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植物起源中心
园艺植物育种 重点

绪论1、进化要素:变异(突变、基因重组)、遗传和选择。
2、自然进化与人工进化的主要区别3、品种:经人类培育选择创造的、经济性状及农业生物学特性符合生产和消费要求,在一定的栽培条件下,依据形态学、细胞学、化学等特异性可以和其他群体相区别,个体间的主要性状相对相似,以适当的繁殖方式(有性或无性)能保持其重要特性的一个栽培植物群体。
4、品种的特性:优良性、适应性(地区性)、整齐性、稳定性、特异性5、优良品种:具有优良的种性和优良的品质,其遗传特性符合当地农业生产的要求,能够生产出高产、优质、并能适时供应产品的品种。
6、品质优良:优良的播种品质(充实饱满、均匀整齐、活力强)和品种品质(真实可靠、纯度高),符合国际或国家规定的种子质量标准。
7、良种:(品质优良)、(品质优良)8、种质: 是决定生物遗传性状,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
包括动植物的个体,具有遗传全能性的器官、组织、细胞,甚至控制生物遗传性状的基因。
9、种质资源:具有种质并能繁殖的生物体统称为种质资源。
10简单引种(直接引种):从原产地直接引品种于引进地,不需要人工选择和培育,不改变其基因型,就能正常生长发育的引种。
11、驯化引种(间接引种):从原产地引入种子、实生苗、花粉于引进地,改变了原有植物的基因型,通过自然选择、人工选择、培育,才能在引进地正常生长发育,用于栽培。
12、选择育种:利用现有种类、品种的自然变异群体,通过选择的手段而育成新品种的途径。
13、选择的实质就是造成有差别的生殖率,从而能定向的改变群体的遗传组成。
(差别繁殖)14、选择的基本方法:混合选择法、单株选择法15、自花授粉植物:指在自然条件下,同一朵花的花粉传播到同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繁殖后代的植物。
例如豆类、番茄等。
16、常异花授粉植物:以自花受粉为主,也能进行异花受粉。
蚕豆、辣椒、棉花、高梁17、异花授粉作物:在自然条件下,通过不同植株花朵的花粉进行传粉而繁殖后代的作物。
园艺植物育种学教学大纲

园艺植物育种学教学大纲一、理论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园艺植物育种学(理论)教材名称:《园艺植物育种学总论》学时学分:总学时 45 总学分 2.5先修课程:《植物学》、《遗传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病理学》、《土壤肥料学》、《果树栽培学》、《蔬菜栽培学》等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园艺植物育种学总论》是园艺专业核心专业课程之一,是园艺学科重要构成要素之一,在园艺专业教学体系及课程设置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课程是园艺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园艺植物育种和良种繁育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把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于园艺植物品种选育的实践工作,并能发挥创新能力,独立地进行品种选育的设计和分析等工作。
2、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理论和知识方面:学生在掌握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与遗传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园艺植物种质资源概念、收集、保存、研究及利用的原理和方法;掌握引种、选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倍性育种、生物技术育种以及良种繁育基本原理和技术,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遗传育种理论知识和技术手段,对园艺植物进行有效的遗传改良,为园艺植物生产提供优良的新品种。
(2)能力和技能方面:园艺植物育种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园艺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评价及保存,选种、杂交育种及多倍体育种等实验、实习工作,使学生能把理论知识灵活应用于园艺植物品种选育的实际践工作,发挥创新能力,能独立地进行品种选育的设计和分析等研究工作。
3、选用教材的基本依据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选用教材是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沈阳农业大学景士西主编的《园艺育种学总论》。
该教材为国家教委教高字(1997)16号文件立项的“九五”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重点教材,已再版多次,使国内高校园艺专业使用较为普遍的育种学教材,因此将该教材作为课程教学具有较大的权威性。
该教材具有以下特点:1、适应园艺专业面拓宽后教学改革的需要;2、教材内容建立了以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倍性育种和诱变育种四条基本育种途径与常规杂交育种、优势杂交育种和营养系杂交育种三种杂交育种方式为主干的教学内容体系;3、教材内容按宽专业、厚基础、重应用的方向编写,重视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创新、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园艺植物学概论期末问题答案(小莫整理)-天津大学 - 副本

1、(一)园艺植物生产有什么特点:园艺植物产品在现代人类生活中有哪些作用?1、作为食品、营养品人类食物分为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
