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主体职业倦怠与自我调适

合集下载

浅析高校学报编辑的职业倦怠与调适

浅析高校学报编辑的职业倦怠与调适

医护人 员等从事助人行 业的工作者 , 编辑群体 同样属 作者简介 : 庄秋( 1 9 6 8 一) , 女, 吉林省吉林市人 , 东北 电力大学编辑 师、
部副编审。
于 助人行 业 , 所 以也无法 避免职业倦怠。高校 学报编辑和
文化知识信息就是资 源, 信 息就是财富的观念。 ③ 图书馆知 室进行有层次、 分阶段的建设和系统化的科学管理。 ⑤ 充分 识信 息意 识 就 是 公众 对知 识信 息 做 出的 动态 反 映 ,其 中 包 发挥图书馆在社 区公共文化服务体 系中的作用 ,作 为现代 括 图书馆知识信 息主体意识 、 更新知识信息意识。 具体表现 城 市居 民生 活 的 重要 场所 , 是 城市 建 设和 管理 的基 点 , 是 精 为了解知识信息的重要性及知识信息的接受程度 ,图书馆 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 , 因此, 加强社 区文化建设 , 就 必须 知识信息意识是人们搜集、 处理、 分析 、 综合和利用信 息的 加强社 区图书站建设。建立社区分站,不仅 方便 了成人读 前提和基础 ,具 有较强知识信息意识的人在遇到 问题 时知 者 , 也增加 了未成年人 的文化娱乐场所 , 为社 区未成年人思 道并 善于依靠信息进行判断、 分析和决策。 想道德建设提供 丰富的知识 源泉。⑥把公共图书馆 建设与 4 如何做 好图书馆管理工作 “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有机结合。 “ 文化信息资源共
随着 社 会 以及 信 息化 的发 展 ,公 共 图 书馆 的社 会职 能 享工程”的实施不仅将为公共图书馆改变馆容馆貌提供 有 和 管理 正 在 发 生着 根 本 性 的 变化 。 新 时代 的迅 速 发展 给 图 利契机 ,而且将 为公共图书馆服务 内容和方式带来根 本性 书馆 的管理工作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做好公共图书馆 的变化 。 丰 富 的 文化 信 息 资 源 , 生动 、 快 捷 的传 播 方 式将 为

如何对职业倦怠进行自我调适

如何对职业倦怠进行自我调适

如何对职业倦怠进行自我调适阎鑫媛*您是否每天清晨醒来,一想到要上班,总提不起精神?*您是否勉强坐在办公桌旁,却觉得做什么都索然无味、没精打采?*您是否每天都倍感焦虑,总感到筋疲力尽,恨不得立即逃脱?*您是否经常抱怨,对前途和未来再提不起丝毫兴趣?常常依靠一种“惯性”、“被动”和“忍受”来完成工作。

*您是否经常怀疑自己的工作能力,觉得以前能够轻松完成的事情,现在变得越来越难?*您是否经常对同事、朋友、服务对象或家人发脾气,甚至逐渐疏离家人、朋友、同事……?如果在您身上可以找到上述三种以上症状,那就证明您也“职业倦怠”了!(一)什么是职业倦怠“职业倦怠”一词的英文名称为“burnout”,原意为“燃烧竭尽”,由Freud enberger于1974年提出。

“职业倦怠症”又称“职业枯竭症”,它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是上班族在工作的重压之下所体验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尽的感觉。

(二)职业倦怠的表现(1)体能耗竭:“累”是最突出的感受,那种“累”无法言说也难以缓解。

感觉自己正在被一点一点地榨干,生活也在自己的衰弱面前逐渐失去了掌控。

(2)情感耗竭:感觉当初的热情与活力不再,曾经善良的自己变得刻薄而没有耐心,受伤与脆弱或任何难以承受的感觉最终都变成潜抑的愤怒,一再忍耐却也一触即发。

(3)人际关系淡漠:连倾诉的欲望都没有了,逃避别人的关心是因为交流可能意味着被迫面对,倾诉可能代表承认自己的无能与无助,于是在对别人日渐冷漠的同时也一点点“被冷漠”着。

(4)生活乐趣缺乏:工作与关系都是压力,面对失控的世界选择了龟缩在自己的窝里“宅”着,任何刺激都让已经疲于应付的自己难以承受。

(5)工作倦怠:无法由衷地付出,而更多是依照责任和承诺行事,与之相随的是无论对工作还是对自己越来越低的满足感,甚至开始怀疑自己选错了职业,但又缺乏改变的勇气。

(三)职业倦怠的理解误区•只有“是”和“不是”两个答案吗?–答案:不,职业倦怠是一种心理状态,不是“非黑即白”。

中职教师缓解职业倦怠的心理调适策略

中职教师缓解职业倦怠的心理调适策略

中职教师缓解职业倦怠的心理调适策略
一、建立正确的心态
1、认识自我,调整好心态:职业倦怠是一种心理状态,很多
时候是由于自我认知不准确或者心态不正确造成的,因此,中职教师应该认清自己,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认知,拥有客观积极的心态,让自己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避免过度消极的情绪。

2、改变自我认知,提升自我价值感:中职教师在职业生涯中
会遇到许多困难,如果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很容易因此而产生职业倦怠,因此,中职教师应该重新认识自己,改变自我认知,提升自我价值感,把自己当作一个有价值的人,从而缓解职业倦怠的心理压力。

