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叔五婶
初中语文小小说(百味人生)旧书店
旧书店李益仁是个回收废品的老板,读了个小学三年级,但他敬仰知识和文化。
他只卖废铜烂铁,舍不得卖大量回收的书籍、杂志,于是他开了家旧书店。
李益仁接到五叔的,五叔说晚上八点请他过去拉点儿东西。
五叔和李益仁是一个村子的人,比李益仁大不了几岁,按辈分李益仁叫他五叔。
到目前为止,五叔是村里读书最多的人,也是村里做官最大的人,在这个县里,算一个颇有影响的大官了。
李益仁准时赶到五叔所在的高档住宅区,乘电梯到18层,推开1808室虚掩的门。
接待他的是五婶。
五婶待人和蔼,没有一点儿官太太的架子。
她告诉李益仁,五叔已调地级市任副市长,今个儿搬家,笨重的东西已经搬完,还有些小物件要李益仁帮忙。
她把李益仁引到书房的门口。
这是间30平米大的书房,房中摆一个顶到天花板的书架。
书架前摞着已用编织袋装好的东西。
都是些什么东西?五婶没有说,李益仁也不好问。
在搬运中,李益仁按捺不住好奇,拉开了编织袋的拉链。
他呆住了,竟全是茅台、中华之类的高档烟酒,这些高档烟酒装满了40个编织袋。
拉完东西,五婶递来一个意昧深长的眼神,问编织袋里装的是什么东西,你知道吗?李益仁当然知道五婶的意思,连说不知道。
她付了运费,又拿出两瓶茅台酒要李益仁拿回去尝尝。
最后五婶指指房中书柜说,这三千册书和书柜,你全部拉回去,你五叔现在的房子有点儿小,放不下。
五叔知道你开了家旧书店,也算是给书找了个好去处。
五叔的书全是顶呱呱的好书,他就是因为读了这么多的好书,才把官越做越大。
李益仁把书拉回来后,舍不得把这些书摆进旧书店,于是把五叔的书和书柜原封不动地搬进了自己的书房。
这些年,李益仁搞废品收购赚了钱,但他从不忘记对子女的教育,要他们多读书。
他的一双儿女十分争气,考上的都是名牌大学。
李益仁总是用五叔的例子教育子女,当年五叔参加完研究生考试后,用手摸一把头,手上全是断发,一称体重居然轻了二十斤。
看看你们现在读书的劲头,怎么和人家比。
在李益仁的激励下,他的儿女都硕士在读。
但后来情况发生了变化,坊间传言五叔在接受纪委的调查,被纪委“双规”了。
五婶
早晨,天刚麻亮,三叔赶着青骡和黑草驴和麻杆花叫驴往孙家湾驮第三趟粪回来,碰见五叔夹着毛鞭,一手揉着眼窝,磨蹭着从门里走出来,一头正好揰在三叔躲着的膀肩上。
三叔压重嗓子“啃”一声;五叔有点受惊;但马上露出极不情愿的样子,将嘴一嘟,恨怨的看三叔一眼,放快脚步,猛地往羊圈走去。
三叔权当莫看见,跨过映壁,向厨房走;眼里一个人影,只一闪不见了。
三叔心里明白,心咯噔一下,嘴底下骂道,这五婆子!怎么等得男人出去。
三叔装好了粪,记起鞭子忘在厨房里了,又进门来,走到映壁,看见五婶双手背在身后,岔着蒜骨朵似的两只半大高隆的小脚,脸色郁沉,目光游离,总不看奶奶一眼,胸弈衷肯,谋筹老道,象军事家在主帅面前,析幕战策,筹商用虑,象豆子从袋子倒出一般,声音不大,却淋漓如流。
奶奶只是眉轮颜变:一会儿咬唇嚼齿,一会儿攥拳捶腿,大有一下将天掀下来得势子;一场是非眼看一触即发。
三叔性情温柔,万般不平的事情,他都绕得过去;今天这事,使他怒火如油浇在心上,实在按压不下。
但他迫于奶奶之焰势,迫于大清晨天,怒焰在心里翻腾了一通,几次欲发又止;最后将一腔火发在厨门上:门扇发疯似地来回炸炸地响,一片门板射在院子的卵石路上,冲起可怕的碎裂声。
三叔朝堂屋吐出重重一口痰,连咳嗽几声,随即摔门打窗地走出大门。
母亲被我发高烧折腾了一夜,刚迷糊的爬在我的小枕边睡着了,门况的一声巨响。
母亲在梦里,梦见雷声大作。
母亲困倦的声唤了一声,沉沉的又睡去了。
这是,象房椽断了似的纷乱的木茬一下扎在母亲的头上,母亲以为炸雷劈断了房椽,从梦里一骨碌翻起,却没有翻起,只觉得所有的房椽,滚石似得向她砸来。
母亲猛然意识到这不是梦,立刻缩紧身子,双手抱住头,半个身子挡住我,半个身子抵住奶奶抽来的皮打子。
