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膜和胸膜腔的解剖和生理功能的研究
胸膜腔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胸膜腔的结构和功能;2. 掌握胸膜腔穿刺术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3. 熟悉胸膜腔积液、气胸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二、实验原理胸膜腔是位于肺表面脏层胸膜和衬于胸廓内壁的壁层胸膜之间的潜在腔隙。
正常情况下,胸膜腔内含有少量浆液,起到润滑和维持肺扩张的作用。
当胸膜腔内液体过多或气体进入时,会导致胸膜腔积液或气胸,影响呼吸功能。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家兔;2. 实验器材:胸膜腔穿刺包、手套、治疗盘(碘酒、乙醇、棉签、胶布、局部麻醉药)、椅子、痰盂、手术刀、缝针、缝线、注射器、针头、生理盐水、20%氨基甲酸乙酯;3. 实验药品:2%利多卡因、2%戊巴比妥钠。
四、实验步骤1. 实验动物准备:选取健康家兔,称重后进行麻醉,采用20%氨基甲酸乙酯进行耳缘静脉注射,剂量为1g/kg体重。
2. 胸膜腔穿刺术操作:(1)病人体位:患者取坐位,面向椅背,双手前臂平放于椅背上,前额伏于前臂上。
不能起床者,可取半卧位,患侧前臂置于枕部。
(2)穿刺点定位:胸腔穿刺抽液:先进行胸部叩诊,选择实音明显的部位进行穿刺,穿刺点可用甲紫在皮肤上作标记。
常选择肩胛下角线7~9肋间、腋后线7~8肋间、腋中线6~7肋间、腋前线5~6肋间。
包裹性胸腔积液,可结合X线及超声波定位进行穿刺。
气胸抽气减压:穿刺部位一般选取患侧锁骨中线第2肋间或腋中线4~5肋间。
(3)消毒:分别用碘酒、乙醇在穿刺点部位,自内向外进行皮肤消毒,消毒范围直径约15cm。
解开穿刺包,戴无菌手套,检查穿刺包内器械,注意穿刺针是否通畅,铺盖消毒孔巾。
(4)局部麻醉:以2ml注射器抽取2%利多卡因5ml,在穿刺点肋骨上缘作自皮肤到胸膜壁层的浸润麻醉。
(5)穿刺:以穿刺点为中心,用手术刀作一长约1cm的切口,然后持穿刺针以15~30°角进针,当穿刺针进入胸膜腔时,可见气体喷出,此时拔出注射器,可见液体流出。
如为气胸,可见气体抽出后,患侧胸廓塌陷。
胸部解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胸部解剖结构,包括胸壁、胸膜、纵隔、肺等。
2. 掌握胸部主要血管、神经、肌肉的分布及功能。
3. 提高解剖学实验操作技能,培养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时间2023年11月15日三、实验地点解剖实验室四、实验对象成年男性尸体五、实验器材1. 解剖台2. 刀具套装3. 骨蜡4. 显微镜5. 解剖图谱6. 记录本六、实验步骤1. 观察胸壁结构- 观察胸骨、肋骨、肋软骨的形态、位置和连接方式。
- 观察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斜方肌等肌肉的形态、位置和起止点。
- 观察胸壁的血管、神经分布。
2. 观察胸膜和胸膜腔- 观察胸膜的结构、位置和与肺、纵隔的关系。
- 观察胸膜腔的形态、位置和与肺、纵隔的关系。
3. 观察纵隔- 观察纵隔的形态、位置和组成。
- 观察纵隔内主要器官的形态、位置和功能。
4. 观察肺- 观察肺的形态、位置和分叶。
- 观察肺的支气管、血管、神经分布。
5. 观察胸壁的血管和神经- 观察胸壁的动脉,包括胸廓内动脉、胸肩峰动脉、胸外侧动脉、肩胛下动脉等。
- 观察胸壁的静脉,包括胸廓内静脉、胸肩峰静脉、胸外侧静脉、肩胛下静脉等。
- 观察胸壁的神经,包括胸长神经、胸背神经、肋间神经等。
6. 观察纵隔的血管和神经- 观察纵隔的动脉,包括锁骨下动脉、胸主动脉、肺动脉等。
- 观察纵隔的静脉,包括上腔静脉、下腔静脉、肺静脉等。
- 观察纵隔的神经,包括迷走神经、膈神经、胸交感干等。
七、实验结果1. 胸壁由胸骨、肋骨、肋软骨、肌肉和筋膜组成,具有保护内脏和呼吸等功能。
2. 胸膜分为脏层和壁层,脏层覆盖肺,壁层覆盖胸壁,两层之间形成胸膜腔。
3. 纵隔位于胸腔中部,内含心脏、大血管、食管、气管、神经等器官。
4. 肺是呼吸器官,具有气体交换功能。
5. 胸壁的血管和神经分布复杂,包括动脉、静脉和神经。
八、实验讨论1. 胸壁的肌肉对呼吸运动有重要作用,如胸大肌、胸小肌等。
2. 胸膜腔内压力与呼吸运动有关,维持肺的扩张状态。
胸壁肺胸膜解剖
经剑肋角的心包(液)穿刺术
Sternal angle 胸 Louis) 骨角 (of
胸骨角
为重要的体表标志
①The lower border ①向后平对第4 of the 4th thoracic 胸椎下缘; vertebra
②The level where the trachea divides ②气管分为左、右主支气管的水 into the right and left principal (main) 平,即气管杈水平; bronchi.
肺 门 和 肺 根
前→后: V. A. B.
Right Lung
Left Lung
① ② ③ ② ③
①
上→下: B.A.V.
肺 门 和 肺 根
上→下:A. B.V.
