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时 解决问题

合集下载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2单元《表内除法(一)第10课时)》《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2单元《表内除法(一)第10课时)》《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2单元《表内除法(一)第10课时)》
《解决问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表内除法的概念,能够用口算解决简单表内除法问题。

2.能够运用表内除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表内除法的意义及运算方法。

2.能够灵活运用表内除法解决各类问题。

三、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2.教具:小黑板、彩色粉笔、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老师向学生提出一个生活中的问题,引出表内除法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讲解
1.复习表内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带领学生一起分析问题,探讨如何运用表内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 练习
1.小组合作练习:老师出示几道练习题,要求学生结合小组讨论,用表
内除法计算并解答问题。

2.课堂个别练习:老师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提供不同难度的练习
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4. 拓展
老师与学生一起探讨表内除法在更复杂问题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灵
活地运用表内除法解决各类问题。

五、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学生对表内除法的理解,强化学生运用表内除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作业布置
布置练习册上相关练习题,要求学生完成并复习今天学习的内容。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朅学生能够认真学习,掌握表内除法的概念并能灵活运用于生活中。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10课时 解决问题》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10课时 解决问题》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10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用方程解答应用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能够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解答。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2)通过对比不同解题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养成认真思考、不怕困难的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用方程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

3.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时学习的方程知识,如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 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了解一元一次方程,那么如何用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二)新课(20分钟)1. 教学例1:小明今年10岁,他的哥哥比他大6岁,那么他的哥哥今年多少岁?(1)引导学生列出方程:x 6 = 10(2)引导学生解方程:x = 10 - 6(3)引导学生检验答案:10 - 6 = 4,符合题意,答案正确。

2. 教学例2:一个数加上5等于12,那么这个数是多少?(1)引导学生列出方程:x 5 = 12(2)引导学生解方程:x = 12 - 5(3)引导学生检验答案:12 - 5 = 7,符合题意,答案正确。

(三)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请学生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

(四)拓展提高(5分钟)1. 教师出示一道拓展题,如:一个数减去3等于8,那么这个数是多少?2.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用方程解答。

3.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用方程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第三单元第十课时 解决问题 (18张ppt)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第三单元第十课时 解决问题 (18张ppt)人教版

2.5÷0.4=6.25(个)
25÷1.5= 16.666 …(个)
答:需要准备7个瓶子。
答: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16个礼盒。
这两道题的结果是怎样取商的近似值呢?
第(1)小题,不管 小数部分是多少,都 要进一取整数。
第(2)小题,不管 小数部分是多少,都 要舍去尾数取整数。
探索与发现
3
学以致用
学以致用 1. 有20个苹果,每袋最多放9个,需要几个袋子?
99
1 请你计算一下你上算面对两了道吗题?。
2
探索与发现
探索与发现
(1)小强的妈妈要将2.5kg 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 需要准备几个瓶子?
2.5÷0.4=6.25(个)
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大家想一想,到底你需能要列几一个下瓶算子式呢吗?
探索与发现
求需要准备几个瓶子,
结果应该取整数。
五年级数学上册(RJ)教学课件
五年级数学上册(RJ)教学课件
第10课时 解决问题
目录
01 情景导学 02 探索与发现 03 学以致用 04 课后作业
1
情景导学
情景导学
5.52÷4.6 = 1.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4÷33= 1.0303 …
1. 2
1. 0 3 0 3
4.6 5.5 .2 46
33 3 4 33
92 92
100 99
0
100
2.5÷0.4= 6.25(个) 答:她最多可以做12个生日蛋糕。
680÷15≈46(个) 25≈6,需要6个瓶子。 有50个苹果,每袋最多放9个,可以装满几个袋子?
答:需要准备7个瓶子。 有50个苹果,每袋最多放9个,可以装满几个袋子?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10课时 解决问题(1)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10课时 解决问题(1)

教案标题: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10课时解决问题(1)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第10课时:解决问题(1)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1)讲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阅读题目、理解题意、找出关键信息、列出算式、计算结果、检查答案。

(2)举例讲解:以教材中的例题为范例,讲解如何运用基本步骤解决实际问题。

3. 练习巩固(1)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4. 小组合作(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和汇报。

(2)给出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小组汇报:每组选一名代表汇报解题过程和答案,其他组员补充。

5. 总结提升(1)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2)强调检查答案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小组合作等形式,让学生掌握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

3.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4. 加强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检查,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0课时解决问题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0课时解决问题

