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课程设计【精选10篇】

小学数学教学课程设计【精选10篇】

小学数学教学课程设计【精选10篇】小学数学教学课程设计篇1教学内容:P10P11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及几百几十数的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2、进一步体验除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能够迅速正确的计算教学方法:探索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口算练习,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

二、新授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看图,渗透环保教育。

提出问题:可以分多少组?2、将学生列的算式及方法板书。

并用全班学生一起复述,使每个学生弄白算法。

3、将答案完成在书上。

4、完成试一试第1~2题。

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先说说用什么方法作,然后由学生完成。

三、练习。

完成P111~3题第一题,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交流算法。

第2题:先让学生看图,明白图意,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3题:先让学生看图,明白图意,然后根据问题选择有用的数字信息。

四、课堂小结说说这节课学了什么?自己学得怎样?学生听算,做完后交流。

学生看图,从图中获得数学信息。

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探究算法,与同伴进行交流。

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交流算法。

从图中获得信息,然后独立完成。

学生自己完成,个别学生给于适当辅导。

学生互评,自评。

板书设计:小学数学教学课程设计篇2教学内容: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第2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最简分数的特点,能判断一个最简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探究能力。

3、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判断最简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教具、学具准备:卡片、投影片若干板书设计:1/4=1÷4=0.259/25=9÷25=0.3617/40=17÷40=0.4255/6=5÷6≈0.8333/14=3÷14≈0.21416/33=16÷33≈0.485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复习导入)1、把下面几个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看谁做得又对又快?3/10、39/100、1又51/10002、小结: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怎样化小数3、请同学们和老师比赛,判断分母不是10.100.1000……的最简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4、揭示课题:为什么老师判断的这么快,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规律二、合作探究(新授)1、尝试练习提出问题出示例3 把1/4 17/40 5/6 3/14 16/33化成有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三位小数)根据计算结果,板书根据结果,可以把这些分数分成几类?根据分类,你想到了什么问题?本节课核心问题2、自愿分组共同探究请同学们根据各自的研究方向,自愿分组讨论教师参与学生讨论3、汇报交流形成成果各小组汇报根据学生汇报小结: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和分子无关;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最简分数的分母能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并由学生分类。

校本课程设计趣味数学

校本课程设计趣味数学

校本课程设计趣味数学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如分数、小数、整数的四则运算。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趣味数学问题。

3. 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和技巧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数学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2. 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积极态度,勇于克服困难,不断进步的品质。

3.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观点,学会合作与分享,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和道德品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校本课程,旨在通过趣味数学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年级的特点,课程内容以直观、形象、有趣为主,注重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要求: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

同时,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1. 数的概念与运算- 分数、小数、整数的认识与运算- 混合运算及运算定律2. 生活中的趣味数学- 趣味几何:图形的认识、分类及性质- 生活中的计量: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与计算3. 数学思维与方法- 逻辑思维训练:分析、综合、比较、分类- 解决问题的策略:枚举、归纳、推理、建模4. 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数学在科学、技术、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创新与实践:设计数学游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数的概念与运算(1-2课时)第二周:生活中的趣味数学(3-4课时)第三周:数学思维与方法(5-6课时)第四周: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7-8课时)教材章节及内容:第一章 分数与小数第二章 整数的四则运算第三章 逻辑思维与解决问题第四章 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程目标,确保学生能掌握基本知识,培养数学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等数学第一版课程设计

高等数学第一版课程设计

高等数学第一版课程设计课程目标高等数学是大学数学的基础课程之一,是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等学科的重要基础。

本门课程旨在通过学习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使学生建立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授课内容本门课程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函数论主要内容包括:•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常见函数及其图像•极限与连续•导数及其应用•不定积分•定积分第二部分:微分方程主要内容包括:•常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一阶常微分方程及解法•二阶常微分方程及解法•高阶常微分方程及其变形•常微分方程的应用第三部分:级数论主要内容包括:•数列及其极限•级数的概念及其收敛性•正项级数的审敛法•幂级数的概念及其收敛半径•傅里叶级数及其应用授课方法本门课程采用面授和课程作业相结合的授课方法。

