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载 新法密率的哲学意蕴 - 社科网-社科网
法律方法与法学方法概念辨析(2)
关键词: 法律方法; 法学方法; 法律 方法论; 法学方法论; 法的方法 中图分类号: D9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2- 462X( 2007) 02- 0116- 04
近年来, 随着法学 (律 )方法论研究的不断深 入, 法律方法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概念受到人们 的关注。但要释清法律方法的意义, 仅仅给出法 律方法的概念 ¹界定是不够的, 还需要将法律方 法与其相近的概念、特别是法学方法等概念进行 比较研究, 明晰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才能推动法学 (律 )方法论的研究走向深入。而关于法律方法 与法学方法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可以说是一个 / 剪不断, 理还乱 0的问题, 也是理论界争论颇多
法律方法, 也可以研究法学方法, 至少可以研究二 者的区别与联系; 同理, 法学方法论不仅可以研究 法学方法, 同样也可以研究法律方法, 至少也可以 研究二者的区别与联系。所以, 法律方法论与法 学方法论在研究内容上存在重合交叉也就是很自 然的事情。这也许就是郑永流讲到的法律方法与 法学方法/ 二者泾渭分明, 一旦涉及主要功能时, 又感到难以将二者完全分开 0, 以及林来 梵和郑 磊认为的法律学方法论 包括有关法律方 法的理 论、对法律方法的哲学探究所形成的理论、有关法 学研究方法的理论三部分内容原因之一或所在。 有了这样一种认识, 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拉伦 茨在5法学方法论 6未删节本中 既讨论法律应用 的方法, 也用了近一半的篇幅论述历史上法学研 究的方法, 同样也就不难理 解为何杨仁寿在 5法 学方法论6题目下探讨的大都是法律适用中的各 种方法了。法律方法不同于法律方法论, 法学方 法不同于法学方法论, 法律方法论与法学方法论 可以有相互重合交叉的研究内容, 甚至在法律方 法论研究起步阶段, 法律方法与法学方法也可以 相互通用或互换, 但随着法律方法论研究的逐步 兴起和走向深入, 法律方法与法学方法应该有一 个明晰的区分。
朱熹理治社会核心价值论
朱熹理治社会核心价值论*徐公喜(上饶师范学院朱子学研究所,江西上饶334000)*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编号08ZX20)、国家社科规划基金项目(编号09BFX012)成果作者简介:徐公喜(1965-),男,上饶师范学院朱子学研究所教授,研究方向:宋明理学法律思想。
摘要:宋以前传统礼治社会与宋明理治社会的儒家核心价值有明显区别。
前者核心社会价值是“仁和”,这与孔孟的“仁学”精神是一致的,也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和合”观念相吻合,追求一种“仁政”社会。
“存天理、灭人欲”是以朱熹为代表的宋明理学理治社会核心价值的经典总结。
“存天理,灭人欲”是道统圣人之言的体现,是人与自然、社会、万物的和谐统一,也是社会合理性的反映。
“存天理,灭人欲”是政治警视批评性与平民世俗约束性的统一。
关键词:朱熹;理治社会;核心价值;存天理;灭人欲中图分类号:B24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862X (2011)03-0088-04宋以前的秦汉隋唐是礼治秩序传统社会,对此学界已经有了诸多阐述。
先秦儒家核心社会价值是“仁和”,这与孔孟的“仁学”精神是一致的,也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和合”观念相吻合。
孟子由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仁政”。
以先秦儒家为代表的“和”思想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
儒家的“和”思想内容非常丰富,包括和谐、和睦、和平、和善、祥和、中和等含义,所追求的理想是“天下仁和”。
宋明社会与秦汉隋唐社会两个时期特征明显不同。
宋明是中国政治、经济与文化变革的第二高峰,此时,整个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无论政治、经济、文化,均体现出转型社会阶段应有的特质,中国社会已经转向到“以理治国”为核心治国之道的“理治”社会时期。
“理治”特指宋元明清理学作为正统意识统治时期的国家治理模式,属于历史阶段性的治理方式的一个概念。
这一概念与宋之前中国历史所出现过的德治、礼治、法治、政治、孝治、礼法(德法、德刑)合治等都不是同一的概念,其内涵、性质、理论基础、具体措施等都是全新的。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哲学意蕴
基 于 思想 政 治 教 育 的历 史 预 制 , 学者 们 自然 而然 地 用 “ 命线 ” 论来 研 究 思想 政 治教 生 理 育 。用 “ 生命 线 ” 来定 位 思想 政治 教育 。 强调 的是 思 想 政治 教 育 的意识 形 态属 性 . 挥 的是 其 发