肺根的毗邻
左 上方 下方
肺
根
右
肺
根
主动脉弓(自前→后) 肺韧带
奇静脉弓(自后→前) 肺韧带 右迷走神经,奇静脉 右膈神经
后方 左迷走神经,胸主动脉
锁骨中线与第8肋相交
胸 膜 下 界 的 体 表 投 影
腋中线与第10肋相交 肩胛线与第11肋相交
四、肺
• 肺根:为出入肺门的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 支气管动脉和静脉、肺丛以及淋巴管等结构的总 称,表面包以胸膜 。
Right Lung
Left Lung
② ①
③
② ③ ①
前→后: V. A.B.
颈静脉切迹 The jugular notch
Xiphoid 剑 突 process
Costal arch 肋 弓
costal arch
The infrasternal骨 下 角 胸 ( subcostal) angle
人体胸部解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了解和掌握人体胸部的解剖结构,包括胸壁、胸膜、肌肉、神经、血管等组织器官的形态、位置和功能,为后续临床医学学习和实践打下基础。
二、实验时间2023年10月15日三、实验地点解剖实验室四、实验器材1. 人体胸部解剖标本2. 解剖器械:解剖刀、剪刀、镊子、解剖针等3. 解剖图谱、解剖模型五、实验步骤1. 观察胸壁结构- 观察胸壁的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肌层和骨性胸廓。
- 注意胸骨、肋骨、胸椎的形态、位置和连接方式。
- 观察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斜方肌、菱形肌等肌肉的起止点、走向和功能。
2. 观察胸膜- 观察胸膜壁层和脏层,注意其形态、位置和相互关系。
- 观察胸膜腔和胸膜窦的位置、形态和功能。
3. 观察肌肉- 观察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斜方肌、菱形肌等肌肉的起止点、走向和功能。
- 注意肌肉间的相互关系和协作。
4. 观察神经- 观察胸前神经、胸长神经、胸背神经、肩胛上神经、肩胛下神经等神经的走向、分布和功能。
- 注意神经与肌肉、血管的相互关系。
5. 观察血管- 观察胸主动脉、肺动脉、上腔静脉、下腔静脉等血管的走向、分支和分布。
- 注意血管与器官的相互关系。
6. 观察淋巴结- 观察腋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颈淋巴结等淋巴结的位置、形态和功能。
- 注意淋巴结与血管、神经的相互关系。
六、实验结果1. 胸壁由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肌层和骨性胸廓组成,具有保护、支持和呼吸等功能。
2. 胸膜分为壁层和脏层,壁层与脏层之间形成胸膜腔,具有润滑、保护等功能。
3. 胸肌包括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斜方肌、菱形肌等,具有呼吸、运动等功能。
4. 胸部神经包括胸前神经、胸长神经、胸背神经、肩胛上神经、肩胛下神经等,支配胸部肌肉和皮肤。
5. 胸部血管包括胸主动脉、肺动脉、上腔静脉、下腔静脉等,为胸部器官提供血液供应。
6. 胸部淋巴结包括腋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颈淋巴结等,具有过滤、免疫等功能。
七、实验讨论1. 胸壁的结构和功能:胸壁是人体的保护屏障,具有保护内脏、支持和呼吸等功能。
胸部腹部器官解剖图及血液循环课件
脾的功能受自主神经系统和体液因素的调节。
胃生理功能
胃是消化系统的重要器官,负 责储存食物、消化食物和吸收
营养物质。
胃通过分泌胃酸和消化酶来 分解食物,同时通过蠕动将 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
胃的功能受神经和体液因素的 调节。
小肠和大肠生理功能
肺表面覆盖一层胸膜,与胸壁和膈肌 相贴。
肺根包括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和 神经等结构,支气管分支成肺泡,是 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食管的解剖
食管是消化道的一部分,位于气管后方的脊柱前方,上端连接咽喉,下端连接胃贲 门。
食管管壁由肌肉组成,能够蠕动将食物推入胃中,食管下端括约肌可控制食物进入 胃的量。
调节因子。
胸腺对于维持机体免疫平衡、预防某些 胸腺在青春期达到最大重量,之后逐渐
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退化。
心脏生理功能
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运动,推动血液在血管中流动, 为身体各组织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
心脏是循环系统的核心器官,负责将血液泵送到全身 各部位。
心脏的节律性搏动依赖于自主神经系统和体液因素的 调节。
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 和前列腺等器官,主要负 责生殖功能。
盆部与会阴解剖
盆部
包括骨盆、髋骨和直肠等器官,是支撑和保护腹部器官的重 要结构。
会阴
包括尿生殖三角和肛门三角,是排泄和生殖的重要区域。
脊柱区解剖
脊柱
是身体的支柱,由多个椎骨组成,具 有支撑身体、保护脊髓和维持姿势的 功能。
脊柱区
包括脊柱及其周围的肌肉、韧带和神 经等结构,是维持身体姿势和运动的 重要区域。
肺结构
由肺泡和支气管组成,肺泡是气体 交换的主要场所。
