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泡泡的出生教案.doc

合集下载

幼儿园大班《泡泡的出生》科学活动教案

幼儿园大班《泡泡的出生》科学活动教案

幼儿园大班《泡泡的出生》科学活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奇妙的自然界》,详细内容为“泡泡的出生”。

通过该章节的学习,让孩子们了解泡泡的形成原理,观察泡泡的各种形态,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泡泡的形成原理,知道泡泡是由气体、水和表面活性剂共同作用产生的。

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和比较泡泡的能力,提高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提高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泡泡的形成原理。

2. 教学重点:观察、描述和比较泡泡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泡泡水、吸管、各种形状的泡泡机、实验器材。

2. 学具:彩笔、画纸、放大镜、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演示用吸管吹泡泡,引发幼儿兴趣。

(2)邀请幼儿尝试吹泡泡,观察泡泡的形态。

2. 例题讲解(10分钟)(1)讲解泡泡的形成原理。

(2)展示各种形状的泡泡,引导幼儿观察、描述和比较。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用泡泡机吹出不同形状的泡泡,观察、描述和比较。

(2)小组合作,用实验器材探索泡泡的大小与形状的关系。

(1)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发现。

六、板书设计1. 泡泡的形成原理。

2. 泡泡的形态及特点。

3. 泡泡的大小与形状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泡泡,记录泡泡的形态和大小。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观察幼儿对泡泡形成原理的理解程度。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去户外寻找泡泡,观察大自然中的泡泡现象,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同时,鼓励幼儿用泡泡进行艺术创作,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泡泡的形成原理。

2. 教学重点:观察、描述和比较泡泡的能力。

3. 实践情景引入:确保引发幼儿兴趣,为后续教学打下基础。

4. 作业设计:观察生活中的泡泡,记录泡泡的形态和大小。

幼儿园大班《泡泡的出生》科学活动教案

幼儿园大班《泡泡的出生》科学活动教案

幼儿园大班《泡泡的出生》科学活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奇妙的自然界》中的第三节《泡泡的出生》。

本节课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泡泡的基本特性,观察泡泡的形态,探索泡泡形成的原因,了解泡泡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泡泡的基本特性,如透明、圆形、易破等。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自然界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泡泡形成的原因和泡泡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认识泡泡的基本特性,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泡泡水、吸管、泡泡机、各种形状的泡泡圈、实验器材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吹泡泡,引导幼儿观察泡泡的形态,激发他们的兴趣。

2. 新课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幼儿思考泡泡的形成原因,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1)教师提问:“大家知道泡泡是怎么来的吗?”3. 例题讲解:讲解泡泡的基本特性,如透明、圆形、易破等。

4.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泡泡的形态,记录实验结果。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巩固知识点。

六、板书设计1. 《泡泡的出生》2. 内容:(1)泡泡的基本特性:透明、圆形、易破(2)泡泡的形成原因:表面张力(3)泡泡在生活中的应用:清洁、娱乐、科研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泡泡,记录泡泡的形态和特点。

2. 答案:(1)观察到的泡泡形态: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状等。

(2)泡泡的特点:透明、易破、表面张力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对泡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利用泡泡的特性进行创新,如制作泡泡画、泡泡表演等,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作业设计和答案;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大班科学泡泡的出生教案

大班科学泡泡的出生教案

大班科学泡泡的出生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教育教材《探索与发现》第三单元“有趣的泡泡”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泡泡的形成原理、泡泡的性质、如何制作泡泡液以及探索泡泡的不同玩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泡泡的形成原理,培养幼儿观察、思考、探索的科学精神。

2. 通过制作泡泡液和玩泡泡,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泡泡的形成原理。

重点:如何制作泡泡液和探索泡泡的不同玩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泡泡液、吹泡泡的工具、实验材料(洗洁精、甘油、水、容器等)。

学具:安全剪刀、胶水、彩纸、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在户外吹泡泡,让幼儿观察、描述泡泡的特点。

邀请幼儿分享观察到的泡泡现象,引导幼儿思考泡泡是如何形成的。

2. 教学内容讲解(10分钟)讲解泡泡的形成原理,通过图示和实物演示,让幼儿更直观地理解。

介绍泡泡的性质,如颜色、大小、形状等。

3. 制作泡泡液(15分钟)教师演示如何制作泡泡液,讲解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幼儿分组合作,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泡泡液。

4. 玩泡泡(10分钟)幼儿用自制的泡泡液吹泡泡,观察不同玩法下的泡泡现象。

邀请幼儿分享观察到的泡泡现象,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5.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0分钟)出示范例:如何用泡泡液制作彩色泡泡?讲解制作方法,引导幼儿动手操作。

