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元日》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元日宋代:王安石原文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注释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
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岁除:一年已尽。
除,逝去。
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
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
也作春联。
赏析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
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
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
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
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
“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
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
“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不仅是政治家,还是诗人。
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
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
世人又称王荆公。
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意思
这句话出自宋代王安石的《元日》一诗,是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农历新年)的经典描绘。
这四句诗的大意如下:
1. "爆竹声中一岁除":在辞旧迎新的时刻,人们会燃放烟花爆竹以庆祝新年的到来,同时象征着旧的一年已经过去。
2. "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春风”既是指实际的季节变换,也寓含了带来温暖与生机的美好寓意;“屠苏”则是一种古代风俗,在春节期间饮用的一种酒,寓意驱邪避凶、祈福迎新。
所以这句诗表示随着春天的到来,家家户户欢饮屠苏酒,感受新春的气息和祝福。
3. "千门万户曈曈日":描述的是在大年初一早晨,太阳初升,阳光普照大地,千家万户的门户都沐浴在明亮温暖的阳光之中。
“曈曈日”形容朝阳初升时的红润明亮景象。
4. "总把新桃换旧符":按照古时习俗,人们会在新年之际更换门前的春联或符箓,将旧的桃符换成新的,以
此象征告别过去、迎接崭新的一年,并寄托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和期盼。
整首诗生动展现了中华民族春节时热闹喜庆、万象更新的场景,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族特色。
《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诗词翻译及赏析
《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诗词翻译及赏析《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前言】《元日》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注释】⑴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⑵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
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岁除:一年已尽。
除,逝去。
⑶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⑷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
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⑸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
也作春联。
【翻译】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赏析】此诗作于作者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时。
1067年宋神宗继位,起用王安石为江宁知府,旋即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以及辽、西夏不断侵扰的困境,1068年,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对”,王安石即上书主张变法。
次年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
同年新年,王安石见家家忙着准备过春节,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有感创作了此诗。
此诗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
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
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逢年遇节燃放爆竹,这种习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至今。
王安石的元旦诗句
王安石的元旦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出自于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元日》你有浏览过吗?下面作者为大家整理了王安石的元旦诗句,期望大家爱好!王安石的元旦诗句《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释】1、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2、一岁除:一年过去了。
3、屠苏:屠苏酒。
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旦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
全句说,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意思是说,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
4、曈曈:光辉光辉。
全句说,初升的太阳照遍了千家万户。
5、总把新桃换旧符:总拿新门神换掉了旧门神。
桃符是用桃木做成的.,古时候逢到新年,家家户户都用两块桃木板子,画上两个神像,挂在大门上,说是可以驱除魔鬼。
赏析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烈、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
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烈欢乐的气氛。
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朝阳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
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光辉的景象,象征无穷光明美好的前景。
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
“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
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
“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
他的很多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
