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说课稿
人教版必修二氓说课稿
人教版必修二氓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中的一篇经典文言文——《氓》。
《氓》是《诗经》中的一篇著名诗篇,出自《国风·卫风》,是我国古代诗歌中一部极具代表性的作品。
它以简练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位女子与爱人相遇、相爱、相离的情感历程,展现了古代女性对爱情忠贞不渝的追求和对命运无奈的感叹。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教材分析:《氓》这篇课文是学生接触《诗经》的入门篇目,它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先秦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状态,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古代文学的魅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氓》的基本情节和主要形象,了解《诗经》的基本特点和艺术风格。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古代女性对爱情的追求和对命运的抗争,培养学生尊重传统文化、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氓》的情节和主题,感受其艺术魅力。
难点:分析《氓》中的艺术手法,如比兴、反复等,并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讨论式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受。
3.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和节奏感。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诗经》的相关视频资料,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2. 课文学习:教师带领学生逐句朗读课文,解释生僻字词,梳理情节。
3.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氓》中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并向全班汇报。
4. 深入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比兴手法和反复结构,理解其深层含义。
5. 拓展延伸:介绍《诗经》的其他篇目,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拓宽文学视野。
《氓》说课稿
《氓》说课稿《<氓>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氓》。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氓》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这个单元所选的诗歌都是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作品。
《氓》是《诗经》中的一首著名的弃妇诗,以女子自述的口吻,讲述了她从恋爱、结婚到被抛弃的全过程,反映了古代妇女在婚姻爱情方面的不幸遭遇和痛苦心声。
这首诗在艺术上也有很高的成就,它以赋为主,兼用比兴,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强烈,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诗经》中的一些作品,对《诗经》的基本常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的古代文学鉴赏能力还比较薄弱,对于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艺术手法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于爱情和婚姻也有了一定的思考和认识,通过学习这首诗,可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婚姻观。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和句式。
(2)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分析女主人公的形象。
(3)学习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体会诗歌的艺术特色。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和艺术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感受古代妇女在婚姻爱情中的不幸遭遇,培养学生对他人不幸的同情和对美好生活的珍惜。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婚姻观,理性对待爱情和婚姻。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和句式,理解诗歌的内容。
(2)分析女主人公的形象,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2、教学难点(1)理解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体会诗歌的艺术特色。
(2)引导学生对诗歌主题进行深入思考,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婚姻观。
氓说课稿
《氓》说课稿一、说教材:《氓》是一首弃妇的怨愤诗,课文通过女主人公从恋爱、结婚到被遗弃的经过的记叙,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对邪恶势力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婚姻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深刻地揭示了我过古代妇女在婚姻问题上的悲惨命运。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氓》又是一篇社会意义极高的诗歌,它吹响了对不平等男权社会发起猛烈轰击的一声嘹亮号角,是妇女解放运动先驱者写就的伟大宣言!诗歌抒情与议论相结合,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结构完整紧凑。
“新课标”对高中文言文教学要求是:“重视文言词语、文言句式的学习和文化传统的继承”二、说目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古代有关婚俗的文化。
能力目标:掌握和识记文言词汇,掌握并运用比兴手法。
德育目标:认识诗歌的社会意义;认识女主人公的形象,学习其可贵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积累掌握文言词汇;领会比兴手法的艺术效果并学习运用教学难点:女主人公对男权社会反抗形象的认识;诗歌可看作是妇女解放运动宣言书的社会意义的认识三、说方法:美读法、问题法、讨论法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所以我在教这一单元时,根据诗歌语言简炼、节奏鲜明、易于记诵的特点,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㈠诵读法指导学生读出四言诗的节奏和韵律,读出感情,在诵读中理解内容,品味诗歌语言的凝炼性。
㈡问题法、讨论法联系诗歌中人物的言行,抓住关键诗句,让学生讨论明确文中主人公的感情及诗歌的艺术特色。
四、说教学:(一)导入: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有人在的地方就有人书写爱情。
上星期我们通过学习《静女》,感受了爱情的温馨与甜蜜;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讲述发生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爱情故事的另一首诗歌——《氓》,一起来看看诗中的爱情是不是依然的那样美好。
