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设计(精选6篇)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设计(精选6篇)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设计(精选6篇)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82页。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能判断给定长度的三条线段是否围成三角形,能运用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通过学习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不同长度不同颜色的小棒若干根,实验表格。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出示课件)同学们看,图上这些地方你们都熟悉吗?(我们的学校、鼓楼商场还有学校后门的建设银行。

)师:如果把我们学校大门到建行看成一条直路的话,把这三个地方连接起来,就成什么图形?师:老师从学校大门口到建行去取钱,有几条路可走?猜一猜我会走哪条路呢?为什么?师:老师在银行取了钱后,现在要去鼓楼商场购物,又有几条路可走?我会走哪条路?师:老师现在要回学校,我又有几条路可走?我又会选择哪条路呢?师: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认为在三角形的线路中走其中一条边的线路比走另外两条边组成的线路近呢?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师:大多数的同学都是从生活经验中发现走两条边的线路比走另一条边的线路远。

那么,有没有别的办法证明我们的这种判断是正确的呢?(学生困惑,沉默不语.)师:今天我们就用数学的方法来研究一下,看看在三角形中,三边的关系是怎样的?(板书课题: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二、设疑激趣,动手探究师:(设疑)用小棒代替线段。

请看,老师这儿有红、蓝、黄色的小棒若干根,任意拿三种颜色的小棒能围成一个三色的三角形吗?(学生会出现能围成和不能围成两种情况。

)师:有两种意见,到底谁的猜测是正确的呢?让我们动手操作后再谈自己的发现。

师:我请一位同学上来任意拿出不同颜色的三根小棒,看看能不能围成三角形?(学生上台演示,其他同学看。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7章第2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探究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的性质。

这一内容是学生学习三角形相关知识的基础,对于学生后续学习三角形全等、相似等知识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对图形的性质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直观层面,需要通过实例和活动,引导学生从逻辑推理的角度深入理解这一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概念,掌握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的性质。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分享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性质。

2.教学难点:对三角形三边关系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三角形三边关系。

2.运用直观演示法,帮助学生理解三角形三边关系。

3.采用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深入理解三角形三边关系。

4.运用练习法,巩固学生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掌握。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三角形模型、直尺、剪刀等教具。

2.设计好相关的探究活动和练习题目。

3.准备黑板、粉笔等板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学生已知的知识,如“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可以确定一个三角形”,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的三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呢?2.呈现(10分钟)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观察和体验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直尺、剪刀等工具,尝试制作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图形。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判断题,让学生判断给出的图形是否为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案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案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案教材分析: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这一内容是新教材新增加的内容,并安排在第二学段。

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在已经建立三角形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理解三角形的组成特征,加深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同时,也为以后学习三角形与四边形及其他多边形的联系与区别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在正式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之前,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淀了很多关于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感性经验,这些经验构成了学生学习的认知基础。

过程中,学生在抽象概括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时,可能在数学语言的描述上会有一定的困难,表达上也可能不够严密,但只要学生表达的意思对,教师就应该积极的给以肯定,同时教师要给学生更多探讨的空间和交流的机会,毕竟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思维的发展需要经历一个渐近思辩的过程。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认识例2。

教学目标:理解、掌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

教学难点:引导探索三角形的边的关系,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

教学过程:一、动手游戏,提出问题教师:请同学们拿出你的1号学具袋,看看里面有什么? (三根小棒。

)三根小棒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学生先猜。

教师:光猜可不行,知识是科学,咱们来动手围一围。

学生动手围,集体交流:有的能围成,有的不能围成。

教师请能围成和不能围成的同学分别上来展示一下。

同时板贴:能围成三角形不能围成三角形教师小结:随意的给你三根小棒,有的时候能围成一个三角形,有的时候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看来呀,咱们考虑问题的时候要全面、周到。