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作者简介王安石, 字介甫, 北宋抚州临川人, 庆历二年进士及第, 神宗即位担负要职, 以挽救国家财政危机, 晚年隐居江宁, 从事诗文创作, 他的诗以精密的修辞和妙用典故取胜, 后世对他的文学成绩有很高的评判。
《元日》原文及译文
《元日》原文及译文《元日》原文及译文《元日》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元日》原文及译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元日》原文:王安石〔宋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译文: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元日》赏析: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了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过年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逢年过节燃放爆竹,这种习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至今。
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
“千门万户曈曈日”句承接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
结尾一句描述转发议论。
挂桃符,这也是古代民间的一种习俗。
“总把新桃换旧符”,是个压缩省略的句式,“新桃”省略了“符”字,“旧符”省略了“桃”字,交替运用,这是因为七绝每句字数限制的缘故。
诗是人们的心声。
不少论诗者注意到,这首诗表现的意境和现实,还自有它的比喻象征意义,王安石这首诗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是因为他当时正担任宰相,推行新法。
王安石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改革家,他在任期间,正如眼前人们把旧的桃符替换成新的桃符一样,革除旧政,施行新政。
王安石对新政充满信心,所以反映到诗中就分外开朗。
这首诗,正是赞美新事物的诞生如同“春风送暖”那样充满生机;“曈曈日”照着“千门万户”,这不是平常的`太阳,而是新生活的开始,变法带给百姓的是一片光明。
结尾一句“总把新桃换旧符”,表现了诗人对变法胜利和人民生活改善的欣慰喜悦之情。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全诗翻译及赏析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全诗翻译及赏析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出自宋代王安石的《元日》。
王安石见家家忙着准备过春节,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有感创作了此诗。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元日句相关资料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元日》原文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赏析王安石《元日》可以视为写元日的诗词中之翘楚。
他不仅将除夕与元日的宋代风俗记录在案,写出唐宋时代除岁迎新的景况,而且表达了自我的哲学观念:"爆竹声中一岁除,春(或东)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或争插)新桃换旧符",说在爆竹声中送走了一年,在送暖的春风中,阖家欢饮屠苏美酒。
屠苏酒,是用屠苏草浸泡的酒,当时民俗,在正月初一时,家家按照先幼后长的次序饮屠苏酒,唐人卢仝《除夜》诗说:"殷勤惜此夜,此夜在逡巡。
烛尽年还别,鸡鸣老更新。
……明日持杯处,谁为最后人";宋人苏辙《除日》诗说:"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两诗都提及长者最后饮酒的风俗。
饮酒大概是子夜时分刚刚进入新年的那一刻开始的。
屠苏,也名"屠酥""酴酥",古代元日饮酒屠苏的风俗,之所以在元日饮屠苏酒,是因为一个传说,或说是一个故事:"俗说屠苏乃草庵之名。
昔有人居草庵之中,每岁除夜遗闾里一药贴,令囊浸井中,至元日取水,置于酒樽,合家饮之,不病瘟疫。
今人得其方而不知姓名,但曰屠苏而已。
"(唐韩谔《岁华纪丽》一《元日》:"进屠苏"注)王安石诗中的后两句说,在守夜中,千家万户迎来了曈曈红日,然后,用新的桃符来换去旧符。
桃符,又涉及另外一个风俗:相传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其下有神荼、郁垒二神,能食百鬼。
因此,才有用桃木板画二神于门上以驱鬼避邪的风俗。
《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帖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旁,百鬼畏之。
古诗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翻译赏析
古诗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翻译赏析《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作者是宋朝文学家王安石。
其古诗全文如下: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前言】《元日》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注释】⑴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⑵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
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岁除:一年已尽。
除,逝去。
⑶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⑷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
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⑸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
也作春联。
【翻译】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赏析】此诗作于作者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时。
1067年宋神宗继位,起用王安石为江宁知府,旋即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以及辽、西夏不断侵扰的困境,1068年,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对”,王安石即上书主张变法。
次年任参知政事OrG/b/486htm,主持变法。
同年新年,王安石见家家忙着准备过春节,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有感创作了此诗。
此诗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
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
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元日的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王安石
元日的原文翻译以及赏析王安石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
诗中含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物总是要取代没落事物的这一规律。
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释]1.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2. 一岁除:一年过去了。
3. 屠苏:屠苏酒。
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旦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
全句说,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意思是说,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
4.曈曈:光辉灿烂。
