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再论

合集下载

谈谈诗经《关雎》优秀5篇

谈谈诗经《关雎》优秀5篇

谈谈诗经《关雎》优秀5篇赏析篇一《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周代诗歌三百零五首,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风”包括十五国风,大多是民间歌谣。

这首诗选自“国风”之“周南”,是男子追求女子的情歌,写一位男子对一位姑娘的思慕,以及他追求美满婚姻的愿望。

“关雎”是《诗经》第一篇,取诗中第一句的一、三两个字合成篇名。

作品可分为三章,前四句为一章,五至十二句为一章,十三至二十句为一章。

第一章:开篇以雎鸠和鸣起兴,喻男一女相悦,是完美的一对。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春天的小河,绿草茵茵,成双成对的雎鸠在水中嬉戏鸣唱,一位美丽的姑娘在河边采摘荇菜,她撩一拨起了少年男子的无限情思。

这一章的妙处就在于运用舒缓、平和、形象的语言,以轻快甜美的笔调,描述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爱情场景,打开了爱情故事的开端;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兴起,渲染了和谐悠扬的气氛,并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领全篇,形成了全篇的基调。

第二章:写男子思念女子之情。

“参差荇菜”是承“关关雎鸠”而来,也是以小洲上生长荇菜即景生情。

姑娘的“窈窕”搅乱了小伙子平静的心,使小伙子决意要追求她,可是那姑娘的态度又不确定,这弄得小伙子日思夜想,牵肠挂肚,难以成眠。

体现在诗中即“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表述的是小伙子艰难执着的追求过程,深切的相思之情。

这是爱情故事的发展。

第三章:写男子求得女子之后的亲爱欢乐情景。

“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承接“寤寐求之”,是“寤寐求之”的理想结果,描述的是追求既得之后的'情景。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和“窈窕淑女,钟古乐之” 中的“友”和“乐”,用字颇有分寸,各有轻重,深浅不同,既写出了小伙子心中的快兴满意,又不涉于侈一靡一,正所谓“乐而不淫”。

这一章是全篇精髓之所在。

写出了生动逼真的欢一愉快乐的形象。

纵观全篇,作品写的是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的过程,写求之而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诗经周南关雎》主旨新论

《诗经周南关雎》主旨新论

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关雎》,它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三百篇的总纲,是艺术性和思 想性的完美结合。它居于《诗经》之首,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基本内容
首先,《关雎》的内容具有开创性。它以一曲恋歌,讴歌了人类最早的思慕 之情、爱慕之情。诗中的男女主人公正在河边幽会,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那 种撕心裂肺的痛苦,深深打动了我们。在《关雎》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对爱情执 着追求的青年,他用自己的真情实感,诠释了什么是爱情的真谛。这种对爱情的 执着追求,无疑是对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的展现。
基本内容
最后,《关雎》在《诗经》中的地位也是举足轻重的。《诗经》是我国最早 的诗歌总集,共311篇,《关雎》作为开篇之作,其地位之重要不言而喻。《关 雎》也是整个《诗经》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所反映的是周代早期的社 会风俗和人文风情,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基本内容
综上所述,《关雎》之所以能位于《诗经》之首,是因为它具有开创性、艺 术成就极高、深刻的思想性以及在《诗经》中的重要地位等多方面的原因。它是 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珍视的文化遗产。
基本内容
再次,《关雎》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关雎》中男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真爱的追求。这种追求不仅仅是对个人情感的表达, 更是对人类普遍情感的一种反映。《关雎》所传达的这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 真爱的追求,是《诗经》中最为核心的思想之一,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所崇尚的美 德之一。
基本内容
这是一篇的关键,最能体现全诗精神。姚际恒《诗经通论》评云:“前后四 章,章四句,辞义悉协。今夹此四句于‘寤寐求之’之下,‘友之’、‘乐之’ 二章之上,承上递下,通篇精神全在此处。盖必著此四句,方使下‘友’、‘乐’ 二义快足满意。若无此,则上之云‘求’,下之云‘友’、‘乐’,气势弱而不 振矣。此古人文章争扼要法,其调亦迫促,与前后平缓之音别。”

关雎 赏析

关雎 赏析

关雎赏析
《关雎》是中国古代楚辞中的一篇爱情诗,作者屈原。

这首诗以其深情厚意、音韵优美的表达方式和富有感染力的情感描写而备受推崇。

下面将对《关雎》进行深入赏析。

《关雎》通过细腻而含蓄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内心深处对逝去爱情的思念之情。

诗开篇便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这样的动听起笛的描写,营造出充满悲伤和怀旧的氛围。

鸣雁、飞鸿等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女子与爱人的分离和无法相聚的痛苦境遇,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深入体会到作者内心深处的思念之情。

诗歌运用了丰富多样的比喻手法和修辞手法,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例如,“关关雎鸠”一语中包含了情侣的哀鸣声和离别之苦,而“飞鸿”、“鸣雁”则暗示了爱人的远离和无法相聚的遭遇。

通过这些比喻,诗歌更加生动、富有想象力,让读者能够在情感和意境上得到更深层次的体验。

《关雎》还表现出了楚辞独特的音乐性和韵律之美。

楚辞以其注重诗歌与音乐结合的特点而著名。

在《关雎》中,作者运用了平仄对偶、押韵等手法,使整篇诗歌的音韵和谐、流畅优美。

诗句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流转,读来如同一首悠扬动听的音乐,引人入胜,增强了作品的艺术魅力。

