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 圆锥的认识和体积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3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圆锥的认识》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圆锥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计算方法。
这一章节在教材中占据重要地位,是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圆锥体积、圆锥曲线等知识打下基础。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圆锥的形状、特点,并能够运用圆锥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已经学习了平面几何中的三角形、四边形等基本图形,对图形的认知有了一定的基础。
然而,圆锥作为一种立体图形,其形状和特点与平面图形有很大的不同,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平面图形过渡到立体图形,逐步理解圆锥的特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圆锥的基本概念,掌握圆锥的性质,学会用圆锥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圆锥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圆锥的形状特点,圆锥体积的计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锥形状物体,如漏斗、圆锥形的糖果等,引导学生关注圆锥形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让学生观察和触摸圆锥模型,引导学生发现圆锥的特点,总结圆锥的基本概念。
3.课堂讲解:讲解圆锥的性质,如底面、侧面、高线等,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圆锥的计算方法。
4.实践操作: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绘制圆锥,并计算其体积,巩固所学知识。
5.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圆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圆锥形沙堆的体积计算等。
6.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解答学生疑问,收集学生反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3课圆锥的体积说课稿(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3课圆锥的体积说课稿(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3课圆锥的体积说课稿第【1】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
2、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实验、观察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综合、猜测,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判断、推理来获取新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知识是“互相转化”的辨证思想,养成善于猜测的习惯,在探索合作中感受教学与我的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感受探究成功的快乐。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及运用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三、教具学具不同型号的圆柱、圆锥实物、容器;沙子、水、杯子;多媒体课件一套。
四、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五一节放假期间,老师带着自己的小外甥去商场购物,正巧商场在搞冰淇淋促销活动。
促销的冰淇淋有三种(课件出示三个大小不同的冰淇淋),每种都是2元钱,小外甥吵着闹着要买一只,请同学们帮老师参考一下买哪一种合算?生:我选择底面最大的;生:我选择高是最高的;生:我选择介于二者之间的。
师:每个人都认为自己选择的哪种最合算,那么谁的意见正确呢?生:只要求出冰淇淋的体积就可以了。
师:冰淇淋是个什么形状?(圆锥体)生:你会求吗?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这个问题就很容易解答了。
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圆锥的体积。
并板书课题:圆锥的体积。
(二)设疑激趣,探求新知师:那么你能想办法求出圆锥的体积吗?(学生猜想求圆锥体积的方法。
)生:我们可以利用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把它放进一个有水的容器里,求出上升那部分水的体积。
师:如果这样,你觉得行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出最后的评价;生:老师,我们前面学过把圆转化成长方形来研究,我想圆锥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做呢?师:大家猜一猜圆锥体可能会转化成哪一种图形,你的根据是什么?小组中大家商量。
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圆锥的体积》(人教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圆锥体积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用沙土堆成圆锥体,演示圆锥体积的计算过程。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圆锥体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2.教学难点
(1)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理解圆锥体积公式V=1/3πr²h的推导过程。
(2)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在解决圆锥体积问题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空间想象,正确判断圆锥的底面半径和高。
(3)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将现实情境抽象为数学模型:将现实生活中的圆锥体积问题转化为数学计算问题。
举例:
-在推导圆锥体积公式时,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圆锥与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关系,解释圆锥体积为1/3圆柱体积的原因。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圆锥体积的基本概念。圆锥体积是指圆锥形状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它是几何体积计算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广泛应用于工程、建筑等领域。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利用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沙堆的体积。
圆锥的认识和体积
圆锥的侧面
01
02
03
曲面
由底面上的点绕中心轴旋 转形成。
展开
侧面可以展开成一个扇形。
弧长
扇形上从一侧到另一侧的 线段,代表圆锥侧面上的 点绕中心轴旋转的距离。
03 圆锥的体积计算
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为:V = (1/3)πr德 在公元前3世纪发现的,是计算 圆锥体积的基础。
圆锥的特性
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圆锥的母线是从顶点到底面边缘 的直线段,且长度等于圆的半径
与高的乘积。
圆锥的底面周长等于展开后扇形 的弧长。
圆锥的应用
在建筑工程中,圆锥 常被用于制作混凝土 预制件。
在日常生活用品中, 如漏斗、帽子等,也 常采用圆锥形状的设 计。
在机械制造中,圆锥 常被用作轴承、齿轮 等机械零件的模型。
圆锥表面积公式还可以用于比较不同尺寸和形状的圆锥的表面积大小,例如在建筑 设计、工程制造等领域中。
05 圆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在工程建筑中的应用
混凝土浇筑
在建筑工程中,圆锥形结 构的混凝土浇筑是常见的, 如桥梁墩台、房屋基础等。
