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案例 (11)知识点总结教案

合集下载

2024年人教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教案

2024年人教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教案

2024年人教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教案一. 教材分析2024年人教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教材以《数学》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目标。

教材内容丰富,结构清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本册书共有10个单元,每个单元都包含有基本的数学概念、运算规则和实际应用题。

通过本册书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运算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产生了一定的兴趣。

但学生的数学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一些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全体学生,既要照顾到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要激发基础较好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本册书所涉及的基本数学知识,包括运算规则、几何图形等,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法,提高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积极的数学学习态度,认识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本册书的基本数学知识,包括运算规则、几何图形等。

2.教学难点:学生对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的理解,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学习数学。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4.激励评价法:注重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教材、教学课件、教学卡片、练习题等。

2.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计算机等。

3.教学环境:教室环境布置,座位排列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游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11课时 整理和复习(2)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11课时 整理和复习(2)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11课时整理和复习(2) 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课时为《整理和复习(2)》,系二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的第六单元。

主要内容包括对前五个单元所学数学知识的系统回顾与整合,着重于加法和减法运算的实际应用,以及解决简单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

具体涵盖:- 加法与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 100以内数的认识与计算;- 认识长度单位,并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 认识并运用元、角、分的货币单位;- 基本的时间概念,包括小时和分钟。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时的教学,学生应能够:1. 理解并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规则;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 增强对长度单位、货币单位和时间单位的应用能力;4. 提升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5. 培养合作学习与分享的团队精神。

教学难点本课时的教学难点主要集中在学生对加减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长度、货币和时间单位的理解和转换上。

此外,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知识整理与复习,使他们在巩固知识的同时,能够自主发现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系统化的认知结构,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挑战。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课件;- 纸质卡片或小道具,用于加减运算游戏;- 长度测量工具,如直尺;- 货币教具,包括不同面值的纸币和硬币;- 模拟时钟。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加减游戏,引起学生对先前所学知识的回忆,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回顾:使用教学课件,系统地回顾前五个单元的知识点,包括数的认识、加减运算、长度、货币和时间等。

3. 互动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应用实例,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4.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测量长度、货币兑换和时间读数等活动,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5. 总结与提升: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通过提问或小测验的形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清晰展示本课时的重点内容,包括:- 加减运算的规则;- 长度、货币、时间单位的转换与计算;- 知识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示例。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12篇)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12篇)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12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100以内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笔算的算理,掌握笔算的方法,能正确地用竖式计算。

2.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探索活动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运用两位数不进位加法计算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获得成功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口算大赛6+30=60+8=40+3=50+7=3+90=20+5=师:同学们表现得真棒,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知识。

(板书课题)二、合作探究1.课件展示教材第11页情境图。

(1)观察情境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后可用表格的形式出示:(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汇报,师选择性地板书例1的问题。

2.学习例1.二(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1)学生列出算式:35+2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只要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把二(1)班的学生数和本班带队老师数合起来”就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怎样计算35+2=?借助手中的小棒和计数器分别试一试。

学生独立尝试。

组织汇报:你是怎样计算的?生1:我先算5+2=7,再算30+7=37.生2:我是通过摆小棒算出来的,先摆3捆和5根,再摆2根,5根和2根合起来是7根,7根与原来的3捆合起来也就是37根。

生3:我是通过在计数器上拨珠算出来的。

……师:拨计数器的过程可以用一种形式展示出来,那就是竖式。

3.学习竖式。

师生拿出计数器,一边操作一边提问:算35+2时,先在十位上拨几个珠子,个位上拨几个珠子?加2时应在哪一位上拨几个珠子?师讲解竖式的写法:先写第一个加数35,再在35的下面左侧写上“+”,右侧写2.你们认为“2”应对着35的3还是5呢?(通过计数器,学生回答这个问题应该不困难)最后在加数下面画上一根横线,表示等号。

2024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人教版教案(优秀9篇)