二、改变工作状态
1、增加工作的趣味性:中职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方式,改变
工作的状态,增加工作的趣味性,尝试一些新的方式,把工作变得有趣,从而缓解职业倦怠的心理压力。

2、改变工作环境:中职教师应该改变工作环境,尝试新的环境,把工作环境变得更有趣,从而获得新的心理体验,缓解职业倦怠的心理压力。

三、改变生活方式
1、多参加有趣的活动:中职教师应该多参加一些有趣的活动,
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有趣,从而缓解职业倦怠的心理压力。

2、多进行体育锻炼:中职教师应该多参加体育锻。

职业倦怠与心理调适教案

职业倦怠与心理调适教案

职业生涯发展受阻
个人成就感降低可能使员工对 工作失去兴趣和动力,影响职
业发展和晋升机会。
02
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
工作压力过大
总结词
过度的压力会导致身体和心理的疲劳,引发职业倦怠。
详细描述
工作压力过大通常来源于工作量过多、时间紧迫、工作要求过高、工作与家庭 平衡困难等。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下,个体容易感到焦虑、疲惫和失落,进而 产生职业倦怠。
康。
关注身心健康,及时调整状态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避免过度 疲劳和压力。
坚持适量的运动
坚持适量的运动,增强身体素质,缓解工作压力,提高工 作效率。
学习放松技巧
学习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帮助缓解紧张情绪和 压力,保持心理平衡和健康。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对自己的工作价值产生怀 疑,对职业前景感到迷茫 和失望。
职业倦怠的负面影响
01
02
03
04
心理健康问题
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 题,影响个人情绪和生活质量

工作效率下降
由于身心疲惫和情绪耗竭,可 能导致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下
降。
人际关系恶化
去人格化的表现可能影响个人 与同事、客户之间的关系,造 成人际关系的紧张和冲突。
详细描述
个体在工作过程中缺乏决策参与或对工作流程、进度的控制,可能导致工作失去 意义,降低工作满意度和自我效能感。长期缺乏自主权可能导致个体对工作失去 兴趣和动力,引发职业倦怠。
人际关系问题
总结词
职场中的人际关系问题,如沟通障碍、冲突和团队氛围不佳,是导致职业倦怠的重要因 素。
详细描述

职业倦怠自我调适计划

职业倦怠自我调适计划

职业倦怠自我调适计划职业厌倦直接影响教师的工作质量和生存状态,危害性毋庸置疑,但是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又注定与教育人生作伴,如何在平凡单调中发现万千变化之美,在照亮别人的同时提升自己呢?如何努力改变自己,克服职业倦怠呢?我针对自己的情况制定了以下自我调制计划。

1坚持正确的信念和职业理想。

“教师的信念和职业理想是教师在压力下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

有人曾比喻,对某一事业的信念和理想是职业倦怠的最好解毒剂。

坚定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积极的教师信念,培养对学生无私理智的爱与宽容精神,对防止教师职业倦怠是至关重要的。

不管当初是否因为职业性的或是理想的原因而进入教师工作的,但若干年后,有的人不愿当老师,有的人却爱上教育工作。

“因为爱,所以执着”,一个人若是能够选择自己最乐意做的事情,然后倾情投入,不但能够做出属于自己的最好成就,而且也将过得幸福快乐,在调查中发现,不少深受学生喜欢的老师,谈到对教师工作的感受,说道:“上课是一种享受,每天在课堂度过的一段时光是最美的”,这种老师的生活质量与那些“走进课堂心里就烦”的老师相比,真是两种境界。

不再将上课看成是一种负担,是一个教师过上职业幸福生活的前提。

矢志教育人生,提供让学生回味一生的优质教育,是我的教育理想。

我认为,教育虔诚第一,教育艺术第二,教师应该带着爱工作。

在各种场合,我毫不掩饰对数学、对教育的由衷热爱。

什么是热爱,一个名师说得好,那就是:作为一个科任老师,讲到教育,讲到学生,讲到你教的学科,你的眼睛会发亮。

21年来,我先后任数学教研组长、年段长、办公室主任、党支部副书记和工会主席,但始终坚持在教学第一线。

有教育理想和信念的老师,追求教育的高度与品位。

人的一生如果能遇上一两个好老师,那是莫大的幸福,要给学生一种幸运感;通过教科研给工作以新意,时常聆听自己教育生命成长拔节的声音,给自己一种成就感。

2调整心态有的教师一站到讲台上,就充满了情趣,就充满了自信,就有一种英雄有了用武之地的感觉,放假的时候,就盼望上讲台;有的教师习惯了盼望工作之外的乐趣,一谈到工作就成了苦得不能够再苦的苦差事。

我所面临的职业倦怠与自我调节

我所面临的职业倦怠与自我调节

我所面临的职业倦怠与自我调节记得在上初中的时候,我的学习成绩很好,每位老师都格外关注我,因此我在同学面前也有点小得意,心里还是有点傲然。

那是总觉得自己很自豪,也很自信。

尤其是我的班主任老师特别关心我,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很关心我,引来了其他同学的异样目光。

