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学,第三单元,中药炮制的辅料,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中药炮制学复习资料(3)

中药炮制学复习资料(3)

以下是问过老师后相对重要的一些内容,大家重点复习一下吧,仅作参考,大家加油啦!考试题型:选择题(单选、不定项选择)、判断、名解、填空、简答总论三大专著,分类方法,对药性的影响,制法,制则,饮片类型、常用辅料的功能和炮制作用(可结合后面的各论记)各论1.重点记各种炮制方法(小总论)的含义、炮制目的和药物举例。

2.具体药物为老师上课讲的药物(即为重点药物),记其常用炮制品种和炮制作用。

注:各种炮制方法的注意事项和各种药物的具体炮制操作方法可以不用记,基本上不会考到,有精力的同学也可以记一下。

3.个别药物会考到炮制研究(机理):川乌、马钱子、斑蝥等4.较重点的几个药物,大家认真看下其炮制品种和作用:大黄、地黄、黄芩、半夏、麻黄、延胡索、山楂。

5.几个重点名解:中药炮制、中药炮制学、火候、水飞炒炭存性第一章炮制绪论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的要求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历史又称炮炙、修治、修事、修制、合和、合药、制药、治、制、制造等。

今多用“炮制”和“炮炙”。

中药炮制学——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

我国古代炮制专著。

《五十二病方》记载炮制内容最早《黄帝内经》治半夏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辅料炮制解毒开创了干馏法制备药物的先河南北朝刘宋时代·雷敩《雷公炮炙论》——总结前人的炮制经验撰写而成的。

为我国医药史上的第一部制药(炮制)专著。

明·缪希雍《炮炙大法》——为我国医药史上第二部炮制专著。

收录药物439种,将前人的炮制方法归纳了雷公炮炙十七法。

清·张仲岩《修事指南》——为我国医药史上第三部炮制专著。

收录药物232种《新修本草》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药典唐慎微《证类本草》收录了185种中药的炮制方法和要求《本草蒙筌》提出三类分类方法: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徐灵胎《医学源流论·制药论》提出了传统的制药原则中药炮制的分类古代:药物属性与制法相结合分类、药物属性分类法、雷公炮制十七法、三类分类法近代:药典通则分类法、药用部位分类法、五类分类法、工艺与辅料相结合的分类法1.雷公炮炙十七法:炮、爁、煿、炙、煨、炒、煅、炼、制、度、飞、伏、镑、摋、日煞、曝、露。

中药炮制学复习资料

中药炮制学复习资料

课件复习思考题总结第一章炮制绪论⑴何谓中药炮制及中药炮制学?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的要求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历史又称炮炙、修治、修事、修制。

今多用“炮制”和“炮炙”。

中药炮制学——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

⑵简述中药炮制的起源及发展概况。

⑶我国古代炮制专著有几部?写出其成书年代及作者。

刘宋·雷敩《雷公炮炙论》——总结前人的炮制经验撰写而成的。

为我国医药史上的第一部制药(炮制)专著。

明·缪希雍《炮炙大法》——为我国医药史上第二部炮制专著。

清·张仲岩《修事指南》——为我国医药史上第三部炮制专著。

⑷中药炮制的相关法规有哪些?《国家药品标准》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中药炮制规范》是中药饮片炮制必需遵循的法规。

第二章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1、如何理解炮制是中医临床用药的特点?1.组方用药的要素依据整体观念及辩证施治的原则。

综合考虑病情的性质、个体以及气候环境的差异。

中药一药多效的药性作用特点。

2、炮制对中药性能影响的内容有哪些?举例。

1)根据病情需要,通过炮制对中药性能和作用进行调整,以适应临床治疗的要求。

(1)益智仁生品辛温燥烈,温脾止泻、摄涎唾(益智散)。

(2)盐炙后则主入肾经,温肾涩精、缩尿(缩泉丸)。

(3)生黄柏:苦寒,泻火解毒(黄连解毒汤)。

(4)酒黄柏—:引药上行,清上焦燥湿(上清丸)。

(5)盐黄柏—:引药下行,泻肾火,清下焦湿热,退虚热(大补阴丸)。

2)通过炮制来调整中药的性能以适应气候、环境及个体的差异(1)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利水(冬季)(2)炙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3)麻黄绒---作用较麻黄缓和,用于老人,虚人外感风寒(夏、秋季)(4)炙麻黄绒---作用更缓和,用于表解,体虚喘咳的病人3)降低毒副作用,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1)半夏生品毒性大,多外。

