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时 其他问题

合集下载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10课时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10课时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第七单元导学指导案(一)、教学例11。

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看图。

爷爷去商场买电器,买了一台大电视机和一台电冰箱。

(板书:电视机1000元,电冰箱2000元)2、你能根据图片信息,提出有关数学问题吗?怎样列式?怎样计算?(1)爷爷买一台电视和一台冰箱一共花多少元?(2)电视机和电冰箱哪个的价格贵?(3)买电冰箱比买电视机多了多少钱?3、想一想:要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用自己学习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新课,探究整百、整千数的加减的算法。

1、根据上面的情况,选择一个你想解决的问题写在课堂练习本上,根据问题列出相应的算式。

2、学生尝试解决第一个问题:一共花多少钱?各自小组交流后进行汇报。

板书算式:1000+2000=()。

怎样计算呢?学生独立计算,同桌交流算法,反馈。

几种可能如下:A、1000是1个千,2000是2个千。

()个千加()个千是()个千,()个千也就是()。

B、由1+2=3,想出1000+2000=3000。

C、方法的优化,你喜欢哪种方法?那么,电视机和电冰箱哪个的价格贵?买电冰箱比买电视机多了多少钱?先自己独立想一想,再进行小组交流,讲明白你的想法,听懂他人的想法,选择你想计算的算式。

2、组织学生进行汇报,教师板书算式:2000-1000=()5想一想:计算方法跟加法计算相似,()个千减()个千还剩下()个千,也就是()。

(三)、教学例12。

1、组织口算活动。

出示50、80、130这一组数,分别想一个加法算式和一个减法算式,将算式写在以下为赠送文档:第5单元圆确定起跑线【教学内容】确定起跑线【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了解田径跑道的结构,学会确定跑道起跑线的方法。

2、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 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探索的乐趣,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10课时《估算、归一问题、归总问题》复习课件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10课时《估算、归一问题、归总问题》复习课件

提 升 点 1 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3.“成语接龙”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字游戏。如图, 三(1)班的同学围成圆圈在玩“成语接龙”游戏。 每 12 个人围成一个圆圈,一共可以围成 4个圆圈。 如果每 8 个人围成一个圆圈,可以围成多少个圆 圈?
12× 4÷ 8=6(个) 答: 可以围成 6 个圆圈。
答:换成6元一支的需要42元。
按照我国住宅设计规范,十层及十层以上建筑被称 作高层住宅。明明家住9楼,走楼梯到家用时64秒, 如果他从1楼要到同一楼的12层去找强强玩,需要 多少秒才能到强强家?(上下楼所用时间相同)
64÷(9-1)×(12-1) =64÷8×11 =8×11 =88(秒) 答:需要88秒。
6.下面的 里可以填哪些数? (1)6 5×3≈2100
里可以填_______5_、__6_、___7_、__8_、__9_________。 (2)4 4×9≈3600
里可以填_______0_、__1_、__2_、__3_、__4__________。
6 多位数乘一位数
3.用多位数乘一位数解决问题 第2课时 解决归一问题——先求一份量
点拨:先用 12 乘 4 求出玩游戏的总人数,再用总 人数除以每个圆圈所需的 8 人,得出可以围成几 个圆圈。
提 升 点 2 解决综合性实际问题
4.典典准备临摹一些毛笔字。如果每天临摹 12 个 毛笔字,4 天正好临摹完。 (1) 如果每天只临摹 8 个毛笔字,几天可以临摹完? 12× 4÷ 8=6(天) 答: 6 天可以临摹完。
(2) 如果要 6 天临摹完,平均每天临摹几个毛笔字?
12× 4÷ 6=8(个) 答: 平均每天临摹 8 个毛笔字。
点拨:(1)(2)题都需要先用乘法求出典典一共准备 临摹多少个毛笔字,(1)用一共准备临摹的毛笔字 个数 ÷ 每天临摹的毛笔字个数 =临摹完需要的天 数。(2)用一共准备临摹的毛笔字个数 ÷ 临摹的天 数 = 平均每天临摹的毛笔字个数。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10课时解决问题(二) 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10课时解决问题(二) 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10课时解决问题(二) 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继续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如分数、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以及四则混合运算,来解决问题。

同时,本节课还将介绍如何利用线段图来帮助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策略。

2. 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如分数、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以及四则混合运算,来解决问题。

3. 学会利用线段图来帮助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2. 如何帮助学生掌握线段图的使用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PPT、线段图示例、习题纸。

2. 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2. 新课导入:介绍线段图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理解如何利用线段图来解决问题。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如分数、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以及四则混合运算,来解决问题。