合理的食物结构中植物性食物占很大的比重。
植物性食物为谷物、蔬菜、水果等园艺植物产品。
它是热能、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的主要来源;植物性食物多呈碱性,故其对维持人体生理酸碱平衡起着重要作用;能丰富食物的色、香、味,增进食欲;同时还起医疗保健作用。
2、可以绿化,改善环境在我们身边的各种场所,比如公园、校园、庭园、小区、道路、室内等地随处可见绿色植物,它们不仅能起到净化空气、稳固水土等环境保护作用,还能放松周围人们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此处自由发挥即可,ppt里没有)3、作为食品工业、饮料与酿酒业、医药工业、轻工业、化工业等工业的原料2、什么是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三者有何区别?卫生标准、由专门机构认可的产品。
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方式进行生产和加工,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有机食品是指根据有机农业和一定生产加工标准而生产加工出来的产品。
有机农业是指泛指对环境、社会和经济发展有利的蔬菜、水果、粮食、纤维等农作物生产系统。
不施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药物,不使用基因工程及其产品。
[2]三者区别:1、标准不同无公害食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绿色食品——行业标准有机食品——国际有机农业联合委员会制定的有机食品生产加工基本标准2、认证机构不同无公害食品——农业部和各省农业厅绿色食品——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推荐性标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有机食品——国际有机食品认证委员会或经其委托机构(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3、标识不同无公害食品的许多标准是强制性标准,标志实行无偿使用;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是工商注册商标,标志有偿使用4、技术要求不同无公害食品和A级绿色食品生产允许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接纳基因产品;AA级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禁止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物质,非转基因产品5、质量目标不同无公害食品——无污染的安全食品绿色食品——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食品有机食品——无污染、纯天然、高质量的健康食品6、认证收费不同无公害食品——检测费绿色食品——检测费、标志管理费、标志使用费我国园艺植物资源极其丰富,为世界八大栽培植物起源中心之一。
园艺植物育种原理(种质资源)

17
瓦维洛夫在总结 8 大起源中心的特点时, 强调指出八个 基本发源地之间被沙漠和山脊隔开。如中国发源地和中 亚发源地被中亚的巨大沙漠和半沙漠隔开; 地中海发源 地从南部和东部被沙漠包围等。总之, 初生起源地在地 理上有一定的规律, 存在着隔离区, 促成了植物区系的独 立发展。 瓦维洛夫的学说发表后受到各国学术界的普遍重视, 直到现在他的主要论点仍被作为研究作物进化和指导育 种和种质资源工作的重要原则。但在一些问题上也有争 论, 先后提出了一些补充和修正, 主要问题在于多样性中 心和起源中心的关系, 初生中心和次生中心的特点和关 系, 大基因中心和小基因中心的关系等。
培育新品种的原材料, 过去叫做育种的原始材料,20世纪 60 年代初改 称品种资源, 现在国际上多采用比较确切的名称即种质资源。 种质(germplasm)是决定生物遗传性状,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 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即基因。 种质资源(germplasm resources) 具有种质,并能繁衍的生物体 统称为种质资源或遗传资源(genetic resources)。
20
关于种质资源的多样性, 不少作者常把作物种 内变异的多样性和种间的多样性混为一谈。这两 种多样性和植物育种都有重要的关系, 但前者是人 工选择, 驯化等人类活动的结果, 而后者是自然选 择进化的产物, 两者多样性分布没有必然性联系。 如栽培葡萄种内多样性中心在它的初生起源中 心南高加索、中亚和地中海沿岸一带, 而种间多样 性在东亚和北美洲。实际上还存在一种人为的新 形成的多样性中心, 我们把它叫做征集型多样性中 心, 如美国由于本土园艺植物种质资源贫乏, 大力 从世界各国征集的资源份数,甚至远远超过起源 中心范围内资源圃和种质库。应该承认那里是多 种作物的多样性中心, 但并不意味它是这些作物的 起源中心。
《园艺植物栽培学总论》期末复习题

园艺植物栽培学总论一、请根据描述选择相应的名词术语。
园艺学:研究园艺植物的种质资源、生长发育规律、繁殖、栽培、育种、贮藏、加工、病虫以及造园等的科学。
园艺:是指种植蔬菜、果树、花卉等植物的生产技艺。
园艺植物:包括果树、蔬菜和观赏植物。
园艺植物栽培:是园艺学的一部分,主要研究园艺植物的栽培管理技术以及原理,是园艺生产的主要理论基础。
年生长周期:植物在一年随着气候变化呈现出有一定规律性的生命活动过程称为年生长周期,也称为季节周期性。
物候期:在生长期植物生长发育有规律的形态变化与季节性气候变化相适应的时期称为物候期。
童期:实生繁殖的植物从种子播种后萌发开始到实生苗具有分化花芽潜力和开花结实能力为止所需要经历的这段时期。
萌芽期:是指从芽开始膨大至第1片幼叶形成为止。
主根:种子萌发时,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向下生长而形成的根称为主根。