第10课时解决问题(2)【教学内容】教材第39页例10和练习九。

【教学目标】1.掌握根据实际情况用“去尾法”取近似值。

2.培养学生从问题出发去寻找所需条件的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精神。

【重点难点】1.掌握用“去尾法”取近似值。

2.灵活运用这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复习导入】1.口算。

4×0.1= 6.4÷0.04=42×0.07= 0.063÷0.15=39.39÷0.13= 0.2÷0.004=7.2÷0.06= 0.18÷0.09=0.9÷0.45= 15.5÷0.05=2.导入课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进一法”取近似值。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去尾法”取近似值。

【新课讲授】1.教学例10(2)。

出示例10(2)情境图。

读题、理解题意,分析解题思路。

独立列式解答。

教师板书:25÷1.5=16.666…(个)组织讨论:(1)包装礼盒的个数应该是什么数?(2)用“四舍五入法”保留整数应该是多少个?(3)包装17个礼盒,丝带够吗?为什么?(4)应该用什么方法取商的近似数?学生交流、汇报。

小结:包装礼盒的个数应该是整数,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要包装17个礼盒,而包装16个礼盒之后余下的丝带不够包装一个礼盒之后,所以不能用“进一法”求商的近似数,要用“去尾法”求商的近似数。

讲解:“去尾法”也是一种取近似数的方法,在实际计算中,根据情况有时需要把一个数某位后面的数字全部舍去,这种计算方法叫做“去尾法”。

举例说明在生活中哪些时候选择运用“去尾法”取近似值。

2.典例讲析。

例1做一套衣服用布2.46米,现有28.8米的布可以做多少套这样的衣服?分析:求做多少套衣服,也就是求28.8里面有多少个2.46,列除法算式即:28.8÷2.46,商是11,余数是1.74。

余下的布不够做一套衣服,所以要舍去,只能做11套衣服。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10课时解决问题(2)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10课时解决问题(2)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10课时解决问题(2)人教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的第一单元第10课时,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们将通过一个实践情景来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一、实践情景引入假设小明的妈妈给了他5元钱,让他去商店买一些文具。

文具店的文具价格如下:铅笔2元/支,橡皮1元/块,尺子3元/把。

请问小明可以用这5元钱买哪些文具?二、例题讲解1. 例题:小明有5元钱,他想买2支铅笔和1块橡皮,请问他够不够钱?解答:铅笔2元/支,2支铅笔需要4元;橡皮1元/块,1块橡皮需要1元。

所以,2支铅笔和1块橡皮总共需要4+1=5元。

小明有5元钱,所以他够钱买2支铅笔和1块橡皮。

2. 例题:小明有5元钱,他想买3把尺子,请问他够不够钱?解答:尺子3元/把,3把尺子需要9元。

小明只有5元钱,所以他不够钱买3把尺子。

三、随堂练习1. 小刚有6元钱,他想买2支铅笔和2块橡皮,请问他够不够钱?解答:铅笔2元/支,2支铅笔需要4元;橡皮1元/块,2块橡皮需要2元。

所以,2支铅笔和2块橡皮总共需要4+2=6元。

小刚有6元钱,所以他够钱买2支铅笔和2块橡皮。

2. 小华有8元钱,他想买4支铅笔和2块橡皮,请问他够不够钱?解答:铅笔2元/支,4支铅笔需要8元;橡皮1元/块,2块橡皮需要2元。

所以,4支铅笔和2块橡皮总共需要8+2=10元。

小华有8元钱,所以他不够钱买4支铅笔和2块橡皮。

四、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能够通过计算来确定是否够钱购买所需的商品。

难点是对于价格的不同组合,学生需要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法来计算总价。

五、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文具模型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思考小明够不够钱买文具。

2. 讲解: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理解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 练习:通过随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板书设计文具价格表铅笔:2元/支橡皮:1元/块尺子:3元/把够钱情况:1. 2支铅笔 + 1块橡皮 = 4 + 1 = 5元(够钱)2. 3把尺子 = 9元(不够钱)八、作业设计1. 题目:小芳有7元钱,她想买2支铅笔和1块橡皮,请问她够不够钱?答案:铅笔2元/支,2支铅笔需要4元;橡皮1元/块,1块橡皮需要1元。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10课时 解决问题 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10课时 解决问题 人教版

第10课时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材第39页例10。

教学目标:1.在实际应用中,会灵活地选用“去尾法”和“进一法”取商的近似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对生活实际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与人交流的能力。