阶级统治和阶级利益维护的功能 。 换句话说 , 用生命线来形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 用, 是从社会需要出发来研究思 想政治教育 , 以社会作为价值主体 , 凸显的是思想政治教育 的社会价值 。长期以来 , 人们都是把思想政治教育看做社会存在 的一个单项 , 看作社会 的一 种存 在 方式 , 眼 于思想 政 治教 育与 社会 大 系统 和其 他子 系统 之 间 的联 系 。 过研 究思 想政 着 通 治教育对社会 已经发生的作用来为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合法性寻找基础 。有的学者将其称 之为“ 社会哲学视野” 这种方法视角却使我们看到思想政治教育实然与应然的矛盾 。 。 思想政 治教育的实然存在使我们知道 , 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是具体的现实的个人 ; 思想政治教育的 应然 存 在却 期望 的是 思 想政 治教 育社 会 功 能 和社会 价 值 的实 现 。这 就 必然 把思 想 政治 教 育 价值研究 中作为价值主体 的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凸显出来。 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 , 人的本质属 性是其 社 会 性 。但是 。 的发 展还 有其 自身 的规 律 , 人 而且 社 会 的需 求 又需 要通 过 人 的 自身发 展才 能体 现 出来 。 克思 说 :社会 不 是 由个人 所 构成 , 马 “ 而是 表 示这 些个 人 彼此 发生 的那 些联
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题
1.葛天氏之乐:①见于先秦文献《吕氏春秋。
古乐》,片中记载的一组原始乐舞。
②内容分为八个部分,描写了远古时期人们的狩猎生活,农牧生活和图腾崇拜。
③葛天氏之乐反映了人类进入农业定居阶段后的信仰、观念和愿望,勾画出一幅远古时代人们的生活图景。
3.弹歌:①据传为黄帝时期的一首古歌谣。
见于文献《吴越春秋》②歌词描写了一个原始狩猎的过程。
反映了远古的狩猎生活。
③这个过程与当时的历史人文背景是相吻合的。
因而它产生时代的古老性是较为可信的。
4.《云门》:相传为黄帝时期的一部原始乐舞,六代乐舞之一。
它是一部反映图腾崇拜的乐舞。
表现了处于蒙昧时期的人们对于自然的认识。
6.河姆渡骨哨:①原始社会吹奏乐器,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距今7000年左右,新石器时代遗址。
②用鸟禽中段的肢骨制成。
体开2—3孔,至今仍能吹出各种音调,形成简单的旋律。
③音调与鸟鸣极为相似,当为一种助猎工具。
《大夏》:夏代乐舞,禹叫人写九个乐章,来宣扬他的功绩,是一部多段体的乐舞,是一种盛大的群舞场面,音乐规模也相当可观,富于浓郁的劳动气息。
但它的目的是为了宣扬夏禹的治水功绩,在这里,音乐开始成为帝王领袖替自己歌功颂德的工具,反映了私有制确立后音乐内容产生的质的变化。
这样的现象在夏代以前的乐舞中世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作用。
《大濩》:①商代著名乐舞,六代之乐之一。
②它是一部歌颂商汤伐桀的乐舞,目的同样在于歌颂统治者的功绩。
③是商代关于商族起源的史诗性乐舞。
4.编磬:几枚音高不同的磬编成一组者称为编磬。
是表示歌舞相应、击磬为节的宫廷乐舞所使用的器物。
.大乐司:①周代的喜乐机构,和机构中最高官职称谓。
掌管宫廷音乐活动和音乐教育。
②以循序渐进的形式教国子“乐语”“乐德”“乐舞”,对教学深程的进度有严格的安排和规定。
③被后世誉为“中国最早的音乐学校”2.八音分类法:①金类:钟,笙钟,颂钟②石类:离磬,玉磬③土类:埙,缶④革类:土鼓,足鼓,县鼓⑤丝类:琴,颂琴,瑟,筝,筑3.隔八相生法:在三分损益法所生的五律的基础上再往下升至十二律,每隔八位生一律。
论朱载“十二平均律”的艺术成就
论朱载“十二平均律”的艺术成就作者:周枫来源:《中国校外教育·高教(下旬)》2013年第02期朱载堉,是我国明代一位百科全书式的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
他本着解决音乐理论的上千年难题,围绕着十二平均律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创建研究,对人类科学艺术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十二平均律旋官问题新法密率律学新说朱载堉是我国明宗室的一位世子,字伯勤,号句曲山人,又号山阳酒狂仙客,少年时自号狂生,卒谥端清。
他是明代一位百科全书式的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
在400多年前,他就已经誉满欧洲,被人们称为中国的科学和艺术巨星。
朱载堉著作甚丰,从嘉靖三十九年(1560)完成《瑟谱》处女作起,到万历八年(1580)的整20年间,他撰写了《律学新说》《律吕精义》《乐学新说》《算学新说》《律历融通》等初稿,于1581年完成了十二平均律的全部创建工作。
一、关于十二平均律朱载堉所处的时代,人们迫切要求解决音乐上的旋宫理论和统一音高标准,本着解决音乐理论的上千年难题,朱载堉首先解决音乐理论的旋宫问题,其必然的而且唯一的结果是十二平均律。
朱载堉称它为“新法密率”他通过大量的数学计算和声学实验。
发现十二平均律以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他称为“密率”。
他在《律学新说》卷一中概述了它的计算方法:“创立新法:置一尺为实,以密率除之,凡十二遍。
”他在《律吕精义·内篇》卷一中对十二平均律定义如下:“盖十二律黄钟为始,应钟为终,终而复始,循环无端……是故各律皆以黄钟……为实,皆以应钟倍数1.059463为法除之,即得其次律也。
”1.059463=。
上引文的后一句,省略了具体数字。
为了阅读方便,又用阿拉伯数字代替了原文中的汉字数字。
在朱载堉著作中,列有上千个25位数的数据,而今天的袖珍电子计算器一般也只有十位数,可见朱载堉作学问何等认真。
这个数学理论自创立之日起,越来越显出它的重要性。
人们很难想象,没有十二平均律会有今天的音乐艺术。
十二平均律有如下优点:(1)律数较少,相邻两律的音程值较大,这种音程能给人的听觉造成明显的音高差别感。
新法密率的名词解释
新法密率的名词解释新法密率的名词解释新法密率的简介:新法密率指的是一个物体和另一个物体在互相平行的情况下,假设没有其它阻碍,在不受外力时静止在某位置上,这两个物体的重心重合,那么这两个物体的中心就处在同一条直线上。
物理学中常用一个物体与一个标准平面之间的静摩擦系数来定义一个物体在一个平面上的摩擦力。
同一物体在相同的外力F作用下,沿着同一直线移动时,如果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这两个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就相等,即这两个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如果这两个物体中有一个与平面有足够远的距离,则将此现象称为滑动摩擦。