(二)整体感知1.学生利用工具书自读诗歌,标注字音,结合注释,同桌共同合作,理解文意。
2.检查学生自渎情况,点名学生分章节朗读诗歌,师生共同正音。
3.学生按照纠正的字音和二二拍的节奏自读诗歌。
高中语文《氓》说课稿
高中语文《氓》说课稿【本节课的设计者需要考虑的环境因素】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氓》情感和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和分析《氓》中的情感表达和意义。
教学难点:通过文本分析理解主题,思考阶层差异和人性。
【教学内容的分析】一、教材分析:《氓》是近现代李之才的作品,通过探讨氓的人生和命运,展现人性和阶层差异的冲突与困境。
文中用短短的篇幅揭示了氓的生存状态,描述了社会的不公和对氓的压迫,道出了氓对于自由和尊严的追求,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警示。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氓》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方式,理解文本的含义和主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能够进行文本分析和思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社会现象和人际关系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对人性复杂性和社会问题的意识。
【教学过程的设计】一、导入(5分钟)1. 创设情境:通过图片展示贫困人民,引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2. 提问:你对贫穷的人有什么看法和感受?二、情感交流和知识输入(15分钟)1. 学生分享感受:请学生分享自己了解或听说的关于贫穷和社会问题的故事或事例。
2. 导入课文:向学生介绍《氓》的背景和作者,并简要概括内容。
3. 阅读理解:带领学生阅读《氓》,理解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4. 分组讨论:分小组讨论《氓》中氓的命运和生存状态,并总结讨论结果。
三、文本分析和思考(20分钟)1. 情感描写:请学生找出《氓》中的情感描写和情绪表达,思考作者想传递的情感和意义。
2. 主题探究:帮助学生思考《氓》的主题是什么,通过文本分析和引导,指导学生提炼主题并进行思考。
四、拓展延伸(10分钟)1. 与现实联系: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社会中是否存在类似的情况,让学生思考和发表自己对社会问题的看法。
2. 学生发言:请学生从自身角度解释《氓》对他们有何寓意和启示。
五、课堂小结与复习(5分钟)1. 总结回顾:通过思考问题回答、学生互动等方式,总结课堂要点和重点。
2024年高中语文《氓》说课稿
2024年高中语文《氓》说课稿《氓》是中国作家鲁迅创作的一篇文学作品,也是高中语文课本中的一篇重要散文。
这篇作品以镜像社会问题,通过描述氓与社会关系的冲突,揭示了现代社会的种种悲哀与矛盾,深刻地反映了人与社会的关系。
在2024年高中语文教学中,通过对《氓》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社会问题,增强思考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本次说课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介绍,以便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氓》的背景知识,了解鲁迅及其作品的特点;(2)了解《氓》的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3)掌握《氓》中的重要词汇、句型和修辞手法;(4)通过分析《氓》的结构和语言特点,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对文本的理解和解读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3)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社会问题,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批判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对优秀文学作品的热爱与欣赏能力;(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课文内容:《氓》是鲁迅创作于20世纪20年代初的一篇散文,全文共500多字。
主要讲述的是氓与周围社会关系的冲突,通过对氓的处境描写,以及他经历的社会不公、歧视、压迫等现象,揭示了人与社会的矛盾与困境。
2.重点难点:(1)重点词汇:氓、然则、辱、躯壳、健康、繁殖、氢、氧化氢等;(2)重点句型:氓不知道人是人,他是要繁殖的猪。
三、教学过程:1.导入启发:通过引入社会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例如,可以提问:“你们有没有注意到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社会不公问题?你们认为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2.预习导入:在课前布置阅读作业,要求学生预习《氓》,了解鲁迅及其作品的背景。
然后请学生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介绍鲁迅的文学风格和《氓》的主要情节。
3.整体学习:(1) 第一部分:通过全班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氓与社会关系的冲突,并分析造成这种冲突的原因。
诗经《氓》说课稿范文
诗经《氓》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诗经《氓》》,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诗经《氓》》是中学语文课程中的一篇古代文学作品,属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这篇诗歌,学生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生活和人情世故,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2、教学目标经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氓》所表达的人生哲理和社会道德观念,通过分析诗歌的艺术表现形式,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基础上,抓住诗歌的核心主题和表达手法,帮助学生理解并欣赏《氓》这篇古代文学作品。
二、说教法学法对于文学作品的教学,最好的方式是让学生亲自阅读、理解和欣赏。
因此,这节课我采用的教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引导法,学法是:自主阅读法、交流讨论法。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诗经《氓》》的文本材料,以及相关的解读和批注。
并提前选择了几段重要的诗句,准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呈现课堂素材,以直观呈现诗歌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本着这个教学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导入课程,激发学生的兴趣。
课堂伊始,我会用音乐的方式播放一段古代音乐,让学生感受到古人的情感和思绪。
然后,我会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氓》是什么吗?你们对古代诗歌有了解吗?请举例说明。
”通过这样的导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环节二、共同解读,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义。
