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8(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安铎
2024年化学学堂实验室学实录化学反应分析
2024年化学学堂实验室学实录化学反应分析在2024年化学学堂的实验室中,我进行了一系列的化学实验,以分析化学反应。
这些实验旨在深入了解化学反应的机制和特性,并为今后的研究和应用奠定基础。
以下是我在实验室中进行的一些实验和相应的结果和分析。
实验一:酸碱中和反应分析在这个实验中,我用硫酸和氢氧化钠制备了硫酸钠溶液,并测定了反应过程中的反应物的摩尔浓度和生成物的摩尔浓度。
通过比较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例,我们可以推断反应的类型和化学方程式。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硫酸钠和氢氧化钠的酸碱中和反应为: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实验二:氧化还原反应分析在这个实验中,我研究了溴水溶液与亚硫酸钠溶液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
通过观察反应液体颜色的变化,我们可以确定反应的进行。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确定了溴水溶液与亚硫酸钠溶液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为:Na2S2O3 + 2Br2 -> 2NaBr + Na2S4O6实验三:络合反应分析在这个实验中,我研究了铁离子和亚硝酸钠之间的络合反应。
通过观察反应液体的颜色变化和形成的沉淀情况,我们可以确定反应的进行。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确定了铁离子和亚硝酸钠之间的络合反应为:Fe3+ + 6NO2- + 8H+ -> Fe(NO3)2- + 2H2O + NO实验四:水解反应分析在这个实验中,我研究了铵盐和水的水解反应。
通过观察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和溶液颜色的变化,我们可以确定反应类型和进行程度。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确定了铵盐和水的水解反应为:(NH4)2CO3 + H2O -> 2NH4+ + CO32-通过以上实验的分析,我们深入了解了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及其机制。
这些实验不仅帮助我们揭示了反应的本质和特性,而且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基础。
化学学堂实验室的实践经历使我对化学反应理解更加深刻,为我的学术发展和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药学专业学生的综合设计性实验设计
药学专业学生的综合设计性实验设计药学专业的综合设计性实验设计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所需材料和仪器设备、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及分析、实验的优缺点和改进方案等。
以下是一个关于制备乙醇胺盐酸盐的综合设计性实验设计:实验目的:通过合成实验掌握乙醇胺盐酸盐的制备方法,并熟悉盐酸的中和反应原理。
实验原理:乙醇胺盐酸盐是乙醇胺与盐酸进行中和反应得到的盐类,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7NO + HCl → C2H8ClNO实验所需材料和仪器设备:材料:乙醇胺、盐酸、蒸馏水仪器设备:容量瓶、磁力搅拌器、加热板、玻璃棒、漏斗、过滤纸、电子天平、pH计等。
实验步骤:1. 将一个干净的容量瓶贴上标签,称取适量乙醇胺并加入容量瓶中。
2. 使用电子天平称取适量盐酸,缓慢滴加到容量瓶中。
注意避免盐酸的飞溅。
3. 使用磁力搅拌器将容量瓶中的溶液搅拌均匀,直至溶液变得透明。
4. 将容量瓶放置在加热板上,加热溶液至40-50摄氏度,并在加热过程中不断搅拌,使盐酸充分与乙醇胺反应。
5. 将制得的乙醇胺盐酸盐溶液放置冷却至室温,过滤得到无色的晶体。
6. 用蒸馏水反复洗涤晶体,以去除未反应的溶质和其他杂质。
7. 将洗涤后的晶体在温箱中干燥至一定质量。
实验结果及分析:根据实验步骤,我们可以成功制得乙醇胺盐酸盐。
通过质量数据和pH计的测定,我们可以得到乙醇胺盐酸盐的纯度和酸碱性质。
实验的优缺点和改进方案:优点:制备方法简单,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易获取,并且制得的乙醇胺盐酸盐纯度较高。
缺点: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盐酸的飞溅以及反应后的溶液的酸性。
改进方案:可以尝试使用其他盐酸的制备方法,如溶液法或加热法,以提高制备效率和纯度。
总结:通过本次综合设计性实验,我们学习了乙醇胺盐酸盐的制备方法和中和反应原理,并熟悉了实验操作和仪器设备的使用。
掌握了这些实验技术和知识,将有助于我们在今后的药学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的化学原理。
实验喷泉实验
实验7 喷泉实验
20xx
-
目录
氨的制取及喷泉实验
氨的制取及喷泉实验
1
氨的制取及喷泉实验
实验目的
1.熟悉氨的实验室制法
2.通过氨的喷泉实验验证氨的性质
氨的制取及喷泉实验
实验用品
烧杯、圆底烧瓶(250mL)、大试管、玻璃管、橡胶管、双孔橡皮塞、止水夹、胶头滴管、酒精灯、棉花、酚酞溶液、水、氯化铵、氢氧化钙
氨的制取及喷泉实验
实验注意事项
①烧瓶要用圆底烧瓶而不要用平底烧瓶,平底烧瓶的耐压能力不均匀,易被压破
②盛气装置要预先进行气密性检验。检验的方法是链接装置后,打开止水夹,将玻璃管下端浸入水中,双手捂紧圆底烧瓶,若玻璃管内有气泡冒出,且松开手后玻璃管内液体回流形成一段稳定液柱,则说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f. 导出氨气的导管要短,收集氨气的导管要长,伸入试管底部
g. 为使氨气收集更多,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汽进入收集氨气的试管,在试管口放一块棉花,但不能堵死
