力描写后禅院景物的幽静,表现了作者淡泊的襟怀。
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省常熟市虞山北麓,始建于南齐。
禅院,寺僧居住修行的地方。
【注评】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清晨:指日出前的一段时间。
入。
进入。
古寺:指破山寺。
自兴建至盛唐时期已有百年以上,所以称古寺。
初日:初升的太阳。
照:照耀。
高林:高树之林。
意思是旭日照在高树的梢头。
○旭日下,古寺在高林丛中,气氛宁静。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竹径:竹林丛中的小路。
通:通往,通向。
幽处:幽静之处。
禅房:僧侣们的住所。
花木深:指禅房深藏在花木丛中。
○二句写禅房幽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山光:山的景色。
悦:用作动词,使……欢悦。
鸟性:禽鸟的习性。
潭影:清激潭水中的倒影。
空人心:使人心中的杂念消除。
空:形容词用作动词,使……空。
○观赏山光水色,触发了出世的情思。
万籁(1ài)此俱寂,但馀钟磬(qìng)音。
万籁:一切声音。
籁:空穴里发出的声。
这里泛指声音。
此:在此。
即在后禅院。
俱:副词。
全都。
寂:沉寂,听不到。
但:只。
馀:剩下。
钟磬音:敲击钟磐所发出的声音。
磐:佛教的打击乐器,形状像钵,铜铁铸成。
寺院诵经、斋供时以钟磐之声为号,发动用钟,止歌用磐。
○以钟磐音结束全篇,更加突现古寺之幽。
【译文】清晨进入这座古老寺庙,旭日正照着高高的树林。
一条竹径通向幽静处所,禅房周围花木郁郁葱葱。
《题破山寺后禅院》赏析
《题破山寺后禅院》赏析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原诗】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译文】清晨我进入这古老寺院,初升的太阳照在山林上。
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掩映在繁茂的花木丛中。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作者】常建(708年—765),籍贯邢州(根据墓碑记载),后游历长安(现在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字号不详。
开元十五年(727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长期过着漫游生活。
后移家隐居鄂渚。
天宝中,曾任盱眙尉。
常建的现存文学作品不多,其中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较为著名。
【背景】常建,唐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
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及弟,太历时曾任盱眙(今江苏省盱眙县)尉。
一生仕途不得意,常游览名山胜景以自娱。
此诗是诗人游览破山寺后禅院时所作。
诗中着力描写后禅院景物的幽静,表现了作者淡泊的襟怀。
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省常熟市虞山北麓,始建于南齐。
禅院,寺僧居住修行的地方。
【主题思想】这首诗描写了了清晨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的美好景致,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赏析】首联“清晨入古寺”一句,一点时间,二点此寺是古寺,唯其是古寺才使得作者清晨起游,其向往之情可见一般。
第二句“初日照高林”继写入寺所见,作者没有写古寺佛殿的宏伟与庄严,而是去写那初升的太阳和耸立的高林,这不仅能给人以清新明丽之感同时还有一种幽静之意,“高林”一词还与“古寺”相照应。
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是“借一斑以窥全豹的方法”。
具体说就是以小景传大景之神。
当然,这两句在结构上也是浑然一体,“初日”上承“清晨”,“高林”照应“古寺”。
宋代的葛立方说得好,“平淡而到天然处,则善矣。
”首联交待了古寺的环境,颔联作者采手用移步换景之手法写禅房的幽景:“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古诗赏析:题破山寺后禅院
八年17、18班享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唐代诗人。
破山在今江苏常熟。
(1)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寺,兴福寺,是南齐改建,到唐代已属古寺。
)
赏析:早晨,当我漫步到这座古老的寺院,初升的太阳照耀着丛林。
古寺和古树,古韵十足。
(2)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赏析:曲曲折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僧侣们唱经礼佛的禅房掩映在花草树林中。
可去广化寺走走,感受这种曲径通幽的宁静自在。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与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异曲同工之妙。
(3)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悦]:使……高兴;[空]:使……空明。
)
赏析:山光的明净使鸟儿欢悦,深潭的倒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
描绘了一种清幽、幽深寂静、没有杂念的、精神上纯净怡悦的境界。
(4)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qìng)音。
(籁,凡是能发出音响的孔都叫“籁”,此指自然界的一切声音。
)
赏析:万物静寂,只有钟磬的声音在空中回荡。
★以动衬静,与王籍的“禅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主旨概括:这首诗题是佛寺禅院,写的是清晨游破山寺后禅院的感受,描绘了一种幽深寂静、没有杂念的、精神上纯净怡悦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对高远境界(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追求。
古诗题破山寺后禅院翻译赏析
古诗题破山寺后禅院翻译赏析《题破山寺后禅院》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是唐朝文学家常建。
其古诗全文如下: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前言】《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代诗人常建的一首题壁诗,载于《全唐诗》卷一四四,并入选《唐诗三百首》。
此诗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以凝炼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景物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
全诗笔调古朴,层次分明,兴象深微,意境浑融,简洁明净,感染力强,艺术上相当完整,是唐代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注释】⑴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
南朝齐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所建。
⑵清晨:早晨。
入:进入。
古寺:指破山寺。
⑶初日:早上的太阳。
照:照耀。
高林:高树之林。
⑷竹径:一作“曲径”,又作“一径”。
通:一作“遇”。
幽:幽静。
⑸禅房:僧人居住修行的地方。
⑹悦:此处为使动用法,使……高兴。
⑺潭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
空:此处为使动用法,使……空。
此句意思是,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⑻万籁(ài):各种声音。
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
此:在此,即在后禅院。
都:一作“俱”。
⑼但余:只留下。