只听奶奶歇斯底里的吼:你以为你识了两个臭字就可以上天了!你是我买来的孙家的养儿玩媳,是我手里的一只虫子;掐死你就象掐死一只蚂蚁!我不要你这狂样子。
那是能养下你的公公!没廉耻的东西!今天给你点淡味儿尝尝;再让我看见,我让你平着在这门里出去!奶奶抽一皮打子,骂一句,最后手举不起来了,骂骂不出来了,坍坐在地上,哭天嗥地,欲死觅活!妈妈吓坏了;裸身披发,抱住奶奶,哀哀哭求,只怕奶奶有点不测。
五叔散文
五叔散文五叔是父亲他们八个中的老七,弟兄们中最小的,他下面还有一个我的姑姑。
五叔是父亲这一辈人中念书最多,经历最曲折的一个。
五叔生于1958年,长我四岁,由于他少年时常来我家,所以就觉得特别亲近。
五叔读完高中之后,当过一年多的民办教师,之后就参军入伍,到宁夏中卫去戍边卫国去了。
从部队退伍之后,五叔就在中卫成了家。
在五叔成家之前,我曾到部队上去看过他一次,他也曾带我去过未过门的五婶家。
记得是穿过几条狭窄的巷子,七拐八弯地进了一个小院,再走进一座很是沧桑的房子,一个瘦小的老婆婆和一个身材高壮的姑娘接待了我们。
到离开那家小院之后,五叔才告诉我,那姑娘就是我未来的五婶,那婆婆就是他未来的岳母。
五叔喜滋滋地问我咋样,我模棱两可地说:“好着哩”!大约两年之后,我在故乡静宁又见到了五叔和五婶。
那时五叔已经退伍,五婶也正式成了我们家的一员,其时五婶已快分娩,挺着很大的肚子,一天四处转悠着。
就在我到老家的第三天下午,五婶有了临产的预兆,五叔请来了隔壁的两个婶娘助产。
我和堂弟堂妹则躲在西厢房里,听着五婶在北房里一声高过一声的哭喊,懵懂中才晓得女人生孩子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五婶的哭喊声时高时低,时断时续,一直持续到第二天的黎明,才生下了他们的儿子,我的十弟。
再之后就很少有机会见到五叔了,只是通过父亲的叙述,大略知道五叔在做水果的生意,把静宁的苹果贩运到上海,深圳等地,也赚了不少的钱。
我心中很为五叔高兴。
一年的夏天,突然就有一辆桑塔纳轿车停在了我家门前,车门打开,出来的是五叔,他西装笔挺,发型光亮,清癯的脸上满是春风得意。
原来五叔在老家收苹果,抽空租了车来华亭看望他的大哥。
老父亲看到自己的兄弟坐着小卧车来到了关山老林,脸上的每一道皱纹里都布满了欢喜。
父亲对五叔很疼爱,他们之间二十多岁的年龄差异,使他们的兄弟情谊又有了父子情的成分。
五年前,五叔突然间就来到了华亭,说是他的一个搞工程的同学在华亭揽下了一桩大工程,请他协助施工。
五婶子
你们找错 人 了! ”头也 不 回 进 了屋 , 把房 门使 劲 一甩 。
只有五婶子不说话, 静静地 听着。
乡长看 得 目瞪 口呆 , 台胞 是招 商 引资请来
转 眼之 间 , 地 里 的玉 米 冒 出 了娇 娇 嫩嫩 的粒 的 , 从 省 里 到 乡上 , 都 把他 当财 神爷 供 着 , 谁 敢 给
说 了好 半 天 , 五叔 才说: “ 骨 头 找 不 到 了, 火
到 了晚上, 五婶子偷偷跟五叔说 : “ 晚上你在 化 了。 ”
家看孩子 , 我替你 去护秋。 ”五 婶 子 拾 了些 小 石
乡长说 : “ 不对啊 , 那 时候只是在火化推广 阶
子, 坐到玉米地 中间的瓜棚上 , 吧嗒吧嗒抽旱烟 , 段, 该 不会 吧?” 侧着耳朵 听, 哪边有动静 , 一块石子扔过去, 嘴里
姓党, 叫党 山菊 吧 。 ”没想 到 , 这 党姓 还 帮 了 嘴。 五婶子不少 忙, “ 文 化 大 革 命”有 人 检 举 五
五婶子 眼睛看不 见, 可是懂 的东 西很
婶子来历不明的时候 , 五婶子就说 : “ 谁说我 多, 特别是 熟读 《 水浒》 、 《 三国》 每每让婶 来历不明?我姓党, 是党的女儿 ! ” பைடு நூலகம் 子大娘们听得津津有味。一天, 也是读 书人
1 7
放前 , 出了个女土 匪头子 ‘ 仙客来 ’ , 她手持双枪, 湾来的客人, 要找 ‘ 仙客来 ’ , 听说她 后来嫁 给你