不定根:植物的茎、叶或芽在一定条件下生长出根,这种根的发生部位不固定称为不定根。
顶端优势:活跃的顶端分生组织(顶芽或顶端的腋芽)抑制下部侧芽的发育。
生命周期:植物从生到死的生长发育全过程叫做生命周期。
生长期:是指植物各部分器官表现出显著的形态特征和生理功能的时期。
叶面积指数:指园艺植物叶面积总和与其所占土地面积的比值,即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面积。
花诱导:茎端分生组织部发生成花所必须的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变化,也称为生理分化。
花芽分化:从叶芽的生理与组织形态转变为花芽的生理和组织形态的过程。
果实的生长曲线:是用来描述果实生长发育过程的两维平面图,有果实累加生长曲线和生长速度曲线等。
受精:指雌、雄性细胞即精子与卵细胞相互融合的过程。
两性花:同一朵花中同时存在雌雄两性发育完全的性器官。
开花期:植物从第一朵花开放到最后一朵花开毕所经历的时间称为开花期。
果实:是植物的花经传粉、受精后由子房或子房与花的其他部分参加而形成的具有果皮和种子的器官。
授粉:是指成熟的花粉从花药开裂散出花粉传到柱头上的过程,是开花植物有性生殖的一个必要过程。
园艺植物育种学总论作业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1.简述园艺植物育种学的概念、内容和主要任务。
概念:园艺植物育种学是研究改良作物遗传性状和繁殖优良品种,特别是改良经济性状使之更符合人类生产和生活需要的理论和技术的科学。
内容:(1)育种目标的制定以及实现育种目标的策略;(2)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研究、评价、利用及创新;(3)人工创造变异的途径、方法及技术;(4)人工选择的理论及方法;(5)主要目标性状的鉴定、遗传规律;(6)各种育种方法与应用;(7)新品种保护与品种审定(鉴定)、推广。
任务:研究育种规律;发掘、研究和利用各种种质资源;制定正确的育种目标;通过各种育种途径,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手段,改良品种的遗传素质与群体构成,培育出高产、稳产、优质的新品种或新的类型。
并且在繁殖与推广新品种的过程中,保持优良品种的种性,提供量足、质优、价廉的生产用种,充分发挥优良品种的增产作用,促进高产、高效、优质农业的发展。
2.根据你掌握的进化理论与遗传学的知识,谈谈自然进化、人工进化与遗传改良的关系。
自然进化是自然变异和自然选择的进化;进化的方向主要取决于自然选择的方向。
进化结果是更适应环境,适者生存。
人工进化是人类为发展生产的需要,利用自然变异和人工创造变异,并进行人工选择的进化。
进化的方向主要取决于人工选择的方向。
进化结果是更适于生产,更是人类的需要。
人工进化比自然进化速度快。
二者的方向不完全一致。
遗传改良实际上就是作物的人工进化。
3.作物品种有何特性?园艺植物优良品种在生产中有什么作用?特性:(1)特异性:至少有一个以上明显不同于其他品种的可辨认的标志性状。
(2)一致性:品种内个体间的主要经济性状相对整齐一致。
(3)稳定性:经过繁殖,品种的主要性状相对稳定、没有明显变化。
(4)地区性:每个品种都有一定的适应地区和适宜的栽培条件。
(5)时间性:每个品种又有一定的寿命,即使用期限。
要不断创造符合需要的新品种来更换过时的老品种。
(6)局限性:每个品种都会存在某方面的缺陷,不可能在所有方面都符合生产、加工或消费要求。
《园艺植物育种学》 (6)

(二)种子保存 适合于用种子繁殖的植物。就是将植物
的种子贮藏在种质库中,通过调节温度、湿 度及气体成分使种子得以较长时间地保存。 根据温湿度条件不同及贮藏年限的不同,种 质库分三个档次,即中期库、长期库和短期 库。
低温、干燥和缺氧延长种子寿命。
短期库:温度20,相对湿度45%,布 袋或纸袋内,2—5年(稻种)。
在超低温条件下保存材料可 以大大减慢甚至终止代谢过 程和衰老过程,保持生物材 料的稳定性,而且这种方法 不受土地、人力等条件限制, 取材方便,效率高,极大的 节省开支,此外避免种质保 存进程中的自然变异,同时 有利于种质在国际间的交换 。
休眠期的果树枝条或插穗在低温保湿(-2~2℃,相对湿 度96%~98%)条件下可以短期贮藏营养体保存
第三章 种质资源
一、种质资源的概念及意义 二、作物起源中心 三、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 四、种质资源的评价(一)概念
1、种质(Germplasm) 是指决定生物遗传性状,并将其遗传信息从亲代
传给后代的遗传物质,在遗传学上称为基因(gene)。
一是指物种多样性中心
二是指一个物种种内的遗传变异中心或多样性中心或基因 中心
初生中心:最初始的起源地。 次生中心:作物由原生起源中心向外扩散到一定范围
时,因作物的本身自交和自然隔离而形成 的新的多样化地区。
对世界作物起源中心的研究,有影响的研究者有三人:
1、瑞典的De candle,他于1904年发表《栽培植物的起源》,将世
3、前苏联的茹考夫斯基,在瓦维洛夫研究工作的基础上,于1970
年发表了“栽培植物的新发源地”等论文,补充了四个,成为十二 个起源中心。
起源于我国的园艺植物主要有:
果--桃、李、杏、梨、栗、梅、柿、栆、 柑、桔、橙、柚等
作物起源中心与园艺植物起源

3、瓦维洛夫提出的8大作物起源中心:
①中国-东部亚洲;(白菜、芥菜、中国水仙、牡丹、 荔枝、枇杷)
②印度-热带亚洲,包括马来亚补充区;(茄子、苦 瓜、柠檬、椰子、香蕉)
③中亚细亚;(豌豆、蚕豆、胡萝卜、洋葱、大蒜、 苹果、葡萄、枣)
④西部亚洲;(莴苣、甜瓜、石榴、月桂)
⑤地中海沿岸及邻近区域;(甘蓝、芹菜、茴香、 油橄榄)
第二节 作物起源中心与园艺植物起源
主要学习内容: • 作物起源中心学说及主要园艺植物起源中心 • 中国园艺植物资源
一、作物起源中心学说及主要园艺植物起源中心
1、作物起源中心学说 1.1 栽培植物起源中心的特点
遗传类型极为多样而且分布比较集中,具有地区特 有性状,并且出现原始栽培种及近缘野生种的地区, 往往是某一种栽培植物的起源中心。
观赏植物:银杏属、金钱松属、水杉属、水松、珙桐属、观 光木属;百合属、龙胆属、绿绒蒿属、萱草属的多个种;梅 花、桂花、菊花、荷花、中国水仙、牡丹、黄牡丹、芍药、 月季花、香水月季、栀子、南天竹、腊梅、金茶花、翠菊。
