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人格论读后感
最新新时代师德修养心得体会(精选12篇)
最新新时代师德修养心得体会最新新时代师德修养心得体会(精选12篇)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
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最新新时代师德修养心得体会(精选12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新新时代师德修养心得体会1师德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它的核心是什么呢?通过学习我认为那就是二位一体的“爱与责任”,《新时期师德素养》读后感。
爱与责任就是师德素养的核心,就是师德之魂。
首先,教师要有“爱”于胸。
“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要热爱儿童。
”“教师不热爱儿童,就如同歌唱家没有嗓子,音乐家没有听力,绘画家没有色彩感,都将一事无成。
”爱是教师影响孩子精神世界的关键因素。
这种爱建立在以真诚炽热的情感、理智、智慧、丰富思想和高尚情操为基础上的正确的爱、明智的爱、人道的爱。
苏霍姆林斯基曾断言,精神空虚,思想枯竭,志趣低沉,愚昧无知等等,绝对不会孕育出真正的爱。
从长期的观察和实践中,他总结出了一条宝贵的经验,只有真正热爱学生的老师,才会并必然会受到学生真心实意的爱戴,读后感《《新时期师德素养》读后感》。
其次,教师要有“责任”在肩。
“爱”就意味着责任。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职业是一种责任最重大、最光荣的职业。
“教育者多么伟大,多么重要,多么神圣,因为人的一生幸福都操在他的手中”,他“在为社会创造最大的财富——人”。
如果一个教师没有强烈的责任心,那怎能胜任教师职业,怎能实现一个教师的真正价值,怎能完成家庭的、国家的重托?“广大教师要有强烈的职业光荣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培育优秀人才、发展先进文化和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站在时代的前列,努力成为为人民服务的践履笃行的典范。
要志存高远,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乐于奉献,自觉地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在今天的这个时代,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如何去体现师德的内涵,怎样才能做名称职的教师呢?!我认为应该体现在这三个方面:1、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
树立教学勇气,找回教师自我——《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后感
树立教学勇气,找回教师自我——《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后感2013-09-22一、教师要勇于问“我是谁”在传统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关心的首先是“做什么”(就是我们应该教什么学科,这门学科的主要内容是怎样的);其次讨论更深一点,就问“如何做”(就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技术能让课堂教学更加顺利);再次,也会偶尔谈到“为什么”(就是我们的教学究竟是为了什么,为了谁);最后,即使有也很少人会问到“我是谁”(就是教师内心深处的我是怎样的一个人,我的本性是什么,我源自心灵的呼唤要我成为谁,如此等等)。
当然,“做什么”、“如何做”、“为什么”这样的问题也是优秀教师必须搞清楚的问题,同时又不能忘了“我是谁”这个最基本、最关键的问题。
“我是谁”涉及的是教师的心灵。
我们说优秀的教师不仅是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要给学生的成长带来启发,但更多的则是在人格完善方面。
我们知道, “当我不了解自我时,我就不了解我的学生们是谁。
”当我还不了解自我时,我也不能够懂得我教的学科———不能够出神入化地在深层的、个人的意义上吃透学科。
”3由此可见,认识自我并不是一个自私的做法,它更是一种责任心的体现,是优秀教学必备的要素。
对自我的认识不仅能对学生有深入的了解,还能将所教的学科融入到自我的经验中,用生活的朴素和个性的魅力影响学生。
教师能鼓起勇气,探索源于心灵的自我时,就已经意识到并且能够做到把心灵向学生和学科开放,即使力不从心仍然能够坚持。
这种勇气源于对自我认知的强烈情怀。
他迫切寻求当初选择教学这个职业的人生激情,对教学赋予的伟大理想, 在教学中想要实现的可敬的人生价值。
就为了这份最初的理想而执着着。
也只有找回了这份年轻的热情,教学生涯才会充满奋斗的意义。
“我”究竟是谁?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更是一个挖掘心灵的问题。
失去灵魂的教师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只会在模仿中徘徊;他也找不到学生在哪里,只会用教师固有的权威镇压、制服学生;他还找不到所教的学科是什么,只会把书本上的符号用一些技术手段灌输给学生。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优秀4篇)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优秀4篇)《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篇一今天我为大家推荐的书目是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全方位地阐述了李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教学的理念与实践。
李老师的语言朴实而富有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他将理性→←的思考、真实的教育情感和高超的教学艺术融入到一个个教育案例中,发人深省,让我们这些一线老师感同身受。
在这本书中,李老师并没有用那种死板的语言模式阐述出一些冰冷而枯燥的教育理论,而是用自己的真实工作经历来谈得失、谈收获、谈感悟,他娓娓道来,把他一路走来的人生追求和梦想以及收获和感悟都一并和我们分享。
是啊,教育上的爱,不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而做出的一种姿态,它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运用得恰当,它会把爱自然而然地贯穿于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也会不声不响地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环节,更会潜移默化地浸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多试着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学生的`情感”体验,用“学生的眼光”看待,像李老师那样,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换来学生纯真的笑容,赢得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6 篇二两年前在一次讲座中初闻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前段时间我有幸读完了这本书,感慨万千。