3.通过学生对不同生活情境的分析与思考,体会近似值的生活意义。

教学重点:根据实际需要取商的近似值。

教学难点:分析并理解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导入:数学来源于生活,也要应用于生活。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要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这一单元我们主要学习的是小数除法,这节课我们就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学生思考:6个瓶子能装下2.5千克香油吗?因为6×0.4=2.4(千克),还剩下0.1千克装不下。

所以需要7个瓶子。

6.25的十分位的“2”比5小,但在这里仍然要向前一位进一。

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称为“进一法”。

二、探究新知1.出示教材第39页例10的第(1)题。

(课件呈现)(1)学生读题并思考:这道题的条件和问题是什么?怎样列式?(2)引导学生自主列出算式并计算:2.5÷0.4=6.25(个)(3)学生思考,瓶子的个数都是整数,怎样取近似值?学生可能会想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来取商的近似值:即2.5÷0.4≈6(个)(4)启发学生思考:6个瓶子能装下2.5千克香油吗?(5)引导学生观察小结:虽然6.25的十分位的“2”比5小,但在这里仍然要向前一位进一。

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称为“进一法”。

(板书:进一法)(6)生活中的哪些实际问题需要用“进一法”取近似值?2.出示教材第39页例10第(2)题。

(课件呈现)(1)引导学生读题,并分析题意,独立尝试列式解答。

25÷1.5=16.666…(个)(2)让学生想一想:怎样取近似值?包装17个礼盒,丝带够吗?求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的问题,只能取商的整数部分,小数点后的尾数应去掉。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十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十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

“1” 75次
4 比青少年多 5
?次
也可以先求婴儿每分钟心跳次 数是青少年的几分之几……
4 75 + 75× 5 = 75 + 60 = 135(次)
4 75 × (1 + 5)
9 = 75 × 5
= 135(次)
回顾与反思
(2)黑兔只数的 等于白兔只数。 (3)苹果的数量相当于梨的 .
4 青少年心跳每分钟约75次,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 。 75 +75× =75 + 60=135(次) (135-75)÷75= 5 80 - 80× = 80 -10 = 70(分贝)
我算算135次比75次多几分之几。
பைடு நூலகம்
一、创设情境 明确目标
(1)黑兔只数是白兔的 。
(4)苹果树占果园面积的 75 +75× =75 + 60=135(次)
画线段图能清楚地表示数量关系。 绿化带降低了噪音以后,人听到的声音是多少分贝?

80×(1- ) = 80× = 70(分贝)
(5)钢笔的价钱比圆珠贵
二、自主学习 探索新知
人心脏跳动的次数随年龄而变化。青少年心跳 每分钟约75次,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 年多 。婴儿每分钟心跳多少次? 阅读与理解
青少年每分钟心跳约__7_5__次。 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 ,多的部 分是_青__少__年__每__分_钟__心__跳__的__次_数______的 。 要求的是_婴__儿____每分钟心跳的次数。
两种解题思路有什么不同? (135-75)÷75= 一、创设情境 明确目标 也可以先求婴儿每分钟心跳次数是青少年的几分之几……
4 9 (3)苹果的数量相当于梨的 . 75×(1+ ) =75× =135(次) 二、自主学习 探索新知 5 5 75 +75× =75 + 60=135(次)

第10课时小数除法《解决问题》(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10课时小数除法《解决问题》(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10课时小数除法《解决问题》课时:第10课时年级:五年级科目:数学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理解小数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 能够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小数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 小数除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理解小数除法的运算规则。

2. 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小数除法运算。

教学准备:1. 教材和教辅资料。

2. 小数除法的练习题和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小数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 提问学生是否知道小数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二、新课讲解1. 讲解小数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 通过示例演示小数除法的运算步骤。

3. 强调小数除法的注意事项和运算规则。

三、巩固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小数除法的练习题。

2. 引导学生互相检查和讨论练习题的答案。

四、实际问题解决1. 给学生提供实际问题,要求运用小数除法解决。

2. 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 邀请学生展示解题过程和答案,并进行讲解。

五、总结和作业布置1. 对小数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进行总结。

2. 强调小数除法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3. 布置小数除法的作业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小数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除法的运算规则。

通过练习题和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练习,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小数除法。

重点关注的细节:小数除法的运算方法和实际问题解决在小数除法的教学中,小数除法的运算方法和实际问题解决是两个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以下是对这两个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