胸部解剖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胸部解剖结构,包括骨骼、肌肉、血管、神经等。
2. 熟悉胸部各器官的形态、位置和功能。
3. 掌握胸部解剖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二、实验时间2023年10月26日三、实验地点解剖实验室四、实验材料1. 胸部解剖模型2. 解剖刀3. 骨镊4. 水平夹5. 火柴6. 解剖图谱五、实验步骤1. 观察胸壁结构- 观察胸壁的骨骼结构,包括胸骨、肋骨、肋软骨等。
- 观察胸肌,包括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等。
- 观察胸筋膜,了解其分布和功能。
2. 观察胸部血管- 观察胸部的主要动脉,如胸廓内动脉、锁骨下动脉、腋动脉等。
- 观察胸部的主要静脉,如胸廓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腋静脉等。
3. 观察胸部神经- 观察胸部的主要神经,如胸长神经、胸背神经、胸外侧神经等。
- 观察神经的分布和功能。
4. 观察胸部器官- 观察肺脏的形态、位置和分叶。
- 观察心脏的形态、位置和结构。
- 观察食管、气管、支气管等器官。
5. 观察胸膜和胸膜腔- 观察胸膜的结构和分布。
- 观察胸膜腔的形态和功能。
六、实验结果1. 胸壁结构- 胸骨位于胸前壁正中,由胸骨柄、胸骨体、剑突三部分组成。
- 肋骨共有12对,左右对称,前端与胸骨相连,后端与脊柱相连。
- 胸肌包括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等,负责上肢的运动和呼吸。
2. 胸部血管- 胸廓内动脉起自锁骨下动脉,分布于胸壁和胸膜。
- 锁骨下动脉起自主动脉弓,分布于上肢和胸部。
- 腋动脉起自锁骨下动脉,分布于上肢和肩部。
3. 胸部神经- 胸长神经起自颈髓,分布于胸肌和乳房。
- 胸背神经起自胸髓,分布于胸壁肌肉。
- 胸外侧神经起自胸髓,分布于胸壁肌肉。
4. 胸部器官- 肺脏位于胸腔内,分为左肺和右肺,各有三个肺叶。
- 心脏位于胸腔内,分为四个腔室,负责血液循环。
- 食管、气管、支气管等器官负责呼吸和消化。
5. 胸膜和胸膜腔- 胸膜分为脏层和壁层,脏层覆盖在器官表面,壁层覆盖在胸腔壁。
- 胸膜腔是脏层和壁层之间的潜在腔隙,内有少量浆液。
2.胸膜胸膜腔肺断层解剖
肺动脉和肺静脉
S1
S3
S2
S4
S6
S5 S10
S8 S9
S1 S2 S3
S1 S3
S6 S4
S5
S10
S6
S4
S5
S10 S9
S8
S7 S10
S8
S9
S1 S2
S3 S6
S5 S7
S8
S10
S8
S7
S10
S5
S9
S8
肺裂、肺叶、肺段
• 右肺:尖段(S1)、后段(S2)、前段(S3)、外侧段(S4) 、内侧段(S5) 、上段 (S6) 、内侧底段(S7) 、前底段(S8) 、外侧底段(S9) 、后底段(S10)
• 左肺:尖后段(S1+2) 、前段(S3) 、上舌段(S4) 、下舌段(S5) 、上段(S6) 、内 前底段(S7+8) 、外侧底段(S9) 、后底段(S10)
肺段在横断层面上的识别
先确认肺裂及肺叶,然后在依据肺叶内的管道及段间静脉的分 布来确认肺段。
➢ 肺上部横断层面:右肺上叶被前部的尖段静脉V1(呈条索状) 和后部的后段静脉V2(呈圆形)分隔为前段、尖段、后段。左 肺上叶被中部的尖后段静脉V1+2分隔为前段和尖后段。
(四)肺、肺裂、胸膜的体表投影
(四)肺、肺裂、胸膜的体表投影
(五)肺门、肺根
肺 门、 肺 根
肺门
➢ 第一肺门:位于肺纵隔面中部之凹陷,有主支气管、 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血管、淋巴管和神经丛等出 入。
➢ 第二肺门:肺叶支气管、动脉、静脉、淋巴管和神经 出入肺叶之处。
➢ 第三肺门:肺段支气管、动脉、静脉、淋巴管和神经 出入肺段之处。
胸膜腔生理知识点总结
胸膜腔生理知识点总结1. 胸膜膜片的结构胸膜是一个由两层膜片组成的结构。
外层胸膜与胸壁相连,内层胸膜与肺部相连。
两层膜片之间的空间就是胸膜腔。
胸膜腔内覆盖有胸膜腔液,使得两层胸膜膜片能够在呼吸过程中相互滑动,减少了摩擦力。
2. 呼吸作用胸膜腔在呼吸作用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当呼吸肌收缩,使得胸膜膜片扩张,胸膜腔内的压力降低,使得气体可以进入肺部。
当呼吸肌松弛,使得胸膜膜片收缩,胸膜腔内的压力升高,使得气体可以被排出肺部。
3. 胸膜腔内压力的维持胸膜腔内的压力维持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影响到肺部的扩张和收缩。
正常情况下,胸膜腔内的压力要与大气压力相等,这样才能保持胸膜腔内的张力和肺部的张力平衡,使得肺部可以正常地扩张和收缩。
4. 胸膜腔液的作用胸膜腔内覆盖有一层胸膜腔液,这种液体类似于润滑油的作用,能够减少胸膜腔内两层胸膜膜片的摩擦力,使得它们能够在呼吸过程中顺畅地相互滑动。
胸膜腔液还能够防止感染和炎症的扩散,保护胸膜腔内的脏器。
5. 胸膜腔的液体平衡胸膜腔液的分泌和吸收是由胸膜腔内的毛细血管和淋巴管来完成的。
正常情况下,胸膜腔内的液体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的,分泌和吸收是相互平衡的。
在某些疾病状态下,这种平衡可能会被打破,导致胸膜腔积液或血胸的发生。
6. 胸膜腔的疾病胸膜腔可以发生一些疾病,如胸膜炎、胸膜积液、血胸等。
这些疾病可能会影响到胸膜腔的正常生理功能,导致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的出现。