1.2 中国园艺植物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 西南山区:四川、云南、广西 中南山区:湖北山区 东北地区:大小兴安岭及长白山区
⑥埃塞俄比亚;(豇豆、西瓜、黄秋葵)
⑦墨西哥南部和中美洲;(菜豆、刀豆、番茄、 辣椒、南瓜、虎皮兰、仙人掌)
⑧南美洲,包括秘鲁、厄瓜多尔、玻利维亚和智 利契洛埃岛补充区。 (马铃薯、凤梨)
Pistachio:开心果
Quince:榅桲
二、中国我国园艺种质资源概况
中国被称为世界“园艺之母”,拥有丰富的种质资源。在 园艺植物种及品种的拥有量上堪称世界之最。
2、瓦维洛夫作物起源中心学说
瓦维洛夫关于栽培植物起源中心理论于1924年提出, 1926年正式发表,1935年臻于完善。为此,他获得了首批列 宁奖金。
园艺植物的起源与传播

§1-1 园艺植物起源
(2)有些栽培植物起源于几个地区,即有几个起 源中心。起源中心还可分为原生中心和次生中心。
原生中心:某栽培植物种或变种的原产地。
次生中心:从其他地区引进后经过变异和杂交又形 成了许多类型的地区。即由隐性等位基因所控制的 多样性(biodiversity)新区。
(3)栽培植物起源中心集中蕴藏着栽培植物的种和 品种。常和大山脉的总走向一致。沙漠、海洋和高 山的阻隔,产生了独立的植物区系和人群的独立发 展。两者相互影响又产生了独立的农业文化。
(4)绝大部分栽培植物发源于世界的东方,特别是 中国和印度。其次为西亚和地中海地黄瓜、苦瓜、葫芦、有棱丝瓜、蛇瓜、 苋菜、豆薯等;
果树:芒果、甜橙、碰柑、宽皮桔等。 芥菜、印度芸薹、黑芥等蔬菜的次生起源中心。
§1-1 园艺植物起源
(2a) 印度 - 马来西亚中心 包括印度支那、 马来半岛、爪哇、加里曼丹、苏门答腊及菲律宾 等地,是印度中心的补充。
起源的蔬菜主要有姜、冬瓜、黄秋葵、田薯等; 起源的果树主要有白榄、槟榔、香蕉、面包果、
果树:油橄榄、圭洛豆。 洋葱、大蒜、独行菜等蔬菜的次生起源中心。
§1-1 园艺植物起源
(6)埃塞俄比亚中心 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等。
起源的蔬菜有豇豆、豌豆、扁豆、西瓜、葫芦、 芫荽、甜瓜、胡葱、独行菜和黄秋葵等。
此中心无原生果树。
§1-1 园艺植物起源
(7)中美中心墨西哥南部和安的列斯群岛等。 蔬菜:菜豆、多花菜豆、莱豆、刀豆、黑子南
拉圭中心。
§1-1 园艺植物起源
(1)中国中心 中国中部和西部山区及低地, 许多 温带、亚热带作物的起源地。世界农业最古老的发源 地和栽培植物起源的巨大中心。
园艺植物分类学复习笔记

园艺植物分类学复习笔记(1)(总17页)--本页仅作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园艺植物分类学复习笔记题型:拉丁文 10分名词解释 20分填空 20分选择 20分问答 30分一、园艺植物的概念:1.园艺植物,原指在围篱保护下的园子内进行栽培的植物;一类供人们食用或观赏用的,以一定规模进行集约栽培的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作物;主要包括果树、蔬菜和观赏植物三大类。
二、园艺植物的起源地:1.起源中心:世界上某些地区集中表现一些栽培植物的变异类型,该地区就称为某类植物的起源中心。
或者说,凡是集中分布一个物种大多数变种类型的地区,就是这个种的起源中心。
2.还可分为原生中心和次生中心。
原生中心是指某栽培植物种或变种的原产地;次生中心是指从其他地区引进后经过变异和杂交又形成了许多类型的地区。
3.栽培植物有它品种多样性的地理分布规律,如:籼稻:主要分布在中国秦岭淮河以南粳稻:主要分布在中国秦岭淮河以北三、园艺植物的演化:1.是指历史上野生种类被驯化并逐渐演变为现在栽培的园艺植物的过程以及栽培园艺植物近缘种类之间的进化关系。
2.类型:(1)从野生种到栽培中的演化;(2)栽培种内的演化3.演化途径:a.种类基因变异(无性):在一个物种的范围内,产生了基因突变,通过对突变株的培育,产生了新的品种。
芽变是变异的重要来源之一。
芽变是体细胞突变的一种,即突变发生在芽的分生组织细胞中,当芽萌发长成枝条或开花结果后,在性状上表现出与原来植株类型不同时即为芽变。
因此,芽变形状有些根稳定,能在有性过程中遗传;有些则只能在无性繁殖时保持稳定,一旦有性生殖就会出现分离,恢复成原来类型。
芽变的变异性状表现在很多方面:形态特征变化;物候期的变化;适应性及抗逆性的变化。
b.属间,种间或品种嫁接联合体(必须有人工参与)c.种内杂种d.远源杂交e.同源多倍体f.异源多倍体四、园艺植物的分类及其发展史:园艺植物的分类一般分为两大类:实用分类和系统分类后者则是利用植物分类学原理,建立一个合乎逻辑的分类阶元系统,确定园艺植物所属的门、纲、目、科、属、种、亚种、变种和变型,力求客观地反映出园艺植物各个类群之间的形状异同和亲缘关系。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园艺植物栽培学总论》期末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328)

5.施肥时期如何确定?
答:施肥时期的确定可以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园艺植物需肥时期也就是吸收的旺盛期,一般在开花前植株迅速和长期,此时根系较为发达;第二,园艺植物在每个生长发育阶段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均有差别,一般生长前期氮肥的需要量较大,后期应多施用钾、钙、磷等肥料;第三,掌握肥料的性质,速效肥在需要前追肥,长效肥则要早施,且多作基肥。
A.抹芽
B.整株
C.摘心
D.疏梢
3.土壤消毒方法很多,可根据设备条件和需要进行( )、药肥消毒和化学药剂消毒。
A.物理消毒
B.生物消毒法
C.其它消毒
4.一般露地生产时,喜温性的园艺作物只能在( )内栽植。
A.休眠期
B.生长期
C.无霜期
5.整地是指种植园改善( ),给作物生长尤其是根的发育创造适宜的土壤条件。
2.果树土壤施肥的方法有哪些?
答:(1)环状沟施}
(2)放射状沟施;
(3)条施;
(4)穴施;
(5)撒施;
(6)灌溉施肥
3.矮化密植树形的特点是什么?
答:(1)树体结构简单;
(2)骨干枝数量及总枝量减少;
(3)主枝更新加快。
4.春化作用的概念是什么?园艺蔬菜植物春化作用的类型有哪些?