一、小数除法的运算方法小数除法的运算方法是小数除法教学的核心内容,学生需要掌握小数除法的运算规则和步骤。

下面将详细说明小数除法的运算方法。

1. 小数除法的概念小数除法是指将一个小数除以另一个小数的运算。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10课时 解决问题 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10课时 解决问题 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10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并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方程的意义,知道方程的解。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思维水平。

二、教学内容1. 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2. 方程的意义和方程的解3. 列方程解决问题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方程的意义和方程的解。

2. 教学难点:列方程解决问题,理解方程的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数量关系,进而引出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

2. 探究新知(1)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例,如:一个苹果的质量是150克,两个苹果的质量是多少?三个苹果呢?引导学生发现,苹果的质量与苹果的个数有关,可以表示为:苹果的质量 = 苹果的个数× 150克。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未知数,如:苹果的质量= n × 150克。

(2)方程的意义和方程的解教师通过实例,如:小华买了3个苹果,一共花了9元,引导学生列出方程:3 × 150 = 9。

教师解释,这个方程表示苹果的质量与总价之间的关系,方程的解是150克,即每个苹果的质量是150克。

3. 巩固练习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用字母表示数,列方程解决问题。

如:小华买了5个苹果,一共花了15元,每个苹果的质量是多少?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方程的意义和方程的解。

5.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课后尝试用字母表示数,列方程解决问题。

如:小华买了7个苹果,一共花了21元,每个苹果的质量是多少?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数量关系,学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方程的意义和方程的解。

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充分参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能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10课时 问题解决(二) 西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10课时 问题解决(二) 西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10课时问题解决(二) 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和分类各种问题。

2.掌握通过示例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3.能够用条形图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理解和分类各种问题。

2.学生能够通过示例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3.学生能够用条形图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使用条形图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内容1. 活动11.教师出示一个问题:“小明有7个苹果,每天吃掉1个,问小明吃完这些苹果需要几天?”2.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找到答案。

3.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思路和方法,找到答案,并解释自己是怎么得到答案的。

2. 活动21.教师向学生介绍什么是条形图。

2.教师出示一组数据,例如班级一周的每天上课时间,让学生绘制一张条形图,解释数据。

3.教师再出示另一组数据,例如班级每个人一周的饮食开支,让学生绘制一张条形图,解释数据。

3. 活动31.教师向学生介绍如何使用条形图解决实际问题。

2.教师出示一组数据,例如班级同学喜欢的冰淇淋口味,让学生使用条形图来展示数据,并解释该数据的特点。

3.教师再出示另一组数据,例如学校早餐销售额,让学生使用条形图来展示数据,并分析该数据有什么问题和优点。

五、教学方法1.演示法:教师对每项内容进行展示和演示。

2.合作式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思维,发挥集体智慧。

六、教学评价1.学生能否理解和分类各种问题。

2.学生是否掌握通过示例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3.学生能否使用条形图解决实际问题。

七、课后作业1.找出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分析问题,找到解决方法。

2.通过网络或其他方式找到一个与条形图有关的实际问题,使用条形图来解决该问题,并写出分析报告。

八、教学资源1.课件。

2.条形图。

九、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为通过一些具体问题来教导学生寻找解决方法,同时学生也需要学会使用条形图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整个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了演示和合作式学习法,让学生通过互相交流和讨论来寻找思路和解决方法。

实验小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10课时《解决问题(第2课时)》教案

实验小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10课时《解决问题(第2课时)》教案

实验小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10课时《解决问题(第2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能够准确理解问题描述;•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 教学难点•提出问题的关键思路;•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一道有关加法的问题:小明有3本故事书,小红有5本故事书,他们一共有多少本故事书?请同学们思考这个问题。

2. 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提出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操场上有12个小朋友在草坪上玩耍,其中有3个小朋友去买冰淇淋了,问还剩几个小朋友在操场上玩耍?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讨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并在黑板上记录各组的不同解决思路。

4. 总结解决方法学生讲解各组的解决方法,教师将不同的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找出问题的快速解决途径。

5. 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相似问题的练习,巩固所学方法。

6. 拓展教师出示扩展问题:如果操场上原本有18个小朋友,其中有5个小朋友去上厕所了,问还有几个小朋友在操场上玩耍?让学生尝试解决此类拓展问题。

四、课堂互动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并通过展示每组的解决方法,让学生在观察、讨论、总结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积极主动解决问题。