2024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人教版教案(优秀9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人教版教案(优秀9篇)通过精心准备的教案,为大家呈现一场丰富、有趣的授课,并积极激发你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下面是细心的小编帮大伙儿整编的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人教版教案【优秀9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课题:统一长度单位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例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

(2)在实践操作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了解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合学生亲身经历不同测量工具的合用,体会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和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突破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学习突破重点。

难点:培养学生初步估测意识。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突破难点。

教法与学法:教法:尝试指导法。

学法:小组研讨法。

教学准备:将学生分成4—6人的合作学习小组。

学生准备:学生尺、剪刀、宽1厘米的白纸条、1角的硬币、回形针、小刀、棱长1厘米的小方木。

教学过程课堂导语:同学们,比一比粉笔和回形针,哪个长,哪个短?粉笔和铅笔哪个长,哪个短?一会说粉笔长,一会说粉笔短,这是为什么呢?这根粉笔到底有多长,有多短呢?大家想知道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统一长度单位。

(板书课题)一、探究新知(1)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让学生讨论,想办法,小组交流。

(2)汇报交流,分组活动。

刚才同学们想了很多办法,用1角的硬币、手、三角形学具、方木块等作为工具测量,下面就请同学们分成5人一组,和老师一起测量课桌的长度。

测量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

(3)小组交流。

让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测量结果。

显然,同学们和老师的测量结果不同。

(4)质疑问难。

为什么我们测量的都是课桌的长度,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为什么同学们一拃一拃地量,老师也一拃一拃地量,结果也不一样呢?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渐明白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手作为测量标准,所以量出的结果不同。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15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15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15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1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1在一年级上、下册教材的中,已经进行了估计和估算的渗透,在这一册教材中第一次正式出现估算的教学内容。

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仍然比较抽象,难以理解。

同时,《标准》提出了要加强估算的要求,要让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备课时我发现课本例4是让学生判断妈妈要买三种生活用品,带100元钱够不够。

这一生活场景的出现,使学生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有时需要进行精确计算,有时根据实际的需要只要估算出大致的结果就可以了,便于学生更完整、全面、深刻地认识估算的功能。

但是我认为以例4引入新课有些太唐突,对学生理解估算的含义和估算的过程没有做足铺垫。

所以我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先以猜价格的游戏导入,游戏时给出提示:转笔刀接近10元、书包接近30元。

同学都踊跃参与,各抒己见,经过同学们的努力,都能完整的说出接接近10和30的数。

至此我便抓住同学对“接近”的理解,渗透什么是大约,从而会说()大约()这样的句式,再通过练习会找各数的最接近的整十数。

接着再教学例4,帮助学生理解在买东西时不需要计算出精确的结果,只进行大约的计算,学生很快能找到三种物品的价格最接近的整十数分别是多少。

再结合之前学习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让估算的策略变得多样化,同样也可以用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算法,但是包含了加法的估算和减法的估算。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上我有些超之过急,有些学生不理解加减法的估算,仍有学生不进行估算,还是用精确计算的方法。

在练习部分,也出现同样的情况。

经过课后反思我认识到,在课上要充分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可以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集中集体的智慧,探索估算的方法,学会估算。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最新11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最新11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最新11篇)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组合数。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组合的过程。

(3)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感受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比较、自主合作探究等活动,讨论事物组合的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简单事物的组合规律。

难点:理解排列和组合的不同。

教法与学法:教法:谈话法。

学法:小组研讨法。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新(1)复习“排列”。

用数字卡片能摆出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学生汇报:能摆出两个不同的两位数,是12和21。

(2)引出“组合”。

讨论:如果说把这两张卡片上的数字相加,和会有几种?学生讨论汇报。

小结:因为是求两张卡片的数字的和,调换位置和都要是3,得数只有一种。

这种不爱位置影响的方式叫“组合”。

(板书:组合)二、自主合作,探索新知(1)三个数的组合:5、7、9出示教材例题2。

有3个数5、7、9,任意取其中两个求和,得数有几种?①同桌进行合作,一人摆卡,一人记录。

②汇报自己的方法和结果预设。

③评议方法。

看哪种方法。

(2)比较“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老师现在有一个疑问,摆数字卡片时用3个数字可以摆出6个两位数,求和时3个数却只能求出3和,这是怎么回事?小结:摆数与顺序有关,摆数交换位置,就变成另一个数了,求和与顺序无关,位置换一下求的和还是这两个数,只能算一次。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1)打乒乓球。

