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主体意识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培养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摘要:新时期,我国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应该开始加强主体意识的培养,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加强主体意识的培养。
本文首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客观分析,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以期增强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改进。
关键词:主体意识小学语文教学法前言素质教育深入人心,要推动当前的素质教育,就要培养孩子们的主体意识。
主体意识的基本含义主要是指主体的自我意识,这种意识是个人对自身的价值和作用的一种自我感知意识,也是我们产生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条件和动力。
我们势必要提早开始培养主体意识教育,最佳的时间段为小学阶段。
然而语文课作为小学课程里面最核心的课程,有着独特的优势和特征,培养小学生们主体意识的责任就落在语文教学中来。
一、主体意识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法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小学语文课来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是有一定优势且非常必要的,我们必须重视并且抓好这一项工作。
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尤其因为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而阻碍学生主体意识培养的问题已非常显著,须引起各方的重视。
1、教学方法仍以“填鸭式”灌输为主。
我国开始对教学法进行改革已经有很多年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传统的以灌输为主“填鸭”的教学方式依然占有主导地位,尤其在语文课堂中表现的更为明显。
事实上,语文课作为小学课程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担负着更多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表达自己想法的任务,语文课堂应该是一种互动交流的课堂,而不是老师的“一言堂”,这样做不仅会打击学生自主思考的积极性,也不符合语文课的教学规律,更加影响了教学效果。
2、教师“权威”的色彩依然浓厚。
近些年来,我国一直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素质教育改革,其中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老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扮演好教学的主导者,同时也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位置。
然而在教学实际过程中一直过分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忽视学生应有的主体地位,导致在实际过程中只要教师说的话,要求做的事,学生完全服从,不敢有自己的想法与做法,这样以来学生将逐渐习惯了在老师掌控下学习与生活,何谈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呢。
优化课堂教学,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优化课堂教学,确立学生主体地位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逐渐不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优化课堂教学,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成为一种迫切的需求和趋势。
本文将探讨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以提高教学质量。
优化课堂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优化课堂教学应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
教师可通过引导和启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学习和探索。
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例如故事讲解、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优化课堂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思维。
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不仅仅是学生参与的问题,更是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思维,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展开讨论,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优化课堂教学应注重个性化教育,关注学生的发展和成才需求。
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都不同,优化课堂教学应注重个性化教育,关注学生的发展和成长需求。
教师可以通过调研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学习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特长和才能,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潜力。
优化课堂教学应注重评价和反馈的有效性。
评价和反馈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进步。
优化课堂教学应注重评价和反馈的有效性,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
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例如作业、小组讨论、课堂表现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在评价和反馈过程中,教师应注重鼓励和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同时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不断提高。
优化课堂教学,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思维,关注个性化教育和评价反馈的有效性。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论文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校提倡:要充分弘扬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发展和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而不是把学生视为知识的接收器,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而且要教学生“会学”。
而优化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灵活驾驭课堂艺术,善于因势利导,在错综复杂的关系中锻炼学生自学能力,把教学过程变为学生学习的过程,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呢?一、明确目标,激发兴趣让学生首先明确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就能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进行有意学习,实践表明,有意学习与无意学习的效果存在很大差别。
如果学生明确了学习的任务和学习目标,积极地参与学习,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就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教师在每节课开始时,用投影或小黑板揭示本节课学习任务、目标、重难点,让学生看清、记住。
然后根据课文知识和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不懂的问题,设置疑问,组织学生学习,如学习《苏州园林》一课时,教师可这样导入:“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那么,苏州园林有什么特点,她美在何处呢?”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使问题指向性明确,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另外,教师不是一上课就和盘托出,而是随着学习过程的展开,逐步揭示。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认同教学目标,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才会主动地进行学习。