管道设计
在排水、供水管设计中, 圆锥形结构可以减小水流 阻力,提高水流速度。
将底面圆的周长和母线长代入侧面扇 形的面积公式,得到圆锥的表面积公 式。
然后,利用勾股定理计算母线长,即 $l = sqrt{r^2 + h^2}$,其中$h$为 圆锥的高。
圆锥表面积公式的应用
圆锥表面积公式可用于计算圆锥的外观面积,包括底面圆和侧面。
在实际应用中,圆锥表面积公式可用于计算圆锥形物体的材料用量、热交换器的传 热面积等。
圆锥体积公式的应用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体积》说课稿(精选3篇)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体积》说课稿(精选3篇)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人教课标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节“圆锥的体积”。
本课是在学习了第一课时《圆锥的认识》后通过比较圆柱和圆锥而得出圆锥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模式、三生培养五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圆锥的体积”是在学习了圆的周长和面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计算,以及初步认识圆锥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是本单元的重点。
通过本节课内容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为今后学生的深层次学习和自主发展打好基础。
六年级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年,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有一定的基础,逻辑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学生在接受程度上,分析问题的能力上,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上都有较明显的提高,这为理解本节课的知识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但因学生之间个性差异很大,所以本节课的教学也存在一些障碍。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编排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1、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识。
2、知识目标: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运用公式计算以及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合作交往能力、创新思维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难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关键:公式推导过程中:圆柱体和圆锥体必须是等底等高,则它们之间才存在必然的关系。
二、说教法为了能够使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在活动中体验数学因此我在设计教法时,根据本节课的特点,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以下几种教法:以谈话法、实验法、观察法为主,以讨论法、练习法为辅,实现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圆锥的认识》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圆锥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计算方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圆锥的形状、底面、高、斜高、体积和表面积等概念,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学习本章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如点、线、面的概念,以及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的性质。
但是,对于立体几何中的圆锥,他们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圆锥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能够识别和描述圆锥的主要特征。
2.引导学生掌握圆锥的计算方法,能够计算圆锥的体积和表面积。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圆锥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2.圆锥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3.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提问和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圆锥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2.使用实物模型和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锥的概念和性质。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交流,促进他们之间的思考和互助。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的圆锥形状的物体,如圆锥形的雪糕、圆锥形的漏斗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圆锥的概念。
2.基本概念:介绍圆锥的定义、底面、高、斜高等基本概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来理解和掌握。
3.性质探究:通过实物模型和多媒体演示,引导学生探究圆锥的性质,如底面圆的半径与斜高的关系等。
4.计算方法:介绍圆锥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公式和实际例子来进行计算和理解。
5.应用拓展: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圆锥的主要特征和计算方法。
可以设计如下:•定义:顶点在底面的垂直平面上的几何体•高:顶点到底面的垂直距离•斜高:顶点到底面圆周上的任意一点的距离•体积:V = (1/3)πr²h•表面积:S = πr² + πrl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考试成绩来进行。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精选14篇)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精选14篇)圆锥的认识篇1教材分析本小节的教学内容包括圆锥的认识和圆锥的体积,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圆的周长、面积和圆柱的表面积、体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它是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最后部分。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以及各部分名称;理解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圆锥体是人们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形体。
教学这一部分内容即能发展学生空间观念,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又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圆锥问题的方法。
教材通过直观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判断推理得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这样不仅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还能培养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根据对过去学生试卷的分析,在计算等底等高圆柱、圆锥体积的变形题中,错误率比较高,主要原因是对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的体积之间的关系不清,因此教学中对于算理的推导要特别注意。