这本书记录了李镇西老师从教25年来的经验与收获,从一个青涩懵懂的职初老师到经验丰富成熟“老”教师,他在平凡的教学生活中,发掘出如何做“最好”的老师。
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用李老师的话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个的“更好”就汇集成了最好”。
拿昨天的自己与今天的自己比,不断超越自己,这不禁让我联想到,每周都会上一节新课,在上过第一次课后,要做好课后反思,思考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是否合理,表述是否简洁易懂,在不断改正后,问问自己今天上的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是不是更有创新;课堂上出现的突发情况,面对学生在课堂上说话、捣乱的,我是不是更加从容冷静的去面对?学生童心的保持,个性的发展,思想的成熟,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教育。
《教师人格论》读后感
《教师人格论》读后感读完一本经典名著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
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教师人格论》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了《教师人格论》这部学术专著,感触颇多,湖州师范学院王荣德教授的《教师人格论》这部学术专著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优秀的学术专著,这部学术专著紧紧抓住了教师教学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即教师的人格修养,教师的人格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学生,良好的师德,高尚的人格是做一名优秀教师的必备素质,王教授在《教师人格论》这部学术专著中阐述了教师的人格对教学的重要影响和作用,深刻的揭示了教师优秀的品格,高尚的人格对学生产生的积极影响,《教师人格论》读后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很关键的,教师不但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而且还承担着对学生的灵魂的培养,即教会学生怎样做人,而在教育学生怎样做人的过程中。
一名合格的优秀教师就必须具备良好的人格修养,试想如果一名思想品质恶劣,行为举止轻浮,衣着凌乱不堪,出口脏话连篇的教师怎么可能教育好学生,这样的教师不会赢得学生的认同和尊重,也绝难以得到学生家长及社会的认可和好评,面临他们的只有被开除教师资格的命运,教育事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良好的人格修养无疑是一名优秀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
王教授在《教师人格论》这部学术专著中揭示了教师师德,教师人格修养的重要作用,对现实中教师以及有心成为教师的人都起到了一种良好的引导作用,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可塑性很强的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良好的习惯是至关重要的。
优秀的品格和良好的习惯会对学生的学习及及生活甚至未来的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而教师则肩负培养学生优秀的品格和良好的习惯的重要使命,教师除了需要过硬的专业素质做好教学活动外,好必须拥有良好的人格,即师德。
教师的人格修养包括了很多方面,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高尚的情操,只有这样,在教育学生时,学生才会向着正确的大方向发展,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读后感《《教师人格论》读后感》。
《如何做最好的老师》教师读后感(精选3篇)
《如何做最好的老师》教师读后感(精选3篇)《如何做最好的老师》教师读后感1认真拜读了魏书生老师写的《如何做最好的教师》一书,使我受到很多启迪,对自己的身份也进行了深入思考,如何做一名好教师?怎样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我认为上好每一节课,让每一节课都精彩,都成功,能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感。
而要做到这些,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想把所有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只有从改革课堂教学入手。
生物学家达尔文成长的事例给了我们极大地启示。
达尔文小时侯是一个“平庸的孩子”,但他对大自然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以较大兴趣去野外观察、学习和采集标本从而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只有”好之“、”乐之“方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方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
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直接动力。
学生只有对所学课有浓厚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1 、教师要用微笑来赢得学生的微笑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学生喜欢这位教师,就相信老师讲授的道理,愿意学习老师讲授的知识,自然就会对老师讲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爱屋及乌“,就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如果不喜欢,甚至害怕这位老师,要想他们对这位老师所授的课感兴趣是很困难的。
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创造一个师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环境,那么怎样才能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呢?答案很简单:就是要真心爱学生,因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就是俯下身来与学生平等相处,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