中药炮制学复习资料 (1)资料

中药炮制学复习资料 (1)资料
6.米泔制去燥性和中;7.吴茱萸汁制抑苦寒而扶胃气;8.土制补中;
9.猪胆汁制泻胆火而达木郁,牛胆汁制去燥烈而清润;
10.乳制滋润回枯助生阴血;11.蜜制甘缓增益元阳;12.黑芝麻制润燥益阴;
12.麦麸皮制抑酷性和胃(健胃);13.乌豆汤、甘草汤解毒缓性,14.矾汤制去辛烈减毒、安胃;
15.糯米制润燥而择土。
盐制—盐炙、盐蒸
2.工艺为纲辅料为目的分类方法
净制、切制、炒、炙、煅、蒸、煮、复制、发酵、发芽、制霜、提净、水飞等.
3.特点:反映本学科技术特点,较好体现炮制工艺的系统性、完整性、条理性、指导性
附:《药典》炮制通则分类
七、净洁药物,利于贮藏。
杀酶保苷、保存药效—黄芩、苦杏仁、芥子
八、矫臭矫味,利于服用。
酒蒸——紫河车
清炒——鸡内金
九、制成中药饮片,提高商品价值。
药材经炮制后,全面提高了药材的内在质量和外观,在其中加入了工人的劳动和辅料的价值,从而提高了商品价值。
2.中药炮制通过哪些途径影响药物理化性质?
第四章中药炮制的分类及辅料
1.生清(泻)熟补:如地黄、甘草、何首乌;2.生峻熟缓:如大黄、麻黄、巴豆等;
3.生毒熟减:如乌头、附子;4.生行熟止:如蒲黄、益智仁、木香。
5.生升熟降(气厚味薄者):如莱服子;6.生降熟升(味厚气薄者):如苦寒药,大黄、黄连等。
1.如何理解炮制是中医临床用药的特点
组方用药的要素。依据整体观念及辩证施治的原则。
3.相畏(或相杀)为制:指用辅料或药物来制约毒副作用。如生姜、白矾制天南星降毒。
4.相恶为制:是中药配伍“相恶”的延伸应用。指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作用降低或功效丧失。如米泔水制苍术缓和其燥烈性。

中药炮制复习资料

中药炮制复习资料

1.中药炮制学的基本任务:①探讨炮制机理(包括中药炮制减毒、增效、缓和药性以及产生新药效的机理研究;对象:炮制过程中所发生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对药理作用和这些的改变)②改进炮制工艺(机械化、自动化、科学化发展)③制订饮片质量标准(饮片的外观因素:形、色、气、味;临床药效是内在评价炮制质量的指标;制订饮片质控方法和标准)2.中药炮制和中药炮制学的概念: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的要求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中药炮制学—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

3.(了解)中药炮制学和其他学科关系4.中药炮制的起源:(1)中药的发现和应用(2)火的出现和应用,炮生为熟,形成中药炮制的雏形(3)酒的发明与应用,产生了辅料制法,充实了药物炮制的内容。

(4)陶器的发明与应用,创造了必要的工具条件。

5.中药炮制的发展:(一)中药炮制技术的起始和形成时期(春秋战国至宋代;公元前722年至公元1279年)1.春秋战国时期《五十二病方》是我国最早记载炮制内容的医方书《黄帝内经》“燔治”“角发”是最早的炭药-血余炭;制半夏2.秦汉时期(1)炮制理论汉代《神农本草经》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生熟异用学说;炮制减毒;药用部位的选择;切制对药效影响。

)(2)炮制技术方面药物炮制与配伍、剂型、煎法、服用密切相关炮制技术范围:净制、切制、炒制、蒸煮煅发酵重视毒剧药物的炮制应用,半夏“令水清滑尽,洗不熟有毒”3.魏晋南北朝时期(1)炮制理论《本草经集注》梁代陶弘景,是我国第二部中药专著《雷公炮炙论》刘宋时代雷敩,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2)炮制技术方面应用辅料炮制药物:生姜汁解半夏毒炮制工艺合理实用性强:大黄蒸、吴茱萸醋制炮制工艺水平提高:朱砂“研细如粉”;天门冬“微火烘”;炼丹术4 .隋唐五代《备急千金要方》唐代药王孙思邈所著,是我国最早的临床实用百科全书《新修本草》唐代苏敬修订的世界最早药典5.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宋代陈师文等编撰,是第一部官方颁布的炮制规范(二)中药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金元、明;公元1280年至1644年)6.(金元、明时期)《本草蒙筌》明代陈嘉谟所著“火制四,有煅, 有炮,有炙,有炒之不同.水制三,或渍,或泡,或洗之弗等;水火共制者,若蒸若煮而有二焉”三类分类法“制造资水火”中指出:“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

中药炮制学复习材料

中药炮制学复习材料

中药炮制学复习材料一、中药炮制的基本原则1.合理选择药材:应选择正品、无虫蛀、霉变和破损的药材作为原料,以保证中药的质量。

2.根据药品特性选择炮制方法:根据所选药材的特性,如性味、功效和药理作用,选择适当的炮制方法,包括酒炙、炭炙、水炮、蒸炮等。

3.控制炮制工艺参数:炮制过程中需要控制一些参数,如温度、时间和湿度等,以确保药材的制作质量。

4.注意安全卫生:中药炮制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和卫生,如使用清洁的器具和容器,避免交叉污染等。

5.合理储存和包装:中药炮制后应储存在干燥、通风和阴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

同时,应使用适当的包装方式,避免氧化和水分吸收。

二、中药炮制的常用方法1.酒炙:将药材与酒相结合,经过一定时间的浸泡和炮制,可改变药材的性味和药效,常用于温阳解毒、化痰止咳的药材,如附子、吴茱萸等。

2.炭炙:将药材放在炭火上炙烤,使其产生一定的膨胀和形态变化,有助于激发药材的药效,常用于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的药材,如干姜、陈皮等。