指哪打哪。我就亲眼见到过 , ‘ 仙客来’ 骑着枣红 了。 ” 马, 红 巾蒙面, 红袄红裤 , 那叫一个威风啊!鬼子
五叔说 : “ 我不认识什 么 ‘ 仙客来 ’ 。 我 老 伴
玉米竟然再也没被偷过, 五叔 护秋带老 婆也 时, 把骨灰扬在 田里做肥料……”
《家》的故事梗概
《家》的故事梗概高家是一个三代同堂的封建大家族,当家掌权的是高老太爷。
高老太爷有四个儿子,长子辞官后,终日卧病在床。
其它三房为了己身的利益,明争暗斗。
身为长房长孙的觉新,在老太爷的作主下,被迫放弃和表妹梅芬的爱情,接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用抓阄决定,娶了素不相识的瑞珏。
在此同时,梅芬亦远嫁宜宾。
父亲过世,按祖上规矩,传长不传幼,觉新遂一肩挑起承继家业的重担,不料却招来各房的嫉妒,一些有形无形的箭齐射向他。
为了维护高家的形象和家族的团结,觉新总是忍气吞声,委屈求全。
这种息事宁人的态度,看在个性冲动的三弟觉慧眼里,很不以为然,生气大哥太过懦弱,觉新有口难言。
匆匆两年,有了儿子海臣的觉新,和妻子瑞珏从毫无感情基础的夫妻到体认出为人父母的责任,彼此相互扶持,互敬互重。
不料平静的日子却被梅芬的再度出现而打乱了。
原来梅芬当年是去冲喜的,不久丈夫就因病过世。
钱姨妈见女儿日子过不下去,遂和对方解除婚约,一家人又搬回成都。
昔日风风光光地离开,如今却灰头土脸地回来,好面子的钱姨妈,不跟亲戚来往,梅芬却意外和觉新重逢。
梅芬的不幸,使觉新自责甚深,禁不住思念的痛苦,瞒着瑞珏,前往探视。
觉新愧对瑞珏,又放不下梅芬,内心煎熬不已,终于压抑不住地向两个弟弟倾吐。
觉民和觉慧除了给予觉新安慰外,基于过去和梅表姐的情谊,主动替觉新守住这个秘密。
觉民和觉慧亦心有所属,但大哥觉新和梅表姐的例子,却让他们有所警惕。
觉民和张姑妈的女儿琴,彼此互有好感,低调地交往着。
觉慧和丫头鸣凤,从小一起长大,渐生情愫,背地里偷偷来往。
然身份和阶级的差异,使鸣凤对未来很悲观。
觉慧教鸣凤读书识字,经常给与打气,承诺有朝一日,等他有本事能够自立了,要把鸣凤娶进门。
觉慧的梦很快就破碎了。
冯老爷看上鸣凤,老太爷为了还老朋友一个人情,答应让鸣凤给冯老爷做小。
鸣凤伤心欲绝,想求助于觉慧,又怕拖累觉慧,几番挣扎,最终还是没有开口。
就在被送出去的前一晚,投湖自尽,以身殉情。
我爱你听见了吗
去买 了两个 炸糯 米球 ,这喜 欢 就
跨 了 一 个世 纪 。
他 会 突 然 问 你 , 一 起 看 电
影 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下 的 排 椅 上 晒 太 阳 ,偶 尔 去 李 村
公 园那 里 买 炸糯 米球 ,但 是 ,他 没 以前 走 得那 么 快 了。有 一 回, 他 坐在 排椅 上 ,他 的泰迪 狗 趴在
到 后来 ,五 婶 儿 已经 彻 底 不
你 不知 道 这 种病 什 么时 候 开 走 错 了楼 ,用筷 子 夹不 住 菜 ,偶 玩得很开心 , 可是 , 五叔掉 眼泪 了。
往 而深 。
我们 院子里 , 有一 个五婶儿 , 临走前 就 得 了这 病 ,有一 回,五 婶 儿 吵着要 吃炸糯 米 球 ,家 附近 的店 早关 门 了 ,但 是五 叔知 道李
她每画一 次 , 他就跟着开心一次 。 五婶儿嘱 咐的每一件 小事 儿 , 对于五叔 ,都是 天大的事儿 。
“ 我要吃炸糯米球 。”
“ 我 去买 。 ”
了楼 突 然想 起 一些 事儿 ,又折 回 家 ,看 着 五婶 儿 弄个 老花 镜在 一 个本子上写着什么。 五叔说 。 买了,
我 买 了炸 糯 米球 ,牵 着狗 经 过他旁边 ,两只狗在嬉 闹。 五 叔站 起 来 ,要 回家 ,从 口
五叔 笑 着 说 ,媒 人说 得 一 点 都没 错 ,你 就是 爱 吃 !你一 辈 子
都惦记着。
你说 ,看什 么好 呢?