我会将《氓》的文本材料分发给学生,让他们自主阅读,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和所传递的情感。
然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诗歌的主题和意义,并就一些关键词和诗句进行解读和分析。
最后,我会选取几个学生的观点和意见进行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氓》这篇古代文学作品。
环节三、诗歌欣赏,感受艺术魅力。
在学生已经理解诗歌的意义和主题基础上,我会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相关的艺术形象,如古代绘画、雕塑等,来增强学生对诗歌的感知和体验。
高中语文《氓》说课稿
高中语文《氓》说课稿一、说教材《氓》是近代作家老舍的一篇短篇小说,被收录在高中语文教材中。
作为中国文学的优秀作品之一,《氓》以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刻的写实主义风格,展现了社会中底层人物的生活和命运,触动人心,引起社会对贫困人群的关注和思考。
通过对《氓》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关心社会底层人群的生存状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同情心。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氓》的作者老舍以及其代表作品。
2. 了解《氓》的背景和情节。
3. 掌握《氓》中的重点词语和短语的含义。
4. 理解《氓》中的主题和思想。
5. 学会分析小说的结构、人物形象和叙事手法。
能力目标:1. 能够运用合适的文章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能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分析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思想。
3. 能够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写出批评性的文章。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底层人群的意识,提高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度。
2. 增强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感,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分析小说的主题和思想。
2. 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叙事手法。
教学难点:1. 分析小说的文本细节,把握故事的发展。
2. 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写出批评性的文章。
四、说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导入与呈现通过提问和讲解,引出《氓》的作者老舍以及其代表作品《骆驼祥子》。
介绍老舍对社会底层人群的关注和创作理念,为学生理解《氓》做铺垫。
学习与讨论1. 学生阅读小说《氓》,并回答与小说相关的问题,包括主要人物、背景设定和情节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2. 学生小组讨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叙事手法,归纳总结出小说中的一些关键词语和短语,如“氓”、“上人”、“庄稼汉”、“弟子规”等等。
引导与解读通过学生讨论后的总结,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思想。
通过分析小说中的文本细节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对社会底层人群的关注和呼吁,了解《氓》所反映出的社会现象和问题,以及作者的思想和态度。
氓的说课稿——精选推荐
氓的说课稿篇一:氓说课稿一、指导思想本单元鉴赏先秦到汉魏晋诗歌,从中可以发现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源头。
本课指导学生了解《诗经》,使学生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分析人物形象,领悟课文中的思想感情;了解赋比兴手法及其艺术效果;了解四言诗的节奏。
二、说教材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第一单元从《诗经》中选了三首诗歌:《卫风·氓》、《秦风·无衣》、《邶风·静女》。
其中《氓》是一首著名的弃妇感伤诗,是弃妇离夫返娘家时所作。
充分体现了《诗经》的特点。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掌握重章迭句的形式特点。
b、能够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
c、学习《氓》,深刻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
2、能力目标a、培养学生结合注释,能初步读懂诗作的能力。
b、背诵课文。
培养和提高学生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3、德育目标a、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1)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
(2)分析把握诗歌当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2)学会比较分析,理解“赋”“比”“兴”写作手法。
三、教法与学法说教法1、运用诵读法,让学生品味对比教学亦能使诗歌语言的凝炼性。
2、运用讨论法,让学生理解文中主人分的感情及诗歌的艺术特色。
如对《氓》中的比兴手法的分析,就可让学生讨论明确。
3、通过比较阅读法,延展课堂内容,发展学生思维。
说学法本文是诗歌,重在反复吟咏自我体会。
因而,教授时首先让学生诵读课文,理清思路,体会感情,同时也要对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诗经》的“赋、比、兴”的写作手法。
四、教学程序1、导入新课爱情、战争是人类生存与生活中两个重要的话题。
我们的先民为之奋斗而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句我们耳熟能详的句子,就是《诗经》的名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的是《诗经》中的两首爱情诗。
2、学习《诗经》(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人教版诗经氓说课稿
人教版诗经氓说课稿《诗经》作为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不言而喻。
在人教版教材中,《诗经》的选篇《氓》是一篇重要的教学内容。
本文将围绕《氓》这篇诗歌,展开说课稿的撰写,以期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传达其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氓》的文本内容,掌握《诗经》的基本特点和《氓》的文学特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古人的情感世界,理解古代社会的婚姻观念,培养学生尊重传统文化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与分析《氓》是《诗经》中的名篇,属于《国风·卫风》篇。
全诗共三章,以女性口吻叙述了一段爱情故事的始末。
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女性对爱情的渴望、失望和决绝,反映了古代女性在婚姻中的困境和无奈。
1. 文本解读:教师首先对全文进行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随后,逐句解读文本,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字面意义和深层含义。
2. 文学特点:分析《氓》的文学特点,如使用的修辞手法、象征意义等,让学生了解《诗经》的艺术魅力。