如果在相同的外力作用下,在空间相对移动,并且受到的摩擦力方向相反,那么这两个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就不相等,即这两个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当摩擦力与受力物体运动方向相同时,摩擦力总是阻碍运动物体的运动。
新法密率的作用: 1、量度密度2、确定合金的成分3、判断反应程度4、表示原子量等。
分类:定义式:物体或物质的量浓度与其物质的量浓度的比值。
表示式:密度( density)是单位体积内物质的质量,即单位体积某种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计算式:物质的质量=密度×体积一般地说,物质的密度越大,质量也越大;物质的密度越小,质量也越小。
概念与性质:密度也叫“比重”、“比容”,是单位体积内某种物质的质量。
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它不随物质的形态、状态和所处状态的变化而变化[gPARAGRAPH3]称为物质的固有属性。
density density,表示密度的公式。
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它不随物质的形态、状态和所处状态的变化而变化。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基本属性,其他性质都是围绕密度这一属性展开的。
density物质的密度,可以用阿基米德原理求得: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里或气体里,总是浸没在一个不断变化着的密度大的物质中(就是不同的相)。
信息管理阶段的图书馆工作【三】
信息管理阶段的图书馆工作沾化县图书馆朱城一近代图书管理阶段∙背景: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科学与民主等人文主义思想不断扩散到全世界。
人们追求真理、追求进步思想的呼声高涨,直接推动了社会的整体进步;社会中可接受教育的人数不断增多,群众的识字率不断提高,社会文化不断普及。
社会信息资源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快速增加,特别是新型的机器印刷的出现加快了文献信息的生产,使得社会信息积聚不断加快;除了图书这种信息载体类型之外,报纸、杂志等新型载体也大量涌现,但仍旧以纸制印刷品为主;信息传递的渠道增多。
信息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大大加强。
∙特点:1、与前一个时期相比,这个时期最明显的进步就是社会文化水平的提高。
对于信息保存来说,藏书楼式的藏书制度被彻底打破。
在以图书文献为主要的社会信息资源的社会背景下,保存文献信息资源的责任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这一时期新型的图书存储机构——图书馆。
2、图书馆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它不同于传统的藏书楼,它已经将信息管理的目的从简单的‚藏‛发展到‚藏‛与‚用‛相结合。
图书馆的出现,一方面反映了普通人追求知识的热情,人们可以平等地追求知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西方国家发起的公共图书馆运动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图书馆事业的大发展,更多类型的图书馆不断涌现。
3、图书馆的出现促进了信息的管理思想及管理手段与方法的变化。
教科文组织认定的图书馆四项职能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社会知识整序,传递情报,启发民智的文化教育。
在这里,最重要的当属社会知识整序的职能。
4、图书馆开创了具有现代意义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信息管理方法,如分类法、编目法、主题法、索引法、计量法等。
这个时期,从事信息管理的人员不能再以官员的身分出现,取而代之的是专业的信息管理人员。
这种专门化的信息管理人员在这个阶段主要集中于图书馆中,被称为图书馆员。
二信息管理阶段二十世纪末以来图书馆事业逐步进入了信息管理阶段,图书管理思想:(一)管理学思想管理的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第一层含义说明了管理采用的措施是计划、组织、控制这五项基本活动。
朱载堉《密率求圆幂第五》释解辨析
作者: 张志庄
作者机构: 焦作师专艺术系,河南焦作454000
出版物刊名: 焦作大学学报
页码: 28-30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1期
主题词: 密率;自然真率;方圆总率;圆幂
摘要:通过对朱载靖方圆总率、自然真率前言的释解,通过对周公方圆总率及周求径、径求周,周、径求积和积求周、径等释解和计算,详细诠释了朱载靖密率求圆幂之法。
同时,对朱氏圆周率偏大所能造成的误差,用数据作了计算和分析。
文章还用现代数学对朱氏十二平均面幂进行了数值计算,准确地释解了朱载靖密率求圆幂之平均比值。
朱熹经典诠释方法新解——以读者为中心
朱熹经典诠释方法新解——以读者为中心
李圣锋
【期刊名称】《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0(000)004
【摘要】从读者的角度论述朱熹的经典诠释方法,并从诠释经典文本要下大功夫、要循序渐进、要熟读精思、要虚心涵泳、要切己体察、要多法并举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概括总结;以读者为中心,对朱熹经典诠释方法进行了总结概括和挖掘整理,以期达到对朱熹经典诠释方法更多的认识和理解.