然后他从兜里掏 出两张票 。 行吧 ?
他 会 突 然 问 你 , 十 一 去 旅 他旁边 。 你说 ,去哪儿都那 么多 人。 他笑 着从 兜里掏 出两 张车票 ,
・
人间三个拐来的女人,三种命运
人间三个拐来的女人,三种命运1999年,我第一次出门打工。
出发前的那个下午,父亲坐在桌旁,一边抽烟一边叮嘱我:“在外面找不着活儿就回来”,“千万不要轻信陌生人的话,不要喝陌生人的饮料吃陌生人的东西”,“逢人只说三分话,不要全抛一片心”,好半天都没嘱咐完。
“凡事谨慎点,就算是熟悉的工友,你也不要跟他一块儿去太远太偏僻的地方,你不知道谁是人贩子,人贩子会伪装成问路的,也可能伪装成工友。
”可能是怕不能引起我足够的重视,父亲给我讲起一个老家亲戚女儿的亲身经历。
早年她出门打工被人贩子拐卖,起先并不反抗,装着很乖的样子稳住买方,过了一段时间才试着给男方家说,自己出门这么久了,从来没给父亲买过衣服,父亲最喜欢中山装,想给父亲买一件邮回去。
还专门强调:“你看,我在你们这里过得很好,也没有其他的想法,就这么一个小小的要求,希望能成全。
”男方家看她从没有逃走,踏实安心过日子的样子,就答应了。
没多久,女孩父母就收到了衣服,刚开始很纳闷,因为他们没有那个省份的亲戚。
等拿着衣服里里外外摸了一遍,才发现里面好像塞着什么东西。
抽出来一看,是一个折成长方形的小纸条,上面写着女儿被拐卖给人家当媳妇,希望家里人去解救,最后还附上了具体地址。
全家人惊出一身冷汗,这才知道失联几个月的女儿去了哪里,赶忙报了警。
末了,父亲一再告诫我:“不管是男是女,说得再好听,工资再高,都不要轻易相信,不要跟别人走,切记切记!”我谨记父亲的教诲,可回头想来,即便出门后万分小心,我也曾离拐卖非常近。
那年夏天的一个晚上,我在镇上买完衣服坐着摩的回工厂,就在距离厂子还有一里多路的时候,摩的师傅突然把车头往旁边岔路上一拐,偏离了大路。
我一看就大叫起来,摩的师傅说:“前面在修路呢,得绕道。
”我坚决不肯,说自己就在这儿下,宁愿多走几步也不愿意冒险,随后给了钱就跳下车跑了。
直到现在我依旧认为,没有被拐卖不是因为自己多聪明多机智,而是纯粹运气好。
在今年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我打开朋友圈,映入眼帘的是“徐州八孩女事件”,我一下想起了自己身边那些被拐卖的女性。
寻常感动
寻常感动
作者:钱国宏
来源:《祝您健康》 2011年第9期
村西五婶60岁了。
五婶家有四个孩子:两男两女,且都在读书。
这可苦了五婶夫妇俩。
五叔在县里一家糖厂当临时工,月薪200元。
而四个孩子每个月花销就在300元左右,那100多元的亏空就由五婶在家养鸡、喂猪、种菜、敞手工艺品来填补。
五婶的大儿子柱子要高考了,五婶很盼望家中能出个大学生,便经常去学校看望在校住宿的柱子。
每次去都不忘挎上一篮子鸡蛋。
五婶的二儿子栓子在读高一,经常参加市里举办的各种学科比赛,每次都给五婶捧回个奖状啥的。
五婶就把自己珍藏了多年的嫁妆——当姑娘时母亲织的毛裤拆了,熬了几个通宵,重新织了一件小一些的毛衣,让人捎给了栓子。
五婶的大女儿、二女儿都在读初中。
女孩家不能穿太差,爱美是她们的天性,五婶总这样叨咕,所以就尽最大努力把两个女儿打扮得像朵花似的在村里晃来晃去。
两个女儿也真争气,学习成绩总在班里名列前茅。
那年冬天,五婶正在家里忙着挑豆种,忽然外面扬起了鹅毛大雪二五婶就急了:两个女儿早上上学时天还是响睛的,连个围脖儿也没围,更别说棉大衣了!这时,西北风越刮越猛,窗玻璃上蒙上了一层水雾。
五婶在炕上坐不住,下地从柜里翻出围脖和棉大衣,顶着漫天飞扬的雪花,向十里外的学校走去。
当五婶顶着一头雪花哆哆嗦嗦地出现在女儿的面前,并且亲手给她们戴上围脖、披上棉大衣时,两个女儿看到的是一个抖成一团的雪人……
——在这个世界上,一心想着别人却把自己忘了的,往往是母亲。
《五叔五婶》的结构分析
《五叔五婶》的结构分析
作者叙述五叔五婶的故事分了五个小部分,分别为:“咱们要去的寨子在哪儿?”“不供孩子上学,良心上过不去。
”“毕业以后,把娘的病治好。
”“这孩子太懂事了!”“要是卖掉房子,还能混一阵儿。
”小标题作者都是采用人物的原话,有的是作者自己的,还有就是引用五叔和他儿子长兵的。