3.水炮:将药材放入锅中,加水煮沸,然后晾干,使药材的水分蒸发,常用于清热利湿、止血的药材,如地黄、黄芩等。

4.蒸炮:将药材放入蒸锅中,加水蒸煮,使药材受热蒸发水分,常用于行气活血、温中散寒的药材,如川芎、炙甘草等。

5.曝晒:将药材晒干,使其水分蒸发,常用于祛风解毒、活血化淤的药材,如玄参、地龙等。

三、炮制药材的特点和应用1.酒炙药材的特点:经过酒炙的药材性温,偏寒的药性被转化为温热性,可温阳解毒,适用于寒湿病、寒疝病等。

2.炭炙药材的特点:经过炭炙的药材性味偏热,性温和寒,具有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寒湿痹痛、脾胃虚寒等。

3.水炮药材的特点:经过水炮的药材性味偏凉,有清热利湿、泻火明目的功效,适用于热淋涩痛、目赤肿痛等。

4.蒸炮药材的特点:经过蒸炮的药材性温,有活血散淤、温中散寒的作用,适用于瘀血病、寒疝病等。

5.曝晒药材的特点:经过曝晒的药材性温,有祛风解毒、活血散淤的作用,适用于风湿痹痛、疮疡肿毒等。

中药炮制学复习资料

中药炮制学复习资料

绪论一、中药炮制的含义。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二、中药炮制学的含义。

中药炮制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

第一章中药炮制有哪些传统的制药原则及具体制药方法?其含义?各举3例说明。

传统的制药原则:相反为制,相资为制,相畏为制,相恶为制。

具体方法为:或制其形,或制其性,或制其味,或制其质。

相反为制:指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包括药物)来制约中药的偏性或改变药性。

如用辛热升提的酒来炮制苦寒沉降的大黄,使药性转降为升;用辛热的吴茱萸炮制黄连,可杀其大寒之性;用咸寒润燥的盐水炮制益智仁,可缓和其温燥之性。

相资为制:指用药性相似的辅料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强药效。

如咸寒的盐水炮制苦寒的知母、黄柏,可增强滋阴降火作用;酒炙仙茅、阳起石,可增强温肾助阳作用;蜜炙百合可增强其润肺止咳的功效;蜜炙甘草可增强补中益气作用。

相畏为制:是指利用某种辅料来炮制药物,以制约该药物的毒副作用。

如白矾、石灰、皂荚制半夏、南星;蜂蜜、童便、黑大豆、甘草、豆腐制川乌。

相恶为制:是中药配伍“相恶”的延伸应用。

指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作用降低或功效丧失。

如米泔水制苍术:麸炒枳实;煨木香。

制其形:是指改变药物的外观形态和分开药用部位。

白芍切片;当归和甘草分根梢入药;莲子分莲子肉和莲子心。

制其性:是指通过炮制改变药物的性能。

升提的酒炮制苦寒沉降的大黄,使药性转降为升(“同相反为制”)制其味:是指通过炮制,调整中药的五味或矫正劣味。

紫河车酒炙,乳香和没药醋,矫味矫臭。

而且紫河车酒制增加了辛温之性味,温肾壮阳之力更强;乳香、没药增加了酸味,更专入肝经。

制其质:即通过炮制,改变药物的性质或质地。

如穿山甲砂炒至酥泡,龟甲、鳖甲砂炒至酥脆,矿物药煅或卒等,均有利于煎出有效成分或易于粉碎。

何首乌黑豆汁拌煮后,味转甘而性转涩,增强了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的作用。

中药的炮制学(重点)

中药的炮制学(重点)

中药炮制学(重点)第一章绪论1.中药炮制是根据中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的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2.《雷公炮炙论》刘宋南北朝以“炮炙”作书名,而在正文中多用“修事”。

《本草纲目》李时珍明朝正文中设有“修制”专项。

《修事指南》张仲岩清朝以“修事”作书名,而正文中用“炮制”。

3.三类分类法:明代陈嘉谟《本草蒙筌》(此种分类方法基本能反映出炮制的特点,但对饮片切制及切制前的洁净和软化处理等未包括其中。

)火制:煅、炮、炙、炒水制:渍、泡、洗水火共制:蒸、煮第二章中药炮制基本理论4. 制则(定义、举例)1)相反为制:指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含药物)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制约中药的偏性或改变药性。

【酒制大黄】2)相资为制:指用药性相似的辅料(含药物)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强药效。

资,有资助之意。

【盐制知母】3)相畏为制:指用某种辅料(含药物)来炮制某药物,以制约该药物的毒副作用。

【生姜制半夏】4)相恶为制:指炮制时可以利用某种辅料或某种方法来减弱药物的烈性。

(即某种作用减弱,使之趋于平和,以免损伤正气。

)【麸炒枳壳、煨木香】5)相喜为制5. 醋制入肝经,蜜制入脾经,盐制入肾经6. 炮制对重要毒性的影响:炮制对中药的影响是通过炮制消除或降低药物治疗剂量下对人体的伤害,其主要途径:1)使毒性成分发生改变。