答:低温对开花的诱导作用称为春化作用。
(5)合理负载量理论上依据叶果比,实践上可根据杆周或距离或果枝类型,限产定果,既保证树体健壮达到高产稳产,又能保证负荷合理,,使果实发育良好,个大质优。7
(6)调节植株的个体与群体结构依据树种特点和栽植密度选择适宜的树形,抓好四季修剪,疏枝透光,使果园群体结构、个体结构、枝量、树高、覆盖度、透光率、冠间距、叶面积指数等保持在适宜范围内,防止郁闭,以增强叶片的光合效能,利于果实的增糖与着色,增进果品质量。
开放大学园艺植物育种学思考题及答案

国开大学园艺植物育种学思考题及答案第一章种质资源是具有种质并能繁殖的生物体的统称,也称为遗传资源。
重要性:(1)种质资源是现代育种的物质基础。
(2)稀有特异种质对育种成效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3)新的育种目标能否实现决定于所拥有的种质资源。
(4)种质资源是生物学理论研究的重要基础材料。
2.育种上如何利用种质资源?一是直接利用。
对搜集到的适应当地生态环境、具有开发潜力、可取得经济效益的种质材料,可直接在生产上应用。
二是间接利用。
对在当地表现不是很理想或不能直接应用于生产,但具有明显优良性状的种质材料,可作为育种的原始材料。
例如,美国已从印度搜集抗白粉病的野生甜瓜作抗病种质,和栽培品种杂交后,选育出抗白粉病的甜瓜品种。
三是潜在利用。
对于一些暂时不能直接利用或间接利用的材料,也不可忽视。
其潜在的基因资源有待于人们进一步研究认识、3.瓦维洛夫起源中心学说的主要论点及意义是什么?起源于中国的作物有那些?主要论点:(1)作物起源中心有两个主要特征,即基因的多样性和显性基因的频率较高,所以又可名为基因中心或变异多样性中心。
(2)作物最初始的起源地称为原生起源中心,现在一般称为初生中心,意为当地野生类型驯化的区域。
一般有4个标志:①有野生祖先;②有原始特有类型;③有明显的遗传多样性;④有大量的显性基因。
当作物由原生起源中心地向外扩散到一定范围时,在边缘地点又会因作物本身的自交和自然隔离而形成新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多样化地区,即次生起源中心或次生基因中心。
同初生中心相比,它也有4个特点:①无野生祖先;②有新的特有类型,如高粱,初生中心在非洲,但在中国形成糯质高粱,中国即为其次生中心;③有大量的变异;④有大量的隐性基因。
(3)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中,一年生草本作物间在遗传性状上存在一种相似的平行现象。
瓦维洛夫将这种现象称为“遗传变异性的同源系列规律”。
(4)根据驯化的来源,将作物分为两类。
一类是人类有目的驯化的植物,如小麦、大麦、玉米、棉花等,称为原生作物。
第一章 园艺植物的起源与传播

§1-1 园艺植物起源
2.西亚中心 . 西亚是古代巴比伦文明和世界三大宗教的发祥地, 起源的观赏植物有郁金香、仙客来、秋水仙、风 信子、水仙、鸢尾、金鱼草、金盏菊、瓜叶菊、 紫罗兰等。 西亚中心经过希腊、罗马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欧 洲次生中心,是欧洲花卉发展的肇始。美国也是 欧洲次生中心的一部分。
§1-1 园艺植物起源
(3)栽培植物起源中心集中蕴藏着栽培植物的种和 品种。常和大山脉的总走向一致。沙漠、海洋和高 山的阻隔,产生了独立的植物区系和人群的独立发 展。两者相互影响又产生了独立的农业文化。 (4)绝大部分栽培植物发源于世界的东方,特别是 中国和印度。其次为西亚和地中海地区。 (5)栽培植物有品种多样性的地理分布规律。
§1-1 园艺植物起源
( 1 ) 中国中心 中国中部和西部山区及低地, 许多 温带、亚热带作物的起源地。世界农业最古老的发源 地和栽培植物起源的巨大中心。 蔬菜:大豆、竹笋、山药、草石蚕、萝卜、荸荠、莲 蔬菜 藕、茭白、慈姑、芋、百合、白菜类、芥蓝、芥菜类、 黄花菜、苋菜、韭、葱、薤、莴笋、茼蒿等; 果树:砂梨、沙果、桃、山桃、杏、梅、红李(杏 果树 李)、山楂、贴梗海棠、木瓜、枣、拐枣、银杏、核 桃、山核桃、板栗、柿、荔枝、龙眼等。 豇豆、甜瓜、南瓜、甜橙、宽皮桔等作物次生起源中 心。
图1-2 茹科夫斯基的栽培植物大基因中心。(1) 中国 - 日本中心,中国为初生基因中心,日本为 次生基因中心;(2)东南亚中心,印度支那、印 度尼西亚和马来群岛等;(3)澳大利亚中心;(4) 印度中心;(5)中亚中心,包括阿富汗、塔吉克 和乌兹别克(天山西部)等;(6)西亚中心,包 括土库曼;(7)地中海中心;(8)非洲中心; (9)欧洲 - 西伯利亚中心,(10)南美中心; (11)中美和墨西哥中心;(12)北美中心
园艺植物栽培学整理重点讲义资料

园艺植物栽培学一、起源分布分类;二、生长发育规律;三、环境条件;四、育苗;五、园地规划建设;六、定植;七、土肥水;八、整形修剪;九、花果管理园艺植物栽培学笔记绪论一、园艺:是指种植蔬菜、果树、观赏植物和茶等的生成记忆,是农业生产和城乡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园艺学:是研究园艺植物的种植资源、生长发展规律、繁殖、栽培、育种、储藏、加工、病虫一级造园等科学。
三、园艺植物栽培学:是园艺学的一部分,运用现代生命科学理论和技术研究园艺植物的种类、生长发育、环境条件和栽培管理技术的应用科学。
四、园艺的意义:1.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2.平衡膳食结构,增加人体营养3.美化环境,改善生态4.出口创汇,增强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5.促进城乡居民就业,维护社会稳定五、我国是蔬菜生产第一大国第一章园艺植物的起源、分布和分类一、园艺植物的起源和演化:是指园艺植物各种类类群原产地或次生地以及传播、演化和进化的过程。