提出问题:那么,能围还是不能围,跟三角形的什么有关系呢?引导学生明白:跟三角形的边有关系。

教师:对,三角形的边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探究这个问题呀?板书课题:三角形边的关系(让学生收拾好一号学具袋)[设计意图:随意的给学生三根小棒,让学生先猜能否围成一个三角形,再通过动手围,发现有的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有的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案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案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能够判断任意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

2. 学会使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来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 运用逻辑推理和几何直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 能够运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断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

难点:1. 理解并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推导过程。

2. 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三角形模型、线段、尺子等教具。

2. 教学课件或黑板。

学生准备:1. 课本、练习本、铅笔、橡皮等学习用品。

2. 课前预习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相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出示一些三角形模型,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的特点。

1.2 提问:你们知道三角形有哪些性质吗?2. 探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2.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模型的线段,并提出问题:你们能发现三角形线段之间有什么关系吗?2.2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 实践操作:3.1 教师出示一些线段,让学生判断能否构成三角形。

3.2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3 学生汇报判断结果,教师点评。

4. 课堂小结:4.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五、作业布置:2. 探究题:找出生活中的三角形,观察并分析它们的三边关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断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

但在课堂小结环节,部分学生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理解仍有欠缺,需要在课后加强巩固。

针对此情况,教师可在下一节课中进行针对性讲解,并通过例题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三角形三边关系教案(实用6篇)

三角形三边关系教案(实用6篇)

三角形三边关系教案(实用6篇)三角形三边关系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能判断给定长度的三条线段是否能围成三角形,能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在探索体验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有条理的思考。

通过学习,发展空间观念,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

教学难点:引导探索三角形的边的关系,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

教学准备:课件、不同长度纸条若干张、实验表格。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出示情境图。

政府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想一想从老师家到学校有几条路可以走?(学生通过观察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可以说出这样几条线路:从老师家直接到学校;从老师家经过政府再到学校,或者从老师家经过新华书店再到学校。

)师:你觉得老师走哪条路最近呢?为什么?(学生会说出中间这条线路最快,但原因说不清楚。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从数学的角度眼研究为什么走中间这条路最近。

2、大胆猜测师:请同学们观察,在这幅图中,你可以发现几个三角形?(学生边说边用手指出两个三角形)师:在每个三角形里,老师从家直走到学校的路程是三角形的一条边,走旁边的路走过的路程又是这个三角形的什么呢?师:根据大家的判断,你们猜猜看,三角形三条边之间会有怎样的关系呢?(学生通过观察会猜出: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条边)教师板书。

师:是不是所有是三角形的三条边都有这样的关系呢?你们能肯定吗?现在,我们就用数学方法来研究一下,看看三角形中,三边的关系是怎样的?揭示课题: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二、自主探究动手实验:用三张纸条摆一个三角形。

师:同学们的桌上都有一些不同长度的纸条,请大家随意拿三张来摆三角形,看看有什么发现?(同桌合作)三角形三边关系教案第2篇教学理念:1、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之内容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的一个内容,它是在熟悉了什么是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2《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2《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2《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2《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教材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直线、线段的概念,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践来深化。

此外,学生需要进一步培养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理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难点:让学生理解并能够应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加深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理解。

3.问题解决法:引导学生运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三角板、直尺、量角器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套三角板、直尺、量角器等。

3.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个生活情境的图片,如:一个孩子在玩三角形积木,让学生观察并提问:“你看到的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呈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同时,教师可以举例说明,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

3.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三角形的例子,让学生用直尺和三角板测量三边的长度,并判断是否符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7章第1节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以及三角形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三角形相似、三角函数等知识的基础,对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对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同时,学生可能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有一定的恐惧心理,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克服恐惧心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能够运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教学难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证明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活动教学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三角板、直尺、剪刀等。

2.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剪刀的两边之和是否大于第三边?剪刀的两边之差是否小于第三边?让学生初步接触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教学设计

《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教学设计

《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即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能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和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内容及证明。