h. 酒精灯加热用外焰,先均匀加热,后对固体加热
氨的制取及喷泉实验
2.氨的喷泉实验
如下图所示,在干燥的圆底烧瓶里充满NH3,用带有玻璃管和胶头滴管(预先吸入水)的橡胶塞寒紧瓶口倒置烧瓶,使玻璃管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预先在水里滴入少量酚酞溶液)。打开弹簧夹,挤压胶头滴管,使水进入烧瓶。观察并描述现象,分析出现这些现象的可能原因
b. 选用Ca(OH)2时要检验消石灰是否变质, 因经过长期存放后消石灰部分变成碳酸钙,最好用新制的消石灰
c. NH4Cl与Ca(OH)2质量比5:8为宜,如用 (NH4)2SO4代替NH4Cl,则质量比为1:1,消石灰过量,以防止生成氨合物
d. 试管口(盛固体药品的试管)要略向下倾斜
2024年化学实验室化学实验技巧实录
2024年化学实验室化学实验技巧实录在化学实验室进行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环节。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化学实验技巧,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在这里我将和大家分享2024年化学实验室的化学实验技巧实录。
本实录将以实验的步骤、操作要点和安全注意事项为主线,通过详细描述实验操作,使读者能够准确、安全地开展实验。
实验一:酸碱滴定实验实验目的:通过酸碱滴定实验,掌握滴定操作技巧。
实验步骤:1. 准备滴定仪器和试剂:酸碱指示剂(例如酚酞、溴酚蓝等)、一定浓度的酸和碱溶液、滴定管、烧杯等。
2. 将待测液体置于烧杯中,加入适量的酸碱指示剂。
3. 使用滴定管从滴定试剂瓶中吸取一定体积的酸或碱溶液,缓慢滴入待测液体中。
4. 持续滴定,当溶液颜色发生突变时,立即停止滴定。
5. 记录滴定液体的用量,根据滴定试剂的浓度,计算待测液体的浓度。
实验操作要点:1. 滴定试剂的选择应根据待测溶液的性质和滴定反应进行合理选择。
2. 滴定过程中要保持滴定管的垂直,并缓慢滴定,避免溅出。
3. 当溶液颜色发生突变时,需要及时停止滴定,并记录滴定液体的用量。
4.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洗仪器和玻璃器皿,保持实验台面的整洁。
实验安全注意事项:1. 在进行酸碱滴定实验时,应佩戴实验手套、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避免溶液溅入眼睛和皮肤。
2. 滴定试剂和待测液体都具有一定的腐蚀性,操作时要小心,并避免吸入有毒气体。
3. 滴定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滴定试剂的流速,避免过快或过慢导致结果不准确。
实验二:萃取实验实验目的:通过萃取实验,掌握物质的溶解度差异,实现分离纯化的目的。
实验步骤:1. 准备萃取仪器和溶剂:漏斗、溶液、萃取瓶、萃取漏斗等。
2. 将待萃取物质与适量的溶剂混合,摇匀后倒入漏斗中。
3. 放置漏斗,让两相分离。
4. 打开瓶塞,放出底相,将分离的上相转移到其他容器中。
5. 重复萃取操作,直至目标物质完全分离。
实验操作要点:1. 选择合适的溶剂,使得待萃取物质在其中溶解度较大。
化学定性综合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化学定性综合实验二、实验目的:1. 学习和掌握化学定性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2. 了解和熟悉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检验方法;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方法。
三、实验原理:化学定性实验是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判断物质的性质和组成的一种实验方法。
本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物质的分离: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差异,如溶解度、沸点等,将混合物中的物质分离出来;2. 物质的鉴定:通过观察物质的颜色、气味、溶解性等物理性质,以及与特定试剂的反应,确定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组成。
四、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试管、烧杯、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滴管、滤纸等;2. 试剂:NaCl、KNO3、CuSO4、H2SO4、NaOH、BaCl2、AgNO3、FeCl3、苯、碘、溴、乙醇等。
五、实验步骤:1. 物质的分离:取一定量的混合物,加入适量的水,观察溶解情况,分别取溶液和沉淀进行后续实验;2. 物质的鉴定:a. 鉴定NaCl:取溶液,加入AgNO3溶液,观察是否生成白色沉淀;b. 鉴定KNO3:取溶液,加入BaCl2溶液,观察是否生成白色沉淀;c. 鉴定CuSO4:取溶液,加入NaOH溶液,观察是否生成蓝色沉淀;d. 鉴定H2SO4:取溶液,加入BaCl2溶液,观察是否生成白色沉淀;e. 鉴定NaOH:取溶液,加入酚酞指示剂,观察溶液颜色变化;f. 鉴定BaCl2:取溶液,加入Na2SO4溶液,观察是否生成白色沉淀;g. 鉴定AgNO3:取溶液,加入NaCl溶液,观察是否生成白色沉淀;h. 鉴定FeCl3:取溶液,加入KSCN溶液,观察是否生成红色沉淀;i. 鉴定苯:取溶液,加入碘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j. 鉴定溴:取溶液,加入CCl4,观察溶液颜色变化;k. 鉴定乙醇:取溶液,加入无水硫酸铜,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六、实验现象与结果:1. NaCl: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2. KNO3: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3. CuSO4:加入NaOH溶液,生成蓝色沉淀;4. H2SO4: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5. NaOH:加入酚酞指示剂,溶液变红;6. BaCl2:加入Na2SO4溶液,生成白色沉淀;7. AgNO3:加入NaCl溶液,生成白色沉淀;8. FeCl3:加入KSCN溶液,生成红色沉淀;9. 苯:加入碘溶液,溶液颜色变深;10. 溴:加入CCl4,溶液颜色变深;11. 乙醇:加入无水硫酸铜,溶液颜色变蓝。