五个部分都体现了五叔五婶的生活面貌,第一部分,通过作者的亲身体验,表现了五叔五婶生活的环境比较恶劣,身居大山,支撑生活的方式就也相应的减少了;第二部分,即使生活已经贫困不堪,五叔还是坚持让两个儿子上学,体现了五叔坚毅不屈的性格,作为一个农民汉子不向生活低头;第三部分,作者采访了五叔的儿子长兵,不仅展现了长兵作为儿子的孝顺,同时也展现了作为母亲五婶的牺牲;第四部分,作者又对小儿子长将进行了采访,结合了对五叔的描写,作为父亲,以有这样的儿子为傲,作为儿子,体谅父亲,相应的减轻家里的负担成了他那是报答父母唯一的方法;第五部分,作者描写了五叔五婶目前面临的困境,他们需要社会的帮助,帮助他们走出目前的困境。
通讯的这五个部分衔接紧密,以时间为顺序,给我们展现了五叔五婶的生活状态,也是大多数像五叔五婶这样的生活在社会边缘的人们的状态。
作者采用记叙的形式,告别华丽的词藻,告别议论和抒情,于平易中见真情。
五婶——精选推荐
五婶张玮五婶是本家的⼀位婶婶,年近五⼗了,外表上却根本看不出像这么⼤年纪的⼈。
别看五婶是个农家妇⼥,当年却是娘家村第⼀个考上县⼀中的⼈。
按五婶的话说,她是⽣不逢时,赶得机会不好,要不是家庭拖累,她早考上⼤学,成了吃公家饭的⼈了,还能嫁给五叔这个⼟包⼦?说着,五婶会特意看看五叔,⾃个⼉倒嘿嘿的先乐起来。
五叔呢,长得五⼤三粗,在家⾥,却事事都听五婶的。
五婶强势着呢。
不过,也有例外。
这不,五婶家的⼩刚结婚后,五婶⼒主让他们⼩夫妻俩另起炉灶单过,五叔却坚决不同意。
五叔说:“刚结婚就让他们分开单过,这成了啥了?知道的会说我们开通,不知道的呢,还以为我们家⾥出了啥别扭事哩。
”五婶道:“咱们家的事你考虑别⼈⼲啥?让孩⼦整天和我们在⼀个锅⾥吃饭,勺⼦哪有不碰锅沿的?我们是两代⼈,⽣活习性什么的,都不同,等有了⽭盾,你再调和想法就晚了……”这事争执的结果,还是五婶占了上风,五婶和⼩刚夫妻俩和和睦睦分开了。
⼩刚夫妻俩住楼房,五婶和五叔仍然住他们的⽼房⼦。
别看⼈是分开了,但他们的⼼还是连在⼀起的,⼀家⼈经常聚在⼀起吃饭。
五婶做了好吃的,常把⼩两⼝叫回来⼀块吃,⼩两⼝买了什么稀罕的东西,也会把五婶五叔接到楼上去吃。
⼀家⼈⼀点⽭盾都没有,更别说婆媳之间红过脸了。
到此,五叔不能不承认五婶的⽅法⾼明。
但就在这时,⼩刚夫妻俩之间却发⽣了⼀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刚的妻⼦翠柳在和⼩刚结婚前,曾经在家⾥处过⼀个对象,为此两⼈还订了婚,只是因为性格不合分开了,这些⼩刚是知道的。
本来翠柳嫁给了⼩刚,这已不是什么问题了,更何况⼩刚在和翠柳结婚前也曾处过好⼏个对象。
但问题是,有⼀天,翠柳曾经处过的那个对象⼜找上门来,说是当初订婚的钱,翠柳家还没还完,他来就是要这钱的。
来⼈虽说被⼩刚撵跑了,但这事却在村⾥闹得沸沸扬扬。
⼩刚觉得丢了⼈,在村⾥抬不起头来,就闹着跟翠柳离婚。
翠柳哭着找五婶告状,五婶⽓势汹汹赶去找⼩刚,拍着桌⼦骂道:“你个混账东西是榆⽊脑袋呀!事情都过去了,还有啥抬不起头来的?你找翠柳的错,这不是鸡蛋⾥找⾻头嘛……”⼩刚皱着眉⼀句话不说,显然是不听劝,五婶⽕冒三丈,冲进厨房拿出⼀把菜⼑来威胁说:“⼩刚你给我听着,你要是放着好好的⽇⼦不过,再给翠柳提离婚的事,我就死在你⾯前!”想不到,这⼩刚也是个拧种,在五婶的威胁下竟离家出⾛,独⾃⼀⼈到外⾯打⼯去了。
五婶
五婶五婶个子不高,精神很好,整天总是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是村子里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一个人。
按年龄,我不应该叫她五婶,已经是我的奶奶或是奶奶辈以上的人了,在农村按辈份,我们还是习惯地叫她五婶。
听我父亲说,五婶年轻的时候,什么都会,是个劳动的好手。
在五十多岁时,她家里除了养有二头猪,十几只鸡,还有一头牛。
她家的牛栏旁边有一棵梨树,那时村里梨树不多,每当秋天梨子成熟的时候,我父亲帮她家看看牛,她会给我父亲一个很大的梨子。
五婶,会干的活很多很多,除了会养家禽家畜,种田织布样样都会。
我奶奶说向她学了很多的手工活。
她的心灵手巧,并不是天生就会的,也是向别人学的。