全句说,初升的太阳照遍了千家万户。
5. 总把新桃换旧符:总拿新门神换掉了旧门神。
桃符是用桃木做成的,古时候逢到新年,家家户户都用两块桃木板子,画上两个神像,挂在大门上。
[翻译]1: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
人们饮美味的屠苏酒时,又有和暖的春风铺面而来,好不惬意!天刚亮时,家家户户都取下了旧桃符,换上新桃符,迎接新春。
2:在爆竹声中送走了一年,在送暖的春风中,阖家欢饮屠苏美酒。
在守夜中,千家万户迎来了曈曈红日,然后,用新的桃符来换去旧符。
3:鞭炮响转眼间一年已过,屠苏酒暖心房春风吹拂。
旭日升千门万户多明亮,人人用新桃符换旧桃符。
4: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
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酒。
家家户户都被太阳的光辉照耀着,每家每户都在新年的时候取下了旧春联换上了新春联。
作为大政治家、哲学家的王安石,其写作此诗的目的,并不是单纯地记录宋代的春节民俗,而是表达了他除旧革新的政治理想。
[简析]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
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
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
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
烟花爆竹声中一岁除诗句
烟花爆竹声中一岁除诗句“烟花爆竹声中一岁除”的诗句出自宋代王安石的《元日》。
全诗为“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解释: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
这首诗的大意是:在爆竹的响声中送走旧的一年,迎来新的一年。
在这和煦的春风中,享受着屠苏酒的甘醇。
此刻,千家万户都沐浴在初升太阳的光辉之中,人们纷纷换下旧桃符,换上新的桃符来迎接新春。
这首诗描绘了我国古代新年伊始的景象,生动展现了人们欢度春节的喜悦心情。
爆竹声中一岁除,不仅是时间的更迭,更是希望的开始。
春风送暖入屠苏,象征着生机勃勃的春天来临,万物复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则表现出新年伊始,家家户户都充满阳光、充满希望的情景。
总把新桃换旧符,则是表达了人们对于除旧布新、迎接新春的渴望。
桃符是我国古代春节期间用以驱邪避邪、祈求平安的一种信仰象征。
新桃换旧符,意味着新的一年,人们希望去除一切不好的事物,迎接美好的生活。
这首诗通过对春节景象的描绘,展现了我国古代民间风俗的丰富多彩,同时也传达了人们迎新辞旧、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景。
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浓厚的民族气息和传统节日的喜庆氛围。
在现代社会,虽然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但春节的习俗和传统依然深入人心。
人们在享受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的同时,依然保留着贴春联、放鞭炮、拜年等传统习俗。
这些习俗承载着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幸福、和谐、团圆的珍视。
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烟花爆竹的环保问题日益引起关注。
许多城市已经开始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以减少空气污染和噪音污染。
在这个基础上,人们也在积极探索环保、低碳的过节方式,如无烟烟花、电子烟花等。
这些新型环保烟花在满足人们观赏需求的同时,也减轻了对环境的负担。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过一个绿色、环保、和谐的春节。
让古老的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新的时代里焕发出新的生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意思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意思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意思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意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意思: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原文《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释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
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yí)岁除:一年已尽,“一”字用在第四声(去声)字的`前面时,“一”变调,读第二声(阳平)。
除,逝去。
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求得长寿。
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
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
也作春联赏析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
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
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
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
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
“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
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
“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不仅是政治家,还是诗人。
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
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王安石新年的古诗
王安石新年的古诗
王安石在正月初一写的古诗为《元日》,内容如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诗确实是王安石的名作,诗中通过对春节热闹景象的描写,表达了除旧迎新的喜悦和对新年的美好期盼。
“爆竹声中一岁除”形象地描绘了新年的热闹氛围,爆竹的声响意味着旧的一年过去了。
“春风送暖入屠苏”则暗示着春天的到来,给人们带来温暖和希望。
“千门万户曈曈日”描绘了阳光明媚的景象,“总把新桃换旧符”则展示了人们在新年时更新门神的习俗,寓意着辞旧迎新。
这首诗简洁而富有意境,生动地展现了春节的欢乐和生机。
元旦王安石的诗译文赏析
元日宋代: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注释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
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岁除:一年已尽。
除,逝去。
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
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
也作春联。
赏析此诗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
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
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
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逢年遇节燃放爆竹,这种习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至今;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承接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结尾一句描述转发议论。