化学专题八综合实验设计
中考温习专题八:综合实验设计1. 能按照所要探讨的具体问题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
2. 能评价化学实验方案。
3.能对所取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分析、归纳,得出正确的结论。
4. 能用书面方式比较明确地表述探讨进程和结果。
5.反思评价进程,评价探讨结果。
6.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式制取某些气体。
7.物质的查验与辨别:(1)会查验氧气、二氧化碳;(2)会查验碳酸盐、铵盐;(3)会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辨别。
【探索导航】〖活动一〗物质的查验、除杂【知识预备】请你回忆填写下列表格中的内容一、常见气体的查验方式及现象二、常见离子的查验3、常常利用除杂的方式①常常利用的物理方式按照物质物理性质上的不同选择除杂的方式。
有过滤、蒸发结晶、降温结晶、蒸馏等方式。
②常常利用的化学方式吸收法:常常利用于气体的净化和干燥。
沉淀法:在被提纯的物质中加入适量试剂使其与杂质反映,生成沉淀过滤除去。
气体法:按照物质中所含杂质的性质加入适合的试剂,让杂质转化为气体除去。
转化法:利用化学反映,加入适当的试剂或采用某种条件(如加热),使物质中的杂质转化为被提纯物质。
溶解法:对于固体试剂可选择适当的物质将杂质溶解,然后过滤除去,以杂质为两性物质常见。
【经典例题透析】一、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式均正确的是( )项目物质杂质(少量) 试剂操作方法A KCl MnO2足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B H2水蒸气适量的NaOH溶液洗气C 硝酸盐酸过量的硝酸银溶液过滤D CO CO2足量氧化铁加热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除去杂质所需试剂及其操作方式。
总结升华:除去杂质选择试剂的原则是:所选试剂只和杂质反映,能把杂质转化为沉淀或气体,而且不添加新的杂质。
触类旁通:1.从提供的试剂中,选择一种以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仅供选用的试剂:①烧碱溶液②硫酸钠溶液③盐酸④水(1)把选择的试剂的代号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CaCO3粉末(Na2CO3)___________;H2(CO2)___________(2)写出有关反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__二、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A.粗盐提纯:溶解→过滤→蒸发B.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Na2CO3:加适量稀HClC.除去KCl溶液中混有的K2CO3:加适量稀HClD.除去CaCO3中混有的CaCl2:加水→过滤→洗涤→干燥解析: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Na2CO3:加适量稀HCl,虽然能除去杂质Na2CO3,但同时又添加进了新的杂质NaCl,因此此方案不合理。
《综合性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综合性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综合性化学实验是在学生学习并掌握了化学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面向高年级本科生开设的一门独立的实验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严谨的学风和创新能力,为学生完成毕业论文,为培养化学专业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1.平时成绩:包括实验报告、实验预习报告、基本操作、实验结果
2.操作成绩:基本操作实验考核
3.综合考核成绩:平时成绩´70%+操作成绩´30%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提供2-6种)
1.教材:
《大学化学实验》,刁国旺总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参考书:
(1)《有机化学实验》,第三版,黄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有机化学实验》,第二版,兰州大学、复旦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教研室编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3)《有机化学实验》,第三版,曾昭琼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有机化学实验》,高占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王伯康等《中级无机化学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7年
(6)《应用无机化学实验方法》马肇曾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年(7)王尊本《综合化学实验》科学出版社 2003年。
设计性实验
设计实验内容(建议每班平均选三个,1与4有点重复)1、蛋壳中钙镁含量的测定(酸碱滴定或配位滴定法,任选一种)2、HCl-H 3BO 3混合液中各组分浓度的测定3、蕃茄中维生素C 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或氧化还原滴定法,任选一种)4、牛奶酸度和钙含量的测定实验分组:4~5人一组,每组学生自己配试剂,自己确定实验步骤、设计记录表格、成功做完实验内容、完成实验报告。