教师在这项工作中,注意教态、语言等要富有激情,要鼓励学生尝试成功,方法要刻意求精、求新,给学生新鲜感,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养成勤于发问、善于发问的习惯长期以来,语文教学都存在这样的情况,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教师讲得多,学生重复机械被动接受就多,这样就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而优化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核心的,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中应由学生自己提出“我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多思、爱思、深思,使其“于无疑处生疑”是教学成功的标志。
小班化课堂教学应注重学生主体意识论文
浅谈小班化课堂教学应注重学生的主体意识一、创设人文化的课堂教学环境小班化教学总是在一定的教室空间里进行的。
合理地运用空间资源,科学地布置教室的环境,营造积极向上的育人氛围,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有利于学生的道德提升和人格养成。
当前,农村中小学实施小班化教学,要注重发动师生,因陋就简,加强人文化课堂教学环境的建设。
在硬环境建设上,一方面加强现代化教学设施的配备,每班可配一台dvd、电视机、录音机、电脑等,强化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提升教学品位;另一方面,在教室四周可做一些书柜,供学生存放学习用品、书本等,台面可供学生展示各类手工作品,培植花草、盆景等。
墙面可悬挂或张贴名人名言、科学家画像,还可以开辟各式学生互动交流专栏,增强鉴赏性和趣味性。
此外在教室里设置图书角,实验及音乐、美术器材角等,供学生随时阅读和使用。
在软环境建设上,一方面要加强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专业素养的提升,鼓励教师通过自身敬业爱生、平易近人的工作作风给学生以熏陶、激发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热情。
另一方面要加强班风和学风建设,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鼓励学生相互帮助、共同进取,形成“班兴我荣,班衰我耻”的主人翁意识,自觉维护班集体荣誉,形成优良的班集体。
二、确立发展化的教学目标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的整合。
传统的大班教学,由于人数过多,应试需要等原因,课堂教学偏重于知识技能取向的基础性目标,抑制了学生个性和智慧的发展,而小班化课堂教学,强调以人为本,一切着眼于人的主动、生动活泼的发展,注重人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全面提升,为此,广大教师要超越知识技能取向,制订合符学生身、心、智发展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即对知识技能的反思与应用)、情感态度价值观(即通过知识技能而建构出的个性意义)三者统一的发展化教学目标,使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论文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是人类向前发展的动力,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应该充分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他们的自我创新能力,这一点应该成为新课改的一个主题。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去实现这一点呢?我在实践过程中总结了以下几点:一、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其一,我们教师首先应转变自己以往陈旧的教学思想,把自己苦口婆心的教变成引导学生勤奋地学,我们由原来课堂的主人变成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成为学生的“参谋”。
给学生更多的鼓励和自信,使他们迸发出学习的热情,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所研究的问题中去,投入到激烈的讨论中去,从而使他们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成为真正的“学者”。
其二,敢于大胆放手,相信学生能力。
学生是真正的学习者,是学生需要掌握知识,提高本领,所以,学生的课堂应该属于学生自己。
我们应该大胆地把问题交给学生去解决,让他们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树立起自信和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老师是他们的帮助者而不是给予者,消除学生思想上的依赖性,努力地去探寻问题的答案。
其三,充分尊重学生意见,合理利用他们的特长。
学生在问题的研究中出现分歧是常有的事情,应该充分肯定他们的意见,给予某一点或某一方面的肯定,从而增强他们的信心。
合理地采用他们的意见,集思广益、综合利用去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自主意识会不断增强二、努力培养学生数学兴趣数学本身有着很强的逻辑性、严密性和抽象性,使很多学生感觉数学枯燥无味、单调,因此没有很高的学习兴趣,甚至是讨厌数学课或厌恶数学,长期下去会导致学生厌学情绪的出现。
数学兴趣直接影响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多少和能力发展程度,因此需要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有很强的学习数学的动机。
对此,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①了解数学史上的名人轶事,让学生了解一些知名数学家的故事,如陈景润、高斯等,从而提高学生兴趣。
②让学生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如解决存款问题、灯泡省点问题、话费选择问题、购买物品问题等,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是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摘要】本文探讨了培养学生主体意识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系。
在分析了学生主体意识对于学习的重要性以及课堂教学效率的现状。
在提出建立互动式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倡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教师角色转变等策略。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他们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升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率。
在结论部分指出,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通过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可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与提升,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学生主体意识、课堂教学效率、互动式课堂、学习动力、合作学习、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角色转变、培养、关键。
1. 引言1.1 学生主体意识的重要性学生主体意识是指学生作为学习者和实践者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意识和自觉行为能力。
在现代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已经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学生主体意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去探究和学习知识。
学生主体意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让他们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更加乐于尝试和创新。
学生主体意识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就,使他们更加有效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成才至关重要。