对这些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总结而言,胸膜膜片是连接胸壁和肺部的重要膜结构,胸膜腔在呼吸作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胸膜腔内压力的维持和胸膜腔液的作用对于保护肺部及正常呼吸功能都至关重要。
对于胸膜腔的生理知识的了解,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呼吸系统的工作原理,也有助于我们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胸膜解剖知识点总结
胸膜解剖知识点总结一、胸膜的结构1. 胸膜的膜层:胸膜膜层分为壁层和腔层。
壁层紧贴在胸壁上,而腔层紧贴在肺部表面上。
2. 胸膜腔:胸膜腔位于两层胸膜之间,其中充满有少量的浆液,使得两层胸膜可以在呼吸时相对滑动而减少摩擦。
3. 胸膜的神经和血管:胸膜的膜层上有丰富的神经和血管分布,这些神经和血管能够提供给肺部和胸壁必需的营养和氧气。
4. 胸膜的淋巴管:胸膜上也有淋巴管,它们能够排出肺组织和胸壁组织中的废物和代谢产物。
二、胸膜的生理功能1. 维持肺的张力:由于胸膜的存在,使得在呼吸时肺部可以保持一定的张力,这样在吸气时肺部可以自主膨胀,而在呼气时可以自主收缩,从而保持了正常的呼吸功能。
2. 减少胸膜和肺部之间的摩擦:胸膜之间的浆液可以减少胸膜和肺部之间的摩擦,这样在呼吸时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磨损。
3. 保护肺部:胸膜的存在能够提供一层保护,使得肺部不易受到外界的物理和化学性刺激。
4. 维持肺通气量和血氧饱和度:胸膜的神经和血管能够维持肺的通气量和血氧饱和度,使得整个呼吸系统能够正常运作。
三、胸膜的疾病和损伤1. 胸膜积液:胸膜积液是指在胸膜腔内积聚了过多的浆液。
这种疾病可能是由于感染、肿瘤或其他肺部疾病引起的。
胸膜积液可能导致呼吸困难和胸部疼痛,并需要及时治疗。
2. 胸膜炎症:胸膜炎症是指胸膜的炎症,常常是由于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
胸膜炎症会导致胸部疼痛、呼吸困难和发热等症状,需要及时治疗。
3. 胸膜损伤:胸膜损伤可能是由于创伤引起的,如胸壁骨折或刀伤造成的。
胸膜损伤可能导致气胸和血气胸,需要及时处理。
4. 胸膜恶性肿瘤:胸膜恶性肿瘤常常是由于其他器官的恶性肿瘤转移至胸膜而引起的。
这种疾病会导致胸部疼痛、呼吸困难和体重减轻等症状,需要进行化疗或手术治疗。
综上所述,胸膜是人体呼吸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结构,它不仅能保护肺部,还能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胸膜,避免接触有害物质,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结核性胸膜炎
乳酸脱氢酶(LDH)
反映胸膜炎症程度的指标,其值越高, 表明炎症越明显。结核性胸腔积液中LDH 活性>200U/L,当LDH>500U/L,常提示为恶 性胸腔积液或胸水已并发感染。
(9)胸膜活检
在临床表现不典型,胸腔积液微生物、免 疫学、生化检查及细胞学检查均无法确诊 时,可做胸膜活检。经皮闭式胸膜活检对 胸腔积液病因诊断有重要意义,胸膜活检 为肉芽肿病变,95%为结核病引起。
分类
依据临床经过和病理表现分为
(1)干性胸膜炎 (2) 渗出性胸膜炎 (3) 结核性脓胸
其中干性胸膜炎、渗出性胸膜炎为
一种疾病的两个阶段,由于干性胸膜炎 病程短暂,渗出性胸膜炎的临床表现和 病理过程较为鲜明,因而干性胸膜炎经 常被渗出性胸膜炎所掩盖,故临床上将 两者统称为结核性胸膜炎。
结核性脓胸可源于干性胸膜炎、渗
1. 淋巴播散 : 肺门或纵隔淋巴结核时,淋巴结肿 大,压迫影响淋巴回流,由于引流障碍,导致 淋巴液逆流,结核分枝杆菌直接达到胸膜。
2. 血行播散:任何部位结核病灶的浸润和破坏使 结核分枝杆菌进入血液循环,导致结核分枝杆 菌全身血行播散,侵犯胸膜时均可引起结核性 胸膜炎。
3. 直接蔓延:临近胸膜的肺内结核病灶,肋骨、 胸骨和脊柱的结核灶,椎旁寒性脓肿,胸壁结 核等病灶中的结核分枝杆菌直接蔓延至胸膜。
近年研究表面,胸腔积液主要产生于胸腔尖 顶区壁层胸膜,正常情况下,由于胸膜腔压 力存在一个垂直梯度,胸腔积液自胸腔顶区 产生后向胸腔底部的方向流动,最终胸腔积 液需经胸腔底部,主要是横隔面和纵隔面壁 层胸膜上的淋巴孔重吸收排出,壁层胸膜的 淋巴孔与淋巴间隙相连,因而胸腔积液、蛋 白、细胞经壁层胸膜淋巴孔回吸收后经淋巴 管排出,而脏层胸膜缺乏淋巴孔结构,也不 与淋巴间隙相连,故几乎不吸收,所以胸水
胸膜名词解释解剖学
胸膜腔名词解释
一、胸膜腔的定义
胸膜腔是指胸膜包绕着肺脏形成的一个密闭腔隙,它位于胸腔内,与呼吸系统密切相关。
胸膜腔内有两层胸膜,分别为脏层胸膜和壁层胸膜,两层胸膜之间形成一个狭小的间隙,称为胸膜腔隙。
二、胸膜腔的结构
胸膜腔是由两层胸膜组成的。
脏层胸膜紧贴着肺脏表面,覆盖着肺泡和支气管,而壁层胸膜则贴着胸腔内壁,与脏层胸膜相隔一定距离。
两层胸膜之间形成的胸膜腔隙内含有少量的浆液,这个浆液有润滑作用,使肺脏在呼吸时能够顺畅地膨胀和收缩。
三、胸膜腔的功能
胸膜腔的主要功能是维持肺脏的稳定性和完整性,同时还有润滑和保护肺脏的作用。
在呼吸过程中,胸膜腔内的浆液随着肺脏的膨胀和收缩而流动,起到润滑和减少摩擦的作用。
此外,胸膜腔还能防止肺部感染和炎症扩散到胸腔内其他器官。
四、胸膜腔与呼吸系统的关系
胸膜腔与呼吸系统密切相关。
在呼吸过程中,胸膜腔内的压力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可以影响肺脏的膨胀和收缩,从而影响呼吸。
当胸膜腔内压力过高时,肺脏会受到压迫,导致呼吸困难;当胸膜腔内压力过低时,肺脏则会过度膨胀,导致呼吸不畅。