设计实验相关方法(建议)设计实验一 蛋壳中钙镁含量的测定(酸碱滴定配位滴定法)(一)酸碱滴定法1、实验原理蛋壳中的碳酸盐能与HCl 发生反应2322CaCO 2H Ca CO H O+++→+↑+过量的酸可用标准NaOH 回滴,据实际与CaCO 3反应标准盐酸体积求得蛋壳中CaO 含量,以CaO 质量分数表示。
2、仪器试剂浓HCl ,NaOH 固体,0.1%甲基橙。
台秤,酸式滴定管50mL ,锥形瓶250mL ,容量瓶250mL ,试剂瓶500mL ,烧杯100mL ,移液管25mL ,量筒。
3、实验步骤(1)0.5mol ⋅L -1NaOH 配制称10gNaOH 固体于小烧杯中,加H 2O 溶解后移至试剂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500mL ,加橡皮塞,摇匀。
(2)0.5mol ⋅L -1HCl 配制用量筒量取浓盐酸21mL 于500mL 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500mL ,加盖,摇匀。
(3)酸碱标定准确称取基准Na 2CO 3 0.55-0.65g 3份于锥形瓶中,分别加入50mL 煮沸去CO 2并冷却的去离子水,摇匀,温热使溶解,后加入1~2滴甲基橙指示剂,用以上配制的HCl 溶液滴定至橙色为终点。
计算HCl 溶液的精确浓度。
再用该HCl 标准溶液标定NaOH 溶液的浓度。
(邻苯二甲酸氢钾2-3g )(4)蛋壳的预处理将蛋壳洗净后,去掉蛋壳内表层的蛋白薄膜,然后把蛋壳放于烧杯中,置于加热套中用小火烘干(10min~15min )。
然后转移到研钵中研成粉末。
2011级化学教育分析化学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
2011级化学教育分析化学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分析化学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解决分析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2.学习查阅参考文献、综合参考资料、设计小型分析化学实验。
3.复习和巩固有关理论基础知识并用于指导实践。
4.进一步熟练掌握实验操作技术。
二、实验题目1.蔬菜中微量铁含量的测定。
2.果汁中Vc的测定。
3.鸡蛋壳中钙含量的测定。
4.胃舒平药片中Al2O3及MgO含量的测定。
5.福尔马林中甲醛含量的测定。
6.食用米醋中总酸量和氨基酸氮含量的测定。
7.自己定题(如果你对上述实验题目不感兴趣,你可以通过查阅文献,选定和生活、分析化学理论教学或中学教学密切相关的题目,方法限定为本学期所学习的化学分析法,试剂局限于常见的价格比较便宜的试剂)三、实验要求与方法1.学生每两人一组,指定一个综合性实验与设计性实验题目(根据名字前面的实验序号,对应上面实验题目,例如名字前是①,他的设计性试验题目就是“蔬菜中微量铁含量的测定)。
2.在查阅参考文献的基础上,拟定实验方案,经老师审阅和小组讨论后进行实验工作,并写出实验报告。
3.实验报告包括以下内容:①实验题目②目前有关该元素常量测定方法的概述③选定实验方案的原理④所需试剂的计划用量及配制方法⑤实验步骤(要求探讨影响实验结果准确度的因素)⑥数据记录和结果(附有关计算公式)⑦讨论⑧主要参考资料四、时间安排11月30日(星期五):统一交实验方案(包括上述①-⑤和⑧)和单独的试剂清单(列出各类试剂的名称、规格及计算用量),实验方案交由实验指导老师审阅(分组名单上的教师),自拟题目的统一交给曹玉娟老师;试剂清单由各组组长(老师指定)收齐并全部统计后,上交总试剂清单及每个同学的试剂清单。
12月17日-1月5日:设计性实验。
每组学生可以根据本组的实验进度,除老师指定的时间外,可以跟实验值班老师预约其他时间前来实验(此时间未安排其他组同学进行实验的,原则上不安排周末),实验不限定时间长短(可以预约多个时间段),直至完成实验内容。
化学初中综合实验教案
化学初中综合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如称量、溶解、过滤、蒸发等。
2. 让学生了解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如酸碱中和、氧化还原等。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4. 提高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实验一:制作酸碱指示剂实验原理:利用植物花瓣中的色素,制作酸碱指示剂。
实验步骤:(1)准备植物花瓣,提取色素。
(2)将提取的色素溶解在酒精或水中,制备指示剂溶液。
(3)用制备的指示剂溶液进行酸碱滴定实验。
2. 实验二:制取氧气实验原理:利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
实验步骤:(1)准备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2)将过氧化氢溶液加入二氧化锰,观察氧气的产生。
(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并测定氧气的体积。
3. 实验三:制作简易净水器实验原理:利用过滤、吸附等原理,制作简易净水器。
实验步骤:(1)准备滤纸、石英砂、活性炭等材料。
(2)将滤纸铺在容器底部,加入石英砂,再放入活性炭。
(3)将混有泥沙的水缓慢倒入净水器,观察净水效果。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如称量、溶解、过滤、蒸发等。
2. 评价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如酸碱中和、氧化还原等。
3. 评价学生的实验结果,如制作酸碱指示剂的准确性、制取氧气的纯度和体积、制作简易净水器的净水效果等。
4. 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实验室设备:天平、烧杯、试管、滴定管等。
2. 实验材料:植物花瓣、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滤纸、石英砂、活性炭等。
3. 教学课件: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等。
4. 参考教材:初中化学实验教材。
喷泉实验的研究
实验八 喷泉实验的研究一、实验目标1:了解喷泉实验的原理。