只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自主学习,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教育者们应该认识到学生主体意识的重要性,积极开展相关教育实践,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1.2 课堂教学效率的现状课堂教学效率的现状是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扮演着知识传授的主导角色,学生则是passively 接受知识,在课堂上很难融入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课堂教学效率较低。
学生的学习动力普遍不高,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导致课堂教学往往呈现出一种单调乏味的状态。
以“学生为主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以“学生为主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教师教育论文以“学生为主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文/多吉卓嘎语文课堂教学作为学生语文学习最重要的途径,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质量。
在教改的今天,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再以老思路和老方法来“传授”语文知识。
若还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把语文知识硬塞给学生,而不管教学效果如何,势必会导致语文教学的失败。
因为它不能达到让学生愉快的目的,也不能把学生引入兴趣的大门,产生学习的欲望而达不到教学目的。
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学生心态,在语文教学中,切实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合作为基础,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能力提高,使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课堂主阵地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学习,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改变教师观念,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某著名特级教师说:真情交融使师生双方都同时感受教与学的无穷的趣味与自身的无法估量的潜力,使教学活动进入师生对话,充满生命活力的完美境界。
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这是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环节。
通过我多年的教学实践,正常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教学改革的有力保证,是激发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前提。
在“教改”过程中,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主体精神和主体能动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健康发展,强调师生是相互平等的,合作的活动体,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应以学生的实际出发来施教,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大胆启发学生主动、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
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协调地统一起来,使学生高效地学习语文。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新课程理念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中指出:建立人道、和谐、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中受到激励和鼓舞。
优化化学课堂教学环境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论文
优化化学课堂教学环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长期以来,教育一直受教师单项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的影响,传统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学生学习被动且负担过重,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不强,独创精神欠缺。
因此,如何优化化学课堂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已经成为新课程改革下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核心。
下面我结合自己在近几年教学实践,就如何让学生多思考、多设疑、多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谈一些粗浅的体会:一、巧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广泛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人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求知欲。
而学生学习欲望和兴趣的产生又往往是由疑问引起的。
在教学中,教师在设计问题情境时,立足学生的现有水平,要充分考虑到哪些方面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一定联系?哪些学生对所讲知识虽然了解一些,但仅凭已有知识又不能完全解决?教学中一定要把握住这个结合点。
把握住了这一点,就最容易消除学生学习过程中认知冲突,并能能有效地驱使学生有目的去探究。
如:讲授”盐类水解”时,先让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判断nacl 、nh4cl 、ch3coona 水溶液的酸碱性,然后做实验用ph 试纸来测定ph值,并根据现象做出思考。
学生会发现盐溶液有的显酸性、有的显中性、有的显碱性,在”惊讶”之余产生疑问,使学生们带着渴求的心理探索其中的原因。
把学生的思维很自然地带入预定的教学情境中去,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又培养了他们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
二、优化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意识和探究能力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
化学实验以其直观性、形象性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信息。
因此,利用实验内容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对实验的观察、研究、分析,获得感性信息去思考问题,探究问题,从而揭示化学现象的本质。
在化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化学实验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
例如:在学习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时,我们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情境:将co2气体通入燃着的棉花,结果燃着的棉花火焰熄灭。
优化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教学要以教师创造性的教为主导,以学生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为主体,以发展为主线。
因此,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充分提供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求异创新、探索真理,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一、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实质就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是师生共同生活、情感交流的过程。
因此,创造一种民主、宽松、友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心理放松的情况下,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从而促进学生积极思维,驰骋想象,施展才华,发展个性。
反之,如果课堂气氛过于严肃,就会抑制学生的积极性,阻碍学生的思维。