在生活中,学习并不一定是指学书本上的知识,劳动人民在劳动中的学习精神,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他们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生活。
在我父亲的记忆中,五婶家的灯是全村亮的最早的,别人出山干活时,她已经是干了半天的活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万元户还是奇迹的时候,她家就是万元户了。
天道酬勤,这句话一点也不假。
她有两个儿子,孩子们也像她一样的爱学习爱劳动。
大儿子是本村在当地发展的首富,办了一个塑料厂和承包了一片很大的茶园;二儿子是本村在外地发展的首富,在青岛办了一个很大的塑料厂,还是当地的政协委员。
现在五婶不愁吃不愁穿,还是像以前一样爱劳动爱学习,养鸡养鸭一样都不缺,仍保持着一颗勤劳的心。
现在大家的生活条件好了,五婶经常说幸福生活不能忘记共产党,吃水不能忘记挖井人,没有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就不会有现在的美好生活。
在一次年终晚会上,村里办厂的儿子请五婶到台上讲几句,谁都没想到,她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现在的幸福生活,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她儿子的今天,接下来说大家要珍惜当下的好政策好社会。
街头小巷也有大学问大道理,有人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往往缺少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同样,生活中可以作为我们榜样的人很多,就看我们是否看到了他们的闪光之处,加以吸收和传承。
五婶,她朴素的爱国之心和在劳动中的学习精神,也正是我们在当今生活中需要学习和传承的品格。
中青冰点:五叔五婶
《五叔五婶》作者:蔡平“咱们要去的寨子在哪儿?”这是《冰点》编辑收到的一封来信,信中说:“我是湖南轻工业学校常德教学站的一名在校生,我来自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我给你们讲述一个我五叔五婶的真实故事……”先前,我五叔五婶辛勤劳动,披星戴月,还勉强可以养家糊口,供两个娃儿上学。
可不幸的是,去年,我五婶染上了严重的乙肝。
加上原来就很严重的妇科病,没钱买药,病情越来越重,一年多来,她一直卧病在床,生命垂危。
但他们仍然咬着牙,想让两个娃儿考上大学。
我的两个弟弟学习都很争气,大弟陈长兵成绩很好,初中毕业,本可以上高中,考大学。
因为没钱,只好以高出分数线40多分的成绩,报考了中专。
小弟陈长将因为成绩优秀和竞赛获奖,提前被保送到全县最好的县民族中学。
陈长兵开学要交学费了,1000多元呀!家里拿不出。
为了凑足这笔学费,五叔挑着100多斤重的木柴,翻越几座大山,走30多里山路,天天到城里去卖,连挑了二十几天,才换回300元钱,但还是不够。
要知道,那是在酷热的6月,我五叔也是有病在身,身高还不足一米六呀!临行前,我给湖南的长沙、常德,打了多次电话,没有找到常德教学站,也没有寄信人陈长佼的音信。
来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县,县委宣传部的同志听了我的介绍,说:“一个孩子的信,不可全信,也不可不信,不是给你泼冷水,他的信是不是编的,你也不知道。
”他们带我到县民族中学,按信中所说,五叔的小儿子陈长将,已提前被保送到这所全县最好的学校读书。
学校依山傍水,一栋栋漂亮的教学小楼,宽敞的操场,绿树成荫的校园小路。
学生都是寄宿,每个学期,至少需要700多元,即便这样,能考上这所学校,也是全县多少万学生梦寐以求的,因为这里升学率很高,每年都有人直接被保送到全国重点大学读书。
校长失望地告诉我,翻遍学生记录,只有一个学生来自信中所说的清水乡沓湖村,但不是陈上将。
没办法,我们只好由这个学生带路,到寨子里面去找五叔五婶。