2:掌握演示喷泉实验的技能和成败关键。
3:设计喷泉实验并研究其教学方法。
二、实验原理在“喷泉”形成之前,实验装置为一密闭体系。
假设气体为理想气体,则服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体系压强P 正比于气体的物质的量n 及体系的温度T 。
当气体因为溶解或反应而减少,或者体系温度降低,使体系的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时,液体被压进体系而形成喷泉。
三、仪器方式四、实验步骤及现象1、 氨气的喷泉实验烘干圆底烧瓶,并为其配上合适的双孔塞如图搭好实验装置 检查 装置的气密性,用手捂热圆底烧瓶,导管口若有连续不断的气泡冒出,放手后有一段水柱形成,则气密性良好 取下塞子,吸取一滴管水 烧杯内放有酚酞试液氨气喷泉实验双色喷泉氨气AB C溶液1溶液2溶液1:150ml 饱和食盐水+1-2ml 0.1%百里酚酞 溶液2:150ml 水+1-2ml 0.1%酚酞的水收集满氨气,并用橡皮塞塞住圆底烧瓶搭好实验装置捏一下滴管,使滴管内的水进入烧瓶打开止水夹实验现象:有红色的喷泉形成2、双色喷泉烘干圆底烧瓶,并为其配上合适的双孔塞如图搭好实验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向150ml饱和食盐水中加入1―2ml 0.1%的百里酚酞,配成溶液1 向150ml水中加入1 ―2ml 0.1%酚酞配成溶液2 取下塞子吸取一滴管水用烧瓶收集满干燥的氨气,并用橡皮塞塞住圆底烧瓶搭好实验装置,B、C处的橡皮塞分别夹上止水夹挤压滴管,使少量的水进入烧瓶打开B 处的止水夹实验现象:有蓝色喷泉形成烧瓶内吸入约100ml溶液1后,拧紧B处的止水夹,打开C处的止水夹实验现象:溶液进入烧瓶形成红色喷泉,这时烧瓶内充满两种溶液,下层是密度较大的蓝色溶液,上层为密度较小的红色溶液,两层溶液的交界处呈紫色。
五、实验关键及操作注意点1、装置的气密性要好,收集气体前应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2、气体及盛气体的烧瓶或粗玻璃棒必须干燥,使用之前仪器须烘干。
高中化学第四单元研究型实验综合实验设计课件1新人教版选修6.ppt
[归纳总结] (1)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思路
课题三
(2)化学实验设计时遵循的原则 ①科学性,实验原理准确,实验流程合理。 ②安全性,保护人身、保护环境、保护仪器。 ③可行性,条件允许,效果明显,操作正确。 ④简约性,做到步骤少,时间短、效果好等基本要求。
学习·探究区
课题三
活[活学学活活用用]
学习·探究区
课题三
2.(1)根据下图中的装置请回答,可以随时使反应发生或停止
的是 a、b、c、d、e 。
学习·探究区
课题三
(2)下列装置可测量气体体积的是 f、g、h、i 。
学习·探究区
课题三
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 (1)“一器多用”是根据同一种仪器或同一套装置用途 的多样性,从中选择满足实验设计要求的某种用途来 组装仪器并完成实验。 (2)为使分液漏斗中的液体能顺利流出,可用橡皮管连 接成连通装置。 (3)为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可在发生装置中的 漏斗末端套一只小试管。
课题三
学习目标定位
1.鼓励学生在实验设计中从实验原理、装置组合、 实验程序等方面对实验进行创新设计。 2.培养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合理巧妙地组织和改进 实验操作顺序和方法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化学用语化、表格化、 线图化处理,并对其进行合理的理论说明,发现新 问题的能力。 4.在实验创新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创新的乐趣。
问题Ⅳ:请你在仔细分析甲酸的组成和结构的基础上,再提
出一个关于甲酸性质的猜想并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你的猜想:
(1)你提出的猜想是_甲__酸__在_浓 __硫__酸__的_作 __用__下__脱__水_生 __成__C__O__和__H_2_O。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实验总结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实验总结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实验总结化学必修一实验总结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实验4-1操作方法: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硅酸钠溶液,滴入少量酚酞溶液,再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稀盐酸,边加边振荡,至溶液红色变浅并接进消失时停止,静止。
现象及结论:溶液变红并渐渐变浅。
生成胶状物体。
实验4-2操作方法:取两个小木条或滤纸条分别放入蒸馏水和硅酸钠的饱和溶液中,使之充分吸湿浸透,取出稍沥干(不再滴液)后,同时分别放在酒精灯外焰处。
现象及结论:实验4-3操作方法:在空气中点燃氢气,然后把导管缓缓通入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
现象及结论:导管口有蓝色火焰,瓶口生成白雾。
实验4-4操作方法:将有色纸条、有色花瓣放入盛有三分之一新制氯水的广口瓶中,盖上玻璃片。
现象及结论:有色纸条、有色花瓣褪色。
氯水具有漂白性。
实验4-5操作方法:将有色纸条、有色花瓣放入盛满干燥氯气的广口瓶中,盖上玻璃片。
现象及结论:无明显现象。
干燥氯气不具漂白性。
实验4-6 操作方法:在各个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A稀盐酸、B氯化钠溶液、C碳酸钠溶液、D自来水、E蒸馏水;然后各滴入几滴硝酸银溶液。
再分别滴入几滴硝酸。
现象及结论:A中生成白色沉淀,B中生成白色沉淀,C中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溶解,生成气体,D生成白色沉淀,部分溶解,E无明显现象。