那是我也很崇拜我的老师们,总觉得他们很厉害,什么问题都能解决。

由此我受到了他们的熏陶,所以我上大学时选择了师范专业,我也想当老师,毕业了我也如愿以偿的走上了讲台,开始了我的教书生涯。

我刚工作的时候觉得当老师很荣尚,也很有工作激情,工作也很卖力,不断的自我学习,想努力的工作取得好的成绩。

可是当我来到这个教书育人的环境里,我发现理想与现实之间落差太大了,职业倦怠就从这里开始了。

我认为职业倦怠的根本原因就是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工作环境达不到自己的理想。

工作环境包括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首先硬件环境主要取决于地理因素,比如城市或是农村;其次是办公条件,办公条件实际就是所在单位的硬件配套设施。

工作环境如果跟自己的理想差距较大,心里就会很难接受环境,也很难适应环境,起码适应环境也要较长的时间,所以很难找到家的感觉。

这样从一开始就很难安心立业。

二、薪水达不到自己的理想阶层。

如果自己选择的职业薪水与理想差距较大,人的工作积极性就会逐渐减退。

再加之工作辛苦,压力较大,薪水较低,心里就会产生职业矛盾。

容易形成“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待观状态。

三、工作效果达不到理想状态。

其实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都很有工作激情,但工作中总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也许付出了并非就会有收获。

这样就会丢失一些锐气,动力就会减弱,不思进取。

职业倦怠一旦产生,人对待工作的态度、行为都会发生很大化,对工作会产生极强的破坏力。

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称誉与现实的反差、劳动价值与劳动报酬的背离、片面追求分数与升学率的阴影、对教师职业要求的巨大压力……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教师对待自身工作的态度。

地方高校学报编辑如何走出职业倦怠

地方高校学报编辑如何走出职业倦怠

28第2卷第3期传媒热点一、引言职业倦怠是1974年美国心理学家弗登伯格首次针对职业人由于工作引发的情感枯竭现象提出的理论。

目前对于职业倦怠的研究在每个行业、领域逐渐深入。

对高校期刊编辑职业倦怠的研究如何?根据霍振响等《对编辑职业倦怠相关文献的梳理及思考》研究发现,在中国知网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共有77篇“编辑职业倦怠”的文献,其中34篇文献是针对各级高校期刊编辑的,占比高达44.16%,而且这些文献的作者也多为高校编辑。

77篇文献中超过60%发表在各级高校学报上,且多是高职高专类学报。

为什么在编辑职业倦怠的研究上,有如此多高校期刊编辑职业倦怠的论述,且多发表在高校学报上?这值得引起思考。

二、地方高校学报编辑的工作状况笔者也是一名高校学报的编辑,对同类型学报比较熟悉。

以内蒙古地区高校学报为例,编辑岗位工作状况不容乐观,表现在:(一)学报专任编辑数量严重不足远低于原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颁布的《科技期刊管理办法》中“专职编辑人员按任务定编,一般季刊(或半年刊)不少于3人,双月刊不少于5人,月刊不少于7人”的要求。

郑慧淑的研究显示: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自治区直属高校学术期刊,双月刊专任编辑2~3人,月刊4人甚至更少。

专任编辑工作量普遍偏高,很多人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其中五分之一的人员工作量过大。

(二)学报基本没有设置专门的编务、校对岗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自治区直属高校学术期刊,均未设置专门的校对岗,仅有一家有专门的编务人员。

专任编辑集编辑、校对、编务等诸多任务于一身。

既要从事稿件的收取、登记、查重、送审、财务、专家作者服务、样刊寄送、交流、文件归档等琐碎、繁杂的工作,又要对稿件进行编辑的精细加工,反复校对等需要精心、静心完成的工作,进一步加大了编辑的工作量。

(三)由于编辑人员晋升需求,专任编辑还需承担一定的教学、科研任务,消耗了大量宝贵的时间精力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容易出现疲于编辑出版的状态,科研成果也多为低水平重复,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不足、不够。

现代编辑的职业倦怠研究:压力源解析与干预策略

现代编辑的职业倦怠研究:压力源解析与干预策略

2018.1News Dissemination新闻传播编辑出版【作者简介】张梁,编辑;研究方向:编校技能和质量提升。

引言随着出版竞争的日益激烈,出版社编辑在工作重压之下常常存在工作热情不高、身心疲惫、无精打采等负面状况,这些状况其实都是职业倦怠的具体表现。

在编辑行业中,职业倦怠是影响工作质量的主要问题,不但阻碍了编辑的成长和发展,也对工作质量产生了一定的危害。

对职业倦怠产生原因以及干预策略的研究,虽然国外的研究成果已经相当成熟,也总结出了系统完善的干预机制,但我国编辑的职业倦怠研究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因此,文章从职业倦怠的公认内涵出发,对现代编辑职业倦怠现象的压力源和干预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希望能为广大研究者提供有效的方法借鉴,切实解决现代编辑职业倦怠难题。

一、编辑职业倦怠的内涵及表现(一)编辑职业倦怠的内涵职业倦怠又叫做“工作倦怠”“心灵崩塌”“职业枯竭”等,20世纪70年代,费登伯格首次提出了“职业倦怠”的概念,他认为职业倦怠是指个体无法负荷外界压力而产生的身心枯竭、心力交瘁等焦灼状态[1]。

职业倦怠不同于一般的生理疲劳,单纯补充能量是不能缓解职业倦怠现象的,职业倦怠由认识、情感、智力、心理等内在因素串联交织造成,它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疲劳,与工作环境、个体承受能力、工作性质息息相关,具有极端性、消极性、长久性、广泛性等特征,受社会、组织、个体等因素的多重影响。