综上所述,胸膜腔是一个重要的解剖学结构,它对呼吸系统的正常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胸膜和胸膜腔的解剖和生理功能的研究
胸膜和胸膜腔的解剖和生理功能的研究俞森洋一、胸膜和胸膜腔的解剖胸膜(pleura) 分脏、壁两层,脏层胸膜被覆在肺的表面, 壁层胸膜衬附胸壁内面、纵隔的外侧面和横膈的上面,两层胸膜在肺门根部移行汇合,包绕而成胸膜腔。
左、右两侧胸膜腔是完全独立闭合而不是互相沟通的,籍此可避免一侧胸膜腔的病变迅速累及另一侧。
正常成人胸膜表面积约有2 000 cm2 ,胸膜腔的宽度大约为18~20μm ,基底部的宽度略增加。
虽然曾有争论,但现已清楚,两层胸膜并不互相接触,因此Murray 等[1 ]认为胸膜腔是一个真正的,而不是潜在的腔。
无论是壁层或脏层胸膜均为平滑光亮的半透膜,其表面排列一单层间皮细胞,间皮细胞的大小、形态各异,从扁平到立方形或柱状,这也许取决于间皮下组织的牵拉程度。
绝大多数胸膜腔的细胞有各种重要的生理功能。
间皮细胞可分泌细胞外基质的大分子化合物和使之成为成熟的基质、巨噬细胞颗粒,产生纤维蛋白溶解物质和分泌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对于胸腔内白细胞的募集具有重要作用。
在间皮细胞上可见1~3μm长的微绒毛,内含高浓度糖蛋白和透明质酸。
微绒毛密度为(2~30) ·μm2 [2 ] ,在胸膜表面呈不规则分布,一般说来,脏层胸膜的密度高于壁层胸膜,基底区域高于尖顶区域。
微绒毛突出于胸膜表面,具有扩增胸膜的表面积,有利于促进胸膜腔内液体运输与代谢活动,间皮细胞以小带咬合(zonulae ccludentes) ,小带粘附和桥粒(desmosomes) 来互相联接,间皮细胞之下是基底层,为富含胶原和弹性蛋白的结缔组织。
基底层之下即为胸膜外壁层间质或肺间质。
胸膜的厚度在不同种类动物之间有较大的差别,小动物(如鼠、家兔和狗) 的胸膜较薄,壁层和脏层胸膜的厚度相同,平均约20μm ,然而,大动物(如羊、猪、马和人) 的脏层胸膜较厚,约为壁层胸膜的5 倍,即大约为100μm。
壁层胸膜与脏层胸膜的最重要区别,是壁层间皮细胞间有许多微孔( stomata) ,这些微孔通常成簇或成组分布, 密度范围从肋间面的100个/ cm2至横膈面的8 000 个/ cm2 , 微孔的直径从< 1μm至40μm ,平均1μm[2 ] 。
胸膜、胸膜腔和肺 - 人体解剖学
胸膜、胸膜腔和肺概述内容:胸膜是一层薄而光滑的浆膜,具有分泌和吸收等功能。
可分为互相移行的内、外两层,内层被覆于肺的表面,称为脏胸膜或肺胸膜;外层衬于胸腔壁内面,称为壁胸膜。
壁胸膜依其所贴附的部位不同可分为四个部分。
支配壁胸膜的神经为肋间神经和膈神经,由于胸膜脏、壁两层在肺根和肺韧带处互相移行,在左、右两肺周围各形成了完全封闭的胸膜腔,在壁胸膜各部转折处,脏、壁胸膜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称为胸膜隐窝。
肺位于胸腔内纵隔两侧,呈圆锥形,肺表面包有胸膜脏层。
借肺门与外界相通,进出肺的血管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种。
肺的血管根据功能和来源可分为组成肺循环的肺动、静脉以及属于体循环的支气管动、静脉。
胸膜和胸膜腔一、胸膜胸膜是一层薄而光滑的浆膜,可分为互相移行的内、外两层,内层称为脏胸膜或肺胸膜;1. 脏胸膜紧贴于肺的表面,与肺实质紧密结合,在肺叶间裂处深入于裂内,包被各肺叶。
2. 壁胸膜分为四个部分。
胸膜顶为包被在肺尖上方的部分,呈穹窿状突入颈部,高出锁骨内侧1/3上方2~3 cm。
肋胸膜为贴在胸壁内面的部分,与胸壁易于剥离。
纵隔胸膜呈矢状位,贴附于纵隔两侧,其中部包绕肺根后移行于脏胸膜。
在肺根的下方的部分叫做肺韧带。
与膈上面紧密结合的部分叫膈胸膜。
(图7-2-1)二、胸膜腔及胸膜的隐窝胸膜腔是由胸膜脏、壁两层在肺根和肺韧带处互相移行而成。
胸膜腔内有少量浆液并呈负压状态。
正常情况下,由于胸膜腔内负压及浆液的吸附作用,使脏、壁胸膜紧密地贴在一起。
但在壁胸膜各部转折处,脏、壁胸膜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称为胸膜隐窝。
包括肋膈隐窝和肋纵隔隐窝,以肋膈隐窝最大且位置最深。
胸膜腔积液常首先蓄积于此处。
(图7-2-1、7-2-2)三、胸膜的神经分布支配壁胸膜的神经为肋间神经和膈神经,其内含躯体感觉神经纤维。
脏胸膜的神经来自肺丛,经肺门沿肺动脉的外膜、支气管周围和小叶间隔进入肺后达及脏胸膜,属内脏神经。
四、胸膜和肺的体表投影1.壁胸膜各部的反折线及体表投影胸膜的前界为肋胸膜与纵隔胸膜的反折线,左、右侧略有不同。
人体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科学和方法
人体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科学和方法人体是一种复杂多样的生物体,其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一直是医学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解剖学和生理学是深入探究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学科,它们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人类身体的内部结构和机能以及预防和治疗疾病。
本文将从人体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两个方面探讨其科学和方法。