实验4-7二氧化硫在水中的溶解度操作方法:把盖有胶塞、盛有二氧化硫气体的试管倒立在水中,在水下面打开胶塞。
待水面高度不再变化时,在水下用胶塞塞紧试管口,取出试管,用pH 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在试管内保留三分之一的溶液,滴入一两滴品红溶液,振荡,之后加热。
现象及结论:试管中进入大量水,溶液先变红后褪色,加热后又变红。
二氧化硫易溶于水。
实验4-8氨的性质操作方法:在干燥圆底烧瓶里充满氨,用带一端在盛有酚酞试剂的烧杯中的玻璃管和预先吸入水的滴管的塞子塞紧瓶口。
轻轻挤压滴管,使少量水进入烧瓶。
高二化学教案-氨的制取和性质、铵离子的检验 最新
实验一氨的制取和性质、铵离子的检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巩固实验制取气体的基本操作方法。
(2)熟练喷泉实验、铵离子检验等基本实验的操作方法。
(3)巩固有关化学基础知识。
2.能力和方法目标
(1)通过实验室制取氨气实验、喷泉实验等,提高实验基本操作能力。
(2)通过铵离子检验,提高分析推理能力。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实验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实验内容和实验要点]
本学生共包含喷泉实验、实验室制取氨气和铵离子检验三项,实验中应巩固的知识、实验所涉及的实验技能、实验注意事项等列表如下:
教师在学生做实验前,应把以上各要点向学生交待清楚。
使学生有所准备。
实验过程要求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现象,最后完成实验报告。
教师可补充下列实验内容:
A.用浓氨水、氧化钙(或氢氧化钠固体)制氨气;
操作方案:利用实验制氯气的实验装置,在烧中加入氧化钙,分液漏斗中加入浓氨水,逐滴往氧化钙中加入浓氨水。
可根据加入浓氨水的速度控制放出氨气的速度。
B.浓氨水跟浓盐酸反应产生浓烟现象
操作方案:在一个干燥的大烧杯中,分别把一块蘸有浓氨水、一块蘸有浓盐酸的棉花分开放入大烧杯里,可看到烧杯中有大量白烟产生。
此时可提示学生观察白烟主要是在蘸有浓盐酸的棉球上方产生还是在蘸有浓氨水的棉球上方?并让学生分析原因。
综合与设计性大学化学实验
综合与设计性实验讲义目录模块一实验一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综合性化学实验) (1)实验二黄连中小檗碱的提取和鉴定(设计性化学实验) (5)实验三烟叶中烟碱的提取与定性分析测定(综合性化学实验) (6)实验四玉米须中黄酮和多糖的提取、鉴别与含量测定(设计性化学实验)··10 模块二实验五高锰酸钾法测定蛋壳中CaO的含量(设计性化学实验) (12)实验六维生素C药片中抗坏血酸含量的测定(综合性化学实验) (13)实验七葡萄糖酸锌的制备和分析(综合性化学实验) (15)模块三实验八1,2,4-三唑的制备(设计性化学实验) (18)实验九聚乙烯醛缩甲醛胶水的制备(综合性化学实验) (19)实验十香豆素-3-羧酸的制备 (20)实验十一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制备、性质和组成分析(设计性化学实验)。
22实验十二固体酒精的制备及燃烧热的测定(综合性化学实验) (24)说明:本实验课程要求学生从三个模块(见附表)中选出四个实验题目,即从模块一、模块二中各择一个实验题目,从模块三中选择二个。
四个实验题目中设计性实验不得少于一个。
设计性实验要提供设计方案,列举可行的方案。
实验前要交给指导老师批阅。
例如:模块一中选择烟叶中烟碱的提取与定性分析测定(综合性化学实验),模块二中选择高锰酸钾法测定蛋壳中CaO的含量(设计性化学实验),模块三中选择聚乙烯醛缩甲醛胶水的制备(综合性化学实验),环保颜料氧化铁黄的制备定(综合性化学实验)模块一实验一茶叶中的咖啡因的提取及其红外光谱的测定A 茶叶中的咖啡因的提取一、实验目的(1)通过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学习固-液萃取的原理及方法。
(2)掌握索氏提取器的原理及作用。
(3)掌握升华原理及操作。
二、实验原理茶叶中含有多种黄嘌呤衍生物的生物碱,其主要成分为含量约占1%~5%的咖啡因(Caffeine,又名咖啡碱),并含有少量茶碱和可可豆碱,以及11%~12%的丹宁酸(又称鞣酸),还有约0.6%的色素、纤维素和蛋白质等。
实验八2铵盐中氮含量的测定
仪器与试剂
1 仪器: 碱式滴定管、锥形瓶 3 只、分析天平、 250mL 烧杯、容量瓶、移液管、塑料洗瓶、 玻璃棒
2 试剂:
氢氧化钠溶液 0.1mol· L-1 、酚酞指示剂 0.2%、甲醛(1+1,18%)、甲基红0NH4)2SO4,直接法] 1.5-1.6g 于 250mL 烧 杯 中 , 加 入 约 30mL水溶解,把溶液定量的完全转移 至 250mL 的容量瓶中,以水定容,摇 匀备用。
实验原理
NH4+的酸性较弱(Ka=5.6×10-10),不能用 碱标准溶液直接滴定。 4NH4++6HCHO=(CH2)6N4H++3H++6H2O Ka =7.1×10-5 (CH2)6N4H++3H++4NaOH=(CH2)6N4+4Na++4H2O
pHsp≈8.7,选酚酞为指示剂,滴定至微红色,30s 内不褪色即为终点。
2、本测定为什么要取大样进行分析? 答:由于试样不够均匀,多取些试样, 其测定结果的代表性就可大一些。
下次实验
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请预习: P168-170
注意事项
1. 甲醛中含有微量酸,应事先中和。滴定时 加入甲醛后要放置一分钟,使反应完全。 2. 直接法准确称取试样(硫酸铵试样)1.51.6g 于 250mL 烧杯中,溶解后溶液定量的完 全转移至250mL的容量瓶中。
思考题
1、硫酸铵试样溶解于水后,溶液为碱 性还是酸性 ? 能否用氢氧化钠溶液直接 进行测定其中的含氮量? 答:溶液为酸性,但是由于铵盐的酸 性太弱 Ka=5.6×10-10 ,不能用氢氧化钠 标液直接进行测定。
5424直接法加入约2测定移取样液2500ml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10ml18中性甲醛进行转化然后加入12滴酚酞指示剂加入12滴酚酞指示剂摇匀后放置1分钟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微红色并30s内不褪色即为终点平行测定三次
基础化学实验设计案例
基础化学实验设计案例
基础化学实验设计案例:
1. 酸碱中和实验:设计一个酸碱中和实验,使用不同浓度的酸和碱溶液,测定中和点的pH值,并绘制酸碱滴定曲线。