教法建议本小节的教学内容包括圆锥的认识和圆锥的.体积,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圆的周长、面积和圆柱的表面积、体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以及各部分名称;理解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教学圆锥的认识,重点是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时首先需要复习已学的圆柱体的特征,然后结合实物,通过对比,使学生掌握圆锥的特征。
教学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可引导学生猜测、动手实测操作,利用演示测量过程,使学生顺利突破难点。
教学时要充分的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空间。
教学圆锥的体积,重点是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时可以按照“演示:利用课件演示圆锥体的形成;猜想:你觉得圆锥的体积和什么立体图形有关系?有什么关系?操作:通过实验(包括等底等高和不具备等底等高条件的多个实验)引导学生推导圆锥体的体积公式;验证:进行基本计算”四个步骤组织学生创造性学习。
教学中通过学生大胆的猜想尝试与创新,自主探究,推导圆锥体的体积公式。
圆锥的认识和体积教案设计[共五篇]
圆锥的认识和体积教案设计[共五篇]第一篇:圆锥的认识和体积教案设计圆锥的认识和体积教案设计第一课时(1)圆锥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P23-24的内容,P24“做一做”,完成练习四的第1、2题。
教学目标:1、认识圆锥,圆锥的高和侧面,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能根据实验材料正确制作圆锥。
2、通过动手制作圆锥和测量圆锥的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圆锥的组成。
教学过程:一、复述回顾(二人小组)1、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2、圆柱的特征是什么?二、学习新课(设问导读)1、圆锥的认识阅读课本23页,回答:这些实物图有什么共同特点? 圆锥是由哪几个面组成的?每个面各有什么特征?(1)让学生拿着圆锥模型观察和摆弄后,(小组交流)指定几名学生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圆锥有一个曲面,一个顶点和一个面是圆的,等等。
(2)圆锥有一个顶点,它的底面是一个圆、(在图上标出顶点,底面及其圆心O)(3)圆锥有一个曲面,圆锥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
(在图上标出侧面)(4)让学生看着教具,指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
(沿着曲面上的线都不是圆锥的高,由于圆锥只有一个顶点,所以圆锥只有一条高)2、举例: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锥的。
3、小结圆锥的特征(可以启发学生总结),强调底面和高的特点,使学生弄清圆锥的特征是: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4、测量圆锥的高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这就需要借助一块平板来测量。
(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2)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3)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5、教学圆锥侧面的展开图(1)学生猜想圆锥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图形呢?(2)实验来得出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6、小游戏(1)先让学生猜测:一个长方形通过旋转,可以形成一个圆柱。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和体积计算》的说课稿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和体积计算》的说课稿第1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和体积计算》的说课稿一、说教材。
圆锥的认识和体积计算是《人教版》内容第十二册41—43页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认识了圆柱体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的内容。
学习圆锥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圆锥体,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教材是从观察入手,到实践*作,让学生通过*作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
让圆锥体的有关概念,体积计算公式从实践中认识,然后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根据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演示,使学生认识圆锥体,掌握它的特征和体积计算公式,并能根据具体问题灵活应用计算方法。
2、让学生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认识圆柱体和圆锥体之间的关系,渗透辨*思维的方法。
3、通过实际*作,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让学生养成严谨、仔细的良好习惯。
4、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1、重点:(1)认识直圆锥并掌握它的一些特征。
(2)圆锥体的体积计算。
2、难点:(1)圆锥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2)解答有关直圆锥体实物体积。
3、关键:要充分应用直观教具和电脑,进行演示和实验,有目的、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而推导出计算公式和有关概念。
二、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采用以下教法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圆锥的认识和体积计算》优秀说课稿一.说教材。
圆锥的认识和体积计算是《人教版》内容第十二册4143页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认识了圆柱体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的内容。
学习圆锥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圆锥体,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教材是从观察入手,到实践*作,让学生通过*作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
让圆锥体的有关概念,体积计算公式从实践中认识,然后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3课圆锥的体积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3课圆锥的体积说课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3课圆锥的体积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1、本课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中《圆锥体积》的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为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例2、例3,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四的习题。
2、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圆柱体积计算和认识了圆锥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最后一课。
学好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进一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教材按照实验、观察、推导、归纳、实际应用的程序进行安排。
3、教学重点:能正确运用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求圆锥的体积。