2 、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自尊之心人皆有之,学生也是如此,而且要多鼓励,多引导,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不断提高,教师只有让学生感觉到该任课教师对他们是关心的,是爱护的,是尊重的,他们才会喜欢你,只有师生关系融洽,和谐,学生的兴趣就会引发。
教师职业道德读后感 教师职业道德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职业道德读后感教师职业道德的理解和感悟教师职业道德读后感(一)通过学习,我认为教师的职业道德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进一步明确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及作用,对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资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尤其是进行新课改具有推动作用。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1、先进性。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教师道德应比其他职业道德有更高、更先进的要求。
教师教育学生,不仅通过言教,而且通过身教,不仅要用渊博的知识教人,更要用自己的高尚品格教人,即以自己的良好道德行为去影响、启迪和感化学生的心灵。
2、示范性。
师者,人之楷模。
教师的教育对象可塑性大。
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处世,乃至气质、性格等,都对其起着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的作用。
3、继承性和稳定性。
教师的道德规范并非一蹴而就,它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长期积淀、继承、发展的结果。
从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到今天的春蚕、红烛、园丁、人梯精神。
两千多年来,教师道德已成为我们民族宝贵伦理道德的财富。
4、奉献性。
教师的工作是育人工程,功在千秋,但却难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收效。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无私的高尚品质,特别是在当今体制转轨,各种利益调整、碰撞的改革形势下,更需要以无私奉献为基础的职业道德情操。
二、师德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教师职业道德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特殊重要的作用。
一是导向作用。
良好的师德,对于引导、启发、教育学生成为四有新人,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是凝聚和约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进一步明确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及作用,对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资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是继承性和稳定性。
教师的道德规范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长期积淀、继承、发展的结果。
从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到今天的春蚕、红烛、园丁、人梯精神,两千多年来,教师道德已成为我们民族宝贵的道德伦理财富。
陶行知师德理论及其当代价值读后感悟
陶行知师德理论及其当代价值读后感悟陶行知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他提出的师德理论对中国教育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陶行知认为,教师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专业素养,才能够成为学生的楷模和引领者。
同时,他还提出了“爱、信、望、幽静”四大师德要求,这为当代教师树立了明确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
本文从陶行知师德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的角度出发,探讨陶行知师德理论对当代教师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首先,陶行知的师德理论反映了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中关于师德的重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师道尊严一直被看作是教育事业的核心。
陶行知的师德理论强调了教师必须具备崇高的品德和教育道德感,这与中国古代儒家对“仁”的追求是一脉相承的。
同样,陶行知提出的“爱、信、望、幽静”四大师德要求,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中对师德要求的内涵和精神。
其次,陶行知的师德理论对于当代教师的价值和意义是深远的。
在当今社会,教育事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更需要注重提高师德修养和教育情操。
陶行知强调了教师要以“爱”为本,这意味着教师应该把学生放在心中,用爱心和耐心对待每一个学生。
同时,陶行知强调“信”和“望”,要求教师要有信念和希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潜能。
最后,“幽静”则是教师修身养性,从内心深处培养自己的教育情感和专业素养,以更好地影响学生成长。
再次,陶行知的师德理论对于当代教师的指导和启示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在当今社会,教师不仅要教书育人,更要扮演着引领者和榜样的角色。
陶行知的师德理论告诉我们,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要注重塑造自己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成为学生的楷模和引领者。
同时,陶行知的师德理论还告诉我们,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要以情动人,以爱感动,以德化人,成为学生心中的阳光和温暖。
最后,陶行知的师德理论对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和全面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今社会,教育不仅是学校内部的事务,更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基石。