屈原的《关雎》是一篇具有深情厚意、音韵优美的爱情诗歌。

通过精心构思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内心对逝去爱情的怀念和思念。

同时,通过比喻和修辞的巧妙运用,给作品赋予了更为丰富的意象和情感。

而楚辞独特的音乐性和韵律之美,则使诗歌更具艺术感染力。

《关雎》以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不可忽视的经典之作,引领着读者进入一个充满情感和美好的艺术境界。

浅析古曲《关雎》韵味及情感处理

浅析古曲《关雎》韵味及情感处理

浅析古曲《关雎》韵味及情感处理古曲《关雎》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珍品之一,它以平淡的语言表现出深厚的情感和韵味。

本文将浅析《关雎》的韵味及情感处理。

《关雎》是一首典型的“风”乐,它以“斯干之雨,采薇始零”为开头,引出了一场雨后花果飘香的景象。

首句节奏明快,如雨点敲击,为整首曲子带来了活泼的氛围。

接着,“关关枝枝,在河之洲”短语的反复,使得曲调显得更加平稳,如同河流的流淌。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歌词描述了一个爱情的故事:男女分别,思念不已,“关关”重叠、心声呼唤,表达了人们对于亲友、恋人的深情牵挂。

这些描述在语言上显得非常简洁,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它融合了音乐的声音和情感的丰富,使得听者可以更加直观地体会到其中的含义与情感。

《关雎》的音乐旋律简约明快,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它的曲调短小、琅琅上口,虽然没有复杂的旋律,但整个曲子中的音符组合,却使得人们感受到了曲中的韵味。

比如,曲中反复的“关关枝枝,在河之洲”,简单的句子却非常富于视觉和听觉的线索,从曲子中很容易可以想象出青翠的枝叶、清澈的河水。

情感处理方面,《关雎》显示出了作者深刻的观察力和高超的情感处理能力。

曲子中描述的爱情故事,表达了人们在生活中最真实、最渴望、最未能完全满足的情感。

情感处理中,作者把对亲友、恋人的依依不舍、怀念痛苦地表现出来。

这一表现在音乐上得到了体现,因此,人们在听曲时,不仅听到了美妙的音符,也感受到了人性的柔情。

最后,我们可以看出,《关雎》这首古曲不仅是音乐的艺术品,也是情感的处理、历史的记载以及文化智慧的集合。

在人们的艺术观和文化精神方面,可以体现出我们中国人对于家国情怀的关注,对于人间悲欢离合的关注,总之注重感情,所以《关雎》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一颗珍珠,流传千古。

浅析古曲《关雎》韵味及情感处理

浅析古曲《关雎》韵味及情感处理

浅析古曲《关雎》韵味及情感处理古曲《关雎》是中国古代文化瑰宝中的一支珍品,其韵味深远,情感深沉,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典范之一。

在古代文学中,此曲以其独特的音乐形式和深情的情感展现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本文将从韵味和情感的角度来简要分析古曲《关雎》的内涵。

首先来谈谈古曲《关雎》的韵味。

古曲《关雎》的曲调优美,旋律清晰流畅,起伏跌宕,极富变化。

曲中运用了很多传统民族乐器,如琵琶、筝、笛子等,这些乐器的声音悠扬深沉,使得整个曲子显得更加传神。

古曲《关雎》的音乐结构富有变化,曲调起伏跌宕,旋律丰富多彩,这样的韵味展现出了中国古代音乐的独特魅力,深深打动了人们的心灵。

古曲《关雎》在情感处理方面也有着独特的魅力。

《关雎》是一首表达对故土思念的曲子,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怀念之情。

曲中描述了关雎鸟不再鸣叫,芳草不再青翠,使得人们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整个曲子旋律悠扬,音韵清丽,极富抒情色彩,使得这种思乡之情通过音乐得到了最完美的表达。

古曲《关雎》还表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家乡的深沉眷恋之情,使得人们不仅能够感受到这种思乡之情,也能够体会到古代人们对家乡的深切眷恋。

《关雎》是一首富有古代韵味和情感的古曲,通过其优美的音乐旋律和深情的情感处理表示了古代人们对家乡的深深怀念之情,展现出了中国古代音乐的独特魅力和深刻内涵。

古曲《关雎》是中国古典音乐中的经典之作,她的独特魅力在于她表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怀念之情。

这种对故土的眷恋和对家乡的思念通过音乐得到了最完美的表达,使得这首曲子成为中国音乐中的珍贵文化遗产。

古曲《关雎》的韵味和情感处理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她凭借其优美的音乐旋律和深情的情感处理表达了古代人们对故土的深切眷恋之情。

在今天的中国,古曲《关雎》依然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古典音乐作品,她的传承与发展使得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得以被更多人所了解,她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浅析《关雎》释义的不同

浅析《关雎》释义的不同

浅析《关雎》释义的不同
《关雎》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名篇之一,清楚地反映了那个时代地
域文化中流传的关关雎鸠、关关河底、道理浅浅的爱情故事。

这首诗
所表达的含义有很多种,一般都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
一、从审美层面来看,《关雎》可以理解为一首美好的爱情诗篇,描
写了男女之间的爱恋状态。

诗中雎鸠和河底的描写寓意着男女的深情
厚谊,河中的“二人同心”也是爱情的极致表达。

二、从历史意义上看,《关雎》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社会正义的一种不满。

在这首诗中,声讨了当时社会特殊的家庭关系:一位不肖之子与
另一位行为堂堂的贵族子弟媾和,使得原本净土变成淫乱,从而挑衅
了当时的社会道德准则。

三、从哲学意义上看,《关雎》把关关雎鸠和关关河底比拟成“道理”,让人们从爱情中学习道理,理解人间情义的博大精深。

诗中的形象很
宏大,可以拓展到宇宙的源远流长,考虑到自然道理的角度。

四、从通用性方面来看,《关雎》不仅体现了当时社会道德准则的批判,还可以为现代人提供一种思考方式和价值体系,使人们从不同的
层面认识内心深处的爱情、社会义务、道德价值等内容,也可以使人
们从现实中认识更深层次的东西,进而建立起一种关乎生活品质的思
想价值观。