二、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应该享有充分的学习自主权,凡是学生通过自己看,自己想就能掌握的知识,教师可以不讲或适当点拨,让他们通过自己观察、比较、分析去理解知识,解决问题。
这样不但可以消除学生的胆怯和依赖心理,同时也使他们在自主探索、反复尝试的过程中,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三、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学习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习中提不出问题,是学习不深入的表现,能提出问题的学生,是肯于动脑的结果。
在学生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再进行讲授、指点,才能有的放矢、结合实际,启发性才强,效果才大。
学生好说好动、敢想敢问,这正是学生生动活泼发展的积极因素。
教师应当积极的支持与鼓励。
教学中教师不能用设计好的条条框框去套学生,更不能怕学生“乱”而把学生的主体意识压制下去,课堂教学要放的开,拢的好,教师要把自己的设计思路与学生的学习需求有机的结合起来,教师的教学思路要随学生的学习思路的变化而变化,课堂上要让学生大胆思考,畅所欲言,教师还要适时的启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四、学生间开展争论、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还需要发挥集体的智慧。
个人思考固然重要,大家商讨,相得益彰。
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创新思维的火花在知识经济的浪潮中,课堂教学,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照亮了学生前行的道路。
然而,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和不断变化的技术环境,如何通过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本文将探讨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期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如同一位智慧的导师,引导着学生成长的方向。
在新形势下,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已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
首先,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通过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生可以更加注重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其次,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新形势下,学生需要具备创新思维,以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求。
通过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生可以更加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使他们能够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最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在新形势下,学生需要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通过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生可以站在全球化的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才华。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策略为了实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发展目标,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策略,如同一位技艺精湛的工匠,精心打磨每一块材料。
首先,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实验、实训、实习等环节,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其次,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科研项目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平台。
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探索新知识,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国际合作与交流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通过与国际知名高校和企业的合作,学生能够站在全球化的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才华,培养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国际视野。
培养学生主体意识,造就创新型人才论文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造就创新型人才摘要:21世纪需要综合型人才,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要努力营造和谐、平等、民主的教学气氛和信任、支持、合作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关键词:学生主体意识造就创新型人才一、培养学生主动的发展意识培养学生主动的发展意识,就是启迪学生个人成功的动机,调动学生追求成才后的积极性,在中学的学习中,围绕自己的发展目标,始终不渝地努力争取。
首先,正确认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不是消极的知识接受器,教师不可能用机械的方式把知识填塞到学生的头脑中去。
无论是把人类的知识成果转化为学生的知识财富,还是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能力,抑或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思想观点,都要通过学生自己的积极思考与实践。
因此,“以学生为主体”,就是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进而培养其创造性。
学生是否积极投入,老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才能达到情感优化,教学过程的优化,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通常情况下,一个人很难主动投入到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中去,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应从培养学生对一个问题.一节课的兴趣入手,只有学生被你所讲的课吸引住,才会用心学,并逐步掌握学习方法,才能尝到学习的“甜头”,体会到学习其实并不是一件苦差事,于是越学越感兴趣,越想学,往往也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学生主要任务就是掌握书本知识,要学会和理解这些知识,必须要有感性认识作基础。
老师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可以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化未知为已知,化抽象为形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
在讲“浓硫酸的性质”时,我讲了一个小故事:有个学生在稀释浓硫酸时,把水倒入浓硫酸中引起了液体飞溅,他很着急,用手去拿,手沾到硫酸,烧得很疼,他赶紧在裤子上擦,结果裤子也烧了一个大窟窿。
这位学生对浓硫酸的性质的认识,是用惨重的代价换来的,一个小故事,吸引着学生跟着老师去思考,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把知识掌握接受了。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优化政治课堂教学获奖科研报告论文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优化政治课堂教学获奖科研报告论文摘要: 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创造性是使课堂教学富有变化、富有激情的关键。
而这种点拨不是即兴发挥, 也是精心设计的结果。
可见,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需要教师的引导。
关键词:学生;主体性;政治课堂00G632 000B 001002-76610008-109-01一、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 正确处理好教材要求与学生实际的关系要提高学生素质, 关键是从学生出发, 以学生为中心,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这就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变“教师为本”为“学生为本”。
