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预案共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复习教案第一单元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复习教案第一单元一、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第一单元“我是公民”中的主要知识点,包括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公民的基本素质,公民与社会等。
2. 培养学生的公民素质,使他们理解公民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
3. 通过复,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2. 公民的基本素质3. 公民与社会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第一单元的研究内容,例如:“我们在这个单元中研究了什么?”、“公民有哪些权利和义务?”、“一个好的公民需要具备哪些素质?”等。
(二)复主要内容1.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例如:“作为公民,我们有哪些权利?”、“作为公民,我们应该履行哪些义务?”等。
2. 公民的基本素质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公民的基本素质。
例如:“假设你是一个公民,你在日常生活中会怎么做?”、“你认为一个好的公民需要具备哪些素质?”等。
3. 公民与社会通过讨论和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公民与社会的关系。
例如:“作为公民,我们在社会中的角色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对社会做出贡献?”等。
(三)课堂活动可以组织一些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公民的权利、义务和基本素质。
四、作业布置1. 写一篇关于“我是公民”的短文,写出你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理解,以及你作为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素质。
2. 完成课本上的题,巩固复的知识。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我是公民”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也增强了他们的公民意识。
但是,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比如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公民的基本素质等,学生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进一步体验和实践,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一、教学内容1. 《草原》——描绘了草原的美丽景色和牧民的生活。
2. 《丁香结》——通过对丁香花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
3. 《石灰吟》——通过赞美石灰工人,展现了劳动者的伟大。
4. 《竹石》——通过对竹子和石头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高尚品质的赞美。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单元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劳动、崇尚高尚品质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寓意,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 教学重点:掌握本单元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字典、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草原、丁香花、石灰工人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感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3. 生字词学习:讲解本节课的生字词,让学生朗读、拼写并理解其含义。
4.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内容,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5.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典型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理解方法。
6. 随堂练习:布置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课文、作者、生字词。
2. 黑板右侧:课文主要内容、难点句子、作业布置。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用课文中的句子造句。
(3)写一篇关于赞美劳动者或大自然的作文。
2. 答案:(1)见课文内容。
(2)例:像草原一样辽阔、像丁香花一样美丽、像石灰工人一样勤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观察身边的劳动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一单元全套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一单元全套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提取信息、概括文章主旨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祖国历史的热爱,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语文课本、练习本、字典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草原、丁香花、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的相关图片,引发学生对本单元课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难点句子,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5. 随堂练习: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第一单元全套2. 板书课文结构: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课文结构,突出重点内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本节课的生字词,每个写5遍。
(2)选择一篇课文,概括文章主旨,不少于100字。
(3)以“我爱大自然”为主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300字。
答案:(1)略(2)例:《草原》描绘了美丽的草原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3)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较好,但仍有个别学生朗读不够流利,需要加强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与课文相关的书籍,了解更多的历史和自然知识,提高阅读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024年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教案及反思
2024年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详细内容包括:1. 课文:《草原》、《丁香结》、《古诗两首》(《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2. 语文园地一:日积月累、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
2.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能够运用到实际语境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优美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运用词语进行句子仿写。
2.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字典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草原、丁香花等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写作方法,学习并掌握生字、词语。