【总页数】3页(P33-35)
【作者】李圣锋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安徽芜湖,241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244.7
【相关文献】
1.论朱熹传统主义的经典诠释方法 [J], 张新国
2.朱熹经典诠释方法论及其启示 [J], 陶文萍
3.朱熹经典诠释方法新解——从义理出发 [J], 李圣锋
4.论朱熹传统主义的经典诠释方法 [J], 张新国;
5.朱熹经典诠释方法新解——从文本出发 [J], 李圣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简述朱载堉的新法密律
简述朱载堉的新法密律
朱载堉是南宋时期的法学家,他所著《新法密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整理刑法的法律著作。
《新法密律》分为上、中、下三卷,共收录100条法律,主要包括刑律、畜产律、财律、诉讼律等方面的内容。
《新法密律》在结构上进行了创新,按照刑罚之轻重分为九门,再分别划分为章、节、条,使其具有系统化和层次化的特点。
他的所编撰的刑律,注重对犯罪行为的限制和对罪刑关系的规范,强调犯罪行为的主观动机和客观结果的重要性。
《新法密律》还在刑律中增加了对妇女、儿童等特殊群体的保护条款,对刑罚的严格程度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朱载堉的《新法密律》对后来的刑律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宋代以后中国历代法律的基本依据之一。
它体现了当时社会对于法律制度的认识和追求,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权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简述朱载堉的新法密律
简述朱载堉的新法密律【原创实用版2篇】目录(篇1)一、朱载堉的简介二、新法密律的概念三、新法密律的特点四、新法密律的应用五、新法密律的影响正文(篇1)朱载堉,字伯勤,号句曲山房,是我国明朝时期的一位著名数学家。
他生于公元 1536 年,卒于 1611 年,享年 76 岁。
朱载堉一生致力于数学研究,成就斐然,特别是他创立的“新法密律”,对于后来的数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法密律,又称“分数律”,是朱载堉在《数书九章》一书中提出的一种新的分数计算方法。
这种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将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扩大若干倍,使得分母变为整数,然后再进行分数的运算。
这种方法的提出,使得分数的计算变得更加简便,大大提高了数学运算的效率。
新法密律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运算简便,无论是加减乘除,都可以通过新法密律来进行简化;二是适用范围广泛,新法密律不仅适用于普通的分数运算,还适用于复杂的复合分数运算;三是具有较高的精确度,通过新法密律计算出的结果,往往比传统的分数计算方法更为精确。
新法密律的应用,不仅体现在数学研究领域,还在实际生活和工程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商业活动中,通过新法密律可以简化复杂的利润计算;在工程技术中,新法密律可以用于精确测量和计算各种物理量。
这些应用,都充分体现了新法密律的实用价值。
新法密律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它不仅推动了我国数学研究的发展,还对世界数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新法密律的提出,使得分数运算变得更加简便,这对于数学的发展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推动力。
同时,新法密律也为后来的数学家提供了许多启示和灵感,使得数学研究得以不断深入。
总的来说,朱载堉的新法密律,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实际应用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目录(篇2)1.朱载堉的简介2.新法密律的背景和含义3.新法密律的主要内容4.新法密律的应用和影响正文(篇2)朱载堉,字伯勤,号句曲山房,是我国明朝时期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音乐家。
