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第三章)—战国、秦、汉、三国时期的建筑

合集下载

秦、汉时期的建筑

秦、汉时期的建筑
人口 30多万,共160多闾里, (八万八百户);闾里内, “室居栉比,门巷修直,” 里的四周有墙,闾是里的门。 里内设“弹室”每街有亭长。
城外应有“郭”,“造郭以 守民”才对,但没发现其遗 迹。
秦早亡,西汉是封建社会上升阶段,建筑很多, 但多为木造,年久无存,但可从汉代遗存的画象 砖以及明器,汉墓,汉阙中,看到其形象及作法。 两种主要木结构:抬梁式,穿逗式,已经成熟; 从流行的高台建筑,转而建造高阙、高楼阁,高 达20丈,50丈,70丈;如:《三辅黄图•汉宫》上 的记载建章宫……正门曰阊阖,高二十五丈,亦 曰壁门;左凤阙高二十五丈;右神明台门内,北 起别风阙高五十丈,对峙井干楼高五十丈。
商业发展,富商很多,并有“贫求富,农 不如工,工不如商”的说法。与日本、朝 鲜有贸易往来;建立了丝绸之路,通达乌 兹别克、阿富汗、伊朗,并转往大秦国(古 罗马帝国);东南亚各国,(越南、缅甸、马 来、印度)有水陆前往,与“身毒”国(印度) 有陆路往来。
西汉末,哀帝(刘欣)时,“大月氏”(克什米尔)国使臣, 将佛教传入中国,即公元前6年至公元前1年。(公元“1” 年恰是汉帝刘衍的元始元年)这时的科学文化:
高楼木构架不用通柱,每层分别立柱,用纵横搭 交的枋子做出楼层。
类似的大城市还有:赵邯 郸、楚鄢郢(音掩映), 魏大梁等。
秦咸阳宫殿遗址
秦咸阳宫瓦当
棺椁与墓(河北平山县, 中山王陵墓及兆域图)
从战国时的棺椁构造,可 以看出当时的木工技术很 高——用铁器,便于加工。 正因有如此技术,秦汉时 才能建造大规模的宫殿和 多层楼阁。木棺椁各有内 外两层,外填白土、沙土、 木炭等构成防水体系,并 在墓地设置排水管,使这 些木构得以保存,现在才 能看到其精致的榫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自己总结中国建筑史(带插图)(一级注册建筑师必备)

自己总结中国建筑史(带插图)(一级注册建筑师必备)

中国建筑史一、原始社会(距今9000~4000年)(一)建筑1. 仰韶文化:干阑式: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已有榫卯)木骨泥墙:西安半坡村、陕西临潼姜寨(大房子,母系)2.龙山文化:房屋面积比仰韶时期小,有窖穴(父系),建筑技术进步为地面铺“白灰面”。

3.辽宁建平县女神像——中国最古老的神庙遗址(二)其他·石块堆成的方形和圆形祭坛,在内蒙古大青山和辽宁喀左县东山嘴。

二、奴隶社会时期(前21世纪~前476年)(夏、商、西周、春秋)(一)夏(前2070~前1600年)(二)商(前1600~前1046年)·已有“甲骨文”等文字记载(三)西周(前1046~前771年)·《周礼考工记》·瓦的发明,以上建筑使用瓦、脱离了“茅茨土阶”;陶水管的使用;三合土抹面 ·有宗教分封,不能僭越(公侯伯子男,不准超过王城的1/3、1/5、1/9)(四)春秋(前770~前476年)·人物:公输班-鲁班 ·开始修筑长城 ·瓦大量使用·有建筑装饰:“山节藻棁”,“丹楹刻桷”(shān jié zǎo zhuō)(dān yíng kè jué)三、封建社会初期(前475~公元581)(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一)战国(前475~前221)·“筑城以为君,造郭以守民”·木工技术:棺椁有多样的榫卯(木工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战国中山王墓中出土铜板错银“兆域图”(最早的建筑总平面图)(二)秦(前221~前206)·秦重要建筑:修驰道、筑长城(三)汉(前206~公元220)·国力强盛,建筑大发展,留存的建筑形象丰富(画像、明器、墓葬)·陵墓仍土圹木椁墓,用“黄肠题凑”·五陵少年: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等七座·东汉公元25年定都洛阳,都城内有东西二宫,文献记载有椒房、温室殿、冰室等防寒祛暑房(四)三国(公元220~265)(五)两晋、南北朝(公元265~581)(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佛寺、佛塔、石窟寺的出现——建筑最大成就·琉璃始于南北朝·南朝仅陵墓、石刻墓表及石象生出色·北魏洛阳城为第二大城对以上900余年进行总结:·汉代为高潮,中国建筑作为一个独特的体系始于汉代·木构架体系、院落式布局已基本定型·后期,佛教哲学艺术的传人、玄学的兴起,建筑形象趋于雄浑而带巧丽风格·东晋、南朝是我国自然式山水风景园林的奠基时期四、封建社会中期(公元581~1279)(隋、唐、五代、宋、辽、金)(一)隋(公元581~618)。