(3)分组朗读,讨论交流,进一步理解课文。
3. 例题讲解:(1)选取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分析其修辞手法,并进行仿写。
(2)结合课后练习,进行句子仿写。
4. 随堂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 内容:(1)草原(2)丁香结(3)古诗两首(《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4)语文园地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进行背诵。
(2)用本课学到的词语,写一篇关于大自然的作文。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解课文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但在课堂互动方面,还需加强,让更多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单元教学计划和教学反思)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单元教学计划和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古代蜡烛的制作和用途,了解小时候的生活情景;2.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古代蜡烛的制作和用途;2. 了解小时候的生活情景;3.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4.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1. 学会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2.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建议携带一些蜡烛或蜡烛的图片;3. 笔记本和铅笔。
教学过程:活动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蜡烛或蜡烛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2. 询问学生蜡烛的用途和制作方法;3. 引导学生思考小时候是如何度过夜晚的。
活动二:课文导读1. 让学生阅读课文,并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大意;2. 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活动三:课文学习1. 学习词语:果断、霜打、燃烧、幽默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2. 学习语法知识:学习和运用使用并列连词,如“不但……而且……”;3. 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解释和翻译,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活动四:阅读与理解1. 分组阅读课文,并回答问题;2. 学生自由阅读课文,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活动五:写作训练1. 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小时候度过夜晚的情景,写一篇小短文;2. 学生互相交换作文,进行点评和改写。
活动六:课堂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强调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上的表现;2. 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困惑。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设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在活动二的课文导读中,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较为深入,能够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在活动四的阅读与理解环节中,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展示了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活动五的写作训练中,学生通过想象和表达自己小时候度过夜晚的情景,培养了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教案及反思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具体内容包括:1. 课文《草原》第一、二自然段;2. 生字词:草原、辽阔、羊群、翠绿、奔驰;3. 语文园地:词语理解、句子仿写。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描绘能力;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词语理解和句子仿写;2. 教学重点:课文的朗读和生字词的学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语文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草原美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2. 自主学习: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指导生字词的认读;3. 精讲:教师讲解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分析词语理解和句子仿写;4.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练习册相关题目;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草原美景的描绘方法,并进行仿写;6. 展示成果:各小组分享仿写成果,师生共同评价;8.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草原》2. 生字词:草原、辽阔、羊群、翠绿、奔驰3. 语文园地:词语理解、句子仿写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抄写生字词;(2)仿写句子:运用课文中的词语描绘一幅草原美景;(3)拓展阅读:查找关于草原的诗歌或文章,与同学分享。
2. 答案:(1)略;(2)例:在辽阔的草原上,成群的羊儿悠闲地吃草,远处,骏马奔驰在翠绿的草地上;(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对草原美景的兴趣,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绘能力。
但课堂时间有限,部分学生在随堂练习中未能完成所有题目,需要在课后加强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开展“我心中的草原”主题活动,鼓励学生通过绘画、写作等形式,表达自己对草原的热爱和向往。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优质教案第一单元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优质教案第一单元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展开学习。
具体内容为第一章《草原》,通过阅读理解,我们将详细探讨课文描绘美丽景色和背后所蕴含情感。
我们还会学习相关词汇、修辞手法以及文章结构。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神奇与美好。
2. 掌握课文中重点词汇、修辞手法,提高语文素养。
3.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中修辞手法以及文章结构分析。
2. 教学重点:词汇理解与运用,以及对课文内容深入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草原美景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神奇与美好,激发他们学习兴趣。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词汇学习:讲解课文中重点词汇,让学生结合字典进行学习,提高词汇量。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通过具体例子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进行小练笔,提高写作能力。
6. 文章结构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创作思路。
六、板书设计1. 课文《草原》2. 重点词汇:碧绿、辽阔、一望无际等。
3.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