二、原生起源中学:植物显性性状和最大遗传多样性的聚集地区。
特点是有野生祖先;有原始特有类型;有明显遗传多样性;有大量显性基因。
三、次生起源中心:原生起源中心植物向外扩散到一定范围时,在边缘地又会因作物本身的自交和自然隔离而形成新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多样化地区。
特点是无野生祖先;有新的特有类型;有大量的变异;有大量隐性基因。
四、瓦维洛夫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学说:8个起源中心,3个亚中心五、同源平行变异律: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中,在相近植物的遗传变异性中出现平行现象。
六、植物学分类和园艺学分类A、果树分类(根据农业生物学)1落叶果树:指叶片在秋季或冬季全部脱落,第二年春季重新萌发长叶,具有明显生长期和休眠期的果树。
1)仁果类果树:这类果树包括苹果、梨、沙果、木瓜、山楂等。
果实主要由子房及花托膨大形成,食用部分是肉质的花托,果心中有多粒种子,果实为假果。
2)核果类果树:包括桃、杏、李、梅、樱桃等。
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来,有明显的外、中、内3层果皮;外果皮薄,中果皮肉质,是食用部分,内果皮木质化成坚硬核。
第一章园艺植物种质资源

51
第三节 种质资源的调查与收集 6)群体品种:指某些主要通过实生繁殖的园艺植物品种,个体彼 此之间,在主要性状上能保持一致,但次要性状却有较多的差异。
如湖南的冰糖橙、浙江的胡柚、益都蜜桃等。
实质:群体内个体之间存在基因型的差异,但也可作为栽培的 基本单位。
上相对一致,具有某些可区别于其它品种的标志性状,并作为生产
资料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作物类型。(中国农业百科全书) 品种可以是杂种一代,常规品种,无性系群体(果树和一些花卉50 )。
第三节 种质资源的调查与收集 5)品系:一种是指品种内的不同类型,如 柑桔本地早中有大叶系和小叶系,红薯中 有裂叶和薯叶;
一、种质资源的分类 1、栽培学分类 1)种:植物学分类的基本单位。指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与地理
分布,常以种群的形式存。 一般不同种群之间在生殖上是隔离的。但在果树中,这种情况
往往不存在。不仅在种间,甚至在属间也常能杂交。
2)变种:同种植物在某些主要形态上存在差异。有时这种差异 并不是十分明显。
46
第三节 种质资源的调查与收集
26
2)世界蔬菜的起源中心-瓦维洛夫的初生中心和次生中心学说来划分。 ⑴ 中国起源中心 豆类、茭白、葱、芜菁、莲藕、荸荠、慈菇、茼蒿、萝卜、菱
角、无棱丝瓜等。
27
28
(2)印度起源中心 苋菜、苦瓜、有棱丝瓜、蛇瓜、落葵、茄子、冬瓜、姜、芋等
29
(3)中亚细亚起源中心 豆类如豌豆、洋扁豆、菜豆(四季豆)、油菜、芥菜、甜瓜、胡
18
第二节 园艺植物起源中心与我国主要园艺植物资源 (4) 印度斯坦起源中心
香橼、印度芒果、椰子等
园艺植物起源中心[整理版]
![园艺植物起源中心[整理版]](https://img.taocdn.com/s3/m/e3ae2ed1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ca.png)
园艺植物起源园艺植物起源与演化是指园艺植物各种类类群原生地或次生地,以及传播、演变和进化的过程。
它是园艺植物种质资源学,以及引种、育种和栽培理论基础中必然遇到的问题之一,也是必须了解的知识和研究的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的了解和问题的解决,不仅有助于丰富和发展生物进化理论,而且可以更好地认识园艺植物的种质资源,对它们合理地进行分类,有效地开发利用,指导其新类型的创造,正确地引种和选择选配育种亲本材料,帮助认识园艺植物各类群的栽培共性,以提高生产效率。
园艺植物起源与演化研究所涉及的学科门类众多,除植物学、植物分类学、古植物学、植物地理学、遗传学、孢粉学、分子生物学、系统生物学等现代生物科学外,还包括历史学、地理学、考古学、民族学、语言学、人类学等人文学科。
第一节园艺植物的起源与栽培植物起源中心现在栽培的园艺植物都是过去不同历史年代,在人们对野生植物认识的基础上,经过采集、移栽、驯化、选择、杂交和培育等一系列过程逐渐演变进化而来的。
它们的原产地在哪里,祖先分布及其种类构成如何,最初是如何和怎样由野生植物经人们驯化为栽培植物的,这些问题都是园艺植物起源研究的基本内容。
一、园艺植物的起源关于植物起源,在18世纪及其以前的时代,基督教所支持的“特创论”(Theory of Special Creation)占统治地位。
该理论认为,地球极其生物都是上帝按一定的计划、一定的目的创造出来的,而且只有几千年的历史。
瑞士的著名分类学家林奈(Linnaeus,1707 - 1778)是特创论和物种不变论的忠实捍卫者。
近代植物地理学家的创始人,德国人哈姆布特(Humbuldt,1807)也认为栽培植物的原产地和起源年代实在是一个极神秘的问题。
19世纪以后,拉马克(J. B. Lamark, 1744 - 1829)、达尔文(C. R. Darwin, 1809 - 1882)进化论先驱的生物进化思想普及后,使人们逐渐认识到,各种生物都有共同的起源,现存的多种多样的生物都是在与其生存环境以及自身细胞、组织、器官和个体间相互作用过程中,其遗传系统随时间和空间变化而发生的一系列不可逆的改变,从而适应其生存环境形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艺植物起源园艺植物起源与演化是指园艺植物各种类类群原生地或次生地,以及传播、演变和进化的过程。