一作“惟余”,又作“唯闻”。
钟磬(qìng):佛寺中召集众僧的打击乐器。
磬,古代用玉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
【翻译】早晨,当我漫步到这座古老的寺院,初升的太阳照耀着丛林。
曲曲折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僧侣们的房舍掩映在花草树林中。
山光的明净使鸟儿高兴,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大自然的一切声音此时都静寂,只有钟磬的声音在空中回荡。
【赏析】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
诗人在清晨登破山,入兴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
佛家称僧徒聚集的处所为“丛林”,所以“高林”兼有称颂禅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显露着礼赞佛宇之情。
题破山寺后禅院
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悦”“空”两字是此联诗的诗眼。 “悦”既有鸟儿的欢悦,也有诗人从山光潭 影中感受到的欢愉之情;“空”既写出了后 禅院景之幽静,更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俗的情 感。
尾联: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声。
这一联采用了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映 衬山寺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 成语“万籁俱寂”出于此句。
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首 句 “清晨”二字点明出游的时间和地 点。诗人一大早就“入古寺”,可见 他对这块佛教圣地的向往之切。“古 寺”“高林”突出了破山寺的幽雅和 宁静。
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这一联诗人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以 静衬静,形象地描绘了山寺幽深、清寂 的景色 。
中心思想
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 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 抓住山寺中独特的景物,运用了以静显 静,以动显静的表现手法,塑造了一个 幽深静寂、安祥和平、自然高远的境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qì ng )音。
词语注释
初日:早上的太阳。 径:小路。幽处:幽深的地方。 禅房:僧人的住所。 悦:使愉快。 空:使……空,使没有杂念,使净化。 万籁:各种声音。8.但:只。
题破山寺后禅院(标准版赏析)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余钟磬音。
作者简介:常建(生年年不详),唐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
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及弟,太历时曾任盱眙(今江苏省盱眙县)尉。
一生仕途报不得意,常游览名山胜景以自娱。
他的诗以山水、田园为主要题材,风格接近王堆、孟浩然一派。
《全唐诗》编其诗为一卷。
注释:1清晨:指日出前的一段时间。
2入:进入。
3古寺:指破山寺。
自兴建至盛唐时期已有百年以上,所以称古寺。
4初日:初升的太阳。
5照:照耀。
6高林:高树之林。
意思是旭日照在高树的梢头。
7竹径:竹林丛中的小路。
8通:通往,通向。
9幽处:幽静之处。
10禅房:僧侣们的住所。
11花木深:指禅房深藏在花木丛中。
12山光:山的景色。
13悦:用作动词,使……欢悦。
14鸟性:禽鸟的习性。
15潭影:清激潭水中的倒影。
16空人心:使人心中的杂念消除。
空:形容词用作动词,使……空。
17万籁:一切声音。
籁:空穴里发出的声。
这里泛指声音。
18此:在此。
即在后禅院。
俱:副词。
全都。
寂:沉寂,听不到。
但:只。
馀:剩下。
19钟磬音:敲击钟磐所发出的声音。
磐:佛教的打击乐器,形状像钵,铜铁铸成。
译文:清晨进入这座古老寺庙,旭日正照着高高的树林。
一条竹径通向幽静处所,禅房周围花木郁郁葱葱。
山林的美景使百鸟欢悦,潭水倒影让人杂念全消。
一切声响此刻全都沉寂,只有钟磐声在空中回荡。
作品赏析: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但笔调有似古体,语言朴素,格律变通。
它首联用流水对,而次联不对仗,是出于构思造诣的需要。
这首诗从唐代起就备受赞赏,主要由于它构思造意的优美,很有兴味。
诗以题咏禅院而抒发隐逸情趣,从晨游山寺起而以赞美超脱作结,朴实地写景抒情,而意在言外。
《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及翻译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
《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及翻译|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查字典语文网小编给各位考生筛选整理了:唐诗三百中《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翻译,《题破山寺后禅院》作者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查字典语文网。
一、《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版本一)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余钟磬音。
(版本二)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版本三)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版本四)二、《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翻译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
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三、《题破山寺后禅院》作者介绍常建,籍贯邢州(根据墓碑记载),后游历长安(现在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字号不详。
开元十五年(727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长期过着漫游生活。
后移家隐居鄂渚。
天宝中,曾任盱眙尉。
常建的现存文学作品不多,其中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较为著名。
提示:以上是唐诗三百中《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翻译,《题破山寺后禅院》作者介绍,查字典语文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及家长参考,敬请考生及家长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法小结:
第一步:先答出具体运用的表现手法;
第二步:再结合诗句内容分析该手法;
第三步:最后点明该手法所表达的效果(情感)。 明手法 + 阐运用 + 析效果
答题形式:
此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了……,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地写出
知识链接——
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或艺术手法): 托物言志(象征)、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
2、方法总结
(二)班级汇报——提炼方法
(一)赏析语言特色 艺术技巧
(遣词炼字题) 卜算子 题破山寺后禅院 【作者】常建 【朝代】唐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考题1:颔联“禅房花木深”中的 “深”写出了什么特点?