中国建筑史战国秦汉三国时期的建筑

中国建筑史战国秦汉三国时期的建筑

四、汉 (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
n (一).社会背景: n 建筑史上第一个繁荣时期 n 突出表现为:叠梁式和穿斗式两种主要木
结构已经形成 n 砖石建筑和拱券结构有了发展
中国建筑史战国秦汉三国时期的建筑
三、汉代建筑 ——宫殿、礼制建筑
n *两种主要木结构—抬梁式、穿斗式已经成熟。 n *高台建筑继续流行。 n *屋顶——悬山、庑殿较多,攒尖、歇山、囤顶
也有应用。 n *斗栱已经产生:结构作用明确—出挑屋檐 n *砖石结构—突飞猛进地发展,用于墓室、水
道中,砖石拱已从叠涩发展为半圆形拱、并列 拱、筒拱、穹拱等
中国建筑史战国秦汉三国时期的建筑
中国建筑史战国秦汉三国时期的建筑
中国建筑史战国秦汉三国时期的建筑
中国建筑史战国秦汉三国时期的建筑
中国建筑史战国秦汉三国时期的建筑
成就:
n 1).多功能性的建筑组合 n 2 ).梁柱结构的运用为楼阁建筑打下基础 n 3)建筑技术方面:排水系统完备,采暖通风都
已具备
中国建筑史战国秦汉三国时期的建筑
中国建筑史战国秦汉三国时期的建筑
中国建筑史战国秦汉三国时期的建筑
(三).棺椁与墓
战国时期的棺椁构造:
n 棺:关也,所以掩尸。 n 椁:棺外的套椁。
金字塔式的城市体系
中国建筑史战国秦汉三国时期的建筑
(三)城市选址 1.水资源生活用水,漕运,防洪,苑囿 2.政治和军事上的要求
中国建筑史战国秦汉三国时期的建筑
(四)城市的组成与布局 1.城与郭, 城:子城,内城,阙城 郭:罗城,外城,国城 筑城以卫君,筑郭以卫民
地方城市:子城制度
都城:宫城,皇城,外城
中国建筑史战国秦汉三国时期的建筑

中国建筑史—战国、秦、汉、三国时期的建筑分析

中国建筑史—战国、秦、汉、三国时期的建筑分析

三、汉代建筑 ——宫殿、礼制建筑


*两种主要木结构—抬梁式、穿斗式已经成熟。 *高台建筑继续流行。 *屋顶——悬山、庑殿较多,攒尖、歇山、囤顶 也有应用。 *斗栱已经产生:结构作用明确—出挑屋檐 *砖石结构—突飞猛进地发展,用于墓室、水 道中,砖石拱已从叠涩发展为半圆形拱、并列 拱、筒拱、穹拱等
陵墓、阙

[帝陵]:平面多呈方形,上呈锥台形,而称“方 上”。 文献:陵上有高墙、象生及殿堂
实物: 最大的“方上”高约20米——陕西兴平茂陵;

[贵族墓]:


[贵族墓]:方锥平顶,前置石造享堂,其前立碑, 再前神道侧列石羊、石虎、附翼石狮,最外是摹 仿木构建筑形式建造石阙两座,其台基和阙身都 浮雕有柱、枋、斗拱及各种人物和花纹,上覆以 屋顶。 [山东肥城笑堂山墓祠]:两坡悬山顶,有正脊, 用筒瓦、板瓦;正面二开间,中立八角柱,柱上 下各有一斗。
二、城市、宫殿:
中国古代城市建设 一。概论 ◆什么是城市? 以非农业性人口为主的人群集中居住的地方 ◆城市史研究什么? 空间,关联,秩序 选址 城市的布局结构 工程建设、(城防水利)
(二)中国古代城市建制 1.商周-分封制 2.秦以后-郡县制 金字塔式的城市体系
(三)城市选址 1.水资源生活用水,漕运,防洪,苑囿 2.政治和军事上的要求
(三)、郦山陵 —陕西临潼郦山秦始皇陵


由三层土台组成,下层345x350M, 每层台 壁都向内斜收,自底至顶三层共高43M。 有内、外二垣,内垣周长2.5公里,外垣周 长6.3公里.
四、汉 (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



(一).社会背景: 建筑史上第一个繁荣时期 突出表现为:叠梁式和穿斗式两种主要木 结构已经形成 砖石建筑和拱券结构有了发展

战国秦汉三国时期的建筑

战国秦汉三国时期的建筑

战国秦汉三国时期的建筑一、东周战国,先秦(前770——前476,前475——前280)1.历史背景:田地私有制、诸侯国争战、天子失学、百家争鸣2.建筑活动概况1〉城市建设高潮:齐临淄、楚鄢郢、赵邯郸、魏大梁2〉宫殿与高台建筑:晋九层之台;楚章华台(三休台);魏中天台;吴姑苏台3〉大型工程:西门豹引漳水溉邺,李冰父子修筑的都江堰;七国竞筑长城3.建筑技术、匠师和理论青铜和铁制工具——复杂构件、隼卯构造、精美雕刻、瓦、砖公输班《考工记》——关于城市、建筑的制度、技术、尺度和材料定额4.建筑特征:1〉防御性 2〉礼制 3〉线的艺术(北)理性对称(南)楚汉浪漫主义,绚烂、神仙世界二、秦(前221——前207)1.历史背景:2.建筑实例1〉秦咸阳;“宫馆阁道相连三十余里。

”①布局:以宫殿为核心,因天材就地利,使离宫分散②取消了城和郭之分(革新)③“以天相比,以山代阙”,把城市与自然交织在一起2〉信宫、甘泉宫、北宫、朝宫(阿房宫)3〉陕西临潼骊山秦始皇陵①方上制。

由三层方锥形夯土台构成,底层350米见方,高47米,四面有陵墙陵园,四边辟门。

②选址“南对骊山,北对渭水”③地下兵马俑和铜车马④地宫“以水银为百川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防洪沟4〉长城、驰道5〉园林:“一池三山”——蓬莱、瀛州、方丈三、汉(前206——公元220年)1.历史背景:2.建筑实例1〉城市发展:临淄、安邑、襄邑、广汉、洛阳、邯郸、江陵、成都、合肥、番禺、临淄等a)汉长安①选址:汾渭之间龙首原,“被山带河,可进可退,四塞以为固,可谓金城千里”②地形,以长乐宫为基础,向北发展;先建宫殿后建城墙,平面不规则,利用地形创造了一个立体城市形象。

③分区④道路正交:“八街九陌”⑤城南明堂辟雍⑥设置陵邑b)汉洛阳2〉宫室建筑:例:未央宫、长乐宫、北宫、建章宫、东汉洛阳宫殿3〉明堂辟雍4〉陵墓例:陕西兴平县茂陵、霍去病墓、卫青墓、长安陵邑、河南辉县木椁、四川雅安县高颐墓阕、北京西郊东汉秦君墓墓表、长沙马王堆汉墓、四川乐山县白崖崖墓、山东沂南县古画像石墓、京大堡台汉墓、老山汉墓、徐州汉墓①“方上制”——“以山为陵”②砖石拱券技术——“皇堂”③石阙:四川雅安高颐墓石阙④地宫部分:“黄肠题凑”,特指木椁墓交接部分的做法。