朱载堉珠算开方术述评
作者: 冯文慈
出版物刊名: 音乐研究
页码: 3-11页
主题词: 算学;十二平均律;珠算;律历;新法密率;开立方;开平方;计算方法;公元;述评
摘要: <正> 一、引言未载堉的新法密率是怎样具体计算出来的?目前国内学者大多不太熟悉;国外学者有的也有疑虑。
(参见戴念祖著《朱载堉——明代的科学和艺术巨星》,1986.6,310页--318页)为此,笔者认为有必要研究并介绍未氏的《算学新说》及其珠算开方术。
朱载堉十二平均律理论的伟大贡献是以其算学成就为基础的,在计算方法方面采用了当时十分先进的珠算开方术。
1.开方术,包括开平方和开立方,在我国有悠久历史。
开方术的最早记载见于《九章。
朱载新法密率的自然意蕴研究
朱载新法密率的自然意蕴研究
吴鸿雅
【期刊名称】《自然辩证法研究》
【年(卷),期】2005(21)12
【摘要】崇尚自然真情,任性而发是明末审美情趣的基本走向。
我国伟大的艺术科学家朱载(公元1536年-1611年)崇尚自然,指出不仅造律必须道与器贯通,而且所有的道与器的隔阂都应该消除。
他将计量学、旋宫法、生律法、正律器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熔于一炉,发明了新法密率,体现了我国古代音乐思想和科学技术的高度统一。
这项发明,是前代乐律理论积极成果的集大成。
李约瑟称誉朱氏为“东方文艺复兴式人物”〔1〕。
有鉴于此,本文以朱氏新法密率为研究中心,细析其新法密率丰富的自然意蕴。
【总页数】4页(P80-82)
【关键词】朱载堉;新法密率;自然意蕴
【作者】吴鸿雅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哲学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N09
【相关文献】
1.基于自然伽马测井的淮南煤田朱集井田煤系岩浆岩生热率研究 [J], 任自强;吴基文;彭涛;桂祥;张海潮
2.朱载堉新法密率的哲学意蕴 [J], 吴鸿雅
3.朱载堉新法密率的科学抽象和逻辑证明研究 [J], 吴鸿雅
4.朱载堉新法密率的人文理解研究 [J], 吴鸿雅
5.朱载堉新法密率的科学怀疑与批判精神研究 [J], 吴鸿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法密率”的命运
“新法密率”的命运“新法密率”的命运新法密率是用等比数列作为平均律的计算原理,从而确定的一种律制,也叫“十二平均律”或“十二等程律”。
它的首创者是我国明代的朱载堉。
朱载堉生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死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左右。
他是明朝宗室郑恭王朱厚烷之子,他长年致力于乐律学、数学、历学的研究,毕生写下了大量关于乐律学、音乐史以及数学、历学等方面的著作,是一位对世界科学文化有着卓越贡献的文化名人。
在朱载堉之前,中国乐津学上始终存在着黄钟不能回归本律和不能完满旋宫的问题。
虽然历代不少乐津学家都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始终没有人能从理论上提出使所有音程可以达到均匀的科学方法。
朱载堉凭着自己精深的数学、律学造诣,改用开方的方法来计算律管的长度,才使十二律间的音程达到的严格的均匀性。
并亲自进行计算,得出了精密的数据(精密程度达到25位)。
朱载堉把这套数据称为“新法密率”。
发表在《律学新说》一书之中。
“新法密率”提出的数据,与今天的十二平均律完全相同,只是前后次序正好颠倒。
这是由于“新法密率”算的是振动体长度,现代律学改换成频率,而振动体长度与频率恰成反比的缘故。
可见,“新法密率”即“十二平均律”理论,自朱载堉1584年发表《律学新说》后已完全得到确立。
这是人类文化史上最早出现的十二平均律数学理论。
就在朱载堉研究“新法密率”的时候,欧洲律学家也正在寻求平均律的计算方法。
但直到十七世纪中叶,才由法国音乐理论家梅尔塞讷基本完成这一理论。
由此看来,朱载堉的十二平均律理论要比欧洲要早半个世纪。
但是,西方自十八世纪起,已将十二平均律理论用于创作实践。
德国作曲家巴赫于1722年和1744年写成的两集《平均律钢琴曲集》,用分布在大、小二十四调上的前奏曲与赋格曲,证明了十二平均律的优越性。
而1606年,当七十岁的朱载堉将毕生心血撰著的《律学新说》、《律吕精义》、《乐舞全谱》等著作汇编成《乐律全书》进献朝廷时,万历皇帝谕交礼部处理,结果却被束之高阁,不了了之。
古籍疑难新诠两则
古籍疑难新诠两则
朱城
【期刊名称】《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0(000)002
【摘要】本文用较为丰富翔实的材料,对古籍中两则疑难总理2作出诠释。