3. 社会背景:介绍《氓》创作时的社会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作者的创作动机。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提高课堂的互动性。
2. 多媒体辅助:利用PPT等多媒体工具,展示《诗经》的历史背景、文学价值等相关信息,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3. 分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诗歌的翻译和解读,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形式,了解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参与情况。
2. 结果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小测验等方式,检验学生对《氓》的掌握情况和文学鉴赏能力的提升。
3. 反馈与调整:根据评价结果,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和内容。
《氓》说课稿(精选5篇)
《氓》说课稿(精选5篇)《氓》说课稿(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氓》说课稿(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氓》说课稿1一、说教材:《氓》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文章。
新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在阅读上的要求是“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氓》是《诗经》中的重要作品。
这是一首叙事诗。
它以一个女子的自述的口吻,讲述了她自己的恋爱悲剧。
学习本文,重在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作品的音乐美、语言美、形象美和情感美,为今后的诗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根据此特点,安排本课教学的三维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概述诗经的基本知识,熟练背诵本诗;过程与方法:通过认知性诵读、理解性诵读、评价性诵读,讨论女主人公爱情悲剧原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人物形象,树立正确人生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分析诗中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说学生:这是学生升入高中以来首次接触《诗经》,但是,在初中时学生有《关雎》的学习经历,对于《诗经》有一定的认识;另外,本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因此,解决完诗歌的词语之后学习起来应该比较顺利。
但相对于实验班而言普通班的基础和接受能力还是弱了些,所以,我拟定了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学生掌握《诗经》基本知识,且在认知性诵读的基础上,疏通文意,把握赋、比、兴手法;第二课时通过认知性诵读、理解性诵读、评价性诵读,感受人物形象,讨论女主人公爱情悲剧原因,树立正确人生观。
本节课是第二课时。
说课稿模板氓
说课稿模板氓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将就《氓》一课进行说课,这篇课文选自《诗经·国风·卫风》,是一首描绘古代男女爱情故事的诗歌。
接下来,我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氓》的基本内容,掌握诗歌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和理解的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氓》,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教学内容:《氓》这首诗歌,通过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婚姻观念和女性地位。
诗歌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教学方法:1. 讲授法:对诗歌的背景、形式和内容进行讲解。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就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进行讨论。
3. 诵读法:通过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表达。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学生对古代爱情故事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新课:详细讲解《氓》的创作背景、诗歌形式和主要内容。
3. 诵读诗歌:指导学生正确、有感情地诵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4. 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讨论诗歌所反映的社会现象。
5. 课堂小结:总结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强调诗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反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课后,我会根据学生的反馈和作业情况,反思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不断优化教学过程。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相信学生们不仅能够掌握《氓》的文学知识,更能够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谢谢大家。
(结束语)。
2024高中语文《氓》说课稿范文
2024高中语文《氓》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氓》,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氓》是2024年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它是作者毛泽东在1938年创作的一首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被誉为中国现代诗歌的瑰宝之一。
通过诗歌的形式,作者讴歌了劳动人民的伟大事业,表达了对氓的敬意和敬畏之情。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语文基础,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了解《氓》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主题和艺术特点。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学理解能力。
③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氓》,让学生在欣赏诗歌美的同时,感受到劳动人民的伟大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力量。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分析课文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氓》的意义和主题,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难点是: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掌握诗歌的表达方式。