4. 文章结构:总分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背诵喜欢段落。
(2)运用课文中学到修辞手法,写一篇描绘自然景色作文。
2. 答案:(1)略。
(2)例文:夕阳西下,天边泛起一片金色晚霞。
那片晚霞如同仙子手中锦缎,轻柔地覆盖在天空之上。
晚风轻拂,树影摇曳,仿佛在为这美丽景色伴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课文内容。
但在课堂互动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积极性。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其他描绘自然景色文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同时积累更多词汇和写作素材。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6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6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第一单元单元教学初探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大自然”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2.本单元重点:(1)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意蕴深厚,令人回味,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逐渐感受到自然景观的奇妙和美好。
大草原的碧绿与辽阔、丁香结的幽怨、古诗词中描述出的自然画卷,花之歌的丰富内涵,都要通过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到。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研究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2)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
每篇课文中作者在描写自然景物时都运用了想象,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作中尝试运用想象的手法。
1.草原讲授目标:1.正确读写“毯、境、XXX”等14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理解“境界、襟飘带舞”等词语。
2.自读感悟,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
背诵第1自然段。
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研究作者表达情感的办法。
4.通过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讲授重点:深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XXX人民的深情厚谊。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研究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歌曲《天堂》、XXX先生简介、词语解释、草原风景图片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读写“毯、境、XXX”等14个生字,理解“境界、襟飘带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厘清文章结构。
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3.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遭到美的熏陶。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设计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诗词三首》。
具体内容包括《登高》、《夜书所见》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 掌握诗词的基本朗读技巧,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 学会通过观察、想象、感悟等方法,品味诗词的意境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诗词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重点:掌握诗词的基本朗读技巧,品味诗词的语言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文、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氛围,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
2. 诗词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随朗读,注意韵律和节奏。
3. 诗词解析:a. 登高:分析诗中的意象,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国家兴亡的忧虑。
b. 夜书所见:解析“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友人的思念。
c.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通过“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等诗句,体会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怀。
4.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词,进行朗读和解析,分享自己的感受。
六、板书设计1. 登高意象:无边落木、长江情感:忧虑国家兴亡2. 夜书所见意象:银烛、秋光、流萤情感:思念友人3.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意象:僵卧孤村、戍轮台情感:爱国情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择一首本节课所学的诗词,进行朗读并写下自己的感悟。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秋天的图片导入,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朗读技巧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同时,通过解析诗词中的意象,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但课堂时间有限,部分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后进行巩固。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其他秋天的诗词,提高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能力。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7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7篇)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的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大自然”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下面是我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7篇《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本文范文我最大的乐趣哦。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 通过朗读,了解茶园美景、焙茶过程及品茶情趣。
2.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能干。
3. 了解有关茶的知识,培养对祖国茶文化的兴趣。
通过探究问题,提高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以读为主,读中感悟,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能干。
教学难点:1. 了解茶园美景、焙茶过程及品茶情趣。
2. 搜集有关茶的资料,进行分类处理,交流汇报。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茶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碧螺春》的第一课时。
谁能根据上节课所学内容把这句话补充完整?(屏显字幕) ( )的碧螺春( )。