《诗经·关雎》历代解读的分析

《诗经·关雎》历代解读的分析

《诗经·关雎》历代解读的分析《诗经·关雎》历代解读的分析《关雎》作为《诗经》的首篇历来是研究《诗经》学者关注最多的,但各个阶段对它的解读都有所不同,即使同一阶段也存在差异。

《诗经》在先秦时期被称作《诗》或《诗三百》。

汉武帝时期,随着儒术独尊而被尊称为《诗经》。

《关雎》因其作为《诗经》的首篇,历来备受关注。

从它产生的西周时期到现在,对它真正内涵的解读传承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由于传统“诗学”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和社会背景的现实性,使得历代“诗学”对《关雎》的解读有着多种不同的版本。

《关雎》在历代的解读究竟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本文以对各个重要历史阶段的代表性解读来进行梳理探析。

关雎诗人:诗经朝代:先秦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一春秋战国时期及其以前《诗经》的“礼乐”功用最早对诗歌下断语的是《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

它从“诗”的作用方面着手,显然带有十足的功利性。

西周时期,《诗经》是“礼乐”治国的宗法制度的外部体现,主要用于诸侯贵族的祭祀、宴飨、朝聘、庆典等各种重要场合。

按照当时礼法规定,具体场合演奏相应的音乐,《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记载的“季札观乐”就是诸侯朝聘时弦《诗》、歌《诗》的场景。

据《仪礼》记载,《清庙》用于周王朝的宫廷宗庙祭祀,《关雎》用于乡饮酒礼、乡射礼和燕礼。

西周至春秋战国之际,《诗经》是几经礼化整合传承礼义的载体。

孔子不但以《诗经》作为教科书来教授弟子,而且从多方面评价《诗经》。

《论语・阳货》篇从《诗经》的功用角度,以“兴”、“观”、“群”、“怨”说明“事君”、“事父”四种方式,《泰伯》篇则以“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把《诗经》推崇到至上的地位。

《礼记・仲尼燕居》所载孔子对其论断与《论语》文异而义同。

《诗经关雎》的多角度赏析[Word文档]

《诗经关雎》的多角度赏析[Word文档]

《诗经关雎》的多角度赏析[Word文档] 《诗经.关雎》的多角度赏析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最新最全的学术论文期刊文献年终总结年终报告工作总结个人总结述职报告实习报告单位总结演讲稿《诗经.关雎》的多角度赏析《关雎》是中国最古老的典籍《诗经》的首篇,其悠久的历史、特殊的位置、丰富的思想内涵及富有表现力的艺术形式等,历来为人称道,被人评说。

关雎诗人:诗经朝代:先秦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一、从美的本质的角度人都有爱的本能欲望,选择和确定爱的对象,并把自己爱的感情全部倾注到对象中去,这时就产生了爱情。

爱,就是精神之美。

而美,就在自然的人化或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过程中产生。

《关雎》开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为我们展开了一个春暖花开、百鸟争鸣的美好风光。

这个“自然”,已不是天然的“自然”,而处处都打上了人文的印记,是“人化了的自然”。

正是这种人化了的自然,才显得是那样优美,是那样充满情感,充满寓意,才让人产生无限丰富的美好联想。

而诗中的那个男子,也正是面对这一切,才意识到自己爱情的到来。

同时,诗歌在美好的环境下点染出了人物即“君子”和“淑女”。

而这两个人物,既是自然景物的一部分,也从自然景物中超然脱开。

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诗中“君子”的求偶,已不是低级的动物性媾合。

“君子”把自己爱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到“淑女”身上,也只有“淑女”才能真正配得上“君子”,才能真正体现“君子”的生命价值。

爱是精神之美,爱是自由的结合,但爱又是社会道德的体现。

在《关雎》中,“君子”对“淑女”的热恋,把自由的情感合乎道德理性地投射出来,“淑女”成为他作为文明的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体现着自然与社会人伦的完美和谐。

透过《关雎》,人们不仅可以从自然美中直观自身,也从人情美、人伦美中完成细腻而深刻的审美感受过程。

《诗经.关雎》的多角度赏析

《诗经.关雎》的多角度赏析

《诗经.关雎》的多角度赏析《诗经.关雎》的多角度赏析《关雎》是中国最古老的典籍《诗经》的首篇,其悠久的历史、特殊的位置、丰富的思想内涵及富有表现力的艺术形式等,历来为人称道,被人评说。

关雎诗人:诗经朝代:先秦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一、从美的本质的角度人都有爱的本能欲望,选择和确定爱的对象,并把自己爱的感情全部倾注到对象中去,这时就产生了爱情。

爱,就是精神之美。

而美,就在自然的人化或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过程中产生。

《关雎》开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为我们展开了一个春暖花开、百鸟争鸣的美好风光。

这个“自然”,已不是天然的“自然”,而处处都打上了人文的印记,是“人化了的自然”。

正是这种人化了的自然,才显得是那样优美,是那样充满情感,充满寓意,才让人产生无限丰富的美好联想。

而诗中的那个男子,也正是面对这一切,才意识到自己爱情的到来。

同时,诗歌在美好的环境下点染出了人物即“君子”和“淑女”。

而这两个人物,既是自然景物的一部分,也从自然景物中超然脱开。

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诗中“君子”的求偶,已不是低级的动物性媾合。

“君子”把自己爱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到“淑女”身上,也只有“淑女”才能真正配得上“君子”,才能真正体现“君子”的生命价值。