①想一想:每两个人打一场比赛,那么三个人至少要打几场呢?分别是谁与谁比的?②学生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

课件演示比赛方法。

小结:这个问题其实就是组合。

(2)搭配衣服。

翻开课本第99页,用连线的方式帮他们搭配衣服。

(课件演示)小结:我们只要做到有序搭配,就不会重复,不会遗漏。

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

(2)认识简单的几何图形,了解它们的特征。

(3)学习长度、面积的测量和单位转换。

(4)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2)采用游戏、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分享的良好学习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习热情。

(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

(3)培养学生诚实、勤奋、细致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加减法(1-4课时)1. 认识加法和减法2.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3. 加减法运算的计算法则第二单元:认识几何图形(5-6课时)1. 认识三角形、圆形、正方形2. 了解几何图形的特征和分类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第三单元:长度和距离(7-8课时)1. 认识长度单位(米、厘米)2. 学习测量物体的长度3. 掌握长度和距离的转换第四单元:面积的认识(9-10课时)1. 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2. 学习测量物体的面积3. 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单位转换第五单元:数学游戏(11-12课时)1. 设计数学游戏,巩固所学知识2.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3. 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加减法运算的计算法则、几何图形的特征、长度和距离的测量、面积的计算和单位转换。

2. 教学难点:加减法运算的计算法则、长度和距离的转换、面积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几何图形的特征和加减法运算的计算法则。

2. 运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3. 采用分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4. 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探索,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教学计划(优秀10篇)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教学计划(优秀10篇)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教学计划(优秀10篇)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

那么关于小学的数学教学计划应该怎么写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是可爱的小编给大家找到的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教学计划【优秀10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篇一一、指导思想: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

二、学生情况分析:我班共有56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多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又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由于有一部分学生刚分到这个班级,对于这些学生在各方面不是很了解,但是我觉得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

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表内除法(一),图形与变换,表内除法(二)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万以内的。

加法和减法,统计,找规律。

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一)数学思考方面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时、分、秒的教学活动,认识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1课时 整理和复习教案与教学反思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1课时  整理和复习教案与教学反思

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第4单元表内乘法(一)第11课时整理和复习【教学内容】:课本第66页【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1~6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熟悉口诀、熟记口诀。

2、通过研究口诀表的排列规律,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复习有关用口诀解决问题的内容巩固学生对乘法意义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通过整理1~6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熟悉口诀、熟记口诀。

2、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1~6的乘法口诀,并且还学习了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块对这部分知识进行一个整理和复习。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使学生的学习在一开始就有明确的任务。

二、整理复习单元相关的知识1、出示1~6的乘法口诀卡我们先来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老师出示卡片学生算出得数2、引导学生说出这些算式都用了哪些口诀?3、出示空白的乘法口诀表,老师把有关1的乘法口诀全部摆在第一列的位置。

[设计意图]进行口算练习,巩固1~6的乘法口算。

(1)组织小组进行汇报。

哪个小组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排列的结果?并说一说你们为什么要这样排列?[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乘法口诀表的排列规律,并体验这一规律。

在掌握规律的基础上记忆口诀,加深对1~6的乘法口诀的认识。

(2)引导观察乘法口诀表的排列规律。

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张乘法口诀表,看看他有怎样的排列规律?(3)引导学生从各个方向朗读乘法口诀表加深记忆。