随堂练习:幼儿用自制的泡泡液尝试制作彩色泡泡。

六、板书设计1. 泡泡的形成原理2. 泡泡的性质3. 制作泡泡液的步骤4. 泡泡的不同玩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独特的泡泡装置,记录下你的观察和发现。

2. 答案:幼儿根据课堂所学,结合自己的想象力,制作出独特的泡泡装置,并记录观察到的泡泡现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幼儿的参与度和掌握程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大班科学泡泡的出生教案

大班科学泡泡的出生教案

大班科学泡泡的出生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教育教材第四章《奇妙的泡泡》,详细内容主要围绕泡泡的成因、特性以及如何制作泡泡展开。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泡泡的科学原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泡泡的成因和特性,知道泡泡是由气体、液体和表面张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2. 学会制作泡泡的方法,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和观察思考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世界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泡泡的成因和表面张力的概念。

2. 教学重点:掌握制作泡泡的方法,观察泡泡的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泡泡水、吹泡泡工具、实验器材(如玻璃棒、硬币等)。

2. 学具:小杯、吸管、洗涤剂、水、色素、搅拌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在户外吹泡泡,让幼儿观察泡泡的颜色、形状和大小,引导他们思考泡泡是如何产生的。

2. 知识讲解(10分钟)(1)介绍泡泡的成因,引导幼儿了解气体、液体和表面张力的概念。

(2)讲解泡泡的特性,如透明、圆形、易破等。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示范制作泡泡水,讲解制作方法,引导幼儿观察泡泡的变化。

4. 动手操作(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制作泡泡水,观察泡泡的特性,并尝试用不同的工具吹出泡泡。

5.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让幼儿回答,检查他们对泡泡知识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1. 《大班科学:泡泡的出生》2. 内容:泡泡的成因:气体、液体、表面张力泡泡的特性:透明、圆形、易破制作泡泡水的方法:洗涤剂+水+色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制作泡泡水,观察泡泡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答案:根据幼儿实验结果,泡泡可能因材料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特性。

2. 作业题目:与家长一起探讨,如何使泡泡更加稳定。

答案:可以尝试调整洗涤剂、水、色素的比例,增加表面张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讲解、动手操作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幼儿掌握了泡泡的成因、特性和制作方法。

泡泡的出生教案大班科学

泡泡的出生教案大班科学

泡泡的出生教案大班科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幼儿科学探索》。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第三章“生命科学”中的第一节“生命的起源”,详细内容围绕“泡泡的出生”主题,探讨动物出生的过程,特别是胎生和卵生动物的出生差异。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动物的出生方式,掌握胎生和卵生动物的基本概念。

2. 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关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胎生和卵生动物的出生方式,能正确区分两者。

难点:理解胎生和卵生动物出生方式的差异,培养幼儿关爱生命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动物图片、PPT、视频、实物(如鸡蛋、小鸟巢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各种动物的出生过程,引导幼儿观察并思考它们的出生方式。

2. 例题讲解(10分钟)(1)胎生动物:以人类、猫、狗为例,讲解胎生动物的出生过程。

(2)卵生动物:以鸡、鸭、鱼为例,讲解卵生动物的出生过程。

3. 随堂练习(5分钟)(1)这些实物属于哪种动物的出生方式?(2)你能举例说明其他胎生和卵生动物吗?4. 课堂小结(5分钟)5. 动手操作(10分钟)(1)分发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学具。

(2)让幼儿根据所学的胎生和卵生动物,动手制作相应的卡片。

6. 展示与评价(5分钟)(1)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

(2)教师评价并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1. 主题:泡泡的出生2. 内容:胎生动物:人类、猫、狗等。

卵生动物:鸡、鸭、鱼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周围的生活环境,找出至少2种胎生和2种卵生动物,记录下来并描述它们的出生方式。

2. 答案:胎生动物:如老鼠、猪等。

卵生动物:如蝴蝶、青蛙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形式,让幼儿掌握了胎生和卵生动物的基本概念。

大班科学教案泡泡的出生

大班科学教案泡泡的出生

大班科学教案泡泡的出生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教育教材第四章《奇妙的泡泡》,详细内容围绕泡泡的形成原理、泡泡的特性以及如何制作泡泡展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泡泡的出生过程,掌握基本的泡泡制作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泡泡的形成原理,知道泡泡的基本特性。

2. 学会制作泡泡,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3. 通过实践探索,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泡泡的形成原理和制作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泡泡的特性,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泡泡水、吹泡泡工具、实验材料(洗洁精、甘油、水、容器等)。

学具:小盆、水、吹泡泡工具、实验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用吹泡泡工具吹出各种形状的泡泡,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泡泡是怎么形成的吗?”2. 例题讲解(10分钟)(1)讲解泡泡的形成原理。