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扎扎实实地组织教学。
实际上, 也只有观念正确了, 才会去设计合理的教学, 去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同时, 头脑中要有学生, 应时时思考学生原有基础如何?他们能接受吗?他们对现实问题的认识水平怎样?等等, 简单说来, 就是在头脑中, 带着学生的实际水平去钻研、处理教材, 才能在课堂上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 才能真正的用好、用活教材。
二、追求和谐的课堂活动, 在师生的思维碰撞中, 发挥学生主体性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 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
和谐的课堂是流动变化着的。
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发现力, 能迅速地捕捉到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反应, 调整教学手段及教学内容, 及时设疑, 解疑。
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创造性是使课堂教学富有变化、富有激情的关键。
而这种点拨不是即兴发挥, 也是精心设计的结果。
可见,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需要教师的引导。
教师要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 因材施教在师生的思维碰撞中, 训练学生的各种能力。
和谐的教学活动, 师生双方都能产生求知的愉悦, 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努力把目标转化为问题,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 它决定了教与学的方向。
传统的目标教学是向学生展示“理解……掌握……”等, 学生虽然能掌握结论, 但往往靠死记硬背, 不能充分发挥主体性, 其创造能力也受到遏制。
优化课堂教学,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优化课堂教学,确立学生主体地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体制也在不断改革和完善,其中优化课堂教学、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成为了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教育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在课堂中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体,这不仅是对学生的尊重,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优化课堂教学、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是教育改革和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造力的有效途径。
优化课堂教学,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充分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主体权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被动接受者,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死记硬背,这种教学方式是违背教育规律,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而优化课堂教学,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则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实践探究、问题解决等方式,主动参与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优化课堂教学,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教育的目的不单单是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更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优化课堂教学,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被动转变为主动,从依赖转变为独立,从模仿转变为创新,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具备综合能力和创造力的人才。
只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为主体,才能真正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造力,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要优化课堂教学,确立学生主体地位,除了依靠学校和教师,还需要整个社会的关注和参与。
学校和教师肩负着培养学生的重要任务,而整个社会也要对学习教育给予更多的重视和支持,必须要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的氛围,在学校、家庭、社会各个层面,共同关注和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让学生在全方位发展的校园里茁壮成长。
优化课堂教学,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优化课堂教学,确立学生主体地位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
为了更好地推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发展,优化课堂教学,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是至关重要的。
要优化课堂教学,我们需要改变教师的角色。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扮演着知识的传授者和权威人物的角色。
而在优化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和合作伙伴。
教师应该提供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学生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问题,帮助他们建立自主学习的能力。
优化课堂教学需要采用积极的教育方法。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灌输和死记硬背。
而优化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我们可以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遇到真实的问题,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
优化课堂教学还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和兴趣。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兴趣爱好。
优化课堂教学应该注重个性化教育,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量身定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我们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自由发挥,发现和发展自己的优势。
而且,我们还可以利用科技手段,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工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
优化课堂教学也需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于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培养。
优化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等综合素养的培养。
我们可以通过开展探究性学习、实践性学习和项目学习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际中进行思考和实践,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优化课堂教学,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是学校教育改革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应该转变教师的角色,采用积极的教育方法,注重个性化教育,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论文)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素质教育简而言之就是通过教育、训练,使知识和能力内化为学生的素质。