教师读后感(精选8篇)
教师读后感(精选8篇)暑假期间, 我阅读了《做不抱怨的教师》一书, 感受颇深。
刚开始看到书名, 心里想着, 哪有老师会不抱怨呢要抱怨的事情太多了。
一向以来, 教师这一职业被认为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 独生子女是越来越多, 家长对教师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 这就无形之中给我们教师带来压力。
抱怨, 似乎也成为“释放”压力的一种方式。
但是这本书里的第一章有这么一句话做智慧的研究者——读书有感白下进校马瞬琴在冬天寒冷的假日里, 读着陈震老师的书——《做温暖的教育者》, 很受感动。
我在思考, 作为白下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教研员, 不仅仅要做一个温暖的教育者, 更要做一个智慧的研究者。
做温暖的教育者, 需要我们在工作时, 充满爱心、充满真心、充满公心、充满慧心。
让我们的服务对象能真切感受到我们平等、理解的爱。
这应成为我们的自觉行为。
而做一个智慧的研究者, 则是我们每一个教研员应有的追求。
智慧是对事物能认识、辨析、决定处理和发明创造的潜力。
智慧的研究者, 是指研究者在认识事物、分析事物、决定事物并在实践中遵循事物规律、实现行为目的的过程中, 始终以研究的心态参与其中, 不断获得新的体验, 得到新的认识, 取得新的成果, 与此同时增强并发展着自身的这种研究潜力。
我想自己是一名从事幼儿教育教学研究的工作人员, 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 自己也在不断地提升属于自己的教育智慧, 我感到成为智慧的研究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是我终身的追求。
教研员的主要工作是开展高效的教师教育, 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课程研究与编制导论》一书中, 斯腾豪斯提出教师专业发展有三条途径读一本好书, 犹如同一位为高尚的智者交谈, 使人受益匪浅。
《做卓越的教师》就是这样一本充满智慧的好书。
在这本书中, , 彭兴顺大师从“做卓越的教师”、“做幸福的教师”、“做会育人的教师”、“做会上课的教师”、“做会写作的教师”、“做会当家长的教师”等等方面论述了如何做卓越的教师, 为教师专业发展指明了前进的道路。
教师读后感800字(24篇)
教师读后感800字(24篇)教师读后感800字(精选24篇)教师读后感800字篇1幸福是人生的主题,只有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才是快乐和阳光的。
做为一名教师,幸福感在哪里?这个困扰我的问题,在我拜读了陶老师《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后,找到了答案。
首先要懂得享受课堂。
课堂是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痛苦、一起欢乐,你就会少了许多教学的焦虑和烦恼。
第二、要懂得享受学生。
对于教师来说,是否能时时处处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不仅仅影响着其人生是否快乐,更影响着学生,只有教师幸福,学生才会感到幸福。
事实上很多教师在享受着教育、体验着幸福,他们以多元、多姿、多态的幸福观,诠释着什么是教师的幸福。
教师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一定是学生的成功和他们对你的真情回报,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许多不利因素都可以从学生对教师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弥补。
但要让学生感恩你,你就必须学会感恩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真正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但如果你只知道权威,那也许你会离幸福更远。
第三、要懂得研究教学和职业规划。
把教学工作看作是一种简单的重复,那必然厌倦,也无言幸福。
对自己要合理定位,科学、合理、符合自己最近发展区、又不断在动态变化提升的目标是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前提,不断的自我价值实现是人不断前进的不竭“内驱力”。
过高的目标定位容易让人因体验不到经常的成功而沮丧。
教学研究中带来的新鲜感和职场中不断进步的成就感是带来职业幸福感的催加剂。
第四、要享受生活。
幸福不仅仅来自工作,更来自生活。
家人、朋友、闲情、雅趣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
也许手头钱是有点紧,但还得学会舍得用杯水车薪中的一水一木去买些喜欢的书、买件心仪的衣服,和家人、朋友一起去聚个会、泡个吧、旅趟游。
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自觉高雅的生活情趣很重要。
陶老师讲授的一些方法我想应该是有效的。
《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
《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相关推荐情感融为一体。
语言朴实而富有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
读着书,让人不禁为之激动、赞叹、折服!在序言中,李镇西老师的这一段话也令人回味无穷:“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因此,你若是工人就要当技术最出色的的工人;你若是营业员,就要当服务质量最佳的营业员;你若是医生,就要当医术最高的医生;你若是教师就要当最负责任的教师。
”这是写给他学生的,也是写给他自己的。
读到这儿时,我的内心便会受到触动:对啊,自己和自己比,今天和昨天比,每天反省自己的行为,不正是在“做最好的自己”吗?是的,“做最好的老师”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
所以,只要我从每天最平凡的小事做起,每天反省自己一天所做的事,理清思路,相信自己,就一定能有所进步。
李镇西老师说到,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他认为教育中的“爱心”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这是我非常欣赏的观点,一直以来我也坚信自己是个有爱心的老师,读完这本书,我对教育中的“爱心”问题也有的新的认识和理解,在书中他谈到“教育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教育中真正的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惩罚。
”有时我也在怀疑,对于我们班的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到底要不要惩罚?如今我明白了这其实只是一个教育的必要手段,需要老师用爱心去把握的“度”的问题了。
因为教育之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