如:川乌、草乌等。

2)使毒性成分含量减少。

如:巴豆、干漆等。

3)加入具解毒作用的辅料。

如:白矾制天南星、半夏等。

(可降低毒性的辅料:甘草、生姜、醋、明矾、石灰、黑豆等。

)7.改变药物作用的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炮制可以改变药物的作用部位,如生诃子偏入肺经,长于清金敛肺利咽,用于治疗咽痛失音,肺虚久嗽。

煨诃子炮制后使涩敛之性增强,专入大肠经,增强了涩肠止泻的功效,用于老人久泻久痢及脱肛症。

炮制可以调整某些药物的一药多经,使其作用专一。

如柴胡、香附等经醋制后有助于引药入肝经,更好地治疗肝经疾病。

中药炮制学复习材料

中药炮制学复习材料

中药炮制学复习材料第一部分:中药炮制的概述1.中药炮制的目的和意义-提高药效:炮制过程中可以改变药材的性味、药效,增加药物疗效。

-增加安全性:去除有毒成分,减轻副作用,提高药物的安全性。

-方便使用:炮制药材可以降低药材的料性,方便制剂的制备和用药。

2.中药炮制的方法和原则-干炒:用火烘干药材,强调药材的燥热性质,增加药效。

-炙炒:用火烘烤药材,重视药材的温热性质,增强功效。

-煅炼:用火炼烧药材,加大药材的温燥性质,增加药效。

-焙烧:用火反复烘烤药材,突出药材的温热性质,增强药效。

-酒制:用酒浸泡药材,以增加药物的温热性质,提高疗效。

第二部分:中药炮制的药材分类与特点1.干炒类药材-代表药材:干姜、生姜、细辛、五味子等。

-特点:能温阳散寒、解表发汗、化痰止咳等作用。

2.炙炒类药材-代表药材:甘草、人参、黄芪、白术等。

-特点:能补益气血、健脾益胃、提升阳气等作用。

3.煅炼类药材-代表药材:赭石、雄黄、砂糖、龙骨等。

-特点:能镇静安神、平肝潜阳、软堵散结等作用。

4.焙烧类药材-代表药材:炙甘草、炙白术、炙麦芽、炙黄芪等。

-特点:能温里行气、补脾和胃、固表止汗等作用。

5.酒制类药材-代表药材:当归、白芍、酒芩、熟地黄等。

-特点:能活血调经、益气补血、滋阴补肾等作用。

第三部分:炮制过程中的特性变化1.总论-性味变化:通过炮制过程,药材的性味可由寒凉转为温燥,或由寒凉转为温和。

-药效变化:药材的药效可以得到增强、减轻或改变。

2.中药炮制的化学变化-火力引发的化学反应:干炒、炙炒、煅炼和焙烧过程中,热量可以引发药材内部的化学反应,改变药材的物质组成。

-酒精提取的化学反应:酒制过程中,酒精可以提取药材的有效成分。

3.中药炮制的理化变化-药材的颜色、形态和气味等在炮制过程中会发生变化,如颜色由原来的黄色转为黑色,气味由原来的刺鼻变为芳香。

以上是中药炮制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祝你取得好成绩!。

中药炮制学复习资料

中药炮制学复习资料

中药炮制学1、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是(《雷公炮炙论》)。

2、《雷公炮炙论》的作者是(雷敩)。

3、《本草蒙筌》的作者是(陈嘉谟),第一次系统概括了辅料炮制的原则。

4、《修事指南》的作者是(张仲岩)。

5、《本草纲目拾遗》的作者是(赵学敏)。

6、《血证论》的作者是(唐容川)。

7、款冬花、紫苑化痰止咳,蜜制后能润肺止咳,属于炮制目的中的哪一项?(增强药物疗效)8、柏子仁去油制霜,属于炮制目的中的哪一项?(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9、关于对含有生物碱类成分的药物炮制时说法正确的有(①酒制后能提高生物碱的溶出率;②醋制可增强生物碱在水中的溶解度;③宜少泡多润,尽量减少生物碱的损失)。