挂桃符,这也是古代民间的一种习俗。
“总把新桃换旧符”,是个压缩省略的句式,“新桃”省略了“符”字,“旧符”省略了“桃”字,交替运用,这是因为七绝每句字数限制的缘故。
诗是人们的心声。
不少论诗者注意到,这首诗表现的意境和现实,还自有它的比喻象征意义。
王安石这首诗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是因为他当时正出任宰相,推行新法。
王安石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改革家,他在任期间,正如眼前人们把新的桃符代替旧的一样,革除旧政,施行新政。
千门万户曈曈日出处及解析
千门万户曈曈日出处及解析千门万户曈曈日出处及解析千门万户瞳瞳日出自王安石的《元日》。
原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释(1)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2)除:过去了。
这里是除旧更新的意思。
(3)屠苏:酒名。
(4)瞳瞳日:太阳初升,光芒四射。
(5)桃:指桃符。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辞旧迎新欢度春节的诗。
这首诗除了直接描述人民欢庆传统节日春节的情景之外,还包含着深刻的寓意:作瞢把变法革新比喻像鞭炮辞旧岁那样,除掉宋王朝的右倾保守、陈腐僵化的政治局面,说明旧事物一定要灭亡,新事物一定要发展,这种新旧事物的更替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变法革新的喜悦心情。
诗的一,二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是说在阵阵鞭炮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
春风把温暖吹进屠苏酒里,人们喝得暖融融的。
按中国古代人的习俗,农历正月初一,要早起放爆竹,不管男女老幼都要喝屠苏酒,以示欢庆。
一岁除,就是一年过去了。
春节以后,春天来临,天气转暖,这就是春风送暖。
入屠苏。
仿佛是把温暖注入酒内,这个入字写得很传神.屠苏酒是用屠苏草浸泡丽成,据说喝了后不仅能使人温暖、避瘟疫,还可避邪.所谓避邪,当然是不可信的,但在科学不发达的封建社会里确也反映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憧憬,作者通过放鞭,喝酒等场面的描写,表现了人们喜庆春节的热闹景象。
三、四句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是说剐升起的太阳照遍千家万户,人们总是用新的门神去换旧的门神。
千门万户,就是千家万户。
桃符,按照古代人的习俗,春节时,每家都用桃木画上带门神像的符挂在门旁,据说恶鬼邪气见到桃符就退避三舍,不敢进门,因而可以驱魔压邪。
这当然又是一种迷信说法,但却表达了人们新春佳节的良好祝愿,纯朴感情.从作者当时的心情看,这也表现了他革新变法运动取得初步胜利后的喜悦。
一个总字概括了人们千百年来年年如此的情景。
现在人们常用总把新桃换旧符揭示事物的新旧更替,这确实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元日这首诗的意思
元日这首诗的意思范文一:《元日》是唐代诗人王安石所作,这首诗描述了元旦的热闹景象。
元日,就是新年,每年到了这一天,人们都会欢聚在一起,畅谈天下大事,互相交换着新年的祝福。
这首诗的第一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描绘了在热闹的爆竹声中,“一岁除”,即旧岁结束,新的一年开始。
接着是“春风送暖入屠苏”,因为元旦是冬天的一天,而“春风送暖”则预示着新年带来的希望和温暖,屠苏则代表着喜庆的气氛。
诗的后半部分描述了人们的欢聚和喜庆,从“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显露出家家户户都挂着新装点缀,庆贺新年;再到“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说明亲朋好友相聚,心意相投,表达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这首诗在用词上充满了浓厚的节日气氛:如“春风送暖”、“新桃换旧符”、“一片冰心在玉壶”等。
而在表现手法上,王安石则用富于想象力的辞藻,将节日的热烈、欢乐描绘得淋漓尽致。
总之,《元日》这首诗歌透过诗人的字里行间,展现出了新年气息的喜庆和欢乐,寓意深刻而生动,引人深思。
范文二:唐代王安石所作的《元日》,是一首短小精干的节日颂歌,生动地表现了元旦这个喜庆节日的景象。
这首诗中所呈现的,不仅是元旦的热闹气氛,还蕴涵着诗人对于人生的思考。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首句以“爆竹声”为开头,把读者带入热闹富有喜庆色彩的元旦气息中,“一岁除”,新年伊始,令人充满期待。
而“春风送暖入屠苏”,则象征着迎接新年的温暖,屠苏的绿色,则号志着生命的勃发。
诗的后半部分,是王安石对于团聚、欢庆这一因素的热血讴歌。
在“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描绘下,据知意辞,则把元旦的节日气息显的更为浓郁。
而“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则表现出外面的喧嚣,百业正努力展显出众自我,而人们之间的真情友爱,则更显珍贵。
诗的最后,以“知贺新年倍吉庆,相对一炉燃暖暖”作为结尾,诗人期望人们自新年起,能树立信心,面向未来,迈着坚实的步伐前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3. 七步诗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4.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5.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6.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7.石灰吟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8.竹石(清)郑燮(xiè)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9.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0. 己亥杂诗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11. 浣溪沙宋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2.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3.长歌行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4.凉州词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5.早春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6.寒食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7.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8.竹枝词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19.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20. 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1.示儿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3.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4.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5. 如梦令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26.回乡偶书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27.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8.出塞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9.从军行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30. 鹿柴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