一、人体解剖结构的科学和方法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内部构造的科学,旨在理解人体的形态、组成和各个结构之间的关系。
它一般分为四个主要层次: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
1. 细胞层次:细胞是构成人体最基本的单位,人体有大约60万亿个细胞。
细胞主要由胞质、细胞膜和核三部分组成。
胞质是细胞内大部分的物质,包括细胞器、细胞骨架和维持生存的小分子。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壳,为细胞内外分界线,the细胞核是细胞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控制细胞生命活动的中心。
2. 组织层次:各种不同类型的细胞能够组成各种不同的组织,例如,我们身体中有n种不同的组织类型,包括骨骼肌、平滑肌、神经组织、结缔组织和上皮组织等。
3. 器官层次:器官是由一组或多组不同的组织结合而成,执行各种复杂的功能。
例如,人体内的心脏、肺、肝、胃、肾等都是器官,除心脏外,这些器官都能存在对称性,即人体内有两个相同的器官,位于左右两侧。
4. 系统层次:多个器官可以组成一个系统,一个系统能够完成特定功能。
例如,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
为了理解人体的解剖结构,解剖学家通过对无数个尸体的分析和比较观察来获取数据,这种方法被称为解剖解剖学。
二、人体生理功能的科学和方法人体生理学是研究各种生物系统如何协调工作和维持人体正常生活的科学,我们的身体包含着多个系统来执行不同的任务,人体的正常运转需要大量的内分泌、神经、心血管等系统的协作,人体生理学旨在帮助我们理解这些系统如何工作。
人体有许多生理功能,其中一些包括:1.消化:人体通过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等组成的消化系统,将食物转化为营养物质,并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不同部位。
胸部局部解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胸部局部解剖结构,包括骨骼、肌肉、神经、血管等。
2. 掌握胸部局部解剖的观察方法,提高解剖学实验技能。
3. 理解胸部局部解剖与生理功能的关系。
二、实验时间2023年10月25日三、实验地点解剖实验室四、实验器材1. 胸部标本2. 解剖刀3. 解剖剪4. 解剖镊5. 解剖镜6. 实验记录本五、实验步骤1. 观察胸壁骨骼- 胸骨:观察胸骨的三个部分(胸骨柄、胸骨体、剑突)的形态和连接方式。
- 肋骨:观察肋骨的形状、数量、连接方式,特别是肋骨与胸骨的连接处(肋骨床)。
- 肋软骨:观察肋软骨的形态和连接方式。
2. 观察胸肌- 胸大肌:观察胸大肌的起止点、形态和纤维走向,了解其功能。
- 胸小肌:观察胸小肌的起止点、形态和纤维走向,了解其功能。
- 前锯肌:观察前锯肌的起止点、形态和纤维走向,了解其功能。
- 胸长肌:观察胸长肌的起止点、形态和纤维走向,了解其功能。
3. 观察胸神经- 胸神经前支:观察胸神经前支的分布范围和走行特点。
- 胸神经后支:观察胸神经后支的分布范围和走行特点。
4. 观察胸血管- 胸主动脉:观察胸主动脉的走行特点,了解其分支情况。
- 胸外动脉:观察胸外动脉的走行特点,了解其分支情况。
- 胸内动脉:观察胸内动脉的走行特点,了解其分支情况。
5. 观察胸膜- 脏胸膜:观察脏胸膜的形态和分布特点。
- 紧胸膜:观察紧胸膜的形态和分布特点。
- 胸膜腔:观察胸膜腔的形态和分布特点。
六、实验结果1. 胸壁骨骼:胸骨、肋骨、肋软骨构成了胸廓,保护胸腔内脏器。
2. 胸肌: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胸长肌等肌肉参与呼吸、胸廓运动和上肢运动。
3. 胸神经:胸神经前支和后支分别分布到胸壁、胸膜和内脏,支配感觉和运动。
4. 胸血管:胸主动脉、胸外动脉和胸内动脉分别负责胸腔内脏器的血液供应。
5. 胸膜:脏胸膜、紧胸膜和胸膜腔共同构成胸腔,保护胸腔内脏器。
七、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观察胸部局部解剖结构,加深了对胸部解剖学知识的理解。
胸膜腔的特点与临床应用
胸膜腔的特点与临床应用
胸膜腔是人体内的一个重要解剖结构,位于胸腔内,由两层薄膜组成,分别是覆盖在肺外表面的肺胸膜和贴附在胸腔内壁的壁胸膜。
它
们之间的间隙即胸膜腔,是一个含有少量液体的闭合空间,具有一些
独特的特点和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首先,胸膜腔在呼吸功能中起着关键作用。
由于肺胸膜覆盖在肺表面,壁胸膜贴附在胸腔内壁,胸膜腔的存在使得肺的膨胀和收缩更加
顺畅,有利于呼吸机制的正常运作。
当人类进行呼吸时,肺部的膨胀
和收缩都会导致胸膜腔内液体的流动,这种动态平衡保证了呼吸功能
的正常开展。
其次,胸膜腔的特点还决定了它对一些疾病的敏感性。
例如,当肺
发生炎症或感染时,会导致胸腔内液体的增加,进而引起胸膜腔的积
液或渗液。
这种现象在临床上可被观察到,并通过胸腔穿刺等检查手
段来获取液体样本,从而帮助医生进行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案选择。
此外,胸膜腔的特点还为临床上的胸腔腔膜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便利。
例如,支气管镜经胸膜腔插管术、胸膜腔镜检查等技术的发展,都是
基于对胸膜腔结构的深入理解和临床应用研究。
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