(二)编辑职业倦怠的表现1.心理倦怠当工作压力过大时,编辑难免会出现职业倦怠前兆,频繁的抱怨工作,工作质量明显下降,自尊心降低,工作积极性不高,职业目标出现动摇都是职业倦怠的前期表现。

当职业倦怠现象爆发时,编辑往往会紧张不安、焦躁、无助、抑郁、烦闷、情绪失控,甚至影响团体中的其他工作伙伴。

2.生理倦怠生理倦怠是可以直接表现的倦怠症状。

编辑人员的生理倦怠症状与身体健康存在较大的关联,主要表现为易疲劳、易犯困、易失眠、易虚弱四个方面,具体而言,生理倦怠症状比较严重的编辑人员甚至还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头疼、全身无力等显著问题。

编辑事业单位的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

编辑事业单位的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

编辑事业单位的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在现代社会中,作为一个编辑,工作压力和心理负担常常会导致职业倦怠和心理健康问题。

这对编辑的工作效能和生活品质都会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探讨编辑事业单位的职业倦怠和心理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促进编辑的工作满意度和心理健康,显得尤为重要。

一、职业倦怠对编辑的影响职业倦怠是指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环境下,失去对工作的兴趣和积极性,感到疲劳和筋疲力尽的状态。

对编辑而言,职业倦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编辑缺乏动力和激情:长期重复的工作内容和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容易使编辑对工作失去热情,感到缺乏动力和激情。

2. 工作压力造成的身体和心理疲劳:编辑的工作需要长时间精神高度集中,同时还面临着紧急任务和工作量大的压力,这容易导致身体和心理上的疲劳。

3. 工作与生活平衡的困扰:编辑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也面临着生活和家庭的压力。

长时间的工作可能会导致编辑无法有效地平衡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关系。

二、职业倦怠对编辑心理健康的影响职业倦怠不仅对编辑的工作产生负面影响,还会对其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1. 抑郁和焦虑:长期的工作压力和倦怠可能导致编辑情绪低落,甚至出现抑郁和焦虑的症状。

2. 自我价值感下降:职业倦怠使编辑对自己的工作价值感产生怀疑,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意义,这会影响编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 人际关系紧张:编辑因为倦怠而缺乏积极的工作态度,可能导致与同事之间的关系紧张,进而进一步加重心理健康问题。

三、促进编辑心理健康的措施为了帮助编辑更好地应对职业倦怠和维护心理健康,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措施:1. 创造积极的工作环境:优化工作环境,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为编辑创造积极、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

2. 提供职业支持和发展机会:为编辑提供职业培训和发展机会,让他们感到自己有成长空间和发展潜力,以增加工作动力。

3. 灵活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允许编辑有一定的弹性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平衡工作和生活。

高校学报编辑的职业倦怠原因分析

高校学报编辑的职业倦怠原因分析

高校学报编辑的职业倦怠原因分析【摘要】高校学报编辑是一个繁忙且需要高度专业素养的职业,编辑们面临着各种压力和挑战。

本文从工作压力、工作环境、职业发展空间、薪酬待遇和工作认可感等五个方面分析了高校学报编辑的职业倦怠原因。

在工作压力过大、工作环境不佳、缺乏职业发展空间、薪酬待遇不合理和缺乏工作认可感等问题的困扰下,编辑们容易出现职业倦怠情绪。

通过情绪管理和压力释放、改善工作环境、提升待遇以及加强对编辑的职业发展规划和支持,可以有效缓解编辑的职业倦怠,提升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作热情,从而更好地为高校学报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高校学报编辑、职业倦怠、工作压力、工作环境、职业发展、薪酬待遇、工作认可感、情绪管理、压力释放、编辑工作积极性、职业发展规划。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校学报编辑是高校内部重要的工作岗位之一,承担着高校学术研究成果的整理和传播工作。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高校学术研究成果的重视和需求不断增加,高校学报编辑工作也变得越发繁重和压力大。

编辑们需要面对大量的稿件审核和编辑工作,以及频繁的与作者和审稿人的沟通,整理和发布学术资讯等工作。

编辑们也要不断保持对学术领域的关注和更新,以确保高校学报内容的质量和水平。

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一些高校学报编辑出现了职业倦怠的现象。

职业倦怠是指工作人员在长期的工作压力和工作环境不佳的情况下,出现对工作失去兴趣、产生消极情绪和情绪疲惫的状态。

职业倦怠不仅影响编辑们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也会对编辑们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

了解高校学报编辑职业倦怠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解决,对保障编辑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2 问题阐述高校学报编辑在日常工作中,可能会面临职业倦怠的问题。

职业倦怠是指由于长期工作压力、工作环境不佳、缺乏职业发展空间、薪酬待遇不合理等因素导致的消极情绪和工作动力下降的现象。

面对这一问题,编辑们需要认真思考其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应对职业倦怠的心理调适