2、是啊,久负盛名的碧螺春以它独特的色、香、味、形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我们一起来看看是怎么具体描写的。
二、品读课文(一)学习第四小节1、请大家打开书,找出描写采茶的自然段,好好地读几遍,有什么体会在书旁作简单批注。
(学生自己读,边读边做批注。
)2、谁能说说,从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交流体会)⑴ 除了“明媚”,还有什么词可用来形容江南春光?⑴ 相机理解“翠绿欲滴”、“神采飞扬”。
⑴ “绿树映衬着俊美的身影,构成一副美丽动人的图画。
”是什么句?为什么这样说?3、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不是图画胜似图画。
(屏显课文的插图),谁能给它起个合适的题目?(给插图起题目)4、江南春光如此美丽动人,你喜爱它吗?自由朗读第四小结,看谁读得声情并茂。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一单元全套(1)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一单元全套一、教学内容1. 《草原》描述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向往。
分析了文章中优美的词语和句子。
2. 《丁香结》介绍了丁香的寓意和象征。
学习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3. 《古诗两首》《江南春》和《书湖阴先生壁》。
了解古诗的韵律、意境和作者背景。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本单元的文章内容,感悟作者的情感表达。
2.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学会分析文章中的优美词语和修辞手法。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教学重点:感悟作者情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草原和丁香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自然美的关注,导入新课。
a. 学生分享对草原和丁香的了解。
2. 课文学习:a. 学习《草原》,分析文章中的优美词语和句子,感悟作者对草原的热爱。
i. 学生自读课文,标记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ii. 教师讲解课文,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情感。
b. 学习《丁香结》,了解丁香的寓意和象征,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
i.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丁香结的寓意。
ii. 教师讲解课文,引导学生分析修辞手法。
c. 学习《古诗两首》,了解古诗的韵律、意境和作者背景。
i. 学生朗读古诗,感受韵律美。
ii. 教师讲解古诗,分析意境和作者背景。
3. 随堂练习:a.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
b.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 内容:a. 《草原》:优美词语、句子、作者情感。
b. 《丁香结》:寓意、象征、修辞手法。
c. 《古诗两首》:韵律、意境、作者背景。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本单元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自然美的作文。
b. 课后阅读一首古诗,分析其韵律、意境和作者背景。
2. 答案:a. 作文:略。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阅读与写作》中的文章《草原》、《丁香结》、《竹石》以及《文言文二则》。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草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理解词语的含义,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2. 《丁香结》:把握文章的主旨,学会通过找关键词句理解文章,提高阅读能力。
3. 《竹石》:理解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学会鉴赏古诗。
4. 《文言文二则》:学习文言文的基本知识,积累文言词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本单元四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 提高阅读分析能力,学会通过关键词句理解文章,把握文章主旨。
3. 培养对自然美的感知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言文的学习和理解,诗词的鉴赏。
2. 教学重点:文章主旨的把握,词语的积累与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原文,阅读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草原、丁香花、竹子和石头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美,激发学习兴趣。
2. 课文学习:(1)学习《草原》,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分析文章的表达方法。
(2)学习《丁香结》,通过找关键词句,把握文章主旨,进行阅读分析。
(3)学习《竹石》,体会诗的意境,分析诗人的情感表达。
(4)学习《文言文二则》,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积累文言词汇。
3. 随堂练习:(1)根据文章内容填空,巩固词语记忆。
(2)分析文章的表达方法,进行仿写练习。
(3)翻译文言文,积累文言词汇。
4. 小组讨论:围绕文章主题,进行讨论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草原》:词语积累,表达方法2. 《丁香结》:关键词句,文章主旨3. 《竹石》:诗的意境,情感表达4. 《文言文二则》:文言词汇,阅读理解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草原、丁香花、竹子和石头的画,并配以文字说明。
2024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一单元全套
2024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一单元全套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2024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进行设计。
具体内容包括:1. 《草原》篇章: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1)生字词学习;(2)课文朗读与解析;(3)作者背景及写作特色介绍。
2. 《丁香结》篇章:品味课文语言,感受作者对丁香花的情感表达。
(1)生字词学习;(2)课文朗读与解析;(3)作者背景及写作特色介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本单元生字词,能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培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分析课文语言特色。
2. 教学重点:生字词学习;课文朗读与解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练习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草原和丁香花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学习《草原》篇章:a. 生字词学习;b. 课文朗读与解析;c. 作者背景及写作特色介绍;d.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草原的印象,进行互动交流。
(2)学习《丁香结》篇章:a. 生字词学习;b. 课文朗读与解析;c. 作者背景及写作特色介绍;d.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丁香花,描述其特点,进行互动交流。
3.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分析能力。
4. 随堂练习:针对生字词、课文内容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草原》篇章:a. 生字词;b. 课文主要内容;c. 作者情感。
2. 《丁香结》篇章:a. 生字词;b. 课文主要内容;c. 作者情感。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本单元生字词;a. 《草原》一文中,作者为什么热爱草原?b. 《丁香结》一文中,作者如何表达对丁香花的喜爱?(3)结合课文,写一篇关于大自然的作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一、教学内容1. 《草原》描述了我国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景色和牧民们的生活。