(2)介绍泡泡的特性。

(3)展示泡泡制作方法。

3.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泡泡,观察泡泡的形状和特性。

4. 课堂互动(5分钟)(1)请幼儿分享自己制作的泡泡。

(2)讨论泡泡的形状、颜色和大小。

6. 知识拓展(10分钟)介绍泡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泡泡浴、泡泡机等。

六、板书设计1. 泡泡的出生2. 内容:(1)泡泡的形成原理(2)泡泡的特性(3)泡泡制作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最大的泡泡。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泡泡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2. 拓展延伸:(1)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制作泡泡,分享课堂所学。

(2)鼓励幼儿观察生活中的泡泡现象,提高他们的观察力。

(3)开展“泡泡创意大赛”,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

2. 实践情景引入的互动性和吸引力。

3. 例题讲解的清晰度和易懂性。

4. 课堂互动的参与度和有效性。

大班科学教案:泡泡的出生

大班科学教案:泡泡的出生

大班科学教案:泡泡的出生第一章:活动目标1.1 了解泡泡的形成过程,探索泡泡的出生原因。

1.2 学习简单的科学实验操作,培养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1.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探索欲望。

第二章:活动准备2.1 教具准备:泡泡液、吹泡泡工具、透明容器、实验材料等。

2.2 环境准备:安静、明亮、宽敞的活动室。

第三章:活动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泡泡液和吹泡泡工具,引发幼儿对泡泡的兴趣,提问幼儿对泡泡的了解。

3.2 实验一:制作泡泡液教师演示如何制作泡泡液,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泡泡液的特点。

3.3 实验二:吹泡泡教师示范如何吹泡泡,引导幼儿观察泡泡的大小、形状和颜色。

3.4 实验三:探索泡泡的出生原因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泡泡的出生情况,引导幼儿探讨泡泡出生的原因。

3.5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回顾泡泡的形成过程和出生原因。

第四章:活动延伸4.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建议家长在家中与幼儿一起进行泡泡实验,增进亲子关系。

4.2 环境创设:教师在活动室中创设泡泡主题的环境,引导幼儿观察和探索。

4.3 区域活动:教师在科学区设置泡泡实验材料,供幼儿自主探索和操作。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兴趣表现,评价幼儿对泡泡知识的掌握程度。

5.2 教师与幼儿进行交流,了解幼儿对泡泡实验的操作能力和观察力。

5.3 家长反馈:教师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泡泡实验表现和探索情况。

第六章:活动注意事项6.1 确保幼儿在使用实验材料时安全,避免误食或误用。

6.2 引导幼儿正确使用吹泡泡工具,避免受伤。

6.3 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幼儿的行为,防止意外发生。

第七章:活动步骤详细解7.1 教师向幼儿介绍实验材料和工具。

7.2 教师演示如何制作泡泡液,并讲解制作原理。

7.3 教师示范如何吹泡泡,并讲解吹泡泡的技巧。

7.4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泡泡的特点。

幼儿园大班《泡泡的出生》科学活动精品教案

幼儿园大班《泡泡的出生》科学活动精品教案

幼儿园大班《泡泡出生》科学活动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奇妙水世界》中第二节《泡泡出生》。

详细内容包括:解泡泡形成原理,探索如何制作不同形状和大小泡泡,学习泡泡与生活联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解泡泡形成原理,掌握制作泡泡基本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兴趣。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合作、分享、探究精神,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泡泡形成原理和制作方法。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泡泡水、吹泡泡工具、实验材料(洗洁精、胶水、甘油等)、教学课件。

学具:每人一份吹泡泡工具、实验材料、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幼儿观察户外吹泡泡活动,引发幼儿对泡泡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1)介绍泡泡形成原理。

(2)展示吹泡泡工具和制作方法。

(3)讲解如何制作不同形状和大小泡泡。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分组进行泡泡实验,让幼儿亲自动手制作泡泡。

(2)观察、记录泡泡形状、大小和颜色。

(3)分享实验成果,讨论实验中发现问题。

5. 情感教育(5分钟)强调环保意识,教育幼儿珍惜水资源,爱护环境。

六、板书设计1. 《泡泡出生》2. 内容:(1)泡泡形成原理(2)泡泡制作方法(3)泡泡与生活联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自己喜欢形状泡泡,并记录泡泡形状、大小和颜色。

2. 答案:根据幼儿实际操作情况,引导幼儿完成作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庭中尝试制作不同材料、形状泡泡,观察、记录实验结果,培养幼儿探究精神。

同时,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科学探索,增进亲子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选择与安排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我特别关注泡泡形成原理和制作方法,这两个点是本节课重点。