六、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请同学们回家后继续进行有关解决问题的练习,巩固课堂所学内容,并用简单的句子描述自己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以上就是今天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复习,并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10课时 解决问题 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10课时 解决问题 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10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课时主要围绕“解决问题”展开,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分析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实施计算、验证结果等步骤,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 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问题分析: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数学问题。

2. 方案设计:如何指导学生设计合理的解决方案。

3. 结果验证:如何引导学生验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教学案例、计算器等。

2. 学生准备:草稿纸、计算器、学习用品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

2. 新课导入:讲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3. 案例分析:分析教学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5. 结果展示:各组展示解决方案和计算结果,引导学生学会验证结果的正确性。

6. 总结提升: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1.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10课时解决问题2. 目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结合生活实际,自己设计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如何改进教学方法。

2. 学生反思:自己在本节课中学到了什么,哪些地方还需要加强,如何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本课时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问题分析、方案设计和结果验证的指导,以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10课时 解决问题(1)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10课时 解决问题(1)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10课时解决问题(1)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掌握从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第10课时“解决问题(1)”,内容包括:从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从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克服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恐惧心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教鞭等。

2. 学具:草稿纸、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巩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5.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解决问题(1)2. 板书内容:(1)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阅读题目、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计算、检验答案。

(2)从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找出关键信息、确定数量关系、选择合适的方法。

(3)解决问题实例: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七、作业设计1. 必做题:教材第6单元第10课时课后练习题。

2. 选做题:结合生活实际,自编一道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3. 思考题:探讨解决问题的其他方法,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意识。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思考、主动提问。

但在巩固练习环节,部分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人教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第10课时《解决问题》示范教学设计

人教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第10课时《解决问题》示范教学设计

10《万以内数的认识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4页例13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学会用加、减法估算的策略解决问题。

2.通过万以内数加、减法估算方法的交流,使学生懂得应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及数据特点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及估算意识,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初步感受估算的价值。

教学重点学会用加、减法估算解决问题,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估算方法解决问题,培养估算的意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课件出示:口算。

30+90=400+600=500+4000=700-400=150-30=700+900=8000-4000=1500-700=教师指名学生快速说出答案。

师:你们怎么算得这么快呀?预设:这些都是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很容易计算。

师:看来大家对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掌握得很好。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用加减法的计算来解决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决一些这样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一)教学例131.收集信息,理解问题课件出示:师:谁来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从图中你都知道了什么,问题是什么?预设:一部炒锅358元,一个吹风机218元,问题是“买这两件商品,500元够吗?”。

2.探索尝试,解决问题师:要解决“买这两件商品,500元够吗?”这个问题,你想怎样解答?预设:把这两件商品的价格合起来,看是不是超过了500元。

师:怎样列式?预设:358+218。

师:你会算吗?(不会)是的,我们还不会计算。

那该怎么办呢?出示【学习任务一】。

教师巡视,搜集典型案例。

师:谁来向大家汇报一下你的解决方案?方法一:炒锅358元,超过了300元,吹风机218元,超过了200元,把358看成300,把218看成200,300+200=500,所以,358+218的结果一定比500大。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10课时解决问题(二)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10课时解决问题(二)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10课时解决问题(二) 人教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10课时,解决问题(二),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33页例题以及第34页的“做一做”。

例题是关于统计图表的绘制和数据分析,具体内容是“小华家去年每个月的用电量如下表所示,你能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上表示出来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统计图表的绘制方法,能够根据数据进行适当的分析,提高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难点是让学生能够根据统计图表进行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教材、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先给学生展示了一个关于商店销售数据的统计图表,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图表中的信息。

2. 例题讲解:接着,我带领学生学习教材第33页的例题,让学生观察数据,然后一起讨论如何绘制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3. 随堂练习: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教材第34页的“做一做”,我会在旁边进行指导。

4. 学生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统计图表的绘制条形统计图:横轴:类别纵轴:数量折线统计图:横轴:时间纵轴:数量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数据:1月:300,2月:280,3月:320,4月:290答案:(学生作业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课堂进行反思,看看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同时,我也会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材料,让学生在家里进行进一步的学习。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选择了商店销售数据的统计图表作为切入点。

这个选择是有深意的,因为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对数据有一定的认识,通过这个实例,我可以让学生们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更好地理解统计图表的应用。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0课时 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1)课件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0课时 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1)课件