10、关于对含有生物碱类成分的药物炮制时说法错误的是(所有含生物碱类药物热处理均可增强药物疗效)。

11、具有祛风散寒、活血通络、行药势等作用的炮制辅料是(酒)。

12、具有引药入肝、理气、行水、散瘀止痛等作用的炮制辅料是(醋)。

13、具有发散风寒、止呕等作用的炮制辅料是(生姜汁)。

14、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除烦止渴等作用的炮制辅料是(米)。

15、具有和中益脾作用的炮制辅料是(麦麸)。

16、具有解毒、祛痰杀虫、防腐等作用的炮制辅料是(白矾)。

17、具有清热、利湿、化痰、软坚作用的炮制辅料是(蛤粉)。

18、筛选是根据药物与杂质的(体积)不同来分离药物中的杂质。

19、水选是根据药物与杂质的(水的浮力)不同来分离药物中的杂质。

20、风选是根据药物与杂质的(比重)不同来分离药物中的杂质。

21、麻黄制绒的作用是(缓和药性)。

22、适于切极薄片的药材为(木质类及动物骨、角质类)。

23、适于切薄片的药材为(质地致密,坚实者)。

24、适于切厚片的药材为(质地松泡,粉性较大者)。

25、适于切丝的药材为(皮类、叶类和较薄的果皮类)。

26、适于切段的药材为(全草类)。

27、一般药物干燥以不超过多高的温度为适宜(80℃)28、含芳香挥发成分的药材干燥一般以不超过多高的温度为适宜(50℃)。

中药炮制学知识点辅导:中药炮制常用辅料

中药炮制学知识点辅导:中药炮制常用辅料

炮制辅料是指在炮制过程中应⽤的除主药以外的⼀切附加物料的总称。

其性质、成分对所炮制的药物有⼀定的影响,与中药炮制品的临床疗效也有⼀定的关系。

炮制辅料的作⽤在于以下两个⽅⾯:⼀是具有中间传热体作⽤;另⼀个是发挥药性作⽤(协同或拮抗)。

炮制辅料依照其应⽤时的形态分为“固体辅料”和“液体辅料”。

1.液体辅料:酒 醋 蜂蜜 ⾷盐⽔ ⽣姜汁 胆汁 ⿊⾖汁 ⽢草汁 ⽶泔⽔ 其他  酒:制药⽤酒为⽩酒和黄酒两⼤类,黄酒为粮⾷酿造⽽成,含⼄醇15~20%,⽩酒为酿造后经蒸馏⽽成,含⼄醇50~70%。

炮制⽤酒以黄酒为主,⽤于酒炙、酒蒸、酒炖、酒浸淬等;⽩酒多⽤于浸泡药物。

酒的性味⽢⾟、⼤热,能活⾎通络、祛风散寒、⾏药势、矫臭矫味。

药物经酒制后有助有效成分的溶出,⽽增强疗效。

动物的腥膻⽓味为三甲胺、氨基戊醛类等成分,酒制时它能随酒挥发⽽除去,酒有酯类等醇⾹物质,可以矫臭矫味。

⾷盐⽔:为⾷盐的结晶体加⽔溶解,经过滤⽽得的澄明的液体。

主要成分为NaCl,尚含少量的硫酸盐、镁、钡、氟、砷、铅等。

其性味咸寒,能强筋⾻、软坚散结、清热凉⾎、解毒、防腐,并能矫臭矫味。

药物经盐制后,能改变药性,增强滋补肝肾、滋阴降⽕、疗疝⽌痛等作⽤。

常⽤盐制的药物有杜仲、巴戟天、⼩茴⾹、车前⼦等。

  2.固体辅料:稻⽶ 麦麸 ⽩矾 ⾖腐 ⼟ 蛤粉 滑⽯粉 河砂 朱砂  稻⽶:稻⽶为⽲本科植物稻的种仁,主要成分为淀粉、蛋⽩质、脂肪、矿物质。

尚含少量的B族维⽣素、多种有机酸类及糖类。

中药炮制多选⽤⼤⽶或糯⽶。

其性味⽢平,能补中益⽓,健脾和胃,除烦⽌咳,⽌泻痢。

与药物共制,可增强疗效,如党参。

降低刺激性和毒性,如斑蝥、红娘⼦。

麦麸:麦麸为⼩麦的种⽪,呈褐黄⾊,主含淀粉、蛋⽩质及维⽣素等。

其性味⽢淡,能和中益脾。

与药物共制能缓和药物的燥性,去除药物的不良⽓味,增强疗效。

常⽤麦麸制的药物有枳壳、枳实、僵蚕、苍术、⽩术等。

⽩矾:⽩矾为三⽅晶系明矾矿⽯经提炼⽽成的不规则的结晶体,⽆⾊、透明或半透明,主要成分为含硫酸铝钾。

中药炮制学复习总结学习资料

中药炮制学复习总结学习资料

中药炮制学复习总结学习资料中药炮制学是中医药专业的重要一门课程,它主要研究中药的加工制备方法和技术。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可以了解中草药的炮制过程,掌握中药炮制的原则和方法,在工作中正确地进行中药的炮制操作。

下面是我对中药炮制学进行复习总结的学习资料。

一、中药炮制的基本原则1.质量原则:选用优质的草药材料,控制质量合格。

2.方法原则:根据不同的草药特性和炮制要求选择合适的炮制方法。

3.时间原则:掌握炮制时间的长短,保证中药品质的稳定。

4.温度原则:根据炮制要求选择合适的温度,控制药材的温度。

二、中药炮制的常用方法1.干燥法:包括晾晒法、通风法和烘干法。

适用于新鲜草药的初步处理和提高草药材料的质量。

2.蒸制法:将草药材料放入蒸锅中,经过蒸煮处理,然后晾干。

适用于炮制一些具有毒性的中草药。

3.水煎法:将草药材料与水一同煮沸,然后过滤、浓缩、干燥。

适用于制作水煎剂和浓缩丸剂。

4.醇提法:用醇类溶剂浸泡草药材料,然后浓缩、蒸馏、干燥。

适用于提取草药中的有效成分。

5.浸泡法:将草药材料浸泡在水或溶剂中,使其炮制后呈饱满、颜色均匀。

适用于制作丸剂和颗粒剂。

6.炒制法:将草药材料放入锅内,用中小火快速炒制,变色即可。

三、中药炮制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1.时间不足:草药炮制时间过短,导致中药的药效不充分。