2、教学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及应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讨论法、练习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图片,提出问题:“如何求出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2、探究新知(1)让学生画几个不同的直角三角形,测量出三边的长度,并计算两直角边的平方和与斜边的平方。

(2)引导学生观察计算结果,提出猜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3)证明勾股定理方法一:利用赵爽弦图证明展示赵爽弦图,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将大正方形的面积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表示,从而证明勾股定理。

方法二:利用面积法证明通过将直角三角形补成一个大正方形,分别计算大正方形的面积和各个部分的面积,从而证明勾股定理。

3、例题讲解出示一些简单的应用勾股定理求边长的例题,如: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 3 和 4,求斜边的长度。

让学生先自主思考,然后教师进行讲解和示范。

4、课堂练习安排一些与例题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巡视并及时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5、小组讨论给出一个实际问题,如:要登上一个 8 米高的建筑物,梯子的底部距离建筑物 6 米,梯子需要多长?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

6、课堂总结(1)回顾勾股定理的内容和证明方法。

(2)强调勾股定理在数学和实际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案设计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案设计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设计海口小学张娴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猜测、想象、操作、实验,在经历探究数学的过程中,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思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准备:每人一根挂面条,每组一捆小棒2cm,2cm ,2cm 3cm,4cm ,5 cm,每组一个活动卡、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提出问题1、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现在老师请同学们在纸上画一个你最喜欢的三角形。

学生画三角形。

2、师:结合你刚才画的三角形,说一说三角形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汇报其特点。

3、师:其实有关三角形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让我们先来看看小明在上学的时候碰到的问题。

(出示情境图)小明上学走哪条路最近呢?为什么?(如果学生说出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应当给予表扬)4、师:这是为什么呢?能不能用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的关系来解决呢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板书课题):三角形三边关系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教师拿出一根铅笔将其看成一条线段,请一名同学再拿出两根可以看成线段的物品和老师一起围三角形。

质疑:那么是不是任何三根小棒都能摆成一个三角形呢?请同学们猜测一下。

反思: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学生动手操作。

1、动手操作。

出示学习指南(一)个人学习:将手中的挂面条任意折成三段看围城一个三角形。

小组学习:在小组内交流,你有没有围成三角形,没有围成的同学交流一下什么情况下围不成。

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你的发现:怎样的三根挂面条一定围不成三角形?2、学生交流汇报:(其中的一条边特别长,比另两条边的和都长。

)选两个代表,一个讲解一个演示,请其他没有围成三角形的同学也比较一下是否也符合这个特点。

一些学生对两根挂面条的长等于最长挂面条时,是否可以围成三角形,出现不同意见。

此时教师将和学生一起操作:将准备好的两根同样长的细绳同时粘在小黑板上,并将其中一根任意剪成两段与另一根首尾相连,看是否你能围成。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案)青岛版(五四学制)四年级上册数学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案)青岛版(五四学制)四年级上册数学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案)青岛版(五四学制)四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定义,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性,理解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2. 三角形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3. 三角形的应用实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三边关系,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理解并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三角板、直尺、圆规等2. 学具:学生自备三角板、直尺、圆规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三角形三边关系,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理解并掌握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的概念。

3. 应用:结合实例,让学生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 练习: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5. 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三角形三边关系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2. 三角形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3. 应用实例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画三角形,并计算三边长度,验证三角形三边关系。

2. 提高题: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解决。

3. 拓展题:研究多边形的边长关系,引导学生探索更多数学奥秘。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一个知识点。

在学习这个知识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直线、线段和射线的概念,以及角的初步认识。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了解三角形的三条边的关系,学会用三角形的特性来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

这个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过渡,既巩固了之前学过的知识,又为之后学习更复杂的几何知识打下了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点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是,对于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例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抽象的概念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讲解和丰富的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知道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学生能运用三角形的特性来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能运用三角形的特性来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