面授面授课程将侧重于基本理论的讲解和相关例题的现场演示。

教师将重点讲解各个部分的核心知识点,并引导学生学会理论总结和实践应用的思考方法。

同时,教师会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答疑和讲解。

课程作业在面授课程过程中,教师将为学生提供各种练习题并进行讲解。

学生需要通过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学习和思考,完成作业。

同时,教师将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实践。

评分标准学生的成绩评分将根据以下标准进行:•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成绩的20%。

•中期考试:考查学生对函数论部分的掌握情况,占总成绩的30%。

•期末考试:考查学生对微分方程和级数论部分的掌握情况,占总成绩的50%。

授课要求本门课程的学习需要具备以下基本条件:•精通大学基础数学相关知识•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学习和课程作业总结高等数学是大学数学的基础课程之一,本门课程旨在通过讲授函数论、微分方程和级数论等内容,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好玩课程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好玩课程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好玩课程设计一、设计目的数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但是对于一些学生来说,数学题目难度大、枯燥乏味,容易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因此,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巧妙的设计带给学生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索和思考的能力。

二、设计内容1. 整数的运算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整数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技能,能够熟练进行各种整数运算。

主要内容通过课堂游戏、小组竞赛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打破以往的课堂教学形式,增加课堂趣味性。

•游戏1:选手依次介绍自己的身高,以身高数大小抽签,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小组竞赛,谁的组加减法速度最快,谁的组就获胜。

•游戏2:教师出题目,答一题增加1分,通过竞争的形式,增加课程趣味性。

2. 分数的基本概念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基本概念,掌握分数的表示、比较、运算方法,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更加自信。

主要内容通过多种形式,将分数的概念、表示、比较、运用的方法讲解,充分理解和掌握分数概念。

•游戏1:教师出样板,自己拼装成一个复杂分数的图案,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及组合拼出样板。

•游戏2:通过分组竞争的形式,让学生在比较大小中加深对分数的概念的理解。

3. 平面图形的认识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常见平面图形和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的方法。

主要内容通过课程讲解、小组合作竞争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打破以往的课堂教学形式,增加课堂趣味性。

•游戏1:使用方块或图案组合拼出各种平面图形,评选出最美丽的,最有规则、最有创意的。

•游戏2:使用桶装水或细砂等材料,通过测量、估算方法进行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

三、课程评价通过对本课程的评估,可以体现出设计的效果和影响程度,具体的评估内容如下:•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得到提升。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是否提高。

•学生的学习目标实现的程度。

四、总结经过以上的设计和实践,我们可以发现,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习惯和学风尤为重要。

初中数学活动课程设计

初中数学活动课程设计

初中数学活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初中数学的基本概念、公式和定理,如代数式的运算、方程的解法、不等式的性质、几何图形的性质等。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3. 学生能够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体系。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思维方法,如分析、综合、比较、分类等,解决数学问题。

2.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工具,如计算器、作图软件等,辅助解决数学问题。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兴趣,树立自信心,勇于面对数学难题。

2. 学生能够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如勤奋、细心、独立思考等。

3. 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1.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初中数学活动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2. 学生特点: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激发兴趣和参与度。

3.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代数式及其运算:包括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代数式的化简、同类项与合并同类项、多项式的乘法与除法等。

教学安排:2课时2. 方程与不等式:涵盖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应用,以及方程组的解法。

教学安排:3课时3. 几何图形:重点讲解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如三角形的性质、四边形的性质、相似与全等等。

教学安排:4课时4. 数据与分析:涉及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概率初步。

教学安排:2课时5. 数学应用:结合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学安排:3课时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进行组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接受程度,适时调整教学进度,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每一个知识点。

数学实验课程设计目的要求

数学实验课程设计目的要求

数学实验课程设计目的要求一、课程目标本节数学实验课程旨在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掌握以下知识目标:1. 理解并运用所学的数学概念,如几何图形、概率统计等;2. 掌握基本的数学实验操作技能,如测量、计算、数据分析等。