应对职业倦怠的心理调适

学会倾听和表达, 建立有效的沟通 方式
寻找兴趣爱好: 尝试新事物, 找到让自己感 到快乐和满足
的活动
培养兴趣爱好: 投入时间和精 力,将兴趣爱 好发展为特长
丰富生活:参 加社交活动, 结交新朋友, 拓宽生活圈子
保持积极心态: 面对压力和挑战, 保持积极乐观的 心态,相信自己
有能力应对
保持积极心态: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 设定目标:为自己设定明确的职业目标和个人发展目标,激发自己的动力和热情。 学会放松:在工作之余,学会放松自己,进行适当的休闲娱乐活动,缓解工作压力。 增强自我肯定:对自己的能力和成就给予肯定,增强自信心,相信自己的价值和作用。
工作压力过大:长时间高强 度的工作导致身心疲惫
工作环境不佳:与同事关系紧 张,工作环境恶劣,影响工作
效率和心情
个人因素:性格内向、敏感, 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导致情绪
波动较大
工作效率下降
工作满意度降低
心理健康问题
离职率上升
心理调适的重要性
增强人际关系:心理健康有助 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 沟通和协作能力
和焦虑。
时间管理:合 理安排工作和 休息时间,避 免过度劳累, 保持良好的生
活节奏。
社交支持:与 家人、朋友和 同事保持良好 的沟通和互动, 分享自己的感 受和想法,寻 求支持和帮助。
兴趣爱好:培 养自己的兴趣 爱好,丰富自 己的生活,提 高自我价值感
和幸福感。
专业咨询:如 有需要,可以 寻求专业的心 理咨询师进行 咨询和治疗。
提高工作效率:良好的心理状 态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创造 力
促进身心健康:心理健康有助 于保持身体健康,预防心理疾

谈编辑的职业倦怠与调适

谈编辑的职业倦怠与调适

谈编辑的职业倦怠与调适

民族 、 土 、 教 、 事 、 领 宗 军 外交 等上
支 高素 质 的编辑 队伍 ,出版社 就
犯错 , 就要坚 持 出版工 作 的正确 导 有 了基本 的保证 ,出版产业 的发 展
向 , 练掌握 我 国政 , 一往无前。回
参考 文献 : [ 】转 变发展 方 式 书业能做 什 1
新 的增长 的 同时 , 最大 限度 地 实现 的 版 权 而 可 能受 到 名 誉 上 和 经 济
自身 的价值 。
政 策 知 识
上 的损失 ,就要 对著 作权 的有 关法
( 三)熟练 掌握 出版 法律 法规 、 律法 规 了解 掌握 。 当前 ,我 国正深 入进行 文 化体 制改 革 , 加快 经 济发
法律法规 、 政策知识。出版产业是
核 心版权 ( 著作 权 ) 产业 的一 部分 ,
著作 权法 修改 , 然对 出版社 的生 必 权行 政执 法 的直接 执法依 据 有 《 中 华人 民共 和 国著 作权 法 》《 中华人
民共 和 国著 作权 法 实 施条 例 》 《 著
N].中 国图 书 商报 , 2 1 0 0— 产运 作产 生影 响 。就 目 来说 , 前 版 么 [
没有新 意 。 统计 , 照职业倦 怠程度 由高往 低排 , 重复 , 按
告 别倦 怠 的根本 。
1 高编 辑动 机 .提
编辑“ 跻身 ” 1 。… 前 0名 如何 全面认 识
职业倦 怠 , 唤醒 “ 出版 睡人 ”找 回“ , 吞万
2 .工作 4 5年 — 经历 了几 年 的锻 炼 和积 累之 后 ,
出版 业 是 我 国文 化 事 业 的 一 展方 式 的转变 。 同时 ,随着 我 国法

编辑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

编辑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

编辑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作者:黄林来源:《出版科学》2011年第02期[摘要]编辑的职业倦怠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心理问题。

它的产生缘于编辑各种期望的落空、工作压力的繁重及人生目标的缺乏。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一是要加强编辑人生观、职业观的教育,二是要注意缓解编辑的工作压力和不良情绪。

[关键词]编辑职业倦怠原因对策[中图分类号]G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853(2011)02-0031-03目前,在一些出版单位的编辑群体中,比较普遍地存在着编辑的工作热情不断消减,整个队伍出现不同程度职业倦怠的现象。

这种情况已影响到编辑工作的正常开展,长远来说,也会妨碍出版单位的健康发展。

探讨编辑职业倦怠的成因,寻找合适的方法以重新唤起他们的工作激情,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1编辑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编辑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既有编辑自身的,也有单位、社会的。

在笔者看来,主要有如下一些因素。

1.1编辑职业认知偏差引发的期望失落对于编辑工作,许多人漠视时代发展所导致的编辑职业的深刻变化,仍然用固有的眼光来看待它。

宁愿相信一些老编辑对其所作的美化描绘,所谓“得天下之妙文而先欣赏之,在许多书稿编辑出版过程中,既开阔眼界,又增长见识,更能发掘宝藏,有利于人类文化知识的积累和传播,那自然是编辑同志的一大乐事了”。

更有甚者,认为编辑是“天底下最好的职业”。

其实,编辑工作远不是如他们所说的那般轻松、惬意。

就拿书稿审读加工这项所谓的“编辑同志的一大乐事”来说,艰辛自不待言,风险也不小。

其一,怕出政治问题。

出版单位与别的企业不同,必须要为自己的出版行为、产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外交纠纷、民族宗教矛盾、群体事件等,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巨大损害。