2.教学难点:对于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如何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形的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采用操作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己发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3.采用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4.采用讲解法,教师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三角形模型、线段等教具。

2.准备PPT,内容包括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实例讲解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三角形和线段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之间有什么特点和关系?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发现,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学生的学习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教学活动应注重启发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利用观察、猜测、实验、计算、推理、验证、数据分析、直观想象等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本课设计了“提出问题一引发猜想一自主探究”等过程,让学生探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学生在这一探究过程中,摆一摆,想一想及小组讨论等数学活动中,不仅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特性,而且在这一探究活动过程中,获得一些初步的经验,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60页的内容。

三、学情与教材分析“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三角形”中的第三课时。

该课时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三角形的定义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三角形的特征,即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天于第三边。

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角,初步认识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有3条边、3个顶点、3个角及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等知识。

这些都为今天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

学生虽然知道了三角形是由3条线段围成,但是对于“任意的3条线段不一定都能围成三角形”这一知识却没有任何经验。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三角形的这一特性,不仅是本课学习的目标,更是加深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的需要,这些都为今后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奠定良好基础。

四、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操作、观察,探究三角形三边关系,从中知道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并运用这一特性,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通过探究三角形三边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3.在探究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合作交流等学习习惯,感受成功的快乐体验。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案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案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即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通过观察、操作、比较、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让学生在探索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2、教学难点探究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过程及应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三角形的图片,如三角形的建筑、三角形的标志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三角形的共同特点,从而引出三角形的概念。

2、新课讲授(1)提出问题:是不是任意三条线段都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呢?(2)实验探究让学生准备一些不同长度的小棒,尝试围成三角形。

学生分组操作,记录哪些长度的小棒能围成三角形,哪些不能。

(3)观察比较组织学生观察能围成三角形和不能围成三角形的小棒长度,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规律。

(4)得出结论经过讨论和分析,得出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3、巩固练习(1)给出一些线段的长度,让学生判断能否围成三角形。

例如:3cm、4cm、5cm;2cm、2cm、5cm 等。

(2)已知三角形的两条边的长度,求第三条边的取值范围。

比如: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 3cm 和 4cm,第三条边可能是多长?4、课堂小结(1)回顾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内容。

(2)强调在判断三条线段能否围成三角形时的方法。

5、布置作业(1)让学生回家后,用吸管或纸条制作不同长度的线段,再次验证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2)完成课本上相关的练习题。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较好地理解和掌握了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但在练习环节,部分学生对于较复杂的取值范围问题还存在一些困难,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针对性的练习和辅导。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案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案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案
一、教学内容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案,本章节内容基于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第二节。具体内容包括:
1.探索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关系;
2.掌握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的关系;
3.理解三角形三边关系在几何图形中的应用;
4.能够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5.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三角形稳定性的认识。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课堂中,我们探讨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我发现学生们对这个概念表现出很大的兴趣。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讨论,逐渐理解了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和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的重要性。然而,我也注意到,在理解这个概念的深度和广度上,学生们还存在一些差距。
举例解释:
-通过动画、教具或实际操作,让学生直观感受三角形三边关系,强调任意两边之和必须大于第三边;
-引导学生通过绘制不同长度的线段组合,探索并确认三角形三边关系,强调这一关系是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的根本依据;
-设计实际情境题,如测量距离、设计三角形形状的结构等,让学生应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解决具体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通过实际测量不同长度的线段组合,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哪些组合可以构成三角形,哪些不能。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三角形三边关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设计一等奖(精选5篇)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设计一等奖(精选5篇)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设计一等奖(精选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应急预案、演讲致辞、规章制度、合同协议、条据书信、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 letter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设计一等奖(精选5篇)角形边的关系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操作活动和计算观察,让学生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数学教学设计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数学教学设计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数学教学设计角形边的关系教案篇一一、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三角形的认识》。

学生通过第一学段和四年级上册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认识了线段,学习了垂直,能从直线外一点画出这条直线的垂线。