认为:《诗经.邶风.静女》“匪女为之为美”是宾语前置格式;《战国策.齐策四》“美女上陈”的“下陈”指后宫。
【总页数】4页(P57-60)
【作者】朱城
【作者单位】湛江师范学院中文系;湛江师范学院中文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2
【相关文献】
1.糟朽、焦脆古籍的修复——以《正教真诠》修复为例 [J], 黄正仪
2.吐鲁番出土疑难词语新诠 [J], 王启涛;徐华
3.古籍疑难新释两则 [J], 赵修;;
4.古籍疑难新释两则 [J], 赵修
5.古典新诠(两则) [J], 邓立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大2017版】[0854]《中国音乐简史》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0854]《中国音乐简史》第一次作业[判断题]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的新石器时代舞蹈纹彩陶盆是我国乐舞有着悠长历史的确证。
参考答案:正确[判断题]夏代歌颂大禹治水功绩的乐舞是《大?》。
参考答案:错误[判断题]“高山流水遇知音”指的是琴家师况和樵夫钟子期的故事。
参考答案:错误[判断题]我国律学史上第一个提出以管定律需要进行管口校正的人是汉代的京房。
参考答案:正确[单选题]乐府创建于朝。
A:西周B:秦朝C:汉朝D:魏晋南北朝参考答案:B[填空题]鼓吹乐按用途分,可以分为、、、。
参考答案:黄门鼓吹、骑吹、短箫铙歌、横吹[单选题]被后世儒家奉为雅乐的最高典范。
A:《九韶》B:《大夏》C:《朱襄氏之乐》D:“六代之乐”参考答案:D[单选题]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人是。
A:孔子B:荀子C:老子D:墨子参考答案:A[单选题]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包总共是枚.A:62B:63C:64D:65参考答案:D[填空题]出土的骨笛(M282:20)经碳14年代测定,距今近8000年。
参考答案:河南舞阳贾湖[单选题]孔子在观看()的演出后曾经"三月不知肉味”。
A:《大夏》B:《咸池》C:《九韶》D:《葛天氏之乐》参考答案:C[单选题]原始乐舞中()的表演形式是"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
A:伊耆氏之乐B:葛天氏之乐C:朱襄氏之乐D:《云门》参考答案:B第二次作业[单选题]《白石道人歌曲》中收录了姜夔的自度曲首。
A:10B:13C:14D:15参考答案:C[单选题]诸宫调是宋代产生的一种大型说唱形式,其创始人是。
A:张五牛B:柳永C:孔三传D:王溥参考答案:C[填空题]《白石道人歌曲》是宋代遗留至今的唯一一部歌曲集。
参考答案:姜夔[单选题]元杂剧《窦娥冤》是创作的。
A:郑光祖B:白朴C:汤显祖D:关汉卿参考答案:D[判断题]元曲包括杂剧和南戏两部分。
参考答案:错误[单选题]琴曲《潇湘水云》是宋代著名古琴家的代表性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卷,第4期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Vol.21 No.42004年8月 Science ,T echnology and Dialectics Aug.,2004朱载 新法密率的哲学意蕴吴鸿雅(厦门大学哲学系,福建厦门361005)摘 要:朱载 发明“新法密率(即十二平均律)”的过程,既体现了连续与间断的逻辑统一;又反映了精确与模糊的相互补充。
连续,间断之所依;间断,连续之所伏。
精确,模糊之所依;模糊,精确之所伏。
由此,揭示连续与间断、精确与模糊辩证统一的方法论意义。
关键词:朱载 ;新法密率;连续与间断;精确与模糊;辩证统一中图分类号:N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680(2004)04-0075-04一 朱载 与新法密率明代中国音乐史上出现了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新法密率”的发明。
新法密率即十二平均律,它的发明,解决了中国古代音乐史两千年来在乐律学上存在的黄钟不能还原的问题,解决了十二律旋宫问题的所有矛盾。
[1]这位发明者就是被李约瑟誉为“东方文艺复兴式人物”的朱载。
他既是一位音乐家,同时又是一位在科学史上很有影响的科学家。
朱载 (公元1536年-1611年),字伯勤,号句曲山人,是明仁宗朱高炽(公元1378年-1425年)的第六代孙,也即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公元1328年-1398年)的第九代孙。