一些原本需要开放手术的胸膜腔疾病可以实现微创治疗,提高了治疗
效果并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总的来说,胸膜腔作为人体重要的解剖结构,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临
床应用价值。
它不仅维持了呼吸功能的正常运作,还为一些胸膜腔疾
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将为更好地发挥胸膜腔的作用,保障人类健康做出更多贡献。
呼吸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呼吸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呼吸系统主要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呼吸道由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组成。
一、上呼吸道临床上通常把鼻、咽、喉称上呼吸道,主要功能是对吸入气体有加温、加湿、过滤的作用,同时作为气体的输送通道。
二、下呼吸道下呼吸道指从气管至终末呼吸性细支气管末端的气道。
气管逐级向下分支,构成气管一支气管的树状结构,从气管到肺泡共为24级。
其中从气管至终末支气管为气体出入的通道,不参与气体交换,称传导性气道,属于解剖无效腔。
从呼吸性细支气管开始,有部分肺泡参与气体交换,至肺泡囊整个表面均有气体交换功能,为肺的功能单位(又称腺泡),属于呼吸区。
临床上将吸气状态下内径小于2mm的细支气管称为“小气道”,包括第6级分级以下的细支气管和终末细支气管。
小气道具有阻力小和极易阻塞等特点,是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的常见部位。
呼吸系统的功能与气管、支气管壁的组织结构,即黏膜层、黏膜下层和固有层的功能有关。
(一)黏膜层细胞主要为柱状纤毛上皮细胞和杯状细胞。
纤毛具有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和异物的功能,是气道的重要防御机制之一。
长期理化刺激和反复感染等会使纤毛融合、倒伏、畸变或脱落,并可发生鳞状或杯状化生。
杯状细胞分泌黏液,散布于传导性气道。
病理状态下,如慢性支气管炎病人杯状细胞数量增多、分泌亢进。
(二)黏膜下层由疏松结缔组织组成,含有黏液腺和浆液腺。
在慢性炎症时,腺体的黏液细胞和浆细胞增生肥大、分泌亢进,使黏膜下层增厚,黏液分泌增多,黏稠度增加。
(三)固有层由弹性纤维、胶原纤维和平滑肌构成。
在气管与主支气管,平滑肌仅存在于软骨缺口部。
随着支气管分支,软骨减少而平滑肌增多,到细支气管时,软骨消失而平滑肌呈螺旋状围绕。
平滑肌的舒缩与支气管呼吸口径及肺的顺应性密切相关。
气道平滑肌张力受神经和体液的双重控制。
三、肺肺由支气管及其各级分支、肺泡、肺间质组成,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
肺泡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其总面积约100nI2,平时只有1/20的肺泡进行气体交换,因而具有很大的潜在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胸膜和胸膜腔的解剖和生理功能的研究
俞森洋
一、胸膜和胸膜腔的解剖
胸膜(pleura)分脏、壁两层,脏层胸膜被覆在肺的表面,壁层胸膜衬附胸壁内面、纵隔的外侧面和横膈的上面,两层胸膜在肺门根部移行汇合,包绕而成胸膜腔。
左、右两侧胸膜腔是完全独立闭合而不是互相沟通的,籍此可避免一侧胸膜腔的病变迅速累及另一侧。
正常成人胸膜表面积约有2000cm2,胸膜腔的宽度大约为18~20μm,基底部的宽度略增加。
虽然曾有争论,但现已清楚,两层胸膜并不互相接触,因此Murray等[1]认为胸膜腔是一个真正的,而不是潜在的腔。
无论是壁层或脏层胸膜均为平滑光亮的半透膜,其表面排列一单层间皮细胞,间皮细胞的大小、形态各异,从扁平到立方形或柱状,这也许取决于间皮下组织的牵拉程度。
绝大多数胸膜腔的细胞有各种重要的生理功能。
间皮细胞可分泌细胞外基质的大分子化合物和使之成为成熟的基质、巨噬细胞颗粒,产生纤维蛋白溶解物质和分泌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对于胸腔内白细胞的募集具有重要作用。
在间皮细胞上可见1~3μm长的微绒毛,内含高浓度糖蛋白和透明质酸。
微绒毛密度为(2~30)·μm2[2],在胸膜表面呈不规则分布,一般说来,脏层胸膜的密度高于壁层胸膜,基底区域高于尖顶区域。
微绒毛突出于胸膜表面,具有扩增胸膜的表面积,有利于促进胸膜腔内液体运输与代谢活动,间皮细胞以小带咬合(zonulae ccludentes),小带粘附和桥粒(desmosomes)来互相联接,间皮细胞之下是基底层,为富含胶原和弹性蛋白的结缔组织。
基底层之下即为胸膜外壁层间质或肺间质。
胸膜的厚度在不同种类动物之间有较大的差别,小动物(如鼠、家兔和狗)的胸膜较薄,壁层和脏层胸膜的厚度相同,平均约20μm,然而,大动物(如羊、猪、马和人)的脏层胸膜较厚,约为壁层胸膜的5倍,即大约为100μm。
壁层胸膜与脏层胸膜的最重要区别,是壁层间皮细胞间有许多微孔(stomata),这些微孔通常成簇或成组分布,密度范围从肋间面的100个/cm2至横膈面的8 000个/cm2,微孔的直径从<1μm至40μm,平均1μm[2]。
微孔与周围淋巴腔隙相接,为胸膜腔内液体、蛋白质和细胞成分的逸出孔道。
壁层胸膜由肋间动脉供血,而脏层胸膜的血供则因动物种类而异,小动物来自肺循环,而大动物来自体循环(支气管动脉)。
若将碳粒注入胸膜腔作为淋巴引流途径的可见标记,那么