技能目标包括:1. 能够运用数学实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2. 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协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探索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针对课程性质,本节课注重实践性与探究性,结合学生的年级特点,如好奇心强、动手能力强,将课程目标分解为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能够运用所学几何知识,设计并实施简单的数学实验;2. 能够运用概率统计知识,对实验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3. 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验任务,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4. 在实验过程中,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思维;5. 增进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课程目标,选取以下内容进行组织:1. 几何图形的测量与计算:根据教材中关于几何图形的章节,学习三角形、矩形、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验进行实际操作。

2. 概率统计的应用:结合教材中概率统计的章节,引导学生利用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探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学习简单的概率计算方法。

3. 数据收集与处理:依据教材内容,教授学生如何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并进行基本的统计分析。

具体教学大纲如下:第一课时:几何图形的测量与计算- 学习三角形、矩形、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测量,计算不同几何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第二课时:概率统计的应用- 学习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计算;- 实践操作:设计简单的概率实验,收集数据,进行概率计算。

第三课时:数据收集与处理- 学习数据收集、整理的方法;-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数据收集,运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校本课程设计

数学校本课程设计

数学校本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本章节所涉及的数学核心概念与性质,如分数、小数的四则运算及实际应用;2. 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运算速度和准确性;3. 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问题分析、解决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2. 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学会在小组讨论中倾听、表达和总结;3. 学会运用数学工具,如计算器、数学软件等,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树立自信心;2. 培养学生严谨、勤奋、合作的学术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 培养学生尊重知识、尊重他人的价值观,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数学学科校本课程,旨在巩固和拓展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的特点,课程内容难度适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课堂参与度。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程中取得进步。

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评估,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分数与小数的四则运算:以课本第三章为基础,详细讲解分数与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并通过典型例题进行分析,使学生掌握运算方法和技巧。

教学内容安排:- 分数与小数的加减运算- 分数与小数的乘除运算- 混合运算及运算顺序2.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结合课本第四章,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分数与小数运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安排:- 购物、烹饪等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长度、面积、体积等几何问题的求解- 比例问题及其应用3. 数学工具的使用:以课本附录中数学工具的使用方法为基础,教授学生如何运用计算器、数学软件等工具进行高效计算。

数学活动课程设计表

数学活动课程设计表

数学活动课程设计表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本章节所涉及的数学概念、性质和公式,如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及应用;2. 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3. 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科技发展等领域的作用,认识到数学的实用价值。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问题分析、解决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2.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团队协作的能力,学会倾听他人意见,提高沟通表达能力;3.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创新思考的能力,敢于挑战自我,勇于突破思维定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增强学习兴趣和自信心;2. 培养学生具有团结互助、公平竞争的团队精神,树立正确的集体荣誉感;3.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素养,认识到数学在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本课程针对年级特点,结合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和认知发展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及合作意识。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以《数学》教材中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及应用为主要内容,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 分数、小数、百分数的定义及性质;- 分数的定义、分类及性质;- 小数的定义、性质及转换;- 百分数的定义、性质及转换。

2. 分数、小数、百分数之间的互化方法;-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分数与百分数的互化;- 小数与百分数的互化。

3. 分数、小数、百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比例问题;- 利润问题;- 折扣问题。

教学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分数的定义、分类及性质;第二课时:小数的定义、性质及转换;第三课时:百分数的定义、性质及转换;第四课时: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第五课时:分数与百分数的互化;第六课时:小数与百分数的互化;第七课时: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紧密围绕课程目标,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学生实际,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学生在掌握基本概念和方法的基础上,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教学课程设计研究背景