解决方法是延长炮制时间,达到合适的药效。

2.温度过高:炮制过程中温度过高,导致草药有效成分的损失。

解决方法是控制好炮制温度,避免过高温度的损伤。

3.材料不匹配:草药材料不匹配,可能导致中药的炮制效果不佳。

解决方法是选择合适的材料组合,保证中药的炮制效果。

4.炮制方式选择不当:不同的草药需要不同的炮制方式,如果选择不当,可能会影响中药的质量。

解决方法是根据草药特性选择合适的炮制方式。

四、中药炮制的应用1.提高草药材料的质量:通过炮制,可以降低草药的水分含量、消除杂质,提高草药的纯度和质量。

2.改善草药的药效:通过不同的炮制方式,可以改变草药中有效成分的比例和活性,提高草药的药效。

中药炮制学第3章

中药炮制学第3章
菌作用,炮制不能破坏游离蒽醌,只能使
结合蒽醌水解,因此炮制品的泻下作用减
弱而上清头目的作用增强(抑菌作用)
3、炮制对药物归经的影响 归经:是药物对某个部位的选择性作用

砂仁


生砂仁:辛温、开胃消食,入中焦脾胃。
盐炙品:下引入肾,治小便频数。
五、改变药物作用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


醋制入肝:如柴胡(疏肝解郁---逍遥散)、香 附醋炙引药入肝 盐制入肾:小茴香、砂仁盐制引药入肾
首乌 生首乌
酒 蒸
性味 生首乌 制首乌 苦、涩、微温 甘、温
功效 润肠通便 滋补强壮
制首乌

现代研究 生首乌:蒽醌苷类,具有致泻作用。
制首乌:游离蒽醌衍生物(润肠弱)
糖(滋补)
卵磷脂(滋补):不溶于水易溶
乙醇,制后易于煎出
生地
生地
蒸 制
性味 生地 熟地 甘苦寒 甘微温
归经 心肝肾 心肝肾
功效 凉血生津 补血滋阴
麻黄(生品副作用极大蜜制后缓解)


中药学第一个代表药物 方剂学第一章第一方剂 麻黄碱为生物碱单体的第一个成分 化药领域的重要成分—麻黄素(合成毒品的原 料) 各种平喘制剂中的重要成分
三、增强疗效

制成饮片以后,表面积增加,药性成分溶出率
往往高于原药材。

加热处理可使药物细胞组织及所含成分发生一
藿香、防风、白芷、川芎等,而且药材干燥时温度不宜超过50℃ 。


苍术炒后挥发油减少, 以麸炒和米泔水炙苍术减少更多, 分别减 少39%和47%。 白术炮制后挥发油中的苍术酮可转化为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Ⅲ ,双白术内酯。生品含挥发油较多,可用于燥湿;炒制品则缓和其药性 ,内酯类成分达到和胃、消导作用。

中药炮制复习重点总结

中药炮制复习重点总结

中药炮制复习重点总结一、名词解释1、制霜法:药物经过去油制成松散粉末或析出细小结晶或升华,煎熬成粉渣的方法、2、炙法:将选净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逐渐渗人药物组织4、相畏为制:利用某种辅料来炮制药物,以制约该药物的毒副作用,例如:生姜制半夏5、发芽法:将净选后的新鲜成熟的果实或种子,在一定的温度或湿度条件下,促使萌发幼芽的方法。

6、发酵法:经净制或处理后的药物,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由于真菌和酶的催化分解作用,使药物发泡、生衣的方法。

7、水飞法:某些不溶于水的矿物质,利用粗细粉末在水中悬浮性不同,将不溶于水的矿物,贝壳类药物经反复研磨,而分离制备极细腻粉末的方法。

8、煅法:将药物直接放于无烟炉火中或适当的耐火容器内煅烧的一种方法、9、风化:指某些含有结晶水的矿物药,经风吹日晒或过分干燥而逐渐失去结晶水成为粉末的现象。

10、泛油即走油,指药物中所含的挥发油、油脂、糖类等,因受热或受潮在表面出现油状物质和质地返软、发黏、颜色变浑,发出油败气味的现象。

11、相资为制:用药性相似的辅料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强药效,例如盐水制知母12、炒炭存性:是指药物炒炭时,走部分炭化,但应保存部份药物固有气味,不能全部炭化,更不能灰化。

13、煅淬法:将药物在高温有氧条件下煅烧至红透后,立即投入规定的液体辅料中骤然冷却的方法。

14、对抗: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贮或采用一些有特殊气味的药物同贮而起到抑制虫蛀,霉变的方法。

15煨法:将药物用湿面或湿纸包裹,置于加热的滑石粉中,或将药物置于加热的麦麸中,或将药物铺摊吸油纸上,层层隔纸加热,以除去部分油质16蜜炙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炼蜜拌炒的方法。