4.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

板书设计1.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10课时解决问题(二) 人教版2. 目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正文:按照教学过程逐步展示教学内容,包括线段图的概念和作用,以及如何利用线段图来解决问题。

作业设计1. 完成习题纸上的练习题。

2. 尝试运用线段图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如分数、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以及四则混合运算,来解决问题。

同时,本节课还介绍了线段图的概念和作用,帮助学生掌握线段图的使用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第10课时(反思)体育课教案

第10课时(反思)体育课教案

第10课时学习阶段:水平二学习目标:能够在练习中相互观察帮助同伴,发家共同提高,共同进步,掌握团身低头推手的要领学习内容:后滚翻学习步骤:一、情景导入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队列常规练习。

2.带领学生进行准备活动练习,使学生知道各准备活动的方法和意义,并能够记住,以后在没有老师的带领下自己会做。

3.讲解示范游戏的方法规则,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活动。

学生活动:1.集中注意力,认真进行队列队型练习。

2.虚心学习知道各节准备活动的方法和意义。

3.积极进行游戏活动,从游戏中能够体会到,团结就是力量。

组织: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二、合作探究\掌握技能重点:团身、低头、推手的动作要领难点:推手的时机要恰到好处教师活动:1.教师讲解示范动作,强调要做到始终团身、低头和演示推手的方法和时机。

2. 组织学生进行循环练习,对不好的同学给予帮助和提示,动作做的好的同学,可以进行篮球活动。

3. 选出几名最好的同学,对不好的同学进行帮助和指导。

学生活动:1.认真聆听和观察老师的讲解示范,积极进行练习。

2.积极的投入到练习中去,能够帮助同学纠正和改正错误动作,敢于表现自己,争取较好快速完成任务,并积极争当小老师。

组织:如图:三、总结经验、追求更快的进步教师活动:教师通过询问了解学生对该次课技术的掌握情况。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回答老师的问题。

组织:四列横队场地器材:田径场一片垫子一块乌拉圈20 篮球足球垒球共20个课后小结:1.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和良好的纪律相结合,学生在心理能够明白“好的纪律是自己开心的保证”。

2.从后滚翻练习中,学生能相互帮助提示,为了自己组的荣誉,都很积极练习,但个别学生有时会蹲或坐在地上,老师应当及时提示,使其能够很快知道,这样做是不好的,以后学生每当自己坐下来的时候,就会直接的有一个条件反射。

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春到四月,如火如荼,若诗似画,美到了极致,美到了令人心醉。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10课时解决问题(2)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10课时解决问题(2)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10课时解决问题(2)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的第十课时,我们将继续深入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将在这一课时中学习如何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面对更复杂的问题时如何选择合适的解决策略。

通过实例分析,学生将理解问题解决的步骤,并学会运用逻辑思维和数学工具进行问题的求解。

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解决复杂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 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增强学生面对困难问题时的自信心和耐心。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从问题中提取关键信息。

2. 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

3. 如何让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保持清晰的思路。

4. 如何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学PPT或黑板。

2. 实际问题案例。

3. 数学模型示例。

4. 学生学习手册。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问题提出:给出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理解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

3. 案例分析:分析几个典型的案例,让学生从中学习如何提取关键信息,如何建立数学模型,以及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求解。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一个复杂问题,通过这个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练习巩固: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1.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10课时解决问题(2)人教版。

2. 教学内容:列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3. 教学目标:列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4. 教学难点:列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5. 教具学具准备:列出本节课所需的教具和学具。

6. 教学过程:列出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7. 板书设计:本节课的板书设计。

8. 作业设计:本节课的作业设计。

9.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课后反思。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5单元《第10课时实际问题与方程(5)》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5单元《第10课时实际问题与方程(5)》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5单元《第10课时实际问题与方程(5)》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课时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5单元《实际问题与方程(5)》,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方程的解法、等式的性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巩固方程的解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例题讲解和练习题,例题讲解是通过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练习题则是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技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方程解法和等式性质的知识,能够运用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存在着理解问题不够深入、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够多样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问题,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理解问题的本质,选择合适的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本课时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发现法、合作交流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分享解题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练习题等。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相关知识,了解方程的解法和等式的性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复习方程的解法和等式的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本课时的例题,让学生观察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本质,然后引导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第22章二次函数第10课时 建立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讲义(机构专用)