第四章战国、秦、汉、三国时期的建筑详解

第四章战国、秦、汉、三国时期的建筑详解

(一).建筑成就:
建筑史上第一个 繁荣时期
叠梁式和穿斗式 两种主要木结构 已经形成
砖石建筑和拱券 结构有了发展
三、汉代建筑 ——宫殿、礼制建筑
两种主要木结构—抬梁式、穿斗式已经成熟。 高台建筑继续流行。 屋顶——悬山、庑殿较多,攒尖、歇山、囤顶也
有应用。 斗栱已经产生:结构作用明确—出挑屋檐 砖石结构—突飞猛进地发展,用于墓室、水道中,
三、秦
(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一)宫室——阿房宫
《史记》:“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 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 作前殿阿房,东西500步,南北50丈,上可 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 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颠为阙,为复道;自 阿房渡渭,属之咸阳。”
阿房宮
(二)郦山陵 —陕西临潼郦山秦始皇陵
中国古代城市建制
1.商周-分封制 2.秦以后-郡县制
城市的组成与布局 城:子城,内城,阙城 郭:罗城,外城,宫城,皇城,外城
地方城市:子城制度
一、城市选址
1.水资源生活用水,漕运,防洪,苑囿 2.政治和军事上的要求
二、城市布局: 1、统治机构:宫殿区(衙署区)
由三层土台组成,下层345x350M, 每层 台壁都向内斜收,自底至顶三层共高43M。
有内、外二垣,内垣周长2.5公里,外垣周 长6.3公里.
四、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
封建社会上升时期,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使建筑 生产显著进步,——中国古代 建筑史上繁荣时期。 建筑史上把此时期称为中国 建筑发育时期, 因为中国建筑的一些特征在 两汉时开始形成,如梁架、斗 拱、屋顶形式、砖作方法。
第四章 战国、秦、两汉、三国时期的建筑
(公元前475年-公元280 年)

自己总结中国建筑史(带插图)(一级注册建筑师必备)

自己总结中国建筑史(带插图)(一级注册建筑师必备)

中国建筑史一、原始社会(距今9000~4000年)(一)建筑1. 仰韶文化:干阑式: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已有榫卯)木骨泥墙:西安半坡村、陕西临潼姜寨(大房子,母系)2.龙山文化:房屋面积比仰韶时期小,有窖穴(父系),建筑技术进步为地面铺“白灰面”。

3.辽宁建平县女神像——中国最古老的神庙遗址(二)其他·石块堆成的方形和圆形祭坛,在内蒙古大青山和辽宁喀左县东山嘴。

二、奴隶社会时期(前21世纪~前476年)(夏、商、西周、春秋)(一)夏(前2070~前1600年)序号名称图片记忆介绍1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最早的廊院式建筑夏都之一;两处遗址,一号宫殿最大,二号最完整;未见瓦,“茅茨土阶”。

(二)商(前1600~前1046年)序号名称图片记忆介绍1 郑州商城商王仲丁的隞都2 黄陂盘龙城商城遗址夯土台基上并排三座殿堂3 河南偃师尸沟乡早商城址已发掘两座庭院式建筑4 殷墟世界文化遗产商晚期;位于河南安阳小屯村;建于长方形土台上,墓葬为土圹木椁墓,深十几米,四出羡道,多殉葬人物·已大量使用“青铜器”,青铜工艺达到纯熟的程度·已有“甲骨文”等文字记载(三)西周(前1046~前771年)序号名称图片记忆介绍1 陕西岐山凤雏村中国第一四合院(即中轴对称,前堂后室,内外有别)二进院寺庙建筑2 湖北岐春出土一处建筑遗址干阑式建筑·《周礼考工记》·瓦的发明,以上建筑使用瓦、脱离了“茅茨土阶”;陶水管的使用;三合土抹面·有宗教分封,不能僭越(公侯伯子男,不准超过王城的1/3、1/5、1/9)(四)春秋(前770~前476年)序号名称图片记忆介绍1 秦都城雍城出土了36cmx14cm*6cm青灰色砖、花纹空心砖;秦国雍城宗庙遗址居中为太庙,左右为昭、穆二庙祭祀坑,识别祭祀性建筑的标志。