17燀法:将药物置沸水中浸煮短暂时问,取出,分离种皮的方法。

18辅料:是指具有辅助作用的附加物料,它对主药可起协调作用,或增强疗效,或降低毒性,或减轻副作用,或影响主药的理化性质、19酒炙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酒拌炒的方法。

中药炮制学复习总结

中药炮制学复习总结

1、: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和药材自身的性质,按医疗、调剂、制剂的要求对中药材进行加工处理的技术。

2、:中药炮制学是研究中药炮制学的原理、工艺、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一门学科。

3、: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药;一药多用;便于调剂;便于制剂;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4、:中药炮制具有独特性与古老性。

5制的演变。

6、《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方书,其中载有多种炮制方法。

《黄帝内经》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医书,书中有“治半夏”等炮制方法。

《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汉时期,是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

《新修本草》由唐代官府主持编写,是我国的第一部药典。

7、《雷公炮炙法》普通认为成书于南北朝刘宋时代,是我国第一部炮炙专著。

《炮制大法》是我国中药炮制第二部专著。

《修事指南》为清代张仲岩著,是第三部中药炮制专著。

8、《本草纲目》专门列出“修治” ----- “炮制”《修事指南》中的“修事” ----- “炮制”9、:修治(净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他方法(发芽、蒸馏)1,亦即制其太过,扶其不足。

2:相反为制、相资为制、相畏(或者相杀)为制、相恶为制。

:是指用药性相反的辅料或者药物来制约中药的偏性或者改变药性。

(黄连姜(党参蜜炙,黄连胆汁炙)(半夏畏生姜)弱,使之趋于平和,以免损伤正气。

(麻黄蜜炙)3:全草切段、种子炒黄炒爆、矿物药的锻制:通过炮制改变药物的寒热、温凉、归经或者升降沉浮的性质,例:天南星辛温,胆汁制,降低辛温之性。

:通过炮制调整药物的酸、甘、苦、辛、咸五味或者矫正不良气味。

例:炒制山查减其酸性,缓和对胃的刺激作用。

(炒炭、蒸制、燀制1、对生物碱的影响:中药经净制可分离药用部份,使富含药效成份的部位得以富集,如麻黄与麻黄根含有不同类型的生物碱,净制分离后方能使麻黄主发汗,麻黄根则主止汗。

2、某些含苷类成份的中药材往往在组织细胞中含有相应的分解酶,在一定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苷类成份可被相应的酶所分解,从而使药效成份减少,影响疗效,甚至产生毒性及不良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炮制学第三单元中药炮制的辅料
一、A1
1、朱砂的主要成分是
A、硫化汞
B、氧化汞
C、游离汞
D、氧化砷
E、以上都不是
2、灶心土的作用不包括
A、补脾益肺
B、温中和胃
C、止血
D、止呕
E、涩肠止泻
3、米醋的作用不包括
A、散瘀止血
B、理气止痛
C、疏肝健脾
D、行水解毒
E、矫臭矫味
4、能使药物中所含有的游离生物碱类成分结合成盐,增加溶解度而提高疗效的辅料是
A、酒
B、醋
C、羊脂油
D、蜂蜜
E、食盐水
5、具有活血通络、祛风散寒、行药势、矫臭矫味作用的辅料是
A、醋
B、牛姜汁
C、酒
D、甘草汁
E、米泔水
6、醋不具有的作用是
A、引药入肝
B、理气
C、止血
D、散瘀止痛
E、活血通络
7、常用蜜制的药物是
A、黄芩
B、柴胡
C、款冬花
D、小茴香
E、厚朴
8、常用酒制的药物是
A、杜仲
B、车前子
C、商陆
D、麻黄
E、白芍
9、常用胆汁炮制的药物是
A、麻黄
B、天南星
C、马钱子
D、苍术
E、地龙
二、B
1、A.河砂
B.朱砂
C.稻米
D.滑石粉
E.土
<1> 、常用于炮制红娘子的辅料是
A B C D E
<2> 、常用于炮制山药的辅料是
A B C D E
2、A.灶心土
B.河砂
C.白矾
D.蛤粉
E.滑石粉
<1> 、能解毒杀虫、收敛燥湿、祛痰、防腐的辅料是
A B C D E
<2> 、没有治疗作用的辅料是
A B C D E
3、A.朱砂
B.蛤粉
C.滑石粉
D.豆腐
E.稻米
<1> 、常用于炮制阿胶的辅料是
A B C D E
<2> 、藤黄常用的炮制方法是
A B C D E
4、A.土
B.滑石粉
C.河砂
D.朱砂
E.米
<1> 、常用于炮制党参的辅料是
A B C D E
<2> 、常用于炮制山药的辅料是
A B C D E
5、A.麻黄
B.天南星
C.水蛭
D.阿胶
E.马钱子
<1> 、常用砂炒的药物是
A B C D E
<2> 、常用滑石粉炒的药物是
A B C D E
6、A.豆腐
B.河砂
C.稻米
D.蛤粉
E.朱砂
<1> 、能益气和中、清热解毒、生津润燥的辅料是
A B C D E
<2> 、能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除烦止咳,止泻的辅料是
A B C D E
<3> 、能镇惊、安神、解毒的辅料是
A B C D E
7、A.麻黄
B.天南星
C.马钱子
D.杜仲
E.厚朴
<1> 、常用姜制的药物是
A B C D E
<2> 、常用食盐水炮制的药物是
A B C D E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朱砂为三方晶系硫化物类矿物辰砂,主要成分为硫化汞。