爱是精神之美,爱是自由的结合,但爱又是社会道德的体现。

在《关雎》中,“君子”对“淑女”的热恋,把自由的情感合乎道德理性地投射出来,“淑女”成为他作为文明的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体现着自然与社会人伦的完美和谐。

透过《关雎》,人们不仅可以从自然美中直观自身,也从人情美、人伦美中完成细腻而深刻的审美感受过程。

也许正因为此,《关雎》才成为一曲千古永新的永恒恋歌。

二、从审美心理的角度在审美活动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情趣,有人欣赏“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荷花,有人偏爱在瑟瑟秋风中绽放的菊花,还有人则喜欢与冬季为伴的白梅。

《关雎》古诗词鉴赏

《关雎》古诗词鉴赏

《关雎》古诗词鉴赏《关雎》古诗词鉴赏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雎》古诗词鉴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雎》【原文】关关雎鸠①,在河之洲②。

窈窕淑女③,君子好逑④。

参差荇菜⑤,左右流之⑥。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⑦。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⑧。

悠哉悠哉⑨,辗转反侧⑩。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⑾。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⑿。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①关关:水鸟鸣叫的声音。

雎(ju)鸠:一种水鸟。

②洲:水中的陆地。

③窈窕(yaotiao):内心,外貌美好的样子。

淑:好,善。

④君子:这里指女子对男子的尊称。

逑(qiu):配偶。

⑤参差(cenci):长短不齐的样子。

荇(xing)菜:一种多年生的水草,叶子可以食用。

⑥流:用作“求”,意思是求取,择取。

⑦寤(wu):睡醒。

寐(mei):睡着。

⑧思:语气助词,没有实义。

服:思念。

⑨悠:忧思的样子。

⑩辗转:转动。

反侧:翻来覆去。

琴瑟:琴和瑟都是古时的弦乐器。

⑾友:友好交往,亲近。

⑿毛:拔取。

【译文】关关鸣叫的水鸟,栖居在河中沙洲。

善良美丽的姑娘,好男儿的好配偶。

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采。

善良美丽的姑娘,醒来做梦都想她。

思念追求不可得,醒来做梦长相思。

悠悠思念情意切,翻来覆去难入眠。

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采。

善良美丽的姑娘,弹琴鼓瑟亲近她。

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取。

善良美丽的姑娘,敲钟击鼓取悦她。

作品讲解诗文欣赏说《诗经·关雎》作者:吴小如近年赏析之风颇为流行,但我认为这类文章并不好作。

尤其是讲《诗三百篇》中的作品,首先须通训诂,其次还要明诗旨。

因为风、雅、颂距今已远,其可赏析处往往即在字、词的训诂之中。

加以旧时奉三百篇为经典,古人说诗每多附会;不明诗旨便如皓天白日为云霾笼罩,必须拨云见日,始能领会诗情。

这里姑以《关雎》为例而申说之,惟不免贻人以老生常谈之讥耳。

关雎的综合研究

关雎的综合研究

《关雎》的研究综述——论《关雎》的双重解读前言《关雎》是国风的第一首诗,亦是《诗经》的首篇,因而历来被学者们所重视,但对《关雎》的理解,各个时期却不尽相同,因而《关雎》又成为论及较多,争议甚大而聚讼纷纭的焦点。

主体《关雎》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诗旨的几种争议:1“后妃之德”说认为《关雎》是歌咏周文王后妃太姒的美好德行的。

《毛诗序》:“《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是以《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是《关雎》之义也.” 孔颖达《毛诗主义》:“《关睢》之篇,说后妃心之所系,乐得此贤善之女,以配己之君子;心之所忧,忧在进举贤女,不自淫恣其色;又哀伤处窈窕幽闲之女未得升进,思得贤才之人与之共事君子。

劳神苦思,而无伤善害道之心,此是《关睢》诗篇之义也。

……此诗之作,主美后妃进贤。

思贤才,谓思贤才之善女。

朱熹《诗集传》:“淑,善也;女者,未嫁之称,盖指王之妃太姒为处子时而言也。

君子则指文王也。

……周之文生有圣德,又得圣女姒氏以为之配。

宫中之人,于其始至,见其有幽闲贞静之德,故作此诗。

”亦主此说。

“后妃之德”说在汉代直至宋代一直有重要影响,明清以来渐不被后人接受,更不为现代学者所采用。

2“讽君刺时”说认为《关雎》为政治讽刺诗。

司马迁《史记儒林外传》曰:“嗟夫!夫周室衰而《关雎》作。

” 《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周道缺,诗人本之衽席,《关睢》作。

”《汉书杜钦传》刘向《烈女传》:“周之康王夫人晏出朝,《关雎》起兴,私得淑女以配君子”。

扬雄《法言至孝篇》:“周康王之时,颂声作乎下,《关雎》作乎上,习治也,故习治,则伤始乱也”。

主此说的为司马迁和三家诗,其与后妃之德说的本质伤相关甚微,只不过其更加突出《关雎》的讽谏作用而已。

3“夫妇婚配”说认为《关雎》并非特指后妃,而是“周邑”之人“自求良配,咏贺“初婚”,“写其哀乐之情”之作。

关雎的赏析与论述

关雎的赏析与论述

关雎的赏析与论述《关雎》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

它是赞美男女纯洁、真挚感情的佳作,也是一首优美的爱情叙事诗。

这首诗通过对关雎鸟生活的描写,热情地赞颂了一对青年男女真挚纯洁的爱情。

本人就《关雎》谈谈自己的赏析与论述。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关关雎鸠,这首诗写得很直白,也很婉约。