号称十万大山的湖西,山连着山,绿色的山峰一座比一座高,吉普车从县城开出两个多小时,再也走不动了,眼前一条弯弯曲曲、只能走一人的狭窄山路,仰头看山顶,让人眼晕。
五婶(小小说)
五婶(⼩⼩说)五婶(⼩⼩说)常⾔说:天上⽆云不下⾬,地上⽆媒不成亲。
五婶就是保媒拉纤的。
⼈送雅号“⾦媒婆”的五婶,绝⾮浪得虚名。
她说起媒来就像农村⼈在晒场上逮⼩⾍(⿇雀)⼀样容易,说⼀对成⼀双,说⼗对成⼗双,总之是没有脱空的,没有她说不成的媒、提不成的亲。
不是给你吹,在俺这⼗⾥⼋乡,没有⼈不知道俺五婶的,更没有⼈没听说过“⾦媒婆”的。
有吃饱饭没事⼲的还给俺五婶算过⼀笔账,说她撮合成⼀家的男男⼥⼥,都有千把号⼈。
“这也太吹了吧?”有⼈不信。
就有⼈顶着说:“咋啦?⾦媒婆⾃打当闺⼥的时候就开始说媒,⼀年少说也有三四⼗对,她今年都六⼗多岁了,你算算有多少⼈?”“那她整天就啥事不⼲,专管说媒哩?”那⼈还是不信。
就⼜有⼈会主动站出来替“⾦媒婆”说话:“她说媒那是搂草打兔⼦——捎带,要是敢让她专门说媒,那就不是千把号⼈了,起码得翻番。
”听者点点头,信了,服了。
说俺五婶打当姑娘时开始说媒,这可没有半点编排她的意思,是她⾃⼰亲⼝说的,俺村的⼈都知道。
不过,她那个时候只说成了⼀对,那就是她给⾃⼰当媒⼈,把⾃⼰嫁给了俺五叔。
俺不⽌⼀次在多个场合听五婶说,她⼆⼗⼆岁那年麦收前,⼀个⼈步⾏往城⾥赶会,路过俺村西头时,⼝渴了,就拐进了俺五叔家的院⾥,想讨⼝⽔喝。
当时,俺五叔正在⽤铁丝捆⽵扫帚,见⼀个⼤姑娘⾛进来说讨⽔喝,就进屋⽤⼤⽔瓢舀了满满⼀瓢⽔端了出来。
五婶正喝⽔的当间,不知是五叔看⾯前这个像《红灯记》⾥的铁梅⼀样梳着两根长辫⼦、⾝材⾼⾼挂挂的姑娘分了⼼还是咋的,他的⼿⼀下⼦扒拉到了扫帚把上,扎进了⼀根刺,疼得他像被蝎⼦蛰了似的“哎呀”叫了⼀声,把正在喝⽔的五婶⼿中的瓢都吓掉地上了,溅了她⼀鞋⾯的⽔。
五叔见状,不好意思地说:“俺不是有意要吓你的,是扎⼿了。
”五婶就⾛了过去,⼤⼤⽅⽅地说:“去拿根针,俺帮你挑出来。
”五叔红着脸说:“俺家没⼈做针线活⼉,没针。
”五婶就上前,端着五叔的⼿,仔细瞅了瞅,之后就⽤她的指甲掐着那根隐约露头的⽵刺,⼀下⼦拽了出来。
苦命的五婶
五婶家今晚又有得闹了。
唉,孤儿寡母的,很是可怜。
自从五婶的儿子病后,五婶就没安宁过。
隔壁三柱家的媳妇说,五婶真可怜。
五婶的丈夫在还没生儿子之前就生病死了。
所以都说五婶命苦。
在儿子刚刚一岁后,一场高烧把儿子的脑筋烧糊涂了,小时候还好,不闹癫痫,也不打人,不骂人,只是跟着吃就行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五婶家的儿子也长成了大个子,在这些年中五婶为了儿子没少吃亏,生病看病住院,以及儿子在外闹事,五婶可说是什么苦都吃过。
心想只要儿子病好了,就熬到头了,自己也算对得住已故的死老头了。
是啊,望着儿子可以给自己做家事,重体活也能做,五婶也就放心啦,最近又不见儿子发病,五婶开心的笑了,只等着能给儿子娶一门亲就好了。
五婶总算过了三年舒心的日子,重活儿子争着做,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儿子也能做,还会说母亲为了他吃尽了苦,现在要母亲享受享受了,能帮着干的活路,要尽量做,母子俩日子倒也过得平安踏实。
有人给娃儿提亲啦,五婶高兴的向她家堂婶说,姑娘看起来还不错,堂婶说,有中意的就给娃儿订下来啊,是好事啊!就这样,五婶的儿子终于也成家了。
想必好日子出头了吧,以后再也不要这样操心,儿子有媳妇管着,再生个小孙孙多好,五婶这样想着,不由脸上露出了笑容。
五婶高兴着,逢人便笑嘻嘻地,大老远就打着招呼,因为娃儿媳妇有喜了,快生孩子了,下个月是十一月,也就末尾要生孙孙喽。
随知好景不长,五婶家儿子最近又犯病了,并且病得不轻,口吐白沫,仰面倒在地上,半个钟头都不得起来,一直趟在地上不省人事,任人怎么搬弄,就是不知。
唉,命真苦,五婶叹息着。
自那次后,五婶又得操心了,媳妇要生孙孙了,儿子又病了,这可怎么办埃娃儿不知前辈子是遭了什么罪,要这辈子来偿还。
可怜的五婶天天围着病儿子转,并不见好。
媳妇生了一个女儿,待在月子里也需要人服侍。
家里为了病儿再也拿不出钱来医治了,只能在家时好时坏的,也许是生活太差,也许是娃儿自叹命运,脾气更狂,在清醒时也会时不时对母亲不满,摔东西,有时家里的家什都被他摔得乱七八糟的,病情比以前更为严重,碰到不顺心的事,会随手拿到什么是什么,乱搞。