在此基础上,本课时安排了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定义,高和底等教学内容。

为学习三角形的面积算法和各种图形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在操作活动中,概括三角形的特征,认识各部分名称以及底和高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二)过程和方法在操作活动、概括中,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教学难点:会画三角形的高四、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五、过程设计一、欣赏图片,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了很多美丽的建筑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师:谁能说说这些图片中都有哪种平面图形?揭题:是的,每张图片中都含有三角形。

三角形的奥秘非常多,那么它在我们的生活中究竟有什么作用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三角形,揭开三角形神秘的面纱。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设计意图:通过建筑图片,增强学生对数学源于生活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三角形的定义(1)请同学们翻开书本第60页,自学有关三角形的内容。

(2)师:自学完了,如果现在让你画一个三角形,你会画么?指名学生到黑板上画三角形,并介绍一下画的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在学生说的时候板书:3个角,3条边,3个顶点并提问:对他的发言你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吗?(4)师:这些是同学们刚才通过自学知道的知识,那你觉得到底什么样的图形才能叫做三角形呢?指名不同的学生说。

刚才有同学说到: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课件出示)师:这句话里哪个词是关键?师:三条线段围成是怎么样的?(出示: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边关系的》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边关系的》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边关系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三角形中三边之间的关系。

2.能够准确运用三边关系解决与三角形相关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掌握运用三边关系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三边关系的概念和应用。

2.能够独立运用三边关系解决具体问题。

四、教学准备1.学生课本和练习册。

2.教学板书和彩笔。

3.教学PPT或教学视频。

五、教学过程第一节:三边关系介绍1.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的定义,了解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2.讲解三边关系的概念,并通过实例演示三边关系的运用。

第二节:三边关系应用1.讲解三边关系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方法。

2.给学生布置相关练习,让他们独立或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第三节:课堂讨论和总结1.学生展示他们的解题过程和结果。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解题过程中的困难和方法。

3.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三边关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课堂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册上与三边关系相关的题目。

2.思考三边关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并写下自己的想法。

七、教学反思在这节课中,我发现学生对三边关系的理解还有一定困难,需要通过更多实例和练习加强他们的掌握程度。

下节课我将加入更多互动环节,让学生动手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以上就是本节课关于三边关系的教学计划,希會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引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
设计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三角形”中的第三课时,该课时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三角形的定义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三角形的特征,即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不仅给出了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大小关系,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的标准,熟练灵活地运用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是数学严谨性的一个体现,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全面思考数学问题的能力,它还将在以后的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学中,充分体现新课标理念,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我力求从实验入手,让学生通过摆小棒,判定如何才能搭成三角形,引导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大胆猜测、操作验证、修改完善、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最终发现三角形中三边之间的这一特殊关系。

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既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积累了大量的操作经验和研究经验。

学情分析:
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角,初步认识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有3条边、3个顶点、3个角,三角形还具有稳定性等知识,为进一步研究三角形的新的特性“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

学生虽然知道了三角形是由3条线段围成,但是对于“任意的3条线段不一定都能围
成三角形”这一知识却没有任何经验。

学生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规律只是停留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只能初步感悟笔直的路比拐一个弯要近。

一节课的时间,要让学生从抽象的几何图形中得出结论,并加以运用,并非易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三条线段是否一定能围成一个三角形”,知道当“较短两条线段的和小于或等于第三条线段”时,这三条线段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并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较短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能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探究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难点:
对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理解
教学准备:课件、不同长度的小棒、实验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课件出示:课本62页例3情境图
(1)师:这是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线图,请大家仔细观察,他可以怎样走学生可能回答如下三种情况:
a、小明家→邮局→学校
b、小明家→学校
c、小明家→商店→学校
(2)师:在这几条路中哪条最近为什么(指名学生汇报结果)
(3)师小结: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这条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2、设疑,激发探索学习的兴趣,引题
师:走中间这条路最近,其实还和我们这节课所学知识有关呢!
你们看,连接小明家,商店,学校三地,近似一个什么图形(课件演示:三角形)
连接小明家,邮局,学校三地,近似一个什么图形(课件演示:三角形)
师:大家看,小明家直接到学校的这条路是三角形的一条边,而从小明家到邮局再到学校的这条路线是三角形两条边的和,从小明家到商店再到学校的这条路线也是三角形两条边的和,看来这奥秘还和三角形的什么有关系(边)
师:这奥秘就隐藏在三角形的三条边里,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板书课题: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给学生创设出认识的生活情景,很自然的引入课题,容易产生亲近感。