写出了作者心里想说的话,有点小清新。

“关关”的雎鸠,是出双入对的样子,而“在河之洲”的河洲,也给人以亲切、温馨之感。

另外还有一个小场景,是关关鸟的叫声,那声音非常清脆动听。

先来看下原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好吧,又是三个好词语,什么好逑啊,求之不得啊,寤寐思服啊,这几个好词可以看出作者把那份感情用文字表现出来了,然后你会发现你没学过他们的句式啊,虽然他们几个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的典型例子,但是并不代表每个名词都可以这样活用为动词,那么我就要问了,为啥名词就可以这样活用呢?下面就请大家慢慢看着理解吧。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写出关关鸟飞起的姿态,显得轻快灵巧。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句话是写得这份美好感情,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了,窈窕淑女,形容美丽的姑娘,如今她在哪里呢?而且你还能注意到作者描写的场景是一个“河”字吗?“在河之洲”啊,他也太会找地方了吧!君子好逑,就是称赞美丽的姑娘,现在美丽的姑娘来了,自然会有追求者,你看看,多么简单。

雎鸠不仅和鸣悦耳,也会弹琴瑟,小伙伴们想学吗?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是两种动物啊,还有“流”这个动词呢。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这一句话是描写作者在采摘荇菜时所产生的想象,还有他对窈窕淑女的美好期待,所谓窈窕淑女,长什么样呢?(这里特别强调了琴瑟友之,这句话是重点,尤其是美好的东西)。

关雎读后小结

关雎读后小结

关雎读后小结《关雎》是《诗经》中的一篇,记载了古代中国的处境以及评论了社会道德。

诗中以男女之别,描写了陶渊明对当时社会风尚和道德沦丧的痛心疾首之情。

通过这首诗,我深切感受到了古代中国社会的剪影,也对当代伦理道德有所思考。

诗中通过描写风雨交加的场景,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感叹之情。

正如诗中写道:“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由此可见,诗人历经风雨,深感社会风气将好女子逐渐败坏,并将这种现象比作河洲的黑暗。

通过这样的打比方,诗人进一步暗示舆论责备的深远影响。

古人有云:“有人处,舆论存”,这句话极为贴切地点明了一个道理:一个社会如果风气败坏,道德沦丧,不能由着他去,要及时加以责备。

这就让我想起了现代社会,网络如此发达,舆论效应空前之大,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引导舆论,遏制恶意传播呢?诗中男女之别的描绘也充分彰显了古代中国的家庭伦理。

诗中提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女子无行,儿无四邻:”由此可见,女子如果不勤快工作,就不能合理地分配五谷的收成。

更何况,孩子将来还会面对没有邻居可依靠的困境。

这时,诗中提到了男性的责任:“将军既理,士民具备。

”这说明了男人的责任,他们应该在家庭中起到关键的作用,才能确保家庭幸福。

这印证了中国传统思想中男女有别的观念。

当代社会中,男女平等的观念盛行,但同时也应该重视家庭的伦理关系,男人和女人在家庭中应该各有分工,共同承担家庭责任。

通过阅读《关雎》,我不禁反思当代社会的伦理道德问题。

现在社会上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于道德规范无视,道德标准降低,这给社会带来很大的不安和混乱。

而在这种风气之下,如何扭转道德沦丧的局面,引导人们回归正途,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从陶渊明的《关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诗是他以关雎的形象寄托了对当时乱世风气和伦理道德的批判之情。

作为一名现代人,我也感同身受地期望社会风气能变得更加正义、纯洁。

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实现和谐稳定的发展。

而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我们每个人积极参与,不断完善自我道德观念,共同努力。

浅析古曲《关雎》韵味及情感处理

浅析古曲《关雎》韵味及情感处理

浅析古曲《关雎》韵味及情感处理
《关雎》是我国古代诗歌里的传世名篇,是《诗经》中一章,据传为周昭王时期宫廷中的美人关雎所唱。

通过对该古曲的韵味及情感处理进行浅析,可以更好地领悟古代诗歌艺术的博大精深。

首先,从韵味方面来说,关雎古曲的音乐旋律优美动听,韵律华丽,其优美的旋律形成了一种抒情的节奏,用简单、优美的旋律让人感受到了深深的情感内涵。

关雎以周代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不但宣扬了爱情,而且借此道出了自身的愤慨和不满。

词句具有大自然的豪迈与宏伟,也富有宫廷乐曲的柔和细腻。

其次,从情感处理方面来说,关雎古曲能够经久不衰,正是因为它优异的情感处理的功力。

关雎唱的内容是情感丰富的,诉说了一个少女的恋爱故事,以及一些深层的意蕴,也包括对周王朝中的内外朝政的谴责。

她借助了自己深刻的感情和智慧,用诗歌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通过对这些情感的深刻描绘和处理,使得古曲不仅仅是一个抒情的代表,还是一个传递鲜明时代色彩的文化载体。

总之,《关雎》作为我国古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具有深刻的韵味和优异的情感处理能力。

通过解析古曲的奥妙,不仅可以更好地领悟古代诗歌文化的精髓,还能从中汲取不竭的艺术营养,这对今天的文化传承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诗经·关雎》的多角度审美赏析

《诗经·关雎》的多角度审美赏析

《诗经·关雎》的多角度审美赏析《诗经关雎》作为中国古代文学著作的代表作之一,其表达的主题和审美观念一直是学者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它不仅代表了中国诗歌的精神,也是一首立体丰富的审美之作,乃至本质上的审美抒情体裁。