其二,怕出编校质量问题。

以前编辑编发书稿,一年完成百余万字算是偏多了。

可如今动辄数百万字,甚至一年编发一千余万字的情况也不罕见。

编辑主体职业倦怠与自我调适

编辑主体职业倦怠与自我调适

编辑主体职业倦怠与自我调适郑红翠;蓝华【摘要】编辑的职业倦怠是指编辑主体经受持久压力体验时情感、态度和行为的某种衰竭状态,其广泛涉及编辑主体的社会价值实现程度的比较、社会环境组织氛围的现状、职业生涯发展历程的回顾等因素,它既影响着编辑主体健康人格的形成,又制约着编辑主体知识技能的正常发挥.对此,编辑应作积极的自我调适.【期刊名称】《继续教育研究》【年(卷),期】2011(000)006【总页数】2页(P157-158)【关键词】编辑主体;职业倦怠;职业生涯【作者】郑红翠;蓝华【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编辑部,黑龙江哈尔滨150001;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科学》编辑部,黑龙江哈尔滨1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30倦怠本意是一种情绪性衰竭的心理状态,职业倦怠是个体在一定的职业环境中,应对长期的情绪紧张和人际关系紧张时的一种应激反应,表现为一系列心理与生理综合征。

职业倦怠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登伯格 1974年在研究职业压力时首次提出。

1981年玛勒斯等人对这种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确定了职业倦怠的三个核心成分:一是情绪衰竭,指个体情绪与情感体验处于极度疲劳状态,丧失了工作热情;二是非理性化,指个体以消极、否定或无动于衷的态度对待工作对象;三是低个人成就感,指个体评价自我的意义与价值的倾向降低[1]。

目前,人们普遍认为职业倦怠现象是现代人的一种心理疾病,它已波及各个行业之中,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职业倦怠在某些助人行业中表现得较为明显。

编辑职业作为一种特殊的助人行业,编辑在职业生涯的某些阶段表现出的倦怠情绪,是编辑主体在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消极反应,也是编辑面对工作付出与回报出现不平衡时的心理情绪。

编辑主体一旦产生职业倦怠就会对编辑工作丧失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厌烦职业活动,表现出身心疲惫的状态,这样会直接降低工作能力和工作绩效。

编辑工作性质决定了编辑主体的基本职责就是对稿件进行加工、修改和发表。

高校学报青年编辑的职业倦怠与调适

高校学报青年编辑的职业倦怠与调适

高校学报青年编辑的职业倦怠与调适马蓉【摘要】高校学报编辑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工作上易产生职业倦怠.这种倦怠状态不仅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而且还不利期刊的发展与编辑个体的成长.为缓解和消除这种影响,我们应采取必要的调适措施提高学报青年编辑的工作热情,编辑个体也应树立职业自信,积极消除职业倦怠.【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7(000)012【总页数】2页(P157-158)【关键词】学报;编辑;职业倦怠【作者】马蓉【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大学学术理论研究部,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38随着我国编辑出版事业的快速发展以及高校规模的扩大,高校学报也接纳了大量的青年编辑。

他们一般都有较高的学历,承担着大量编辑出版任务,是高校学报编辑出版发行的生力军。

他们有着强烈的自我实现需求和成才愿望,由于职称不高,在生活上又承担着买房、结婚、抚养孩子、照顾老人等经济压力,工作上的一些压力和失落等,使得青年编辑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是美国心理学家弗鲁伯格(Freudenberger)1974年提出,即描述人们因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强度高而导致身心疲惫与情感耗竭的状态。

据对高校青年编辑职业倦怠的描述性统计发现,高校学报青年编辑职业倦怠处于中等严重程度。

高校青年编辑职业倦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情感衰竭,缺乏进行编辑出版工作的内在动力,甚至有些许的抵触情绪,对生活和前途悲观失望,对编辑工作缺乏精益求精的耐心,深感身心疲惫。

二是人体解体,在人际交往中孤僻、麻木,对别人取得的成就不能正确看待,愤世嫉俗。

三是自我成就感低,对自己编辑策划能力产生怀疑,没有编辑出版的成就感,对自己的付出深感挫败,从而产生自卑心理,甚至怀疑自己的职业选择。

青年编辑职业倦怠不仅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而且对出版机构的发展与刊物的质量提高有不容小觑的危害。

首先,损害青年编辑的身心健康。

浅谈职业倦怠及自我化解

浅谈职业倦怠及自我化解

浅谈职业倦怠及自我化解摘要:职业倦怠表现形式较为隐蔽,但其对个体和工作的危害却委实不小,越来越受到人力资源部门的重视。

职业倦怠的诸多起因可以梳理为理智因素和情绪因素。

本文以此为基础,从内因的角度,着重阐述自我化解职业懈怠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职业倦怠;理智;情绪;学习;信念职业倦怠指员工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

一般认为,职业倦怠是个体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个体伴随于长时期压力体验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

一、职业倦怠的危害2004年的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等媒体的一项关于“中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表明:中国有70%的职业人士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工作倦怠。

时至今日,“工作倦怠”几乎成了中国职场人士的“通病”。

职业倦怠的危害,可以简要概括为“三低三高”:“三低”即效率低、士气低、收益低;“三高”即成本高、风险高、损耗高。

加拿大著名心理大师克丽丝汀,马斯勒将职业倦怠症患者称之为“企业睡人”。

二、职业倦怠的起因依据现有资料,引起职业倦怠的因素有很多,如:社会、行业、单位、岗位、家庭、个人等。

初看起来都与环境、境遇关联。

但如果把这些因素加以分析就不难发现,职业倦怠多源于精神层面的问题。

如果进一步细分,这一精神层面的问题又可以分为理智因素和情绪因素。

(一)理智因素理智因素包括:岗位专业、生涯规划、时间管理、压力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结构、技能水平。

它们是职业倦怠产生和解除的认知基础,恰恰是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水平决定了职业倦怠的内容和形式。