第22章二次函数第10课时 建立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讲义(机构专用)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讲义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第10课时建立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目的1.建立坐标系解决球类轨迹等抛物线型问题;2.建立坐标系解决桥拱等抛物线型问题.教学重点1.建立坐标系解决球类轨迹等抛物线型问题;2.建立坐标系解决桥拱等抛物线型问题.教学内容知识要点轨迹、拱桥问题的求解步骤①建系:建立合适的直角坐标系②标线转化:把线段条件转化为点坐标③求解析式:把点坐标代入解析式,求出解析式④求点坐标:根据相关点的某个坐标求出另一个坐标⑤标线转化:把点坐标转化为具体线段,作答对应练习1.某游乐园要建一个圆形喷水池,在喷水池的中心安装一个大的喷水头,高度为m,喷出的水柱沿抛物线轨迹运动(如图),在离中心水平距离4m处达到最高,高度为6m,之后落在水池边缘,那么这个喷水池的直径AB为 m..2.烟花厂为咸宁温泉旅游节特别设计制作一种新型礼炮,这种礼炮的升空高h(m)与飞行时间t(s)的关系式是,若这种礼炮在点火升空到最高点处引爆,则从点火升空到引爆需要时间为 .3.如图,若被击打的小球飞行高度h(单位:m)与飞行时间t(单位:s)之间具有的关系为h=20t﹣5t2,则小球从飞出到落地所用的时间为 s.4.在广安市中考体考前,某初三学生对自己某次实心球训练的录像进行分析,发现实心球飞行高度y(米)与水平距离x(米)之间的关系为y=﹣x2+x+,由此可知该生此次实心球训练的成绩为米.5.如图,一个圆形喷水池的中央竖直安装了一个柱形喷水装置OA,A处的喷头向外喷水,水流在各个方向上沿形状相同的抛物线路径落下,水流喷出的高度y(m)与水平距离x(m)之间的关系式是y=﹣x2+2x+(x>0)(1)求水流喷出的最大高度是多少m?此时的水平距离是多少m?(2)若不计其他因素,水池的半径OB至少为多少m,才能使喷出的水流不落在池外?6.一球从地面抛出的运动路线呈抛物线,如图.当球离抛出地的水平距离为30m时,达到最大高度10m.(1)问:球被抛出多远?并求出该抛物线的解析式.(2)当球的高度为m时,球离抛出地的水平距离是多少?7.如图是抛物线型拱桥,当拱顶离水面2m时,水面宽4m.水面下降2.5m,水面宽度增加 m.8.廊桥是我国古老的文化遗产.如图,是某座抛物线型的廊桥示意图,已知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为y=﹣x2+10,为保护廊桥的安全,在该抛物线上距水面AB高为8米的点E,F处要安装两盏警示灯,则这两盏灯的水平距离EF是米.(精确到1米)课后作业1.一个足球被从地面向上踢出,它距地面的高度h(m)与足球被踢出后经过的时间t(s)之间具有函数关系h=at2+19.6t,已知足球被踢出后经过4s落地,则足球距地面的最大高度是 m.2.某广场有一喷水池,水从地面喷出,如图,以水平地面为x轴,出水点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水在空中划出的曲线是抛物线是抛物线y=﹣x2+4x(单位:米)的一部分.则水喷出的最大高度是米.3.如图,已知女排球场的长度OD为18米,位于球场中线处的球网AB的高度2.24米,一队员站在点O处发球,排球从点O的正上方2米的C点向正前方飞去,排球的飞行路线是抛物线的一部分,当排球运行至离点O的水平距离OE为6米时,到达最高点G,以O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1)若排球运行的最大高度为2.8米,求排球飞行的高度p(单位:米)与水平距离x(单位:米)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不要求写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在(1)的条件下,这次所发的球能够过网吗?如果能够过网,是否会出界?请说明理由;4.如图,从某建筑物9米高的窗口A处用水管向外喷水,喷出的水成抛物线状(抛物线所在平面与墙面垂直),如果抛物线的最高点M离墙1米,离地面12米,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求水流落地点B离墙的距离OB.5.如图,以40m/s的速度将小球沿与地面成30°角的方向击出时,小球的飞行路线是一条抛物线.如果不考虑空气阻力,小球的飞行高度h(单位:m)与飞行时间t(单位:s)之间具有函数关系h=20t﹣5t2.(1)小球飞行时间是多少时,小球最高?最大高度是多少?(2)小球飞行时间t在什么范围时,飞行高度不低于15m?6.如图①是一座石拱桥,它是一个横断面为抛物线形状的拱桥,若桥拱的最大高度为16米,跨度为40米,图②为它在坐标系中的示意图,则抛物线的解析式是 (写出顶点式和一般式均可).图①图②7.如图所示是某斜拉索大桥,主索塔呈抛物线,主索塔底部在水面部分的宽度AB=50米,主索塔的最高点E距水面的垂直距离为100米,桥面CD距水面的咨度为36米,则桥的宽度CD 米.8.在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桥孔抛物线对应的二次函数关系式是y=﹣x2,当水位上涨1m时,水面宽CD为2 m,则桥下的水面宽AB为 m.对应练习答案1.解答:解:∵喷出的水柱中心4m处达到最高,高度为6m,∴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4,6)或(−4,6),设抛物线解析式为或即这个喷水头应设计的高度为m.把代入抛物线解析式,解得:所以,函数解析式为或当时,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10,0)或(−10,0),∴圆形喷水池的直径为20m,故答案为:20.2.解答:解:∵,∴h=﹣(t﹣4)2+41.