分析课文中的生动描绘和修辞手法。
2. 《丁香结》通过描绘丁香的美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学习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2. 学习并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修辞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学会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2.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写作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草原和丁香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 课文学习:(1)学习《草原》,让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修辞手法。
(2)学习《丁香结》,让学生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用本节课学到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描绘自然景色的文字。
(2)小组交流讨论,互相修改、评价。
4.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相关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草原》板书:草原美景牧民生活修辞手法2. 《丁香结》板书:丁香描绘思念家乡修辞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运用本节课学到的修辞手法,写一篇描绘自然景色的作文。
a. 《草原》中,作者是如何描绘草原美景的?b. 《丁香结》中,作者是如何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的?答案:(1)略。
(2)a. 作者通过描绘草原的辽阔、壮美,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b. 作者通过描绘丁香的美丽,运用了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重点关注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具体内容包括:1. 《草原》章节内容:第13节,详细描述草原的美丽景色和作者的感受。
2. 《丁香结》章节内容:第46节,通过描绘丁香花的形象,展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
2. 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和句式,提高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句式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体验,以及写作技巧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草原和丁香花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习兴趣。
步骤一:展示草原图片,让学生描述所见所感。
步骤二:展示丁香花图片,引导学生体验作者的情感。
2. 新课内容学习:步骤一:学习《草原》,让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步骤二:学习《丁香结》,分析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和句式,体会作者情感。
3. 例题讲解:步骤一:结合课文内容,设计填空题,帮助学生巩固字词。
步骤二:针对课文中的优美句式,设计仿写题,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4. 随堂练习:步骤一: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造句练习。
步骤二:进行课堂小练笔,让学生仿写一段描绘自然景色的文字。
步骤二:学生反馈学习收获,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草原》板书:关键词:草原、美丽、广阔、感受2. 《丁香结》板书:关键词:丁香花、美好、向往、生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写一段描绘自然景色的文字。
2. 答案示例:草原辽阔,天空湛蓝。
白云飘过,牛羊悠闲地吃草。
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对写作技巧的掌握情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一、教学内容本单元以“走进大自然”为主题,选编了《草原》、《丝绸之路》、《开国大典》和《长城》四篇课文。
内容丰富,既有对大自然美景的描绘,又有对历史文化的传承。
教学本单元,旨在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目标1. 认识并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读写。
2. 能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培养对历史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和历史的描绘。
难点: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了解历史文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导入:利用PPT展示大自然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美,激发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3. 课文理解:学生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课文赏析: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对大自然和历史的描绘,体会作者的情感。
5. 课堂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草原丝绸之路开国大典长城七、作业设计1.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2. 选择一篇课文,进行赏析,写下自己的感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较为深入,能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和历史的描绘。
但在课堂互动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加强激励。
拓展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近距离感受大自然的美。
2. 开展历史文化知识竞赛,增加学生对历史文化的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这是本节课的核心部分,要求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文,并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和了解历史文化。
解析: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深入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句子和段落,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
同时,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大自然美景和历史文化,让学生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和知识的启示。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大单元教学”整体教学设计(第1单元)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大单元教学”整体教学设计(第一单元)单元教材内容分析一、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是围绕“触摸自然”这个主题进行编排的,由《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三篇精读课文和《花之歌》一篇略读课文组成。
《草原》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作者以细腻清新的语言记叙了初入草原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深情讴歌了蒙汉同胞的民族情谊。