数学教学课程设计研究背景

数学教学课程设计研究背景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本章节所涉及的数学概念、性质、定理及公式,如分数、小数、百分数的转换与应用;2. 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运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科学技术等领域的作用,认识到数学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问题分析、解决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2. 学会使用数学工具,如计算器、数学软件等,辅助解决复杂数学问题;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的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习惯,树立良好的学术风气;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4. 引导学生认识数学在国家和民族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背景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数学基础知识,提高数学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小学高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善于合作与探究。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预定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概念与转换- 分数的定义、性质、分类- 小数的定义、性质、分类- 百分数的定义、性质、分类- 分数、小数、百分数之间的转换方法2. 分数、小数、百分数的应用- 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烹饪中的分数、小数、百分数计算- 比较大小、排序、简化分数等操作- 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分数、小数、百分数进行问题分析3. 数学工具的使用- 计算器的操作与运用- 数学软件的基本功能介绍与操作- 利用数学工具解决复杂数学问题4. 数学思维与逻辑推理- 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数学推理与证明的基本方法- 数学解题策略与技巧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第一周:分数的概念、性质、分类及转换第二周:小数的概念、性质、分类及转换第三周:百分数的概念、性质、分类及转换第四周:分数、小数、百分数的实际应用及问题解决第五周:数学工具的使用与数学思维训练教材章节:参照小学数学教材中分数、小数、百分数相关章节进行教学。

数学教育中的课程设计方法

数学教育中的课程设计方法

数学教育中的课程设计方法在数学教育中,课程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一个好的课程设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的数学教育中的课程设计方法。

1. 目标导向法目标导向法是一种以学生的学习目标为导向的课程设计方法。

在设计数学课程时,教师应先明确学生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然后根据这些目标来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例如,如果学生的学习目标是理解和应用二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那么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二次方程相关的实际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二次方程的知识。

2. 问题驱动法问题驱动法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的课程设计方法。

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地思考和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关于最优解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数学建模和推理,找到最优解的方法和答案。

3. 情境引导法情境引导法是一种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的课程设计方法。

通过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实际情境相结合,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认同感。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如购物计算、时间和距离的关系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4. 探究式学习法探究式学习法是一种以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为主的课程设计方法。

通过提供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和资源,让学生进行探究和实践,从中发现数学的规律和方法。

教师在其中起到引导和辅助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数学实验,在实践中发现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和性质。

总之,数学教育中的课程设计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数学感兴趣并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通过精心设计的课程,我们可以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向数学世界的大门,让他们在数学中获得成长和乐趣。

小学数学课程设计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课堂

小学数学课程设计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课堂

小学数学课程设计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课堂小学数学课程设计: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课堂一、引言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个生动有趣的数学课堂十分重要。

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本文将针对小学数学课程设计的重要性展开讨论,并提供一些建议来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课堂。

二、设计原则1. 知识的有机整合在设计数学课程时,应该将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有机地联系起来。

例如,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课堂,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运用相关的数学知识。

2. 游戏化教学游戏是小学生们喜欢的学习方式之一。

设计一些数学游戏,例如数学竞赛、数学智力题等,可以增加学生参与感,提高学习兴趣。

3. 创设情境通过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可触摸的学习环境。

例如,在学习几何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测量班级中的桌子、椅子等,以此来学习线段、角度等概念。

4. 引导探索培养学生的探索欲望,引导他们通过自主探究来发现数学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学习分数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些实物测量,让学生通过操作和观察发现分数的概念。

三、课程设计示例下面是一个关于小学数学课堂的设计示例,用于教授整数概念:课程名称:整数的引入与比较时间:1课时学习目标:- 了解整数的概念和应用;- 掌握整数的比较方法;- 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整数。

教学步骤:1. 创设情境:由老师带领学生一起观察天气,记录每天的温度,并绘制成折线图。

引导学生思考折线图的坐标系中,温度为正数还是负数,通过对比温度的变化,引出整数的概念。

2. 游戏化学习:设计一个整数之争的小游戏,在黑板上绘制一个数轴,游戏中的每位学生都扮演一个整数,根据出题人的问题选择不同的位置。

例如,问谁的绝对值最大,谁的相反数最大等,通过这个游戏在参与中锻炼学生的整数比较能力。

3. 组织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出示一些情景图片,例如:两辆车相向而行、存款与取款等,引导学生讨论这些情景中整数之间的关系和比较方法。

小学课程设计方案数学

小学课程设计方案数学

小学课程设计方案 数学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小学数学课程中的基础运算规则,包括加减乘除及其应用。

2. 培养学生对分数、小数的基本认识和理解,能进行简单的分数和小数运算。

3. 使学生理解基本的几何图形和概念,如三角形、正方形、圆等,并能够计算其简单属性,如周长和面积。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生活中的数学应用。