∴t=4时,h最大=41.故答案为:4s.3.解答:解:依题意,令h=0得0=20t﹣5t2得t(20﹣5t)=0解得t=0(舍去)或t=4即小球从飞出到落地所用的时间为4s故答案为4.4.解答:解:当y=0时,y=﹣x2+x+=0,解得,x=﹣2(舍去),x=10.故答案为:10.5.解答:解:(1)∵y=﹣x2+2x+=﹣(x﹣1)2+,∴该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为(1,),∴水流喷出的最大高度是米,此时的水平距离为1米;(2)令y=0,则﹣(x﹣1)2+=0,解得x=2.5或x=﹣0.5(舍去)所以花坛的半径至少为2.5m,才能使喷出的水流不落在池外;6.解答:解:(1)根据题意,得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30)2+10,把(0,0)代入得a=﹣.所以抛物线解析式为y=﹣(x﹣30)2+10=x2+x.当y=0时,x1=0,x2=60.或者:因为抛物线对称轴为x=30,所以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为(0,0),(60,0)答:球被抛出60m.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x.(2)当y=时,=﹣(x﹣30)2+10,解得x1=50,x2=10.答:球离抛出地的水平距离是10m或50m..7.解答:解: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横轴x通过AB,纵轴y通过AB中点O且通过C点,则通过画图可得知O为原点,抛物线以y轴为对称轴,且经过A,B两点,OA和OB可求出为AB的一半2米,抛物线顶点C坐标为(0,2),通过以上条件可设顶点式y=ax2+2,其中a可通过代入A点坐标(﹣2,0),到抛物线解析式得出:a=﹣0.5,所以抛物线解析式为y=﹣0.5x2+2,当水面下降2米,通过抛物线在图上的观察可转化为:当y=﹣2时,对应的抛物线上两点之间的距离,也就是直线y=﹣2与抛物线相交的两点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把y=﹣2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得出:﹣2.5=﹣0.5x2+2,解得:x=±3,所以水面宽度增加到6米,比原先的宽度当然是增加了6﹣4=2米,故答案为:2.8.解答:解:由"在该抛物线上距水面AB高为8米的点",可知y=8,把y=8代入y=﹣x2+10得:x=±4,∴由两点间距离公式可求出EF=8≈18(米).课后作业答案1.解答:解:由题意得:t=4时,h=0,因此0=16a+19.6×4,解得:a=﹣4.9,∴函数关系为h=﹣4.9t2+19.6t,足球距地面的最大高度是:=19.6(m),2.解答:解:∵水在空中划出的曲线是抛物线y=﹣x2+4x,∴喷水的最大高度就是水在空中划出的抛物线y=﹣x2+4x的顶点坐标的纵坐标,∴y=﹣x2+4x=﹣(x﹣2)2+4,∴顶点坐标为:(2,4),∴喷水的最大高度为4米,解:(1)由排球运行的最大高度为28米,则顶点的坐标点G为(6,2.8),则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p=a(x﹣6)2+2.8 ∵点C坐标为(0,2),点C在抛物线上∴2=a(0﹣6)2+2.8解得a=﹣∴p=(x﹣6)2+2.8则排球飞行的高度p(单位:米)与水平距离x(单位:米)之间的函数关系式:p=(x﹣6)2+2.8(2)当x=9时,p=(9﹣6)2+2.8=2.6>2.24当x=18时,p=(18﹣6)2+2.8=﹣0.4<0故这次发球可以过网且不出边界4.解答:解:(1)根据题意,得A(0,9),顶点M(1,12),设抛物线解析式为y=a(x﹣1)2+12,把A(0,9)代入,得a=﹣3,所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3(x﹣1)2+12=﹣3x2+6x+9.答: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3x2+6x+9.(2)当y=0时,0=﹣3x2+6x+9解得x1=3,x2=﹣1所以B(3,0).答:水流落地点B离墙的距离OB为3米.解:(1)∵h=﹣5t2+20t=﹣5(t﹣2)2+20,∴当t=2时,h取得最大值20米;答:小球飞行时间是2s时,小球最高为20m;(2)由题意得:15=20t﹣5t2,解得:t1=1,t2=3,由图象得:当1≤t≤3时,h≥15,则小球飞行时间1≤t≤3时,飞行高度不低于15m.6.解答:解:由图象可知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20,所以顶点坐标为:(20,16),可设此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20)2+16,①又此抛物线过(0,0)点,代入①式得:a(0-20)2+16=0,解得:a=-.所以此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0)2+16.解:如图,以CD所在直线为x轴,过点E的直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根据图象知点顶点E的坐标为(0,64),点B的坐标为B(25,﹣36),设解析式为y=ax2+64,将点B(25,﹣36)代入得:﹣36=625a+64,解得:a=﹣,∴解析式为y=﹣x2+64,令y=0,得:y=﹣x2+64=0,解得:x=±20,∴CD=20﹣(﹣20)=40,8.解答:解:∵水面宽CD为2m,y轴是对称轴,∴D点的横坐标为,∴D的纵坐标为y=﹣×()2=﹣2,∵水位上涨1m时,水面宽CD为2m,∴B的纵坐标为﹣2﹣1=﹣3,把x=﹣3代入解析式y=﹣x2得:∴B的横坐标为y=﹣×(﹣3)2=﹣3,∴桥下的水面宽AB为3×2=6米,故答案为:6米.。