泡泡形成原理是幼儿理解泡泡本质基础,而制作方法则是幼儿动手实践关键。

大班教案科学泡泡的出生

大班教案科学泡泡的出生

大班教案科学泡泡的出生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奇妙的泡泡》,详细内容为“泡泡的出生”。

通过本章学习,幼儿将了解泡泡的形成原理,探索泡泡的制作方法,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泡泡的形成原理,知道泡泡是由气体、液体和表面张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2. 学会制作不同形状、大小的泡泡,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观察、思考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泡泡的形成原理和制作技巧。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泡泡水、吸管、泡泡环、各种形状的泡泡工具。

2. 学具:每人一份泡泡水、吸管、泡泡环。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不同形状、大小的泡泡,引发幼儿兴趣,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2. 例题讲解:教师讲解泡泡的形成原理,展示泡泡制作方法。

3. 制作泡泡: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不同的工具制作泡泡,观察泡泡的形状、大小。

4. 随堂练习:幼儿自己尝试制作泡泡,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解答疑问。

六、板书设计1. 泡泡的出生2. 内容:(1)泡泡的形成原理(2)泡泡制作方法(3)泡泡制作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最大的泡泡。

2. 答案:使用大号泡泡环,蘸取适量泡泡水,轻轻吹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幼儿参与度高,积极性良好。

在制作泡泡的过程中,幼儿掌握了泡泡的制作技巧,但对泡泡形成原理的理解还有待加强。

2. 拓展延伸: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尝试制作不同形状、大小的泡泡,观察并记录泡泡的特点。

在下一节课中分享自己的发现。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泡泡的形成原理的理解。

2. 泡泡制作方法的操作技巧。

3. 教学过程中幼儿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 课后拓展延伸的实践和家庭作业的设计。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泡泡的形成原理的理解泡泡的形成原理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涉及气体、液体和表面张力的概念。

大班科学教案:泡泡的出生

大班科学教案:泡泡的出生

大班科学教案:泡泡的出生第一章:活动目标1.1 了解泡泡的产生过程,探索泡泡的特性。

1.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观察和表达能力。

1.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探究精神。

第二章:活动准备2.1 教具:泡泡水、吸管、容器、肥皂水、颜料等。

2.2 环境:宽敞的活动场地,充足的自然光。

第三章:活动过程3.1 导入:教师出示泡泡水、吸管等教具,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吗?它们可以用来做什么呢?”3.2 探索泡泡的产生:教师演示如何用泡泡水、吸管制作泡泡,并邀请幼儿动手操作,观察泡泡的产生过程。

3.3 观察泡泡的特性: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观察泡泡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3.4 泡泡实验:教师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泡泡实验,如:用颜料调色、吹出不同形状的泡泡等,让幼儿自主探索泡泡的奥秘。

3.5 总结与展示:教师组织幼儿分享自己的探索成果,引导幼儿总结泡泡的产生过程和特性。

第四章:活动延伸4.1 家园共育:教师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泡泡实验,分享学习成果。

4.2 环境创设:教师将泡泡主题延伸至环境创设,如:布置泡泡墙、泡泡角等,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泡泡的乐趣。

4.3 区域活动:教师在科学区设置泡泡制作、观察等相关活动,让幼儿自主选择参与。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力。

5.2 搜集幼儿在活动中的作品,评价幼儿对泡泡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5.3 了解幼儿在活动后的反馈,如:家园联系、区域活动参与情况等。

第六章:活动注意事项6.1 确保活动场地安全,避免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受伤。

6.2 注意泡泡水、颜料等化学用品的用法和储存,防止误食或误伤。

第七章:活动拓展7.1 邀请专业人士(如科学家、实验室工作人员等)来园进行泡泡主题讲座,丰富幼儿的科学知识。

7.2 组织幼儿参观科学实验室,让幼儿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

7.3 开展泡泡主题的创意绘画活动,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出独特的泡泡画作。

大班教案科学泡泡的出生

大班教案科学泡泡的出生

大班教案科学泡泡的出生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以“泡泡的出生”为主题,涉及教材第5章《玩泡泡》,详细内容为探索泡泡的成因、性质以及泡泡的制作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泡泡的成因,理解表面张力的概念,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

2.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观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意识,提高表达和分享自己发现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泡泡的成因、性质及制作方法。

难点:表面张力的概念,以及如何引导幼儿观察、发现、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泡泡水、吹泡泡工具、实验器材(玻璃棒、棉花球等)。

学具:泡泡水、吹泡泡工具、画笔、白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吹泡泡,引导幼儿观察泡泡的形状、颜色、大小等,激发幼儿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提问:“泡泡是怎么产生的?”(2)教师讲解泡泡的成因,引导幼儿理解表面张力。