朱载 于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生于郑王封地怀庆府(今河南沁阳市)。
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被册封为世子。
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朱氏十五岁时,父亲郑恭王朱厚烷(公元1518年-1591年)以无罪系狱,后经十八年之久,始获赦免,恢复王爵。
此事可能是促使朱载 矢志不移,潜心律吕历算的一个重要因素。
“世子载 笃学有至性,痛父非罪见系筑土室宫门外,席藁独处者十九年。
”[2]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他完成音乐学方面的大型处女作《琴瑟》一书,并于庚申季夏十有三日(公元1560年7月6日)为该书作序。
可见,虽居土室,其志弥坚。
“隆庆元年四月壬子(1567年6月5日),复郑世子载 冠带,以郑王复爵也。
”[3]厚烷复爵还国后,与朱载 合作撰写了《操缦》、旋宫》等谱。
“臣父昔年居凤阳时,惩艾之余,琴书自适。
……彼时亲写《操缦谱稿》,藏诸箧笥。
还国,出以示臣,且谕臣曰:‘尔宜在润色之,为我著成一书,以便观览。
’及有口授,指示甚详。
臣既受教,乃于暇日采古今传记及先儒旧说,续以新闻,附以愚见,著成琴瑟操缦、旋宫等谱启进。
臣父览之,颇以为然。
”[4]这就是《乐律全书》中的《操缦古乐谱》。
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朱载 新法密率乃是其“述家学、成父志”[5]的结果。
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朱厚烷去世,朱载 让爵不袭,自称道人,在怀庆继续倾其心血著述。
朱载 自幼聪明过人,“儿时即悟先天学。
稍长,无师授,辄能累黍定黄钟,演为象法、算、审律、制器、音协节和,妙有神解。
”[6],弱冠之时,即喜读《性理大全》、《律吕新书》、《洪志》、《皇极内篇》等著作,而且“口不绝诵,手不停披,研究既久,数学之旨颇得其要”[7]。
他的著作有《乐律全书》、《嘉量算经》、《律吕正论》、《瑟谱》等,其中《乐律全书》代表了他的最高成就。
《乐律全书》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全书共四十七卷,涉及律学、乐学、舞学、历学、算学等学科,汇集十四种著作而成,包括《律学新说》,四卷;《乐学新说》,不分卷;《算学新说》,不分卷;《律吕精义》,内外篇各十卷;《操缦古乐谱》,不分卷;《旋宫合乐谱》,不分卷;《乡饮诗乐谱》,六卷;《六代小舞谱》,不分卷;《小舞乡乐谱》,不分卷;《二佾缀兆图》,不分卷;《灵星小舞谱》不分卷;《圣寿万年历》,二卷;《万年历备考》,三卷;《律历融通》,四卷。
有关新法密率的计算成果在《律历融通》、《律学新说》、《律吕精义》、《算学新说》中都有所见。
新法密率的发明是朱载 在中国律学史上作出的最伟大的贡献。
朱载 详细地记述了新法密率的计算方法和数值:“度本起于黄钟之长,则黄钟之长即度法一尺。
命平方一尺为黄钟之率。
东西十寸为句,自乘得百寸为句幂;南北十寸为股,自乘得百寸为股幂;相并共得二百寸为弦幂。
乃置弦幂为实,开平方法除【收稿日期】 2003-07-16【作者简介】 吴鸿雅,厦门大学科技哲学专业硕士生,研究方向:传统音乐科学思想。
57之,得弦一尺四寸一分四厘二毫一丝三忽五微六纤二三七三0九五0四八八0一六八九为方之斜,即圆之径,亦即蕤宾倍律之率。
以句十寸乘之,得平方积一百四十一寸四十二分一十三厘五十六毫二十三丝七十三忽0九五0四八八0一六八九为实,开平方法除之,得一尺一寸八分九厘二毫0七忽一微一纤五00二七二一0六六七一七五,即南吕倍律之率。
仍以句十寸乘之,又以股十寸乘之,得立方积一千一百八十九寸二百0七分一百一十五厘00二毫七百二十一丝0六十六忽七一七五为实,开立方法除之,得一尺0五分九厘四毫六丝三忽0九纤四三五九二九五二六四五六一八二五,即应钟倍律之率。
盖十二律黄钟为始,应钟为终,终而复始,循环无端,此自然真理,犹贞后元生,坤尽复来也。
是故各律皆以黄钟正数十寸乘之为实,皆以应钟倍数十寸0五分九厘四毫六丝三忽0九纤四三五九二九五二六四五六一八二五为法除之,即得其次律也”。
[8]上述的记载显示了朱载 利用“勾股术”、“开平方术”、“开立方术”等数学成就来完成自己的运算。
他先求出八度的二分之一即蕤宾律之长(22=1.414213……),次求八度的四分之一即南吕律之长(21.414213=1.189207……),再求八度的十二分之一即应钟律之长(31.189207=1.059463……)。
十二律中黄钟为始,应钟为终,周而复始,循环无端。
应钟之数既得,欲求十二律中的某律的数值,以比其律低一律的数值乘以黄钟正律十寸,再除以应钟倍律数1.059463……寸即可得。