[设计意图]从各个方向朗读乘法口诀表,加深对乘法口诀的认识,更加熟练地掌握乘法口诀的。

起到巩固强化的目的。

(4)引导学生从各个方向背诵乘法口诀表加深记忆。

4、复习用乘法解决问题(1)出示教材65页第2题,引导学生明确题目的意义思,说一说主题图的含义。

(2)让学生先独立进行解答。

(3)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解答方法和理由。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5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5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5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精选15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篇1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1、乘法的初步认识;2、表内乘法3、角的初步认识;4、表内乘法5、除法的初步认识;6、方向与位置;7、表内除法;8、统计与可能性;9、混合运算;10、总复习。

重点是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这是学习一位数乘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法、除法、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知道乘法、除法、有余数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地运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

2、能应用表内乘、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认识角、辨别方向、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形状的活动中,逐步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方位感。

4、能运用有关方位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5、能运用四则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6、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相互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验策略的多样性。

7、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作用。

三、班级情况分析我教两个班,一年来学生基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小朋友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但还有一小部分的学生还没养成这样的习惯,经常上课开小差,作业不认真完成。

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

因此对二年级学生,我们应该更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让学生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进一步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知识的有用性,从而更加喜爱数学这门学科。

四、教学措施1、必须按时备课,熟悉课本,吃透教材,对不懂的地方及时向老教师请教;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必须清楚,能脱口而出。

2、要求孩子上课必须认真听讲,向课堂要质量,根据孩子不同的接受能力进行不同的教学,对个别慢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使每位学生都紧跟着。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教学计划(精选3篇)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教学计划(精选3篇)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教学计划(精选3篇)教学计划:二年级上册数学一、指导思想1.以学生的经验和生活为基础,提供具体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内容,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关联。

3.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使研究成为愉悦体验。

4.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创造良好的研究氛围。

5.根据教学要求,推动学生发展,改善评价方法。

二、班级分析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数学研究,基本知识技能有了较大提升,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有所提高,合作互助意识更加明显。

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研究兴趣和方法的培养,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包含以下内容:长度单位、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观察物体、认识时间、数学广角——搭配、总复。

2.单元分析长度单位: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研究计量长度知识。

重点是让学生建立长度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及其进率。

难点在于让学生认识线段和了解其特征。

关键在于呈现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让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并通过实践活动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初步认识线段、研究量和画线段的方法。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两位数的加减和笔算方法。

加强估算思路的研究,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惯。

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

关键在于让学生从生活情境中明确解决问题的计算问题,增加研究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研究新知识,并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

3.角的初步认识:本单元旨在让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中的角和直角,掌握角的各部分名称,并能用三角板判断和画直角。

通过多种动手操作活动,加强学生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4.表内乘法(一):本单元旨在让学生初步研究乘法,并掌握2-6的乘法口诀。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通用18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通用18篇)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通用18篇)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篇1一、教学目的要求:1、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画直角。

2、通过看一看,比一比、画一画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实践能力。

3、使学生知道直角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教育学生学会寻找生活中的数学。

二、教材分析: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手帕、练习本、黑板上的角,说明这些角是直角。

再借助三角板来说明什么角是直角。

然后让学生通过折纸作直角,加深对直角的认识。

最后让学生学会用三角板画角。

三、教学方法:练习法、实践法、引导法四、教学过程:(一)预习:看书21-22页。

(二)引入:1、投影出示画有角的图片,这些图形叫什么?请指出这些角的顶点与边。

2、说一说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有哪些角的形状与复习题中第一个图的形状相同?(去掉投影图中的锐角与钝角,保留直角)象这样的角叫直角。

(板书课题)(三)讲授:(1)观察物体表面的直角。

请同学们拿出教科书、练习本,他们的封面各有几个角?看看这些角的形状是不是相同?观察桌面上的四个角,他们的形状是不是也相同?把教科书封面上的一个角与课桌面上的角比一比,大小相等吗?这些角都叫什么角?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有直角?(2)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三角板,找一找三角板中的哪一个角是直角。