可见,员工之所以会产生职业倦怠,与他们的个人立场密不可分。

当员工的岗位知识丰富、专业技能过硬、职业生涯规划合理、时间管理及压力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技能到位,职业倦怠这种立场必然没有萌发的土壤。

若情况相反,当员工的岗位知识匮乏、专业技能平平、职业生涯规划缺失、时间管理及压力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技能不到位。

哪怕是其中一个或几个因素不科学合理,那么职业倦怠的立场必将伴随着时间的推移潜滋暗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辑主体职业倦怠与自我调适摘要:编辑的职业倦怠是指编辑主体经受持久压力体验时情感、态度和行为的某种衰竭状态,其广泛涉及编辑主体的社会价值实现程度的比较、社会环境组织氛围的现状、职业生涯发展历程的回顾等因素,它既影响着编辑主体健康人格的形成,又制约着编辑主体知识技能的正常发挥。

对此,编辑应作积极的自我调适。

关键词:编辑主体;职业倦怠;职业生涯倦怠本意是一种情绪性衰竭的心理状态,职业倦怠是个体在一定的职业环境中,应对长期的情绪紧张和人际关系紧张时的一种应激反应,表现为一系列心理与生理综合征。

职业倦怠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登伯格1974年在研究职业压力时首次提出,1981年玛勒斯等人对这种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确定了职业倦怠的三个核心成分:一是情绪衰竭,指个体情绪与情感体验处于极度疲劳状态,丧失了工作热情;二是非理性化,指个体以消极、否定或无动于衷的态度对待工作对象;三是低个人成就感,指个体评价自我的意义与价值的倾向降低。

目前,人们普遍认为职业倦怠现象是现代人的一种心理疾病,它已波及各个行业之中,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一、编辑主体职业倦怠的行为特征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职业倦怠在某些助人行业中表现得较为明显。

编辑职业作为一种特殊的助人行业,编辑在职业生涯的某些阶段表现出的倦怠情绪,是编辑主体在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消极反应,也是编辑面对工作付出与回报出现不平衡时的心理情绪。

编辑主体一旦产生职业倦怠就会对编辑工作丧失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厌烦职业活动,表现出身心疲惫的状态,这样会直接降低工作能力和工作绩效。

编辑工作性质决定了编辑主体的基本职责就是对稿件进行加工、修改和发表,在这个过程中,编辑主体往往要付出很大的劳动,而成果却是作者的,这都可能使一些编辑感到心理不乎衡,这种心理失衡现象是造成编辑主体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这种心理支配下,编辑主体会因自己的付出得不到理解和尊重而感到沮丧,对编辑工作充满厌倦,缺乏责任心、进取心,对自己的职业失去信心,情绪低落,内心抑郁,工作消极被动,缺乏敬业精神,一些编辑或追求实惠,重经济效益轻视社会效益;或追名逐利,重短期行为轻长远规划,直接导致编辑主体人格的丧失和行为目标的错位。

二、编辑主体职业倦怠的成因1编辑职业生涯特殊性的影响编辑职业生涯发展历程的影响是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演进方向和历程,它整合了人生中的各种职业和生活角色,由此表现出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形态,它是个人终身发展的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涵盖着人生整体发展的各个层面的各种角色。

与其他一般的的生存性职业相比,编辑的职业生涯发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这首先表现在编辑职业的高期望值。

编辑在社会中肩负着传承文化的职责。

随着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的多元化,出版各媒介之间的竞争加剧,受众的独立评判意识、主观选择意识、不满足感和参与感日渐增强,而这又对出版物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编辑的心理负荷加重。

编辑越来越忙碌、节奏越来越快,由此产生焦虑情绪,导致职业倦怠。

而另一方面,编辑职业的低成就感也会造成职业倦怠。

编辑主体一般都有较高的成就动机,他们追求个人成功的价值,渴望在工作中得到应有的回报。

编辑把自己的创造性劳动融人别人的作品,继承、积累并创造出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绝大多数编辑能把自己的人生追求与为社会创造价值联系起来,把“出精品,创效益”当做自己最大的心愿,甘于“为人作嫁”、默默奉献。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编辑主体的职业成就感不像其他职业那么明显,具有不确定性,在编辑实践活动中极易形成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工作责任感与工作疏离感的冲突、自尊心与自卑感的冲突,因此,编辑主体必须学会根据自己职业发展的阶段,辩证地看待自己的工作。

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要不思进取,很多编辑因看不到这一点,对自己的工作产生了不恰当的期待,消极的情感体验的积淀往往会导致职业倦怠。

2编辑主体人格特殊性的影响不同的编辑个体,因其性格修养不同,对待工作的态度也会不同。

这种编辑主体人格的特殊性可能直接造成编辑主体职业倦怠。

“大部分易患职业倦怠的人,工作目标较高,追求尽善尽美,当目标实现不了时,沮丧心理随之产生”。

一些性格内向孤僻的缺乏自信的编辑,不善于与人沟通,自我价值判断不当,对自己没有一个全面而又充分的认识,工作中稍遇挫折就畏缩不前,悲观失望,容易造成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以至于面对矛盾而悲观失望。