在李老师从教之初,他也曾经讽刺过学生,曾经辱骂过学生,曾经体罚过学生。
但是后来他将这一切都变成了教育财富,这一次又一次的教育困难、一次又一次的教育失误最终将他磨练成了一位著名的教育专家。
给我印象最深还有第八章学生思想改造工程——后进生的转化。
在李老师看来,转化“后进生”是最好的教育科研,他写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教育论文乃至教育专著。
《我们为什么做教师》读后感(精选10篇)
《我们为什么做教师》读后感(精选10篇)《我们为什么做教师》读后感(精选10篇)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
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我们为什么做教师》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我们为什么做教师》读后感篇1阅读了美国尼托主编的《我们为什么做教师》一书后,我深受启发。
这本书在向我们阐述教师的重要性的同时更是从不同方面阐述了一些教师在选择教育工作的动机,以及关于这一职业本身的一些想法。
虽然他们的经历迥然各异,但是他们对于教育事业的热忱都是高涨的,对于他们而言教师不只是一份单纯的职业,而是他们人生为此不断付出努力付出,努力奋斗的事业。
这本书中提到:要成为对所有学生有影响的教师,一般应该具备三个条件。
即深厚的与课程相关的知识、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及娴熟的沟通技巧。
日常教学中,要将学习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对所有学生都应该抱有较高的期望,那些别人已经放弃的学生,不论有多大的困难,也不放弃对学生的责任感,要坚韧不拔,运用灵活生动的方法,关心、尊重、爱护自己的学生。
爱是一切的中心,“教育之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
其实爱并不是简单的情感,特别是在学校的环境中来界定它的时候就更是如此。
教师对学生的“爱”,往往会换化、外显为“责任”,所以,面对调皮、贪玩、反应较慢的学生,我们教师,唯有树立坚忍不拔、永不放弃的思想,并运用灵活生动的劝教方法,从关心、尊重、爱护自己的学生入手,把“学困生”拉到前进的队伍中来,只有这样才是对社会负责,对学生的真爱。
当然,尊重和欣赏亦是教师对待学生所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
有了尊重就可以实现平等沟通,使学生容易向老师敞开心扉。
如果老师能顺利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那么教育好学生应该就会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了。
青少年学生多少存在叛逆思想,所以为人师表要以身作则,要严格要求学生,首先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无可挑剔的模范行为去影响学生。
教师职业道德读后感
教师职业道德读后感教师职业道德读后感1最近,静下心来读了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读完这本书使我认识到作为教师应该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才能成为一名的合格的教师,以下几点更是让我深刻的体会到应努力做好。
一、热爱学生:任何一个教师都应做到尊重学生的人格 , 热爱学生。
师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只有爱,才能赢得爱。
你爱教育事业,教育事业也会爱你,你才能获得事业上的乐趣。
你爱学生,学生也会爱你。
有人曾说,每个教师都是一位雕塑家,他的一举一动都在雕塑自己,也在雕塑着学生。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师德本身就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
教师想得到学生的尊重,应首先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和尊重学生,与其说“尊师爱生”,不如先来个“爱生”,后必有“尊师”,所以能够把学生教育好的秘诀就是一个字——爱。
二、互相学习,团结协作教师工作的这一特点要求每个教师既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又要发挥集体的力量,在互相学习中不断成长、所以每位教师要团结协作,以诚相待,谦虚学习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取长补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更好的服务学生。
三、依法执教教师的法律意识要强,要尊重学生人格,如,不得对后进生随意赶出教室,随意停课等。
既尊重了学生,也保护了自己。
温总理十分郑重地告诫大家:外面的世界五光十色,诱惑确实很大。
但教师必须要坚守心里的道德底线,必须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把自己的一切献给社会、献给人民、献给祖国。
只要怀着极大的社会责任感去学习、工作,我们的生活就会是多彩的,我们的精神就会是高尚的。
总之,我觉得教师的职业道德应体现和渗透在平时教学的点点滴滴中。
教师职业道德读后感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德读后感。
”教师的品德和素养是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
通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我更加深刻地认识了光辉的事业离不开崇高的师德。
师德 ,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教师的自我修养!首先,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做个幸福的教师》教师读后感6篇
《做个幸福的教师》教师读后感6篇导语:《做个幸福的教师》主要介绍了人格高尚、心灵和谐、坚持开展三个方面的内容。
下面是的《做个幸福的教师》教师,希望对你有用。
一直想做个幸福的教师,假期让女儿从网上邮了陶继新老师的《做一个幸福教师》。
拿到书的这一刻,立刻被封面上陶老师的笑容打动了:这是发自内心的一种平和、淡定、超然、幸福。
读完此书,我发现有此笑容的陶老师是真正幸福的教师,也只有真正幸福的教师才会写出这样好的书。
读了《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让读书成为生命成长的必需。
两年来《学校管理参考》每本第一篇文章都是陶继新老师访名校的访谈录,每次读时都钦佩陶老师的文采。
看了《做一个幸福教师》的第一章,我豁然释怀。
他说:“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是文化人,而要想拥有文化,就必须读书。
”而且他主张“取法乎上”的读书,“上”就是古今中外的经典,是那些定格在有文化品格者的心灵层面的,他所挥之不去的,能不断引领人的生命成长的精神产品。
对于古今中外的经典不仅要读,还要背诵。
陶老师49岁的时候,就从《论语》中选出85%以上的篇章背诵。
背诵之后,对以前很多不理解的内容方才有所感悟。
更重要的事,背诵几乎改变了陶老师的人生,不单单改变了他的话语方式、思维走向,而且还提了他的思想境界,使他进入一种心灵安闲的境界之中。