在关雎这首诗歌中,充满婉转的语言、丰富的元素以及深刻的意蕴,使得该诗歌成为几千年来不灭的经典之作。

《诗经关雎》是先秦时期诗歌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记录了中国古代关雎之歌在审美上的展示。

其按照折子戏的形式来表达,以抒发诗人对于人生衰败及其发展轨迹的观态度。

其中,雎鸟在古人心中象征着智慧以及天地神明,而“关”则暗指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因此,诗歌可以说是记录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的过程,以及随之而来的悲观情绪的描述,从而赋予了整首诗歌一种深刻的意蕴。

从审美角度来讲,《诗经关雎》以其精致细腻的语句结构和富于意蕴的细节向读者传递出丰富的审美感受。

诗歌中的语言十分精彩,特别是用来描写雎鸟的诗句,如“细雨翻绣锦,露草玉环”,“江山多绿色,车辚辚关雎”,“芳草细风掠,夜月腾蛟跃”等等,犹如一幅精美的画卷,生动地描绘出雎鸟的清雅优美的景象,展示了雎鸟间祥和安宁的情感,为诗歌增添了不少美感。

此外,诗歌中还含有大量象征性的比喻形式,这些暗合中国古代阴阳哲学,以及关于仙人传奇等话题,从而给整首诗歌以更多的诗情画意。

关于《诗经关雎》的审美赏析,人们也从多角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有学者认为,诗歌用折子戏的形式表达了对人生的社会状态的复杂悲观,也象征了中国传统价值观中“不违背天命”的思想;另一些学者认为,关雎这首诗歌也是一首元素完整的文学著作,它所描绘的世界是一个多元化的、具有营养的世界,也象征着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审美状态。

从上述讨论可以看出,《诗经关雎》获得了高度的审美评价,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审美观念的典型特征。

这一审美理论以刚柔并济的哲学思想和以自然为基础的审美观念为基础,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悲观的态度,也向读者传达了一种关于和谐与安宁的审美情感。

浅析古曲《关雎》韵味及情感处理

浅析古曲《关雎》韵味及情感处理

浅析古曲《关雎》韵味及情感处理古曲《关雎》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乐曲之一,它不仅在音乐表现上具有独特的韵味,更在情感处理上展现了深厚的内涵。

这首曲子最早见于《诗经》,是由中国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所作,属于《风》的篇目之一,反映了春秋时期社会风貌和人情世故。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就古曲《关雎》的韵味以及情感处理进行浅析。

我们来谈谈古曲《关雎》的韵味。

这首曲子采用悠扬优美的旋律,以平板、平曲的形式表现,整首曲子在音乐上的韵味十分独特。

其曲调温婉动听,典雅流畅,既有古典雅致的韵味,又不缺乏激情澎湃的气息。

在曲子的编排上,交替运用了高低音部,并在编曲中融入了流畅婉转的音乐情感,使得整首曲子既具有积极向上的气息,又流露出深情浓郁的意蕴。

我们来谈谈古曲《关雎》的情感处理。

这首曲子在情感处理上显得非常细腻,表达了屈原对民生疾苦和社会风貌的深刻思考。

曲子的情感处理非常有力,通过音乐的表现手法将屈原内心深深的愤懑和愁怨倾泻而出,使得曲子充满激情和感染力。

古曲《关雎》还融入了大量的意象和象征,以音乐表现手法将对社会风貌和人情世故的深情思考展现得淋漓尽致,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在情感处理上,古曲《关雎》不仅展示了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思考,还通过曲子的悠扬旋律将屈原内心的苦楚痛苦传达给听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古曲《关雎》不仅在音乐表现上具有独特的韵味,更在情感处理上展现了深厚的内涵。

整首曲子既具有积极向上的气息,又流露出深情浓郁的意蕴。

古曲《关雎》通过其优美而又悠扬的旋律,以及细腻而又情感丰富的表达手法深受听众喜爱。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浅析,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喜爱这首古曲,也希望这篇文章能为更多音乐爱好者和文艺爱好者们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初中语文文学讨论(现当代文学)为什么说《关雎》是一首出色的恋歌?

初中语文文学讨论(现当代文学)为什么说《关雎》是一首出色的恋歌?

为什么说《关雎》是一首出色的恋歌?
《关雎》冠三百篇之首,可见它非比寻常。

确实,这是首写得十分出色的恋歌。

全诗分三节,共二十句。

首章四句统领全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是兴。

兴,就是从触动情怀的景物写起。

诗人看见成双成对的雎鸠(水鸟)在沙洲上嬉闹戏逐,听着它们悦耳的欢叫声,不禁引发了他的联想,拨动了心中那根敏感的爱情之弦。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确,在人世间要找到一个美丽而又贤淑的女子,是多么的难啊!诗人情不自禁地道出自己的切身感受。

在第二节中,诗人细腻而深人地抒写了自己追求和思念“淑女”的情状。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诗人巧妙地用在水中摇摆不定的“荇菜”,来暗喻“淑女”那颗捉摸不透的心。