2. 通过数学练习,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增强解题技巧。

3. 利用数学工具,如图形计算器等,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主动探究的精神。

2. 通过数学学习,教育学生严谨、细心、勇于克服困难的品质。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在小组活动中学会分享和互助,理解集体荣誉感。

本课程设计针对小学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课程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通过对课程目标的明确和分解,为后续的教学活动设计和学习成果评估提供明确方向。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紧密围绕小学数学课程标准,选取以下内容:1. 四则运算:加减乘除运算规则,重点讲解乘法口诀及其应用。

- 教材章节:第三章《四则运算》2. 分数与小数:分数的基本概念,加减乘除运算;小数的认识及其运算。

- 教材章节:第四章《分数与小数》3. 几何图形: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性质,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 教材章节:第五章《几何图形》4. 数学应用: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 教材章节:第六章《生活中的数学》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周:四则运算(加减乘除),乘法口诀的应用。

第二周:分数的基本概念,简单分数的加减运算。

第三周:小数的认识,小数的加减运算。

数学实验基础课程设计

数学实验基础课程设计

数学实验基础课程设计一、课程简介数学实验基础课程设计是一门针对本科数学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旨在通过实验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数学理论的理解,提高数学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其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

本课程涵盖了数学实验设计的基本概念、实验方法、实验技能等方面的内容,可以为学生日后的专业发展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1.帮助学生熟悉数学实验的基本概念,了解实验的重要性和作用。

2.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提高实验设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够将学过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提高其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课程内容1. 基本概念本课程包括实验设计的基本概念,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和处理方法。

其中,实验设计是本课程的重点内容,包括实验题目的选定、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2. 实验方法本课程主要介绍数学实验的常用方法,如数值模拟、实测和观察、实验仿真等方法。

同时,本课程也会引入一些新兴的实验方法,如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希望能够引导学生跟上时代步伐,拓展创新思路。

3. 实验技能本课程的实验技能包括实验仪器的操作和维护,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评估,以及实验报告的撰写和演示等方面的技能。

通过课堂上的讲解和实际操作,学生将能够掌握这些实验技能。

4. 实验应用本课程注重实验的应用价值,介绍数学实验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力,培养其实际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四、实验项目本课程共有五个实验项目,包括:1.曲线拟合实验2.数值求解实验3.线性规划实验4.随机模拟实验5.数据挖掘实验学生将自主选题和自主组队进行实验项目的研究和实施。

同时,学生也需要撰写实验报告和进行实验成果的演示。

五、课程评估课程评估分为两个部分,学生的实验成果占60%的权重,学生的实验报告和演示占40%的权重。

实验成果主要考察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实验报告和演示主要考察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表达能力。

数学课程设计原则优缺点及建议汇总

数学课程设计原则优缺点及建议汇总

数学课程设计原则优缺点及建议汇总数学课程设计是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学生对数学的研究效果和兴趣的培养。

本文将探讨数学课程设计的原则,分析其优缺点,并提出相关建议。

优点1.讲究系统性好的数学课程设计应当具备系统性,从编排课程内容、设置教学目标,到设计教学活动和评估方式,都应合理连贯,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数学知识结构。

2.鼓励思维发展数学课程设计应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通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强调实践应用好的数学课程设计应注重将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探究性研究和实验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中体验和应用数学的价值,增强研究的可持续性和趣味性。

4.体现个性化教学数学课程设计应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差异性,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资源,满足学生个性化的研究需求,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成绩。

缺点1.缺乏足够实践有些数学课程设计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实践环节的设置,导致学生缺乏实践操作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2.难易程度不均衡部分数学课程设计中,难度级别安排不合理,有些内容过于简单,难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挑战性;而有些内容过于困难,容易导致学生挫败感和研究阻碍。

3.缺乏启发式教学有些数学课程设计只关注知识点的传授和讲解,缺乏启发学生思考、探索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4.忽视学生反馈少数数学课程设计缺乏对学生的及时反馈和评价,无法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存在的问题,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研究动力。