教学难点: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4、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学会运用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求圆锥的体积;能力目标:能解决一些有关圆锥的实际问题,通过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比较能力;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渗透转化思想,培养交流与合作的团队精神。
5、教具准备: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一对,与圆柱等底不等高的圆锥一个,与圆柱等高不等底的圆锥一个。
学具准备:让学生分组制作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若干对,一定量的细沙。
二、说教法:1、实验操作法。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因此,我在课上设计了一个实验,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用空圆锥盛满沙后倒入等底等高空圆柱中,发现“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利用实验法,为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发挥桥梁和启智的作用,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比较法、讨论法、发现法三法优化组合。
几何知识具有逻辑性、严密性、系统性的特点。
因此在做实验时,我要求学生运用比较法、讨论法、发现法得出结论:“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2课圆锥的认识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2课圆锥的认识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2课圆锥的认识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1、本节教材是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制第十二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中《圆锥体积》的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为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例五、相应的“试一试”及“练一练”。
2、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圆柱体积计算及其应用和认识了圆锥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课时内容。
让学生学好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教材按照实验、观察、推导、归纳、实际应用的程序进行安排。
3、教学重、难点:⑴教学重点:能正确运用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求圆锥的体积;⑵教学难点: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4、教学目标:⑴知识方面:理解并掌握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学会运用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求圆锥的体积;⑵能力方面:能解决一些有关圆锥的实际问题,通过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比较能力;⑶德育方面: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渗透转化思想,培养交流与合作的团队精神。
5、教、学具准备:⑴教具准备: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一对;⑵学具准备:让学生分组制作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若干对,准备一定量的细沙。
二、说教法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教学不是把学生当成图书馆,而是要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通过自身的实践、比较、思索,才能更加深刻地领略到知识的真谛。
因此,我在设计教法时,根据本节几何课的特点,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以下几种教法:1、实验操作法。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因此,我在学生已经认识圆锥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实验: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用空圆锥盛满沙后倒入等底等高空圆柱中,发现“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3课圆锥的体积说课稿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3课圆锥的体积说课稿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3课圆锥的体积说课稿第【1】篇〗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基本几何体(圆柱圆锥)”。
是高教版《机械制图》第三章正投影法和三视图第六节的内容。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今天所讲的内容属于第二版《机械制图》中第三章的第6节,整个这一章主要讲正投影法和三视图,正投影法是绘图和阅读机械图样的理论基础,这一节主要讲基本几何体的投影和表面点的求法,是正投影法的应用是今后学习的基础。
2、学情分析要想讲好一堂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只有对授课对象也就是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掌握,才能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学习画平面立体三视图和求它们表面上点的投影的能力水平基础,知识水平不应有困难,能力水平也不应有困难,但要通过多做练习来达到熟练的目的,并且注意对个别学习困难学生的辅导。
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圆柱、圆锥的形成和三视图特征;2)、掌握在圆柱、圆锥表面上求点的投影的作图方法。
3)、熟知基本体尺寸标注的基本方法。
能力目标1)、能正确的画出圆柱、圆锥的三视图和在它们表面上求点的投影。
2)、具备正确标注基本体尺寸的能力。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能力及对空间形体的分析能力。
4、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圆柱、圆锥三视图特征和投影分析、视图画法、表面上点的投影;2、看图、绘图、标注尺寸三大能力的培养。
[难点]空间概念的`建立和训练;圆锥表面上点的投影作图方法。
二、教法设计1.讲授法:通过老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2.多媒体演示法:通过多媒体演示,使理论性较强的课本知识形象化、生动化,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模型展示3.模型展示发:课前老师指导学生自己做些几何体帮助自己分析和观察。
三、学法指导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而教,这要求我们教师在授课中不仅要让学生听懂、学会,还要指导他们的学习方法,不能让学生离开老师这根拐棍就不会走路了,必须学会自主学习。
圆锥体积说课稿圆锥体积说课稿板书设计(11篇)
圆锥体积说课稿圆锥体积说课稿板书设计(11篇)圆锥体积说课稿圆锥体积说课稿板书设计篇一一、展现导学提示,明确教学目标。
杨教师通过展现导学提示,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生带目标有目的、有预备地学习下一步的新学问,学生就真正能成为学习的仆人,也使教学变得更加明确详细,可操作、可检测。
二、传统教学与现代化教学相结合。
在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中,杨教师首先让学生利用圆柱体教具进展转化,转化成已学过的长方体进展推导,但杨教师觉得还够透彻,因此,又利用多媒体课件把推导过程重新回忆一遍,引导学生观看比拟,使学生在丰富感性熟悉的根底上,推导出圆柱体积计算的公式。