(3)教师示范制作泡泡水,讲解制作方法。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分组,每组发放泡泡水和吹泡泡工具。

(2)幼儿按照教师示范的方法,自己制作泡泡水,尝试吹泡泡。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疑问。

4. 探索活动(10分钟)(1)教师提出问题:“泡泡为什么是圆的?”(2)幼儿分组讨论,观察泡泡的性质。

(3)教师引导幼儿用实验器材进行探索,发现表面张力的作用。

(1)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

6. 创意活动(10分钟)(1)幼儿用画笔在白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泡泡形状。

(2)教师指导,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泡泡画。

六、板书设计1. 泡泡的成因:表面张力2. 泡泡的性质:圆形、透明、易破3. 泡泡制作方法:肥皂水、吹泡泡工具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制作泡泡水,尝试吹出不同形状的泡泡,并记录下来。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记录泡泡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2. 作业题目:画一幅关于泡泡的画,展示自己的创意。

幼儿园大班《泡泡的出生》科学活动教案

幼儿园大班《泡泡的出生》科学活动教案

幼儿园大班《泡泡的出生》科学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通过本次科学活动,幼儿应该能够: - 理解泡泡的形成原理; - 掌握简单的实验方法; - 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二、活动准备材料准备•洗洁精•矿泉水•纸杯•吸管•透明塑料盘环境准备•教室左边清单一个摆台用于现象展示•整齐的座位,保证每个学生都可以看到实验过程三、活动过程1. 导入1.1 过去我们一起尝试了一些不同的化学实验,你们对泡泡有什么了解吗?1.2 今天我们将进行一个关于泡泡的实验,我们来看看泡泡是如何形成的。

2. 实验步骤2.1 将洗洁精和水混合搅拌,在透明塑料盘内放入混合液体。

2.2 用吸管吹气到混合液体中,观察泡泡的形成过程。

2.3 让每个学生都尝试用吸管吹泡泡,看看谁能吹出最大个数的泡泡。

3. 实验观察3.1 学生们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下来。

3.2 引导学生讨论泡泡的形成原理,引导学生思考。

4. 实验总结4.1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过程,总结泡泡的形成原理。

4.2 鼓励学生讨论实验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四、延伸活动1. 让学生用其他液体尝试制作泡泡,观察不同液体制作泡泡的区别。

2. 邀请家长参与,一起进行泡泡制作实验,增进亲子关系。

五、活动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合作能力、实验记录等。

2. 收集学生的实验报告,评价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

六、活动反思1. 活动中表现出色的学生,给予表扬。

2. 发现不足的地方,及时总结改进。

七、结束语通过这次有趣的实验,相信大家对泡泡的了解更加深入了,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实验中继续保持好奇心,勇敢尝试。

让我们一起在科学的世界中探索未知的奥秘!。

大班科学泡泡的出生教案【含教学反思】2

大班科学泡泡的出生教案【含教学反思】2

大班科学泡泡的出生教案【含教学反思】 2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奇妙的泡泡》,主要详细内容为泡泡的形成原理及不同材料制作泡泡液,观察泡泡的特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泡泡的形成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制作泡泡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通过小组活动,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泡泡的形成原理及制作泡泡液的过程。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发现泡泡的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泡泡液、吸管、吹泡泡环、实验材料(洗洁精、水、糖、胶水等)。

学生准备:空瓶、搅拌棒、抹布。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在课堂开始时,展示吹泡泡的技能,让学生观察泡泡的形状、颜色、大小等。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见过的泡泡,激发学生对泡泡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泡泡的形成原理,引导学生关注泡泡的特性。

介绍制作泡泡液的方法,讲解实验步骤。

3. 制作泡泡液(15分钟)学生分组,按照教师提供的配方,自主制作泡泡液。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吹泡泡比赛(10分钟)学生用自己制作的泡泡液吹泡泡,观察泡泡的形状、颜色、大小等。

5.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有的泡泡液吹出的泡泡大,有的泡泡液吹出的泡泡小?”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思考,回答问题。

提问学生:“你们还能想到其他制作泡泡液的方法吗?”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六、板书设计1. 泡泡的形成原理2. 制作泡泡液的材料及方法3. 泡泡的特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独特的泡泡液,观察并记录泡泡的特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制作泡泡液、吹泡泡比赛等活动,让学生了解了泡泡的形成原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课后反思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泡泡特性的掌握程度,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大班科学泡泡的出生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泡泡的出生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泡泡的出生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泡泡的出生》,涉及章节为第三章“探索泡泡的奥秘”。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泡泡的形成原理,探索不同材料制作泡泡液,观察泡泡的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泡泡的形成原理,知道泡泡是由气体、液体和表面张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学会制作不同材料泡泡液,并观察其特点。