建议1.强调实际应用数学课程设计应注重将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设置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等教学环节,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场景,并培养他们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2.设计灵活性和个性化数学课程设计可以考虑提供多样化的研究材料和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的研究兴趣和需求。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设定不同的研究路径和任务,让学生在有限的范围内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目标和方式。

数学课程设计原则优缺点及建议汇总

数学课程设计原则优缺点及建议汇总

数学课程设计原则优缺点及建议汇总1. 引言数学课程设计是教育领域的重要工作之一,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数学的研究兴趣和能力发展。

本文将讨论数学课程设计中常见的原则,并对其优缺点进行汇总,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2. 数学课程设计原则2.1 基础知识的扎实性课程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数学知识,增强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掌握好基础知识对于后续研究的深入和应用至关重要。

2.2 综合性的问题解决能力数学课程设计要培养学生的综合性问题解决能力,让他们学会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这有助于学生培养创新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2.3 合作与交流数学课程设计应鼓励学生进行合作研究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展示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2.4 灵活性和个性化数学课程设计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特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个性化的研究路径。

这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研究积极性,提高研究效果。

3. 数学课程设计原则的优缺点汇总3.1 优点- 基础知识的扎实性可以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有利于深入研究和应用。

- 综合性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 合作与交流的方式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

- 灵活性和个性化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研究效果。

3.2 缺点- 基础知识的扎实性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可能导致课程内容过于繁杂。

- 综合性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可能需要更多的实践和案例分析,增加了教师的教学负担。

- 合作与交流的方式可能存在协作困难和不平等问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管理。

- 灵活性和个性化教学可能需要有针对性的资源和教学辅助工具,增加了教师的教学准备工作。

4. 建议- 在数学课程设计中,要兼顾基础知识和综合性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使课程内容有机结合,避免内容过于繁杂。

- 鼓励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在课程设计中设置合作研究和讨论环节,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数学教育生活化课程设计

数学教育生活化课程设计

数学教育生活化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本节课所涉及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如加减乘除、分数、小数等。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3. 学生能通过实例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思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方法进行实际操作,如测量、计算等。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 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3. 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尊重他人,善于倾听和表达。

4. 学生能够通过数学学习,形成严谨、细致、勤奋的学习习惯。

课程性质:本课程以数学教育生活化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小学高年级阶段,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好奇心强,喜欢探索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要求:教师应充分运用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目标导向,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进行评估和反馈。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依据课程目标,选取以下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章“分数的加减法”- 分数的意义与基本性质- 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 教学大纲:- 第一课时:分数的意义与基本性质- 分数的定义与表示方法- 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 第二课时: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运算-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运算(通分后计算)- 第三课时: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生活实例分析(如购物、烹饪中的分数问题)- 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3.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 第一课时:2课时- 第二课时:3课时- 第三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在掌握分数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课程设计指导理念

数学课程设计指导理念

数学课程设计指导理念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其课程设计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数学课程设计指导理念是指在进行数学课程设计时所遵循的一些原则和理念,它们是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对于教师在进行数学课程设计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首先,数学课程设计应当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动力的源泉,而学生的学习需求则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因此,在进行数学课程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尽可能地设计出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其次,数学课程设计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思维是数学学习的核心,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则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目标。

因此,在进行数学课程设计时,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从事数学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仅能够掌握数学知识,更能够培养出良好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数学课程设计应当注重课程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数学知识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知识点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和相互的衔接。

因此,在进行数学课程设计时,应当注重课程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合理地组织和安排各个知识点,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以便学生能够全面地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完整的数学思维体系。

最后,数学课程设计应当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的手段和方式,它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因此,在进行数学课程设计时,应当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尽可能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中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学习和提高。

总之,数学课程设计指导理念是教师在进行数学课程设计时所遵循的一些原则和理念,它们对于教师进行数学课程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只有在遵循这些原则和理念的基础上,才能够设计出符合学生学习需求和教学目标的数学课程,使学生能够全面地掌握数学知识,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数学插图课程设计