这些个体的差异都可能导致程度不同的倦怠。

3编辑主体角色认同的影响编辑角色是指编辑主体在社会文化结构中的位置,是社会文化构成传播和发展的必要的中介环节。

从某种意义上讲,编辑主体是接受社会委托以文化选择建构为己任的专职人员,有人说,编辑工作就是选择,从一定程度上说是有道理的。

从编辑策划选题、进行论证、组稿、物色作者到编辑加工、决定营销手段,编辑工作的每一环节都充满了选择,选择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编辑主体必须以构建社会文化体系高度负责的精神,对社会文化现实与需求进行辨析、选择与认同,这是一种动态的、现实的文化选择与建构,其形成的角色冲突具有典型性与情境性。

在编辑实践活动中,编辑主体不可避免地感到心力交瘁。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得不到应有的支持、尊重和理解,就会缺乏对角色的归属感与认同感。

三、编辑职业倦怠的自我调适对倦怠的预防和干预一方面应引导并教育编辑人员采取正确的压力应对方式,提高压力应对能力,另一方面应为他们提供更宽松的工作环境,明确工作职责,提高工作自主性,减少角色冲突等,以此达到降低倦怠、提高工作效率和稳定编辑队伍的目的。

而对于编辑主体,要进行积极的自我调适,提高自我调适的能力,以消解职业倦怠产生的不良影响。

1树立敬业爱岗的进取精神编辑工作是一项高尚、光荣的职业,又是艰苦、细致的劳动。

编辑职业要求编辑主体具有敬业爱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严谨认真的态度、一丝不苟的作风、无私奉献的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编辑工作本身就是一项默默无闻的工作,这是职业的需要,不存在“划得来”或“划不来”的问题。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既然选择了这一职业,就应当养成甘于寂寞、安贫乐道、无私奉献的品德。

胡乔木同志曾对编辑界前辈韦君宜说:“你当编辑要考虑到你将来是爬不上去的,地位也是提不高的。

你现在是个编辑,这就到头了,要想再提就得脱离编辑这一行。

”因此,编辑主体一定要努力摒弃把工作性质与事业发展割裂开来的错误思想,克制消极倦怠情绪,摆脱世俗功利的羁绊,勇于开拓,积极进取,不断提高编辑审读、加工的质量和策划、创意的水平,把自己塑造成为出色的编辑家。

2建立人际交往的适应行为现代社会迅速发展,使得处于社会中的人也必须作出相应的心理和行为方式调整,以适应社会变迁和缓解日益加重的社会压力,并应付复杂的人际关系。

在编辑工作中,编辑主体面临的挫折和困难也很多,大的方面如竞争中的压力、作者的不理解、读者的不满意、同事间的磕磕碰碰等,小的方面如编辑约稿遭到作者拒绝、编辑策划好的选题因某种原因不能通过、编辑违心地发表并不情愿的稿件等,这往往让不善于人际交往的编辑主体难以适应,表现为一种遭受挫折的心理状态,不仅使复杂的人际关系进一步复杂,也将造成主体反复地出现忧虑、激怒、沮丧和茫然。

因此,编辑主体必须适当地运转其心理机能,采取某种方式、信念或习惯来缓和改变各种困境,将不适应的动机转化为适宜的创造驱动力。

3塑造健康豁达的性格品质编辑主体在编辑活动中会形成对待编辑工作的各种各样的独特态度和行为反应,当这种态度和反应一经稳固下来,就成为编辑主体独特的性格品质,诸如勤奋或懒惰、诚实或狡诈、自信或自卑、谦虚或骄傲等。

当编辑主体长期从事编辑职业时,就会要求他反复扮演编辑角色,进行和编辑工作相应的活动,就必然要求他们逐渐改变自己原有的不适应性格特征,如冲动、粗心、暴躁、自卑等,形成与编辑工作要求相适应的性格品质,如诚实勤奋、谦虚负责、公正自信、耐心细致等。

良好的性格品质对编辑主体的能力发挥或发展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能够帮助其处处用理智的尺度去支配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克服编辑工作中的各种各样的困难和倦怠情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平和的心理、乐观的态度、豁达的心境正视现实,面对挑战,从而提高编辑主体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促使编辑主体获得编辑工作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4营造宽松和谐的内部环境编辑要想心情舒畅地开展工作,离不开内部环境的宽松向上,编辑部要根据新闻出版运作的基本规律,在制定有关规章制度、明确编辑主体责权利的基础上,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编辑部要引导编辑制定符合自己实际的阶段目标和有实际意义的长远目标,根据编辑的愿望和分工,依据编辑工作的性质和岗位职责,推行乎等、公开公正的竞争机制,制定相应的聘用、上岗制度和考核办法,充分调动编辑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要真诚关心编辑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只要有利于编辑的发展,就应当予以政策优惠和鼓励,努力为其排忧解难,充分尊重和信任编辑的工作热情和劳动智慧。

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要本着与人为善和自我批评的精神经常交流和沟通,及时发现问题,化解矛盾,增加集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营造一个团结向上、宽松和谐的内部环境。

参考文献:[1]卞冉,龙立荥。

工作倦怠的理论研究及其进展[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11(4),[2]马黎,编辑职业倦怠归因分析[J],武警学院学报,2007,(3)[3]于涌,张积宾。

科技期刊编辑人员职业倦怠及其影响因素[J],编辑学报,2004,(6)[4]姬建敏,编辑需要的特殊性与激励之策[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郑红翠: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编辑,文学博士,主要从事编辑学、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蓝华:《管理科学》杂志编辑部主任,常务主编,管理学博士,主要从事科学计量学、技术经济及管理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