这个内化的过程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不是别人强加灌输进去的而且融进了自己的人格、思想和对生活的认知程度的内动过程。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让学生被动地学习,而是主动地参与。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必须竭力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这方面我做了一些尝试,我从问题解决的角度来设计数学教学,采用“抽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应用练习,课堂总结”的思路进行探索与尝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由“学会”到“会学”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优化课堂教学,下面以“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一课的教学为例谈我的做法。
一、问题让学生提出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做学习的真正主人是确保学生主体地位的一条措施,也是进行问题解决教学的关键。
因此,教师在新课伊始,就要注重从实际问题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引起学生兴趣,使学生跃跃欲试,产生获取知识的欲望。
在揭示“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这个课题后,教师紧接着问:看到黑板上这个数(75%)和这个课题,你们想在这堂课上学习有关百分数的什么知识?请你提出问题来。
顿时,学生活跃起来。
有的提出:我想知道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有的提出:我想知道百分数要怎样读,怎样写。
也有的提出:百分数是不是分数……当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完整时,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并经常运用激励性语言鼓励学生踊跃地提出问题。
当学生提出一个好问题时,教师及时利用计算机设置的掌声给予鼓励,促使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变“教师要教什么”为“学生要学什么”,满足了学生心理、情感和个性发展的需要。
许多有成就的人在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时,都深深体会到:善于提出新的问题,对于做出创造性的贡献来说,是绝对必需的。
它是杰出人才的基本思维品质之一。
二、过程诱学生参与“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
以学生为主体 优化生物课堂教学[论文]
以学生为主体优化生物课堂教学摘要:转变教育思想,革新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改变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将课堂还给学生。
以学生为主体,贯彻实验、讨论、科学探究、反馈调节的教学思想,优化生物课堂教学。
关键词:实验;讨论;科学探究;反馈调节;优化课堂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1-246-02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它是农、林、牧、副、渔、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因此生物学的教学工作尤为重要。
虽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信息化,学生自己获得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但课堂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阵地。
而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因此转变教育思想,革新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特别是在信息化的背景下,教师整合教学资源的能力应不断地增强,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那么,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应怎样组织课堂教学,才能发挥最佳效率,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呢?笔者根据生物教学实践,认为生物课堂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将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下面就此谈谈几点教学实践中的认识。
一、以学生为主体,在实验的空间探真求实生物课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
因此,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主地发现、探究丰富多彩的生物界蕴藏的奥秘,从而促进学生高效率地学习,掌握系统的知识,形成知识结构,进而优化生物课堂教学。
如对于刚刚接触生物学的七年级学生来说,“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是第一堂生物实验课。
实验时,笔者先拿些永久装片让学生观察,并问他们能看清上面有什么吗(这时他们根本什么也看不清)?然后问他们想不想看,再把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让他们观察,学生一下子兴趣盎然,跃跃欲试,由此激发他们想学会使用显微镜的欲望。
优化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主体意识论文
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摘要: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课堂教学效率及怎样培养学生主体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始终是困扰学校、教师的根本问题,如何以《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思想为指导,更新教育理念,探索科学、合理、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显得十分迫切。
关键词:优化;学生;主体意识;素质教育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1-0-02多年来,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强调了教师的“讲”,学生的“听”,普遍存在着“一言堂”、“满堂灌”的现象,这就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
为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不但要更新教师的观念,还要更新学生的观念,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从内心来说愿意上你的课,并且有很大的决心去学好你所教的课程。
一、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绝对不是简单的知识接收器,教师不可能用机械的方式把知识硬塞到他们的头脑中去。
无论是把人类的知识成果转化成学生的知识财富,还是把知识转化成他们的能力。
一切知识的积累,都要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才能真正的变成自己的财富。
因此,“以学生为主体”就是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每一堂成功的课都必须有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投入。
我在教学过程中总是尽量根据教学内容设置趣味性的问题,去吸引学生主动的思考、好奇地询问、热切的探索,从而达到情感的优化、教学过程的优化,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我在讲《物质的量》这节课时,因为微观世界粒子非常抽象,学生很难想象。
为了讲清楚物质的量与粒子数目的关系,我就引用学生身边触手可及的事物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提问:我们买大米是论粒买还是论斤买?学生答:当然是论斤买,一粒一粒买得数多少才够。
引发学生讨论:微观世界粒子非常小,是论“个”数方便还是论“堆”数方便呢?我想这样的效果肯定比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答案、并且强迫他们记下来要好得多,而且能够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教育教学论文《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主体参与》