它是园艺植物种质资源学,以及引种、育种和栽培理论基础中必然遇到的问题之一,也是必须了解的知识和研究的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的了解和问题的解决,不仅有助于丰富和发展生物进化理论,而且可以更好地认识园艺植物的种质资源,对它们合理地进行分类,有效地开发利用,指导其新类型的创造,正确地引种和选择选配育种亲本材料,帮助认识园艺植物各类群的栽培共性,以提高生产效率。
园艺植物起源与演化研究所涉及的学科门类众多,除植物学、植物分类学、古植物学、植物地理学、遗传学、孢粉学、分子生物学、系统生物学等现代生物科学外,还包括历史学、地理学、考古学、民族学、语言学、人类学等人文学科。
第一节园艺植物的起源与栽培植物起源中心现在栽培的园艺植物都是过去不同历史年代,在人们对野生植物认识的基础上,经过采集、移栽、驯化、选择、杂交和培育等一系列过程逐渐演变进化而来的。
它们的原产地在哪里,祖先分布及其种类构成如何,最初是如何和怎样由野生植物经人们驯化为栽培植物的,这些问题都是园艺植物起源研究的基本内容。
一、园艺植物的起源关于植物起源,在18世纪及其以前的时代,基督教所支持的“特创论”(Theory of Special Creation)占统治地位。
该理论认为,地球极其生物都是上帝按一定的计划、一定的目的创造出来的,而且只有几千年的历史。
瑞士的著名分类学家林奈(Linnaeus,1707 - 1778)是特创论和物种不变论的忠实捍卫者。
近代植物地理学家的创始人,德国人哈姆布特(Humbuldt,1807)也认为栽培植物的原产地和起源年代实在是一个极神秘的问题。
19世纪以后,拉马克(J. B. Lamark, 1744 - 1829)、达尔文(C. R. Darwin, 1809 - 1882)进化论先驱的生物进化思想普及后,使人们逐渐认识到,各种生物都有共同的起源,现存的多种多样的生物都是在与其生存环境以及自身细胞、组织、器官和个体间相互作用过程中,其遗传系统随时间和空间变化而发生的一系列不可逆的改变,从而适应其生存环境形成的。
1859年达尔文发表的划时代巨著《物种起源》标志着进化论的崛起。
进化论认为,现代栽培植物是由古代以来野生植物在不同时期经人们驯化、培育、选择,进化而来。
由野生植物驯化为栽培植物的最早时期,根据考古和历史资料,可以推测到公元前8000 - 9000年远古农业开始的时候。
在原始农业诞生之初,人们从山野里采集野生果实、嫩茎叶、种子,挖掘地下根茎,以作直接食用,把吃剩下的种子、根茎等扔到住处周围,当看到这些扔掉的部分也能长出植株时,对其的驯化也就开始了。
在17世纪以前,人们对大多数栽培植物的起源不十分明白,加上高寒山脉、辽阔的海洋和广阔的沙漠阻隔,彼此局限在一定的地区活动,在一定的生态条件下,从事原始的农业生产活动,对当地的野生植物进行驯化、培育和有意或无意的选择。
在长期的培育和选择下,逐渐进化形成了有别于野生植物物种,适宜于在人工栽培条件下生长发育,供作人们不同用途的园艺植物(即果树、蔬菜和观赏植物等)和其它的农作物,形成了若干栽培植物起源中心。
这就是说,现在栽培的园艺植物和其它的农作物都是由最初的野生类型,通过人工驯化、培育和选择而形成的,而且,这是一个从原始农业开始到现在仍在进行的过程。
根据考古学研究,在土耳其、叙利亚、伊朗、伊拉克,将一粒小麦、二粒小麦、野豌豆和小扁豆驯化成栽培种已有8 000 ~ 9 000多年的历史,与此同时,秘鲁、墨西哥人已将菜豆、南瓜驯化为栽培植物。
栽培的蔬菜植物绝大多数是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在整个园艺植物中,是驯化起源最早的一类。
古代人类除了采食木本野生植物的果实外,还采食草本野生植物的茎、叶、果实、种子、地下茎和肉质根等充饥。
在人类定居后,一些无毒、风味好、能佐食、易繁殖的野生蔬菜种类逐步被移植到园圃,便于采食。
又经长期的驯化栽培和选择,形成了许多的蔬菜栽培种类和品种。
瑞士植物学家德坎道尔(A. de Candolle,1806 - 1893)认为,15世纪以前,东半球陆地栽培的蔬菜有4 000年以上的历史,最早栽培的蔬菜有芜菁、甘蓝、洋葱、黄瓜、茄子、西瓜和蚕豆等。
中国在新石器时代除采集野菜外,已种植芥菜、大豆、葫芦等;周秦以至汉初,中国黄河下游地区已采食和栽培的蔬菜有:瓠(葫芦)、瓜(甜瓜、菜瓜)、葑(芜菁等)、菲(萝卜)、芹(水芹)、杞(枸杞)、荏菽(大豆)、笋、葵(冬寒菜)、韭、葱、薤、芋、薯蓣、姜、蘘荷等。
虽然野生木本植物的果实很早就被人类采食利用,但是,成为栽培植物却比较迟。
它们的产生一般是通过野生——管理野生——栽培驯化这一过程而来。
而且,由于多年生木本植物难于集体控制,其栽培起源通常要比一、二年生的草本栽培植物晚得多。
考古学证据表明,最早起源的果树栽培植物有无花果、葡萄、海枣和油橄榄等。
无花果在新石器晚期、葡萄在青铜器早期、海枣和油橄榄在石器与铜器并用的时代开始栽培。
这些栽培起源早的果树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容易用无性繁殖。
此后,石榴、香蕉与稍后的芒果、柑橘等也相继被驯化栽培。
李属果树可能是通过种子开始栽培的。
桃的野生种在中国很丰富,公元前2000年已有栽培,而扁桃则更早,约在公元前3000年开始栽培。
仁果类果树的栽培起源依靠嫁接,特别是就地嫁接。
坚果类果树的栽培起源比较晚,虽然在新石器和青铜器时代的遗迹中曾发现很多坚果,但是,它们真正被驯化却都比较迟。
还有一些果树的栽培起源很晚,例如,树莓、醋栗最早在欧洲栽培是16世纪,菠萝、草莓是18世纪。
而越橘和猕猴桃直到20世纪才开始在新西兰、美国等国家和地区栽培。