2、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中药炮制常用的是灶心士(伏龙肝),灶心土味辛,性温。

有温中和胃、止呕止血、涩肠止泻等功效,与药物共制后,可降低药物的刺激性,增强药物的补脾安胃、止呕、止泻的疗效。

3、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醋味酸苦,性温。

具有引药入肝、理气、止血、行水、消肿、解毒、散瘀止痛、矫臭矫味等作用。

4、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药物经醋制后,能与药物中所含的游离生物碱结合成盐,从而增加其溶解度而易出有效成分,提高疗效;醋能使大戟、芫花等药物的毒性降低;醋能和具腥膻气味的二甲胺类成分结合成盐而无臭气,故可除去药物的腥臭气味而矫味矫臭。

5、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酒的性味甘辛、大热,能活血通络、祛风散寒、行药势、矫臭矫味。

药物经酒制后有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而增强疗效。

6、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辅料醋的作用。

醋味酸苦,性温。

具有引药入肝、理气、止血、行水、消肿、解毒、散瘀止痛、矫味矫臭等作用。

同时,大家要了解其他辅料的作用,其中E选项涉及到酒的作用。

酒的性味甘辛、大热,能活血通络、祛风散寒、行药势、矫臭矫味。

7、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常用蜂蜜制的药物有黄芪、甘草、桑白皮、枇杷叶、款冬花、紫菀、麻黄、马兜铃等。

8、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常用酒制的药物有黄连、黄芩、大黄、白芍、白花蛇、山茱萸、女贞子等。

9、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胆汁系牛、猪、羊的新鲜胆汁,以牛胆汁为佳。

胆汁味苦,大寒。

有清肝明目、利胆通肠、解毒消肿、润燥等功效。

主要用于制备胆南星,可降低天南星的毒性,改变天南星的性能。

二、B
1、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适用于米炒的药物有两类:补脾益胃药,如党参。

昆虫类有毒的药物,如斑蝥、红娘子等。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适用于土炒的多为补脾止泻的药物,如山药、白术等。

2、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白矾味酸,性寒。

有解毒杀虫、收敛燥湿、祛痰、防腐的功效,与药物共制后,可防止药物腐烂,降低毒性,增强疗效。

常用白矾制的药物有半夏、天南星、白附子等。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考点】河沙的炮制作用★★★★
【解析】药炮制常用河沙作中间传热体拌炒药物,主要取其温度高,传热快的特点,可使坚硬的药物受热均匀,经砂炒后药物质地变松脆,以便粉碎和利于煎出有效成分。

另外砂烫还可以破坏药物毒性成分,易
于除去非药用部位。

但是其本身没有治疗作用。

3、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蛤粉为帘蛤科动物文蛤或青蛤的贝壳经煅制粉碎后的灰白色粉末。

蛤粉味咸,性寒。

有清热化痰、软坚散结等功效,与药物共制后,可除去药物腥味,增强疗效。

主要用于烫制阿胶。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常与豆腐共制的药物有藤黄、硫黄、珍珠(指做过装饰品的花珠)等。

4、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中药炮制多选用大米或糯米。

其性味甘平,能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除烦止咳,止泻。

与药物共制,可增强疗效,如党参。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常以土制的药物有白术、山药、当归等。

5、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常以砂烫的药物有穿山甲、骨碎补、狗脊、龟甲、鳖甲、马钱子等。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常用滑石粉拌炒的药物有鱼鳔、水蛭、刺猬皮等。

6、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豆腐为大豆种子经粉碎加工而成的乳白色固体。

主含蛋白质、维生素、淀粉等。

豆腐味甘,性平。

有益气和中、清热解毒、生津润燥等功效,与药物共制,可解药物毒性,去除污垢。

常与豆腐共制的药物有藤黄、硫黄、珍珠(指做过装饰品的花珠)等。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稻米为禾本科植物稻的种仁,主要成分为淀粉、蛋白质、脂肪、矿物质。

尚含少量的B族维生素、多种有机酸类及糖类。

中药炮制多选用大米或糯米。

其性味甘平,能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除烦止咳,止泻。

与药物共制,可增强疗效,如党参。

降低刺激性和毒性,如斑蝥、红娘子。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朱砂为三方晶系硫化物类矿物辰砂,主要成分为硫化汞。

中药炮制用的朱砂,系取去净杂质的朱砂研细或水飞成细粉备用。

朱砂味甘,性微寒。

具有镇惊、安神、解毒等功效。

常用朱砂拌制的药材有麦冬、茯苓、茯神、远志等。

7、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常以姜汁制的药物有黄连、半夏、竹茹、厚朴等。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常以食盐水制的药物有杜仲、小茴香、益智仁、橘核、车前子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