四年级下语文第10课《绿》知识点+同步练习 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

四年级下语文第10课《绿》知识点+同步练习 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

四年级下语文第十课《绿》知识点+同步练习知识点:一、作者简介艾青,原名蒋正涵,字养源,号海澄。

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

出生于浙江金华,现当代文学家、诗人。

艾青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主要作品有《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诗选》。

二、相关资料创作背景:《绿》创作于1979 年春天。

此时,国家刚刚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在此之前二十多年,诗人被错误地打成右派,曾赴黑龙江、新疆生活和劳动,诗人很长一段时间不能从事创作。

1979年,诗人得到了平反,并率领全国诗人访问团在广州、海口、三亚、上海等地参观,他同人谈诗,共同参观,在天涯海角拾贝,在长途汽车里讲笑话。

《绿》是诗人在广州时创作的。

三、多音字处chǔ(相处)chù(到处)四、词语交叉指挥墨绿嫩绿集中教练整齐节拍墨水瓶拥挤五、词语解释:墨绿: 深绿。

嫩绿:刚长出来的树叶那样浅绿色。

集中:将所有的绿集中起来。

节拍:音乐中每隔一段时间重复出现的有一定强弱分别的一系列拍子。

六、教材解读: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说说诗歌的内容。

诗歌描述了春天到处都是绿色,树木和小草在春风的吹拂下来回摆动,风是绿的,水是绿的,世界充满了绿。

绿是生命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

2.“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由这些表示绿色的词语,你联想到哪些事物?浅绿的新柳、墨绿的山峦、嫩绿的小苗、翠绿的竹子、浅绿的菜叶、粉绿的草丛。

3.风中、雨中、水中、阳光下的绿分别是怎样的景象?风中的枝条是绿色的,雨中的草叶是绿色的,水中的倒影是绿色的,阳光下所有蓬勃的生命都是绿色的。

诗人想要讴歌的是绿色的希望和充满希望的时代。

4.所有的绿集中起来是怎样的情景?满眼的绿是那么浓密,那么厚实,那么充盈,大自然充满了绿色,充满了蓬勃的生机。

5.为什么所有的绿会按着节拍飘动?因为诗人心中充满了绿,感觉所有的绿(绿色的小草、绿色的枝条、绿色的树叶)在春风吹拂下起起伏伏,富有节奏,所以这一切好似按着节拍飘动。

新课标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0课时 问题解决(2)教学设计

新课标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0课时  问题解决(2)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多边形面积的计算第10课时问题解决(2)【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3页例3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让学生应用已学过的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知识来更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估算能力及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经历中感受数学的价值,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运用多边形面积的计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难点: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多媒体课件出示:老师要求学生用纸板做13个平行四边形的学具,每个平行四边形的学具的底是5.5cm,高是4cm,做13个这样的学具一共要损耗8.7cm2的纸板,要完成做学具的任务,每个学生要准备多大的纸板?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后分析出解题方法,然后抽学生汇报。

教师随学生的汇报板书(如下页图)。

教师:这道题的主要数量关系是什么?怎样抓住主要数量关系与其他数量关系的联系一步一步地往下分析?谁来再汇报一下?抽学生回答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全班订正。