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提高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泡泡形成原理的理解,不同材料泡泡液的制作。

教学重点:观察泡泡的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泡泡液、吸管、各种容器、实验器材等。

学具:安全剪刀、胶带、透明胶、彩纸、颜料、水、洗洁精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吹泡泡玩具,引发幼儿兴趣。

邀请幼儿尝试吹泡泡,观察泡泡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泡泡的形成原理,引导幼儿思考。

展示不同材料泡泡液的制作方法,讲解注意事项。

3. 制作泡泡液(15分钟)幼儿分组,按照教师提供的配方制作泡泡液。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疑问。

4. 观察泡泡特点(10分钟)幼儿用吸管吹泡泡,观察泡泡的大小、颜色、形状等特点。

引导幼儿分享观察结果,讨论泡泡液的制作方法对泡泡特点的影响。

5.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自主尝试不同材料泡泡液的制作,观察泡泡特点。

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发现更多有趣的泡泡现象。

六、板书设计1. 泡泡的形成原理2. 不同材料泡泡液的制作方法3. 泡泡的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属于自己的泡泡液,观察并记录泡泡的特点。

答案:略2. 作业题目:与家长一起探讨生活中遇到的泡泡现象,记录下来。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制作泡泡液、观察泡泡特点等环节,让幼儿了解了泡泡的奥秘。

课后反思如下:1. 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思考,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大班科学泡泡的出生教案【含教学反思】(1)

大班科学泡泡的出生教案【含教学反思】(1)

大班科学泡泡的出生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有趣的泡泡》章节,详细内容包括:了解泡泡的基本原理,探索泡泡的方式,学习泡泡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泡泡的创意玩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泡泡的形成原理,知道泡泡是由气体、液体和表面张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2. 能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制作泡泡的基本方法,并发挥创意制作不同形状的泡泡。

3. 培养观察、思考、探索的能力,激发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泡泡的形成原理和制作技巧。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操作,掌握制作泡泡的方法,了解泡泡与生活的联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泡泡水、吸管、泡泡环、实验器材、教学课件等。

学生准备:空瓶子、洗衣液、水、吸管、调色盘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演示制作泡泡,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观察泡泡的特点,分享观察到的现象。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泡泡的形成原理,引导学生了解表面张力。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制作泡泡的方法。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尝试制作不同形状的泡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各小组分享制作泡泡的心得,展示创意作品。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泡泡的形成原理2. 制作泡泡的方法3. 泡泡的创意玩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最大的泡泡,并记录制作过程。

答案:略。

2. 作业题目:探讨泡泡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对泡泡的形成原理和实践操作兴趣浓厚。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有趣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 学生反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泡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能在课后继续探索泡泡的奥秘。

3.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泡泡主题的实践活动,如制作泡泡画、泡泡摄影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反思《泡泡的出生》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反思《泡泡的出生》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反思《泡泡的出生》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通过实验了解泡泡的形成过程,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泡泡的形成过程,掌握实验操作方法。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发现泡泡形成的规律,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三、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肥皂水、洗洁精、水、吸管、塑料瓶、玻璃杯等。

2.教学课件:泡泡的形成过程动画。

3.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实验操作台。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带领幼儿观看课件,了解泡泡的形成过程。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泡泡是怎么来的吗?请大家说说自己的看法。

2.实验操作(1)教师示范实验:将肥皂水和洗洁精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用吸管吹泡泡。

(2)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实验: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实验材料,按照示范步骤进行实验。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观察与讨论(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泡泡的颜色、大小、形状等特征。

(2)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讨论:你们在实验中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2)教师引导幼儿反思: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哪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5.拓展活动(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泡泡画创作,让幼儿用泡泡在纸上创作出美丽的图案。

(2)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环保主题讨论:如何保护水资源,减少污染?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泡泡的形成过程,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及时解答幼儿的问题,引导幼儿观察和讨论,提高了幼儿的参与度。

3.拓展活动让幼儿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了幼儿的环保意识。

4.不足之处:在实验操作环节,部分幼儿操作不够熟练,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个别指导。

5.教学建议: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的科学实验,让幼儿在动手动脑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同时,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在实验中让幼儿观察并理解泡泡的形成过程,引导幼儿通过亲自操作掌握实验的基本步骤。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泡泡的出生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泡泡的出生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泡泡的出生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奇妙的泡泡》,详细内容围绕泡泡的出生展开,包括泡泡的形成原理、制作泡泡水的方法以及探索不同形状的泡泡。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泡泡的形成原理,知道泡泡是由气体、液体和表面张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学会制作泡泡水,并能运用不同工具吹出不同形状的泡泡。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观察、思考、探索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泡泡的形成原理,制作泡泡水的方法。