充分发挥了直观教学在学问形成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培育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力量和学习习惯。
这样把传统教学与现代化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突破了教学难点。
三、巧设疑问,表达两“主”。
杨教师通过设疑,指明探究方向,营造探究新学问的气氛。
通过学习指南单,学生先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再进展小组合作沟通,探究圆柱底面积、高与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底面积、高之间的关系,进而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这一环节给学生供应充分的合作沟通时间,通过小组合作沟通,让每一个学生的才智得以发挥,让每一个学生体亲历转化的的过程,在小组沟通中真正的体验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来源。
杨教师的“导”、“放”、“扶”层次清楚,充分表达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这样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算理,把握算法,而且在公式的推导过程中,领悟了学习方法,培育了学生的学习力量、抽象概括力量和规律思维力量。
四、注意数学思想的渗透。
在教学过程中,杨教师首先通过回忆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唤醒学生尝试用这种“转化”的数学思想来推导出圆柱的积。
接着,学生利用学具动手操作,再启发说出转化成我们熟识的立体图形。
最终,教师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生动地展现“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长方体”,这里转化思想和极限思想得到应有的渗透。
《圆锥的体积》说课稿(通用5篇)
《圆锥的体积》说课稿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圆锥的体积》说课稿(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圆锥的体积》说课稿1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人教课标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节“圆锥的体积”。
本课是在学习了第一课时《圆锥的认识》后通过比较圆柱和圆锥而得出圆锥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模式、三生培养五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圆锥的体积”是在学习了圆的周长和面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计算,以及初步认识圆锥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是本单元的重点。
通过本节课内容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为今后学生的深层次学习和自主发展打好基础。
六年级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年,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有一定的基础,逻辑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学生在接受程度上,分析问题的能力上,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上都有较明显的提高,这为理解本节课的知识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但因学生之间个性差异很大,所以本节课的教学也存在一些障碍。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编排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1、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识。
2、知识目标: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运用公式计算以及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合作交往能力、创新思维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难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关键:公式推导过程中:圆柱体和圆锥体必须是等底等高,则它们之间才存在必然的关系。
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和体积计算》说课稿
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和体积计算》说课稿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和体积计算》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和体积计算》说课稿一.说教材。
圆锥的认识和体积计算是《人教版》内容第十二册4143页的内容。
本节
课是在认识了圆柱体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的内容。
学习圆锥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圆锥体,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教材是从观察入手,到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操作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
让圆锥体的有关概念,体积计算公式从实践中认识,然后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根据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演示,使学生认识圆锥体,掌握它的特征和体积计算公式,并能根据具体问题灵活应用计算方法。
2.让学生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认识圆柱体和圆锥体之间的关系,渗透辨证思维的方法。
3.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让学生养成严谨、仔细的良好习惯。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2课圆锥的认识说课稿(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2课圆锥的认识说课稿(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2课圆锥的认识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九年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二小节第一部分《圆锥的认识》。
这一部分是在学生掌握了圆和圆柱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之上而安排的内容。
我们要想认识圆锥,进一步学习有关它的知识,首先要了解它的特征。
因此教材把它安排在这一部分内容的第一节,为下面学习起到一个良好的铺垫作用。
由于圆柱与圆锥的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因而教材把圆锥的认识安排圆柱的认识之后,为学习圆锥的特征以及体积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
2、学生情况分析:由于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他们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已经有较大的提高,能够有意识的去主动探索未知世界。
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有明显的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所发展。
所以在教学时适宜让学生主动思考,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亲自体验感知圆锥的特征。
另外,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动手操作、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能根据具体情况想出测量高的方法。