受父亲影响,我从小就喜欢看书,在那个年代所能找到的连环画、小人书、评书、小说等等,无论是武打、言情、破案等等,我都能读得茶饭不思,夜不思寐。
和陶老师的“取法乎上”来比,我顿觉憾颜。
虽所读之书不在少数,但感觉自己精进甚微,没有多大的改变。
我一直对学术类的书籍不感兴趣,更不喜欢看四诗五经,总觉得太累,太费功夫。
今年我校给每位教师发了一本《论语》,我只是看了其中的故事,有些难的句子连读都没有读,对一些熟知的句子也只是停留在浅层次理解水水平上,更别提背诵。
而陶老师将《论语》视为珍宝,不但自己背诵,还让自己的大女儿,二女儿背诵,背会了还有几千元的重奖。
教师读后感(精选7篇)
教师读后感(精选7篇)教师读后感精选篇1朱永新教授说“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
”教育家和教书匠,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教育家有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他们以不教之本为基本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追求的是一种充满灵性与智慧的教育教学。
而教书匠往往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灌输作为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的教育教学手段。
接受教育的时间越长,却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单一,视角更加狭窄,更加缺乏想象力,更加不自信,这难道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吗?我们该如何保护儿童的想象力与好奇心呢?我想,或许我们会从中获得一些启示。
我觉得像这样的教育才称得上是让人终身受惠的教育。
其实这种教育也在进行灌输,但它不同于传统的灌输,它充满着灵性与智慧,能给每个孩子以深深的心灵震撼,又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能给每个孩子树立起远大而切实可行的目标。
“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
”一些教师,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教师,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
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教师与一个教了一年却又重复了一辈子的教师,他们的成就是不一样的。
因此,作为一个教师,我觉得应该具有不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做一个教育上的有心人,千万不要成为一个高高在上的教书匠。
此乃感触一。
感触之二:师德是教师之魂,完善的思想道德修是驱使教师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教育作贡献的动力。
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学生式的教师”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与学生的对立关系,教师的作用不再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使用,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教师既是学生的伙伴,又是教学的组织者,诱导者,促进者;教师是“学生式的教师”,学生是“教师式的学生”,相互影响相互探究,相互学习,共同发展。
课堂上,不仅仅学习书本上前人创造的知识,也学习师生共同探究,发展,创新的新知识,使学生的认知解决,实用,贴近。
教师要学会合作,要善于向别人学习,要学会支持,教师要善于运用支持的策略,使儿童获得更多的探究机会。
教师的读后感
教师的读后感教师的读后感1《八月未央》是我大学时读过的一本书,作者是安妮宝贝。
这本书算是安妮宝贝较早期的作品了,那时在书店看到后因为书的封面非常吸引我便毫无迟疑地买下了。
记得第一次看看安妮宝贝的书是《告别薇安》,她的第一本书,那是一个很多很诡异的很让你惊心的故事的集子。
看完后后背发凉,想把书丢得远远的,让太阳好好晒晒自己的手、心、和脸上的表情。
但她的确是个优秀的作家,她的作品风格独特,故事离奇,叙述简练却又意味深长。
甚至有些内容看了回味思考许久,让人爱不忍释。
这本《八月未央》前一部分都是与《告别薇安》风格相似的小故事,主人公总是在颠波流离,不爱惜自己的身体,所遇到的爱都是刻骨铭心无言的伤害,这么一个神秘的带着故事的女子或是男人呈现在你面前,幽幽地出现又幽幽地离去,就像书中的一句话“生命是一座恢宏华丽的城堡,轻轻一触,如灰尘般溃散”带着一种绝望悲观的气息。
书的后半部分收录了她的一些散文,看了让人稍感健康阳光些,还有一些感触写的到位极了,让我不停在停驻、摘记、回味。
教师的读后感2假期,我读完了<<会飞的教室>>丶这本书后,顿时百感交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本书的作者是德国作家卡斯特纳。
<<会飞的教室>>是孩子们自编自演的一场戏。
全书由排演展开了,通过一系列生动、感人的情节,塑造出了一群聪颖、活泼、天真、可爰的少年形象。
其中品学兼优、才华横溢的戴马亭、多愁善感的姚尼、冷静持重的塞巴修、胆小怕事的邬理,以及魁梧好斗的马提斯等人,都以其鲜明、独特的形象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本书的内容,可算是一部高度浓缩的校园风景录,它所表现的同学之情、师生之爱、朋友之谊、无不唤起我们对友情亲情的追忆与珍惜。
这本书我读了一遍又一遍,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作者塑造的人物都非十全十美,即使是品学兼优的戴马亭,也会经受打击,遭遇逆境。
然而,正是这种缺憾,才促使我们有更大的勇气去面对人生。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读后感6篇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读后感6篇《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读后感1一、教师应该具有怎样的思想作为一名教师,我和每一位同事都在非常努力地工作,可以说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竭尽全力,人人不甘落后。
美国经济学家约翰。
贝勒斯说过:“劳动给生命之灯添油,而思想把灯点燃。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既要认真工作,又要在工作中讲求科学性、方向性,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不懈努力,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取得较好的成绩。