接着,作者又倾诉了自己为了捕捉这颗心,是醒时在追,梦中也在求,只追得“辗转反侧”睡不宁,只求得“悠哉悠哉”叹夜长。

最后一节,表现了作者思极人幻,仿佛自己正弹起琴瑟,敲钟打鼓,欢天喜地把姑娘娶回家中……全诗就在这欢乐幸福的幻境中结束了。

这首诗写得十分巧妙动人,它成功地运用了兴、比的表现手法,以成双成对的水鸟自由自在的幸福,与诗人求爱的艰难形成反差,使人触景生情。

接着以“荇菜”的“左右”漂流和难于“采”、“芼”来象征姑娘难子捉摸的心,更是维妙维肖。

最后又通过幻境的描写将青年人纯朴的爱情心理活动表现得淋漓尽致,感人至深。

1。

关雎论文

关雎论文

浅析《诗经·关雎》【摘要】《周南·关雎》是《诗经》中的第一篇,是一首产生于两千多年前的古老民间恋歌。

诗中写一个男子思慕一位美丽贤淑的少女,这位少女的形象反复在他脑海中出现,使他难以忘怀,他幻想能与这位少女结成夫妇,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关键词】爱情主题相思之情自然抒情一、《关雎》中的爱情主题《诗经》中的《关雎》被列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

古人在解释这首诗时,曾进行封建礼教的涂饰,或说它是“美后妃之德”,或说它是“刺康王晏起”。

名义上是“以史证诗”,实际上是一种歪曲。

但孔子在评说这首诗的风格特点时所说的两句话,到是比较中肯。

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所以,把这首诗作为一篇爱情诗篇来看,应该更恰当一些。

作为礼教完善之初的周,还残留有一些原始的痕迹,在爱情婚姻上还没有完全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

相对说来,还是处于“自由恋爱”的阶段,其实也就是一个从开放到保守的过程,还未发展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社会。

这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审美意识还停留在一个“萌发”的阶段。

但是,对内在美与外在美的追求却已经发展到一定的“高度”,“君子”追求的是“淑女”,这说明他们在找对象时已在注重品行、德行的好坏;外表的美与丑以及“门当户对”了。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社会制度的婚姻自由以及人们这种比较“朴素”的爱情观。

其次,作为一篇抒情叙事诗来看,所抒的“情”其实就是爱情。

爱情是人类特有的感情,就是异性知己的最佳的最完美的体现和结合。

诗中所写到的这一对情窦初开的男女青年,就象一对在水中的小岛上鸣叫、唱和的雎鸠,正在相互寻找自己的最佳伴侣。

这一点从朱熹对“比”、“兴”的解释最为恰当。

朱熹云:“比者,以此物比彼物也。

”“兴者,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诗歌欲写所思之“女”,先以雎鸠起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既是比,又是兴,雎鸠天性温顺,可比淑女之娴静;雎鸠乃“河洲”常见之鸟,可使人联想起常来河边采荇菜的姑娘;“关关”乃雎鸠雌雄唱和之音,可起“君子”思“逑”之情。

关雎历代解读

关雎历代解读

关雎历代解读《关雎历代解读,真的太有趣啦!》哎呀,你们知道《关雎》不?这可是一首老有名的诗啦!从古至今,好多好多的人都在解读它呢。

咱先来说说古代的那些文人墨客们是咋看《关雎》的。

就像孔子,他老人家觉得《关雎》那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啥意思呢?就是说这诗让人感到快乐但不过分,让人有点小忧伤但也不至于太伤心。

这评价,是不是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难道快乐和忧伤还能这么恰到好处?再看看汉代的那些学者们,他们觉得《关雎》是在赞美后妃之德。

哎呀,我就奇了怪啦,为啥一首爱情诗就成了赞美后妃的啦?到了唐代,诗人的想法又不一样啦!他们觉得《关雎》充满了诗意和浪漫。

就好像是春天里绽放的花朵,美丽又迷人。

然后到了宋代,那些学者们又有新说法啦!他们更注重从道理和伦理的角度去解读。

这是不是有点太严肃啦?那现代的学者们又是咋想的呢?有人说《关雎》反映了古代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这不是很正常嘛,谁不想要美好的爱情呢?还有人说这诗展现了古代的婚姻习俗。

我就想问啦,为啥一首诗能有这么多不同的解读?这就好比看一朵花,有人看到了它的颜色,有人闻到了它的香气,还有人想到了它背后的故事。

我跟我的小伙伴们讨论过这事儿。

我问:“你们觉得《关雎》到底想说啥呀?”小明眨眨眼说:“我觉得就是在讲爱情呗,多浪漫啊!”小红却摇摇头说:“我觉得没那么简单,肯定还有更深的意思。

”小刚在一旁大声说:“管他那么多呢,读着美不就行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争得面红耳赤。

我觉得呀,《关雎》就像是一个神秘的宝藏,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想要的宝贝。

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不同的解读都让这首诗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它就像一颗永远闪耀的星星,在历史的长河中散发着独特的光芒。

所以,对于《关雎》的历代解读,不正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奇妙体现吗?我们应该继续探索,继续感受它的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雎》再赏
前言:《关雎》一文,晓之幼时,学于少年,小可发浅薄之论于去岁,今日再观,似探幽入径,别有洞天。

故酌情再论,书小文以记之。

《关雎》,乃《诗经》首篇,亦《风》之始。

古人冠之于三百篇之首,足见对其评价之高。

太史公于《史记·外戚世家》云:“《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厘降……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

”又《汉书·匡衡传》匡衡疏云:“匹配之际,生民之始,万福之原。

婚姻之礼正,然后品物遂而天命全。

孔子论《诗》,皆以《关雎》为始。

……此纲纪之首,王教之端也。

”其论虽皆立足于腐化之封建,然其释意大都可曰对。

吾辈所思之维度,应立于其所表婚恋为之何物,不可乱测而论其意,此关吾辈论《风》之解注。

朱子《诗集传》“序”云:“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

”又郑樵《通志·乐略·正声序论》曰:“《诗》在于声,不在于义,犹今都邑有新声,巷陌竞歌之,岂为其辞义之美哉?直为其声新耳。

”朱子从诗义而论,郑樵以声调而释。

二者相合,《风》乃以风土之音而歌之谣,以表男女爱慕之意也。

是故,余观《关雎》与朱、郑二人有相似之处。

论《关雎》之文意,其实乃男女言情之作,表一男子对女子之爱意;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语出《论语·八佾》)余言其佳,后人亦多用孔子之言论。