3、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特点,以及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学习目标:1)、认知目标: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圆锥,知道圆锥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了解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用生活中的圆锥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生活价值,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
4、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教学难点: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5、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圆锥形物体多个、圆锥的模型一个、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圆锥形实物,模型一个、一块平板(或玻璃),一把直尺二、说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这部分教材的内容特点,经过我对学生和教材的分析,本节课主要用动手实践、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体积》的优秀说课稿范文模板精选3篇
(封面)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体积》的优秀说课稿范文模板精选3篇授课学科:授课年级:授课教师:授课时间:XX学校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体积》的优秀说课稿范文模板(精选3篇)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体积》的优秀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圆锥的体积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圆柱体积计算及应用和认识了圆锥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课时的内容。
圆锥是人们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形体。
教学好这部分内容,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教学目标:(1)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锥体积计算公式,能运用体积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2)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空间观念,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经历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教学重点:掌握圆锥体积计算公式,能运用体积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以及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体积、圆锥体积在等底等高的条件下,体积之间的倍数关系。
4、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
(2)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的圆锥和圆柱若干套,沙、实验报告单;带有刻度的直尺,绳子等。
二、说教法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教是为了用不着教。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和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主要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1、复习引入法。
通过复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和推导过程帮助学生温故知新,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2、情景教学法。
通过让学生猜测圆柱体积与圆锥体积的关系,诱发学生对猜测进行验证的情景,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以情激情、以情激趣、以情促知。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2课圆锥的认识说课稿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2课圆锥的认识说课稿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2课圆锥的认识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浙教版数学第十二册的内容。
比例的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习了比的知识和除法、分数等得基础上教学的,是本套教材教学内容的最后一个单元。
而本节课内容主要属于概念教学,是为以后解比例,讲解正、反比例做准备的。
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初步接触函数的思想,而且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问题。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通过计算、观察、比较,让学生概括、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2)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3)学会用比例的意义或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并写出比例。
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意识、自主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并写出比例。
二、说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获得,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
基于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先复习比的一些知识,什么叫比?什么叫比值?然后出示四个比让学求比值。
揭示课题。
(二)教学新课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教学比例的意义;第二部分,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第一部分:先出示例1,让学生写出比,再计算它们的比值,然后观察、比较,发现比值相等,问:“那他们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呢?”是让学生深刻地了解到,只要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就可以说两个比相等。
运用黑板上的几个比例式,告诉学生象这样的式子就叫做比例,给学生直观的印象。
教学比例的意义后,及时组织练习。
第一个是判断导入部分的四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说明理由。
第二个练习是,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运用了比例的意义,而且对比的性质也有一定的'运用,以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3课圆锥的体积说课稿(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3课圆锥的体积说课稿(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3课圆锥的体积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一)圆锥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的最后一个教学单元中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这三种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含有曲面围成的最基本的立体图形。