二 连续与间断并重所谓连续,是指“事物的毗连性和连续性,事物或运动无差异地衔接和贯通在一起,各个部分都等同,都彼此同一。
”连续是与间断相对而言的。
间断,是指“事物的分立性与跳跃性,事物或运动分为许多层次或类型,各个层次各种类型都有差别,彼此各异。
”[9]朱载 新法密律的发明,既有其连续性,又有其间断性,体现了连续与间断的逻辑统一。
1、连续,间断之所依中国传统乐律理论,数千年延绵不绝,自成体系。
自先秦以来中国乐律学即与音乐文化史、自然科学史中的许多问题互有关联,分别在度、量、衡的计量科学,古代声学,古算法,天文与历学,乐器制造工艺,古乐的宫调体系、旋宫方法、记谱法等各个方面互有关联地发展着。
从史料记载[10]可知,从周代州鸠十二律的产生,到宋代蔡元定十八律的出现,其间历经了京房六十律、钱乐之和沈重的三百六十律、何承天的新律、荀的笛律、纯律等乐律方面的变革。
从某种意义上说,京房的多于“十二律”的变律,继承了先秦的某些传统,以理论的形式,部分保留了钟律的特性,在汉代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没有它,不会有三百六十律的发展。
有人认为,律数的极端出现,会导致数字神秘主义,用它去附会迷信学说。
但仔细揣摩,应当明了,追求数字概念的精密工作,一方面是诸如钱乐之等天文学家计算力求准确的科学研究态度的反映,另一方面,也由于律数的极端出现,才有了后来返回十二律传统的必然。
“经过历史的发展,人们发现原来所依据的事例是狭隘的,或者发现原来对于那些事例的认识包含一些错误。
但是这个命题仍然反映了一定的普遍规律,因而必须承认这个命题的提出是对于人类认识史一个重要的贡献。
”[11]朱载 在论述其思想来源时,讲了中国律学史的发展过程,谈到“《史记》、《汉书》所载律皆三分损益,惟《淮南子》及《晋(书)》、《宋书》所载此法,独非三分损益,盖与新法颇同。
”[12]并提出,“古人乐谱今虽失传,然其理则未尝亡也。
学者不过穷理而已,必欲穷究古乐未亡之理,莫若先自今乐所易知者,以发明之。
其理既明,一通百达,举而措之,斯无难矣,乃捷要之法也。
”“借今乐明古乐不亦可乎”。
[13]“无古不成今,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故取古之词章,今之音节,今古融通,使人易晓。
或于乐学庶几有小补焉。
”“《(乐)记》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
’人心无古今之异,而音岂有古今之异哉?用古之词章,配今之腔调,使人易晓,而悟乐之理,如此其妙也。
”[14]这也就是说,今乐是古乐的发展结果,通过今乐不仅可以理解、认识古乐,而且可以表现古乐。
每一个时代都有该时代所能接受的音乐形式,而这种为社会所喜闻乐见的音乐形式亦有助于古乐在新时代的再生。
由此,创造性发展的主客观条件就集中并体现在朱氏的学术活动之中,进而使其完成新法密率的发明,实现了古代音乐思想和科学技术的高度统一。
可见,朱载 之所以能发明十二平均律,除了他所处的时代和个人独有的环境影响外,还得益于我国律学史发展本身的内在逻辑。
在乐律发展的每一历史阶段,认识中所包含的需要改善的因素,总毫无例外地多于不需要改善的或正确的因素。
因而,需要把握的是,在发展的进程中,许多卓越的思想家,在不同程度上或多或少地发现了一些真理。
进而“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
”[15]由此领会在乐律研究中,律制的发展从来不能被看作可以一次了结地被证实或被推翻,演化中的研究传统具有很强的连续性。
“从一个阶段到下一个阶段,研究传统的大多数重要假定总被保留。
在演化过程中,大多数解题技巧和原则被保留。
研究传统所要解决的经验问题的相对重要性大体上相同。
但这里必须强调演化过程中相继阶段之间的相对连续性。
”[16]因为新的证据不断地显示:常见的科学思维方法总有前人看不见的局限,任何给定的乐律科学体系最终都要失去其促进知识增长方面的效用。
在革命性的乐律科学变革时期,当一种新的体系有望取代老体系时,作为证据的老事实会在不同的概念结构内得到重新定位。
2、间断,连续之所伏恩格斯指出:“整个自然界,从最小的东西到最大的东西,从沙粒到太阳,从原生生物到人,都处于永恒的产生和消灭中,处于不断的流动中,处于无休止的运动和变化中。
”[17]朱载 通过对中国乐律史长河的考察,发现了以下问题:其一,旧律制既不能达到旋宫的目的,又和乐器(如七弦琴)界定的音阶位置、发音状态不协和,这说明了旧律制的正确性可疑。
其二,原有的计算方法为了适合旧律制的需求而人为地修改数据,这说明旧律制的不合理。
旧律制误导了发现新律制的方向。
正是这两个问题为朱载 发明新律制,确立了67大致的方向,指引了解答的途径。
基于此,朱载 一开始就确立了能旋宫转调的新律必须不用三分损益之法,不拘隔八相生之序,不取围径皆同之论。
这样,许多的经验知识在新的思路指导下,得到了新的归纳、总结和解释。