《丁香结》是作家宗璞写的一篇散文,作者目睹丁香花开得格外繁茂,不禁想到自己斗室外年年绽放的三棵白丁香,又由丁香花联想起象征着愁怨的“丁香结”,最后发出“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的感叹。
文章表达了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正视生活中遇到的不顺心,把它看作生活的一部分,这样的人生才有滋味。
《古诗词三首》分别为《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宿建德江》刻画了秋江暮色,写出了诗人的羁旅之思。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写了西湖雨中奇景,将一场突然而至的夏雨写得十分生动。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则写出了乡村夏夜的宁静优美。
《花之歌》中,诗人以花自喻,运用第一人称,从花的视角描绘了四季更迭、花开花落的现象,表现了花的日常生活和品质追求,塑造了花向往光明、与万物和谐共处的鲜明形象,抒发了其对人生的独特感悟:人生要像花一样,失意时不顾影自怜,得意时不孤芳自赏,无论处于哪种境遇,都要积极地向往和追求光明。
二、语文要素1. 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旨在引导学生能从作者写作的角度、作者的感受,或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等方面去拓宽、开发自己的思维。
2.习作时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一些。
这是本单元的习作要求。
本单元安排了习作《变形记》,让学生在阅读本单元课文、感受作者丰富想象的基础上创编故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要把自己重点想说的内容写得具体、详细。
单元语文要素分解习作变形记联系生活经验,展开丰富的想象;详写重点部分语文园地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交流并积累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的方法单元任务群设计教法策略建议1. 抓住重点、含义深刻的语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品读、积累优美的语句,感受文中丰富的想象,并在脑海中想象文中描述的生动情景。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设计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秋天的雨》一文。
该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13自然段)描绘了秋天雨前的景象,第二部分(46自然段)描述了雨后的秋天景色。
详细内容涉及对课文的理解、分析和欣赏。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感受秋天的美好。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学会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自然景色。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美词佳句,学会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自然景色。
教学重点:体会秋天的美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预习单、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兴趣。
2. 预习反馈:检查学生对课文的预习情况,针对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进行讲解。
3. 课文解析:a. 让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b. 逐段分析课文,让学生体会课文中的美词佳句,感受秋天的美好。
c. 针对课文中的难点,进行例句分析和讲解。
4. 实践活动:a. 让学生观察校园的秋天景色,进行描绘。
b. 小组合作,完成一份秋天主题的手抄报。
5. 随堂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秋天的雨》2. 主要内容:a. 雨前的秋天:凉爽、干燥、丰收b. 雨后的秋天:清新、湿润、多彩3. 重点词语:清凉、丰收、湿润、五彩缤纷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课文中的美词佳句,并解释其含义。
b. 写一篇关于秋天的作文,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词语和句型。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较高,但在描绘秋天景色时,部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弱。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2. 拓展延伸:a. 课后收集关于秋天的诗歌、散文,进行欣赏和分析。
2024年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精彩教案及反思
2024年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精彩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详细内容包括:1. 课文《草原》第一、二自然段;2. 生字词学习:草、原、辽、阔、碧、绿、绵、延、翠、鸟等;3. 课文理解及赏析。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熟练认读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和赏析;2.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及运用,课文主旨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作业本、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草原美景图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引入课题;2. 自主学习:学生自学生字词,教师巡回指导;3. 课文学习:(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2)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课文情感;(3)教师讲解课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4.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强调重点。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草原》2. 生字词:草、原、辽、阔、碧、绿、绵、延、翠、鸟等;3. 课文主旨: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激发热爱大自然之情。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a. 课文描述了哪些草原美景?b. 作者是如何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的?(3)课堂小结。
2. 答案:(1)略;(2)a. 描述了草原的辽阔、碧绿、绵延、翠鸟等美景;b. 作者通过描绘草原的美景,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较好,但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仍有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观察大自然,发现生活中的美,尝试仿写一篇描绘大自然美景的作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导学生想象:在一碧千里的大草原上,你看到了什么呢?你听到了什么呢?你想到了什么呢?
②出示大草原的图片,引导学生想象。
(2)你们的想象真的很有趣,此刻,作者又有怎样的感受呢?
相机出示语句: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有时候都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热情表现在哪些地方呢?画出有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四、回顾课文,感受深情的草原。
1.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齐声朗读。
2.说说你的理解。
(1)从字词入手,理解“何忍别”.“话斜阳”的意思。
怎么忍心分别呢;对着快要落山的夕阳诉说。
(2)由“天涯碧草”展开想象,看到了怎样的大草原呢?