由研究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的体积扩展到研究圆锥的体积,这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内容。
内容包括理解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和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具体运用。
学生掌握这些内容,不仅有利于全面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之间的本质联系、提高几何体知识掌握水*,为学习初中几何打下基础,同时提高了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公式,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重点: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难点:理解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时体积间的倍数关系。
关键:组织学生动手做实验,引导学生动脑、动手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二、说教法以谈话法、实验法为主,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为辅,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中,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小学阶段学习的.几何知识是直观几何。
小学生学习几何知识不是严格的论证,而主要是通过观察、操作。
根据课题的特点,主要采取让学生做实验的方法主动获取知识。
主要引导学生做了三个实验。
一是比较圆柱和圆锥是等底等高,强调圆柱和圆锥是等底等高这个必要条件;二是做在圆锥中倒的实验,使学生理解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存在着一定的倍数关系;三是做在小圆锥里装满沙土往大圆柱中倒的实验,再次强调只有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存在着的倍数关系,搞清了圆锥体积公式的由来,从而理解和掌握了圆锥体积公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克服了几何形体计算公式教学中的重结论、轻过程,重记忆、轻理解,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锥的认识和体积》说课稿
李颖一、说教材。
圆锥的认识和体积计算是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下的第40—42页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认识了圆柱体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的内容。
学习圆锥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圆锥体,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教材是从观察入手,到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操作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
让圆锥体的有关概念,体积计算公式从实践中认识,然后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根据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标:
1、认识圆锥的特征,通过实践活动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同学们的空间观念及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实验培养同学们认真做事的态度及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1、重点:认识直圆锥并掌握它的一些特征,圆锥体的体积计算。
2、难点:圆锥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3、关键:要充分应用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进行演示和实验,有目的、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而推导出计算公式和有关概念。
二、说学生
六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一些立体图形并且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学生对于圆锥的直观理解并不难,再加上学过了圆柱,因此在教学中我更多的采用了圆柱与圆锥的对比方法来进行引导学生,
对比记忆,使学生理解的更加清楚记忆的更加牢固。
三、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1、直观操作,突破难点。
在这节课中,充分运用实物让学生认识直圆锥,通过圆锥体的点,线,面,认识圆锥体的底和高。
发挥学生小组的作用,大胆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推导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并懂得圆锥体和圆柱体之间的关系。
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用多种感官去感知事物,获取感性知识,使操作与思维紧密结合,加深对直圆锥及体积的认识。
2、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动感突出重点。
圆锥体的认识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圆锥体,把生活中的锥形物体放在屏幕上,运用观看视频形式认识圆锥体的底面,侧面,顶点,高。
认识圆锥体积的大小也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着重引导学生去探索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与圆柱体体积之间的关系,充分运用电脑屏幕显示操作推导过程,把静态转化为动态,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直观印象,生动、形象、具体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由具体到抽象,由感觉到知觉进行顺利的过渡。
利用小组合作发现圆锥体积与圆柱体积的关系。
3、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在认识圆锥体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发现,认识圆锥体的特征。
在认识圆锥体的体积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地去和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的体积进行比较,通过对比、分析、综合、归纳出圆锥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学生在充分认识了圆锥体和圆柱体之间的关系
的基础上,从不同方面对学生进行练习,启发学生做一些有创新能力的题目,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创造力的空间,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首先通过变魔术的方式引出圆锥体。
找出生活中的圆锥。
(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初步感知圆锥体,另一方面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
<二> 探究新知。
1、圆锥的认识。
(1)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圆锥的组成,再通过学生上台回答的方式回忆巩固。
(2)圆锥的特征。
①一个底面是圆形。
②一个侧面展开图是扇形。
(通过实物演示得到。
)
2、圆锥体积公式推导。
(1)出示等底等高的圆锥与圆柱,让学生发现两者的关系,师:既然圆锥与圆柱的底面一样大,高也一样大,那么他们的体积之间是否也存在一定数量的关系呢? 大家想想如何验证呢?(同桌讨论,指名回答。
)
(2)分组实验,进行记录,填记录表。
(3)探讨圆锥体积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关系。
(圆锥的体积德育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
)得出公式结论.
3、随堂练习,巩固新知。
4、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5、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