二、说教法学法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我采用了多种教法和学法。
教法上,我主要使用讲授法、讨论法和示范法。
学法上,我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相关的教学素材,如课文教材、课件等。
同时,我还准备了一些补充阅读材料,以便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氓》的背景和作者的思想。
此外,我还引用了一些相关的图片和音频资料来丰富教学内容。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过程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
环节一、导入课题,唤起学生兴趣。
我将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毛泽东的纪录片,介绍他的伟大贡献和思想,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然后,我会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毛泽东对劳动人民有如此深厚的感情?这些问题将引导学生进入今天的课题——《氓》。
环节二、诗歌欣赏,理解诗歌的意义。
我会向学生介绍《氓》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题和艺术特点。
然后,我会逐句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表达方式。
人教版必修2语文《氓》说课稿
人教版必修2语文《氓》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1 教材背景本课的教材出自人教版必修2语文课本,是一篇现代散文《氓》。
该文是当代著名作家龙应台所写,以“氓”为题,通过描述一位辛勤工作的农民工,展现了中国社会的现状和中国人民的奋斗精神。
1.2 教材内容《氓》通过描述主人公的生活,揭示了现代社会工作和生活的问题,以及人们追求幸福的渴望。
文章中,农民工以一种执着而坚韧的态度,承担着繁重的体力劳动和精神压力。
同时,文章中也反映了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生活困境和社会地位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和理解《氓》的主要内容和表达方式;•掌握识别文中描写和写作手法的能力;•加强阅读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2.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的意识;•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写作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农民工及其辛勤付出的尊重和关心;•引导学生思考社会发展中的公平和不公平问题;•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奋斗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3.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氓》的主要内容和主题;•培养学生分析文中描写和写作手法的能力;•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学科表达的能力。
3.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把握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观点表达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与热身(5分钟)•利用图片或故事引发学生对农民工的思考,并了解他们对农民工的了解和态度。
4.2 预习导入(10分钟)•给出《氓》的标题,让学生就标题展开猜测与思考,激发他们对课文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4.3 阅读与理解(20分钟)•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提前标记重点句子和段落;•按照理解的内容和思考的问题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对重要内容和文中写作手法进行理解和分析。
4.4 内容解析与讲解(25分钟)•教师对课文的重点内容和难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师指导学生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方式;•通过引导提问,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观点表达。
人教版氓说课稿
人教版氓说课稿人教版《氓》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氓》的文本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 学生能够掌握并运用诗歌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提高古诗文的阅读与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讨论、分析和比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提高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人生哲理,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与分析《氓》是《诗经》中的一篇著名诗篇,属于《国风·卫风》。
本诗通过描绘一个男子对女子的爱慕和追求,展现了古代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
诗歌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1. 文本内容概述:- 诗歌共分为三章,每章六句,通过男子的口吻,表达了对女子的深情和对未来婚姻生活的向往。
2. 语言特点分析:- 诗歌采用了比兴手法,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来表达情感,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 诗歌中的词汇简练而富有象征意义,如“氓”字既指普通百姓,也隐含了男子的谦称。
3. 主题思想探讨:- 诗歌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婚姻自由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男女之间纯真的爱情。
三、教学方法与策略1. 导入新课:- 通过讲述《诗经》的历史背景和《氓》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 指导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 分组讨论诗歌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式,教师适时点拨。
3. 文学鉴赏:-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和语言风格,如比兴手法的运用。
- 通过比较不同版本的《氓》翻译,让学生体会诗歌的多义性和翻译的难度。
4. 情感体验:-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古代男女的相遇和对话,体验诗歌中的情感。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 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2023年《氓》高中语文必修二说课稿篇
2023年《氓》高中语文必修二说课稿3篇(范文)《氓》高中语文必修二说课稿1一、说教材《氓》是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照顾女性命运”中的一篇文章,节选自《诗经》,是一首闻名的弃妇诗。