(多么美丽的大草原啊!多么盛情的蒙古族人啊,他们的热情款待象征着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这些空的答案,要有关键词提示或答案示例,以方便参考。
五、作业。
1.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2.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
板书设计
1.草原
初入草原→接近公社→蒙古包外→蒙古包里→告别草原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教师导入:你去过草原吗?谈谈你所知道的草原或你所了解到的赞美草原的诗句、歌曲等。
2.播放歌曲《天堂》,将学生带入草原高远,辽阔的草原。
教师相机出示相关词语:一碧千里.翠色欲流
3.导入新课。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就是对茫茫大草原的赞美!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领略那儿美丽的风光,感受那儿独特的民族风情,体会蒙古族人的热情好客。(板书:1.草原)
六年级上册语文集体备课案
主备人
执教教师
课题
1.草原
课型
精读课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丘”.“渲”等7个生字,会写“毯”.“陈”等9个生字。会写“草原.线条.柔美”等22个词语。
2.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并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读出自己的感受。背诵第1自然段。
3.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活情景,并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抓住“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体会景色美以及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并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准备
1.准备具有浓郁的蒙古族特色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蒙古人》(最好蒙语演唱)。
2.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
(1)这篇是一片访问记。何谓访问记,就是记录自己访问的过程。访问记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呢?(地点转换的顺序)
(2)访问的地点究竟是如何变化的?
初入草原→接近公社→蒙古包外→蒙古包里→告别草原
(3)按照地点变化归纳段意。
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抓住主要意思,要运用关键词语加以概括,不要啰嗦。)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丁香的美,并体会作者对丁香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抓住结尾“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深入理解,明白道理:人要以豁达胸怀对待生活中的“结”。
教学准备
1.准备丁香的图片。
①“这种境界”是指什么?指作者看到的美丽.一望无边的大草原。
②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为什么要惊叹,为什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呢?
因为草原太美了,美得让他感到很惊叹,美得让他内心舒畅起来,很想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用一首诗表达出来。
③如果作者写“一首奇丽的小诗”,会写些什么呢?
学生大胆想象,触景生情,尽情表达。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提出读书要求: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并借助词典等学习工具书理解。
2.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
(2)指导易混淆的字。
(3)理解较难的词语。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学生朗读课文,并概括出主要意思。
2.理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分段。
二、再读课文,感受美丽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
教师根据学生画的句子相机进行指导。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一碧千里.一望无边的绿色.翠绿欲滴的大草原
(3)紧扣“蒙汉情深”发挥想象,说一说,写一写。
“蒙汉情深”表现在,表现在,还表现在……
(蒙古族人的远迎.蒙古族人与我们的热烈交谈.蒙古族人与我们的依依惜别)
3.发挥想象,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站在茫茫的大草原上,面对着渐渐西落的太阳,作者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学习方法:1.认真阅读句子,理解意思。2.联系上下文进行想象。3.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可以是对内容的补白,可以是好词佳句的批注,还可以是感情的深入体会……
2.梳理关键词,准备背诵第一自然段。
天可爱空气清鲜天空明朗
小丘羊群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
这种境界惊叹舒服久立四望低吟小诗
三、再读课文,感受热情的草原。
任教教师意见
教学反思
主备人
执教教师
课题
2.丁香结
课型
略读课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芭”.“妩”等5个生字,会写“缀”.“幽”等8个生字。会写“宅院.幽雅.伏案”等16个词语。
2.抓住描写丁香的语句展开想象,深入理解内容,从色彩.形状.香味等方面加以感悟与体会。
3.感悟丁香的美,并由“丁香结”启发人生思考,并结合实际,谈谈蕴含的道理。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检查词语的理解情况。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一定会知道那个富有诗意的结尾吧!齐声说: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3.导入新课。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诗意的结尾不仅点出草原的美——“天涯碧草”,还点出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蒙汉情深”,接下来请走进草原,感受草原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