方法提炼: 1、审题推断 信息: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考题2:诗的尾联动静关系 处理得很巧妙,请结合诗句 分析? Nhomakorabea方法提炼:
1、审题推断 信息:
此都寂——余……音 推断:
都寂——静 钟磬音——寂静清幽
以声写静
答案:
静是指万籁都寂,动是指钟 磬音,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 用钟磬音的悠扬不绝衬托环境 的幽静。抒发了诗人对这种超 脱尘世生活的赞叹和向往之情。
小见大、以乐写哀、烘托渲染、对比映衬、多角 度描写等
(二)体会情感主旨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古
诗
中 江
词
县 南 华
赏
镇 初杜 级
析
中慧
学 校
明
学习回顾
常见的考点:
1、对诗句内容的理解、鉴赏; 2、感知古诗词中的艺术形象(人物形象、景物形象、 事物形象等); 3、理解古诗中的思想感情; 4、品析古诗词凝练的语言; 5、揣摩诗歌意境,能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其意境或内 涵; 6、品析古诗词的写作技法。
一看 题目、作者 二看 题材 三看 词句 四看 形象 五看 背景
答题形式: 这首诗(词)记叙了……内容 / 描绘了……景物,展现了
一幅……的画面 / 场景,抒发了(表达)诗人……的情感,批 判了……的观点。
知识链接——
常用术语:忧国忧民、怀古伤今、建功立业、忆友怀旧、 思亲怀乡、寄情山水、怀才不遇、蔑视权贵、相知相惜、离 情别恨……
典例学习
(一)小组研学
读——研——写
A组
●赏析语言特色 艺术技巧
《卜算子 题破山寺后禅院》 考题1:颔联“禅房花木深”
中的“深”写出了什么特点? 考题2:诗的尾联动静关
系处理得很巧妙,请结合诗 句分析? 1、审题推断 信息——推断——答案
B组 ● 体会情感主旨
《卖炭翁》
考题:本诗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情感? 1、审题推断 信息——推断——答案 2、方法总结
释含义 + 明手法 + 说效果
答题方式:
“……”的意思是……,它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写出了……的景象,渲染……气氛 / 营造……意境,抒发了诗 人……的思想感情。
(二)班级汇报——提炼方法
(一)赏析语言特色 艺术 技巧
(赏析名句题) 卜算子 题破山寺后禅院 【作者】常建 【朝代】唐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考题: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方法提炼:
1、审题推断 信息: 伐薪、烧炭——艰辛
何所营、可怜、心忧、愿——艰难处境和矛盾心理 翩翩——得意忘形、骄横无礼 把、称、叱、牵——蛮横掠夺。
推断:充满同情 憎恶、批判
答案:
本诗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 切同情,对宫市罪恶的揭露和批判。
方法小结:
幽—深 移步换景
推断:
幽雅宁静——淡泊情怀
答案:
“深”字写出了禅房的幽雅宁 静。诗人抓住了禅房幽深淡雅的 特点,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深处的 淡泊情怀。
方法小结:
遣词炼字型—— (1)分析动词、形容词、活用词,理解其在诗句中的含义。 (2)明确手法,或描述此字构成的具体场景。 (3)阐述该字的表现效果(意境 / 感情 / 作用)。
实战演练
《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赏析颔联的妙处。 2、体会诗歌的情感。
《送友人》
1、简要分析“孤蓬”“浮云”“斑马”这些物象是怎样表 现“游子意”的?
2、诗歌寄寓了怎样的“故人情”?
古 诗 词 赏 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