庙后方亭式建筑,左右对称,布局严整。

·“高台榭,美宫室”,防刺客、防洪水、供帝王登临之乐·人物:公输班-鲁班·开始修筑长城·瓦大量使用·有建筑装饰:“山节藻棁”,“丹楹刻桷”(shān jié zǎo zhuō)(dān yíng kè jué)三、封建社会初期(前475~公元581)(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一)战国(前475~前221)序号名称图片记忆介绍1 陕西咸阳市秦咸阳一号宫殿以夯土台为核心,周围木构架环绕的台榭式建筑,有采暖、排水、冷藏、洗浴一层夯土、绕以回廊;二层中为二层主体建筑,西二室、东南一室、东北转角敞厅;绕以回廊·各国国都都很大,齐国为例,南北5公里、东西4公里,有高16m 的夯土台,居民7万户 ·“筑城以为君,造郭以守民”·木工技术:棺椁有多样的榫卯(木工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战国中山王墓中出土铜板错银“兆域图”(最早的建筑总平面图)(二)秦(前221~前206)序号名称 图片 记忆 介绍 1 阿房宫2秦始皇陵墓-骊山陵(未开挖)边长350m ,残高43m 以上;墓东侧兵马俑·秦都、宫殿不遵周礼(跨渭水南北广阔地区,弥山跨谷建) ·秦重要建筑:修驰道、筑长城(三)汉(前206~公元220)序号名称 图片 记忆 介绍1 长安城第七大城 “斗城”,未按周礼;建于西汉渭水南岸;S=36平方公里,城门12座,5座宫殿,八街九陌,168闾里 2 汉长安南邻出土11座礼制建筑 王莽九庙遗址,仍属土台核心的木构建筑3四川雅安高颐墓阙汉代地面以上遗存的建筑有墓前的石阙、墓表、石亨堂、石象生等,另外就是崖墓、砖石墓等中的明器、画像砖、画像石、壁画等间接地建筑形象资料。

4 秦、汉时期的建筑

4 秦、汉时期的建筑
元前200)至惠帝五年(公元前190年)十年建成 的长安城,是在秦兴乐宫(改名长乐宫)为基础建立的。
不久,由军匠出身的杨城延主持修建未央宫、北宫,以后 建造桂宫、明光宫;并以此为基础主持长安城建设。
城墙是惠帝五年(公元前190 年)才开始修筑,到汉高后吕 雉八年(公元前180年)先后20年时间才建成;在未央宫和 长乐宫之间,建有武器库、粮仓、织室、暴室等。
陵墓内的砖
墓阙
四川崖墓
登封太室阙
少室阙上的雕刻与壁画
高颐墓石阙西 阙立面
陶楼
汉代建筑
西汉仍盛行高台建筑,很少发现西汉时期的陶楼,故西汉 时期时期的高层建筑还未大量兴起。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 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的整体规划是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平 原,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又可以引水灌田、变害为利。主体工程包 括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进水口。
阿房宫
《史记》:“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 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 房,东西500步,南北 50 丈,上可坐万人,下可 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 南山颠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 阳。”渡谓,有一座连栱石桥。
汉代建筑
地面除了仍沿用以前抹草泥的方法外,出现了铺 地的方砖及空心砖的踏步。
西汉末高台建筑的转角处仍使用两根柱子,说明 在大型建筑的构架中,还未能妥善解决转角处的 复杂结构。
从出土的陶楼看,此时期高楼建筑物平面多为方 形或长方形。还显示出“副阶周匝”即四周有围 廊。有的还施平座,栏杆。(早期的檐廊还不完 备)。
令保护耕牛,“盗马者罪死,盗牛者加”。 汉代器械中,有风车;文献中有“水碓(dwi)磨”的记载。