教师:这节课我们将利用前面所学的知识来继续解决我们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教师:上一节课我们在解决需要多少铝皮的问题时,主要用了什么方法?大家还记得吗?引导学生说出上节课用的主要方法是:抓题中的主要数量关系,再层层分析推理。

教师:今天我们将继续用这个方法来帮助我们解决新的数学问题。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3 后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教师:这道题要我们求的是什么?引导学生观察后回答:要求的是这个果园里的梨一共能卖多少钱?教师:解决这个问题,要知道哪两个条件?引导学生分析,要求果园中的梨一共能卖多少钱,必须知道两个条件:(1)果园里能种多少棵梨树?(2)每棵梨树产的梨能卖多少钱?教师追问:根据这两个条件和要求的问题,我们能不能分析出这道题的解题思路呢?(3)引导学生思考后回答:这道题的解题思路是:“果园里梨共能卖的钱=每棵梨树产的梨能卖的钱数×梨树的棵数”。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10课时 解决问题 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10课时 解决问题 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10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课时主要围绕“解决问题”展开,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分析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实施计算、验证结果等步骤,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 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问题分析: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数学问题。

2. 方案设计:如何指导学生设计合理的解决方案。

3. 结果验证:如何引导学生验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教学案例、计算器等。

2. 学生准备:草稿纸、计算器、学习用品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

2. 新课导入:讲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3. 案例分析:分析教学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5. 结果展示:各组展示解决方案和计算结果,引导学生学会验证结果的正确性。

6. 总结提升: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1.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10课时解决问题2. 目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结合生活实际,自己设计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如何改进教学方法。

2. 学生反思:自己在本节课中学到了什么,哪些地方还需要加强,如何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本课时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问题分析、方案设计和结果验证的指导,以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10课时 解决问题(1)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10课时 解决问题(1)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10课时解决问题(1)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掌握从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第10课时“解决问题(1)”,内容包括:从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从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克服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恐惧心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教鞭等。

2. 学具:草稿纸、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巩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5.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解决问题(1)2. 板书内容:(1)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阅读题目、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计算、检验答案。

(2)从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找出关键信息、确定数量关系、选择合适的方法。

(3)解决问题实例: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七、作业设计1. 必做题:教材第6单元第10课时课后练习题。

2. 选做题:结合生活实际,自编一道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3. 思考题:探讨解决问题的其他方法,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意识。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思考、主动提问。

但在巩固练习环节,部分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10课时解决问题(二)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10课时解决问题(二)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10课时解决问题(二) 人教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10课时,解决问题(二),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33页例题以及第34页的“做一做”。

例题是关于统计图表的绘制和数据分析,具体内容是“小华家去年每个月的用电量如下表所示,你能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上表示出来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统计图表的绘制方法,能够根据数据进行适当的分析,提高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难点是让学生能够根据统计图表进行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教材、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先给学生展示了一个关于商店销售数据的统计图表,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图表中的信息。

2. 例题讲解:接着,我带领学生学习教材第33页的例题,让学生观察数据,然后一起讨论如何绘制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3. 随堂练习: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教材第34页的“做一做”,我会在旁边进行指导。

4. 学生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统计图表的绘制条形统计图:横轴:类别纵轴:数量折线统计图:横轴:时间纵轴:数量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数据:1月:300,2月:280,3月:320,4月:290答案:(学生作业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课堂进行反思,看看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同时,我也会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材料,让学生在家里进行进一步的学习。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选择了商店销售数据的统计图表作为切入点。

这个选择是有深意的,因为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对数据有一定的认识,通过这个实例,我可以让学生们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更好地理解统计图表的应用。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0课时解决问题教案与教学反思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0课时解决问题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3单元小数除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第10课时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材P39例10及练习九第1、2、5、7、8、9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实际应用中,会灵活的选用“去尾法”和“进一法”取商的近似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对生活实际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人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对不同生活情境的分析与思考,体会近似值的生活意义。

【教学重、难点】重点:根据实际需要取商的近似值。

难点:分析并理解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互动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导入:数学来源于生活,也要应用于生活。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要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这一单元我们主要学习的是小数除法,这节课我们就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二、互动新授1.出示教材第39页例10第(1)题:小强的妈妈要将2.5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个瓶最多可盛0.4千克。

需要准备几个瓶?先让学生读题并思考:这道题的条件和问题是什么?怎样列式?引导学生自主列出算式并计算:2.5÷0.4=6.25(个)师引导学生思考,瓶子的个数都是整数,怎样取近似值?学生可能会想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来取商的近似值:即2.5÷0.4≈6(个)。