悼念五婶_初中初二作文500字
悼念五婶
今天是五婶出殡的日子,我却因为身体原因不能送她一程,实属大不敬了,回想五婶对我的恩泽,我就单单这一事就对她有愧了
得知五婶去世的消息,本来身体欠佳的我,先是晕头转向,后是水米呕吐,第二日便不能起床了,加大了药剂量,现在终于好些了,特来表达一下心思。
说起五婶,其实她不是我的五婶,她是我丈夫的五婶,结婚之后我也就认识了这个人了,记得最初认识她是在我结婚的那年的大年初一拜年的时候,因为我是头年的腊月30去做的媳妇,所以第二天就跟着丈夫参加了拜年的活动,其中一家就是五叔家,自然也就见到了五婶,那时候她的年龄并不大,他有三个孩子,其中的女儿是前来迎接我到这个家里做媳妇的迎客,我们也就熟悉了起来,五婶的热情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后来,我调回了丈夫所在的单位,也就教着了五婶的小儿子,我成了她儿子的老师,五婶对我更是格外的亲近,我也在刚做媳妇的时候,对婆家的那几个个性奇特的娘们有了初步的印象,那么五婶的印象自然是好的了。
因为刚刚有学生变成职员,同时也由娘家的姑娘变成了婆家的媳妇,一些的事情也是弄不明白,上学的时候老师教的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在娘家父母和三哥哥的宠爱也是不知世间还有不如意,到了婆家,在家族和婆媳关系中的复杂事情也看不懂,弄不明的,所以常常遭遇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也许是因为我特殊的身份,家族里的人对我也是若即若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叔五婶》这篇通讯自打我第一眼看上去就有一种让人想要继续读下去的冲动,我想这是源于这篇文章的内在朴实性吧。
整篇给我留下最大印象的就是那些数字:6元,20元,30元,90元,100元……这些看起来不大的数字正是五叔五婶生活艰辛的真实写照。
这篇通讯,作者非常注重细节描写,如在文中这样描述五叔“背着大竹篓,矮矮的个子,说着难以听懂的当地土话。
一身破旧的衣服,线背心漏着窟窿,光脚踩双破解放鞋,没有鞋带,用两根稻草系着。
鞋上沾满泥水。
”同时,作者对五叔家庭环境也进行了细节描写,这都暗示着五叔五婶家的贫苦。
对五叔五婶多次流泪的描写,反映了他们的穷困和无奈。
整篇文章真实感人,让人内心不禁一颤。
另外,文中也用了大量的对话描写,作者和长兵的对话就真实得搬到了文章里,还有和五叔之间的对话,体现出了五叔的憨厚、贫困这种农民性格,和长兵、长将之间的对话,体现了两个孩子勤俭、懂事、上进的人格。
同时,对话描写更是加强了文章的真实感。
在通讯中间,作者引用了大量的引语,其中就包括长兵长将二兄弟书信来往,更体现了家庭的艰难和贫困骨肉之间的深情,催人泪下。
文章之所以能感动读者,首先是作者为之感动了。
这篇通讯的记者蔡平凭着远方的一个孩子的来信,亲自深入大山去采访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她说“不供孩子上学,良心上过不去”内心的责任感支撑着她爬过一座座高山,终于见到了五叔五婶。
这正体现了作者亲身实践的使命,亲身感受,以及践行“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一原则的真实例子。
语言描写在文中也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其中最生动的莫
过于对两个儿子的语言描写,从他们的稚嫩的语言中,透露出他们的懂事乖巧,这也印证了“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句俗语。
总之,整篇文章让人产生一种亲切之感,并且语言简单朴实,带有浓厚的乡村气息。
更重要的是,它让我领会到了我们身边还有很多需要帮助的人,还有很多“五叔五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