根据《诗经》、《夏小正》、《禹贡》、《山海经》和《庄子》等古代文献和近代考古发掘的资料来看,桃、李、梅、杏、梨、栗、枣、榛、橘、柚、龙眼、荔枝、橄榄、枇杷、杨梅等果树作物起源于中国,且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二、栽培植物起源中心理论19世纪以来,许多植物学家开展了广泛的植物调查,并进行了植物地理学、古生物学、生态学、考古学、语言学和历史学等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先后总结提出了世界栽培植物的起源中心理论。
1.德坎道尔栽培植物起源中心论通常认为,德坎道尔是最早研究世界栽培植物起源的学者。
他通过植物学、历史学及语言学等方面研究栽培植物的地理起源,出版了《世界植物地理》(1855)、《栽培植物的起源》(1882)这两部著作。
他在《栽培植物起源》(1882)一书中考证了247种栽培植物,其中起源于旧大陆的199种,占总数的88%以上。
他指出这些作物最早被驯化的地方可能是中国、西南亚和埃及、热带亚洲。
2.瓦维洛夫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学说世界上研究栽培植物起源最著名的学者是前苏联的瓦维洛夫(Н.И.Вавилов),他综合前人的学说和方法来研究栽培植物的起源问题。
1923 - 1931年,他组织了植物考察队,在世界上60个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察,搜集了25万份栽培植物材料,对这些材料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做了一系列科学实验,出版了《栽培植物的起源中心》一书,发表了“育种的植物地理基础”的论文,提出了世界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学说,把世界分为八个栽培植物起源中心,论述了主要栽培植物,包括蔬菜、果树、农作物和其它近缘植物600多个物种的起源地。
瓦维洛夫领导的植物资源考察队在1920 - 1930年间,先后180次考察了亚洲、欧洲、北美、中南美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搜集了25万份资源,其中包括果树12 650份、蔬菜17 955份、豆类23 636份。
通过对所搜集的大量资源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著名的栽培植物起源中心理论。
1926年发表的《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将全世界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划分为5个,经过补充与完善,1935年增加到8个起源中心和3个亚中心。
瓦维洛夫的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学说要点包括:(1)世界上某些地区集中表现有一些栽培植物的变异。
凡是集中分布一个物种大多数变种、类型的地区,就是这个种的起源中心。
中心的各个变种中常含有大量显性等位基因;而隐性等位基因则分布在中心的边缘和隔离地区。
(2)有些栽培植物起源于几个地区,即有几个起源中心。
起源中心还可分为原生中心和次生中心。
原生中心是指某栽培植物种或变种的原产地,次生中心则是指从其他地区引进后经过变异和杂交又形成了许多类型的地区。
这两者可以根据显性基因的多少来区别。
在原生中心的周缘可以发展出次生中心,即由隐性等位基因所控制的多样性(biodiversity)新区。
次生中心内还会发展出栽培植物的特别类型。
(3)栽培植物起源中心集中蕴藏着栽培植物的种和品种。
最重要的栽培植物开始发展的地带谓语北纬20°~ 45°之间,它们常和大山脉的总走向一致。
栽培植物的起源均在其野生种自然分布区域内;由于沙漠、海洋和高山的阻隔,也由此产生了独立的植物区系和人群的独立发展。
两者相互影响又产生了独立的农业文化。
(4)绝大部分栽培植物发源于世界的东方,特别是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国家几乎提供了一半的栽培植物。
其次为西亚和地中海地区。
(5)栽培植物有它品种多样性的地理分布规律。
例如,从喜马拉雅山往西到地中海一线,可以发现作物种子和果实有逐渐变大的倾向;而生长在阿拉伯也门山区的全部植物都有早熟类型。
瓦维洛夫关于栽培植物起源中心的发现,为现代人们进行栽培植物分类、引种驯化、遗传育种等方面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瓦维洛夫的世界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几经修改后,提出了8个起源中心,其中包括8个大区和3个亚区(图1-1)。
图1-1 瓦维洛夫提出的世界栽培植物起源中心。
(1)中国中心;(2)印度 - 缅甸中心;(2a)印度 -马来西亚中心;(3)中亚细亚中心;(4)近东中心;(5)地中海中心;(6)埃塞俄比亚中心;(7)中美中心;(8)南美中心;(8a)智利中心;(8b)巴西 - 巴拉圭中心(引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II》)。
(1)中国中心包括中国的中部和西部山区及低地,是许多温带、亚热带作物的起源地,也是世界农业最古老的发源地和栽培植物起源的巨大中心。
起源的蔬菜主要有大豆、竹笋、山药、草石蚕、东亚大型萝卜、牛蒡、荸荠、莲藕、茭白、蒲菜、慈姑、菱、芋、百合、白菜类、芥蓝、芥菜类、黄花菜、苋菜、韭、葱、薤、莴笋、茼蒿、食用菊花、紫苏等;起源的果树主要有砂梨、秋子梨、沙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