难点:理解表面张力的概念,运用不同工具吹出不同形状的泡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泡泡水、吹泡泡工具、图片、实验器材。

学具:空瓶、吸管、洗洁精、水、色素、剪刀、胶带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吹泡泡玩具,引发幼儿兴趣,邀请幼儿观察、描述泡泡的特点。

2. 讲解泡泡的形成原理:教师通过图片和实验,讲解气体、液体和表面张力在泡泡形成中的作用。

3. 制作泡泡水:教师示范制作泡泡水的过程,讲解注意事项,引导幼儿动手操作。

4. 吹泡泡游戏:幼儿运用不同工具(如吸管、圆环、剪刀等)吹出不同形状的泡泡,观察并描述泡泡的形状。

5. 例题讲解:教师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有的泡泡是圆形,有的是椭圆形?”引导幼儿思考、讨论。

6. 随堂练习:幼儿分组进行吹泡泡比赛,看哪组能吹出最多、最大的泡泡。

六、板书设计1. 泡泡的出生2. 内容:泡泡的形成原理制作泡泡水的方法不同形状的泡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泡泡水,并尝试吹出不同形状的泡泡,记录下来。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了泡泡的出生,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理解表面张力的概念,加强难点突破。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探索其他有趣的泡泡现象,如彩色泡泡、巨型泡泡等,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同时,鼓励幼儿尝试用其他材料制作泡泡水,观察效果。

泡泡的出生教案大班科学

泡泡的出生教案大班科学

泡泡的出生教案大班科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幼儿科学探索》第五单元“生命的奥秘”,具体内容为第1章“动物的生长变化”。

详细内容包括动物的生长过程、出生方式以及生命周期等,结合实践情景,以“泡泡的出生”为主题,引导幼儿了解动物出生的奇妙过程。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动物的生长变化过程,认识到生命的奇妙和珍贵。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关爱动物、尊重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动物的生长变化过程,特别是出生过程。

难点:理解不同动物的出生方式,以及生命周期中的各个阶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动物生长变化图、泡泡出生动画视频、实物模型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泡泡出生的动画视频,引导幼儿关注动物出生的奇妙过程,激发他们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教师带领幼儿回顾已学的动物生长变化知识。

(2)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泡泡是怎么出生的吗?”引导幼儿思考。

3. 新知识讲解(1)教师通过PPT展示泡泡的出生过程,详细讲解每个阶段的变化。

(2)教师展示动物生长变化图,引导幼儿观察、讨论不同动物的出生方式。

4.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动物,讲解它们的出生过程,让幼儿更好地理解生长变化。

5. 随堂练习(1)教师发放观察记录表,让幼儿记录泡泡的出生过程。

(2)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成果。

六、板书设计1. 泡泡的出生2. 内容:(1)动物生长变化过程(2)泡泡的出生过程(3)不同动物的出生方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描述泡泡的出生过程。

(2)请举例说明不同动物的出生方式。

2. 答案:(1)泡泡的出生过程:受精卵→胚胎→胎儿→出生。

(2)不同动物的出生方式:如哺乳动物为胎生,鸟类为卵生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动画视频和实践情景,让幼儿了解了动物的生长变化过程,培养了他们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教案泡泡的出生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教案泡泡的出生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教案泡泡的出生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泡泡的出生》,涉及章节为第二章“泡泡的形成与变化”,详细内容包括:了解泡泡的基本概念、探索泡泡的形成原理、观察泡泡的变化过程。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泡泡是由气体、液体和表面活性剂组成的,理解泡泡的形成原理。

2. 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制作泡泡,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通过探索泡泡的变化,激发对科学现象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泡泡的形成原理,掌握制作泡泡的方法。

重点:观察泡泡的变化过程,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泡泡水、吹泡泡工具、实验器材(如:试管、滴管、量筒等)。

学具:空矿泉水瓶、剪刀、胶带、吸管、洗洁精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吹泡泡玩具,引发幼儿兴趣。

(2)邀请幼儿尝试吹泡泡,观察泡泡的变化。

2. 例题讲解(1)教师讲解泡泡的形成原理。

(2)演示如何使用工具制作泡泡。

3. 随堂练习(1)幼儿分组,每组发放一套制作泡泡的工具和材料。

(2)幼儿根据教师讲解的方法,尝试制作泡泡。

(3)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讨论泡泡的变化过程,引导幼儿发现科学现象。

六、板书设计1. 泡泡的组成:气体、液体、表面活性剂2. 泡泡的形成原理:表面张力3. 制作泡泡的方法:工具、材料、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自己的泡泡答案:根据课堂所学,使用工具和材料制作出属于自己的泡泡。