人教版数学插图课程设计

人教版数学插图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人教版数学插图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并掌握插图中的数学概念、公式和定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插图中的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插图内容,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认识和评价。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人教版数学插图中的基本概念、公式、定理和例题。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插图中的数学概念:介绍插图中的相关数学概念,如点、线、面、角度等,以及它们的性质和特点。

2.插图中的数学公式:讲解插图中的数学公式,如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等,以及如何运用这些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插图中的数学定理:阐述插图中的数学定理,如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平行线的性质等,以及如何运用这些定理证明和解决相关问题。

4.插图中的例题:分析插图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插图中的基本概念、公式和定理,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结构。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插图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讨论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实验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实验,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和观察,加深对数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人教版数学插图教材,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基本材料。

2.参考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和教学视频,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插图中的数学概念和原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理解数学课程设计

如何理解数学课程设计

如何理解数学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数学课程的核心概念,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本章节所涉及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包括公式、定理、概念等。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教材章节:根据课本内容,选取与本课程目标相关的章节进行讲解和讨论。

2.核心概念:详细讲解和阐述本章节所涉及的核心概念,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

3.实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如何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4.练习题:布置相应的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并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实验法: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的数学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数学知识。

4.实验设备:准备相应的实验设备,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几个方面,以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和小组讨论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能力。

小学数学启蒙课程设计教案

小学数学启蒙课程设计教案

小学数学启蒙课程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2、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数学概念,如数字、形状、大小等。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4、让学生初步掌握简单的数学运算,如加法和减法。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引导学生认识数字 1-10,理解其数量对应关系。

(2)认识常见的几何图形,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

2、难点(1)理解加减法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 10 以内加减法运算。

(2)通过观察和比较,区分不同形状的特征。

三、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通过使用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让学生直接感知数学概念。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巩固知识。

3、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的生活情境,使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

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有趣的数学动画片或讲一个数学小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好奇心。

2、认识数字(15 分钟)(1)展示数字卡片 1-10,依次教学生认读。

(2)利用实物,如苹果、铅笔等,让学生数一数,建立数字与数量的对应关系。

(3)让学生在教室里找出数量分别为 1、2、3……的物品。

3、认识图形(15 分钟)(1)展示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形状特点。

(2)拿出相应形状的实物,如圆形的盘子、正方形的手帕、三角形的积木,让学生触摸感受。

(3)组织学生进行图形分类游戏,将不同形状的物品分类摆放。

4、简单运算(20 分钟)(1)以“小兔子采蘑菇”的情境为例,小兔子采了 3 个蘑菇,又采了 2 个,一共采了几个?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并用实物演示 3 + 2 = 5 。

(2)同样通过情境,如小兔子原本有 5 个蘑菇,吃了 1 个,还剩几个?引出减法,演示 5 1 = 4 。

(3)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练习,如 1 + 4 、 6 2 等。

5、巩固练习(15 分钟)(1)玩“数字接龙”游戏,老师说一个数字,学生依次接着说下一个数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课程设计方案课题:数学与生活
目标: 1、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生活性。

2、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育性。

4、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学思想。

内容:《古老的数学》、《好玩的数学》、《有用的数学》、《智慧的数学》、《先进的数学》、《美丽的数学》。

设计思想:
一、把握数学的生活性——“使教学有生活味”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做出恰当的选择和判断,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这说明数学来源于社会,同时也反作用于社会,社会生活与数学关系密切,它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每个方面,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它。

现代数学论认为:数学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数学教育寓于生活实际。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有关数学问题的联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并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把握数学的美育性——“使教学有韵味”
美作为现实的事物和现象,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艺术作品等属性总和,具有:匀称性、比例性、和谐性、色彩变幻、鲜明性和新颖
性。