教育教学论文《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主体参与》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
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中学政治理论课教学,是“用科学理论武装人”,既是教学工作者的根本任务,也是中学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
然而,传统的政治教学观,在对待教学本质的认识上,不是在教师主导下的学生认识过程和学生的发展,而是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目的。
主张“教师中心论”,“以教师为主,书本为主,课堂为主”。
其结果,在知识、能力、觉悟的关系上,重视知识,忽视能力,轻视觉悟;课堂教学上又重讲、背,轻议、练,导致学生读死书,死读书,分析和解决的能力低下,素质发展不健全,传统的政治课教学严重阻碍了政治课教学任务的实现。
为了达到政治教学的目的,教师一定要从传统的教学中走出来,必须实现教师的教育观的改变和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
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
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是指学生进入教学活动,能动的、创造性的完成学习任务的倾向性表现行为。
从教的方面看,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实质上是在教学中解放学生,使他们在一定的自主活动中获得主体性的发展。
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对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中我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进教学方法为突破口,加强学生主体参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改进政治课教学,具体做法是:一、精心设计导语,唤起学生主体参与。
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每个有经验的老师在备课时,都很重视新课导入的精心设计和构思,争取一上讲台便能把学生深深地吸引住。
我每次提笔写教案的时候,笔尖常常在导语二字的后面停留很长时间……”从于老师这段话中,我们可以悟出导语语言的重要。
导语应在“趣”字上下功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在设计新课导入环节时,注重挖掘教材,从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话题入手。
可以采用歌曲导入,事例导入,情景导入,调查导入,图片或实物导入等。
二、创造问题情境,促进学生主体参与。
优化课堂教学,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优化课堂教学,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当前,我国教育改革正面临诸多挑战,其中最主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体制一直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了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效果不佳,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也得不到发扬。
优化课堂教学,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成为了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优化课堂教学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至关重要。
作为教师,要注重学生的需求和感受,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风格。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与学生进行积极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优化课堂教学,并不是将教师的责任全部交给学生,而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将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空间和学习资源,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
只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作为21世纪的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优化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能力,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培养学生的创意和创新能力。
只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让他们在信息化时代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引导学生发展终身学习的意识优化课堂教学,还需要引导学生发展终身学习的意识。
学习不应该只局限在学校中,而是要贯穿人的一生。
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自主、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
教师要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寻找知识,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只有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才能让他们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持续学习和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摘要: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课堂教学效率及怎样培养学
生主体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始终是困扰学校、教师的
根本问题,如何以《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思想为指导,更新教育
理念,探索科学、合理、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实现教学过程的最
优化,显得十分迫切。
关键词:优化;学生;主体意识;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009-0118(2012)-01-0-02
多年来,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强调了教师的“讲”,学生的“听”,
普遍存在着“一言堂”、“满堂灌”的现象,这就扼杀了学生的主动
性和创造精神。
为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不但
要更新教师的观念,还要更新学生的观念,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
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从内心来说愿意上你的课,
并且有很大的决心去学好你所教的课程。
一、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
体,学生绝对不是简单的知识接收器,教师不可能用机械的方式把
知识硬塞到他们的头脑中去。
无论是把人类的知识成果转化成学生
的知识财富,还是把知识转化成他们的能力。
一切知识的积累,都
要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才能真正的变成自己的财富。
因
此,“以学生为主体”就是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每一堂成功的课都必须有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投入。
我在教学过程中总是尽量根据教学内容设置趣味性的问题,去吸引学生主动的思考、好奇地询问、热切的探索,从而达到情感的优化、教学过程的优化,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我在讲《物质的量》这节课时,因为微观世界粒子非常抽象,学生很难想象。
为了讲清楚物质的量与粒子数目的关系,我就引用学生身边触手可及的事物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提问:我们买大米是论粒买还是论斤买?
学生答:当然是论斤买,一粒一粒买得数多少才够。
引发学生讨论:微观世界粒子非常小,是论“个”数方便还是论“堆”数方便呢?