2. 作业题目:观察泡泡的变化答案:在家庭中,观察泡泡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如温度、湿度等,并记录下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让幼儿了解了泡泡的基本概念、形成原理和变化过程。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作业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在拓展延伸方面,可以引导幼儿探索其他科学现象,如水的表面张力、光的折射等,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大班教案科学泡泡的出生

大班教案科学泡泡的出生

大班教案科学泡泡的出生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幼儿科学探索》第四册第十章《奇妙的泡泡》,具体内容包括泡泡的形成原理、泡泡的特性、如何制作泡泡以及泡泡的玩法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泡泡的形成原理,知道泡泡的基本特性。

2. 学会制作泡泡的方法,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通过观察、实验和游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泡泡的形成原理和制作方法。

2. 教学重点: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观察力、思考力和创新能力的激发。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泡泡水、吸管、泡泡环、毛巾、尺子、计时器等。

2. 学具:每组一套泡泡水、吸管、泡泡环、毛巾、尺子、计时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向幼儿展示泡泡表演,引发幼儿兴趣。

(2)邀请幼儿上台尝试吹泡泡,观察泡泡的形态。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讲解泡泡的形成原理,引导幼儿了解泡泡的特性。

(2)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幼儿了解不同形状的泡泡。

3. 制作泡泡(10分钟)(1)教师示范制作泡泡的方法,讲解注意事项。

(2)幼儿分组进行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 泡泡游戏(10分钟)(1)吹泡泡比赛:看谁吹的泡泡最大、最圆。

(2)泡泡接力:两组幼儿用吸管吹泡泡,看哪组先完成。

5.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用尺子测量泡泡的大小,记录数据。

(2)讨论:如何才能吹出更大的泡泡?(2)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泡泡的出生》2. 内容:(1)泡泡的形成原理(2)泡泡的特性(3)泡泡制作方法(4)泡泡游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泡泡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在活动中,教师应关注幼儿的操作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 拓展延伸:(1)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制作泡泡,分享制作过程。

(2)开展科学探索活动,让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制作泡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泡泡的出生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实验操作,知道镂空
1、通过动手实验操作,制作各种吹泡泡工具,探索吹泡泡的多种方法,体验成功的喜悦。

2、在实验中,培养孩子细心工作和认真观察的习惯以及探究问题的能力。

3、学会简单的记录。

活动准备:
大果冻盒每人1个,各装半杯洗洁精水;15cm长的电话线每人4根、记录表每人一张、笔每人一支;25cm长的电话线每人1根、纸片每人2-3片、吸管及塑料小玩具若干;教师用的大记录表一张。

教师用的记录表:小实验《有趣的泡泡》记录表形
大班科学:吹泡泡的方法
幼儿用的记录表:小实验《有趣的泡泡》记录表形
活动过程:
引入课题:老师要和小朋友玩更多的泡泡游戏
实验一:
1、出示材料,介绍材料、记录表及操作方法。

2、猜一猜:用ⅩⅩ形的工具吹泡泡,会吹出什么形状的泡泡?(幼儿大胆猜测,教师在记录表上记录幼儿的猜测结果)
3、要求:
①先记录折出的工具形状,再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看一看,与猜测的一样吗?
②吹泡泡时,嘴巴不要碰到工具,不要对准同伴的脸吹泡泡,如果不小心泡泡水喷到脸上,要用纸巾擦干净。

4、幼儿实验,教师全面观察,及时给予支持与帮助。

重点指导幼儿先记录、猜测,后实验验证,鼓励孩子多折几种形状的吹泡泡工具试试看。

5、交流:
A、同伴间相互交流自己的实验发现
B、集中交流:①刚才你折出什么形状的工具来吹泡泡?吹出什么样的泡泡?和你实验前猜想的一样吗?(请个别幼儿带上记录表向全班小朋友讲述他的实验发现,教师根据幼儿所说进行记录)
②引导幼儿发现与质疑:做完了实验、看了记录表,你有什么发现或者有什么问题想问吗?(教师根据幼儿所问进行解答与设疑)
师幼共同小结:用各种不同形状的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圆的,这是因为泡泡水的表面张力在起作用;说明猜想的东西不一定是正确的,必须亲自去做一做。

实验二:
1、激趣:吹泡泡的方法有很多……
2、出示新材料(长的电话线、纸片等),介绍材料及操作方法
3、建议:可以多制作几种工具试试看,小朋友可以两个人合作,也可以三个人合作,看谁想的办法越多,就会吹出越多种的泡泡。

4、幼儿实验,教师鼓励幼儿自制出更多种的工具,想出更多吹泡泡的方法。

5、幼儿到操场上玩吹泡泡的游戏,自由结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