这时,教师启发学生思考:6个瓶子能装下2.5千克香油吗?学生思考后回答:装不下,因为6×0.4=2.4(千克),还剩下0.1千克装不下。

所以需要7个瓶子。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小结:虽然6.25的十分位的“2”比5小,但在这里仍然要向前一位进一。

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称为“进一法”。

(板:进一法)引导学生想一想,生活中的哪些实际问题需要用“进一法”取近似值?(如装东西需要多少容器,做东西需要多少材料等。

第10课时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二)课后题目

第10课时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二)课后题目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时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二)分层作业单第一部分基础与巩固(必做)《小引》练习1、《朝花夕拾》的作者是 _________ 。

其中主要作品在结集出版前,曾在_______连载,总题为《_________》。

一九二七年七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_________》和《_________》,之后将整个集子更名为《朝花夕拾》,除了小引和后记,正文共_________篇文章。

2、《朝花夕拾》是鲁迅的_______性散文集,《朝花夕拾》的“朝”是“____”的意思,“夕”是“____”的意思。

其中全用第____人称叙事,回忆了童年、少年和_______时期不同生活的经历与体验。

3、鲁迅先生的籍贯是()A、浙江杭州B、浙江绍兴C、福建厦门D浙江温州4、《朝花夕拾》正文前的“小引”讲的是《朝花夕拾》的()A、创作过程B、编纂过程C、出版过程D、构思过程5.下列作品中,属于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是()A、《朝花夕拾》B、《野草》C、《呐喊》D、《南腔北调集》6、在小引中,鲁迅先生说“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他们”指的是什么?如何理解这句话?《狗·猫·鼠》练习1、我在十岁时仇猫的原因是_________,然而大半年后,我才得知,隐鼠是被_________一脚踏死的。

2、《狗•猫•鼠》中,除了对“正人君子们”辛辣的嘲骂外,我们也能感受到作者的一片柔情,如“我”养_________的经历,就体现了对_________的同情和怜惜。

3、《狗·猫·鼠》是一篇()A叙事散文B议论散文C抒情散文D杂文4、《狗·猫·鼠》写到了作者何种生活经历()A、养狗B、养猫C、养隐鼠D、都不是5、《狗·猫·鼠》开头提到的“名人”“教授”“大脚色”“负有指导青年责任的前辈”是()A、一种人B、两种人C、三种人D、四种人6.在《狗·猫·鼠》这篇文章中,鲁迅先生历数猫的哪些罪行?(写出三点即可)7.在议论“人禽之辩”时,作者说:“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命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就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

第10课时 解决问题-人教五上优质课教学设计精品

第10课时  解决问题-人教五上优质课教学设计精品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第10课时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取近似值的不同情况,并能联系生活实际正确应用“进一法”和“去尾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推理的数学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取近似值的方法。

难点:取近似值的方法。

[教学设计思路]教材分析例10是根据实际需要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教材分别安排了两道小题进行教学。

由于这两道题算出的结果都是小数,而需要准备的瓶子和包装的礼品盒都必须是整数,因此都要取这些计算结果的近似值。

在取近似值时,不能机械地使用“四舍五入法”,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舍”还是“入”。

如第(1)题要将2.5千克香油分装在能盛0.4千克的瓶子里,求需要多少个瓶子。

计算结果是6.25个,按“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需要6个瓶子,但6个瓶子只能装2.4千克,剩下的0.1千克还需要1个瓶子,所以需要7个瓶子,这里就要用“进一法”将6.25中的小数点后面的尾数舍去,向个位进1,变成7。

而第(2)题求红丝条可以包装几个礼盒,则要用“去尾法”,将16.666…中小数点后面尾数去掉,得近似数16。

最后教材强调“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

学情分析教材只呈现了其中一种解法。

学生可能会有几种解法。

应将学生可能解决的思路一一呈现,通过交流讨论,充分肯定合理的成分,最后优化得出一般的方法,即商用小数表示,用“进一法”求近似值。

主要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方法启发式、演示法、练习法、讨论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每个瓶可盛0.4 kg2.5÷0.4=6.25(答:需要准备7个瓶子。

么办?5.中国银行外汇牌价(单位:元)解决问题时,[板书设计]解决问题1.小强的妈妈要将2.5kg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需要准备几个瓶?每个瓶可盛0.4 kg2.5÷0.4=6.25(个)答:需要准备7个瓶子。