在教学活动中,许多老师对教师职业价值的认识不足,处于“搬运工”“教书匠”“经验型”层面,默默无闻、埋头苦干的教师较多,而“专家型”“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师较少;处于教育研究之外的被动执行者、盲目模仿者较多,而自觉将教育研究作为自身职业职责主动参与、勇于探索、积极创造的较少;循例执教,习惯于操作训练,满足于传统教化的较多,而以职业心态认识生命价值、体验存在意义、享受创造快乐的较少。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不断反思自己,不断学习,对现代教育思想、教改趋势、教育理论、有清醒的认识,不断总结经验,善于发现问题,构建自己的教学体系.懂得学生发展的需要是基础教育的宗旨.爱心是基础,发展是宗旨,育人是目标。
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不断发展。
教师要把教育工作看成自身智慧、才能、力量的表现,是一种崇高、富有激情的活动,对自己的职业发生浓厚的兴趣,就会努力发扬创造精神,提高自己的教育才能和教育艺术人生,从学生方面看,也可促进其素质提高,使学生既有人格魅力、又有社会竞争力、既可持续发展、又能不断创新的“智慧之生”。
二、我们应该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曾在一座学校看到过这样一条标语:“如果学生进来时是问号,出去时是句号,您的教育就失败了。
”读了《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一书,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了这句话的含义。
如果我们教出的学生通过在校的学习,能提出更多的为什么,能养成在学习过程中大量参与和积极表达的习惯,能让我们的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通过学习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求欲,具备质疑和评判的能力、对外部精彩的世界感到新鲜好奇,有探究的欲望,能够展开想象的翅膀,拓展广阔的心灵,留下思考的轨迹,对自己的发展有足够的自信心,对自己及身边的人和事有深刻的感受,有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和对真善美的热切渴望,我们的教育就可以说是成功的。
蔡元培《优秀教师的自我修养》读后感
蔡元培《优秀教师的自我修养》读后感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蔡元培的《优秀教师的自我修养》一书无疑是一本极佳的参考书,从中可以学习到许多完善自我的知识和原则。
蔡元培本书深刻体现了他深厚的理论功底,充满了他推崇的教师文化,可谓教育理念的集大成者。
首先,书中讲述了蔡元培关于教师修养的重要性,他强调,“教师的修养必须像花朵一样,谨小慎微,可以恭敬爱,坚持不懈”,这里所表述的对教师修养的重要性昭然若揭,可谓教育现代先行者,其观念秉持极具现实意义,不仅为今日优秀教师的道路指明了方向,而且为日后新一代的优秀教师们提供了首屈一指的理论准则。
其次,蔡元培《优秀教师的自我修养》也涉及到教师的专业方面,他提出,“只有对学科本身有深刻的理解,才能够妥善地安排教学工作,才有可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支持”,他把教师专业知识的重要性摆在了首位,这更加强调了教师扎实的学科功底。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技巧、教学方法,都是必不可少的。
另外,书中也讲述了有关老师的人格特质的问题,蔡元培说,“教师的个性要坚定独立,有责任感、自律、尊重学生、勤奋敬业、有耐心和注重文明礼貌”。
他主张老师要强调教育学生的人格特质,要有认真教育学生,开拓教育思路,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最后,蔡元培还提出了教师的对学生的态度问题,他提出,“教师应有一种关怀的态度,他们要真正把学生视为自己的孩子,尊重他们的个体主体,重视他们的人生意义”。
在教学实践中,老师应该尊重学生,必要时用自己的行动引导学生,耐心细致地解决学生的疑惑,体现出教师的服务宗旨。
总之,蔡元培《优秀教师的自我修养》一书对优秀教师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书中所讲授的理念和思想充满着现实意义,对现代教育更是有着重要的启发性,无论是有关优秀教师的自身修养,还是有关教师专业能力的完善,蔡元培的理念与思想都予以了重要的考量。
正是这种超越时代的理论能力,使他的观点对现代教育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使他的教育理念在今天仍有着极其重要的发挥作用。
以德为本人格教育刻不容缓读后感
以德为本人格教育刻不容缓读后感1. 引言1.1 概述以德为本人格教育一直被视为培养优秀公民的重要途径,它关注培养学生在品德、行为和责任方面的发展。
在当今社会,人们普遍认识到纯粹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复杂的社会需求。
因此,在学校、家庭和社会各个环节加强人格教育变得刻不容缓。
1.2 背景介绍在快速发展和变化的现代社会中,德育教育面临新的挑战。
社会道德观念的淡化、互联网信息泛滥等问题使得我们更加意识到需要培养良好的人格素质来引导个体成长并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以德为本人格教育对个体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实施该教育所需的途径和方法。
同时,我们将通过分享成功案例来阐述这一理念在实践中的可行性,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通过这些内容,希望读者能够深入理解以德为本人格教育的意义,并为推动其在现实中的实施提供启示和思考。
2. 以德为本的重要性2.1 什么是以德为本?以德为本是一种教育理念和人生观,强调道德品质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关键作用。
它指导着个体从内心追求真善美,注重培养正直、诚实、宽容、助人为乐等积极品质,并将这些品质融入到他们的行为和决策中。
基于道德和价值观的教育目标,以德为本旨在培养出具备高素质、良好人格和社会责任感的个体。
2.2 人格教育的作用以德为本的人格教育对一个人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它有助于培养个体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的态度,树立正确世界观和价值观。
通过正直、诚实等道德规范的引领,个体能够形成积极向上、阳光开朗的心态,建立健康稳定的自尊与自信。
其次,人格教育能够提升社交技能与合作意识。
通过培养同情心、关爱他人等素质,个体具备包容理解的能力,能够与他人和谐相处。
在集体中,他们是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懂得如何与他人协作、交流,并共同引领社会进步。
此外,以德为本的教育有助于塑造健康积极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通过灌输高尚的道德观念和正确的行为规范,个体对错误与诱惑保持警惕并具备自我约束力。
以德为本的人格教育刻不容缓 感悟 简书
以德为本的人格教育刻不容缓一、引言人格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和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任务,也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