但后来的知识障碍让学生感到用以前的知识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必须用一种新的知识来解决,从而激发求知欲望,为下一步的探索新知做好铺垫。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那是不是任意的三条线段都能围成三角形呢下面我们来做个实验。

1、明确任务。

师: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四根小棒(长度分别为3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和一张表格,任意选出三根小棒,用它们来围成三角形,并填好表格。

师:用小棒围三角形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三角形三边的长度(厘米)
能否围成三角形
其中两条边的和与第三条边的大小关系(横线上填数字,圆圈里填“>”、“<”或“=”)
2、课件出示实验要求:
*任意选择三根小棒,动手操作,看能否围成三角形。

*同桌合作,一人操作,一人填写表格,做好记录。

*进行四次实验。

2、动手操作,老师巡视。

3、展示结果。

(1)展示学生完成的表格。

(2)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师:为什么有的能围成三角形,有的不能围成三角形呢你从中发现了什么(指名学生汇报)
得出: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师:同学们都同意前面的出的结论吗有不同意见吗
根据学生的情况,随机用不能围成的一组数据,如“3、4、8”举一例:3+8>4,那为什么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呢
师:看来我们前面发现的这个结论不够全面.还能怎么修改一下呢
进一步得出结论二: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补充完整)
4、验证结论。

师:这个结论全面吗是否适合任何一个三角形呢请同学们任意画一个三角形,量出三边的长度,验证一下。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发现了一个有关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重要结论,那就是: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师板书)。

师:同学们现在能说说小明家到学校为什么走中间那条路最近吗(学生说说)
三、深化认知,拓展应用
师:下面老师考考大家。

1、判断:下面哪组的小棒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单位:厘米)
(1)3、4、5(2)2、2、6(3)2、3、5
?
提出问题:在判断能围成三角形的时候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是不是每次都要计算三组
让学生先充分地进行交流。

引导学生发现:因为较小的两边的和都大于最长的边了,那么用最长的边加一条较短的边,就一定大于另一条短边了。

所以呢,只要把较小的两条边加起来这一组进行判断,就可以代表三组了。

再快速判断以下几组小棒能否围成三角形,能的打“√”,不能的打“×”,并说明理由。

(1)3 cm 4 cm5 cm ( )
(2)3 cm 3 cm3 cm ( )
(3)2 cm 2 cm6 cm ( )
(4)3 cm 3 cm5 cm ( )
2、拓展延伸:徐老师要取三根小棒(整厘米数)围成一个三角形。

他已经取了两根,第一根长4厘米,第二根长7厘米。

第三根取几厘米,就一定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渗透第三根小棒的取值范围大于3小于11)
3、解决问题:
师:小明想要给他的小狗做一个房子,房顶的框架是三角形的,其中一根木条是3分米,另一根是5分米。

(1)第三根木条可以是多少分米(取整数)
(2)第三边的木条的长度是a分米,那么a的取值范围是()
3.有两根长度分别为2cm和5cm的木棒。

(1)用长度为3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2)用长度为1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3)要能摆成三角形,第三边能用的木棒的长度范围是多少
四、课堂小结
师:很高兴跟同学们度过了愉快的一节课,并一起研究了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更深入地研究有关三角形的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