或 120-48=72(吨) 72÷120=0.6=60%
答:这批粮食一共有120吨。
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1.要理解已知条件中百分数的意义,弄清数量 之间的关系。 2.根据数量关系的特点,确定是否用方程解答。 3.列方程解答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未知数,把 它设为x 。
课堂练习
(教材P103 练一练T1)
(苏教版)六年级 上
第10课时
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 问题(1)
复习导入
根据下列条件说出单位“1”的量,再把数量关系式 补充完整。 (1)获一等奖的人数占参赛总人数的5%。
( 参赛总人数 )×5%=(获一等奖的人数) (2)一本书已经看了75%。
(书的总页数 )×75%=( 已经看了的页数)
探究新知
(六年级总 )53%x=94 0.47x=94 x=200
答:六年级一共有200人。
(教材P103 练一练T2)
2.建筑工地要运进一批水泥,已经运了30%,还剩下 56吨没有运。这批水泥有多少吨?
解:设这批水泥有x吨。 x-30%x=56 0.7x=56 x=80
答:这批水泥有80吨。
(教材P105 T3)
3. (1)一桶油,用去25%,正好用去2.5千克。 这桶油重多少千克? 解:设这桶油重x千克。 25%x=2.5 x=10 答:这桶油重10千克。
(2)一桶油,用去25%,还剩7.5千克。这桶油 重多少千克?
解:设这桶油重x千克。
x-25%x=7.5
单位“1”
10 马山粮库要往外地调运一批粮食,已经运走了
60%,还剩48吨。这批粮食一共有多少吨?
你能画线段图表示题意吗?
一共多少吨? 运走60%

五年级上册三单元第10课时 问题解决(1)西师版2025版

五年级上册三单元第10课时 问题解决(1)西师版2025版
1. 妈妈买了10kg猪肉,要把这些猪肉切成许多小块 装在保鲜袋里放入冰箱。每个保鲜袋最多能装 0.7kg,妈妈至少要准备多少个保鲜袋?
进一法
10÷0.7=14.285…≈15(个)
答:妈妈至少要准备15个保鲜袋。
(教材第65页练习十五第1题)
2. 王师傅把80kg油分别装到油桶里,每个油 桶最多能装4.5kg,王师傅至少要准备多少 个油桶? 进一法 80÷4.5=17.777…≈18(个) 答:王师傅至少要准备18个油桶。
4 .5 3 8
13 5 9 52 70 65 50 39 110 104 6
3 1.1 8
27 8 4 2 81
32 27
取商的近似值时, 一般采用“四舍 五入”法取值。
50 27 230 216
14
现在五年级一班全体同学45人去参加红色教 育活动,如果校车每次只能坐10人,45人要几 次才能运完?
“四舍五入”法和“进一法”有什么异同?
相同点:都是取近似值的方法。 不同点:“四舍五入”法是根据保留位数的后一 位满5就入,不满5就舍;“进一法”是根据保留 位数的后一位都进一。
求近似值还有什么方法?
除了“四舍五入”法和“进一法”,生活中还会用 到“去尾法”,即根据保留位数的后一位都舍去。
课堂练习
(教材第65页练习十五第2题)
3. 有600张纸,如果48张纸能订1本练习本, 那么这些纸可以订多少本练习本? 去尾法 600÷48=12.5≈12(本)
答:可以订12本练习本。
(教材第65页练习十五第3题)
4. 乐乐要把3.5升实验溶液装在瓶子里,每个 瓶子最多可装0.8升,至少需要准备几个这
样的瓶子?
进一法
3.5÷0.8=4.375≈5(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餐桌上的数学。 (1)6 人吃饭需要准备几根筷子?
(2)星期天,乐乐家里来客人了,他准备了 12 根筷子,正好够 用。一共有多少人吃饭?
4. 王阿姨要把 16 米长的绳子剪成每根 4 米长的跳绳, 可以剪多少根这样的跳绳?每次剪掉一根,一共要剪 几次?(在图中画一画)
16÷4=4(根) 4-1=次)
培优训练
5. 一共要折 20 只千纸鹤。 20÷4=5(只) 4+1=5(人) 20÷5=4(只)
口算题卡
10÷5= 2 12÷4= 3 18÷6= 3 2×5= 10 25÷5= 5
9÷3= 3 3×4= 12 16÷4= 4 8÷4= 2 3÷3= 1
2 表内除法(一) 第 10 课时 解决问题
基础练习
1. 我会填空。 (1)20 里面有( 4 )个 5。 (2)18 个 平均分成 6 份,每份是( 3 )个。
2. 王老师有24 个糖果。 (1)每个小朋友分 4 个糖果,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 (2)平均分给 6 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几个糖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