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婚姻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剧烈愿望,深刻地提醒了我国古代妇女在婚姻问题上的凄惨命运。
我想借助这一文本让学生了解女性的境况和心声,通过对这首诗的诠释,完成对女性命运的初步关注。
二、说教学目标新课标”对高中文言文教学要求是:“重视文言词语、文言句式的学习和文化传统的继承”依据此要求,我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了解《诗经》的根本常识,深刻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
2.力量目标:(1)培育学生结合解释,初步读懂诗歌的力量。
(2)背诵课文,培育学生精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的力量。
3、情感目标:感受古代绚烂的文化,思索古今爱情观的不同,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1)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
(2)分析把握诗歌当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领悟比兴手法的艺术效果三、说教法1、运用诵读法,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在诵读中理解内容,品尝诗歌语言的凝炼性。
2、运用问题法、争论法联系诗歌中人物的言行,抓住关键诗句,让学生争论明确文中女仆人公的形象及诗歌的比兴手法。
3.运用多媒体丰富课堂容量,加强直观性,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四、说学法新课标不仅要求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会学。
本课教学要连续提高学生的感受、分析推断力量,关注学生思索问题的深度与广度,让课文的学习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求未知领域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在语文的诗歌学习中,应注意诵、读、记、析、探等详细的学习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约2分钟)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有人在的地方就有人书写爱情。
《上邪》中写道:“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是怎样感天动地的痴情的绝唱啊!但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有时痴情之人未必能真正得到痴情的回报。
2023高中语文《氓》说课稿
2023高中语文《氓》说课稿2023高中语文《氓》说课稿1一、说教材:《氓》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__。
新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在阅读上的要求是“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氓》是《诗经》中的重要作品。
这是一首叙事诗。
它以一个女子的自述的口吻,讲述了她自己的恋爱悲剧。
学习__,重在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作品的音乐美、语言美、形象美和情感美,为今后的诗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根据此特点,安排本课教学的三维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概述诗经的基本知识,熟练背诵本诗;过程与方法:通过认知性诵读、理解性诵读、评价性诵读,讨论女主人公爱情悲剧原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人物形象,树立正确人生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分析诗中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说学生:这是学生升入高中以来首次接触《诗经》,但是,在初中时学生有《关雎》的学习经历,对于《诗经》有一定的认识;另外,__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因此,解决完诗歌的词语之后学习起来应该比较顺利。
但相对于实验班而言普通班的基础和接受能力还是弱了些,所以,我拟定了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学生掌握《诗经》基本知识,且在认知性诵读的基础上,疏通文意,把握赋、比、兴手法;第二课时通过认知性诵读、理解性诵读、评价性诵读,感受人物形象,讨论女主人公爱情悲剧原因,树立正确人生观。
本节课是第二课时。
三、说教法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本课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诵读法、讲解法、启发法、讨论法等。
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熟悉课文内容并加以强化;讲解是为了开启学生思维,进入语境,让学生对诗中所涉及的文言知识点有清晰的认识。
2024《氓》说课稿范文
2024《氓》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氓》,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氓》是2024年的一部文学作品,它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创作的,是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和思考。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氓》的主题和思想,掌握作品中的重要形象和情节。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③情感目标:让学生在阅读《氓》的过程中产生共鸣和思考,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二、说教法学法针对《氓》这样的文学作品,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发挥得尤为重要。
因此,这节课我采用的教法:情景导入法,讨论引导法;学法是:个案学习法,小组合作法。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准备一些相关的图片、视频和音频素材,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本着这个教学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情景导入,引起学生兴趣。
我将通过播放一段相关的视频片段或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引起学生对《氓》这个话题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讨论。
我会提问一些问题,如:“你们对《氓》这个词有什么了解?你们认为这个词在今天的社会中还有什么实际意义吗?”环节二、讲解文本内容,引导学生思考。
在讲解《氓》的文本内容时,我将结合学生的先前知识和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对作品中的重要形象和情节进行思考和分析。
我会提出一些问题,如:“你们认为作品中的主人公是否符合《氓》这个词的含义?为什么?你们在现实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有何感想?”通过学生的回答和讨论,我将引导他们对作品进行深入理解和探究。
环节三、学生展示和讨论,促进思想交流。