我想这样的效果肯定比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答案、并且强迫他们记下来要好得多,而且能够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体意识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
”由此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培养对课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集中人的精力、激发人的冲天干劲,可使学生学习事半功倍。
学生从实验接触化学,一般兴趣都比较浓厚,“求知欲”比较旺盛,这是教师搞好化学教学的一个有利条件,必须要牢牢抓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持久地保持;
不然在以后学习中,随着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的增多,学生要理解掌握的内容越来越多,导致学生一时难以迅速消化,学习化学的兴趣就可能会很快淡化。
成功的入门教育可以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主动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为一名化学教师,我特别重视入门教育,主要做法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克服感性知识不足、视野不开阔的缺陷,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为了体现化学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点,我们不仅做了教材中的实验,增加了“烧不着的手帕”等一些有趣实验,而且还下载了“化学工业的成就”、“化学与生活”、“化学与国防科技”短片放映给学生看,使学生产生了对化学知识学习的渴望。
他们从图文并茂的现代教育技术中获得了“化学是实用的”、“化学是有趣的”观念,好奇心大增,课后提出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希望老师能够解答,同时也想主动地探索一些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奥秘,对化学学习产生了极浓的兴趣。
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
减轻了教师繁重的课堂语言表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上教师利用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给学生更多的独立思考问题和自我发展的机会,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实践证明:大凡自己不感兴趣的就很难去投入,这也说明了培养兴趣的重要性)。
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可以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已知喻未知,化抽象为形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发挥其主体作用。
三、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发挥主体作用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作用,首先应体现在能否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
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自身智力活动的内化这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才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使学生智能的发展。
试想,一节课只有45分钟,假如教师一味地讲,学生也只能静静地听,结果必是教师口干舌燥、学生昏昏欲睡,所以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始终处于适度的兴奋状态,并使他们有参与的成就感。
我在教学过程中,常常根据《化学》课的学科特点给学生提供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
如果课堂上有演示实验,我会请一两位同学帮助我做演示,若有的试验操作学生接触过或做过,我就会放手让他们单独操作,这样也许会浪费一点时间,但效果却远好于我自己唱“独角戏”,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
我还能适时地指出操作中学生出现的“失误”,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灵活要求学生,注重保护他们的主体意识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而且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
上课时,一定要以平和的语气,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共同学习,而不是高高在上,做学生学习的指挥者、讥讽者。
教师还要学会赞赏学生,哲人詹姆士曾精辟地指出:“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
”可见,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坚持对学生优点、努力、进步、成绩进行肯定,采取以表扬为主的教育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而学生尤其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听恶言。
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赞赏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爱好、专长,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自学能力。
学生如果能够把教师传授的知识全部掌握,并能灵活运用当然是最好的,但是有些学生实在是点而不化,教师也不能大发雷霆,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要求,鼓励式教学比高压政策要好得多。
我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学生写作业时我一再要求把上次作业中出现的错题纠正过来,但总有一些同学记不住,刚开始呢,我就在课堂上批评这些同学,但收效甚微。
有的同学改了下次就忘了,有的同学干脆就不改。
于是,我换了一种方法:上课之前,我就把几份写得非常好的作业发给大家传阅,并表扬说这几位同学作业写得非常好,而且把上次作业中出现的错题纠正过来工工整整地写在本子上。
一次,两次,没多久我发现所有的学生都知道改正错题了。
你看,有时好的方法是多么的重要。
所以,我想教师在教学中保护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毕竟不同的学生能力不同。
就像我现在所教的两个班,一个班的学生基础好,自制力强,我就对他们高标准严要求。
另一个班的学生基础非常差,稍不留神成绩就滑下去了,所
以对他们要采取保护的态度,要求太高他们难以达到,很容易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对待他们必须特别的注意,我在教学过程中总是对他们多加关照,稍有进步,就立即表扬,是他们能够时刻感觉到老师的关怀,这样他们就不会在挫折中放弃。
时间久了他们就会对化学学科产生兴趣,逐渐就会有所提高。
五、提高思维质量,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应该只是处于被动地位。
教师让说才说,教师让想才想,而是应该积极主动的思考,在教师的启发下优化思维过程,提高思维质量。
对于学生的奇思怪想,我们应该理解并给与支持,必要时可以拿出来让全班同学共同讨论,而不应该固定答案,固定模式,否则只会教出一些“机器人”一样的学生。
没有自己的思想,更不可能会有创新思维。
所以教师的思想也应该开放。
你的鼓励很可能造就一个“小牛顿”,所以在必要时要常鼓励那些爱动脑子的同学。
学生的思维总能得到解放,久而久之,他们的思维质量就会得到提高,主体意识也就得到了强化。
参考文献:
[1]马宏佳.化学教学论[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李敏.课堂演示与教学结课方法[m].中国人事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