以德为本的人格教育在当今社会情境中变得越发重要和紧迫。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一主题进行探讨。
二、现状及问题分析1.教育目标单一化当前,教育往往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品德培养。
这种目标单一化的教育导致了学生人格的缺失,他们追求成绩的同时缺乏良好的道德意识和品质。
2.社会道德风气低落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不良价值观和行为逐渐影响到学生群体。
道德缺失的现象日益增多,包括欺骗、贪污、盗窃等行为的发生。
3.人格教育资源匮乏德育课程设施和教材短缺,导致教师在进行人格教育时资源有限。
缺乏专业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手段,德育教学的效果受到限制。
三、建设以德为本的人格教育体系3.1 课程设置和教材改革1.设计多元化的德育课程在学校课程中增加德育课程的设置,将德育内容融入到各科目中。
同时,引入跨学科的德育教学方法和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
2.编写贴近学生实际的教材制定与时代和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德育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成长需求。
教材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和价值观念,引导学生正确选择行为。
3.2 教师队伍建设1.高校师范专业注重培养德育师资加强对师范专业的德育教育培养,注重德育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为学生培养一支优秀的德育师资队伍。
2.提供持续的师德培训机会为教师提供定期的师德培训和学习机会,加强教师道德修养的同时,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推动人格教育的质量提升。
3.3 学校文化建设1.建立明确的学校核心价值观每所学校都应该制定明确的核心价值观,将其融入到学校的管理和教育教学中。
核心价值观应该强调道德品质和学生的健康发展。
2.打造浓厚的人格教育氛围学校要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组织各类德育主题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重视个体的品德培养4.1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地方,家庭教育对个体品德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人格论读后感
读了《教师人格论》这部学术专著,感触颇多,湖州师范学院王荣德教授的《教师人格论》这部学术专著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优秀的学术专著,这部学术专著紧紧抓住了教师教学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即教师的人格修养,教师的人格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学生,良好的师德,高尚的人格是做一名优秀教师的必备素质,王教授在《教师人格论》这部学术专著中阐述了教师的人格对教学的重要影响和作用,深刻的揭示了教师优秀的品格,高尚的人格对学生产生的积极影响。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很关键的,教师不但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而且还承担着对学生的灵魂的培养,即教会学生怎样做人,而在教育学生怎样做人的过程中,一名合格的优秀教师就必须具备良好的人格修养,试想如果一名思想品质恶劣,行为举止轻浮,衣着凌乱不堪,出口脏话连篇的教师怎么可能教育好学生,这样的教师不会赢得学生的认同和尊重,也绝难以得到学生家长及社会的认可和好评,面临他们的只有被开除教师资格的命运,教育事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良好的人格修养无疑是一名优秀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
王教授在《教师人格论》这部学术专著中揭示了教师师德,教师人格修养的重要作用,对现实中教师以及有心成为教师的人都起到了一种良好的引导作用,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可塑性很强的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良好的习惯是至关重要的,优秀的品格和良好的习惯会对学生的学习及及生活甚至未来的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而教师则肩负培养学生优秀的品格和良好的习惯的重要使
命,教师除了需要过硬的专业素质做好教学活动外,好必须拥有良好的人格,
即师德。
教师的人格修养包括了很多方面,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高尚的情操,只有这样,在教育学生时,学生才会向着
正确的大方向发展,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名优秀的教师还
必须注重仪表,身为人师,穿着要得体,不讲粗话脏话,衣容整洁干净朴素大方,无形之中会使得学生学会在穿着方面注重得体,注重整洁干净,在思想上
会使得学生养成一种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一名优秀的教师还必须心胸宽广,
充满爱心,热爱教育事业,对学生充满无私的爱,一名只会用体罚,用恐吓来
教育学生的教师很难成功,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体罚恐吓不但难以达到
教学目的,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和家长的愤怒,只有心胸宽广,教育得法,时
刻对学生倾注满腔的爱意,才会赢得学生的尊敬,赢得家长与社会的称赞,良
好的教师人格是做一名成功教师的必备条件。
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
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
的体现。
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楷模,学生很容易模仿并学习教师的一
言一行,而良好的教师品质人格修养将会对学生产生积极有利的正面影响,促
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学习。
王教授的《教师人格论》是一本难得的优秀学术专著,一本优秀的学术专
著可以影响和改变一个人,王教授的《教师人格论》是一本优秀的学术专著,
我读了这部学术专著受益匪浅,养成良好的人格势在必行,尤其是对一名有志于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的师范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