在这个环节,我将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示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和思考,同时让他们互相讨论和评价对方的观点。
人教版《氓》说课稿
人教版《氓》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氓》的文本内容,掌握其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 学生能够分析《氓》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了解《诗经》的基本风格。
- 学生能够通过对比阅读,了解《氓》与其他《诗经》作品的异同。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文学批评的方法分析古诗文的能力。
- 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体会《氓》中所蕴含的对自由恋爱的向往和对封建礼教的反抗。
-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激发他们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与分析1. 文本解读:- 《氓》是《诗经》中的一首著名诗篇,属于《国风·卫风》篇章,通过一个女子对爱人的深情回忆和对未来的憧憬,展现了一段纯真而悲剧的爱情故事。
-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兴手法,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等,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女子对爱人的思念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 通过对《氓》的深入解读,学生可以了解到古代社会对女性自由恋爱的限制,以及《诗经》中对这种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反思。
2. 文学特色分析:- 《氓》的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律,情感真挚而深沉,是《诗经》中表现爱情主题的典型之作。
- 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反衬和对比,如“不见复关,泣涕涟涟”与“既见复关,载笑载言”的对比,突出了女子对爱人的深情和对现实的无奈。
- 通过对比其他《诗经》中的爱情诗篇,如《关雎》、《蒹葭》等,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氓》在《诗经》中的独特地位和意义。
三、教学方法与策略1. 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与《氓》相关的音乐或图片,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
- 简要介绍《诗经》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为学生理解《氓》提供必要的文化背景。
2. 教学过程:- 朗读示范:教师首先示范朗读《氓》,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氓》中的文学手法和情感表达,每组选出代表汇报讨论成果。
《氓》说课稿
《氓》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来自新人教版中学语文必修二,是《诗经》中的一首叙事诗,它以一个女子的口吻,用生活化的语言讲述了自己的婚恋悲剧,揭示出男权社会中女子悲剧命运的必然性和普遍性。
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已有初步的文言知识积累,借助注解能基本了解诗歌大意。
在初中阶段他们就接触过《诗经》中的名篇(《关雎》《蒹葭》),对其特点和风格有所了解,也具备了初步的诗歌鉴赏能力。
而且他们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强烈,适合自主鉴赏、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教学理念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教师要突破传统的教学理念,更注重发现、创新,注重个性化的阅读,注重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对于经典诗歌的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通过诵读培养语感,从而体悟其精髓,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美感,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目标新课标积极倡导努力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综合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结合学情和我对文本的理解,将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目标: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能够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奏;体会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结合注释,初步读懂诗作的能力,并能熟读成诵;指导学生深入文本,通过探究,掌握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引导学生体会人物情感,从对人物命运的思考中获得一些关于爱情的认识。
3、情感目标:培养独立自强的人格品质。
教学重点:咀嚼语言,体会情感,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掌握赋比兴的艺术手法;思考人物命运,从而获得一些关于爱情的认识。
五、教学设计思路叶圣陶先生在《文艺作品的鉴赏》一文中谈到阅读教学时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
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我在教学设计中侧重于指导学生通过反复吟咏文字,通过文字的形象性来体会诗中女主人公的思想情感,深入文本探讨女主人公悲剧命运,并注意对《诗经》主要手法赋比兴的理解掌握,从而认识到《诗经》作为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的艺术成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氓》说课稿
一、说教材
《诗经两首》是高中语文必修二第四课,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高中语文在诗歌教学中按照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顺序来进行课文编排,《诗经》作为我国诗歌的源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新课改后,教材从高一第二学段,即开始安排古代诗歌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诗歌源流,了解古人是如何利用诗歌表情达意,从而认识古今文化的联系,培养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根据此特点,安排本课教学的三维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
1) 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
2) 分清《诗经》中特有的语助词和语气词,理解生僻字及意义特殊的词语;
3) 把握女主人公感情的变化,能够初步鉴赏文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课文,掌握诗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并培养和提高学生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2) 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