作为精神产品的数学就具有上述美的特点。

简练、精确是数学的美。

数学的基本定理说法简约,却又涵盖真理,让人阅读简便却又印象深刻。

数学语言是如此慎重的、有意的而且经常是精心设计的,凭借数学语言的严密性和简洁性,我们就可以表达和研究数学思想,这种简洁性有助于思维的效率。

数学很讲究它的逻辑美。

数学的应用是被人们广泛认同的,可学习数学还能训练人的逻辑思维能力。

尤其是几何的证明讲究前因后果,每一步都要前后呼应,抽象的数学也显示它模糊的美。

抽象给我们想象的余地,让我们思维海阔天空,给学生留有了思索和创新的空间。

抽象的数学不正展示它的魅力吗?
数学上有很多知识是和对称有关的。

对称给人协调,平稳的感觉,像圆,正方体等,它们的形式是如此的匀称优美。

正是由于几何图形中有这些点对称、线对称、面对称,才构成了美丽的图案,精美的建筑,巧夺天工的生活世界,也才给我们带来丰富的自然美,多彩的生活美。

中学数学的美育性,除了上述一些方面,还有其它美妙的地方,只要我们用心挖掘和捕捉,就会发现数学蕴涵着如此丰富的美的因素,教师要善于挖掘美的素材,在学生感受美的同时既提高教学质量,又使教学韵味深厚。

三、把握校本教材的可读性-------“使教学有拓展性”
本课程的设计理念就是要“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所有的过程基本上都是以学生的活动展开的,真正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变革,本课程共分为六个章节,分别是:《古老的数学》,《好玩的数学》,《有用的数学》,《智慧的数学》,《先进的数学》和《美丽的数学》。

在《古老的数学》一章中,并不是把数学史作为一门研究数学的起源、发展过程和规律的学科,而是根据现代心理学发现的一个体现数学史的认知功能的“遗传法则”。

从数学一次又一次的飞跃中寻找数学发现的故事,用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了解这些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体会数学家们为寻找这些知识的付出的艰辛。

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从本质上更好的理解自己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以此作为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的教材,让学生体会“只有付出努力才会获得成功的人生道理”,“为实现理想而不懈追求的数学精神”。

在《好玩的数学》一章中,利用心理学中“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的规律,以一系列数学游戏为载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并不是“枯燥”的代名词,真正的数学其实可以是乐趣无穷的,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这种兴趣作为他以后学习数学的动力和源泉。

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主动意识到自己爱玩的游戏原来与数学紧密相连,从而为学生学好数学培养内在驱动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学生玩游戏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巩固看似乏味的知识,让学生的学科知识在游戏中得到锻炼和提升。

在《有用的数学》一章中,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设计了很多贴近学生、符合实际、利用学生现有知识能够解决的生活实例。

这样做可以使学生深刻的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

这些在生活中经常碰到的数学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究,学生通过对这些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够更具体更深刻的理解什么是数学,知道学习和学好数学是很有用的,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内在驱动力。

在《智慧的数学》一章中,通过穿插一些有趣的数学小故事,以改变人们认为科学研究枯燥无味的看法。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有趣的数学问题、经典的数学问题、奇怪的数学问题。

通过对“有趣的数学问题”的研究,使学生对数学中的存在的智慧产生强烈的好奇与追求,从而激发学生天生的求知欲;通过对“经典的数学问题”的研究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方法,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通过对“奇怪的数学问题”的研究,帮助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先进的数学》一章中,主要学习和研究数学软件“几何画板”的使用方法。

通过对几何画板软件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改变学生“数学枯燥论”和“数学无用论”的观点;可以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实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另外,通过对几何画板软件的学习,可为学生学习其他计算机软件打下了一个结实的基础,从而提高学生的电脑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数学教育上的贡献。

在《美丽的数学》一章中,展示给大家的是数学的美丽无所不在,数学的符号、公式、算法、图形、表格、方程、解题思路、解题方法……都是很美丽的。

这些“数学之美”都需要我们能够和我们的学生一起去寻找、去发现、去挖掘、去欣赏,使美丽的数学成为学生快乐学习的源泉。

数学的美丽使我们深刻感受到数学的教育不应该仅仅是作为对数学学科的教学,更应该把它作为一种审美教育的载体,用它来感染和启迪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的人格更健全,心灵更美好。

开发校本课程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决不能仅仅凭着自己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要把它作为自己的事业来做,要付出艰辛的努力、经历痛苦的历程,只有付出艰辛的努力、经历痛苦的历程才能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与幸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