用三角板中的直角,可以检验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做“做一做”的第一题。

(3)学画直角教师边示范边讲解:从一点起用三角板画一条边,将三角板中直角的顶点与这条边的端点合在一起,使三角板的一条边与这条边合在一起,再从顶点起沿三角板的另一边画出角的另一边,就画出了一个直角。

要画上直角符号。

全册教案(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全册教案(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全册教案(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目标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结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内容,本册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加减法,表内乘法,角的初步认识,长度单位,1000以内数的认识,人民币,时间,数据收集整理等基本数学知识。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观察、比较、分类、推理等数学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根据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编排,本册教学内容共分为九个单元,具体教学内容如下:第一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数的大小比较、数的组成和读写方法。

第二单元:100以内加减法(一)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一)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表内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第四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角的概念,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并能进行简单分类。

第五单元:长度单位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学会使用刻度尺进行测量。

第六单元: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1000以内数的顺序、数的大小比较、数的组成和读写方法。

第七单元:100以内加减法(二)教学重点:使学生熟练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第八单元:表内乘法(二)教学重点:使学生熟练掌握表内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第九单元:数据收集整理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数据收集整理的方法,能根据数据回答简单问题。

三、教学方法根据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本册教案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11课时 整理和复习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11课时  整理和复习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11课时整理和复习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巩固和掌握表内乘法(一)的相关内容,提高计算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复习表内乘法(一)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2. 复习乘法口诀的掌握及应用。

3. 复习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巩固表内乘法(一)的计算方法,熟练运用乘法口诀。

2.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与本单元相关的图片,如乘法口诀表、表内乘法题目等,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复习表内乘法(一)的计算方法及应用(1)让学生自主计算一些表内乘法题目,教师巡视指导,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针对学生计算中的错误,进行讲解和纠正,帮助学生巩固计算方法。

3. 复习乘法口诀的掌握及应用(1)让学生齐声背诵乘法口诀,检查学生对乘法口诀的掌握情况。

(2)设计一些游戏活动,如“对口诀”、“找朋友”等,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乘法口诀,提高口诀的熟练程度。

4. 复习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1)出示一些与本单元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教师巡视指导。

(2)针对学生解决问题中的困难,进行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5. 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进行补充和强调。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家长签字,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指导。

2. 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课后要及时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案例(11)教案(20210719145918)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案例(11)教案(20210719145918)

教课计划事例( 11)一、学情剖析:二、教材剖析:本册教材包含以下几个部分:1、数与代数数的认识——认识百分数;数的运算--- 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淆运算、解决问题的策略;式与方程——方程;比和比率——认识比。

2、空间与图形——长方体与正方体。

3、统计与概率——可能性。

4、实践与综合应用——表面积的变化;大树有多高;算出他们的普及率。

三、教课目的:1.让学生学会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同时会列方程解决相应的实质问题,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累积经验,发展抽象能力和符号感。

2.经过学生的操作、察看,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和睁开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体积、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进率,进一步累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联系生活实质解决问题,增强空间观点,发展数学思虑。

3.让学生领会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运用简单的分数乘除法解决实质问题,学会分数连乘连除认识倒数,以及分数连除和乘除混淆运算,领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觉数学知识和方法的运用价值,提升学好数学的信心。

4.使学生在现实中理解比的意义及比的各部分名称,学会求比值及比的基天性质和化简比,能解决相关比的实质问题(按比率分派)。

进一步领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育察看、比较、抽象、归纳以及合情推理的能力。

5.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淆运算(包含简易计算)并能解决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质问题,领会数学知识和方法在解决实质问题中的价值,获取成功体验,提升学习数学学习兴趣和信心。

6.初步学会用替代(置换)、假定的策略解决实质问题,确立解题思路,并有效地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剖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7.初步掌握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依据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进一步领会数学之间的内在联系,不停发展和增强数感。

8.在情境中领会百分数的意义,学会百分数与小数、分数的相互改写,并运用百分数的知识实质问题。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11 整理和复习教案与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11 整理和复习教案与反思