中国建筑史-4 春秋战国时期的建筑

中国建筑史-4 春秋战国时期的建筑
第三章:春秋战 国时期的建筑
(公元前770年-前221年)
§3·1 春秋、战国建筑概况
“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因其时间起止与鲁国编年体史书《春秋》所记载的 时间基本一致而得名;战国:公元前475年——公 元前221年,因这一时期主要的诸侯国之间不断相 互攻战而得名。
历史阶段特征(特点):政治方面是战争频繁, 诸侯争霸,各国纷纷改革,民族不断融合;经济方 面是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文化 方面是百家争鸣。实质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 建社会的大变革。春秋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 国是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二 ·建筑特征与成就
1·从建筑材料和技术看: 木工技术成熟,促进了室内装修和家具的制作 班(公输般) 瓦的数量和品种增多,出现了多种类型的瓦 → 砖的使用
→鲁 瓦匠
2· 儒家学说,为礼制奠定了基础。不仅出现礼制建筑明 堂,更对此后的城市规划、宫殿、坛庙、陵寝,乃至民居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考工记》、《周礼》、《礼记》 3·诸侯出于政治和享乐的需要,大建高台建筑.
3· 明堂、辟雍
三种表达方式:明堂、辟雍 明堂辟雍 明堂·辟雍
明堂
黄帝时代明堂 周代明堂 汉代以后明堂
黄帝时代明堂--神社
3·1 周代明堂功用和形制 明堂是中国古代天子宣明政教的建筑,用于朝 会、祭
祀、庆赏、习射、选士、教学等大典。 明堂已无实物
《周礼》、《考工记》中对明堂如是记载: 周人明堂,度九尺之筵,东西九筵,南北七筵,堂
2 ·都城、王宫规划
· 都城规划
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 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 朝一夫。 注: 涂 ——— 道路 一夫 ——— 100×100步.1步约5-6尺

中国建筑史—战国秦汉三国时期的建筑

中国建筑史—战国秦汉三国时期的建筑
三国—唐)——开放式街市(宋以后) 4)宗教建筑 5)娱乐场所 6)学校
3.道路系统:南北向为主的方格网
实例:
1、齐故都临淄城 《史记·苏秦列传》记载:“临淄之中七万户,
┈不下户三男子,三七二十一万。┈临淄甚富而 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 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 幕,挥汗成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扬。”
棺:关也,所以掩尸。 椁:棺外的套椁。
(四)兆域图
——河北平山县中山王陵墓群
严格的中轴对称布局庄严肃穆,符合陵墓 群的气氛
高居的享堂如金字塔一般,很有纪念性
三、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一)、社会背景
(二)、宫室——阿房宫
《史记》:“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 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 先作前殿阿房,东西500步,南北50丈, 上可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 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颠为阙,为 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
二、城市、宫殿:
中国古代城市建设 一。概论 ◆什么是城市? 以非农业性人口为主的人群集中居住的地方 ◆城市史研究什么? 空间,关联,秩序,选址 城市的布局结构
工程建设、(城防水利)
(二)中国古代城市建制
1.商周-分封制 2.秦以后-郡县制
金字塔式的城市体系
(三)城市选址
1.水资源生活用水,漕运,防洪,苑 囿2.政治和军事上的要求
春 秋 建造高台和重屋
战国 西汉
进一步发展高台建筑,铜器上还刻有二、三层房
屋 高台建筑仍然流行
东 汉 高台建筑渐少,而多层楼阁大量增加
秦汉
抬梁式、穿斗式已经发展成熟
屋顶形式 :庑殿顶(四阿顶)、悬山、 囤 顶、歇山 斗拱发展成熟

中国建筑史教学课件3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PPT77页

中国建筑史教学课件3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PPT77页

中国建筑史教学课件3春秋战国秦汉魏晋 南北朝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60、人民的幸福是至高无个的法。— —西塞 罗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物: 最大的“方上”高约20米——陕西兴平茂陵;

[贵族墓]:


[贵族墓]:方锥平顶,前置石造享堂,其前 立碑,再前神道侧列石羊、石虎、附翼石狮, 最外是摹仿木构建筑形式建造石阙两座,其 台基和阙身都浮雕有柱、枋、斗拱及各种人 物和花纹,上覆以屋顶。 [山东肥城笑堂山墓祠]:两坡悬山顶,有 正脊,用筒瓦、板瓦;正面二开间,中立八 角柱,柱上下各有一斗。
3.道路系统:南北向为主的方格网
实例:


1、齐故都临淄城 《史记·苏秦列传》记载:“临淄之中七万户, ┈不下户三男子,三七二十一万。┈临淄甚富而 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 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 幕,挥汗成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扬。”
山东临淄齐故都城墙下的排水设施
(四)城市的组成与布局
1.城与郭,
城:子城,内城,阙城 郭:罗城,外城,国城 筑城以卫君,筑郭以卫民
地方城市:子城制度 都城:宫城,皇城,外城
2.城市布局:
1)统治机构:宫殿区(衙署区) A.内容:政府机关与居住 B.宫殿位置:城市的中轴线 C.防卫性:城壕、城墙、城门 2)手工业和商业区 3)居民区——里坊制(初期春秋—汉,极盛期 三国—唐)——开放式街市(宋以后) 4)宗教建筑 5)娱乐场所 6)学校
(一).社会背景: 建筑史上第一个繁荣时期 突出表现为:叠梁式和穿斗式两种主要木结构已经形成

砖石建筑和拱券结构有了发展
三、汉代建筑——宫殿、礼制建筑





*两种主要木结构—抬梁式、穿斗式已经 成熟。 *高台建筑继续流行。 *屋顶——悬山、庑殿较多,攒尖、歇山、 囤顶也有应用。 *斗栱已经产生:结构作用明确—出挑屋 檐 *砖石结构—突飞猛进地发展,用于墓室、 水道中,砖石拱已从叠涩发展为半圆形拱、 并列拱、筒拱、穹拱等
西汉 东汉
秦汉
高台建筑渐少,而多层楼阁大量增加
抬梁式、穿斗式已经发展成熟 屋顶形式 :庑殿顶(四阿顶)、悬山、 囤 顶、歇山 斗拱发展成熟
战国铜器上的建筑图象中相同的屋顶形式
1—镇江铜鉴 2—故宫博物院藏铜器残片3—上海博物院藏燕乐纹椭杯
战国铜器上的建筑图象中相同的屋顶形式
1—镇江铜盘 2—辉县铜鉴 3—六合铜匜 4—长治铜匜
一.陵墓组成 (一)地下部分 墓道、墓室 1.商— 西汉:竖穴为主,土圹木椁



聚 头;凑 字形平面;安阳商王墓 字形平面 字形平面 “亚 中 ” “ 甲” 柏木芯;题 黄肠 四出羡道, 二出羡道, 一墓道, 黄肠题凑: 墓道
陵墓、阙

[帝陵]:平面多呈方形,上呈锥台形,而称“方上”。 文献:陵上有高墙、象生及殿堂
河南孟津东汉光武帝刘秀墓
河南洛阳西汉空心砖墓内部之一
河南洛阳西汉空心砖墓内部之二
河 南 密 县 打 虎 亭 汉 画 像 石 墓
*建筑的材料和技术小结:
——战国、秦、两汉时期
时代 材料发展 板瓦、筒瓦、半圆形瓦当上所示花纹都比西周时期 进步; 晚期开始出现陶制的栏杆砖和排水管 砖的种类增多:方砖、空心砖、装饰性质的条砖 圆形瓦当,且花纹疏朗而富于变化 石材的使用增多:石础、石阶 东汉时出现石造的建筑:石祠、石阙、石墓
秦国咸阳一号宫殿遗址平面
秦国咸阳一号宫殿遗址平面、剖面
秦 国 咸 阳 一 号 宫 殿 复 原 图
成就:

1).多功能性的建筑组合 2).梁柱结构的运用为楼阁建筑打下基础 3).建筑技术方面:排水系统完备,采暖通 风都已具备
(三).棺椁与墓
战国时期的棺椁构造:


棺:关也,所以掩尸。 椁:棺外的套椁。


明堂:古代天子宣明政教的地方,凡朝会、祭祀、庆赏、 选士、养老、教学等大典均于其中举行。 《史记·孝武本记》:“明堂中有一殿,四面无壁,以 茅盖;通水,水环宫垣;为复道,上有楼。从西南入,名 曰昆仑,天子从之入,以拜祀上帝焉。”
陵墓



灵魂不灭 礼制 陵 本义:大土山,引申为帝王陵; 寝 本义: 卧.灵魂坐卧起居之所; 墓 本义: 盖土与堆平,不植树者称墓,泛指坟墓 坟: 土堆; 冢:高起的山顶。
中国建筑史

第三章 战国、秦、两汉、三国时期的建筑
(公元前475年-公元280 年)
一、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
(一)社会背景:
建筑上的成就 :


1. 出现了工商大城市、大规 模的宫殿,大量的使用瓦、 砖及装饰纹样 2. 铁具——斧、锯、锥、凿 的应用,使木材加工更为容 易,为制作复杂的隼卯和花 纹雕刻创造了好条件。
二、城市、宫殿:
中国古代城市建设 一。概论 ◆什么是城市? 以非农业性人口为主的人群集中居住的地方 ◆城市史研究什么? 空间,关联,秩序,选址 城市的布局结构 工程建设、(城防水利)
(二)中国古代城市建制
1.商周-分封制 2.秦以后-郡县制 金字塔式的城市体系
(三)城市选址
1.水资源生活用水,漕运,防洪,苑 囿2.政治和军事上的要求
(三)、郦山陵 —陕西临潼郦山秦始皇陵


由 三 层 土 台 组 成 , 下 层 345x350M, 每层台壁都向内斜收,自底至顶三层 共高43M。 有内、外二垣,内垣周长2.5公里, 外垣周长6.3公里.
陕西临潼郦山秦始皇陵
陕西临潼郦山秦始皇陵
四、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

汉代建筑细部之一
汉代建筑细部之二——檐部
汉代建筑细部之三——斗拱
汉 代 建 筑 细 部 之 四
汉代建筑细部之五——天花
汉代建筑细部之六——窗
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形式
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形式
(四)兆域图
——河北平山县中山王陵墓群


严格的中轴对称布局庄严肃穆,符合陵墓 群的气氛 高居的享堂如金字塔一般,很有纪念性
三、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一)、社会背景
(二)、宫室——阿房宫

《史记》:“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 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 先作前殿阿房,东西500步,南北50丈, 上可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 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颠为阙,为 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
战 国
秦 汉
战国瓦当
秦 汉 瓦 当
模印花纹的汉砖
战 国 两 汉 砖 墓 结 构
战国、两汉砖墓中的各种墓砖
河北易县燕下都出土的陶制排水管
陕西西安汉长安出土的陶制排水管
2.建筑成就:
时代 春秋 战国 建 筑 成 就 建造高台和重屋 进一步发展高台建筑,铜器上还刻有二、三层房 屋 高台建筑仍然流行

综上所述,汉时仿木建筑多为两间式造型,中轴 线落于柱缝,少有明间作法。
[四川雅安高颐墓阙]:



阙:古代宫殿、祠庙和陵墓前的高建筑 物,通常左右各一,建成高台,台上起楼 观,以两阙之间有空缺,故名阙或双阙。 有的用石雕砌而成,作为记官爵、功绩和 装饰之用。 也有大阙旁建小阙的——称子母阙。 阙也是宫门的代称。
[礼制建筑]—汉长安南郊礼制建筑遗址

似“辟雍”或明堂。 辟雍:本为西周天子所设的大学。《礼记·王制》:“大 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 据蔡邕《明堂月令论》,辟雍之名,乃“取其四面周水, 圜如璧。” 东汉以后,皆有辟雍——祭祀之所 / 北宋末年为太学之 预备学校(外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