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三单元第10课时解决问题

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三单元第10课时解决问题
答:可消费35个玩具小熊。
教员布置作业
完成教材第40页第3、4题,第41页第11、12题
教学进程中教员的疑问:
课堂总结
1.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2.谈谈在处置与小数除法相关的实践效果时需求留意哪些效果。
3.回忆〝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区别和运用心得。
1.自评本节课的收获。
2.自在谈一谈。
3.小组交流,交流心得。
知识点1:一步计算的小数除法效果。
我国现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普通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才疏学浅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明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先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利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恰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少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追本溯源,其主要缘由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先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知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效果――剖析效果――处置效果,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基本缘由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泛、千篇一概便成了中先生作文的通病。要处置这个效果,不能单在规划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需看法到〝融会贯串〞的重要性,让先生积聚足够的〝米〞。课件出示教材第41页练习九第7题。美心蛋糕房特制一种生日蛋糕,每个需求0.32kg面粉。李徒弟领了4kg面粉做蛋糕,她最多可以做几个生日蛋糕?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0课时解决问题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0课时解决问题

第10课时解决问题(2)【教学内容】教材第39页例10和练习九。

【教学目标】1.掌握根据实际情况用“去尾法”取近似值。

2.培养学生从问题出发去寻找所需条件的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精神。

【重点难点】1.掌握用“去尾法”取近似值。

2.灵活运用这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复习导入】1.口算。

4×0.1= 6.4÷0.04=42×0.07= 0.063÷0.15=39.39÷0.13= 0.2÷0.004=7.2÷0.06= 0.18÷0.09=0.9÷0.45= 15.5÷0.05=2.导入课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进一法”取近似值。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去尾法”取近似值。

【新课讲授】1.教学例10(2)。

出示例10(2)情境图。

读题、理解题意,分析解题思路。

独立列式解答。

教师板书:25÷1.5=16.666…(个)组织讨论:(1)包装礼盒的个数应该是什么数?(2)用“四舍五入法”保留整数应该是多少个?(3)包装17个礼盒,丝带够吗?为什么?(4)应该用什么方法取商的近似数?学生交流、汇报。

小结:包装礼盒的个数应该是整数,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要包装17个礼盒,而包装16个礼盒之后余下的丝带不够包装一个礼盒之后,所以不能用“进一法”求商的近似数,要用“去尾法”求商的近似数。

讲解:“去尾法”也是一种取近似数的方法,在实际计算中,根据情况有时需要把一个数某位后面的数字全部舍去,这种计算方法叫做“去尾法”。

举例说明在生活中哪些时候选择运用“去尾法”取近似值。

2.典例讲析。

例1做一套衣服用布2.46米,现有28.8米的布可以做多少套这样的衣服?分析:求做多少套衣服,也就是求28.8里面有多少个2.46,列除法算式即:28.8÷2.46,商是11,余数是1.74。

余下的布不够做一套衣服,所以要舍去,只能做11套衣服。

长安区某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第10课时 解决“归一”问题教案 新人教版

长安区某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第10课时 解决“归一”问题教案 新人教版

第10课时解决“归一”问题教材第71页的内容。

1.让学生学会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含有“归一”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加强列综合算式的指导。

2.学会用画示意图分析数量关系的解题策略,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

3.体会用画示意图的方法解决问题,养成良好的画图习惯。

重点: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归一”问题。

难点:学会用画示意图的方法分析问题。

课件。

1.自主提问。

出示:“小丽带了6元钱,正好买了3支笔。

”(1)让学生说说这句话中包含的信息。

(2)学生根据题中信息,提出合适的问题,并口头列式解答。

2.揭示课题。

出示:“买2支这样的笔需要多少钱?”教师:如何解答这个问题呢?生活中像这样的问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解决。

1.阅读与理解。

(1)出示例8的完整问题,学生自由读题,理解题意。

妈妈买3个碗用了18元。

如果买8个同样的碗,要用多少钱?(2)汇报交流。

教师: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你能用示意图的方法表示出来吗?○○○18元○ ○ ○ ○ ○ ○ ○ ○?元2.分析与解答。

(1)借助示意图,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

分析:知道了买3个碗用了18元(总价),就可以求出一个碗的价格(单价);知道了单价,就能求出买8个碗需要多少钱。

(2)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方法一:18÷3=6(元) 6×8=48(元)方法二:18÷3×8=6×8=48(元)(3)有没有其他的思考方法呢?引导学生从最后的问题出发进行分析,要求出“8个碗的总价”,需要知道一个碗多少钱,而题目中没有直接给出一个碗的价格(单价),所以先要求出单价。

3.回顾与反思。

(1)检验答案是否正确。

8个碗48元,一个碗是6元,买3个碗是18元。

(2)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师:在分析题目的过程中,同学们都能知道,在买碗的三个量“总价、单价、数量”中,哪个量是没有变的?学生:因为买的是同一种碗,单价是不变的。

教师:所以要先算出碗的单价,再根据要求进行总价的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