整理和复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江南学校李友峰一、口算。

7×9= 5×8= 2×7= 3×6=4×6= 8×3= 5×4= 6×9=9×5= 1×8= 7×4= 4×1=二、在圆圈里填上“>”“<”或“=”。

2××××3××三、找朋友。

7×4-7 7×2+7 8×76×8-8 6×6-6 9×49×3+9 4×8+8 7×36×4+6 8×6+8 6×58×8-8 9×5-9 8×5四、可乘4人可乘8人(1)9条小船可乘多少人?(2)5条大船和1条小船一共可乘坐多少人?答案提示一、63 40 14 18 24 24 20 54 45 8 28 4二、< < < < > = = < =三、7×4-7 7×2+7 8×76×8-8 6×6-6 9×49×3+9 4×8+8 7×36×4+6 8×6+8 6×58×8-8 9×5-9 8×5四、(1)9×4=36(人)口答:9条小船可乘36人。

(2)5×8+4=44(条)口答:可以乘44人。

【素材积累】司马迁写《史记》汉朝司马迁继承父业,立志著述史书。

他游历各地,阅读了大量书籍。

不料正摘他着手编写《史记》时,遭到了李陵之祸的株连。

但他矢志不渝,忍辱负重,身受腐刑,幽而发愤,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写成了鸿篇巨著——《史记》。

人教版二年级--教案数学的的上册的的的的知识总结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二年级--教案数学的的上册的的的的知识总结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概括一、100之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要点难点:1、不进位加法;2、进位加法;3、不退位减法;4、退位减法;5、“多几”、“少几”的应用;6、连加、连减;7、加减混淆;8、加减法的估量;知识点: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①同样数位对齐(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②从个位加起。

③假如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千万不要忘了写进位1)2,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①同样数位对齐(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②从个位减起。

③假如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作10再减,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千万不要忘了写退位点)3、估量:把一个靠近整十整百的数看作整十整百来计算。

(注意≈)方法:个位小于5(1,2,3,4)的往下估,个位等于或大于5(6,7,8,9)的往上估,当作最为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数。

如:49+42≈9028+45+24≈100(画横线,横线下边写估出来的数,注意中间的符号是加仍是减)注:当问题里出现“大概”两个字时,就需要估量。

4、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用“比”字两边的较大数减去较小数。

(理解“比某数多几或少几”的实质问题.搞清楚是与哪个数目进行比较,然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再用算式记录下来。

)5、多几、少几已知的问题。

比谁少几,就用谁减去几;未知数比谁多几,就用谁加上几。

(搞清楚求的是大数仍是小数或许是相差数)例题1.口算51-30=60-35=59-28=10+13=12+10=42+24=10+55=25+66=89+10=66+16=99-85=80-40=65-41=71+11=68+26=61-53=53-48=17+35=83-40=61-57=74-52=35+46=18+12=86-51=22+60=2、列式计算:(易错题型)比29多17的数是多少?比78少26的数是多少?3,用竖式计算(有很多孩子不写竖式,直接写得数,考试的时候这类状况是直接扣分的)45+25+40=83-50-24=50-14-18=70-33+27=96-70+26=94-60+14=4、解决问题(1)二年级一班参加课外美术小组的有43人,参加音乐小组的人数比美术小组的人少17,参加音乐小组的有多少人?(2)二年级国旗队本来有48人,毕业了19人,新加入23人,此刻有多少人?(3)树上此刻有72个苹果,摘了18个,本来有多少个苹果?(4)马路的左右两边各有26棵,又新种了14棵树,此刻马路上有多少棵树?(5)车上本来有38人,到站以后下车19人,上车23人,此刻车上有多少人?(必考)二、米和厘米角和直角知识点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祝您天天进步!
来一起学习数学知识吧
教学计划(14)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班级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又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由于这是我刚刚接手的班级,对于学生在各方面不是很了解,但是我觉得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

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赢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四、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
=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3、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4、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5、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

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

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

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相信自己,就能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教师不光要传授知识,还要告诉学生学会生活。

数学思维
可以让他们更理性地看待人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