3) 了解《诗经》成书的经过及其特殊的文学价值,引导学生更加珍视汉民族文化,热爱汉民族语言。
教学重点:
1) 落实诗歌中的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背诵课文
2) 理解体会诗歌表达的“怨情”,准确把握诗中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诗歌表达的“怨情”,准确把握诗中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二、说教法:
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本课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讲授法,诵读法,启发法,讨论法等。
讲授是为了启开学生思维,进入语境,让学生对诗中所涉及的文言知识点有清晰的认识。
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熟悉课文内容并加以强化。
问题和讨论能使师生互动,激发发散思维,并且能够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这些教学方法的妥当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达到本课
的教学目标。
同时,通过使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课文的配乐朗诵范读,展示相关文学常识,可以使学生获得直观的印象,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并且能丰富课堂容量,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三、说学法:
新的教学理论不仅要求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会学。
本课是一篇以叙事为主的古代诗歌,因此,学习本节课学生主要采用诵读法、讨论法等。
学生自己诵读与听配乐范读相结合,并且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加以指导,通过反复诵读,培养语感,掌握四言诗歌的诵读节拍,熟悉课文内容并且落实诗中出现的重要实词虚词。
由教师设置情境,组织学生讨论,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情感变化,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
四、说教学过程:
五、本节课的教学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结合初中所学,回顾《诗经》的相关知识。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文学史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而《氓》又是其中的名篇,所以学习中必然要讲到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
包括“《诗经》六义”,其中,《氓》所涉及的比兴手法,是相关文学常识的重点。
这部分的学习安排在导入环节,通过回顾《蒹葭》、《关雎》等初中语文涉及的《诗经》篇目,来串讲相关知识点。
在此环节,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应的文学常识知识点:
《诗经》第一部诗歌总集六义——风雅颂赋比兴四言诗
2、朗读分为听配乐范读与学生自读两个环节,首先听范读来指导学生把握四言诗诵读的节奏(多媒体课件展示:二、二节拍),在朗读过程中,根据课下注释,明确字音字形,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与意义(多媒体课件展示生僻字字音字形及应掌握的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与意义),并且对诗歌叙述的故事内容有整体的感知。
3、由教师导引,帮助学生理把握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欢喜——悲伤——怨恨,并且明确本诗所表达的主要的感情是“怨情”,并由此来生发其他问题,突破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4、在对诗歌的内容有整体把握,并且了解女主人公情感变化的基础上,对本诗进行进一步的鉴赏。
这是本课教学的主体部分,通过设计四个问题(“女主人公为何怨”、“她怨什么”、“怨过之后她又将何去何从”、“她的感情变化在诗歌中是通过什么来体现的”),来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把握本诗的思想意义(不仅是对氓的控诉,也是对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妇女地位卑微现象的批判)、了解诗歌的进步性所在(表现了女子敢于反抗,勇于追求幸福的精神)并体会本诗边叙事边抒情,通过回忆、对比手法来表现情感的艺术手法。
在本环节中,通过教师的问题设计,引导启发,学生讨论,围绕着“怨情”来展开问题,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寓于其中,从而使教学重难点得以突破。
5、总结人物性格特点,初步鉴赏诗歌中鲜明的人物形象。
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是建立在解决之前几个问题的基础上的。
需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课文出发,找到对应的诗句,最后由教师加以总结,明
确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勤劳、温柔、善良、坚强。
6、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尝试背诵。
《诗经》中出现的生僻字多,这会给学生的背诵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首先应加强学生对字音字形掌握的落实,并且由教师对诗中的故事情节整理概括,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通过指定学生演板重要词句,来明确背诵中的重点难点。
这样,本课的教学重点就能得以突破。
7、作业设计环节
让学生把诗歌改编为现代诗歌或小说
8、课堂小结
《诗经》产生于文学创作的朴素时代,千百年来,《诗经》中,尤其是“国风”部分的优秀篇目流传不衰,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它所反应的内容贴近普通大众的生活,表达的是广大劳动人民最朴素的感情,由此给我们的写作也带来启迪。
因此,安排课堂小结如下:
《氓》叙述了一个古老的、至今还在无数次重演的生活事件,然而今天我们读着两千多年前的诗章,却决不因为时代的遥远、题材的常见而厌倦。
这正是因为它并没有刻意去雕琢,只是循着女主人公感情的变化发展,自然而然生成诗歌跌宕回旋的布局。
其实,文学的真谛正在于此——描述最本真的生活,表达最朴素的感情。
由此我们也可以获得启迪,在我们写作中,也应该抛去那些浮华的外表,用我们手中的笔,去展现真实的生活,表达内心最真挚的感情。
五、说对本课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预设及解决办法:
本课的教学设计,是以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怨情”作为中心点,由此生发几个问题,来完成诗歌内容感知,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意义把握,艺术手法鉴赏这几个环节的教学。
在此过程中,课堂容量较大,需要教师课前抓好学生预习工作的落实。
在课堂教学中,要运用好多媒体课件,一方面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也便于控制课堂的教学节奏。
另外,本课是一篇著名的爱情诗,在课堂教学中必然涉及爱情观的讨论,如何把握好尺度,不脱离文本,避免把爱情诗的鉴赏变成纯粹爱情观的讨论,是课堂教学中尤其值得注意的问题附板书设计:
《诗经·氓》
为何怨一片痴情无端见弃
怨怨什么丈夫薄幸世道不公
怨之后痛定思痛与氓决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