随后即可发现:黑碳粒被壁层胸膜而不是脏层胸膜上的淋巴组织所摄取。
脏层胸膜虽然也有丰富的淋巴管,但它们不与胸膜腔相通。
只有壁层胸膜含有感觉神经纤维,由肋间神经和膈神经的分支支配。
脏层胸膜不含有感觉神经纤维,因此当炎症,肿瘤或导管插入引起疼痛时,均表明邻近壁层胸膜受累[1]。
二、胸膜和胸膜腔的生理
1胸膜腔内压力:闭合的胸腔内压为负压,这是胸壁的向外扩张和肺脏的弹性回缩产生的方向相反的力,企图使胸膜腔增大的结果。
此压力围绕心、肺外周,是影响心肺生理功能的重要因素。
测定胸膜腔内压的方法有两种:导管法,测定的是胸液压力;表面气囊和吸引杯(suction cups)法,测的是表面压力[1]。
两法测定的结果不同曾导致争论:胸膜腔内压究竟是有两种还是一种?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争论的发生是由于导管法测定胸膜腔内压的困难所致,因导管相对于狭窄的胸膜腔过大,使胸腔变形和产生静态液柱。
改用相对无创伤的微量导管法后,结果显示测胸液压力与表面压力是相同的,即立位时,人胸膜腔压力梯度为每垂直下移1cm,压力增加约015cm H2O,这种垂直压力梯度的存在提示:胸液没有形成静态液柱,而是从胸腔内的肺顶区缓慢流向肺底区[1]。
由于胸膜腔压力存在一个垂直梯度,而全肺的肺泡内压相同,故肺内通气顺序是上肺区“先进后出”,而下肺区是“后进先出”,这是导致肺内通气分布不均的原因之一。
人的胸膜腔压,在胸中间区带,功能残气量位时为-5cm
H2O,在肺总量位时为-30cm H2O,当肺顺应性减低时,胸腔负压增大[1]。
尽管胸腔内的压力为负值,但并无气体积聚,因为毛细血管内气体分压的总和约为700mm Hg,即低于大气压60mm Hg,毛细血管内溶解气体的负压有助于维持胸腔内无气状态和有利于进入胸腔的气体吸收。
2胸腔内液体的动力学:正常情况下,胸腔内有少量液体(每公斤体重013ml),液量虽少,但它是不断交换的。
早在1927年,Neergard就提出了胸液交换的压力控制模型,作者认为胸液的交换完全取决于静水压和胶体渗透压之间的压力差,因为壁层胸膜主要由肋间动脉(属体循环)供血,毛细血管压高,而脏层胸膜由肺动脉供血,毛细血管压低,所以受压力的驱动,液体从壁层胸膜滤过进入胸膜腔,脏层胸膜以相仿的压力将胸液回吸收。
此后,虽不断有学者对Neergard的“模型”进行了补充和修正,但其学说的基本观点
未受到挑战,并用以阐述胸腔内液体动力学数十年。
Neergard“模型”是基于对薄脏层胸膜的小动物的研究,后来发现,有些哺乳动物,包括人类,脏层胸膜要厚得多,血供主要来自体循环(较高毛细血管压)而非肺循环,这就意味着,液体透过壁层胸膜进入胸腔后,脏层胸膜并
没有压力梯度来将胸液回吸收,这就需要用其他的因素和力的影响来解释胸液动力学[3]。
现已证明,Neergard的解释确是过于简单化了,它忽略了间质腔的存在,对水和溶质的选择渗透性,更重要的是忽略了胸膜淋巴管微孔的作用。
经过近年的研究现已明确:正常情况下,胸液量约为013ml/kg,为低渗性(含蛋白10
g/L),生理性胸液是在胸腔尖顶区由壁层胸膜产生,而在胸腔最基底区,主要由横膈面和纵隔面壁层胸膜上的淋巴管微孔来重吸收的。
壁层胸膜上的淋巴管微孔具有活瓣样作用以保证胸液单向流出胸膜腔,对维持胸液量恒定起重要作用。
正常情况下,脏层胸膜对胸液的形成或重吸收几乎都不起作用。
据测定,胸液的交换量约为每小时0115ml/kg,据此推算,一个60kg 的成人一天(24h)的胸液交换量约为216ml,远低于以前认为的每天5~10L的胸液循环量。
当胸液滤过量增加时,壁层胸膜淋巴管内的流速也相应增加,对控制胸液量具有负反馈作用,这种调控是非常有效的,胸液滤过率增加10倍,仅增加胸液量15%。
当胸液的滤过量超过最大胸膜淋巴流量时,乃发生胸腔积液,据测算,人最大胸膜淋巴流量可达30ml/h,约相当于700ml/d(约占总淋巴流量的40%)。
3胸膜和胸膜腔的功能:胸膜的主要功能是降低肺和胸壁在呼吸运动中的相互摩擦作用,让肺相对于胸壁有更广泛范围的移动,试想若肺直接粘附于胸壁,那么肺吸气时的扩张和呼气时的缩小势必受限。
正因为有了光滑的胸膜,才使肺的扩张可跨数个肋间的移动。
然而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均表明,胸膜腔的闭合并不一定引起肺功能的显著异常,只有胸膜肥厚伴胸腔闭合,如纤维胸,才导致较明显的肺功能改变。
此外,脏层胸膜为肺提供机械性保护和支持,为保持肺的形态,限制肺的扩张,调节并缓冲肺组织在扩张情况下所承受的应力,利于肺的呼气起作用。
胸膜腔内的负压传导和正常分布,对肺血和气体的分布,回心血量也有重要影响。
近年了解的胸膜腔另一功能是为肺水肿液逸出肺提供途径。
多个实验研究表明:当发生高静水压或高渗透性肺水肿时,约有25%的肺内水肿液经脏层胸膜进入胸膜腔,籍此可减轻肺泡水肿和肺功能受损害的程度。
经胸腔穿刺抽液可减轻全身液体过度负荷,对降低肺毛细血管压有作用,由此看来,在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当发生明显的胸腔积液时,进行治疗性胸穿也许是合理的。
1Murray JF,Nadel JA.Textbook of respiratory medicine.2nd ed.Philadelphia: Saundes,1994.214522163.
2Miserocchi G.Physiology and pathophysiology of pleural fluid turnover.Eur Respir J,1997,10:2192225.
3Hamm H,Ligt RW.The pleura:the outer space of pulmonary medicine.Eur Respir J,1997,1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