2. 氢氧化钠的制备:通过电解食盐水溶液制备氢氧化钠,探究电解质溶液的电解现象,并解释氢氧化钠的生成机制。
3. 硫酸铜的合成:通过将铜粉与硫酸反应合成硫酸铜,观察反应过程中的颜色变化,并解释反应机制和化学方程式。
4. 燃烧实验:设计一个燃烧实验,研究不同物质的燃烧特性,并测量燃烧产生的热量,探究燃烧反应的能量变化。
5. 金属活性实验:选取不同金属,将其与酸反应,观察氢气的生成情况,并根据反应速率和产物形态,判断金属的活性顺序。
6. 沉淀反应实验:选取不同金属离子溶液和阴离子溶液,进行反应,观察是否生成沉淀,并根据沉淀的颜色和形态,推断反应产物。
7. 高锰酸钾滴定实验:设计一个用高锰酸钾溶液滴定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测定氢氧化钠的浓度,并计算出样品中氢氧化钠的含量。
8. 酶的活性实验:选取不同温度和pH值条件下的酶溶液,测定其对底物的反应速率,探究酶活性与温度、pH值的关系。
9. 颜料稳定性实验:选取不同颜料,在不同光照、湿度和温度条件下进行暴露实验,观察颜料的稳定性变化,并分析颜料的稳定性因素。
10. 化学平衡实验:通过改变反应物的浓度或温度,探究反应平衡的影响因素,并通过酸碱指示剂或pH计测定反应体系的酸碱性变化。
安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化学实验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实验时间:2021年X月X日实验地点:化学实验室实验仪器:试管、烧杯、酒精灯、试管夹、玻璃棒、胶头滴管、天平、pH试纸等。
实验药品: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锌溶液、硫酸铁溶液等。
实验步骤:1. 检查实验仪器和药品,确保实验用品齐全。
2. 用试管夹夹住试管,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稀盐酸至试管中。
3. 用玻璃棒搅拌试管中的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4. 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溶液,观察溶液沸腾现象。
5. 待溶液冷却后,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氢氧化钠溶液至试管中。
6. 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记录实验现象。
7. 重复步骤5和6,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记录实验现象。
8. 将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实验现象:1. 滴加稀盐酸后,溶液呈淡黄色。
2. 加热后,溶液沸腾,产生气泡。
3. 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深。
4. 重复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颜色逐渐变深。
实验数据:实验次数 | 溶液颜色---------|---------1 | 淡黄色2 | 淡黄色3 | 深黄色4 | 深黄色实验分析:1. 滴加稀盐酸后,溶液呈淡黄色,说明稀盐酸具有还原性。
2. 加热后,溶液沸腾,产生气泡,说明溶液中存在挥发性物质。
3. 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深,说明氢氧化钠与溶液中的物质发生反应,生成深色物质。
4. 重复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颜色逐渐变深,说明反应继续进行,深色物质不断生成。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了解了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溶液颜色变化、气泡产生等现象,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了实验结论。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防止药品溅到皮肤或眼睛。
2. 操作时要规范,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初中化学必修一实验专题
初中化学必修一实验专题实验一:物质的性质和分类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记录不同物质的性质和表现来了解物质的分类方法。
实验器材
- 盐酸溶液
- 硫磺粉末
- 铁粉
- 纯净水
- 实验管
- 试管架
- 灯泡
- 导线
实验步骤
1. 将盐酸溶液、硫磺粉末、铁粉分别置于不同的实验管中。
2. 观察盐酸溶液与其他物质的反应,记录下反应现象。
3. 使用灯泡和导线进行导电实验,记录下导电的结果。
实验结果
- 盐酸与铁粉反应产生气体,并产生剧烈的气泡。
- 盐酸与硫磺粉末无明显反应。
- 铁粉在灯泡和导线的作用下导电。
实验分析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 盐酸与铁粉反应产生气体表明盐酸是一种酸性物质,而铁粉是一种金属。
- 盐酸与硫磺粉末无明显反应,说明硫磺不是酸性物质。
- 铁粉在导电实验中导电,说明铁是一种导电性物质。
实验总结
本实验通过观察和记录不同物质的性质和表现,了解了物质的
分类方法。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判断物质的性质和特点,进一步认识物质的分类规律。
该实验为初中化学必修一的实验专题,帮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
研究化学知识,培养科学实验的观察和记录能力,以及分析和总结
实验结果的能力。
同时,通过实验的操作和体验,培养学生的实际
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参考资料
- 《初中化学必修一教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班级:应物101 姓名:安铎 学号:10110020101
实验8 平衡辐射场的内能密度随频率和波长的变化
实验目的:
1、弄清平衡辐射场内能密度随频率和波长变化规律