《毛诗序》以为此诗乃咏吟“后
妃之德”,“是以《关雎》,乐淑女以配君子”。

吾窃观之,亦有其恰当之处。

然世说不一,今吾立足于《关雎》之本,存吾之意,作之释解赏论。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关雎》原文)
以文观之,有意如下:雎鸠于河之沙洲,雌雄和鸣;窈窕美善之女,乃君子欲求之佳偶也;女子于河间,左右采取参差之荇菜;窈窕美善之女,或梦或醒皆君子之欲求也;求子而不可得,日夜皆因思之而未眠也;女子于河间,左右采取参差之荇菜;窈窕美善之女,乃君子之欲亲近也;女子于河间,左右采取参差之荇菜;窈窕美善之女,君子梦中以钟鼓而使之乐也。

一论《关雎》,妙在其写尽男女真情也。

诗人以河洲雎鸠雌雄和鸣而起兴,写一男子对一采荇女之爱意,热烈坦率,醒亦思之,梦亦思之,梦幻之间终可得也:“琴瑟友之”,“钟鼓乐之”。

孔子曾于《论语.八佾》论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虽唯八字,实乃余心中之思,欲言之意也。

观乎《关雎》全诗,句句珠玑,能见之者,唯男子之意重深情也。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句,书尽难言之向往也;“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之语,写尽求之不得之求也;“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之言,道尽心中之思
慕也;“窈窕淑女,钟鼓乐之”之话,抒尽梦幻得之欢喜也;思深细微然却不失儒理,情意狂热兮而不陷无病之吟。

此诗所表之意,妙矣;所达之情,亦妙矣。

余不由三抚掌而叹之曰:古之先民对淑美婚恋之希冀,彰也;古之男女肺腑真挚之情意,显也。

《关雎》者,忧哉忧哉,情切意切,实乃男女表意之歌,又岂全是《毛诗序》所言咏吟“后妃之德”哉?
复论《关雎》,此诗之妙在其音律意境之和美。

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语出《论语•泰伯》)乱者,古乐结束之奏也,孔子以“洋洋乎盈耳哉”赞之,足见《关雎》音律之妙哉。

清代诗论大家空山先生①云:“辗转反侧,琴瑟钟鼓,都是空中设想,空处传情,解诗者以为实事,失之矣。

”(语出《空山堂文集》)此有得之见也。

《关雎》写男女之情,以实见起兴,而多用虚拟,实而辅虚,相得益彰,所谓“思之境”是矣,例《汉广》、《月出》、《泽陂》之属皆若此。

《关雎》其意极佳,其境至雅。

静而清,雅而和,其意首尾相应,故事结局和谐美满,遂为乐歌之“乱”也。

明末鸿儒贺贻孙②曰:“‘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此四句乃诗中波澜,无此四句,则不独全诗平叠直叙无复曲折,抑且音节短促急弦紧调,何以被诸管弦乎。

忽于‘窈窕淑女’前后四叠之间插此四句,遂觉满篇悠衍生动矣。

”(语出《诗触》)是故,《关雎》之意韵,三两言语,实难道哉;古之鸿儒多言于此,其意韵至佳,不可复论。

三论《关雎》,此诗之妙在其张弛有度之章法也。

吾观《诗经•关雎》之文本划分,多为五章。

首章起以舒缓平正之音,“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以御全诗;次章“参差荇菜”承“关关雎雎”而得,即景而生情;再次之实为要章,表以求而不得之伤,忧哉忧哉,情切意切矣;四、五之章节,乃言求而得之,喜而狂也,乐而极也。

《关雎》层层起兴,环环而扣,实乃匠心独运之作也。

且《关雎》以兴寄之法,更多趣矣;然言及此,或曰:“兴,何也?”经学名士孔颖达云:“兴者,起也。

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

”(语出《五经正义》)《关雎》此诗以雎鸠之“挚而有别”,兴淑女应配君子;以荇菜流动无方,兴淑女之难求;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兴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

兴寄之用,旨在寄托深远,《关雎》亦若此,言有尽而其意无穷矣。

次之也,双声叠韵而趣极。

“窈窕”为叠韵,“参差”乃双声,而“辗转”两者皆是也。

“窈窕”以拟形,故云“窈窕淑女”;“参差”而造景,故云“参差荇菜”。

上述之属,无不多趣,声情并茂。

是故,余叹而曰之:“《关雎》之妙在其章法也。


《诗经》注本繁多,杂而少精,皆一家之言,《关雎》之注论亦世说不一。

毛、朱、孔(孔颖达)、王(王先谦)所注流传甚广,然皆有不同、乃至于相左之处。

是故为文学之论,忌盲从而迷威信,需多思多问,学百家之论,成自家之言。

上述之言论,乃余之观乎《关雎》也,自家之言,不足为效,望诸友慎思之、明辨之。

市新兖镇牛楼村)人。

性好金石,精经术,工文章。

著有《空山堂文集》十二卷,《史论》二十卷,《塞山堂易解》四卷,《春秋传》十二卷,《金石图》二卷,均《清史列传》传于世。

②贺贻孙,字子翼,江西永新人。

生卒年均不详,约明毅宗崇祯十年前后在世。

明末诸生。

著有《易触》、《诗触》、《诗筏掌录》及《水田居诗文集》,并《清史列传》行于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