2、推导辐射场能量取极大时对应的波长、频率满足的方程
3、编程求解上述方程
4、编程画出平衡辐射场内能密度随频率和波长变化曲线,理解辐射场能量取极大时对应的波长和频率间的差异 实验背景:
黑体辐射是量子力学重要的实验基础之一,利用光子假说和玻色统计可以给出黑体辐射的内能密度与光子频率或波长之间的关系。
光子是玻色子,自旋为1;光子静止质量为0;光子的动量、能量、频率、波矢、速度之间的关系为
,2/p k k pc
πλεω
ε====
光子数不守恒,0α=,化学势为0。
这样光子气体的统计分布为
/1l l
l kT
a e
εω=
-
光子的自旋在传播方向的投影有± 两个值,对应于左右两个偏振光。
在体积V 内,动量为p p dp + 的量子态数为
22
3238V V p dp d h c
πωωπ= 在d ωωω+ 内的光子数为
2
23/11kT V d c e ωωωπ-
乘以每一个光子的能量,则辐射场的内能为
3
23/(,)1
kT V U T d d c e ωω
ωωωπ=-
(1)
若取V=1,则给出了辐射场的内能密度。
注意到光的频率与波长间的关系,容易给出内能密度与波长的关系
5
/81(,)1
hc kT
hc
u T d d e
λπλλλ
λ
=
-
(2)
若令/x kT ω= ,则使(1)式有极大值的x 满足
33x
e
x --= (3)
若令hc
x kT
λ=
,则使(2)式有极大值的x 满足
55x
e x -+= (4)
由(3)、(4)两式决定的波长和频率并未按
2c
πλω
=
的关系对应。
可以用程序计算内能密度随波长、频率的变化关系,用作图软件(例如Origin )严格画出这些关系,看两者是否对应并理解其原因。
实验报告:
一、对原理中给出的内能密度随波长、频率变化关系公式进行变量代换:
① 内能密度与频率关系:3
23/(,)1
kT
V U T d d c e ωωωωωπ=- 令/x kT ω= 得内能密度:333
2321x k T x u c e π=-
提出无关项系数令:33
232k T c π
=a=200
则得出简化式:3
x
x u 200e -1
=② 内能密度与波长关系: 5
/81(,)1
hc kT
hc u T e
πλλ
=
-
令hc x kT λ= 得内能密度:555
448T k 1
x x u h c e π=-
提出无关项系数令:55
448T k h c
π=b=15
则得出化简式:5
x x u 15e -1
=
二、编程求解以上方程
(1)内能密度随频率、波长变化关系初步求解
编写程序如下:
program anduo implicit none real(8) i,x,y,z
real,parameter:: a=200,b=15 open(10,file="anduo1.txt") open(20,file="anduo2.txt") do i=1,100 x=i*0.1
y=a*(x**3.0)/(exp(x)-1)
write(10,*) x,y z=b*(x**5.0)/(exp(x)-1) write(20,*) x,z enddo
write(*,*) "应物101班,安铎,10110020101" close(10) close(20) End
用Origin 画出图像如下:
-50
050100150200250300350U
x
(2)在内能密度与频率间的关系中:
3
23/(,)1
kT V U T d
d c
e ωωωωωπ=-
若令/x kT ω= ,则使(1)式有极大值的x 满足 33x e x --=
用牛顿法求x 的值,程序如下: PROGRAM anduo dl=1.0E-06 a=4.0 b=5.0 dx=b-a x0=(a+b)/2.0 istep=0
DO WHILE (ABS(dx).GT.dl) x1=x0-f(x0)/df(x0) dx=x1-x0 x0=x1
istep=istep+1
ENDDO
WRITE(*,999) istep,x0,dx 999 FORMAT(I4,2F16.8) END
SUBROUTINE secant(dl,x0,dx,istep) istep=0 x1=x0+dx
DO WHILE (ABS(dx).GT.dl) d=f(x1)-f(x0) x2=x1-f(x1)*(x1-x0)/d x0=x1 x1=x2
dx=x1-x0
istep=istep+1
ENDDO END
FUNCTION f(x) f=3*exp(-x)+x-3
write(*,*)"应物101班,安铎,10110020101"
END
FUNCTION df(x)
df=1-3*exp(-x)
END
求出结果:1x 2.82143927=
(3)在内能密度与波长的关系中:
5/81
(,)1
hc kT hc u T e λπλλ=
-
若令hc
x kT
λ=
,则使该式有极大值的x 满足 55x e x -+= 用牛顿法求x 的值,编程如下: PROGRAM anduo2 dl=1.0E-06 a=4.0 b=5.0 dx=b-a x0=(a+b)/2.0 istep=0
DO WHILE (ABS(dx).GT.dl)
x1=x0-f(x0)/df(x0)
dx=x1-x0
x0=x1
istep=istep+1
ENDDO
WRITE(*,999) istep,x0,dx
999 FORMAT(I4,2F16.8)
END
SUBROUTINE secant(dl,x0,dx,istep)
istep=0
x1=x0+dx
DO WHILE (ABS(dx).GT.dl)
d=f(x1)-f(x0)
x2=x1-f(x1)*(x1-x0)/d
x0=x1
x1=x2
dx=x1-x0
istep=istep+1
ENDDO
END
FUNCTION f(x)
f=5*exp(-x)+x-5
write(*,*)"应物101班,安铎,10110020101"
END
FUNCTION df(x)
df=1-5*exp(-x)
END
求出结果:2x 4.96511412= 三、实验总结
由以上实验结果知21x x ≠,峰值不相等,即变量不满足与ωλ2c
πλω
=关系
分析原因:
分析公式3
23/(,)1
kT
V U T d d c e ωωωωωπ=- 中ωd 与公式5
/81(,)1
hc kT
hc u T d d e
πλλλλ
=-中λd 的关系
由公式2c
πλω
=
求导可得
ωωπλd c
d 2
2=
所以以波长ωλ和频率为自变量的两个函数是不同的两个函数,当分别以
/x kT ω= 和hc
x kT
λ=
为自变量时21dx dx ≠,所以其峰值不会相同。
计算物理学作业实验8(综合设计性实验)
学院:物理与工程学院
班级:应物101班
姓名:安铎
学号:101100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